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范文
时间:2023-05-19 15: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310-1
0前言
现代工业的发展及各个产业的扩张,许多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都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及影响,使得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近年来出现的雾霾即是环境恶化的集中体现。而许多地质特殊的地区则会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给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当地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对于经济建设事业有较大的影响,造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项目,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限制了灾害治理的效果,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1前期工作
自然灾害非为较多的种类,各个类型的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有着较大的区别。某些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在现代的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下,对其的治理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没有治理的价值。因此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前,需要在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遵循轻重缓急有序、充分利用有限资金的原则,评估治理项目的必要性、所需的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社会效益,并对于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论证,优化审查体系,保障能够合理的筛选工程治理项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中,工作重点一般集中于审查并评估该类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技术操作的可行性、治理工程最终受到的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该项工作是否能够落实到位,对于整个治理工程的质量有着最为直接及深远的影响。在研究项目可行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许多工作,如进行一定范围的野外调查,全面收集基础资料等,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及深度标准,结合工程各个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主要内容有治理的必要性、技术的可操作性、经济效益性、环境可行性、社会效益性等,做到综合把握经济形势、技术条件及环境效益[1]。
1.2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强化审查工作,并将评估的重点集中于该阶段工程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勘察单位需要先出示勘察结果,包括工程各个环节的图件,并具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勘察的成果必须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及各类规程。由于勘察结果是评价地质灾害治理效果、工程概算编制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治理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质量控制和最终效益评估的正确性。勘察单位在进行各项活动时,流程是否符合规定,操作是否合理等均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收集原始资料、现场踏勘、制定勘察纲要、结构处理等。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工程勘察的内容、审查成果质量及设计方案,各个重点工作的具体内容有着较大的区别。评价勘察内容和成果质量主要是判断勘察单位是否按照合同的协议内容完成相关勘察任务。对于审查勘察成果是否达到了国家或者行业的要求,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规范及规程等,需要重点审查。在陈察与评价设计方案是,需要遵循先进性、适应性、安全性、可行性等原则。治理工程运用的先进技术方式、高新的施工设备及成熟的施工工艺等,保障先进性及施工的安全性;全面把握当地的具体情况,包括人员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2]。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在于合同的管理。双方均需要根据签定的合同文件中规定的内容开展对治理工程项目,并对其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成本投资等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治理工程进行时,可以采取委托专业监理公司的形式,对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督管理,达到保障投资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目标,有效的把握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消耗,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还可以采用委托具有专业素质的咨询工程师的形式,对合同管理的事务进行协助,尤其是在执行合同中出现合同变更、索赔等情况时,其对于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还需要委托具有独立资格的咨询机构对治理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动态跟踪及评价,包括技术水平、经济情况、环境状态、管理水平等,及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3]。
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全部结束后,需要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活动。首先由上级主管部门抽调专业的人员组成验收工作组,该类人员包括勘察单位人员、设计单位人员、施工单位人员、监理单位人员等,全面审查治理工程的各个环节,并需要审阅各项背景资料,查看监理日志,现场考察工程治理效果,最后作出合理的评价,包括工程设计、实际施工、工程进度、成本消耗等,将上述信息制作成信息完整、全面的竣工验收报告。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对治理工程的整体进行评价,包括设计工作质量、施工质量、设备质量等,本质上是总结已经结束的治理工程,也能够为后期的治理工作带好头,积累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4]。
4总结
地质灾害的治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保障该类工程的质量,并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就需要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质量控制措施需要贯穿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重点等,科学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及有针对新过的质量监控措施,各个环节做好了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偏重于一个环节或者方面,而影响到其他环节,限制了灾害治理工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绍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建设[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05):63-65.
[2]江鸿彬.初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01):140-142.
篇2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 服务创新 软实力 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质勘查单位不但要完成好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而且要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管理,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服务型经济实体,通过服务创新,进一步提高单位软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使单位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服务创新的内涵
地质勘查单位的服务创新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需要,主动通过机构改革,解放思想,调整经营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有效配置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顾客创造新价值,进一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动态创新过程。
二、地质勘查单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和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作为矿业经济的上游板块,地质勘查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2002年全球地勘投资只有20多亿美元,2006年就增长到70多亿美元;中国的地勘投资也是逐年增加,而且社会类地勘投资份额从2000年的30%增加到2005年的70%,第一次超过了中央和地方投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地质市场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和单纯的地质找矿市场向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扩大,地质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建筑业、旅游业,都需要大量的地质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地热资源勘查、建筑工程勘察等方面的工作更是大幅增加,涉足企业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在人员、装备、体制相近的众多地质勘查单位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进行服务创新,以优质的、创新的服务赢得市场。
另外,服务创新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增值作用明显,经济效益突出,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较快的获得竞争优势等优点,对于目前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人员紧张、技术差异化小等问题的地质勘查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市场竞争方法和经济发展途径。
虽说地质勘查单位进入市场较晚,许多单位现在还属于事业型经济实体,但是它们在服务创新方面仍具有自身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地质勘查单位正在经历由事业型经济实体向企业型经济实体的过渡,求生存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容易接受服务创新的经营理念;受历史条件限制,地质勘查单位的规模大多数都比较小,又因为过去长期奋战在野外,工作圈和生活圈相对单一、封闭,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长期同甘苦、共患难,互助互爱,感情融洽、深厚,凝聚力强,易于交流、沟通,易于形成共识和利益共同体,利于激发并促进企业的服务创新;受管理体制和工作性质影响,地质勘查单位员工通常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了解各方面顾客的实际情况、心里偏好和需要,易于与顾客交流、沟通;同时,专业知识面广,服务意识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能力高,易于为顾客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由经济体制决定,地质勘查单位内部管理层次简单,管理及组织效率较高,易于适应市场变化和服务创新。
三、地质勘查单位服务创新策略
(一)创新产品
在提供与地质找矿有关的专业化服务(如:地质、物探、化探、矿山及矿产咨询等)的同时,积极开拓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服务,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城市地质、海洋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地热资源勘查与利用、建筑工程勘察、基础施工与工程质量检测、土地整理、管线防腐与探测、地籍测量、测绘等,并从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出发,站稳脚跟,稳步推进。
(二)创新市场
首先,在完成好传统区域(如华北地区)的工作基础上还要积极走出去,积极开拓新的工作区域(如华东,甚至国外);其次,在完成好国家下达的指标性任务外,还要积极寻找新的客户(如: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海外跨国企业、投资公司、房地产公司、旅游公司、大型农场等),进行补缺服务。
(三)创新经营
有时受自身条件限制,有的业务不能独立完成,这时,就要积极寻找有力的合作伙伴,组成协作联合体,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四、服务创新的成功实例
(一)服务创新做法:
1、加强队伍建设,培育竞争软实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综合能力或者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它包括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多年来,地质研究所一直十分注重人力资源建设,不但先后引进了十几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中、青各类技术专家和研究生,使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专业配置更加科学,服务领域更加广泛,而且还积极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市场运作以及资源整合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专家队伍,使地质研究所的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十分注重职工技术素质、职业道德以及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的培训与提高,使职工队伍始终保持先进的、旺盛的战斗力。
2、提高装备水平,培育竞争硬实力
先进的设备是完成各类地质勘查工作、各项技术服务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努力,地质研究所已经拥有大量先进的、门类齐全的地质、物探、化探、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海洋地质、环境地质、化验等方面的仪器和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但可以从事地质、物探、化探找矿工作,而且可以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治理、城市地质、海洋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土地整理、地籍测量、管线探测、建筑工程勘察等工作。
3、搞好资质建设,保证服务市场畅通
资质是评价一个单位综合能力的标志,也是该单位从事某项工作的法定通行证,一个单位要发展,就必须做好资质建设。地质研究所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并投入力量,全力搞好资质建设,现在已拥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勘查单位证书”,以及“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设计单位证书”、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勘查单位证书”,“海洋地质乙级证书”、“区域地质调查”和“土地规划”资质等,以及天津市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持有国家外经贸部颁发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证书,通过了ISO9001和UKAS认证。
4、实行感动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1)全方位优质服务;
(2)超值服务:不但完成好合同规定的工作,尽可能站在甲方(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的挖掘工作潜力,使甲方(顾客)获得超值服务,或者通过我们的服务获得甲方尚未意识到的附加利益。
(二)取得的成果
经过几年精心打造和不懈努力,地质研究所已由当初单一的水工环地质调查,逐渐扩展到液体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海洋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等服务领域,并且重点服务天津,兼顾社会市场需求,取得了科研生产双丰收。
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基金新立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取得突破。2010年以来,已成功申请到多个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
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内各种合作项目十余项。其中在内蒙古部分地区的1:5万和1:20万区调项目,成功应用了先进的数字填图技术。它把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技术对野外地质调查及野外实际观察所获取的各种地质成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实现了图、文、像的数字化,改变和优化了传统的地质填图精度和资料整合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地质勘查周期,在市场上占得先机。
对外合作取得突破。几年来,先后与多个国际化矿业公司合作,在几内亚、刚果(金)、蒙古国、苏丹、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坦桑尼亚、塞拉里昂等国家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并且成果显著。
浅层地热资源研究与勘查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取得突破,参与研究、开发的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已获专家评审通过,其成果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篇3
一、基本情况
(一)采矿权审批出让情况。
1、采矿权审批情况。截止2012年底,我市采矿权数90个,其中省级以上发证采矿权7个,市级发证采矿权26个,县级发证采矿权57个。2011年,我市共办理采矿权设立1宗、延续登记39宗、变更登记6宗、转让2宗,市级以上发证初审延续登记9宗、变更登记5宗。2012年,我市共办理采矿权设立1宗、延续登记办理81宗、变更登记12宗、转让登记1宗,市级以上发证初审延续登记17宗、变更登记1宗。以上涉矿审批项目严格按照采矿权审批权限、依据、程序、要件和时限的要求,实行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审查、复核、审核、签发、发证的审批流程,并按照网上审批要求逐项录入,县级发证的建筑用石和制砖用页岩矿采矿权审批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确保了审批事项在承诺的时间内办结,杜绝了体外循环。
2、采矿权出让情况。根据《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省实施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印发省矿业权网上交易规则(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规定,我市矿业权出让进入了市矿业权交易中心公开出让。2012年采矿权挂牌出让项目1宗,成交价款95万元。
3、采矿权有偿处置情况。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文件规定,我局积极开展了采矿权有偿取得相关工作,对原无偿取得且尚未进行有偿处置的的采矿权,按规定进行了矿业权价款评估。目前,我市本级发证采矿权应有偿处置的矿山43个,已完成采矿权价款有偿处置的矿山31个共计征收价款241.3万元,未完成采矿权价款有偿处置的矿山12个(其中有5个正在采矿权价款评估,有7个矿山已完成采矿权价款评估但尚未完成价款缴纳)。
通过自查梳理,我局采矿权审批、出让能按相关规定执行,不存在违法违规审批矿权的行为。但是在自查过程中仍发现了不规范的地方,少数砖厂业主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意识不强,导致采矿许可证逾期办理延续登记。在今后的矿政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增加矿业主依法依规办矿意识,同时,要加强采矿许可证即将到期通知,充分发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书面通知、电话、手机短信等通知方式。
(二)执法监察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局的执法监察工作围绕市局执法监察工作重点,努力构建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上下联运”的新格局,严格按照“预防、监管、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严查严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按照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试行)》和省厅、市局有关矿产资源执法巡查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及时制订了年度执法巡查方案,划分了巡查区域、突出了巡点、明确了职责范围、实行分组分片包干,围绕巡查内容,对重点矿种、重点矿区加大了巡查效率和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的力度。
2、积极推进联合执法。在正常的执法巡查和上级部署的“打非治违”、“三打击一整合”和违法采矿、违法违规采矿和涉爆等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局针对本市违法违规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制订了一系列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一波接一波的专项整治活动。对持证矿山不按开发利用方案施工、超层越界开采或超出行政许可范围开采以及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无证开采等非法行为则不断强化整治打击力度,如对河道淘金等案件,均提请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予以坚决打击。
3、加大稀土专项整治工作。在稀土专项整治工作中,针对大柏地乡死灰复燃的非法稀土点和丁陂乡里田村新出现的非法稀土点,实施了多次联合执法,采取爆破、挖机掏底等强制措施彻底捣毁了非法矿点内的原地堆浸池等设施。其中在大柏地院溪非法稀土点内抓获一名不法分子并当场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目前该案已查明有10名涉案人员,有3名犯罪嫌疑人已抓捕归案,并准备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该案的侦查,极大地震慑了企图在我市大肆进行非法盗采稀土资源的不法分子,使我市非法开采稀土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6月份再次对谢坊、丁陂、大柏地等乡(镇)原有非法开采稀土矿点进行了巡查,没有死灰复燃的现象。
4、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按照上级的有关部署,我局及时报请市政府成立或调整了市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年度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并对部通知我市的卫星遥感“矿产疑似违法图斑”认真进行了检查处理、整改和“回头看”工作,及时报送了检查及“回头看”情况及相关资料报表,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任务。
5、积极创新、不断完善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在加大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实施力度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了矿业秩序监管责任制,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矿业监督管理责任状》,并起草了《市矿业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提请市政府下发执行。进一步落实了矿业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制度,在重要矿区乡镇设立了举报电话,安插了举报线人,并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办公场、乡镇圩场和执法车辆张贴了国土资源举报电话“12336”标识,为加强我市矿业违法行为监督举报办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制订和完善了《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程序规定》、《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会审制度》、《执法监察责任制度》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等。
(三)储量管理工作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国土资发[1999]205号)、《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23号令等法律法规进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登记、统计工作,确保向市局上报市级以上发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数据库真实准确,每年所报的数据库全部通过市局审查验收。为全面掌握矿山储量增减变化及矿山资源利用情况,每年10月底向市级以上发证矿山下发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工作情况通知,要求市级以上发证矿山全部要做储量动态检测工作。
1、探矿权勘查项目监督管理。截止至2013年6月底,我市共设探矿权28个(包括放弃8个探矿权,跨县界并由邻县主要管理的探矿权4个),其中金矿普查9个,金、铜矿普查4个,金、重晶石矿普查1个,银多金属矿普查1个,铅锌、铅锌多金属矿普查6个,铜、铜多金属矿普查4个,铌钽矿普查1个,铁矿普查1个,石灰岩、白云岩普查1个。我局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每个勘查项目在勘查施工期间均由资源科、执法队人员到现场了解勘查情况和违法违规情况,并且建立了勘查项目档案,认真做到一矿一档,与探矿权人联系通畅,留有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及QQ号等联系方法。探矿权年度检查情况,我局将全部探矿权年检材料收集齐全并报送至市局资源科,县级初检期间由分管领导带队逐一到各探矿权点对照年度报告书检查完成的工作量,勘查情况总体无虚假情况,也没有发现越界勘查、以采代探等违规勘查情况。
2、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我局严格按照国务院令150号和省政府令35号依法履行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职责,并通过宣传月等活动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了矿业权人的自觉缴费意识,为使征收额有所突破,我局专门设立了征费机构,明确了征管人员,并与日常监管、储量动态监管、矿山年检等环节相结合,建立健全了补偿费申报制度、停产申报制度、补偿费季报制度、矿山企业生产情况制度、补偿费征收台帐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年年有突破,征收面及征收率达100%,2010年—2012年三年共征收资源补偿费1100万元,所征收的全部资源补偿费全额上缴中央金库,没有设立过渡帐户及截留、坐支、挪用等现象。健全票据申领、填开、保管制度,所有票据的申领、填开、保管均由指定的财务人员专职存放和管理,所有每一笔资补费缴纳均由矿业权人缴入专户,凭银行回执开出资补费专用票据。
(四)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情况。
我局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自从“回头看”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所有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及矿山环境管理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查摆,特别是对每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我市经立项的3个治理项目中,除丁陂小学崩塌治理工程进行了施工和资金拨付外,云石山乡早子排滑坡治理及泽覃永红村滑坡治理项目都还处于设计阶段,没有发现违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项目资金全部由市财政进行监管和拨付。另外,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也顺利推进,2012年我市已落实搬迁对象168户,882人,签订合同168户,882人,占任务数70%。还剩30%不能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住户,我局已和扶贫办梳理汇总,并及时向市矿管局和市扶贫和移民办报告,同时提出能否调整地质灾害隐患点对象,一直等待上级批准。经市扶贫办核实,现已有168户882人已建房,现已支付移民搬迁建房到户补助资金154.35万元,点到户资金50%。市配套资金54.36万元,市配套资金13.59万元已到位,移民配套资金项目正在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五个稀土监管文件还没有完全贯彻落实。稀土矿业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基金,协管员队伍及工作补助经费,稀土开发秩序监督管理专项补助经费,稀土联合执法办公室专门的交通工具以及专项保障经费等均未解决,需要上级整规部门尽快督促政府落实到位,以利今后的工作开展。
2、地灾治理工程进度慢,管理不是很到位,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由于标准太高,企业无力储存,存在储存不到位现象。
三、有关建议
1、干部轮岗要形成制度。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三年以上必须进行轮岗,各县局科(股)长在一个岗位三年以上也需要进行轮岗。
2、建议实行探矿权施工情况季报制度,探矿权人开展勘查施工后,严格按照勘查设计及勘查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每季度将勘查投入、施工进展等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项目所在地的矿产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监督管理工作。
篇4
关键词:水泥粉煤灰浆;采空区治理;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 TV42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
本工程项目位于晋城市东南方向,霍秀村和龙华村境内,位于老207国道东侧,规划中的西岭街南侧、龙华路西侧。
2、地形地貌
勘查区位于太行山东南部,沁水煤田向斜南边缘,泽洲盆地北部,属丘陵区。区内地势总体平坦,以剥蚀—堆积作用为主,小型冲沟较发育,地形坡度不大,均被第四系黄土覆盖。
3、治理区范围及工作量预计
治理区范围:治理区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50米;根据地质勘察,基本上探明了地表下35-90米有9#和15#煤层,并经勘探验证,9#煤采空占较大面积,必须治理满足设计要求,15#煤层采空区待中标单位进场后进行勘查评估再决定是否进行处理。需治理面积289386m2(根据物流实际情况修改)。预计钻孔总数597个,钻探进尺29850m,其中帷幕孔106个,钻探进尺5300m,注浆孔491个,钻探进尺24550m;预计注浆注浆总量101835m3。
二、采空区治理
1、施工方案
采空区治理采取注浆施工,主要工序包括钻孔、封孔、制浆、灌浆等,针对不同采空区类型,施工工艺流程可适当进行调整。施工时,应先施工边缘帷幕孔,以形成有效的止浆帷幕,阻挡浆液的外流,后施工中间注浆孔。钻孔分序次间隔进行,一般分三个序次成孔,部分一序次孔作为先导孔对采空区可以起到补勘作用,根据实际地层及采空区情况对后序孔的孔位、孔距、孔数进行适当调整,以弥补均匀布孔的设计不足。注浆工作也应间隔式分序次进行,一序次孔浆液可能扩散范围较大,二、三序次孔注浆将使前序次未充填的空洞得到再次充填,从而提高充填率。灌浆按一序、二序、三序孔依次进行,每序孔必须间隔一定时间,满足浆液凝固要求。
本工程采空区为单层采空区,施工采用一次成孔,孔口封闭,一次全灌注施工方式。对设计图孔进行编号,编序,编制钻探参数表,每个孔明确的孔位坐标及每个孔具体的深度。
注浆整体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注浆整体流程图
2、施工方法
1.1 钻孔
钻孔分为不取芯孔(一般帷幕孔、注浆孔)和取芯孔(包括试验孔、先导孔和检查孔)要求如下:
1)帷幕孔、注浆孔钻孔
(1)钻探流程
①注浆孔定位
注浆孔应用全站仪、钢尺,根据设计的注浆钻孔坐标进行实地测量放样。钻孔实际位置原则上不应超过设计位置1.0m。因地形影响,钻孔不能放在设计位置时,可视具体情况予以调整。鉴于煤矿开采和塌陷变形的复杂性,通过有限的勘探钻孔尚难以精确查明地下的全部情况,当因地貌影响,钻孔不能放在原设计位置时,可视具体情况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调整。
②钻机就位
平整场地,设置机台,安装钻机,调平机架、机体,因地物、管线影响时移动不宜超过0.5米。准备钻具:备好套管、钻头以及钻杆、岩心管等设备。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钻孔前应按监理人指示埋设孔口管,钻孔时必须保证孔向准确。
③帷幕孔、注浆孔的成孔工艺。
用φ130mm~φ150mm钻头开钻,钻至基岩下5~10m后,下入套管护壁,或跟管钻进,然后变径(经一次或两次变径),钻至采空区底板或9#煤层底板以下300cm终孔。终孔孔径不小于91mm。
(2)钻探技术要求
①每个注浆孔测斜至少一次,终孔孔斜要求不超过2°。孔斜超过设计要求时,应及时纠正或采取补救措施。
②注浆孔的成孔过程中,全取芯孔的数量应为注浆孔、帷幕孔总数的10%。对于取芯孔,采空区上部岩芯采取率为60%,采空区塌陷区部位岩芯采取率应大于30%。岩芯摆放整齐并予照相。
③做好钻探原始记录和岩芯编录工作。
④钻孔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漏水、掉钻、埋钻等现象要详细记录其深度、层位和耗水量等数据。
⑤取芯孔钻孔完成后,应对钻孔进行纵波波速测试,详细记录测试结果。
⑥对监理人指定进行钻孔电视工作的,应提交钻孔电视录像资料。
⑦钻孔完成后,需验收孔深、孔径和孔斜。
(3)浇筑孔口管
将一端带有法兰托盘的注浆管下入孔内变径处,注浆管长度为地表至采空区处治范围顶高程或至完整岩层顶面以下5~10m变径处的距离。孔内放入少量砾石,以堵塞大的缝隙,然后放入少量黏土,防止浆液大量渗漏。然后灌入水固比为1:1.5~1:2的水泥浆,浇筑长度为地表至基岩下5~10m处。水泥浆液中应加入水泥重量2%的速凝剂,或采用42.5级快凝水泥,快速将注浆管与孔壁固结。注浆管选用直径不小于Ф50mm的钢管,需填砂砾料时,管径不小于Ф89mm。
1.2 灌浆
1)制浆
制浆材料必须称量,称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采用袋装水泥计量法,砂采用体积计量,粉煤灰采用台秤计量。
(1)各类浆液必须搅拌均匀,测定浆液密度和粘滞度等参数,并作好记录。
(2)水泥粉煤灰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不少于5min;使用高速搅拌机时,应不少于40s。浆液从开始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宜小于4h。
2)注浆过程及结束标准
本工程采空区为单层采空区,施工采用一次成孔,孔口封闭,自下而上,一次全灌注施工方式。注浆流程及要求:
①帷幕孔、注浆孔注浆工艺流程见下图。
帷幕孔、注浆孔注浆工艺流程图
②注浆前必须用清水洗孔,当洗孔压力较大且无压力时应立即停止该工序,当洗孔具有一定压力时,压水时间应≤10min,冲洗孔内裂隙和空隙,使浆液可以顺利进入受注层。观察孔内单位时间吸水量和孔内压力,通过这两项指标判断注浆时初始注浆浆液浓度。若单位时间吸水量小,出现孔口压力,这时注浆初始浆液就应采取最稀一级配合比,以求能够冲开裂隙达到充填密实的效果。
③帷幕孔和注浆孔施工工艺,注浆结束标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施工先后顺序,孔距,添加剂等。
④帷幕孔注浆时需增加2%~5%的速凝剂等。
⑤钻孔注浆应按煤矿采空区的底板倾斜方向, 先施工采空区底板标高较低位置的注浆孔及构造物工点处的注浆孔, 再沿倾斜方向由低向高、由边部向中心展开施工。
三、施工过程异常情况处理措施
1)地面或孔壁与注浆管间冒浆时,应采取的措施:①调整灌浆压力;②小流量注浆;③间歇注浆;④重新安装注浆管。
2)浆液过量流失到非注浆区域以外的地方:①采用低压注浆;②提高浆液的浓度;③水泥粉煤灰浆液中掺入适量速凝剂等,加快注入浆液的凝结时间,封堵孔内裂隙发育地区的裂缝;④采用间歇式注浆法施工。
3)注浆中断采取的紧急措施(不超30min直接恢复注浆):①中断时间超过30min,应立即设法冲洗注浆灌路、注浆泵、注浆孔;②恢复注浆时,开始采用最稀一级浆液进行注浆;③中断时间过长的,无法正常恢复注浆的,要及时重新钻孔后再注浆。
4)遇地下采空区空洞特别大处的注浆措施:当单孔注浆量严重超过设计注浆量,而且可查地下存在大面积采空空洞区的,考虑先回填砂石等填充物,并预先在孔内放置注浆管,然后进行注浆。据我单位的类似工程的灌注经验,加工D100的三通灌浆装置(如图6-2),上部焊接漏斗形状的填料容器,在灌注过程中加入砂、细石、矿渣等填充料;在D100的三通部分,一侧管道进行注浆,一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要求注入的外加剂;在灌注满足要求后,拆除本装置的漏斗,再进行孔口封闭灌浆施工。
灌注装置如下图所示:
三通漏斗型灌注装置示意图
5)现场施工中,遇到其他特殊的情况,积极配合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查明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灌浆施工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泥粉煤灰浆液注浆在治理兰花物流园区采空区中,有着施工工艺简单、机械化施工投入劳动力少、进度快、质量好等的优点,同时可重复利用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废弃资源,大大节约工程投资,是兰花物流园区采空区治理工程处理的一种有效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童立元.高速公路与下伏采空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与处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2]山西省交通厅.高速公路采空区(空洞)勘察设计与施工治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篇5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 监测方法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01-2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些列问题,使人类自身的发展面临很大的危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总结以往发展模式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科学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在矿山开发与保护方面,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规范和管理,为了解我国矿山地质构造及变化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矿山地质环境概述
1.1矿山地质环境的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就是指以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即将开采的矿床为中心的辐射区域,其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大气、生物圈等组分之间进行着连续性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交互以及各组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质环境循环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即不涉及人为因素的情况下,区域的生态环境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通畅交互,系统中的无机组分和有机生物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地质环境转向了以岩石圈为依托,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的运行状态,随着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不断增强,该地区就会呈现出岩石圈自然平衡状态失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
1.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宏观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人为因素又分为采矿活动和管理行为两种因素。从采矿活动过程方面而言,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是在采矿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这部分物质大都含有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的毒性成分,不但对矿区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气象、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第二是废石堆以及尾矿库会大量占用农田或其它空间资源;第三是很多地区的露天矿存在边坡坍塌、滑坡等现象,井下采空区会造成地面塌陷等灾害;第四是矿井突水和矿山疏干排水能够引发周边区域浅层水以及地表水的干涸,有的场合下还会造成地表河流断流;第五是采矿作业的剥离施工严重破坏了水土平衡,对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具有很大的诱发作用;第六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
1.3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现状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在长久的地质运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矿藏资源,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工业化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矿产开采技术和理论建设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在进行矿产开发时曾经走过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重开发轻保护,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对我国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经过政策的调整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这种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依然面临着开采过渡、开采方式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矿山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执法力度不强,缺乏环境观念,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管理的局面等诸多问题。
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法
针对矿产开采产生的各种质地环境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选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监测。
2.1单个矿山的监测方法
对于常规性的单个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可以运用定期现场勘查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对于规模较大,并且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应设立固定的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点涵盖的内容至少要包括滑坡动态、地下水位变幅、地面沉降变化等内容。在进行采空区地面塌陷程度监测时,如果塌陷区域范围较大,首选遥感技术。而对于重点矿山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测,利用精度较高的GPS测量仪、全站仪以及钻孔倾斜仪等进行监测。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第一,地面设施的变形监测一般要设置特定的点位,充分运用百分表和水准仪对变形角度和变形程度进行准确的测量;第二,测量地下岩土体的变形运用钻孔深部应变仪和伸缩性钻孔L桩;第三,在监测塌陷迹象时要包含以下内容:抽排地下水造成的地面积水和泉水干涸,人工蓄水造成的植物突变、地表起泡、建筑杂音、地下水各项指标以及动物的非正常活动等;第四,对于以上监测都要保持连续性不间断的长期记录,尽量避免中断现象的发生,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地面和地下水特征及变化规律,从而进行早期的预防和处理。
2.2大范围区域监测方法
对于区域性的监测要借助现代遥感技术,遥感测量具有波段广、时相丰富以及分辨率高等优势,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剖析,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测量质量和精度。基于遥感波普的监测技术已经实现了对矿山土地、水文、动植物类型、地面沉陷等内容的自动识别,通过分析软件的建模操作可以对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在具体实施遥感测量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首先勘察矿区实际情况,选取监测的中心点和重点区域,并结合矿山地质构造和生态结构制定监测计划;其次要根据监测计划中的实施目的及监测要求选用相应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一般采用具有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或者不同类型的航空遥感影像;其后进行正式的监测并对矿区内的土地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塌陷、植被消退、废料堆、尾矿库等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化和污染、土壤构造变化、矿区环境问题等进行解译;最后进行遥感数据翻译和记录工作,将监测区域的遥感影像设置为1:25000至1:50000配准地形图,运用人工解译、人机结合、计算机自动读取等方式将数据标示在地形图上。
矿山地质崩塌的遥感监测方法。露天矿区剥离及道路开发极易引发崩塌灾害,并且崩塌现象经常出现于陡崖区域。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可以在影像上比较明显地显示出崩塌体在发育进程出现的弧形崖壁或者直形崖壁。对矿山崩塌环境和发育情况进行有效识别能为监测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数据依据,基于此可以将TM和ETM遥感图像进行特定波段的组合。另外通过线性强化措施可以对矿山的变化程度和植被面积等进行更为清晰的观测。为了进一步提升监测的效率和精确度,可以对SPOT213波段的遥感影像进行HSV技术的融合,增强数据的可读性。
泥石流的遥感监测方法。矿山泥石流危害巨大,它是山区频现的地质灾害,从近些年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选矿以及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弃石、尾矿等堆积现象使造成矿山泥石流诱发的主要原因,极端自然天气或者地貌变形是直接造成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通过运用TM和TMC遥感图像的分析,采用453和741波段的融合可以将图像进行对比度和色彩的处理,进而使泥石流灾区的矿山岩石类型、汇水程度、植被覆盖率、流域形状等予以清晰地展示。
岩溶塌陷的遥感监测方法。运用遥感监测岩溶塌陷得出的TM影像特征和SPOT影像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对岩溶塌陷的产生机理及外部条件做出客观的评价。TM影像受到自身分辨率的制约难以对监测范围进行精确地划定,而SPOT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并且还能对岩溶塌陷区域周边地质构造进行多方位的解译。整体来讲,TM对于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底层性质等有很好的反映,SPOT则擅长于对人类活动情况和塌陷边界范围进行显示,将TM图像和SPOT图像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岩溶塌陷的高质量监测。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结果处理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于矿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造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切实加强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结果处理与信息。质量控制是目前各种工程项目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面,首先要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对于监测流程和施工标准在具体操作时要予以严格的施行,不能遗漏任何监测内容。对于需要进行现场勘查的监测工作,要按照前期制定的监测计划定时定点的进行现场作业。为了保证勘查结果的客观性尽量避免误差,在监测时间段之外严禁任何人进入到监测区域,在规定的监测时间内也要尽可能的减少人员的随意走动。实施科学有效地监测方法是保证提高监测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应用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大多具有高精密度,专业性强等特点,此外监测方式和流程也是影响监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实行专人专项的管理措施。此外还要加强监测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由于监测需要知识面广,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型人才,同时矿山监测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诉求,因此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抵抗压力的能力。对于矿山分级明显,分布规模较广,监测对象复杂,因此要充分协调矿业主管、地质、环境科学、遥感技术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进行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之后,矿山的开发企业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存档处理。省级矿山的地质监测部门要负责其将全省矿产地质环境监测进行汇总储存的任务,为建立和完善长远的地质环境信息系统打好基础。国家级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要将信息从宏观层面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取出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典型信息,并将信息以有效地方式和易于人们接受理解的形式公布出来,建立起社会大众的外部监督反馈机制。
4结论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氛围中,要充分认识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学科有效地方式,按照正确的工作程序进行相关的监测作业,切实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并提出科学性、可行性的监测报告,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庆花,朱丽丽,张立新,等.矿产资源评价与矿山环境监测中高光谱遥感技术方法应用的实例[J].地质通报,2009(02).
[2]唐有为,梁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3(20).
[3]高肽贤,朱福才.浅谈矿山地质工作中环境监测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4).
[4]杨涛毅,陈静,冷洋洋.基于PSR模型的贵州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J].贵州地质,2012(03).
篇6
【关键词】公路建设;监控系统;立体作业
公路是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经济要想发展,社会要想进步就必须加强公路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公路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关系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公路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辅助,一个科学合理的公路建设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作为后盾支撑。
1 我国公路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现状
随着我国大规模公路建设的展开,我国积极吸纳当今世界结构力学、材料学、建筑学的最新成果,使我国的公路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1.1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新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以往的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常常导致施工现场特别的混乱,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国的公路建设施工的管理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发包模式很容易造成施工中产生矛盾,造成工期延期或影响质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新,使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它是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的组织形式在项目原则确定之后,业主通过招标选定一家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或者使用管理承包模式和施工管理模式,使用此种管理模式可以在此阶段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施工经验和管理技能,协助做好设计工作。
1.2 在公路建设中的新材料技术
1.2.1 由于我国的公路建设病害严重,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坑槽病害时常发生,传统的修复材料就有修复时间长、粘接力差等缺点,但是使用超级快硬修补混凝土这种新材料,它具有速凝高强、粘结牢固、简单易用、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可在露天养护,无需特殊处理。
1.2.2 土质固化剂材料,此种新材料就是用土质固化剂替代石灰、水泥、碎石等筑路材料,能够大量节约石灰石、土地等自然资源,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仅筑路成本一项,一级路可降低40%,二级路可降低20%,三级以下路面可降低15%,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采用此种新材料可以使资源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采用该新材料筑路,可以减少石灰的使用,减少污染,同时还可减少征用耕地,由此大大降低了筑路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及能源的节约。
2 我国未来公路建设的三维空间技术
三维技术就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与三维地学模型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现代三维空间技术。三维空间技术是对传统公路勘测设计技术一次质的飞跃。他们为公路工程、地层环境灾害防治与科学预测提供了新一代观测手段,通过对地上、地下三维空间环境分析、模拟、综合考虑沿线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分布、生态敏感点、建筑工程和工程量等因素,开展合理边坡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实现公路线路优选,公路工程设计和生物工程设计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可以说一个公路工程项目的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期间各种数据、信息、文件资料的采集、传输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作。目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数据、文件的收集、处理、查询方面的不规范,不及时;工程信息来源不广泛、数据结构简单,工程经验总结性差是工程信息管理的通病。单靠传统的人工统计协调很难做到全面合理,而在公路施工中使用三维空间技术手段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情况。
2.1 三维空间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作用
在我国的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施工方、监理方和设计方的沟通联系具有滞后性,导致信息沟通不及时从而影响施工速度,在使用三维空间技术以后,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三者的网络联系,各自把自己的施工数据传到计算机终端形成数据库,承包商、监理单位按照各自的合同职责在数据库中进行操作,进行查询、汇总、打印等工作,同时可以单独进行数据修改,修改成功后通过网络传到业主的数据库中,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统一性。这样上传的数据可以通过总系统再把正确合理的信息发到三方手中,实现施工的及时沟通,提高施工效率。
2.2 三维空间技术在公路施工中人员管理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公路施工地形的不确定性,常常有地质灾害发生,此时我们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将施工现场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施工现场人员分布状况和每个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运动轨迹,方便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2.3 三维空间技术在公路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的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人、车的安全。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三维空间技术实现对公路的实时掌握,通过计算系统把最新的公路情况,通过网络实现全国的公路信息共享。
3 结语
公路建设的速度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而公路建设的科技水平又影响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速度,因此我们只有提高我国的公路建设的科技水平,才能建设更好的公路,从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交通运输支持。
参考文献:
篇7
(1)道路边坡固坡工程处理技术:道路挖方边坡是土石相间的山体边坡。坡面极易受暴雨冲刷,产生强烈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复杂地形、地质结构区,具有裂隙和节理发育,坡体岩土层不完整,存在潜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必须进行工程加固或支挡,确保沿线坡体稳定和行车安全。研究表明[10],框架锚杆或混凝土骨架梁支护技术适用于结构面发育、岩体风化破碎、坡体中元不良结构面和土质的路堑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梁加固防护技术适用于裂隙和断层发育的岩石路堑高陡边坡及易滑坡地段、软硬质岩互层路堑高边坡;易坍塌滑坡的土质、软岩或顺层高边坡,宜将抗滑桩与框架锚索防滑加固工程结合使用;风化较严重边坡和坡面稳定的较高土质边坡、路堤边坡,宜采用格子梁护坡。此外,铺挂镀锌铁丝网和锚杆技术,抗拉力强度大,能有效地防止坍塌和碎石掉落,确保道路安全。在满足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下,宜将边坡工程防护与土壤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尽量避免混凝土封盖、浆砌石护面,以影响生态景观。(2)道路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山体边坡具有土壤剖面的完整性。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应根据岩土层次和边坡高度,选择不同的土壤生态修复施工技术。表1说明,低矮土质边坡或填方边坡,可直接喷播灌草种;高陡土质边坡挂EM3(三层三维土工网垫)网喷混植生;强风化层挂三维网客土喷混植生;弱风化层或局部岩石层,采取锚杆挂铁丝网、客土喷混植生技术。坡面喷射植生基材前,采取挂三维网、EM(三维土工网垫)网、铁丝网(镀锌或过塑)、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以及铺CF(椰丝纤维)网或植被草毯等,并用锚杆固定。(3)植物选择与种群配置技术:植物种群结构是道路边坡土壤修复重要环节[11,13-14]。经研究,植物种类选择及种群配置的成熟技术主要有:①按气候地带性规律选择植物品种,北方以落叶树种为主,如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紫穗槐(Amorphafruticos)等;南方以常绿树为主,如银合欢(Acaciaglauca)、美国刺(Leucaenaleucocephala)、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等(表2),以充分利用南方水光热条件。②南方土壤生态重建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以灌木为主,乔灌草藤结合。③针对路域土壤实际,应以豆科植物为主,多科属配置,以维护低肥力下种群植物养分的常态循环。④以地方植物品种为主,以适应当地生物气候环境,提高成活率。⑤植物应立体配置,形态共生互补,并与周边生态景观相协调。2002年云南元(江)磨(黑)高速公路,我们以坡柳(Dodonaea)、银合欢等为主,灌草结合,第一次做出了乔、灌、草混植示范样板,现与周边热带雨林融为一体,为扭转全国高速公路单一草被生态作出了贡献。(4)可规模化、机械化施工的喷混植生创新技术:路域工程土壤生态修复规模大,工程量多,时限紧。我们自主研发的喷混植生技术,从质量、速率和效益上,适应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需求,已在全国推广。其主体技术优势:①灌草种多品种混合喷播;②添加有机基材、营养物质、粘结剂、保水剂,有利于维护种苗安全生长环境;③增厚客土层,对缺少表土的风化层或母质层更适用。喷混物料厚度10~15cm,每天喷混500~800m28h-1。(5)道路边坡土壤植被后养护技术:“两高”道路建设是国家重点工程,要求土壤生态修复养护期长,一般达2~3年,待植被层稳定后方能工程验收。多年工程实践表明,节水浇灌是后养护主要技术。因此,①在500m内找好固定水源,否则宜打井,寻找地下水源;②配装高压抽水和灌溉机械,抽水系统是固定的,排灌可移动;③前期勤浇,后期间歇。出苗期一天两次,齐苗后一天一次,嗣后逐步减少;④南方湿暖气候下,前期灌溉量3kgm-2左右,后期灌溉量2kgm-2左右,养护2年约需水量800kgm-2,若1×104m2工作面,即需水8000t。一般养护1~2年即可依靠自然雨水维护水分和养分循环。(6)道路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效果的后观察:近两年,对15年来已完成的2000×104m2南方道路边坡土壤生态修复多项工程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定点抽样观测(表3),表明:①生物群落的演替总趋势。植物群落是由草本植物群落—灌草混生群落—乔灌草立体群落演变。植物群落立体配置技术,是保持边坡人工植被群落可持续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②草被生态的演替过程。20世纪末,多种草种单纯喷播工程,有海南西线、昆玉、玉元、漳龙早期参与的高速公路,人工草被寿命短,3~5年后逐渐被芒箕(Dicranopterispedata)侵化,夹有少量山苍子(Litseacubeba)、黄栀(GardeniajasminoidesEllis)、野茉莉(Styraxjaponicus)丛。可见,道路边坡不宜单纯植草,草本植物水光热利用率极低,植被易退化,延长向自然立体生态演替过程。③乔、灌、草立体生态模式的稳定性。后期考察的相关工程有广惠、开阳、揭普、元磨、昆石、福宁、成南、粤赣粤北段、宁杭、清平等高速主干道,采用乔、灌、草混喷,乔灌木生长茂盛,林下草退化无几,外来侵入种极少。特别提及的种群组合中的金合欢(Acaciafarnesiana)、银合欢、山毛豆(Tephrosiacandida)等强结实植物,种子成熟后散落地面,产生了多代演替,已成永久性植被。
2城镇化建设中山体土壤生态修复问题
2.1采石过程破坏城市生态景观
2012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均在95%以上,美国是97%,中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但当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对石料、石材、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的大量需求,在城市周边山体,形成了大量废弃采石场和巍耸的高陡岩石边坡。以深圳为例,城市化初期1953km2的国土面积一度拥有669家采石场,其中3000m2以上456座,边坡总面积超过1000hm2。无序开采曾对城市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城市和人居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海南省三亚市是旅游岛建设的重点城市,目前周边有49个废弃的采石场,总面积达250×104m2,其中荔枝沟Ⅱ号采石场面积6.3×104m2,正处于城市发展中央区,边坡高陡,岩石,曾给当地城市景观和生态文明带来严重破坏。这些采石场亟需政府整治和覆绿,但城市岩石边坡,土壤破坏彻底,缺乏水肥土等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土壤生态修复难度极大[12,16],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热点和工程难点[15-20]。
2.2城市山体岩石边坡特征
(1)城市岩体边坡成型特征:从城市岩体边坡成型特征看,①城市房建工程需用大量石料耗材,考虑运输成本,以就地取材为主的采石场,大多以城市中央为轴心,散乱分布在城市近郊或城乡结合部,地势较陡峭、岩体外露的高丘或山地。②采石场石壁、山体宕口多为爆炸成型,采用垂直开采方式,自上而下挖掘,机械与人工结合环形开挖,石壁坡面凹凸不平。边坡坡度在80~90°之间,形成巨大的高低不平的断崖层面,甚至倒坡,岩体相对高度多在80~130m。③为方便石材、石料运输,废弃采石场多呈半环形边坡。坡面受炸药震力作用,局部多有裂痕或节理,但整体岩层结构并未破坏,石壁稳固和安全。(2)岩体边坡立地环境:从边坡环境特征看,采石场立地条件恶劣,高陡石壁坡面缺少平台或平台窄小,残存土壤极少,原生植被破坏,缺乏植被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必须从工程措施上,多途径解决回填种植土问题。同时,采石场环形开采的微地形环境,造成石宕内小气候差异性,形成阴阳坡,坡面温度、蒸发量、辐射热等差异显著,石壁阳坡夏季温度可达50℃以上,阴坡低5~10℃。在南方亚热带气候生物循环旺盛条件下,应利用采石场生物小气候特点,在土壤生态修复和种植养护技术上,加以优势利用。(3)水土流失趋向:从水土保持学特征看,采石场选址确定后,首先采用大型推土机和挖掘机,将土层推平运出,直见结实的岩石层。因此,岩体边坡早期存在水土流失,并出现高峰,但土层清场后,随着采石深度的下移,水土流失趋势减弱。而废弃采石场即使暴雨也只有水的流失,几乎没有土的流失。而且环形盆底容量很大,遇渍水也可通过周边渗漏,对下游区域不构成水土冲刷威胁,保障了下游农田和人居安全。(4)岩体边坡剖面形态:从土壤发生学特征看,采石场边坡不具有完整的剖面特征,腐殖质层(O层)、表土层(A层)及淋溶淀积层(B层)基本被机械铲除,只剩残余的弱风化层(BC)和母岩层(C层)。我们从深圳和三亚观察到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城市岩体边坡,其周边残留体剖面乔灌植被覆盖良好,表土层(A层)深1~1.5m,风化层(B层)厚度3~4m,母岩层(C层)埋藏在5~6m以下。现状岩体边坡,90%为C层,BC层很薄。因此土壤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靠外来土源输入,既要修接纳槽体,又要全面挂网锚固,工序复杂,工程成本较高,现市场价格达350~400元m-2。但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下,技术市场需求仍然广阔。(5)岩体边坡力学性质:从岩体结构力学特征分析,采石场岩体多为近直立的花岗岩高边坡,岩体强度较高。受爆炸及开挖等外力卸荷作用影响,岩体内产生大量节理、裂隙,原生或构造节理张开。在各种节理裂隙作用下,岩体被切割成大块状,坡面岩体结构较破碎,具有危岩落石发生的可能。岩体破坏模式主要为倾倒、坠落及局部崩(滑)塌破坏,造成边坡局部失稳,形成大面积碎石流,采用工程防护措施时应注意这一特点。这增加了城市环境安全治理和生态施工的技术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山体边坡,特别是道路创伤边坡,采石场岩石边坡生态修复的难度更大。
2.3城市高陡岩石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1)城市岩体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实践表明,岩体边坡视角景观特别是俯视景观太差,生态修复技术难度太大。主要采取:①应以生物遮挡为主,辅以全面覆盖;②以种植苗木为主,结合灌草种子坡面混播;③充分利用边坡及坡底平台,种植高大乔木,以促早成林,发挥绿色遮挡效果;④坡面纵向间隔2m沿等高线设置植生槽,回填营养土;⑤充分利用槽内土壤资源栽植大苗木,建好植生带。(2)V型槽+挂网喷混技术模式:针对80~90°坡度和土肥水皆无的城市高陡岩体边坡的特殊性,单用挂网喷草或喷混植生技术效果很差。采用V型槽技术加挂网喷混植生技术模式,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在垂直坡面上创造植物生长的微环境或植生带。V型槽的作用:①V型槽由钢筋混凝土现浇,深度约80cm,面宽约70cm,并与坡面成45°,2m间距等高线布设,主要功能是接纳回填土和营养土;②分层切割坡面铁丝网和喷植层重力下垂拉力,减少灾害性拉力崩塌;③充分利用V型槽有限土壤资源,种植大苗,建立多层次植物生长带。(3)V型槽技术模式的工艺流程[12]:包括:坡面乱石清理挂铁丝网锚杆固网构筑钢筋混凝土V型槽(搭设脚手架钻孔锚杆制作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槽内回填种植土喷混植生(种植基材配置喷基底土层喷播种子无纺布覆盖)V型槽栽种大苗植物带建滴灌系统养护。(4)垂直岩体坡面喷混植生关键技术:南方80~90°岩石坡面推广喷混植生,宜采取:①挂双层铁丝网,并用长、短锚杆固网;②在有机基材混合料中添加粘结剂,为降低成本,粘结剂可用国产胶粉,甚至可用硅酸盐产品替代;③在网下垫草把或喷PE(聚乙烯)丝,可增加喷植层孔隙度和粘结力;④保障喷混层厚度10~15cm,可分2~3次喷基底,待物料凝结后再喷,以避免泻底;⑤在喷播灌草种过程中,宜加入少量藤本种子,以加快覆绿,并攀缘局部倒岩。(5)V型槽种植带建植技术:根据深圳、广州南沙、海南三亚8个岩体边坡治理工程实践认为:①在回填土中加入营养基质,由腐殖质土、禽畜有机肥、复合肥、蘑菇肥及保水剂等组成,创造良好的根际土壤肥力环境;②针对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特点,种植带建植坚持生物多样性,强调以豆科、灌木、常绿及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表2),增强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③加大藤本植物配置比例,组成乔、灌、藤、草人工生物群落;④提倡高密度种植,大苗、袋苗移栽。槽内分两排进行种植,内侧种植爬藤类,间距20cm;外侧间隔50cm栽植灌木袋苗,每米段栽植苗木株数5~7株,主栽苗木为台湾相思、小叶榕(Ficusmicrocarpa)、勒杜鹃(Bougainvilleaglabra)等,藤本植物包括爬山虎(Parthenocissusplanch)和葛藤(Puerariaphaseoloides)。(6)节水滴灌养护技术:水肥管理是V型槽及边坡植物生长的安全保障。V型槽种植和喷混施工完成后,原工作台、架拆除,养护工作困难,且不安全。因此,采用节水滴灌技术势在必行。节水滴灌系统由高压抽水泵站,蓄水池,PC(聚碳酸酯)主管、分管及滴水支管组成。蓄水池多设在山顶,以增加下泄压力,或自流灌溉,直接将水滴送入植物根际。必要时可添加水溶性复合肥,水利用率高、工作方便,非常适合采石场边坡水肥调节。同时做好缺苗修补、雨后追肥、防治病虫鼠害等。养护2~3年,即可依靠自然雨水维护植被生长。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