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交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交流

篇1

一,熟悉环境

来到酒店,我们受到了酒店经理以及服务人员的热情接待,还受到了校方的住宿安排,初步认识了我们的王主管,经过了解知道我们所在的饭店分为餐饮部和住宿部,我有幸被分到了餐饮部的二楼宴会大厅,接着我们参观了饭店的各个地方,有后厨,餐厅,宴会厅,包房,传菜间,库房,前台,客房等等,对整个饭店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接受培训

经过半天对酒店的初步熟悉,我们受到了纪老师的酒店技能培训,首先学习的是酒店的知识理论和日常安排;接着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酒店用语和服务方面的常识;然后学习了一些口布折花,用于布置杯子碟子,例如:凌波仙子,双叶荷花,四尾鲤鱼,马蹄莲,祝寿蜡烛等等,让我们学的是眼花缭乱,瞠目接舌;随后我们又学习了桌布的铺法,例如:推拉式,撒网式;最后教我们餐盘,杯子,茶碗等物品的桌面摆法。

三,工作的开始

经过了一个上午的培训,下午我们穿着新拿来的工作服,开始进行真正的服务员生活,心情真是又兴奋又好奇,浑身充满了斗志与活力,我们接到了主管的通知,当晚就有一桌酒席,至少5桌,听到这个消息大家一阵兴奋,开始行动起来准备迎接我们的第一波客人的到来,按照上午纪老师的传授,大家把应用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但是我们的动作明显比我们的主管要慢好多,而且实际当中有一些是和我们学的不一样的地方,让我们运用起来很不适应。当夜晚降临,我们几个人分成两列站在门口等待客人的来到,每当有客人到来我们都会热情的送上一句"您好,欢迎光临!"可能是新到来的关系我们的热情是那么的高涨,气氛也是相当的活跃,当客人到齐,我们又接到主管的通知客人增加要弄8桌,我们的任务也就更重了起来,经过一同简单的分配,我们分成两组,一组上菜,一组传菜,我负责两个桌子上菜工作,也是第一次干这种工作兴致很高,我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态度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接着便是给客人拿酒等一些小事,看到客人们吃的高兴,再看看我们,满头是汗却依然保持着笑容守候在那里,我们觉得满足,等送走了客人,我们大家一起动手收拾起了桌子,看到满桌子垃圾,用过的酒杯餐具,心里感到一阵恶心,但看到大家都在干,也不顾这些,上手就干,当我第一次端起那装满盘子的大盆时,第一感觉就是"重",我一人根本抬不动,抬眼看看饭店的员工小明哥,个子虽小却抬起就走,让我心生敬意,等大家干完所有的工作已经累得是筋疲力尽,都坐在椅子上没人出声,剩下的只有了喘息之声。当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回寝室,大家都不在欢笑,而是躺床先休息,那晚睡的很熟,感到一个字"累"。

第二天起来浑身的酸痛,大家也是一脸的疲倦,经过了早上上班的点名之后,我们到酒店去吃员工餐,大家又是一脸的无奈,大白菜炖豆腐,据说以后经常是这个菜,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家吃惯大鱼大肉的孩子来说真是一种无奈,也让我们感到员工们的不易,我们都只是勉强的吃了一些,因为还有更严峻的考验呢,昨晚收拾下来的餐具还没有洗,屋子也没收拾呢,因为我是宴会厅的服务员,当走回宴会厅看到满地的狼藉真是…。经过指点我拿起了拖布开始拖地,各种污渍带着难闻的气味在屋里弥漫,心里暗自叫苦,经过两次拖洗终于弄完了,当把桌椅都察洗完了心想终于完事了,楼下又传来了叫喊声餐具洗完了,让我们去用口布察干摆好,我这时终于体会到干活的不易啊,经过这两次考验,我们一行人也都失去了笑脸,一脸的疲倦,心中都有所想…。

后来的几天客人不算那么多我们算是得到了一定的休息,大家对自己手里的活也算了解了,干起来效率高了,笑容在脸上又次扶起,我们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接受了一次10桌聚会的考验,我们没有像上一次那么累,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就连主管也夸我们越来越能干了,我们大家也感到了一丝满足。

四,寝室生活

我们每天不仅要工作还得有人际关系的处理,每天都得辛苦,但离不开每天在一起的"战友",每天都会有活干,累得很是难受,正是有了室友的陪伴才不会那么的寂寞,一开始的我们相处的不算融洽,心理都有点担心大家不和谐,但渐渐地大家可以在一起吃喝玩乐,每天在下班之后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属于我们的快乐,大家相处的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也是在社会实践之中得到的意外的收获,让我能在体验生活之余找到一个缓解压力的地方,这也是让我感到很满足的地方。

五,工作心得

一开始怀着激动又好奇的心情去工作,满身的活力,但是当经受了第一次的考验之后感到是那么的累,感觉来到这很后悔,身体充满了疲倦,看到员工餐更感到来的不值,但是经过几天的锻炼让我感到了干活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体味到父母的不容易,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随着工作的熟练觉得生活是有意义的,每天有许多的员工在一起辛勤劳动,大家在一起奋斗,突然觉得连阳光都是那么的灿烂,心里想到这些,看到结交的好友,觉得这次实践来的真是值得,工作也不再那么的乏味,每天充满了斗志。

整日呆在学校中的我,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看到了社会真的是很残酷,很现实。我唯一庆幸的是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实习生活并非学校生活那么的单纯,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相亲相爱,都是那么的真诚,而现在只能加倍努力地学习以前所学不到的,以后来适应工作,适应以后的生活,实习,其实就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更加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大舞台,所以为了在这个大舞台上更加地展现自我,抓紧每一分钟,给自己充充电,只有真正的把本领学好,才能在未来真正进入社会时不至于这样不知所措。

篇2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对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3-01

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先导。学校要根据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关系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来抓,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重点建设与统筹发展相结合,构建有重点、有层次、全方位推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格局\[1\]。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心必须要下移

科学发展观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逐步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心下移,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为基础、教师、专家、学生为主角的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体系。学院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前沿阵地,学科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点,教师、专家、学生是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没有学院、学科以及教授、专家和学生的参与,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两层皮”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就无法实现\[2\]。因此,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应该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为基础、教师、专家、学生为主角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立体格局。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改革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队伍。1、外事工作要从基层单位着眼,鼓励和支持各学院、研究所,平台、基地等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专职外事工作岗位,具体负责本学科、学院、平台的对外交流合作事务;2、要切实加强海外合作与交流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实施各类海外培训项目,增强各学院、部门管理干部的国际交流能力\[3\];3、要整合包括海外校友在内的各种交流与合作的资源,聘任海外顾问,担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海外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二)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国际交流与合作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从政策法规到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或制度,使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三)要明确职责。外事工作需要各部门及有关院系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作战,有效处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三、国际交流合作需要一定的留学生规模和层次

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是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增强学校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4\]。高质量的外国留学生教育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关键是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提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在学校优势学科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比例。为此,要遵循科学发展思路,依托学院这一基层组织,加强宣传。

四、国际交流合作需要广泛的学生国际交流

与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样,学生国际交流的开展同样需要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的积极性,依靠处于教学、研究第一线、同时又有海外交流人脉的教师落实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国际交流项目。在学生国际交流中,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政策和措施应有所区别。在本科生层面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出国出境交流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出国出境交流的学生比例有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要营造本校国际化教学氛围,引进国际化教育理念,建立国际化教育的制度环境。在研究生层面上,一方面,要实现研究生国际化,继续做好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生教学国际化,增强研究生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并且要争取高水平访问学者、优质外国学生资源,以增强学科国际竞争力、扩大外国留学生教育规模、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外国留学生办学层次。

五、结论

研究型大学位于高等教育系统的顶层,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社会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历史使命,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研究型大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高等教育向国际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得研究型大学始终拥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新思想的冲击,对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必须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庚宇,贾树江,邹小青.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3):1-3.

\[2\]王培强,杜桂萍.关于完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2):12-14.

篇3

早在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就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概念,即英语教学过程中仅强化西方国家文化介绍,忽视中国本土文化以英语为载体的教学,使文化教育片面地成为“目标语文化教育”,作为交流一方的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处于“忽视状态”。

为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者在相关研究乖教学中进行诸多尝试乖努力,然而学习者在日常实际交流中说得清圣诞节,却讲不来中国年的文化交流“单行道”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随着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随着民间国际交往形式乖途径更加多元、便利,这种本土文化失语现象造成的交流低效性显得更加严重。这反映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在其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考察测评标准和考核形式等诸多教学环节中,将本土文化内容纳入考量的系统性欠缺。

文化的“平等性”在我国外语课堂中应得到更加直接和有效的体现。“文化导入”理论原本就旨在使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目标语言,使之与本国本土文化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种创新与互动能力,从而对人对己都有准确而清晰的了解,并能够用目标语言与他人交流分享,使学习者成为既非崇洋的民族虚无主义者,也非循规蹈矩的狭隘民族主义者。而多元文化间平等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本土文化教育的有意识强调,从而平衡目标语言文化学习与相对应的本土文化信息间的关系。学习者在外语教学的接受过程中应该得到对自身本土文化的学习和梳理,这里本土文化既可指本国文化,也可指地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以目标语为媒介对本土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输入和输出,这样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才能有效的辨别和判断,能够准确和客观地传达信息,具备双向的交流能力,自信的交流态度和科学的交流技巧.从而我们的本土文化才能在日益频繁而深入的人与人之间的国际交往中得到最为直接、准确、公正和有效的表达与传递,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曾创造无数辉煌,也曾饱受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之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我们本土文化的“声音”需要更加响亮。语言与文化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两者的传承都直接体现了母体国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我们早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渴望交流与分享。今天,一门语言课程既具备目标国语言和文化的内核,又应有本国特色的语素与文化信息交融其中,外语课程的设计也应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及时、全面地将我国文化以目标语言为载体纳入教学各环节,使我们的学习者在具备与世界沟通的能力的同时,亦具备准确、详实地表述自己文化的能力.使得跨文化交际的“双行道”彻底通车成为可能,使本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走出“失语”,实现文化平等、文明平等。

鉴赏评价

本文阐述了解决本土文化的“失语症”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具体的方法,语言严谨,逻辑清晰。

思考探究

篇4

德国包豪斯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统一,它影响了西方国家设计界若干年,不仅从工业产品上反映出其优势,从德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上也可见一斑,两位来自德国哈勒艺术学院的教师一位本科专业是建筑学,另一位是理工科的机械设计学,他们硕士学历的专业都是工业设计,以这样的知识结构从事工业设计教学,真可谓得心应手。据了解,西方国家的大学鼓励具有各种学科背景的人才从事教学,这样多学科知识结构带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当然,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跨学科读研、读博的愿望比较难以实现,从事教学后教学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与国外交流的深入,提醒我们可以考虑逐步改变这种状况,无论是培养学生还是招聘教师,应重视知识结构的丰富化。从教学内容上,德国的教学对技术的重视也很突出,当一个选题被确定后,教师会先从技术方面进行讲解,由产品的内部讲到外部,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路;而且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每一个设计课题都要求学生从草模型到展示模型一步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我们的教学也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课程是分别进行的,设计课并不硬性要求学生做模型;模型课程单独进行,主要讲授技法,这是教学内容上的不同。

二、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若干年前,我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在授课过程中持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学生对待德国教师带来的教学方式的态度中,反映出学生们感到受益匪浅,不同程度的讨论与研究使得学生不再仅仅限于自己个人的思路,而是从同学队友的思路中开拓出新的闪光点,相互受益。如图2,学生两人一组做模型,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不断改进。当然,由于学生的素质不同,我们以往的尝试,因学生出现的诸多状况而难以坚持,直接关系到给学生评判成绩的公平度。另外,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情况是我们的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所学专业的初衷并非出于个人意愿,以至于到毕业都不能很好地进入专业学习状态。西方国家的学生进入大学是个人选定的专业,是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样的学习态度更容易提高在校期间的设计水平。这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很大的不同之处,无疑暴露出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制度形成的无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精神训练便不能尽如人意。然而,“取”与“舍”还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应该在教学大纲中取其对学生最有帮助的内容加强训练。

三、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的是不同的教学方式

篇5

关键词: 短期国际交流 发展趋势 发展策略

目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成为衡量高校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渠道。现阶段,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间教育资源的共享等。阿萨・S・诺尔斯(Asa・S・Knowles)[1]在《国际高等教育大百科全书》中指出:“国际教育交流,广义地说,就是跨越国界的为了某一教育目的的人员互动,特别是怀着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学者和专家的互动。”其中,师生互换、学者互访、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最直接的交流合作的形式。

1.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教育的国际化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趋势,教育的发展应适应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一批受过高等教育、掌握先进技术的劳动大军是加拿大在21世纪保持繁荣的唯一可靠保证。”

金泳三总统执政时期(1993.3―1998.2),韩国成立了教育改革委员会,此后三年多,通过五次总统报告提出了四个教育改革方案,金泳三提出21世纪的韩国人要具备的思想素质[2]:

很高的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共生存的人”;

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

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

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的“实干的人”。

充分的国际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首先,科学研究需要有高水平的交流。科研人员游离于国际学术界之外、闭门造车地做科研,往往导致重复别国研究人员早已做过的工作。这对一国的科学研究是极为不利的。通过教育与科研的国际合作,我国的研究人员迅速地掌握了当今科学发展的动向与最新的成果,这对提高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国际学生给人才输出国和教育服务输出国均带来了丰厚经济回报。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师资源、教材设备、课程网络、科研能力、专业排名等都成为教育市场的稀有商品,学生成为教育市场的庞大消费者的同时,又因为教育的特殊性,也是教育市场的教育产品。全球化时代,教育国际交流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我国国际学生回国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国际学生的高回国率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进力。教育服务输出国以美国为例,其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也吸引了全世界大量优秀学生留在美国服务,为美国创造了大量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创造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打造优秀的国际交流氛围,将为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及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3]。

再次,国际学生的交流为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无论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还是海外学生来华学习,都会将富有魅力的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播海外,让国际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今发展的同时,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增进与中国的感情,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员来华学习。

2.国际交流现状

国际上一直非常重视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国际学生的引进与输出。以中国在美留学生为例[4],2000年以后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近年来日本留学人数稍有下滑。但以人口基数来看,中国和印度为人口大国,总人口量数倍于韩国与日本,而在美留学生人数相差不到两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图1 中国在美留学人员统计

中国非常重视海外人才的输送,下图为近年来留学生基金委员会所资助的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年度汇总[5-6]。可以得出,从2000年资助留学人数2000人左右规模至2007年的12000人左右规模,增加至近6倍。国内在国际学生的培养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图2 出国留学人数统计

图3 来华留学人员统计

3.短期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是我国教育国际化中的一种新型模式,而且越来越受到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通常是由高等院校的有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学生管理、外事和相关院系挑选优秀学生利用假期去国外大学进行为期4~6周的学习。通过短期国际学习交流,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学习重要性和学习精神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丰富了国内高等教育办学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

短期国际学习交流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时间短,循环快,见效快;

办班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

可以满足大学生、中学生或在职人员等不同层次的人利用假期来学习的需要;

学习与旅游相结合,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异国风俗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向往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走出国门,但由于工作、家庭、学业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进行长期留学,这时候,短期留学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4.短期国际交流的现状

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对国外来华短期交流人员和出国短期交流人员的资助较少,下表为2010年国家支持出国人员比例,可以看出,短期交流、本科和硕士总和所占资助的出国人员比例仅10%[6]。

表1 2010年出国留学人员成分与比例

图4 出国留学人员成分与比例图

下图为2009年和201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留学人员比例,两年内所资助的短期来华交流人员比例也较小。

图5 2009年来华留学人员成分与比例

图6 2010年来华留学人员成分与比例

近年来,各高校对短期出国交流及短期来华交流支持力度较大,主要形式以暑期夏令营及国际班的形式组织,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各学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夏令营,例如土木工程国际夏令营。另外,学校开设了多门国外专家课程,例如《钢筋混凝土设计》、《环境工程可持续发展基本概论》等。

5.短期国际交流建议

现阶段短期国际交流发展迅速,但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实施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5.1有目的和有重点地选择院校

目前,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院校在选择国外学习交流大学时,不免有些不谨慎或盲目,比如选择去英美等国家的一流大学学习交流的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专业知识的特点,甚至造成有些所选择的英美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还不如国内大学的专业水平,这样不能让学生和学校有更多的收获。因此,在选择交流对象时,我们应当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尽量选择世界一流的大学或与自己院校专业对口的比较好的大学开展学习交流[1]。

5.2短期交流与学校及科研项目支持相结合

短期国际学习交流的学费和生活费多由参加的学生自己负担。有些优秀学生想参加,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要做到能够让更多学生加入到短期国际交流中,就必须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的选拔,由学校提供一部分奖助学金资助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交流经费,另外提供部分自费名额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学生参加国际交流,这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研究生有短期交流需求的,可以结合有实力的导师科研项目中国际交流经费,鼓励学生做针对性的交流。学校应鼓励这样的交流,并与学校其他交流项目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专业研究中,同时培养专业兴趣,一举多得。

5.3选派德才兼备的领队教师

领队教师是影响短期国际学习交流成败的关键之一。现在,大多数短期国际学习交流是外语教师领队,间或还有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学生语言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无助于学生的专业学科交流和发展。因此,院校职能部门在选派德才兼备的领队教师时,应当加派学科专业教师。这些教师精通专业知识并具有丰富的综合知识,与学生和外国任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并经常交流,了解教与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使教与学能有机地交融和适应,并能详细、深入地探讨合作教学和科研的可行性。

5.4短期与长期交流合作相结合

在有些院校,参加学习交流的学生回国后就意味着这项工作结束了。其实不然。职能部门应当利用激励机制鼓励参加短期国际学习交流的学生。短期交流毕竟有时间的局限性,鼓励机制除了能够实现对短期交流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的嘉奖外,也能够激发参加短期交流的学生的交流兴趣,为今后的长期交流打下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盛跃东,张昀.关于大学生短期国际学习交流的理性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0):108-109.

[2]李敏.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应答[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190.

[3]伊莉曼・艾孜买提.影响新疆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综合因素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8(6):99-102.

[4]刘云.教育国际交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所受冲击及转变[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9.43.

篇6

关键词:信息业职业教育;息业垄断企业;教育特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成长非常迅速,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光中,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发展速度如同我国经济总量一样取得了非常惊人的奇迹。但是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这就是粗狂型职业教育向知识密集型职业教育的过渡。特别是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能为信息产业服务,培养优秀的信息业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信息业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

一、 我国传统产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在传统产业领域的职业教育中突出了自己的特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它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特色总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也称之为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性是指培养某一职业领域内的专门人才,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恰恰在此,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做的是有一定成绩的。各个职业院校也都能够突出自己的专业性质,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能在传统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区域性: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办的各类学校绝大部分已经移交到地方政府,或者有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其区域性办学的特点已经形成,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同时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发展空间。

3、实践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职业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理论够用为止,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的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个院校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

4、开放性: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我国提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相互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进行学习,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入到工作中,我国的职业院校几乎都采用了学分制,许多课程都可以进行学分替换。

5、先进性:职业教育必须提供先进的职业技能与知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社会本领域产业内继续的技能技术, 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我国信息业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信息也职业教育从教育主导上大致分为两种,公立职业院校的信息类专业;信息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教育。

1.公立职业院校的信息业职业教育大体都遵循着我国传统产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而发展,大都在形式上沿着职业教育的规律而发展,但毋庸置疑的是,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的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几乎找不到工作,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信息业专业几乎成为了各个职业院校中就业最不好的专业,甚至许多院校都已经停办了此类专业。其特点如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课程设置不具有先进性。

2.信息业培训机构的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比较迅速,但相对与印度、美国等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我国的信息业培训机构面临着资金、市场、行政干预、传统思想等多方面的束缚。

三、 美国信息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近年来,美国信息业科技产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其产业结构最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产业在GDP的比重非常大,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在世界具有垄断的有时。这样的产业结构也影响了其信息产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美国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提倡培养学生的5种能力与三方面的素质;其职业教育的目标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多方面的素质,美国所培养出来的职业教育人才属于能力强、专业宽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职业教育的终身化。这样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与美国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相适应的,这些信息业要求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素质与多技能。

四、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产业的职业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信息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一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在信息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可以借鉴美国、印度等信息业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的经验与资源,与其展开别具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1、与美国信息产业国际垄断企业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信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垄断性,信息产业中的国际垄断企业基本集中在美国等欧美国家,这些垄断型企业几乎主导了本行业技术的开发与进步,它们在技术、设备、资金上具有绝对优势,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非常高,因此他们对本产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巨大的。这类企业的产品也会影响下游产品的企业,其辐射面非常广泛,所涉及的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空间。

例如世界网络巨头美国思科公司,其高端产品占有了市场的80%的份额,它拥有的路由、交换技术几乎成了网络界的行业标准,该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推出了它的教育项目,在众多国家举办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培养网络人才,思科公司每年都投入巨资来支持这一项目的发展。与这样的网络巨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出来的网络人才也必定受到业界的欢迎,思科同时也制定了职业教育标准:思科认证考试,分为CCNA,CCNP,CCIE。

篇7

蓬勃发展的塑料工业

我国的塑料工业近几十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塑料工业包括塑料合成树脂与助剂及添加剂、塑料加工机械与模具、塑料加工与应用等三大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总的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

2001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已达2000万吨,在世界排名第二位。全国6230个企业总的加工能力已经远远超过2000万吨。出口逐年增加,且出口远大于进口。

合成树脂工业于1958年起步,到目前排名世界第四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历程。

我国是农地膜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农地膜覆盖面积已达2亿亩以上,农地膜实际消费量已超过110万吨,居世界首位。塑料包装材料超过350万吨,已占到塑料制品总产量的18%以上,是塑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塑料管材和异型材的需求总数量每年达百万吨以上,发展势头良好。

今年一季度塑料制品生产仍处于稳速增长态势,从几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长,达13%以上。

我国塑料机械及模具目前国内几乎全部中、低档的成型模具和60%的高档、大型、复杂、精密的模具都可以在国内解决生产,但今后塑机进口量还相当大。

10多年来,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委员会有计划地组织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制定了塑料制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0余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在5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承担相应的义务,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在2010年以前,我国泡沫塑料PS/PE挤出泡沫塑料片材和聚氨酯(PU)泡沫生产中完全停止使用CFCs,达到无氟化。

我国塑料工业已逐步形成门类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并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新型材料产业,我国已步入世界塑料制品大国行列,是生产、消费大国,但远不是强国。

塑料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成为WTO成员后,将进一步改善我国塑料工业的国际市场环境,为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并带来了新的增长发展空间;加快了全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利于吸收同行业的先进科技和管理方法;同时也为塑料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等等。

随着我国向世贸组织成员承诺时间的推进和整体关税大幅降低,塑料工业中产、供、销等环节对手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塑料工业也将会暂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但是,我们与国外相比仍具有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一是本土化优势,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三是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塑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证与支撑。这些优势,会在入世后一段时间内将更加显现出来。

但是,我们还应清醒的看到塑料行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核心技术。总体装备水平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偏多;科技投入不足、开发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的塑料制品较少;国产原料供不应求,还需依赖大量进口。

二是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塑料工业企业缺乏科学管理,未能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使我国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发挥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此外,塑料界人士对世贸组织规则还不够熟悉,不能有效利用有关法规政策保护自身权益。

三是产业集中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塑料大型企业(集团)少,中小企业多,一些产品未能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塑料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塑料行业的发展,东部沿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发展保持着良好势头,西部大开发,发展空间很大,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华兴办塑料工业企业。

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近年来三资企业与私营企业发展很快,目前三资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15%以上。调整企业结构首要任务是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破产、债权转股权以及吸纳发展多元经济成份等手段,组建企业集团,形成经济规模,以经济技术为纽带,优势互补,实现东西部联手,推进企业改革,大力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针对塑料行业发展现状,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另一方面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向“小、精、特、新”方向发展。协会将尽力协助国家及地方政府优化塑料企业区域分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行业发展。

坚持技术创新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塑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GDP增长中将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塑料产品的产量在2000年~2005年之间的年增长率将为10%左右,“十五”末产量将达2500万吨/年;2006年~2015年之间的年增长率将为8%,年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

长期以来,我国塑料工业使用的合成树脂原料除部分国产产品外,仍有不少原料依靠进口。到2001年进口合成树脂达1426万吨,创进口最高记录。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提倡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科研成果向生产经营的转化等措施实现全行业技术进步。努力加强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到2005年行业内大型骨干企业和部分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中小型企业都应将积极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我国塑料工业在今后的十几年中要在加工技术与机械装备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在国际大市场中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

今后塑料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要重点突出轻量化、复合化和功能化。

轻量化直接关系到制品的成本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复合化是提高塑料制品性能,扩大制品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功能化是目前各种塑料制品普遍追求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赋予塑料制品新的功能,如电、热、光、磁及阻燃、降解等功能。

对于现已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如茂金属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拉伸技术、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热流道技术等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塑料制品行业发展重点

(1)农用塑料中,要提高棚膜的功能性,做到长寿耐老化、防雾又防滴、高透明高保温、实现光能转化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对地膜要解决残存在土壤中的“白色污染”问题,同时开发除蚜虫、除草、有色等多种功能性地膜。

节水型灌溉要加强输水管道和输水渠道防渗膜的生产,大力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各种类型喷灌与微、滴灌管道、管件、喷头等配套件。“十五”期间将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亿亩。节水用灌溉管、喷、微灌用配套管材和管件及塑料井管等将会以超常规速度发展。

(2)应重视包装材料的功能化,如高阻隔性、耐高温和保鲜等,同时也应防止功能过剩、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

(3)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合理的门窗型材结构,加大城镇排水、排污管推广应用,大力推行建筑装修装饰材料以塑代木。

(4)重点发展为汽车、家电、电子、电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国防军工、文体健身等行业配套使用的塑料材料或制品。

篇8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氛围与大学的教育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应秉承开放性、多元性、共享性、本土性原则,立足专业建设,在课程改革、师资交流、合作培养、交换留学、海外实习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以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行入手:

1 树立师生教与学的国际观念

在我国,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及家长普遍认为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都是成绩不好的代名词。但凡成绩能过得去的学生都会选择本科院校,甚至三本院校就读,原因是大家对职业院校的认知不够明确。高职高专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并非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换句话说,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行业里面更具有竞争力。那么要想使学生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就不能将眼光停留在国内市场。首先,要树立起师生教与学的国际观念,就是教学计划制定不能单单依靠国内产业结构,同时要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在大的环境下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2 引进国外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创新课程体系

要积极引进国外有特色的优质课程,例如国外的翻转课堂,非常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是教学手段更为综合,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使课堂变得灵活自由,打破了教师“独角戏”的现状。将优质课程引入我国高职高专的课堂,不仅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同时有利于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研究、实践能力、道德素养、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及适应我国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又能跟得上国际市场的课程体系。

3 共享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

高职高专的办学条件当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学校的实训设备不达标。很多院校都不具备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现场操作的条件,学院购置的设备条件只能满足重点专业的需要,很多招生规模较少的专业根本没有实训设备,无法满足实践的教学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学校纷纷采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作为解决办学的方法。就是与校外多家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在企业利用企业资源完成实训课程,企业可以优先选聘其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一个分散设备投入压力的方法,但是国内很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项目一直不太热心,学校处于主动的态度,没有企业的真正配合也很难完成校企合作。同样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所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无疑是另辟蹊径,这种办法不仅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可以将两所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办学的正常进行。在两所国际院校零距离对接的同时,再加上两个国家的热心企业的高度参与,必能保证高质教学的每个环节顺利展开。

4 提高高职开展双语教学的速度

加快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前提是学生和教师必须通过语言关的考验,这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展开双语教学,并且在教学计划中将语言模块作出要求。双语教师的资源可以利用国际交流合作院校的教师互换资源,也可以先将部分专业教师送到国外进行封闭式培训,然后回国担任专业教师,并且可以用专业英语进行任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需要更高专业水准的要求,所以结合翻转课堂的优势让学生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课上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虽然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讲是很困难的,但是学生有了成就感和目标之后,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所以说这是一个有效促进教学、完善教学的最佳手段。

5 加快职业院校的图书馆国际化进程

图书馆是获得学习资源的第二课堂,很多信息需要在图书馆进行查阅和使用。在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加强图书馆的国际化进程,不仅能满足学生阅览和查阅的需求,也是学校软文化实力的代表。在图书馆适当添加外文专业书籍,可以促进教学环节双语化的进程。同时,使图书资料更加完善。加快图书馆的国际化进程的手段也比较多样化,除了购买相关书籍之外,也可以与合作交流的国外院校进行书籍互换,共同打造双方学生共同使用的图书资源。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电子图书的建设。这个电子图书馆与网上的期刊收录有很大的差别。本电子图书馆必须以专业为单位,书籍内容贴近专业,主要目标是服务于专业,同时国内外调度更加便捷,符合学生双语查阅的标准,满足学生在国际交流的大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6 结语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很大的现实作用,怎样才能做好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也是很多院校一直思考的问题。很多高校或者高职高专院校都采用了互换学生继续教育的方式,就是在本国家的院校就读两年,然后再到国外继续就读两年到三年,毕业证书发放两个国家院校联合盖章的证书。这样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市场就会扩宽,在两个国家都可以进行选择。前景是好的,真正做到国际交流合作需要更大的考验,更需要一步一步地完善合作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合作的双赢。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结合国际因素,引进国外优质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树立师生的国际化观念,完善国际化的教学配套资源等等。这当中,每一步的完成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是逐步逐步转化的过程。只要我们向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打造出职业教育中既有特色又有前途的高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蕾.国际交流与合作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

[2] 何家蓉.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问题: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J].中国高教研究,2009.

[3] 李化之.谈高职教育的特色[J].职教通讯,2001(2).

篇9

关键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剑桥商务英语 教学探索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高职院校的进行现状

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政府牵头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迅速展开。经过政府完全主导和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两个阶段,2001年以后,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进入官民并举阶段。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关键环节,实行“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兼顾战略平衡、保证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取得较丰硕的成果。政府间项目效果显著,如中国和澳大利亚两个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了迄今最大的交流与合作项目――“中澳(重庆)职教项目”。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把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入专业教学体系,不少高职院校直接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交流,参照其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课程标准。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开始启动,学生国际流动人数明显增加,中外合作办学的数量较之以前有显著提升。另外,高职院校纷纷加大全方位的师资培训,将教师派去海外,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剑桥商务英语教学短板

剑桥商务英语是高职阶段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中使用的阅读和听力材料分布在各种商务背景中,融合了国外许多经典案例,非常成熟和详尽。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潮流中,剑桥商务英语教学出现与此背景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对课程涉及的教材内容做详细的讲解,把内容孤立地局限于一些特定的商务情境中,没有很好地把英美文化融入情境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往往只是从语言知识方面进行学习,过于强调语法、词汇的习得,对于材料的理解只是逐句看懂,而没有对深层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教师和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分析。该课程所涉及的所有的商务情境其实都是在英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化环境中创设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这些商务情境中的案例时,没有从跨文化的角度认真考虑和探讨,以至于学习流于传统形式,不能和现在的高职院校积极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的有效融合。

三、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融合

1.教学内容的融合

立足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和选定中,不应单方面考虑商务情境的创设和商务活动的开展,而应适度融入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实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将商务情境的内容与文化有机融合,以便学生在学习各种商务活动的同时,从跨文化角度了解各个情境所涉及的英美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国际视角。例如在进行“公司选址”的教学时,课程内容涉及一个地方:爱尔兰都柏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都柏林这所城市所牵涉的文化层面的知识搜寻任务。要求学生上网了解都柏林的城市建设、人口、地理位置;了解都柏林最著名的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及其著作《尤利西斯》,以及现在慢慢向其他城市延伸的“布鲁姆日”。通过这些文化知识的渗入,有助于帮助学生洞察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知识,增强他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

2.教学重点的转换

我国高职院校要与世界高水平学校建立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具体在剑桥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中,就需要在教学重点上立足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传统进行颠覆。(1)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有跨文化背景的了解。随着高职院校国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应该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角。教学中不能脱离西方文化的养成,应该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于每个知识点,最终帮助学生增强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了解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这两种体系在历史、地域、民族及宗教上形成的各种差异。(2)教学组织。剑桥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涉及各种商务情境,在国际合作与交流背景中,这些商务情境要求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应该彼此理解和顺畅交流,积极协调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组织方面应该把学生从传统的语法、词汇等语言习得中解放出来,强调学生从跨文化角度探讨各种商务活动在文化影响下如何获得更好的商务效果。例如在“道德经济”的教学中,在教学组织上就应该先偏重文化方面的知识拓展。可以首先提醒学生了解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拉丁美洲国家的地理、气候、主要经济支柱,以及经济落后的原因,再引导学生从道德层面和文化层面扩展到经济层面,把两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挖掘出来,最后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并扩大视野,从不同的侧面正确了解道德和经济千丝万缕的关系。

3.教学效果的评估

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理想、教学反应是否积极,需要有一个完备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以往的传统教学效果评估注重学生对语法、语言等知识点的掌握,虽然也提出一些有新意的评估方法,但只是纯粹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前面的准备和后面延伸加以强调,没有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角度进行评估。在跨文化理念和意识的指导下,应该明确评估的方法和最终结果。

上述表格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体现了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评估体系。在评估中除了传统的作业、课堂练习、课堂对话以外,还特别注重英美文化的融合,将跨文化的理念有效地贯彻到课程的最终评价中。

四、结语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开展给剑桥商务英语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把跨文化理念和意识引入日常教学中,明确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加快剑桥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为铺开一条适应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之路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创新型人才 外语人才培养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和必要性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与国际接轨,不断探索多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高校发展之路。大量复合型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能更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与接轨,国际化、复合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大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使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充分了解世界同类学科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变化情况;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效率低下等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国家交流与合作,把握外语科研动态,积极推动知识创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合作模式,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

庄智象先生认为创新型国际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1)良好的语言基本功。这是外语专业人才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没有这一基础,其他所有目标都是空谈;(2)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要求外语人才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3)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人才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批判性思维,更加客观、全面、灵便地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外语专业的人才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只是“闭门造车”,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事物,特别是加深对国外文化、国际规则的了解,并能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

(二)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

我国一流大学如清华、北大等早已意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以北大为例,截止到2011年底,北大的国际合作交流伙伴已扩展到80多个国家的26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部分地方院校已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及参加过国际培训的截止到2012年底约达250人。我们了解了国外院校的外语先进教学理念,比如:同样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日本和韩国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日本自1949年起诞生了18位诺贝尔获奖者,在SSCI和A&RHI等主要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远远超过了我国,而这些现实情况表明日本研究人员在论文撰写和阅读国际前沿刊物方面有极强的英语能力,而这些和他们的教学体制是分不开的。张济华同志调查曾发现,日本学生的基础英语已在高中阶段完成,高校阶段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ESP教学,大学英语一开始就与专业挂钩,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范围内的国际交流能力;这与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把英语作为基础课学习形成对比;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之间没有明显的层次性,很多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内容高中已经讲过,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据调查发现,大一参加四级考试的学生通过率比大二的高出不少,这说明大学英语教育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部分高校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英语能力反而倒退。再以韩国为例,上世纪60年代的韩国,科技落后,自然资源缺乏,要想使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培养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加强外语人才的培养成为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韩国外语大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教学融入社会,实行社会办学,他们经常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对不同的企业、职业和其他社会阶层进行调研,捕捉人才需求信息,重视学习的实践性,做到培养人才与时俱进,外语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外语+专业”、“外语+副修”、“专业+外语+副修”等多样化格局;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内、国际合作办学,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相比之下,我国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学内容早已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教学材料信息滞后,在以后学生的工作、生活中毫无用处。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美国,在学习其他外语过程中十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对外语教师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在目的语国家进行深入、广泛的浸入式体验,等等。所以,通过参加国际交流,感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改革提供参考。

(三)加快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

既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我国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要通过怎样的具体方式,踏实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1.抓住机遇,加强沟通。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当前许多国家出现了“汉语热”的现象,经国家汉办和其他机构多方面的努力,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近四年来,我们外派的教汉语的外语教师级学生达到百余人,这正是个人对国外文化及语言加强了解的一个大好机会。同时,对学校而言也是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点。外派支教的老师完全可以成为合作双方的“使者”,是合作双方了解与合作的有效“桥梁”。

2.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师资”是关键。外语教师除了拥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外,还要熟悉该主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富有创新意识。笔者于2012年暑期到美国德州大学进行职业培训,时间虽短却收获颇丰,对该校外语教师Juliet对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引导者”、“控制者”、“观察者”游刃有余的角色互换的讲解印象颇深;我校老师在加拿大访学的老师归来所做的报告中一致认为自身的英语水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引进外教的做法使学生能够更详细地、与时俱进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发展概况,等等。

3.加大“交换学生”的力度。

高校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派学生到目的语国家进行学习培训,毕竟,教师从国外学到的东西,一方面可能由于实际条件的制约无法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在国内和国外的感觉、领悟肯定会由于学习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学生经历一段时间的国外留学,有利于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拓宽视野,借鉴国外相关学科的培训和发展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回国之后可以和同学交流经验,传播体会与感受。

4.合作办学。

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先进、优质的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外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输入”力度,促进英语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使外语课程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培训上,而是应加大学生的专业培训力度,以某一“切入点”为依托,促进课程的纵向开发,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实际运用。

我国一等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所实施的具体形式经归纳已有以下几种:访问学者、教师进修、学生互换、合作办学与研究,国际会议,聘任外教、专家,等等,实现国际间优质资源互享;这类院校还应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通过沟通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地方院校由于办学条件、管理制度和氛围的制约,缺少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主动性和条件,而且在少有的交流当中,重视吃、住、行等形式,缺少真正的交流内涵。这类院校应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利用一切可能提升国际交流层次,使学校、教师和学生真正从中获益。

随着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内涵建设;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究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动向。同时,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断吸收、利用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益的内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外语高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1-7.

[2]王志伟.美国外语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管理,2012(9):156-157.

[3]谢小苑,吴庆宪.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82-85.

[4]黄葵.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J].教育与经济,2012(3):34-37.

[5]庄智象,谢宇等.国际化创新性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2(4):61-67.

[6]付自文,郭雅琴.地方本科院校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