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经济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市场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食粮塑造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共同认同和遵守的企业道德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并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它的主要要素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尚和企业的市场形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同时,企业员工的文化底蕴的发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主动、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导向功能、融合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不但可以在本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还会通过不同的社会渠道对社会产生良好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员工看起来活动在本企业,但是他还可以通过同学、朋友、家庭成员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交流,他们在社会的交流中就会反应出所在企业良好的精神面貌,这种良好的精神风貌将带动其它企业竞相效仿,甚至提高整个宏观管理水平和改变企业的微观世界,使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改变人们头脑中的等级观念,使他们协调地融合于企业文化之中;使全体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进一步增强,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我国企业文化的基本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就开始形成,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经营理念就在于尽可能地占有和支配自然资源。因此在评价这个企业的实力时,就要看它占有和支配自然资源的总量。这一条件在工业革命时期确实得到了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率,快速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企业发展的个性。在工业革命时期从企业文化的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是以自然资源占有和支配为中心,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要尽可能地独占自然资源,因而企业就会从社会掠夺更多的自然资源。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资源分配实施的是平均主义,这就促使企业产生膨胀的资源占有意识,因而抢计划、增项目、要资金、拼资源,这就是当时企业争取发展的现状。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步入市场经济时发现企业这样得经营模式得到的结果是亏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思维定式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沿袭,反应在企业文化上,一方面没有从计划经济的企业文化模式向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模式转变,另一方面,也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没有适应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转变的规律。仍然沿袭着传统的企业文化观念,它必然与当今市场条件下的管理制度发生碰撞,不能较好地进行企业文化在新时期的整合与发展,使企业文化得以重新塑造成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和深入考察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现状,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行为准则,在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企业文化都有异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企业文化模式。这会使企业培育起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在未来的商战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
企业的速度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信息网络相关,现代信息网络可以用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与其相关的信息,它可以使企业的经济节奏加快,也可以使企业的产品老化加快,因而创新周期的缩短是必然的,它使传统的竞争因素得以减弱,企业相互间的竞争成为一种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这就使企业认识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需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所遵循的不再是大吃小的传统规律,而是快吃慢的新型模式。
企业的创新文化。企业的创新来自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创造性发挥。企业的创新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创新文化已经得到发展和加强,创新文化的发展将促进企业经营的发展,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泉,那时候,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的创新意识。
企业的学习和文化。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与技术革新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得以高速发展,现代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受到市场竞争的挑战。成本——市场学派的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出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企业的融合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企业文化时期,还有一个时代的特征,那就是要讲文化和企业融合在一起。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世界,打破了国家的界限,是世界经济贸易走向全球化,这使经济贸易的竞争更加复杂,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这在全球的许多企业内所进行的兼并或行业间的联盟都有过鲜明的例证,只要把握好企业与文化的关系,更好地获得各种信息,使企业中的人才和资源共享。就可以使企业形成跨文化的优秀群体组织,它会使企业不断融合多种文化,同时,全球新经济的到来为企业文化铺平了道路。近年来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兼并,就是通过全球性的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的。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
l、企业文化要突出中国特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新经济的春天,经济全球化,经济无国界使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理性对待和吸取世界各民族企业发展的优秀文化,与我国现有的企业文化融合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以创新为主,要有独创的精神,不要沿着别人的老路走,要形成自主独创的产品、创造名牌企业效应,才能占领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2、企业发展依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企业无论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更要注重企业文化要为经济的发展服务,要注重培养从事本行业的研究开发与企业管理的中、高级人员,为他们提供竞争力的机会和良好的福利待遇,要加强企业员工可塑性的发展空间,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协调的工作环境,这样企业员工就可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业务知识,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使企业的发展得到全面的提升。
3、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发展依靠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是管理制度、人事干部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度文化的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制定和谐的制度,可以保障员工的权利,也可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制度文化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措施和手段。它可以成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员工的活动合理进行,同时也是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一个优秀的制度文化必然是人性、科学、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文化发展得到大的发展,在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中,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必须摆脱狭隘的闭关意识、地方主义,主动参与全球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进程,在发展中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使我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企业文化的魅力,迎接新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统计;影响;策略
一、市场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统计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还有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此时,运用现代化的系统管理手段,能够大大提升企业在制定决策时的科学性。运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统计改革相比较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企业统计指标的制定上。其选取的统计范围较小,信息来源的渠道较少。市场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多自由,企业缺少了计划经济的控制,必然要在企业统计上有所表现。
1、企业统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当我国企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时,其统计工作主要关注的是检查和监督,观察企业的国家计划指标任务的完成状况。企业统计的日常工作,就是自下而上地完成规定的报表。这种方式就很容易导致统计工作受报表的限制,无法发挥能动作用。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时期,企业的统计指标就不能全面地显示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统计指标更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企业统计变革势在必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企业统计的职能转变为直接性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从现在有效的企业统计指标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统计企业各项工作的劳动成果;②分析企业现有的劳动条件情况;③对一段时期内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统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内部情况,如内部增量、存量,以及流量状况。但是对于市场的实际情况的关注却较少,这是导致企业统计指导性、预见性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现有的企业统计改革当中,我们要增加有关市场统计指标的内容,增加市场在企业统计中所占的比例。转变以往以生产为统计核心的观念,将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市场竞争等放在同等地位,都加入到统计指标体系当中。将企业的统计职能由以往的监督,转变为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管理。
2、企业统计范围的扩展
在我国以往的企业设置当中,企业统计的主要工作一直都是以企业内部,以及工作之后的统计为主。统计的对象,主要固定在企业工作的劳动成果、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分析上。而且主要是对企业发展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却缺乏对于市场部分的考察,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合理定位。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从整个市场的角度着手,转变传统的企业统计理念,增加企业统计管理的范围,增加对于同市场竞争的横向对比。除此之外,还要着重关注市场经济的文化、思想“软环境”,这是全方位掌握市场发展动向的重要内容。企业统计关注市场文化思想的变化,能够为企业提供即时的市场条件发展动向。企业统计在不断扩大空间范围的同时,不仅仅要关注企业事物的事后总结,还要多关注事物开展之前的计划、事中行为等。增加企业统计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最终建立有效的预警和监测系统。
3、企业统计的资料来源与统计方式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执行统计工作,资料搜集的主要途径是分层级的报告,简而言之就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报告”的单一层级报告模式。这种层级报告的模式,因为都是以报表中的内容为准,因此导致统计的范围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要求。在实际的发展中,探究了一些扩大信息渠道的方式,如:①尽可能扩展企业调查式资料的来源;②尽可能开发间接统计信息的来源;③可以向民间的一些优秀统计单位求助,寻求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在企业统计工作当中,所搜集的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综合性有很大影响价值。科学的、真实的、量大的信息是保障企业统计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要转变以往一套表制度的观念,转变企业下层机构被动接受信息搜集任务的状况。从信息搜集的角度出发,激发企业统计职能的科学性、预见性价值。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变革具体策略
1、企业统计要从以往的计划检查,转向于能动性的经营管理
现在提倡的经营管理统计手段,其实就是企业调动统计职能,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活动当中,对企业发展的劳动成果、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处理,反应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完善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状况。从实际的工作性质来说,企业经营管理所运用到的指标,与企业统计报表质变有较大的区别。其中企业统计报表指标,主要是企业上级部门报表体系在企业各项职能当中的延伸。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重视企业内部发展,忽视企业在市场整体环境中的发展,重视对于企业事务的事后总结,忽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和归纳。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量化统计,忽视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人员,从企业发展的方向、计划着手,创建出一套适用于现阶段的统计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市场信息、企业效益数据,对企业各项技术活动的观察,并配合有效的企业经营预警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向企业的决策者汇报情况,让他们掌握实时的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企业现有的物资存储数量、市场销售额进行量化处理,制定样的数量界限,尽可能降低企业发展的物资消耗,为企业发展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此时,还要充分关注国家出台的有关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关注同市场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状况,关注市场经济下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只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认识,才能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2、企业统计要实现从政府性向企业型转变
从长期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统计主要关注的是统计报表的填报情况,以统计报表展示的数据,制定企业发展目标,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的。而且,企业统计往往会忽视数据分析、市场状况预测等,企业的统计工作逐渐成为企业上级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导致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得不到发挥。近几年,我国企业发现这一问题之后,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改善措施,但是企业统计的设置仍然是为向国家,或者企业上级汇报的工具。在现在的市企业各级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真实信息为出发点。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有效的内部管理、市场发展动向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将以往的“政府性”的企业统计报告,转化为“企业型”的市场经济统计。
3、企业统计要从静态分析型向调查统计型转变
调查统计型的企业统计,指的就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采用市场实际市场调研的方式,为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和经营,提供有效的市场情报。除此之外,还要采用有效的动态分析型统计。运用现代化的预测统计办法,辅助运用有效的统计策略、评价方式,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全过程进行追踪调查,不断增强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的预测能力。上文已经提及,现在的企业统计主要采用的就是层级汇报的情况,首先,层级汇报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而且时效性较差,在报表层级传送的过程中,各个企业阶级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导致报表的真实性削减,不能客观地反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状况。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外部情况较为复杂,企业要想仅仅依靠全面调查的方式获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对外部和内部信息进行调查时,可以有效采用非全面调查的方式,如抽样调查法等。这种调查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能够突破专业指标以及体系的限制。
三、结语
在长达半个世纪以来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企业统计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统计模式。不可否定,这种模式曾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统计模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先进性,就要转变原有的统计模式,增加统计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我国各个企业的领导,以及相关的研究者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方针中的有效内容的指导,根据市场经济的状况,建立一套适应于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祥斌.我国企业统计理论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统计.2016(07)
[2]杨晓华,杨晓娜.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创新的分析[J].商.2015(14)
[3]王莉.企业统计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2)
[4]王佥.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的挑战与改革方略[J].民营科技.2011(07)
[5]王红英.搞好企业统计促进企业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2)
篇3
关键词:企业统计;计划经济;统计主体;改革;探讨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企业统计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统计资料的来源相对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基本上都是公用同一个渠道去获取信息,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对企业的约束,这也会间接对企业统计造成很大的影响。
1市场经济对企业统计的影响
1.1企业统计工作职能的改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企业统计只是注重考核国家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当时主要的职能只有检查和监督,其统计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规定的报表,这时对统计职能的使用还不是特别的全面,像统计的能动作用就没有得到发挥,现如今更是难以满足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需求,所以说要及时创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企业发展指标的体系,将企业的统计职能转变为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1.2拓展了企业统计的范围
传统的企业统计工作都是以企业内部统计和事后的统计为主,将企业统计的空间控制在企业内部,有利于企业内部经营成果的分析,而将企业统计的时间控制在计划经济发生之后,这时已经发生的企业经济活动就会对企业的内部经营情况进行考核,但是这样一来,企业就缺少了有效的横向对比,企业只是掌握了内部的信息,对企业外部的信息都没有一个详细的记录,这样就没有办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将视野放在整个市场上,要改变传统的企业统计观念,以大信息量作为企业统计的宗旨,积极的去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多增加企业外部的环境统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扩大空间范围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超越原有的时间界限,不能够让企业的统计始终处于事后统计的现象上,应该做到的是企业在遇到事情之前有预测、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有监测、在事情发生之后有总结的一种统计模式,从而形成一个对企业发展有效的统计信息系统。
1.3企业统计资料来源的改革
首先,我们要加强调查资料的来源,尽量多利用一些间接的统计信息,还可以通过一些民间机构去获取统计信息,因为这些民间机构所掌握的信息是最杂的,同时也是最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就可以找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信息,其实企业的统计工作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现代企业统计,一定要打破传统统计制度的限制,摆脱过去的消极观念,积极发挥统计工作的潜在能力,让其真正的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中观念的改变
2.1加强对企业统计的关注程度
在市场经济下,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要与企业的统计人员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统计的关注程度,将企业统计纳入到重点发展项目当中,之前传统的统计人员认为,绝大多数管理者都不太重视企业统计工作,之所以会让我们的企业统计工作人员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主要是现实导致的,企业统计自身没能够满足企业全面性的发展需求,企业统计的作用只是作为计划经济中的附属品,也就导致自身的统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说,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常常就会忽视这一部门。像这样的一种想法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还算是好的,最起码企业统计部门还是发挥了一点作用的,更严重的是一部分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认为,反正企业管理者也不重视这一部门,对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就逐渐变得大意草率了,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则认为,反正统计出来的信息都是草率之中整理出来的,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也就更加的不重视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根本就发挥不出来什么作用。
2.2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企业的统计工作改革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而统计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也在逐渐的更新,统计工作的不断更新要求我们的统计工作人员要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超强的分析能力,此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也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不断招收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加入到企业统计队伍当中,这样不仅为企业增加了新鲜的血液,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的统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3加强企业统计人员的市场理念
企业的发展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进行的,因此要求我们的企业工作人员也要具备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要知道企业的发展越好,工作人员的干劲儿才会越足,因此要求我们的企业统计人员在收集相关统计信息的时候,要站在市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紧抓市场这一范围,仔细分析竞争对手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以及相关的营销策略,在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查之后,才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科学的统计信息。
3协调好企业统计与官方统计之间的关系
3.1确定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之间的独立性
自从政企分开之后,企业逐渐成为了独立的经济实体,所有的经济行为也不再受政府的指挥,企业的目标也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从此以后企业统计不再附属于政府,使得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逐渐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体系。
3.2确定企业统计与官方统计之间的关系
虽然我们说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是两个独立的体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二者并没有彻底的进行分离,也就是说其主体暂时还没有完全的分开。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样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实是存在其滞后性的,有的时候还会导致一部分统计信息失真,从而影响到最终的统计工作质量。
4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统计目标和统计主体如果不相同的话,那么最终企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作为传统的官方统计,当它在收集相关统计信息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的去依赖企业报表,基于此种情况,我们要让官方统计多依靠自己的统计力量和民间的统计力量,这样一来所获得统计信息就可以直接对政府负责,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虚报假报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官方统计的质量。而企业统计则要摆脱的是官方统计的限制,在最快的时间内创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统计行为,如果其他的企业或者是某一个部门运用了企业的统计信息,一旦出现了问题,本企业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我国的企业统计算算也走过了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的发展当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企业统计模式,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去发展企业经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还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探索。
作者:张爱娟 单位:赤峰市自来水总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旭光,刘祖法.如何编制好企业统计技术的质量体系文件[C]//如何在质量体系中有效应用统计技术方法征文选,2000.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 社会责任 政府引导 中介组织 法制健全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企业要能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达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有些生产厂商或决策者在追逐自身利益最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企业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一些责任,导致企业的行为具有明显的逐利性和短期性,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积累和长期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企业,一般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经济活动的营利性组织。就企业的本质而言,它属于追求盈利的营利性组织。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
中国企业亟需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企业履行社会资源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括而言,要做到第一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第二道德伦理的高尚追求,第三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如果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置于脑后,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责无旁贷。
(二)要有对客户负责任的精神
客户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企业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选择。但作为消费者,单个客户的能力有限,在客观上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企业对客户的责任应视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第一,保障安全的责任。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有质量保证意识。汶川大地震中,因为“汉龙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在建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工程质量的丝毫不打折,这座教学楼在强大的天灾面前巍然挺立,没有垮塌,才得以让 483名学生得到成功逃生的机会。这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一个有良心和责任意识的企业,应该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第二,使客户知情的责任。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有些代谢产物属于致癌物。可许多商家在逐利的过程中却抛弃了道德的底线,生产出来的食品加入了苏丹红成分。由于信息不对称,此类食品流入到市场,严重坑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苏丹红事件让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凸现出来,也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保障客户的自主选择权;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是企业生存的法则,客户在没有任何障碍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是对企业综合发展度的一个评价,企业要想更好地成长就得忠实于这些声音,而不是用一些欺诈的手段来蒙蔽顾客的选择,图一时之利却不能长足发展。第四,保障客户求偿的权利。这是企业勇于承担责任的一种外在表现,有错必纠是一种风范和气节。承认过错才能更好地弥补,推脱责任不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
(三)要有对社会负责任的意识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推动企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繁荣。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通过对社区改良计划的投资、设立奖学金以及鼓励员工参加志愿者活动以及向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对许多企业来说,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密切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从而间接地增加企业的收益。
(四)要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履行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是指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指通过企业自愿捐献(而不是摊派的、强制的)实现向社会的回馈。
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愿承担的。这种自觉性体现于企业领导层的新的经营理念之中。这是指,企业领导层在实践中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包括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对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信念转为实践,从个人履行转为企业家群体履行,从个人自律转为企业家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建立新的经营理念,对于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十分重要。
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应当量力而行。这里所说的量力而行,是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发展和效益始终是基础。企业经营不佳,停滞不前,甚至亏损负债,根本谈不到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必说持久履行道德层次的社会责任了。
企业履行道德层次的社会责任,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企业利润分配的制度化,以及动用企业利润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程序化、规范化,是企业履行道德层次社会责任持久化的保证。上述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既能协调投资者、管理层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又能协调企业的近期发展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的责任推进意识,加快市场经济的成熟度
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我们应该采取“政府引导、妥善应对、稳步推进、和谐发展”的策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商业中的全局观念不再仅仅以产品与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的标准,而是把企业视为社会的伙伴与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司,还是民间社会,都不能独自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必须合作,合作就必须建立相互的信任。企业不能只站在一边看着社会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企业有这种能力,就需要与当地的社区、社会多沟通,也可以在企业里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评估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
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从政策机制上对企业形成鼓励和约束,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优惠,逐步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二)发展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促进社会责任感的推进
2007年1月13日,全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学会广东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企业及早感受到了社会责任的压力,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篇5
事实上现在企业家非常关心环境,每一个企业都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毫无疑问现在市场环境是非常不确定的,是非常不乐观的,或许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寒冷的冬天还在后边,怎么样让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好好的生存,保持持续的发展,我们每天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现在美国也好,欧洲也好,特别是我们自己,我相信以往靠投资发展、靠出口发展的高速成长再也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一定是更为惨烈的竞争,企业倒闭、兼并收购、洗牌等天天都会发生,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企业把握好这样的环境机遇,能有更好的竞争能力?其实我们需要从中国一流成为世界一流。
中国五百强企业在全球范围已经有很好的地位了,但是毕竟还是中国制造,没有到中国创造的程度。如果现在就确定很好的战略,同时高度重视市场,高度重视技术,特别是重视以人为本,建立好一套完整的制度流程,创建符合大环境的企业文化,持续地贯彻落实到位,我相信世界的未来一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强劲的动力。
而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拿电缆企业来讲,我们现在的装备跟国外差距有十年、二十年,人家一套设备能卖超过我们五倍、十倍的钱。很多人讲,除了奢侈品,包括烟酒、化妆品、包包等等有巨大的品牌附加值,工业品很难有品牌价值,哪怕相差五个点、十个点都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国外很多产品跟中国有五倍、十倍差异,我们高压电缆的绝缘材料至今依赖进口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高端管理人才大量缺乏,特别是人才的整体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还有待于提高,这是我们从中国一流走向世界一流的瓶颈和制约。
要想做到世界一流,我们有优势,并不是说我们现在一无是处,我们有很好的制造技术,我们还有创新、创优、创富的激情,和政府带领下逐步变好的环境。尽管现在民营企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包括国有企业的挤压,但是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市场经济的明天。因此我们现在不能和十年、二十年前同日而语了,我们要具备做到一流的更多的条件,要向一流发展还要创新发展模式。远东去年创建的“一网两平台”成为业内首创,短暂的半年时间就使我们的电缆网成为全球行业门户网站;电缆交易买卖宝成为全球电缆交易平台,帮所有企业,特别是电缆制造企业解决了库存特别是短暂电缆交易的问题。中国电缆交易所成为全球原辅材料交易平台。我们要使这个企业利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用户,服务于我们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创新,至少每年为国家节约千亿的资源消耗,为我们国家相关企业带来百亿以上的利润。
另外我们前些年研发的碳纤维,为我们这个行业,为我们国网、南网解决了用了将近一百年的传统产品,使得这个产品一年至少为国家节约千亿以上的能源消耗。现在靠管理尽管还有很大空间能够带来效益,但是没有技术上变革性的突破,就很难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也很难实现我们现在环保、节能、高效、低碳的这样一种国家的发展战略。
未来要成为全球强国,最有希望的也最有潜力的可能就是在生命工程。试想如果一个技术能够使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健康、长寿得以实现,能让你活到一百五十岁、一百岁还有生孩子的能力。这样的工程未来是难以想象的,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得开它。而且现在已经运用到了临床应用阶段,这能使85%肿瘤患者、心血管患者等一些病人得到康复,确确实实这是经过很多人的努力,才有今天这样的成果。
因此未来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作为像远东这样的公司,毫无疑问要坚持主业加投资的发展战略,做好我们电缆、医药、地产三大主业和投资。未来几年,我们远东的目标就是能够成为绿色化、国际化、规模化的企业,使我们的营收达到1500亿,上市公司市值2300亿,管理资本超过300亿,员工人均收入能够在12万以上。
我们远东不光是要为国家贡献税收、贡献就业,更重要的还是要贡献人才、贡献经验。去年我们公司总裁的三位司机就被三家企业分别挖走当了总裁、副总裁,这说明人家认同你。尽管如此,现在要挖远东的一位员工,你没有给他三倍、五倍的年薪,不给他最少两到三个台阶,是很难请到的。所以我们创办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的增长。
篇6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企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已基本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大型国有企业由政府引导转向市场引导,国有企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方针,基本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是面向市场的经济,是面向消费者的。如何从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中流砥柱,这便涉及到了企业竞争力问题。企业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1、企业竞争力分析基础
最先研究企业竞争理论的美国教授Michael Porter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五力分析模型,对全球企业战略制定产生较为深远影响。五力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后来衍生出各种分析模型,如PEST分析(总体环境分析),BCG矩阵和价值链分析,基准分析、竞争者档案研究等。之后我国学者又提出九力分析模型,即“品牌力”,“研发力”、“营销力”、“制造力”、“产品力”、“资源力”、“决策力”,“执行力”、“整合力”。这对企业内部静态属性与其外部动态属性作系统分析,可对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做出全面认识。具体而言,属于企业外部属性的包括“品牌力”、“研发力”、“营销力”、“制造力”和“产品力”,属于内部属性的包括“资源力”、“决策力”、“执行力”、“整合力”。
2、企业竞争力本质
首先,我们应准确把握企业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根据Amit & Schoemaker、Dierickx & Cool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竞争力是通过不断学习积累而缓慢形成的。企业竞争力短期内是很难形成的,必须是长时期通过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持续投资,缓慢地积累发展起来的。在积累过程中,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企业竞争力不能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提升。由于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积累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许多缺乏竞争力的公司常常在短期内受到限制,这些公司急于投资、开发,力求在短期内迅速构建竞争力,但常事与愿违、效果不明显。
第三,企业竞争力与其他能力组合可发挥最大效应。企业竞争力不是单一的能力或技能,而是由不同层次、主附相助的体系组成的。企业竞争力的存在及发挥作用不排斥其他能力的作用发挥,甚至企业竞争力本身需要有相应的低层次能力做补充,使企业竞争力发挥更大的放大效应。
第四,企业竞争力是顾客心中竞争优势的源泉。顾客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满足是多方面的,如质量、性能、品牌、与购买者的关系、畅通的渠道、灵活的促销手段等。企业要在这些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其根本在于高素质的人员、规范的管理制度、实用有效的实施手段,都是需要以能力体系作为支撑。
3、进一步探讨企业竞争力
什么是企业竞争力?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运作企业竞争力?还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战略观。它寻求从企业内生核心力来解释企业竞争中的优胜劣汰问题。企业生产范围可以用竞争力来界定,即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经营的广度与深度。一个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必然经历了合理定位竞争力的过程,才能使企业朝着既定路线前进。
第二,企业竞争力是企业运行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合力,不是简单的1+1=2加法效应,而是一种1+1> 2的放大叠加效应。企业运行通过资本的投入,资源的运用,劳动力的使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等一系列生产要素交互作用,释放了大于企业运行的能量。如果企业缺乏所需的竞争力,只简单表现为资本、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的简单叠加,甚至相互递减,那么该企业即使拥有雄厚的人、财、物等资源并投入了大量生产要素,它也无法产生必要的劳动剩余价值。
第三,企业竞争力是技术、技能的结合体。根据企业竞争力理论,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我国一些学者将其理解为“企业内存在的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结合体”。“以一项或多项领先核心技术为主建立的企业深层次能力”等。企业的竞争力是以知识为特征的企业战略性资产,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渗透到所有组织里,贯穿于生产经营全部过程中。
第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合理运用生产资源并制造产品所拥有的企业能力。企业生产产品的同时也在生产竞争力。这决定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好坏。该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聚变化,或放大、或缩小资源要素,使企业逐步走向繁荣或衰退。企业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在综合运用时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才能形成企业向心力,从而形成企业竞争力。
第五,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内部各成员组成的具有处理企业常规事项和非常规事项的集合体,它优劣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优劣。企业内的各成员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其合力大于企业内单个成员能力叠加的总和,并且该合力支撑着企业的实际运作。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这便意味着企业必须注重企业内部人员的甄选,使他们最大程度发挥力量。企业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六,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不能生搬硬造和模仿的。一个拥有竞争力的企业,能最大限度发挥资产和资源的作用,创造出高于生产本身的市场价值。企业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是企业的精髓所在,需要不断制造和提炼而成,根植于企业各类人员思想中,并将其注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其他企业想生搬硬造和模仿,必失败。
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 经济管理模式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改革推动了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上升趋势,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促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渐渐趋于白热化,竞争程度越发激烈。企业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市场需求基础上,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和改革。若是企业坚守传统的、固定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获取高额度的经济利润;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率的提升。因此,企业改革、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能够长远发展并逐渐进步的奠基石。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的管理模式。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
什么是企业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就是一种活动总称。企业经济管理的范畴是企业资源价值的实现。企业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经济活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进程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盈利。企业在经济方面采用固有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固有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确立主要依据两个条件,一是企业特征,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
从我国经济发展史来看,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有两个历史进程: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建国初期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一种适应其形势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的盈亏由国家负责。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要考虑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会对产品成本和费用、薪酬福利有影响。企业若是想获得高的投资收益,必须要选取一个合适的经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薪酬福利制度要科学合理,企业组织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要合理化。
二、存在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具有发展快、起步晚的特性。因此,我国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还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西方管理观念较为成熟,我国大多数企业吸取西方管理观念,采用西方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企业没有制定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经济管理模式。相比较于西方,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还有待加强。
(一)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依据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是由各部门兼职完成的。经济管理团队的成员多是其他部门调遣而来,成员具有临时性。临时的管理团队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具有临时性。有的企业不设立专职的经济管理部门。我国企业对经济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使得企业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企业管理团队专业性不强,制定的经济管理活动计划缺乏合理性,对组织间的工作缺乏协调性,不能全方位的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了管理效率,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采用旧有的经济管理理念
我国多数企业依旧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理念没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以生产为目的,高度重视生产环节,对其他环节投入力度不强,致使企业发展缓慢,有时会出现短时间的停止状态。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依旧重视生产,坚持旧有的经济管理理念,就会有资金链条断裂、产品积压的危机。
(三)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
生产经营的主动力是技术人才,因此各大企业积极招揽技术型人才,而在招收管理人才方面有所疏忽。我国企业严重缺乏专业的管理型人才,企业没有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态处于领导把关状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领导个人情感色彩。企业管理部门人手不足,管理部门临时性较强,各部门之间人员流动频繁,使得工作进展缓慢。大多数企业对组织管理权限划分不细致,没有实施专门的部门享有专门的权力,在实际经济管理活动中,管理部门没有专业性,对各部门的协调难以实施,各部门对自身任务和责任不明确,使得经济管理活动难以开展。
(四)企业组织僵硬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于西方,发展时间不长。依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僵化,灵活性不强,欠缺变通。这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种组织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使得企业可能遭受淘汰的威胁。一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对企业经济效益过分投入,没有建立适应新环境、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这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企业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三、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经济管理观念
经济管理观念是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基石。企业只有改变经济管理观念,才能加大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企业应该从规章制度入手,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像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企业都要达到熟悉掌握的程度。企业应该强化员工们经济管理观念的革新意识,并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体现的精神,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要跟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企业要定期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并评估实施效果和执行力度。针对经济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应该要求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沟通,沟通要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模式要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会遇到众多机遇、竞争对手以及风险,企业应该将这些内容考虑并编制在经济管理模式的内容中。
(二)健全经济管理体制
通过分析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没有一个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构建完善自己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实行管理部门或团队的专业化,是企业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关键。企业应该细分管理职责和权限,做到专门部门能够享有专门的权利。经济管理部门应该较为稳固,应该成为企业中独立的管理部门。因此企业设立经济管理部门是要充分体现它的权威以及独立特性。以此确保企业各部门或生产经营环节之间能够协调工作。健全经济管理体制,可以及时查找出实际经济活动中的缺陷并对其进行有效整改。专业化的管理部门可以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和责令,为企业安全和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企业生产经营的理念、方案和战略是通过制度反映的。为了确保企业各项措施能够在经济活动中有效落实,企业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健全经济管理制度的开端。企业应该规范内部审计和督查,呈现常态化。企业应该要求各部门依照规章制度严格做事。各部门办事要体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政策方针。内部审计工作应该遵循干实事的原则,切记走形式主义路线,要做到自我检查,善于发现问题并要有及时改正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可以成立专职审计部门,通过定期检查或者是突击抽查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以经济活动隐患为主,审计记录要保存好,以便日后可以查阅。
(三)完善组织结构
经济管理要求企业要完善组织结构,并在各部门间实施分工方案。企业组织成分众多,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企业应该对各个部门进行明确分工,确立各部门的职责,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中董事会为最高领导层,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以及经济管理活动都是由董事会商议决定的。企业优化经济管理模式应该遵循高效、人性、科学、民主的原则。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将员工当作工作伙伴,鼓励支持员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并有自己对经济管理模式的建议。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离不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已建立了经济管理模式,但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缓慢,这是由于企业缺少管理人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较为薄弱。企业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应该科学合理地改进员工培训制度、奖罚制度、福利待遇和升职制度。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各部们协作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让企业获取高效益并平稳发展。
四、结束语
言而总之,企业若想长远地平稳发展,获取更高的效益,必须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市场经济为背景,通过分析目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从优化经济管理观念、健全经济管理体制、完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四个方面,探讨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董艳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4,(2).
[2]窦文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J].商,2013,(10).
[3]侯丽英.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商情,2013,(7).
篇8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开始发生了改变,在原来以生产为中心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经营的思想,形成了二者相结合的经济管理模式。目前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评估能力,对市场潜在的需求进行挖掘,增强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促进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使企业获得高效、快速的发展。基于以上内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1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目前很多企业开始呈现出市场化的特点,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表现出了全球化的管理特征,这些企业面对沉重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现代企业都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希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突破,同时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开始消亡,高度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取而代之。
2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经济变化发展非常迅速,同时经济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拓展,逐渐从原来的单纯对经济活动的计划和指挥,发展到现在的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决策,掌控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以不断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纵观现阶段各企业的管理模式,目前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日臻完善,管理方式也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通病,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
2.1人力资源问题复杂
现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培育和引进人才,对企业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素质并不高,他们在工作中不重视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不重视自己的工作,整体工作水平不高。同时,目前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奖励制度,因此人力资源工作在展开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的困难,使企业的正常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首先,员工的流动性大,工作的延续性比较差,严重影响到了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其次,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企业中员工的工作不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在工作中没有动力,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第三,一些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素质不高,也不重视业务培训,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整体工作水平不高,对企业的发展及企业形象的打造非常不利。
2.2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多数企业管理者已经对管理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企业中制度是所有管理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秩序得以保证的一项重要保证。虽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管理措施落实的重要性,但是普遍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做指导,因此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的自然不容乐观,各种管理漏洞都暴露出来。正因为企业中管理制度不完善,使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2.3组织上缺少灵活性
虽然一些企业目前形成了明确的管理制度,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也算井井有条,但是在经济管理活动的安排上却普遍缺乏灵活性,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管理计划进行安排,因此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企业组织部门必须与时展的需求相适应,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模式和工作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3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的策略
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应坚持做到科学、高效、人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线,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最后建立起高效的组织机构。
3.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企业中制度是各项管理措施得以落实的一项重要保证,所以企业在内部管理活动中应该做到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3.1.1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制定
在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中充分征求意见,以增强管理制度的实际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企业各内部章程、文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将各项管理制度明晰纳入到文件中,将其作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
3.1.2对制度责任落实进行强化
企业应制定出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目前很多企业管理活动之所以见不到成效,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责任心,这种情况下利用责任强化的方式可以增强管理人员对各项管理任务进行落实的任务感。
3.2不断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中所有员工的素质,同时还能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阶段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管理的优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要想对企业人才管理进行优化,应该将以下几点工作做好。
3.2.1制定合理的员工培训计划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员工各方面素质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员工进入企业以后,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培训计划,并将员工培训考核与加薪升职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3.2.2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应建立起科学的人才战略,引进和培养大量人才,这样才能为未来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企业人才战略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企业应建立企业强大的人才储备库,其次,企业应对内部人员的流动进行合理控制,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人才流失。
3.2.3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
从企业内部来看,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非常重要,对推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激励机制应该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烈二者结合到一起,然后利用有效途径使员工对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3.3重视企业的组织机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使内部经济管理模式得以改进,应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还要充分重视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中的组织结构的完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应该摒弃以前僵化的组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合理的、灵活的组织结构,保证与企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符合,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愿望,应该充分重视对现有经济管理模式的完善与改进。
作者:陈卫雄 单位:泉州市土地储备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与改进[J].现代商业,2012,(30):244-245.
篇9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在社会经济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经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整合和优化内部资源,在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形势下,只有加强经济管理,企业才能够把握市场机遇,获得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和完善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1市场经济和企业经济管理简介
1.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脱离政府指导和控制的经济体制,主要通过供求关系实现自我调节和控制,具有公平性、公开性、法制性、竞争性等特点。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增强经济的发展活力,实现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存在的弊端也无法避免,例如市场经济对工业重视较高,但是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使得城乡差距加大;市场经济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供求关系不协调、物价上涨等问题;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让很多企业受到各种竞争压力,严重的甚至面临倒闭,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这方面也需要企业从自身发掘问题,加强经济管理[1]。
1.2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经济问题的全面管理,例如成本估算、经费预算、收益核算等。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面临各种经济风险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粗放性特点,不符合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向集约型转变,但是由于制度欠缺、管理意识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创新型转变。企业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采购成本控制不足、生成过程管理不到位、经营关系复杂等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与社会经济市场改革不符。因此,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变化的十分迅速,企业经济管理范围不断扩大,不仅要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还要增强监督和决策功能,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虽然一些企业管理者提高了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过分看重企业的短期利益,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经济管理不到位。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完善,一些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没有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1]。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不能够以相关的制度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2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凝聚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保障,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人才素质不高以及人才流失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有效培训,由于招聘到的员工在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后期不进行全面的培训,容易造成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在人才管理方面,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一些员工出现懈怠情绪,容易造成人员流动,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2.3组织缺少灵活性
受到传统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在组织机构构建和工作安排方面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企业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灵活性和变通性较低,难以对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灵活的调动。大部分企业较为看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组织构建,导致很多工作责任和工作计划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灵活的组织机制,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难以保障企业内部的有效控制,这就需要企业与时俱进进行合理的调整[2]。
3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进对策
3.1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更新管理观念,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根据国家和行业内部的法律规范,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其次,建立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性和全面性[2]。由此可见,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可靠保障,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分析重点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优化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在职培训,从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等方面,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活动,提升全体员工的经济管理意识,尤其对于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要进行更加专业的经济规划和管理培训,保障企业内部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第二,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特点,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奖励政策,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发更多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3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与时俱进,对传统的组织机构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组织机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存在很多的变动,只有高效的组织机构做支持,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企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建立科学、民主的组织机构,从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各个方面明确划分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能和责任,保障各种经济管理问题得到灵活、有效的处理。此外,企业管理者要加强与各组织机构员工的交流,听取员工的工作意见和想法,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保障企业的发展活力[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各种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对此,企业必须提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程度,从制度、人才、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莉 单位:宁波赛耐比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力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11):81-82.
篇10
1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对企业资源价值进行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同时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企业经济管理一直便是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固有方法。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特征及经营理念进行选择,只有符合企业自身生产发展实际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做到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从而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化,进而使企业可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获得更多的效益回报。目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我国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指在我国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由国家向企业划拨发展所需资金,并由国家承担企业发展盈亏。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推行和发展,经济体制发生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开始向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第二阶段方向转变。第二阶段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遵循企业经营目标与经营方针的基础上,使其渗透于企业经营各个职能内。在对企业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做到市场导向、竞争核心、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结合,将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发展相结合,并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建立具有现代化企业特色的经济管理模式[1]。
2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短期内发展速度惊人,但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晚,目前仍然处于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并且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西方企业先进成熟的经济管理模式,一直是我国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并没有发展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2.1企业经济管理观念陈旧
一个企业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这是我国企业在经济体制不断变化中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由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影响较大,企业管理层高层人员都曾长期受到传统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影响,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所需的系统的科学化管理模式观念,经济管理观念陈旧,虽然能够从企业的发展运营中发现企业问题所在,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做到对这些问题从根源上作出改革,在他们的观念中仍然单纯地认为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将企业管理着眼点放在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财务、销售、采购等部门,忽视后勤及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且这种陈旧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现在仍然普遍存在于各大中小型企业中。而当前一些企业转型失败的例子,均体现出由于两道管理层的观念陈旧,无法使得企业进行适时转型,完善创新原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导致企业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逐步成为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问题。综上所述,一个企业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企业自身对经济管理观念进行及时更新变化,使企业领导管理层能够意识到当下经济管理体制变革对企业发展经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从而使企业适应新的经济模式,制定相关新型经济管理模式。
2.2缺乏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都设立有一套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但大部分企业在实际企业运营中并未按照所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些所谓的经理管理制度就如同虚设。并且由于现存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中存在着诸多漏洞,造成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且没有完善的行为规范对其进行约束,逐渐造成企业效益的降低。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中均存在着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前企业现行的经济管理制度,落后于企业发展速度。通过目前企业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发展来看,大部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已经严重落后于企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由于市场的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都使企业的经济发展超前于企业制度的发展,使得当前企业面对经济管理制度的转型时存在巨大阻力。第二,企业经济管理监督方面缺乏有关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监督。虽然部分企业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当重视,但由于相关监管部门及职位的缺失,对企业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节约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企业内部机关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由于缺乏相关监督部门和岗位的设置,以及企业管理层为了节省管理成本,都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施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3经济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缺失
在企业中,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企业管理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大多数企业中,从事企业经济管理的人员,大部分都并非财政管理专业出身,相当一部分是从基层部门一步步晋升至管理层的,所以他们的管理经验大部分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实践。而部分企业,为了挽留优秀员工均不愿意招聘管理新人,一方面为了挽留优秀老员工为其提供更多升职机会;另一方面则是担心新进员工无法对企业价值理念适应,这就造成目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层中存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及组织策划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管理技巧,从而忽视企业危机意识及应对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的革新仅仅停留于形式层面,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企业管理中这两个问题。还有许多企业将财务管理与经济管理概念混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隐患。
2.4企业缺乏对经济管理的掌控
目前,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所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针对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的内部掌控而言,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符,出现“假大空”的问题,造成企业内部对管理的掌控出现形式化、空壳化现象,再加上制定出的战略目标并不能对企业的实际生产发展产生任何指导作用,也就不能对企业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完善;另一方面,缺乏对企业管理的协调统一,造成企业内各管理部门步调不统一,管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对管理工作的掌控所造成的,是当前企业面对经济管理制度变革所需要进行改革的地方,只有企业能够掌控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机会[2]。
3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策略
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开展,必须坚持科学、高效、人性化的操作原则。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企业更需要将社会需求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导线,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不断优化和推进,在把握制度建设的前提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最后实现高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在企业内的建立。
3.1在企业内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作为企业中一切管理措施工作展开落实的重要基础,并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需要在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中做到先做好管理制度的制定,并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展开深入逐步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化的制定。应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中,做到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中充分收集制定意见,便于增强管理制度的操作实际性和问题针对性,同时根据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章程、文件及各项管理措施进行修改,将管理制度贯彻于公司管理中。其次,强化制度责任落实力度。企业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就要严格将其贯彻落实,不能形同虚设,通过完善对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奖惩机制,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并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力度,增强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帮助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3.2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在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的同时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提供可用人才。尤其现阶段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在于是否对人才具有吸引力,所以人才优化是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可行办法。首先,对员工培训制定合理计划安排。试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各企业在其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也愈发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应根据员工实际工作情况和工资安排,分部门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安排,以此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并将培训与员工的奖惩机制结合,引起员工对培训的重视。其次,在企业内建立科学地人才战略和激励机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应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战略,通过对人才的大量引进和培育,并建立资源丰富的人才储备库,对企业内人员流动进行控制,减少人才流失,为企业的发展积蓄实力。而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十分有利,应将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对员工的双方面激励,对促进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3.3重视对企业内管理组织机构的优化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除了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还要做到对管理组织机构优化的重视。在原有的传统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灵活、合理的组织机构,做到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才能实现管理对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3]。
4结语
企业实施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充分重视企业经济管理便是企业实现目的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若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要做到对经济管理模式发展与完善的重视,做到与市场经济发展条件步伐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