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

篇1

关键词:中学生物 课堂教学 艺术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生物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生物教学艺术的展现。

一、使课堂激情化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生物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生物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生物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观察实验中发现与生物

有关的问题,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习题情境、实验情境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尤其是创设能让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干扰的生物情境,使其思维产生冲突,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生物的学生,头脑中对生物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生物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生物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对生物学和生物教师的情感将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2.指导 “实验探索”,体会学习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他们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生物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使课堂个性化

1.通过学生自我选择形成个性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 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是没有发言权的。学生除了“ 正襟危坐”地聆听以外没有别的任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只有使学生参与教学, 使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自, 为他们提供较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使学生参与教学, 形成和发展个性, 提高教学质量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通过学生自我表现创造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要学生展开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要使学生感到他她正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商量、讨论、研究某一课题。充分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创造。鼓励学生质疑和进行一题多解都有利于学生自我表现。

3.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巩固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我认可中巩固个性, 而不要教师独揽评价大权。在课堂提间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你在这节课上的表现你自己满意吗” “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认为已经掌握了吗” 在学生自己选择做的作业后, 还可以问“ 你还能做更难的题目吗”“ 你还能达到更高的要求吗” 这样做有利于每个学生和他(她)自己竞赛, 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巩固。

三、使课堂和谐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和谐教育,希望每一位教师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让和谐走进你的教学实践之中。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一幅画的美在于色调、构图的和谐;一首歌的美在于旋律、节奏的和谐;一堂生物课的美在于生与生、师与生、教与学的互动和谐。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谐性?

我对如何构建和谐的生物课堂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

首先,关注文与理的和谐,要努力使理性的生物知识生动化、真实化、人文化;

其次,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生物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科学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要具有浓厚的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而且要具有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生物课教学常常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入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经验之中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探究学习或情境化教学中十分兴奋、好奇,造成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控制,特别是班级内学生多的情况下更难以把握。科学的教学,特别是情境化的活动需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结构,以适应当前科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和谐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前期水平、教学设施设备、学科特点、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篇2

【关键词】生物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首要基本理念。在当前高考的选拔仍未弱化的背景下,要使中学生物教学真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又依赖于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下面结合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仅就教师职业素养中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置于新课程改革视角下作一探讨。

一、生物学教学语言的一般要求

生物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是语言的科学性,即讲科学的生物学术语,说正确的生物学语言。其次是语言的艺术性,即注重语言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①语言要简洁明了,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环环紧扣,引人入胜。②语言要生动丰富,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能运用形象直观的比喻化难为易。③语言要表情达意,语气、语调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④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二、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生物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师生角色的改变,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新课标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所以,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语言都是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

(一)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导入艺术

导入技能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用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或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的过渡。良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入探究知识的情景,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1.情景联想的导入艺术。新课之前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可运用情景联想来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联想,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问题探究的导入艺术。利用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熟知的广告等内容巧设引言,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笔者利用电视广告中的一则关于安琪酵母的广告:“老太太发面不用急,安琪酵母合面里……”来设计引言,学生能流利地将广告词从头背到尾。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什么是酵母?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结构?它为什么能发面?这样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在观察酵母菌显微结构图的同时,总结出其形态、结构特点。

(二)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引导艺术

根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随兴趣转移等特点,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具有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等优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趣味性的语言,创设问题情境,以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在学习中实现“我会学”,这才是学生终身享用的财富。

1.任务导学型课堂的引导艺术。渴望了解各种生物的生命现象,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发人深思的问题任务,给学生留下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时,笔者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提出问题任务:“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学习“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使他们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引导学生逐一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建构知识。

2.师生互动型课堂的引导艺术。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如何能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巧设疑点,引导学生开展互动。例如,在学习“遗传”这节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到点上,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趁热打铁,由浅入深,通过师生互动,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积极参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学习型课堂的引导艺术。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例如,学习《动物的行为》这章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笔者先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再在课上进行交流。在交流时,每组利用3~5分钟时间,各自介绍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动物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通过合作学习,共享学习的成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类比教学的引导艺术。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中的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得惟妙惟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能达到化难为易,简明易懂的效果。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引导艺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养成,责任感使命感的增强,科学态度的形成要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寓教育于日常教学中,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实现潜移默化的转变。例如,在教学中介绍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事迹等,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结合本土资源进行生物综合活动能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科学、建设家乡的决心。

(三)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结课艺术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始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归纳总结。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要以简洁、干练的语言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

2.设置悬念。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之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妙设作业。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如果教师把作业设计成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且这样的“收尾”练习能够带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每个谜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总之,生物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更具组织性、引导性、建设性和机智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来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的教学情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艺术

新课导入是一种策略,是一门艺术,其目的在于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新课导入,如温故知新、设置疑问、联系生活、实验演示、情境创设等等。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立足于教学实际及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那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在掌握新课导入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新课导入的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务必要注意新课导入的一些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导入,这样方能达到导入目的,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1.新课导入的目的性要强

导入必定要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也就是说,课堂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方能达到导入效果。否则不管采用多新颖的导入方法,如果有悖于教学实际,都是不成功的。

2.新课导入要有启发性

具有启发性的导入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其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因而导入要有启发性是各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其理解并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才会增强。

3.新课导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

新课导入本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新知识先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水到渠成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因而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务必要注重导入内容与新知识有一定的关联,否则导入内容脱离了知识,只会适得其反。

4.新课导入要有一定的趣味

有趣的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探索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因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要注重导入的趣味性,力求通过有趣的导入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促使其积极自主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新课导入要简洁凝练

众所周知,新课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开端,教师切不可在导入环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概括性。新课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教学的主体,因而教师在导入时要控制好时间,避免导入过于繁冗,给人一种头重脚轻、本末倒置的感觉。这不仅无法达到导入的目的,还会令学生不胜其烦。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1.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前先对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复习,引导学生通过旧有的知识来发现问题,从而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如,教学“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进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就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哪些知识?(学生回忆、回答)那么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共同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从而积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设置疑问法

通过设置疑问来进行新课导入也是课堂教学导入中极为常见的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知识实际来进行设疑,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当然,教师应注意的是,在采用设置疑问法进行新课导入时,所设计的问题应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避免一开头就突兀地设计较难的问题,让学生不知所措,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

3.联系生活法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可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让学生领会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谈谈自己身边的环境状况,然后思考人类在环境变化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这样,学生就会通过关注身边的环境来思考人类对全球环境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从而有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4.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也是新课导入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导入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定情境进行导入,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如,教学“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进行情境导入:这是一幅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画面,画面中虫鸣鸟叫、动物嬉戏,然后有旁白:在这安宁祥和的世界里,其实也存在着吃与被吃的残酷斗争。之后教师再将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娓娓道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新知识。

总之,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方法也多种多样。只要广大教师在导入时能掌握一定的导入原则,然后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相信一定能通过新课导入,将学生带入探索新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孙晓东.论高中生物学科的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2]邹光成.浅谈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J].凯里学院学报,2009(3).

篇4

一、语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趣味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外在因素或个体的自身原因,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克服这一点。

1.形象贴切的比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在初一《生物》(上册)各种组织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用与生物学相关的文学形象比喻。分生组织――雨后春笋;机械组织――不屈不挠;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保护组织――出污泥而不染。事实证明,通过教师形象贴切的比喻,并运用具有感彩的语言,把生物学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语言富有感染力,学生听课津津有味,课后余味无穷,且记忆牢固。

2.有声有色的比拟。为了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具有鲜明的印象,我在高二《生物》教学中讲到生动有趣的适应现象时,采用比拟讲述。保护色――“我不在这里”;警戒色――“我在这里,但不要碰我”;拟态――“我不在这里,我是××”。运用比拟讲解,既能使课本内容表达得形象、新鲜,又能使学生的思想产生跳跃性,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生动有力的数据。在高二《生物》第六章生物进化学说中,讲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过度繁殖时,教师激情讲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野心勃勃,称雄称霸,想把地球占领。请看一组数据:家蝇每10天就能繁殖一代,每代产卵1000个,如果这些卵都能成蝇,那么一对家蝇在一年内的后代就能覆盖整个地球表面。一只草履虫一年内繁殖的后代可达7.5×10[109,]个,这个数量的草履虫用一个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直径的大空球也装不下……当学生听到这些形象直观的数据时,不得不对生物的繁殖能力惊叹不已!

二、语言要严谨、准确、讲究科学性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语言不仅要有趣味性,而且要有科学性。如果教学中指鹿为马,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误人子弟。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在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上下功夫。①对生物学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如不能把动脉血说成干净血,把静脉血说成脏血。②对生物学观点的传授要严格。如不能把生物适应环境的某些结构说成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如不能讲“鸟类为了能在空中飞翔才有翅。”这种说法犯了“目的论”的错误,是不科学的。生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是进化来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③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教师示范的同时指导性讲述一定要准确,语言的科学性更显得重要。如在初一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观察这一步骤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不能讲接触)玻片标本为止。眼视物镜(不能讲眼视目镜)。④对亚显微结构的内容不能失真。如在基因对性状控制一节课中,教师讲每个染色体含有(不能讲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因为在有丝分裂中,分裂间期复制后的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⑤有些专有名词的部位不能讲错。如手不等于肢,足不等于脚等。还有些如一般、主要等词语不能随意丢失。如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主要两个字不能丢)场所等等。

三、运用设疑、提问,讲究语言的启发性

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起探究思维活动,因为思维活动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具有启发学生思想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究。

1.问题式的语言 如在初中《生理卫生》呼吸系统的开场白中,设计四个启发性问题作为导言。[教师]什么是呼吸?[学生]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教师]为什么要呼吸?[学生]不呼吸就会死亡。[教师]为什么不呼吸就会死亡?[学生]迟疑,少数答因为没有氧气。[教师]为什么人没有氧气就会死亡?学生答不上来,急待老师讲解。这样设置悬念,学生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2.探究式的教学 如在高二《生物》第二章的代谢概述中,讲完酶的这一生物学概念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酶在什么地方合成?[学生]活细胞内。[教师]具体说,活细胞中哪个细胞器合成酶?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多数很快答出核糖体。通过教师启发式的追问,培养了学生跳跃式思维。即酶――蛋白质――核糖体。

3.发问式的小结 如在高二《生物》光合作用一节课中,当教师讲完课,充分利用板书的图解――光合作用过程,设置一组问题进行发问。①某科学家用C14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的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②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充足的CO2条件下:

A.当CO2浓度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时,发现植物叶片中的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这是因为CO2缺少时,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形成三碳化合物。

B.如果在降低CO2浓度的同时,也停止光照,则不出现上述五碳化合物上升现象,这是因为暗反应所必需的[H]和ATP供应不足,使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五碳化合物。

篇5

一、一堂好的课首先要能抓住本节课的中心,即我们平常备课中的重难点

不管你如何导入,如何在课堂上表演,如果偏离了一节课的中心,那这节课都是失败的。如何把握这个中心,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备课,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除了大纲之外,还有的就是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其中经验教学还占有着主要地位。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每个教师对重难点的理解往往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教师在课堂上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你如何处理,始终要把握的是中心不能丢。上好一节课就和砍一个大树一样,重难点就是大树的主干,而次重点的内容就像是大树的枝叶,我们课堂的目标就是要把这棵大树砍倒。如果我们仅仅是侧重于枝叶的修剪而大树不倒,那整个这节课就完全失败。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把大树砍倒,而其他的枝叶的修剪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所以一节好的课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是学生小组探究还是多媒体展示,是问题式引导还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我们设计这节课的中心都要围绕重难点这个中心,我们在课堂上的展示和学生的参与活动也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堂就是教师展现自我的舞台,生物课堂尤其如此

在生物课堂的这个舞台上,仅仅有良好的剧本——备课,还是远远不够的。你的备课再完善、再充分,只能是作为课堂表现的前提。许多生物学的知识点本身还是枯燥无味的,有不少还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那怎么样才能将这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呢?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向最普通的美国民众讲授他们的获奖的理论。那些深奥的理论如何能让民众理解接受呢,这就需要演讲者用最通俗的语言,最令人熟悉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他们的理论。同样在生物课堂上,也需要生物教师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我们教材中的生物理论。如果你的课能让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基础的人都听懂了,那你的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而不在于你是否运用了多媒体,或者是否运用了其他的手段。比如,我在教授“渗透作用及渗透压的概念”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渗透压就是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所谓的渗透作用就像是半透膜两侧的溶质微粒在拔河,不过他们拔的不是绳子而是水分子。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哪边的溶质微粒多,拉力就大,水分子就被拉向哪边。通过这样通俗易懂的比喻,我发现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部分内容,都知道水分子移向溶质微粒多即浓度高的一侧。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一下渗透作用的概念,他们就完全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三、生物课堂其实也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展示的舞台,同时还是所有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有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该有情感的交流。教师这时候就像一个演员,通过你的眼神、手势,或者夸张的肢体语言,来与你的观众沟通、交流,引起你的学生的共鸣。在上课之前,你主要考虑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案的实施,但一旦进入课堂,你的百分之九十的注意力应该放到学生身上,学生才是你的整个教学实施的主体。每节课中都应该像舞台表演那样,至少掀起一个。你的课堂表演不应拘泥于你的教案,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再加入你的激情,加入你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学生被你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后,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整个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否则,你的课讲得再好,学生不参与进来,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四、生物课堂还需要生物教师渊博的生物课外知识,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这就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平时多看书读报,多积累有关的生物知识。比如,在“环境保护”这一节课上,我就给学生讲了个小故事,是关于楼兰古国覆灭的故事。楼兰原来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两千多年前是一片绿洲,一边是罗布泊,城中穿流着凤凰河,旁边有着茂盛的森林。楼兰最初的人口只有几千人,后来作为丝绸之路上商人的歇脚地,人口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极速扩增到十几万人,所以就要大肆砍伐森林扩建城市,结果楼兰的衰败也由此开始。这时候我就开始引入森林的作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森林就像一个大水库。森林被砍伐了,水没了,楼兰城中的凤凰河也渐渐干涸了,一个没水的城市也就注定了它的结局。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传授了关于森林作用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爱护我们的水源,保护我们的森林。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怎么样从自身做起,爱护我们的水源和森林。

五、生物课堂同时还是生物教师人格魅力展示的舞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除了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该利用其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如在“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这一节课中,在学生讨论“碳循环”及“温室效应”时,我就会引入现在很热门的一个话题——提倡低碳环保。学生都能说出很多低碳生活的措施,如少玩电脑,少开汽车,少开空调等,还有的学生立刻就说:“怪不得老师现在都骑自行车上下班了。”我说:“是啊,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管不了别人,但是我能管好我自己。”学生听了以后都沉默了,若有所思。通过自身的做法去感染学生,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认同教育。通过自己树立榜样,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就会跟着你去做。否则,在你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自己却吃着野味穿着皮草;在提倡低碳生活的时候,自己却开着汽车;在让学生去爱护环境的时候,自己的餐桌上却时常出现青蛙百合等。那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而且是会起反作用的。

篇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问题。

1 生物教学课堂提问的类型

1.1 设问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1.2 提问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3 集答式发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

1.4 书面式发问有些问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2 教师要锤炼提问的语言

问题语言的准备乃至千锤百炼是一名教师应重视的事,教师课堂提出问题的技巧,反映着教师教学的功底、知识的深广和修养水平。

2.1 注意用语的科学性,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立意明确,严谨规范,富有逻辑性。有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螅刺细胞在捕食中的作用时,这样提问:“水螅为什么能捕食活动的水蚤?”结果学生分别答出:“有触手。”“有刺细胞。”“有神经网。”……若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这个提问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刺细胞的作用,由于问题的语言不严谨、指代不清,使语言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只需要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些,目的再明确些,提出:“水螅触手上有什么特殊细胞在其捕食中起重要作用?”“刺细胞怎样进行捕食?”等这类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问题的用语要做到有科学性,教师除了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深钻教材,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办到。

2.2 注意问话的针对性,问题不能漫无边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根据学生表现,随机提出一二个问题,恰到好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老师应尽量避免上无准备的课,提无准备的问题。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

2.3 注意问话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是对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教师可先设问:“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也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1)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2)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3)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4)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教师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还必须懂得学生的认识规律。

3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话的氛围,控制问题的频率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时教师说一声“请”,学生回答时,教师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礼貌相待不加以喝斥……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知识。

篇7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基本要求

美国的一些教育学家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成功,而提问正是构成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提问应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而要使提问真正发挥作用,应该重视提问的设计。

1.提问的表述应该科学和简明

新教师和实习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复杂的、含糊不清或语句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学生误解。例如,有位实习老师在讲授“家兔”一节时,一手托着一只家兔的剥制标本,一边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家兔是不是全身各处都被毛?”学生看得很仔细,家兔标本高高竖起的双耳里面没有毛,回答就自然成为:“不是,耳朵里面没有毛。”而教师原本是想通过教具引出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体外被毛。由于提问设计得含糊不清,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言简意赅并不是说问题设计得呆板平淡,而是应该变换角度设计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提问的实质就是设置疑点、制造矛盾、激发思维的启发性过程。朱熹说“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疑”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首先应考虑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只要当问题的要求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时,学生才会感到问题的答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答案的“似是而非”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问题过浅,可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种表面的活跃并没有深思熟虑的基础;如果问题过深,学生看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那就懒得思维。其次,问题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要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提出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避免近亲婚配以防止遗传病发生”内容时,针对学生对于“血亲”的概念理解困难的情况,特意提出“血亲”和“亲属”二者的差别问题,理解了“亲属”的概念,也就容易理解“血亲”的概念。

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等于抓住了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关节点”。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整节课提的问题应该有“整体观念”,此一“问”和彼一“问”应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毫无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为问而问,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连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提问类型的多样性。英国著名的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把课堂教学提问分为八类:依从提问、反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如果简化归纳,就可以把提问分为基础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三类。基础性提问包括回忆、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问题,如“人的消化系统由哪些主要器官所组成?”“家鸽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等问题。运用性提问主要是指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以及通过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区分和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事实推导结论等。如:“为什么人群中男性色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色盲患者?”开拓性提问也就是常说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如“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危害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一座城市里拆除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去建造一个超级市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速的变化,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明确回答的要求,积极参与思考。例如,提“鲫鱼的外部形态中有哪些特点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这一问题时,对“外部形态”、“哪些特点”、“水生生活”几个词组应略微重读和慢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问题,并将其中重要的字词句着重表现出来(字体加粗或闪烁几下等),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

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常常稍微停顿并环视全班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看我,可能要提问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经过精心研究,发现当提问后停顿时间超过三秒钟后,学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其中后进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联系自己观点的回答增加,回答正确率增加,学生质疑的人数也增加。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常常“先提后问”,即先把一个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会使被提问的学生心情紧张,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不利于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3.指定回答后应适当引导

提问并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态度应该自然,对被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尽量伴有点头、微笑、皱眉等表情。当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想要打断回答的表情,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的目的是拨正、拓宽或深化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回答聚焦到问题的实质,有时甚至要“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学生对有关的旧知识遗忘太多,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可以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略加深化和拓展等。当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尽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讽刺、挖苦或嘲笑。宽松、鼓励、信任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环境。

4.鼓励和处理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活动有无学生向教师大胆质疑,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多向性信息交流的重要标志。教师精心创设宽松和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质疑,是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慎思明辨的态度的必然要求。

篇8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您是一位老师,您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吗?您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吗?如果学生急切期待上您的课,那您就是一位成功的老师。高中生物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界的奥秘,还能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科技意识,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如能游刃有余地艺术性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会给学生带去无穷的乐趣,使生物课堂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大值。

1 打造人格魅力,教师巧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您,甚至是崇拜您。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他们就会像“追星族”一样地对你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打造人格魅力,是教师巧教的基础,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怎样才具有人格魅力呢?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老师的言行必然会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因此,我觉得老师还首先要以积极、健康、真诚、感恩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伟大的职业,我们的学生才会健康向上,感激生活,爱戴老师。让学生先“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我们要以自身的由内而外焕发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我觉得作为老师还要有渊博的知识,端庄大方的仪表,优雅的谈吐以及具备一定的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高中所有生物教材内容,并且要认真钻研近几年的高考题,熟悉高考考纲,并能把考点潜移默化在您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您的教学才有深度、广度。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还要加强教育科研,向教研要质量,通过教研下功夫备好课。备教材:对每一课的重点、难点要把握透,把握准,熟练地驾驭教材,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要备学生:对每个班级的情况能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备教法:力求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不仅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要不断追求卓越,完善自我。

2 巧用生物课堂教学法,使学生乐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当已对所教的内容熟练无比时,再根据不同的生物知识采用特别的教学方法,使生物课堂趣味化,就一定能打动学生,即所谓巧教乐学。

2.1 课堂幽默教学法。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其实生物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也需要幽默,有时一句幽默的话语,或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使枯燥知识变得有趣,课堂幽默能让学生沐浴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和享受学习。高中生物教材的许多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如果通过形象化处理,就会使死板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例如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教学中,讲到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最高时,我感叹道:“难怪《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我们明白,男人也是水做的。”学生在笑声中对“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有了更鲜活的理解!又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把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中姐妹染色体的变化比做是姐妹俩分离后各自成家。姐妹俩感情深厚,难舍难分,所以在各自成家分离(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前,姐妹俩特意跑到赤道上合影留念(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样不仅避免了讲述有丝分裂过程的枯燥,而且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消除了学生上课的疲劳。在讲“减数分裂”时,我也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法炮制,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课堂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既可以借助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也可以借助眼神、手势、动作来表现。幽默是学生注意力的保护剂,是课堂传知解惑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剂,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黏合剂。恰当地使用幽默艺术,可以让课堂充满笑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想任何一位学生都会喜欢这样的课堂,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语言艺术;重要作用;优化建议

一、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概括的来讲,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切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也就是说,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形象、生动、科学的感受到生物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从感性化的视角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并进行思考和研究,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记忆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生物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考核,而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程度。相比刻板、单调、压抑沉闷的语言,精炼规范、科学形象、幽默生动的语言更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生物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落实。第三,有助于教师博得更多学生的喜爱。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使得生物课堂变得更精彩,而精彩的课堂就能够博得更多学生的喜欢,教师也就更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就有助于形成一个两性循环的课堂。

二、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着自身的价值和魅力,所以,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致使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综合素养不够高,教师很难达到语言艺术对其的要求。也就是说,由于教师的教学负担比较重,时间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加上一些教师本来就没有什么语言天赋,致使其并不能达到语言艺术对其的幽默、生动、准确等高层次的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教师仅仅是将讲清楚课本的内容为教学目标,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第二,初中生物得不到重视,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高。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初中生物课程在初二就要通过会考的方式结束,并没有纳入中考的范围,所以,不论是学校、学生还是家长,对其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高,所以一些初中生物教师也就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去研究初中生物的语言教学艺术。第三,语言评价不到位。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解决问题,确保语言艺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建议

1、教师形成严谨的教学态度

严谨的教学态度的形成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刻意的避免语音错误、不规范生物用语等基础错误的发生;其次,要意识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各教师之间能够多交流、多沟通,研究出更适合学生特点的语言;此外,要不断的学习其他学科或者其他地方的语言艺术精髓,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有意识的用更有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的语言去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2、加强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

语言修养的加强一是需要教师能够系统的掌握专业的知识,熟悉生物与社会、生产、科学即使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二是要关注社会中生物热点问题,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三是要多锻炼,多研究,多实践,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

3、注重日常的积累

语言艺术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能够将自己得到学生和其他教师肯定的教学语言记录下来,同时也能够将其他教师好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供自己和他人使用,长此以往,就能够让自己的生物课成为真正有语言魅力的生物课程。

四、结语

总之,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显现出更多的优势和价值。所以,作为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语言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应用正规的生物语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不断的努力和尝试,以确保语言艺术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更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红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6(7)

篇10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活生物课堂的基础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好坏跟任课教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上一位生物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上他的生物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生物知识。因此,在课内外教师要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并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生补缺漏。“一切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主动地去学。”在教学观念上,我们生物教师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变威严教育为愉悦教育。

第二,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情并重。

第三,变灌输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和启发研究合作式教学。

第四,变应试教育的评价为重视学生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全面评价。

做好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我们才能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目标,有事做,从而创造一个宽松有序的学习环境,而这样一种环境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无忧无虑、无所顾忌地去学习,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收获。

二、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是激活生物课堂的关键

中学阶段是一个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段,初中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这种兴趣像酶一样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具有独创性。”实践证明,创造性是教学艺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最忌死搬教条和模式化。要想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都应有创新和提高,那些毫无新意、毫无创造、常年机械重复教材内容的教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兴趣索然,更不用说去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了。那么,在生物课堂上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魅力来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被兴趣激发而突破课本的约束,去摄取更广博的知识呢?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法,并结合一些其他的直观教具为学生创设情境,将他们要学习的知识融于其中,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是激活生物课堂的钥匙

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或被动接受或不懂装懂,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欲极低;对教师的偶尔提问,也是不闻不问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课堂上无意识地遵守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等传统观念的教导,而出现过多的沉默。为此,教师必须要打破沉默,驾驭学生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