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国曾发生过两起食品安全事件,值得反思。
2009年1月,美国的Peanut Cooperation of America (PCA)提出花生酱产品召回,召回的范围涉及到2007年1月1日后生产的400种产品,这些产品导致美国43个州的8人死亡和500多人生病,且病患半数是儿童。PCA位于乔治亚州Blakely的加工厂被认定是危机爆发的源头,检查人员发现现场很多方面不符合FDA的GMP要求,而最近一次来自第三方的检验,对现场GMP的评价极高。2011年9月至12月,美国受到李斯特菌污染的香瓜导致30人死亡,这是25年来因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美国联邦的调查结果表明,生产这些香瓜的农场(Jensen Farms)没有按照官方的食品安全指南操作。FDA官员在现场提出很多缺陷,而在最近一次的第三方食品安全审核中,Jensen Farms得到96/100的高分。这次是基于“检查表打分方法”的审核,而不是基于过程的审核。
这两个事件提醒我们,审核过程中,仅仅依靠“检查表方法”去关注现场的良好/最佳(GMP/BMP)的符合情况,是不充分的。要结合对管理体系的评价,关注体系的运行对现场状况的推动和维持作用,才能最终确信现场管理体系是稳健的,保障现有业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贯彻与良好/最佳操作规范的结合,才是帮助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的最佳选择。
对于食品链,基于过程的第三方独立审核,通常基于下列原则:
1 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
食品链组织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能力不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编制ISO 22000标准,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新思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在整个供应链上进行风险管理,以落实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的有效控制。
近年来一些食品链组织协同编制了一些标准,例如由英国标准化组织(BSI)出版的有关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的PAS标准(公共通用标准)。这些PAS标准,结合了相关领域中现场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管理的经验和理念,为食品链组织落实ISO 22000标准中的前提方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ISO/TC34食品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SC17,全面采纳了PAS 220标准,经过一些编辑性改动,了ISO/TS 22002-1标准,即“ISO/TS 22002-1 Prerequisite programmes on food Safety — Part 1: Food manufacturing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1部分 食品制造)。
2008年,荷兰独立非营利机构“食品安全认证基金”开发了“Food Safety System Certification 22000”(食品安全系统认证22000,简称FSSC 22000)认证方案,该方案基于ISO 22000、PAS 220及ISO 22002-1,应用于食品制造业,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的基准认证方案。2012年,基金会又推出了ISO 22000与PAS 223标准,即应用于食品包材制造的认证方案。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2000/ISO 22000),中国认监委已对食品链的24个领域食品类别制定了认证规则,其他类别的规则正在补充,以完善对整个食品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领导和监管。中国认监委也正在与GFSI联络,推广中国HACCP(CHINA HACCP)被GFSI承认作为基准标准,促进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认证经验被全球接受。
2 基于过程的审核方法——第三方评估该如何工作
食品安全危害,是食品或食品存在状况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为了有效地消除或预防潜在危害,食品链各组织需要识别并管理风险。为达到此目的,“基于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就是有效的方案。
传统的审核方法经常是使用者在设计的检查表方框中打勾,对现场状况进行评价。前面的两个案例已经表明,这种审核方法是有缺陷的:仅能够告知今天您的产品中没有沙门氏菌——但是不能确定明天是否会有。基于过程的审核方法,能确保评审所有相关的过程,例如:
对现场与食品安全相关过程的识别是否充分和有效进行判断;
各过程接口的职责划分和效率;
危害分析是否覆盖可能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控制辨识已经识别的显著食品安全危害;
评审关于CCP参数的有效性,以及基于科学研究的确认;
询问偏差并提出纠正措施与预防行动;
对过程中的测量以及其他设备的校准进行评审。
根据审核发现,审核员可以跟踪有关的审核线索,包括偏差如何引起管理层重视、如何通过纠正措施推动持续改进等。
3 采用系统的方法管理过程“网”
应采用系统方法,管理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不同过程。任何食品的生产过程都会牵涉到一些交互影响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
识别要求——顾客、执法者、相关方和组织本身的要求和期望;
产品实现——把原料转化成成品;
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监视所有阶段的危害;“分析”帮助组织建立要实施的标准;最高管理层使用这些活动的结果,推动改进;
管理职责——为开发、实施及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的承诺提供证据;
资源管理——包括人员、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很多大型组织已经着手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中小型组织则需要对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投资,但是这样做可以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总体上改进绩效,优化整个组织成本结构,降低能动体系运作成本,从而推动持续发展。来自基于过程的第三方独立审核,为评价食品链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4 可信的第三方独立审核——最后的证据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经建立,下一个步骤就是可信的审核。组织通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评价基于过程的系统的有效性,以及控制识别危害的能力。
来自第三方审核员的外部独立审核也非常重要。独立审核的目的是对现场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结果是增强相关方的信任,包括食品链的合作方、顾客和执法者。第三方审核员通过公认、独立的管理体系评审,以及过程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帮助建立并维持信任。
独立标准、认证机构以及第三方审核公司的审核发现,作为衡量一个组织对食品安全承诺的证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主管部门的信赖。从长远来看,最终可能形成一种模式,即执法者利用第三方的评审结果,作为风险已经受控的保证;而他们的目标是对那些没有通过第三方认证的公司进行检验。
独立可靠的认证,对开创成功的食品安全文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食品链上,相对于食品安全控制失败而造成的生命、品牌荣誉、金钱的损失,第三方认证的成本将是微乎其微。
认证证书是认证过程的结果之一,但并不是终点。认证机构将在整个认证周期内策划对组织管理体系的监督。对组织运营的风险进行评价和管理,确认组织内体系和过程的持续有效性,这就是独立认证的价值所在。
篇2
【关键词】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
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是近年兴起的现代管理制度。无论是事业单位、企业、政府都想要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本文就对实现三者的整合的必要性及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专业化的建议和方法。
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必要性和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外的管理理念也随之传入国内,一些企业为了寻求持续发展开始改革,许多企业进行了人力改革、财务部门改革、奖惩制度改革、福利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但很少有企业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和一体化方面改革。如果企业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和一体化改革会有什么好处?
1.1 有利于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节约成本
在没有提出将三者整合的概念之前,企业会设立三个不同的部门分别来管理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但此概念的提出后企业只需设立一个部门来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在部门办公费、人工费、员工福利方面的支出,节约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办事速度、效率,就如前段所提及一样,在此概念的提出后,企业只需设立一个部门来管理,这样就避免了像之前会出现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从而提高企业的办事速度、效率。
1.2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要求企业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这样就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促进国际化进程,实现三者整合的话,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1.3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了福利保障,这一举措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健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话,会增加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这样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得企业依靠产品质量取胜,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
二、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程度不高
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体系建设意义认识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太理想。
2.2 文件编写脱离实际,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大
一些企业的体系文件框架虽然已构建起来,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响应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但从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存有职责界定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标饰募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体系运行存在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
2.3 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管理意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科学管理体系。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及时更新,才能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企业若缺乏动态管理意识,机械地更换日期而不变更内容,就会影响体系的运行质量。
2.4 对内审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的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审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缺乏对内审工作的绩效考核,或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致使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过程
3.1 坚持认真、严肃、科学、务实的态度
正如伊利牛奶的广告词一样:态度决定品质,其实,态度真的会决定一切,所以在建立该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严肃认真、科学务实的态度。积极动员、争取实现全员参与,要问21世纪什么资源最可贵?那肯定就是人力资源了,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要想管理体系得到推广的话,就必须要得到员工的支持、理解。不仅仅得到普通员工的支持,更要得到公司高层的支持。争取做到全员理解、全员支持、全员践行的效果。
3.2 坚持全面考核,实行绩效管理,认真抓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队伍建设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是管理层与基层沟通的纽带,是体系持续运行的监管者,是第三方监督审核的联络员,在整个体系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升体系内审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体系内审队伍建设,是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内审员培训计划与方案,使之深入理解体系文件,了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本单位的管理机制和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管理技能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企业还要对内审员加强考核,实行绩效管理,从而激发内审员参与体系建设的热情,使其真正以优化体系管理为己任,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3 后期企业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关注国外新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信息之间也实现了共享。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社会上该方面的信息,就此企业也能随时了解该方面的最新动态,不断地学习相关技术,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四.关于三体系数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4.1 坚持认真落实的态度
前文谈到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度不高,对此,企业内部应建立一套监督体系,加强对内部员工、高层落实力的监督。同时建立建立企业文化,就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优秀的文化于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效益不断的提高,光靠技术革新、缩减开支等是不够的,企业还应建立企业文化,就拿我们所熟知的苹果、三星、海尔、小米、华为等等来说,它们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给员工一种精神动力,它对员工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着员工不断的为企业服务,形成一种企业认知。
4.2 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国际管理接轨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大型的企业在我国建立起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管理制度可能存在效率低下、人员过多等现象,但不得不承认跨国公司一些管理制度值得我们去学习,跨国公司的管理制度大多是比较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这样不但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能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型的人才,企业应加大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聘请专业人才到公司定期组织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为建立、健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人才保证。
4.3 了解、学习政府在此方面的政策
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提出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为此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此,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了解、学习相关政策,积极响相关政策,利用好国家政策,发展自身。
4.4 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福利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
在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完善福利制度,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降低员工患上职业病的风险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也会提高,工作态度也有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此外,实现三者的融合有利于减少之前工作中会出现的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开支费用、办公费等资金的支出,也建立了一套高效管理体系。
4.5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源于国外,所以说在方面,我们还是学生,要积极地向经验丰富的企业取经,可以派遣相关人员去这些优秀的企业学习,借鉴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最早起源于国外,所以就经验来说,我们国内肯定比不上国外的一些跨国公司,所以国内的企业要想在此方面取得成就的话,就要积极地学习国外一些企业的管理经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4.6 深入调研,优化文件管理
认真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日常管理工作。文件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持续改进体系绩效必不可少的依据,是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不准确、不完善,则有可能造成体系运行失效,或使体系运行工作成本增加,影响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务必要把体系文件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对企业规模、危害因素、技术工艺、职工素质等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易于执行、务实高效的文件体系构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简洁的、高效的、科学的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企业 质量 环境标准 职业健康 体系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是指国际化标准化组织(ISO)为了消除贸易壁垒和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手段而颁布的三个标准化规范和要求,分别为:GB/T19001-2000 ISO9001:2000;GB/T28001-2001-OHSMS18001:2001以及GB/T24001-1996 ISO14000:1996。本文将从三个体系的建立背景、内容及特点入手,详细探讨不同体系之间的兼容和整合。
1.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背景
我国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高生产,更新经营、管理体制,纷纷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等标准来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10月提出了新的版本,取代了1995版企业标准体系,其中最明显变化就是充分考虑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互容性。
2.建立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成为WTO成员国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对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进行管理。企业逐步意识到质量、环境管理以及安全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三体系的建立、运行、认证将会极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解决企业的资源浪费、管理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的整合型管理体系,将会显得十分必要。此外,三体系的整合建立还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互补,从而大大地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3.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企业环境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3.1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内容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质量体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考虑顾客的需求,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需求,对体系进行定期评价,以求持续改进企业质量。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提高社会形象和控制职业伤害给企业带来的损。企业安全职业法规包括:(1)宪法;(2)职业健康安全法律,如消防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3)职业健康安全行政法规;(4)职业健康安全制度等。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全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建立的标准体系。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的环境法律法规包括:(1)环境保护标准:如水,大气,生物,土壤,噪声,发射型等的质量标准;(2)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臭氧层保护公约、控制危险废物及处置公约和国际新物种保护公约等;(3)环境管理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3.2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标准体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相同点包括:(1)都是通过相同的管理体系原理和系统标识建立的,这样就能确保在同一个组织系统里建立并保持一个完善而有效的文件管理体系;(2)都采取自愿的标准,这个管理标准是任何类型与组织规模所采用的通用的标准;(3)都通过体系的建立、组织活动的控制和最优化,以期达到预期的方政和目标;(4)都需要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审核;(5)都为了消除贸易壁垒,提高贸易准入条件。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不同点包括:(1)三个标准之间各个要素的内容不完全相同;(2)三个标准的审核标准不同;(3)三个标准的目的中解决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4)三个标准的对象、目的和适用范围互不相同;(5)三个体系的要求互不同:质量体系要满足对顾客和质量管理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满足对组织内部员工的人身权利的要求;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要求服从法规的要求。
3.3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标准体系的兼容和整合
尽管三个体系和标准之间存在差异,但对不同体系实现协调、整合以及整体化的过程并不影响,因此三个体系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努力促成三个体系的兼容整合,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企业三个标准体系的整合必须具有以下基本条件:(1)有满足体系整合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2)有充分共享资源的能力;(3)有相关标准的整合能力。
企业进行三个标准体系整合的步骤通常包括:(1)领导决策;(2)相关标准及文件编写;(3)制定综合的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4)风险性评价;(5)制定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方案;(6)编制管理体系文件;(7)贯彻并运行管理体系;(8)评价整合型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9)实施改进,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结语
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整合能最终提高管理体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范运林,朱其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与管理手册编写初探[J].中国还是油气工程,2003(2):46-49
篇4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策划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建立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收录日期:2013年5月31日
“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系“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产品包括船用及海工电缆、机车车辆用线缆、新能源电缆(风能、光伏、核电)、电动汽车充电桩用电缆、矿用电缆、控制电缆以及橡套电线电缆等,覆盖装备制造业的几乎所有产品。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面对发达国家设置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贸易壁垒,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减少员工的风险,而且可以打破发达国家的壁垒,同样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现实问题
(一)环保意识。设备环保管理不完善,对设备的环境污染未列入考察项目,日常管理中对设备的环境影响无意识。对生产废弃物无明显分类,危险废弃物处理不符合法规要求。
(二)资源能源管理。能源资源管理意识薄弱,对于可利用废弃物无合理的处理方式。
二、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员工安全。公司为生产电线电缆的企业,集导体、挤塑、编织、成缆等多项工段于一体,就生产危险角度来讲,与大型化工企业相比较,属于危险性较小的企业类型,所以导致管理层与员工对生产环境的危险源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生产过程中,现场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但由于员工疏忽、管理不到位,员工受伤的事故不断,如手指被刀片割伤、被线缆盘具挤伤。
(二)员工职业健康。企业的生产环境因没有严格的管理,员工对噪音、粉尘没有健康防护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人为判断无害,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即放弃对自身的保护。企业生产环境符合要求,但在无任何防护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日积月累的暴露会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害。
(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由于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没有指导性系统地获取各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导致在管理过程中人为判定是否合格,使整个运行过程中无法律法规依据而存在风险。也由于指导性文件的缺失,企业易受不正规机构的误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体系推行
(一)培训策划。建立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公司全员参与,而且内容涉及面广。公司由品质部主导作为策划部门,组织各职能部门人员学习体系要求,按层次进行逐层宣传、动员和培训。
培训分为逐层培训:内审员培训,公司邀请专业体系咨询培训机构来公司对各职能部门经理和主管进行内审员培训,对ISO14001及OHASA18001标准条款,以及相应适用于公司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全面讲解,并进行考试合格后获取内审员证书;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各部门经理与主管组织本部门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体系内容的要求和理解向基层管理人员传达,而且共同学习公司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依据公司实际情况来策划适用于基层管理的方案;一线人员培训,公司每日进行班前点评会议,基层管理人员利用交接班的点评会议时间对一线员工进行体系内容讲解,传达建立管理体系对员工自身利益的内容,切实让员工感受到体系建立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保障,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意识,同时使员工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后,要求全员参与进行体系的策划,尤其是一线员工,从员工自身工作环境和自身健康需求角度分析,要每位员工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层层上报后汇总至品质部。
(二)评价策划。汇总公司所有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组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客观按照公司的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危险源评价表和环境因素汇总表。
从公司所涉及到的活动、生产和服务过程,对适用于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识别和评价,识别和评价是针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汇总结果,确保每项控制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让公司管理层面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员工工作层面达到保障安全和健康的要求,并将相应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转化为公司制度。
(三)运行控制。将公司制度汇总发行后,各个部门进行宣贯执行,在培训中提升员工的节约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员工严格执行设备的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员、安全员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在日常运行中员工的执行情况,保证正常生产的节能运行和员工的安全工作。
四、结语
企业推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制度文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节能意识,节约能源,减少人工伤害工时损失,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卓红,吴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四川冶金,2008.30.1.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系统性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afety education, health care, on-site management, labor protection and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t is mutual influence and interrel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Key words】Construction;Safety in production;Site management;
1. 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所包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卫生保健,现场管理,劳动防护和安全文化建设六个方面理应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考虑建立一个综合的安全管理体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所选择的原则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
1.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综合体系的建立,应以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充分考虑各个构建指标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这一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现有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1.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一个事物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组成的,它是由各个不同的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全面,切不可只看到一个或者两个点。安全管理的体系应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整体.应符合要素优化组合的要求,在构建时应注意目标一致;指标独立,边界清晰;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指标全面、完整;指标精简,避免繁杂。
1.3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即是指事物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要求一定要与实际相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具有动态性,即不仅能提高现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指明未来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以期有更多的改变。
1.4可操作和执行性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求这些安全管理体系的指标在构建时一定要具有可操作和执行性。
2.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为了较好的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探讨,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分为六个方面,依次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卫生保健、现场管理、劳动防护、安全文化建设。
2.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同一个施工现场同时组织多个工种的协同作业,如果有若干不同公司,那么总承包商还要组织多个单位协同施工。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就需要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需要进行严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各工种、各单位紧密配合;要针对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确保施工生产按照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以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群防群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伤亡事故处理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建筑生产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指将各种不同的安全责任落实到负责有安全管理责任的人员和具体岗位人员身上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指明确制定安全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则,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在现有的安全管理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安全检查制度是上级管理部门或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状况进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制度。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查出隐患,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是“预防为主” 的具体体现。通过检查,还可总结出好的经验加以推广,为进一步搞好安全工作打下基础。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2安全教育。
(1)目前施工一线的绝大多数工人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素质差,从未经过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在施工中违章作业、冒险盲干的行为经常出现,因此往往成为事故的受害者。据统计,施工伤亡事故中死者90%都是农民工。因此,必须对农民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
(2)安全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以消除人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事故发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具有全员性,长期性、专业性等特点。根据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将教育内容划分为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管理教育和事故案例教育。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思想教育。具体来讲,安全法制教育就是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安全生产、 劳动卫生防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促使其从法制的角度去认识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思想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进行深入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端正思想,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实质上是一种责任心的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本企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施工中的主要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常识,施工设施、设备、机械的有关安全常识,电气设备安全常识,高处作业安全知识,以及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卫生规定等,其教育对象主要是现场的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教育是以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安全系统理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等为主要教授内容的教育形式。安全管理教育主要是针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事故案例教育是以建筑施工行业经常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发生的条件、过程和后果等为主要教育内容,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并周期性地对建筑施工行业发生的事故情况进行通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例如:新工人入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变换工种,特殊环境条件下施工以及长假后的重新施工。
2.3卫生保健。
目前 90%以上的工地都为现场施工人员(主要为农民工)配备了就餐,住宿设施,有些地域狭窄的工地,也都在施工现场外统一租房住宿,并安排送餐到工地,生活设施基本符合工地卫生标准,但是也有一些工地农民工宿舍昏暗,拥挤,被褥肮脏,卫生条件差、伙食差。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与其住宿条件、饮食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施工人员休息不好,身体状况不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样,在施工现场对卫生保健也丝毫不能放松,要配备药品和器材,尽量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2.4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大多是多工种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作业环境多变、人机流动性大的露天生产场所,是事故的易发部位。
(2)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免受施工危险的威胁,在施工现场的四周竖立坚固严密的围墙,对施工现场实施封闭式管理,拒绝非施工人员入内;在各种易发生危险的地方一定要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各种材料不能随意摆放,需要按照施工平面图统一布置,分类码放整齐,并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立临时的消防车通道,合理进行消防设备布局,做好安全防火的预防措施;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立有效的排水设施;做好治安管理工作,将责任分解到人,确保各种材料、设备及个人的财务安全。
2.5劳动防护。
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可避免的要从事或接触一些有损于身体健康的工作,从而产生职业病,因此对职业病进行防治是一个重要内容;为有效预防各种潜在危险对施工人员的伤害,需要免费、及时的向每位施工人员发放质量合格的劳动防护品,而且要监督施工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适当使用,如合理使用安全帽;把相应的防护物品布置在事故的多发地带,例如在“四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通道口,阳台、楼板、屋面等)布置防护设施。
2.6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本单位全体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单位与个人安全素质和态度总和的体现。安全文化本质上强调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为核心。安全文化建设是以安全生产的问题为中心,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群行为上,通过对人这一能动主体的研究,以更完美、更充分的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高目标。应该意识到,只有当企业安全文化发生改变以后,企业的现场安全和健康条件才有可能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控制管理者的潜在失效,同时提高操作层的安全意识,防止人为失效的发生。同时,建筑企业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实现施工现场安全卫生条件改善,促进建筑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毫无疑问,安全文化是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现代金融业是基于信息、高度计算化、分散、相互依存的产业,有人形象地把信息系统归结为银行业的“核心资本”。金融信息化带来的是银行业务信息系统在网络结构、业务关系、角色关系等方面的复杂化。而越是复杂的系统,其安全风险就越高。在系统中每增加一种访问的方式就增加了一些入侵的机会;每增加一些访问的人群就引入了一些可能受到恶意破坏的风险。据2003年一项对全球前500家金融机构的安全调查(2003GlobaleS curity Survey,Deloitte Touche Tohmat—su),39%受调查的机构承认2002年曾受到一定形式的系统攻击;美国联邦法院2004年所作的一系列有关信息犯罪的案件中,有多件涉及金融机构。这些统计数字和报道出的事件,只是我们面临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的冰山一角,因此加速建设金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体系变得更加紧迫。
长期以来,人们对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手段偏重于依靠技术,从早期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到近期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身份认证等等。但事实上,仅仅依靠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愿望却往往难尽人意,许多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靠安全产品是无法消除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由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技术错误占10%,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简单归类,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6O%以上,而这些安全问题中的95%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已成为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靠保证,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
1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源于有效的管理,使技术发挥最佳效果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只有在建立防范的基础上,加强预警、监控和安全反击,才能使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因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环。为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建立全新的安全管理机制,最可行的做法是技术与管理并重,安全管理法规、措施和制度与整体安全解决方案相结合,并辅之以相应的安全管理工具,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
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是在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整体解决方案基础上构建的,它包括信息安全法规、措施和制度,安全管理平台及信息安全培训和安全队伍建设,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安全管理平台
安全管理平台是通过采用技术手段实施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平台,它包括安全预警管理、安全监控管理、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和安全反击管理。
2.1安全预警管理
安全预警管理的功能由预警系统实现,通过该系统,可以在安全风险动态威胁和影响金融信息系统前,事先传送相关的警示,让管理员采取主动式的步骤,在安全风险影响运作前加以拦阻,从而预防全网业务中断、效能损失或对其公众信誉造成危害,达到提前保护自己的作用。安全预警系统通过追踪最新的攻击技术,分析威胁信息以辨识出真正潜在的攻击,迅速响应并提供定制化威胁分析及个性化的漏洞和恶意代码告警服务,帮助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
2.2安全监控管理
通过安全监控功能可以实时监控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态势、发生了哪些攻击、出现了什么异常、系统存在什么漏洞以及产生了哪些危险日志等,因此安全监控功能对于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基于实时性的安全监控。通过在线方式管理金融信息系统中的资源状态和实时安全事件,及时关注IT资源和安全风险的现状和趋势,通过实时监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IT资源的效能。
2)基于智能化的安全监控。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网络中的各种安全事件进行智能处理,实现报警信息的精炼化,提高报警信息的可用信息量,降低安全设备的虚警和误警,从而有效地提高安全保障系统中报警信息的可信度。
3)基于可视化的安全监控。通过对安全事件分析过程与分析报告的可视化手段,如图表/曲线/数据表/关联关系图等,提供详细的入侵攻击信息乃至重现攻击场景,实现对入侵攻击行为的追踪,使得对安全事件的分析更为直观,从而有效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入侵攻击的监控理解,使安全系统的管理更为有效。
4)基于分布式的安全监控。通过系统分布式的多级部署方式,可以实现对金融信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用户提供相应的监控界面和信息,从而严格满足其安全等级划分的用户级要求。
2.3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
在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系统中由于安全的异构属性,因此会采用不同的安全技术和不同厂家的安全产品来实现安全防护的目的。通过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可以及时响应和优化整个系统安全防护策略;最直接的响应就是提供多种方式,如报警灯、窗日、邮件、手机短信等向安全管理员报警,然后日志保存在本地数据库或者异地数据库中。
1)优化安全策略分析。通过实时掌握自身的安全态势,及各种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处理情况,输出正常和非法个性化的安全策略报表,然后直接通知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厂商对其自身策略进行优化调整。
2)动态响应策略调整。通过对各种安全响应协议的支持,如SNMP、TOPSEC、联动协议等,实现相关的安全防护技术策略的自动交互,同时通过专家知识库能从全局的角度去响应安全事件很好地解决安全误报问题。
3)安全服务自动协调。当智能分析和安全定位功能确认出安全事件或安全故障时,及时调派安全服务人员小组(或提供安全服务的供应商)进行相应的安全加固防护。
2.4安全反击管理
安全反击管理包括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和安全事件的追踪反击。
1)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取证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调查中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对系统安全事件的存储和分析,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给相关调查人员提供安全事件的直接取证。
2)安全事件的追踪反击。通过资源状态分析、关联分析、专家系统分析等有效手段,检测到攻击类型,并定位攻击源。随后,系统自动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告知安全管理员,并提示安全管理员查询知识库,从中提取有效手段对攻击源进行反击控制。
3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在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由于金融信息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对于金融信息系统安全来说,业务逻辑和操作规范的严密程度是关键。因此,加强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安全管理措施,建立领导组织体系,完善落实内控制度,强化日常操作管理,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
1)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并提出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专门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简称CNITSEC)等,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为确保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在金融信息系统内部应组建安全管理小组(或委员会),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职责、安全配置管理策略、系统连接安全策略、传输安全策略、审计与入侵安全策略、标签策略、病毒防护策略、安全备份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系统安全评估体系等内容。安全管理应尽量把各种安全策略要求文档化和规范化,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依据或参照。
2)在保证信息系统设备的运行稳定可靠和信息系统运行操作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增加安全机制,如进行安全域划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设备部署和安全策略设置,以改进对重要区域的分割防护;增加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违规外联等安全管理工具,进行定时监控、事件管理和鉴定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动态防御能力;完善已有的防病毒系统、增加内部信息系统的审计平台,以便形成对内部安全状况的长期跟踪和防护能力。
3)制定一系列必须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标准,狠抓内网的用户管理、行为管理、应用管理、内容控制以及存储管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应急响应管理措施,对关键设施或系统制定好应急预案,并定期更新和测试,全面提高预案制定水平和处理能力;建立一支“信息安全部队”,专门负责信息网络方面安全保障、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安全威慑方面的工作。
4)坚持“防内为主,内外兼防”的方针,加强登录身份认证,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充分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本身的日志功能,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进行跟踪记录,为系统审计提供依据。
篇7
鉴于此,为进一步提升农药行业的责任关怀理念,提高农药企业HSE管理水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继今年4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的基础上,于10月18日再次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农药行业HSE高层研讨会公布了第一批12家通过“中国农药行业HSE管理体系合规企业”认证企业的名单,这些企业在HSE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起了众多农药企业的兴趣与关注。从相关企业的经验看,HSE管理理念已成为合规企业的核心价值。
中美合资大型农化企业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以“安全、健康、环保”为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零伤害、零事故、零排放”的目标。由于不断强化责任关怀体系和HSE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创造了200多万工时和18年无损工事件、无任何工艺安全事故、无任何火灾和环境事故的骄人业绩,成为杜邦全球安全生产典范之一,并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通过质量和环境认证的农药企业。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现为华邦颖泰农化事业部——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农化事业部总部——北京颖泰嘉和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长期发展,并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因此,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贯穿于产品的工艺研究、工艺/工程设计、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产品生产满足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05年,具备多种植保产品的原药合成与制剂加工能力,涵盖除草剂、杀菌剂等。他们致力于建设绿色生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以污染预防为核心,以可持续改进为目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他们引入先进的HSE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了HSE基础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通过了陶氏益农(DOW)等多家跨国公司的第二方审计。
合规企业同时也在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HSE管理水平。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HSE管理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公司借生产区域整体搬迁之机,在新区建设中按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责任关怀的理念要求,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加大HSE投入、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等方式,全面提升HSE运行的硬件水平,提高了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度,也实现了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大幅减排。
在提高HSE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该公司也在不断追求HSE管理水平的提高。2011年以来,该公司通过严格PHA/PSI/MOC/PSSR等各项工艺风险管控措施,持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保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六大管理体系,大大增强了对生产过程的风险管控能力。在此基础上,江山股份今年还启动了杜邦安全改善项目,引进并实施杜邦安全文化和风险管理的22个要素,以期待在更高层次上提高HSE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具有较强HSE竞争力的大型绿色农化企业。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HSE管理体系建设中也注重工艺风险评估。他们在操作中认真落实“全员参与”的HSE原则,发动一线职工参与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深入分析原因,把功夫下到现场,对照每一个工艺环节、操作流程、设备设施进行核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风险评价的过程看作是向职工进行HSE宣贯的过程,努力体现风险评价“预防为主”的特点。
他们还与青岛市安监局和有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联合组织开展专项安全评价,极大地提升了风险评价的质量。在每一项管理方案的制定上,他们按消除风险、降低风险、控制风险的顺序,结合方案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的比较进行优化选择,同时严格按照PDCA管理方式,制定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首批12家获合规认证企业名单
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
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篇8
1、河南省济源市电子政务平台
河南省济源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基于互联网。互联网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是加快信息化发展,推进电子政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河南省济源市积极开展互联网上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试点建设工作,按照“保安全、促应用”的思路,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结合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平台,有效地推动了电子政务建设,并大大地缩减了成本,网络建设费用仅为182.5万元。与原来拟采用“专网”的建设费用相比,仅网络投资一项就节约了662万元,节约比例达到47.4%。
获奖理由:没拉一条专线,没建一个专网,完全基于互联网,这样的电子政务平台,安全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天融信为其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电子政务之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对商用密码、VPN等信息安全技术的综合利用,使其实现了全市120个党政部门和全部乡镇(办)的互联互通,建成了低成本、可扩展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2、山西移动按SOA框架构建电信BSS/OSS体系架构
山西移动通过SOA项目的实施,使得业务流程得到了简化与优化,并构建了新的业务平台。新的业务平台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应用模式,使得各个层次的业务人员都能获取客户完整、统一的信息,从而让业务人员能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同时,山西移动还建成了流程清晰、响应及时的投诉服务体系,基于改良后的体系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获奖理由:通过SOA技术,山西移动用于投诉服务的核心流程被大量地精减,而且可以通过企业的服务总线来随意调用这些服务,并让业务流程能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自由重组,从而将以前几天才能解决的投诉问题在5分钟之内就能得到解决。
3、河南省国家税务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监控平台
随着用户业务集中模式的完成,对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可信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国家税务局所采用的SecFox安管系统就来源于用户对信息系统安全管控平台的强烈需求。
获奖理由: 网御神州SecFox安管平台在河南国税运转非常良好,通过安管平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用户运维管理的水平,将用户从24小时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变为了阶段性巡查、接收告警短信、及时排查故障的常规流程。并且,在最近一段时间的用户反馈中,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广东省地税局南海数据处理中心试点
广东省地税局南海信息处理中心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中的主要业务应用是,内网的税收征管业务与外网的上网业务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另外,广东省地税局南海信息处理中心信息系统是税务系统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全省税收业务统一共享的信息处理平台。
获奖理由:通过试点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开展税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经验,为研究税务系统风险评估工作的有关方法、流程和相关标准规范提供了依据。同时,分析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存在的脆弱性,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措施,为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5、北京海淀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北京海淀信息办在国信办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与技术支撑单位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一起,结合已经实施的ISO9000、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工作,很好地完成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应用试点工作。
获奖理由:通过验证国际上通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ISO/IEC 17799:2005《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了解和掌握了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并探索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风险评估、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之间的关系,为将来标准的出台做出很大的贡献,试点获得了国信办的高度肯定。
6、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国信办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在中国证监会的支持下,结合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ITMS、BCP、CMMI等工作,很好地完成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应用试点工作。
获奖理由:通过验证国际上通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ISO/IEC 17799:2005《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了解和掌握了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并探索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风险评估、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之间的关系,为将来标准的出台做出很大的贡献,试点获得了国信办的高度肯定。
7、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指挥与决策系统
作为全国第一个跨地域部级应急决策方案,该系统是卫生部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基础环境、技术环境、网络与数据平台、应用软件系统等内容。系统投入运行后,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基础上,可以完成对事件处理全过程的跟踪和处理,满足了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各项要求。
获奖理由:太极 SOA技术在项目中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卫生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系统平战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平时”运用该系统进行值班、预警、预案管理等日常业务的处置与管理;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使用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决策与指挥支持功能,进行事态分析、资源调配、人员派遣等,从而实现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准确而迅速的处置。
8、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大型企业
直播系统
国家电网公司网络直播NV-2005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弥补了传统信息传递方式的缺陷,在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并使得各基层单位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总部的有关精神,真正做到了零延时,还有效地加强了公司的集约化管理。
获奖理由: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大型企业直播系统,作为常态化的网络应用,进一步地发挥了流媒体技术和信息化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生产一线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9、GE服务器整合系统
GE医疗是国内最早使用VMware Infrastructure 3的用户之一,通过使用VMware VMotion、VMware HA等高级功能,来运行Windows 2000/2003和Redhat AS/ES操作系统,从而实现了服务器和基础设施的整合。
获奖理由:GE服务器整合系统的运行,提高了CPU的利用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加速了新服务的部署效率,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停机时间,并成为GE医疗基础架构的重要支撑。
10、异构协同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
篇9
[关键字]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33-2
1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1.1概述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是根据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循环模式的运行方式,以逐步提高、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施工企业系统地实现安全管理的既定目标。因此,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
1.2工作目标
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主要是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和轻伤事故,杜绝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和伤亡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劳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3保证体系
(1)施工安全的组织保证体系:负责施工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系统,一般包括项目经理、项目部安全部长以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2)施工安全的制度保证体系:建立岗位管理、措施管理、物资管理、日常管理和应急措施的制度;(3)施工安全的技术保证体系:由专项工程、专项技术、专项管理和专项治理四种类别构成,通过安全可靠性技术、安全限控技术、安全保险与排险技术和安全保护技术等技术手段确保施工安全技术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4)施工安全投入保证体系:确保施工安全应有与其要求相适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并发挥其投入效果。如设立安全员岗位、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为职工购买保险等;(5)施工安全信息保证体系:主要有文件信息、标准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施工状况信息及事故信息等,这些信息对于施工企业搞好安全施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应把这些信息作为安全施工的基础资料保存,以便为施工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安全信息支持。
2明确施工安全管理的任务
2.1设置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在公司设置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项目部设置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工长及各工种班组长为成员的安全管理机构;同时,施工班组应设置兼职安全员。
2.2制定施工安全管理计划
(1)项目部对于项目施工安全目标的要求应配置必要的资源,对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还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2)对高空作业、深基础开挖、脚手架上作业等专业性强的施工作业,以及从事电气、金属焊接等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单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并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身体状况进行审查;(3)在进行施工平面图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全、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因素,同时满足施工安全生产的要求。
3合理策划施工安全管理
3.1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策划的原则
(1)预防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2)全过程性:覆盖施工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和全部内容,贯穿施工生产的始终;(3)科学性:遵循法律、法规,体现最先进的生产力和地方政府的安全管理方法,做到科学指导安全生产;(4)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使安全目标具有真实性,安全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技术措施具有针对性;(5)动态控制:对施工安全管理实施动态控制的原则;(6)持续改进: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7)实效的最优化:在确保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在经济投入、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上坚持最优化的原则。
3.2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策划的基本内容
(1)安全策划的依据: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有关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施工项目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其他依据;(2)工程概述:施工项目的任务、范围、性质、规模、地理位置、主要工艺、原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的概述;(3)工程及场地布置:根据施工场地自然条件,预测主要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和临时用电变压器的周边环境等;(4)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的分析:从安全防护工作(如脚手架作业防护)、关键特殊工序防护(如桩基人工挖孔)、特殊工种防护(如电焊工、架子工)、临时用电的安全系统防护、保卫消防工作的安全系统管理五方面因素进行分析。(5)主要安全防范措施:根据全面分析的工程项目的各种危险因素,选用安全可靠的各种装置设备、设施和必要的安全检验、检测设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出预案、方案及疏散、应急救援等措施;检查危险场所和部位(如高空作业)及危险期间(如冬期、雨期)所采用的防护设备、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及其效果;(6)预期效果评价:通过检查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保证计划、安全组织机构、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交底、安全持证上岗、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获得施工安全管理预期效果评价;(7)安全措施经费:检查安全教育及培训的设备、设施费用;主要生产环节专项防范设施费用;安全劳动保护用品费用;检验、检测设备及设施费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费用的投入情况。
4施工安全管理实施
4.1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的基本要求
(1)必须取得《施工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施工;(2)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3)各类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4)所有新工人(包括新招收的合同工、临时工、农民工及实习和代培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6)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整改"五定"的要求;(7)必须把好安全生产的"七关"标准;(8)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并有现场领导带班。
4.2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建设工程项目、单项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施工特点和施工安全要求;(2)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危险部位、安全控制点及采取相应的技术、安全和管理措施;(3)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4)项目管理人员应做好的安全管理事项和作业人员应注意的安全防范事项;(5)各级管理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及主要事项;(6)安全检查要求,注意及时发现和消除的安全隐患;(7)对于出现异兆、事态和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4.3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设置施工现场大门和围挡,在施工现场大门内必须设置明显的五牌一图;(2)实行施工现场封闭管理制度;(3)设置施工现场安全"五标志";(4)施工现场材料、工具堆放有序,并设置明显标牌;(5)布置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6)布置施工现场防火设施;(7)布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防护设施;(8)合理布置安排施工现场生活设施;(9)加强施工现场综合治理。
4.4施工安全检查
施工安全检查应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的特点,制定检查的项目标准,建立检查制度,通过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重点抽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及复工检查等方式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措施、查隐患、查安全防护、查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查机械设备、查操作行为、查整改、查伤亡事故处理等内容。
5政府监督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必须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监督管理可以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通过事前、事后监督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J].建筑经济,2000(6、7).
篇10
1.1本质安全
通常将本质安全(intrinsicsafety)定义为:通过系统、科学、合理和可靠的设计,使设备、装置具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综合众多的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人、机、物、环境、管理等诸因素构成的多元函数:事故=f(人、机、物、环境、管理)本质安全型企业是指从与事故相关联的人员、工艺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执行机制和预防体系,防止事故的发生,达到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的安全、和谐、统一,实现人员本质安全、工艺设备本质安全、环境本质安全和管理本质安全。本质安全体系遵循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形成循环和持续改进。管理模式由六个关键要素组成:包括领导和承诺、安全健康与环境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1.2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是企业安全物资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
1.3本质安全文化特征
1.3.1基于风险控制的主动型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功能,本质安全体系的本质内涵就是系统的、主动的、清晰的风险管理方法。
1.3.2基于行为的全员型安全管理
通过系统性、全员性的员工行为安全审核,实施针对性的行为干预策略,形成长期反违章的方法和手段,改变员工的不良行为习惯,避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1.3.3基于系统PDCA的闭环型安全管理
按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循环方式建立起闭环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观念上的转变、制度上的创新、职责上的细化、方法上的完善和流程上的再造以及管理效率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1.3.4基于文化的自主型安全管理
通过培育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关系,形成自主性的、按规范、程序生产作业的习惯,逐步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
1.3.5基于问题发现型安全管理
从内部出发,研究生产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关系,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途径,把生产中出现的差异作为信息,进行安全信息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
2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2.1编制方案,做好策划
编制《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工作方案》等方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全面策划本质安全性企业创建。
2.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在集控楼、检修部、燃脱部设置创本工作宣传橱窗,制作创本宣传资料,公开厂领导和各部门的安全承诺等,宣传华能安全管理理念和企业安全文化,营造氛围。
2.3优化流程,提高管理本质安全水平
成立作小组,落实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责任部门和人员职责,组织召开编写人员会议,明确工作分工,确保安全生产制度唯一,避免制度“两张皮”现象。
2.4推行5S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以设备部继电保护班、运行部运行二值、检修部电气班、燃脱部脱硫机务班等四个班组为5S班组建设试点。
2.5开展安全审核,排查治理隐患
将安全审核与反违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厂领导带队现场安全审核制度,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员工参与安全审核和全员反违章。
2.6推进作业危害分析,降低作业风险
对所有作业项目进行危险点辨识,制订了717项作业危害分析表,形成作业危害分析数据库,有效降低作业风险。
2.7宣贯体系文件,提升员工素质
举办厂安全管理培训班,举办作业危害分析、安全审核培训班,组织安全员讲解体系文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解,开展安全竞赛,举办脚手架作业等培训班,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知识、技能。
3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成效
3.1打造安全品牌文化
提出“零违章保零事故”、“零缺陷保零非停”和“从零开始到零结束”安全理念,按照“零”起点、“零”过程,“零”目标的工作要求,把“零”理念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安全工作零起点、体系运转零迟滞、执行制度零距离、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生产组织零违章、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排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置、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事故零效益”,打造安全生产品牌。
3.2建设安全制度文化
结合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形成133个安全生产体系文件,覆盖原有安全生产制度,补充现场工作实际,通过建章立制,再造管理流程,做到写我所做-写进制度的规定就是实际所做工作,做我所写-实际所做工作就是按照制度要求的,记录我所做-将所做工作及时记录,查我所做-经常检查工作是否正确,纠正我所做-纠正工作做错和不到位的,建设高水平制度文化。
3.3创建管理文化
创建“两大模式、三个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两大模式”即“大检修”、“大运行”管理模式,将外委单位作为生产体系的独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按照生产部门的名称命名为检修部、燃脱部和土建维修队,按照承包项目的不同,分别纳入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体系。“三个体系”即在强化安全保证体系、监督体系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安全管控”体系,由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部门对外委单位实施“安全管控”,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管理文化。
3.4营造安全环境文化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设备安全生产水平,推进安全设施标准化,完善安全设施,推行班组5S管理,改善生产条件,美化工作环境,更新劳动防护用品,满足职工精神追求,增强企业向心力,大力宣传和弘扬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积极向社会宣传和介绍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管理方法和取得的实效,精心营造安全硬环境和软环境文化。
3.5培育安全行为文化
抓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做到“三带头、三亲自”,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现场可见的领导和传递的管理;抓员工队伍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技能,聘请安全心理学家专题授课,重视职工安全心里;规范作业行为,通过安全承诺、安全目标三级控制、制度宣贯、安全审核、作业危害分析、反违章等,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培育遵章守纪、规范的安全行为文化。
3.6形成融合安全文化
对长期外委单位按照“四个一样”原则管理,列入安委会成员,定期参加安委会会议和月度安全分析会,在生产MIS系统中开放相应的权限,直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覆盖外委单位,规范管理流程和模式,设备检修验收实行“质量全过程监督+双三级验收”制度,推行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专业会议、技术攻关小组、各类检查以及文化体育活动都邀请外委单位员工参与,理解、接受、融入、实践企业的安全文化。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