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学习教案

篇1

关键词:中学数学;自主学案;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52-01

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目的。其中自主学习的倡导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精神。因此,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方式来辅助课堂教学,在看过一些学校设置的导学案后,笔者发现很多都只是教材的改写,或者练习册的浓缩,偏重教材内容的梳理,或某些计算技巧和公式的练习。

一、自主学案的含义

自主学案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理解的程度、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了解,自己初歩设定自主学习的计划,再由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学生们的计划为全班学生编制设计适合绝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共同参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完全是教师独立完成,也不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自主学案与导学案有类似的地方,比如面向的对象都是学生,但在编写者上,自主学案由教师或教师团队,连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完成;在内容设置上,自主学习材料更具有延拓性、探索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开放,比如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反思有自我监控,学生的主动性更强,也反过来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更高,在编写时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更重视,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具有影响力。根据以上学案编制特点的不同,笔者大致将中学数学自主学案分为以下六类:目标型、阅读型、生成型、引导型、拓展型、练习型,下面是对这六种类型的自主学案分类的根据、各类的作用、适用的课型等进行的分析。

二、学案与教案、教材、练习册之间的关系

1.学案与教案。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梳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的教师用具。教案的使用很好的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对课堂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发生的状况有所预设,有助于教师更有效的把握课堂节奏和效率。教案比学案更注重教师对问题的提升,以及教师对知识所渗透的思想和方法的点明和提炼,学案比教案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质疑,以及学生对知识彼此联系的认识。因此,教案比学案更注重教师对问题的提升,以及教师对知识所渗透的思想和方法的点明和提炼,学案比教案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质疑,以及学生对知识彼此联系的认识。

2.学案与教材。于教材本是前后相连的,所以教材中对每一节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不会给出明确清晰的说明,而对知识建立丰富立体的认识需要教师将过去类似的知识点或学习方法、做铺势的知识点、R后所需的知识点等均提炼出来融入到学案中。教材屮对定义、定理、性质、结论等大都是直接呈现,而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一歩一歩启发学生猜测、推导、归纳、类比等。教材中对知识的思想和方法没有明显展示,而教师编写学案时要把所能渗透的思想和方法逐一在内容的学习和知识的运用中得以体现。

3.学案与练习册。学案中的知识运用是必有环节,但不少学案把知识点以梳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之后,进行大量的练习,犹如课后练习册,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给出大量的练习题目。学案的在学与练中更注重的是学,由此练习的题目就更是教师精挑细选得到的,从这些典型练习题中学生除了运用知识以外,还要提炼出当中的思想、方法,对一类题目进行归类,以SK校的学案为例,当中的例题各个都有精准的分析,有些还提出新的疑问让学生解答,当中的练习题也非常注重变式,在同种类型的题目多次练习后,给出一些注意事项和总结性语言。

三、案的共性与个性

针对个人的学案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中实施起来是有困难的,但不是说不尊重学生的自。笔者所研究编制的自主学案就是在全班学生共有的学案中根据不同的学习个体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学习任务多少程度,也让学生个人参与等级的评价、个人的评价、重难点的梳理等。以此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时间,这样的自主学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此处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中学学习,更多的是日后的大学学习、社会学习。同时笔者通过研究得到的数学自主学案更多的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人语言表达对知识的认识、质疑、猜想、推广,对方法的提炼、总结,对思想的迁移、运用。这样的自主学案试图传达给学生“学习的主体是自己”这一意识,力求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兼顾。

在沸沸扬扬的学案风背后有着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自主学案是否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否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可以确保学生知识上、能力上、思想方法上的掌握和提升,是否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追求真理的好奇心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编制中学数学自主学案时必须时刻意识到的,并且需要教师不断通过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歩优化。

参考文献

[1]吴宏秀.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2010.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徐九延.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2

1、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通过感悟,加深对人生的思考,完善学生在精神领域的认知体系。

【案例实录】

师:作为有感情的人,我们时时刻刻在寻找一种精神默契,而这种默契,往往不仅来自人,也经意或不经意地从大自然或诸多的事物中获取。今天,我们要学的《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从地坛中获得了默契,从而改变了他整个人生。

阅读,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读者从文本中寻找某种默契,为自己的知识建构、情感陶冶、道德培养服务。今天,我们阅读也以此作为原始的出发点,走向地坛,走近史铁生,走入作品,去体验那些明白的、不明白的、至亲的、陌生的等等感觉,然后我们将进行理性的思考,对地坛的思考,对作者的思考,对生存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精神的思考,对宗教的思考,对母爱的思考,对苍凉的思考……

学生活动:将上节课阅读时产生的最深的体验放到小组中来讨论,思考为什么会对此产生最深的感受。同学们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让自己的思考得到充实和完善。

……

十分钟之后

学生自由地交流思考结果:

生1:我就作者与地坛的关系发表一下观点。地坛是历史的一种遗留,它已被时代所抛弃,而作者他瘫痪了,是一个与常人有着太多不同的人,甚至是一个被遗弃的人,所以他可以在审视地坛的过程中产生与他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可能就是所说的精神默契,如果是我,可能就不会在地坛受到这样的精神锻造。

老师:很好,所以有人说,如果史铁生不瘫痪,他不会比他同时代的人走得那么远。

生2:地坛是个很特殊的环境,作者在文中写道:“我把轮椅开进去……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等等。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史铁生已经体认到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按照它们的方式和自然法则生存的,所以应该顺其自然。同样的道理,正如我们的出生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一样,死亡也不该由自己决定,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为人,只要在法则允许下自然地生存,就可以求得和谐。

老师:是的,“生命本是残缺”,活着就是活着,关键是每个人都必须找到一个体现他生命价值的东西。

学生:写作就是作者的这种选择。

生3:我想讲的是关于母亲。这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她深沉地爱她的儿子,而且是那种既懂得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她承受着比儿子加倍的痛苦,她让儿子感觉到了母爱的伟大。

生4:我不大同意这个看法。儿子并没有在母亲活着的时候感受到伟大的母爱,他根本不理解母亲。他只是在多少年后,在作者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以后,设想了母亲当初为自己做的一切,才算理解了母亲。

老师:刚才提出异义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作者在母亲死后才算理解了母亲,按理,这是让人感到无比遗憾的,可作者却说“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应该怎么理解?

学生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总体认为母亲承受了如此多的苦难,而又不见儿子的成功,所以她的死也许是上帝一种正确的安排。

老师再作点拨,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的有关内容,明白上帝的这种考虑不单是对母亲的考虑,还有对作者的考虑:母亲的艰难命运,母亲默默承受的一切,是要告诉儿子,命运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

……

教师作总结:

对人生的感悟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母题。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对于人的生存状态及其价值的思考始终在进行着,作者的创作总是带有一种强烈的自拷色彩,在不断的内心追问中完成自己的道德提升和人格塑造。深刻而不偏执,圆通而不乏深情。在人生价值的探寻过程中,达到自我完善。地坛和母亲在不动声色中造就了一位成功的史铁生,而史铁生又以他对生命的感悟回报了地坛和母亲,这些感悟不仅拯救了作者自己,也感染了众多的读者。最后将史铁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样,你就“有一种精神面对苦难了”。

【案例分析】:

这是一堂研究课的教学实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组织者意在渗透如下一些教学理念。

1、学生阐述的方向和观点都是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感情倾向而定的,教师事先只做大方向的把握,其中的操作由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探究中完成。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可以用vonGlasersfeld一句话概括,就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既然如此,把握学生的原有知识建构就弥足重要了,在本节课中比较注重的就是这一点。努力运用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观念,进行了适应学生的有关认知适应、活动构造、认知主体、个性化学习和人际互动等等的活动设计。这些活动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学应该看作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可能有错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封闭的、绝对正确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广义的自己组织概念情境的活动的过程。从学生的问题提出和回答来看,他们在学习中,不再被动地处理自己,不再把知识看作是已有的结论或是固有的权威。他们对地坛、对生命等提出的观点还是较有见地的。同时他们的回答进一步让我认识到学生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差别,能力也不同,学习的要求和方式就应各有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建构各自的知识,才能赋予每位学生的学习个性化的特征。

2、新课程改革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在发现问题、形成解释、验证假说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这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因此,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的时机应选在学生初步有了自己的解释、需要验证时,不能让学生为讨论而讨论。在学生讨论某个问题之前,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对文本独立感悟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不能为了简单地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不顾学生的认知常规。所以在上这堂课前,我用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发现探究。我认为这些时间决不是白费,从学生富有水准的回答中可见一斑。

3、单纯依靠学生的自主讨论并不能完全解决语文阅读理解的问题。有时候,采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方式却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理解母亲这一形象给作者以怎样的人生感悟的时候,单凭学生的固有认知是很难达到较高层面的。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定向阅读和理解。当学生愤悱不能表达时,教师也不能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应给予明确的解答。人类学习包括体验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彼此补益,不能相互代替。在教学中应新老方式并用,而不能固守非此即彼的僵硬的思维模式。

【启发】

篇3

关键词: 教学学案 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高中生上了那么多年的学,竟然不会学习,特别是处理完手头的作业后大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无论是预习新知识还是复习旧内容,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过去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要改变这唯一的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其主要方式为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满足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由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已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较强的独立思维意识,其抽象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已有较大的提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控能力、认知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最佳时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近年来的调查数据表明,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由于能系统地运用一系列学习策略,其学习成绩一般要好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那些智力、社会环境等方面明显占优势的学生,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性。

指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这些方法总括起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全程渗透式策略,即将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渗透于教学全过程、渗透于教学内容、渗透于学习各环节。而运用学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一种教学实践。[1]

二、利用教学学案培养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策略

“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自学,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对学生自学后能懂的问题,教师不讲。只有学生通过自学碰到疑难问题,急于渴求教师给以指点时,才作精讲点拨。正如《学记》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在尝试中获得成功。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1.教学学案的设计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思想。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思想。在编写时既要依赖于教材,又要高于或走出教材;既要以教材和大纲为蓝本,又要展现知识产生的过程,渗透化学思想方法,创造和强化主体参与所需要的教学活动情景。设计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保证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2.利用教学案,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学案编写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特别是在知识的重难点等关键环节上更要注重问题的设置。学案中设置问题要有梯度与层次性,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进发,使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丰富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如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学案的编写,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盐类水解的原理、实质和规律。那么如何由盐类水解的表象(不同的盐溶液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发现盐类水解的本质(盐中的弱离子和水中的H+或OH-结合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这是我们在编写本节学案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来完成。

问题引入新课:

(1)酸呈酸性、碱呈碱性、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呢?

(2)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用问题引出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学习新知识做知识、方法、心理好准备。

讨论:盐溶液的水解规律(表象)

(1)思考氯化钠、氯化铵、醋酸钠这三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2)从生成盐的酸与碱的强弱角度,可将盐分成哪些类型?

(3)针对实验结果与盐的组成类型上分析,可得出什么结论?

(4)应用结论推测:硝酸钾、氯化铝、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并用实验验证结论是合理的?

以上四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1选取三种具体的盐溶液让学生直观思考其酸碱性不同的原因,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盐的类型,结合问题1、2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盐类水解的结论即问题3,问题4是对结论的运用。

讨论: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本质)

(1)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是什么?

(2)盐溶液中为什么含有H+、OH-?

(3)为什么不同盐的水溶液中c(H+)与c(OH-)大小可以不同?

(4)是否任意一种类型的盐都可以发生水解?

(5)哪种类型的盐才能发生水解反应?

(6)常见的弱酸根离子、弱碱阳离子有哪些?

问题1、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问题3做准备,分析和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使c(H+)与c(OH-)不再相等从而表现出酸碱性,问题3又为下面三个问题做好了铺垫,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总结归纳水解规律,探讨盐类水解反应的表示方法。

阅读课本P80“信息提示”,同时思考:

(1)水解方程式是用“=”还是“?葑”?

(2)多元弱酸根水解方程式需分步来写吗?多元弱碱阳离子呢?

(3)气体用“”,沉淀用“”吗?

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参与进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效率,还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知识源于生活,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化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案,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起到积极地作用。我们可利用高中化学选修内容《化学与生活》来完成,如:

①钢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你知道铁锈的成分吗?金属为什么会被腐蚀?如何防止金属的腐蚀?

②棉织物和丝织品如何区别?

③某些食品包装袋中有一小袋,袋中装有铁粉,你知道其作用吗?

④家中蒸馒头时往往要加些面碱,你知道其成分和作用吗?

⑤什么叫酸雨?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

⑥草木灰和铵态化肥为何不能混用?

⑦为何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高温和紫外线可以杀毒?

⑧举出常用的净水剂并解释其净水原理。

⑨为何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较强?

⑩解释盐类水解与泡沫灭火器的关系。

置身于生活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验证、评价,甚至自主构建认知途径。

运用教学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教学实践为源泉,利用教学案进行自学、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热情和动机。但课堂教学永远是动态的,教学的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我通过“教学案对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以及对教育现状和教育发展情况的学习和思考,深刻体会到了学校内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课改的精神下,逐步实践、摸索,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目标并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三维教学目标一同实现。

参考文献:

[1]付文临.运用学案导学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4-25.

[2]詹明静.导学学案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教学管理,2007.8.20:119-120.

[3]付文临.创新教育下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初探.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4-25.

篇4

针对这些问题,全体教师在交流碰撞中梳理调整以往的一些做法,以此优化盘活这一资源,开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自主学习之窗。

一、优化基础材料――准、实、深

教师成长档案中基础材料之一就是教育教学的落实情况。由于每一位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有新手期、发展期、成熟期等,因而职责要求不同、档案内容也不一样。我们统一以《工作守则》为蓝本,自我解读相对应的细则要求,从而全面、细致、规范地建立基本模块。在这一内容方面重点在于:

准:翻阅教师们原来的台帐,其实这一块内容是最为丰富的,大家记录了大量的实例,描述了详细的过程,但是也是最杂乱无章的。问题多、描述碎、思路乱,丝毫不成系列。为此,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我们要求教师删繁就简表面现象,找准关键问题,围绕重点来阐述。例如:青年教师A在记录小班新入园幼儿班级工作管理方面描述了很多幼儿哭闹的现象,这一部分笔墨的浓重与后续方法的简单相对比,明显主次不明确。为此我们鼓励其不断地简化归类。最终,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宝宝新入园的几种哭闹现象:雷阵雨式脾气比较急躁、毛毛雨式强度不大持续的时间却很长、三月天式易变化反复等。根据这些类型重点描述所采用的解决方法。又如:师徒带教是成熟期教师台帐资料的基础内容。B老师收集了带教计划总结、日常听课、活动交流等资料。然后通过这些资料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经验不是很清晰。为此,我们鼓励其进行自我调整。最终,B老师变单纯地搜集储存资料为撰写带教故事,把资料的重点部分通过截图拍照、记号标注的方式放在活动实录中,而运用大篇幅重点分析、概括带教过程中的心得、收获、启示。这些变化使重点一目了然,虽然减少了篇幅,却增加了内在的重量,真正变得针对性强、厚实有内容了。

透:基础内容初步成形后,成长档案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分析得透彻。日常教学中怕的不是有问题,而是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青年教师经验比较欠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薄弱,我们就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问题的自我思考,运用向身边的老师请教、网上搜寻等方法借他山之石臻攻玉之境。发展期、成熟期教师相对而言,能力比较强,我们要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结合理论尝试剖析问题、得出结论。其实这一资料的积累,就是教师自主反思学习的最佳教材。

深:有了前面两项工作的保证,教师成长档案中基础材料的质量就得以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鼓励教师打深水井,针对积累的每一项基础材料撰写研读心得,即通过自我反思进一步提炼自己的收获。这样材料的积累其实就演变成自我思考、积淀提升的自我学习过程。

二、 完善共性材料――活、巧、广

教师成长档案中搜集的有些内容是全园性的活动,例如:班级环境创设、大型活动的开展等。以往教师们只是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保留起来。现在针对这些共性材料我们要注重:

活:同样反映活动经历与成果,形式上原来我们不作要求,现在我们鼓励教师自我思考,要求过程简洁、效果多元。这一变化激发了教师们的积极性、创意性,大家各显身手。例如:关于幼儿园开展的“冬季民间游戏运动节”活动档案,以往精彩瞬间的活动照片是主打,现在教师们精选照片,更多的是融入了反映家园合作、活动研讨内容的调查汇总表、QQ截图、活动心得反思等材料。灵活的方式再现了活动的开展过程,也真实反映了教师经历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巧:档案中的共性材料是全体教师自主学习的绝好教材。为此,我们巧用这些资源创设园本学习的机会,将有关内容上传至幼儿园网页中的公共学习平台,或组织相关的现场研讨等,同时鼓励教师巧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学习他人精华的过程,充实自我的档案材料。

广:对于收集的共性材料内容,我们要求大家不仅仅就事论事,还要广开视野,了解相关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环境创设原来只有相关的照片,现在配合照片有注释说明、心得感悟等,这样意义、内涵、方法真正得以诠释解读,充实了学习的内容。

总之,共性材料的完善使教师们的交流更有感而发,不同观点的碰撞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解决策略。

三、 捕捉个性材料――实、精、亮

幼儿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是繁琐而细微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平淡无奇、单调乏味却又复杂鲜活、充满挑战。只有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勇于思考、勤于积累,才能累积实践性经验,为自身创造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适宜环境。为此,我们启发教师抓住三个关键点从大量琐碎的资料中寻找积淀自我发展的个性材料。

实:有的教师认个性材料的特点是人无我有、彰显自我个性。为此,我们及时纠正这一认识,让教师们明白它具有独特性,但是又是回归于幼儿、回归于日常、回归于生活的。为此,教师们实实在在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选题,保证了个性材料是接地气的。

亮:个性材料的主要价值在于凸显亮点、给人启发。它的问题是基于现状的,解决的方式、活动的成效等有其与众不同的内涵。例如:同样的家长工作内容,本学期C老师选择了如何巧妙地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微信、QQ、网页等架起便捷沟通的桥梁;E老师针对外来儿童逐渐增多的现象将视角投向他们,制作了“爱能延续多远”的专题。可见,同一内容不同的切入点让材料内容在彰显个性之余,更展现了其深远的价值。

真:档案不仅只是保存,更要来欣赏、阅读。个性材料内容同样如此。现在幼儿园将教师的电子档案存放至园内共享的云盘内,并且每学期都组织定期、不定期的相互阅读评价,让它成为了彼此间进行广泛而实质性的对话平台。就在这真读、真评、真研的过程中每位教师获得感悟,让个性材料逐步又转化为大家的基础材料与共性材料。

篇5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法 中职会计教学

《财务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传统讲授法已经激发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适当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与传统讲授法正好相反,强调教师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经过多年《财务会计》教学实践,深感古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而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探索

案例教学法指在学生掌握有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自我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1.如何设计教学案例。

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一般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之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可见案例选择的重要性,案例选取的首要标准是服务于教学目标,按教学目标组织案例,那么如何选择呢?遵循的原则如下。

(1)典型性。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讲银行结算方式时,将银行汇票结算方式作为一个案例对待,例如:如果某个企业的采购员去采购材料,采用银行汇票结算方式进行款项结算,那么这笔钱如何到达销售方的账户上呢?这个案例看似简单,其实包含很多内容,基本理论讲解完毕后,笔者为了讲清银行汇票结算流程,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的开户行及收款单位的开户行的角色,给他们定好位,模拟银行汇票的整个结算过程。在模拟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变化角色,换位思考,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结算要点,还能触类旁通地掌握银行本票、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系统性。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设计案例时最好把学过的相关会计理论知识融入新授内容中,通过精心设计、选择有系统性的案例,运用“以旧引新”的新旧对比,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就是古书上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2.如何实施教学案例。

(1)课前准备。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合适的案例,课前把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应预习基础理论知识,以备课堂交流之用。

(2)课中讨论。例如,在学习了应收票据核算内容后,学习应付票据的核算,那么我们设计的案例可以利用应收票据核算业务,用不同会计主体如何对商业汇票进行核算,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发现收到方用应收票据,那么签发方(付款方)就用应付票据,思考收款方的账务处理可以很自然地发现付款方的账务处理。对不同会计主体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过程,学生就能很快理解并掌握了。将有联系的知识联系起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唤起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种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使用得最多,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3)课后总结。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后,学生要对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同时要求学生自我小结,查漏补缺,整理好笔记,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课堂的得与失。

二、案例教学法的启示

1.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会计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的案例教学并非抛弃理论讲解,而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工作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固有模式,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为课堂才是他们的舞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成了课堂的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才能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运用书本理论知识的能力。

3.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分组讨论时,要兼顾学生认知程度上的差异,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小组之间完成任务时间差距就太大,这样不利于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所以应该在每个组里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帮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形成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篇6

关键词: 导学案 高中物理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其主要思想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要先自主学习,主动预学;鼓励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开放的状态。

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是教育活动的理想目标。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不是对认识对象的被动接受而是具有能动的自主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自主、建构乃至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是学会反思、批判性认识或思维的方法。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它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突出学生认知获取的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

本研究通过深入实践调研,总结了目前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导学案”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分析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师生凭借学习方案为导学提纲,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图1所示,“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多角色功能,不仅是学案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调控者,更是教学效果的评价者。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而学生在教学模式中,既是受教者,又是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图1 “导学案”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析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图2所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提前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找到自我的认同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并最终通过学生的自我整理与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掌握与实际应用能力。

图2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中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任务量大、难点多、进度快、节奏紧的特点,在作为高效课堂改革成果的“导学案”模式下,学生在发挥主体性与自主性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

(一)自主预习方面

目前,高中物理课程节奏快、难度大、知识点多。学生在自主性预习阶段,对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理解缺乏深度,无法有效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及发现问题,从而无法实现预定的自学目标。随着时间的积累,难点增多,就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自主探究方面

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多,很多知识必须经过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认真地讲解与实例训练才能理解,因而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是严格的考验。尤其,目前很多学校未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所以合理选择探究课题,有效掌控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成为重要的难题。

(三)信息反馈方面

教师作为“学案”的设计者、指导者,更是调控者和评价者。新课标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需要设计高质量的学案,更需要实时掌控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及时反馈,优化教学方法。由于部分教师能力有限,因此无法及时进行学生自学效果分析与教学方法调整。

(四)缺乏配套的实践训练

在物理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学任务的紧迫,使有些学校没有充足的时间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无法高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认为高中物理过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我们选取了辽宁省三所重点中学作为实践对象,选择高一与高二的学生各100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对“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逻辑探究能力和创新与应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测试。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获得对各项测试的平均分值。如下表所示,红色代表测试的数据值,蓝色为标准值。经调查,77.35%的学生对物理学习是感兴趣的,且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是积极鼓励的,有87%的学生对新课程改革效果给予了肯定评价。通过分析具体数据,我们发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表 自主学习能力测试问卷

(一)缺乏自主的深入探究能力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但在物理学习中,未脱离初中学习的模式,仍然依赖教师的讲解,并将课本的结论当做绝对的真理,缺乏灵活的知识探究与应用能力。

高二学生教学任务量大,节奏紧,所以在自主预习中,对于知识点的梳理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生活经验的有效融合及创新应用能力。总体看来,近82%的学生能够自主预习与复习,但在发现问题与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尚缺乏。

(二)缺乏知识的系统整理与综合训练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带着问题听课与讨论,并及时有效地整理,通过系统地实践训练巩固所学内容。经调查,在知识点自我整理与检测方面,只有27.2%的学生认为是合格的,而近46%的学生在每周的试卷整理、错题重练方面做得不到位,而这27.2%的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都保持在优秀与良好的层次。

因此,目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知识的自主归纳与灵活探究能力仍然不足,缺少问题的综合分析与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训练与实践。

四、探究新课标模式下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策略

(一)教师方面

教学中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学能力,是组织课堂、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对教材及考试导向的理解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更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寻求物理教学的真谛。引入新课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或相关物理现象,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中深入浅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尊重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物理求知过程。多创设情境,自己设计一些简易演示实验、简易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2.正确选定探究课题,创造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探究课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研究价值,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已学过的多方知识,经过观察、猜想、尝试、验证等多种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并热衷于发表见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论中,进行广泛交流,从而使探究顺利进行。

3.网络、数字校园与物理教学的结合。通过登录校园网、因特网,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丰富头脑,开阔眼界;了解科学家的生平或发现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对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留言板上,与老师、同学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有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布置一些电子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

4.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融合。挖掘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课件,促进师生互动、师生与课件互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外还能将某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声音、图像等)辅助教学、创建情境,亦可利用动画与游戏,变静态为动态,弥补物理过程的不可见性,实时分析物理现象,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针对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意志,如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得到锻炼与培养。

(二)学生方面

1.自主预习,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根据“学案”内容自主预习,认真掌握知识重点,解决基本问题,并在基础训练中主动发现问题。

2.大胆猜想,谨慎验证。科学探究需“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猜想尽管带有一定想象、推测的成分,但它是学生依据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进行思辨的结果,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积极验证,通过知识的梳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交流评估,形成结论。通过学生间交流合作,培养集体协作意识,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并完善方案,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点到面,注意知识的联系,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又发现新的问题,深刻体会自主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

4.回归生活,迁移升华。对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总结归纳。并通过综合训练,灵活应用,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五、结语

“导学案”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综合素养。“导学案”的实施,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角色的转变,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能否高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不仅全面分析了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更系统评估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科学素养,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丁.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教导刊,2013(5):48-49.

[2]蒋立娜.浅谈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0(下):329-330.

[3]刘厚坤.新形势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3(4):20-21.

[4]吴海燕.“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84-85.

[5]张爱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8).

[6]吴春兵.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性学习"的尝试及思考[J].科教导刊,2010(33).

篇7

一、高职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1.从生源来看,高职高专学生主要是经过正式的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经过三年高中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由于高职高专的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知识结构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薄弱,方法欠缺,效率低下。据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高职高专学校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想学,却无从下手,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30%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也比较缓慢。

2.从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来看,学生经过应试教育的洗礼,习惯老师课堂上“填鸭式”地灌输,缺乏主动性,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读职校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所以有些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就对基础科目给予了否定,特别是对英语学习有比较偏激的认识:“反正日后就业了也用不上,英语可学可不学。”甚至有学生认为:“我是中国人,何必学英文?”而且在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没有刚性的考核指标,如本科院校的四、六级通过率,他们更加的惰性。

3.而从学习目标看,多数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学习动机不强,他们大多经历了高考的失败,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挫败,表现在对未来的迷茫,没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而且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二、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的确切方法

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力求探索出构建英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1.对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2.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题研究人员要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3. 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优化教师行为,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由“接受学习”发展为“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创新性学习活动,注重自主和创新的统一,充分展示自尊、自信、自律这一进取性人格精神,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建构起自主性学习策略。

4.(1)编制自主教学方案,开展课堂自主教学实践;评定自主教学效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2)达成目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过程,指导他们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通过行动研究建构“中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3)实施和谐、平等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热情关心、支持、尊重人格,不岐视,无偏见,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4)主动参与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5)自主学习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体现自主、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自己感受,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 (6)评价原则: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以激励的方式评价学习,我认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应采取多样的方式;1)学生自己的评价;2)学生自己和老师的评价;3)学生自己、同学和老师的评价;4)学生自己和同学的评价.

5.(1)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个性化,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习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要学会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以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和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它强调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主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篇8

在我与孩子们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学生默读课文,并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考,并做好批注,然后交流。

[案例]

生1:我从“母亲一只手放在儿子的头上,轻轻地说着,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我感到涅利的母亲认为自己提的要求有些过分,但自己的儿子实在太瘦弱,儿子身体吃不消,又怕同学们因此嘲笑儿子,伤了儿子的自尊,他的妈妈实在太担心他了。

师:你读书能力很强,能从重点词里感受到母亲那种细腻复杂的情感,我想,生活中你也会很细心,能从细节中体会到母亲对你的爱。

生使劲地点点头。

生2:我从“硬是”中看到涅利是一个很有主见,很有自信,敢于挑战自我的孩子,我跟他相比就差远了,稍有点困难我就想退缩。

师:我相信,今后的你也一定是一个很有主见、自信、敢于挑战自我的孩子。

生3:我从“嘴里嚼着面包,几下子,小菜一碟,强壮得像头小公牛”看到加伦长得很结实,很有力气,因此当朋友被嘲笑时,他才有力量保护朋友,我太瘦弱了,我希望自己也强壮起来,有保护朋友的力量。

师:我真想拥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们交个朋友吧?

生3:您早就是我的朋友啦!

生4:“君临天下”我仿佛看到诺比斯爬上横杆顶部的平台后像一个统治天下的皇帝般得意,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君临天下”。

师:“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高远的志向,让我心生敬意。

全班学生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生4庄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思想。

篇9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但传统的教案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上课只能是被动学习。为此,我尝试着把传统的“教案”变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二、“学案”编制和导学

学案的编制要紧扣教案,按课时进行,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学案”导学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

2.基本史实概念。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包括事件的起因、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学生以此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它包括:(1)根本原因;(2)起止时间;(3)导火线;(4)交战双方(军事集团)。

3.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它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可以适当地联系其他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

4.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三、“学案”导学的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学生借助“学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增效”而不“增负”。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学会了高度概括的技巧,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3.“素质”与“应试”兼顾。教学改革特别是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学案”导学法正是力求从最大限度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学案”导学的实践,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明显提高,课堂思维活跃,学习探讨气氛浓厚,在各级标准化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当然,“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地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相信,“学案”导学今后一定会发挥更大的功效,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高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4):67.

[2]冯一下,李洁.试论历史学习方式及其变革[J].教学研究,2003(2):58.

篇10

关键词:教案;学案;比较

目前,我国全国各地已进入新课程改革,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各地也都在探索之中。新课程改革以先批判后建构的形式从理论到实践对现存的教育教学状态表达出全方位的颠覆意愿,现在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至教师的课堂活动都直面着社会的种种诘责,甚至于沿用了数十年的“教案”也成为一种落后的代名词,“学案”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还被赋予了革命性教育改革的使命。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後自我分析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至于教师科学、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支配课堂时间,有条不紊的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学情、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

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学案,把教案和学案的形式混淆,将教案简单的汇编成电子稿,重新印制,认为就是学案,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案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的教学规划与实施方案,更多的偏重于怎么教,并没有突出怎么学,教案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科的思想方法,遇到难点时进行点拨、引导。

学案的核心是指导学生怎么学,其本质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导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通过学案降低学生在疑难问题上的学习难度,为学生的学习铺垫台阶,要体现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学案栏目的设计要进一步着眼于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扫除认知障碍,并在课上导学环节突破难点,在课后知识梳理环节进一步反思学、巩固学。

在传统数学概念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练习,也就是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阶段,这些练习要么是为了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对概念进行再创造。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别强调“精讲多练”、“变式练习”。如教师在介绍“求函数y=(x2-x+2)/(x+1)(-10)的最小值;(3)求函数y=(x2-x+2)/(x+1)(x>-1)的最小值。容易看出这些练习循序渐进,它们虽然解法相同,但却能起到深化概念内涵的作用。所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在外部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逐渐向思维的抽象化转化,从而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也是脱离了“机械练习(drillandexercise)”,“死记硬背(rotelearning)”,“灌输式教学”等的教学方式的典型,它能够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强化。

而在学案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最主要的数学内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教师在师生互动环节上多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出答案。在数学概念教学别强调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理解概念的外延。如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入:(1)先给出实例:设火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千米)与行驶的时间(时)有怎样的关系?(2)问:其中哪些量数值保持不变,哪些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由此引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3)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4)创设情境引入函数的概念。可以看出学案数学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仅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而且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理性重建”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并通过提出内在的思想方法使之成为“可以学到手的”和“可加以推广应用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用具有双向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此,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即: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考虑“学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注重“会读”;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学案”教学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学习方案,称之为“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通常要提前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教案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2)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3)对培养教师养成课前备课的良好习惯有督促的作用。

(4)对树立教师的威严有促进作用。

学案的优势:

(1)有利于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有利于造就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