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走势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民币国际走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国际油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通货膨胀;协整
一引言
外汇市场和国际原油市场是两个非常重要而复杂多变的市场。两者都具有高度波动性的特征。
能源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在国内经济作用于国外经济这一层面,汇率是主要传导机制。而作为影响出口最重要因素之一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介于两者的联动关系,本章将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通货膨胀压力(以cpi为代表)与国际油价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所采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指数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月度数据来自与中经网,国际油价(OP)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月度数据。其中,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采用1995年数据为基期。数据跨度为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分别对CPI,OP,REER三个变量取对数。
二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模型研究的是几个变量间是否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如果若干一阶单整具有协整性,则这些变量可以组成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并且能够用来刻画原始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只有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两个变量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协整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变量的单整阶数进行检验。常用的方法是对水平序列进行差分。
1 CPI,OP,REER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国际油价(O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原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分别计算了原序列,一阶差分序列的 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统计量。对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仍然非平稳。最后可得,各一阶差分序列在 1%,5%显著性水平上达到平稳。
2建立VAR模型的协整检验
本文建立包含 消费价格水平(lncpi),国际油价(lnop),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lnreer)变量在内的 VAR 模型来考察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情况。包含一个外生变量 VAR 模型的数学形式是
对三个非平稳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根据AC和SC准则判断,由于本文的数据样本容量不是很大,因此将最大滞后值定为1。有根据本文的VAR模型一共有三个变量,所以最多存在两个协整方程。结果表明,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3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形式,可以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因此,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对均衡值的偏离来修正当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此误差修正模型中,ecm项的系数为-0.14137,即调整系数为0.14137。表示在t-1期lncpi在方程中的调整速度。即当通货膨胀率增加1%,误差修正项会有0.14137%的负向调整力度。在估计误差修正模型的过程中,我们用序贯法检验其显著性发现,它们的1期滞后是显著的。给出的误差修正模型是所选择的最优模型。
三基本结论
1 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国际油价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石油价格的上升必然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反而能够使中国经济受益。
2结构性价格上涨是原材料、能源等的相对价格调整。在未来一个时期,能源价格改革、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的压力依然存在。
3不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都会对中国通货效应产生影响。为了中国经济的良性高速发展,我们要尽量减轻这些波动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要减轻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中国的汇率制度就必须遵循渐进式的改革方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间接反映出现阶段中国的汇率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和需要的。要减轻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中国需要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要使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的消费更平衡,还要努力发展新式替代能源。
【参考文献】
[1]《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高铁梅清华出版社2007
[2]《高等计量经济学》李子奈2005
[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王风云 《价格月刊》2007年第七期
篇2
1
人民银行在20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开幕之前一周,在一个周末的晚上,罕见地同时用中英两种文字发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声明。很明显,这个声明的听众不只是中国人。
声明发表后,白宫,美国财政部,欧盟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欢迎。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一个夏日周末的几个小时之内发生,如此的反应速度让人不得不怀疑,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变动在一些国家大概是被列为“最优先”的事项。可以想象,那些值班的官员们如何仓促地通知他们的上司,酝酿相关的声明语言,经过几层审核后,抢在第一时间公布。
很多人或许会质疑人民银行这样做是不是在20国集团峰会之前向西方国家让步,不少人甚至担心,人民币一旦升值会不会对中国自身的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些质疑和担心都是正常的,尽管20国集团里对人民币汇率有意见的不只是西方国家,金砖四国里的印度和巴西也至少都明确表达过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不满;尽管大部分严肃关注人民币汇率的人大概都会同意,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最终对中国是有利的,只是在什么时点走向更灵活的汇率,如何走向更灵活的汇率是一个更有争议的问题。
市场面上,该声明更多的被解读为央行重启人民币升值的强烈信号。6月21日星期一,美元兑人民币收盘报于6.7975,创下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的最高点。自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起先始终保持升值态势,但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7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实际重返盯住美元机制,其波动区间基本受限在6.82~6.84元。截止6月底,受央行声明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水平明显增大。具体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2
遗憾的是在此次央行声明中并未具体提及人民币的调整方式,根据央行以往的操作方式,预计央行在未来的数周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式的调整:
第一种:逐步升值。
在声明中,央行称汇率改革将是逐步的,排除了大幅升值和一次性升值的可能性。此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行重新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帮助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减少到一个可控的范围内。目前,稳步、健康的经济复苏给予了央行决策者们决定结束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信心。但是,从央行的声明中我们还是能看出,央行对稳定的外部需求还是心存疑虑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可能通过调整人民币每日的中间价,逐日小幅上调汇率水平,例如从6.8160上调至6.8130,一直采取这样的步调数月直到全球经济情况变得更加明朗。
第二种可能:双向波动
解释如何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时,央行表示,将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并确保其依据市况涨跌。长期而言,央行希望为人民币汇率引入双向变动机制。从理论上讲,金融机构再不能假设人民币只能朝一个方向变动――即只上涨不下跌。过去,人民币盘中波幅很少超过0.1%,尽管央行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在上下0.5%的范围内波动。这次央行将更加坚定地提高汇率波动性,从而遏制热钱流入。今后央行很可能采取在美元全球性贬值的时候推动人民币小幅升值,而当美元走强的时候,人民币可能会抹去这些涨幅的双向波动措施。
无论央行未来采取哪种操作方式,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逐步升值的走势,而今年以来随着欧元兑美元的一再贬值,人民币实际上已经“被”升值了。简单的回顾可以发现,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20%左右,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跟随美元经历了先贬值再升值的过程。从2009年2月的最高点到2009年11月的低点贬值了11%,而从2009年底到现在又升值了6%左右。因此,此次汇率改革人民币兑美元未必持续单向升值。短期来看,因为一揽子参考机制的再次引入,随着欧元的走稳,人民币短期内可能会兑美元小幅升值。但是,正如央行指出的,总体上目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的基础。从近期的NDF走势来看,未来半年和一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基本在1%和2%之内,我们判断年内人民币升值空间很可能在2%之内。
从中期来看,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制度安排下,人民币走势不仅取决于美元,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欧元兑美元的变化。如果欧元兑美元相对平稳甚至升值,人民币兑美元也可能会继续升值;反之,如果欧元继续大幅贬值,人民币有可能选择对美元进行贬值,以保持汇率的整体稳定。这就意味着,在动荡的国际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改革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单向升值的走势,可能会出现双向波动,这样也利于改变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类套利行为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
除此之外,此次央行汇率改革政策的新举措再一次证实了,央行是采取“汇率优先于利率”的调控机制。只是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在一季度出现了国内和国外需求同热的局面,为了调控房地产泡沫,政府采取了严厉的调控措施。随后,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导致了主要经济体财政紧缩、需求降低,因此我们的出口可能在经历了5月份高峰之后,未来大幅回落的风险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从政策选择来看,为了防止内需与外需同紧的情况出现,国内的紧缩政策基本告一段落,加息的可能性在降低。而外部需求的不稳定导致了人民币缺乏大幅主动性升值的动力。
3
篇3
从2012年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了比较稳定的走势,从10月份开始,出现翘尾现象,但到11月汇率水平与年初持平。从图1可以看到,这两年汇率走了一个拖尾的“厂”型。2011年上半年汇率走势平稳,没有多大变化,从下半年开始,持续攀升,到2012年1月份突然拉升到最高点,然后2012年大部分时间就维持在这个高点。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例,上半年基本保持在100的水平,6月份相比1月份还贬值1.9%,而到了12月份,相比6月份升值7.6%,属于少有的几个短期大幅升值之一。
综合判断,当前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研究发现,中国要实现经常项目均衡的目标,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的变动范围是2.39—3.58%,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变动范围是4.52—6.24%,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保持年均升值1.6—3.32%的幅度。2011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近6%,有效汇率水平可以维持到2012年末,从2012年汇率走势来看,确实只在1月份进行提高后,大部分月份维持在108的水平。
从实际贸易数据来看,也支持这样的观点。首先从2011年来看,2011年全年中国进出口超3.6万亿美元创年度历史新高,但贸易顺差则从2010年的1845亿美元收窄至1551亿美元,并创下3年来的新低。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3.1%下降至2011年2.3%左右的水平。按照国际惯例,贸易差额在3%范围内说明汇率已经落于均衡水平。本来处于均衡水平的人民币汇率在2011年下半年的快速升值中对我国的贸易差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贸易顺差占GDP比下降接近25%。从2012年前三个季度的GDP数据和外贸出口顺差数据来看,前10个月贸易顺差占GDP比大约为2.6%。10月份出口顺差增长速度又开始加快,同比增长46%,而9月份同比增长才39.1%,因此到年底很可能接近3%的水平。无疑,2012年相对稳定的汇率是贸易快速恢复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由于2011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大幅升值,使得2012年年初的汇率水平就占到了全年的高点,这个高点也代表了当年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从理论研究和实际贸易数据来看,这个结论也能站得住脚。
在前面讨论了均衡汇率水平后,对于汇率月度的波动,也尝试做一些解释。从月度数据来看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可以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没有大的起伏,只是到了10月份开始翘尾,有升值趋势。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了与实际有效汇率同样的10月份开始的翘尾因素。但在前10个月名义有效汇率出现了上半年略微升值,下半年略微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上半年略微贬值,下半年略微升值的现象。短期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出口变化、国际资本流动变化、投资变化等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波动可能主要受到出口变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在有效汇率处于均衡水平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会出现在均值的波动。实际上,人民币越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其波动性将越大。2012年4月16日开始的人民币兑美元日间交易的波幅区间从0.5%扩大至1%也为这种波动提供了条件,波幅扩大后,人民币汇率水平进入均衡区间,人民币呈现双向波动,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在2012年二季度,兑美元出现0.88%的贬值幅度,创下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值。下半年,由于2012年9月13日开始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3的实施,使得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升值。由于美元在人民币有效汇率篮子的地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也随着美元出现上半年略有升值,下半年略有贬值的现象。而我国2012年的价格水平比较平稳,实际有效汇率就熨平了名义汇率的些许起伏。对于从10月份三类汇率的同时翘尾,可以认为这当中出现了一些特别重要的影响要素。一个可能是热钱的涌入,二个可能就是GDP和贸易的大幅增长。有些专家认为是美国9月份退出的Q3政策导致热钱涌入,人民币汇率大涨。对此说法,外管局并不认可。外管局认为10月统计数据尚不支持当前跨境资本流入压力显著增加的判断,并指出,尽管外汇形势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共同作用,近期市场情绪由前期对中国经济和货币前景的过于悲观转向乐观,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势偏强。也就是说,中国资本外流在10月份发生了较大的逆转。有关机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国内外人士对中国以及对人民币既不是坚定看好,也没有坚决看衰。中国2011年下半年有37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接着在2012年第一季度有72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而第二季度再次出现68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中国的资本外流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680亿美元急剧回落至第三季度的310亿美元。从外币兑换成人民币的数量、中国境内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措施造成的心理影响或有形影响以及近期资本流动的震荡态势,他们判断且很有可能从9月中旬起出现逆转,四季度的热钱流入会较为适中。从当前的GDP和外贸出口数据看,也能支持人民币汇率上涨。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在经过一年的调整后,到了年底需要跃升到新的水平,前面提到,在追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下,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会按照均升值1.6—3.32%的幅度升值。2011年汇率较快升值,2012年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年初的均衡水平,以及年底前期的均衡水平已经消化,需要新的跃升。总之,国际资本流动转向、经济向好、均衡汇率水平提高这三者共同促进了年底的人民币汇率上升。
二、2013年人民币汇率预测与分析
对于经济预测而言,越短期的预测和越长期的预测都比较难。对于短期而言,影响因素太多,对这些因素的认知时间也来不及反应。对于长期而言,影响因素可能较少,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又很大,预测的准确度较低。判断下一年度的人民币经济汇率,是一个相对短期的预测。在一年的时间段上,既有长期因素的影响,又有短期因素的影响,要做出可信的预测,总体上比较困难。如果回过头来看,大部分机构或者专家的预测都没有实现,现实的复杂性远远超过目前一切模型。但是,我们还是在不厌其烦的进行预测。因为即便是失败的预测也是一种发展情景,是在权衡各种因素后对未来的一种看法。或许这种看法对了,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与现实的巧合。或许看法错了,但为我们考虑了一种在既定因素下的发展轨迹。即便是未来的发展偏离这个轨迹,因为有这样的预测,我们知道偏离的所在,并有助于找到正确的答案和对策,这就是预测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尤其如此。例如,2012年10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WEO),该报告一个隐含的预测是人民币汇率将要在2013—2017年期间出现贬值。这与2012年7月IMF的与中国政府的《2012年第四条款磋商工作人员报告》出现不一致。这里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去深究,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预测的难度与复杂性。实际中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来看,汇率变动受到两国贸易、经济、投资、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还要受到其他国家这些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又要把各国的物价变动考虑进来。在这里本文试图抓住两个关键因素来把握人民币汇率的趋势。从长期来看,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因素。这个主要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巴萨效应)。巴萨效应是指在经济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升也越快的现象。从图2可以看出,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特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近年来确实走出了一条随着GDP上升而实际汇率也不断上升的图线。而美元近年来却与人民币相反,实际汇率走势暗含着一条下降的直线。尽管美国GDP也在上升,但这里应考虑一个相对GDP增长的概念,也就是相对于贸易国增速是下降还是上升。近年来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集体快速崛起,美国的GDP相对这些国家的增速是下降的,因此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从短期来看,对人民币有效汇率影响关键的因素是美元汇率的变动,这是由人民币与美元间的密切联系所决定的。图2也显示出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短期波动与美元有效汇率的短期波动同步性较强。尽管受到国际资本流动、贸易和投资变动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出现上升或者下降的浮动状态,但是从实际汇率来看,这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相对于美元本身的波动程度相对较低,在扣除这种相对波动以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和美元汇率的短期波动仍然一致,当然由于一篮子货币中其他货币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幅度相对美元显得比较缓和。
在这里对2013年的预测,没有将贸易进出口差额、GDP增长、国际资本进出等变量纳入计算,因为单是这些变量的预测都是一个可以重起炉灶的新任务。即使这些变量的预测或者假设可行,但准确程度又会影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预测。因此,对于下一年度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估计,我们仅仅考虑随着时间趋势的变化,因为这么短期的预测,我们认为只有时间是可以确定的,时间点上诸多因素的变化难以把握。
分别选取2005年1月以来和2009年9月以来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做了散点图和趋势分析(图3)。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得我国汇率水平能够基本反映出巴萨效应趋势。另外,由于金融危机,受国际经济恐慌情绪影响,美元成为避风港湾,在2008年8月份到2009年8月份,人民币和美元均出现大幅升值。对此,我们比较了2009年以来的数据情况。
按照2005年8月以来的走势,人民币均衡汇率将在2013年年底达到113.32,年增长3.1%;如果按照2009年9月来走势,人民币均衡汇率将在2013年年底达到114.15,年增长3.7%。根据前期研究,前面也提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会年均升值1.6—3.32%能够保证国际收支目标。因此,综合判断,2013年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很有可能达到3%的升值幅度。
从每个月的短期来看,在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可能升值3%的情况下,并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持续升值。很有可能围绕113点,在一些月份出现下降,一些月份出现上升。这个短期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汇率指数。而美国2013年经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问题是财政悬崖,在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的同时较大幅度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可能会严重打击美国实体经济。另一个问题就是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在距第三轮量化宽松实施仅三个月后,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在失业率高于6.5%且未来一两年内通胀率预测不超过2.5%情况下,将保持0—0.25%超低利率不变,这是首次将具体的失业率目标作为短期利率上调的门槛。同时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以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这样,加上每月除了继续此前“QE3”政策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劵,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希望对金融系统注资,以促进就业市场活动,提振美国经济复苏,但是这种持续超宽松政策可能引发流动性陷阱。由于受财政悬崖问题的束缚以及持续超宽松政策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陷阱,美元2012年的变化将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继续按照过去24个月(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的走势(图4),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3年底能达到6.1的水平,年升值2.9%。如果继续按照过去14个月(2011年11月—2012年11月)的走势(图5),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3年底能达到6.28的水平。总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出现太大的升值空间,但在国际资本促进升值压力和出口贸易贬值需求的博弈中,在一定汇率区间(估计为6.1—6.28)内的波动会加剧。
三、影响与对策
由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和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将会经历一个持续升值的过程。2013年人民币面临一定的升值压力,估计为3%的升值空间,并且由于美元的波动性可能加剧,人民币汇率可能在6.1-6.28的区间内有相应的波动。
从企业层面看,汇率的频繁波动和大幅升值都不利于业务的开展。尽管2013年汇率升值空间相对温和,但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界需要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有准确的认识,利用人民币越来越值钱的优势,适时走出去,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无论是走出去企业还是外贸型企业,要学习熟悉汇率风险知识,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加强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在国内外金融市场购买有关金融衍生工具和使用贸易融资。企业应加强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对在汇率转嫁中的主动性。
篇4
关键词:人民币走势;汇率;货币战争
一.人民币走势看法:
首先,是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据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创下14个季度以来新低。据悉,今年一季度GDP增长8.1%,二季度GDP增长7.6%。这种温和的增长正表现出我国经济正在平稳地前进,泡沫减少,未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这种大环境的支撑下,我国因为还存在大量未得到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并且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和工业体系向技术型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增长还拥有巨大的潜力。其实,从最近美国大选当中频频提到的中国的字眼也可以看出,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只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看好的。据国家统计局报告的数据,2012年9月我国贸易顺差达到了276.7亿美元,相比前几个月的266.6亿美元、251.5亿美元,贸易在平稳地提升。中国的外贸出口伴随着技术含量的升高和产品的升级,也会逐渐克服汇率上升对企业带来的威胁,贸易的顺差使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购买的需求增多,人民币必然面临升值的趋势。而人民币又是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买卖的货币,必然导致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供给量不够,最后的结果就很可能升值。
而且,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外汇储备从3亿美元到2.4万亿美元,增加了3000倍,这直接形成了在我国外汇市场上由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到如今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人民币尚有升值的空间。
其次,人民币升值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人民币一方面主动,另一方面被动地面临升值的压力。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霸权从地缘的战争转移到币源的战争,美国这一强权频频通过货币战争,在一次又一次的世界大的变动和大国博弈过程中捞得好处,频频从一个个新兴经济体身上“剪羊毛”。
作为一个消费大于生产的国度,美国利用自己在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滥发货币,向新兴经济体(通常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投资,只出口附加值高的技术,然后在这些国家出现贸易盈余的时候,利用政治经济手段迫使该国货币升值,从而变相将贸易盈余投放到美国市场。
小结:从长远来看,一个是中国经济本身发展的潜力导致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大,另一个是迫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原因以及大国之间的博弈问题,人民币在中长期还是面临一定的升值的趋势。
二.人民币升值走势合理性分析:
人民币不升值,虽然减轻了出口企业的压力,但是由于国内流动资本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通货膨胀,造成失业、社会总产能减少等社会问题。
相反,人民币升值,是用升值来平抑国际贸易顺差,虽然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总产能的降低和一定的失业上升。但是这种影响相对于人民币不升值,幅度小,影响也没有那么显著。这种上升对于增强国内居民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能力、提高给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是有好处的。这种势头应当理性地保持下去。
人民币不升值的影响:滞涨。如下图1所示,人民币不升值必然导致国内外汇储备逐渐增多,导致央行多发货币,直接引起国内产品物价的上涨,物价的上涨引起了对社会总供给产生了不利的供给冲击,供给曲线到了AS,导致社会总产量增多,物价普遍上涨,物价的上涨最终侵蚀掉人民币不升值给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带来的价格优势。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占优势,降低了外需,导致总需求曲线左移;同时也降低了国内企业生产原料的成本,使得总供给曲线右移。并且,一般而言,人民币升值的需求效应大于供给效应,总产出下降,失业会上升。但是相对于不升值来讲,这种总产出下降的幅度和失业上升的幅度会小一些。
三.合理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弊端的策略:
为了保持人民币在合理空间内健康平稳地升值,扩大内需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当前,我国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消费水平低下、贫富差距加大、资源利用与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面临上述问题,首先,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政策,避免房地产泡沫过高,让老百姓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改善生活,加大消费;其次,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增强经济实力;再次,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生存能力降低,如果国内就可以消化这些产能,或者出口企业不再单靠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取胜,则内需的扩大和技术优势的双重保障,降低了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对汇率变化也不致于如此敏感。
再者,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升值成本,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将过量发型的货币,专款专用在全民保障方面,加强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力度,既缩小了贫富差距,又解决了升值带来了弊端,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应当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监管力度,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还会受到相对利率水平、资本流动、货币当局干预和心理预期的影响。
小结:保障人民币平稳升值,以及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弊端,扩大内需是关键。但是,人民币升值,同时应当避免一次性大幅度升值以及对美元和欧元的同时升值。
四.总结:
人民币在长期来看,由于我国巨大的经济发展前景,在各项产业我国还存在发展的空间和未利用的资源,我国经济还有发展的空间,所以人民币还是有升值的趋势和空间,由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尤其是迫于美国和欧洲的压力,人民币在将来一段时间还可能有升值的空间。并且在长期看,适当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总产量的提高以及就业状况来讲是有利的。为了减轻我国经济受汇率变动的影响,最根本的措施是扩大内需,同时应当加强外汇市场资本项目下的监管力度。(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伟 苏剑, 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4))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
[2]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
篇5
一喜:纸币板块升势如虹
作为近年来在币市上夺人眼球的纸币板块,2009年继续着固有的牛市格局,且涉及品种也从过去的第三套人民币和连体钞,向第四套人民币蔓延,全年几乎在市场上交易的人民币(从第一套到第四套人民币)均创出历史新高,尤其是第三套和第四套人民币涨幅骄人。其中最普通的第三版人民币全套(市场俗称15张小全套)价格由年初的580元飙升至岁末的1200元,涨幅超过100%,而第四套人民币则从年初的780元攀升到1800元,升幅也不菲。
从个品看,一些品种表现更惊人,像第三套人民币中的“车工”古币水印和五星水印贰元券分别从年初的530元和360元攀升到1200元和900元,涨幅分别高达126%和150%。
第四套人民币是2009年币市中的奇兵,全年成交活跃,尤其是8月份之后,几乎占据了币市交易量的半壁江山,从中可以看出热点转移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也在上扬,其中前者由215万元攀升到350万元,后者则从15.5万元上涨到21.5万元附近。
二喜:金银币全线走强
2009年的金银币板块终于摆脱前两年步履蹒跚的状态,出现整体上扬走势,尽管总体看涨幅并不大,但却已显示出大量品种调整到位的信号,这对于后市的空间拓展具有不小影响。
在过去的一年中,金银币市场的热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板块,其一是“老精细”板块,其二是新品板块,两者成为了金银币市场的主流热点,且“老精细”板块热点主要出现在上半年,而新品热点就体现在下半年,形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点互补格局。由于新品板块在下半年对市场影响极大,像“水浒(1)”金银币、“国庆60年”金银币和“世博会”金银币等新品种在第四季度纷纷出现大幅扬升且持续创新高的走势,令币市热点层出不穷,也使得金银币板块更具吸引力。一忧:普通流通币沉疴在身
普通(纪念)流通币板块是2009年币市中表现最差的板块,虽整体没有明显的下跌,个别品种也现扬升,但幅度较有限,迄今都没有形成板块整体走强的形态。究其原因,该板块的走弱显然受两个因素制约:
一是2009年普通流通币发行政策不明朗,全年所发行的3套新品种居然在11月下旬集体亮相,特别是应该在年初发行的“牛年”贺岁流通币姗姗来迟,令市场集藏者和投资者迷茫,而本来应该在10月1日发行的“国庆60年”纪念流通币却不见踪影,也同样让人疑惑,因此对发行政策的疑虑重重,自然导致投资者的谨慎,流通币板块萎靡不振也就可以理解。
二是普通流通币板块的走势一直跟随新邮的热度,但2009年新邮走势颓萎,也间接影响到普通流通币的市场温度。
二忧:金价起落影响大
篇6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的历程。在汇率改革进行的3年多的时间里,要说亮点,2008年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年。 在这一年,持续了两年多的单边看涨年底终结;在这一年,贬值和升值的不同预期开始同时出现。这一切都让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充满了不可预期性。或许,这种双向预期的出现,才应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浮动”之义吧。
一、2008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简单回顾
2008年1月2号,2008年的首个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还只有7.2996。经过前3个月的快速走高之后,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跌破7.00关口,其后的5月和6月,人民币继续高速升值。
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
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9项措施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汇率列为继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之后,当前货币调控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的累计升值幅度为6.37%,但是在年中最高的时候,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7.41%,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二、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2)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2.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分析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1)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 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2)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3.保持有升有贬,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
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目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号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种观点其实在本质上和汇改以来一直所强调的并无二致。
但无论站在升值或贬值哪一方,还是高举维稳旗帜,各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逻辑。而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究竟将如何演绎,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一些经济学的理论,目前国内的货币政策及现阶段的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进行重点的分析。
三、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综合分析
1.理论分析
由于汇率决定机制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由一个笼统的结论概括,所以我们将按照长期、中短期分别加以讨论。
(1)长期汇率决定的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这种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所以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其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兑换率(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
世界银行按1000多种商品价格计算的2005年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为3.4(1美元兑换3.4元人民币),它与世界银行2004 年计算的1.9相比实际汇率更向购买力平价靠拢。2008年4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各国概况》(CIA The World Factbook)估算的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3.51。但这个数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内要向3.51的汇率水平不断靠拢,而是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一种升值趋向,即今后几年内人民币有会温和持续升值的趋向。
(2)影响汇率中短期走势的因素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当资本具有流动性且银行存款是完全的替代品时,如果人们愿意继续持有手中已拥有的本币存款和外币存款的供给量,则二者的预期回报率必然相等。
从本外币存款利率的变动趋势上分析,虽然2008年12月23号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了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这已经是2008年9月以来央行第5次宣布降息。但考虑到GDP今年的增速的下滑和目前CPI下降速度,人民币存款利率仍然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性。而美联储2008年12月17日一举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0—0.25%区间,正式宣告了继上世纪90年代日本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后,又一个西方主要经济大国被迫采取了同样的货币政策。美元利率再度下降的可能性被封死,但从中长周期的角度看,美国“零利率”政策只能是美联储的权宜之计,它注定不会长久。
所以,中短期从利率变动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会趋于升值。
2.国内货币政策分析
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一条规定,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个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考量目标,《若干意见》很明确的表达了要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M2增速目标均为16%。如按《若干意见》里增速计算,2009年M2供应量17%的增速即意味着2009年贷款速度会很快增加,货币增速过快,货款增加过快,将会造成人民币供给大幅上升。并且随着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在今年的全面执行,银行贷款数额的强劲增长,2009年人民币将会面对一定的贬值压力。转贴于
3.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1)目前中国仍是双顺差,外汇市场的根本压力是升值,而非贬值.目前的出口收缩主要是来自外需减少,中国出口对于外需敏感,对于汇率并非那么敏感,因此通过贬值促出口的做法只会进一步恶化贸易条件,对出口增长本身并没有多大好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促进内需,靠贬值促发展,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2)央行从2008年12月23日开始降低利率27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与美元之间保持利差,防止外资过度外流。
4.国外舆论环境分析
(1)长期内人民币贬值还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随着美国和欧盟经济陷入衰退,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开始会加强。2008年12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在针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的讲话中,两次提及人民币问题,明确表示不希望看到人民币贬值。他说:“中国必须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此作为解决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的部分改革办法。”他希望人民币升值,以缩小美中贸易不平衡。新选总统奥巴马则被认为会比布什更具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他在竞选时也多次表示将督促人民币升值。因此,美、欧、日企业家都对此极为敏感,认为人民币贬值成为一种趋势,对他们的影响是致命的。
(2)东亚国家正面临着外资撤出,对他们本国的资本市场和国际收支产生冲击的时候,人民币贬值必然会引起东亚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对此,2008年11月中旬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承诺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四、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篇7
来自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显示,外国投资人于2006年10月加码买进美国有价证券,净买进美国有价证券823亿美元,9月为702亿美元。由于10月流入美国的资金超过美国10月的贸易赤字(589亿美元),这显示美国有能力偿付外部债务,美元兑欧元因而上涨至三周来的高点。以往,因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市场担忧外国投资人可能因而回避美国资产,但美国财政部的这份报告将该忧虑一扫而空,美元兑其他货币也因而创下自2006年8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在美国时间的2006年12月15日,美元上涨至1.3083兑1欧元的水平,而前一日为1.3144,大涨61个点。同时,美元兑日元上涨1.5%,至118.08日元。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元今年以来,相对于日元和欧元长期处于弱势,这次的大幅走强对美元来说,殊为不易。
值得关注的是,美元并不仅仅是针对日元和欧元少数几个币种升值,而几乎是全面地走强,甚至冲击到了国际金市。受美元走强的影响和冲击,国际现货黄金出现走低,2006年12月11日开盘报625.60美元,最高触及631.20美元,最低触及614.50美元,下跌9.90美元,15日收盘615.70美元。这表明美元的全面回升牵动了全面的国际汇率格局。但就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之下,也有另外的一个货币表现得与众不同,这就是人民币。一般而言,在美元因为经济数据良好而全面回升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市场表现本应相对偏软才对,但截至2006年12月15目的人民币走势却是完全背离的,人民币表现出一种罕见的强势货币特征――美元走强,人民币更强!人民币兑美元不但突破了7.82关口,还收报7.8180,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还应注意,美元的走强并非是偶然的。近期,不仅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言论称,美国经济疲软的状况并不像投资者想象的那么严重,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同样在近期表示,美国楼市可能在2007年走出困境。而近期美国披露的一系列数据指标,也显示了美国经济仍具强势。美国商务部公布,2006年11月美国零售额比10月增加了1%,大大高于此前的预期。美国零售商陶布曼中心发言人麦克唐纳表示:“我们对商铺的调查显示,自感恩节以来,销售状况就一直向好”,“电子产品、美容品、衣服以及珠宝等奢侈品的销售都非常强劲。”全美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协会2006年12月13日的数据表明申请按捣贷款的人数出现了上升。美国劳工部15日公布的消息称,因能源与汽车价格走低,抵消了房价与医药成本上升,美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核心物价指数都持平,大大低于市场对通胀的预期。
篇8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经济一直处于动荡的调整恢复之中。美国连续推出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引致美元的持续贬值。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即USDX),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美元指数作为衡量美元价值的重要标杆,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自然不容忽视。对于人民币,美元指数也已经起到了越来越深刻的作用,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就不应该忽视美元指数。
国内方面,2005 年7 月21日,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的汇率的市场化程度日渐提高。特别是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中间价的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众所周知,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是当日开盘前各大做市商银行报价的加权平均值而非前一日收盘价,它既有市场竞争的成分,也含有金融机构主观调整的因素。显然,中间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汇率的连续大范围异常波动。因此,调控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对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调整。研究人民币汇率走势特征,中间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正是抓住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美元指数这两个概念,力图找到其相关性。把中间价这一做市商报价指标与美元指数这一国外市场指标结合起来,从而分析得到国家进行汇率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与发展。
二、文献综述
1.陆前进(2011)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了这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可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
2.丁志杰在经济参考报(2012.4)上指出,最近央行决定扩大人民币汇率日波幅,这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重要一步。要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需要完善中间价确定机制,提高中间价的灵活性。
3.中国证券报(2012.6)报道,人民币即期汇价运行相对平稳,人民币即期汇价与中间价之间的价差有望逐步收敛。
4.杨雪峰(2012)认为,汇率中间价报价不作为成交的依据,这意味着干涉汇率中间价不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因此,央行以汇率中间价作为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之一是个效率较高的选择。
三、人民币汇率走势总体分析
2005 年7 月,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直到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保持小幅升值,升值幅度先慢后快。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维持了长达两年的固定汇率,并被动地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有效汇率指数大幅上升。2010年,受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欧元与美元涨跌互现。同时,年中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新启动,人民币又进入了一轮较缓慢的相对美元升值行情之中。当今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演变、美国经济复苏、新兴市场国国家经济调整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201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加温和,稳中有升,逐渐向均衡方向过渡。特别地,2012年中期,人民币出现了极少的贬值趋势,值得着重研究。
2005-7-21 至 2012-9-20
图1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图
四、回归分析
特截取当日浮动比率扩大后(2012年4月后)人民币呈现贬值预期的近四个月时间中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美元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国内市场的滞后性,显然研究的是当日人民币中间价与前一日美元指数收盘价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不失一般性,提取2012年4月6日-2012年7月31日为期4个月的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作出两组数据的图像如下:
图2 中间价与美元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美元指数上下波动趋势高度一致,线性相关程度明显,特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1 中间价与美元指数Eviews回归结果(2012年4月-7月)
从Eviews的OLS回归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拟合的人民币中间价表达式为
从该回归的结果中,我们显而易见地看到了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中间价与美元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也说明了人民币与美元指数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两个解释变量的P值都趋于0,可以认为很好地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具有很好的显着性。
五、回归的改进
考虑到美元指数的量纲与人民币中间价存在差异性,对于两组数据全部取自然底数的对数进行变动率相关性研究,同时消除了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自相关情况。得结果如下:
表2 中间价变动率与美元指数变动率回归结果(2012年4月-7月)
得到拟合的人民币中间价变动率表达式为:
结合拟合优度与P值的参考,可以清晰地得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美元指数呈现很高的相关性,在变动率方面也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线性关系。
综上,推得总体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率与美元指数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为:
六、模型中随机项与解释变量的独立性分析
与基本可以认为是独立的。在现实中,随机影响中间价确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各银行的报价权重调整、报价时间等等,但是皆与美元指数这一美国货币价值的衡量标准的变动率关系不大,显然随机项与解释变量是独立的,从而从根本上确定了回归模型的正确性。
七、模型的意义
在中间价与美元指数的线性回归模型中,清晰地显现了中间价与美元指数的正相关关系,并高质量地通过了t检验,呈现了很高的拟合优度。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前一日美元指数的走势预测中间价就有了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实表明,中间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即期收盘价并没有非常好的相关关系(由Eviews计算同期数据得),由此对比与美元指数的高相关性我们有理由认为:由央行确立的中间价这样一个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价格是一个不依赖于即期走势的随美元价值变动的价格指标。
这样一个结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央行制定当日中间价浮动区间的汇率制度,通过美元指数这一非常成熟的汇率计价指标相应地确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效地控制了人民币汇率的升降区间,使得每日收盘价格并不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整体走势。结合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我们知道,人民币汇率只能在当日中间价的上下百分之一的范围内进行浮动,这就可以有效防止国内人民币外汇市场这一敏感的未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保证市场的高效与均衡发展,帮助人民币调控,实现其国际化。
特别地,本模型的样本选择日期内,人民币呈现出近年来极为少有的贬值趋势。中间价每日的变化非常有限,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基本都在中间价之上,这样一个现象有效地扩大了市场对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是人民币长期升值压力道路上的一剂缓和的良药,对于我国的贸易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雪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2006-2011)[J].世界经济研究,2012(09).
[2]丁志杰.人民币需完善中间价机制[J].经济参考报,2012(04).
[3]人民币中间价或向即期汇价靠拢[J].中国证券报.2012(06).
篇9
关键词:汇率预测;EGARCH模型;外汇调节
一、背景介绍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最终蔓延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国虽然得以幸免,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危机导致对美元的信心下滑,美国以立法的形式准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意欲对中国实施制裁。在西方国家的共同施压下,2010年6月19日起,人民币开始持续升值。
2013年初,国际黄金市场遭受重创,黄金价格一路下行,加上国内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跌至谷底。外汇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部分,受到股票市场和黄金市场的影响较大。虽然国内一直未完全开放外汇市场,但外汇作为一种重要投资工具和风险控制工具,一直受到国内投资界关注。加上外汇价格关系到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预测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国际金融地位的提高和影响力的增大,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预测一直是金融学界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也关系到国内国际金融经济的稳定。随着外汇市场的逐步开放,政府应该制定一个有效的汇率政策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本文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分析,对政策制定者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的变量确定
Engle(1982)指出可以在不使用特定的变量和数据变换的情况下,同时对序列的均值和方差进行建模,提出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自模型提出之后,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由于模型能够有效处理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同时可以对市场风险进行度量,这也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模型之一。
从长期来看,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论。但是,经过分析不难看出,短期内外汇走势常常与长期走势发生偏离,这说明汇率在短期内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从经济角度看,汇率会受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这个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短期内对汇率的影响是有限的;从政策角度看,汇率往往会随政策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国家的货币政策会直接反映在汇率上,因此,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引起短期内汇率的较大波动;从金融现状上看,外汇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因此,金融市场的宏观状况会对外汇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宏观经济和政策难以用金融指标加以衡量,因此,本文仅讨论金融市场对汇率的影响。由于前一日汇率对后一日汇率有一个预示作用,因此,本文分析金融市场和前一日汇率对汇率的影响。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选取上证指数作为衡量我国金融市场宏观走势的指标。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即2009年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因此,选取2011年10月25日至2012年9月5日作为样本区间,共226个样本数据,由于eviews3.1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的要求,本文将除周六日之外的节假日数据定为节假日之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数据。汇率数据取当日汇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平均值,上证指数数据取当日开盘数据、收盘数据、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平均值。为了保证样本序列平稳,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对数收益率处理。
(三)ARCH效应检验
是否存在ARCH效应是建立ARCH模型的基础,本文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数收益率和上证指数对数收益率是否存在ARCH效应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Obs*R-squared值的伴随概率为0.02316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或0.01,表明序列存在ARCH性,可以对其方差建立ARCH族模型。
(四)GARCH和EGARCH模型估计
运用eviews3.1软件对序列进行GARCH和EGARCH模型估计,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序列的GARCH模型估计和EGARCH模型估计的估计值的z-Statistic检验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GARCH模型估计和EGARCH模型估计的估计值都是有效的。同时,D-W检验统计量接近2,表明模型中没有异方差现象。为了比较模型的拟合效果,本文分别对两模型的估计方差进行ARCH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表明,GARCH模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而EGARCH模型的残差序列存在ARCH效应,表明EGARCH模型更好地解释了时间序列的特征,因此,本文使用E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模型结论
根据上文的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LFX=0.23881LFX(-1)-0.01548LSZ
vt|It-1~N(0,σ2t)
σ2t=-21.20934+0.379515v2t-1+0.184788σ2t-1
-0.311637η2t-1
由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与前一期汇率成正比,与金融市场表现成反比,且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小。因此,由于外汇市场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未来汇率将持续降低。但是,如果金融市场表现较好,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汇率下跌的趋势。
由于模型数据区间较短,且建立在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不变的前提下,因此,只能反映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如果在近期国际形势改变或者国内出台新的汇率政策,都会对模型的正确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现状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口商品和消费者购买国外商品的价格都有显著影响,同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结构都有较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开放,出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出口商品的定价,从而影响我国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体的内外平衡。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进口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导致我国商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失去竞争力,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变动对汇率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是我国汇率虽然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其浮动仍然受到严格的管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外汇市场免受国际金融市场变动以及他国经济状况的干扰,但是,这也使得人民币的定价机制受到制约,限制了人民币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反映程度,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开放,外汇价格几乎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汇率波动必然会受到较大冲击,这将会对国内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金融账户没有完全开放,资本仍然受到严格控制,不能自由流动,使得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相脱离,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由于我国汇率受政府的影响较大,因此非政府部门对外汇的持有量的调节余地较小,国际收支的差额基本上都反映到了外汇市场的供求量上。自1994年起,除1998年以外的所有年份,我国进入经常项目、金融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因此在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远大于外汇的需求,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买入大量外汇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也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所在。因此,从市场实际外汇供求的角度上看,人民币在一段时期以来一直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完全依靠中央银行单方面的外汇干预才避免了短期大幅的升值。较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对稳定国内货币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外汇储备持续缩水,国家财富流失,而美国由于其国际金融巨头的地位,可以坐享其货币贬值之利,夺走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政策建议
平衡国际收支。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主要来源于国内外汇供应量较大,而没有较好的缓冲机制,因此,必须平衡国际收支,缓解短期升值压力。主要措施是降低出口退税税率,为了“创汇”,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至1999年,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影响而实行的的高比例退税令中央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在较高出口退税税率体制下的贸易顺差是被扭曲了的。因此,应该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缓解汇率下降压力。
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削弱长期贬值的影响。对于外生性通胀冲击,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控制,并适当调节进出口计划。在发达的经济体中,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将货币引到商品劳务市场以外的其它市场等手段遏制通货膨胀,但是这些措施不适用于现阶段的中国。我国可以通过扩大现有市场的规模、完善市场种类,以扩大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更多的交易性货币和投机性货币存量。
完善外贸政策。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了我国GDP的外贸依存度增大,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放开,汇率的内生性增强,汇率的波动将更大影响外贸依存度,因此,外贸政策的制定应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为目标,抑制以高投资为支撑的外贸单纯数量扩张,应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避免货币错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做到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鹏、方兆本,用EGARCH 模型对中国股市波动性的拟合分析[J].系统工程,2002,(07):31-36.
[2]惠晓峰、柳鸿生、胡伟、何丹青,基于时间序列GARCH模型的人民币汇率预测[J].金融研究,2003,(05):99-105.
[3]徐建刚、唐国兴,购买力平价的群体单位根检验[J].复旦学报,2001年第6期.
篇10
[关键词]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30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69-01
不同国家使用的货币不同。当一种商品或劳务参与国际交换时,就产生把商品或劳务以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折算成以外币表示的国际价格问题,通行做法是以汇率进行折算,即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表达方式有两种:外币直接标价法和外币间接标价法,我国经常采用的是外币直接标价法,即固定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该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价格。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下跌221个基点,下跌幅度为0.36%,这也是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中间价首次年度下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全年累计下跌1 501个基点,贬值2.42%,同样也是2005年汇改以来首次年度下跌。
图1 美元中间价以及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图
从美元中间价以及美元兑换人民币的趋势图(见图1)可以看出,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2014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自2014年11月下旬到201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走出了第二波贬值走势,2015年1月下旬人民币出现持续跌停性的贬值。
人民币贬值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内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国际上扩大了出口,一直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的压力,减少我国的外汇储备,缩减我国名义的国际收支顺差等。纵观2014年至今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尤其是2015年的持续性贬值,其背后是有一定的深层次经济根源的。
自2014年11月下旬到201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一次走向贬值。同期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大幅贬值,对人民币形成压力,以及央行大幅度降息,中美息差减少,导致热钱有流出的可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所以,此次的人民币贬值可归结为央行面对复杂形势下的降息导致的。
2015年1月下旬人民币出现持续跌停性贬值,主要是由于欧元区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我国产生冲击的担忧。欧元区量化宽松的首要影响是热钱流入美国以及美元升值间接带来的贸易与金融市场冲击;对我国而言,这意味着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的压力增大。尽管由于中间价的限制,近期人民币汇率实质上并未贬值很多,但人民币多次逼近跌停板,其实是市场自身意愿的体现,企业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积累了大量不同形式的外债,随着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消除,企业调整资产负债表中货币错配的压力一直都在,这形成了人民币贬值压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资本大幅流入的情况下,政府出手打击“热钱”也是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原因之一。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得资本大幅流入,导致国内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政府干预令人民币贬值是打击热钱的强有力手段。
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既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场原因,既有经济金融内部问题,也有美元流动性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在当今国际经济发展中,人民币贬值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