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安全保障。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国有企业的发展。而资本运营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由于外部环境不完善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不足存在着很大的运营风险,使国有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面临着巨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运营风险管理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工作,受到国有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防范资本运行风险,而且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作用。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相关概述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内涵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主要指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习惯过程中存在着运营环境的变动性、运营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国有企业自身存在抗风险能力的有限性而造成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现象。首先,资本运营的复杂性主要指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其次,外部环境的变动性主要指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规定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动;再次,企业主体的制约性主要指国有企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最后,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有限性主要指国有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处理能力。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类别
按风险影响范围不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主要包括基本险和特殊风险。首先,基本风险主要指由于受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所产生的风险。基本风险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并难以避免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政治风险、体制风险和自然风险。其中政策风险主要指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体制风险主要指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难免会受到行政机关的影响,政治风险主要指政治因素变动而带来的资本运营风险,自然风险主要指自然因素的化,如地震、火灾、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对国有企业运营带来的风险。其次,特殊风险主要指国有企业由于错误经营、资金短缺、资本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产生的风险。特殊风险只会影响个别国有企业的收入,而不会影响所有国有企业的运营。特殊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信息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指国有企业的资金难以支持企业运营而产生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指国有企业经营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错误操作而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指企业为避免法律限制而在收购过程中加大交易成本带来的风险,信息风险主要指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企业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指企业技术开发或企业技术运用泄密而产生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企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制约
首先,国有企业资本循环中断会引起资本运营风险。如果将企业的资本全都放在某种资本形式上,一旦这种资本形式出现了中断,那么国有企业的运营便将难以形成。另外,国有企业的资本在某个投资阶段转向下一个投资阶段的时候,如果发生静止状况也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循环中断,带来资本运营风险。其次,资本周转缓慢会引起资本运营风险,资本周转缓慢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资本保值和国有企业增值,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甚至产生巨大的生存危机。
(二)外部环境的制约
首先,政府过度干预会带来风险。政府过度干预主要指政府对国有企业外部资本运营推动作用过大,背离了资本运营的驱利性,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导致企业面临资金风险。另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政条条框框管理模式阻碍了国有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其次,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资本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仍不够完善,缺乏稳定性,而且部分政策法规和法律法规内容十分落后,难以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再次,资本运营平台不稳定,产权交易市场缺乏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并购行为不够规范,证券市场行政化严重、市场结构单调,缺乏风险规避功能;最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社会保障服务对象没有完全覆盖,国有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行,导致国有企业产生资本运营风险。
(三)国有企业自身风险免疫力的制约
首先,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不足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在“拨转贷”政策下,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大幅度提高,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本运营风险。另外,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中还存在着国有股权过度集中、资本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内部控制现象严重,难以形成高效的治理结构,导致国有企业缺乏科学的资本运营;其次,缺乏抗风险意识。部分国有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战略决策和内部管控来开展经营,在这种状况下,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国有企业自身风险免疫力不高。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特点
首先,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具有动态调整性特点。因为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资本运营的过程中随时会产生新的状况,加之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破坏性,企业的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必须根据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来制定管理决策;其次,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具有科学性,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不仅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管理决策,而且还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金运营的规律。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原则
1. 方向性原则。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应积极遵循方向性原则,制定明确的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目标,为资本运营风险管理提供正确方向,实现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信息性原则。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需要以科学的信息为基础,掌握及时、准确的信息,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并且,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需要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进而形成真实的、可靠的信息系统。
3. 预测性原则。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需要对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企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预测,正确把握企业资本运营所面临的经济形势。
4. 民主性原则。国有企业在资本运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的作风,积极调动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国有企业员工参与风险管理决策集体智慧。并且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必须要杜绝领导说了算的现象,积极实施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增强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5. 可行性原则。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工作应积极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和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认真分析风险管理方案的利弊,探析风险管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优化资本运营外部环境
首先,明确政府的治理边界。政府应重新审视职能定位,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进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积极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做到放权和管理的融合。政府相P部门应制订国有企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健康的市场体系,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另外,政府部门应积极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依法行政,简化国有企业项目评审、技术咨询以及风险投资等各个环节的程序,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其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对国有企业资本的政策规定,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为国有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再次,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资本运营平台,坚持国家发展与产权交易市场宏观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完善国有企业的并购法律,规范国有企业的并购行为。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积极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积,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切实保障国有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保证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降低资本运营风险。
(二)塑造理性主体
首先,明确国有企业职能,明确国有企业在股东大会出资人代表出资人权益等方面的职能,积极调整国有企业的资产及股权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与国有企业职能划分界限,避免国有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职能重复的现象;其次,完善国有资产的委托经营。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国有资产委托机构的监督和激励,积极完善经营决策机制,设立国有企业科学决策体系,避免国有企业经营收入决策产生的资本风险。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完善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积极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人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增强国有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最后,克服国有企业短视行为。国有企业应积极克服短视行为,着眼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风险防范的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资本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文祥.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风险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13(03).
[2]吴鸣飞.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3(02).
[3]贾大庆,何红霞,李松平.谈防范和化解资本运营风险的途径[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04).
篇2
一、研究假设
营运资本管理涵盖营运资本效率管理与营运资本政策管理两方面:衡量营运资本管理的指标有现金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营运资本政策管理包含营运资本投资与融资政策,分别用流动资产率与流动负债率来表示。净资产收益率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乘积,是财务指标体系中最具综合性的盈利指标。所以笔者采取净资产收益率代表企业盈利能力。
假设1:现金周转期与盈利能力负相关。现金周转涉及存货与应收账款的周转及应付账款周转,其周转期越短,表明企业营运资本周转效率越高,盈利性越强。
假设2: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激进水平与盈利能力正相关。流动资产的盈利性远低于长期资产,其占总资产比例越小,资金利用率越高,盈利性愈强。但流动资产占比过小,企业将会面临财务风险。
假设3:营运资本筹资政策的激进水平与盈利能力正相关。流动负债弹性大,企业资金需求小时可选择偿还利息且其本身的利息远低于长期负债,故短期负债筹资成本低于长期负债。企业融资成本低,盈利性好。
假设4:流动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负相关。较多的流动资产与较少的流动负债都相当于降低企业的盈利性,故盈利能力与流动比率呈反向变动。
二、研究设计
为提高研究结果可靠性,笔者剔除ST类及数据不全的公司,且由于金融业的业务特殊故也被刨除。经过以上筛选,本文在国泰安数据库上选取了我国新三板中小企业的314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一)变量说明
因变量为净资产收益率ROE;自变量:现金周转期CTP(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流动资产率CAT,流动负债率CAL,流动比率CR;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LN(期末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LEV(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增长率SG[(营业收入t-营业收入t-1)/营业收入t-1]。
(二)模型构建
MOD1ROEit=β1+β2CTPit+β3CRit+β4CATit+β5CALit+β6SIZEit+β7LEVit+β8SGit+e,β为回归系数,e为残差。
三、实证研究
(一)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变量进行检验,得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率及流动负债率均在1%水平上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相关,现金周转期在5%水平上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相关。资产负债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企业规模与营业收入增长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
(二)多元回归分析:调整后R方为0.421,说明该线性方程拟合度较好。F值为39.491,则模型具备较好解释能力。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量sig值均小于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现金周转期在1%水平上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假设1成立,现金周转期越短,即企业资金回流速度快,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高,盈利性能力强。流动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说明盈利能力与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激进程度呈负相关。与假设2相反,可能是短期偿债能力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所致。企业能选择合适的流动资产比率以提高盈利性。流动负债比率在1%水平上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假设3成立。短期负债占比越高,筹资成本越低,盈利能力越强。流动比率与盈利能力在5%的水平上呈负相关,假设4也成立。流动资产占比大盈利性差,流动负债占比小筹资成本大,二者比值越高,盈利能力就弱。
四、相关建议
上述研究表明企业盈利能力与营运资本显著相关,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营运资本周转效率。从现金周转期的计算出发,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管理。
企业须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政策以提高应收账款回款速度。但要避免信用政策过于严苛而丧失客户,使得盈利能力降低;企业一方面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算企业的最高最低存货量,制定生产计划尽量减少生产环节的存货闲置,另一方面提高作业效率以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减少对营运资金的占用;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商业关系将应付账款期限延长至合理范围,从而提高企业营运资金利用率。
篇3
[关键词]企业资本运营策略
资本运营是指出资人或经营者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以资本为核心的经营和运作的活动。它包含在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各项经济活动之中,主要表现于资本规模的扩张与资本质量的改变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资本的增加与积累,即以最低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增加资本,改善现金流量状况,扩张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如筹集借款、发行股票、转增资本等;后者涉及资本的重组与运用,即对存量资本进行结构调整,以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如企业的产权转让、对外投资、合并与分立等。
企业资本运营的作用主要有:(1)使资本有效地低成本扩张,一方面依靠企业产权资本的多年积累,另一方面是要引发资本资金的横向集中,增加资本的流动性,为资本的增值创造条件。(2)资本运营可以结合国家政策及市场环境,在短时间内聚集优势资本,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3)企业资本运营打破了原来封闭僵化的状态,优化资本配置,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4)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资本策略扩张,形成企业整体资本优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环境
影响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环境的因素包括:
1、不利因素:首先,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尚有能力不足的弱点,同时资本市场上投机成份占的比例较大,投资意识尚不强烈。其次,加入WTO后,将受到外来资本的冲击,企业本身适应市场环境能力有待加强,资本运营的政策需尽快完善,人才配置不足。
2、有利因素:首先,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积极的财务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资本运营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国家扶持企业发展,强化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制定相应政策保证企业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前进。再次,加入WTO后,可以吸收外来资本运营方面好的经验,同时也可引进人才为企业所用。第四,国家正规范资本运营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五,政府已不再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行为,而是以间接的手段进行市场宏观调控。第六,完善社会中介市场,避免因中介机构原因而造成企业资本运营失败。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策略
1、企业发展型资本运营策略
(1)集中发展型资本运营策略即集中企业的资源,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增加现有产品或劳务的销售额、利润额或市场占有率。这种策略的优点是经营目标集中,容易实现生产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这种策略的缺点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经营的风险很大。因此,应考虑实施一段时间后,向其他类型发展策略转移。
(2)纵向一体化资本运营策略是指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大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策略。企业采取纵向一体化策略,是为了达到某种程度的垄断控制,希望通过建立全国性销售组织的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经济利益。
(3)横向一体化资本运营策略是企业通过购买、联合或兼并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的发展策略。横向一体化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实现经验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增强了对外市场的控制能力。横向一体化同时也要承担在更大规模上经营的风险,容易出现由于庞大而产生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弊病。
(4)复合多样化资本运营策略是指通过企业重组、资源整合上市、发行债券、产权或股权转让等多样模式进行综合资本运营。这种策略有许多优点:可以通过这样的整合,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增强企业资金实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向具有更优经济特征的行业转移,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灵活性。但企业要注意投资风险控制,不熟悉的行业进入要慎重。
2、企业稳定型资本运营策略
企业稳定型资本运营策略具有如下特点:企业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决定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似的目标;每年所期望取得的成就,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企业继续用相同资本运营模式进行运作。
企业稳定型资本运营策略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开拓新市场所必须的巨大的资金投入、激烈的竞争和资金投入失败的风险;容易保持经营规模和资源的平衡协调;可避免因资源的重新组合而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等。但这种方式会降低企业的风险意识,从而使企业面临风险时缺乏适应性和抗争性;当外部环境发生动荡时,运营将失去平衡,使企业陷入困境。
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管理机制
企业的资本运营是一项充满风险要素的经营活动,企业无论是从开始筹措资本,还是在运营资本阶段,至投资回收分配的过程,都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给企业的整个资本运营行为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发现资本运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对策,对保证企业资本运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企业发展的整体实力,无疑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风险辨识机制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识别当前运行环境状态下的风险威胁,二是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概率。风险辨识不仅要定性的分析判断,也要求对风险进行定量和测定的描述。因此,提高风险辨识水平,应注意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为此,事前必须做好规划,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制订相应的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2、风险防范机制
它有两种基本的类型:(1)消极防范。也就是要尽量避免大面积地和风险接触,使企业最大程度地避开风险的影响。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只能不进行资本运营风险大的项目运作,但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2)创新防范,也叫主动防范。这种防范方法是通过企业资本运营行为本身对环境的作用影响,改善环境的结构,以达到减少风险发生概率的目的。
3、风险控制机制
篇4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资本运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22-02
一、资本运营的内涵与作用
资本运营也称为资本经营,它是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核心,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它是将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即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本,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转让、战略联盟、股份回购、企业分立、租赁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和有效营运,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的经营活动。
资本运营的作用就微观方面讲主要是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迅速扩张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宏观方面讲,主要是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资产存量的流动,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地区之间的投资合理化。
二、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1.融资方式单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企业金融意识不强,融资方式单一。一些企业观念不新、缺乏金融意识,一提到融资就去找银行,而不是把眼光放在资本市场上,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能力较差,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资本结构不合理。仅以2004年哈尔滨市区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负债总额为7 290 681万元,资产总额10 171 906万元,资产负债率71.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债总额占到81.94%。过高的负债水平,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必然会导致较高的财务风险,企业效益也会受到影响。
2.缺乏多样化的资本运营方式
近年来,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企业资本运营活动呈现上升的趋势,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资本运营方式为主线,积极拓展了其他资本运营方式。综合近年来老工业基地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方式,主要有收购兼并、资产出售与转让、股权变更及协议转让、资产置换与托管、合营、直接投资(包括对外和对内部子公司)、债务重组、担保等,极少使用其他方式。这使得上市公司对资本运营的概念上仅仅理解为纯粹的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和兼并、股权变更等方式,也没有与无形资产的资本运作、人力资源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等方式结合使用,偏离了资本运营的真正内涵,使资本运营效果难有支撑。
3.资本运营经验不足,资本运营效益不高
资本运营是企业将拥有的资本在全社会优化配置的过程。从范围上看,资本运营可以涉及任何地域和行业。但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资本运营由于自身固有运行管理机制的影响和目前对资本运营工作认识不足,以及运行经验的欠缺等问题,使企业缺乏在国内外进行有效资本运营的相关条件。就实际情况来看,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理念和手段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缺乏现代市场经济下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意识;另一个是老工业基地的外部形象欠佳、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造成企业缺少资本运营的有利环境和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有效地进行资本运营的条件和环境并不是很完备,即使有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了资本运营工作,但这些工作也仅仅停留在融资这些相对简单的资本运营活动上,真正具有实质性的运营活动,如兼并、收购等不是很多、很有效。
4.资本运营人才短缺,资本运营缺少人力支持
资本运营是一种专业性的经营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是具有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管理手段,进行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黑龙江地域的特点,使得这样的专业人才短缺,即使目前市场化意识和发展条件有所好转,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5.资本运营的决策主体存在问题
观察近几年的资本运营案例,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即国内的国有企业在进行兼并、收购、合资等影响力较大的资本运营活动前,推动力大多来源于政府部门,而不是企业经营者主动寻求运营途径和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是一种市场行为,追求的目标是资本收益最大化。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的企业法人,他们往往并不是真正的产权主体,因此,在这种非完全的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资本运营并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介入企业资本运营就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大部分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决策,决策主体是所有权主体即有关行政机构。
6.资本运营中介机构不完善
资本运营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中介组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中介组织在资本运营中承担着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融通资金等作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起步较晚,规模尚小,市场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现象严重。而且主要工作集中在股票上市承销与配股承销业务上,有的只停留在承销、经纪和自营等一般业务上,对于近年来此起彼伏的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却少有券商参与,对企业的购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等知之甚少,服务意识淡薄。
7.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营运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存在一种注重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建设、以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建设代替管理的倾向。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人员和工人素质不高,不懂技术和管理的人管理企业比较常见。在管理理念上,有些企业仍只重视生产经营,不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市场应变能力和国家政策执行能力差。
三、提高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效率的对策
1.选择合理的运营方式,实现资本运营形式多样化
资本运营方式对资本运营效果的影响很大。为实现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应合理选择资本运营方式。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资本运营方式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根据企业资本运营的实际情况,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资本运营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资本运营效果。
2.培养经营管理与资本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资本运营是一项融专业性和复合性于一体的经济活动,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因此,应根据市场发展情况,不断地培养出适合资本运营的专业化经营人才。一是完善高校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举办中短期或业余培训班,以弥补短期从业人员的不足;三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形成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吸引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3.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首先,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增进市场流动性,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其次,完善法律制度。包括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4.加强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建设
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5.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6.加大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营运的政策支持
根据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比较集中的特点,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一定的倾斜,包括资金方面的支持、税收优惠、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老工业基地加快国有经济调整,建立有效的国有资本运营机制,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总之,通过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资本运营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阐述,要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政府应从宏观上为企业资本运营造就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企业自身应明晰产权,加快公司化改造,探索选择合理的资本运营方式来提高黑龙江省企业资本运营的效率,真正发挥资本运营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2] 王忠孝.浅议企业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商业研究,2008,(10).
[3] 哈尔滨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 郭效丁.对企业资本运营与扩张的一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6).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一)企业资本运营的内涵
资本运营的内涵是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关注资本的投入产出比,保证运营的效益。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特点
1.资本运营的价值性
企业实施资本运营就是要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使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和增值,使之更有效率和效益,不断实现资本扩张。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任何要素的使用都是需要一定成本的,要想综合反映出资本占用的成本情况需要运用价值分析的手段,通过对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价值进行比较来衡量。有利于资本配置效益及运营效率的提高。
2.资本运营的流动性
资本的内在属性是流动性,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和增值。对于资本运营而言,企业的存量资产已经不单单是实物,不仅要求实物形态的完整,同时对实物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了重视。
3.资本运营的市场性
资本运营不能脱离资本市场,资本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是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了解资本价值的大小和运营效率的高低。资本的竞争,也是通过市场活动来完成的。可以说,资本运营就是市场运营,缺乏健康而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运营就无法充分实现。
4.资本运营的增值性
资本运营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资本增值,也是资本本身所要求的。无论是资本的优化配置还是产权重组,目的都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较小的资本成本去获取最大的资本收益。资本运营看重的不是资产规模的简单扩张,而是新价值的增加。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
在企业资本运营模式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核标准,生产了什么和生产了多少不再是重点,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否实现才是其评价的标准。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把财务管理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企业的最佳财务状况。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也对财务管理目标做了明确规范:在资本保值的前提下不断增值。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
企业经营方式转化为资本运营以后,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是不断像其他能够创造利润的领域扩展。财务管理也不仅仅是商品经营过程中的理财活动,也包含资本运营过程中的理财。科学的资本运营模式,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
(三)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运营的核心应该是财务管理。有效运用财务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加合理的分配和运营资金,从而达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对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管理发挥着整个过程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获取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说,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环节,是其核心内容。
三、企业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
(一)资本收益最大化是资本运营的财务目标
一个企业是运营资本进行经营,是资本保值、增值的载体。企业追求的目标是通过资本运营获取资本收益最大化。从投资者角度来讲,他们往往会把资本投向社会最需要、能实现最大化资本收益的部门、行业或产品中,从而有效保证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从经营者角度来讲,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二)优化资本配置是资本运营的财务核心内容
优化资本配置就是通过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充分发掘潜在经济效益。从企业的理财角度来看,企业筹资规划与投资规划是其核心问题。而企业筹资规划是资本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由于资本成本影响着资本收益,所以企业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发展,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资本筹集渠道以及不同的资本结构。
(三)加强风险防范是资本运营的财务重心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风险也会随之增加。除却经营风险之外,资本运营也要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比如在筹资过程中要承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资产配置风险等。为了达到资本运营工作的预期效果,财务管理人员应尽可能科学预测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从财务管理角度对资本运营的运作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四、完善企业资本运营中的财务管理
(一)加强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
1.实现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
实现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就是企业将资本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形成生产经营能力过程的会计核算。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资本投入而形成的生产经营能力,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经营利润以达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2.产权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
通过产权交易集中或分散企业资本,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产权交易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其中一方面是经营者依据出资者的所有权经营企业的产权资本,进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另一方面是依据财产权来经营,以达到经营目标。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向资本运营以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了,其领域不断拓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经营的选择方式和投资机会呈现在了企业面前。企业依据投资组合理论,结合自己的盈利目标、融资能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尽可能丰富资本经营活动。
(三)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适应资本运营工作,财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的作用。
1.健全财务机构,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要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并配备适当的财务人员。如果是二级核算单位,应配备相应的专兼职核算人员,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在资本运营工作中可配备总会计师或者与这一职务匹配的人员,尤其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更应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以规避核算不清造成的管理混乱等问题。
2.会计原始记录的规范化
会计原始记录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原始资料,应对其统一内容和格式,有序管理、规范存档。有效行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职权,避免财务工作操作失控。
3.财务人员全程参与资本运营管理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参谋人员,应为企业领导做出科学的资本运营决策提供依据。无论是实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与财务人员的出谋划策是无法分离的。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全过程。
4.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作为一个管理现代化的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和自身所处行业的财务、会计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资本运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为企业达到资本运营目标做好财务基础工作,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其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邵淑珍,孙玉红.关于完善企业资本运营中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4)
篇6
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质量,确保投资决策效果,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
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
篇7
关键词:资本运营;强化;销售核算管理
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的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时代之下,如何有效利用企业资本成为了企业制胜的关键。作为企业资本回收的关键环节之一的销售和财务作用愈加突出,如何运用资本运营来强化销售核算管理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就从财务方面,对企业的资本运营和销售核算管理工作进行详细论述。
一、资本运营概述
(一)资本运营的概念阐述。简单来说,资本运营的概念和商品经营是相呼应,就是拥有资金的所有者对资金进行科学的计划和管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资本增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本,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最终达到获得资本增值或者将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的目的。
(二)资本运营的特点分析。第一,具有很强的价值性。这是企业资本运营最主要的特征,和企业所拥有的实际资产具有密切联系,但是资本运营所关注的并不是这些实物资产本身,而是这些实物所表现出的价值。从资本运营的这一特点来说,在运营过程中的每一种因素都需要付出成本价值,要想对企业的资本的成本占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就要利用各种价值手段,对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进行对比。通过这个价值衡量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本配置和运用的效率。
第二,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这是资本的本质属性之一,如果没有流通性,是不可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金增值。从现代企业资本运营的角度出发,包括企业所有的实物资产之外,还要对这些资产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提高企业资本的利用效率。
第三,具有市场性特点。资本运营之所以具有这一特点,是因为它必须在市场条件下完成,而且资产本身就是市场不断发展的产物,所以市场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资本运营的价值和效率都要在市场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且资本竞争也只能在一系列的市场活动才能完成。因此,从它的市场性来说,企业的资本运营就是市场化的运营。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那么根本无法实现资本的有效运营。
第四,具有增值性特点。实现资本增值是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这也是资本的内在属性。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不管是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是各种产权变更,都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服务的。换句话说,就是要用最小的资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资本运营的这一属性而言,它所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大,而是价值的增加。
二、销售核算管理在资本运营中的地位
(一)是资本运营的基础。当企业的管理者实施资本运营的模式时,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就不是评价经营者业绩的主要标准,而是能否实现资产的最大增值。作为管理企业资产的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资本运营的基础。而销售核算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在开展资本运用时,一定要对财务管理中的销售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持企业处于良好的财务状况之下,并努力增加资产价值的增加。
(二)是资本运营的必然要求。随着企业经营方式资本运营化的转变,财务管理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除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管理之外,也在朝着其他能够创造价值的方向发展,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销售核算管理。这也意味着销售核算管理不再只是商品经营过程中的一种财务管理手段,更是资本运营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三)是资本运营的关键。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说,因为销售活动直接关系到资金回流,所以销售核算管理这一财务活动在其中是最关键的。有效运用销售核算这种财务手段,可以对销售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销售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对销售核算进行严格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销售成本,减少财务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在整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都发挥着重要的监管作用,因此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包含销售核算管理在内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资本运营中处于关键地位。
三、利用资源运营加强销售核算管理的途径
(一)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要加强企业销售管理,首先就要完善会计审核工作,具体可以从如下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要加强资本运用的会计核算。这一点就是指企业要将资本直接投入到生产和销售活动中,这样才能对企业整个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运用资本投入的方式来提高销售能力来实现资本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加强产权资本的会计核算,利用产权集中或者分散企业资本的方式来实现企业销售资本的合理配置,创造经济价值。这里的产权主要分为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交易的,一种就是经营者根据投资者的所有权来进行各种生产和经营活动;还有一种就是根据财产权来开展经营活动。
(二)建立全额承包的销售管理制度。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有三种。第一种,让销售员和企业建立一种关系,从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第二种,取消所有销售人员的费用,按照他们售出产品的资金回流情况来提取销售费用,其中的差价以基本价作为参考。第三种,销售员在自己的区域内完成额定任务之后,可以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按照资本运营的规律来打破区域界限。之所以实施这种销售管理制度,是因为这种方式没有任务量的限制,销售员也可以打破地区限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公平竞争。除此之外,这种销售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命令对销售活动的干扰,利用各种条件来自主开展销售业务。要保证这一措施的顺利实施,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共同努力,计算出销售人员的资本运营,让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三)不断完善销售核算管理制度。完善该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资本流通循环中的资金流失问题,也可以有效控制产品资本被长期占用和不规范出库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一措施还能够预防销售人员利用制度漏洞提取额外销售费用和差价。为了保障上述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在完善销售核算管理制度时,企业所有的销售货款和核算工作都需要由财务部门来完成。有些以现金结算的货款主要经由推销员及部分管理人员,采取定期回查客户与日对帐办法进行专项核算管理。对成品管理人员与出纳员日核对产品现金收人总额,填报产品销售现金核对表,做到日清月结。另外,为了避免不按流程出库现象的发生,对成品管理人员实行月盘点、季对帐制,主要与生产部门和销售登记员进行核对。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本运营是现代化企业进行资本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企业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企业销售核算的作用,笔者从财务角度对如何运用资本运营来完善销售核算工作从完善会计核算,建立全额承包和完善核算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意见。(作者单位:中信锦州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德银.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与产成品和销售的核算[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02(11):68-72.
[2]李国良,高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之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06,09(30):40-41.
[3]韩中节.国有资本运营的法律治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
[4]丁传斌.地方国有资本运营法制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资本运营;煤炭;企业
一、资本运营的概念
(一)资本运营的含义及主要方法
资本运营是指企业以自有资本通过上市与非上市、整体收购与部分收购等多种途径迅速扩充企业规模,为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而开展的活动。企业实施资本运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兼并与收购。兼并与收购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竞争行为,是资本集中的基本途径。企业兼并收购后,可以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优势互补,大幅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成本。
2.借壳上市。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或其它合法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并将自身的相关资产及业务注入获得控制权的上市公司,从而实现未上市资产和业务间接上市的行为。借壳公司通过加强对壳公司的经营管理,改善经营业绩,推动壳公司的股价上升。壳公司通过配股或发行新股来募集资金,扩大生产,最终实现借壳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3.重组。重组一般常用两种形式: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是指企业在内部以剥离、分立的形式,外部以股权转让、出售等形式所进行的,旨在剔除企业本身不善于经营管理的资产,避免资源浪费或低效运行,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债务重组是指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原债权、债务的重新组织安排,来避免不负责任的借贷行为和不良债务的再生。
4.破产。破产是指企业在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可依据《破产法》,依法清偿、核销其债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状况。
(二)资本运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资本运营有助于企业扩张规模,壮大实力。资本运营可以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并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促使资本集中和生产规模扩张,获取规模经济收益。
2.资本运营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潜在发展能力。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组成,资本结构的优化取决于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是否合理。当企业的资本结构过重偏向借入资本,企业资本结构就呈现“劣化”趋势,造成企业负债过重,自由资本严重不足。资本运营则有助于推动企业资本结构由“劣化”向“优化”方向转变。
3.资本运营有助于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降低市场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资本运营调整自身生产经营方向,优化产品结构。当企业处于夕阳产业时,可以通过向新兴产业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实现向新兴产业领域渗透、转移。当企业处于由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转移的过渡期时,可以通过产权出售、公司分立等方式,剥离夕阳产业,以便集中精力进行新型产业的扩展,实现产业的转移。
二、国有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目前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资本运营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运营方式单一、对外资本运营较少。国有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没有形成多元融资方式。此外,资本运营大多局限在内资本市场,在国际上进行资本运营的企业数量不多。
2.不能正确的认知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生产经营是资本运营的前提和基础,资本运营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而一些煤炭企业却片面理资本运营的含义,具体表现为:一是将过程视为目的,将筹集资金作为资本运营的主要目的,为上市而上市,制造和虚假信息等,二是将规模经济误认为简单扩大经济规模片面追求规模,对并购对象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估,盲目重组、并购一些无发展前途的企业或本应该退市的上市公司。
3.资本运营人才缺乏。资本运营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管理手段。而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上还面临着较大差距,造成资本运营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
三、完善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思路和对策
1.煤炭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并购、重组和破产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资本运营。如一些大型煤矿可对周边地区、同一煤田范围的中、小煤矿实施有效的并购,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在实现煤炭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中则可以采取纵向和混合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在企业培育核心能力时则可以采取与优势地区、优势行业、优势企业的重组来实现资产的最大利用效率。而对于资源枯竭、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衰老矿井,则可通过关闭和破产,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2.注意形成“资本运营”与“实业经营”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有效模式。煤炭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处理好实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的关系,资本运营应以实业经营为依托,围绕企业资源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3.注意资本运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煤炭企业应加强资本运营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通过构建资本运营人才成长机制、人才竞争开发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保障煤炭企业的资本运营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朱海涛.煤炭企业建设商业智能系统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10(09).
篇9
一、资本运营对推动企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运营,是指以法人资产保值增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的,对具体的资产和其他相关生产要素进行管理、配置和运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以尽可能低的投入创造出尽可能高的效益的过程。其与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表现为:
1、资本运营与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贯穿于其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运营模式必然会有较大变化。现代企业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生产经营来获取利润,要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就必须对企业内部按专业进行公司化、资本化改造,以充分利用资本流动、企业兼并、收购控股等手段达到资本的保值增值。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如西门子、英特尔、微软等企业在发展初期都是中小科技企业,但它们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本运营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企业王国,都是借助资本运营取得飞速发展的典范。
2、资本运营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企业价值。由于我国传统产业比重大,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协作水平及资源利用率较低,有大量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的存量资产,产业改造的任务非常艰巨,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二是实施资本运营,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组织形式,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为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资本运营为企业扩张搭建平台,增强其控制力。资本运营不仅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来达到增值的目的,而且通过上市、兼并、收购、控股等途径,实现资本的扩张,使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如中国啤酒业的龙头企业青岛啤酒不仅通过上市融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且通过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寻找适合战略需要的扩张对象,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实现了公司的迅速发展。
4、资本运营可促进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优化产业结构。资本运营是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营从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两个角度快速切入,改善现有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优化和高效。
二、搞好资本运营应坚持的原则
资本运营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基本的原则,这是资本运营取得预期目标的基本保证。参考有关学者相关的研究,我以为资本运营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产权清晰原则。企业资本运营的形式很多,兼并、收购、上市、股权置换、租赁、托管等都涉及产权的买卖、转让问题,需要产权商品化。因此,资本运营要求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关系。
2、资本运营有效性原则。就是要求企业的每个资本要素、每个运转环节要有效运转,构成一个完整的资本运行系统。资本运营应尽可能缩短资本周转的周期,提高流动速度,从而提高资本回报率。
3、资本规模最优原则。企业的资本运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应保持适度规模。只有规模适度,才能既获得规模效益,又不会因管理层次的增加而导致信息成本、监督费用的增加。
三、正确处理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的关系
1、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是两个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如果说生产经营是内部经营战略的话,那么,资本运营就是外部经营战略。资本运营的目的是挖掘企业潜力,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资本不断流动到回报率高的产业和部门,从而获得不断增值的,多与兼并、收购、合并、股份制、企业上市、参控股等联系在一起。而生产经营注重的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通过在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商品市场上的运作,以提高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相应利润。
2、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资本运营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只有在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运营才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主要指生产型企业的资本运营),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以生产经营来作为其实现形式。反过来,资本运营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资本条件。如青岛海尔,在同行业(或相近行业)间进行适度的资产重组,重组一个企业就搞好一个企业的经营,在确立了冰箱、空调的市场龙头地位后,又瞄准了数字化彩电的广阔市场,走的就是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相互促进的道路。
四、当前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1、资本运营的理念误区。表现在:一是资本运营的目标不清,而是将筹集资金作为资本运营的主要目的。二是将规模经济误认为是简单扩大经济规模。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对并购对象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估,盲目重组、并购。三是有些企业不是以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资本运营的基础,而是盲目实行多元化经营,盲目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导致战线过长,首尾不能兼顾,最终陷入被动。
2、资本运营的主体错位。资本运营应当是企业行为,这一点毫无疑问,而现实却是政府往往成为资本运营的实际主宰者。企业资本运营的重心不在于企业之间的谈判,而在于政府的意愿,在于政府对资本运营的支持力度。导致资本运营中的"扶危济困"、"拉郎配"现象非常普遍。考察我国企业近几年的资本运营案例,资本运营活动的推动力大多来源于政府部门。
3、资本运营的效率不高。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实现规模效益的高效率经营形式,但在资本运营实践操作中,许多企业只重形式、忽略实质。一些经营状况不佳,本身不够上市条件的企业,却通过资本运营,把企业包装成一个看似效益较好的企业,虚假包装上市,不仅给证券市场带来潜在风险,最终自己也陷入困境而被淘汰出局。
五、推动企业资本运营健康发展的对策
1、培养和树立资本运营的理念。资本运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经营者经营理念的飞跃。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
2、理顺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的关系。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生产经营,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
篇10
摘 要:资本运营是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的,在我国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公司资本运营,尤其是上市公司资本运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资本运营的概念也就是最近20年才兴起的概念,和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点,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体制上的缺陷以及民营企业缺乏长远考虑的资本运营方式,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目前比较流行的解决办法做了一点概括,希望可以给处于转型期的我国上市企业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本运营;上市公司;规模经营与经营规模
资本运营是企业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资本运营,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并且可以获得通过自身努力无法获得的资源,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史蒂格勒曾经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积累发展起来的。”同样的在我国国内,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企业用于非生产的资本越来越多,从而产生了一股上市公司资本并购重组的浪潮,在这其中,有像海尔集团这样凭借强大的产业基础,依托政府的行政规划,进行整体兼并,直接获得优质资产从而达到强强联合资本运营模式,也有像德龙这样的民营企业合理利用市场规则,买壳上市,将以上市的股份公司进行改制,通过改变其股权结构,注入优质资产使上市公司的主业结构发生变化,在通过并购托管加工的方式整合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达到自身成功上市的目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以上市圈钱为目的对企业自身发展不闻不问的企业实体,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诚信,对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内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公司资本运营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资本运营可以调动各种经济力量,改进深化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由于我国过去固有的经济体制的原因,国有企业在国民生活中覆盖的面过宽,这一方面限制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也造成了国有企业经济实力过于分散,无法集中形成合力,导致整体效率不高,存在大量亏损企业。
2.有效的资本运营可以克服生产资源分配不均,让闲置或处于低盈利状态的资本向高新技术或热门行业投资,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让市场解决资源不均的问题,有效解决企业生产过剩,重复建设的问题。成为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走向壮大的必备条件,我们有必要对其分析和研究。
一、资本运营的概念和主要方法
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本通过流动、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变为可以增值的资本,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本增值的目标。资本运营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运营主体,运营资本,运营对象、运营手段和运营环境,运营主体即资本的所有者或者是支配者,运营资本又分为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以自有资本为杠杆,融通借入资本从而加速资本周转周期,增大资本运营规模是上市公司所要必修的功课。运营对象是指持有资本的企业所要注资的企业实体,例如通过买壳上市的公司,已上市的公司就是他的运营对象,资本运营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在利润最大化的大原则下使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和增值,并且通过合理的并购强强联合从而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本运营是一种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经营活动,所以,资本运营的策略和手段也是有它自身的体系的,目前,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策略有
1.并购:指的是通过买卖另一家企业全部或者部分的资产和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的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
2.公司改制重组:是指为了整合经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过。
3.买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控制该上市公司,这在我国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尤为常见。
二、上市公司出现的基本问题
1.上市公司资源配置不合理,买壳上市,借壳上市情况严重。首先根据资本运营的理念,是将一切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配置,即所有资源和生产要素在资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标下进行优化。然而在我国现实的资本运作中,却经常背离这一点。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的名额还属于稀缺资源,导致某些地方政府主导的以买壳上市为目的的重组风气。这与过去旧的发行行政审批制度和现行的核准制度造成的上市公司资源稀缺有关,买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一定比例的股权来控制上市公司,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有关的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一个买壳上市的程序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首先需要股权转让,就是所谓的买壳,通常会在上市公司中寻找经营不善的公司,通常会愿意出售一部分股权来解决困难或者套现,而购买方则可以通过购买股权达到参与甚至控制企业决策的目的。这种做法使优质资产需要通过购买较差的国有资产来做壳上市的方法无形中给购买方增加了负担并且给后期企业整合增加了难度。
2.错误的投资观念,将规模经营和经营规模混为一潭。上市公司片面追求规模,对并购企业缺少真确有效的管理和客观的评估,盲目重组,但是在人才资金等诸多条件上又不具备监管的能力,导致整体的经济效益下滑,甚至新的投资项目占用了大量的现金流致使原来效益好的投资项目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另外,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本运营增的资本要运远高于生产经营增长的速度,一些上市公司只注意规模的增长,却不注意企业自身的积累和内在的发展,在企业处于上升期阶段时就盲目投资、扩张经营,没有巩固好自己的优势项目就进入不熟悉的投资领域,将企业的资金利润消耗殆尽,以健力宝集团为例子,该企业先后在2002年11月和2004年八月收购河南宝丰酒业和西北油漆厂。这些对健力宝自身产业链条不相关的收购直接导致集团现金流的严重偏移,不但新投资的项目没有产生可观的现金流入,还使得原来利润增长稳定的软饮料项目因为缺乏资金投入在新产品的研发和质量监测以及市场的营销上,使得饮料产品销量大幅下滑,更进一步减少了企业利润,导致恶性循环,使企业大面积停产面临破产的危机。因此盲目投资和错误的投资观念会导致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
3.产权界定模糊。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以国有企业转型或者以国有企业为壳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或多或少与国有企业有联系,使得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一股独占,或者占有大部分结构,这样的股权结构国家不但享有所有权还享有大部分的法人财产权,使得国有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仍然存在老国企的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企业,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4.盲目融资,投机观念严重。长期以来,不少上市公司存在融资饥渴症,不少上市公司竟然是先筹措资金,再去寻找投资项目,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必然导致大量的筹集资金存在银行和用于委托理财,在现实中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后,直接通过委托理财方式,依靠交易股票、期货、外汇来获得额外的利润,片面地将资本运营视同于炒作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将资本运营和资本投机混为一潭。例如:中航油(中国航空石油新加坡分公司)违反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其可在境外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上限,不能超过进出口配额的规定,盲目的相信个人的判断,大量购入看涨期权,被国外资本套牢,造成国家的巨大损失。企业投资于证券市场,通过证券投资这样一个资本的直接运作方式来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个企业如果置主营业务于不顾,把投资看成投机,并且试图通过这样来弥补主营业务的不足。这不仅有悖于资本运营的初衷和本质,而且有可能使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事实证明,能够通过投机获利者毕竟只有少数,只有努力发展自身的主营业务,把资本运营作为自己主营业务的延伸,才能从长远的角度壮大自身的实力。
5.资本运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的实例中许多公司为了急于上市或者某些短期的利益,忽略了资本运营的长期战略意义,频繁的变动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经常在一个会计周期内更换数次控股权,这样严重影响了公司长远规划。
6.资本运营人才缺乏。资本运营是一种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经营活动,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各种经济、财务、法律、管理的知识,并且可以熟练的运用各种金融手段。然而我国这方面人才严重短缺。要知道,上市公司资本经营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于决策层面的管理人员的能力,经营者的知识储备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然而许多经营管理素质低下,不具备资本经营能力的管理者仍在经营企业,这成为许多上市公司进行有效资本运营的又一制约因素。
7.具体到我国国情,有两大类问题比较突出,(1)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一类企业,这一类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存在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情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无法真正自主经营,因而企业的资源无法得到真正合理有效的配置,因此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另一类是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在资本运营中所产生的问题,首先民营企业家们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不以企业能力为导向,过分的使用财务杠杆,大量借贷用于企业自身扩张,一旦企业内部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导致最终失败的后果。(2)民营企业在我国资本运营的实践中,往往中扩张而轻整合,本来是有良好的动机,期望通过兼并收购结成战略联盟,先全力做好并购,等平台建立好后在来完成整合的工作,但是由于自身实力上的限制,收购以属勉强,再没有能力经验将已经并购的企业进行整合,最终资源得不到优化,一加一不但没有大于二,甚至给企业自身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民营企业自资本运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并购与自身生产经营不相关联的企业,超过自身需求的横向扩张,将本企业资本运营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分离,实际上企业无论资本经营还是生产经营都是在为让自己做大做强而努力,将资本运营看作是独立于生产经营是错误的。实质上,资本运营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生产经营应该是资本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最终是无法成功的。上面讲到的健力宝集团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本希望可以通过资本运营来壮大企业自身,结果企业的领导者盲目迷信企业资本运营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帮助,将大量资金利润投入到并购企业中,导致最后资金链断裂,毁掉了整个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民营企业家投机思想在作怪,当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一点成功后,大肆进行各种资本运作,或是以圈钱为目的设法上市或者借壳上市,或是以资本运营提高企业名声,从而获得更多银行贷款,再并购其他一些企业,草草包装一番倒卖给下家,通过这样来赚取差价,这在资本市场上不完善,信用水平较差的中国,往往可以获得巨大成功,但也隐藏着可怕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越陷越深,最终将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三、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的策略
上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些是因为我国经济刚起步,在政策宏观调控上尚不成熟,造成的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些是企业自身发展出现的缺点,或者是整体对企业资本运营认识的不清晰,造成的理念思想上的差距,林林总总,我们需要逐个分析,逐个解决。
1.解决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问题。应该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下手,建立和完善适应资本运营的市场运行机制,加大对资本运营市场的监控力度,创造良好的市场平台,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当局完善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才能让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获得收益,目前在我国可以进入证券市场的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竟然可以流通的个人股尚不到总股本的1/3,其余大量的属于法人股或国家股,虽然国家需要对国有企业的控制,限制流通股的比例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资本的流动性,现在当局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减少政府对企业间资本运营的干预,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政府干预虽然对稳定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的也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扶危济困”“拉郎配”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我国河南的某位地方领导曾经宣称:他要将当地30%的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最后的做法就是将这30%的亏损企业重组给当地赢利的企业部门,结果一些先进的赢利的企业被迫兼并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结果好的公司被拖跨,差的单位又得不到良好的整合。
2.正确处理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之间的关系,避免乱投资。上市公司之所以上市,说白了就是可以通过市场来进行资本运作,但是其资本运作的最终目的是应该服务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是为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产品的扩大再生产中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尺度,如果只注意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发展慢,当遇到机遇的时候又因为缺少资金的融通而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反之如果片面的追求资本运营,将自身的主营业务放在一边,企业可能会在短时间里迅速的到扩张,但是这样的规模扩张只能是空中楼阁,缺乏稳固的根基,对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是企业的左膀右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少了谁对企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特别的,企业,尤其是产品性质的企业,更因该把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作企业的根本出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资本运营更多的只是为了服务于生产。
3.避免乱融资。按照自身的需求合理融资,同时完善金融市场,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无疑会丰富企业的投资筹资方式,合理分配公司优先的资源,使得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更加理性化,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有股票市场的增发新股和在债市发放债券,或是向银行进行各种形式的贷款等等,上市公司在选择金融产品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首先是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规模,不可以随大流,因为每个企业他的经营状况,资金需求的规模,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从事的行业特征都不尽相同,绝对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就比如前面讲到的企业权益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方式,前者作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要比发行债券门槛低,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金并且不用考虑偿还期限,应该是所有企业最理想的融资方式,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资金成本过高,股权稀释严重的问题,所以还是有很多已经上市的企业没有选择,增发新股而是到债券市场去发行公司债券。
4.充分优化并购资源,避免上市公司只见并不整合的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上市公司资金利用率。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有两类,一类是战略性的,为了获取产业链,或者是降低经营风险、增大企业规模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另一类是财务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为了上市融资、关联方交易、避税等等。企业并购出发点应该是从第一类即战略的动因出发,是为了从长远的角度发展企业,而非只是为了粉饰年报,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后期整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5.解决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缺乏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系统,努力增加资本运营方面的人才储备。1.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于欧美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短短几年十几年内走完别人花几十年上百年走完的路,但是国外资本市场的许多经验是我们非常值得学习的,这样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2.要大力发展和培养资本运营相关的人力资源,并且让优秀的人才担任公司的经营者才能让企业不断成功。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虽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其不断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替的时间区间,资本运营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企业自身利益的界限,于深化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必须尽快解决自身在资本运营上的种种弊病,早日进入正确的运行轨道,同时发展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Michael C.Ehrhardt,Eugene F.Brigham.公司财务一种关注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张 章.企业资本运营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6/3 :(123 148).
[3] 郭天明.上市公司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GR.(121-123).
[4] 孙丽华.我国资本运营现状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5 NO293 :(96-97).
[5] 胡春宏,王惠珍.上市公司资本运营探析[J].经融投资 :(34-35).
[6] 王莉.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6.
[7] 周秀琼.规范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行为[J].财政经融.2005年12期:(22-23).
[8] 张永松.国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借鉴[J].环球t望.2005 6A:(14-1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