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战略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战略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战略规划方案

篇1

第四方物流(TheFourthPartyLogistics,4PL),最早是由美国埃森哲管理顾问公司于1998年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调配和管理公司自身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整套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中国直到2001年才开始对第四方物流相关理论的进行研究,对于“第四方物流”的定义说法不一致,不过各种定义的共性在于都认同第四方物流以优化客户所在的供应链来提供物流服务为出发点,能够解决整个供应链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

从第三方物流到第四方物流是一种质的飞跃。第三方物流是物流组织的载体,其经营范围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和配送等,完成的是货物客体流动的使命,使货物在流动中实现增值。而第四方物流的服务渗透于供应链上单个企业一切可能触及而又无法触及的经营范围,从事的是整个供应链内部或者若干个供应链之间的整合运作,和第三方物流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物流目的不同。第三方物流是以降低单个企业的外部物流运作成本为目的的,而第四方物流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运作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物流效率。第二,研究范围不同。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区间狭窄,集中在某一个企业在采购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整体或者局部物流问题,第四方物流的研究范围广阔,主要是针对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三,物流层次不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是单个企业的采购或销售物流系统的设计、运作,而第四方物流瞄准的是企业的高层问题,包括企业的整体战略、企业的业务流程问题、战略物流的规划问题,以及处于中间企业如何合理有效的规划上下游企业的物流运输问题。第四,运作特点不同。第三方物流的单一功能的专业化程度高,多功能集成化程度低。而第四方物流具有多功能的高度集成化,物流单一功能运作专业化程度低。第五,物流能力不同。第三方物流主要的能力集中在传统的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以及信息反馈。而第四方物流具有提供信息咨询、搭建企业信息系统、合理运作物流业务和变革企业的管理效率等能力。

三、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由于中国第四方物流的起步较晚,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还正在探讨摸索之中,所以本文就从发达国家第四方物流的成功实践中分析,得出第四方物流几种运作模式:

1、第三方物流起主导作用第三方物流是业务的发起者,接受企业外包给自己的物流业务。在处理过程中,由于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以及专业化程度不够,往往会出现一些自己处理不了的技术或者战略规划问题,这个时候就会选择第四方物流参与其中,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由于第四方物流的专业化程度高,可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开发市场的能力,也就是说第四方物流的作用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执行力发挥出来的,其最终结果都是以为顾客服务为目的的。双方主要是以合同指导或者统一战略联盟而合作的。

2、第四方物流起主导作用企业会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根据各项任务的性质特点分配给具有专业优势的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这里,第四方物流处于一个主导作用,需要把握自己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资源、实力和技术能力,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操作来解决客户提出的物流问题,优化供应链方案,达到为客户服务的目的。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本身可以同时具有处理多个供应商和多个客户的能力,而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第四方物流的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的。

篇2

[关键词]传统物资管理企业;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

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增强管理工作效果,提升现代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1传统物资管理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与现代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直接关系,需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与了解,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分析与管理。具体关系为以下几方面。

1.1物资采购与存储关系分析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物资采购需根据企业制定的计划方案,购买或是供应物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合理采购的情况下,针对剩余物资的数量进行分析,不会关注库存方面的成本。且企业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物资消耗的数量很大,且规格内容很复杂,为了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会储蓄很多物资,经常出现物资积压的问题。在传统物资管理的过程中,会向着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转化,能够通过供应链的方式,分析物质的流动性情况,明确存储功能域特点,在了解具体观点的情况下,更好地建立现代物流观念,协调供应链上下结构之间的关系。而在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中,可实现合理的存储工作,将物资管理作为基础内容,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方案,针对库存内容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够实现零库存的管理目的。且在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物流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快资金的周转与流动力度,通过合理的物资配送方式完成工作。

1.2物资配送的关系分析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在实际发展中,未能创建完善的物资主动配送方案,无法针对物资管理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且在仓库管理工作中,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难以创建多元化的管控体系,严重影响各方面管理工作效果。且在传统物资管理期间,未能制定完善的物资储蓄方案,无法通过合理方式进行生产。而现代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基于传统物资管理方式,针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生产期间的物资内容,协调各方面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与控制,在合理配置物资材料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改革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创建生产供应体制,降低生产期间的库存成本。

1.3物资管理的技术配装分析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而言,在现代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技术装配很差,尤其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创建信息互动机制,能够开展实时的信息互动活动,明确市场的信息情况,针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解决当前物流管理问题。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现代化物流管理企业的转化方式,创建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创建规范与科学的物资管理系统,根据生产线的实际特点,建立自动化立体库系统,合理使用单元化的技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创建自动化配送体系与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主要针对某个地区或是企业的物资进行供应,具有物资管理与销售等功能,可以创建计划经济等模式与产物。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体制开始完善,且传统物资管理企业主要靠着国家的优惠政策生存,但是,当前已经无法依靠优惠政策的支持。因此,在新形势发展的时代之下,物资管理企业应当针对经营机制进行合理的调整,明确经营分配要求,遵循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原则。目前,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物资管理企业应针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创建良好的供应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需向着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提升供应链管理工作效果,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此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

3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的建议分析

在传统物资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针对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创新,向着现代物流企业进行转化,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转化建议为以下几点。

3.1做好业务的定位工作

企业在对业务进行定位的过程中,需针对业务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其划分成两个类型:第一,对于物流服务定位而言,主要针对供应链与物流服务链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各个环节的物流服务特点与要求,全面提升每个环节的工作效果。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创建全程物流企业的定位模式,明确整体供应链的服务要求,创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对于传统物资管理企业而言,在实际发展中,需明确现代物流企业转化重组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在明确管理目的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开展转化工作,例如:技术状况、经济状况与业务状况等,可在转化期间,预防盲目发展的问题,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增强管理工作力度与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2合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

传统物资企业在向着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过程中,可提升物流管理的专业化与网络化水平。虽然我国在物资企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成果,但是,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传统物资企业未能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严重影响各方面管理工作效果,甚至会导致企业的信息获取方面受到一定影响,无法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物资企业需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转化,明确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要求,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增强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在此期间,需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转化传统物资管理工作模式与发展形势。

3.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明确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通过人才队伍的支持,提高总体工作效果。首先,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过程中,传统物资企业需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要求人才掌握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在工作期间尽职尽责,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其次,需针对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各方面先进技术,全面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优化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与模式,提高整体工作效果。最后,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期间,需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与考核制度,明确各方面工作目的与要求,全面提升现代物流管理工作效果。

3.4针对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转化

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而言,在传统物资企业转化的过程中,需针对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转化,改革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在此期间,需针对供应链管理机制进行合理的改革,明确主要的思想内容与策略方式,提升物流管理信息的利用率,创建共享管理体系,预防信息扭曲问题。同时,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针对物流企业的供求关系进行合理分析,明确稳定性与牢固性的合作关系,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在此期间,需合理创建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系统,合理地反馈数据信息,应用网络系统进行消息的传递与共享,在了解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增强管理效果。

3.5制定完善的战略规划方案

在制定战略方案的过程中,需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环境特点,针对传统物资企业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完善,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在制定战略规划方案的过程中,需遵循全局性与结构性的原则,明确具体的功能与基础内容,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促进传统物资企业的良好发展与转化。

4结论

传统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过程中,需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现代化的管理原则,明确各方面工作特点与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与制度,开展战略规划活动,增强整体管理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创新

1供应链及供应链系统

1.1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涉及帮助供应商提供生产资料、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系列过程。供应链环节涉及产品的生产流通,包括生产、批发、零售以及客户终端,它涉及物料、信息、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增值链。供应链具有复杂性。同时它是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是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的。企业中的其他职能部门,与它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并且在市场中,供应链系统必须是动态的。供应链的成员繁多,其中的交叉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1.2供应链系统的定义

供应链系统指在整条供应链上,为各种客户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系统。供应链系统是有其相对应的网络结构、业务流程、管理要素等交互而成的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构架。供应链系统中各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它的每一个节点所具备的效用是不同的,这些具备特殊功效的节点相互联结,提升了单个节点的功能,达到一个整体的功效。供应链企业间为了共同的利益,对整个企业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诠释,是以互利互惠为目标的。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供应链系统随时随地,能够因地制宜,快速反应,提出高要求。

2供应链系统下物流系统分析

2.1自营物流系统

供应链系统下的一种普遍的物流形式,关键是企业拥有由自身资源构成的物流团队。这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一体化,在物流运输活动沟通管理中,产生更少的沟通噪声。但是,自营物流系统的成本很大,不太利于企业本身的低成本系统,从而制约其运营扩张。

2.2第三方物流

供应链系统中的主要角色,每个公司决定以合同的形式,将自己的物料和产品,全部外包给一家专门为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来完成自己的物流需求,从而节约了物流管理环节,同时也分出部分盈利。

2.3物流联盟

供应链系统中,为了达成长期互利的、全方位的合作同盟,有业务往来的两个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建立的物流结盟形式。物流联盟的形式是有意义,每个企业以共赢为目标的合作,大大地改变企业间单一的竞争模式。

2.4第四方物流

供应链系统中,物流的集成公司,利用互补原则,为供应商提供资源、能力和信息技术,从而管理自己的组织形式。为每个企业,提出物流方案,从而达到为其他企业的物流服务的系统,是建立在其他物流基础之上的。

2.5第五方物流

供应链系统中,出现了一个新生的概念,主要在4P(产品、价格、渠道、沟通)基础上,同时出现了“人员、有形展示、过程”等因素,有了7P物流管理系统,变成了更加宏观范围的物流链。

3供应链系统下物流系统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3.1缺乏专业型物流人才

人才的供给与社会发展不均衡,特别是物流业的人才缺乏专业的培训,由于基础文化深度不够,更加导致了企业中缺乏可提升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供应链环境上,物流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对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要提高物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供应链系统的增值性,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

3.2经营者的理念滞后

目前我国管理者更多只把企业目标放在企业利润上,而不是注重整个企业长期目标,没有意识到物流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效用,仅仅注重物流对成本和运输、仓储方面的低层次认识,没有建立系统的物流规划。

3.3供应链系统中物流体系发展不全面

截至2007年,我国物流管理部门情况调查,仅有34.6%设立明确的物流管理部门。企业中的物流操作过程中,将物资的运输、存储、包装、搬运、配送和流通加工等系列物流过程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对物流部门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和整理。3.4供应链系统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高支出问题企业中,由于观念上存在“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导致企业物资供应缺乏主动性、物资供给与生产进度不配套和装运效率低等增加了成本。各个环节衔接较差,各个部门沟通交流不够。供应链系统各环节提倡节点间的轻松对接,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个节点由于管理人员不专业、节点繁复,导致物流管理成本过高,大大影响了物流产生的附加值。

4供应链系统中企业创新和选定物流管理系统

4.1供应链企业的实力和发展规模的影响

企业评估自身的综合实力,首先企业人员、资金以及管理资源,这三方面具有局限性,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首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放在首位。同时企业的形象,企业文化的展示,更应该结合企业的物流管理,达到一个完美的诠释。

4.2供应链系统产品性质因素选定物流管理系统

针对产品的不同特性,企业选择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同:大型工业品的原料和鲜活的产品,此时选择相对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应该更加注意渠道的合理化。针对全球市场的分销,应该选择委托给地区性专业物流公司;当产品相对单一的企业,此时大企业的统一管理的自营系统更加可取;如果只为了满足技术性强的企业,此时采取委托方式,最为适合。

4.3供应链系统物流总成本因素选定物流管理系统

供应链系统中,应该根据企业的成本预算,首先结合市场状况,清楚物流各种方式特点,结合企业,最后估出最低成本物流,从而结成一个完整系统。整个供应链运行时,会产生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中,有很多是可供参考的,在企业运营时期,就该充分参考有效数据,结合物流管理实际情况,做出应有的反应。

4.4供应链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选定物流管理系统

企业应该考虑到自身的主营业务和企业长处,对各方面例如客户满意度等,就该结合物流系统,进行增强核心竞争力考虑的附加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例如转变物流服务态度,让企业尽善尽美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4.5供应链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创新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确实存在各种弊端,这就要求管理者开始思考多方面因素,才能让物流管理系统得以创新,如物流系统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物流管理目标、适合本企业的物流系统选择、独特的物流管理系统人才培养等。从组织结构着手,企业的物流管理应该充分结合组织的特有形式,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使得物流与组织结合最优。物流管理的目标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从最根本出发,从而达到最优目标。物流管理的人才,更是应该从多个培训、人才选择等方面得出最优的人才培养系统。并且各个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群体不同,选择多种物流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物流管理体系,最终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李龙洙.关于企业信息化与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思考[J].经营与管理,2013,1(7):10-15.

[2]欧阳斌.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1-34.

[3]张翠华.浅议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及其改进[J].东北大学学报,2014,1(1):55-58.

[4]谢琛,谢毅哲.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8):45-46.

篇4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

复杂环境下高技术企业营销风险研究

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新经济条件下的我国企业营销创新

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

提高市场占有率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企业绿色营销与我国对外贸易

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

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

客户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管理

试论企业营销能力的培育与增强

我国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战略的对策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及其建立与改造

论营销渠道模式转型

论企业的网上病毒性营销策略

对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

浅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市场创新

构造3维市场营销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合作营销战略研究

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营销创新

企业绿色营销探析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的神经网络模型

提升中国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

我国科技企业营销体制中的观念导向

新产品试销评价方法研究

论中国转型市场中企业营销的预警管理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论现代企业分销渠道建设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客户顾问制"与营销创新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发展

21世纪企业营销新理念

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对当前企业营销问题的点评

世纪之初我国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绿色营销的探讨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中小企业应确立营销新观念

现代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探讨

可持续性发展与企业绿色营销

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

企业营销活动的"催化剂"

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评价子系统研究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客户档案知识的挖掘方法研究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项目管理在组织市场调研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新时期的合作营销关系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设计

论网络营销与企业谋略

论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的企业营销对策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点的增设在企业材料采购中的作用

论企业建立顾客导向营销观念

加强商品审美研究 搞活企业市场营销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全球化营销的必经之路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浅谈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营销战略

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中国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现实意义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客户关系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现代物流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

销售经理的基本素质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青年文明号"在企业营销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企业营销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论生产企业对分销渠道成员的管理

信息化、标准化是供应链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导入与实施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让客户关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析

市场对接过渡期的企业营销策略

无缝营销管理——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企业营销管理研究——"顾客中心论"的企业营销战略

浅谈企业如何控制销售信用风险

上市公司关联购销交易实证研究

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战略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WTO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WTO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管理支持系统及其内在运行机制

"差异化策略"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企业物流一体化研究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试论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

加入WTO后制造企业销售通路建设的思考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视角下的分销渠道整合

客户行为与区域市场渠道策略

企业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对策

基于供应链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

谈知识营销在企业营销创新中的杠杆作用

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

企业开拓目标市场策略新论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基于顾客的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

论现代企业的顾客满意观和顾客资产观

面对WTO中外企业营销落差比较

CRM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实施与应用

当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

论产品的知识营销

方法目的链短化的原因浅析

CRM在药品营销渠道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移动Agent建立企业动态供应链

当前环境变革中我国企业营销理念的转变

中小企业实施CRM方案的误区与对策

WTO与中国企业市场营销

新世纪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

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联合定价决策模型探讨

网络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双赢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及应用探讨

论网络营销对企业的影响

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客户忠诚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意义

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网络及其知识管理的系统剖析

中国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需条件分析

探究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谈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意义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当前企业营销观念及其规则分析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论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创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顾客价值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保障机制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供应链竞争力的厂商均衡分析

绿色营销初探

高技术企业市场营销特殊性分析

网络经济与客户的数字化管理

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

组织市场上购买决策者的结构类型与企业的营销对策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论企业营销活动策划的专业化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以企业营销新理念迎接入世挑战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

企业营销创新的内容和重要性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供应链系统的物流规划模式

供应链的自动补货模式及其价值

博弈理论与营销创新

激励机制在现代人事管理中的运用

对客户忠诚创造价值问题的探讨

现代供应链联盟问题研究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建立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想

绿色营销与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论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有形产品的服务提供方式研究

顾客价值提升的定位及途径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客户关系营销——现代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论营销流程再造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面向过程的供应链工作流管理研究

企业应对价格战的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困惑与发展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借鉴ISO9000的管理思想精髓优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及备件订货问题研究

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基于供应链战略目标的性能检测指标研究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基于企业整体模型的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供应链性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于零部件归并问题的采购策略模型(英文)

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能动作用研究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预测方法的研究

谈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学

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略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产品试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的采购量分配方法

我国企业间促销管理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改革探讨

信息传递障碍与国有企业营销效率研究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核心思想浅析

基于机制设计的供应链优化整合决策效应分析

21世纪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诚信营销与企业发展

企业营销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全球绿色营销趋势和我国企业的策略

试论营销策略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企业供应链构建与优化对策研究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试析企业客户资本管理

关于构建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的探讨

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

现代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对策

VMI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

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的市场营销

浅析营销适宜度

基于相对熵的营销机会模糊评价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下企业CRM的实施研究

当代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关系营销

企业营销理念与品牌提升策略创新

入世后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营销对策研究

论企业营销形象内在素质的塑造

21世纪企业营销变革与创新方向

过程工业供应链计划调度模型?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

基于客户发掘,客户全面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盈利模式探究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实现"两个转变"的关系

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顾客忠诚管理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VE原理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质量文化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融合作用

客户资源的特征及CRM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浅析

供应链系统运行评价研究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基于过程的供应链重构模式与选择

电子营销与中国企业营销策略的变革

篇5

物流管理咨询业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成熟和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管理咨询包括战略咨询、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激励等方面。物流管理咨询除了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咨询以外,还包括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物流业务管理诊断、物流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实施、物流设备的选型、物流工程监理、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物流操作、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海关事务咨询、供应链运作咨询等。因此,相对一般管理咨询来说,物流管理咨询更专业、更实际、范围更广。

2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管理咨询业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咨询的引入也在20世纪80年代,而管理咨询业的产生是90年代后半期。因此,我国国内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也就在不到10年的时间,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也就是近5年的事。如果包括早期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也就在15年左右的时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2.1管理咨询为主兼顾物流的咨询业务萌芽阶段

80年代物流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咨询业也在那时刚刚在中国开始起步。80年代咨询业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等领域。所以可以说,8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咨询。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开始从信息咨询逐步转向管理咨询。国外管理咨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咨询,开始在管理咨询中进行物流业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活动,如埃森哲为和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中就有物流咨询。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咨询。

2.2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其中,物流管理在企业营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领导层的关注。因此,物流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企业和政府纷纷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管理咨询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流领域对咨询业务需求显现,各种政府物流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业务规划、物流仓储设备等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催生了国内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产生,其中不乏比较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欧麟、扬子江。同时,一大批管理软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如招商迪辰等)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给客户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咨询服务。但是客观地说,从软件或者设备公司转变的管理咨询公司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难以给客户提供一个科学的咨询方案。

2.3物流管理咨询业专业化和综合性统一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如扬子江、欧麟、睿文等等,通过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随着物流业热度开始消减,对物流咨询的需求也开始了理性和成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为求生存发展,许多物流咨询公司逐步走向细分阶段,在专业化方面更进一步,如专门从事物流设备咨询的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从事管理和物流业务流程业务的公司。

但是,同时由于物流咨询市场涵盖着非常广泛的领域,必须满足客户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到设备选型、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因此,物流咨询公司开始和咨询服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能力。

因此,我国物流咨询公司在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提供综合的业务服务。

3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内的专业物流咨询公司的现状来看,从原先的一般物流管理咨询开始转向专业化咨询阶段,同时整合多种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集成的管理咨询服务。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近况大致趋势如下:

(1)服务专业化。目前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倾向于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地域来看,北京的本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政策和政府物流发展规划,而上海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设备咨询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规划。在上海物流咨询市场,如欧麟专长于设备咨询。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则专注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供应链规划、业务流程设计和培训等。

(2)服务多样化。除提供专业咨询外,几乎所有的物流咨询公司都还提供物流培训业务,除此以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咨询公司还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提供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方面服务。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与物流企业、咨询业、制造业、物流软件、大学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物流咨询、信息系统服务、物流仓储设施设备等一揽子的服务来提高综合物流服务。

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设计;供应链重构

一、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日益自由化和全球化,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到了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转变成了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即如何有效地整合、集成和利用由多个企业所提供的信息问题。此时,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化的、网络化的供应链。

Chopra和Meindl(2001)认为[1],有两个原因会导致供应链上缺乏合作:一是供应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二是信息在供应链上传递时经常会被扭曲。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出现,能够促进信息的共享以弥补以上不足,并且对供应链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电子商务全面采用电脑和网络支持企业及其客户之间的交易活动,包括产品销售、服务和支付等。其次,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接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再次,电子商务促进企业间合作,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最终达到生产、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集成,让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把理想的供应链运作变为现实。

Malone et al. (1997) 认为[2],信息技术减少了交易和合作成本,从而使层次性的合作提升为市场性的合作。因此,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市场从供应商那里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无需通过销售商的中间环节,从而大大节约交易成本和搜寻成本,供应商也能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渠道,获取更高的利润。

众多学者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诸多有利之处,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已有较多研究[3]。现有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将供应链上的各种异构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以提高业务流程效率,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4];另一类是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方法,如重新设计分销流程,减少流通中间层,避免价格差异,供应链的重组,供应链的网络化战略研究等,侧重管理模式的创新[5]。然而在企业如何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建立适合自己的供应链上尚有所欠缺,下文将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设计与重构的方法、原则和步骤。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设计原则

设计有效的供应链,必须考虑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的动态性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的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外部竞争加剧、价格、利率和汇率的波动等。为了适应这种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设计一种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系统,从而达到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功能,使供应链各链节、各功能实现最佳配合与协调,共同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设计集成化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系统,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柔性原则。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千变万化,顾客要求的服务水平越来越高,供应链系统必须适应这种特点,这就要求供应链包括生产制造系统、产品设计和研发系统、物流后勤系统在内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对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

2.优化原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选择更应该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每个企业只集中精力致力于各自的核心业务过程,这些具有核心业务的独立制造单元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优化、面向目标、动态运行和充满活力的特点,能够实现供应链业务的快速重组。

3.简洁原则。电子商务要求企业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因而简洁性成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原则,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应是简洁而有活力的,能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快速组合。比如供应商的选择就应该少而精,以有利于减少采购成本,实施JIT 采购和准时生产。

4.协调原则。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业绩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电子商务具有更强的协同处理功能,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系统与环境的总体协调性,只有和谐而协调的系统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

5.创新原则。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环境快速多变的特点要求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遵循创新原则。要生成一个创新的供应链系统,就要敢于打破各种陈旧的思想框架,用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审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

6.战略原则。供应链建模应有战略性观点,通过战略的观点考虑减少不确定的影响。〖JP+1〗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角度考虑,供应链的设计必须体现供应链的长期目标,与供应链的长期战略相匹配,要能预见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发展应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在企业的战略指导下进行。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设计过程

供应链设计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提出方案的过程。分析问题就是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分析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从而找出建立有效供应链的机会,同时分析供应链上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那些对供应链的目标构成威胁的因素,通过企业状况与环境匹配,得出建立高效灵活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8 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市场竞争环境。这里指微观环境,因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微观竞争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析市场特征的过程要向卖主、用户和竞争者进行调查,以确认用户的需求和因卖主、用户、竞争者产生的压力。通过分析,可以找到供应链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掌握顾客和市场的脉搏。

第二步,分析供应链的现状。主要分析现有供应链上的供需状况,目的在于找出现在供应链中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要求的要素,研究供应链开发的方向,分析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阻力等因素。

第三步,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因为供应链设计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确定设计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金、技术、人员、设备、时间等等,通过针对现状分析以及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其必要性以免造成浪费。

第四步,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供应链主要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运营成本之间的平衡(它们之间往往有冲突),同时还包括进入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新的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程度和降低库存成本等目标。

第五步,构建供应链框架。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供应链中的成员组成分析主要包括制造工厂、设备、工艺和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的选择与定位,以及确定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第六步,评价供应链可行性。这不仅仅是策略或改善技术的推荐清单,而且是开发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开发供应链提出技术选择建议和支持。这也是个决策的过程,如果认为方案可行,就可进行下面的设计;如果不可行,就要进行重设计。

第七步,设计和创建供应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供应链的成员组成(供应商、设备、工厂、分销中心的选择与定位);原材料的来源,包括供应商、流量、价格、运输等;生产设计,包括需求预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能力、生产作业计划、成本控制和库存管理等;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

第八步,检验和实施供应链。供应链设计完成后,应通过一定的方法、技术进行测试,看其是否可以持续满足客户递送的时间、产品数量等方面的要求及快速响应关键客户的需求,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性和服务质量。如有不行,返回重新设计。如果不存在什么问题,就可实施供应链。

此外,在遵循上述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供应链系统中内外要素的制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供应链设计是一个开放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次设计就解决所有问题,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在产品开发初期设计供应链,产品设计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同时考虑供应链的结构问题,以获得最大化的潜在利益。再次,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除了电子商务这一商务环境要素外,供应链的环境因素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设计供应链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宏观环境要素。最后,电子商务环境下产生了各种先进的制造模式,这些先进制造模式一方面为供应链的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宽泛的技术选择条件,另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供应链不断进行创新设计和重构。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重构策略

供应链设计方案确定后,接下来的就是把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也即对现有的供应链进行重构。供应链重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牵涉到很多管理细节问题,供应链上每一个不适应电子商务要求的环节都是重构的对象。其中涉及面多、影响较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重构、流程重构、资源重组。下文就从这几方面来探讨供应链重构问题。

(一)组织重构

组织重构是供应链重构的重要方面,它为供应链的有效运行建立起支撑的“骨架”,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供应链的组织架构反映了供应链上的权力关系和联系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信息在供应链上的传递方式。组织架构的好坏将影响到供应链上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积极性和能力的最大发挥,所以说它关系到供应链实施的成败。电子商务环境对供应链的组织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供应链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的组织架构应该适应这种特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组织重构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职能机构扁平网络化。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垂直结构,包括决策层、职能层和执行层,指令和信息是逐级单向传递的,指令由上到下,原始信息由下到上。传统的组织结构具有很大的弊端,表现在决策速度慢、信息容易失真和供应链的反映灵敏度低,这种结构已经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要求,所以在供应链重构中要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来代替这种金字塔形结构。扁平化的组织要求减少不增值的管理层次,各级之间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职能之间进行网络化的连接,信息在组织中是网络化传递,从信息源同时向其他各部门发散。在这样的组织中更多地采用项目团队和矩阵结构的组织方式,具有很大的柔性,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响应的需要。

2.进行适当的分权。分权就是高级管理人员把部分决策权分给低级的管理人员,更多地让员工参与决策。分权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主动和积极性,增加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面临的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瞬息万变,供应链需要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才能保持竞争力,高度的集权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因此,在供应链的组织重构中应进行充分的分权。分权的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分权的偏好,二是员工对分权的接受程度与能力。组织分权的偏好高,分权程度高,反之则低。员工对分权的接受程度与能力强,可以分权的程度高,反之则低。这两者的交集就是组织的分权度。不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的分权程度受到环境的制约有时不以组织的偏好决定,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员工的分权接受程度和能力,让那些有能力和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来承担供应链的部分决策权力。

3.缔造学习型组织。电子商务是科技创新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的体现,供应链上的企业要跟上电子商务时代的变化,不断自我更新,就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学习型组织能够自我创新、自我提升,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永远向上的活力,同时它具有重视知识、鼓励创新、开放思维的特点。供应链的学习型特点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供应链节点企业要成为学习性组织;二是节点企业之间在合作竞争关系中要相互学习;三是整条供应链向供应链外学习。在供应链的组织重构中,要从这三个方面把供应链塑造成学习型的供应链。

(二)流程重构

流程就是做事的方式,流程重构就是要改变那些不合理的做事方式,以适应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方案制定后,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流程至关重要。传统供应链流程中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要求的地方,表现为:流程各环节质量不统一,导致产品检验、质量监测等成本的发生;流程各环节生产能力不一致,造成大量的在制品库存和等待时间;流程物理路线设计的不合理,增加了流程中运输、转移等非增值活动;流程的过渡复杂减缓了物流、信息流等的流速,增加了管理和后勤系统的负担,等等。流程重构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除非增值活动。通过各环节的协调,流程路线的重新设计,提高各环节质量意识等方法,减少流程中的库存、运输转移、返工、检测等活动。例如,用 JIT 的思想设计流程,就可以大幅度减少非增值活动。

2.工作整合。流程中许多工作是可以合而为一的,工作的整合,可以减少交接手续,大幅度提高效率水平。工作整合,既可以采取几项工作归一人完成的形式,也可采取将完成几道工序的人组合成小组或团队的方式。

3.流程改进。将生产周期长的连续式流程,以及因各工序间缺少沟通易产生生产误差甚至差错的平行式流程,改进为同步流程。同步流程的优势在于其工序在互动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它不仅能缩短周期,而且通过各工序的交流,互相调整,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流程改造策略远不止以上几种,各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问题,创造性地寻找适合自身的策略。但不管是什么策略,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加强流程网络的总体规划,使流程间彼此协调,降低内耗。

(三)资源重组

供应链重构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资源重组,电子商务环境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上的企业资源是为功能服务的,随着企业行为面向过程的转变和对企业经营柔性、精简性等要求的提高,企业必须重新构造其资源配置模式以使其和过程相一致。随着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的转变,当企业向顾客承诺的交货提前期较短时,为了保证能够实现承诺,企业需要投入更大的物流或生产能力。供应商和客户成为企业的两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在资源重组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两种资源。另外,速度作为电子商务竞争的基础之一,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供应链管理也要把时间纳入企业资源管理之中。

资源重组的核心是供应商资源和客户资源的重组,充分利用 Internet进行搜索,综合评价各供应商的资本、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从中挑出适合电子商务供应链战略的部分供应商,形成供应链的一部分。同时分析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现状,确定企业的目标客户群,形成供应链的下游部分。这时,一条供应链的雏形才算完成。由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动态性决定了这种重组的经常性,而不是一步到位的。然后,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本、技术、人力和信息等资源,把各节点企业的优势资源挖掘出来,充分发挥其优势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局面,把有限的资源从那些弱势项目中退出,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上文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设计和重构策略。首先,提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供应链设计应该遵守的原则。其次,通过分析得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设计的步骤,并阐述了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在供应链设计完成后应如何对企业进行调整和重构,使设计方案能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切实实施。这些研究结果对企业电子商务条件下建立适合自己的供应链具有参考价值,对改进供应链管理绩效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都不够成熟,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真正有机地结合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绩效,从而提高整条供应链市场竞争力尚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Chopra,S.,Meindl,P.Supply chain manage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Press,2001.

[2]Malone,T.W.,Yates,J.,Benjamin,R.Electronic markets and electronic hierarchi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7(30):484-497.

[3]何勇,杨德礼,黄超,吴清烈.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协作策略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27): 12-15.

篇7

当时的美国,正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外包业务方兴未艾。美国的跨国企业站在战略高度以全球视野来考虑其供应链结构,亚洲特别是中国成为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选择外包商或者在中国建厂,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全球采购或者一般意义上的选址,而是更具战略性,其实质是构建一个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所以“设计”供应链便成了企业发展中运营战略的重要部分。决策者希望能够清楚地知道“如果这样……那么……的结果”!许多新的供应链的理论和策略正在被创立和实施中。而在欧洲,欧盟的成立导致了欧洲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供应链网络体系的重构整合,我们的欧洲同行正忙于思考应当如何帮助客户关闭地区性的配送中心。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供应链上最为重要的环节,供应链咨询服务的需求由此诞生。

供应链优化是物流咨询的一次革命

站在咨询公司的立场上,供应链优化咨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包括:

1、量化的战略决策:供应链优化涉及到整个跨企业的合作伙伴,客户的战略决策的难点不仅仅是要说服企业自身的决策者,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整个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理解供应链网络优化的整合举措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用量化的结果告诉合作伙伴的利益所在,证明未来举措并非零和游戏。咨询公司如果仅仅提供文档去描述客户存在的问题或者定性地判断重构方案的好处,客户将不会接受这样的成果物。

2、动态的战略决策:在激烈变动的商业环境下,供应链网络决策的可维护性极为重要。咨询公司递交的成果物是静态的,无法反映未来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客户所遇到的供应链新挑战。客户更希望咨询公司的成果物是一个架构精巧的数学模型,使其在商业环境变化后或者企业战略变化后,仍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3、战略方案的可操作性:供应链网络优化咨询既是战略层面的咨询,又与战术层面的操作密切相关。不管是采购的集中化或者VMI/X-DOCKIN6/DSD等策略的实现,都与客户具体的作业密切相关,客户的资源或者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受限,决定了客户的实施过程不是快速和短暂的。咨询公司和客户必须找到共同的语言,在同一个平台上去对话,才能确定合适的可操作过渡方案。而且客户企业组织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需要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平台。

应对以上的挑战就是供应链网络优化咨询业务的核心意义。可以说,供应链网络优化是物流咨询的一次革命,改变了那种与客户之间“一锤子买卖”的关系。一些有丰富工程咨询经验的物流咨询公司,可以通过一个业界公认的标准决策工具,建立一个精巧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里置信客户现在的供应链运作状况,并设计多种商业情景或供应链策略,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仿真,按照成本最优或服务最优的原则去求得最佳情景。客户也可以用此模型去模拟未来商业变化对供应链的影响。从长期的意义来讲,供应链网络优化使咨询公司与客户能够有更密切的合作。

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实质:求得整体最优

在传统意义上,供应链就是一些离散业务的松散连载,而现代的概念中,供应链就是“网络”。所以供应链的另一个定义是:供应链是一个网络,是一群互为联系、互为依存的组织机构构成的网络,他们一起协同工作,以控制和管理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在一个动态的供应链环境里,供应链的调控和协调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牛鞭”效应,而解决之道除了信息的透明化和共享外,其基础是必须具备一个优化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网络的优化。考虑的是有关在网络中如何决定作业设施的理想数量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还有采购的数量、制造产出的数量,以及这些产出的流程,其目的是在既定的服务水平下获得总成本的最小化。

所谓总成本最小化,就是要在传统单一企业内成本概念之外去理解和认清一些在物流网络上我们不曾注意的投资,其中包括:

1、物流网络设施:除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和设备的租金以及折旧、运行费用外,还要考虑与作业密切相关的设施的设计、规划、建造以及设备设施的维护服务等开销;

2、物流网络人力:除考虑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成本(包括税收)外,还要考虑到期后的解聘成本、招聘成本以及培训成本;

3、行政/人头费用:不仅仅要考虑供应链的管理费用和客户服务成本,也要考虑到供应链优化项目本身的项目管理费用和团队费用;

4、运输: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外向运输成本,也要考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存货设施搬迁费用;

5、库存:不仅考虑传统意义上的库存占用资金成本,也要考虑在网络整合搬迁期间的库存占用资金的增加;

6、信息系统:不仅仅要考虑传统IT系统维护和启动费用,还要考虑因为供应链网络优化所带来的信息系统重新配置所产生的许可费、硬件和网络费用。

按照DTT(德勤全球)的研究:“仅仅有7%的公司能够有效地管理他们的供应链,然而,这些公司比其他公司能够多获得73%的利润。”足以见得架构优化的供应链网络意义巨大。而根据埃森哲、斯坦福和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尽管供应链的理念在目前很是流行,但是很少的管理者能够确切地知道应该如何投资以及投资在什么地方,以使其投资效果最大化,这是一个严重的不匹配。”这表明,相当多的企业都是从局部而不是从全局和战略层面来考虑供应链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设施地点不同等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结构。此外,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是因为许多企业从来没有风险池和风险共享的概念。

传统的库存理论考虑的是局部优化,解决的是低的库存周转率、不一致的服务水平、频繁的运输、物流成本的增加等问题。而供应链网络优化是从全局和战略层面出发,其重点是战略性的配置库存、管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实施推拉策略和确立剥离点。从细节入手,解决诸如网络上工厂的服务效率低对供应链造成的成本增加、如何设置DC中的SKU、不同订货周期对成本的影响、新系统投入和节省成本的关系等问题。因此,基于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库存策略决策考虑的因素包括:

1、供应链影响因素:包括网络的结构、产品流和VMI/XD等策略;

2、合作管理的因素:是否建立了信息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合同中对服务的要求和合同的柔性程度;

3、局部的影响因素:需求和供应的因素,包括预测以及预测错误、承运商的可靠性,以及局部的库存策略。

下图表明了一个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工作框架:

物流网络优化

以上框架形象地说明了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决策思路和方法,从中不难看出,每个地区有不同的服务目标和成本目标,再叠加上由于采购策略不同带来的每一个SKU的库存和运输策略的不同,其变量可谓海量,计算量之大,真的超出大家的想象。感谢现代IT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和MIT(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出来的新的“聚合”方法论,使得我们仍可以量化地得出结论。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应用:你什么时候需要?

网络优化其实并不是什么新课题,问题的来源是从简单的运输优化开始,运输节点的确定是整个运输优化的关键,所以早期的许多工具提供商都是TMS(运输管理系统)供应商。当年,12、CAPS、Manugistics等几家大型的供应链软件公司也在国内推销他们的供应链网络决策支持工具。但由于这些基于运输节点优化为基础的运作优化软件太过繁琐,无法表现其战略性,所以一直没有能够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直到2002年左右,季建华老师翻译出版了MIT著名教授David Simchi-Levi的《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一书,清晰阐述了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建模道理。基于该理论的Logictools供应链优化工具很快成了一个被咨询公司和客户广泛使用的标准决策平台工具。

在中国,外资企业很早就开始大量应用供应链网络优化这一工具来进行决策。例如,百事可乐的装瓶厂的选址、肯德基的配送中心的服务区域确定等项目都是在10多年前就应用了供应链优化工具来进行决策。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整合旗下的各个工厂以及分销渠道,将中国的供应链网络纳入亚太或者全球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中,最为常用的辅助决策工具就是供应链优化软件。随作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入消费社会,尤其那些直接面向中国市场的快速消费品企业,更是将供应链网络优化作为一种持续优化的日常决策的手段。

总结起来,两种驱动因素会迫使企业考虑供应链重构。其一是商业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变革目前的供应链现状。具体体现在:

1、市场容量的变化:当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突然容量增长或者减小时,需要考虑其目前的物流网络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2、新的客户:当企业突然获得一批从未涉足的细分市场的客户或者失去一批某地域的一类客户时,也应当考虑是否要重构供应链网络,以适应这种变化;

3、分销能力的变化:当企业的分销渠道发生变化,或者分销商的能力发生变化时,必须考虑现有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与这种变化的适应性,进行供应链网络结构优化;

4、新的服务水平的变化:不论是提高或者降低某些产品的服务水平,这背后都意味着需要企业改变其供应链网络结构,以确保能够实现这些变化并且成本最优;

5、区域市场的增加或者紧缩变化:这一点在中国这样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当企业开拓一个全新的区域市场时,就要考虑是否改变目前的供应链网络结构;

6、导入新的产品:导入一个新的产品,绝不仅仅意味着在市场营销上的投入,也许这个产品的独特特性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使得企业不可能用习惯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去支持其运营,需要考虑重构其供应链网络结构;

7、兼并或者卖出业务:在剧烈商业环境变化的中国,行业的整合是正在上演的故事,无论企业卖出还是买入了新的业务,在资源整合中重要的一块就是物流资源或者供应链网络结构的整合;

8、外包业务决策:企业考虑将物流运作外包时,选择什么样的外包商是正确的选择,是否要将已经外包的业务重新拿回来,这些决策背后的逻辑仍然是要求其进行供应链网络结构的优化。

另一个因素是为了改变供应链在服务和成本的曲线,以求得更好的服务水平或者降低成本。改变供应链曲线的驱动因素包括:

1、合理化库存: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想到的供应链网络优化的第一驱动力,与国际相比,中国无论是零售业还是制造业,库存周转率都相当低,库存的不合理比比皆是;

2、降低运输成本:毫无疑问,运输成本在物流成本中占了较大的比率,不合理的供应链网络结构造成了大量的运输浪费;

3、降低仓库空间成本:没有整合的物流网络结构,不仅仅是造成存货的增加,而且直接造成了仓储空间的浪费,尤其是没有经过库存合理配置的网络,挖下去就是“富矿”;

4、降低行政成本:中国的物流网络体系绝大多数都是随企业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其布局大多与企业行政管理的划分有关,仓储资源管理耗费了大量平时不易察觉的行政成本;

5、降低税收: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显得必要。即便在中国,各地政府给你或者你的合作伙伴的优惠政策是不同的,如何在优化供应链网络结构时考虑税收的因素,是许多跨国公司重点考虑的驱动因素;

6、降低订单履行错误和提高订单履行率:一个优化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和一系列好的供应链策略,可以帮助你大幅度降低订单履行错误,提升服务水平;

篇8

关键词:汽车工厂群、平面布置设计、冲压自制件库

近年来,在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对汽车制造业入厂物流系统研究较多,其目标是合理布局供需系统,以缩短装配厂与零部件厂之间的距离,探索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运作模式。

同时,行业内对汽车整车厂内部库区的最佳平面布置规划设计研究较少。事实上,汽车工厂群中早期合理的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对缩短后期的物流转运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汽车冲压自制件库为例,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日产能和焊装车间需求等约束,有时不得不出现几个冲压件库间倒运模具和制件的情况。

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运作

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主要是由入厂物流、厂内运输、装卸搬运、厂内储存、包装、出厂物流和物流信息等环节组成,图1是某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框架。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物流(厂内物流)是企业物流的关键环节,但由于生产计划和需求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库存件质量和诸多变化的环境等因素,使得生产物流及其库区布置设计变得非常复杂和难以量化。从汽车工厂群规划设计角度而言,工艺规划是龙头和方向,物流是支柱,车间内物流规划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相伴的,可以说是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而厂区物流规划则需要考虑厂际间转运物流和库区的优化布置等情况。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区平面布置设计需要根据换模时间、单品种冲压自制件经济批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某公司冲压自制件库区的冲压件仓储周期为2~3天,仓库类型为地面库,采用专用工位器具和通用料箱三层码放方式进行仓储,并根据返修率设置适当大小的冲压自制件返修区和模具修理间。工厂平面布置的总体规划设计

①物流系统分析

冲压自制件库区是为满足冲压件物流在时间与空间上转移的需要。某些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采用筐式物流或自动化输送链将冲压自制件直接配送到焊装生产线上的相应工位,但为了应对返修率高和计划的不均衡,在实际生产中设置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存尤为重要。

对于冲压自制件转运至焊装车间(冲压车间、焊装车间厂房未相连的情况),对于自营物流中的取货制和送货制存在一些争论。从生产物流与调度的角度而言,应根据焊装车间准确的生产计划采取送货制的拉动式看板物流配送模式,使得在已设立冲压自制件库的情况下,尽量将焊装工位线边的库存降到最低或者为“零”,再根据计划和冲压件库区盘点情况,结合压力机、模具的产能,合理安排冲压自制件的生产与物流转运。

实行电子看板配送制是减少冲压自制件库存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和入厂物流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相比,公司内的冲压车间与焊装车间在空间距离上拥有绝对优势,焊装车间计划的调整和物流看板的变动,可以让冲压车间立即获得信息,缩短了信息响应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冲压自制件看板物流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对于焊装车间计划准确率高和执行力好的生产线,可以采取排序物流。

②平面布置设计

汽车工厂群中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布置设计,属于总图和物流应用技术范畴,需要充分考虑几个工厂间的距离、出厂和入厂的签单手续时间、质量检验环节等,规划出合理的运输节拍和适量的物流车辆的投入,可以降低焊装车间内物流仓库和冲压自制件库两边的库存量。总之,合理的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布置优化设计方案,对降低后期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和返修率具有重大的影响。

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按照目标数量大致可以分为:单目标平面布置设计模型(连续空间)、多目标平面布置设计模型(离散空间),一般适用于解决新建车间、新建工厂平面布置优化的小规模方案求解。当汽车工厂群中设施数目增多时,计算量急剧增加,此时应采用渐推法,目的是找到一个与最优解接近的次最优解。

应用实例

本文以某汽车制造企业4个工厂中4个冲压自制件库平面布置为例,说明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思路,并借助渐推法寻找最优的库间平面布局排列方案。

该汽车制造企业现有4个工厂,每个工厂都单独设计和建造了冲压车间、冲压件库区、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同一工厂的4个专业车间内部物料传输是通过通廊和机械化悬链实现的,不同工厂间物料的运输主要通过卡车转运。由于产能和计划调整等原因,4个单独的冲压车间和冲压自制件库间都频繁地转运冲压自制件。4个独立的冲压自制件库的位置及物流路线如图2所示。

工厂规划设计人员会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部门,开始对冲压自制件库间转运的物流量和运输距离进行测量,拟对新工厂群中冲压自制件库间的平面位置进行重新排列,以得到最佳的冲压自制件库规划设计平面布置方案,减少后期运行中的冲压自制件转运距离和物流转运卡车数量。根据公司各个车型生产计划和冲压模具产能的资料分折,结合转运物流路线图,得到各冲压自制件库间的距离和转运物流量测量结果的汇总,如表1所示。

其中,4个冲压自制件库区编号为A、B、C、D,场址位置为1、2、3、4。采用渐推法求总运输量(物流量×距离)最小情况下的平面布置方案。先将A、B、C、D布置到场址1、2、3、4作为初始平面布置方案,其总运输量为1272264。

在此方案基础上,库区位置两两互换,计算其运输量。经计算得到在总运输量(物流量×距离)最小情况下的最优平面布置方案为

上述多个冲压自制件库平面布置设计方案是在一定目标下的最优或较优方案。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排产计划和转运物流量的变化,不能把一次的静态布置看成是最终结果,最优的多物流库区间的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方案,应适应汽车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同时满足自身市场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动态柔性。

总平面动态分析设计应以产品预测和工艺布置为先导,单体设施的可扩展性与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总体布置的可调整性相结合,在充分优化的基础上,考量单体扩展协调后提出具有动态柔性合理的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方案。

篇9

“超前的信息化、大肆建造物流中心、进行上下游的管理”成就了沃尔玛。苏宁认为,信息化建设和物流网络优化必须从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入手,这是增强连锁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分散型网络制约企业发展

苏宁的发展伴随着物流配送体系的从无到有,从繁到简,从弱到强。成立之初,苏宁确立了自建体系、自主管理的方针,并迅速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其中,“伴随保障”是苏宁对物流的功能定位。

苏宁最初的物流配送中心只是“仓库”。“仓库”都是以地级市为单位,有的地方甚至到了县级市;仓库之间关系平行,功能雷同,SKU(品项)同质,仓库和仓库之间的补货活动非常少;仓库设施设备简单,平地堆码为主,主要依靠大量的人力来满足服务的要求;运作策略比较粗放;各仓库都存在占用大量物流资源问题,包括拥有周转率极低的慢销品库存。

最高峰时苏宁在全国共有88个仓库――有些仓库甚至是只供应不到1亿元销售额的门店销售,库存量只有三四百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并且,由于各分公司的信息平台不统一,相互之间商品流通很困难,所以不论商品好卖与否,都要在仓库里保证存货,结果是每个仓库都要存放几乎相同的存货,很容易造成积压,影响现金流。此外,为了防止大量货物的突然到库,仓库往往还会空出1/5的库房以备不时之需。

在意识到曾经支持连锁经营初期高速发展的分散型物流网络体系已经成为新阶段“做强后台”发展策略下的负担后,苏宁总结出了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1、资金占用成本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仓库租赁占用的资金,二是库存占用的资金;

2、流通困难,店铺可售产品受到库存品项的限制。换句话说,由于一些慢销品项的库存不能共享,导致在一定区域仓库内的慢销品不能够被出售,在另一些地方顾客却没有产品可买;

3、物流设施设备简单,不能形成物流作业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规模效应不足,是不能够采用现代化的物流设备的关键因素;

4、采购分散,集中采购很难实施。这种分散的采购体系,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宁内部运作模式的最优化,但对于整条供应链的成本最优没有相应的考虑,造成苏宁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差,很难形成在整条家电供应链上面的话语权。

针对这四个问题,苏宁确定了重构物流网络、优化库存配置、统一运作平台等三个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构建集中化、层次化的物流网络,添置现代化物料处理设备,采用品类化的存储策略和快慢品存储策略。

信息化助推物流水平提高

和传统的商品流通要求不同,家电产品存在着单体体积大、种类多、型号杂、存储配送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因此,家电流通行业的物流模式需要信息化系统的支持。连锁零售的实质就是信息流带动下的物流运作,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是苏宁连锁经营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宁就建立了完整的配送系统。当时,苏宁电器投入3000多万元建立的进、销、存、送、装一体化管理的ERP系统,通过管理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实现了物流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进一步提升了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在国内商业零售领域首屈一指。2000年,苏宁还上线了SCM系统,使苏宁成为当时国内第一个使用比较完整的信息化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的家电连锁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苏宁实现了电子派工、库存与盘点、全过程监控等功能,形成了以长途配送到市、短途配送到店、零售配送到户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同时,以呼叫中心为技术平台,以CRM为导向的客户服务中心的三个基本职能是受理与回访、服务监督与改善、服务承诺的统一管理,持续改善终端的作业质量和顾客服务水平,实现了“一个电话解决一切”的服务。

2006年4月,苏宁公司的全部门店成功上线SAP ERP系统,这意味着苏宁有望大大压缩库存,最终将实现根据销售进行采购。SAP ERP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软件,能够帮助大型企业在业务、财务等领域开展集成化管理,真正实现跨地区统一采购、销售、配送。以往,在苏宁,商品需要先采购入库,才能在门店上市销售。而依托SAP FRP系统,苏宁的多个分公司可以共用一个仓库,最后发展为根据消费者在门店的购买情况向生产厂商下订单。SAP ERP系统也让越来越多的顾客感受到了苏宁的与众不同――以电脑终端代替手写单据,并即时传输到仓库,使长途配送实现了300公里范围内12小时配送到市,零售12小时送货上门,必要时即买即送,购买完3小时就可送货到家。

苏宁希望实现的不仅是送货速度的加快。目前,苏宁将信息化建设定位为“构建高效的神经系统”,希望在SAP ERP平台上,整合企业已有的Bto B与Bto c供应链。为此,2007年6月,苏宁与IBM签订了3亿元人民币的信息化建设大单。IBM将为苏宁提供一整套涵盖人力资源、组织和绩效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以及物流网络优化和客户服务在内的全方位的业务变革解决方案,帮助苏宁进行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的整合。

在优化自身运营的同时,被誉为“高效的神经系统”的信息系统也是苏宁改善与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苏宁的信息系统已经实现和一部分大供应商系统的直连,供应商可以随时进入苏宁的系统察看自己产品的销售进度和库存情况,减少业务沟通成本和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利用苏宁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得来的市场信息,供应商可以更快地压缩甚至清除库存,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整条供应链在这种循环当中得到完善。

找物流要效益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保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是零售商制胜的关键法宝。现阶段,物流是零售商除了房租以外最大的成本,物流成本不仅仅表现为运输费用,还包括装卸、仓储、统计等运作所需人员的人力成本、物品损耗、存货的资金成本以及滞销带来的损失等。因此,零售行业普遍认为,物流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对物流供应链的整合也许是行业最后一块产生效益的部分,而且这里可能潜藏着更多的“油水”。

基于此,苏宁从2005年开始进行仓库压缩的计划,同时兴建大型物流基地,其目的是从物流上再榨出效益。

从苏宁经历的物流网络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可以看出,集中型物流网络的中心机构为整个供应链作出决策,可以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要求下,使系统的总成本最小。在构建供应链网络时,必须考虑到管理集中型物流网络和分散型网络的不同战略,在选择的时候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包括安全库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订单前置期、运输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苏宁借鉴了全球家电连锁行业老大

BestBuy的网络结构,认为BestBuy的网络结构体现了现代家电连锁业物流品类分离、网络化、集中化的趋势,通过三大举措降低成本:联合供应商打造高效供应链;联合决策,提高运输效率;产品分品类在不同地点优化存储。

在零售业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SLOWMOVER CONSOLIDATION,也就是根据货品流通速度的快慢进行库存的优化配置。这一策略正在被全球的分销业普遍采用。实践证明,快销品与慢销品分离的库存配置策略能够很好地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绩效。这也是苏宁现在物流管理中运用的解决方案。由于慢销品不同地区需求变差系数大,分散存放导致库存不能共享,周转速度慢,占用的仓储资源多,因此利用风险池原理,把所有的慢销品集中存放于一处,有利于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周转的快速性。通过这种对库存的优化配置调整,最终在管理主体的大区范围内形成RDC、FDC和XD组成的三级网络结构模型,为未来的整合奠定基础。RDC、FDC、XD的功能各有不同。其中RDC的覆盖范围一般为150~300千米,具体要参照作业规模和客户服务水平要求,客户服务水平是通过订单履行时间来衡量的,由于各地交通条件和服务承诺的不同,RDC覆盖的零配距离也会有所不同。一般RDC覆盖150千米范围内,就能够满足上午下单、下午运达的客户服务水平。

2005年,苏宁开始实施仓库压缩计划,目前已完成了全国三级市场的物流网络收编,并取得明显成效;大区内的FDC整合工作现正在稳步推进中;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整合RDC,打造几个具有战略意义的NDC。这些物流网络规划一旦全部完成,将实现包括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库存、保证服务水平等多重意义。特别是通过物流网络规划能够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人员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切实地提高企业财务效益。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RDC所在地的库存周转率能提高60%,资金占用率降低40%以上,作业人员平均减少40%,商品残损量减少了80%,单车配送作业能力提高了30%。同时,通过限制RDC覆盖范围,保证了苏宁对顾客的服务水平。

对于苏宁来说,物流网络优化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水平,还意味着为未来实施供应链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全国物流网络优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目前的优化可以成为全国范围网络中的一个可复制模块,为苏宁顺利进军三、四级市场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家电制造业和家电流通业集中度的提高,未来商家和供应商将逐步实现物流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这将让最后零售商主导整个供应链变得更合理、也更有效率。未来苏宁将围绕其全国连锁的战略规划,建立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网络和高效敏捷的物流配送体系。苏宁未来的物流基地建设,将充分应用货架、叉车、自动化仓库、自动分拣等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和RF、WMS、TMS、DMS、RFID等现代IT技术,实现物流现代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目前,在苏宁物流体系里包含1个面向全国的物流中心、20多个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各城市零售配送中心,覆盖200多个城市,日最高零售配送能力超过20万台。其中杭州基地最早诞生,2007年2月北京物流基地投入使用。目前南京物流基地也已投入使用,存储量达到大件商品20多万台,小件商品100万台。这些物流基地的辐射范围在150~300千米,辐射范围内门店年销售额在30~100亿元人民币。

篇10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