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篇1

摘 要 实用性体育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环境,既增强学生体质、利于健康,还能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乐观精神,发扬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运动中结交朋友,融洽关系,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职业需求 导向 实用性体育 第二课堂 重要性

一、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技术了解、练习掌握、改进提高、不断巩固练习等几个阶段形成的。而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运用自如是难以办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所以只有通过在第二课堂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体育课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只要积极地自主地加入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二、体育第二课堂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体育生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许多的高职学院许多学生在没有课的情况下,或者在课余的时间的时候,就不知所为,无所事事,从而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学校开展多彩丰富的第二课堂,其一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控制分流作用,其二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中失去的自信,让好大一部分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组织,积极加入到学校第二课堂中来,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寻求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搞活了学校的第二课堂的气氛,而且还可以为学校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模式

(一)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体育教学为对象进行改革阐述体育第二课堂实施的重要性,设想主要以“俱乐部和社团并举”的模式进行

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共同体育爱好、兴趣、特长的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增进健康,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以学校场馆为依托,围绕体育项目自愿选择和参加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限制,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至二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和“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体育俱乐部以功能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各项运动项目划分为健身俱乐部可开设网球、攀岩、健美操,太极拳等、娱乐俱乐部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围棋、排球、轮滑、体育舞蹈等和技能发展俱乐部保健学、体操,跑、跳、投等技能技巧项目。使课内、课外体育合二为一,为学生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进行体育教学俱乐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建立起科学体育锻炼的理念,对挖掘体育课程的教育内涵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能力,完善了大学人才社会化发展的培养机制,为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载体,而且增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活力,另外,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俱乐部,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这也就是我们学院的活动课的特色和意义之所在。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健身俱乐部,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多锻炼下肢力量,酒店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娱乐俱乐部,了解各项运动项目的知识,特别是新兴项目的学习在酒店康乐服务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技能发展俱乐部,了解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学习理论知识和保健知识为今后在工作上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艺术设计的学生、音乐教育的学生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择业、就业、从业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社团的开设

社团是培养学生身心,发扬个性,培养合作与竞争,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健全个性品质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所以教师在俱乐部培训学生骨干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也就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可以对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将社团开展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协助老师进行指导,互帮互学,全面提高,同时减少了老师指导的片面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该项目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在我们学校刚刚开展羽毛球社的时候,真正会打、水平很高的人全校屈指可数,但是就是通过发挥这部分人的骨干作用,从而带动了很多人加入羽毛球社、再通过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会打球的人越来越多,喜欢羽毛球球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团还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多次举办了羽毛球比赛和一些联谊活动,在学院和学生中产生了在学生中的影响更大,更可喜的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去看比赛,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还有我们的健美操社团、街舞社团活动也十分火热,受到社会影响,被聘请成为市篮球协会、篮球联赛宝贝,其对学生素质各面培养有着重要的地位。

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自然要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是以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适应了学生兴趣多样性特点,为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质、特长创造了条件,为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拓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能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挥,能促进学生情感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激发起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生社团一个活动的设计、一个项目的策划以及一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其次,社团走出校园,直接与校外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社会上吸收了资金、先进的理念、有用的信息,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大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论

体育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才会经常持久。通过我们学校体育现状,开展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希望体育第二课堂能在全面推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应有的效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远航.浅谈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结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2

摘 要:通识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对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课堂是通识教育强有力的载体,扩展了通识教育的范围、丰富了通识教育的形式。因此,第二课堂是大学生优质教育的重要平台,第二课堂的建设更加有利于通识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本文就学生通识教育中的第二课堂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第二课堂 大学生

课 题:本文系2014年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创新学习项目(CXXM[2014]22)、2014年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MP2014-106)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王盈盈、李少寒、郭小磊、赵明阳、李雪文、邓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能够在根源上提高教育质量,第二课堂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建设,从而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

一、第二课堂内涵、意义及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沟通交流和处理情感等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二课堂是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第二课堂大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第二课堂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乐”即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第二课堂可以调动大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的积极性,又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一个健康、文明、开放、科学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不拘泥于课本,形式多样,学习的空间范围非常广,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

第二课堂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意义。首先,第二课堂能够锤炼大学生的基本品质、道德情操和个人素养,能够增强个人的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心。第二课堂可以辅助通识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各门学科的理解、独立思考及科研创新能力。其次,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对各学科交叉渗透地学习,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科学指导,能够使我国的教育与国际接轨,有助于我国高校的教育观念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第二课堂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带动社会前进的步伐,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弘扬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理性和感性的均衡发展。

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了各种竞赛活动、社会实践调查、课外社团活动等,将通识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兴趣。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具有延伸作用。第二课堂在教育宗旨上和通识教育一致,教育方法与通识教育相辅相成,内容上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大学生更乐于在第二课堂中学习,这对通识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第二课堂内容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与发展方向精心设计的,这样学生更容易融入到专业课程以外的素质学习中,还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通识教育的益处。因此,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

二、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其价值越来越重要。然而,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对第二课堂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有局限性,无法摆脱专业教育理念的影响,课程开设单一化和呆板化,内容主要以德育为主,忽视了第二课堂的融合性和整体性。这导致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教育定位不准确,从而影响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

其次,高校对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比较少,使得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要求降低,责任感减小,这样有远大理想的教师宁愿担任与科研关系更紧密的专业课的教学,很多经验丰富的教授不愿意去教第二课堂教育课程,多数大学生也不愿意去听。由于大学生不愿意学,教授也更没兴致去教,导致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表面应付,很少切合实际去讲解和指导大学生,更是很少结合社会的发展去关注和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技能。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形成了单调乏味的课程氛围,导致高校对通识教育越来越不重视。

最后,大学生对于第二课堂课程的选择没有正确的意识,往往会选择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忽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选择。并且,在选课的时候往往先关注学分后看课程,不利于大学生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通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建议

1.引导大学生重视通识教育

高校要注重通识教育成果的宣传力度,用教育成果向社会各界人士阐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争取社会对通识教育经费的资助力度,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大学生对通识教育是培养素质综合、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的信心,让大学生认识到通识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使大学生认识到通识教育重要性,这样大学生才会更认真地对待第二课堂。

2.提高第二课堂师资力量

激励通识教育代课教师运用教学实践经验参与第二课堂的建设,并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参与第二课堂建设老师的实际利益,这样才能切合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有利于第二课堂建设的潜力。还可以将第二课堂的代课质量和数量作为教师绩效成绩的一个参考标准。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更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保证高校的教学水平。高校管理者应该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使第二课堂得以有效开展,促使高校通识教育的更深层次发展。

3.丰富第二课堂教育内容

高校应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借鉴西方的课程设置,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规整第二课堂优化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重视课程比例和质量,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门别类地选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科书的种类,聘用不同教课风格的教师,丰富完善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此外,也可以开设课外兴趣课,注重大学生的兴趣发展,提高价值观念、锻炼思维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

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针对各个高校具体情况、专业特色成立社团组织,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普及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比如举行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中国梦”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运动会等活动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更加利于大学生领悟通识教育的内涵。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势必需要高校培养出大批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如何造就综合类人才的关键就是高校通识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识教育下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的研究既有很强的科研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建设第二课堂和实施通识教育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中国特色,还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办学特点,构建一套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专业教育,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向杰.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庄志刚,李华群.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1).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课堂教学活动因交际时间的限制性、语境的非真实性、角色的强迫性、目的的虚拟性等原因给学生语言输出造成的障碍,还因为其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很好的补充了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和缺陷,能够极大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自信心。

目前很多高校都大力探讨、推行第二课堂建设,虽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这一些共同的问题。依托本次教育管理项目研究,结合我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情况,本文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进行分析,梳理问题,探索优化措施。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衔接不够紧密。英语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与拓展,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不足的补充。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随意性比较大,往往和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设置、教学内容相脱节。教师在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安排上个人意愿比较强,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和参与方面也比较盲目。结果使得第二课堂难以起到辅助、补充课堂教学的作用。

2、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和效果评估比较混乱。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评估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参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校没有专门的、经验丰富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大多是由专职教师兼任。而专职教师由于本职的教学、科研、管理压力比较大,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交给学生自行组织和管理,产生了教学效果的缺失或者偏差。

3、第二课堂活动投资不足。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不是学校正规教学的必要部分,因此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极其有限。学校希望在不增加学校财务负担的情况下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使得需要必要的资源、设施、人员无法到位,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4、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现在很多学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为英语角、兴趣小组等,形式比较单调,难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难易达到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开发和提升的目的。

二、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和管理。为了确保第二活动的持续发展,学校应该将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过程、效果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第二课堂活动安排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和课堂活动一样进行整体部署和管理。各领导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领导、管理和考核,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实施和考评方案,使得活动的开展比较有序、合理、科学和高效。

(2)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资源配置。和课堂教学活动一样,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组织和开展,第一,学校应该设置专项资金,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能够配备必须的图书资料、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第二,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负责或者指导教师,组建“专任教师+英语教师+外籍人员”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队伍,规范和深化各个教师的责任和权力,便于考核和评估。第三,学校应该为第二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和活动设施,确保活动能够在校内安全、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3)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学校应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将第二课堂活动表现和成果与学期末的考评相结合,给予学分加分,优先推荐评优评先或者给予物质奖励,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将“逼迫”学生参与变成学生“要求”参与。

2、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1)加强英语阅读训练。英语阅读量的提高,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跨文化跨语境交际能力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小说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英文读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英语教材阅读量的不足,使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书写文体及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应通过教师推荐阅读、阅读比赛、成立英语阅读室等方式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训练。

(2)建立立体的多媒体资源库。第一、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开辟专门的英语节目,比如播放英文歌曲、播放英文经典电影、讲英语故事、异域风情欣赏等,选取符合当下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内容。第二、充分利用校园报纸、宣传栏等,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英文书写风采和创新设计方案。第三、开辟校园网英文学习板块,建立英语俱乐部,极大地扩展学生视野。

(3)组织各种英语比赛活动,以赛促教。英语是一门实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技能大赛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策划、组织英语口语大赛、辩论赛、歌曲大赛、作文大赛、拼词大赛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英语学习成果的舞台,帮助检查和评估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确定方向。通过比赛促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水平和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还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舞台和指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和完成实践语言任务来发现英语学习的不足和问题,反过来指导和激励课堂学习。学校、师生应尽力将学与用、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建设密切联系起来,使其互为动力。

参考文献:

[1]邓琪.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2]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2006(4).

篇4

关键词: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人文素质;职教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63-02

引言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不断重视,职教师资的培养成为研究的重点。“一体化”职教师资是适应中职教育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既要求教师能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求能够将理论知识转接于技能训练[1]。然而,在注重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师范生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通过第一课堂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借助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确保培养出高素质的一体化职教师资的方案。

一、职教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如何做人”的教育,它将人类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社会实践等各种途径内化为人们的人格、气质、修养,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2]。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职教师范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能塑造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职教师范生毕业后会成为中职院校的教师,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美育,提升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4]。可见教师人文素质提高势在必行。另外,良好的教师素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艺术效果。基于此,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构想,以提高职教师范生的人文素养。

二、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构建

1.构建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的必要性。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为开阔,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5]。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通过第二课堂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传递人文知识,如讲座、竞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促进学习效果。

2.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遵循“厚德博学,修师范神韵;强能创新,谋职教未来”的总体目标[6],以“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为核心,在保证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下,通过第二课堂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职教师范生素养的提高。

3.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的主导思想。课程化、学分化是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的主导思想。传统的第二课堂形式相对比较自由,存在着不规范、学生积极性低、缺乏管理等问题,为了保证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将第一课堂的教学优势转嫁于第二课堂,对第二课堂进行课程化、学分化处理。引入学分制和课程的理念,对第二课堂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7],使其在保持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性的同时,能够具有科学的授课体系、评价方式等。通过对第二课堂实施课程化、学分化的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促进学习效果。

4.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第二课堂课程设置本着统一性、科学性、灵活性的原则。(1)统一性。统一性是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统一,两者要保持一致。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第一课堂为基础,首先应对第一课堂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养,再设置第二课堂的课程,从而对第一课堂学习起到促进及延续的作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2)科学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秉承科学的原则。第二课堂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同时,以人文素质为核心,构建涵盖艺术、历史、哲学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3)灵活性。灵活性是指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所具有的优势。第一课堂秉承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授课时间上具有相对严格的规定,而第二课堂在这些方面可灵活的处理,根据课程性质、学生需求从授课形式、授课时间上可选择相对灵活的方式。

5.课程体系具体方案。(1)课程内容。基于人文素养的构成,从艺术、历史、哲学、交际能力四个方面入手设置课程。如图1所示。①艺术:《音乐作品赏析》和《美术作品赏析》有助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同时,艺术修养课程的设置也是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美术、音乐课的延续。②历史:《孔子与论语解读》、《国学经典与教育》与《中国文化修养》这三门课程并不是纯粹的历史知识,是与教育紧密的联系的,是从教育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学习的。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的言行,因此,《孔子与论语解读》重在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国学经典与教育》是通过对我国优秀的、经典的原创著作的学习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素养。③哲学。《中西文化与哲学》是对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与理解,拓宽学生视野。④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的一项重要能力,良好的交际能力能提高人的社会适应力。职教师范生不仅要与同事等交往,更重要的还要与中职学生交往。通过《现代礼仪讨论》、《人际交往实践》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处理事情的艺术性。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现代礼仪讨论》与《人际交完实践》课程来提高。(2)课程时间。课程时间的安排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保证第一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将八门课程分设在五个学期。其中艺术与哲学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即大二上学期;交往能力设置在第四学期,历史知识设置在第五、第六学期,最后《国学经典与教育》是在八与第期的暑假来完成。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学生逐步的提高人文素养。(3)课程形式。授课形式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将传统的授课模式与名家讲座、辩论、自学等形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结论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我校已在部分班级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良。学生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并提高了文化素养。在不同类型的比赛中,学生们表现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良好的人文素养,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职教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一名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势在必行。而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纯国,贺文瑾,习海旭.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5):10-13.

[2][3]张夏.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及构建思路[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5):62-65.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5]庄青竹.谈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商业时代,2008,(20):65-66.

篇5

北京林业大学从1998年开始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将党校、团校的学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并入“第二课堂”,交由学院团委负责。“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认证从2001级新生正式开始实施。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是以量化的形式对“第二课堂”实施效果进行考量的体系,它将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予以分数定量,与学积分共同构成综合素质得分的评价制度。其量化结果与“三好学生”评比、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荐、毕业分配等有机结合。体系评价内容由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德育)、学术竞赛和科技创新(智育)、文体艺术和身心发展(体美)、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学生组织)等部分构成。

二、“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影响

笔者以北京林业大学2007、2008和2009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学生“第二课堂”评价体系执行情况以及学生对“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认识情况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问卷共设置10道问题,涉及学生对“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认识、看法、影响、收获等,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得出“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存的价值和意义。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通过对问卷原始数据的整理,分析出现存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一)“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1.大学生对“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总体认识对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的学生分别占10.3%、82.8%、6.9%。对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关注程度,12.6%的学生很关注,因为跟评奖评优、推研直接挂钩;72.4%的学生一般关注,平时参加活动不会受其影响,但还是希望分数高一些;剩余15.0%的学生不关注,觉得分数高低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对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存在的必要性,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能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超过7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可以考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自己不会刻意追求分数的高低;18%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评奖评优以学积分为准就好了。大学生对“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必要程度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3.1%、85.0%、82.0%,由此可见“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在大学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多数学生也肯定了其在大学成长阶段的积极作用。

2.“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影响当被问及平时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想法时,17.2%的学生首先会看“第二课堂”是否有加分;50.6%的学生选择以喜欢为主,但如果有加分就更好;32.2%的学生完全凭自己的喜好,不在乎是否有加分。当被问及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时,29.9%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第二课堂”分数,而选择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打发课余时间、挣点“外块”及其他的学生分别占48.3%、20.7%、4.6%和3.5%。当被问及“第二课堂”分数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所占比例的看法时,有40%的学生认为应提高比例,40%的学生认为比例不变,只有20%的学生认为应该降低比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促进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影响很大,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活动的选择。多数学生希望参加课外活动能够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能带来“第二课堂”的加分。部分学生认为“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占综合素质的比重应该加大,至少应该维持不变。

3.“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影响当被问及“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积极影响时,24.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综合素质,在学习之外促使自己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10.9%的学生认为综合名次上升,在评优时获得了更高的奖学金;18.4%的学生认为心理得到满足,平时的工作和活动受到了肯定和认可;19.0%的学生认为学会了更好地管理时间,学习和参加活动互不耽误;22.4%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还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

(二)“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

当被问及希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获得什么时,被调查的大一学生中64.5%的人选择了展示自身才华;大二学生中57.8%的人选择了培养组织、协调和策划能力;大三学生中超过80%的人选择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大四学生中90.6%的人选择了就业能力提升以及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好地认识社会。当被问及对“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各项分数设置的看法时,被调查的大一学生中78.6%的人认为应该提高体育比赛等体美项目的比重,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兴趣和爱好;大二学生中95.3%的人认为应该提高学生组织工作考评的比重,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大三学生中67.4%的人认为应该提高学术竞赛、等智育项目的比重,鼓励学生以学业为重;大四学生中57.2%的人认为应该提高献血、志愿活动等德育项目的比重,鼓励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当被问及在所有计分项目中哪一项得分最高时,不同年级学生的答案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2008级某班学生(共29人)的调查样本为例,得到如下分析结果从表1中可见,在2008—200年(大一学年)“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计分项目中,29名学生中有10名选定体美项目分值最高,8名选定德育项目分值最高,这两项合计占62.1%;在2009—2010学年(大二学年),学生组织项目分值最高的学生占55.2%;在2010—2011学年(大三学年),学生选定分值最高的是智育项目,占37.9%。可见,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活存在不同的期望和需求。调查发现,大一学生刚入校,更希望在同学中展示自身才华而渴望被认知;大二学生更希望在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而渴望被认可;大三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专业技能,更希望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得以应用,在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而渴望被认同;大四学生面临人生选择和就业压力,更希望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习中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而渴望被认证。

(三)“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影响

“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具有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调查人员在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2007级、2008级、2009级中各选取一个班的学生为调查样本,运用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第二课堂”与学积分排名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分析出2007级、2008级、2009级“第二课堂”排名与学积分排名均显著相关,学积分排名越高,“第二课堂”排名就越高。可见,学习成绩越优异的学生越会关注自己的“第二课堂”成绩,“第二课堂”排名相对也较高。这并不难理解,因为“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直接与评优、推研等挂钩,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肯定不希望因为“第二课堂”分数不理想而失去机会。同时,由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在综合素质中所占比例有限,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即使取得较高的“第二课堂”成绩也很难改变局面,所以他们往往并不寄希望于“第二课堂”的分数。

三、加强“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应突出评价体系的教育性高校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第二课堂”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载体,运用教育评估的理论和系统管理的方法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检查、总结、判定和反馈,为学生综合发展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第二课堂”应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提供平台,同时还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协调发展。

(二)“第二课堂”应满足学生多元化思想的需求,突出评价体系的普适性“第二课堂”的活动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注意追踪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满足学生在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需求方面的需要。既要重视参与者在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社会实践、学术科研上的实际目的,又要重视参与者在发展个性、蕴藉感情、闲暇愉悦、人文关怀上的需要,形成自发参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氛围。各高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教育对象,适时转移工作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年级中开展以激发广大同学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为目的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三)“第二课堂”要抓住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突出评价体系的导向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年级的教育重点,“第二课堂”教育要确定相应的侧重点:一年级新生以适应性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主;二年级学生以学生干部培训、党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为主;三年级学生以科研素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活动为主。基于不同年级,“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各项目内容、比重可以有所不同,把综合素质认证与丰富、灵活的教育内容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处于什么阶段就做什么打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管理时间和规划生活的能力。“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应兼顾科学性、合理性、广泛性,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身心素质、审美修养等,又要预防引导失灵,避免“因为分数,所以活动”现象的滋生蔓延。

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是由学者众多的研究逐步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正是这种教学设计理论日益盛行,受到教育学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要实现的不是单纯、被动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要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是鲜活的,能够被学习者灵活使用并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目前,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已经开始在一些高校中陆续实施和建设,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在师资、教育设施、教材内容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大学英语的第二课堂的建设成效不太明显,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了,同时也出现出了很多弊端,这对第二课堂的实施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我们在构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重新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系,确保能够真正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自主学习的动机

我们通过第二课堂和建构主义的概念可知,建设和实施基于构建主要的英语第二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项:第一,通过教师的引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第二,在学生取得成效时予以鼓励,对于学生的努力和提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实现较长远的目标。

2.规范和多样化组织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

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平台,但是自由学习并不等于无组织、无纪律,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规范统一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样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有利于不同教师间的经验交流;第二,规范英语第二课堂的秩序,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很多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课内容大多数是关于语法知识的讲解,内容比较枯燥,为了充分体现英语第二课堂的优势,需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利用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电影、组织文化节等等,使得学生在第一课堂无法锻炼的能力,能够在英语第二课堂中得到充分锻炼;第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一些新的活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积极建立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

通过跟踪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效率,通过分析英语考试成绩、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来测试和检验前述四个方面工作实施的实际效果,并根据评估效果不断完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各项建设措施。实施第二课堂英语教学的学分制建设。例如:参加省级英语竞赛获奖持证同学可获得选修课程学分1-2分等;明确指导老师的工作量量化目标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奖励措施等。

二、在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将建构主义的思想融入到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过程中,使得英语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实行英语第二课堂的学习前后状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进一步发挥了第二课堂的效果

以往的单纯的英语第二课堂,只是以辅助英语教学为目的,其实并不然。英语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开设目的,都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而设置的。所以,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第二课堂建设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真正地做到了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进一步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从而将其灵活和开放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

2.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增多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时间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很少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英语的学习时间相对来讲比较少。但是,基于建构主义的第二课堂可以允许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学习方式、不分时间和地点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及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等等。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大量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和条件;创立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构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6)

[2]周久桃,谢利民.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英语教学探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6( 1): 103- 105.

[3]滕玉梅,金辉.建构主义学习观和英语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探索,2006(03)

篇7

关键词:第二课堂;社团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22-1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长期以来社团发展不平衡、价值导向不明确、指导老师不深入、社团经费不充足、活动场地不固定、活动不能常规化、参与热情不持久、社团层次低下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团在中职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解决社团建设的困难,我校自2011年开始组织实施了第二课堂的活动计划,通过组织实施第二课堂以此促进学校社团的文化建设,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思想引领,强化办学模式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加强我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技能为本、素质全面”的办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真正在知识、技能、身心诸方面健康协调地发展,让我校办出特色,办出校园活力,让淮阴商业学校的学生人人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学生真正在乐中求学,学中有乐,成长为身心健康、技能突出的技能人才。

二、目标明确,构建管理体系

我校第二课堂实施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学分制的激励机制、社团载体和网络平台构建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管理体系,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使第一课堂的教学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得到有效地延伸和补充。

三、坚持原则,确保稳固实施

1.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即容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统一。第二课堂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寓学于乐,寓练于乐,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2.坚持内涵丰富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3.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每名学生都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活动负责老师必须精心组织,适当引导,保证活动效果。

4.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以校内教育为阵地,充分挖掘校内的教育优势,同时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细化方案,扎实推进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9月-10月):各系组织班主任老师,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宣讲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介绍学校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状况和时间安排,对学生如何进行假期选课进行培训和讲解,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并做到有计划、有目地进行第二课堂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除掌握学校开设的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在第二课堂里面吸取丰富的营养,提高综合素质。

2.课程设置阶段(11月-12月):由学校第二课堂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工会、图书馆及各系开展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的申报工作,同时落实上课地点及课程相关物资的准备工作。

3.选课调剂阶段(1月-2月):学生在假期充分利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进行选课,待学生选课结束后,通过系统的统计对人员不足达不到开课需求的课程进行二次选课和调剂,确保开学第二周开始实施第二课堂的教学。

4.具体实施阶段(3月-5月):第二课堂各项课程正式开始教学工作,学生在每周二、四下午的第三节课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5.总结提高阶段(6月-7月):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第二课堂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改进建议,通过整合吸纳成员壮大社团的力量,通过开展社团展演等方式全面展示学生第二课堂对社团文化建设的作用,展示第二课堂的办学成果。

五、成效显著,取得广泛影响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组织管理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79-02

第二课堂教育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互补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作为介于公办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新生事物,更加应该将第二课堂教育真正纳入专业学分培养方案中,形成自己区别与母体的独有模式,为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一、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第二课堂教育没有引入将学分制

目前,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联合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虽然素质拓展证书对第二课堂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个素质拓展证书它只是作为证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本身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没有任何约束力。要想真正推动第二课堂教育发展,就必须对第二课堂的课程都要作出学分的要求,将其真正纳入独立学院本科学生课程教育体系当中去。因此,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对于第二课堂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没有建立第二课堂课程教育的学分体系。

(二)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缺乏专业老师指导

第一,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教育组织管理目前主要还是由辅导员来负责的,但是由于辅导员行政事务过于繁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对第二课堂进行过程管理,导致第二课堂教育效果不理想。第二,由于普通老师专业领域限制,所以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来进行指导;第三,指导老师由于缺乏考核或是奖励机制,因此很难保证第二课堂得到长期有效地指导。

(三)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缺乏职能部门进行组织管理

就目前来看,独立学院在第二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基本上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在涉及暑期社会实践和学生课外活动时,主要是有团委负责的;在涉及科研课题的申报时,主要是由科研部门来管理的;在涉及学科竞赛时,是由教务部门管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教育就很难体系化、规范化,而且也会给组织和管理带来难度。

(四)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没有专项经费

在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活动经费,而学生活动经费多时还是用在第二课堂教育以外的一些活动。因此,有时候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活动开展受到了一些限制,也影响也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第二课堂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创新探索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自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以来,一直在进行第二课堂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有益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形成适合学院实情的制度体系,为学院第二课堂教育运行提供了较好地制度保障。

(一)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创新性引入学分制

学院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了两个第二课堂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分别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本科生创新与奖励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学分管理办法》。前一个制度对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比赛获得的成绩以创新学分的形式予以认定,同时对学生在国家和省级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奖励学分的形式予以认定,这个制度设计主要是要推动学生参加学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分认定或奖励学分的形式为学科竞赛提供制度保障。后一个制度是针对整个学院全体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予以学分认定的管理办法,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是真正将学分制引入到第二课堂教育中,让所有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都能够通过具体的学分予以认定。表面上看这两制度似乎是重合的,但其实这两个制度设计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前者只是将第二课堂教育追重要的部分单独予以学分奖励,与后者并不冲突,学生参加学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够完成后者制度的第二课堂学分,而且可能获得额外的奖励学分,一举两得,这样也就体现了第二课堂活动中学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性,突出了重点。

(二)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地制度实施方案

学院在制度设计当初,就考虑要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定、创新与奖励学分认定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三者有机结合,使得这些制度能够高效有序地实施,而这个关键就在于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操作程序的设计。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操作过程中首先将学生参与的每一项第二课堂活动登记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中,然后根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定的活动,结合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由专门的部门予以认定,最后学生将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中符合创新学分和奖励学分的项目提出认定申请。这样的操作程序设计主要是基于这个三个制度在第二课堂活动范围上是由大到小,所以在操作程序上也有一个先后顺序,这样也就使得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更加全面,并减少了认定的过程的环节,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三)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第二课堂组织管理

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工作由学生工作部的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统一负责,组织与承办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部门负责日常活动情况的记录与确认工作。同时,学院实行了二级化管理,由各分院负责根据相关规定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并进行学分认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承办部门建立完善的工作档案,认真负责地记录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确认,提供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审核与认定的依据。这样有统一的部门对第二课堂教育进行管理,使得学分认定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也促使学院能够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三、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第二课堂教育的初显成效

(一)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主抓手,学生课外学术科研素质的逐步提高

学院举办“名人名家讲坛”、“独立学院、二级学院院长讲座”、“日出东方”学生家长系列访谈活动及各类学术讲座百余场,由于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的推动,使得讲座的到场率较之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促使学生通过听讲座完善知识结构。学术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学院构建了一个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多级竞赛体系'促进创新成果竞争交流,培养创新人才。共有3支团队分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浙江省三等奖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浙江省三等奖,此外,有20支团队获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支助。

(二)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精彩纷呈

自实施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以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并且在活动创意、队伍组织、实施实践过程中力求内容丰富、主旨新颖,紧密联系社会热

点,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思想。近年来,学院共获得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基地3个、先进团队6支、先进个人5人、优秀实践方案1项、调研奖一、二等奖各1项。市级社会实践组织工作奖3个、优秀团队7支、先进个人11人、优秀调研报告3篇。同时,学院组织开展了“体验Do都城,教育小市民”、“挥洒青春,服务动漫”、“感恩回馈,把爱说出来”、“天气我来报’'等志愿者品牌活动,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还选拔志愿者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2008奥运志愿向前行等服务工作。

(三)深化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逐步提升

学院对于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在第二课堂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里就对创业实践类活动单独作为一大类予以规定,这样就在制度上保障了创业实践类活动得开展。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取得的不错的成绩。

1.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服务体系。2008年,自实施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之初,学院就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园,由学院学工部直属管辖。2009年学院在杭州市率先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依托指导站建设,学院积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服务体系,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锻炼其创业能力,积累其创业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学院还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工作中传统品牌活动和拓展创新活动的有效结合,“创意文化街”、营销策划大赛、淘园区等活动,专门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辟的绿色通道,强化学生的创业思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各类创业大赛在校园中也如火如茶地开展,学院取得“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百强2项,另在“创业有道”青年网商创业大赛、吴山商城杭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绿盛渔荣杯”杭州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等创业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近年来,学院学生创业成果喜人。张铃等十余名同学为代表的十家企业成功入驻创业基地,其中2008届毕业生张铃成立杭州锐策广告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演出及经纪业务,已成功吸收学院多名学生就业,以实际行动做到了创业动就业;2009届毕业生陈升升对得“挑战杯”省赛项目进行孵化,成立杭州狮古山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其立足家乡、服务三农的事迹还得到了省领导茅临生的鼓励:2008级在校学生许鑫瀚通过融资,承包田地种植中药“三叶青”,成功创业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10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的学生代表。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维度学习氛围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至关重要,但是每周只有四节课的时间。为了强化英语实践,必须在课外寻找机会补充实践,开设第二课堂就是比较理想的方式,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教学大纲以外,学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的英语学习活动,第二课堂强调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学习,以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实践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也应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充当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大学英语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深化第一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是我国高校学生的语言主导领域,因为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制约,大学英语课堂低效费时问题成为外语界的关注热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课时有限,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远远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导致今后的语言学习出现一系列问题。而第二课堂具有开放、灵活和实践等特征,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结合,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的教学体系,通过独特的教学形态巩固第一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2.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语言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而兴趣就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活动,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展现出对英语的喜爱之情,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这种积极心态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这样语言学习就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追求兴趣的探索之旅,学生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找到自我的擅长之处。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而自主学习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拥有密切联系,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索多解决问题,深入探讨学习的本质,体验到语言的产生和运用细节,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国家输出创新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现状

1.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虽然高校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还是把第二课堂当作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没有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因为缺少教师的引导,学生都是凭着兴趣去参与活动,并没有发现第二课堂对于提高能力的作用。长此以往,因为缺乏监管,很多活动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少,最后都被迫取消。

2.活动呆板单一。因为教师数量不足、资金短缺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很多高校都没有安排专门的教师管理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学生会在活动中请教英语教师,教师也会给予专业支持,但这种方式的学习效果自然是无法与正规的课堂教学效果比拟的,第二课堂存活的可能性也逐渐降低。

3.学校资金不足。开展活动是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支持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同样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是因为不够重视,学校对于第二课堂投入的资金不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经费就更少了。同时,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场所也受限,经常与学校的其他活动产生冲突,只能选择场所清空的时候开展活动,这给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制约,学生也无法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维度学习氛围的策略

1.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本身的英语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不同层次的课外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常见的活动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晨读活动,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召集全校学生到指定地方开展英语晨读活动,晨读的材料可以自备,然后教师亲自示范朗读或者让口语较好的学生带读,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在晨读期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如语音测试、绕口令比赛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音,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第二种是英语角,英语角是极为传统的大学校园英语活动,形式灵活,可以同时容纳多人参与,有利于创建和谐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英语角活动形式多变,可以定期邀请外教和英语教师参加,学生和教师自由沟通,还可以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英语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三种是英文电影赏析,这是学生最喜欢的英语活动,电影能够结合视觉和听觉,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英文环境,学校可以在每一期电影欣赏课上邀请一位教师,为学生讲解电影的背景,并就电影中出现的经典台词反复播放,让学生了解句子的语法和词组含义,@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句子的含义。欣赏完电影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影片中的某些片段,或者对电影内容进行评价,让学生透彻地了解电影内容,整个活动过程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来表述。此外,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讲座和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都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综合水平。

2.加强第二课堂设施建设。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如今的大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为了弥补课堂学习时间不足的缺陷,可以加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利用自主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及时更新和充实学习信息,同时要加强对自主学习的监管。此外,可以结合校园广播和校园英语调频台,为学生增加英语学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采编英语节目,比如英文话剧和英文歌曲点播,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节目预报,充当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知道外语节目的播出时间,有目的地进行收听,并监督学生的收听情况,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各大高校都要重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其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两个课题形式同步抓,让学生在多种活动形式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因而广大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使其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祖英.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34(09):26-27.

[2] 孙丹,殷际文,李舰君.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7(05):11-12.

[3] 牛洁珍,曾华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12(05):86-87.

篇10

关键词:第二课堂;特点;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07-02

近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所在的学校也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2012秋季起在行知学院新生中实行新的课程方案。众所周知,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具有应试学习的心理和动机,这有悖于本校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课程在第一年完成学习,而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想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充分发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北京大学英语系胡壮麟教授认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1]

英语第二课堂是“相对正规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的各种英语学习活动”[2]。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任务的紧迫性,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教学的各项实践活动来延伸、补充和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的本质与意义在于充实和拓展第一课堂教学。

为了保证开展的效果,英语第二课堂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灵活性——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以及课时安排来组织和进行的,它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而第二课堂教学就相当不同了。首先,它有着灵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其次,参与活动的人数也具有灵活性,可以是几个人的随意对话与交谈,也可以是几百人同时参与的英语角等活动。

2.开放性——与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和形式的约束。任何符合教育教学要求、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活动都可以开展。因此,第二课堂为大学生开放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参与活动。

3.综合性——课堂教学要符合诸多规范与要求,而第二课堂以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既获得了实践语言的机会,又增进了社会交往,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进步。

4.兴趣性——第二课堂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有趣。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内容具有吸引力,学生更容易接受。许多深受学生喜爱的诸如英语歌曲演唱、英语短句表演等活动,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开展。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参加某项活动。

5.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和操作的,教师只是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才是这些活动的真正的主人。

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以下这些形式既便于操作,又具有普及性,受到学生的欢迎。

1.英语角——英语角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英语角广受欢迎,是因为它较容易组织和开展。只要有一个话题和若干参与者就可以组成一个英语角。它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和设备,也没有人数的限制,少则2人,多达几百人,都能开展此活动。此外,英语角营造的是真实的、面对面交流的语言环境。因此,它是英语学习活动中最便宜、最便捷的形式。

2.英语知识及西方文化讲座——英语知识讲座是对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很好的介绍,包括介绍西方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这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英语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英语单词竞赛——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不仅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还能展示自己的才干。当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时,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英语广播电台——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英语学习广播电台。电台的运转由部分学生负责,他们需要搜集新闻素材;将中文的报道翻译成英文;播报新闻、主持节目。这些工作是很好的锻炼学生英语技能的途径。而对于收听者来说,这是很好的训练听力的机会。

5.英语短剧比赛——参与英语短剧比赛是课外英语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参演古典或现代剧,学生不仅能学到经典的、优美的英语语言,还能深刻体会到剧目中展示的西方文化。

6.英文电影观摩——这是最受学生欢迎与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地道的、生活化的英语,同时能深切领略到西方文化。

7.其他形式——第二课堂还可开设英语俱乐部、英语宣传栏、圣诞节晚会及万圣节假面舞会、英文歌曲表演、英语学习经验交流报告会等。

英语第二课堂是灵活的、开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活动的组织是随意的。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否则就很难保证活动开展的效果。

1.有目标和计划——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是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的保证,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在有些大学里,英语角活动每周都组织。在最初的几周里,参与的学生很多,积极性也很高。但是由于缺乏很好的组织和计划,学生感觉效果不显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快就消失了。

2.适合不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因此,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当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当考虑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否适合目标学生。在规划设计时,应当力求活动针对的学生群体更广泛一些。

3.丰富并有趣——第二课堂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有趣。只有组织的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富有趣味且寓教于乐,学生才有意愿去参加并且从中获益。如果活动失去了趣味性,学生将很难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到其中。

4.强调积极、独立和创造性——自主性是二课堂语言学习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应当使参与其中的学生感到他们自己就是活动的主人。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创造出更多的新想法、新理念。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主与独立的空间,他们就能发挥更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二课堂教学和第一课堂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后者为前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者又有力地促进了后者质量的提高,使之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第二课堂教学实际上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3]教与学的活动并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停止而结束,相反,它的形式由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体系的基本实践的重要一环,第二课堂属于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属于课堂范畴,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的另一种形式,是它的延伸与补充。

为了充分发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到各院系再到教师都要形成统一的思想,从制度上得到保障:要完善第二课堂的组织和管理,由教务处督导、大学英语教研室统一管理,各院系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要建立第二课堂的导师制度,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建议和评估;设计更科学、更系统的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还要完善第二课堂学分制和评估系统,建立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检查制度。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