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膜 沉淀污染 吸附污染 生物污染 机理 控制方法
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1]。
实际上,膜的可靠性是目前阻碍膜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之一,而污染问题又是影响其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据调查,就超滤而言,污染仍是其主要问题,污染的消除将使超滤过程效率提高30%以上,使投资减少15%,而且能提高分离效果,使超滤范围拓宽[2]。对膜污染种类及其成因的具体分析,将有助于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弱或消除它的不良影响。
1 沉淀污染
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和微滤(MF)。根据不同膜与水中微粒的相互关系[3],可知沉淀污染对RO和NF的影响尤为显著。
当原水中盐的浓度超过了其溶解度,就会在膜上形成沉淀或结垢。普遍受人们关注的污染物是钙、镁、铁和其它金属的沉淀物,如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设在溶液中有化学反应:x Ay-+y Bx+=AxBy
当不考虑盐类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溶度积Ksp= γxA[Ay-]xγyB[Bx+]y为常数。其中,γA、γB为自由离子A和B的平均活度系数;[A],[B]为溶液中的摩尔浓度;x,y为化学配比系数。平均活度系数可用离子强度[I ]的函数来估测:
logγA=-0.509 ZAI1/2,
logγB=0.509 ZBI1/2;
ZA、ZB为自由离子的化合价。对稀溶液,如大多数天然水体,其活度系数γA、γB近似等于1。
如图1所示,进料液,浓缩液,渗透液浓度分别为Cf,Cr,Cp。
由阻截率知:
R=1-Cp/Cf(1)
设系统回收率为r,由物料平衡,知:
Cf-(1-r)Cr=rCp(2)
由式(1),(2)可得:
Cr=Cf[1-r(1-R)]/(1-r)(3)
由(3)式可以看出,浓缩液中截留盐浓度Cr,随进水浓度Cf,回收率r和截留率R的增加而增加。此时,被截留的浓缩液溶度积Kspr=γAx [Ay-]xrγBy[Bx+]ry。当浓缩液溶度积Kspr与溶液溶度积Ksp的比值大于1时,就存在着盐析出的可能性。
实际上,方程(3)低估了促进沉淀生成和结垢的盐浓度,因为其推导中未考虑浓度极化。鉴于这个原因,引入浓度极化因子PF(边界层与溶液中浓度之比值,大于1),PF值通常可用回收率r的指数函数的形式来估计,
PF=exp(K×r)(4)
其中K为半经验常数,对于商业应用的RO膜组件,取值为0.6~0.9,结垢在RO装置的最后几个单元中(即在浓度最高的地方)最先形成。
避免沉淀污染的方法主要是减少离子积中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浓度。例如,添加酸可减少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的浓度,使金属离子沉淀难以生成。原水可通过石灰软化沉淀或离子交换等预处理方法去除易结垢的金属离子(如Ca2+、Mg2+等)。还可以加入阻垢剂,例如磷酸六甲基,以阻碍沉淀生成。
2 吸附污染
有机物在膜表面的吸附通常是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随时间的延长,污染物在膜孔内的吸附或累积会导致孔径减少和膜阻增大,这是难以恢复的。腐殖酸和其他天然有机物(NOM) 即使在较低浓度下,对渗透率的影响也大大超过了粘土或其它无机胶粒[4]。
与膜污染相关的有机物特征包括它们对膜的亲和性,分子量,功能团和构型。带负电荷功能团的有机聚合电解质(如腐殖酸和富里酸)会与带有负电荷的膜表面之间存在静电斥力。用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聚砜、醋酸纤维树脂、陶瓷和薄表层复合膜表面都带有一定程度的负电荷。一般来讲,膜表面电荷密度越大,膜的亲水性就越强。而疏水作用可增加NOM在膜上的积累,导致更严重的吸附污染。
根据化学组成,可识别造成膜污染的NOM中的特定组分。利用热解气相色谱(GC)/质谱(MS) 分馏技术,识别出多糖和多羟基芳香族化合物是地表水和岩溶地下水中的两种主要组分。试验证明,多羟基芳香族化合物比多糖吸附污染严重得多[5]。
NOM除对膜的直接吸附污染外,对胶体在膜上的粘附沉积也起着重要作用。对沉积层中天然水体出现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和它们的相对浓度分析表明,聚酚醛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糖与胶体粘附在一起沉积到膜上,并且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因此,吸附污染和水中有机物形成凝胶层的稳定性影响了纯水力清洗的效率。纯水力清洗的方法有反冲洗,快速脉冲或横向流反向冲洗。用作膜化学清洗的试剂必须能有效溶解凝胶层中的有机化合物。因此,用作膜的化学清洗的溶液通常由苛性物质和酶剂组成。
3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水界面上积累,从而影响系统性能的现象[6]。膜组件内部潮湿阴暗,是一个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所以一旦原水的生物活性水平较高,则极易发生膜的生物污染。膜的生物污染分两个阶段:粘附和生长。在溶液中没有投入生物杀虫剂或投入量不足时,粘附细胞会在进水营养物质的供养下成长繁殖,形成生物膜。在一级生物膜上的二次粘附或卷吸进一步发展了生物膜。老化的生物膜细菌主要分解成蛋白质、核酸、多糖酯和其它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强烈吸附在膜面上引起膜表面改性。被改性的膜表面更容易吸引其它种类的微生物。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具有对变化营养、水动力或其它条件作出迅速生化和基因调节的能力。因此,生物污染问题比非活性的胶体污染或矿物质结垢更为严重。
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可直接(通过酶作用)或间接(通过局部pH或还原电势作用)降解膜聚合物或其它RO单元组件,结果造成膜寿命缩短,膜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甚至造成重大系统故障[ 罚莳?
可同化性有机碳(AOC)被认为是生物膜的生长潜势。因此,AOC指标可以表征生物膜形成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研究证实,细菌对不同聚合物粘附速率大不相同。如聚酰胺膜比醋酸纤维素膜更易受细菌污染[8]。所以,生物亲和性被降低和易清洗的聚合物为材质的分离膜,会阻碍生物膜的生长。为了发展膜的生物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者必须首先理解分离膜聚合物的表面分子结构和粘附生物细胞与膜作用的机理。为了更好控制膜的生物污染所必需的基础研究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了解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菌落,以识别出合适的有机体用于试验模拟和粘附生物测定。非生长基的分子基因测定是值得推荐的方法,例如核蛋白体RNA基因片段分析,基因试样生物检定,荧光现场杂化作用等。
(2)粘附过程必须在分子和原子一级的水平上研究,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粘附时物化作用力的影响。
(3)被改性的膜对细菌粘附和初期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总衰减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测定有助于分析问题。
(4)在生物污染过程中,细菌外聚合物(如藻朊酸盐)与膜材料之间的作用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理论上,分子模拟可以快速和低成本地预测膜生物污染。同时,可用模拟技术识别干扰细胞粘附的新的化学物质。
(5)生物膜本身的结构完整性依靠细胞之间的分子力,该种作用力和细胞与相邻的胞外聚合物(EPS)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到目前为止,生物膜中细胞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本质还不清楚。分子模拟技术与适当的试验方法(如X光衍射)结合有助于分析问题。
(6)目前尚缺乏对生物膜生理生态性的了解。有研究指出溴化呋喃(来自海底藻类)可阻碍细菌的粘附,削弱生物膜母体溶液的污染影响。
生物污染可通过对进水进行连续或间歇的消毒来控制。但必须考虑该消毒剂对膜的降解性。研究表明,一氯化胺是一种优于氯消毒的生物膜消毒剂,可大大减少微量有机氧化物,抑制细菌生长。废水中连续投入3~5mg/L一氯化胺可抑制生物膜生长(对膜无氧化损害),延长运行周期。
另外,在膜的脱盐系统中,低浓度(0.5~1.0mg/L)硫酸铜的添加可抑制藻类生长。一些表面活性剂和其它化学试剂可干扰细菌在膜聚合物上的粘附。另外,可通过物理手段:如加强横向流速,增加气体反冲,来阻止微生物的粘附。
4 结束语
上述的三种污染即沉淀污染、吸附污染、生物污染,有时会同时发生,而且发生一种污染又可能加速另一种污染。进行膜处理时,应对原水组分进行分析,识别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以便更好地消除影响,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刘忠洲,等. 微滤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与清洗. 水处理技术,19 97,23(4):187
2 刘茉娥,等. 膜分离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3 Joseph G,Jacangelo,et al. Assessing Hollow-Fiber Ultrafiltration for Paticu late Removal. J AWWA,1989(11)
4 AWWA Research Foundation. Lyonnaise des Eaux and Water Research Commission of South Africa. Water Treatment Membrane Processes. R R Donnelley & Sons Compan y Printed,1996
5 V Lahoussine-Turcaud M R Wiesner and J Y Botteo. fouling in Tangential-Flow Ultrafiltration:The Effect of Colloid Size and Coagulation Pretreatment. Journa l of Membrane Science,1990,52:173~190
6 AWWA Membrane Technology Research Committee Report. Membrane Processes. J AWWA,1998,90(6):91~105
篇2
【关键词】空气污染 儿童 通风
【作者简介】王立申(1972―),男,工程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装修的日臻繁杂,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人们工作效率。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106亿美元。据国际有关组织调查统计,世界上30%的新建和重修的建筑物中发现有害于健康的室内气体,这些有害于健康的室内气体已经引起全球性的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室内空气污染已经列入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5种环境因素之一。国际上一些室内环境专家提醒人们,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
从国内首例装修污染索赔案到现在,有关装修污染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近年从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发现,儿童白血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可能与装修污染有关,这已成为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的课题。室内目前的四大污染甲醛、苯及苯系物、氨及放射性污染中,目前危害较大,最难根治的也就是甲醛污染。
室内空气的污染对儿童的危害不容忽视!
室内环境专家的一项调查表明,现代人人平均有90%的时间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而现代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则比室外高出多少倍!那么,谁是经常在室内并受到室内空气污染危害的呢?是那些儿童、孕妇、老人和慢性病人,特别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这是因为,一方面,因为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中,呼吸量按体重比比成人高50%。另一方面,儿童有80%的时间是生活在室内。
室内环境污染会对儿童健康伤害特征:
1、诱发儿童的血液性疾病。医学研究证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诱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儿童的免疫功能比较脆弱这一内因之外,室内装修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是“杀手”之一;
2、增加儿童哮喘病的发病率。从美国专家对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哮喘病调查中可以看到,在美国儿童中,患哮喘病的占美国总人口的12.4。此病影响到每个年令段的儿童,65%的儿童不同程度的患有哮喘。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而其中35%为儿童。据统计,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5%,其中1-5岁儿童患病率高达85%!
3、导致儿童铅中毒。日益严重的环境铅污染是造成人们特别是儿童铅中毒的根本原因。特别是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交通发展迅速,各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层出不穷,室内装饰装修进入千家万户,儿童玩具日渐丰富,来自汽油和油漆中的铅构成了对室内环境的污染。据英国某室内卫生调查组织的调查发现,住宅内空气中平均含铅量比公园土壤高出1倍,这对常常在室内地上活动的幼童威胁很大。据报道,仅北京地区就有百分之二十的儿童血铅浓度超标。
4、使儿童的智力大大降低。2001年,英国投资1500万英镑进行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在总结各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之后,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环境污染使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智力大大降低!参与研究的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的威廉斯博士说:“这个结果超出了人们以前的估计,人类的大脑在被人类自己的行为来损坏。”
所以说,无论从儿童的身体还是智力发育看,室内环境污染对儿童的危害不容忽视。
容易引起儿童房中室内空气污染的根源有:
*室内建筑、装修和家具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氨气、苯和铅等;
*儿童房中的装饰和摆设和各种玩具造成的污染, 如地毯、床毯、毛绒玩具中的尘螨污染、木制玩具上油漆的铅污染、塑料玩具的挥发性物质等;
*家中饲养宠物猫、狗等,儿童愿意与它们玩耍,容易造成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污染;
*幼儿园和学校中,儿童过于密集,每个儿童占有空间过小,容易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污染加重;
另外,还有通过室外大气进入室内的有害气体。
怎样防止和减少室内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危害的方法:
如何防止儿童受到室内不健康空气的污染和危害呢?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控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质量,家庭装修时应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
质的装饰装修材料,如含甲醛高的人造板、含有苯和铅的油漆等。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购买,超过国家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现在国家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工程材料使用标准;
2、注意儿童房间的装饰设计,不要片面的追求设计效果,而使用大量的人造板和颜色漆,防止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3、做好新装修儿童房室内空气的检测和治理。按照国家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要求,新建和新装修的房子必须请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合格以后才能入住;
4、要加强儿童房间的通风换气,根据专家测试,儿童每小时所需新鲜空气约15立方,一般家庭中,儿童房间相应小一些,幼儿园和学校中,儿童又比较集中,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假如每个儿童占教室空间为5立方,则每小时需要换气3次 ;
5、减少儿童在污染环境里的活动时间,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好的时候,要带领儿童多做一些户外活动,不但可以减少室内环境中污染物质对儿童身体的伤害,还可以增强儿童身体的免疫能力;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根本的方法是禁止采用散发污染物的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减少家具设备器具的污染物排放,但室内通风的有效性,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换气效率和通风效率综合表示通风系统的送风效应,进行有效通风,利用室外新风稀释与排除室内有害气体,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外通风经常采用上送上排、上送下排和置换通风三种通风方式
1、在自然通风时,室内空气污染物稀释规律数学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2、送风量低的情况下,增加送风量有益于室内甲醛的稀释,但有时送风量过大,会增加室内空气在局部点的涡流,造成污染物分布不均,室内污染物浓度会出现波动。
篇3
早在16世纪,伦敦附近薪材和木炭短缺,而人口却连续增加,煤炭被迅速应用于室内取暖和室外工业生产。低效率的壁炉和啤酒厂、石灰窑等工厂密集排放的烟尘不但危及人体健康,还损害了城市建筑和绿色空间,引起市民不满和抗议。爱德华一世国王和伊丽莎白女王都曾皇室公告,要求石灰窑和啤酒厂不再使用或减少使用烟煤。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迅速进入“煤烟时代”。燃煤蒸汽机的大量使用虽然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排放了大量煤烟和烟尘。“谢菲尔德有很多低烟囱的锻造工厂,街道本身也坐落在丘陵的斜面,因而烟尘顺着道路漂浮。孩子们满身都是灰尘和煤烟子,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洗澡。来这里的人没有任何选择地吸食着煤尘,煤尘吸附在肺部侵蚀着身体。”除了煤烟之外,随着公共运输系统的发展和轿车进入家庭,城市的流动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量聚集的污染气体在寒冷的冬季极易形成雾霾,有些城市因为污染严重简直成了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1952年12月,伦敦发生严重雾霾,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800微克,是平常的10倍,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34ppm,导致4000人死亡(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死亡人数大概是1.2万人)。到了20世纪70年代,无形污染气体和跨界空气污染成为英国面临的严重问题。随着石油逐渐替代煤成为主要燃料,含硫量更高的石油燃烧会释放出更高的硫氧化物。加上二氧化碳、氟氯烃(CFCs)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但使英国成为飘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酸雨之重要来源地,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在不同时代,空气污染的表现形式、主导因素、形成机制等有所不同,但其造成的危害都是严重的。无论是煤烟还是酸雨都会造成树木枯萎、花草死亡,绿色乡村景观不再。浓雾和雾霾出现后,城市里的能见度很低,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而且会造成酗酒和犯罪行为增多、主妇不再勤于打扫卫生、道德水平下降等社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空气污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支气管炎、肺病、肺结核成为工业污染城市的常见病。为了防止雾霾,人们喜欢关闭门窗,但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如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减弱等。浓雾遮蔽阳光,导致城市居民因为光照不足而患上软骨症和佝偻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的空气污染绝不仅仅是个环境问题,它同时也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对愈演愈烈的空气污染问题,整个社会包括学术界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起初,人们对空气污染不仅不太介意,反而认为烟尘有益身体健康,工厂的高炉和烟囱是工业化和进步的标志。有学者承认城市环境问题是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来的副产品,但不承认工业化和城市化本身有问题,而是认为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旧的机制尚未完全根除,新的城市规划也未完全做好,因此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只能通过放慢城市化进程来达成,尤其是要限制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在规划好之后开始有序发展。但是,在英国的上升时期,限制城市化进程是行不通的,也是违背人口自由流动的基本权利的。于是科学家就把重点放在能源的更新换代上,尤其是鼓励在室内使用无烟煤,替代高硫煤。但是,这一设想的实现需要以丰富的无烟煤供应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为前提条件,而这两个条件在英国几乎都有问题。在二战之后,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投入使用,恰好这时英国在北海发现油田和天然气田,虽然英国存在着严重的、对煤的路径依赖,但焦炭生产最终在1975年停产。石油和天然气这种相对于煤还算比较清洁的能源的使用,为治理英国的大气污染提供了契机。通过加高烟囱来降低本地区污染程度的做法扩大了污染传播的范围,形成跨界空气污染和酸雨问题,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其实科学家早已开始探索全球变暖问题,只是到了1987年以后才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引起政治家的注意。面对长距离的污染转移和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才能有效遏制和治理。
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不同社会阶层都形成威胁,在下层发起抗议的同时,在中产阶级推动下,上层也不得不采取对策,有所行动。在工业污染开始的时候,由于污染源容易辨认,民间团体和相关机构采取的对策主要是要求污染企业搬出城市核心区,或禁止使用某种容易引发污染的燃料。但是,这种简单的做法对关系到每个家庭日常生活的室内取暖和煮饭是不起作用的。于是,英国科学家和政治家就倡导企业家使用“最可行的方法”防止污染气体的排放,其实就是通过安装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可行的设备来去除污染物质。但是,在科学的减排方法尚未建立之前,“最可行的方法”往往成为企业家不作为或小作为的托词,因为企业家经常以生产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而加装减排设施会影响经济效益等来为自己辩护。后来,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批量化生产,减排设施的成本大大降低,但又遇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英式壁炉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严重,中央供暖系统无疑是可替代的良好选择。但是,因为壁炉和英国人的宗教文化传统等有机结合,“英国人发现他们突然没有了拨火的炉子,便会备感失落”。因此即使壁炉问题多多,但英国人宁愿付出更多金钱和健康代价也顽固维持自己的传统。不过,这种状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改变,因为随着新居住区的建设和能源由煤向石油和天然气的转化,传统的壁炉逐渐被更为清洁便宜的集中供暖所取代。
篇4
1、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原则。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覆盖联邦各州的空气质量标准框架,由各州和地区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满足联邦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依据该原则所设立,涉及二氧化硫、空气污染微粒、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等六种污染物质。对于以上六种空气污染物质,经授权的联邦环境保护总署依据《清洁空气法》的规定,对污染标准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制定保护公众健康的严格的“首要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和保护公共福利的“次要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2、州政府独立实施原则。各州政府在其边辖区内独立行使空气质量监管职责。对“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原则”,各州政府对负有执行的义务,但在执行过程中享有独立实施的自由。州政府可以对每一种空气污染物质制定具体的管理计划,可以在本州内自设“空气质量控制区”等。
3、新源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新建一项固定排放源企业或者对某项原有的固定排放源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改建”时,必须首先进行“新源排放分析”,并报环境监管机构备案,获取“预防重大危害”行政许可之后方可施工。1970年《清洁空气法》要求各州在依据“州政府独立实施原则”建立的州政府管理计划中起草相应的条款用以减少新建空气污染企业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1972年联邦环境保护总署规定,各州应当对新建或者有重大改建项目的空气污染企业设立一定的前置许可制度,并应当将这一制度收录于州政府管理计划当中,供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审查。
(4)视觉可视性原则。它实质上是以美感为标准的高层次的环境保护,是对空气清洁的较高水平的要求,具体是指在国家所规定的一级保护地区,以保护自然环境可视性为目的采取严格的控制标准和措施,防止和减轻可视性的损害。1977年美国国会首次将“视觉可视性原则”纳入到《清洁空气法》中。国会为保护自然环境的可视性制定了一个“联邦可视性目标”,纳入到国家一级保护范围的地区,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公园、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大于五干英亩的国家人文公园、大于六干英亩的国家公园。
针对汽车尾气排放,联邦政府1965年的《机动车空气污染管理法》规定,健康部、教育部、福利部可以对新生产的汽车设置一定的标准,要求其充分考虑开发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减轻对空气污染物质的排放。
针对酸雨问题,美国清洁空气法也有专门的管理项目,包括二氧化硫管理、氮氧化物管理。该项目是在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中确立的,目标是将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削减至低于1980年的排放水平一干万吨以下,将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削减至198O年排放水平的二百万吨以下。主要措施有:实行认证制度控制排放;采用新技术方法降低排放;“排放配额”制调控排放总量;建立排放监测定期报告制度,监督排放;用罚款、扣减下一年度排放指标等处罚督促企业减少排放、遵守管理制度。
在二氧化硫管理项目中,《清洁空气法》赋予了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向有关企业分配“排放配额”的权力,每一个“排放配额”准许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配额”可以交易[3]。联邦环境保护总署还采用了奖励“排放配额”的方法,鼓励发电厂使用符合要求的能源节约手段和可再生能源。氮氧化物管理项目主要指:联邦环境保护总署通过要求燃煤发电厂采用“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和清洁燃煤的使用,使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应当在198O年水平的基础上削减二百万吨。
《清洁空气法》还规定,每个合法的酸雨污染物排放许可仅有五年的使用期限。在管理项目的第一阶段,申请者应当向联邦环境保护总署提交许可申请以及履行计划,将所有可能的污染影响进行预先合理的规划。
针对同温臭氧层的管理项目,美国清洁空气法规定,应当通过限制臭氧层破坏物质的产量,进而逐渐将臭氧层破坏物质排出市场的办法,来达到最终保护臭氧层的目的[4]。同时规定,当《蒙特利尔议定书》得到新的修正,并且其要求的标准高于《清洁空气法》现有标准的情况下,将自动适用《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的新规定。《清洁空气法》将限制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排放分为过渡期和全面禁止期两个阶段。总的设计是通过“生产配额”和“消费配额”的分段调控,最终全面禁止生产和消费臭氧层破坏物质。
美国清洁空气法也为其有效实施规定了一些保障措施,包括行政保障措施、民事诉讼和刑事保障措施等。
就行政实施保障措施而言,其性质是行政管理行为,具有主动性,是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所在,主动执法是积极履责,反之则应因不作为而受到责任追究。适用主体是国家行政主管机构,包括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和州政府。具体行政措施的适用要受到司法审查。
篇5
一、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因素及造成的严重危害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五处涉及到环境污染问题。①、P9中讲到空气成分时,“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代表污染物较多的是S0、CO、NO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这些有害气体及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②、P46“保护水资源"中,讲到“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源受到污染。”受到污染的水含有这样或那样的毒物或病菌,饮用后会使人中毒致,甚至死亡。工农业生产用了被污染的水,会严重降低产品质量,甚至损害人类健康。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如: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方可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③、P99中,讲到CO时,涉及到CO对空气的污染问题:“自从人类用煤作燃料以后,空气污染的现象就多了。CO是排放量很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据估计,目前每年人为排放出的CO总量为(3—4)亿吨。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其余主要来自煤等燃料的燃烧和石油炼制、钢铁冶炼等。森林火灾、海洋和陆地生物的腐烂等过程,也能产生CO由于CO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止和控制CO对空气的污染是非常重要的。④P164中,讲到溶液的PH值时,指出“在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当空气受硫的氧化物(S0。)或氮的氧化物(NO:)污染时,雨水呈酸性,形成酸雨。”因此,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⑤、P87中,讲到C02是不能供呼吸的,虽然C0:对人畜无毒,但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不能超过0.5%。因为CO。含量越高,O2在空气中含量就要明显降低。当CO。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畜就有害处;当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使人死亡。因此,要有效控制排放到空气中的CO:的含量,也是预防空气污染的重要任务之一。在P11 1中,又指出当大量CO。进入大气后,将会导致“温室效应”。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温室效应”将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影响。
二、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以上所述,使学生深刻懂得,人类懒以生存的环境是怎样被污染的;受到污染后又如何对人类进行“反作用”、进行“报复”、进行“肆虐"、进行无情“伤害"的。从而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环保知识,达到环境教育之目的。(1)充分利用化学教学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有毒物质,如:CL:、H。S、CO、SOz、N0、NOz及各种酸雾、农药、化肥等进行直观具体的环境教育。通过实验操作,如闻气体方法;收集有毒气体;实验中剩余的废液废物的处理;怎样利用通风厨;如何吸收有毒尾气(CO、CLz、SOz)等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2)、通过大气和水源污染及其治理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人类与环境相互依赖的关系和防污重要性的认识。因为人类的生活环境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由要类在自然环境下不断改造而逐步形成的。教学过程,可以介绍因大气、淡水水源、土壤等被污染而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威胁或伤害事件(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P 1 6——1 7中,“大气污染与防治"),等有关资料,从而引起学生高度重视。教育学生保护好大气,会给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保护好水源,不仅保护了人类本身,也保护了水生生物及生态平衡;保护好土壤,可给人类提供无毒无污染的农产品,使学生懂得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何等密切。另外,通过对CO和S0。的吸收利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治理污染又是化学界的重要课题和任务。但要同时教育学生,环境一旦被污染,仅靠一种方法治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才能凑效。教育学生环境易污治理难的道理,以启发学生从小就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并勇于向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不法分子作斗争。
三、教育学生热爱环保事业
篇6
【关键词】 手术室; 职业危害; 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艾滋病(AIDS)等传染病的增多,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挑战[1]。工作量的加重,工作节奏的加快,手术室工作环境相对密闭,不能像病房一样通风换气,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的环境里,使其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为了降低职业危害及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对手术室工作环境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空气污染 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使用高频电刀时组织散发出的气味及全身物在空气中的弥散。如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氧等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这些物质用于手术室的空气、地面消毒、器械消毒、浸泡标本等,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甲醛还具有致敏、诱变及致癌作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染色体异常[3]。安氟醚是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含乙烯基,是一种潜在的致突变、致癌物质[4]。它们长期低剂量存在于手术室,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人群健康造成危害。空气污染物的损害效应决定于它的特征、化学结构、浓度和人体接触的时间,而手术室大气中经常是多种有害物质的混合性污染,这是最常见的有害物质的毒性相加现象。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有特殊的一面,与麻醉方法、麻醉机的防漏质量、麻醉持续时间及室内有无通风设备、手术器械、仪器使用、消毒剂浓度有效时间和使用方法有关。污染物在手术间内每个角落的污染环境的综合时限不相同,不论何种污染物,在同一时间内与污染源、排放量、污染程度均成正比。如麻醉师在麻醉机旁,与患者从气囊呼出的残余麻醉气体接触机会多。手术医师使用高频电刀机会较多,与高频电刀使用时,皮肤或组织散发出的气味接触多。器械护士接触甲醛、戊二醛的机会较多。
1.2 生物感染 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另外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还可通过针刺这一媒介传播疾病,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肿瘤的种植生长等。
1.3 电离辐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透视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越来越多。
1.4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 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他们长期处于工作繁重而平凡,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经常要抢救处理一些危重患者,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所以工作人员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疾病的机会偏多,由此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室内流通,改善、添置空调设备,完善空气排污系统,并对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吸入性物时,如安氟醚、异氟醚、笑气等,现配现用。当对患者进行吸入性麻醉时,药液不可避免地会散发在手术间的空气中,形成一种空气污染。药液散发的多少与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麻醉机的密闭程度成正比。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首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减轻污染。消毒剂现配现用,严格执行有效的配制浓度,进行科学配制。改变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手术后对器械、污水、房间处理,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尽量减少污染周围环境。
2.2 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传染项目的检查结果,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对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如手套有破损,立即重新更换手套,工作人员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如有损伤,立即用3%碘酒、75%酒精消毒,立即注射乙肝疫苗等。术前巡回护士配制0.2%过氧乙酸1000 ml盛于专用容器中,置于手术间,以方便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在给患者操作前、后随时洗手,手术间门口铺经过0.5%过氧乙酸浸透的台布,对工作人员进出进行鞋底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
2.3 对电离辐射要进行职业防护,在使用有害射线时,穿职业防护服。妊娠期禁止与有害射线线接触。
2.4 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提倡愉快工作,及时调整心态,防止身体疲劳。工作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心理学研究证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对最佳水平的发挥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3 小结
通过对手术室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使手术室工作环境及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改变,极大地降低了高危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从业安全,做到了身心健康,愉快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张师前.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9,9(8):8.
[2] 李跃荣,何琴,赵伟鹏,等.手术室护士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2011,17(3):294-295.
[3] 徐翠霞.手术室消毒灭菌的改进.临床医学新进展,2005:211.
篇7
【论文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浓度;治理
【论文摘要】:文章浅谈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并对不同的治理方法的利弊特点进行分析。
大量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还高,是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污染时期。所以,建设部于2002年颁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并与2006年进行了修订,对建筑工程室内污染物甲醛、苯、TVOC、氡、氨进行进行控制。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于装修材料。甲醛的来源:室内装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诸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粘合剂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这些残留的或分解出来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苯及甲苯、二甲苯的来源:① 作为有机溶剂,如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 ② 防水材料添加剂; ③ 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使用的粘合剂的溶液。因为国家对苯含量控制比较严格,所以很多材料以甲苯、二甲苯替代苯,苯对人体的危害性大于甲苯和二甲苯。氨主要来源: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剂,在我们南方地区,防冻剂使用较少,所以氨的含量相对较少,还有来自于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主要来源:各种涂料,粘合剂和各种人造材料等。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主要在水泥、沙石、砖块中形成后,一部分会跑到空气中来,各种污染物对人体都造成一定的危害。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环境甲醛、苯、TVOC、氨浓度进行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毕1h后进行。门窗只关闭一小时时,时间太短,室内污染物浓度一般不会超标,但是人们在房间睡眠时间一般不会低于8小时,此时房间大都是紧闭的,所以家庭室内环境检测时,建议门窗关闭关毕8小时-12小时,这样才能真正代表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因为门窗关闭时间直接影响污染物浓度的积聚。夏季,是甲醛、苯等装修“隐形杀手”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高温、高湿、低压的环境加剧了潜藏在木地板、橱柜、墙面等各处的污染气体的散发,释放量比平时高出50%~70%。所以夏天7、8、9三个月是污染浓度最高的时候,一般建议新房装修后避开这三个月入住,至少空置3个月以上在入住,并且时常保持通风状态。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装修时都打着“环保”的旗帜,但往往污染隐患也是层出不穷。这就涉及到一个家装污染的新概念“叠加污染”。据了解,目前很多人在装修时都以为采用环保材料就没有问题了,殊不知,即使采用是国家认定的环保板材,还是有一定释放量的,大量使用环保材料制作家具、吊顶、铺设地板等,过多地使用会令室内有害物质累积量增多,不利于有害物质挥发,加大空气污染,造成“叠加污染”,从而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元凶。
目前,市场上流行竹炭、活性炭、光触媒、负离子等多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治理方法有不同的利弊特点,哪种治理办法适合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要盲目选择。
1. 光触媒
光触媒技术是新近从国外引入,应用较多的一种,对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著特点,但价格也最高。而且,据资料,光触媒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少量二次污染,对壁纸、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等会有所影响。
2. 臭氧
另一种被较多采用的治理技术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净化空气,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现在这一技术已经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会生成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但采用这种技术对居室进行治理时,人要暂时离开房间,避免臭氧中毒。 转贴于
3. 高压电负离子
还有一种利用高压电离分解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办法,主要是用一种产生高压电的仪器,使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经高压电离,快速氧化成负离子,与空气结合后,还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这种办法有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的特点。可以定期采用,作为定期集中治理室内空气超标问题的选择。
4. 炭
竹炭、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炭的吸收异味、吸附有害气体的原理,来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成本低廉,无毒无副作用,但是见效较慢。建议这种办法可以作为室内空气轻微超标的房间长期治理采用。
此外,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是清除室内废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一套居室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三个月左右,就能挥发掉大部分有害物质。另外,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让90%的苯消失;吊兰能“吞食”室内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等;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芦荟等都具有空气净化功能。
要慎重选择治理污染方式,防止一些从事室内污染治理企业为追求利益,不负责任地乱用,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篇8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浓度;治理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61080-02
大量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还高,是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污染时期。所以,建设部于2002年颁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并与2006年进行了修订,对建筑工程室内污染物甲醛、苯、TVOC、氡、氨进行进行控制。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于装修材料。甲醛的来源:室内装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诸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粘合剂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这些残留的或分解出来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苯及甲苯、二甲苯的来源:① 作为有机溶剂,如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 ② 防水材料添加剂; ③ 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使用的粘合剂的溶液。因为国家对苯含量控制比较严格,所以很多材料以甲苯、二甲苯替代苯,苯对人体的危害性大于甲苯和二甲苯。氨主要来源: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剂,在我们南方地区,防冻剂使用较少,所以氨的含量相对较少,还有来自于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主要来源:各种涂料,粘合剂和各种人造材料等。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主要在水泥、沙石、砖块中形成后,一部分会跑到空气中来,各种污染物对人体都造成一定的危害。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环境甲醛、苯、TVOC、氨浓度进行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毕1h后进行。门窗只关闭一小时时,时间太短,室内污染物浓度一般不会超标,但是人们在房间睡眠时间一般不会低于8小时,此时房间大都是紧闭的,所以家庭室内环境检测时,建议门窗关闭关毕8小时-12小时,这样才能真正代表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因为门窗关闭时间直接影响污染物浓度的积聚。夏季,是甲醛、苯等装修“隐形杀手”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高温、高湿、低压的环境加剧了潜藏在木地板、橱柜、墙面等各处的污染气体的散发,释放量比平时高出50%~70%。所以夏天7、8、9三个月是污染浓度最高的时候,一般建议新房装修后避开这三个月入住,至少空置3个月以上在入住,并且时常保持通风状态。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装修时都打着“环保”的旗帜,但往往污染隐患也是层出不穷。这就涉及到一个家装污染的新概念“叠加污染”。据了解,目前很多人在装修时都以为采用环保材料就没有问题了,殊不知,即使采用是国家认定的环保板材,还是有一定释放量的,大量使用环保材料制作家具、吊顶、铺设地板等,过多地使用会令室内有害物质累积量增多,不利于有害物质挥发,加大空气污染,造成“叠加污染”,从而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元凶。
目前,市场上流行竹炭、活性炭、光触媒、负离子等多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治理方法有不同的利弊特点,哪种治理办法适合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要盲目选择。
1. 光触媒
光触媒技术是新近从国外引入,应用较多的一种,对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著特点,但价格也最高。而且,据资料,光触媒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少量二次污染,对壁纸、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等会有所影响。
2. 臭氧
另一种被较多采用的治理技术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净化空气,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现在这一技术已经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会生成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但采用这种技术对居室进行治理时,人要暂时离开房间,避免臭氧中毒。
3. 高压电负离子
还有一种利用高压电离分解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办法,主要是用一种产生高压电的仪器,使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经高压电离,快速氧化成负离子,与空气结合后,还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这种办法有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的特点。可以定期采用,作为定期集中治理室内空气超标问题的选择。
4. 炭
竹炭、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炭的吸收异味、吸附有害气体的原理,来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成本低廉,无毒无副作用,但是见效较慢。建议这种办法可以作为室内空气轻微超标的房间长期治理采用。
此外,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是清除室内废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一套居室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三个月左右,就能挥发掉大部分有害物质。另外,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让90%的苯消失;吊兰能“吞食”室内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等;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芦荟等都具有空气净化功能。
篇9
建筑工程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和突出。我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达420亿m2,平均每人32.5m2,到2020年还要建造约300亿m2的建筑,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之和。我国正在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建造高耗能建筑,这些高耗能建筑将在近百年的时间内大量消耗我国宝贵的稀缺能源,同时严重污染环境,致使国家能源消费和生态的临界点提前到来[2]。广义的建筑工程环境影响是指工程建设引起的地球整体气候、生态及资源平衡问题,如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狭义的建筑工程环境影响包括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中以及建成后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等.
2工程建设中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水污染及控制处理
工程建设中的水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部分。施工废水包括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洗涤用水、设备水压试验和施工现场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泥沙和污油。生活废水包括洗涤废水、食堂用水和冲厕水,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原体。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直接汇入水源,将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防治工地产生水体污染的方法包括很多方面,常用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有:(1)沉淀池法:沉淀池是用于处理工地污水中的泥沙最基本的处理设施。沉淀池一般呈长方形,底部设有深而宽的泥斗,将工地上的砂石清洗水、混凝土养护水、设备水压试验水及设备车辆洗涤水等导入事先准备的沉淀池,利用万有引力使泥沙下沉,清水向上方流,并从池顶的排水口排放。(2)隔油池法:隔油池是利用油的密度比水小,能够悬浮在水的表面这一特性,采用平流法将油脂和水分离。例如,将车辆、设备所需的燃油、机油、油以及机械维修等产生的残油、废油,按其混有的杂质情况,分别分类收集存放,进行隔油处理后再排放。普通的平流隔油池类似于沉淀池,从池的一端引进污水,污水在池内的流动速度很慢,油脂在浮力作用下上浮,聚集于池的表面,并被池中央的油格规限在池的一端,清洁的水由通道的底部通往另一端的隔油池排放。(3)化学处理方法:工地上另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化学除污法,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难以降解的污染物质。例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为主,需经硝化、杀菌处理后达标排放,可在工地建简易化粪池进行沉降降解,也可设置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处理生活污水。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有中和法和化学沉淀法两种。中和法是采用酸性物质和药剂将工地上常见的碱性污水进行中和处理。常用的药剂有硫酸、盐酸和果酸等。化学沉淀法是在污水中加入某些化学药剂,使水中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沉淀分离。化学沉淀法经济简单、药剂来源广,常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悬浮固体污水。
2.2空气污染及控制处理
工程建设中对空气影响最大的是粉尘,主要包括场地平整作业、土堆、砂堆、石灰、现场路面、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木工房锯木、现场清扫、车辆进出引起的粉尘等。此外,工地施工对空气产生的危害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如使用沥青铺设马路,沥青加热时会使其中的有机物挥发,造成空气污染。由于粉尘污染物成分复杂,在大气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定量评价中,选定颗粒物为标志性污染物,其中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TSP)是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与人群健康效应终点的流行病学联系密切。总悬浮颗粒物污染与健康效应终点,在不同国家、不同污染范围内均得以证实[3]。在建设过程中,应对大气污染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工地处理空气污染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措施:(1)加强设施建设,确保从源头上减少空气污染。在正式施工之前,设置好围档,并保证围档连续、密闭;硬化工地内的车行道路,防止运输过程中起尘;在工地出入口处安装洗车设备,防止车胎带泥或带土上路;对地面进行绿化或铺设细石,对易产生扬尘的渣土料堆进行覆盖,防止大风天气起尘。(2)对施工现场合理化管理,全力控制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包装物料统一堆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适当采取洒水措施;及时做好施工机械维护保养,对施工运输车辆进行限速,并使用无铅汽油或柴油,禁止出现冒黑烟的现象;施工现场不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生活区洗浴用锅炉应配备相应的除尘设施,确保废气达标排放。(3)落实降尘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产生的空气污染。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按规定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在土石方施工阶段,辅以洒水降尘;遇到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石方施工,并对作业处进行覆盖;及时清运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料等建筑垃圾,无法及时清运的要采取必要的降尘措施;对建筑上层的易散性物料或废弃物要采取袋装化措施,禁止凌空抛掷、扬撒,尽量减少因施工带来的扬尘污染。
2.3噪音及控制处理
工程建设噪音也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之一,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对附近环境造成滋扰的声音。建筑噪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如打桩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等都是主要的噪声源;处理和加工建筑材料时产生的噪音,如木条、瓦砾、棚架、钢条等,在人手或机械搬运该建筑材料时,被任意抛掷而造成巨响,产生噪音;工人在工程活动时产生的噪音,包括对话、喧哗、叫嚣等。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系统造成损害,过强的噪音还能损伤人体,因此建筑施工现场应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以保障作业人员及驻地群众的健康。常用的噪音污染防治措施有:(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需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噪声法》的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对于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依照《噪声法》的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出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证明。”[4](3)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涉及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时,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或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隔音屏以防止噪音的传递。
2.4固体废弃物及控制处理
建筑垃圾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混凝土块、碎砖瓦、金属、沥青、竹木材、装饰装修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组成,其中混凝土、碎砖、砂浆、包装材料等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左右。此外,建筑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垃圾。为减少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1)预防废弃物的产生:选择产生较少废物的施工产品,如要求供货商提供较少的楼宇设备包装材料;选择适当的时间,订购适当数量的原材料,并妥善保管,避免因原材料积压,使原材料变质和受损;小心处理和使用原材料,避免因操作不当,使原材料变成废弃品。(2)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设计内容从简,使用较薄的内墙和楼板、建造较小的地基等等,有助于节省原料,减少废物量;楼宇设计及间隔标准化,有助于使用预制楼宇组件,如外墙、楼梯及半预制楼板等等,可减少原材料浪费。(3)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建筑过程中的废混凝土、废砖瓦等建筑垃圾,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及耐久性,经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可作为某些房建材料及混凝土的集料使用。在再生建筑垃圾装备方面,欧、美、日等国均有成套设备,已投入生产运营多年。这些装备可进行建筑垃圾的初分、破碎、筛分和分离,按组分及粒度进行分类供使用。
2.5其他污染及控制处理
工地上除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固体废物污染外,还有一些其他污染不容忽视,如化学污染、振动污染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化学品,如防水油膏、涂膜、汽油、油漆涂料等,将会增加施工中的化学伤害和对现场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对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或者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施工现场须设置专用危险化学品库,仓库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处理,防止化学品跑、冒、滴、漏污染水体和土壤;易燃易爆品应单独设立专用库房;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为土方回填,应交给专业处置单位处理。在施工现场,振动源主要是各类打桩机、振动设备及爆破作业等。振动的防治办法一般有:减少物体振动,如往复机构设计中,若能使离心惯性力及往复惯性力和力矩尽量做到静平衡和动平衡,则机器的振动必然大大减少;减轻物体振动并阻止其传播,在机器和地基之间合理地安装减振装置,以减少和阻止振动传入地基,把振动能量限制在震源上,减少和阻止振动的传播和扩散;此外,可以采取个人的防振保护措施,如操作手风钻时带上防振手套,可减免振动对人体的伤害。
3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污染,因此人们把工程环境控制狭义地理解为防止各种污染的措施和手段。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意识到,要彻底解决环保问题,必须将环境保护工作扩展到整个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范围,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需要通过建设项目所有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在项目全生命期内,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及技术措施(包括环保设计技术、节能技术、新的施工技术、污染处理技术、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技术等),实现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目标:即减少建设项目全生命期内的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5]。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措施计划、实施控制措施计划、检查。(1)环境因素识别:识别与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因素,考虑谁会受到影响,以及受到何种影响。事先将建设项目的现场作业和管理业务活动进行分类,编制一份活动计划表。(2)环境影响的评价:在控制措施适当的前提下,对各项损害环境的有关因素作出主观评价。同时考虑措施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失败后将有可能造成的损失。(3)判定环境影响的程度:判定控制措施是否能把有害的环境因素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以及施工单位自身的能力要求,据此对工程建设环境因素按环境影响的大小进行分类,确定重大环境因素。(4)编制环境影响控制措施计划: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重大环境因素,编制控制措施计划,以处理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确保新的和现行的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5)评审控制措施计划: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计划,重新评价环境影响,并检查其是否能将环境因素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以及施工单位自身的能力要求。(6)实施控制措施计划:对已评价的控制措施计划具体落实到工程建设项目的生存过程中去。(7)检查:一方面要不断检查各项因素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并评价其执行效果。另一方面,要能针对出现的不同的环境因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此外,还要检查是否有被遗漏或新发现的环境因素,若有新因素出现,则需开始新一轮的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因素的管理过程。
4、总结
篇10
关键词:城市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移动物联;公共交通;大数据
空气质量监测作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大多存在固定监测站成本高、覆盖范围不全、难以实时反馈等问题[1]。目前,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虽有好转,但由于机动车的快速增加,尾气排放加剧,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依旧严峻[2-3],亟需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和机制,推进空气污染治理智能化进程。当前,国家在大多数城市布设或完善了颗粒物、气体监测设备,形成了国省控点结合的地面污染源检测网。然而,传统监测模式存在覆盖范围不大、数字化水平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且固定监测点成本投入较大、只能静态收集污染数据、不能实时掌握和反馈、日常维护复杂,难以满足大气污染治理的绿色发展需求[4]。由于交通工具的移动特性,若在交通工具上安装多种传感器,便能在城市中获取覆盖范围广,频率高的动态感知数据用以相关研究,弥补固定传感器静态感知的不足[1]。有研究指出可以通过可移动的传感器来感知城市空气质量[5-6],利用车辆的移动性来对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进行细粒度感知,弥补固定地面空气监测站的不足。然而,目前仍未见有系统的研究及规模应用。因此,面对我国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亟需采取新方法实现空气污染治理智能化,并进行应用实践。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移动物联的空气质量监测大数据融合分析应用研究。利用公交系统覆盖范围广,运行轨迹、时间和发班间隔稳定的特点,在公交车辆上搭载移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采集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并与车辆定位等数据进行融合,对各污染物进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路段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的时空差异性,快速识别出污染因子,掌握其扩散与传播机理,并在广州市进行实践应用,助力空气治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研究框架概述
研究技术框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①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公交车上的车载移动式空气微型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气环境中的PM2.5、PM10等信息,车载GPS定位器可实时采集车辆的GPS位置信息,摄像头可以采集车辆运行时的环境视频数据。②数据传输。本研究采用标准的环保部通讯规范协议,将实时采集到的PM2.5、PM10、车载GPS数据,视频数据传输至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软件平台。③数据分析。基于多源大数据融合分析,提供实时、准确、可视的管理决策依据,支撑政府环保部门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分析挖掘,可指导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实现治理工作的全面协同和问题的高效办理,使空气污染治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促进降本增效。④信息。应用可在公交车载屏幕上展示监测信息,为乘客提供实时空气质量信息服务,也可以通过手机APP移动端向市民空气质量相关信息。研究的整体框架图如图1。本文充分利用现有公共交通资源搭载移动式空气微型监测站,既能有效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又弥补了固定监测点覆盖面不广的短板。通过固定与移动监测的动静结合,使两种监测方式采集的数据相互补充,相互校准,真正实现空气污染的全面监测。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效地融合多源数据,有助于实现空气监测区域化、精准化、智能化,减少人力巡查和治理投入。
2监测原理及设备安装布点选线
2.1监测原理
本文采用激光光散射法原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传感器主要由激光源、测量腔、透镜组、光检测器、滤波放大电路、微处理器元器件等组成,工作时,由激光源发出的激光通过透镜组形成一个薄层面光源。当其照射在由气流吹入测量腔内的气溶胶时,会产生散射光。散射光经过透镜组再照射到光检测器上面时,会产生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生成模拟信号,得到散射光强度的变化曲线。微处理器可基于米氏理论算法,得到颗粒物的等效粒径和颗粒数量,从而输出结果。作为传感器的载体,公交车辆具有以下特性:①行驶时间一般为6:00-22:00,可满足对空气质量监测的时间段要求;②运行轨迹固定,能够满足对特定路线和区域进行持续监测的需求;③公交车辆发班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可满足对空气监测的频次要求;④公交线路覆盖范围广,可以监测城市大部分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水平。在公交车辆运行时,通过安装在公交车上的传感器,可实现对空气中PM2.5,PM10等污染物数据的采集,同时,车载GPS和摄像头等设备可实时采集公交车辆运行的位置和环境视频等数据,为空气质量监测大数据融合分析提供基础。
2.2监测设备安装与布点选线
2.2.1监测设备安装选择合适线路的公交车辆安装数据采集设备。采用车顶安装方式,利用设备底部的强力磁铁,无需对车体进行改装,直接放置即可与车顶牢固连接在一起。车载微站主机安装在公交车前端应急逃生口后侧,将主机磁体部分向下吸附在安装车辆车顶即可,主机电源线顺延车顶至公交车前门防水刷处,线缆加套波纹管并使用玻璃胶固定,可防止因为长时间暴晒造成线缆老化。使用玻璃胶对波纹管进行固定,可防止在车辆形成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刮蹭。2.2.2监测布点选线试点应用城市此前所使用的空气质量监测手段主要为地面固定监测站,存在成本投入高、难以实时跟踪污染情况等短板[15]。为了满足更高的环境治理要求,有必要采用更加科学、高效且经济的监测方式。基于重点监测区域和最大化覆盖范围原则,选择合适的公交线路。根据公交线路分布情况,共选择21条线路,225台公交车辆,监测范围覆盖10个国控站点,确定研究应用试点范围,数据采集时间段为每天6:00-22:00及政府环保部门指定的其他时间段。
3研究应用场景
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可实现空气质量动态监测和智能决策治理。具体研究应用场景如下:
3.1多源大数据融合的实时监控
融合车载GPS数据以及实时采集到的PM2.5、PM10等污染物的含量数据,可形成带有每个路段,每种污染物实时污染程度的电子地图,形成实时路段热力图及三维热力图;融合车辆运行所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和实时空气质量数据,可以迅速定位污染源,初步确定污染原因,如道路施工扬尘,工厂工业气体排放等。
3.2污染因子识别
实现各污染物多时空维度的实时动态监测和分析,能够全面掌握路段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的时空差异性。通过多维时空交叉统计分析,快速识别出污染因子。(图2)
3.3数据存储与动态分析预测
对至少1年的实时数据及至少3年的平均数据(包括车辆卫星定位、视频监控、空气质量等)进行存储,根据路段及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供用户可视化查询。此外,可对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并叠加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供可视化界面供用户查询。
3.4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闭环治理设定
PM2.5、PM10等污染物的浓度预警限值,实时动态告警。同时,基于公交车辆运行的规律性,可对指定监测区域或时段进行重点监测。通过挖掘监测大数据价值,掌握污染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快速锁定污染源位置及传输方向。通过多维度智能分析,支撑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手段,跟踪反馈治理效果,形成闭环。
3.5基于移动物联的多源信息服务
将空气质量监测采集数据与车载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信息交互,可在公交车载屏幕上展示监测信息,为乘客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也可通过手机APP移动端向市民空气质量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环保参与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