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本质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本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本质

篇1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本质 有效教学 生本教学 交互教学 生命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上好每一节课”是一个需要付出毕生心血且永恒的话题。时代瞬息万变,教师只有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内涵,才能领悟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才能适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过程,具有丰富多元的实践形态。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学术界和教育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主要有特殊认识说、适应发展说、层次类型说、传递说、统一说、实践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双边活动说、价值增值说、情知说、多本质说等基本观点。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有效教学、生本教学、交互教学、生命教学等若干新观点最有影响力。

一、有效教学

在二十世纪以来实用主义“有用即是真理”的思潮影响下,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观成为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依据在于唯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才能使教书育人的目标与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1],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乐学、会学、学得有用,教师能教、善教、教得有效。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得认真和细致”,而是看学生是否取得“预期和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否则就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其基本主张有: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而教;二是关注教学效益,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三是教学目标尽可能具有操作性和量化;四是教师经常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等问题;五是有效教学关键策略主要有: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如把课堂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授式教学中[2]。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涵盖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全流程,比如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容量有效、教学方式有效、教学过程有效、教学时间有效、训练科学有效、教学效果有效,等等。“有效教学说”尽管更多地倾向于工具理性价值观,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至今仍方兴未艾,作为“好的教学”的基本范本推动着课堂教学不断走向有效、追求优效、实现高效。

二、生本教学

以往教学更多地表现为“师本教学”,课堂上教师上演着“独角戏教案剧”,学生成为“跑龙套”的配角,由此形成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灌输和命令支配、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生本教学”是基于人本主义思潮和在批判反思“师本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论的重要理念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价值、潜能和内心感受,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最高目标,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教是为了学、不教而教”为目的。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其基本主张有: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二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和探究精神,构建探究、交流与开放的生本课堂,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提升觉悟;三是突出“先学后教”,要求教师不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四是在教学效果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需求。“生本教学说”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对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动力、教学主体的探讨和实践是较成功的,但在如何衔接和实施“双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问题上,仍有待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三、交往教学

交往教学论是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德国并以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重在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论思想,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为基本主张,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主体间性的共同活动,是师生之间以知识和语言为中介,以内在自觉的共生共长及文化的理解生成为旨趣,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任务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主体间性教学理论与策略,交往教学论备受教育界关注,以往割裂和扭曲的教与学及主客二分的关系被重构,教师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的人来接纳、肯定并尊重理解,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对话沟通的“我―你”关系,彼此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互补,共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交往教学论的时代意义有:第一,把课堂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重大突破;第二,呼唤新型“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以师生的互动、共享、共创过程为价值导向,用整体交往观建构理想的教学交往活动;第三,教学过程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意义建构的,从被动接受式走向交往、对话与合作,从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间的意义关系;第四,彰显人的发展本质,在生活世界中促进学生的独立个性和自由全面发展。理性审视交往教学观,其局限性在于“教学是交往”的理论主张窄化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由此带来实践困惑,造成一些“交往课堂”徒有其“形”而失其“神”。此外,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商榷。

四、生命教学

近几十年来,课堂教学的主要诟病之一在于缺乏生命关怀并日趋走向异化,课堂教学变成与生命无关的事情,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教学最大的悲哀。叶澜教授为此呐喊:“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命教学应运而生,并正成为新的教学论思想和价值取向。生命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学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师生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学是一种“为人”的成长性教学,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并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概言之,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关怀为核心和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旨在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基本观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本真乃生命的相遇和共契。教学源于生命,生命是教学的逻辑起点和元基点;教学循于生命,教学应当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之道;教学达于生命,教学要促进师生生命的体验和成长[3]。“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命理想就是拥有自觉的生命,它也因此成为我们时代的教育理想”[4]。生命教学重视师生对生命的共同体验和共同成长,追求与生命本真意义的“视界融合”,教学过程是师生与生命对话且创造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生命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课堂生命活力,通过预设生命性课堂,生成生命在场的精彩,促成生命个性的相接,启迪生命幸福,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成为师生共同体现生命价值的精神家园。学生的生命成长是独特的,在教学中应当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和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和价值,提高其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的、抽象的知识的记忆与复制的场所,而是充满生命律动、生命活力焕发、生命自然舒展的寓所,也是建立自己的生命家园、实现自我生命价值、体验生命激情的乐土。值得一提的是,生命教学尚缺较科学的操作性,实践中多见“战国现象”,如何更好地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落地,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论证。

参考文献:

[1]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J].人民教育,2003(3).

[2]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4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9.

[3]闫守轩.论教学的生命关怀[J].教育科学,2010(4).

篇2

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①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②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③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④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⑤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从以上特点可以了解:初中物理课程旨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课堂教学更加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2.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科学本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研究专题,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时,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科学本质”教育细化渗透到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

2.1提问的科学性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要求。主要体现在能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即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维,积极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即课堂提问具有生成性。

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兴趣的材料,设计一些典型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 例如:“帕斯卡定律”中演示液压机不仅笨重、搬动困难,而且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改用“气体千斤顶”,效果明显:取一个医用500ml~1000ml引流袋(新的),这就是一个很好”气体千斤顶”。把引流袋平放在桌面上,在它上面压上5-6块砖头就被举起来了,并翻到(学生发出惊呼声)。为了让学生参与实验,亲生体验,我将8个500ml(或4个1000ml)的引流袋平放在桌面上,用一块60cm×45cm的木板放在这些引流袋上,再请一个同学坐在木板上,另外又请八个同学同时向袋内吹气。这时坐在木板上的同学被顶起来了。“嘿,吹气竟然能把人顶起来!”(学生赞叹)精彩的实验,再一次使学生的情绪达到。本实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2培养质疑精神是体现科学研究的根本。学生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提高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

曾经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在一支试管中装入水,并放一条小鱼,实验前问学生:“如将装有小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鱼会怎么样呢?”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小鱼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教师先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半部分的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上半部分的水已经沸腾了。教师提醒学生:“此时,小鱼怎么样了呢?”学生回答:“小鱼在试管底部自由自在地游动。”难道小鱼有惊人的耐热力吗?不是的,那为什么鱼不死呢?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教师请同学们摸一下试管的底部,尽管试管上半部分的水已经沸腾了,而试管底部仍然是凉的。这个结果又会激起学生新的思考,这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延长了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

2.3用证据说话是科学的本质要求。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最基本运动形态的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所以,用事实说话,注重证据是培养学生科学本质的要求。

例:在教学力的概念时,为了解释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学时可以采用不同物体来演示。例如用力压海绵,海绵发生明显变化;但也有些物体的形变不明显,例如用力挤压硬质扁玻璃瓶,看不出变化。为此,改进仪器,将一木塞塞紧瓶口,在木塞中间插入一细玻璃管。用力挤压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管中液面的上升。但是学生又进一步提出质疑:“是不是热胀冷缩的原因?”此时只需从侧向再次挤压玻璃瓶,将会看到细管中液面下降,学生即可体会到微小形变的存在。

2.4严密的逻辑思维是科学素质的必要因素。实验是学生喜欢的探究活动,为思维加工提供大量的素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体现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老师如何上好学生实验课,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总结归纳。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下面我就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谈一下个人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如果成实象则用光屏能接受到;如果成虚象用眼睛能观察到;那么,如何用光屏来接受到实象呢?光屏的位置放的不正确,即使成了实象也接不到。

引导:实象是由光会聚而成,而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因而实象肯定在烛焰、凸透镜光心这两点所在的一条直线上,所以应把光屏、烛焰、凸透镜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

篇3

生本课堂教学在取得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大漂浮的状态,过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导致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忽视和弱化。彰显学习为本是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本文从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和学习力三个方面探索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学本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建立学习与兴趣的积极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情,制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开设学习理论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以学习为本 生本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现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转变。以学生为本成为教育教学的金科玉律,这主要归功于人们对“人”这一主体的认识和关注。生本课堂成为当前主要的课堂教学形态,那么,生本课堂的内涵及其教学实践表征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在生本课堂中如何看待“以学习为本”的理念以及如何实现学习为本的价值诉求?笔者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解答。

一、生本课堂的内涵及其教学实践表征

1.生本课堂的内涵

“生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其具体内容包括“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1]。“生本课堂”即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基于对生本教育的理解,生本课堂的基本内涵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质和学生为目的。它冲破了传统课堂中把学生边缘化的格局,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在教学中注重公正、平等;关爱学生的情感,注重师生关系的改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等。“生本教学所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触发学生的悟感,促进学生的感悟,发挥学生的生命潜力。”[2]“生本课堂是以激扬生命为根本的课堂;生本课堂是依托学生生命的本能开展教学的课堂;生本课堂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生本课堂是符合学习活动规律的课堂。”[3]这体现了生本课堂具有生命性、主体性、情感性和发展性,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形态。

2.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表征

自生本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的发展呈现两极现象,一是大发展,即取得诸多成就;二是大漂浮,即许多课堂教学改革止于表面、流于形式和盲目跟风。生本课堂要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是生本课堂的关键问题。对生本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认识和解读不同,不同的学校和教师对生本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各异,这就使得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表征千差万别。但总体来看,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具有以下表征: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学大于教”;在教学策略方面,多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合作探究等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在师生关系方面,高度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生本课堂的价值诉求:学习为本

“以学习为本”即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本文指的学习者是指在校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教学活动中心的课堂,称为学本课堂。陶行知早就强调,“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教学为学习创造了必要条件,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和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中心。

1.学本价值诉求是生本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即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课堂教学问题时,首先要确立起关于“人”的观点,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去看待教学问题,采取对应措施。在人们高度关注“学生”这一个体时,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中心――“学习”正在被弱化甚至忽视。主要表现为:学生观上,一味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和主观体验,忽视其主要任务和最终目的;教学观上,强调“学大于教”,但其实践形式更多时候就是“教少学多”,教与学的关系被简单地视为数量上和形式上的关系;学习观上,对学习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和学生不了解学习过程的的发生发展机制。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从根源上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是从表面上“看到”了学生的生命状态,借着以学生为本的名义忽略真正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教师浅显地教、学生迷茫地学”的教学生态。面对生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缺失学本”的现象,我们更应该提倡课堂教学在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同时,也要追求以学习为本的教学价值。

2.学本价值诉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彰显学习为本是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动向,焦点为学习概念的重构、学习内容的开发、学习方法的创新和专业成长的进步[4]。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以学为本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学习科学的研究发展取得诸多成就,对于教育教学领域不仅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使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更多的开拓领域和空间。“教育学习化”渐趋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教育界正悄然兴起“以学习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为课堂教学实现“以学习为本”的诉求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些客观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学习型教育体系,落实到实处则表现为构建学习型的课堂教学形态,面对新时代涌出的新挑战、新问题,坚持“以学习为本”的价值取向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选择。

在审视教学问题时,要极力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防止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的偏执,面对生本课堂教学实践的两极现象,课堂教学在把握以学生为本的同时,要回归学习为本的使命,完成课堂教学的双翼目标。

三、生本课堂教学中学本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

主体教育是时代的强音,但学校教育更应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主体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的“双中心课堂”。如何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实现学本价值的诉求?笔者将从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和学习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

1.建立学习与兴趣的积极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起因,对学习起着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为学习活动提供内部动力。对兴趣的培养需要外部条件的刺激和内部条件的支撑,即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

内部动机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学生有了学习的内部动机,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告知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优化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注意与动机;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及时进行反省反思,并做出调整等。完成了这些,即建立了兴趣对学习的积极作用。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

兴趣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学生而言,对学习的兴趣不是一开始就会有的,也许教学内容即知识本身对他们并没有吸引力,但教师却可以创造条件让学习过程变得充实有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重新发现学习的魅力,这就建立起了学习对兴趣的积极作用。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6]。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要求制定共同学习目标,形成课堂学习愿景;创设良好的班级和课堂学习环境,形成课堂“学习场”,充分发挥群体学习的榜样作用和感染作用;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

2.分析把握学情,制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要求“以学定教”,明确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对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表现的具体预期,通过建立良好预期,增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与目标相匹配,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细化并且精确学习目标,关键在于对学情的把握和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期望和学习条件等。同时,要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作为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使学习目标更具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要细化学生的学习任务,基于此,教师必须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如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学习结果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技巧[7]。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的意义在于使学习任务、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对应关系明确。根据学习目标有区别地设计教学活动的外部条件,按学习目标设计每一教学程序,明确告知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和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而明确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落实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监督,学习目标的制定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班级可建立班级学习任务卡和学习目标卡,形成班级的共同愿景,形成课堂教学环境的“学习场力”。每个学生建立个人学习任务卡和学习目标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施和监督,最终进行评价和反思。这样的目标制定既关注到学生的能动性和差异性,同时,又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展开。

3.开设学习理论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是个人学习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学习能力就是从学习中获得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这里的学习能力是指一种概括化了的经验[8]。刘儒德则认为,学习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并且,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9]。不管是将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概括化的经验还是一种个体的内在素质,他们都认为学习能力是通过学习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具备的一种稳定的、能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素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习基本的学习理论,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理解学习过程,学会自我学习和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是在课堂上实现“以生为本”和“以学为本”相结合的基本条件。

笔者认为学校应开设的学习理论课程包括《学习理论基础》和《学科学习方法论》。学习理论基础课程可以包括《学习理论基础》课程导论、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一般规律、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等。《学科学习理论》课程应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编制开发,一般认为:学习方法论是指对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编制《学科学习理论》课程除了引用国内外科学的学科学习理论发展成果,还应吸收选取一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最终编制出一门综合实践经验和科学的理论论证的科学课程。不管是《学习理论基础》还是《学科学习理论》,其编制都应该建立在这样三个原则的基础上: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二是经验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注重个别性和一般性;三是概括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追求“学本”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味强调学习为本的误区:夸大“以学为本”而遮蔽了“教”的功能性,把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庸俗化[10];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回到“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形态。“教师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一定要由‘学’体现出来。更为重要的一点,‘学’是学生自己的独立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11]。“以学生为本”是基础,“以学习为本”是目标,它要求在保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学本”的价值诉求,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教学任务的落实和提高,同时展开课堂教学使命的双翼。

――――――――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齐军.生本教学内涵与过程的再思考――基于悟性认识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3(10).

[3] 苏保中.生本课堂的内涵、特征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

[4] 曾文婕,黄甫全.课程改革与研究的新动向:彰显学习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5] 季哲.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系统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4).

[6] 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 赵世平.学习方法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9] 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 罗志远,黄甫全.国内学习中心课堂建构策略评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2).

篇4

课程领导在不同学校会出现不同的实践形态,课程领导必须因校制宜、因人而宜,必须在学校办学的理念、特色、目标等的影响下创造性地开展。我校将课程领导的落脚点定位在对精致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上,这主要基于如下几点思考。

1.课程领导的主要阵地在课堂

课程领导与精致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在学校中,课程领导是校长和教师发挥影响力和信赖权威、促进成员彼此合作、落实课程发展的行为和历程。虽然实现课程领导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课堂应该成为课程领导的主要阵地。所以,对精致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是课程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教师走向课程领导的必由之路。

2.有效的课程领导催生精致的课堂教学

在精致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首先思考的是,这样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它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我们常常说,不要让学生来适应教育,而要让教育去适应学生,这样的理念几乎成为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精致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种追求适切性的教育,它努力地让教育去适合学生发展的现状、需求和规律。所以精致课堂的核心价值就是在课堂上体现教育的适切性和最优化,体现教育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生命的自由成长与人格的逐步完善。

精致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这一核心价值,也正好点击了课程领导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教育是通过一门门课程来得到具体的规划、实施与落实的,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卓越的教育,奠基于优质的课程。要让教育适应于我们的学生,说到底,就是要让优质的课程适应于学生。而且,优质的课程,取决于有效的领导,所以课程领导就成为了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关键,也成为了指导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课程领导的意义正在于此,而精致课堂教学的研究则让我们加深了对此意义的领悟,并在课程领导理念的指导下得到健康的发展。

3.精致理念课堂教学研究推动了课程领导的实践

课程领导需要民主,教师需要课程自,而精致课堂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主优化和自主审美的课堂,在“自主”这点上,体现了课程领导与精致课堂教学之间的本质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在充分尊重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课程自的基础上,才能将课堂教学推向“精致”。假如仅仅在课程管理模式下强力去推进,教师只是服从者和执行者,那么就难以取得精致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质性进展。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倡导通过课程领导理念引领下生成的“自主的精致”,而不提倡仅仅依靠课程管理的力量打造出来的“被动的精致”。

二、课程领导理念指导下推进精致课堂教学研究的策略

课程领导不同于课程管理,课程管理侧重行政手段,课程管理的方式往往是运用奖励、惩罚以及其他强制性措施来影响下属,力求把下属纳入到一种程序化的工作轨道上来。而课程领导侧重精神引领和理念指导,以此来拓展追随者的思路,并致力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精致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策略。

1.建立美好愿景

对广大教师来说,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课堂教学改革,因为课堂永远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又是课程领导中最为活跃和最有创造性的因素,而且是教师产生教育思想、生成教育智慧的发源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理想课堂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思索,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育研究部门组织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在学校多次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分析教学现状,查找存在问题,解答各种困惑,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力量。在“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的大讨论中,老师们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不同角度阐述着心中理想课堂的雏形,有的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有的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有的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夯实学生的学力”……在课程领导理念指引下,学校组织广大教师,逐步建立起了“精致课堂”的美好愿景。

2.叩问精致课堂

课程领导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它的重要使命就是指引教师对理想课堂的根本追问及其对本质要素的有效归纳。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广泛的学习讨论和深入的实践思索,逐步将理想课堂定位在“精致”上。于是,“精致课堂”就在大家对理想课堂的向往与呼唤中诞生了。但是,“精致课堂”作为理想课堂的一个缩影,它有哪些本质的内涵,这样的课堂该如何操作,如何评价,是否符合课程新理念,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校“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精致课堂的实践研究》就应运而生了。

在长达五年多的精致课堂研究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对精致课堂的最基本的界定:精致课堂是一种有效而精彩、简约而灵动、智慧与审美和谐统一的课堂。在这里,“有效而精彩”是精致课堂所追求的学科目标,“智慧与审美和谐统一”是精致课堂所追求的育人价值,“简约而灵动”则是精致课堂所追求的一种策略与风格。在研究中,我们还逐步确立了如下几条精致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精准有力,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精当适度,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要精到合理,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要精简畅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精巧有效,在教学亮点的处理上要精彩生动。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叩问精致课堂本质内涵的过程,就是课程领导的校本化实践的过程,它让教师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优秀实践者,更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实施的领导者。

3.引领专业发展

课程领导倡导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学术自由和百家争鸣。在精致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创新校本培训与研究的形式,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让教师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成为精致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人。

学校成立“精致讲坛”,每月一次,每次推荐两名教师上台开展微型讲座,每人20分钟,做好精美的讲课幻灯片,围绕精致课堂教学畅谈自己的实践、成效及其思考,再与听课教师广泛互动,最后邀请相关教研员点评,深化认识。学校还成立“精致论坛”,每次围绕精致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组织全体教师撰稿,推荐6名不同学科的教师代表走上精致论坛,在主持人的安排下逐一发表观点,并与台下听众广泛互动,最后请教科室的专家逐一点评,提升理性思维的水平。学校还定期开展精致课堂“微格”研究,请不同学科组提供十分钟精彩课堂录像,播放后组织本学科组成员围绕“精致课堂”开展评课议课,其他学科教师认真聆听,接着开展跨学科的评课议课,从而使精致课堂的理念、目标和策略,能够成为超越具体课程及其操作细节而具有普适指导意义的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

4.实施激励评价

实施激励评价,不仅是课程领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推进精致课堂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策略。任何一项改革行为都会带来与之相对应的改革结果,对改革结果的反馈分析与激励评价,可以进一步拨正改革行为的方向、提高改革行为的强度和效度。为了广泛深入地推进精致课堂教学的研究,学校集中广大教师的教学智慧,制定了《精致课堂教学评价表》,从而初步建立了精致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标准。同时,学校每年举办“精致杯”优质课展评和“精致杯”优质论文评比,不断推出精致课堂研究中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学校还定期出版校刊《精致教育》,及时将学校精致课堂研究中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加以提炼并推广。学校每年在学期末和教师节等重大的时间节点上,开展教科研先进和“德业双馨”教师的评比表彰活动,对在精致课堂教学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

三、课程领导理念指导下的精致课堂教学成效及其反思

在课程领导理念指导下,我校的精致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从学校发展层面看,“精致课堂”已经成为了学校特色教育的一张“名片”,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入。与此同时,精致课堂的优势辐射力在不断扩大,逐步渗透到课程与教育的领域当中,带动了对“精致课程”和“精致教育”的研究,从而也拓展了课程领导的疆域,进一步提升了课程领导力。

其次,从教师发展层面看,在精致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教师不仅提高了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理想课堂的设计能力,还强化了教师对课程领导的意识和执行课程的能力,在短短几年中,学校的名优教师大量涌现。

最后,从学生发展的层面看,精致课堂的研究和实践,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一种“有效而精彩、简约而灵动、智慧与审美和谐统一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了丰富想象,开启智慧、熏陶情感、激发兴趣,张扬个性,提升品质,焕发生命活力的精神家园,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主动的发展。借助于这样的精致课堂,学校的素质教育得到了深入的推进。

篇5

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着“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先学后教作为课改的行动理念和目标,大力促进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不少先学后教的课堂依然流于形式,缺少内涵,特别是对先学后教的常态学习方式之一的互学方式运用得随意化、表面化、形式化,远没有发挥学习方式转变的真正功效。如何在先学后教的课堂实践中提升合作互学的有效性?实践表明,有源、有序、有质是组织有效合作互学的基本途径。

一、有源

先学后教的前提是学生要能“先学”,这里的“先学”包括先自学、先互学。合作互学的有效实施必须有合作之根基、互学之源头,这样的合作互学才能富有实效。具体说来,组织有效的合作互学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需求之源,利用学生的差异之源,建设互学的基础之源。

1.需求之源——问题疑惑。需求是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合作互学的动力之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合作需求的情境,激发学生合作互学的内在动力。以问题或困惑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让学生感觉到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或困惑,不探究不行、不合作不行,进而产生合作的内在兴趣,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解决问题或困惑的过程中学会合作。首先,要聚焦学科课堂教学核心问题激发互学需求,每一课时的学习都应该有1至2个和学习重难点紧密联系的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依靠学生单打独斗无法解决或是无法全面解决,这时就是激发合作互学动力的最好时机,适时提出合作互学的任务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乐于付诸行动。其次是要将教材或教师的问题有效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真实性,有探索的价值,有合作研究的必要,让学生觉得要解决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而不是教师强加于人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合作,主动地探索。最后是要及时收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将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合作互学的资源,以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真问题激发合作探究的欲望,推动学生利用团队智慧持续探索学习。

2.差异之源——自学所获。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先学后教课堂,都有一道相同的风景线:教师提出学习探究任务后,随即进行小组合作,课堂立即呈现出你说我说的热闹场面。仔细观察这些合作学习过程,其背后是少数优生话语表达的结果,达不到合作互学的真正实效。真正有效地合作的前提是有实效的独立自主探究,在合作学习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独立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独立的自主探究中,获得各自对学习任务的理解,他们独立学习中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可能是模糊的、还可能是错误的、甚至可能存在问题或困惑,这些片面的、模糊的、错误的理解,以及问题、困惑正好是合作互学的差异资源,有了这样的差异资源,合作学习时小组内每个成员才都能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疑可质,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让合作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互学的机会、都有互学的收获。

3.基础之源——小组建设。合作互学不是几个学生临时组合在一起说说话,提提问的简单的组合学习,而是在组内成员高度认同的组织建设基础之上的学习共同体活动。这个学习共同体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荣誉、共同的规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小组文化等,这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根基所在。在小组互学实施初期,要有目的地进行班级学习小组的组织建设,科学合理地建构学习小组,指导学习小组根据小组特点给小组命名,提出共同的口号与愿景,制定共同遵守的行动规则,推选有组织能力的各学科小组长,在协商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角色分工并确定角色轮换机制,进行必要的合作技能训练,如组长组织技能训练、基本语言表达范式训练、评价的方法与技能训练、倾听习惯的培养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建设合作作小组,使合作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小组成员高度认同的、积极互赖的共同体,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是共同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表现都关乎共同体的荣辱,形成一种人人向上的团队合作文化。

二、有序

有序,即系统的组织性,是一种规则的存在,一种秩序的存在,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因果关联。有序的学习过程才能保障先学后教的学习实效,先学后教的互学过程应做到分工合作有序、内容层次有序、展示导学有序。

1.学习内容层次有序。学习小组成员一般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根据问题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思考的机会,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对于难度较低、容量较小的问题,尽量让组内学习后进的学生优先发言;对于人人都需要掌握理解的问题,在每个学生都有准备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随机的方式组内交流;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中等学生组内先说;对于需要整合提炼的问题或是独特观点的展示,让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有深度的优等生示范解决。让不同的学生在组内都获得学习锻炼的机会,实现组内成员同步发展提升。

2.组内分工合作有序。不少课堂的小组合作只交代任务要求,不提有序分工,任由学生合作,往往演变为无序的合作,保障不了合作的实效,更不用说高效。合作学习的合作是角色分工基础上的合作,任何一项合作学习任务,都应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小组的特点,在小组内明确分工,如合作过程中甲做什么、乙做什么、丙做什么……是按1号、2号、3号、4号的顺序交流,还是按2号、3号、4号、1号的顺序发r等,都应在组长的组织下,在组内协商的基础上,在合作过程中予以明确,各个成员都有各自能胜任的任务,都对小组学习成果负责,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有序合作,小组中的成员才有积极性,达到“1+1>2”的团队合作实效。

3.组际展示导学有序。合作学习离不开学习后的展示,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成果,在展示交流中质疑碰撞,获得新的思考、得到新的启发,提升合作学习质量。合作学习的展示引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名义,在互助氛围里进行学习成果的有序展示,一个问题的解决一般以一个小组作为主要发言方,其他小组作为补充、质疑、评价方进行展示交流,以此保证不必要的低效重复,主要发言的小组就是本阶段交流展示的主持者,既要充分展示本组的学习观点与收获,又要主持回应其他小组参与的补充、质疑及评价。主要发言的小组展示时,应根据学习任务的解决情况,或代表集中展示的其他成员作补充,或组内分工展示问题任务的一个方面。从组际展示层面保障合作学习的展示交流有序,提升合作成果展示交流的质量。

三、有质

先学后教的合作互学具备了合作前的组织基础之源、需求动力之源、差异资源之源,加之合作过程中的科学有序,合作学习的质量就有了基础,这时需要教师在合作互学的过程中,在合作展示交流时,以适切及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合作互学的质量,提升合作互学的水平。

1.先想后做促质。受年龄和认知心理特征的影响,学生在合作互学中容易走向形式、轻率、肤浅的一面,教师在合作互学过程中,要时刻让学生带着深度的思考投入到学习活动过程之中,保证合作学习逐步靠近课堂学习探究的本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合作过程中做到“先想后做”或“先想后说”,即合作前想清楚合作解决问题任务的思路,设计好解决合作任务的方案,根据解决问题任务的思路和方案做好合作前的准备与分工,使合作学习进程沿着正确地方向推进,避免或减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合作成果展示中做到“先理后说”,展示前可以给合作小组预留一定的时间做展示整理或演练,让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准确、精炼,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直击学习问题的本质,避免成果展示散乱、无聚焦,表达言不由衷,造成有限的时间无价值的流失,促进合作与展示交流的质量提高。

2.先听后说保质。无论是合作学习过程中,还是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都离不开组内和组际问的思维碰撞,组内和组际间的交流质量直接决定着合作互学的质量,为保障合作互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先听后说”的意识和习惯必不可少,无论组内还是组际之间的交流都应先倾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别人或别的小组介绍讲解后,再陈述自己的想法。别人的青说,不是蓝本,而是镜子,在倾听别人发言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进行对照,自己后面的发言应该是接着讲、补充讲,而不是重复讲。以“先听后说”“先想后做”的方式,建立反思性、循环性、相互依赖的互动学习方式,保证合作互学的品质与质量。

3.适时引领提质。合作互学中教师的适时引领性的“教”或“导”不可或缺,教师针对合作学习巾的各种情况,适时而恰到好处的引领,能有效提升合作互学的质量。引领提升的切人点有:合作中学习秩序变得混乱,教师及时出面调控;交流讨论中出现共同的错误,教师适时纠正;合作中没有方向方法时,教师机智地启发引导;学生发言重难点不明,教师及时提纲挈领的归纳;学生表达不清言说不明,教师及时追问或转问。或是及时将个别学生的精彩放大,使全体学生受益;或是引导学生及时聚焦核心本质观点;或是引导学生对易错点的关注;或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方法的提炼感悟等。这里教师的引领要适度,要以扩大学生思维空间和充分释放学生学习能量为主,学生能讲明白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能辩论清楚的,教师不轻易介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引导表现更为现场、更为高级、更为得体,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在教之前,教师教在学之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质量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篇6

一、深挖教材广集学情备好课

新教材是模块教学,内容设置是螺旋式上升,教师在备课时(特别是必修一、必修二)应充分考虑其深广度。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都不合适过度拓展,莫要“以己之心度生之腹”,学生刚进入高中,知识储备很有限,只需掌握基本概念、会简单的运用即可,在后面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再有意识地进行氧化还原的分析和离子反应的书写。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力和知识储备,进行区分备课,做到“如切如琢,如琢如磨”,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成他们创造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他们自身进行自主活动的过程,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智慧培养的过程。

二、灵活多变随机应变上好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奇思妙想或奇谈怪论,此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预设不一致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补充建构新知识所需要的知识支架,使学生知识的生成能顺利进行。

课堂是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启迪学生感悟的场所,当一个又一个感悟被开启,学生的知识体系就牢固地建立了。 理论章节枯燥难懂,教师以孩童之心去设计、去启迪,就能让枯燥变得有趣。比如讲解“甲烷的空间构型”,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有正四面型,有平面四边形,教师拿出四个气球连在一起,可见为正四面体型,把它们在黑板上压平又呈平面四边形,然后抛向空中:“让它们在空中自然伸展,观察现象,可见它们又恢复为正四面体型,可知这是最稳定的存在方式,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气球精彩的表演和教师简洁又富有哲理的画外音让学生对甲烷的空间构型醍醐灌顶,了然于胸。

实验课好上,但要达到高效,教师仍需巧妙设计,让实验课走出热闹的表象,达成激扬生命、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悟感的目的。比如钠与水的反应,以一个“魔术”作为引言,魔术内容为“以水点火”,教师用未喝完的纯净水滴在酒精灯上,酒精灯立即燃烧起来。“学完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会知道刚才见证的奇迹不是刘谦的魔术,而是你我他都会做的化学实验。”点燃的不仅仅是酒精灯,更是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有了兴趣就会“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接下来学生的小组实验让他们清楚地看清了钠的真面目,钠的易被氧气氧化、易与水反应的性质,知识“看见了”、掌握了。

三、有规可循无章可依评习题

看得懂做不对是学生的通病,教师语言的精练、用词的简洁贴切、重点字词的音调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顿悟点。比如“请设计一个合适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证明醋酸是弱酸(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的表述”,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最好的是“取醋酸钠固体少许溶于水,用PH试纸测其PH值,若PH>7,则说明醋酸是弱酸”。有的学生不解,老师分析:“PH>7说明醋酸钠是什么盐?”学生不假思索:“强碱弱酸盐。”“是啊!强碱弱酸盐!”语调中的弱酸让学生顿悟。有时学生并不是缺乏知识储备只是会思维堵塞,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及时疏通,与生同在,相知相惜。很多学生才进入高中时认为CO2和CaCl2溶液会反应,老师并不说“错”,而是让他们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小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碳酸钙+盐酸”可以反应,反过来就不行。老师因势利导,学生(小组)自我纠错。化学电源中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指导学生分析已知的总反应式中谁被氧化、谁被还原,配平时注意守恒关系,书写时可借用数学上的加减法,以小组为单位很快就可以完成任务,可达举一反N的功效。试题不是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之中,而是让学生在触手可及、张目可及、忖思可及、生活可及之处出发,建筑自己学问的大厦。

四、捕捉蝶舞欣赏芬芳培德育

篇7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成本会计;品种法教学

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不断培养,那么在成本课程中怎样利用相关的资料将这一基本任务得以实现呢?本文就对成本会计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探索,主要是以品种法为主,将教学的出发点转向“融入企业、无缝对接”,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品种法产品核算的流程,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一、成本会计在中职会计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要求

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就是成本会计,“承前启后”是其在会计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基础就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中阐述的理论、方法以及技能,这门课程同时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教学课程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以及较强的课程实践性和系统性是成本会计课程主要的特征,因此其要求学生能够对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和熟练的掌握,使学生在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使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断加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本会计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成本计算的同时还能够熟练分析、预测和决策成本。新课程理念下的成本会计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二、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要根据会计岗位设置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就是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合理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学生实际岗位的工作能力比较低。所以,根据中小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岗位制度中有关制单会计和记账会计的要求,重新整合品种法的内容,将主题定为“融入企业、无缝对接”,其线索是“成本计算程序”,对会计信息的分区主要从三个时间段进行,即月初、月中和月末,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掌握,还将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发出来,从而为成本核算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

(二)教学程序要根据会计工作流程设置

成本计算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就是品种法,其主要是在成本会计中的第七章。学生在学习这种方法之前,学生已经对各种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进行了学习。将各种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利用成本核算定的程序将其联系起来,最后将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核算,这就是品种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学习的程度,对核算的顺序并不理解,也不知道数据是从何而来的,只能对着题目发呆。学生对独立的成本核算没有真正地去学习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从新课程理念中可以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各种情境进行组织和安排,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帮助。程序是品种法学习的难点,要想对程序进行更好的理解,让学生亲自体验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而不是单单的纸上谈兵,在现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在学生体验品种法核算流程的过程中进行引导,组织的教学要按照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填制原始凭证—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登记账簿—传递凭证这是教学的顺序。教师要将真实的账证资料展示给学生,教学环节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

(三)营造“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互动的出发点就是“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是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落脚点,同时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个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资料提供给学生,并让学生对这个企业的基本生产情况有个基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根据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将这个企业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计算出来,这实际上就是明确了学生课堂上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教师在发放会计资料时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的资料,即月初、月中和月末,从而让学生能够计划和安排具体要做的事情,从而使“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氛围得以营造。

三、成本会计教学中品种法的具体应用10张通用的记账凭证、1张生产成本明细账、2张十三栏明细账、一张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这些是教师在教课之前要准备的资料,在课堂上要简单介绍品种法。

(一)月初任务

账簿的初始信息是由记账会计录入的,让学生将期初资料从下发资料中找出并填入指定的位置。学生最初对设账是陌生的,尤其是生产成本样式的多栏式明细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填制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时候要手把手地教导,从而将月初事项完成。

(二)月中任务

学生将企业该产品在这个月中发生的材料分配表、折旧费用表、职工薪酬表以及低值易耗品的领用表等成本费用在下发资料中找出,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对记账凭证进行编制,这就是月中主要的任务。记账凭证主要是由制单人员填制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填制记账凭证,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登账,因此教师要对这一环节亲自演示,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登错账、错记金额以及刮、擦、挖、补等是学生经常会出现的细节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解答的过程中对学生在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账时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指正。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制单会计到记账会计,又从记账会计到制单会计多次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学生实际上岗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月末任务

月末的任务比较多,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1.将制造费用、本月累计生产成本、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进行归集和分配,然后再填写和结转成本计算单,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是完成这些项目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为了使学生的印象不断加深,教师可以公开问题,让一部分学生在投影仪下去做,让学生归集出制造费用明细账的全部发生额,然后利用成本计算的方法在生产成本中结转和分配全部的制造费用,从而使制造费用明细账结平,使月末的第一项任务得以完成。2.让学生合计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三大明细的本月累计发生额,在准备好的空白自制原始单据上抄写相关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产品成品计算单,让学生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全部的生产费用,这主要是利用约当产量法根据月末完工产品和产品的产量进行的,并将本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计算出来,从而使月末的第二项任务得以完成。3.让学生对记账凭证进行填制,并对生产成本明细账进行登记,这主要是按照产品成本计算单来完成的,最终计算出品种法下产品的相关成本。学生在整个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对品种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进行了准确的掌握。

四、新课程理念实施的重要作用

(一)新课程理念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新理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在教师组织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形式、安排的教学步骤以及解答教学的实施过程都突出了教师的一个“导”字。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要把自己放在实际演练的任务设置中,使自己的才智充分调动,从而使学习过程能够完成。

(二)新课程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激发出来

会计信息的载体以及会计人员工作的具体对象就是账簿和凭证,当在课堂上展现账簿和凭证时,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真正处在一个单位中,真的面临着一份任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挑战、好奇以及热情等心理影响下大大增加,从而顺利开展教学过程以及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具体的演练过程中,对记账工作的繁琐和细心能够亲自体验,教师要对学生任务记账复杂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这也是对职业道德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

(三)新课程理念直观化地展现出课堂的评价

将品种法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更加简单方便,这是实战演练的主要特征。会不会做;做需要花多少时间;与别的同学相比是快还是慢等这些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思考的。而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时主要是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总体和个体的学习情况,课后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凭证和账簿来了解的。凭证和账簿不但是对文字和数字的记录,更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反映出来。

(四)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存在于教室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学习中的情况和难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学习。师生间也出现双向学习的局面,教师将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方法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让学生对细致之美和整洁之美有了新的体验,从而对课堂上的生成之美有着重要的收获。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课堂就是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会将成本核算的方法在工作中运用,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新课程理念下主要的教学目的。巧妙地结合情境教学以及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对不同的课堂进行体验。新理念课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将评价更加直观化地展现,也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使“融入企业、无缝对接”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谢敏.有效教学在中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品种法教学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3(7):123-124.

[2]陈弈.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D].宁波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绘本教学;小学英语;写作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除了做游戏、提问回答、分组讨论等课堂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外,绘本教学也成为新的能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好方法。将绘本教学合理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既可以合理利用课本资源,又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感受课堂的精彩,一举两得。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合理运用绘本教学,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呢?

一、整合绘本,掌握整体,引导学生展开阅读

绘本与教材不同的是,一本英语绘本包括封面、正文和封底。因此,教师在正式阅读绘本之前,应该引导学生按照封面、正文、封底的顺序来阅读绘本,使整本书完整连贯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绘本中的英语语言大都比较简短,而且重复性的句子比较多,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对绘本中的图画比较感兴趣,阅读英语句子时还可以配合读图,故事情节在学生脑海里会有具体鲜活的立体形象。

刚看到故事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绘本的封面、封底、环衬和扉页,寻找本书的主题,让孩子们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例如,教师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可以利用封面上的图画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并提出问题:What do you see on the pictures?Can you guess what does the bear see?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绘本。这些问题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孩子一遍一遍地阅读着故事,寻找着一个又一个答案。这样既能让孩子们正确地阅读绘本,又能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呢?对绘本故事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情节自己演绎出来,让学生通过话剧的形式把所有的故事情节以对话、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有了新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英语学习不仅是书面上的知识,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教师在讲到绘本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的时候,里面的主人公是一只小兔子和兔子爸爸,小兔子是个爱比较的孩子,他们在比较看谁的爱更多一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兔子爸爸进行表演。在趣味的故事情节中,用夸张的动作展示倒立、跳等动词的分类及用法,并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爱,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孩子是善于表现的,表演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展现自己,给了他们学习英语绘本的动力、阅读绘本的热情、揣摩绘本的耐心、求异创新的实力,更在不知不觉中给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学好英语的品质。

三、创编绘本,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绘本教学是在阅读故事的基础上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它不仅是一种单词或者句子的积累,更是一种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对绘本非常感兴趣,我们在利用绘本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单词和句型创编绘本。教师可以规定几个必须使用的句型增加改变英语故事的容量。这个过程不仅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巩固,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书面把握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教师在讲到绘本Let’s make a fruit salad 的时候,要学习的单词有“banana,apple,grape,mango”,需要掌握的句型有“Do you have...”这些水果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画起来也没有难度。学生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动物单词进行绘本的创作。有的学生根据动物对水果的喜好进行创作,绘本图画更加丰富。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创编绘本,根据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和绘画基础,可以是讲述故事类型的;可以是对话表达故事情节类型的;也可以是只有图画,没有语言的想象故事情节型的。只要孩子们想得出来,就让他写出来、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创编绘本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除了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外,还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飞速发展。

总之,英语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英语故事的立体感,感知英语语汇的生动和丰富。老师在绘本利用时要进行选择整理,充分利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部分,增强绘本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绘本教学不仅仅带给学生一个多样的教学课堂,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体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开拓了新的小学英语教学局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作者简介:刘玲艳,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围产医学。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妇产科的基础,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临床见习、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接受者及参与者,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最具有发言权,与授课教师征求个别学生意见相比较,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能使参与的人数更多,样本量更大,信息反馈更齐全,评价结论更客观。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卷调查形式让学生对教学质量、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及建议,从而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是提高妇产科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1]。

该研究利用学生对妇产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深入分析妇产科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提高妇产科课堂质量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妇产科学专家指导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于学期末再对班级共25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9份。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文字总结。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在20-23岁之间;女生占65.5%;74.4%的同学来自农村;74.7%、17.5%的同学分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

(二)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妇产科学感兴趣的程度及对妇产科学难易程度的评价。98.3%的同学对妇产科学感兴趣,其中最感兴趣内容所占比例排序为:生理产科学(32.8%)、不孕症与辅助生殖、妇科疾病、妇产科学基础,病理产科学、计划生育;最难掌握内容中以病理产科学所占比例最大,为30.6%。

2.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学生不同能力得到提高,认为专业外语得到提高的人数最少(见表1)。

3.妇产科课堂教学方法的优缺点。99.6%的学生认为妇产科课程内容安排合理;85.7%的学生认为课时过少;与内、外、儿科对比,72%(165/229)的同学认为妇产科课堂教学有以下优点:教师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采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大部分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提高学生兴趣;教学态度严谨,条理清楚,富有激情;同时75%(172/229)的同学指出妇产科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个别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教学需求的调查结果。

1.对推荐课外书籍的看法。57.2%的学生认为需要推荐关于妇产科学新进展、妇产科学临床病例分析的书籍及教学视频。

2.对课程中适当增加专业英语授课比例的看法。58.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增加专业英语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紧、外语基础不好。

(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1.教学方法重要性排序。更多学生认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动画等)、教学模型及授课教师结合临床经验或科研经验,讲述经典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为重要(见表2)。

2.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或意见。88%(202/229)的同学对改进妇产科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1)增加学生讨论及进入临床观摩的机会;(2)增加课时,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

三、对策初探

(一)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调查可知,学生最感兴趣内容是生理产科学,学生也指出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分娩过程等抽象内容具体化。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高质量的授课技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们相互交流,针对每个疾病制定一个更好、更符合教学实际的系统授课方案,提高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授课技巧,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多元化教学是21世纪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结合授课内容与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调整与转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2]。在妇产科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妇产科学的特点,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吸收状况,采用并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的过程。

在教学需求的调查中,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推荐关于妇产科新进展的书籍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新知识新的讲解,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多媒体、模型等教学工具有助于将抽象内容形象化,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结合调查对象中有25.3%的学生未通过四级、专业外语能力提升较少及医学信息全球化的现状,教学中应加大专业外语授课比例。此外,课间增加病案讨论内容、小组讨论与教师指导等多形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可适当运用并推广开来[3]。

(三)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大部分学生(74.4%)来自农村,对实施课堂提问看法中,部分学生不愿意课堂提问是因为性格内向、易紧张、不善于在公共场合发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另外,采取多种形式如回忆式、启发式、混淆是非及加深记忆性提问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巩固课文;口笔语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24-01

中学英语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倍受重视,因为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积极的课后练习形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体现。在上完英语课之后,教师应当进行巩固性和活用性的口笔语练习。巩固性练习是指巩固课文里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练习;活用性练习是指围绕课文进行的发展口笔语能力的练习。本文就有关英语教学中巩固课文和发展口笔语练习的几种形式展开讨论,以便与同行共享教学经验。

一、背诵

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之一。背诵是通过朗读达到熟记,从而直接运用现成的语言材料。背诵的作用是培养选用语言的能力,形成语感,是外语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种练习形式。

运用背诵的练习形式,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挑选背诵材料要恰当。应用的材料应在内容上合文字上都是质量好的材料,要提高背诵的质量,规定背诵的分量不宜过多,以免背诵不熟,而达不到背诵的目的。

第二,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学生明了材料内容的意思和句子结构,背诵就比较容易。但是,这不是说要求学生弄清每一个句子的结构,每个词的用法特点之后才能背诵。事实上,往往课文中的有些语言现象在本阶段还不是重点,首先通过背诵记下来,建立感性认识,为以后理解这些语言现象打下基础。

第三,要以正确的朗读为基础,背诵的目的是培养自动化的熟练。如果朗读的错误很多,背熟了就难以纠正了。

第四,背诵要很好的组织。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记忆的方法,先朗读全文一遍,然后分段背熟,最后全篇背熟。每次上课背诵的人数不宜过多,但每次必定要有人背,而且以前背熟的课文,要继续温习背诵,才不致回生。

二、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改革课文,而且也是发展口语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回答问题本身就是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回答问题以教师的提问为转移,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 回答问题的方式和要求。回答问题可以是机械性的,也可以是活用性的。机械性的回答,是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是为掌握课文服务的。这种回答除了要求材料无误外,必须要求反应速度快,尤其是重复回答的速度要快。活用性回答,是指可以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但不必按照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例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如联系课文,借题发挥,回答问题。这种回答是为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材料而进行的,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以后回答问题。

要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就是说,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一句或两句话,而是几句话或一段话。这是发展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例如,可以就课文中的一段或是一个情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连贯地回答。但这种回答要经过训练,开始时要求化整为零,然后集零为整,即先把大问题化为若干小问题,再把几个小问题归纳为一个大问题,这样,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就不难培养出来了。

三、编造句子

要尽早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在句型训练和课文教学中都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以下就是几种常用的训练方式:

1.根据课文提问。提问可以很根据课题或是情节进行。按课题提问就是教师提出一个课题,由学生围绕这个课题进行提问。例如课文是Learn from Lei Feng,教师可以用这个课题要求每个学生不必按照课文顺序提出一到两个问题。例如:

When was Lei Feng born?

When did his father did?

Who sent him to a primary school?

……

按情节提问是由教师提出一个话题,把提问限制在某个情节范围之内。例如:教师说出In 1960 Lei Feng joined the Army,要求学生根据这个话题,至少提出三个问题。

2.根据图画提问。根据语言训练的要求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画面,引导学生提问。这个画面的内容可设计得相对简单一些,并且较为切合实际生活,如,画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常发生的事情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进行语言编造,以达到口语训练的效果。

3.出题提问。为了复习和运用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结合生活实际,出题引起学生发问。例如:课文时将来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题目:A friend of mind will come to see me tomorrow.学生可能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

What is your friend?

When will he live?

Where will he live?

Are you going to show him around our sch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