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理课堂;原则;方式;模式
《礼记・学记》中写道:“善问者如功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向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可见古人早已窥见了提问的重要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缺陷,保持学生的注意稳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所以什么时间问,问什么,如何问,问完之后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些就成为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进行突破,带动全局。比如我们在讲解《向心力》一节时,重点和难点就应该是向心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解和提问时就应该围绕这些问题来设计提问。而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特点这些问题又不宜太难。应该逐层深入,易于学生接受。
2.提问要目的明确,注意连贯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一定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恰当。含糊不具体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问还不如不问。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我们要事先计划好,先写在教案中,并加以严格推敲看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回答上来,前后连接是否紧密。
3.提问要面向大多数同学,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层递式提问
比如说一些大的计算题学生开始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试着分成几个小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逐步解答,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以后学生再面临这类问题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2.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推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我们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前看视频小鸟撞飞机最后机毁人亡,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讲完之后再问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如在讲述磁感应强度这个物理量时可以回顾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从而找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力F,电流强度I,导线长度L都无关,利于学生对比记忆。
4.搭桥策略性提问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比如我们在讲解《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一节时,我们应先回顾提问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进而再问向心力怎么求,然后让学生想象天体运动过程中哪些物理量容易测得,让学生用公式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再提示学生转换一下参考系,那么就是太阳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列式,最后提示学生这两个力是什么关系,根据什么定律得出的,从而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一般表达式。
三、课堂提问的模式
现在我们大多数课堂主要实施的仍是“师――生”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仍占有主导地位。但是部分课堂开始试行“生――师”的课堂提问模式。学生提问是课堂参与形式中比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高层次的认知深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一些学校开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了“生――生”课堂提问模式,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从思维激发的角度看最具有价值。问题来自于学生,而又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互相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更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与思的结合,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渔”,而不是单纯地“授人以鱼”。
篇2
一、教学案例
我在讲《兵车行》时,导入部分就出现了课堂提问: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权势,抑或财富?学生很自然地就回答不是,它带来的是一双双呆滞失神的眼睛,是一阵阵痛彻心扉的呼喊,是一堆堆荒郊野外的白骨。从“眼睛”、“呼喊”、“白骨”等意象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战争带来的灾祸,使主题得到升华,引出“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思想,并且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二、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艺术性
(一)重要性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动机和源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提高。提问能激励学生学习,因回答问题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对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能力大小,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称赞,以期获得自尊心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这种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上课时对老师所提问题积极思考,平时多进行阅读训练以拓宽知识面。
2.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问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双边活动,要想达到互惠互利双赢的目的,提问就必须使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使教师了解到哪些方面学生已经理解,而哪些地方只需一笔带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得当,该补充则补充。另外,提问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哪些知识学生基础薄弱,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并及时给以指导。提问最终是一个双赢的环节,师生在这个环节中相互了解,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既缩短心灵上的距离,又有助于搞好教学活动。
(二)艺术性
1.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巧妙合理,能引起学生兴趣, 启发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心生厌烦,无心向学。那么怎样的问题设置才能巧妙合理,引人入胜呢?我觉得首要任务是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一箭中的。“当”指的是得当,恰当,妥当。所提问题要恰当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以及它在课文中的作用。另外,问题还要紧扣文脉,紧扣文章的思路 ,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先提出一两个大问题,再按重点词、句、段设计若干小问题,来说明大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理清文本结构。提问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根据重点词、句、段先设计若干小问题,再提出总结性的大问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总结。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构成整体—部分—整体。至于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总之,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2.提问的方法及提问后的处理:提问时要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做短暂的停顿,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做一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提出的问题;二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拟定一个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 问而不得不进行思考;三可以使全班学生对于某一同学答案进行评定,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答案与被指定的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提问时不应依照一定的次序,可以随机,也可以有的放矢,教师态度要自然,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否则学生有一种恐惧感、慌张感,进而不能安静地进行思考,也就更不能畅所欲言。提问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确,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白思考的对象和方向。提问后不要再重复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提问的习惯。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否则学生会敷衍塞责。若学生回答时没有进行思考只是脱口而出,教师要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详细回答。学生的答案若很正确,应给予及时的赞许和鼓励。教师不必重复学生的答案,要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说话,让全班学生注意听该学生的回答。回答完毕,让全班学生先来评定,进行纠正补充,然后教师再做必要的补充。
篇3
下面,我就谈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英语的人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名言名句、优秀的英文小诗和短文等,无疑都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通过朗读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为大胆地说英语奠定了基础。从一句到两句、从少到多地开口说使自己产生了学会的信心,从而越学越想学,越学兴趣越浓。
二、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更便于识记。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通过朗读记忆词汇、积累词汇并丰富词汇。三、朗读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把书面文字还原成口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说写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如学习了“Asking the way”一课,学生就能在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把文中的语言进行重组扩充,进行实际操练。 如:
A: Good morning,Li Ping.
B: Good morning,Liu Hong.
A: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Shekou Fenhua Grand Theatre?
B: Sure,Out of our school,go down LIyuan Road, you can see Sihai Park on your left,at the crossing, you can see Shekou Fenhua Grand Theatre in front of you ,then cross the crossing,you can’t miss it.
A: Is it far?
B: No, just 8 minutes’walk from here.
A: Thank you so much.
B: You are welcome.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训练学生自己不规范的口语,更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
四、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朗读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感知和想象。它既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又能增强学生的语感。
通过教师示范读,学生能听出课文中刚学过的某些词语甚至课文大部分内容,从而产生成功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那么怎样进行朗读教学呢?
1. 范读
用录音或教师自己进行课文的示范朗读,为学生的朗读树立榜样。
2.领读
录音或教师的领读是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关键。尤其教师的领读,教师深情有表情地领读,正确又优美的语音语调,使内容富有感情、富有真实感,会带给学生更大的感染力,进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
3.伴随情景的朗读
借助图片、投影片、简笔画、实物等教具设备,教师边呈现情景边领读,学生跟读,不看课文。这种朗读方式便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4.齐声朗读
齐声朗读是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它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并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
5.个别朗读和分角色朗读
个别朗读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朗读难点,便于检查和督促,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提高朗读质量。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有一种成功和快乐感,增强了自信心。
6.背诵并复述 背诵并复述是英语朗读教学应达到的较高要求。实践证明,能背诵课文的学生,英语学习是不会差的。通过复述, 有助于学生熟记语音材料,积累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篇4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学生从不知到理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其中教学的导入和结尾是重要的两个环节.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认真地听讲;而好的课堂结尾更是一堂课的关键部分,能够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概要,加深学生的理解,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能否达到教学要求,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物理教学中课堂结尾的重要性谈点体会.
编筐织篓,重在收尾;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艺术化的课堂结尾设计,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一堂好的课就是要有始有终,尤其是结尾要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突出结尾的功能.
要想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有什么要求呢?首先,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结尾要简明扼要,不可罗嗦重复.以重点为中心,以难点为目标,使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其次,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结尾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要求水到渠成、有的放矢.课堂教学的结尾要注意前后呼应,防止孤立地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既要考虑到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课堂类型,又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差异.最后,要求干净利落.一堂课的结尾或提示、或设疑、或讲授,但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滔滔不绝.例如,可以在课堂结尾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或挂图、或演示、或放映视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课堂教学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法.(1)概括归纳,重现新知.如果说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那么概括归纳形成一个个知识要点,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在一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或图表,把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概括梳理,并强调要点、指明主旨,快速重现新知的脉络,形成知识系列,以利于学生掌握,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例如,在讲“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既要学生掌握内接、外接的条件,引起误差的原因,又要学生掌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别,减小误差的方法等.对学生而言所学内容的信息量很大,头脑中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很多、很乱.教师在课堂结尾时将其整理、归纳为图表,呈现给学生,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激活兴趣,诱发预习.“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执着追求、探根究底.好奇心人皆有之,对新奇的事物要问,对想知道的事物要问,对困惑的事物要问.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多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课堂结尾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解答,造成悬念,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内在动机.这样,使学生带着待要揭示的迷去追求新知识,必将主动预习下一课的内容.(3)强化练习,渗透方法.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习题教学,解答习题更是一个创造过程,而解题方法往往对应着科学方法.理想化状态方法、类比方法、推力法、综合分析法、数学方法等,在解习题中都常常用到.将物理题型数学化,并在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并渗透各种科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4)类比鉴别,知识系统化.有比较,才有鉴别.类比是一种逻辑推理形式.一堂新课的结尾处,采用类比联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够使学生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强调知识的共同点,而且比较它们的不同点,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条链,从而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5)浑然一体,前呼后应.有些课,教师应注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开讲时设问:渔夫在用叉叉鱼时,是不是正对着眼睛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呢?课堂结尾时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去解答,自然水到渠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巩固深化,拓展延伸.巩固深化、拓展延伸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要措施.巩固深化就是让学生对概念的同化再增加,对知识的深度再深入,从而掌握概念的抽象性、精确性.拓展延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概念形成的科学方法去建立新概念和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方法应用中提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远不止以上几种方法,而且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交流.
篇5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师课堂教学语音能力
英语教育学家杰里米·哈默指出人们为什么学习英语有的学英语为了就业1:ng_lishforOc:c:u}}tionalYur}>ose*有的为了学业深造和学术研究EnglishforAc:ademic:Yur}>os-有的为了阅读英语方而的科技文I#JJ}EnglishforSoienc:eandTec:hnology。他们都带有特别的目的学习英语En蜘shfor孙eoifioPur}>oses。无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们-么学好英语语音是他们达到自己学习目标之前必须先行的一步。作为英语语音教师首先有必要了解教学对象认清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既做语音理论的说明者和示范者又做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鼓舞者史做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和引泞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语音教师是语音理论的说明者和示范者
作为英语语音教师最根木的素质是英语语音、语调准确流畅交际能力强。另外英语语音教学是在汉语的语境中进行的教学对象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对汉语语音系统比较熟悉在语音理论讲解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语言。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以相差加倍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和效率。”课堂上教师教学语言晦涩难懂学生们听不懂、听不进是课堂教学的一大失误。旱在70年代就有人提出在特殊目的外语教学中使用一定的母语教学是一种可取的、有效的于段。RuthClark所著的PapersinAppliedLin-guistit*中说“在理论上看起来似乎没人反对在第一语言教学中使用母语。事实上使学生史清楚地了解他木不甚明白的东西对外语教师来说使用母语是最快捷有效的。’,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在讲解48个音素的发音时要讲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因为大一的新生对语音学中的这些专业词们_如alveolar齿音、lalal>ial双唇音、dental林「音、palatal舌而音、vel、软愕音、plosives爆破音fricatives摩擦音、affric:ate*破擦音、lateral边音均不熟悉所以适当地使用汉语讲解各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要比全堂用英语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现实生活中学生英语语音能力个体差异较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汉语普通话和各自方言的语音干扰使学生英语语音、语调不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有限。第一语言学习的性质是在接受“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教育情况卜发挥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非理智性的”、“非自发性的”、“受客观因素和主体的主观意志强制的”强制性学习。语音教师在课堂上作为语音理论的说明者和示范者可运用汉英对比教学法寻找两种语言的“共同要素”commoncol。促进正迁移positive。。,,-fer的产生最大限度地消除负迁移,legativetrarlsfel·的影响。通过汉英两种语音语调的对比讲解学习者在教师的示范卜进行有意识的强制性的练习与模仿使学习者语音方而的规则知识内化将内化了的规则知识转化成自己发音、辨音的能力。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发音上难点音不一样。语音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身条件的前提卜既进行集体教学又可进行个别教学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正音、辨音练习。
二英语语音教师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鼓舞者
J‘舒曼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文化移入”模式〔ulturemove一111。他认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社会因素与个人感情因素是外语学习成功的要素。我国占代教育家孔子把学习分为二层知学、好学和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而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它们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因此语音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强调学好英语语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和信心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不怕丢脸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开口说英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传统的英语语音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填鸭者”spoon一feedixxg的角色。以教师为课堂中心教师详细讲解语音知识后让学生跟教师或磁带朗读。山于缺乏交际训练缺乏言语应变能力很多学生成了实际交际中的“聋子”、“哑巴”。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包办型教学使学生普遍认为语音课枯燥乏味无法真正提高语音能力。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过“课堂上有趣味有吸弓}力的东西使识记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笔者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方而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根据不同学生较普遍存在的错误音和缺陷音挑选一些小诗、顺口溜、绕口令等让其模仿背诵。在教发音这一章时针对/e/./v/音发不好的学生可选择以卜顺口I留
Wlxereareyougoingmylittlec:atf’mgo-ingtotowntohuyanewhat.WhatAhatforacatA〔attohuyahatYourheadistooround.Andyourfac:eistooflattowearahat.Whoeverheardofa〔atwithahatEveryeveningVictorandVivianvisitEve.VicaorandVivianarerivals.BothvowtoloveEveforever.ButEveisveryvain.Vivienneisveryviciousand111(正vexve.Ever>tuallyVictor巨vesEveupandgoesovertoVivienneleavixgEvetoViviaxx}
多样化的练
习符合生理学和心理学观点使学生的神经总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不至于因申一的练习造成申一的神经刺激而i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这种练习也符合20岁左右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结合教学要求语音教师可有意识有目的地穿插一些诸如俩俩交流pairwork·游戏garue·角色扮演,bole一playing·小组讨论youpdisc:ussion、情景会话*itua-tionaldia咏ue·英语原声歌曲authentic:Eng-lispsongs)次赏等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语音过程中充满乐趣。同时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人笔者还尝试将计算机英语学习软件与语音教学相结合以创设良好的语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把《从零开始学英语》、《走遍美国》、《空中英语教学》等系列光盘作为计算机辅助语音教学的软件。学生在多媒体语音教室中根据自己语音实际水平有选择地进行听音、辨音、正音、模仿、跟读等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开口欲望少I=力求语音、语调准确自然。这些软件涉及英美文化、历史、日常生活学生可边看、边听、边说随时纠正发音彻底消除说英语的恐惧感增添学生的自信心既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使学生能从英语木族人的角度去体会情感认识事物为交际成功奠定基础。通过这一实践学生一改原来认为语音课枯燥乏味学不到实质性的东西的观念变得喜欢上语音课而II.对用英语交际充满信心。
三英语语音教师是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英语语音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语调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基木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少I=进行交际。语音教材都是依据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用好教材是英语语音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语音教师应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总依据。然后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这就要求语音教师要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和学生。首先要吃透教材精通所教内容。另外还要吃透学生把握学生在语音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视教学信息反馈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对象的特点。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科学地安排好课堂的每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上避免过分强调理论讲解而忽略学生听说实践把语音课上成理论课而应遵循认知规律和交际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管课堂教学怎样进行语音教师都要进行管理和指泞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这是一个调动各方而因素的积极过程。课堂不是图I}馆和阅览室而是有组织、有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语音实际操练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语音教师是组织者和指,,_者。这种作用表现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情景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音和语调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和指,,_卜互相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
篇6
那么,加强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到底有怎样泰山般的作用呢?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有了以下感悟:
1.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语言感受能力就是语感,是学生在长期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直觉的、敏锐的感知能力。朗读是培养其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十分优美:“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树叶也绿的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等等,这些句子无论是修辞手法还是表达方式,我觉得都值得学生体会。可是,如果我正儿八经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其角度来分析这些句子的妙处,可能对学生理解句意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样肯定会破坏文章的整体美。于是,在教读课文时,我采用加强朗读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先自己反复朗读,然后全班齐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他们不但很快地感受到句子的“美、妙”,还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句中“赶趟儿、青、逼”等词语进行赏析。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能当堂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断,还能对文中的佳句进行品析。
语感培养有多种方法,而朗读则是行之有效地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了语言的真谛。只有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2.朗读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的每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都是鲜明、强烈、健康的。但并不是所有文章的思想感情都一目了然,学生领悟也并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的分析讲解,而对文章的理解是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的。在教读《行道树》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无私奉献与牺牲精神,我便让学生反手复朗读“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是一身料不落的煤烟。”“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让学生感受他们的牺牲,又如朗读“否则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以及“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也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这些段落句子,不需我过多讲解,学生就能体味“神圣”、“痛苦”、“深沉”这些词语的含义,更体准确说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古人读书十分强调“口诵心维”。这方法同样也适合现在的语言学习,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有针性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有助于学生理解爱国之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人类和平、进步的执着精神……
3.加强朗读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选入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都是开质兼备的,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将文学作品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就能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在讲读《皇帝的新装》时,我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当学生们都表达对敢说真话、天真烂漫的孩子的喜爱和对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皇帝大臣的厌恶时,我明白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抒写了浓浓的父子深情,学生在一遍一遍满怀深情的朗读中,油然而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感情。小思的《蝉》、席慕容的《贝壳》这两篇短文不仅哲思深邃,而且文学生动、优美。在一遍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从蝉和贝壳的生命中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无论生命长短与否,都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了提升,也初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由此可见,朗读是达到阅读教学语感、乐感情感、美感的和谐统一。朗读训练已成为课堂的佳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不少同学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若蚊,有的同学东张西望,可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但要认清朗读的作用,更要采取有效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简单谈谈除自读、齐读、分组读等常用方法外的一些方法。
①“读”“悟”结合,学会朗读。只有在理解的基础,学生通过朗读才能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如在学习诗《秋天》,让学生想想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收获,学生便能读出诗义。
②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如指导朗读《春》等声文并茂的文章可以配上优美的轻音乐,把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美体现出来。
③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理解内容。《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些角色安东尼奥、鲍西娅等的热情、善良,夏洛克的冷酷、残忍,点出他们的性格后,再让学生揣摩各自的语言、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空前高涨,从实质上理解了人物形象。
④引导想象,进行朗读。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在脑中描绘出一幅画卷,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学。如教学诗歌《渡荆门送别》,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一边想象意境。听完后,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语言文字在心中自然“活”起来。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术语言;准确;生动
一、有感而发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乡听“同题异构”美术课。所谓同题异构,就是同一个课题与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第一节课是由一位专职美术教师授课,对象为一年级新生,课题为《走进大自然》。这位教师平时严肃,不苟言笑。整节课下来学生虽然纪律很好,但没有画画热情。相反,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兼职美术教师,把课堂气氛调节得非常好。首先,她熟悉自己班上的孩子,知道他们的用语特点:知道什么话他们能理解,什么字他们没教过,不会的字在课件中还用拼音标注,等等。其次,语文教师的语言非常优美。比如:春姑娘来了,老师用手中的笔化作一缕缕春风,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两节课相比之下,专职教师反而略逊一筹。他过多地关注了画面效果、技法辅导等等,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理念,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以,掌握一些语言的技巧,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以致用
从语文语法的角度分析句子。平时经常用的有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接下来我就从这五个方面讲述我的理解。
1.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美术课堂中陈述句较多,从导入到辅导再到拓展延伸,一般都用陈述句。
一次公开课,我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引出《天外来客》,故事取材于一部电影《ET》。我用了5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述说故事。评课时,大家都说故事娓娓道来,把学生都引入了情境之中。虽然只用了陈述句,略带感情的述说,但是已经奠定了这节课成功的基础。
2.疑问句
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表示。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时候,总是采用这样的句式。
例如,在《美丽的盘子》这一课中,我选择了疑问的方式引入作业这一环节:“你想把家里的盘子改变一种花式或者颜色吗?”往往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这样的疑问句过渡每个环节,但是要避免的是做无用功。每个环节的确应该紧紧相扣,但不是把所有的“疑问句”串成一串糖葫芦。《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与学生在课堂中并不是演相声,你一言我一语。学生显得非常被动,失去了主动权。不要总是引导学生说出老师心中的答案。
3.反问句
在低年段的美术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少用反问句。例如“她难道画得不好吗?”“你难道不想画一画吗?”这些话可以改成“她画得多好呀!”“你们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画了?”没有必要拐弯抹角浪费时间。简单的语言学生一样能听懂,课堂效果一样好。
4.祈使句
祈使句通常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如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语气的句子。
在美术课堂中,祈使句用得最多的是作业环节。通常都是用PPT展示作业要求。例如《表情丰富的脸》一课中的作业要求是:①选择一种表情进行创作;②将头发、配饰进行必要的补充;③可适当采用夸张漫画等形式进行表现。其实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不应该用这样命令的语气去要求学生。美术课,需要真情的流露。设法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主动性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采用表示请求的祈使句。例如“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表情中的丰富世界吧!”
5.感叹句
感叹句是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这种句式通常放在评价的环节。例如“你太棒了!”“你真厉害!”学生其实是需要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的。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肯定才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但是也要注意适度。过多的鼓励学生反而不太在乎。表扬一定要发自内心,不是空穴来风,为表扬而表扬。
了解了这五种基本句式,能帮助我们在美术课堂中更好地表达情感,与学生的交流才会更有效、更真挚。
三、一点总结
我们不能在有限的美术课堂里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爱画或者将来能成为画家的人才。但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走进艺术殿堂、陶冶情操,领略视觉盛宴。与学生交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每次创作之前,交流就会显得至关重要。这就是美术课堂中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提问环节是地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与互动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问是架设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桥梁,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活动的有效手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问活动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时间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对于教师的提问技巧具有相当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掌握哪些提问的技巧呢?
一、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多少问题、在哪里提问题往往是有很多讲究的,把握提问的适度性是提问环节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和技巧。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喜欢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一个问题都不问。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完全沦为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从教师那里接收的都是一些机械化的知识点,而无法实现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与之相反的另一个情况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问的过多。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实施素质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往往是从头问到尾,结果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活动,既严重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一定要把握适度性的原则。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在内容上,要围绕着教学重难点来设计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显得张弛有度,具有节奏感。在时间上,教师要注意把握三个时间点,即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中间的思维延伸阶段和新课结束的总结阶段。在新课开讲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了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而到了最后新课讲解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拓展、总结和检测。
二、注意提问语言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行。为了实现提问的目标,提问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往往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指向不够明确,问题过于模糊,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影响到提问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板块运动”的内容时,如果教师提问“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就存在着不够明确的问题。涵盖的面过大,学生在回答起来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从而影响了思维活动的有效推进。因此,要想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三、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
在课堂提问环节,问题难度的把握也是影响提问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例如,笔者在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时,先提问:“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哪些消弱作用?”学生打开课本,从中找出了答案,分别是反射、散射、吸收。这时候,笔者感到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于是又继续追问道:“为什么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散射和吸收的作用?”这个问题一提出,班级的学生立刻安静了下来,这个问题别说是高中生,就是连教师自己都难以回答出来。这就是教师没有把握住问题的难度而造成的后果。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效果。
四、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人的思维活动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开展的。在提问的时候,如果教师上来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而如果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这样,即使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回答出来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例如,在讲解“大气环流”的知识点时,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点在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思维难度,笔者就围绕着这一问题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合: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并且地球的表面是一个均匀的单一物质所组成的球面,那么,全球的大气会怎样运动?如果考虑地球自转的因素,并假设地球表面是统一均匀物质的球面,全球的大气流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既考虑自转的因素,又考虑到地球表面的海陆之分,大气环流会发生什么变化?就这样,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具有梯度的由浅入深的小问题,原本比较复杂的“大气环流”的知识就这样被一层层的剥开,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由浅入深的慢慢理解和接受了这一知识点。这种符合学生认知思维特点的提问方式,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重难点知识都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提问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提问技能则是每个教师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的教学能力。希望通过高技术含量的提问环节,可以带动整个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钟传刚.高中地理课堂的提问艺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2]李宏伟.如何增强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预习 重要性
预习对语文教学很重要,学生也习惯于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对于数学学生似乎不习惯于预习。而大多数数学教师也放不开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总认为学生自已看不懂,怕浪费了时间。总之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养成这种习惯,因此传统式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等待老师来讲,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这样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障碍。其实预习在数学教学法中也很重要。本人就课堂预习浅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预习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
一般中学生都有一定的自觉性,并且好奇性比较强,接受新知识快,我们在课堂上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其实也就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分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著追求。
三、课堂预习是数学教学从传统式走向开放式
很多数学教师都是放不开,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怕浪费时间,所以数学课堂总是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所以常常忽略课堂预习。其结果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较短时间的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有时就跟不上。而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较短时间的预习,大部学生对蕞基本的概念就有一定的认识。而且通过预习,学生就会了解这节课的大概内容,同时也就产生了问题,带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的兴趣要浓得多。同时通过预习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就做到真正的有的放失。
四、课堂预习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五、课堂预习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在课堂预习中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也会想到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在讲探索勾股定理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三个正方形,并且去寻找他们这间的关系。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就发现了数方格可以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并且发现三个正方形的面积这间的关系,两个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一个较大的正方形的面积。他们在计算面积的时候是通过数方格 的方法,同时在数方格时发现最大的一个正方形面积是要通过割补来计算。然后在课堂中我就提一个与割补相关的问题,并且我提示学生割补在拼图是常用的方法,怎样通过割补把两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很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方法多种多样。 又如我在讲蚂蚁怎样走最近时,也是通过预习让学生仔细观看图形,很多学生就发现了在 求几何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常常是通过把图形展开,然后我引导学生怎样去寻找两点在展开后的位置是问题的关键,这样稍加提示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然后我把圆柱体改成正方体,学生自然就想到把图形展开。
六、课堂预习使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新知讲授,课堂上往往只须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当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七、课堂预习能增加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预习中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是难免的,也是因为有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学生格外的注意。比如:在学习无理数概念时,有一个学生对无理数的概念就提出了置疑,他对“无限”不太理解,我就在课堂上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有人能给一个完美的答案,结果很多同学 只能给出语文解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它的含义,这时全体同学把所注意力投向了我,这时我引导无限是指位数无限,所有学生都理解了。
八、课堂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
一、物理课堂提问的作用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二、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有效方法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m,亟,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互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 上一篇: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
- 下一篇: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