记叙文文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3-05-22 17:2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叙文文学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记叙文文学常识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消极情绪

一、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一)频繁情绪波动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情感丰富且极易波动,由于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和客观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变化较为明显。这种频繁情绪波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无不产生影响。

(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1、焦虑。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都有可能产生这种体验。

2、抑郁。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它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困惑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3、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

4、愤怒。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或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说,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二、大学生情绪优化的策略

大学生在解决自己面临的情绪问题的同时,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良性情绪。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如下的策略来优化情绪:

(一)建立合理化的信念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至少应该意识到:第一,生活不是做数学题,也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少一些“应该”、“必须”、“一定”等绝对化要求,多一些弹性思维,灵活机动和随机应变。第二,避免认识上的以偏概全,一次失误或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误或失败,也不代表自己彻底的无能和无望。生活不只有简单的黑白、对错的二分法,还有许多的弹性空间和可变通领域。第三,不要灾难化、苛求化、过度化,没有什么是糟糕至极,不要随便就觉得“完蛋”,因为“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户”。注重需要的合理化,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1、区分需要合理与否。人的需要复杂多样,我们大学生也不例外。面对自己的需要,我们必须理性地分辨自己的需要是否合理。那么,怎么区分合理需要呢?基本的标准就是要看你的需要是否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是否符合具体客观条件。

满足需要适度,不可贪得无厌,也不可过分压抑;满足需要的方式要合情、合理、合法;需要满足以自己的感受为主,不要盲目地与他人攀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徒增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和烦恼情绪;确定适当的需要满足标准。

2、培养高层次需要。把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无近犹”,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积极培养高层次需要。既要培养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认知需要,也要培养对于学业、事业成功追求的成就需要,还要适当兼顾活动的需要,归属需要,交往需要等。只有有了高远目标的大学生活才是充实快乐的。

(二)培养情绪的觉察和管理能力

1、学会情绪的自我察觉。古人云:“吾日三省乎吾身”。其实,对于情绪,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观察。我们可以写心理日记,把自己的每一天的情绪记录下来,找到自己的情绪节律周期。

2、培养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要学会准确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克服冲动,延迟满足,学会情绪调适,避免过度沮丧而影响思维,学会激励自己越挫越勇,对未来充满期望。

3、积极适应新环境、新生活。(1)适应大学学习,理性对待自己现在的专业,培养对专业的兴趣。(2)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分步实现。(3)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管理时间。(4)有效利用任课教师,同学,图书馆,互联网等学习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5)适应大学学习环境。

(三)采取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处于情绪不良的大学生,与其天天胡思乱想,忧心忡忡,不如振作起来,确立新目标,找到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点,积极行动,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改善人际关系而努力,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懈追求。

篇2

一、吃透教材,选取典范文本,把握重难点,切忌舍本逐末

初三语文的复习,既不能把初一至初三的语文课本逐篇地讲解,又不能把这六本书弃之不顾。那么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初三语文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这六本书的重难点,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在指导初三学生复习语文时,要求学生把七至九年级的六本教科书全部找来。这样做,一是营造复习前的气氛,二是划出每一册中的重点课文。对于这些重点课文,要求学生按体裁进行分类。在记叙文文体中,通过对《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背影》《藤野先生》等重点课文的整理,结合近年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对记叙文考查的形式,要求学生认真钻研这些文本,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事、理、情。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性的理解,对自己的见解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说明文文体中,通过对《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等重点课文的整理,结合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形式,要求学生增强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能力,注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其语言的准确性等相关技法的复习。同样,在复习议论文、文学作品时,都加强对课内重点文章的研读,再结合中考对这两种文体的考查形式进行复习。因为有的放矢,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二、以《中考新航标》的习题为练习依据,不搞题海战术

《中考新航标》(语文分册)既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又配以适度的习题。在它的指引下,语文教师复习时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学生学习时目标明确,心中不慌。在初三下学期复习语文时,一边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课文,仔细研究文本;一边以《中考新航标》中的习题为练习的依据。在处理新航标的习题时,也不是每题必做。在复习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默写、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时,以新航标中的习题为练习的重点;在处理新航标中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的习题时,让学生有选择地做,然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学生把握住了重点,节省了复习时间,避免了题海战术。事实证明,这种复习方法是正确的,2013年所带的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名列新沂市第二名,其成绩令领导及同行刮目相看。

三、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那么,如何在初三这一学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文体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初三刚开学,就从记叙文的写作开始训练,练习一段时间,再训练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散文。

(二)注重文章的立意,鼓励学生写积极的、健康的文章。立意是作文之本,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在写作时首先确定文章的立意,然后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多写积极健康的文章。

(三)鼓励学生多观察,勤于动笔。作文来源于生活,初中生的生活经历并不少,然而他们的作文内容却写得干瘪生硬,其原因是他们缺少一双敏锐观察生活的眼睛。

(四)加强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三开学伊始,要求学生每星期日在田字格中练字一张,星期一上交。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每一位学生的字都写得规范、工整,这为他们在中考中语文取得高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开辟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学以致用

为了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初三阶段开辟了语文第二课堂,具体的做法是:

(一)增加阅读量,少做题,让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读书,一直让学生保持这种习惯,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篇3

关键词: 贵州省铜仁地区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考点设置 减提质

贵州省铜仁地区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不仅彰显了试题制卷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而且在试题考点设置上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减提质宗旨。

一、考点全面,难易适当,减提质

2011年我区中考语文试题分为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五大模块23题,分为Ⅰ、Ⅱ两卷。

Ⅰ卷共10题,其中“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共有7题,考查内容包括字音、汉字书写、成语运用、病句辨析、句子信息提取、语序排列和文学常识,分值均为3分。该部分中还含有文言文阅读,选自课内《出师表》,共3个题,考查内容包括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值仍然是每题3分。

Ⅱ卷共13题,涉及文言语句翻译、名篇名句填空、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材料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及写作,共六部分,其中文言文翻译有两个句子6分,共用第Ⅰ卷的文言文材料;名篇名句填空有4题5空5分,分别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禹锡的《陋室铭》和《诗经》中的《关雎》四首诗歌中的名句;诗词鉴赏2题6分,所用材料是杜牧的《赤壁》;材料题(综合性学习)有3则材料,分别是学生体质状况调查表、新生军训和“阳光体育运动”,3题共6分;现代文阅读材料2篇,分别选自课内和课外,其文体是说明文、记叙文,8题23分;说明文阅读材料为课内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中的选段,考查知识点为说明文文学常识、语言品味、文章脉络结构、修辞方法及作用;记叙文阅读材料为课外内容《别踩疼了雪》,其考点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赏析句子、对关键词语理解和分析、联系生活体验谈感受等;写作部分是材料加命题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题目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本套试题从考点上看,全面;从试题布局上看,合理;从题量上看,适度(只有23道题);试题难度上,能够让大部分考生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同时又保证让每个考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语文优势,展示出自己的语文特长,选拔出语文的优秀人才,而且体现出明确的“减”信号。和往年相比,试题难度有所下降,这样便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让教师感受了更多成功的喜悦。多数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紧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答完考题。

同时,这套题也力求吹响“提质”的号角。“减”的目的是提高质量,初中语文教育的质量应该从语言运用能力上去提高。这套试卷85%以上的题目都是检测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试题材料清新,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语文水平,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正确导向,强化价值,关注成长

整套试题所选材料兼具时代性、生活性、言语性和人文性,精心设置情境,尽最大努力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水平。试题着力于学生本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凸显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试题关注现实生活,比如汶川地震、青少年体质健康、新生军训和“阳光体育运动”等材料都充满了时代气息,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材料和“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等,这些题目,提醒学生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关注生活,呼唤亲情。让学生不仅要健康成长,而且要关心亲人,关注重大时事。

多元思维,正确引领,崇尚亲情。《别踩疼了雪》向读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尽管妈妈已去,“雪”却是妈妈的化身,似乎妈妈的生命还存在,“别踩疼了雪”体现了女儿对母亲的爱;“雪”也可以认为是父亲对女儿的期望,希望女儿心灵像雪一样纯洁,还可以认为是父亲对女儿的保护……不同的学生理解各不相同,但材料和考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价值的引领,尊老爱幼的教育,追求“真、善、美”的引导是相同的。

总而言之,阅读选文,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考试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读了好文章,而且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这样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重视个体,展现差异,开放灵活

考试不仅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还是命题的一种展示。铜仁地区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从命题题材上看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收集问题和处理信息,并根据材料和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试卷中的第14题第1小题:“从材料一、二,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第3小题:“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第22题:“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等问题的设计着重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为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篇4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当前的责任就是学习好知识,为以后做打算。。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

内容: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角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有益的启示要求: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脏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

9、老王10、信客

内容: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情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要求: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

内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要求: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20、落日的幻觉

内容:人们常说,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就是说,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说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要求: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内容: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

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六单元

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内容: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分》《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的奠了分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较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卓著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卓著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较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篇5

关键词 图式理论 阅读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成为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学习者阅读能力的强弱和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明确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其中,“一般要求”要求学生能基本读懂一般性体裁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70 词,而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对阅读材料的“字面理解”层次上,而忽略了“推断理解、评价理解和欣赏理解”三个层次。阅读教学一直采用逐句分析语法结构的阅读训练方法。这是混淆了“语言因素(语法、词汇)及话语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学生读懂了文章的内容,却误解了作者的原意,忽视篇章和整体等深层语义联系,这给阅读教学带来诸多问题。近年来语言学家们对图示理论的不断研究,为我们解决这些教学难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论依据。

1 图示理论综述

早在1781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特(Kant)首次提出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巴特利特通过实验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了图示理论。在他看来,图式是“对先前的反应或经验的积极组织”。后来,经戈德曼,鲁姆哈特,卡鲁尔等语言学家的努力,完善了“现代图式理论”的概念,把图式解释为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实际上它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

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姆哈特将图示分为三类,即语言图示( 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示(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示( formal schema)。(1)语言图示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2)内容图示是指篇章主题的熟练运用程度,即学习者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宗教习俗、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掌握和理解。(3)形式图示是指语言风格、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的理解程度。可以指导学习者宏观地把握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效率。

2 图示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言研究和阅读教学中,图示理论已经被广泛地涉及和应用。这种阅读模式有助于使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和阅读文章所要表达的信息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者对阅读材料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即推断、欣赏和评价理解)。这种作用力发挥得越好,学习者的阅读速度也就会越快,学习者对作者写作意图把握得也就越准,从而促使学习者更加主动积极地理解阅读材料,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采用图示理论对阅读教学进行指导是大势所趋。

2.1 图式的建构

(1)语言图式的建构。语言图式的建构主要取决于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积累。最新研究发现,影响读者阅读理解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在于词汇问题。此外,语法知识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语言图式。因此,教师应督促和加强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多多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不断充实和巩固语法知识,利用一切可能有的机会去练习和应用语法词汇。

(2)内容图式的建构。内容图式是指文章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如西方人的饮食、着装、风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科技、体育等。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联想,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所要传达的信息。建议学生广泛涉猎各类阅读资料(杂志、报纸、科学报导、英语原版文学著作等),让学生有直接接触地地道道英美文化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就可以积累常识,丰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不断完善自身的内容图示。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

(3)形式图式的建构。形式图式指的是写作体裁、语言风格以及文章结构之间差别的背景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记叙、议论、说明等各类体裁文章,让学生们对文章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如: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构成,通常采用先概括后具体、先结果后原因、先问题后解决等进行布局谋篇;记叙文通常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来组织写作。学生只有掌握和领会了这些知识,才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2.2 图式的激活

阅读前,充分发挥背景知识的图式“预热”功能。(1)提供背景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前,先要介绍与阅读材料有关的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够和阅读材料所要传递出的信息发生充分的作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2)导入关键词。介绍文章中的关键词汇,使学生利用关键词将新旧知连接起来,从而激活学生的相关图式,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3)利用标题导入。阅读材料中的主标题和副标题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体裁、写作意图等。在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 提高阅读效率。(4)预测课文主题内容。鼓励和要求学习者应用已有知识,在阅读材料中搜索相关线索,对阅读材料进行预先猜测。这样可以刺激和激活学习者利用图式去理解阅读材料。

阅读中,充分发挥图式“判断”功能。(1)略读和速读。通过这两种活动的训练,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模式,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把握全文,把握细节。(2)合理推测。很多阅读材料的含义都是隐藏在文章之中的,不会停留在表面,学习者只有充分地理解全文,才能明白其含义。因此,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推测能力,充分思维和理解全篇,才能明白和理解字里行间的含义。

阅读后,充分发挥图式信息的“运用”功能。(1)分组讨论。讨论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作者观点等。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踊跃表达个人看法和观点,不断吸收他人见解,更新自己的图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2)角色表演。让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进行角色转换,这有利于学习者更好理解阅读材料,对其进行深层次加工,强化所学到的知识。(3)摘要写作。要求学生围绕阅读材料内容进行语言编辑,如缩写文章、续写文章、改写文章。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训练和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3 结束语

总之,图示阅读理论是吸收信息,提高外语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帮助学习者建立图示结构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灵活应用图示的技能,使学习者能够深刻领会主题思想,搞清楚文章层次结构,弄明白文章逻辑关系。帮助学习者逐步丰富和完善大脑中的图示结构,并熟练掌握和应用他们的图示。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Bartlett,F.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 Rumelhart,D.E.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N 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

[3] Carrell, P. L. Some Issues in Studying the Role of Schemata, or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1983.

[4]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