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速降办法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速降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忌擅自乱服药 有些高血压病人怕麻烦,不愿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而是听信广告的宣传或相信别的病人说服用什么药效果好,就自行到药店买来服用。其实,降压药物是分很多类的,如利尿降压药、β1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1受体阻滞剂等。病人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往往不知道哪种药物对自己适合,擅自用药有时是很危险的。对于病人来说,一旦确诊患了高血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到医院请医生根据自己的血压水平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及剂量。
忌不测血压服药 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就应该监测血压。不注意测血压,一切跟着感觉走是非常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服药期间每天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将血压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并维持它。中老年人的血压应该降到140/90mmHR以下,最好在120/80mmHg以下。能维持住合适血压水平的药量才是恰当的药量。也可由医生根据血压水平确定是否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并诊断有无其它的并发症。
忌服药不按时或随意停药 有的病人服降压药不按时。想起来就服,经常有漏服现象。这样做容易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更严重。还有的病人血压降至正常后随意停药,认为血压正常了就没必要再服药了,这是不正确的。当前,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且引起高血压发病和发展的机制也十分复杂,在治疗上还不能从根本上征服高血压,只能依靠药物来控制,只能治“表”,而不能治“本”,是需要终身服药的。
篇2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急性左心衰;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c)-164-02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血液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易合并急性左心衰,如不紧急处理,易死亡,急性左心衰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现将我院2005年5月~2008年10月共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73例次发生急性左心衰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危险因素,以便纠正这些危险因素,使慢性肾衰竭患者少发生或不发生急性左心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透析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5~72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64%)(其中IgA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6例(12%),高血压肾损害3例(6%),多囊肾4例(8%),狼疮性肾炎2例(4%),药物性肾损害3例(6%)(其中马兜铃酸肾病2例,庆大霉素致肾损害1例)。发作时体温(T)>38.0℃ 7例次(2.33%),呼吸(R)30~50次/min,血压(BP)(180~230)/(110~151)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HR)130~150次/min,血红蛋白35~98 g/L,血肌酐560.2~1 357.05 μmol/L,CO2CP 9~15 mmol/L,血钾>6.5 mmol/L 6例次(8%),血钙1.70~1.98 mmol/L,血磷1.62~3.32 mmol/L。血液透析间隔3~15 d。
1.2 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为水肿出现或加重、阵发性咳嗽、胸闷、大汗淋漓、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动过速等,阵发性咳嗽69例次(95%),胸闷73例次(100%),大汗淋漓50例次(68%),端坐呼吸63例次(86%),呼吸困难73例次(100%),咳粉红色泡沫样痰11例次(15%);呼吸急促(30~50次/min),血压增高[(180~230)/(110~151) mm Hg],心率增快(130~15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音,下肢水肿或腰骶部水肿58例次(80%)。
1.3 抢救方法
常规给予坐位,持续吸氧,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250 ml静滴,给予呋塞米60~80 mg静推,二羟丙茶碱0.25 g加入液体静推,去乙酰毛花苷0.2 mg加液体缓慢静推,硝普钠50 mg加液体避光持续静脉泵入(根据血压调整泵速),使血压在(120~150)/(80~100) mm Hg,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者给予吗啡3~10 mg静推。大多数(97.6%)患者30~45 min病情缓解,再行血液透析治疗,急性左心衰完全缓解。有感染者心衰纠正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2 结果
50例患者抢救73例次,成功抢救71例次,成功率为97.6%,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胸闷、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可平卧,血压下降,肺部音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率减慢,心衰纠正或减轻。
3 讨论
3.1 血液透析不充分
我院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多不规律地行血液透析,透析间隔期间如不注意控制饮水,易导致水钠潴留,诱发心衰发生。对于不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尽量让其规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少尿或无尿,如果透析间隔时间长,透析间隔期间不注意控制饮水,易导致水钠潴留,诱发心衰发生,如有明显水钠潴留,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利尿剂效果差,需要血液透析超滤脱水。尽量告知不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要低盐饮食(
3.2 高血压控制不良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高血压绝大多数属于容量依赖型,少数属于肾素依赖型,即大多数与水钠潴留有关,而由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高而致者为少数。高血压参与了慢性肾衰竭(CKD)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和发展。而在我国高血压有效控制(≤130/90 mm Hg)者仅为6.9%。高血压不仅是肾衰竭的后果,血压控制不良也可以加重慢性肾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血压增高可以诱发心衰发生,心衰发生后血压会进一步增高。良好地控制血压可以预防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心衰,发生心衰后迅速降压也有利于心衰控制。
3.3 贫血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肌酐清除率(Ccr)
3.4 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肾小管分泌H+的功能缺陷和肾小管制造NH4+的能力差,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有心衰发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少尿或无尿,进食含钾高的食物或水果,易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又可加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诱发心衰发生。慢性肾衰竭患者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可以预防或治疗心衰。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白细胞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等的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易诱发心衰发生,平时应注意预防各种病原体感染,如有细菌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慢性肾衰竭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血磷升高,血钙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用含钙的磷结合物降低磷的吸收,用活性维生素D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都可以导致血管钙化。血管钙化已被证明是一个独立的加重动脉硬化的确定因素,动脉硬化可以引发血压增高、左心室肥厚,导致慢性肾衰竭发生心血管疾病乃至发生心衰,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亢进,可以预防或治疗慢性肾衰竭发生心衰。
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潜在危险因素为血液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感染、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分泌亢进、动脉钙化、容量负荷过多等因素。去除这些因素可以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篇3
中暑症状
1、先兆中暑: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体温常常小于37.5℃。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即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
3、重症中暑: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中暑衰竭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脉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80mmHg以下)、呼吸浅快、体温正常或变化较小,意识模糊或昏厥。日射病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面色潮红、头温40℃以上,体温一般正常,严重者昏迷。中暑高热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伴有晕厥,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快,神志模糊,严重时引起脏器损害而死亡。
8种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1.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
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也容易中暑。
3.婴幼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容易中暑。 4.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8.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出现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特殊人群防暑
酷暑季节,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
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
孕产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
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 500ml的水分。
中暑急救措施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电扇或空调降温,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防暑药
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或服胶囊滴丸):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防暑常识
专家建议,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常识,就可以减少中暑的发生。
出行躲避烈日:最好不要于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遮光防护:出门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补充水分: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 ~ 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 ~ 2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早晨不要过早打开空调,容易患上自律神经失调症。
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少食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的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他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温水冲澡:使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控制甜饮:糖分能缓解疲劳,但是,喝得过多容易导致食欲不振,让苦夏症状更严重。
多喝热茶:热茶是最佳饮品,它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穿棉质服装:穿上轻薄的浅色棉质衣服,合成纤维衣料容易锁住热量,而棉质衣服利于排汗。
戴隔热草帽:编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里面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另外,草帽对阳光还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中午休息:早晨空气新鲜,气候凉爽。因此,夏季外出时,出发时间应该早些,到了中午就休息,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活动。
多喝盐开水:夏季高温,出汗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出现中暑。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防暑。
带防暑药物:夏季外出时应带些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 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室内要拉帘:不在家时,把窗帘拉上,这样就能阻止热量进入。
做白日梦:坐着休息一下,闭上眼睛,小睡一会儿。研究表明,人体对“白日梦”的反应之一就是降低身体温度。
给床单套个塑料袋:睡前将床单放在冰箱里冰上几个小时: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清凉床单会帮助你尽快入睡。
放慢动作:避免剧烈活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体内温度。如果你有跑步的习惯,最好在每天早上7点前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跑。
吃辛辣食物: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像,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有助于降低体温。
适时查体:每年夏季来临前进行健康体检。凡发现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 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打造清凉的家
炎炎夏日,如何打造一个清凉的家?不用把空调开到最大,我们为大家提供了“自然凉”的好办法。
1.挂上湿窗帘。当户外的空气较为干燥时,把窗帘浸湿或在窗口挂上湿浴巾,蒸发的水分会使吹进的微风清凉宜人。窗帘或百叶窗尽量选择反射性强的白色,他们可将45%的热量阻挡在窗外。
2.自制“小空调”。室内空气燥热时,可在电扇前放一大碗冰。随着冰块的融化、蒸发,吹过来的风即会变凉爽。
3.凉水当喷雾。往空香水瓶子装一些水,然后放在冰箱里。当你浑身大汗淋漓、酷热难耐时,可向手腕上喷射,给流经的血液迅速降温,接着再喷射身体其他部位。
4.电扇朝外扇。当一整天的热量聚集在屋内时,晚上要打开窗户通风降温。最关键的是风扇的扇叶要朝窗外吹,将热风排出、冷风吸进。在风扇前挂几条喷有香水的绸带,通过香味可使人感到清凉。
5.穿大领衣服。尽量选择大领子、宽身、浅色的衣服,以便增大皮肤和空气接触面积。不爱出汗的人应选择纯棉制品,爱出汗的人应选择合成纤维质地的衣服。
6.偶尔光脚丫。当脚上的汗液蒸发时,脚上的皮肤和血管也跟着“凉快”。变“凉快”的血液流动到全身各个部位,身体就会感到一丝凉爽的惬意。
7.远离含有酒精、咖啡因、各种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均具有脱水功能。
8.简易米冰袋。找一只棉袜子,里面塞满大米,用麻绳拴紧口,在冰箱里冷冻2小时。上床前用冰袋在床单上滚动降温。大米富含淀粉、结构紧致,可以将冷气保存很长时间。
9.确保通风。安置家具必须充分确保风的进出口,不要把家俱放在通风处,以免阻碍空气的流通。尽量少开电视机、电脑、电灯等。
10.居室的颜色控制在3色以内。颜色越凌乱,就越使人感觉热。
11.洗完澡后擦试爽身粉。将爽身粉在腋下、胸口、膝盖等处擦拭,会使人顿感凉爽,将爽身粉放入化妆用棉中,不仅携带方便,且出汗时擦拭很爽快。
降温饮品
以下是一些清凉茶汤的做法,对于防暑降温犹有功效,可以在家自制饮用。需外出时,可灌装于杯中随身携带,适时补充水分。
冷饮西瓜汁:将西瓜瓤500g,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ml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饮用。本品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瓜翠衣饮:西瓜鲜外皮200g,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本品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
酸梅汤:乌梅50g ,桂花5g,水1000~1500ml。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本品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汤:绿豆100g,大米20g(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水3 000ml。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本品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
双花茶:金银花10g,绿茶3~5g,开水浸泡,代茶饮。本品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
茶:白10g,开水浸泡,加冰糖适量,代茶饮。本品有清热明目、消暑止渴的作用。
薄荷凉茶:鲜薄荷叶10g,绿茶3~5g,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待凉后饮用,本品有清凉止渴、祛风利咽的作用。
篇4
近日,有网友指出,如果每天晨起时疲乏无力,并伴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直到早餐后才能消除这种不舒适的感觉,那么很可能是糖代谢异常,有糖尿病的患病倾向。请问这真的是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吗?
湖南隆回 肖鹏
肖读者:
事实上,糖尿病早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饥饿、无力等症状,并不能成为判定糖尿病患病的倾向和征兆。目前,主要是通过空腹血糖检测来筛查糖尿病早期患者。
常规体检中的血检都会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值在6.1毫摩尔每升至7.0毫摩尔每升:当人的空腹血糖值高于7.0毫摩尔每升时,就需要通过葡萄糖耐量测定进一步检查体检者是否糖调节受损;如果检查结果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那么就可以做早期糖尿病的诊断结论。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全国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5.2%的人群属于早期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患者如果从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干预、及时阻断,可以实现病情的逆转,显著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继续保持健康的人体状态。因此,早期糖尿病发现和预防非常关键。
如果条件允许,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可定期进行血糖筛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获得有效治疗。建议有糖调节受损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每年进行至少1次血糖筛查。
小孩发烧不要捂被子
孩子发烧捂被子好不好,是应该减少盖被子,正常盖被子,还是捂着被子出汗好?
云南玉溪
白洁
白读者:
人体发烧的机制是:免疫系统调节身体温度,以消灭入侵的病毒。但是体温过高,会伤害到人体自身,比如大脑。
发汗的机制是:通过汗液蒸发达到降低体表温度的作用。
捂被子的机制是:通过减少热量散发的方式,提高体表温度。
这下你应该看明白了:在免疫系统还在跟病毒作战的时候,它需要的是高体温,是不会让身体出汗的,怎么捂都是没汗的。当你的身体开始出汗的时候,说明免疫系统已经战胜了病毒,战争已经结束了,需要赶紧降低体温,所以身体排出大量汗液,以快速降温。出汗是你病好以后的表象,病都好了,还捂着干吗?
建议:在温度不特别高时,一方面捂被子,一方面在脑袋上放个冰块儿,帮助免疫系统提高身体温度,消灭病毒,同时避免脑部受伤,但一旦出汗,就别再捂了。体温如果超过摄氏38度了,赶紧物理降温吧,免疫系统已经杀红眼了,是否伤害大脑,已经不在它的考虑范畴了。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捂,其他机制想降温热量又排不出去,等于自杀。
切记:不要给发热的小孩子捂被子!幼儿体温调剂机制很弱。包裹得越严体温上升得越快,对身体的损害非常大。容易出现抽搐惊厥甚至休克等危险。婴儿捂被子甚至会危及生命。
耳屎一定要掏出来吗?
我发现我孩子的耳屎很多,请问孩子耳朵里的耳屎一定要掏出来吗?
广西隆安 农学军
农读者:
耵聍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位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并不是人体的废物,它在外耳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因富含油脂,耵聍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外界的尘埃颗粒,还能防止昆虫对耳朵的侵袭。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于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使其不致干燥,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另外,富含脂肪酸的耵聍,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最后,耵聍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大部分人认为耵聍一定要掏出来,否则会堵住耳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耵聍会缓慢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其堵塞耳道。还有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耵聍,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耵聍不能自行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耵聍吸水膨胀,酸性的耵聍会腐蚀耳道深处的皮肤,引起发炎。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耵聍的分泌异常,耵聍可能越来越多,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在此,提醒大家最好不要经常掏自己耳朵,特别是用棉签的话最好只擦拭耳郭的位置。假如出现耵聍堵塞耳道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处理,由医生用专业工具将耵聍取出。脚气有什么办法治吗?
我曾志过脚气,现在脚趾甲变厚,颜色浑浊,有什么办法治好吗?
湖南武冈 岳启神
岳读者:
从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目前你的趾甲增厚,颜色变浑浊,是由于长时间的脚气导致趾甲的病变,即甲真菌病,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灰趾甲。
目前,甲真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1.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的外用药物主要包括28%噻康唑溶液、8%环吡酮溶液和5%阿莫罗芬甲涂剂。由于趾甲的特殊结构,使得大多数药物难于渗透入甲板,无法发挥其抑菌或杀菌活性;
2.系统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这3种药物对指甲真菌病的疗效均高于趾甲真菌病的疗效:
篇5
1、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
2、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
3、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等症状。
二、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三、出现中暑症状的处理
1、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
2、补充水及电介质。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点处理外,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炎炎夏日如何避暑?
如果你在烈日下工作或玩耍数小时后感到头痛,可能是脱水、中暑或热中风的预兆。专家就如何在夏天避暑给出以下建议:
1.在炎热的情况下,应多喝水和流食。如果你在高温下从事重体力劳动尤其要注意补水。避免过凉的饮料,它会使胃痉挛。不要饮酒,它将使你失去更多的体液。
2.补充因出汗而排出的盐和矿物质,最好的办法是饮用果汁和运动饮料。如果未经医生许可,不要吞服盐粒。
3.穿戴轻薄、浅色、宽松的服装。戴一顶宽檐帽,可避免头的受热。
4.在高温下工作、娱乐或锻炼,应适当休息。
5.如果可能,留在有空调的室内。尽量把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和晚上。
6.在高温下作业时,提醒你的伙伴像你一样注意避暑。
夏季防暑啥为“宝”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人们往往把果汁、冰糕等冷饮、冷食作为解暑降温的宝贝。其实,夏季防暑降温的宝贝应该是以下几种:
盐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从营养学观点来看,任何含糖饮料都不如白开水的价值大,因为纯净的白开水进入人体后能很快被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同时调节体温、清洁人体内环境。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20至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很快被吸收利用。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稳,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
茶水:有经验的保健医生常指导人们用喝茶的方式补钾。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如果缺钾,人就会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热能力降低。缺钾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全身肌无力。科学分析表明,茶叶含钾较多,约占其比重的1.5%左右。钾容易随汗水排出,温度适宜的茶水应该是夏季首选饮品。
陈醋:夏季人们饮水较多,胃酸相应减少,使食欲减退。适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浓度,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如果在烹调时加些醋,可使胃酸增多增浓,从而增加食欲。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吃醋还能提高胃肠道的杀菌作用。另外,如在烹饪时加入几滴醋,就会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而且有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
绿豆汤:绿豆汤有独特的消暑清热功效。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有关实验表明,绿豆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显作用。惟一不足之处是绿豆性太凉,体虚者不宜食用。
苦瓜:有人把西瓜当成夏日解暑的珍宝,其实从理论上说最开胃爽口、祛暑清心的瓜类食品却是苦瓜。苦瓜因其味苦而清香可口,被人们视为难得的食疗佳蔬。我国民间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的经验之谈。尤其到了炎热夏天,人们都要祛暑热解劳乏。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泻火。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因此,夏食苦瓜正相宜。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对肝火目赤、胃热烦渴、胃脘痛、湿热痢疾,皆为辅助食疗佳品。苦瓜泡制的凉茶,饮后消暑怡神,烦渴顿无。
人丹: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此药能促进肠道管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
夏天午睡的四个不宜
时间不宜太长。不要饭后即睡,午睡时间宜安排在饭后半小时。因为刚吃了午饭,胃内充满食物,消化机能正处于运动状态,这时午睡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午睡时间不要太长,为使午睡对人体有益而不影响晚上睡眠,时间以30分钟至90分钟为宜,最好是一个小时。
不宜坐着午睡。午睡应该躺在床上,才能使身心都得到放松。坐着打盹替代午睡不利于消除疲劳。因为坐着午睡使供给大脑的血液更少,使人醒后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一些人中午爱伏案暂睡片刻,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因为伏案睡觉会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倘若每天如此,会使眼球胀大、眼轴增长,形成高度近视,使视力受到损害。
不宜勒紧。因为午睡一般是在饭后,正是胃肠道消化食物最繁忙的时候。胃从排空到充盈体积变化很大,胃体可从上腹延伸到下腹,容积可达1升至3升。为了完成食物的消化,胃肠道除了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外,还要不停地蠕动,胃的蠕动从食物进入胃后即开始加强。如果腰带较紧的话,就会影响胃肠道血液循环和消化液的分泌,妨碍胃肠道蠕动,影响消化过程的进行,对消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不宜强制午睡。一是不要为了午睡而服安眠药,顺其自然为好。二是午睡并非人人适宜,有三种人午睡有很大的危险性:一种是身体很胖的人;另一种是血压很低的人;第三种是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那些由于脑血管变窄而经常头晕的人。因为午饭后大脑的血液会流向胃部,血压降低,大脑供氧量少。如果这些人在这时午睡,很容易因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
夏天有十件事情你一定不要做
盛夏,酷暑难当,人们为求得一份凉爽,往往忽视了防病保健,而诱发各种不适感,甚至导致病痛发生。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切不可掉以轻心。
不宜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症,如大脑炎等病。
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一二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电风扇不宜吹得过久
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盛夏之夜开着电扇入睡,更容易受凉。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空调不宜开得太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孳生。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不宜“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
渴极不宜急饮
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增加人体热量,使人肥胖。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饮料,最好还是喝白开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应少喝饮料多饮水。
夏季防暑降温六项科学原则
科学降温
降温不是把温度降得越低越好,科学降温最好把室温控制在25℃-27℃。如果室内人多闷热,可启动鸿运扇,让空气流通,就会感到凉爽。在空调环境里不要贪图一时凉快,对着出风口吹。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里,最好穿件外套,下班回家洗个温水澡,并按摩全身。
年老体弱多病的人,降温原则与健康人不一样,能用扇子降温的不用电风扇;能用电风扇降温的不用空调,万万不可贪图一时凉快过低降温而伤人。
及时补充水分
人体一切生化反应、新陈代谢都是在水中进行,缺水生命活动就会遭受障碍,补充水分就是补充生命活力。
补充水分也有讲究。科学的做法是每日清晨醒来喝一杯凉开水(约200毫升),接着,一口一口地喝水,一般上午2杯-3杯,下午3杯-4杯,晚上临睡前最好再喝一杯,老年人半夜醒来上厕所后,再喝点水。一般夏日一天补充7杯-8杯水。补充水分要注意两点,一是除了早晨和临睡前一杯水外,一般饮水最好分多次饮,慢慢地喝,不要暴饮;另外,喝水要及时,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注意饮食卫生
盛夏的环境温度是肠道致病菌繁殖最适宜温度。应严格做到饭菜烧熟煮透,现烧现吃,隔顿回锅,生熟分开。
全面均衡适量营养
据医学观察,当代都市人脂肪、蛋白质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太少。要想安度盛夏,当务之急是要调整膳食结构,尽可能多吃杂粮、粗粮、水果与蔬菜,毫不犹豫地将烹调用油量降下来,严格做到每人每天烹调用油1-2汤匙。成人每人每天1只蛋、1瓶牛奶、50克豆制品、50克水产品、50克肉和300克粮食,已经能满足人体一日对蛋白质需要了,太多对健康无益。
学会歇夏睡好午觉
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世界共识,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No.1水分大量丢失 高温环境中,只有通过出汗来实现体温调节。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时,8小时排出汗量可达5000毫升。
No.2维生素、矿物质大量丢失 随着水分大量排出体外,矿物质和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也随之大量流失。
No.3蛋白质分解增加 高温时,新陈代谢加快,蛋白质分解增多。
No.4血糖消耗增多 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多,血糖浓度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休克。
No.5血黏度增高 由于大量出汗,水分丢失,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No.6血容量相对减少 为了达到散热目的,皮肤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减少,这对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影响较大。
No.7肾脏负担加重 大量出汗后,水分丢失,血液和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No.8胃肠功能下降 大量出汗导致唾液腺分泌减少,胃酸浓度下降,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减退。
1 防暑降温讲究方法
烈日炎炎,连日高温天气,急诊科介绍说,如果在阳光下曝晒太久,或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中工作,或室内过于闷热,都可能引起中暑。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病或过度疲劳的人,更易发生中暑。
专家提醒: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和复发慢性老年病的可能性是平时的数倍。
友谊医院急诊科主任杨立沛说,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主要表现为:
1.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2.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3.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表现为:
1. 体温往往在38℃以上;
2. 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 如处理及时,常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专家提醒,若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
1. 应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扣、平卧休息。
2. 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有条件可用30%酒精擦身降温,还可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3. 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绿豆汤,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4.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杨主任提醒市民应科学选择有效的防暑降温方法,以防中暑等疾病的发生。
首先,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因为当人自觉口渴时,身体已经是缺水状态了。所以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一定要定时补充水分,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2杯白开水,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其次,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另外,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睡眠,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再者,饮食应要经常补充营养,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能多吃冷饮,也不能用啤酒和饮料解暑,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夏季防暑有六“宝”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人们往往把果汁、冰糕等冷饮、冷食作为解暑降温的宝贝。其实,夏季防暑降温的宝贝应该是以下几种:
盐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从营养学观点来看,任何含糖饮料都不如白开水的价值大,因为纯净的白开水进入人体后能很快被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同时调节体温、清洁人体内环境。
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20℃至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很快被吸收利用。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稳,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清晨补水不可喝盐开水
相关内容
中暑有哪些病症呢:
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中暑原因有三种
中暑时如何救治:
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重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暑急救
中暑病人的救护方法
夏季中暑早预防:
夏季中暑巧预防
盛夏如何防中暑
防暑备点中药
茶水:有经验的保健医生常指导人们用喝茶的方式补钾。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如果缺钾,人就会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热能力降低。缺钾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全身肌无力。茶叶含钾较多,约占其比重的1.5%左右。钾容易随汗水排出,温度适宜的茶水应该是夏季首选饮品。
老姜茶水炖鸡蛋治咳嗽 VS 茶水送药药物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