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趣味性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趣味性 例子
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趣味性不是随意加强的东西,不具备思想性的调侃,不蕴含科学性的事例,甚至道听途说的奇谈。均是逗人一笑,但绝不是真正的趣味性。如何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笔者认为:要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具有趣味性,教师不仅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广博的阅历,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出示唐朝诗人元稹的《蚁》这首诗:“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内涵。这首诗通过对小小白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微小的变化,以致酿成大祸。小小白蚁。从它一时或个体的危害来看,简直微不足道。但年深日久的积累下去,大祸就会变成现实。那时候,就会发生“漏江海”、摧毁“榱梁”、倾覆“柱石”的惊人灾难。这样使同学们在诗的境界中掌握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既轻松又愉快,从而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事实胜于雄辩”,举例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十分严谨的科学。如果不引人一些实例,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为了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必须引入一些实例。因为例子不仅是证明某个原理的客观依据,也是辩驳错误观点的有力佐证。同时,还可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例子要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所举的例子要与学生的心理、认识、行为、情感方面重合、相似或接近,从而引起相应的共鸣。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逐渐进入角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同时,例子要生动有趣,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就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因此,我们在选择例子时,要力争例子生动有趣。例如。我引用“古希腊无赖打官司”的故事,即:有个无赖借别人的钱,到期还没有还,债主来讨债,无赖道:“一切都是变化的,以前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一怒之下,将无赖狠狠地打了一顿。两人厮扭到法庭。法官问无赖:“为什么借钱不还?”他又将理由重复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你为什么打人?”债主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没有打人。”于是,这场官司就不了了之了。这个故事喜剧性地说明了借口变化(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当讲完这个例子时,学生们不仅捧腹大笑。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哲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笑声中理解知识,掌握了理论,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例子要力争新颖、新奇.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的事例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古老而陈旧的例子的“滋味”尝久了,也就“淡”了,很难引起学生的“食欲”,因此,选例子时要注重“新”、“奇”。例如:我选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子――“煮竹为笋”的例子,讲述的是汉代有个人到吴国去作客,吴国人设竹笋宴款待他。他就问主人:“这道好菜是什么东西烧煮而成的呢?”主人笑着回答:“这是竹啊!”这人记在心头,回家后,就砍碎自己的竹席子去煮,翻来覆去的煮了半天,就是煮不熟。他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对他的妻子说道:“这个吴国人,真是太欺侮人了,这样地捉弄我。”这一事例说明了汉代人虽然也对事物作了调查(他在席间问过吴国人),但却不周密,更主要的是没有将所看到的、尝到的竹笋与听到的吴国人介绍的信息作一番系统地分析、研究,从而说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所以说,新奇的例子不一定都是时间较近的例子,只要能体现“新奇”这一特点即可,都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例子时,要做到新奇、新颖,但不是故弄玄虚。
3.例子必须真实可靠.由于同学们的心理障碍和认识障碍。对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有所怀疑。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课堂上列举的例子应该是实实在在,有根有据的。无论大事小事,还是国事家事,都要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能胡编乱造,言过其实,任意夸大或贬低,或道听途说得到的消息拿到课堂上添油加醋,耸人听闻。这样做,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主要的是使理论失去的坚实的依据,减弱了它的可信度,甚至影响学生们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我们在选择事例时,尽量选一些有时间、地点的例子,增强说服力。同时,在真实的基础上,更要准确。否则。效果也不会很好。
三、结束语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便可能产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自信心。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要把培养兴趣作为突破口。而培养兴趣必须增强教学趣味性。趣味性归根到底还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趣味性去“逗”。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要适时升华,达到教育的目的,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生动有趣 与时俱进 课堂
教师是课堂教学、问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生是课堂教学、问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教师队伍也步入老龄化的行列,而更加可悲的是很多老教师自以为资格老,就是“老经验”,于是,教学方法停滞不前,上课照本宣科。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作为政治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把课上好,千方百计使自己的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具吸引力,做到虽然“人老”但课堂却是“青春有魅力”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做才能使我们的政治课更具有吸引力呢?
一、认真学习与时俱进,以知识与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
教师要认真学习,以知识的魅力去打动学生。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保持“乐之者”的角色,要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敬佩你、崇拜你。只有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敬佩你的人品、学识和才干,你才能将学生吸引到你所教的知识上来。因此,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和时事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可随时挖掘自身潜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使每节课充满活力和风趣。当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经常看政治教学方面的书籍、杂志,每天还要看新闻、听广播,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特别要关心国家大事。使政治课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灵活性,而不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这样学生感到你有水平、有能力,才会喜欢你、崇拜你,而一旦学生喜欢上了你,对你所教的政治学科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入迷了。
二、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力求做到引用一些最能吸引学生的话题、故事、材料、歌曲或最新最热点的新闻、视频,这样才能为课堂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战胜挫折》这一课时,笔者巧妙地运用了“刘伟事迹”的一段视频引入新课,让学生观看后谈体会、感受。真实生动的视频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用最新最热点的新闻视频导入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教学模式、方法新颖多样,让学生会学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师是否有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针对政治课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否则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初中政治教学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角色扮演、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讲新闻等。当然,不同课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先学后教”式、小组展示式等教学方法。这样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更好地寻求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又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如:在《科学发展观》一课教学中,笔者事先通知学生收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课件中采用实名制的形式使用学生的图片,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亲历”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体现政治课特色
篇3
【关键词】物理课堂;趣味性
一、善于挖掘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将知识以趣味化的语言和方式呈现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的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学完万有引力定律时,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思考,学习科学家的钻研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几百年来,地上不知落了多少苹果,也不知有多少苹果砸在了人的头上,面对落地的苹果为什么只有牛顿一个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你能思考些什么呢?
物理课本较理性,知识深奥,缺乏故事性,一般很难创设出情趣盎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我常常把生活中的故事带到课堂上,而这些故事往往与课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讲故事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故事讲到一定的时候恰当切换,物理知识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生的头脑,而且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举个例子,电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也闻不到的,要让学生接受这个抽象的概念,强行灌输是完全行不通的。我给他们讲了一个老虎的故事。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那么老虎怎样划分它们的势力范围?用尿液和粪便,老虎的排泄物有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只有老虎能分辨出,其它动物是分辨不出的。这时,话题一转,说磁场也是这样,电荷激发磁场这种性质,磁场只对电荷有力的作用。接下来的课程就在兴趣盎然中完成。
大量物理学史上的名人轶事、趣闻故事以鲜活的知识,生动的史料和深入浅出的叙述展现物理学史知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魅力,大大增强了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消化课堂中的知识。
比如讲到电磁感应时可适当介绍法拉第,其中一段经典的对话充满趣味又发人深思,当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某一天突然看见跳动的火花时,他兴奋不已。当他介绍他的发现时,一个贵夫人不怀好意地说道“法拉第先生这又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当即反驳“请问初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
二、现代教学辅助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加拿大的一个小学语言学习软件就制作得宛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例如我在上水循环那堂课,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学生个个全神贯注,不时有点小讨论,结果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形成的物理现象,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已全然掌握了。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例如人工制霜我就义一种小魔术的形式呈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营造趣味性的物理课堂是手段,不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应突出知识性,把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结合,趣味性为知识性引路,目的在于给学生有所“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吸取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物理课堂,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应兴国.趣味物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篇4
一、科学性的材料——揭示科学概念
兰本达教授认为材料就意味着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对结构性材料的操作和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并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材料应体现科学性。如指导学生建立“溶解”的概念时,先出现食盐、糖、砂、高锰酸钾等一类成分单纯的材料,溶解或不溶解的现象很明显,学生对于“溶解”的概念把握得很好。再出现像麦乳精、洗衣粉、面粉等材料巩固认识溶解的概念,材料的出现很有结构性和科学性。如果老师一次性将上述材料交给学生,不利于“溶解”科学概念的建构。可见,教师是否为学生选取揭示科学概念的材料,是调控科学课堂成败的本质所在。
二、思维性的材料——启发学生思维
“材料激发思维”。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不断提供能揭示科学概念的步步深入、层层激起的材料,不仅能启发思考,发现科学规律,而且能暗示和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向“最近发展区”发展,从而获得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物体的沉与浮》一课时,为了探究物体沉与浮规律时,教师有意识的对材料进行了选择和加工,使得学生能更直观有效地发现物体的沉浮规律。第一组提供体积一样,轻重不同的小球,要求学生按照轻重排列,接着,学生将这些小球分别放入水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体积一样,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第二组提供轻重一样,体积不同的药瓶,学生将这些瓶子分别放入水中,通过观察得出:轻重一样,小的容易沉,大的容易浮。随着材料的有序出示,新概念与前概念发生矛盾冲突,促使学生思维的层层深入,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因此,合理搭配并有序出示具有特定结构的材料,使其具有思维性,能高效率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完成探究的任务。
三、启发性的材料——引起学生经历
“材料引起经历”。学生在使用和改造材料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改变自己的原有认知,建构新概念,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蕴涵着多种相互作用,能引起学生自主探索的经历,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材料的实践活动,发现材料相互关联的事实,促成学生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从相互关联的事实中发现意义,认识事物及现象。如在教学《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中,为了解释“孔明灯工作原理”,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两组材料,第一组材料:纸蛇和蜡烛,让学生通过观察纸蛇的转动,知道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即向上流动,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热空气为什么上升”,在充分的交流猜测中,提供第二组材料:平衡杠杆,杠杆两边各挂体积、重量相同的纸杯,加热其中一个纸杯中的空气,在观察平衡杠杆的变化中,明白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供能愈发揭示科学概念的步步深入、层层激起兴趣的有结构的材料,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科学的全面性及深度。
四、趣味性的材料——体现生活实践
科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因此,学生对材料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型认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可接受性和自主性、可操作性。如在《我们吃什么》一课中,教师提供面粉、馒头、肥肉,学生自带各种常吃的食物,通过各种检测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又如,观察大树、蚂蚁、蝗虫、蜗牛、鸽子、青蛙、乌龟、猫等常见的动、植物;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感受生物的生命周期,研究生物的繁殖,进而探究生命的共同特征;进一步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田野里、路边上时时会有一些蟋蟀、蚂蚁等小动物出现。而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也是经常见到的,很多孩子还亲手种过花栽过树。这就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特有的探究材料,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利用好这些生活中丰富的、特有的生物资源,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典型性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好玩越好。科学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当地环境资源等情况出发,精心准备探究材料,让材料与科学问题、探究结论紧密联系,具有典型性,真正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如在教学《观察水》这课中,教师提供了凉开水、牛奶、白醋、糖水四种典型的液体,让学生找出哪杯是白开水,它们的颜色、气味、味道不同,选择的这些典型的物体,学生根据他们对水的已有经验,先看颜色,排除牛奶,然后问气味,排除白醋,最后尝,排除糖水。所以,典型性的材料,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集中精力展开探究活动,层层推进,提高有效探究。
【结语】
篇5
【关键词】趣味性;问题情境;新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111-02
无庸讳言,在学习和生活中,趣味是位嫌少不嫌多的伴侣。哪里有趣味,哪里就会有愉快的劳动和创造;哪里有趣味,哪里就会有人生的一分乐趣和温暖。趣味,既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种“内诱”,也是处于紧张学习生活中的学生的一种“供享”。思品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凡科学,总应使人“有所得”;凡艺术总应使人“有所享”。就思品课的性质特点而言,只有“情知对称”“情趣交融”的思品课才是名副其实的“全方位”的思品课。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成了一个焦点的话题。那么,学生的兴趣应该从哪里来呢?
1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教学容贴近学生实际,既注重知识性又兼顾趣味性,既突出教育作用又注重情感薰陶,从而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产生最高水平的求知欲。尤其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自主性主动性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的努力和乐而不疲的勤奋钻研。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进步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明确每节课具体目标和意义,有助于学生把当前培养思想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以后自己的发展及承担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从而逐步明确学习的深远含义,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
其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使其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继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失败的体验常常出现不愉快的心情,并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3 积极调动学生热爱的情愫,努力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欲“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延伸扩展为对所学知识和学习活动的热爱,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执教者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丰富、提高、完善自己,以知识结构、能力情趣、个性品质去影响学生,努力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钻研教学的艺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进而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产生个性鲜明的独具特色的教学魅力,从而使学生亲之、信之,乃至把学生变成自己的“粉丝”,把自己变成学生追逐的“明星”。学生们疯狂的热爱老师,必疯狂的爱屋及乌般的热爱老师所教的课程。因此,热爱是兴趣的第一导师。笔者以为,要使学生热爱思品课,进入“我要学”的佳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努力打造个性化的课堂吸引着学生:新课标明确提出打造个性化的课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所谓思品课堂的个性化,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和接受,形成或深或浅、或久或暂的影响。无“个味”的思品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这样的思品课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
3.2 在备课时要坚持“自我钻研,自学自得”的原则:要尽量从自己的钻研教材中获得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然后用这“烙上自我印记”的真才实学去上课,去启发、引导、激励、指点学生学习,而不是“抄”全国统一得“教师用书”,“搬”全国著名教师得“教案”去“以贩代研”“以抄搬代创造”。借鉴“教案”我们应重其“神”而轻其“形”。
3.3 扬长避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突出“人无我有”,就会在课堂力显出与众不同得自己的“个味”。例如,有的老师个性豪放,情溢意涌,那么,在施教中,就应上出‘情’来,教出‘味’来,让学生在浓情密意中得到陶冶。再如,有的教师沉静稳健,敏思善辩,那么,在施教中,就应该用自己的智慧的雕刀,对色彩斑斓的课文内容,沉着而次第地进行解剖;有的教师教学经验特别丰富,长于启发诱导,那么就应在施教中热情点拨,启迪学生探微索幽,发现真谛,洞悉心灵奥府;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旁征博引,妙语连串,那么在施教中,就应以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相结合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思路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篇6
一、音乐的重要性
我曾经对学生做了一个音乐调查问卷,仅有6%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说明音乐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学生都有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其他事情的习惯,而且能提高效率。从调查问卷上来看,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音乐是生活的调味剂:旋律优美的乐曲,能使学生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使学生的精神愉快;在听赏的过程中它给大脑以规范性的影响,让我们能在音乐声波中有节奏地深度呼吸,不但可使人们的身体充满活力,而且使学生的大脑充满智慧。因此,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与修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具体教学手段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首要条件。《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质量,就要让学生大量的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渲染学习气氛,营造学习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他们能充分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
(二)注重节奏训练
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在音乐教学中,身为老师的我们在语言上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入美妙动听的音乐世界。
1.语言节奏训练:让学生在读歌词时用乐谱的节奏来朗读,这样既是熟练节奏的妙法,又让学生觉得特别有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自然而然的提升。
2.打击节奏训练:在七年级的教材中有一合唱欣赏《快乐阳光》,这首歌曲的速度稍快欢快活泼,充满活力,表现了当代青少年如同鲜花一样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幸福的生活。学生听完后真像是要插上翅膀去飞翔。看着学生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趁热打铁。我让学生打出下面的节奏型,先拍手打节奏,有一些乐理基础不好的学生在打最后一小节的节奏时跟不上,我就放慢了速度。先把后十六(×××)节奏型教会,其他的便迎刃而解了。
4/4 ××××|×××××|××××|××××××××
接下来开始加入跺脚、捻指和拍手,捻指对于有些女生来说很困难,学生用渴求的目光看着我,手上还在比划着捻指的动作,告诉我:“老师,不出声啊。”我指导学生:“回家时把手沾上水,练习出声音了从此以后就会捻指了。”有些学生协调性不好,看上去有些手忙脚乱,我就给学生喊出口号:“跺捻、跺捻、跺捻、跺拍手;跺捻,跺捻、跺拍手跺捻跺捻拍。”我喊得气势昂扬,学生的兴趣盎然,节奏打得不亦乐乎,看着学生动感十足并兴奋不已的样子,我心里很欣慰。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从学生恋恋不舍的表情上看出这节课确实成功了,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加强歌曲律动
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我认为的歌曲律动就是随着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学习七年级教材上的《年轻的心》时,第二部分节奏动感很强,我让学生在歌曲的加入了律动创作,我先用简单的手势给学生做了示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动作为歌曲律动,经过讨论并练习后,一部分学生有了创新,一部分学生还是按照我的动作模拟下来。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对律动更加了解,对节奏的感觉更加熟悉。通过律动这种方式,让学生增加了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开展小组合作
我为每个班级都精心编制了小组。音乐课上,由组长带领组员,找出重点、突破难点。大家在一起熟练歌曲、拍打节奏,活跃了气氛,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这样学生每节课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
篇7
一.作业现状
(一)改进作业的形式
平时的六年级语文作业形式只重视学生的写,单调、乏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们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作业的形式也做了极大的改进。
1.作业布置
如教学完《古诗二首》后,让学生模仿诗的样子写一首诗,不必追求诗的押韵、对称,让学生自由发挥,做一回小诗人;学了《长江之歌》,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课文插图,变文字为画面,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可以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形式不限,要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学生的作业让人感动:有的做一水果盘送给妈妈;有的画了一幅妈妈的画像;有的竟然送了一首诗给妈妈……
2.实践反思
我对整个六年级的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乐于完成这种作业的学生占27.6%,视作业为沉重负担的学生占66.4%;另有6%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双休日、节假日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更高发现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布置的作业存在许多问题。为什么这样这样开放创新的作业,会成为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呢?
(二)分层作业,两极分化
为了使这种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得到更为有效的关注与尊重,老师们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将作业设计为不同的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以下例子可做借鉴:
1.作业布置
例:学习了古诗《如梦令》后,老师们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①背诵、默写古诗《如梦令》。
②《如梦令》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③学习作者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异同。
A组的同学做①②两题,B组的同学做②③两题。
2.实践反思
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有层次的布置,决不能一刀切。学生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在认识、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学生个体在学业上的差异是合理的,必然的。而在分层次布置作业时,教师容易人为地给学生“贴标签”,教师在教学中处理不好,会让他们缺失学习信心。同样会使优等生会认为越是具有挑战性的题型对我越有冲击力,越能激发起我的挑战欲望,使他们产生优越感,容易嘲笑和鄙视低层次的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交流和互相学习,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改进方法
(一)注重多元评价,缩小两极分化
良好的评价是一针催化剂,使孩子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促进孩子向着好的方向努力。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评价作业时,要改变单一的形式,采用分层评价、分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多向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激励、调控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让作业反串起来,促生全面发展
“麦当劳式”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学生某一方面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在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的同时,教师可在“均衡营”养上下功夫。如,《夹竹桃》的作业可以作如下设计:
①爱习作的你,不妨拿出彩笔给你写的《夹竹桃》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图。
②爱文学的你,不妨写一首描写夹竹桃的小诗,试着投给编辑。
③爱创作的你,不妨办一期有关夹竹桃的手抄报,并向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有关夹竹桃的知识
这样稍作改动的作业,既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又让他们每次选做的作业形势不至于单一,使他们在审美、口语交际、书写、绘画、写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三)解放教师,贯彻课改
篇8
一、课堂上的充分互动
以往的初中课堂都是教师独自一人在上面讲课,学生很少进行互动,课堂气氛自然也就低下,学生听得内容觉得死板无趣,降低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课堂气氛,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要一味讲解课堂上的死知识。通过互动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误区,可以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同时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内容向老师反映,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理解了物理的内容,感受到物理学科给他们带来的无穷魅力,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探讨物理问题,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物理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团队协作的能力,营造出轻松活跃的物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来进行互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二、小实验的练习
由于物理相对于其他科目的特殊性质,需要许多的实验和研究。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多进行几个小实验,引导学生完成小实验,让学生在完成小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感受到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在物理实验中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小实验,比如,在讲解磁场的时候可以拿出吸铁石和一些小的磁针,引起学生的好奇,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小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进入课堂的内容,这样的小实验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热情。这样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间接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效率。丰富的实验,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每次实验过后,教师也要注重课后的总结,将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的课堂知识进行有效梳理,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不会忘记书本上的内容。
三、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篇9
关键词:物理课堂 构建情景 提高兴趣
根据人类生理和心理的一般规律,对事物或者真理的认识,首先必须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对事物的认识立即就会达到最佳状态,学习的效率也就能明显地提高。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谈点个人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一、构建悬念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巧设悬念,容易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例如,在交流电的产生教学中,我们借助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自制两个半径较大的螺线管,螺线管与灵敏电流计相连接,演示时先将右胳膊伸入螺线管,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然后又将左胳膊伸入螺线管,在这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下边的学生一片哗然,想知道原因,于是对演示实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在演示一遍,以求现象深刻,然后再像魔术师那样缓缓挽起两个袖子,左胳膊上露出绑着的几个条形磁铁,这时才开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生就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会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师生间的思维共振现象,是良好教学的重要开始。
二、创建直观情景,提高兴趣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制作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制作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公式S=1/2gt2,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人握住尺的时间,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是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论证,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巩固,往往是通过实验来完成的,运用实验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形象有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教学作用,是物理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特色所在。
三、博览情景,强化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物理课本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是深化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这些尖端领域,我国的成就时举世公认的: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试爆、用自己的火箭成功发射卫星、掌握卫星回收及“一箭多星”技术、核电站的并网发电、“神州号”飞船、“嫦娥一号”等等。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简单扼要地介绍这些科技成就,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信心。
在讲“万有引力和航天”时,介绍哥白尼日心说和托勒密地心说的斗争,阐述科学与宗教迷信、真理与谬误斗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在讲“放射性”时,介绍居里夫人爱国爱科学的动人事迹……,如此循循善诱地启发,恰如其分地引导,对深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科学观均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轻松活跃;悬念;体育素质
随着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体育实践课的室外教学环境往往限制了信息技术的使用,再加上农村教育设施的不完善,更使得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中无法施展。可是学生天生就爱上体育课,所以我们就应该将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想让体育课堂教学气氛高涨,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就要大胆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先进技术
初一的学生刚进入校门,首先要学习一整套的《校园广播体操》,平时都是教师示范、讲解、练习、复习,对这种毫无兴趣的内容,学生的耐力有限,往往效果甚微。后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我在体操台上架起了一台录像机,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态度认真多了,然后让学生自己观看录像,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谈论,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在众人的检举与监督下,学生的兴趣有了,态度认真了,每次需要一个月来完成的教学内容,在两周内就能很好地完成,而且效果极佳。
二、采用分组竞赛
篮球运动很普及,深受初中生的喜爱,篮球运动能有效培养参与者的高度协作精神和默契配合意识,它是在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有利于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篮球运动是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初中生掌握篮球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发展还不平衡。为了提高篮球运动的技术含量,我在教授篮球投篮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均匀地分成四大组,讲授好相关要领后,让各组的小队长带领各组员按要求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教会水平相对较差的队员,然后各小组按投进的次数多少来加分,最后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得分相对较少的一组,按要求全体做10个下蹲。在这种竞赛意识的激励下,学生热情很高涨,学生练习得很认真,小队长教授得更加仔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计多样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体育教学应偏向游戏化,那么学生的趣味性更强。但教学过程中不能固定使用几个游戏,要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营造欢愉的氛围,使学生在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乐趣。如:单脚跳游戏中,除了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青蛙、兔子等)的跳跃姿势外,我还组织学生玩单轨列车,袋鼠跳、二人三足等游戏;在排球和足球的教学中,大部分女学生都不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就设计了螃蟹跑的游戏,让学生增加了对球的亲近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当然在我的课堂上,还有车轮滚滚、动力火车等多种新鲜游戏,当教学任务太重时,我也和学生一起丢手绢,网鱼,老鹰捉小鸡等童年游戏,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我感觉自己都变小了,变得快乐了,学生也更加期待上体育课了。
四、增设疑难问题
质疑解析一般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中经常使用,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在体育课上同样可以给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让学生去生活中联系其他方面的知识来解答。我在教授学生跳远时,给学生留了一个疑问,如何让自己跳得更远?学生课下自己探究,有的从助跑上下工夫,有的从起跳中做文章,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