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篇1

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能得到什么。”因此我们要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课堂里的时间。

一、设立平时分,与期末挂钩

有部分学生不大遵守课堂纪律,我就采用平时分来约束他们这种不良习惯。比如,一节课上,某学生故意不遵守纪律,影响教学或其他学生,我就扣他个人分。把平时分与期末最终成绩相挂钩,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与自我要求无形中提升了。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环境背景,这也形成他们对权威的不同看法,这些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不论采取哪一套教学常规,都不能令每位学生满意,而教学常规却无法像学生一样地个别化。每一位学生都希望教师能一视同仁,他们不希望看到任何一个人受到特别喜爱、注意,或是违规后不受处罚,他们不会关心其他学生的特殊需要,希望每个人都接受同样的待遇,当然,除非是他们自己接受了特殊待遇。

二、选出体育小组长

除此之外,我选出一组当中的组长一起协助管好纪律。组长的作用比较大:比如平时课上,有组长的监督与管理,学生的纪律明显有进步,同时组长可以协助教师拿器材等活动。

上课当中,让学生管理学生,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二来可以减少教师与不遵守纪律学生的正面冲突。而学校的每课打分制度起到很好的作用。两项制度双管齐下,学生纪律得到很好的控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的违纪行为是难免的。但是体育教师可以做出预防,使违纪行为少发生,或者不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1)严密课的组织安排,提高练习密度。为了尽量减少或避免违纪行为的发生,体育教师课前要对本课进行严密的课前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合理的分组安排练习。(2)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要维持良好的体育课课堂纪律,上好每堂体育课,体育教师就应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保持良好的形象,注意自身的言行,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关心、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爱岗敬业,做到一切为学生着想,为教学服务。尽量减少或防止体育课中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一个学期,如下雨天在教室上体育课,需要抽出一节或两节课的时间讲纪律的重要性,最好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挂钩,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可以自我控制的。遵守纪律与遵守法律相挂钩,让他们明白,作为学生,遵守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就像进入社会当中,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一样。培养学生自我要求、自我约束的能力。

学生也一样,每个人要自觉遵守纪律,一来为了体现出自己纪律好,二来为了班级集体荣誉。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心理学教授江绍伦指出:“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可见,课堂纪律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更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途径和方法。

四、体育委员要重用

体育委员在平时课上,可以协助教师一起管理。特别在测试体育项目时,测试好的学生就可以让体育委员管着纪律。教师有体育委员与体育小组长的协助,自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课的重、难点上。一个好的体育委员,往往可以带动同学们维持好的纪律。

课堂纪律好了,管理到位了,课的内容落实到位,学生教师“双丰收”。

教师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时,不能只想到自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该意识到教师本身和学生一样是构成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课堂纪律。因此,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心理相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教师能了解与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学生了解教师的要求与纪律允许的自由活动范围,师生行动协调一致,良好的课堂纪律自然容易形成,和谐的课堂也才能形成。

篇2

一、小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主要表现:

1、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和同学交头接耳。

2、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

3、无视学校的校纪律、校规,随意破坏公共财物,对于学校公共财物,有些同学根本不加爱护,如教室桌椅,被刻画得面目全非;校园内,有同学乱仍垃圾。

二、学生中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无力接受,甚至选择放弃;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

(2)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或语言说得不标准,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

(3)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

三、教师解决学生违纪的四个“要”: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当我们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改进。教师应该从日常管理的细节中对学生的心理和实际行动进行正确的引导,要对学生的违纪现象进行管理、改正,教师必须讲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实行人文管理,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增强内心对愉快、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实行人文管理,实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义是把学生真正当作有主体性的人,关注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关注并保护他们的权利。而教师,则应从成人立场转向儿童立场,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二)要教会学生选择

美国精神病学者格拉琴研究认为,学生是理性的,他们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好的选择就等于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为,而不好的选择就等于不能成为大家所接受的行为,违纪就是错误的选择。这种选择理论,启发我们要把学生当作纪律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断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的帮助体现在:强调学生有选择的责任,指点学生选择的方法,强化正确的选择,改变错误的选择。

(三)要改善课程与教学

当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四)要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要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

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奖励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的,给予奖金,给予奖品物件;二是精神的,如当众赞扬、个别表扬,发奖状、甚至一个点头,一个微笑等,都是一种奖励。它有两种作用:一是教育作用,对某一行为的奖励等于承认肯定这一行为的正确性。强化学生作出正确行为的意念;二是激发作用,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奋发向上。对经常违纪行为,教育处理时态度要坚决果断,绝不可听之任之,为渊驱鱼。经常违纪行为是有意违纪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违纪性质属“屡犯”,其心理外部表象为明知故犯,肆无忌惮。不能轻描淡写地说声“下不为例”了事,要在晓之以历害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纪律观念,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偶然违纪,是无意违纪的特殊表现。对偶然违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种过失违纪。教育处理时要采用特殊教育方式,要讲究艺术性。即在严肃批评的同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扬其长避其短,表扬优点,指出违纪的危害性,使之在情感感召下认识错误,养成良好行为作风。

四、结合课堂实践的具体方法: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堂纪律的涣散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堂纪律的涣散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1、游戏法:

教师对很混乱的班级纪律,可暂时中止教学,宣布进行小游戏,游戏时间不要太长,待学生兴奋后,可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

2、暗示法 :

在课堂教学在中,一旦发现个别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时,教师应用暗示性语言加以提醒,此种方法适用于纪律较好的班级和学生。可很快使班级纪律安静下来。

3、提问法:

对暗示后仍有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可让该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否,教师都应该提示学生要注意课堂纪律。

4、沉默法 :

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突然停止教学,以静制动。这样会使课堂纪律很快安静下来。教师沉默时,可用眼光巡视全体学生,尤其对违反纪律的小时可多注视一会。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58

通过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该种方法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解放思想,通过多角度入手,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对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展开论述。

一、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管理

小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课堂教学环境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有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管理,然而,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教师对影响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引起了高度重视,然而却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使教师的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

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对物理环境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环境也要引起重视。

物理环境方面: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物理环境。例如:清洁的教室环境,适宜的灯光照明,合理的座位安排等,都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心理环境方面: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心理环境。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结合的过程,学生只有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才能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这样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在培养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班级向心力,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拧成一股绳,不管是在全面发展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现代教学中,环境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管理,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目的。

二、注重通过课堂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通过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而能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管理。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要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影响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管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想要有效开展管理活动,就是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自制能力不强是小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制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准确、有效的掌握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避免由于缺乏自制力而产生的课堂纪律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纪律问题进行有效管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的过程中,应该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主,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的采用强制性措施。强制性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却难以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一旦离开了教师的监督或施压,学生依然会出现违背课堂纪律的情况。

那么,教师该如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呢?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采用鼓励的方法。例如:学生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本人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违反课堂纪律的不正确性,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再违反纪律。学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段时间不违反纪律,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提出表扬,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养成了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四、教师做好自我管理工作

教师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课堂教学管理活动顺利的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该有有效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自我管理,具有丰富的内涵,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

(一)对个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情绪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良好的教学情绪,会给学生传递很多积极的因素,使学生的内心与教师贴的更近,反之,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那么,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就会渐渐拉开。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锻炼自己有效管理个人情绪的能力。

(二)对个人的知识传递能力进行管理

篇4

(一)教学交往的定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就已经出现了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或者说师生交往的教学论思想,经过逐渐地发展,形成了独立的教学论流派,被称为交往教学论。我国在认识教学交往重要性的同时,紧跟国外的研究趋势,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但对于教学交往的定位,国内外学者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的认识,归纳起来基本上有四种情况。

1.作为单纯的教学背景条件的交往

这种定位将交往作为教学活动的外部因素和过程并对教学发生影响作用,认为交往只是作为环境条件的一部分存在的,交往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

2.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交往

这种定位是将交往视为教学的手段,是教学活动需要借助于交往形式来保证实现其有效性的。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言语交往或非言语交往的手段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定位中的交往与教学仍然是分离的、独立的。

3.作为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的交往

这种定位是将交往视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成为教学的一个现实的基本部分。强调通过教学而学会交往,这里的交往更被视为一种人际关系乃至社会交往能力而存在,但却没有在本质上认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作为教学本身的交往

这种定位是将交往视为教学活动的本身,认为教学就是一种师生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了双方在理论上和行为上的变化发展,教学与交往是内在统一的,交往就是教学存在的一般形态。教学交往是教学本身,是教学的构成成分。

以上四种定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交往之于教学的本体意义,认为教学是师生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二)课堂管理

对课堂管理的关注是始于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由于教育有了心理学做基础,教育研究更多的从心理学角度考虑问题,课堂管理从而也有了心理学依据。但直到1970年,被称为“课堂管理之父”的杰库伯首先发表了对成功教师管理课堂的研究,才开始了对课程管理基本内容的深入探讨。国内外学者关于课堂管理概念的研究各有见解,基本上认为: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管理不仅仅包含学生行为问题,它是赢得学生的合作并促进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课堂管理是教师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因素,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通过相互联系、共同努力以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活动。

二、教学交往与课堂管理的关系

课堂管理是一种教学交往活动。课堂管理是一个交往行为,它是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间进行的,教师针对课堂的现状进行管理,学生在成为被管理者的同时也是管理者,除了针对管理行为作出自身的反映,反馈给教师并让教师及时对管理行为的有效性与否作出判断并予以调整,并且进行自我管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存在交往行为的。其次课堂管理是一种教学行为,它是在教学中进行的,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最终的目的是使教学有效顺利地进行。所以说,课堂管理是一种教学交往活动。

课堂管理是一种非教学性的教学交往。教学交往可以分为教学往与非教学往。教学往是有这种“学生――教师――文化内容”教学关系的;而非教学往则是通过互相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感受或评价中获得关于自身的信息,从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课堂管理的非教学性体现在课堂中,通过师生双方间的相互反应、评价,师生分别获得关于自身的反馈信息,从而通过反馈认识自己,并及时调整自身状态,以追求更好发展。所以,课堂管理是作为一种非教学性的教学活动存在的。

三、教学交往说对课堂管理的启示

只有真正认识到课堂管理的特殊性,才能在本质上对课堂管理有基本的认识。教学交往说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如下的启示:

(一)还原课堂管理的交往本质

我国受传统的课堂管理理念的影响,强调课堂管理是教师约束学生的一种手段,但却没有认识到课堂管理是一种交往行为,它是在交往中进行的。由于对课堂管理的交往本质认识的不足,导致了很多课堂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提醒教育工作者:课堂管理要还原其交往的本质。

1.从制度管理转向人文管理

走进中小学课堂不难发现,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管理环境,教师列出了数不胜数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行为。这些条条框框完全束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制度管理的极致是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间树了一道高墙,完全阻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所以,课堂管理模式应该转向人文管理,还原课堂管理的交往本质。课堂的人文管理必须建立在师生良好的交往的基础上,教师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用情感人,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与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更要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师生双方是平等的,两者都对为课堂管理的有效进行负有责任。当然,提倡人文管理并不是否定制度管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制度管理是基础、前提,应该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实施人文管理,使两者有机地结合,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

2.倡导和谐有序、活而不乱的课堂纪律观

课堂纪律是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课堂管理就是课堂纪律管理,可见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纪律观最强调的就是安静的课堂,并认为安静的课堂环境是进行教学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对“静”的过度追求,使得学校乃至教师走进了对课堂纪律认识的误区,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完全主导,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反应,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的学生都模式化,缺乏个性的发展;另外,这种表面的秩序平静只是一种通过教师权威主导造成的假象,学生在课堂管理中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维持,造成了课堂环境的压抑,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这种压抑的状态之下,从而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实际上,课堂管理是一个交往过程,课堂纪律也是讲究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的。课堂纪律不应该单单追求“静”,更多的应该强调一种和谐的氛围――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互动,这样的课堂纪律才不是死板的,才是人性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生动活泼、和谐自由的氛围中才能活跃思维,智能水平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尽可能的创造活而不乱的和谐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间的合作探究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

受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非常权威的地位。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教师掌管着一切,并强调对学生的管。但是教学交往说使我们认识到,课堂管理是一个交往活动,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应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

1.改变教师与学生敌对的管理状态

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泾渭分明的,教师是具有绝对权威的管理者,而学生只能是被制造、被控制、被造作的对象。学生长时间处于被教师权威管理的被动状态下,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反抗,造成师生间的敌对状态,也就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学生反抗教师的情况,如无论教师怎样管理课堂,都会有学生不听课、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堂中教师讲教师的,而学生走神不听讲或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这样的现状也说明,在课堂管理中必须要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以学生和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课堂管理是交往行为,交往是需要在双方之间进行的,两者之间要进行良性的有交有往,才能构成课堂管理。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师的“交”,却得不到学生正常的“往”,只会压抑他们的课堂状态,使课堂环境低迷、沉闷,最终会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只有他们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上相处,课堂环境放松,师生双方有交有往,才能使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保证教学的效果。

2.实现课堂管理中的双主体

由于受国外的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的教师现在已经意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以教师作为主体,而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起主导的作用。但在对课堂管理认识的过程中,我国教师还是在坚持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课堂管理的主体与主导只有教师,学生只是作为被管理者存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管理主体的重要性。实际上,课堂管理是一种交往行为,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两者在同等地位上进行的交往活动。所以,在课堂管理中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在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管理中进行教学,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 中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西方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促进人更好的发展,一个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教学中抓好小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的习惯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农村小学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小学一年级新生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学习起点低,学习成绩差。

2.农村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走神、不善于倾听、作业粗心等,其中最严重的是学生不敢举手发言或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普遍存在。

3.日常行为习惯差,无论是生活行为,学习行为,还是品德行为都不尽如人意。

由于以上特点,小学课堂上教学往往是气氛沉闷,出现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更加削弱了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教学的开展。针对这种现实,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渗透遵守纪律的观念

众所周知,农村低年级学生没有经过学前教育,自我控制能力相当差,因此有的学生就是做不到上课专心学习。比如,学生上课东张西望,注意力不能够集中;有的学生上课玩铅笔、玩橡皮等,就是不能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课。遵守课堂纪律,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做到的,也是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无纪律的课堂简直无法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遵守课堂纪律是保证学习的关键,对老师而言,学生遵守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都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就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老师教课时精心备课,让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在课堂渗透关于纪律的小故事或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

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

农村学生活泼好动,天玩,但在课堂上往往不爱发言,比较沉闷,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互动”是小学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发扬民主教学,教态亲切自然,要积极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让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课堂中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之间积极讨论,这样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恰如气氛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能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为使学生上课时有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上课时要养成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要做到一下几点:

1.课前要准备好上课需要用的笔、书本、笔记本,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2.上课预备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等待老师上课。

3.上课铃响后,要全班起立向老师问好,养成尊重老师的习惯。

4.如果上课迟到,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教室。

5.上课时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若有不同见解举手示意老师,等别人回答完了得到老师的同意再回答问题。

四、在教学过程中管理好学生按时认真完成课堂作业

篇6

作为一个老师,除了要上好课外,还要管好课堂纪律。老师自己把课上得美哉美哉,却不管学生学不学,甚至调皮捣乱、大闹天宫,都是非常失败的。那怎样管理课堂呢?除了上好课外还要惩戒不守纪的学生,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小学时候学生小,容易被唬住;高中、大学时候孩子都要自觉多了,不爱学的大多都是埋头大睡。最害怕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发育年龄,爱表现,坐不住,浑身都是劲头,不施在学习上就耍在捣乱课堂纪律上。甚至个别学生就是不想学、不喜欢学,就是喜欢玩,主课上被打压郁闷了,就在副科上宣泄。拔网线拒绝老师的广播演示,拔周围同学的鼠标线、键盘线,关闭周围同学的显示器、主机,以此逗乐。甚至偷偷打游戏,自然就会引动周围同学一起玩。还有喝饮料、吃零食,或者插科打诨、精彩纷呈。他们时刻在考量老师,看老师会不会管、怎么管,也许就是想难倒老师吧。这一两个捣乱的学生引领下,声音小则涓涓细流,还可容忍,大则若涛涛江河,情何以堪?所以教学在课堂上不是全部,要有很大的精力去管理。而管理的实质“惩恶扬善”。我们可以表扬、鼓励、赞誉学生,但是在“惩戒”上却困难重重。我经常被告知要爱学生,却没有告诉我该怎样惩戒学生。我知道好像有“学生保护法”,不能体罚,不能剥夺他们读书的权利,但是我没有听说教师可以“惩戒”调皮捣乱或者蔑视课堂纪律的学生。社会舆论媒体都在保护着学生,大肆张扬老师的“恶性”,却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社会可以赞誉教师为“老师”、“先生”、“园丁”、“慈母”、“蜡烛”、“春蚕”、“春雨”、“人梯”、“孺子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多数教师都本着伟大的职业憧憬,去教好书,还要试着塑造学生优美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但是他们该如何面对那些调皮捣蛋蔑视教育的学生?没有“惩戒”,教师无力无助;没有“惩戒”,教师是弱势群体。教育需要一把戒尺。

外甥女2岁多,喜欢找我玩。每次进我房间开门的时候都是气势十足,她会用很大的力气把门撞开,乐呵呵地进来。我是喜欢带她玩,但是铁做的门也挨不起那么大力的撞啊,有些心疼,便思量着怎么教育她。那天外甥女的皮球不知怎么就滚到门后墙边了,这次大力撞来的门被皮球顶回来把外甥女自己撞倒了,大哭。从此就学乖了,开门的时候文雅多了。我总结,孩子是不懂对错的,伤了后就明白了,教育需要相应的惩戒。

我们要研究人类的底层行为特征模式,诸如生理、心理、行为、欲望等,是可以借鉴自然界的动物的,包括教育。作为群体存在,必须有规则,对个体的行为要有约束,要有有效惩戒。

成人了就不需要惩戒了吗?答案是错错错。为了维护群体利益,达到优良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必须有法律惩戒,而且必须是令行禁止,才有效果。孙膑治兵,虽贵为天子嫔妃也要开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反映了惩戒的重要性。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没有惩戒,法律就将失去效用。维护一己或者为群体利益,孰重孰轻?工人迟到要罚款,司机闯红灯要被扣分,偷东西要被逮捕,抢劫要被判刑,杀人要偿命……法律不是说跟谁有仇,而是为了群体的利益。一旦法律纵情,人人我行我素,那就国将不国,天下一锅粥,则祸将不远。

有一名初二的学生不爱读书,行为习惯不好,爱捣乱。他家里金银颇多,花销大,喜欢跟同学借钱,借了不还。还喜欢偷拿同学的东西,同学们对他感觉不好。有一次在某副科上捣乱,老师要求他离开课堂,他竟然骂老师“咋有这么差的老师,你父母咋把你给生出来了”,终于被赶出教室了,又跑到过道窗户下,晃动窗户,以继续捣乱……该老师我认识,女性,为人正直、文雅、品德高尚,绝少骂人。我们说要保护学生读书的权利,不能赶出课堂,那么这个老师这样处理问题,是做错了吗?错了的话应该怎么处理?对了的话是不是应该将这一方法作为老师实施教学管理的一个合法方法?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吗?给班主任告状不失为一个丢包袱的方法,先不说班主任对他也是能力有限,更何况能让班主任每节课辅助自己教学吗?给德育处告状也是个途径,但是未免大张旗鼓,最后雷声大雨点小,劳民伤财,而落个自我教育管理能力弱的评价。给家长告状也许是个方法,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教育成这样家长是第一个责任人,他又有什么法宝能改变这个局面?所以赶出教室甚至学校都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我们说教育要不能少一个人,但是如果学生不想学、蔑视教育、顽固不化,在班级里就是害群之马,就是祸国殃民,教师没有惩戒的权利,何以教育,何谈教育。

篇7

本文就体育课上出现的"乱"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加强纪律要求和课堂管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体育课 乱 室外活动 学生因素 教师因素

镜头⑴: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老师欲请几名体育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示范。话音刚落,有的同学就开始划起跳线,有的议论,有的已经跳出,好不热闹,任老师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

镜头⑵:在进行“排球技术—下手发球”教学时,老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有学生在队伍中跟随老师的动作说出了“人间大炮,准备发射,轰!!!”刚好老师将排球发出,于是全班哄堂大笑,秩序顿时大乱……

现象⑴: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违反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不穿运动服装……

现象⑵: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动作或任务。

这些行为从现象和原因上可分为学生因素、教师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一、学生因素:

1.无意型。

处于青少年时期,许多孩子的是非观点还处于十分模糊的阶段。有时候,老师眼中的错误,孩子也许并不认为有什么错。

2.表现型。

由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宽松性,再加上孩子的年龄特征,许多孩子急于表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往往未听清老师的要求就开始“各显神通”了。

3.捣蛋型。

体育课上,有些孩子会把别人的头发故意弄乱;还有些孩子会在老师背过身体时,偷偷在老师身后做鬼脸,惹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而他自己则洋洋得意。这种情形大多是学生故意而为,许多孩子把自己标榜成班级的“英雄”而洋洋自得,成为整个年级的“知名”人物。

二、教师因素:

1.对学生了解不多。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老师把“爱”的教育理解成纵容学生,对学生的许多做法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2.教学中组织不力。

教学手段、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上执纪不严。

自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推行以来,纪律便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体育老师平时不注意课堂常规的管理,对学生的要求缺乏连贯性、长期性。

由于“执纪”是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有些老师出于对学校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顾虑,以及认为反正自己不是班主任,犯不着跟学生做“冤家”。长此以往,体育课怎能不“乱”呢?

三、其他因素。

学校条件限制,对于体育教学、学生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等各方面的要求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的。

1.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教学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或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2.教学器材配备不足。教学中半数学生没有器材可用,体育课只能局限于不使用器材或使用器材较少的简单徒手操、田径项目。

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

找到了“乱”的原因,我们便要“对症下药”,力求使体育课堂活跃而又生动,自由而又规范,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对学生。

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并且将这一常规要求贯彻始终。

2.提高学生对课堂纪律的认识。

要提高学生对课堂常规的把握必须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处、从具体事情中形成影响和概念。

3.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体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通过体育运动可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通过体育教学可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还可增强组织纪律性,并培养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身体健康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保障,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对教师:

1.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作用极大,这种巨大作用与教师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

2.加强业务。

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学习新的教学模式,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以新、奇、异、殊的教学特点,吸引学生。

3.严格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学生,应当严格的地方便当严格”。对体育课上一些常规,我们如果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使之获得最佳效果。

4.有效调控。

教师对学生理智的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具备了对学生的爱,才会在课堂“乱”的突况下,变激怒为冷静变简单粗暴为循循善诱,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化解课堂上的矛盾。

5.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

6.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三、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课堂管理 管理效率

由于信息技术课课堂的特殊性,课堂教学管理一直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难题。我在近十年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许多教师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学生保持安静,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2)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熟悉不到位。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信息技术课在学生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为1/35,每个星期一节课,一位教师常常要带十几个班级,以一个班级五六十人的数量计算,那么一位老师平均一星期要给七八百名学生授课,如此多的学生数必然给老师认识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不经常性地接触往往导致一个学期下来还不能将所教授的学生与其姓名对上号,就更谈不上相互间的了解、信任和默契。

2.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目前实施素质教育,但“主科”分数仍普遍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好差和学生成绩优异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在学生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心目中理所当然是“副科”,加之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放松解压的兴趣课程,上信息技术课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信息技术课堂是可以不遵守纪律的地方,甚至可以成为没有约束的地方。在这样一种认识缺失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只把信息技术课当作调节疲态的调味剂而已,于是有些同学就在课堂上聊天或玩游戏等等,导致课堂纪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同学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已经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技能操作,授课内容浅了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有些学生进入初中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键盘、鼠标的运用及一些基本操作都还很生疏,授课内容深了又难以接受,这使得教师处于两难境地,难于根据学生特点作适中授课,从而影响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效率的对策

如何把学生的精力和有限的时间投放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师影响力

(1)用严格的课堂规则约束学生。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的优良品质之一。有的教师往往因为教的是“副科”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这是导致课堂纪律不好、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让学生在第一堂课就明白课堂规则。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是最为重要的一堂课,教师在这堂课上必须明确机房的公约和规定,跟学生解释清楚进入机房后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交代清楚违反条约的后果和处罚方式,并讲明理由,在学生的心目中定下机房也是有规则讲规矩的地方,不能随意在机房走动、哄闹等。在学生心里播种下规则,让学生懂得规则无处不在,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消除学生在机房无意识的随意走动、大声喧哗、偷吃零食、玩游戏等不良行为。

(2)用认真的教学态度感染学生。在没有客观优势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保证授课内容精彩丰富、授课方法深入浅出,使课堂教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被吸引。

(3)用较强的人格魅力折服学生。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在与学生目光、语言、行为等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增进师生感情,建立爱的纽带。一次小小的问候,往往就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爱心,对学生要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平易近人。让学生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如果他敬你爱你,喜欢你了,那么他就会配合你所说的一切,使课堂易于管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不多,更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有意识地主动与学生沟通,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

2.把握学生特点,提高学生自觉性

(1)用换位的思维立场理解学生。中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兴趣,加之经过一个星期的语、数、英等课程的轮番轰炸,身心早已疲惫不堪,一旦得以与向往已久的电脑亲密接触,显得特别亢奋、激动。所以,在一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要他们马上安静下来的确很难。而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只是一再强调不要讲话,甚至声色俱厉,以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没能将课堂纪律维持好,又损害了教师的尊严,使得课堂纪律越来越难以掌控。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看待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存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学生。比如,可以在学生电脑显示屏前张贴“请同学们注意保持安静”等字样,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调节学生情绪、调控课堂纪律,这样更便于学生从心理上接受管理。

(2)用正确的疏导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显得很兴奋,忍不住要发言。这时,教师要示意学生举手发言,而不要因为课堂秩序不好就强制性制止学生发言。当学生能够有序发表意见时,教师应该将与课堂无关的讨论引导到相关话题中去,根据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将谈论主题升华为课堂内容或作为下节课授课内容的铺述。

(3)用优化的配对组合激励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刚好给同学们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让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分组坐在基础较差的同学旁边,当起小老师,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容易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出几道思考题,让同学分组讨论,还能激起基础好的同学的挑战性。

3.做好课前准备,保证设备可控性

篇9

[关键词]新课程 大班额教学 数学

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师资不足,办学条件有限,导致了班额过大这种常见现象。这直接限制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不利于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级分化。可是,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大班额的现状,因此,许多教师每天埋头于“备教辅改考”中,成为“改作业的机器人”,根本无瑕顾及其他,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质量了。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大班额的教学质量呢?

一、纪律――上好课的保证

一线教师最清楚纪律的重要性,纪律是上好课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何况不想学、不守纪的学生。大班额纪律影响更大,人多不好管理,六七十人的大班一人小声说一句,也是哄声一片,老师怎能上好课?建立好的班纪教师要有魄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这三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关联的,概括地讲就是教师能让学生敬畏。这里的“敬”是上述“三力”的使然,这里的“畏”是学生对老师管理能力的好的评判,而不是教师靠打骂学生而产生的结果。教师要修炼自身内功,提高师德水平。

另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座位巧安排。大班额座位的安排不是小事,它能直接影响到课堂纪律。座位除按高矮排序外,还要注意把守纪与不守纪的搭配座位,进而考虑到同桌学习基础的差异,尽量能把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放在同桌,以便开展合作探讨与互助学习活动。②行动听指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训练有素,如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问难时一定要养成举手的习惯,大班不像小班,大班人多势众容易生乱。分组合作讨论时,开始结束都要作统一要求,教师或言语或手势做到令行禁止,切不能让老师拍着桌子还停不下来。③兴趣是关键。通过对比研究实践,再次验证:只要教师把课上得有趣,课堂纪律就好管理。好多教师只怨班额大造成课堂纪律差、乱,其实教师的课能不能吸引学生,是造成课堂纪律好与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老师课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就不会乱讲话、开小差、做小动作,东戳西捣了。因此,教师要多花精力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每节课,让本来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枯燥的数学也变得有趣味,这样课堂纪律就得到了保证。

二、合作――照顾大多数

大班额除了显性的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外,还有一个隐性的问题不好解决。这就是一个六七十人的大班,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做不到这一点是违背新课程要求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心理特点,将学生按优中差搭配,每4人分一组,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的竞赛作为催化剂,让各个小组比学习、比纪律,这样既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兴趣,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长期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大大增强。在每个小组中,组织学生定期竞选组长,主要负责全组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如组织讨论、交流、记录、汇报、检查作业等。课后,组长还可充当“小老师”,帮助教师指导组员改错,为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发言机会,使他们得以面对面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能对照自己的练习情况或纠正别人、或改进自己的解法,表现突出者,还能竞选上组长。而教师可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提示,或加入某个小组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大大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得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弥补了大班额教学的局限性。

三、帮扶――共同提高

大班额学困生相对增多,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是不现实的,但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这样便于相互检查作业,发现问题或错误能及时给予辅导。帮扶工作做得好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四、关注――缩小差异

大班额的学生差异尤其明显,这是不争的现实。在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突破以往按统一模式教育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做法是:①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差异体现。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平等地享受参与的乐趣及成功后的喜悦。②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进行教学,教师教学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开放性,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大班额的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③在练习设计上考虑学生差异体现。大班额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差异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④在教学评价上考虑学生的差异体现。大班额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大班额教师要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式,这是有效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做到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才能认同和接受,进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各自潜能的激发。

五、展示――锻炼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一些方便学生表述的新知识,经常分批请他们提前“备课”,然后充当小老师讲解给其他学生听;学生讲课时,教师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大受学生欢迎,他们离开了束缚已久的座位,走上另一个广阔的舞台――讲台,个个积极准备,自信满满,听课的学生也学得认真,还积极争取下次讲课的机会。实践证明,生生交流学习丝毫不亚于教师讲课的效果,他们往往在互教互学中自得其乐,既可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利于学生明晰算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六、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活动课和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数学大本营”。在“数学大本营”中,学生参加“巧算24”比赛、数学家故事会、数学史话、办数学手抄报、竞聘班级小管家、争当数学小博士、比比谁是神算手等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质疑――培养自信

篇10

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组织与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信息、科技、文化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英语是全世界通用语言,学习英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初中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时期。在信息全球化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法以其灵活、生动性受到初中英语教师的青睐,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组织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学习讲究轻松自由的环境,合作学习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育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课更高的要求,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3)在实际的学习中,汉语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干扰,阻碍对英语的理解,合作学习能够强化英语学习环境,并将影响因素集中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利于弱化汉语的干扰。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组织与实施

1.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创造有利学习环境

任何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之上,因此,教师应该相响应生本教育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尤其是对于英语教材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应该具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取得学生的信任。其次,通过创设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保护学生对于融入情境和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该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发现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和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2.增强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因此教师组织和实施合作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本着组内互异与组间互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实现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标。在合理分组完成之后,教师要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组织和实施合作学习,从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并引导其进行合作,开展多种英语合作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Do you like bananas”时,学生对于基本的水果类的单词都已经有所掌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英语猜词的游戏,并进行小组比赛,输了的小组需要唱英文歌;在学习“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内进行情境模拟,用英语交流上学的方式和常用的交通工具,学生在模拟合作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进行英语朗读大赛、英语歌唱比赛等,让学生自己当评委点评,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

3.维持课堂学习的纪律,提高合作的效率

合作学习法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交流,进行自主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引导不是放任不管,很多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允许学生掌控课堂,往往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因此,维持课堂合作学习的纪律是发挥合作学习重要性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师应该在组织合实施合作学习之初,向学生明确说明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学习。其次,发挥小组间互相监督的作用,并设立小组长,对小组内的纪律进行维护,帮助教师掌控课堂。最后,教师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课堂规范进行管理,一旦发现有学生趁机捣乱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化全球化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以多种方式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把控好课堂纪律,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天多.例说初中英语课堂的“任务”与“合作”教学[J].文理导航,2015,(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