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企业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经济企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体经济企业

篇1

关键词:集体经济企业;发展途径;探索

一、引言

2004年石景山区八角农工商公司和刘娘府农工商公司作为改革试点单位率先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到2015年年底,12家农工商公司相继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通过多年的改制改革,石景山区集体经济企业不仅明晰了产权、理顺了机制、规范了管理、壮大了实力、加快了发展、维护了稳定、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集体经济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分析、论证、总结。通过探索新的经济发展途径,明确集体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全面提升集体经济水平。

二、石景山区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企业关停、固定刚性支出逐年攀升

石景山区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先行区,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集体经济企业相继关停,造成企业经济负担重。一是企业关停造成员工待业,同时企业每年还要支付这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险费和工资,而且随着上年社平工资的增加每年的保险基数也在增加,保险费用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幅。二是产权制度改革后,企业还要担负股东的生活补助。以上的固定刚性支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阻碍了集体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经济收入来源少,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集体土地被征占后,企业经营收入几乎为零,物业返还面积无限期,造成无产业支撑且刚性支出压力过大,导致部分集体企业靠土地补偿款填补日常支出,这种现象制约着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经营模式单一、科技含量低

目前石景山区集体经济企业大部分是依靠以不动产租赁来获得经营性收入,这种科技含量低经营模式单一使集体经济逐渐出现收支失衡,增长乏力,效益下滑等问题,因此企业寻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迫在眉睫。

三、阻碍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高端资源要素匮乏,集体经济提升源动力不足

缺乏高端人才,智力资源整合与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创新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文化要素和创意功能未得到深入开发是目前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集体经济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劳动,技能单一,其本身的就业技能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对劳动力要素要求,集体经济发展差异化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二)政策要素制约经济发展空间拓展困难

“治乱疏解建高端”将集体经济企业发展融合到区域高端绿色发展之中,给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要从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乱这三件事上开创新基业,这三件事契合集体经济工作的实际,只有相关政策支撑,集体经济才能稳步发展,“治乱”在政策上要有资金保障,“提升”在政策上要有支撑,“建高端”在政策上要有鼓励。

(三)缺少稳健的投资项目

目前集体经济企业缺少稳健的投资项目,这是集体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土地征占后,土地资源愈发稀缺,企业可以投资的土地越来越少带来了诸多矛盾。集体经济发展中一部分企业把这些闲置资金放在银行通过收取利息来赚取微薄的收益。

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探索

(一)科技园区带动型

借助区域发展优势,依托石景山区高科技园区的产业载体。一是要整理有效资源,使发展空间更加明确,充分利用集体资产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逐步优化集体经济组织结构,推动优势互补,形成科技创新驱动强,经营管理水平高,规模经济效益好的旗舰企业。二是创新合作开发模式,为园区完善企业产业链提供有效的空间,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性配套服务,充分利用增量楼宇空间资源,选择环境友好,交通敏感度低的高端产业,以此来促进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为集体经济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二)资产经营型

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前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资产集体所有,通过长线持有,加强资产管理,通过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找准市场需求点,开展资产运作,增加集体收入。对集体存量资金较多但本地可利用资源较少的企业,可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异地购买资产、开发资源增加集体投资收入。

(三)服务创收型

通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环境、资产、资源优势,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借势发力,将高端物业服务管理融入到第三产业,打造为民服务的有效平台。这样有利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形成稳固的收入来源,有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新形势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优先选项。

(四)政府扶持型

针对当前宏观调控下,集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用地难,引进项目要求高等实际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政策配套设施,大力实施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集体经济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集体经济企业实际发展现状和遇到的政策瓶颈问题,切实抓紧、抓实。并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撑集体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和突出矛盾。

(五)强管理促发展

发展和管理是促进集体经济企业发展壮大途径的关键,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来提高集体经济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和资产收益率,从而确保集体经济资产的保值增值。首先对于集体经济企业的资产出租进行规范化管理,出租资产时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实施。集体经济中项目的实施初始要从立项开始抓起,通过对项目综合效益的准确评估来实现集体经济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效能的全面提高。另外对于集体经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全面推行财务规范化建设和集体经济审计;这样一方面保证集体经济的财务监管能够做到合理化、规范化,并对集体经济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综合、及时的评估,同时合理利用相关财务监督管理措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在审计方面也要进一步的加强和规范,集体经济审计的加强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及时的发现财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可以有效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企业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五、小结

集体经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坚持和探索中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本文以石景山区集体经济企业发展为例,通过分析探索了五点可供集体经济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从中得出发展集体经济企业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寻找创新和发展机会;另外在发展集体经济时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刻的认识、理解和系统的研究,并不断总结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当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逐渐成熟和稳定后,必然能够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左臣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路径探索[J].中国财政,2016(11).

[2]袁昌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农家致富顾问,2016(20).

[3]伏传英.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5(03).

[4]彭海红.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J].前线,2015(05).

篇2

一、经济环境对企业会计模式的影响

会计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必然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一般地说,会计的社会环境是指对会计工作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这些因素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及经济体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外部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对企业会计模式产生影响。在这里,我们仅讨论与企业会计活动关系最密切的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制度、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

1.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经济制度是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所属的历史类型;一是决定着一个国家与其他同类型国家之间互区别的具体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这个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的基本目的是社会根本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达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求企业会计模式的建立与运行必须与现阶段的经济制度相匹配,应该以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依据,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在这种经济制度下,政府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机构。政府的这种双重身份对企业会计模式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政府作为宏观经济使用者.需要来自基层企业的会计信息作为制订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其次,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力求通过会计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绩效衡量、引导和利益分配等管理职能;第三,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还需要对企业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

鉴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及其对会计的要求,中国只能实行以宏观利益导向为主的会计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在制定和实施企业会计模式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规定和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为宏观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支持。

2.经济模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因而必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环境下运行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公有制的范围和实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在于企业制度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得到企业会计模式的配合和支持。

首先,产权清晰的特征要求通过企业会计准确计量和报告企业产权,以保护各个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在公有制范围和实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环境下,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就更要通过企业会计报告来了解企业产权中国家权益的存量和增量情况。其次,权责明确特征要求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准确量化产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权利和责任,从而使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债权人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第三,政企分开特征强调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企业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对企业的不同影响,作为前者只能通过有关法规和政策间接地对企业会计进行规范;作为后者,则要求与其它投资人一样通过会计得到利益上的保护。第四,管理科学特征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制度上,为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用的信息。

基于上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会计模式应该在宏观利益导向为主的前提下,注重对产权和债权的界定和保护,并通过会息模式的运行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3.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与会计模式的关系非常明显。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一般与该国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中,不可能有发达的工商企业会计实务;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中,生产过程和经济业务相对比较复杂,相应地产生了较高水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市场机制、包括各个生产要素的市场体系都还有待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会计模式不必要、也不可能套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惯例,而是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管理水平,选择性地借鉴西方会计对企业微观活力的激励机制,塑造一种有利于企业微观效益与宏观经济导向协调统一的企业会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除了需要突出上述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对会计的要求以外,还需考虑企业规模、水平,企业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复杂程度等因素。同时还需要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和业务增加所产生的会计新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例如,在产权重组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企业合并、债权转股权业务,就增加了产权的界定的内容和难度。可以预见,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企业会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会计模式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如前文所述,企业会计模式是国家会计模式在企业的具体体现。与一个国家相比,企业所处环境相对有限,因此,有些构建国家会计模式所涉及的要素在企业会计模式中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前提或基础,而不需要作为企业构建会计模式时考虑的问题。或者说,在构建国家会计模式过程中作为变量来考虑的要素,在设计企业会计模式时就可以将其作为常量来对待。例如,企业必须根据国家会计模式导向来设计本企业的会计模式,而不必要另外制定其他的会计模式导向。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国家会计模式导向的要求与企业现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异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应该“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条准则被称为相关性准则。中国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国家资本金在大多数企业中占统治地位。企业资金来源中的大部分来源于代表国家资本的财政资金和国有银行贷款。因此,国家通过制定会计准则来要求会计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满足宏观调控需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是相适应的。它实际地反映了同时拥有企业最大投资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是,基本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为上述三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而这三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出发点不同,需要了解的信息从种类到数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企业如何协调这几个不同方面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差异,这是建立企业会计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个准则中采用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为了向企业外部投资人提供信息而提出的。对于股票上市的大型企业来说,其所有者非常分散,通过财务报告向广大股东粮供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就成为保护投资人权益的必要手段。而对那些投资人相对集中的企业来说,企业投资人有可能通过会计以外的其他途径和方式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将所有者作为财务报告的重点,则是这些企业建立会计模式时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

2.信息客观性与相关性的背离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将这条准则称为客观性原则。这条原则与前述的相关性原则共同作为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可能出现两条标准不能同时兼顾的局面。

如前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是产权清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完全分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关系。委托人通过掌握会计信息,可以了解受托人、即企业经营者履行职责的情况,并对受托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企业经营者可凭借会计信息向委托人报告自身职责的完成情况,以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在这里,无论是委托人需要了解的信息,还是受托人需要报告的信息,都是用于说明过去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财务状况信息,因此必然是历史信息。从会计上讲,就应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和表述的信息。只有如此,才能符合可靠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周围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动,随时制定和调整决策。在决策中需要得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支持,会计信息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保证提供信息对所要进行的决策相关,这些信息应该能够反映各种制约因素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很明显,按照现行成本、公允市价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报告的信息较之历史成本信息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更能满足决策依据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就无法同时兼顾。

在可靠性和相关性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是坚持可靠性,还是倾向于相关性,这是设计和实施企业会计模式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3.会计监督机制与内部人控制的矛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法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由此可见,《会计法》将会计监督的职责赋予了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那么在设计和实施企业会计模式的时候,也必须考虑会计监督在企业会计模式中的位置和作用。

篇3

关键词:乡镇企业;经济效益;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收录日期:2014年4月30日

乡镇企业是指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体在农村兴办的各类企业,包括乡办、村办、部分农民联合办的集体企业,以及有农民家庭经营的个体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变迁的缩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产生、发展、壮大,是我国农民为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一大创举。我国乡镇企业是在市场竞争机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部分。但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乡镇企业经济效益还不高。如何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基层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影响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人力资源管理薄弱,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普遍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多数乡镇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观念落后,仍然局限于节约人力成本的管理思想,没有人力资源开发和规划的意愿;三是缺乏长期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因而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由于绩效评估的单一、不完备,使企业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二)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乡镇企业应更多地依靠技术的投入,即靠现代成本管理中的相对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而目前,很多乡镇企业从领导至职工对成本的关注程度较弱,没有认识到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同时,不少乡镇企业成本控制不力,导致成本过高。当前,企业自身缺乏成本意识,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成本目标,即使进行控制亦无控制的标准和依据。有些企业虽然确定了成本目标,但缺乏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其目标徒有其名,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成本控制不力,造成了企业物耗上升,费用增加,跑、冒、滴、漏损失浪费严重。

(三)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影响资产的质量和长期效益。由于不少乡镇企业存在体制不顺、产权不明晰、内控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给企业资产管理带来诸多风险隐患。主要问题:一是组织形态不明确,引发体制不顺;二是财政性资产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三是资产产权不清,存在账外管理情况;四是实收资本不实;五是资金融通活动存在很大风险。主要反映在借款资金清欠困难,存在不良资产。目前,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违规融通资金活动,相对于债权单位的权益保障潜伏很大风险,并存有大量或有负债事项。不少乡镇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而被担保的贷款单位大多经营状况不佳,给担保企业构成巨大的风险压力。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影响了资产的质量和长期效益。

(四)财务管理薄弱,影响了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乡镇企业的领导无先进的管理意识,只注重单纯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把一个企业的全部视作简单的手工作坊,而引进一种记账式的作坊管理;二是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会计核算口径不一。目前,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记载,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正确的会计记录,而是政出多门,随心所欲,凭会计人员的经验和想法进行记录,由于科目使用的错误,造成核算口径不一致,核算内容失真,使国家宏观经济部门无法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三是违反财务制度,乱摊乱挤成本。根据汇算及平时征管管理的情况看,由于目前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许多乡镇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能按有关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而且由于会计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更普遍的情况是不存在核算,充其量是记账,有多少支出记多少支出,有多少支出就有多大成本。

二、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镇企业必须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丰富物资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市场,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保证。使产权结构向产权主体多元化和混合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组织结构向规模经营、大中小并举转变,改变固有的管理方式,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效益都将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乡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要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和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和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人才战略思想,谁能赢得人才,谁就可以赢得未来市场的主动权。首先,乡镇企业应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认识人是组织中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要素,明白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必须要像经营一个企业那样来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让员工在受到组织的尊重和关心中,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使人的能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拓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从企业经营目标的角度,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远景等去理解企业对人的要求,同时从员工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动力源自何处,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提高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科学地运用资金,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加强投资决策分析;三是抓好企业成本管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四是规范现金管理,重视资产评估,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五是通过设置多元财务管理机构,明确财务管理的岗位及各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方式,建立完善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六是制定新的分析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将职工利益与企业效益挂钩,多劳多得,同时在利润分配上应合理兼顾股东权益与企业的自身积累。

(三)完善企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资产使用效益。首先,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固定资产而言,通常在购置上必须改变以往领导说了算的方式,在购置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出台相关可行性报告,再来决定是否该进行资产的购置工作。决定了购置固定资产后,应遵循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相关标准,来进行购置。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必然是基于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属性,由相关部门进行负责管理;其次,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我国的资产管理水平落后于国外,其主要方面便是无形资产管理水平低下。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人员以及全体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培训。无形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一旦建立,全体企业人员必须强力执行,使得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有理有据。

主要参考文献:

[1]厉以宁.乡镇企业股份制――组建与运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

篇4

二、本市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房占用集体土地补偿管理工作,由北京市农业局和各区、县农村土地管理机关负责。

三、乡镇企业占用集体土地的补偿费标准,为该农业基本核算单位年终收益分配表和统计年报的同类耕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三至五倍。

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占用集体土地的补偿费标准,为该农业基本核算单位年终收益分配表和统计年报的同类耕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二至三倍。

四、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建房占用菜地除付给补偿费外,还应缴纳新菜田建设基金。乡镇企业占用近郊菜地(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每亩缴纳五千元;占用农业区划确定的预备性菜区内的耕地,每亩缴纳三千元;占用远郊菜田的,每亩缴纳二千元。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占用菜田,不论远近郊,一律每亩缴纳一千元。

五、被占用土地地上的房屋,原则上按《北京市建设拆迁安置办法》的规定处理,特殊情况由占地单位和被占地单位双方议定。

六、因占地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占地单位安置。

七、占地补偿费,由乡、镇政府报区、县农村土地管理机关审批,并由区、县农村土地管理机关报北京市农业局备案。

篇5

【关键词】 北京地区 高新技术企业 上市现状 发展分析

1 北京地区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的增长点,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建立了我国第一家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数据,至2015年3月底,北京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0404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0%,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76家,获得2014-201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1641家,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共244家,其中主板公司132家,中小板公司42家,创业板公司70家。在2014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98家中北京地区占据了50多家,并且在近期的资料中显示在最近等待上市的千家企业中有近700家都是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

2 北京地区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较好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还是竞争力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从融资方式与国外比较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府财政资金扶持不均衡。国家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得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并不缺少资金的情形下,仍然获得大额的专项资金扶持。例如,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年度2012至2014年度,确认政府补贴收入382万元、335万元和85万元,北京北纬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至2014年度,确认补贴收入133万元、188万元和614万元,而民营北京绵世集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这项指标3年均为零。大多数民营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加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这些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存在一定的融资缺口,导致了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研究缓慢,科技成果产业化低。(2)从金融机构贷款难。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一般要有资产或权利的抵押,但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可用于抵押贷款的实物资产不足,因此,在企业成长的初级阶段,金融机构认为贷款风险太高因而产生惜贷现象,即便企业能申请到一些贷款,往往期限也较短,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想获得银行贷款的成功率不足10%。(3)有增资扩股的偏好。上市公司一般偏好通过原股东增加投资或吸收新股东投资认而增加企业的资本。这种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增加营运资金,从而增加研发技术和生产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减轻负债。问题是如果不能保证对增加资金的使用有很大的获利能力,有可能出现研发瓶颈或者技术难关难以攻克,导致资金损耗。扩股如果没有价值链互补效应,不能产生安全、稳定、超出成本的回报,对于现有股东几乎全面是弊害,既要出钱又摊薄股权。

3 优化北京地区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对策

(1)改善融资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政府一方面应坚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和开发资金投入的力度,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资金的监管力度,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效益和提升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北京是国家定位的科技创新中心,对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与相关服务具有示范作用,政府应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2)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在企业成立及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市场知名度、认可度都比较低,此时如果采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的难度较大,筹资成本也会很高。因此,首先应该依靠股东出资,其次再借助于银行贷款。虽然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期限较短、额度不大,利率较高,但筹资方便灵活,期限和类型较多,一般不涉及税务、法律、产权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信息、互联网、经营、管理等观念的不断创新,政府、行业组织、金融机构及其他有关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到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好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姚利辉,曹立新,刘桂.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0-93.

[2]高威威.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及效应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16):103-104.

篇6

关键词:经济管理;经营效益;对策分析;财务部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为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要构建一套既行之有效又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需要企业的所有部门共同研究分析和论证,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相应培训,最终达到企业管理水平,增加经营效益的目的。一、实施背景

(一)适应经营管理发展到阶段性的需要

公司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积淀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围绕公司经营管理,服务公司主业发展,建立起适合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旨在营造先进的、被全员认可的企业文化,促进公司健康向上发展。(二)促进公司基业长青的根本所在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目前注册资本金达到15 亿元。随着市场上财务公司不断崛起,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业务扩展,人员扩张及团队建设,经营管理压力较大。在经历了6 年多基础上,公司在2012 年提出了“文化兴企”战略,提炼和升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旨在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营造“公司有生气、成果有名气、领导有正气、员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和精神面貌。

二、加强经济管理

(1)着重资金管理

减少了资金费用、策划资金运转,促进使用资金的科学化、提高资金运转的速度,从而达到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这是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将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核心,是将资金的规划作为重要的决策因素,是企业全体工作人员都坚守着重资金管理的意识,其强调对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影响,而不是单纯把管理部门当作中心。(2)强化收支管理

企业禁止资源分散掩藏资金和多账户,基础帐户仅设置一个,个人或者是有关的部门严禁对资金进行无理由使用或者中段操作,要做好收支的相应管理工作,应该由相关的负责人对审批工作进行管理,在支配这一方面其他工作人员不设相关权限。(3)策划经济方案

对某个阶段或者是全年,相关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做好与之对应的规划,预算经济效益,策划自己的具体使用方案,解决经营难题,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对于经济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4)资金管理

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资金的管理,对企业经营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资金的经济标准,所以,为了进一步增加经营效益,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要减少花费,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要科学有效的进行利用,以此为基础为企业提供物质条件,以供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5)经济预算

在经济管理中经济预算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要求在日常的经营中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和资金情况,对经济管理方案和企业经济,作出相应的科学且合理的经济预算,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方向。(6)成本控制在经济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对各部门的费用信息进行调节就是我们所说的控制成本,有效拆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严格在各部门间贯彻,要构建一个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目标,为了减少每个流程企业所用的成本,要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商品的竞争能力,要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二、提高经营效益,加强管理力度

(1)与日常经营相结合

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日常经营活动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经济管理在各个日常经营的环节中都体现着重要作用,要加强资金预算以弥补经营活动中的不足,对存在缺陷的环节要合理并科学的使用资金来进行弥补,以减轻供应资金压力,确保正常的企业经营运行。(2)促进资金的增值,体现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的管理作用要充分并全面的体现,要构建并完善法人制度体系,保证资金的升值,在经济市场中企业要想站稳,那么就应该构建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一个开拓创新、团结友爱、严肃认真、活泼积极的领导小组,对监督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将监督的意义充分体现,对相应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反对腐败,高度的责任感是所有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所必须要具备的,要制止违反相关制度的行为,同时向上级及时汇报,在确保工作人员合法利益的同时,要坚守职业道德,做到对资金管理负责。

(3)优化经济配置,强化资金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中,从预算开始流通货币形态的资金,经过生产、完工以及结账等环节,然后到回收在利用,形成一个逐渐增大的良性循环,不仅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对企业盈利进行科学分配

如何科学合理的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进行企业所获得的配置规划,对企业的多个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盈利的分配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各部门的利益进行有效协调,盈利的分配充分的体现出了杠杆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一大部分企业所实施的原则都是按劳分配原则,这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经济规划的影响,但是对于职工的积极性,平均分配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却让工作人员产生了能过就过的想法,造成了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不善,陷入你摊,经济管理的具体内容难以运行。在改善盈利的分配方面,企业的相关的管理人员或者决策人员,可以设置年薪制分红或者是股票期权等,将杠杆的调节控制作用进行充分的体现,要科学合理的对盈利进行分配,促使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达到更快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三、确保各阶层人员到位,高度重视,形成互动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制度,需要人去落实执行。各级人员要确保到位,领导亲自牵头,齐抓共管。项目经理是本项目索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本经理具体负责索赔管理业务工作。成本管理室是项目索赔工作的牵头管理部门,首先对全体造价人员提出高要求:

第一,要一身正气,要做事先做人,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要学会沟通,造价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加强内外沟通、上下沟通的协调能力、谈判能力锻炼。第三,要熟悉施工工艺和流程,掌握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把工程索赔和造价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要加强学习,全体造价人员要深入学习领会公司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学习掌握工程索赔和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工作能力。

总之,索赔率的提高不仅是领导的事情,更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技术质量、物资设备、财务、工程等部门是项目索赔工作的协助部门。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协同做好项目的工程索赔工作。项目上在对主管人员培训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每个管理人员的教育,从而从思想认识上加强对工程索赔的观念,融化到日常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三、总结: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管理的效果要想全面的发挥,那么仅仅依靠相关人员设计资金规划,进行经济成本核算来对支出进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要构建一套既行之有效又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相应培训等,最终达到企业管理水平,增加经营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 问题探讨

一、目前国有煤炭企业现状对我们为煤炭企业服务的影响

2014年春节过后,煤价再次出现大跌的信号。近日,有消息称,神华和华能电厂长协谈判落下帷幕,5500大卡港口平仓价558元/吨。而中煤和神华在2014年的煤电长协谈判中给出的价格为590元/吨,这个价格大大超出了煤企的预期。而神华作为煤炭市场的“带头羊”,上述煤电谈判的价格对之后的谈判或具有指导意义。种种迹象都表明,煤炭供应过剩的压力将继续对动力煤价格造成压制。

与电厂库存高企相对应的是,春节期间煤炭运输量减少,下游煤炭消费企业采购减少,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再次涨至800万吨以上,创下自2013年2月份以来最高值。目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更是高达841万吨,再创新高,已经连续多天突破警戒线。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淮北矿业已经遭遇销售压力,再次下调煤价的预期十分强烈。有分析师认为,煤价再次大跌也意味着煤企在煤电谈判中的优势将继续减弱。2014年煤企的经营状况恐怕将进一步恶化。我们作为为淮北矿业服务的淮海集团成员之一,将如何度过严冬是摆在企业每位干部职工面前的提高重大课题。

二、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粗放落后

现阶段,我们的很多国企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还是沿用粗放型管理模式。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已经凸显出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我们知道粗放型管理主要是通过铺大摊子、追加投资,主要就是通过拶大规模来创造效益,这种粗放型放的管理方式又被称为“外延式”的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时期或垄断行业,这种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生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的生产经济管理模式也应该跟上时展的步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管理转变,进企业健康发展,而是发展过程中一味还是强凋规模,最终使企业丧失竞争力不断走向衰败。

(二)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组织形式落后

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落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组织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单一。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仍然采用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直线职能制”,并没响考虑市场的情况和各个企业自身的产品、规模等具体情况,没有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分层次的多种组织管理模式;二是目有的企业管理

的组织管理系统相互交叉,使得企业信息流不畅,企业领导不能准确决策。三是组织经济管理的主要要人员应酬人多,不能发挥各自专长、不能集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还存在“大锅饭”情况,人浮于事,管理组织适应性差。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不活

经济管理工作是项系统化很高的工作,需要系统成员的分工协作,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才的需求很大,新时期的经济管理更需要高索质的人才。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技术支持,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能量。目前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当前很多的经济管理人员知识不够全面,懂经济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经济理论,人力资源的不足和知识结构的欠缺,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经济管理机构设置要精细化

良好经济管理的实现首先就是要有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部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首先,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能培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决定着企业经济的发展,管理者应孩明确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切实履行决策和引导职能,与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制定出符合企业经济管理方针的科学决策。

其次,管理体系制度化。为了保证经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标准化,企业需要以文件的形式制定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采用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对一定时期产生的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不断的补充。

第三,管理方式网络化、扁平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加强与外界沟通,否则,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和本企业生产信息,就无法与其他企业竞争。对管理者及时进行调整,为企业业创造最大化效益。

企业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效益,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将一改占有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环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直接节约管理费用,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会极大提高员工的自主性与积积极。

(二)管理意识创新化

经济管理中既要重视对经济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经济发展的和谐均衡,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经济管理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传统的陈旧思想,促进经济和谐均衡发展。

(三)科学管理人性化

当代企业经济发展强调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克服了传统经验管理的不科学的缺点,创新管理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管理中的人性化柔情变得非常突出,同时外界环境越来越需要企业的创造性劳动,但是科学管理却很难适应这些,采用这种人性化管理,要求以人本管理理论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题,人本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员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四、结束语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改进的过程,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掌握并顺应这种趋势,适时对我们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充分凋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使我们的企业创造最大化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篇8

关键词:经营者薪酬激励激励理论

经营者的涵义及其在企业所处的地位

“经营者”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并与“经营权”相应的一个概念。所谓“经营者”,是指掌握企业经营权,从事企业战略性决策并直接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经营效益负责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营者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人员或经理人员,经营者拥有战略决策权,而一般管理人员主要拥有战略决策的执行权和业务决策权;经营者直接对企业经济效益负责,而一般管理人员只对职能部门的运转效益负责;经营者的工作对整个企业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产生直接和全面的影响,而一般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影响是局部的或间接的;经营者的工作有很大的风险性,而一般管理人员工作的风险性较小。

美国康奈大学的斯奈尔教授认为,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价值及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按照价值和稀缺性两个维度将企业员工分为四种类型。核心人才是企业的精英与骨干,经营者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他们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他们极其稀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薪酬管理的内容及薪酬激励的作用

(一)薪酬管理的内容

薪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薪酬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货币报酬与实物报酬的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工资、劳动分红、福利等。广义的薪酬包括经济的报酬和非经济性的报酬。经济性的报酬指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和假期等。非经济性的报酬指个人对企业及工作本身的心理上的一种感受。薪酬既包括外部薪酬,也包括内部薪酬。外部薪酬包含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即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及休假、津贴、保险等;内部薪酬包括参与决策,更大程度上的工作自由、权限、责任、个人成长机会等,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企业无成本的薪酬,但对员工却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

(二)薪酬激励的作用

企业能够满足员工的生活需要并认可其所做出的努力。员工会把自己所得的薪酬与其他人的薪酬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企业对自己重视程度,从而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

薪酬在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薪酬设计合理,内部做到公平,同时在市场上又具有竞争力,优秀的员工就不会因为薪酬方面的问题离职和跳槽,并能够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在薪酬设计过程中,必须在岗位评估、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等方面体现科学、公平、激励、经济、竞争及合作等特点。

企业的薪酬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薪酬关系,可以打破地区、行业、企业与部门的界线,使人力资本正常流动,合理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我国企业经营者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一)我国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现状

经营者年工资收入总体呈上升的趋势。1980至1984年年收入万元以上的经营者仅占8.7%,1985至1993年,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比重已达到23.4%,而在1994至1999年万元以上收入的比重则达59.5%,近几年经营者工资收入水平增长幅度更是加快,2006年,在已披露的1254家上市公司中,高管年薪共计达26.17亿元,高管个人平均年薪为16.28万元,比2005年高管个人年薪平均值13.8万元增长17.97%。

经营者年工资收入差别很大。以上市公司为例,不包括未领报酬的经营者,1999年上市公司董事长年均收入为47713元,最高收入为380000元,最低仅为1600元,1999年上市公司总经理平均收入为5134元,最高为446500元,最低仅为3320元。而2006年,已披露的1254家上市公司中高管个人最高年薪1710.275万元,而薪水最低的总裁仅拿0.5万元,两者之间相差3420余倍。

经营者收入形式近年呈多样格局。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经营者的收入形式有月薪、月薪加奖金、年薪制、风险抵押承包制、股息加红利、期权股份、住房公积等,而采用股权激励形式的经营者收入较高。

(二)我国经营者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滞后性

经营者的薪酬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薪酬是以物质、保健为主,不是较全面的涉及激励的各方面,缺乏长远的激励。

经营者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缺乏激励的因素,如利润分享与股票期权计划。激励不足,成为影响企业经营者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是影响经营者积极性的最突出的因素。而造成激励不足最直接的原因至少有三个矛盾没解决:企业该给的没有给;对于国有企业,政府想给的不敢给;老总能拿的不敢拿。

经营者的薪酬水平、结构不够合理。固定报酬多,浮动报酬少。但能够体现经营者当期业绩贡献的浮动报酬(如绩效奖金、季度奖金等)尚未发挥更好的作用,未形成主要形式。经营者薪酬制度还比较僵化,各企业的浮动薪酬还停留在比较浅层上,甚至有的企业只固守着像年终奖这一单一的形式。

经营者薪酬管理理念落后。薪酬管理方法陈旧,企业仍采用较陈旧的、以计划经济的观念为主的管理理念,薪酬的形成缺少精神鼓励,不能真正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以求得进一步的完善,使企业获取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薪酬管理

(一)激励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1.公平理论及其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年提出的。公平理论指出,企业的薪酬体系必须满足公平要求。研究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报酬低而产生的。如果员工通过自己投入与收益的比例与他人对比相等时,便认为是应该的、正常的,因而心情舒畅,工作努力。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员工产生不公平感以后,往往会采取有助于自己恢复公平感却对工作不利的行动,如减少个人投入、要求加薪、缺勤率等。

在对经营者薪酬水平、工作结构决策时,需要注意三种类型的社会比较(如表1)。经分析,第

二、三点主要是合理划分经营者与其他员工的薪酬差别,以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体现经营者特殊人力资本价值。员工的工资结构及其相应的后果见表1。而对经营者的薪酬结构及其后果也可用表1表示说明。2.双因素理论及其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通过大量分析发现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工作环境引起的,后者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不满因素有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交往关系等因素处理不当。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还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赫茨伯格将该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另外,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会经常提高一个人的生产率。赫茨伯格把这一因素作为激励因素。

3.期望理论及其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这一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激发力量(动机力量)=期望×效价。为了使激发力量达到最佳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如图1所示)。

一个企业能否有发展,是不是一流的企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这个企业是否具有一流的管理团队和一流的CEO。因此,运用期望理论应充分治理以下三对关系:努力与绩效关系;绩效与奖酬关系;奖酬与个人需求关系。

(二)经营者薪酬管理的趋势

1.经济薪酬到全面薪酬回报趋势。目前,企业一般将薪酬仅仅理解为经济性报酬,但实际上,员工在工作完成后,特别是经营者,更希望得到全面的回报和奖励。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普遍推行全面薪酬观念,即认为不能把薪酬看作是纯粹的经济性薪酬,也不是单一的工资,除了经济性薪酬以外,它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激励。随着薪酬的提高,非经济的薪酬对知识员工的激励作用会更大。我国企业要树立全面薪酬理念,将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以促进薪酬体系的完善,以应对人才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2.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趋势。较之物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人在管理中作用的认识更深刻和全面。随着知识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已成为人性中最为突出的方面。能本管理理念强调包括薪酬分配在内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人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应该认识到,在现代薪酬管理体系中,工资体系的成本不仅取决于支出,而且更取决于基于能力的效率,“最贵的劳动力往往最便宜”。薪酬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种成本支出,更应被看作是一种投入,一种能带来价值回报的投资,企业支付给知识员工的薪酬应该是一种人力资本而非人力成本。

3.短期激励到长期激励趋势。企业要从注重对经营者的短期激励转向重视长期激励。短期性质的薪酬容易导致经营者工作行为的短期化,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包括沉淀薪酬、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以提高长期激励效应。

4.提高满意度到提高忠诚度趋势。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企业往往支付了很高的薪酬,但一些核心员工的忠诚度却反而下降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仅仅注重了薪酬要具有外部竞争性,而没有足够重视薪酬的内在一致性,即对员工的薪酬水平非常重视,但对员工的薪酬结构重视不够。企业需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从关注支付方式转向关注支付效能,不断进行薪酬策略变革,善待核心员工,实行灵活与更有人性化的管理体系,不仅给他们以较高的报酬,而且还要注意让他们多多参与企业的收益分享。

参考文献:

1.朱克江.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多元化市场;经济管理;突出问题;解决方法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盈利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企业依靠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能够实现对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但目前,在多元化市场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经济管理体系缺乏。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密切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大部分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缺乏条理性和科学性,企业经营管理者还没有形成一套整体性的经营理念,企业所设置的经济管理机构只是从事日常的较为简单、单一的财务管理活动,缺乏对经济管理机构的考核与评价。同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没有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各部门因利益的不同而时常发生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而且员工在遇到工作问题之后,无法及时找到相关的负责部门去解决问题。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但是各部门在工作中只是专注于自身分内的工作,缺乏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这就造成了企业的发展缺乏内动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管理投资缺乏条理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进行着市场的开拓,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大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在开拓市场和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可操作性不强。企业缺乏具有条理性的经济管理投资方式不仅会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大量的问题,而且也难以实现可观的经济利益。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经济管理中的投资没有充分的认识,为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只是一味地增加资金投入,反而导致企业承担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经济管理人员缺乏稳定性和创新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对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越来越深。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着较强的流动性,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不稳定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同时,我国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者不重视对经济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薄弱导致企业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中的人才优势。此外,我国企业为了取得快速发展,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缺乏通过先进的经济管理方式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意识,导致企业经济管理难以取得成效。部分员工受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缺乏经济管理意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员工的配合和大力支持,整个企业处在一个缺乏创新的氛围之中,造成企业发展缓慢。

二、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多元化市场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经济管理投资缺乏条理性,而且经济管理人员缺乏稳定性和创新能力,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性发展。因此,企业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优化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在多元化市场下,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由传统的资金、规模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人才优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为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果,企业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者要组织经济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的经济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还要对员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有充足优秀的专业人才做保障。

(二)确定企业经济发展目标。多元化市场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客观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而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受企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产品和资金进行合理的设计与使用,防止发生铺张浪费的现象。另外,为确保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营造经济管理创新氛围。多元化市场下,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样,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刻把握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生产经营中适时地进行创新,依靠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要为经济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激励机制、培训、学习等措施不断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动力的支撑。此外,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做好市场营销工作,通过参与多元化市场下激烈的竞争来对产品、技术和营销理念进行创新,满足客户群的多样化需求,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多元化市场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企业整体性。企业是由众多部门组成的,每个部门都从事着自身的专职工作,但企业是一个整体,只有各部门之间加强联系与合作,才能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要采取有效手段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的整体运作。

(五)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阻碍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要对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确保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企业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防止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对各部门的考核与评价,使其能够严格地执行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多元化市场下企业要深刻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强对经济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青君,赵若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6.

篇10

关键词:企业;经济绩效;提升策略

企业经济绩效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指标,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绩效才能适应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企业发展的物质条件,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加快企业内部技术改革与创新,为提高企业经济绩效创造优良的条件。

一、影响企业经济绩效的因素

(一)企业的规模

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经济绩效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规模大,管理效率又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就好,企业规模大,但是企业的管理效率低,则企业的经济绩效差。当企业规模大,并且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遇到经济风险时,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强,同时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技术的更新有一定的资金影响。因此,企业的规模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

(二)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发展的大核心是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高素质的职工和技术人才,才能在当今市场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缺少高素质的职工和专业技术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企业员工的素质对企业经济绩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资产使用效率

一个企业要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从中获得利润取得经济绩效,就必须拥有并掌控自身的独立资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个方面。如果企业内部存有大量的闲置资金,流动资金出现沉淀,就无法发挥企业资产的价值,难以为企业的投资等决策作出科学有效的信息依据,不利于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减少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关系到企业经济绩效的能否得到有效提升。

(四)财务管理因素

财务作为企业经济绩效的重要物质保障,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信息是展现企业经济绩效的最根本的信息,所以完善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企业风险,避免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财务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绩效。

二、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策略

(一)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控制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被兼并甚至破产都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绩效,就要树立成本意识。其次,企业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从而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掌控。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发现自身薄弱的地方,充分激发企业内部潜力,想方设法找到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的发展道路。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革,转变陈旧的经营机制,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日益壮大。要做好成本控制就需要企业提前做好定额工作,比如成本定额,工时定额等,没有做好定额工作,就无法加强成本控制。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激励机制

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经济绩效的提高。因此企业要实行人才培养战略,加强企业内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在加强员工素质时要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多种活动,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四点:第一,要加强企业文化教育,这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关键;其次,要加强员工自身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员工敬岗爱业的精神;第三,对企业员工要进行不时的考核和培训;最后,企业要积极开展技术穿心活动,提高员工的科学知识素质和创新能力。企业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建立新的激励体制,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铺平道路。

(三)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资产作为企业提高经济绩效的物质基础,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企业要想有效的提高经济绩效,就必须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其发挥真正的价值。提高企业资产使用效率只要包括两个方面,一要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加快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强化对流动资金的掌控,减少沉淀,增加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二要对固定资金实行集中掌控管理,使固定资金不再处于的大量闲置状态,激活闲置资金,充分投入到企业经济活动当中。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金的管理,完善固定资金的管理制度,对未经批准擅自使用资金的当事人或部门要追究其责任。这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它不仅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同时给企业的投资决策作出科学的依据,并对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绩效,就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的重视,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标准。充分的挖掘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是企业的经济绩效最大化。同时要注重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对财务人员的基本功进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洞察力。当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给企业领导者科学的投资依据,并对投资中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估和应对措施,减少企业投资的风险和损失。密切洞察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给企业的投资提出正确的投资方向。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绩效,保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结束语

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能够影响企业的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企业规模、企业陈本、企业员工素质、企业资产使用率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他们都和企业的经济绩效息息相关,企业想要提高经济绩效就要从以上方面着手,不断地创新技术,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降低企业的成本,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人才,同时提高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让企业经济绩效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预估水平,为企业的投资建设保驾护航。

另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眼前利益,同时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性目光。不能只注重提高当前经济绩效,同时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无论是在企业规模、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上,都应该注重企业内部的发展。并且要实时洞察社会的发展情况及变化规律,及时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方针,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参考文献:

[1] 纪建悦,李姣. 营运能力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新会计. 2011.23(04):103-104.

[2] 张迎春.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9(1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