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效课堂教育模式中,学习小组建设是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教育效益的高低,对教学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高效学习小组的组建,班主任除了考虑学生性别和成绩因素之外,还有考虑组员性格的相似度,对组员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要做出综合考虑。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融洽度、团队成员的向心性、团队荣誉感等,都是一个团队获得集体成长的重要内涵。由此可见,高效学习小组建设是高效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团队建设效益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学习小组建设的实践思考
(一)注重模式创建,用制度和习惯为班级团队建设提供良好土壤
创建模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照搬,而是为了搭建高效学习的模式。无数实践证明,行动改变了,思想也会逐渐发生转变。在高效学习模式构建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从不能全部接受到运用熟练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首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全面落实,在全面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和师生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用制度指导高效学习模式的落实,在运行过程中,习惯会逐渐形成。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就为班级团队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为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运行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班级管理团队建设,良好的团队运行离不开精良的领头羊队伍
班级团队的有效有序运行,离不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引导与监督,在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之下,还要注重发挥团队负责人即小组长的作用。高效课堂学习模式的初衷是每一个学习小组作为一节火车车厢,而小组长就作为这节火车车厢的助推器和前进力。由此可见,小组长的能力有多高,这一节火车车厢就能跑多快,小组成员就能获得多大的进步。小组长的选任是十分重要的事。班主任教师要对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然后根据小组特性来选择适合本小组特点的学生来充任小组长。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从小组管理和课程管理两个方面对小组长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辅导,防止因为小组长的个人原因而导致小组团队的运行效率低下甚至运行不畅。
(三)营造丰富多彩的班级团队文化,用文化引导团队共进
团队的良好运行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重视团队文化的作用。所谓团队文化,就是小组成员的共同意志、共同认识、共同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共同的目标和理想等组成的有机文化体制。每一位组员能够被自觉被这种文化体制所约束,从而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和思想,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班级团队建设中,同样要加强文化建设,首先教师在组建团队时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背景,进行合理搭配,使团队文化具备一定升华基础;其次要在日常的小组管理中加强文化渗透,教师引导小组长用充满文化气息的方式管理组员,同时将班级文化打造成具有人性的、安全的和有归属感的;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自我文化素质的提高。再好的文化氛围都只能从外部发生作用,而良好的自我素养则可以让外部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教师在平时的作业布置、班团会、中队会等场合要积极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而让团队文化更加繁荣。
(四)教师对班级团队的准确把握和引导至关重要
事情的成败关键不仅在于付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前进的方向,班级团队建设更是如此。学生作为心智还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在对未来的分析和对现在的掌握上都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干预,引导学生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及时更正不良苗头,杜绝反面事物的出现。教师要认真观察团队表现,对每一位组员都有一个恒动的评价,对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长期的跟踪评估和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保证团队健康发展。
(五)科学的团队评价机制能够激励团队共进
篇2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小组划分;事务分工;文化建设;培训;评价;奖励
一、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划分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具体做法
比如,把班级学生分为六组
第一步:单纯地按照成绩均衡分组,即按照成绩采用龙摆尾的方式分为六组。
第二步:在第一步已经初步分成的六个小组基础上,按照性别、性格、兴趣、学生间的关系、家庭状况等因素进行微调和重组。
二、小组长的选举及小组成员事务分工
1.小组长的选举
关于小组长大家都知道如何选举,在此我只强调一点,小组长一定要有责任心、进取心、凝聚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其他的就不做赘述了。
明确小组长的职责
(1)小组长要带领本组同学打造积极向上、优秀的小组团队;
(2)小组长要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真正实现高效学习,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督促学科组长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
(4)小组长要全面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卫生等。
2.小组成员事务分工
每一个小组都是班级的缩影。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小组内设立了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仪表组长、考评组长等。这不仅把小组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而且还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让每个成员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很重要,自觉自愿地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三、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文化是一个小组的精髓,是组魂。它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就像军队中的“雷锋”班一样,你只要进了“雷锋”班,你就只能是“雷锋”班的精神风貌,而不可能是别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文化包括组名、祖训、组徽、口号、目标、公约等。
四、小组培训
1.小组长的培训
(1)对小组长进行学习辅导。
(2)对小组长进行工作指导。
(3)适时地肯定、表扬、鼓励。
2.组员的培训
(1)开展团队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进行合作形式的指导:独学要静,群学积极思考,展示时注倾听,展示完毕及时补充、质疑,严格遵守家庭公约等。
五、评价与奖励策略
小组评价是促进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评价原则: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
评价内容:各班级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而定,缺什么就评什么,评什么就有什么。例如,班级学生上课不爱展示,那就把上课积极展示次数纳入小组评比;班级学生爱展示但展示不规范,那就把规范展示纳入小组评比等。
评价做法: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表彰。
篇3
小组建设包括小组成员结构、小组分工及职责、小组培训、小组管理、小组文化建设、小组评价六个方面。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小组管理 小组评价 共同进步
一、小组成员结构
1.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把全班分为A 、B 、C 三类(A 指特优生[好]、B 指优等生[中]、C 指待优生[差])。
2.全班按异质同组,异组同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原则进行黄金搭档,以6 一8 人为一小组把全班分6 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相对而坐,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这样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3.同质结对、异质帮扶。
(1)同质结对一:在每一小组6 个人中,组成AA 、BB 、CC 三个结对小组模式(如果是8 人,组成AA 、BB 、BB 、CC 四个结对小组), 便于对学中的交流一讨论,使合作与交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
(2)异质帮扶:按A 一B 、A 一C 、B―C的方式组成结对帮扶,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在搭配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
(1)男女生比例的均衡。
(2)优弱科目的互补。
(3)性格的互补。
建议:每个学期重建―次小组。
二、小组分工及职责
1.分工
为使小组每名成员都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负有责任,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多层面的分工。
(1)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板书员等。
(2)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即每个小组根据学科的学习情况分别设立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政史组长、地生组长等。
(3)根据班组日常事务分工。如:发立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宣传组长等。
2.职责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
(1)小组长要善于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带领全组成员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勇敢担当起组内的学角色。
(2)负责本小组的日常管理,卫生、纪律等,并督促和帮助本组各项组员完成其本职工作。
(3)课前督促组员预习导学案,收集学习相关资料,了解组员的学情进行,通过独学、对学等形式,让组内50%以上组员基本学会导学案内容。同时,对组员在课中的小展示进行第一次分工,如:由几号学生展示哪个问题,由几号学生爬黑板,由几号学生去讨论修改,由几号学生去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组员在课中全员参与,展示有序。
(4)在课中小展示环节,检查督促组员对课前分工的落实,组织组员群学,对组内进行第二次学情了解,合理、巧妙地安排组员在下一步大展示中,用什么形式、什么方法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5)在课中大展示环节上,对本组组员的展示进行补充、纠错、点评,还要引导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对其它组的展示提出质疑、对抗,让小组里优生拔高,待优生提高。
(6)在课中测评环节上,小组长督促组员独立完成测评题,对待优生不会的题目,要在小组里再次开展对学、群学。收齐组员的测试题,进行小组互批。再将所批的分数公示并就共性问题进行再展示,最后引导组员完成纠错作业,做到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7)根据课堂评价表,协助记录员对组员每堂课的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打分,评价分每日公示在小组反思的黑板上,一日―公示,―周一总结,引导组员进行整改。
三、小组培训
小组培训包括学习小组长的培训与小组成员的培训。
1.学习小组长的培训
培训学习小组长至关重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末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
第四、帮助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与指导。
2.小组成员培训
(1)让小组各成员明确课堂教学各环节应怎样进行,各个步骤怎样操作最好。
(2)加强对子之间和帮扶对象之间互助意识的培养。
①要求对子之间要乐于研讨、擅长沟通,及时把本人对问题的了解、领会与对子交流,在互相讨论中到达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目的。
②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困生学习,让学困生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困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3)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 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4)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5)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对抗。当展示的同学对问题考虑不全、讲解不透、表述不清、描绘不准时,其他组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补充、修正甚至是纠错。
(6)学会倾听: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包括老师的点拨与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在听同学的发言时,不能开小差,不能玩小动作,要集中注意力,听到同学的发言有不完善、错误或自己有另外的想法时,能马上补充。
四、小组管理
1.组长的管理
在开始时,小组长可以由教师指定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段时间后可由组内成员推选或竞选产生,轮流担任。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
2.实行“一帮一”对子工程
为达到小组内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首先要树立“人人教我,我教人人” 的思想,其次可以在小组中推行“帮扶对子”的办法。一般说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结成帮扶对子。还可以实行捆绑评价的办法,来促进帮扶对子之间的互帮互学。
3.制度管理
(1)职责轮换制。小组设立的学科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板书员等等职务每月一轮换,推磨进行。
(2)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3)小组交流程序。不仅要讨论答案正确与错误,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症结是什么。该题包含了哪些知识点,用到了哪些方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等。
(4)限制机会制。对特别强势的学生进行发言限制,如1号每:节课发言不超过2次,5―8号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1―4号和5―8号同时起立时,1―4号应请5―8号同学优先回答,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待优生。
(5)一帮一落实制。每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对学习目标、课堂纪律实行互相帮助。
五、小组文化建设
1.要有组名、小组标志肿、组长寄语、小组吉祥物等。
2.通过小组建设的逐步正规化,小组文化建设可增设:组规、组训、组徽、组歌、组口号、组阵地、组目标等项内容,强化学习型小组的团队功能。(所有这些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制订)
六、小组评价
根据各种评价所起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我们在选择上要遵循这样一个评价原则,那就是缺什么就评价什么,评价什么就解决什么,解决什么就有什么。小组评价不是一个固化的、静态的过程,而是动态的,根据学习阶段随时调整过程。
常见的评价方法有:
1.次数式评价。次数式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发言次数不制定标准的评价方法,由于它只关注学生的发言次数,不评价发言的质量,因此适用于课改初期,主耍用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解决课改初期学生不愿意发言,不敢发言,不知道如何发言的问题。
2.人数式评价。按照人数评价可以解决学生参与面的问题。当小组内出现精英展示时,则不宜采用次数式评价,而应采用人数式评价,这样可以鼓励小组内更多的学生起来发言,因此这种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帮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3.分值式评价。这种评价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按照学生水平差异分成几个等级,比如按学习能力由强到弱给组员编号:1、2、3、4、5、6,l号起来发言加1分,2号发言加2分,依次类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发言分值越大。这种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弱势半生,激励他们起来发言。
4.综合式评价。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点,也存在弊端。因此也可以采用综合式评价,糅合各个方法的长处,弥补其不足。通过各种评价方式的探索,我们现在采取以下综合式的评价方式:
(一)课堂
1、组内同学在组长的主持下讨论、分析、展示。在小组中的排序是几号,展示、质疑一次就得几分。展示错误的减半加分。
2、组内采用帮扶计划,每对进一步各得10分,后退一步减10分,每个组整体每进一步,每个同学加20分。
3、自己每进一步加4分。
4、组内的3号组员(可轮换记录)做好本组内当天得分记录并主动汇报给值日班长,与值日班长核对,不得徇私,否则扣5分,不及时上报扣2分。
5、组员要服从组长的安排,不服从者,每次扣2分。
6、小组内要对子之间督促预习作)J扛的完成情况,每次老师检查发现不认真、不充分者给当事人扣4分,对子每人扣2分,劝导已督促并举报的同学免于扣分。2号组员做好本组内作业的统计。(课代表要做好每天的统计并上报教师)
7、在课堂上,老师学生讲解、展示或回答问题时,应立即停止说话、讨论,否则,每人次给组内扣2分。
(二)课间
1、早读时:认真早读,声音洪亮、注意力集中的小组,每个同学加2分。
2、课间、午间:组内认真讨论所学知识及课间预习内容的,每个同学加2分。
3、以上表现不好者,违反的学生扣4分,组内同学扣2分。
(三)纪律
1、在教室内违反纪律每人扣2分,情节严重者,依情节扣分。
2、个人管理的卫生,没有认真完成每次扣2分。
3、值日生要认真值日,不认真者,每人扣2分。
4、平日积极参加劳动,为班级做出贡献者,视情节加分。
5、卫生检查、纪律检查小组认真行使职责,评出优秀卫生小组,每个同学加2分。
(四)评价管理
1、每周评两个优秀小组,优秀学生6名。优秀小组每个同学和优秀学生分别加4分;每组评一对帮扶黄金搭档,这两名同学每人加4分:每组每周评选一名最有价值的组员和一名廉价组员,集体表扬或谴责。对刁:优秀学生奖励本子、一次性笔、鲜花等。
2、每周对班内6个小组进行排名,排名最后者打扫下周的卫生区或擦黑板。
3、每次评先树优看平日检测成绩和素质展示分(各占一半)。
4、将学生个人、小组所得分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占一定的分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篇4
一、学习小组的构建
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构建优质的学习小组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实效。
1.组建原则
我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等原则。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大致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并且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和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2.组建方式
(1)小组人数。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主,分别由优、良、中、差四级学生搭配而成,学生的性格要互补,习惯要互补,男、女生的比例要协调,以便做到以“优”带“差”,以“优”补“劣”,引导学生向良性方面发展。
(2)人员设置。各组设小组长、副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
(3)成立组中组。在各小组内或小组间,再成立“人与人”或“组与组”,开展“求助―助人”活动(即帮扶、结对)。这一活动主要是帮助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包括学困生),形成“求助―助人”的学习风气,从而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
(4)组建“草根”学习小组。由于地域因素,在校外时间,尤其是节假日,课内形成的学习小组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组建同村同片区(同年级或异年级)课外学习小组就显得很有必要。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个别情况的可适当增加,最好按村角落组成。组员间的年级尽量相同或相近。
二、小组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小组学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独学阶段(即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先学);二是合作阶段(即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教互学);三是总结阶段(即成果呈现、收获成功);四是巩固阶段(即当堂检测、提升自我)。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阶段该做什么、怎样做。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学的方法、听的方法、记的方法、展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最后要教会学生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展示、质疑、总结评价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重在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
三、学习小组的文化
心理学中有一条这样的理论:“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小组,使小组成员在来自内在动力和约束力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中达到全体成员的协调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潜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显然,建设自己的小组文化,设计小组的组名、组训、制度,能够起到凝聚人心、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能够触动学生那些积极的、和谐的、发展的内心情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营造学习氛围
学期初,通过召开“学习小组文化建设”讲座,就如何设计小组名称、口号、学习制度等,做一番指导,给学生指明方向。组名要求响亮、健康、向上;口号要有激励、促进作用。如,“奋斗组――积极向上,相互扶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加油!”“超越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超越自我,战胜自己!”“努力组――我们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一定能更好!GO,加油!”这样,可以使小组成员有明确的目标和集体观念,增强组内的凝聚力和规范组员的行为。
2.规范小组制度
(1)岗位交流制度。每两周,针对组内的正副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岗位,实行交流制度。但组长须由这两周表现最好的学生担任,树立榜样,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化组内规则。
(2)规范学习制度。首先,针对小组学习的四个阶段,提出明确要求。如,独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合作阶段要让学困生先发言,其他成员再发言、交流(互教互学),最后由组长总结。又如,发言要有秩序,要注意倾听、记录、补充、质疑要等别人说完,要学会大胆展现自己的想法;小组展示时要注意分工与合作,体现团队精神。其次,针对班级现状,两极分化严重,实行“求助―助人”活动。先要求优生做到“三会”,即会做、会讲、会教。会做――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会讲――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教――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优生就更有信心去助人了。接着要求学困生多留心知识薄弱点,列出需要求助的问题,主动去求助。通过“求助―助人”活动,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又锻炼学生的能力,拉近学生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风气。
篇5
关键词:导学案;生本教育;小组合作
课堂是学生的学堂,不应仅仅是教师的讲堂,“生本”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有学则教”“有疑则讲”,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于是我校开始实行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上课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下面本人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第一课时教学中实施生本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一、前置作业模块
我考虑到在进行这一节课学习前学生已掌握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以及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绝对)质量之比。于是我就设置了以下前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完成:1.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可以表示哪些意义;2.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并说出这些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①Fe2O3②CaCO3③C6H12O6④NH4NO3;3.已知A、B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2,则求这两种原子的(绝对)质量之比,2个A原子与3个B原子的质量之比又为多少,而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同种元素,所以我们不难得出A、B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即绝对质量之比),由此,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如何计算呢。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按照小组进行交流前置作业,相互帮学,教师巡视,倾听,适时也参与小组交流,然后请小组成员上台展示,当学生在展示NH4NO3中各原子个数之比时说出1:4:1:3,然后其他小组成员站起来马上反驳说不对,应该是2:4:3,并讲明原因,学生们都一致认可。此时我追问学生还有没有问题,学生异口同声说没有,我就播放投影片联想与启示:三(10)班有男生16人,女生14人,请问根据这一信息你除了能计算三(10)班总人数外,还能计算什么?这时学生都抢着说可以计算男女生人数比;男(女)生人数百分比等等,此时我就顺便抛出问题:那么,你能说出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哪些东西呢?学生马上抢着回答:可以进行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之比、各元素质量之比以及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这时我看时机已到,于是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二、课堂探究模块
接着,我就按导学案上的设计进入课堂探究模块,该模块分三部分: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计量分数的计算、一定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计算,每一部分教师都布置每小组主动推出一人上小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板演结束,请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先由本小组其他同学对上小黑板板演学生做的题目进行批改,然后由小组交叉进行批改,经过两次批改,学生暴露的问题已都能解决,那么老师还要讲什么呢?我只要在一旁忙着记录小组得分。在这个环节中,小组内学生有分工有合作,都有事可干,为了要让小组得分高一些,大家都在积极地参与,课堂效率能不提高吗?
三、课堂练习模块
随后进行课堂练习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教师边巡回边可作适当指导,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此时以学生评价为主,等到学生争得不可开交时教师再出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学生的思想火花碰撞,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模块
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块要能开展得有效,必须要有时间保障,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尤其是要让学生说出本堂课学习中的疑惑,如果学生能说出有价值的疑惑,并能有其他学生来帮助解决的话,我认为这就是本堂课的升华。
以上是我在生本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的四个环节,我认为在实施以上四个模块教学时还要注意:
1.前置作业模块一定要做到根本、简单、开放。
2.教师要适时运用评价激励机制,遇到精彩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表扬和掌声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绝不责怪,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是一种课堂生成资源合理利用好。还可以采用评分制,定期予以奖励。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同时又减轻了师生的负担,真正落实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了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从而能够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效课堂;提高认识;教学方法;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我认为高效课堂的着重点在于“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体现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展示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效;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否高效;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展示。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学习,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还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提供充分的条件,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教师要把“技能”与“学法”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学会应用比较研究的方式处理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事半功倍。要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做到这些,我认为学校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校要把高效课堂纳入学校的制度管理
学校要用相应的制度来引导、促使教师进行教学改进,实施高效课堂,让每位教师认真贯彻学校组织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
2.加强培训、交流,提高认识
(1)要多为教师提供培训平台。学校要让老师走出去,到教育教学开展得好的学校进行培训学习,开阔教师眼见,激发教师安心、用心执教,改变教学观念,加强高效课堂理念,提高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2)要多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学校要组织老师多和周边学校进行教学教研交流;同学科组间进行教学教研交流,认真参加围绕“高效课堂课堂”开展的听评课活动,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行经验总结交流,取长补短。
二、加强集体备课力度,研究课堂高效课堂策略。
为了使教学得到有效开展,我们可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进行分工,主备人负责每个章节的知识介绍,分析本章节知识的重难点,内容设置特点,各分备人再进行备课,根据各分备人备课的情况,由主备人主持进行讨论,记录人进行记录,整理成共案。在集体备课中我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讨论重、难点知识的处理。对本节知识的重难点,新老教材的比较,重难点知识处理策略,通过备课组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讨论怎样使学生理解把握重难点知识,用什么方式让学生理解把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讨论进行环节的设置和处理。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帮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3)讨论问题的设置。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反复进行讨论研究,研究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结合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年龄特点、心里特点和本节知识的重难点设置问题,尽量考虑问题的设置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讨论主动权的交付问题。在新课改中,我们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样我们又不能很好地控制时间,使我们的教学任务不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好、设置好主动权交付的问题。
(5)加强课后总结反思。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各教师通过教学实施收集存在的问题,备课组进行交流讨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进行效率,使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加强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协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很好载体。因此,高效课堂的实施必须加强小组建设,强化小组建设。我个人认为小组建设应考虑以下问题:
(1)小组人数;(4人组、6人组、8人组)
(2)小组成员的知识、能力搭配;(基础好差、能力强弱搭配)
(3)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职务、责任)
(4)小组活动强化(一个班的任课教师对小组的指令、要求要协调一致,不能你对学生的鼓励用掌声,我对学生的鼓励用竖拇指,这样就不利于小组建设的强化)。
篇7
一、狠抓常规,落实集备
每周各备课组进行两次备课组活动。在科组和备课组内主动落实公开课说课、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实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把教案送到组内教师手中,组内教师认真研读并提出改进意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设计,经过认真修改后再使用。
集体备课强化“6+1”高效课堂模式。各备课组非常重视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每周备课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集中备课时按照“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科学有序,创建小组
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学习小组的组建要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科学考虑商量后进行分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原则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初建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原则二: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一般为AA-BB-CC。每个班级一般分为6个学习小组。原则三:除成绩外班主任老师还要考虑男女同学的搭配、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小组组建完成后,需要选择组长、副组长、记分员等小组机构。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既相当于“班主任”,要管理组员;同时又相当于“教师”,要组织组员进行课前预习和课上展示。
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 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时学习最好的,一般由A或B层次的学生担任。2. 其次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小组文化的建设正如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样,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小组组建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创新性地给小组起名、设计组徽、制定小组宣言以及奋斗目标(个人、小组、班级)。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小组评价节节有反馈、日日有评价、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表彰。
课堂上,积极开展学生间互助和“师生互动”活动。每个班按每组4―6人分组,同组异质,进行自学、互助和展示活动。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现在的主动探求和自主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开始向“我会学”、“我乐学”的方向发展。
三、师生和谐,高效课堂
在学校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每个科组又制定了总模式下的学科模式,倡导个性课堂的建构。比如语文教学,把名著请进课堂,在课堂上开展“作文提升步步高”、“美文赏析课”、“时事演讲辩论课”等,多向交流中吸收文化营养。在课堂上,学生敢于向课本质疑,敢于和老师辩论,老师不再是一言九鼎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理化生课,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历史课,学生把历史故事编成历史剧,课堂教学改革精彩纷呈。
篇8
关键词: 自主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基本原则,体会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假期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后,更是对这种学习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进一步思考,开学第一节课,在对学生的学习小组划分的同时,颇有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三、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我们班有35名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我将全班划分为七个小组,鉴于民族中学的学生基础较薄弱的实际,我将组内划分为A1、A2、B1、B2、C1的结构。并且在小组划分开始就将此模式介绍给同学们。在学习方面,班内女生成绩较优秀,但组织能力,威信相对不如男生高,依据这个情况。我将传统的分组形式变形,首先从全班挑选出7名学习成绩好、表现好的女生、担任每组的组长(代号A1)。主要负责组内疑难问题的解答和知识方面的标榜;然后按学业成绩、能力水平,这些标准,找出7名相对成绩并不拔尖,但是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的威信较高的同学担任副组长(代号A2)。主要负责学生书写背诵作业的检查及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当组长与副组长决定后,并不着急划分B组,我请剩下的同学自己思考,哪些同学特别需要帮助,自己选择小组加入,全班只限7名同学,其实很明显这里划分的是C组的同学,但是我们不要把这部分同学剩下来,或者老师直接指定哪些是学习差的同学,让他自己站出来,根据组长选择自己所在组,这样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还可以让孩子形成自主的意识。这一步完成就只剩下14名同学了,根据学习成绩,能力强弱我将这14名同学划分为B1与B2,同样让他们自主选择加入哪个小组。最后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还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在小组成员的分工方面,我要求B2组的同学有问题和困难首先找B1组 的同学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在反馈给A1同学帮助解决,这样使待优生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也分担了A1同学的工作。而C1同学直属的学习帮助者是组内的A1 同学,这样也使C1同学更有信心。在我的学习小组中,A1与B1基本是并行位置,相辅相成。他们综合起来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优秀;④较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在我们的学生中同时具备这样能力的同学很少,所以综合运用,让彼此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不应该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该仅偏重于对学习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能公正、全面地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价结果要及时记录,按时汇总,张榜公布。可设计各种表格便于记录,公布之后予以奖励。
篇9
【关键词】小组 全方位 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3-01
在当下的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中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够保证课堂的高效运转?在众多答案中小组合作总是不断地被提及。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又总是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想像的那般美好。问题何在?是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存在问题呢?还是我们的小组建设不够完善呢?在我看来,我们绝对不能因为短期内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而应该对小组建设做一个全方位的考量。下面,我就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做如下思考。
一、情感主动,放手学生“建”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来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实施方面,明确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合作就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我们如果是以一种被动的情感来面对,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必然是以被动的姿态来面对合作,面对小组建设。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就必须首先深入学习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合作问题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指引和小组的建设。投入情感,放手让学生建设小组,让学生成为小组建设的主人。
二、营造氛围,自主合作“陶”小组
我们放手让学生建设小组,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老师就可以完全的置之不理了呢?当然不是!作为老师,我们在学生的小组外化建设中必须起到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每组应该由几个学生组成,在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4人组应该是最佳组合。当然,人数的多少应该只是一个基本的构成,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搭配和组合。其次,在每个组学生的构成上,一定要“异质分组”与“平均分组”相结合。“异质”指的是不同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平均”就是每个组之间的相互实力应该是平均相当的。只有如此分组,学生组与组之间才会有竞争的意识,也才会有竞争带来的成就感。光有这些还不够,必须有团队文化。在建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班徽(组徽)、班级(小组)口号、制作班级(小组)合影、创作特色班(组)歌等外在的文化方式来使学生达成一种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影响下,学生才会更有精神和动力认真做好每件事,也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
三、目标科学,有的放矢“强”小组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 )和休斯在研究中发现,外来的刺激(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的压力)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设置的“学习目标”要尽可能的科学。如何才能够科学呢?在我看来,我们的目标设置必须从“可控性”、“切合性”、“外显性”、“凝聚性”这“四性”来进行考量。当教学目标作好这“四性”之后,我相信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定会知道如何学习,也知道自己一节课下来到底学了什么?在老师科学的制定好了学习目标之后,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就能够很好地朝着这一节课的目标有的放矢地展开高效的学习了。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也才能够在如此高效的学习当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小组的实力更强。
四、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导”小组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应该是怎样的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为基础,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起主导作用。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可能使小组学习过程高效。
首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是激情的课堂导入,可以是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其次,对学生疑问的引导和思路的开导。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学生有疑惑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显然是不能够直接告诉他结果的,而应该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或方法,让学生在方法的指引下和小组的努力下最终解决问题。最后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同样,在当下的知识爆炸时代,老师能够交给学生所有知识吗?不可能!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其想像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比如在教学《摘星的少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也像航天员般登上了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还有砍玉树的吴刚,你会……请描述一下当时情景。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一定会任由思想的驰骋写出美妙的语言。
当老师做好了以上工作之后,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深度和厚度。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也会越发突显。
五、机制健全,多样方法“励”小组
学习的过程并非都是引人入胜的,有些内容既枯燥又艰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挖掘其潜能,克服困难。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肯定性评价和要求,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上进心,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我能做到”的观念,发挥其潜能。那么,小组学习应该如何评价呢?
篇10
如何让高效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是我们每个教师一直在探究和不断更新的话题,我们的孩子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潜力,关键是老师如何引导,是否相信学生的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打造高效的课堂呢?我认为,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改变观念;课堂模式;小组建设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只有学生会学习,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才有能力独立生存。而高效课堂所提倡的正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寻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自发课堂。年初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近一年来的学习、体会、运用和反思,我对高效课堂模式的运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知作为教师的我们所担负的职责不再是传递知识那么简单,而应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我们的孩子如何去思考,培养他们怎样主动探究、学会与人合作、赋予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此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1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学生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自由与快乐,需要的是理解与呵护,需要的是编织美丽七彩的童年。要想让学生拥有一个好课堂,学生自由展示和发展的舞台,教师就必须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改变夸夸其谈的讲解,改变独霸讲台的地位,改变不厌其烦的题海战术等等这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有我们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了,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技能,才能有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改革思想和教学理念,要有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创新意识,要有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堂,就必须先要教师思想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有意义,学生才会喜欢。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后,由于我教的是低年级,开始很难放手让学生学,学生讲,总认为学生不会说,说不好。可事实证明学生可以,关键是看你肯不肯放手。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在小组展示环节,我班的阴思琦同学就把1元、5元人民币如何认识,又如何记住讲解的非常具体,还为同学们介绍了银行用的点钞钱跟我们用的钱的区别,这些都超出了我的想象。孩子那自信的表情让我知道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他们一定能画出七色的彩虹。
2课堂模式的转变是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核心。可是,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刻板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个性被压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我们孩子有知识,没有能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课堂流程中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等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实施课改后,每到小组展示环节,我班的孩子一听说要上台展示了,各个精神振奋,面带微笑,每个人的眼睛都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都想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为自己小组加分。看到他们的样子,我从心里笑,这不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画面吗?开始展示的时间总是不够用,课堂时间拖堂,完不成任务,但是我没有放弃,坚持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能力确实提高了很多,但还不是很理想,方法和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但学生的胆子变大了,学生逐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也能听取他人意见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学生在完成练习册时,当孩子们遇到问题不是马上跑来问老师,而是与小对子,小组长互相研究,有的在查字典,有的在书上寻找答案。他们不再等待,而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多么可贵的变化呀!
3班级文化的建设是重点
实施课改后,我们的班级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的三面墙挂上了黑板,学生有了自己展示的阵地,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立的黑板作为展示交流时的所用,学生非常喜欢,都愿意到黑板上书写,原因是他们认为那样就有当老师的感觉。学生的座椅也从秧田式变成了小组桌对桌,开始纪律很乱,学生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的注意力不在是说笑,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与小对子交流想法,如何补充整理答案,如何准备小组展示等。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强大支撑。我将班级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组徽、口号。每个小组都有小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科组长等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建设是管理班级的重要支撑,所以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对于课改中的我们尤为重要,也是实现高效课堂切实需要的。从开始的分组到起组名,编口号,设计组徽,所有的行动都体现着我们的思考,所有的行动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实施高效课堂后,学生的责任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人有事做,每个人的责任心都增强了。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变化最大,小组长都是班级里学习较好,能力较强的孩子。过去他们只是自己学自己的,而现在,他们不但会自己努力学习,而且会努力帮助自己的组员,监督组员尽快完成任务。更多的时候,他们身先士卒,给组员做出很好的榜样。每次小组展示汇报时,都会发现小组长在如何安排他的组员有序分工,耐心地教她的组员如何如何说,那认真劲,真令人感动。
总之,高效课堂改革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火光,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学的快乐,让学生学的自信,让学生在展示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课堂的精彩。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作者:谷鸿雁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七小学
参考文献
[1]《全国有效课堂实践策略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资料》周至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