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放式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放式课堂教学

篇1

关键词: 新课程 开放式教学 实践

新课标的实施将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为能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标,我在课堂上认真实践、探索开放式教学的全新模式。在实践中,我认识到新课标的精神主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自由、快乐的学习过程,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地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围绕这一精神主旨,我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自由、快乐的学习过程。

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的关键是教师要敢放、会放。例如初中历史第一册第一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对于这一课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好奇,鉴于此,我决定运用悬念和质疑联想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例如讲到北京人,我并没有让他们直接从课本中读取知识点,而是让他们合上书本,看着黑板上被遮住的北京人图片(更增加了神秘感),想一想,对这个神秘的北京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这下可热闹了,各种问题涌了出来:“北京人长什么样?”“北京人穿衣服吗?”“北京人吃什么?”“北京人住在哪?”“北京人生活在什么年代?”“为什么他叫北京人?”等等。有了问题我们就逐个解决。首先是“北京人住在哪?”,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为北京人“构建”一个生活的环境。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北京人住在一片大森林里;有的说北京人住在山上;有的说他们住在一个山洞里;有的还认为他们的附近一定有水源……学生们各抒己见,综合意见,北京人的家就“建”好了。

然后我提供两条有关北京人的线索:

在北京人曾经居住的山洞里发现了:

1.十多万件经过打制的石器、石片,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

2.大堆大堆的灰烬,灰烬中发现烧过的骨头和树籽。

学生可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去推测、联想、想象,以“北京人的一天”为题,来讲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围绕线索同学们分组讨论热烈,每组都提出了不同的方案,有的组还将北京人获取天然火的场景改编成了生动的故事:“在一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傍晚,打了一天猎的北京人正向洞穴走去,突然看见天外一道刺眼的白光……”对于这些方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对这些方案展开激烈的互评,说出各自的理由。最后再阅读课本,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先是自由提问,然后尽情地畅想,小组内的讨论无拘无束,课堂上的互评是观点不同之争,没有答错挨批的后顾之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明显的主观意识影响,没有诸如“如果你这样答就对了”“你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一类指责的话语,对于任何问题先表明立场,对错是非讨论解决,解决不了再求助于书本或老师。这样的课堂气氛确实开放自由,在学生看来,课堂因为可以畅想而成为无限广阔的空间,因为“言论自由”而成为展现自我的论坛,所以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最初创设这种自由、快乐的学习气氛却并不轻松,我在开始采用这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时就碰到了难题。

首先是课堂中自由提问环节,学生们提的有些问题看起来是“不搭调”的,这是为什么?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获取的信息量有尽可能准确的掌握和判断,在这种掌握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思考:“对于这一点学生们会怎么想?”并以此为依据来引导学生提问。这样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思考时少走弯路,提问时就有针对性,不会“跑调”了。例如,在讲授《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若直接让学生对教材发问,则范围太大,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不多,因而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让学生看内容标题置疑,学生们提出了“新航路何时开辟的?”“谁开辟的新航路?”“为什么开辟新航路?”“为什么叫新航路?”等问题。这些问题相对集中,且直击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疑问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开放式教学中最难控制的是互评环节,也是学生参与热情最高的环节。你方论罢我方驳,可有时因太投入以至“忘情”跑题,而这也正是大家所担心的“易放难收”的问题。或许有的老师还会问:“这样的讨论和互评的收效如何?”在这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由探索的方法,不是掌控他们的思维方向。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索即讨论和互评,是在与别人的观点交流甚至是冲突中进行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这些思想交汇点和观点碰撞点,以这些点为坐标,再去指引他们探索的方向,就避免了跑题。这种探索获取的结果可能是教师要教授的,有可能是全新的方式,但也有可能是错的,而试错正是学生批判地自我教育的必经环节,并通过对自己观点的批判、重建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探索的结果是在思想和观点的激烈碰撞中获得的,它留给学生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

解决了上述问题后,教师在开放式课堂中就可以收放自如,而学生也可在课堂上享受到思考与言论的自由,体味创造与获得的快乐。

二、开放式教学的延伸――特殊的作业延伸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兴趣如何保持并延伸到课外,让它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这是教学中的另一关键。从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并将这种兴趣最终变成主动学习的动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收效颇佳。

例如在学习完第一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和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后,我布置的课外练习作业是这样的。

初中历史第一、二课课外制作题

1.石器:打砸、磨制石器均可(如打砸石器中的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磨制石器中的石锤、石斧等);

2.骨器类:骨针、箭头、渔叉、渔钩(可参照书第六页图);

3.陶土器:类型不限;

4.装饰品:木制、牙质、骨制、石制、泥制、贝壳制;

5.绘制商朝时大批奴隶、平民在田野的耕作图,或大禹治水图,或商汤灭夏攻战图,还可根据课本内容自选题材。

造型可参考书中插图和彩图册中插图,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课本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安全提醒略)

每件作品需附上标签:

作品名称: 材质:

班级: 小组名称: 制作人:

制作说明(含仿制作品背景资料):(略)

学生参与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周末过后,一件又一件“作品”送到我的办公室,有石斧、石锤;有骨针、骨鱼钩;有贝壳、石子挂件;有木制鱼叉和矛;有泥杯、泥盘;还有想象力丰富的绘画,真可谓品种繁多,且每一件作品都附有制作说明和仿制物品的背景介绍。这一件件看似平凡、简单甚至有些粗糙的作品,它们的制作过程正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由理论到实践的主动学习过程。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又例如,在讲授《春秋争霸》和《战功争雄》时,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绘制春秋、战国时期几次著名战役的征战示意图,内容包括战争双方、征战的目的、采取的计谋、征战结果。学生们绘制的示意图简单明了,并配有说明。

如晋楚城濮之战:

争中原战城濮

晋――楚

避三舍成霸业

又如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2求1攻

齐 赵 魏

3桂陵(围魏救赵)

简单的示意图,将复杂的战争瞬间简化,这个由繁到简的过程正是学生理解、运用、凝练知识的过程。

在讲授第八课《活跃的学术思想》时,我布置的作业是在家庭成员中做个历史知识普及情况调查,调查表范例如下:

1.您知道: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E.韩非子 F.孙武 G.庄子吗?

2.您知道孔子故事吗?

3.孔子是:()

A.大思想家B.大诗人 C.大教育家D.大交际家

4.您能说出几句孔子的名言?

5.您知道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吗?

这其实也是给学生在家长面前展示的机会,他参与的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想要“卖弄”一下,就必须先熟知这些知识,“卖弄”的过程就是运用巩固知识的过程。

以上三个特殊作业的例子分别体现了三种巩固知识的方法:例一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例二是将知识由繁化简凝练的过程,例三是理解展示即运用的过程。采用这些方法巩固知识,比练习题来得更直观、感性,而巩固的效果比练习题更持久。以上无论哪一种方式的作业,都是对学生课堂中形成的兴趣的延伸,使它成为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历史知识在学生眼中就不再抽象、晦涩,而是生动有趣、直白,可表述运用。也就是说学生们对历史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点,对历史的掌握绝不是做几个问答题再死记硬背了,出于兴趣,他们将历史融入到手工作品中,将历史观点转变成自己的观点。

作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作业正是开放式教学的延伸――将学生课堂中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并让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开放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在主动求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过去我们始终强调:不能直接“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但在开放式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让学生在主动求学的过程中自己摸索、确定适合自己的“渔”的方法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最好的东西是适合自己的东西。学习方法的获取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也许某种学习方法确实很好,却不适合所有同学,如果简单地“授之以渔”,难免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如果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去摸索、整理出学习方法,就可避免这种情况。

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职责,不再是“授之以鱼”,甚至不同于“授之以渔”,而是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尽可能自由地去摸索“渔”的方法。在自由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设计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为基础,自创方法参与,没有雷同的可能。课后生动有趣,方式多样的作业是学生兴趣的延伸和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为不同学生度身定做的。在这样的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学习方法是最适合他们的。更重要的是,这样获取的学习方法可以在学习中随时自我调整、完善;或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学科不同,不断更新。因此,在以上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是最好的。

通过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我认识到,教师要明确自己作为教学组织者的职责,课堂上做到“导”而不露声色,课后则要“导”而有声有色。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自由、快乐的学习过程,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后,让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一、“开放式”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师以亲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语调试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对那些问题感……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

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后,理解课文时,请同学说出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有的提出:盲老人在木牌上写上“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没有人给他钱,而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以后给他钱的人多极了?有的提出:语言的魅力是指谁的语言有魅力,魅力在哪儿?怎样才能写出有魅力的语言?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获得成功与满足。

以学生的问题做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是他们不懂的、不会的都可以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探讨。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会提问的学生会学习”也说明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欧阳海舍身救列车》一课,学生在读课文后就提出:课文开头是清风扑面,细雨沾衣,为什么到了课文后就变成了风停了,雨住了,天空搭起了美丽的彩虹?学生能提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既体现了学生读书细致能发现问题,又体现了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上对于能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对于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要不断的启发、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成为问题“专家”,从而进行创新活动。

二、“开放式”学习形式

老师站讲台,学生一人一位的学习形式整齐而有序,但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也需“开放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自由学习等。改变传统的单行单列,把学生座位摆成四人一组、五人一组、六人一组,摆成方形、圆形、花形……,平时根据男女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自由结组,结成“问题小组”,即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一组;结成“伙伴小组”,即研究问题最为默契的同学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意见、观点,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观点,集他人之长补给之短。老师作为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一员,也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一起思考、讨论、交流。学习形式的开放,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人民大会堂各个地方的特点,我把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分别写在小纸牌上,放在教室事先摆好的桌子上,每一处代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地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参观”,也就是学生自愿到任何一个地方,与那里的同学交流参观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极高,纷纷行动起来,走到教室各个角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宛如同学们真的来到了人民大会堂。这节课,学生在自主的意识下,在自由的形式下,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力,感受到了北京人的自豪。

“开放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获得了自由,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青春活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

三、“开放式”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作为应答者,作为练习者,显然是把学生放在了客体的位置上,不利于对人的培养。在教学中,老师灵活多变的运用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文大多是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感悟理解。学生可以用读的方式体会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深刻内涵,可以用演的方式表现语言文字的神情意韵,可以动手实践,可以配乐演唱,可以着色绘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自然其乐融融。

如《一次成功的试验》一课,我找来“瓶子、铅锤”等物品,在学生了解课文后,让学生到前台做试验。学生有滋有味的亲身实践,深深体会到在危险时刻,只有大家团结协作,心中有他人,才能摆脱危险,把事情办好。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内涵,不用过多的语言,让学生亲身实践一下,其理自明。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我们的军长》时,让学生演一演,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胆量。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时,让学生根据所描绘的画面想一想、画一画,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让学生尝一尝杨梅的味道;学习《琪琪的心事》时,让学生辩一辩,是爷爷爱鸟,还是琪琪爱鸟。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或是老师指引,或是学生自己选择,都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放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00

开放式教学是创新的一种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积极思维,使其能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参加更多的活动,同时也使水平较低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数学能力。

一、开放式课堂的含义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1)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3)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4)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的学生。

二、开放式课堂倡导学生参与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设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开放性试题是实施开放式课堂的一个好途径

数学开放性型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

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都是使常规性题目变为开放题的有效方法。

(二)设计数学开放题的基本要求

设计数学开放题要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

(三)适度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

新课程向我们呼唤着教学方式的改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师要教得活,学生要学得更活。因此,实行“开放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所谓“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一种灵活、开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帮扶为主线,教师的点拨、监督、检测为辅助手段的全新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使优秀生更优秀,中等生发展为优秀生,差生也得以全面发展;可以让厌学的学生变化,进入愿学、乐学的群体,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好”的教育难题,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得到施展,精神得以解放,让他们在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挖掘思维潜能,释放思维能量,发展基本素质,提升生存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行“开放式”教学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课堂管理形式的“开放”

首先,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回走动,可以找最能帮助自己的同学为其讲解,不管该同学坐在哪里。这样的学习环境,为中等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在别人帮助下,解决自己学不懂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从压抑、呆板、禁锢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

其次,当老师认为优秀生已学会,可以进入自主提高阶段时,可把差生集中到教室的前排进行二次训练,而让优秀生到教室的后排自主练习,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差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积极上进的热情。因为在此环境下,差生原来不会的知识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可以得到完全解决,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周围同学的帮助彻底弄懂。同时差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也使他们找回了自信,激发了进步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勇气;并且差生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的平等、民主与博爱,感受到爱的升华。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差生往往被调至最后一排,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里,受到同学的歧视、老师的怨恨,他们的心灵在承受着各种打击和折磨,人格得不到尊重,长期被冷落,哪里还有自信,从何产生学习兴趣,又怎么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呢?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学校所做的以各种形式转化差生的工作往往都收效甚微。而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这些现象可以得到彻底的改观,不会的学生可以随时请教别人,并且不拘形式,学生的压抑感得到彻底解放,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同时当差生坐到前排受到老师的特别优待时,内心一种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意识到如果再不努力,真的会对不起大家,对不起自己,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发自肺腑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必然推动差生在学习上的根本改变,使转变差生的口号变为现实。

二、 学习方式的开放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80%的知识是从老师的讲授中得来的,而在“开放式”课堂上学生知识的80%是通过自己或是同学间帮扶得来的。他们确实参与到了学习的进程中,思维潜能得到挖掘,思维能量得到释放。这是因为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新授课的第一环节是自学,一般为10-15分钟;随后便进入第二环节——帮扶,此时,教室里完全像超市一样,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寻找自己的老师,对自己进行帮扶,在这个学习环境下,连最差的学生也在请教别人,他们时而让老师讲解,时而再写写画画,还能不断提出几个为什么,让老师一个个为其解释。由此发现,在这看似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每个学生都在参与的学习活动,在这看似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中等生的思维细胞不断地被激活;在这看似乱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这样的情形有谁不为之兴奋,又有谁不乐而为之呢?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的帮扶环节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静观其学,而应该在学生中间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问题,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对部分学员进行检测,提高帮扶效率,为下一环节(教师点拨)做好准备。其间的监督和检测很为重要,因为学生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效果也只有在教师认真负责的监控下才能显现出来。

“开放式”的数学课堂使培优学生效果更加明显。在自习课上,让优秀生到教室的后排进行自主提高练习。因为在传统的自习课堂上,老师布置同样的练习内容,优秀生很快就能完成而无所事事,浪费时间。在“开放式”课堂中,教师不为其明确布置任务,这就为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进行提高练习,遇到疑难时,可以和同学商量,讨论解决,节约了大量时间,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了极其有利的帮助,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在“开放式”课堂复习中,学生的学习形式是开放的。首先是教师明确目标、任务,然后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同样是15分钟左右),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少。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安静的思考空间,可以让不会的学生叫上自己的教练到教室外面进行帮助,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差生不浪费时间,把有限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变厌学为愿学,也可使中等生的疑问得到及时的帮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向优秀行列靠近。这种学习方式用在以后做作业时,可以消除学生作业照抄现象,逐步使中差生在教练的帮助下,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提升自己的思想、学习品位,逐渐步入能够自立的群体。

篇5

1.问题的提出

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一堂好的体育课,学生获得信息总量要大于教师的输出量,因为学生不仅接受来自老师的信息,还接受来自于同伴的大量信息,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艺术策略运用新颖,启发得当,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就活跃,师生会迸出闪耀的智慧火花。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坚定不稳地惯彻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摆脱"竞技化"与"应试化"的倾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开始探讨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艺术策略的研究。

2."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解释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开放式的动态结构,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创造性学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在练习方法上允许学生商量是否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等形式,使体育课堂教学"统而不死""活而不乱",从而达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

"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要研究"围绕学,优化教",就是要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协调一致,就是要研究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快乐体育和乐教乐学的教育思想,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兴趣,使其逐步达到启能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能力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着眼于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策略的研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三方面问题,一是"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会学",即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善学",即学习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艺术策略构成了激励性教学艺术策略,自主性教学艺术策略和探索性教学艺术策略三个策略体系。"开放式课堂教学"艺术策略就充分体现了体育课政精神,是课堂教学艺术策略体系的具体体现。

4."开放式课堂"艺术策略的思考与研究

体育课受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能防止运动伤害,但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常规过分严厉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实施"皮筋"艺术策略,目的是解除课堂常规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该紧的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通过比较宽松的常规管理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体育课堂常规的特殊性,多运用身边实例警示学生,培养正确的纪律观念,其次要营造宽松和谒的课堂氛围,队伍调动,讲解示范,练习实践少用些军训阵势,多运用些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对待学生违纪和失误要宽容,要以平等的心态,发展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学生的学习表现,再次体现教学民主,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练的空间和时间。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提问,自主实践,充分弘扬个性,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5."开放式课堂教学"艺术策略的研究教学效果

5.1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开放式课堂教学"更大的激活了师生的创造激情,更好的提高了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立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2体现了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开放式课堂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体现了乐教乐学的教育思想。

5.3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的本领。"开放式课堂教学"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分析、相互调节和相互完善的教育提高过程,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5.4反映了21世纪新型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自主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学生快乐体育的需求。

篇6

1. 什么是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基本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实现有益课堂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力求让学生们的综合探究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与传统教学中的书本教学的方式不同,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综合把握,注重课程上的交流互动与探讨,要求最大程度地将学生们吸引到课堂教学的实践设计中来,以此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应当如何使用

2.1 巧妙地设计课堂问答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一些重点问题的提问和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回答是教师实现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对问题的创设应当巧妙与合理,要求学生们在回答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课堂的提问创设应当坚持由易到难。对于单复数后面系动词的学习上,笔者运用了课堂提问法,如:Class one hundred and forty-three is a great class而“这双鞋很时尚。”翻译成英语则是The shoes are fashionable.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为什么班级内由许多学生构成后面用is呢?而只有一双鞋为什么却用are呢?通过引起学生注意,然后再告诉他们一双鞋必须有两只构成(外国人就是这么用的)所以用are,而把班级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班级是十分了不起的,因为是一个班级所以用is,学生们就明白了。在It is hard work.与They work hard.的学习上,笔者提问学生,这两个句子对吗?意义上有什么不同?进而让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尝试进行回答,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创新和求异的思维。

2.2 科学地实施课堂讨论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而热烈的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们英语学习兴趣和构建开放式课堂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对于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在鲁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 4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们按照座位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对Yu Gong 的做法进行讨论,并结合学生们了解和掌握的内容让他们讨论:Who is cleverer, Yu Gong and Zhi Sou? What is the result of moving the mountain? 让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表述出来,由于学生们对于“愚公移山”的故事都非常了解,因此课堂小组讨论也非常地激烈,这就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学习和讨论的趣味性。同时,在put...on...与put... in...的区别上,笔者也采取了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的模式,最后其中的一个小组将put a ruler on the schoolbag用“把尺子放到书包的上面”,put a ruler in the schoolbag用“把尺子放到书包的里面”来呈现。通过讨论,学生们就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把握了它们的用法。

2.3 有效地开放作文练习

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43-01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劣,影响着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科学性加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开放式课堂教学应是创设情境的开放,自主探究的开放,合作学习的开放,教法与学法的开放,思维的开放,课前的开放,课上的开放,课后的开放等。然而,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1.开放教学内容,加强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教材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是教育的背景,强调在生活中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使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再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开放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的束缚,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扩展或删减,也可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教材上学生都知道的东西,可以把课时缩短,大量增加活动与实践内容,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活动课,强调课堂内容的新颖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U大学生的视野,不断用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课堂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开放,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如八年级《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节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去开放教学内容,并且要努力做到课内向课外的扩展和延伸,使课内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内容的开放,加强了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空间,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后等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2.开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形式激发学生带着已学过的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与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活动教师不必过多干预,除对活动设计适当地加以指点外,整个过程均要由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开展活动。学生通过辩论会、报告会、模拟法庭、知识擂台,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展示个性才能。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他们举办时政演讲会、社会实践评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学到许多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其次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深入到农村、工厂采访真人真事,了解实际情况。当学生收集到一些材料后,教师可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支持他们写出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教师要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多种见解和不同意见,激发他们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对周边的环境、人口、资源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深入实践活动之前,就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做了专题详细讲解,对环境、人口、资源问题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知识进行了认真辅导。由于学生具有了相应的必备的调查知识,他们就能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获得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再把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更深。于是他们就能写出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和小论文。这些小论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不仅提高了思想觉悟,同时也检验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3.开放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现代化。正确地、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不再以"教"为主线,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成为调整活动过程的主要依据。课堂活动的全程是适时发展变化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公益劳动以及举办展览、壁报、专栏等都属于课外延伸的实践活动。

多媒体具有声、光、色齐备的特点,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苦学"变"乐学"。互联网成为学生学校教师之外的又一新教师,学校之外的又一新课堂,许多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来获得,为开放式教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4.开放学生作业,设计学生感兴趣、参与性和探究性的题目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学习;互动课堂

小学数学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往往有很多学生产生学习越来越吃力的感受,进而对于数学产生厌倦或者抵触心理。教师要及时认识到这一点,随着学习深度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实施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也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改变原来那种只依赖老师口头讲课的抽象的教学模式,通过图像、视频等途径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以便于学生对新授课程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图形与图形间的对称关系形象地展现出来,而且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平移运动进行的前后状况,也将较难理解的“旋转”内容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将旋转路径、旋转方向这一抽象语言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的思考力,锻炼学生的多视角思维模式。

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数学惯性思考力。在小学低、中段,数学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对于数字以及计算方式的运用能力。那么对于高段数学,则是学生思维的过渡阶段,是由具象思维转向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具备自主思索能力以适应这一变化。自主思索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其自身学习深度与广度,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一些狭隘的认识会阻碍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求索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单元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带到课堂,然后全班同学一起鉴定这些物体是不是圆柱或者圆锥,然后让学生观察实体圆柱体和圆锥体,找出圆柱和圆锥各自具有的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同点,进而进行总结归纳。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完善。通过这种方法,锻炼了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助力作用。

三、构建强互动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很依赖老师的传授,学生很少有参与其中的机会,也就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交流,得到老师的指正或完善,这样难免会挫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开放式的教学课堂要弥补这点不足,充分给予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的机会,从学生的发言中了解到他们认识的正确性或片面性以便于及时指正。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可在开始讲课前询问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的分数的性质讲述出来,然后再进行新课的讲述。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先前认识的不足或错误之处,然后让学生自由提问,将自己尚未理解的地方告诉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疑难解答。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不可或缺的。这对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积极影响。数学老师应尽快认识到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9

一、开放式教学的含义

数学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一种总结和归纳。而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就是应用数学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以及思维活动的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对自然中的未知进行探索。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中的个性化的状态,感受思维开放与过程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让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一套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二、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异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教师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师的职责是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讲。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一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应,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还有学生没有对数学这一学科感到恐惧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不高。

传统的数学教学采用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完全听老师的指挥,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数学内容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当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比较弱,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较单一,遇到难题很难通过所学的知识独立进行解决,为学生的学习形成很大的阻碍,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很低。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促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团结互助,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可以在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帮助下快速找到失败的原因,并积极改正错误,达到目标。学生脱离了封闭的教学空间,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加,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学习的方式、内容都会得到扩展,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提高。

三、开放式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

1.搭建课堂互动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很严肃,不活跃。学生课堂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在以教师为主的严肃的课堂中很少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教师也不能给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惑,有时候教师也会在课堂中出现讲解错误,但是学生即使发现错误也不敢提出,进而造成对大部分学生的误导,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而在开放式课堂中,将教学课堂进行了颠覆,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从属的身份。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并根据内容和目标来安排自己的活动,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充分利用新科技培,拓展学习渠道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应用。网络、视频以及多媒体技术都在课堂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也更容易掌握知识。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网络上有这海量的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自主学习知识;每个班级还可以利用微信等聊天工具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篇10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开放的。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更多是以单向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导致课堂的封闭性。在封闭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于机械,多是采用机械的背诵、记忆、反复练习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学习效率不高。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提倡以问题为引导方式的开放式教学,就是要让化学教学从灌输式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以问题为主要引导方式,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模式构建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师引导下去经历知识的构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实施原则

以问题为引导方式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注重通过问题这一引导方式来构建开放式的课堂环境、开放的学习过程、开放式的学习内容等,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故而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开放式原则

开放式课堂无论是从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还是课堂评价、作业练习等都提倡以开放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过程而言,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此时,教师并不是孤立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而是成为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指导者,在学生合作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学生指导,同时对学生合作中的收获引导总结,从而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获得知识构构建。

(二)问题性原则

以问题为引导方式的开放式课堂教学,问题是师生交互、生生合作的主要方式。从整个交流流程来看,首先教师需要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构建;其次,课堂过程中问题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课后练习中开放式的问题则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遵循问题性原则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在解决问题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但为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问题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同时,为避免课堂中问题过多,要注重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不能走入“满堂问”的极端。

(三)交互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问题的顺利解决,学生在小组中需相互合作,生生间的互动促进了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因学生知识水平所限,探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因此,在高中化学中实施开放式课堂就需注重实施关系的构建,需在交互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学习。

二、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实践分析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需借助情境来引出探究问题,然后教师再结合教学教学内容涉及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后以开放式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巩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先创设情境: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

C + O2==== CO2

宏观:12g 32g 44g

微观:1个原子 1个分子1个分子

这是学生之前所掌握的知识,教师呈现这一案例后提出问题“32gO2中有多少O2分子呢?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教师此时再引入“摩尔”的概念,从而推进了新课的展开。在创设情境中,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来提出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提出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引入新课后,那么,在当次课堂的教学中,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需要同解决哪些问题来达成这些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积极思考,然后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以“微粒间的作用力”的教学为例。教师以食盐引出“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话题后:

师:为什么食盐晶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呢?(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述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师: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形成的呢?要回答上述问题,请大家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思考、交流、发言。板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师:因为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叫离子键。键即相互作用。氯化钠的形成是由于离子键将钠离子与氯离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在课堂探究中,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小组围绕问题及时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再进行补充,从而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共性认知,获得知识的构建。探究过程是开放式课堂实施的主要环节,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为保证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同时若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

(三)分层作业,以开放作业引导学生巩固

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后以同样要求的作业来对全体学生实施练习,这种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让基础稍差的学生无法完成练习。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作业形式也是开放式的。

首先,学生层次的开放性。为切实照顾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先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再针对学生层次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其次,作业形式要开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来设计开放性的作。如教学中需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应用,对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然后再用应用题作为辅助。对基础稍好的学生,教师可先采用简单的计算题进行,然后再以稍复杂的计算题进行。在题量上要注重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