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05-19 15:5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节能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6年5月18日,北京市新建的首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其安装在屋顶上的300千瓦太阳能发电系统。完全与建筑融为一体.不管晴天雨天,源源不断地向博物馆提供电力,作为北京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受到各界的关注。不久,上海新江湾城50千瓦太阳能发电系统也胜利建成.成为上海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建造北京、上海这两个最大太阳能项目的,是美国道森太阳能电力公司。
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城市光伏屋顶建设?
中国的建筑要消耗掉1/3以上的能源。如果全国几亿平方米的屋顶变成太阳能发电站,对国家、对环境将是多么巨大的贡献1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把太阳能和建筑结合起来,是城市建筑节能的战略选择。建筑物的屋顶装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后,优点是:
①可以有效利用建筑物屋顶面积。无需占用土地资源。
②可原地发电,原地使用.减少电力输送的线路损耗。
③在白天用电高峰期供电,从而缓解高峰电力需求。
④发电板阵列直接吸收太阳能,降低墙面及屋顶的温升,减轻建筑空调负荷。
在德、日、美三个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应用市场,以太阳能集成建筑为核心的并网发电市场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我们有必要大力发展城市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光伏屋顶。
美国道森太阳能系统是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首选
目前世界上主要是晶体硅(又分多晶硅和单晶硅)和非晶硅这两大类太阳能发电技术。 美国道森太阳能系统的特点是重量轻。发电板仅重3kg/m2左右.设计师最欢迎的就是这种产品,因为他对太阳能板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对屋面结构重新计算.不用加固屋顶。
它是真正的世界上最先进第三代太阳能――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该产品是采用粘接的方式,把发电板直接粘贴到金属屋顶上.而不是用叠床架屋的方式安装,屋顶不用钻孔固定钢架. 没有防水问题.没有潜在的漏水问题。它不会破坏屋顶结构,施工也方便。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影响建筑造型。也没有防雷击问题。
它没有风阻升力问题:该产品安装在大型建筑的屋顶上时.完全不会产生巨大风阻升力。 它对屋面的抗风力.承重与受力。支撑件和支撑节点均不会引起重大影响。由于和屋顶融为一体.加上重量又轻.所以避免了在台风暴风中被掀掉的可能性。
它具有优异的耐用性.抗风的非晶硅太阳能发电板以不锈钢为基板,不是做在玻璃基板上,所以非常牢固,不会破碎。在台风暴风多发区,不锈钢发电板不会被大风刮起的飞沙走石打碎.它还能抗沙尘暴、冰雹、暴风雪的;中击以及盐雾等其它极端恶劣气候条件。
它具备最先进的全自动并网技术:该系统能够设置直流交流电压电流频率上下浮动的范围。如果电网的电压频率浮动超过范围.该系统会自动切断与电网的连接。由于该系统有自动侦测电网的电压频率的功能,待电网的电压频率回到正常范围内以后,系统会再次自动并网。因此.该系统的电压频率等可以始终与中国的电网保持同步。这是美国最先进的超稳定安全供电系统。
它能够全波段光谱发电:由于采用世界上唯一的三结技术,它是唯一可吸收光谱中所有波长能量的产品。在多云。阴天、雨天和弱光条件下.有卓越的发电效果。
它的实际光电转换率高:在高温下.三结非晶硅光伏系统的实际发电效率.要高于晶体硅光伏系统。
北京奥运会太阳能项目受到国际奥委会的紧密关注。因此,采用技术上最先进的。价格又极具竞争力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品是奥运会太阳能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的最安全的保证。
篇2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节能;设计
前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揭开了建筑文明的新篇章,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负荷增加。“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一. 可持续建筑概述
1.1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涉及到建筑物、建筑材料、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等因素,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性、功能性、人文性和生态性。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建筑的室内居住环境,以健康、舒适、舒心为主题,以节约能源为目标。
1.2原则与理念
1)可持续理念,设计上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影响;2)资源应用效率原则,对于输入建筑物的资源如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要有效地使用,力求做到循环利用或回归自然,总之,确保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较高的层次;3)低碳理念,设计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太阳能、自然风、光能等等,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做到节能减排;4)防止污染原则,这里涉及到对建筑物的废物排放的设计理念,以利用可回收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重要根本目的;5)和谐环境原则,降低环境负荷,从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出发,力求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二. 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2.1控制体型系数
1)从面积水准角度看,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近年的住宅建筑套均面积有123,世界排名第三,如果将套均建筑面积设计上控制在80~120,在同样满足人们“住”的问题上,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金钱;2)从节能角度看,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区和北区,在建筑造型要求能够满足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体型系数。以北区为例,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40。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2.2延长建筑物寿命
建筑物寿命低下,必然导致拆除、重建,带来各方面投入的增加,所以,在设计上应从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的角度着手考虑。1)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减少甚至避免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因规划调整而拆除。2)用居住水平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要有可塑性;外部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3)从居住业主的发展和需要出发,建筑物的寿命要融入人的气息,中国大多数人不喜欢频繁地迁居,因此在建筑物的寿命内,要考虑到业主老年时的需求。4)与建筑物的长寿命相匹配,在管线的布设上要便于更换与维护,设计上结构体与填充体最好相分离;在结构、墙体和保温的材料选择上应该把使用寿命作为选择的依据之一。
2.3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了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目标的达成,对外墙传热系数和蓄热系数也做了规定,如表1所示:
按照表1中关于K和D的规定,结合一定的计算公式和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λ,可以计算出保温隔热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具体在设计时注意点如下:1)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只要窗户和屋面等其他部分可以达到相关的节能标准或规定,外墙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温隔热施工措施便能够完成节能50%的目标;2)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粘土实心砖或者是混凝土砌块,需要分别将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至20.1mm和29.4mm以满足节能的目标,此外,这些传统材料既浪费了能源,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该尽量使用新材料来代替;3)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热桥”部位,其热阻相对较小,因此,其表层保温隔热层厚度应大于等于30.7mm,才能完成节能50%的节能目标。
2.4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4.1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这是节能和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窗的开启方式、竖向风道和设置负压等组织室内气流自然通风。
自然光是一种无能耗光源,在设计思路上要予以强化:1)建筑结构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布设采光口的数量和面积,选择上尽量遴选光透性强的玻璃,增加自然光的透射度;2)在室内结合自然光的强弱,分层次布设线路,做到自然光足够时不开灯,自然光弱时开小灯,没有自然光时开全灯,使自然光源能量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4.2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例如: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应列为首选,太阳能提供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成熟、经济可行。2)地热能也是很好的能源,就是在利用上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利用水文地质勘查证明其是否可行;要有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地热设备等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城镇有地下空间规划;政府有机构从立项、实施和效果进行管理等等。3)两栋邻近的超高层建筑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
三. 结语
我国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空间格外广阔。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上,应将我国国情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量遴选各种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确保把建筑能耗水平降至最低,真正做到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效地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参考文献:
[1]梁建红.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约设计[J].职业时空,2010(1).
[2]叶耀先.科学理念与建筑可持续设计[J].住宅产业,2011(3).
篇3
适用于所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的各种砼构件和多、高层框架填充墙砌体施工。
二工艺原理
1FS外模板FS外模板
由外向内的组成部分为:外侧粘接加强层、保温过渡层、粘结层、挤塑板、内侧粘结加强层。复合外模板保温体系的工艺原理:把强度符合要求的FS外模板作为混凝土构件的外模板,按图纸要求支设于绑扎好的梁、柱、墙的钢筋外侧,并在FS板上设置规定数量的羊角螺栓,使FS板与混凝土构件可靠连接在一起,在浇筑完混凝土后FS板与混凝土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结构。
2自保温砌块烧结页岩注孔
自保温砌块,采用保温砌块中间填充聚苯乙烯保温泡沫塑料,为避免砌块灰缝处产生热桥,砌块在保温材料注孔时,在水平和竖向灰缝中间凸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高出砌块10mm,砌块与保温材料连接在一起,阻断灰缝中的热桥;砌块主要规格为260mm×290mm×190mm,因其不方便切割性,主要用于窗台以下的砌体施工;其砌筑方式同普通砌块。刚骨发泡混凝土自保温砌块,是由发泡砼经过特殊成型工艺或性能增强处理而制成的砌块,该砌块的主要规格为390mm×260mm×190mm,因其切割方便,主要用于窗间墙的部位,其砌筑方式同普通砌块。
三施工工艺操作要点
1FS外模板
(1)绘制外模板排版图根据图纸外墙尺寸要求绘制外模板拼装图,确定外模板主规格尺寸;施工时尽量使用主规格尺寸的外模板;对于无法用主规格安装的部位,应事先在施工现场用切割锯切割成符合要求的模板。
(2)安装连接件在施工现场用冲击钻在FS复合保温模板预定位置穿孔,安装连接件,每平方米不少于5个;门窗洞口及拼装处可视情况增设连接件数量。
(3)墙体内外侧模板安装就位根据安装排板图的分隔方案在墙外侧安装FS板,并用绑扎钢丝将连接件与已通过隐检验收合格的墙体钢筋绑扎牢固,先安装外墙阴阳角处墙面板,后安装主墙面板(注:此环节进行前需在墙体钢筋内外两侧绑扎混凝土垫块,设置要求及方式同传统做法);安装外墙内侧模板:根据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和建筑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传统做法,安装外墙内侧多层板及木方次楞。
(4)防止FS模板拔台的措施对拉螺栓与木方间距同普通模板的施工设置基本一致,外墙木方应竖向设置,间距约200mm~300mm,并且向下与已浇筑完预留的螺栓加固在一起,要及时垂直,以保证外墙面的垂直度,相邻两块外模板的拼缝处用一根木方固定,以保证外墙面的平整度。
(5)防止漏浆的措施注意拼缝严密,复合外模板在支设、拼装过程中,板与板之间要挤紧、对严,缝隙不大于2mm,板缝间无需增设胶条,就能够防止漏浆。
(6)安装时注意区分FS外模板内、外侧使用因为FS板内、外层表面材质不一样,内侧只设粘结加强层,增强外模板与砼的粘结强度;外侧在粘结加强层的基础上设置加强筋,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避免外模板的抗弯性能,满足模板砼侧压力要求,所以安装时一定注意区分模板内、外侧使用。
2自保温砌块
根据烧结页岩注孔自保温砌块与刚骨发泡混凝土自保温砌块各自性能特点不同,为保证内、外墙结合处符合墙体砌筑规范要求,现场采用两种不同保温砌块配合使用的方式砌筑外墙,窗台以下采用烧结页岩注孔自保温砌块,窗台以上及其它需要切割砌块部位采用刚骨发泡混凝土自保温砌块。
(1)材料型号的控制根据图纸绘制砌体排版图,确定各种自保温砌块的规格尺寸及数量,注意内、外墙砌块的高度必须一致,否则水平灰缝不能保证在同一水平面上。
(2)砌筑方式的控制定位放线,并进行砌筑工作,砌筑方式及质量标准同普通砌块;在窗口处按照门窗固定要求预埋带有FS板的预制水泥砖。窗垛等部位吊垂直线保证窗垛上下在同一垂直线上并保证墙体外侧与FS板外侧在同一垂直立面上。
(3)收缝方法在砌筑过程中,应采用“原浆随砌随收缝法”,先勾水平缝,后勾竖向缝;灰缝要平整密实,不得出现瞎缝、开裂及粘结不牢等现象,以避免墙面渗水和开裂,以利于墙面粉刷及装饰。
四结语
篇4
一、充分认识推行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多年以来,各种外墙外保温技术在我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促进我市建设领域节能环保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出了明显的弱点:一是外墙外保温层与外墙主体结构不同寿命。保温层理论寿命只有25年左右,远低于正常建筑物主体50年的设计寿命;二是外墙外保温与结构二次施工,增加了施工环节,提高了施工难度,保温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三是目前外保温材料多为易燃材料,难以保证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四是外保温层自身强度相对较低,在结构上难于适应外墙装饰材料的设计变化要求,影响建筑物造型美观。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指集保温隔热功能与围护结构功能于一体,墙体不需另行采取单独的保温措施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节能技术。该技术具有与建筑同寿命、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是对传统建筑保温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推广应用一体化技术,是有效解决上述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通病和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形势和产业政策,对于提高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水平、促进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应用步伐
(一)推广的时限和范围: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发展应用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推进。经研究决定,自2012年4月1日起,在市各市区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建筑工程全面推广使用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2013年1月1日起,在市各市区城市规划区内所有50米以上的新建高层建筑中必须使用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
(二)推广的重点技术:CL结构体系、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非承重墙砌块自保温体系等技术已经具备批量使用条件,结合因地制宜原则,确定上述技术作为我市重点推广技术。随着产品和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引进,将定期公布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
(三)加强鼓励措施: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纳入我市建设管理程序,对于积极采用并取得明显效果的项目,将在质量评优、勘察设计评优、绿色建筑认定、节能示范工程评定及申报上级科技节能奖励、新型墙材示范项目奖励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必须应用而不应用的项目,不得通过各类建设工程审查和验收。
(四)加快发展本地技术和产业: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新型的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各地均处于起步阶段,鼓励和促进我市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抢占制高点,是节能产业升级提速,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战略。各地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技术经济条件、建筑结构特点等,抓住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合理确定最适合发展、最具应用前景的一体化主导技术。
三、强化过程监管,落实责任,确保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工程质量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一体化技术产品生产、施工、检测等环节的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依据《省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产品认定条件》有关要求,对一体化技术产品进行专项认定,未获得专项认定的不得作为一体化技术产品应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依据一体化技术相关标准规范,增加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应用专项设计和审查,确保设计质量和水平;施工单位要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避免出现质量通病;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要严格执行材料见证取样制度,认真查验专项认定证书及组成材料的品种、型号、型式检验报告等,确保入场施工的材料符合设计文件和一体化技术要求;工程质监机构要明确见证取样范围,加强施工现场监管,提高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和工程质量。
篇5
建筑作为人类日常生活必须的物质载体,每年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在城市化程度高的国家,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0%~40%…。在目前能源Et益短缺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在建筑节能中融入新能源发电技术,是实现新建筑技术与生态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较早表现在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方面。但建筑节能与光伏发电单一的结合形式,使系统所发出的电能质量及可靠性较差。风能、太阳能作为可利用的自然可再生能源,两者在转换过程中都受季节、地理和天气气候等多种因素制约。但是,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如果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则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远离电网的地区,独立供电系统成为必需的动力源。同时,在系统中配置必要的储能设施,结合风能、太阳能的特点,构成风光储发电系统,能改善系统输出的电能质量,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风光储技术与建筑节能有机结合能充分利用建筑物所在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符合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其优势包括以下几点:①有效减少占地费用,风电机组及光伏组件可在高层建筑上合理配置;②独立的发配电系统的运行减少了线路传输损耗;③应用储能技术使建筑供电系统成为完全不依赖于公用电网的独立电源系统在中国的西北、美国明尼苏达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Et照充足,特别适合风光储技术的应用。
2基于风光储发电技术的节能设计
风光储发电技术的建筑节能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组件、储能设备、换流控制器及交直流负载等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风机发出的交流电经整流器整流后,与光伏电池发出的直流电,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同时或单独向蓄电池充电,经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通过交流配电系统输送到用户。控制器控制着两个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效能,同时又要保证不会对蓄电池过充电,稳定电压,使系统在恒压充电状态下工作。基于风光储发电技术的建筑节能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风能建筑一体化设计、储能建筑一体化设计及换流器设计。
2.1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或结合到建筑上的技术,其不仅有护结构的功能,同时又能产生电能供建筑使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一般分为独立安装型和建材安装型两类。独立安装型是指普通太阳能电池板施工时通过特殊的装配件把太阳电池板同周围建筑结构体相连。建材安装型则是指在生产时把太阳能电池片直接封装在特殊建材内,或做成独立建材的形式,如屋面瓦单元、幕墙单元、外墙单元等,外表面设计有防雨结构,施工时按模块方式拼装,集发电功能与建材功能一体,施工成本低。建材安装型一般分为4种方式,分别为屋顶一体化、墙面一体化、建筑构件一体化及建筑立面LED一体化。图1为美国某火车站光电屋面工程,其总面积7060.63m,光电板使用面积为4645.15m,发电峰值功率为250kW;图2为中国某办公楼光电幕墙,光伏电池板面积3228.8m,发电功率为161kW。图1美国某火车站光电屋面图2中国某办公楼光电幂墙在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上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在外观上,兼顾太阳能的利用及建筑美观,无论是在屋顶还是在立面墙上,应实现两者协调与统一。
(2)在墙面的选择上,首选南立面墙(向阳面)以期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其次可考虑选择东南面墙或西南面墙。
(3)在屋顶角度的选择上,考虑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与当地纬度一致。
(4)在结构上,要妥善解决光伏电池板的安装问题,确保建筑物的承重、防水等功能不受影响,还要充分考虑光伏电池板抵抗强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2风能建筑一体化设计
风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结合分为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两种形式。间接结合主要指风电机组融于建筑绿地、建筑物附近有较大的空地;直接结合一般指将风电机组直接集成到建筑物中。风能建筑一体化设计主要应考虑如下因素。
(1)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区风资源情况,了解风速、风功率密度及主风向等资料,以便确定风电机组布置。
(2)考虑建筑物和风电机组的协调布置,以达到风能的充分利用及建筑物美观的完美结合。
(3)依据高层建筑风环境特点,风力机通常安装在风阻较小的屋顶或风力被强化的洞口、夹缝等部位。
(4)建筑物屋顶风力大、环境干扰小,是安装风力机的最佳位置。风力机应高出屋面一定距离,以避开檐口处的涡流区。建筑物中部开口处,风力被汇聚和强化,产生强劲的“穿堂风”,适宜安装定向式风力机。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和噪音等问题,很难大规模地应用于一体化设计。但在2007年6月竣工的巴林世贸中心,却成功地将大型风轮机集成到建筑当中,设计师在建筑物的双塔之间16、25层和35层处分别设置了1座重达75t的跨越桥梁,3个直径达29m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被固定在这3座桥梁之上。每年可为大楼提供10%~15%的电力,即110万一130万kW•h,堪称风能建筑一体化的典范之作(图3)。图3巴林世贸中心风能建筑一体化美国迈哈密COR环保大厦则是风能和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典型案例,见图4。在这栋大楼上用最新的风力涡轮机、光电板和太阳能热水器来提供大楼所需的一部分能源;建筑顶部四面墙上安装多个固定式水平轴风力机;大楼外立面骨骼状的壳体,不仅是大楼的支撑结构,而且它还有隔热,遮阳的作用。
2.3储能建筑一体化设计
储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的结合也可分为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两种形式,直接结合主要是指在一体化建筑中使用储能建筑材料,比如相变储能材料。间接结合一般指在建筑供电系统中配置必要的储能设备。电能的储存形式可具体分为机械、电磁、电化学电池三大类型,而近年来电池储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锂离子电池是高级电池中一种有广泛应用潜力的电池。目前,深圳某公司已开发出基于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技术的200kW×4h柜式储能电站和1MW×4h储能示范站(目前实际投入运行的容量为330kW×4h),其应用方向定位于削峰填谷和新能源灵活接入。在风光储建筑一体化设计中融于合适的储能设备,既能改善电能质量,又能提高供电可靠性,还可以使建筑供电系统成为完全不依赖于公用电网的独立电源系统。
2.4换流器设计
换流器是风光储建筑节能系统的核心设备,应具备能量双向传递功能。其基本功能主要包括:①将风电机组整流器、光伏电池组件及储能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②在风电机组及光伏电池组件输出的能量除了供给整个建筑的用电外还有盈余时,换流控制器将直接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③如果风光储建筑节能系统与公共电网相连,在风电机组及光伏组件无法输出能量而储能电池能量不足时,换流器还可将公共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便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双向换流器还需配置电池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控制电池模块,保证电池的安全可靠运行。电池管理系统除监视电池运行状态外,还具有过压、欠压、温度、漏电报警及保护功能,以及过流报警功能等。
2.5对风光储建筑节能系统的探讨
风光储建筑一体化系统能有效减少建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实现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省去了风电机组和光伏组件的占地、基建等部分的费用;同时减少了远距离电力输送的损耗,降低了输送成本及相应的建设成本;该系统中由于采用了储能技术使其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中建筑的用电需求。要实现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综合设计,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区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风电机组和太阳能电池,实现风能和太阳能利用效能最大化。
(2)对建筑物的所有用电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既要了解常规用电需求,又要清楚高可靠性保安电源需求,以便合理选择风电机组容量、光伏组件容量、储能电池容量。
(3)合理选择风光储容量配比,充分利用风光在时间及地域上的天然互补性以及储能电池的能量可存储性,改善整个系统的时间功率输出曲线,抑制风光储独立发电系统接入对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
(4)在建筑设计中,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储能电池、换流器等相关设备必须系统地考虑和合理组织安排,如蓄电池组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用,且应置放在防潮、通风的地方。
(5)风光储建筑节能系统综合一体化设计,从一开始就要求在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结构选择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融于新能源利用技术的理念,进一步确定建筑能量的获取方式和建筑能量流线的概念,再结合经济、造价以及其他生态因素的分析,最终得到多个生态因素最优化的综合建筑设计方案。建筑节能与风光储发电技术的结合是个新生事物,还缺乏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将风光储发电技术应用于建筑节能中,其在新能源利用、环保节能方面的意义是不可置疑的。
为此,在选择应用技术方案上,还要重视以下问题。
(1)就经济性而言,考虑当前最先进的技术,风电成本最接近市电,光伏成本次之,储能成本相对最高;但并不意味风光储建筑节能系统的经济效益都会很高。在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充足,系统设计合理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明显;反之,可能很低。
(2)风电机组产生的噪声、震动、安全等及光伏组件光污染问题,可能对建筑物和居民生活构成威胁。因此,选择低噪声、低震动的风机及高透光率的光伏组件很有必要。
(3)风能太阳能及储能设备的利用,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复杂的技术和美学要求。为了避免其相互影响,发挥联合优势,应使建筑与风光储建筑节能系统在功能、结构、设备、材料、外观上融为一体。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海南省建设厅关于转发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海南省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程序》,充分发挥我市本地区资源优势,发展节能建筑,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并积极有效的把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全面铺开。
(二)制定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方案
为了保证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实施,有序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依据《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海南省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程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我站特制定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方案》,下发到每一个建筑工地,并组织各参建主体进行建筑节能监督工作交底。
要求各参建主体严格执行监督方案,认真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强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督,加强做好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的监督,并实行建筑节能备案制度,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贯彻实施。
(三)认真抓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年1月,我市相关部门认真执行了《关于推广应用太阳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通知》,并积极有效的把节能建筑工作展开来。我站重点抓“汇丰国际”小区为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小区通过隔热、遮阳、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全方位实施建筑节能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个试点工作的开展和示范项目的建设,对推动全市建筑节能工作起了明显作用。
(四)存在问题
我市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展较为滞后,节能建筑目前大约只占20%。年7月,海南省建设厅来三亚对节能建筑进行检查,发现我市推广建筑节能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些建筑设计单位没有按照节能标准来设计,在设计中对标准规范掌握得不够准确,造成建筑给排水、电器、暖通、建筑结构没有达到节能的要求;
二是图纸审查把关不细,有节能设计遗留问题;
三是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理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一些开发商、施工单位没严格按审查过的图纸施工。随着对建筑设计和图纸审查的逐步规范,因此,问题最多的是在施工阶段。
随着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及应用,市场上不断地出现了众多的品种墙体材料,例如:灰砂砖、水泥砖等,然而有些墙体材料并未到达节能建筑标准的要求,在年年的建筑节能检查中,发现我市在建的建筑物外墙很多工程都在使用灰砂砖而不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五)今后的工作意见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引导社会接受建筑节能的正确观念。继续加大培训力度,针对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的各个环节,培训相关的节能技术和规范。
2.完善建筑节能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立建筑节能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没有后边的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前面的设计图纸就不能保证落到实处,建筑节能设计也失去意义。
3.推动太阳能在建设领域的应用。要求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酒店、工厂集体宿舍等和12层以下居住建筑强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探索太阳能热水器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各种可能形式(包括墙体侧面悬挂太阳能集热板等形式),加强太阳能热水器与高层建筑一体化的研究。在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电照明技术,如使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楼梯灯、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广告灯箱及城市景观照明用灯等。
篇7
关键词:可再生 能源 建筑 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也将愈来愈广泛。这一应用极大丰富了建筑节能的形式,降低了建筑能耗,从而可极大推动建筑节能的发展。同时也会为能源结构多样化,应对全球气候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将成为建筑界永恒的课题,把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于工程是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1引言
我国建筑节能始于20世纪80年代,节能政策由单一技术政策转为政策体系的构建,由强化规制约束向激发鼓励导向性政策发展,逐渐向节能政策与环境间互动开放性转变。然而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基础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设计标准实行率较低等原因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引擎,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如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化石燃料几近枯竭。可再生能源以其分布广,储量大,环保清洁等优点,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得以应用。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利用形式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在建筑中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直接与间接或被动与主动地为建筑物提供热水、采暖、空调、动力等一系列功能,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要。其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研究。
2.1太阳能采暖技术
太阳能采暖分为主动式采暖和被动式采暖。被动式采暖通过建筑物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分布、立面处理以及建筑材料与结构的恰当选择,使建筑物合理汲取存储热能,解决采暖问题,同时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达到建筑节能目的。其形式有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干燥等。其共有特点是控制阳光和空气合理地进入建筑物并储存、分配热量。系统所需设备简单,投资低,适用于中小型住宅建筑。不足之处是太阳能利用率低,室内温度波动大,舒适性差,夜晚或连续阴天时无法维持室内温度。主动式采暖需要借助机械设备实现太阳能采暖,其采暖系统一般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风机、管道、水泵、换热器及控制系统等部件。系统多采用水作热媒进行采暖,往往采取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主要障碍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投资费用过高,春、夏、秋季热水过剩等问题,可以通过季节蓄能技术与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互为补充来实现全年的综合利用。
2.2太阳能制冷技术
太阳能制冷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系统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太阳能干燥冷却系统等。基于经济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等因素的考虑,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多,发展也较为成熟,目前国内已有厂家实现了产品化。在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对于技术的发展有较大限制。平板集热器在超过90℃的高温下效率过低,真空管集热器与聚焦集热器在国际上成本普遍较高,因此太阳能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曾成功地在山东乳山完成了一个太阳空调示范项目,集热器面积为540m2,由2160根热管型真空管组成的高效集热器阵列,可提供88℃的高温热水,集热器在88℃的高温下集热效率可保持在40%。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采用大连三洋单效机组,太实现了100kW 空调制冷或采暖量,可供给1000m2 面积空调,每日可供生活热水32t。
2.3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技术作为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理念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属于分布式发电的一种。BIPV系统一般由光伏阵列、墙面(屋顶)和冷却空气流道、支架等组成,与建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具有建筑、节能、技术、经济和环保相结合的优势,可以有效利用围护结构表面,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有效降低围护结构温升,改善室内环境;无污染,无噪音,可有效降低建筑物对一次能源的依赖,同时可减轻公共电网的压力。例如:上海世博园区作为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是“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理念的直接展现者。园区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和未来馆四座标志性建筑上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电池板总装机容量4.6MW,年均发电达406万kW・h,减排CO2总量逾3400t,大大缓解电网压力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使发电与建筑完美地融为一体。截止到2011年,我国光电建筑已建成的装机容量为535.6MW,在建筑中的应用尚处于示范与探索阶段。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光伏建筑技术的重点将以开发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光伏电池为主,在应用上将以并网屋顶系统和大型并网系统为主攻方向。
2.4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作为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暖通空调新技术,是建筑节能领域的高效节能技术之一。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电能辅助,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制冷降温的目的。地源热泵系统可分为3种:以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以利用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热泵系统;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室外地温能地下换热系统、水环管路与水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具有能量消耗低,运行灵活,经久耐用,全年满足温度要求等优点。
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节能中应用的首要问题。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中使用时,由于造价过高,不能产生规模效应,所产生的电能效益与其系统造价严重脱节,投资回收极其困难;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成本虽逐年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相应的发电成本与常规能源尚不具备可比性。太阳能采暖技术现仍处于试点阶段,同地源热泵都存在系统复杂,设备众多,初投资巨大且回收期较长的缺点,使其扩大推广的阻力增加。(2)可再生能源的自身特性对其利用影响较大。就太阳能而言,辐射能量密度较低,需要较大的采光面积,而且太阳能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接性,随季节、气候、昼夜变化而变化,这与建筑太阳能可利用面积有限,所需能源的持续性产生矛盾,为太阳能利用增加了难度。在对地热能利用过程中,由于地下岩土层导热系数很小,热容量极大,热扩散能力极差,因此从地下取热需要大量的埋管,初投资偏大、需用大面积土地;同时对冬夏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会造成地下能量积聚,历年累积的负荷总量随时间增加而累加,可能导致大地失去自然调节能力,致使地源热泵运行困难,造成夏季所需水源温度过高,系统难以运行等问题。
(3)技术问题。目前在建筑光电利用过程中光电转化率较低,用于商业生产的太阳电池板效率只有13%~15%,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与建筑系统自然对接技术有待提高。而对于地源热泵来说,对当地地质及气候条件依赖性强,运行过程中泵体及管道极易结垢、堵塞、腐蚀,大大地降低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使得系统效率下降,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能量利用。且地源热泵受到自身系统深埋地下(水下)的特点的影响,无法回避设备维护维修极其不便的缺点。对于水源热泵,实际工程中回灌堵塞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存在地下水直接由地表排放的情况,这将加重地面沉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目前国内缺少对地源热泵系统性能专门的评价标准对行业约束形成有效约束,技术在推广方面存在盲目性。此外,新能源利用装置的最长设计寿命只有20年,在此期间,因为工作环境的变化等会对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使用寿命减少,无法实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最大化节能利用。
4总结与建议
作为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可再生能源在利用时,也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1)因地制宜就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能源状况和气候条件,有选择、有侧重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尽量做到就地利用。(2)多种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将分项技术整合,发挥各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弥补单一形式效率较低的缺陷,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3)新技术研发。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优化系统模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成志明.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11,37(23):189~190.
[2]李继业.建筑节能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住房城乡建设部.[2011]6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R].北京:住房城乡建设部,2011.
篇8
【关键词】树立 创新意识 提高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型接班人
Acquires the innovative ideology, enhances innovation ability to train the innovatio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successor
Li Zerong
【Abstract】The party 17 big enhanc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country takes the developmental strategy the core duty, is clear about the request to insist that take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ath, implements the modernization the enhancemen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each aspect, guarantee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ffluent society superb target smooth realiz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set up the innovative ideology, the enhancement innovation ability plan to implement and realize to the educational work.
【Keywords】Sets upThe innovative ideologyEnhancementInnovation abilityRaiseInnovation successor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我们应把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方略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中来。
1.树立创新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中国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取得重大成果之期,不少地方仍然存在教育教学呆滞刻板,知识传授粘贴复制,育人方法生搬硬套等等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背离的问题。教育的条条框框,陈规陋习不同程度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较大范围地约束着人们的言论行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有形无形地捆绑着人们的手脚,鞭苔着被动的从教者和受教者。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味追逐考试高分,追求高升学率的群体和部门,人们情愿不情愿地、程度不同地失去自我,表现出依样画葫芦、墨守成规、机械死板,创新意识受到严重的约束和扼制。
学校里师生们日复一日地教、读、背、写,象陀螺一样从早到晚不住地旋转,象钟摆一样不停地摇动。名目繁多的考试如炉火烧灼着学子的创新梦想,频频的测验冲撞着孩子的远大理想。抑郁着、彷徨着、矛盾着的人们为争名次被无序、无情的竞争扑打着心灵中闪闪烁烁的光亮,曾经有过的良好憧憬、美妙梦想变得隐隐约约、时隐时现,些许创新的冲动和欲望变得游离不定、渺渺茫茫。为此,我们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延滞、阻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现象不能麻木和容忍,应积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树立创新意识,夯实创新基础
树立创新意识,首先要明白意识指什么?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形活动,它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古往今来,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创新为先导,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要启迪智慧,创造差异,要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用创新的人才观念,以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创新展现出光彩。
创新意识是具有创造性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一个人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也不能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获得创造成果,更不能承担起创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梁启超先生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太多太多的人才,尤其需要优秀创新人才。今后,人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青少年要挑起富民强国大任,必须从小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作好准备、夯实基础。
3.树立创新意识,推行创新教育
打造创新型国家需要推行创新教育,我们应将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
3.1推行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的意识要新。创新教育是一种发现问题,善于把握机遇的敏锐性,是积极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推行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的意识要新。总书记讲:“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者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要以人为本,切合实际,理清思路。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决定方向。只有教育者思想新、观念新、才能视角新,才能在新的高度上产生出新思路、新看法、新办法,才能用新智慧来创造支撑、充实引领,才会敏锐地发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思维,做到有意识地开发它、全身心地保护它、千方百计地丰富它。
我们要当好青少年的导师,做他们学习的标杆,生活的榜样,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创新的指导者,实践的参与者,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学习目标的启发者,奋斗前进的引领者。要以一种民主宽容的心,善待孩子们的本性,尊重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激励他们勇于表现出与众不同,有独特个性,有发明创新,使创新教育顺利向前推进。
3.2推行创新教育,需要营造民主活跃的环境,提供宽松的条件。推行创新教育要营造民主活跃的良好环境,提供宽松条件,培育适宜土壤,积极为孩子们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
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自由思考、独立探究的环境条件和时空。我们在推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为孩子们构建发展空间,积极为孩子们提供和创设能够表达自己愿望及思想的场所和氛围,提供积极和谐的情感保障和安全感,给孩子们自由的活动空间,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孩子们长久保持愉悦的心境,保持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无拘无束大胆地观察、想象天上、地下、人物、动物等事物的相同与差异。要适时设置并提出一些内涵丰富、具有挑战性、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探索,鼓励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学、带着问题学、带着乐趣学,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保证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和安全愉悦的心境下,积极投入到探究创新的学习之中,在思疑、质疑中探寻真理。
朱熹说:“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人们在质疑和思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过程,对于事物,前人的认识是后人认识的基础,后人新的认识常常是补充式、增加式、突破式的。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思疑质疑,不断发现探索、实践创新,灵活运用联想,回归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方式,提高广泛性,增强灵敏性,挖掘深刻性,自主地寻找出求解的方法和答案,在满足兴趣、发挥潜能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自我实现的快乐,就能萌发出到更多更宽广的领域去发现、去创新的欲望和冲动,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多向性发展和可持续创新发展。
3.3推行创新教育,要讲究教育艺术。我们推行创新教育,应大力强调素质教育,讲究教育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推行创新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必须以人为本,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方案,采取恰当的育人方法和手段,培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敢于创新的激情,使孩子们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碰撞出火花,产生出奇思妙想,形成创造性思维意识。
有人说:“天才的发明家就是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东西中发现与众不同的价值,在人们习以为常和不屑一顾的细微处触发灵感、产生梦想。”我们要及时发现并保护青少年创新意识的火花和创新的锐气,珍惜孩子每一次激情的冲动,这种冲动和灵感便是创新和创造的勇气,它体现了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
3.4推行创新教育,积极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总书记讲:“要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孩子们思维和能力的增长,是自己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发展起来的,正是孩子们无数的奇思妙想,才能促进和萌发创新念头,实现大胆创新。由于青少年受年龄限制,思维方式尚未固定,他们认知水平有限,没有生活经验,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不受框框限制,不受条条束缚,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有时成人们觉得毫无意义,毫无道理的事情他们却偏要亲自尝试不愿轻信,产生出许多疑虑,对事物往往产生与成人不同的认识、理解和分析,从而形成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所以,要培养和激发孩子们解决困难的主动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看待困难、战胜困难。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和强迫孩子,避免扼杀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校教学科目增多、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孩子们承受的心理、生理压力相对增大,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好奇心和爱好,选择偏重于某些学科,对喜欢的学科能认真尽力,不喜欢的则可能怠慢。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解题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应尊重和保护孩子的爱好、特点和天赋,注重孩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其它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4.努力培养创新兴趣,大力提高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创新兴趣能激发创新欲望、树立创新意识对提高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创新发展。创新能力是发散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五项基本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地发展。其中,发散思维是创新的核心,也是创新最显著的特点,发散思维也称求异功能,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发展扩散,使思考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各种合乎条件的答案。
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和可塑性相当强,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以活动的全面主动开展为中心,积极提供载体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满足孩子们求知欲望,以保护其天性,张扬其个性,产生出创新的不竭动力。要注重将独立思考、独立钻研与交流切磋、争论辩答相结合,把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心转变为兴趣,把兴趣转变为探究的冲动,把冲动转变为热情,把热情转变为意识,把意识转变为执著追求。让创新意识的火花和创新的锐气得到保护、持续闪亮,实现孩子们终身创新梦想。
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操作实践,操作实践能很好地锻炼、提高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可扩大内涵,延伸外延,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多种感观和多种心理因素;能激励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创新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活跃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只有孩子们的个性认知和原始表达得到了尊重,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创新天赋被早日发现,创新潜力才能被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激发和调动其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独特的认知和原始的体验源于生活、立足现实,使创新思维放射性展开,迅速覆盖到事间万物的每个角度,众多领域。如此,孩子们就能尽情地放飞想象思维的翅膀,在宇宙中自由的飞翔,在科学的海洋里尽情的翱游,在创新的世界里焕发光彩。
操作实践是最好的显性活动,只有让孩子们自己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被动默默接收,孩子的知识和能力才会增强巩固。只有孩子们掌握运用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细心观察、仔细思考、认真研究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只要善于观察,勤学多思,坚持不懈努力实践、不厌其烦交流展示,就能更加耳聪目明,创新能力就能有很大提高。
5.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需要家庭教育紧密配合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各国教育突飞猛进,令人眼花缭乱。在世界大形势下中国教育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的鲜明特征:一是从发展形势看,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二是让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初步解决,要求上好学,接受优质创新教育的问题已成为突出矛盾;三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已进入到提高质量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可以看到:我国教育面临的压力与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教育被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
我国教育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和家庭所具有的教育责任和义务。
家校共教共育是较为科学成功的教育方式。古往今来,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补充,从三娘教子、岳母刺字、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成功事例中可以看到:学校与家庭教育各自具有特点和优势,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因为学校教育在时间、空间、方式手段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学校择重于传道、授业、解惑,相对家庭教育而言要集中统一、规范严格,约束力较强,集体传授说教的份量较家庭教育更重一些;而家庭教育在时间、空间、方法手段上则更具灵活性、松散性、多样性。家庭中家长的思想意识、言论行动,每时每事都潜移默化、直接间接,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孩子,血源亲情使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相比学校更平和自由、分散灵活、变化更大,其可变性和自由性是学校教育达不到的。所以,在创新教育中必须充分认识学校与家庭教育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使育人的出发点和目标达成一致,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
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人,可造之才。一般来讲成功的孩子都是在和谐美丽事物的包围中长大的,但美的感知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环境、家庭和社会教育培养出来的。由于人的能力意识的产生是一个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有可能在一个阶段有的能力处于隐形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和结果。但要相信:没有一次次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变化,我们不妨常常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甜美的微笑面对孩子,不要吝惜适时赞赏他们的不同寻常,甚至是异想天开,多给孩子们一些鼓励和希望,孩子们的创造力就会喷涌而出。
篇9
一是继续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落实《节约能源法》确定的基本法律制度。继续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研究完善建筑节能经济政策。积极培育建筑节能服务体系。
二是落实新建建筑节能管理相关措施。强化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贯彻落实。实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建设部将在配套的管理和技术政策方面提出新的措施,并于近期印发执行,对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将有重大影响。
三是稳步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继续推动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加快研究制定与供热体制改革相关的计价、收费等配套政策。督促各地落实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的工作任务。
四是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及运行节能管理。督促第一批24个示范省份完成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任务。研究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开展节约型高等学校和节约型宾馆建设工作。
五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加强已启动的212个示范项目的管理,继续扩大示范规模。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标准。研究利用太阳能、沼气、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解决农村地区用能问题。
六是依法加强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落实建筑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考核评价。
仇保兴表示,建筑节能的市场规模非常大,目前有1.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个市场规模还会增长。
篇10
一、推进墙材改造和推行建筑节能的总体要要求工作目的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旨,坚持裁减粘土砖与发展优质新墙材相结合,坚持墙材改造与建筑节能相结合,坚持依法监管与政策鼓励相结合,充分发扬县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效果,分步施行,具体推进我县墙材改造与建筑节能事业向纵深发展。
(二)工作目的:
1、具体制止实心粘土砖、限制空心粘土砖的生产和运用,大力发展优质非粘土新型墙体材料。自2012年3月22日起,在县城、建制镇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一切建设工程制止运用粘土成品,采用页岩等非粘土烧结多孔砖、非粘土烧结空心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等新型墙材。新建寓居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县政府财务投资的其它生产性项目建筑,严厉依照经由建筑节能图纸审查的设计要要求规范建设,到达建筑节能65%的规范。
2、落实国家鼓舞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按捺实心粘土砖生产的税收政策,完善工作办法,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鼓舞、扶持有前提的砖瓦企业经过技能革新及新上生产线,规划化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鼓舞建设单位收购优质的新型墙体材料,指导房地产开发商自觉建造节能建筑,为推行新型墙体材料发明有利前提。
二、加大新型墙体材料推行使用,具体推行节能建筑
(一)将制止运用实心粘土砖、限制运用粘土成品、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等规则列入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建设施工治理、完工验收等环节监督检查。新建寓居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县政府财务投资的生产性项目建筑,均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并到达建筑节能规范要求。农民自建房屋,倡导运用新型墙体材料。增强对进入建设工地墙体材料的治理,增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指导建设单位普遍运用各类新型墙体材料,有步调地开展现有公共建筑的节能革新。
(二)推行使用夹心墙保温节能办法(内墙240,外墙120,中心为保温层),有用的防止保温层火警,添加保温层经久年限。
(三)多层及小高层建筑推行使用CL构造系统。CL建筑构造系统是一种有复合式剪力墙、现浇楼板构成的集抗震与保温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构造系统。具有抗震功能好,扩展运用面积,节能功能达标,外墙保温与建筑同寿命、免维护等特点,彻底处理了墙体和保温层开裂、零落、掉火等后顾之忧。
(四)高层建筑外保温推行外墙外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保温装饰一体化是既能用于冬天保温或夏日隔热,又能普遍用于建筑墙体外表防水、装饰的新型墙体材料,多功能一体化,一次施工即可处理保温装饰两项功能要求,综组成本低;质轻抗震、防火阻燃、保温节能、隔音隔热、抗裂防水、节能率高达70%。制品装置、工序简化、干法功课、装置简捷、工期缩短、质量易于节制。
三、增强组织指导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