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垃圾处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余泥(含泥浆)、建筑材料(含沙、卵石、灰浆等)及散体物料。

本办法所称处置,是指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活动。

第三条县城区内从事建筑垃圾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城市管理局负责全县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和本县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本县城区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

(二)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证》、《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消纳证》;负责《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城市建筑垃圾消纳服务资格证》的受理和初审;负责建筑垃圾处置登记核量工作和合理安排各类建设工程回填建筑垃圾;

(三)负责对本县城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的业务管理和检查督促;

(四)负责对本县域区内建筑垃圾产生点、消纳(中转站)点和运输线路实施管理。

(五)负责与本县域区内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实施施工现场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六)负责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设置和管理;

(七)负责上级交办的其它有关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安、建设、环保、交通、工商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县城管局实施本办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县城管局应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联合执法。

第六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县城管局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处置。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等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证》。经营性运输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并为实际承运建筑垃圾的车辆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建筑垃圾消纳场等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消纳服务资格证》。建筑工地、砖瓦厂等需要回填、利用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消纳证》。涉及同一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运输单位、受纳单位应当分别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但可委托其中一家单位统一办理。

县城管局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及时到现场踏勘,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颁发核准文件;不予核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未取得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单位,不得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活动。

取得核准文件的单位确需调整建筑垃圾处置数量、地点、时间、路线等内容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经核准后方可调整处置内容。

第七条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到县城管局申报建筑垃圾处置计划,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还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证》。

第八条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与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签订的建筑垃圾清运合同;

(二)与建筑垃圾消纳单位(消纳场)签订的消纳合同;

(三)建筑垃圾处置清运计划(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地点、清运建筑垃圾的工期、数量、时间、路线和消纳场名称等);

(四)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的《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和建筑垃圾消纳单位(消纳场)的《城市建筑垃圾消纳服务资格证》。

第九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理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必须先行硬化或采取其它防止车轮带泥的有效措施,并进行清扫保洁;有专人负责现场管理,对不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要求的车辆,一律不准驶出现场。

第十条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申请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的,清运车辆必须按统一标准,符合密闭化要求,并配置相应数量的运输车辆,配备办公用房、停车场地等。

第十一条经营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应当提供下列文件:

(一)运输单位营业执照;

(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三)车辆户籍台帐、车辆行驶证;

(四)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行政管理制度1份。

第十二条《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有效期1年。建筑垃圾运输单位需要继续经营建筑垃圾运输业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延续申请。

运输车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年内不得从事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工作:

(一)在本年度内有2次以上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二)违法行为情节特别恶劣的。

在本年度内有3台以上车辆违反本办法规定,注销该运输单位的《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

第十三条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应当在运输前持运输合同、《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和车辆基本资料到县城管局申领《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

《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实行一次使用制度,一个工地办理1次,工地转移的,应当交还旧证重新办理新证。《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实行一车一证,运输过程中放置于运输车辆驾驶室的前挡风玻璃上,随时接受检查。

第十四条县城市管理局在确定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时间,应征求当地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

城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需要驶经禁行路段的,运输单位应当事先到县交警大队办理《通行证》。

第十五条运输单位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做到:

(一)按指定的地点装载和消纳;

(二)装载适量,覆盖严密,不撒漏、飞扬;

(三)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四)驶离现场时车身清扫干净,车轮冲洗干净,不准带泥上路;

(五)随车携带《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

(六)不得转借、伪造、复制、涂改、买卖《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

第十六条严禁无牌照、无合法来历的车辆从事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工作,严禁无证驾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

第十七条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设置应当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区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可分别设置1至2个建筑垃圾消纳场。经营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消纳服务资格证》。

第十八条需要回填建筑垃圾或者经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的单位,应当向县城管局申报办理《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消纳证》,由县城管局负责统一安排。个人或未取得《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消纳证》的单位,不得擅自受纳建筑垃圾。

第十九条各类运输车辆进入建筑垃圾消纳场,应当服从场地管理人员的指挥,按要求倾卸建筑垃圾。

第二十条居民住宅因维修、装饰、拆除等产生零星建筑垃圾的,应按城管部门指定的地点清倒,或委托建筑垃圾运输单位清运。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

第二十二条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经批准后不按有关规定堆放场料、渣土,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临街工地不设护栏或护栏设置不符要求,停工场地不及时整理或竣工后不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施工场地的泥浆、污水外流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四)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五)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六)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的,责令其撤除,并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3000元以下罚款;

(七)未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手续,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责令其立即清除,并对施工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运输的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八)任何单位和个人未按指定时间、地点、方式倾倒抛撒、堆放建筑垃圾的,责令清除,给予警告,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九)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影响环境卫生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车辆带泥运行污染路面的,或不作密封覆盖措施,造成泄漏、遗撒的,每辆(次)处以200元以上2000以下罚款。

(十)出借、转让、涂改、伪造建筑垃圾处置和其他有关证书、单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篇2

“北京市建筑垃圾对经济生活的影响,首先是占用大量的土地。平均每万吨建筑垃圾需要2.5亩土地去填满,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小的负担。”长期关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家珑告诉记者。

目前北京市建筑垃圾中废砖瓦占60%,混泥土占5%-10%,渣土占30%。这些很大一部分产生于老城区改造,并且大都采取一埋了之的做法。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仅占1%,远远低于国外资源化利用率高的韩国、日本。”陈家珑说。

市场化的建筑垃圾处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博士高世扬研究发现,“建筑垃圾”作为一个主流的话语权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城市土地租赁市场成立后形成的产物。

在此之前,建筑垃圾被称做房屋拆迁旧料,它被政府视为资源的一种,而非无用的“垃圾”。在当时许多的建筑物拆除方案里,都附有关于拆除旧料回收、利用、存放的物质分配划,透过这些物质分配划,大量的拆除旧料被重新利用于城市建设中。例如地下防控洞、火车站、体育场、公园等等,都是利用回收后的拆除旧料兴建而成的。

80年代后,因为担负着开发土地与刺激房地产投资重责大任,负责分配吸收拆除旧料的城市主管单位越来越不愿意介入建筑垃圾处理,与此相反的是建筑垃圾的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私营的建筑垃圾清运企业开始有了市场。

据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副主任苏春玉向《方圆》记者介绍,目前,承担北京市建筑垃圾清运工作的主要依靠民营和个体户的经济活动。“保守估,北京市60%到70%的建筑垃圾清运、处置工作是走市场化的路子,市政环卫部门参与得较少。”

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作为政府管理城市建筑垃圾的部门,主要任务是控制拆除工地扬尘,减少道路遗洒和解决非法倾倒的问题。从管理模式上看,以控管为主,与划经济时期以垄断分配为特征有了很明显的不同。

为处置北京市建筑垃圾,苏春玉透露,“北京市现大约设置有二三十个消纳场并向社会公布。”消纳场所的设置必须经行政许可,按照《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建筑垃圾、渣土消纳场所必须具有垃圾渣土处置方案;有场所布局图;具有处置工艺相符合的作业、降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等等。

不过,从事北京市建筑垃圾清运工作多年的张树西觉得,渣土管理处所说的60%-70%建筑垃圾由私营企业清运这一说法不合理,“在我看来,数据改为95%才差不多。”张树西称自己就没见过市政部门清运过北京的建筑垃圾。在他眼里,市政的那些漂亮、气派的清运卡车只是“朝九晚五”的公务班车,根本就懒得清运,更别说晚上出来运。

不只是北京市,记者发现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曾试水将建筑垃圾处理引入市场化,例如浙江温岭、广西南宁。

“谁产生谁负责”链条断裂

引入市场化处理建筑垃圾是很多城市应对垃圾围城的政策之举。其实,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颁布过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垃圾处理。

如1996年《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明确了建筑垃圾及建筑垃圾管理的定义,明晰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归属部门、管理的方式,规定了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罚等程序。原建设部于2005年6月1日实施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四条也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但现实是,在建筑垃圾产生源头上,由于监管的缺失和具体实施细则来保证,导致建筑垃圾源头上没有很好地执行‘谁产生谁负责’这一原则。”陈家珑告诉记者,北京市目前针对建筑垃圾还没有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处理链条。

这个链条涉及到的产生者、运输企业、处理企业等再利用方,各个层面都还不完善。政府的建设、环卫、市容、工业与信息化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和监管体制也有待提高。

“有些拆迁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项目时就不把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上报给政府部门,并且还把处理责任转嫁给下游的运输企业。有时,甚至出现建筑垃圾运输者向拆迁企业倒过来索要费用。这导致正规的运输企业没有不正规的有优势。”陈家珑说。

按照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北京市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要到工地所在区的渣土管理部门办理渣土消纳手续。然后渣土管理部门按照该工程土方量和申报车辆给其设从源头产生到消纳地点最合理的路线,并规定许可时间。施工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路线把渣土运输到指定的消纳场,然后进行填埋等处理。

“正规运输企业清运建筑垃圾时,需要向市政部门备案,要用符合标准的车辆,且要按照指定时间和线路走。这些成本在不正规的运输企业中不存在,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压低清运费用,取得运输的竞标。”陈家珑说。一旦,建筑垃圾到了这些不正规运输企业手中,为了缩减运输路程,他们懒得把垃圾运到六环外的郊区填埋坑。随意乱倒、污染环境的现象就比较突出。而对于需要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企业没有足够的原料来源,导致建筑垃圾产业链无法形成。

陈家珑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在目前还不是有竞争力的资源,加工它困难,而且没有天然砂石应用广泛。所以,是拆除企业有利润,运输企业可以保本,留给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已没有利润空间。更何况,建筑垃圾来源还时常得不到保障。

处理建筑垃圾是产业

“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真正的瓶颈在于相关政策和管理的缺失。”陈家珑说,国外在处理建筑垃圾上有立法支持,企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责任都规定得清清楚楚。随意处置建筑垃圾不仅要被罚款,最高还要判刑5年。

“国外守法意识都很强,他们认为建筑垃圾处理,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法律行为,政府强制力推行。”陈家珑认为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高,和政府的引导政策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欧洲一些国家给建筑垃圾产生方两种选择处理的方式。一种是允许填埋,但政府从中征收高额的费用;另一种是送到资源化利用企业去,但成本肯定比填埋方式低很多。产生方可以根据建筑垃圾的成分来协商支付费用,如果成分单一,方便处理,收费又要少一些。这倒逼着建筑垃圾产生方在拆除阶段上就下功夫,无形中从源头上实现了建筑垃圾分类。

“这是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政府提供合法的处理建筑垃圾平台,通过经济杠杆,鼓励、诱导建筑垃圾产生方把垃圾送到处理企业,整个处理链条很顺畅得运作起来了。”陈家珑说。正是因为对建筑垃圾产生方严厉的问责态度,使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高的国家不会出现胡乱填埋的现象。

不过,北京市要形成规范化的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还需等待。

今年7月18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意见》要求,到2015年,城六区拆除性建筑垃圾年排放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到2012年,朝阳、海淀、昌平、大兴区分别建成一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届时,通过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处置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填埋修复、堆山造景、使用移动式资源化处置设备等方式,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40% ,2015年达到80%。

篇3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理线

1 国内现状

随着国内城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中村改造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物拆迁力度日益加大,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不断增加。根据发改委《“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统计,全国2005年建筑垃圾为4亿吨,而2010达到了8亿吨,而规模化消纳再生利用率为零。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建筑垃圾存有量将达到约50亿吨左右。

目前国内各地区对于建筑垃圾暂无实用有效的处理方法。除了回收建筑垃圾中少部分废旧金属、塑料等材料,其它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将对周边环境构成巨大威胁:(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2)污染水体。(3)污染空气。(4)影响市容。

2 国内外处理工艺差距

2.1 建筑垃圾源头分类

国外建筑垃圾拆除过程中将建筑垃圾分门别类,建筑垃圾分为木材、木屑;砖、瓦;旧沥青;旧混凝土;钢筋等金属物质以及塑料废布等轻物质,并将建筑垃圾分类利用,而我国国内建筑垃圾源头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建筑垃圾来料一般都是混合料,如需将建筑垃圾进行深层次的利用或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则需要将建筑垃圾在处理过程中进行重新筛分分类,造成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成本提高,再生利用率较低。

2.2 建筑垃圾技术装备

国外建筑垃圾技术装备起步较早,而且针对不同种类的建筑垃圾有专门的处理设备,各种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装备比较成熟,而国内近年建筑垃圾处理装备刚刚起步,且建筑垃圾来料情况较国外比较复杂,不能全搬国外成熟技术和装配,国内目前处理工艺和装备基本借鉴矿山开采和砂石料生产线,技术和装备比较落后,效率不高,缺乏创新。

2.3 建筑垃圾处理工艺

建筑垃圾定义及分类组成:

狭义定义:建筑垃圾是旧建筑物及构筑物拆除后废弃的部分。

广义定义:建筑垃圾包括建筑物拆除下来的砖;旧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废弃部分;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未用完木材、落地砂浆、混凝土、金属制品、钢筋头、钢材、塑料制品、小五金等;建筑物施工中开挖基础的基坑土、边坡土或碎石等;家庭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道路翻修产生的废料等五大部分(详见下表)

分类 组成

土地开挖废弃物 表层土、深层土

道路破除废弃物 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

建筑拆除废弃物 砖、石、混凝土块、钢筋、铁件、木材、塑料、石膏等

建筑施工废弃物 剩余混凝土、建筑碎料、装饰装修废料等

建材生产废弃物 建筑材料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废渣

国内再生品利用方向主要用于再生骨料和制砖,经过我公司对建筑垃圾工艺深入研究和装备的研发,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骨料用于干混砂浆、再生混凝土以及再生水泥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在一定程度上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一定比例天然砂石料是可行的。下图为建筑再生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图。

建筑垃圾资源化工艺流程图

目前国内存在的建筑垃圾处理装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理线,另一种则是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装备,固定式处理线一般规划比较复杂,,占地面积较大,设施比较完善,建设及规划使用周期较长,投资比较大。由于国内关于建筑垃圾处理法律法规以及执行标准缺乏,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加上建筑垃圾原料量无法得到充足保证和建筑垃圾原料差异性较大,造成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理装备无法正常营运,而亏本甚至无法营运的固定式生产线在国内并不少见。

国内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暂时还处于空白,技术和装备大都是沿用矿山开采以及砂石生产线,没有针对国内混杂建筑垃圾处置的成熟工艺技术,普遍存在缺乏系统除杂手段,处理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结合我国建筑垃圾现有问题,针对建筑垃圾的特性,研发针对性较强、适用建筑垃圾的破碎筛分设备,进而研发符合国内建筑垃圾特性的固定式处理线和移动式装备,并合理选择分选手段,科学设置除杂流程,制定更符合当地市场再生品的资源化工艺方案,是我司进入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方向。

纵观国内外建筑垃圾行业现状,一般来讲建筑垃圾处理生产线工艺主要包括下列环节:预分拣环节、运输环节、消纳场内的预破碎分拣环节、上料环节、破碎环节、筛分环节、人工分拣环节、风选环节、磁选环节、除尘环节、水洗环节、污水处理环节、输送环节、除土环节等。

过对多次国内企业的走访,研发设备,技术改造,总结了一套成型的建筑垃圾轻质物去除的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结合我司研发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对工艺环节进行阐述。

(1)源头分离:目前我国建筑拆除现场不对建筑垃圾进行系统分类,导致收集到的建筑垃圾过于混杂,处置成本高,无法处理或者没有处理的价值。进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最好的方法是要从源头解决好分类收集问题。在目前我国没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和建筑垃圾的分类向前延伸到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工序,将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分为四步:1)在建筑物、构筑物主体拆除前,清除建筑、构筑物内外的杂物(如:木材、塑料、纺织品等)。2)第一次运输拆除物地坪以上的建筑垃圾,这类建筑垃圾非常干净,直接运到建筑垃圾处理厂或将处理设备运到现场进行处理生产再生粗细骨料。3)运输拆除物的基础部分,这部分建筑垃圾必定含有泥土等,不能用来生产出合格再生骨料,我们将其运输到建筑垃圾处理厂或处理设备运到现场进行处理生产连续级配骨料,用于修建临时道路或路基的回填。4)运输新建开挖的基础部分,这部分都是粘土,目前主要用来新建建筑物的回填、绿化工程等;

(2)拆迁现场预处理阶段的分离:在拆迁工地施工现场堆放的建筑垃圾,其中混杂了大量的木材、塑料、渣土及少量的生活垃圾,所有建筑垃圾产生地都存同类现象。由于建筑垃圾预处理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分离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并将建筑垃圾初步破碎以满足运输需要,设备投入较小,功能简单,因此,在拆迁现场的预处理阶段,主要采用人工分拣的方法将建筑垃圾中的大块木头,塑料、轻质装修材料予以分离,同时,采用风选机,对建筑垃圾中的塑料、泡沫等物质可以进行初步的分离,该阶段轻质物分离的总量约占总轻质物含量的20~30%。

(3)预处理场的分离:建筑垃圾预处理场的主要功能是对集中收集的建筑垃圾进行喷淋降尘,以及对再生集料制备车间无法处理的大块无聊进行初级破碎,因此,在该阶段的轻质物分离效果不大,只能将车辆运至预处理场倾倒过程中发现的大块木头、树木等物质进行人工分拣。

(4)破碎车间的分离:破碎车间是建筑垃圾处理的关键部分,建筑垃圾在该车间内完成所有破碎、分选过程,生产符合要求的再生集料,因此,在该车间内必须将所有前期未处理干净的轻质物全部分离,在该车间内,将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对建筑垃圾中夹杂的轻质物进行彻底分离。

(5)粉磨车间:

1)再生骨料的混匀,将各种成分的再生骨料进行混匀,保证同批次的建筑垃圾的成分趋于稳定,保证利用再生骨料生产处理的干混砂浆或再生混凝土同一批次性能差异较小。

2)再生骨料的粉磨

粉磨是将建筑垃圾中砖混建筑垃圾粉磨成粉,去除砖混建筑垃圾作为再生骨料限于烧结粘土砖的材料性能以及建筑垃圾制作的再生骨料在强度和品质的均匀性、稳定性方面仍然明显不足,同样难以用于生产结构用混凝土和高强度砌块等高价值建筑材料。

(6)扬尘及噪音控制

1)运输车辆粉尘控制

建筑拆迁工地车辆路线进行洒水。

拆迁工地现场出口配备洗车设备,车辆离开拆迁工地必须将轮胎冲洗干净。

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密闭。

车辆在进入建筑垃圾处理厂后,给车厢内建筑垃圾进行喷水湿润,降低车辆卸料时产生的扬尘。

建筑垃圾处理厂大门口配备洗车设备车辆在驶出建筑垃圾处理厂时进行冲洗。

建筑垃圾处理厂物料出入大门内道路设置自动道路冲洗喷头,定期对道路进行清洗。

2)预处理场粉尘控制

预处理场设置固定式喷淋系统,降低运输车辆卸料时产生的扬尘,以及在对建筑垃圾进行分选、初级破碎时产生的扬尘。

3)破碎车间粉尘控制

破碎车间扬尘点较多,粉尘产生量很大,根据具体的扬尘点采取不同的防尘措施。

4)噪声控制

封闭模块建筑垃圾处置系统,在控制粉尘外溢的同时,也起到避免噪声外溢。对于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机械设备,如风机、空气压缩机等加装消声器,阻尼声波的传播;在噪声较大的岗位设置隔声值班室,使室内噪声级降至70dB(A)以下,同时在工厂总体布置上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来阻隔声波的传播。

车间周围加强绿化,从而使噪声最大限度地随距离自然衰减,一般厂界周围的噪声值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隔声房为轻质墙体材料结构,具有吸声和隔声层复合结构,房内吸声系数不大于0.70,隔声量不小于20dB(A)。

3 结束语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破碎筛分 ― 除杂技术,结合国内建筑垃圾的混杂特点,破碎筛分工序直接决定着再生骨料的品质以及再生品利用的方向,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除杂技术包括人工分拣、风选、磁选、水力浮选、除尘装置、污水处理装置等。具体的生产工艺设计应根据项目当地建材市场的需求决定再生品的资源化利用方向。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才刚刚起步,如何设计适合国内建筑垃圾特性以及适合各营运企业的建筑垃圾处理生产线,是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并积累经验的。

参考文献:

[1]王罗春.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陆凯安.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J].施工技术,1999(5):45.

[3]王健,李懿.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3(6):49-50.

[4]吴贤国,李建辉. 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和组成分析[J].筑技术,2003(2):105-106.

篇4

关键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实施背景

1建筑废弃物的危害及利用价值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使得土壤质量降低,造成地表沉降;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对水域造成污染;破坏市容,恶化城市环境卫生。

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但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可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也可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砖、瓦经清理可重复使用;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可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因此,建筑废弃物是一种重要的可利用资源。

2国外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及利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已把城市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在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方面,日本、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在政策、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均比较成熟。国外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及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综合利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加坡2006年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约为60万吨,日均产生量约为1600吨,98%的建筑废弃物都得到了处理,50-60%的建筑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目前很多地区建筑废弃物利用率已达100%,并实现了永久循环、优先使用的目标。

2.2分级处理

美国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大致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低级利用,如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废弃物总量的50-60%;二是中级利用,如用于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处理厂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约占建筑废弃物总量的40%。三是高级利用。

2.3“四化”管理

所谓“四化”即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美国等发达国家从标准规范到政策法规,从政府的控制措施到企业的自律行为,从建筑设计到现场施工,从优胜劣汰建材到现场使用规程,无一不是限制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尽量避免产生垃圾,鼓励和奖励建筑废弃物“零”排放。这种源头控制方式可减少资源开采、减少制造成本、减少运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比长期实施的各种末端治理更为有效。

2.4法律规范

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中,美国在建筑废弃物处理法律规范方面,已经演变了“三代”,制订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混凝土骨料标准》等一系列完整、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同时也建立了建筑废弃物运输准入制度、《建筑废弃物填埋场设计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2.5政策优惠

新加坡对建筑废弃物处理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有5家政府发放牌照的建筑废弃物处置公司,专责承担全国建筑废弃物的收集、清运、处理及综合利用工作。并设有循环工业园,采用低租金、长租期策略对园内企业进行扶持。

3国内建筑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废弃物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进行了探索及尝试,虽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建筑废弃物综合产业化发展开启了良好的开端。其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在以下方面:利用建筑废弃物造景;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环保型砌块;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骨料;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二 关键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通常采用国内建设单位自主创新研发并获得专利的整套工艺技术,对建筑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根据不同建筑废弃物特点,分门别类利用,其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破碎分选和块类建筑再生制品制作。

1.1建筑废弃物破碎分选

(1)建筑废弃物块体破碎预处理及分拣。这是进入下一个处理工序之前需进行的预备工序,采用人工或机械破碎处理少量较大块状废弃物,将建筑废弃物主体的尺寸控制在0.3米内。并通过人工分拣出明显的大块杂物,分类存放,做其他处理和利用,以加快建筑废弃物消化处理的速度,提高建筑废弃物加工处理厂内部再生转化生产的效率。

(2)一级破碎处理。通过机械破碎的方式将建筑废弃物主体的块体进行破碎处理,调整建筑废弃物主体的尺寸大小,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3)磁性分选。利用钢铁金属自身具备磁性的特性,将残留在建筑废弃物主体内的钢筋类物质去除。

(4)人工分拣。利用人工将混杂在建筑废弃物主体中最后的小部分金属块体及其他明显的杂物尽可能的分拣出来。

(5)水洗分选。利用水的浮力,分选出建筑废弃物中尺寸较小的木屑等其它轻质物质并对建筑废弃物进行了清洁处理。主要有间断式水洗分选和连续式水洗分选两种工艺。

(6)一级筛分。这是建筑废弃物转化再生产品的开始环节,以25mm和5mm进行尺寸分界控制,对待处理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筛分处理,粒径尺寸小于25mm的作为第一类建筑废弃物再生转化产品,即连续级配再生粗骨料(粒劲范围为5-25mm);粒径尺寸小于5mm的作为第四类建筑废弃物再生转化产品,即再生细骨料;粒径尺寸大于25mm的进入后续相关环节进行加工处理。

(7)二级破碎处理。利用机械破碎方式将已经过处理的粒径在25-40mm的建筑废弃物主体的块体进行破碎,以最终获得合理分布粒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建筑废弃物再生转化产品。

(8)二级筛分。对经过二级破碎处理后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筛分处理。在20mm、10和5mm进行尺寸分界控制,粒径尺寸大于20mm的返回二次破碎处理;粒径尺寸在10-20mm、5-10mm的作为单一粒径的再生粗骨料;粒径尺寸小于5mm的作为再生细骨料。

1.2块类建筑再生制品制作

块类建筑再生制品制作工艺,主要是将经过破碎与分选加工后粒径合适的建筑废弃物骨料进行配比,再配以适量水泥、外加剂等,经过搅拌,利用成型机设备加工和切割成各种形状的块类制品,经干燥养护后成最终产品。

2设备方案

通常采用建设单位自主创新获得多项专利技术的建筑废弃物处理生产系统,包括大型封闭式立体布局处理系统、地仓全封闭式自动储运系统和全自动再生料制品生产线等,生产全过程可实现“粉尘、噪音、污水”零排放。主要设备包括破碎系统设备、分选系统设备、筛分系统设备、皮带输送系统、配料系统、成型切割设备、码垛系统、控制系统等。

三 国家政策引导与支撑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与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于2002年的“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建筑垃圾的收费制度;2005年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提出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垃圾的倾倒、分类与运输等作出了规定,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此外,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十一五”期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60%。《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可燃废弃物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技术及设备等研究项目列为国家专项重点研究攻关课题,加大科研及开发投入力度,建设示范线,力争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有所突破,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我国当前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明确把“废弃混凝土及各种建筑废渣循环再利用技术与装备”列为先进制造业技术,并强调“积极发展废渣用于建材生产的资源化技术”,“发展适用面广、能处理处置量大或多种固体废物,技术先进,处理成本低,并可作为再生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和设备势在必行”。

上述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有关建筑拆除、垃圾处理和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虽然操作性还不强,但使建筑垃圾的管理与资源化、产业化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此外,还颁布了相关的标准及规范,这都将会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秋义.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2]刘浪.循环经济理论在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应用[C].重庆大学硕士论文.指导老师:郑泽根.2007.

篇5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循环利用

前言

建筑垃圾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成分也大量增加和变化。建筑垃圾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得建筑垃圾产生与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一、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必要性

(一)国内建筑垃圾数量持续增长

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高峰期已到来,建筑垃圾的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二)建筑垃圾的危害

目前大量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约占40%左右,经估算,2003年我国的废弃混凝土的数量已经达到1.8亿吨;我国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废旧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处理方式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等飞扬造成环境污染。

(三)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必要性

1.建筑垃圾再生处理是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条件、保护城市风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需要。

2.建筑垃圾再生处理是节约用地,保护土地和环境资源的需要。

3.建筑垃圾再生处理利用能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为能够二次使用的再生集料,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

4.建筑垃圾再生处理利国利民,是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

5.它有利于保护地域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避免二次污染;促进了良好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形成。

二、建筑垃圾再生技术

(一)建筑垃圾成分、特点、分类、与应用

1. 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和特点

(1)建筑垃圾是由碎混凝土、碎砖瓦、碎砂石土等无机物类构成。

(2)化学性质稳定:建筑垃圾的化学成分是硅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及硫酸盐等。这些成分属于无机材料,耐酸、耐碱、耐水性好。

(3)物理性质稳定:颗粒大、透水性好、不冻涨、塑性小。同时具有相当好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抗冻性、耐水性等。即强度高、稳定性好。

(4)总体来说,建筑废渣又具有相当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其性能优于粘土、粉性土,甚至砂土和石灰土。

(5)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以应用于工程建设,变废为宝,同时又解决了城市建筑垃圾排放污染土地的问题。

2.建筑垃圾的分类

按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如下:

(1)土地开挖:分为表层土和深层土。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

(2)道路开挖:分为混凝土道路开挖和沥青道路开挖,以及水泥石灰稳定土粒料。

(3)旧建筑物拆除:分为砖和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浆、钢铁和非铁金属等几类。

(4)建筑工地施工:分为剩余混凝土、建筑碎料、即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和其它废料等类型。

(二)再生技术方法

1.就地再生

建筑垃圾将采用移动式建筑垃圾回填处理设备,就地再生使其得到规划利用。

2.厂拌再生

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就是把功能不同的破碎设备、筛分设备、传送设备及除去杂质的设备合理地组合在一起的生产工艺过程。

3.建筑垃圾处理的基本硬件要求:

(1)包括装载机――搬运碎石和产出的骨料;

(2)储备场地――贮存不同类型的废料和再生产品;

(3)预处理设备破碎锤、液压镐等,用于破碎大块废料;

(4)装卸设备――填料和装卸料的挖掘机、装载机;

(5)初步筛分装置――在破碎前去除土、石膏、砂等杂质;

(6)初步破碎机――一般是颚式破碎机;

(7)电磁系统――从碎石中分离出铁质;

(8)筛分设备――用于分离较小粒径的骨料;

(9)二次破碎和筛分设备――分别将废弃混凝土骨料破碎成需要的粒径和分成不同的部分;

(10)再生材料的质量与回收过程和处理方法关系密切,处理过程应经过系统规划,并合理选择质量较高的处理设备, 编制高性价比的建筑垃圾破碎设备的工艺流程。

(三)建筑垃圾回收应用方向

1.直接利用(作为回填材料)

(1)市政工程软基处理

建筑废渣,具备其它建材无可比拟的优点:数量大、成本低、强度高、质量好,是市政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废旧混凝土可用于建筑垃圾夯扩桩加固软土地基。

(2)作为回填材料直接利用

废旧混凝土一般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可以直接用于市政工程回填、铺垫路基。

2.再生利用

(1)作为再生骨料生产再生混凝土,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被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主要工艺骨料:进料、 筛分、 破碎、 分选筛分、 二-三次破碎、 多层筛分、 分级原料(0-5毫米、5-16毫米、5-2毫米、5-31.5毫米)。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生产粗细骨料,经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用于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广场砖 、人行道砖 、马路牙砖 、植草砖 、小区砖 、铺道平石、道沿石,井圈等。

(2)建筑垃圾生产出的骨料,具有相当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抗冻性、耐水性等。强度高、稳定性好。可生产级配碎石、碎石灰土、二灰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用于市政工程道路基层及沟槽回填材料,代替一部分天然石料。如果掺加土质固化剂,可以节省10%生石灰、水泥。

三、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一)每年回收废弃混凝土10万立方米替代约20万吨天然石料,价值约600~650万元;可生产12万立方米二灰碎石,约40万平方米道路基层用料;以道路宽度20米计,可建道路约20公里。

(二)按弃填混凝土平均5米计算,每年可减少填埋占地将近30亩。

(三)再生骨料的经济分析综合考虑了其生产成本和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保护了资源,净化了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四、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1400万元。

(二)年付现成本

年付现成本合计575万元

其中:年管理费用75万元

设备大修、保养20万元

生产成本48万吨X10元/吨=480万元

(三)销售收入

48万吨X18元/吨=864万元

(四)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略)

(五)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PT=5-1+181.1/329.73=4.5年。

(六)净现值

NPV= (CI-CO)t(1+ic)-t=618.58万元≥0,

方案可行。

式中(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t=1,2n

N――建设项目计算期

ic――基准收益率定为10%

(七)收益率计算

i1=18%,NPV1=27.69

i2=19%,NPV2=-27.08

IRR=i1+ (i2-i1)=18.51%≥ic ,

方案可行。

(八)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 X100%

=122.7/1500=8%

方案可行。

(九)平均报酬率(ARR)

平均报酬率(ARR)= X100%

=321.57/1500=21.4%

方案可行。

(十)结论

经以上分析该项目可行,若考虑当地产业政策补贴,无偿提供土地,无息贷款,以上分析指标更加理想,垃圾处理利国利民,企业受益。

五、环保效益分析

(一)建筑垃圾露天堆放存在粉尘飞扬问题;其次,其中的废弃混凝土的细粉料和可溶性酚碱成分经风吹雨淋扩散至地下会恶化土壤和地下水质。

(二)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充分利用了建筑垃圾中的骨料成分,节省了天然岩石材料的开采,显著节约矿石资源。

篇6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县治污设施建设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治污设施建设工作情况

根据州人民政府与××县人民政府签订20xx年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责任书的要求,××县20xx年内须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任务,并完成项目总体验收;年内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我县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措施,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治污设施建设。

(一)污水设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做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州城乡投资公司“治污”项目平台达建工作。二是争取利用世行贷款城市环境建设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县城东郊三岔河,建设内容:××县城主截污管道及部分建成区排水管网的建设。新建直径400~1200毫米排水管网22.8公里,其中合流制管道7603米,新建检查井408座。建设规模:近期处理规模为6000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接纳排水管网收集的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为4654万人民币。其中:国内配套1865万元,争取世行贷款2789万元。目前项目地勘工作已完成,初设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批,正在做施工图和技术标书。三是自筹资金335万元对老城区大沙沟进行治理,疏通排污管道2公里。四是新城区规划排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通过政府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投资1017万元完成石缸坝新城区雨污管网建设49.7公里,建成检查井1656座。

(二)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县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位于××至广南公路6公里处的小洛利,项目总投资为1944.83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省级预算内资金及地方配套。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设备和环保措施,配套收运系统的设施、设备。建设规模为日均处理垃圾60吨,总库容47万立方米,设计填埋年限为20年。项目于20xx年9月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13.9万元,完成土建工程、管理用房建设和部分设备购置,项目场区建设工程已完工投入试运行。

20xx年底,争取省“两污办”补助资金300万元用于垃圾处理工程的配套设施。在老城区东湖路和新城区60米大街与小新寨交界处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及管理用房2座,其中:东湖路垃圾中转站及管理用房完成投资150余万元,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新城区垃圾中转站及管理用房正进行场地平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治污设施项目虽已确定由州城司统一运作,但是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县级没有可操作的方法,致使项目实施上进展缓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住污水处理工程由州城乡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的机遇,配合州投融资公司做好各项工作。

篇7

为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8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106号)文件精神,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现就做好**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节能目标。到**年年底,建设领域实现节约1600万吨标准煤目标,其中: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实现节能800万吨标准煤;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对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实施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现节能300万吨标准煤;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实现节能200万吨标准煤。发展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建筑中应用,实现替代常规能源300万吨标准煤。

(二)减排目标。到**年年底,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吨/日,力争用两年时间在36个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加强城镇垃圾处理场建设运行的监管。

(三)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8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106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建设领域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强化责任考核,完善体制机制,突出重点工作,搞好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应体现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要求,将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作为强制性内容。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不予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通过施工图审查,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继续督促和指导地方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比重。

(二)全力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提高节能水平。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继续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把做好有关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节能施工监督导则》、《绿色施工导则》的贯彻落实作为质量检查、节能专项检查工作的重点,力争**年底全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80%以上。要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有条件地区要研究制定新建建筑节能65%的强制性标准,并颁布实施。认真贯彻《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对新建(改建、扩建)和进行节能改造的民用建筑,要对其节能性能、节能措施、保护要求等进行公示。要按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选择一批建筑开展能效测评标识试点。

(三)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工作。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把应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转变建筑用能结构的重要抓手,组织对本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和应用潜力进行调查评估,通过组织示范项目等方式进行推广应用,要积极研究强制性推广政策和鼓励推广的经济政策。承担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地区,要加强示范项目的管理,确保实现预期节能环保效益。要加快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

(四)深化供热体制改革,推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各地要继续推动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并同步建立个人热费帐户。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印发的《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我部印发的《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等文件精神,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按用热量计量收费的实施办法。我部确定的12个供热计量示范城市,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今年的供热计量示范任务。要贯彻《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尽快落实第一批改造项目,确保在**年采暖季前完成。

(五)做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我部和财政部确定的24个示范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继续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任务。北京、天津、深圳要加快推动动态能耗监测平台建设任务,完成分项计量装置安装任务。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尽快确定第一批高等学校开展节约型校园示范。

(六)强化公共建筑空调节电管理。新建公共建筑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空调系统建成后应进行能效测评。投入运行的公共建筑,应建立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优化空调运行模式。鼓励并扶持专业节能服务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中央空调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办法》,积极推广使用变频、变风量、流量可调系统、太阳能采暖制冷、地源热泵、余热源热泵、高效冷却塔和高效换热器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空调运行效率。

(七)做好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抓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推广应用保温隔热性能好、轻质、利废、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大力推广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确保**年底前第二批256个城市完成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目标。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建科[**]147号),会同同级工商、质检部门认真做好建筑节能材料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

(八)加大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力度。科学规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的编制,完善并落实轨道交通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的衔接规划,建立安全、连续、舒适、畅通的轨道交通与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系统,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效益。

(九)加强城市照明节约用电管理。各地要科学制定城市照明规划,合理划分城市照明等级,确保以道路照明为主的功能照明,严格控制装饰性景观照明。功能照明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照明设计标准及照明能耗密度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十)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的指导和监管。我部将按照《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要求,组织和指导各地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争取今、明两年在36个重点城市实现全部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建立并完善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核查督察和评估通报制度。按照《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核查和评估办法》,建立并完善运行项目每月一报,在建项目每季度一报;每季度一次信息通报,每半年、全年一次评估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城镇污水处理核查督察体系。建立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及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完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36个重点城市,以及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的监督管理。

三、加快推进建设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一)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我部将按照《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组织开展对**年节水型城市申报、评审、现场考核、公示和审定工作。开展节水先进县(区)考核指标和办法研究工作。各地要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载体,加强对城市节水工作的指导、监督,要明确城市节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缺水城市及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城市在“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二)大力提倡水资源节约项目实施。各地要加强再生水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引导工业、农业、城市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及公共建筑等加大使用再生水力度。沿海和缺水地区应因地制宜地推进海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各地要加快技术改造,依法淘汰耗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更换公共建筑中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用水器具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

(三)加强城镇垃圾处理场建设运行的监管。县级以上城市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逐步配套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废旧资源,实现垃圾减量化。鼓励有条件地区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年前,在全国372个垃圾填埋场,选择一批开展建设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利用项目,实现垃圾资源化。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新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要统筹考虑周边乡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垃圾无害化,对于未达到无害化标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年底前要全部整改达标。

四、积极推动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建设

(一)认真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重大意义,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条例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条例》贯彻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各项工作。

(二)健全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确立的法律制度,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文件。各地区要继续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抓紧制定本地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相结合的方法和机制,研究制定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完善促进城市节水的水价管理办法和污水、垃圾处理费用征管机制。加快北方地区供热计量收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和扶持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推行清洁生产机制。

(三)加快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全面启动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有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篇8

环境保护工作关乎民生,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设局一直把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至城镇建设的始终,在项目选址、审查、建设、验收都严格把关,在县城环保设施建设上逐年加大,具体情况如下:

一、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

一是在县城规划控制区工业项目的选址、布点上,我们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可研报告),根据排污程度,与环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会同分类确定布局在不同的工业园区,实现工业进园。

二是在非规划控制区工业项目的选址(如采砂场、采石场等),由环保、国土及项目所在村镇共同现场踏勘,在项目选址审批表有相关部门的审批意见,我们才核法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是在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方面,对节能减排作了严格要求。在项目设计时,明确要求业主单位实行太阳能集中供热、雨水收集循环利用及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也是规委会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后期建设的高层建筑、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都严格执行,特别是填充墙、外墙大部分使用的是免烧砖、空心砖,粘土砖逐步取缔。

在实施中,与环保部门紧密配合,加强监管,严格执行项目“三同时”制度。特别是在工业项目的验收时,有环保等部门的验收意见,我们才办理相关验收手续。

二、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规划布局了大同一、二类和矣腊三类两个工业园区,近期将启动矣腊工业园区专线建设,全力服务于工业发展。

二是通过多年努力,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取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于20*年12月启动了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项目建设。垃圾处理场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30吨,概算投资3300万元;污水处理场建设规模为日处理规模为近期15000立方米(2010年),远期日处理30000立方米,概算投资9200万元(场区3200万元,管网6000万元),两个项目计划在年内完工。项目建成后县城所有污水、垃圾全部实行集中处置,达标排放,可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垃圾污染问题。

三是在县城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中,主干倒管网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只是老324国道改造较早,至今还是雨污混流,下步将统一改造;各小区内部管网建设都实行雨污分流,污水进入管网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雨水自然排放。

四是结合中缅天然气管道建设,我们也启动了天然气供气建设工作,现在正在做供气方案,今后将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

五是加大了水源地保护,把水源地列为自然保护区,并加强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全。特别是在运煤专线线路确定时,提出了多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投资相对小,但从水源地上方向走,考虑尾气、灰尘污染,最后确定现方案,从纸厂方向走。

三、加大县城生态环境建设

篇9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其无害化消纳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垃圾围城、二次污染、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规划选址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成集节地、节能、环保、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平台,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内集中处理,同时做好园区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这便于形成规模效应,集中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资金、技术、项目的整合联动,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形成循环利用机制[1]。但如何在园区内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008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讨,从而总结出一套利用循环经济思想建设管理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的理论体系,对其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为主要内容,各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水、电、气、热无疑是园区内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园区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节能环保、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对各项目之间水、电、气、热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各项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成为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一)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应该遵循此原则,因此在园区规划建设上要考虑垃圾的前端减量,通过机械分选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目的。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节能及有效性,避免过度分选,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费。

(二)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针对垃圾处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在通过物质能量换算后,对分选出的物质及处理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最大化的再利用,应采取设施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废弃物的转化效率,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注重成本,关注经济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应增强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二、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

(一)利用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首先,要明确园区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职责,因为固体废弃物的范围很广,园区不可能全部接纳处理,而且环卫行业的固废处理园区不同于工业园,主要是以处理消纳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园区的规划应该围绕以建设处理这些垃圾的设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环保设施为主,同时充分考虑设施间物质、能量的相互利用,综合处理减少排放,建设好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应当优先符合“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优先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建设;坚持“整体优先”原则,分析园区内部物质流、能流平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设置园区缓冲带。

根据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图1为发展规划中园区核心规划图。制定发展规划前,首先明确该园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市政部门归口的园区,其定位是:以处理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综合资源化处理园区。

规划分核心区(图1)和周边地区规划(图2),核心区主要以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为主,周边地区规划在核心区周围,分别规划能源产业区、绿色产业区、环保产业区、科教产业区,按照“分区布局、一区一业”的总体思路,构建“四区四业”产业体系。园区的发展规划项目设施注重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及社会经济效益,明确“固体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处理中心”为园区发展主体和功能定位,为此,要着重建设发展核心区,核心区内规划了19个建设项目,其中8项为基础设施类,主要为: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物资回收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厂、 园林垃圾处理厂、 东北热电厂。这8项设施发挥着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园区的核心设施,是产业链的节点和主线,应优先安排进行建设。

(二)利用经济学供需平衡的原理规划园区内的处理设施能力

园区将机械分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综合利用等集中优化设计,形成完整封闭的循环处置链,这就要根据区域内接收的垃圾量,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要结合经济学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区域内物质总量平衡。避免造成个别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或过剩。因此,园区要根据处理的流程,规划设计总体物流供需流程图,保证供需平衡。可根据进入园区的原生垃圾、餐厨垃圾、绿色垃圾、医疗垃圾的数量,分别计算出分选中心、物资回收中心、焚烧厂、填埋场、餐厨处理厂、有机垃圾处理厂、医疗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车间等处理设施的日处理量,以及每日产生水、电、沼气、肥料的数量。从而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避免以前传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单一、能力不足或过剩闲置,缺少相互协作,占地面积大,环保设施重复建设,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对强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据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建设园区内循环利用基础设施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该种说法虽然还有所争议,但也说明垃圾经过分选和有效处理是可以变为资源的,垃圾通过分选可以得到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等物质,属于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所以园区内的各处理设施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在建设好核心区固体废弃物处理基本设施同时,要重点建设开发循环利用类设施。这样才能将基本设施的各个节点和环节串联起来,使之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余热及处理的后产品,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园区内的物质、能量的综合循环利用。

为此,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了循环利用类项目7项:填埋气发电并网、填埋气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电力综合利用、餐厨垃圾菌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余热利用。这些项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发电;垃圾焚烧产生电能及热能加以利用,电能主要是输入电网和生产生活自用,热能用于园区供暖、生物菌剂的生产及垃圾的脱水处理等;污水经过处理与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车、降尘、绿化;对于餐厨垃圾、绿色垃圾,根据其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情况,通过高温耗氧及厌氧发酵使其产生沼气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烧产生的废渣用于制砖和修路等等。通过项目的整合、技术运用,使资源在园区内实现高效利用。

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避免了传统垃圾处理仅仅以处理掉垃圾为目的,忽略资源的再利用、工艺再开发及环境的综合保护,为设备研发、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平台。

(四)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和加强循环经济类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经济性,2012年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经济效益为27790.66万元,在没有完全形成综合处理园区时的2009年经济效益为-136.09万元。其中,填埋气及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出售、菌剂、物资回收等项目的经济效益对扭转经济效率起了关键作用。

2. 环境效益

通过园区科学的规划,建设综合处理厂、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可明显减少填埋中有机物含量,减轻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预处理可明显减少单位热能转换所释放的污染物,根本解决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炉燃烧,因热值不稳定造成的燃烧工况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减轻焚烧污染物的产生与释放,降低烟气控制的难度。预处理阶段垃圾物料减量,使处理单位原生垃圾产生的飞灰量明显减少,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 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园建设集成了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灰渣再利用系统等,使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总体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必须综合考虑和缜密策划,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园区的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篇10

关键词:低碳理念低碳理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社会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不断推进,建筑项目环保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建筑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建筑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这一背景下,低碳建筑理念成为了当前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重要发展方向。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低碳建筑理念的应用对于我国环保事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于我国环保事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为此建筑技术与管理研究者,结合低碳建筑特点与建筑项目技术与管理实践工作与建筑项目技术与管理实践工作,开展了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2低碳建筑项目概念与特点分析

在建筑技术的研究方面做好在建筑技术的研究方面做好,我们对碳理念建筑的概念定义为定义为:利用优化建筑材料、技术与设备方法,在项目施工以及建筑物使用生命周期内及建筑物使用生命周期内,合理减少建筑石化能源使用项目与总体数量与总体数量,提高建筑项目整体使用能效,实现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理念的建筑项目放量理念的建筑项目。通过对国内外低碳理念建筑项目的设计通过对国内外低碳理念建筑项目的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相关管理研究我们发现相关管理研究我们发现,低碳理念建筑在设计与管理中存在着以下特点着以下特点。(1)前期技术与资金要求较高前期技术与资金要求较高。在低碳理念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设计与施工中,对于工程设计技术以及工程前期投资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较高的要求。如建设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采用大量低碳环保技术应用技术应用,并开展与新技术相关的各类研究工作,并投入一定数量的研究资金数量的研究资金。为此工程项目建设方需要与设计部门、银行行、政府部门等组织进行对方合作,寻求技术、政策与资金支持持,确保低碳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2)管理层面广泛管理层面广泛。低碳理念下的建筑项目管理工作较之传统的管理内容更加广泛理念下的建筑项目管理工作较之传统的管理内容更加广泛。其管理过程包含了建筑项目方案的制定其管理过程包含了建筑项目方案的制定、设计、施工、竣工,以及项目交付后的使用与日常管理及项目交付后的使用与日常管理,乃至项目拆除工作等所有工作环节工作环节。这种一体化与整体性的管理过程,对于项目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者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3)工程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工程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在低碳理念工程项目管理中碳理念工程项目管理中,其技术内容包括了大量设计技术、原材料技术材料技术、技术设备的应用、施工技术、能源技术以及建筑管理技术等新型技术的使用理技术等新型技术的使用。因此造成了建筑项目管理中,技术要求水平的提升术要求水平的提升。因此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技术研究的管理力度力度,确保建筑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4)社会效益与评价较高高。低碳环保理念是当前社会的主流理念,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方向。因此低碳理念下的建筑项目建设所取得社会效益较高较高,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低碳视角下建筑项目主要管理模式研究

在低碳视角下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建筑各管理阶段开展理阶段开展。在实践管理中,项目业主方应在多方支持模式下下,开展综合化与整体化的管理工作,确保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达到项目方案环保低碳要求作达到项目方案环保低碳要求。经过对项目内容的技术管理研究研究,我们将其主要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过程。

3.1项目建设前期管理

在低碳建筑项目建设中在低碳建筑项目建设中,前期管理工作的开展占据着重要位置要位置,也是建筑项目低碳理念树立与落实的基础。在项目管理中其主要的前期工作包括了以下内容管理中其主要的前期工作包括了以下内容。首先是项目低碳目标的确定目标的确定。由于低碳理念建筑项目投资与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投资方首先需要认可项目建设的低碳目标所以投资方首先需要认可项目建设的低碳目标,并提前做好投资资金准备工作投资资金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投资方必须做好项目建设前景设前景、建设过程资金与技术使用以及整体收益研究,确保项目建设投资与开展的顺利完成目建设投资与开展的顺利完成。其次是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作用用。业主投资方在确定项目低碳目标后,就需要根据目标要求获取各方面对项目建设的支持求获取各方面对项目建设的支持。这些支持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内容。一是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性支持;二是环保技术研究部门与企业的技术支持部门与企业的技术支持;三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最后是做好项目设计与工程招标工作做好项目设计与工程招标工作。在项目技术与资金支持到位后后,投资方既可以根据低碳目标寻找设计机构开展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制定与建筑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制定与建筑设计工作。在设计完成后,投资方再根据设计方案在社会中寻找具有建设能力的施工企业开展项目招标工作招标工作,完成工程前期所有工作。

3.2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管理

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其核心在于低碳建设生产过程中,管理区域包括了施工人员生产与生活管理区域包括了施工人员生产与生活、管理办公、设备运行等各个层面各个层面。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管理工作包括了以下两方面问题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全面节能减排的开展。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将节能减排理念深入到工程办公、施工、生活等工作过程中生活等工作过程中,确保工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如办公与施工中采用节能灯具照明办公与施工中采用节能灯具照明;施工过程尽量采用变频技术设备术设备;临时建筑采用可循环再生材料建设等,都是低碳理念的重要措施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是建筑垃圾处理中的低碳管理。在建筑垃圾处理中筑垃圾处理中,管理者应秉承“33R”原则原则,合理规划垃圾运输路程与载重量程与载重量,最大化降低建筑垃圾处理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3.3项目使用运营阶段管理

在低碳建筑项目管理中在低碳建筑项目管理中,项目竣工完成后的使用运营阶段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段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投资方在这一过程中已经转换为项目业主已经转换为项目业主,在项目管理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项目使用运营阶段中的低碳管理工作包括了以下内容使用运营阶段中的低碳管理工作包括了以下内容。首先业主方需要聘请专业的低碳技术研究部门对项目低碳技术进行检测测,对于不符合低碳技术要求项目内容进行反馈,由施工企业进行返工处理进行返工处理。其次项目低碳建设达标后,业主方需要聘请具有专业低碳管理资质的物业管理部门具有专业低碳管理资质的物业管理部门,对项目开展专业化的低碳物业管理工作的低碳物业管理工作。最后是业主方需要对项目运行中的物业管理进行监督管理业管理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工作符合低碳减排要求减排要求。

4结束语

低碳理念在建筑项目的设与管理中应用低碳理念在建筑项目的设与管理中应用,对于我国环保社会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用。为此工程项目管理方结合低碳理念项目管理特点,开展了低碳建筑项目在工程前期了低碳建筑项目在工程前期、施工中以及使用运营中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为低碳建筑项目建设的开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龙其芳.基于低碳理念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J].四川水泥,2015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