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范文
时间:2023-04-07 16:0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作品不贴近生活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小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接触较少,而且其所见到的艺术作品甚少,故很难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用意。特别是部分以战争为题材的画作,学生们不亲身经历很难体验其中妙处。由于小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因此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山水画还是西方的人物静物画都超出了其理解范围,造成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无法引起内心共鸣,从而失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2、知识储备量少
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文字叙述方面均处于初学阶段,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只停留在“看”的阶段,既不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记录该幅作品带来的感受,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加之其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风俗都不了解,也限制了其鉴赏能力的提高。
3、受书本影响大
许多学生在观看书本上的艺术作品时会将作品下的文字一并阅读,这种行为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看完书本的文字叙述后便会受到该段文字的影响,在脑海中对该作品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自身判断。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是以书本为中心,要求学生将书本内容死记硬背,该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干扰。
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措施
1、不拘泥与课本
尽管小学美术课本上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只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而是要带领学生经常到户外体验真实的生活。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时,应当带领学生们外出写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尽量选择风景优美、富有浓厚自然气息的场所如公园等,让学生们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春季可带学生去树木较多的地方观察植物萌芽及生长过程;夏季可与学生一起在公园里听蝉鸣、鸟叫;秋季观看落叶飞舞;冬季与学生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将学生置于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给予人类的种种美好,并将其深深刻于脑海之中,使其在看到描绘自然的美术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
2、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数学校均已配备有各式各样的多媒体设备,只要能够灵活运用,便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的乐趣。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美术教学的优势有:多媒体投影效果好,增强作品立体感;可配合音频设备使用,营造出优美的欣赏氛围;可播放视频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等。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讲究各感官之间的配合,不仅是用眼睛去看,而且还需要用心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品尽一副作品的内涵。例如在展示我国传统山水泼墨画时,可事先准备好优雅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搜罗出作者的生平经历、趣事等供学生阅读,还可现场演示泼墨画的绘画手法以提高学生对画作的理解能力。在我国古代,画与诗是分不开的,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故在带领学生欣赏画作时可顺带引出与画作情景相符的古诗,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又可以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3、采用启蒙式教学所谓启蒙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法而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该种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不将自身看法或他人看法强制灌输给学生、不要求学生对书本上的作品分析内容死记硬背、不抑制学生创新、不阻止学生思考、不对学生的个人看法产生藐视心理等。艺术本就是无形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故其表达形式多、创作范围广,正因如此,每个人对同一幅作品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小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所以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对学生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的为其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的与老师相处。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意 学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68
美术作品可以表达人的心情,可以述说一段故事,可以流露一种情感。这些作品给生活带来了趣味,给人生带来了希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当然希望美术的教学能够给学生们带去正能量,能够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美术的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们释放压力,或者是培养创新思维等等。总之,为了学生们今后的发展,教师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美术的教学,希望通过创意学画能够保留学生们对美术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我将就个人观点从三个方面阐述关于小学美术的创意学画。
一、不局限
相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来说,美术的学习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但是,美术却是美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需要艺术,而艺术不能少了创意与灵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没有被完全禁锢。美术教师们必须抓住这样的机会,利用美术教学挖掘学生们的创意与潜能,在提高艺术品位的同时也辅助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因而,我建议教师们首先要做到不局限。
(一)不局限题目
小学美术主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挖掘与保留他们的想象与童真。但是,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并不是如此的。教师们或许为了节约教学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照葫芦画瓢,让他们一味地去模仿。这样的美术给学生们的认识是:真正好的作品是画的最像的。因此导致了学生们只知道模仿,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让它成为优秀的第二个复制品。并且,如果长此以往地这样教学,会让学生们觉得美术的乏味,从而逐渐地削弱了学生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果美术是这样的教学,那就变得没有了意义。因此,教师们应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在教学中就应当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画他们想画的,说他们想说的。不局限题目,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不局限时间
当然,和其他学科一样,美术课的学习也是四十分钟。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如果当他们真正地沉浸在了幻想的世界,相信在四十分钟内有他们太多想画的、想说的。而此时教师如果要求学生们呈上作品,相信学生们还没有完成。而如果教师们又以目前的作品做出评价,相信对学生们来说也不公平。因此,教师们应该给学生们时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信心满满地展现完整的作品。
(三)不局限地点
教室是学习的场所,但同时也多了一些束缚。让学生们表达一些形象的实物,也是美术课的任务之一。但是这些实物的呈现往往是以课本的形式出现,这让学生们失去了观察的角度,也让学生们减少了幻想的空间。例如,画一个杨桃,课本上的杨桃可能就是一种形态。但是,如果教师将真正的杨桃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不同角度观察的学生就会画出不一样的形态。这样教师们就能“借题发挥”教育学生们:无论是画画,还是思考,如果换一种角度,可能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答案。因此,我建议教师们不要局限美术课的地点。如果是像杨桃这样的小实物,我们可以搬进室内。如果是画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象,我觉得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在操场上作画,让他们感受自然风,画出最为动态的、真实的作品。
(四)不局限方式
美术不仅仅包括画画,还包括雕塑、工艺、建筑等等。当然,在小学美术中,只有绘画才是最容易实现的。但是部分学校还是有机会让学生们接触到工艺品的制造,例如陶瓷制造。作为教师,我们当然希望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多方面的美术作品。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们参与陶瓷的制造。但是如果没有条件,而且又为了学生们的安全着想,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工艺品的制造过程。又或者让学生们离开笔,用手直接进行绘画。之前一种教学方式让我深受启发,教师选择让学生们朝着对面的一块木板扔泥团,然后描述痕迹的模样。这样的创意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觉到新鲜,在学习的同时也鼓励学生们进行想象。教学方式的不局限,为创意学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不要求
创意学画,顾名思义是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画。当然,每一种专业的学习都会有专业的要求与知识技能,美术教学亦是如此。专业知识的教育是为了美化作品,为了提高作画水平。但是,就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小学美术阶段不适合给学生们讲解学习的要求。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启发阶段,无论是学生们的思想,还是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利用美术的自由、想象、创意,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受束缚的快乐。如果教师们在小学美术的学习阶段就开始给学生们开展美术的理论课堂,我相信必然会影响学生们对学习美术的热情,并且也会影响学生们的想象力。当前社会上的人才缺乏的就是一种自主创新能力,对美术的不要求也正是为了保留学生们的自主能力,对美术的不局限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三、不评价
篇3
关键字:小学美术教学;美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42-01
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
一、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一)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二)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风筝的存在,变成了看风筝上的花纹。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三)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五)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民间玩具》、《鼓儿响咚咚》、第四册《彩点点》、《快乐的舞蹈》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二)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花样》、第六册《六面怪脸》、《线的秘密》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三)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家乡古建筑》、第十一册和 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一)专题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二)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课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情境体验;问题探究;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60—01
上好小学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大有益处。它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让学生达到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通过情境创设,内化学生的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常常从视觉入手、通过意象和审美感受达到心灵共振。第一先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进而感受到其中的美,最后产生情感上共鸣。所以审美的视野、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自己的风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以提高审美能力。
如中国画欣赏教学,教师可事先在多挂一些代表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让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中,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清丽、淡雅的中国画,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古诗词、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融于一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艺术特征。
二、带着问题欣赏,培养学生创造力
欣赏之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这个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作品提出,也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特别是作品的一些背景,更是师生经常关注的问题。
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
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越是贴近生活的也越容易引起共鸣.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教学情境。
苏教版小学美术《鱼的纹样》欣赏教学片断:
多媒体播放音乐《步步高》
师:你能说出一些有关鱼的成语吗?
生1:鱼跳龙门
生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师:你知道鱼的寓意吗?
生:连年有余,余是鱼的谐音,木版年画《连(莲)年有余(鱼)》。是借助鱼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用鱼的纹样装饰的物品呢?
生1:盘子上有。
生2:衣服上有。
生3:妈妈的发夹上也有的。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上的范图,找出生活物品上的鱼纹装饰有哪些?
生1:鱼纹彩陶盆。
生2:盘子上也有。
生3:玉佩上有。
生4:门帘、花布上都有,含义多样。
师:你发现这些物品上的装饰鱼纹与真实的鱼有什么不同吗?
生1:比较概括。
生2:被简化了。
生3:夸张了。
生4:添加、变形了。
师:对,这就是美术上常用的“装饰”方法。
师:你会画一条装饰鱼或做一个鱼的装饰品吗?
师:请同学们用纸或黏土等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鱼来美化一下我们的生活吧!
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做鱼形布袋、有的做泥鱼碗、有的做鱼饰发圈、有的做鱼形花插,有的用几何体画鱼形及巧妙结合。
指导作业时穿插欣赏内容,可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法,及时认识欣赏作品中美的因素,并指导自己的作业实践。结束时加入总结欣赏。当课快要结束时,通常都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这时安排欣赏内容,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优缺点,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辅垫。
篇5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构筑欣赏的支撑点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知识重在研究,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支撑。美术欣赏课教学如果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出现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
品的误区。这就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像”和“不像”对于再现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的创作远远不只是为了形象,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要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
二、要把握学科特征,找准欣赏的切入点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行为。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把握学科特征,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课的特征。要避免课堂上过多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章句,这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最终导致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
另一方而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课上成故事课、历史课,对美术作品的阐述,应基于市美教育的主渠道,过多地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或过多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容易忽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
三、要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身临其境的欣赏氛围
美术欣赏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利用多媒体,欣赏教学大为改观。教师只需一台多媒体电脑,简单的操作就能将精彩的图片送到学生的眼前,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翱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此欣赏过程,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四、要注重欣赏与想象并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市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新美术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题性和创造性,因此,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五、要寓德育于欣赏教学之中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通过道德相互依存,情感融入知识与道德之中。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
篇6
欣赏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39—01
美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及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呢?
一、小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
美术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通过观察、感觉和想象等获得审美体验的情感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下面,笔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分析一下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其一,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自身的生活常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判断,对那些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反之,他们很难认同陌生的绘画内容。如,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及高楼大厦等司空见惯,他们往往难以感受到表现农村低矮的房子、田间地头的劳作等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二,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凭自己的第一印象来看待作品,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随意性较大。其在观察作品时,或许只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仔细琢磨、用心推敲。其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整体而忽视细节。如,低年级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致忽视了其中手帕的存在,变成了单纯地看花纹。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如,四年级的学生在欣赏工艺作品中的刺绣时,很多学生会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来看待。其四,强烈的色彩刺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中蓝蓝的天、红红的花及黄澄澄的果实,这些色彩鲜明的事物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教师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学生的面前,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低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生活周边的美好事物。如,《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虽然某些表达不符合常理,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学生喜爱。中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优秀美术作品,以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如,《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贴近生活、能使其理解和接受的中国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
1.专题欣赏。专题欣赏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和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如,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一课中,教材提供了十幅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图片。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最后,形象生动地讲述中国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在专题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在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20-01
近年来,课程的不断更新,以我个人见解小学美术课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在辽海出版社第三册《头饰》一课中,我先作这样的启示: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像,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2.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问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
3.指导儿童绘画刨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像和刨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有利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堵养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来说,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4.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圆,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像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是他们往往疏忽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像,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唾画的兴趣。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降下了国旗,他想画这个场面。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复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像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5.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 探索现状 策划方案
当今的孩子接触的信息比较多,比较全面,对美术老师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只会画画这么简单,如何为他们构建一个符合21世纪的生存要求的学习环境,是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而这些也是我们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前沿课题。现代的美术教学已不单是教给学生画的技巧,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进行课堂的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提高,成为了教学的有力助手,同时学生的课堂教学也丰富多彩。
一、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现在的小学,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大部分开设有美术课,然而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不容乐观,很多老师是徒有摆设,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老师在教小孩子时,都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领着小朋友玩了一节课,思想意识上觉得学了美术没有什么用,省初中时不考美术让很多老师不重视这门课。
城市中的小学情况乐观点,很多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报有美术班,在学校可以学,放假后也可以学。可是有些孩子学习的兴趣却不高,对于美术这门课有一种压力,失去了最初学习美术时的乐趣。这种压力来自于家庭,孩子学习美术如果是因为兴趣的话会学的很快,而孩子在受到父母强制学习美术后,来到学校之后开始有种厌学的倾向。这时就需要老师来给学生疏导心理,让学生提起美术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喜欢了才会主动去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万古不变的至理名言,不管学习什么科目,都是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就给孩子灌输课本上的理念,他们可能不理解,而且还会觉得枯燥,那么这时就要转化一下方式去让他们解读。
比如在《小鸟找家》这一课,老师可以先打开录音机播放小鸟的叫声,可以告诉学生小鸟受伤了,问学生想知道为什么小鸟受伤吗?单纯的孩子们会回答“想”,老师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学生在快乐的同时可以吧话题引到书本。再往下讲课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学生会很乐意听。
三、教学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让授课效果提高,还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个性发展的主体。再说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多让学生资助发言,美术这门课没有什么限定,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自己联想动手画出来,然后请每个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美术和别的科目不同,它是一门艺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性也是教学目的之一。同时,也可以带着学生去参加一些博物馆,作品展览之类的活动。
四、作品欣赏,开阔视野
美术教材的作品很多,老师可以选一些作品让学生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观。比如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都是中外著名画家,可以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家,和喜欢的作品。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们的阅历少,只能通过别人的人生来反思自己的人生,通过他人的作品来激发个人创作欲望。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之后才能把自己所想所思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时要强调自己创作不能一味模仿,失去自我的价值。
五、对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老师在上美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做课间,放一些动画,或者是特殊意义的画,来启迪学生们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主流它可以让学生更方便更全面的理解是个社会,理解美术作品。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直观性,表现力丰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力。
不过美术课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性相对较高的科目,基本功还是需要动手去画的,老师也不例外。所以传统教学要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美术还是需要老师们动手“画起来”,学生们也要定期动手画画才能提高的更快,不能一直以来科技发达的做媒体,互联网也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
总之,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最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也尤为重要,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美术老师要顺应时代的变迁,让学生既能个性发展,又能有自我价值认知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一、在探索中学中国画
在小学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学生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系列国画大师的水墨画艺术作品,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学生十分惊奇。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分:使用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这一未接触过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为了验证这些设想,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了试验,产生了一幅幅颇有创意的现代派中国画。
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中国画,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二、在故事中学习中国画
古代中国画欣赏在国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代的中国画作品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如何让学生体会中国画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用故事这一通俗易懂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在《中国画欣赏》课上,我让学生事先分组收集感兴趣的画家、作品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中,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组搜集的资料。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等下了课还继续找讲故事的同学问个明白。这种请学生找故事、讲故事、问故事的中国画欣赏课,真正使课堂活了起来。在故事中,同学们被画家的伟大思想感动,为作品的巧妙构思赞叹。如在说到宋徽宗赵佶的故事时,我又补充了北宋画院考试的故事:据记载,有一次画院考试出题“深山藏古寺”,这时,学生纷纷猜测该如何构图,甚至有的学生当时就拿起铅笔画起草图来了。故事中的夺魁者画的是:云遮雾绕的深山前有一条小溪,溪边一个和尚在挑水。很多学生听完故事都说:我怎么没想到呢?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中国画,能学得更有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更认真、更自觉地学。
三、深入生活,拓宽学生表现面
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采用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除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
四、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绘画,教师应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巧妙地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泼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漂亮的肌理效果,由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玩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正是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以上是我对国画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索中、故事中、玩中学习国画,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自己的智慧对传统艺术进行大胆的仿效、改造和创造,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继往开来发挥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感受,顺着他们的思维指导。无论是与众不同的构图,还是违反常规的审美视角,学生都是在用自己的心作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多么可贵。教学工作者应该换种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国画艺术,感受传统艺术的强大魅力。传统的教学思想封闭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们墨守成规地模仿写生,扼杀了学生创新思想,这是有害于民族发展的。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地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努力。中国画教学应从小学低段儿童抓起,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还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更可以将中国画与儿童画相结合,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会艺术的无穷魅力。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合作;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57
一、小学美术课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笼统、不精确的,并不能准确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令许多小学教师头疼的是小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身体好动,在课堂上,小学生往往坐不住、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遇上感兴趣的东西,也许还能听上一时半会儿,如果教师讲的是学生们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可能一下都听不到心里。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美术教学。
1. 小学教师要讲好一堂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兴趣上。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为思路集中、目光盯着教师等等。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大家知道,大多数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小游戏,待学生注意力集中之后再进行上课。
年轻的新教师在这一点上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知道学最生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兴趣培养上,年轻教师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怎样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自己所喜欢、所感兴趣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活跃课堂气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小学生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各种规定的限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们必须保持安静,往往缺乏与任课教师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笔者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下课就开始抱怨:“这批学生基础真差,上课不知道在干什么,反应也太慢了,一堂课上下来我都不知道这是上午还是下午了!”其实,这都是课堂上气氛过于沉闷造成的结果。相反,另外一些教师无论是在周几上课,无论是在上午还是下午,每堂课下来都是满面春风。同样的课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呢?笔者观察了许多课堂,发现,后者这些教师都能把课上得情趣横生、迭起,学生在课堂上也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其中的原因就是这些教师凭着较强的经验,巧妙灵活地运用了多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同其他科目相比,美术教育更应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多媒体教学逐渐在小学普及,那么,多媒体教学究竟能给小学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法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代替了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法。
其次,能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识,教师在这种教学中只起一种辅导型的作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而进行个性化教学。
三、学好小学美术课,需要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观察事物
视觉感受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小学美术课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就应当展示给学生一些实物,引导儿童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的形状、大体轮廓、长阔关系,以及物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教师在教小学生画方形电视时,应当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一实物,在展示实物的同时,教师应对基本的线、面、结构等逐一给学生讲解。
此外,在一些课外活动中,美术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的事物,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更好地教授美术课。
四、对于一些动漫形象等新事物,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自从动漫产业在美国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之后,日本等国家的动漫产业也方兴未艾。动漫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以其独有艺术魅力博得了世界各国儿童的青睐,这一现象对小学美术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
迪斯尼的一只“米老鼠”风靡全球后,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中的“阿童木”;宫崎骏“龙猫”中憨态可掬的“龙猫”;“千与千寻”中的那个并不可爱的“小千”和迷恋金钱的“汤婆婆”以及“无面人”等传入国内之后,首先是丰富了儿童的想象世界,扩大了儿童的娱乐范围。“动画可以表达人们可能持有的任何思维。这使它成为交流中最卓有成效的和明确的工具,尽管它的设计意图只是为了迅速地给大众以欣赏。”
其次,动漫的出现丰富了儿童美术课堂的元素。在小学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留个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作出自己喜欢的形象。由于儿童深受动漫形象的影响,他们尽可能地将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形象画出来。这既是对儿童记忆力的一种考验,也是儿童提升自身绘画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在上述两点之外,教师还要特别防范动漫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小学儿童辨别能力低,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侵害。
参考文献:
[1] 张立海.略论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J].文教资料,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