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汽车工业 重要性

一、引言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开端要追溯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源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八五期间,我国政府特地将电动汽车正是列入了国家攻关项目,受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八五期间我国攻克了核心的电动汽车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级先进技术水平。九五期间我国将电动汽车纳入到国家科技工程项目中,研究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实施问题,十五期间又列入了“863计划”,最终电动汽车产业化获得了实质性的成果。2006年后,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将电动汽车投入到商业化的生产和运作中去,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到市场上进行销售。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来看,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最为直接的推动力。

二、重要性的原因分析

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之后,我国之所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我国汽车工业能否实现真正腾飞的关键所在。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下面就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实际来分析原因。

(一)经济转型

过去三十多年间,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果,经济建设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中的弊端开始渐渐凸显,比如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产能建设低水平重复、生产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和有效率地发展,因此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号召各行各业都要逐渐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社会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扶持和发展低耗能高产值的行业,淘汰高耗能产业。无疑我国传统的汽车工业属于高耗能粗放式的制造行业,而新能源汽车很明显更为节约生产资源,更不易造成浪费。因此我国汽车工业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必须依赖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

(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渐递增,至2011年6月底,有数据显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另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巨大的消费需求,我国汽车消费量将只增不减,汽车产销量也将再创新高。在我国汽车行业不断繁荣发展的进程中,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成为了限制我国汽车行业实现更高发展水平的最大瓶颈。众所周知,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依靠汽油、柴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我国汽车消费量激增加快了这些能源的消耗,一来虽然我国石油资源储备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严重不足,石油资源消耗过快必然加剧已经客观存在的能源危机,使得我国能源生产和供应更加紧张。二来为了保证居民对能源的需求,我国加大了石油等能源的进口,随着供需缺口的扩大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安全将受到越来越深的威胁。另一方面汽油以及柴油的使用量剧增,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危机。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威胁,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必须寻求突破,以更为清洁干净的可再生资源来代替传统的石油资源的使用,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三、重要性的体现

出于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状况,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真正转变和腾飞的必然选择。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又是如何促使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腾飞的呢?下面就简要说明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性的体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汽车工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利于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汽车品牌。由于我国传统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总是落后于西方国家,直到至今外国品牌以及中外合资品牌占据了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我国的研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我国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储备丰富,同时拥有资源和技术两大发展优势,我国新能源行业比较容易构建竞争实力雄厚的品牌,从而增强我国汽车行业的总体实力。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实现新能源应用的普遍化,从而大大地降低消费者使用汽车的成本,直接增加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推动又反过来促进汽车工业往高层次发展。最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利于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工业生产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降低我国汽车工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加快汽车产品更新以及加快汽车行业的周转速度,从而降低汽车行业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扩大利润空间。

篇2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教学

社会发展需要资源与能源的支持,但经过多年来开采与发掘,许多传统能源已经陷入紧缺的境况,加之传统能源的污染性,人居环境日渐恶劣,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我国目前能源发展已经步入稳定上升时期,高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然而这一课程的设置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不明确的课程内容设置阻碍了课程教学的进步,加之对该课程的科研实践与理论探究结合较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应当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用发展和探究的眼光看待,从而找到针对性的改革方法,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的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

就目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较为落后,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增开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专业,但主要以核能相关专业为主,如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不仅如此,一些高校虽然增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是基于原本能源基础课程之上的选修课,作为新能源课程的补充教学,缺乏针对性,使得课程内容的设置缺少科学性,专业性也不够强,与国家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2.课程内容设置仍不明确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的设置应紧密结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着重介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开生物质能相关内容,而当前我国高校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课程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片面,重点普遍都放在对传统能源的升级改造方面,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比较片面,缺乏时代性和前瞻性,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但这种缺乏专业性特点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内容设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专业人才的进步。

3.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对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的研究有条不紊,但新能源的教育教学方面却还跟不上时代进程,我国高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的教学仍然以理论为主要讲解内容,非常缺乏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常常熟知理论知识却难以进入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对该课程的有效性和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4.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开展优势及其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当前能源消耗是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依靠现有不可再生资源,在未来的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可能会造成资源干枯,人类也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因此,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地研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应积极开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引起学生对能源的重视。另外,系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开展,可以通过系能源代替原有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而且这些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其中太阳能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能源,而且相比于电热水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工业、农业、电力等多个行业发展中势必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

二、针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现状的改革方法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进行创新,不仅要创新培养模式,还要创新培养目标,设定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这一方面,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提高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避免片面而短期的课程设置,对于一些专业水平较强的高校及专业来说,新能源课程不应局限于选修课,而是要增开到必修课当中,让学生充分而具体的学习,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过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专业性人才。

2.明确课程专业特点

少数高校开设了风能、动力工程、太阳能、光伏等相关专业,这些新能源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仍然不完善,有关生物质能的专业也少之又少,能够招收新能源专业学生的院校也较为匮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时应当明确这些专业的课程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对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教学时,着重讲解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这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因此,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才是该专业的核心教学课程内容。例如,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开展如半导体物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比较基础的一些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课程之后,才能继续进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原理的基础上,对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理解更加深入,易于学生对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创新。

3.加强科研实践结合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科研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加入与节能环保有关的工程实践,并在实践的环节中导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全新的科研成果,让学生根据科研成果深入探究该课程的内涵,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产生与转化过程,全力探寻提高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转化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是顺应我国发展需要而增设的高校课程,能够为国家输送这一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一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高校与教师应当协同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课程的专业针对性,进一步加强科研实践与基础理论的结合程度,保证该课程开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巧杰,白连平.“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教学体会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27).

[2] 康重庆,杜尔顺,张宁,陈启鑫,黄瀚,伍声宇.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综述与展望[J]. 南方电网技术. 2016(03).

篇3

1、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背景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能源的消耗不断增长,传统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面临着枯竭,并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新能源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研究新能源技术、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出路,也是各国应对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

新能源产业的发起源于对新能源的发现与应用,所谓新能源,即还处于开发阶段或研究阶段的不同于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等。煤、石油、天然气等普遍开发利用的能源产业称为常规能源产业,而太阳能、海洋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沼气能等新开发利用的能源产业就称为新能源产业。史及伟(2007)指出,新能源产业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支柱,其标志产业是核聚变应用和太阳能应用产业,可望使人类进入无限能源时代[1],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产业更是被很多发达国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2]。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近年来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也十分明显。李廷(2011年)就指出,我国现在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在做新能源发展规划[3],可见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未来十分具有前景。

2、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但我国的能源消耗也十分可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认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开发新能源,为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规模、技术、收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9年,我国已达到年产400×104kw光伏电池的能力,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4]。据2013年中国风电发展报告统计,至2012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累计风电装机保有量5374台,累计装机容量7532.4万千瓦。2009年年底,我国新能源的年利用量总计达到2.58×108t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34%,总体来看我国的风电产业已初具规模,提前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基本步入轨道,目前国家依然在大规模的投资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也不断得到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四川省新能源产业政策

1、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四川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均十分迅速,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能源的生产从2005年的8301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11691万吨标准煤,能源的消费从2005年的9073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15013万吨标准煤[5]。可见,四川的能源生产能力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缺口,平衡能源的供需问题对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发展新能源产业、保障能源有效供给也成为了四川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四川新能源产业起步比较晚,相较于传统能源并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四川在新能源发展上具备一些其他地区没有的优势。在核电发展上,四川目前已形成规模较大、体系完善的核工业专业队伍例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在太阳能产业上,四川被称为了“中国西部硅谷”、“光伏第一省”,具有丰富的资源条件,而总面积约30.3万平方公里的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具备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此外,四川还具有丰富的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资源,具备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本条件。据统计,2008年全省累计水电发电量842.8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8.05%;沼气建设则一直在全国位居前茅,累计新建沼气工程1701处,总容积43万立方米,年处理畜禽粪污能力达1151万吨;太阳能发电材料方面也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天威新能源为龙头,以阿波罗太阳能、成都光电、碧晶科技、新光硅业等为主干,以南玻集团光伏特种玻璃、川开电气设备、建中蓄电池等为配套的规模将近100亿的太阳能产业集群3。总的来说,一方面四川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十多年的西部大开发,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已经初具规模,但另一方面,四川省目前的新能源产业比较分散、规模较小,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未来保持新能源的持续稳定增长、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是四川省目前面临的难题。

2、四川省新能源产业政策

我国最早是在“七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新能源,指出改善能源结构、提倡能源的多元化生产,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积极搞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四川省也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又指出:“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核岛系统集成、核岛和常规岛设备、核燃料元件等关键部件,大功率风电机组,生物质能发电成套设备。加快发展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大容量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积极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设国家重要的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四川省新能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川省发展新能源的政策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等国家提出的指导性法律法规,以及在四川省提出的包括了《四川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实施办法》在内的一系列地方法规,数量较少,内容还不够完善。总体来说,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主要来源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战略政策,还处于一个“空架子”的阶段,并没有提出比较具体的政策措施方案。

3、四川省新能源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新能源产业管理机构

从数量上、质量上来看四川的新能源产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在政策体系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新能源产业缺少一个统一管理的机构,无法进行统一协调,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对一个成熟的产业,应当围绕这一产业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机制,从规划、投资、建设到管理进行统一协调。

(2)新能源法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一个成熟的产业往往围绕其发展有一系列的法规政策,而对于新能源产业,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出的一部框架性法律,没有具体的、完善的配套细则与实施条例,地方上出台的政策措施也数量不多,不够完善,使得新能源的相关部门和企业无章可循,在管理上不能形成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新形势需求,这也是目前全国各地的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为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3)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

虽然四川大力执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对各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开发大力扶持,并针对新材料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补助政策,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产业的发展依旧处于瓶颈阶段。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套统一的、系统的财政运行机制,导致政府即使年年加大了投入却始终没有获得成效,产业发展始终显得投资不足。目前四川省急需一套包括目标机制、竞争机制、融资机制、补偿机制、交易机制、管理服务机制等在内的一系列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运行机制,以此来避免无序发展短期发展恶性竞争和单一发展[3]。

(4)缺乏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四川省目前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主要集中在加大投资力度上,但对于投资用于技术创新的这一部分应达到多少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四川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缺少动力,缺乏核心技术。一味的使用国外过时的技术或高价购买引进国外专利不能体现新能源发展的优势,而技术研发是一项投入高、见效慢的工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新能源产业政策国际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政策体系,美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比较具有代表性,对我国新能源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总体来看,世界各国对于新能源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几点:(1)完善的法律法规;(2)财政支持;(3)注重科技创新。

美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一早就认识到了能源安全问题,在50年代就建造了第一座核电站,到了70年代,“石油危机”更是促使了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在的美国已经迅速将新能源政策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为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财政支持

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各种税收优惠和消费补贴如生产税收减免、消费税减免、个人所得税抵扣等,为新能源创造市场空间。具体的方式包括了生产税收减免、消费税减免、个人所得税抵扣等。例如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提出了生产税收减免政策,规定政府在风电机组投入生产的最初10年内提供1.5美分/kwh的税收优惠;2010年,美国对采用新能源建筑技术的房屋主人实施所得税抵扣;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方式,为住宅、小型商户物业采用新能源设施提供前期费用资助,从而扩大新能源的消费。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数据,美国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在过去十年里增长迅速,2009年投资超过90亿美元6。财政支持是美国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财政的投入也显示了一国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

2、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自70年代初石油危机以来,美国就开始了新能源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能源政策节能法案1975》、《能源税收法1978》、《清洁空气修正法案1990》、《能源政府法1992》、《能源政策法2005》、《先进能源计划2006》、《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7》、《食品环境保护和能源法2008》及《美国能源法2010》等法案,成为美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7]。

3、重视科技研发

科技发达是美国新能源产业发达的主要标志之一,美国对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将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和水电作为能源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据统计,2006年,美国联邦财政对风能的研发预算提高了27%、太阳能提高了87%、生物能提高了118%,2007年地热和水电研发预算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50%[8]。之后,美国对能源研发的预算拨款再次大幅度提高,在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的《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中将16亿美元用于能源科学研究[9],到了2011年美国又持续增加了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财政预算。可见,美国主要通过资金投入来加大科技研发,通过这个途径率先掌握关键技术,从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取得支配地位。

4、新能源配额制

美国的一些州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信用证书(REC)体系,发电商可以将可再生能源电力和REC分别销售,REC的价格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年末供电商向配额制管理委员会出示相应的REC达成指标完成任务,未完成预定目标的供应商,将以缴纳罚款或选择“替代性付款”方式受到处罚[10]。通过严格的新能源配额制,美国政府将新能源的增长总目标分配给了各电力供应商,客观上保障了特定的新能源增长达到目,为促进新能源提供了市场,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加大资金投入

新能源产业是新兴的弱小产业,是在能源匮乏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行业,四川的新能源产业在技术上、规模上都有待提高,需要有政府的特别扶持政策。资金的投入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扶持方式,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资金扶持可以是从税收优惠政策、财政奖励政策、企业融资等方面出发,解决新能源企业投资大、融资难、超负荷运转等问题。不管是技术上、法律法规上、宣传上,新能源产业都继续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

2、扩大宣传力度

目前公众对新能源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对新能源的具体发展情况也不够了解,政府应当把宣传新能源作为倡导绿色消费的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宣传新能源的发展情况,让普通民众了解新能源;鼓励企业、家庭积极认购绿色新能源,宣扬绿色生产、绿色生活;营造绿色环保的低碳消费环境,培养民众的绿色能源消费意识,使新能源消费深入人心。

3、完善产业制度

作为发展初期的新能源产业,仅靠自身实现产业的发展很困难,需要政府的配套产业政策的支持。首先是扩大市场,对四川省利用新能源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对使用新能源的用户提供补贴,还可以加大政府的采购和订购等;其次是解决新能源企业的后顾之忧,对新能源的价格实施市场保护价,在税收上适当予以减免,对新能源企业的投资、融资提供优惠等。总之,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制度上的大力扶持,否则寸步难行。

篇4

1. 沼气发展存在的困难

1.1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任务十分繁重,沼气建设工程量很大 有关资料表明,在正常条件下一个百头牛场年排粪尿量达1100吨。一个千头猪场年排粪尿量达2000余吨,一个万只鸡场年排粪便达360吨,可以说一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规模养殖场就是一个大的污染场。一个千头猪场年排泄污水约7000多吨,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此外畜禽养殖还对周围空气产生严重污染,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气体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对畜禽和人群产生污染,影响人畜健康。

1.2农户劳动力外出打工规模大 目前,农民占有耕地比较少,难以容纳农村劳动力全部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兼业行为就比较突出,特别是通过外出打工获得收入就成为许多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选择,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1.3农村内部出现社会分化 当前,我国农民更像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农民已经被分化为具有差异性的社会阶层。不同农村社会群体的收入不同、就业方式不同,造成他们对发展农村新能源具有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支付能力。

1.4资金短缺,全面推广有一定困难 沼气工程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之所以目前尚未全面推广,建设资金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设一个沼气池所需费用约为3000元左右,对农村居民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需要政府将沼气建设工程作为农村基础建设工程来加以扶持。

1.5 媒体宣传不够,群众认识不充分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不够,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能源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能源利用新产品、新成果信息没有完全深入到村、组、农户。

2.推进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2.1农村新能源利用要尽量采用劳动力节约型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比较富裕的农村,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如果农村新能源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力数量比较大、劳动强度也较高,就会抑制那些最具有利用新能源能力和意愿的农民进入农村新能源领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也应根据农村的这一发展趋势来进行技术推广。

2.2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 农村新能源不仅技术含量较高,还需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这对许多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来说,无形中就存在一个门槛,使得许多农民对新能源望而却步。因此,通过对广大农民对农村新能源的宣传和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利用新能源的自觉性。

2.3加强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当前,我国农村能源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体系。乡级服务站已基本上没有了,县级农村能源办公室的级别也很低,而且一般以提供沼气技术的咨询和服务为主,服务范围窄,工作力度小。要发展农村新能源,必须加强农村新能源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未来趋势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需消耗大量能源且会产生大量尾气,造成污染。新能源汽车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路线分类

1.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汽车的发动主要是依靠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动力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能量。其中,最主要的混合形式就是电能源和热能源的组合。由于该种汽车由几种混合能源组合而成的动力,使其在汽车加速、减速或者上坡、下坡等等不同运动状态中,汽车行驶所消耗的能源分别位于能源体系中的不同部位,以至于不同的能源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从而,可以避免资源浪费、污染环境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发生。

1.2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汽车的驱动仅依靠电力,由于其单纯的依靠电力,在汽车的驱动过程中,会大大地降低由汽车尾气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这也纯电动技术会更多的应用于城市之中。但由于该类型的汽车驱动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还无法为人们广泛的认可、接受。

1.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是指燃料与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将化学能转化成为电能,从而利用这些所产生的电能使汽车驱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氢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众所周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产水,此反应既可以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汽车驱动,同时其排放物为对环境无污染的水,可谓一举两得。

1.4 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主要是指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混合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能量,驱动汽车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将液态的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转换为气态,最终气态燃料来参加化学反应,这样一来,可使气体化学反应更加充分,大大减少了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以及碳颗粒的产生。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该方法已为人们所广泛应用。

1.5 生物燃料动力汽车

生物燃料动力汽车主要是指通过对农作物或者动物脂肪的燃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驱动汽车。此方法中的燃烧农作物或者动物脂肪可以大量地减少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此方法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同时,农作物或者动物脂肪又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果可以将其合理的利用起来,这将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快速的发展,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而汽车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汽车,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新能源汽车技术在我国虽然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是其发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首先,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认可程度并不是很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还不够快,现如今仍有不少人专注于传统的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市场在我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这一问题,尽管国家曾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一些指定的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提供购车补助。然而,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来说仍然有些力不从心。

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是其一定要注重的。这样一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就必须要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无形中也就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与难度。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动力汽车几个方向的发展,具体哪一种新能源汽车会发展更加迅速、应用更加广泛,这还有待于时间的考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还是与工业发达的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许多关键的技术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完善。

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有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国家能够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上作出优于别国的成绩、成果,将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先解决、突破,这必将成为中国又一新兴支柱产业。

3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限制的解决措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想要长久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以及科研能力。对于汽车工业,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需加强对该技术的重视、投资以及其科研能力。

(2)国家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让消费者明白传统的汽车技术存在的弊端,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优势,让消费者接受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与购买,减少对传统型汽车的依赖。同时,国家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提供相应的经济补贴。

(3)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可以增加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拨款,增加相关的教育课程,加强相关人员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科研,鼓励学术研究,并培养高端的技术人员,打造人才与技术为一体的新面貌。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然而我国却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即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将成为汽车工业的趋势。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取代传统的汽车工业技术,成为引领新能源时代前进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尉国钢.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01:50.

[2]刘鹏,孟宪臣.浅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79.

[3]张晓春,展海艳.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的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评价[J].陕西电力,2014,42(09):19-23.

篇6

(一)国内新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创新机制不健全

从国内来看,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区域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在东部地区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产能比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非常滞后,仍然处于探索初期,资源投入占比较少。另外,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产业不够集中,各种资源没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最终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发挥,国内新能源企业竞争力不强。加之新能源企业在成长期科技含量普遍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不容易扩大。总体来看,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国内新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在企业层面缺乏战略发展眼光,最终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创新机制不健全,主要受到国内长期缺乏创新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思维观念上出现了较大问题,创新机制建设滞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开始增强,技术专利的缺乏让我们失去了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只能选择生产制造等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环节,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这种问题的存在显得尤为严重。据了解,我国新能源产业过度依赖国外的科学技术和需求,当发达国家拒绝转让技术专利,同时减少消费需求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就会严重受阻,甚至普通的贸易摩擦也会导致国内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出现倒闭。

(二)政府缺乏新能源产业规划引导,国际贸易监管水平也有限

严格来说,发展新能源产业属于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理应通过政府参与主导,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并借助贸易政策来加强引导,有效避开新能源产业内部发展的许多问题,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政府缺乏新能源产业规划引导,国际贸易监管水平也有限,对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贸易水平带来很大困难。很早以前,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就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国际贸易的分析框架,创立了战略性贸易理论,他们指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扶持主导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整个国际竞争的格局都会产生影响,在竞争中能够实现优胜劣汰,一旦国家竞争成功,那么自身的产业就能得到发展。该理论为政府适度干预自身优势产业的国际贸易发展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照这个理论,我国可以在税收、利率、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新能源产业一定的支持,这符合当前国际贸易规则。此外,为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引导国内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一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我国未来的能源应用大局,战略地位非常明显,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才能满足未来国内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单独的新能源产业难以完成既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对于普通产业而言,自身的行业发展水平主要依靠行业内的企业来完成,政府不需要管控太多,也不需要负多大责任,但新能源产业不同,它只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种趋势,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投资的风险较大,单独依靠新能源产业内部企业很难完成既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具备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能力,只有政府才具备。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缺乏新能源产业规划引导,国际贸易监管水平也有限已经成为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国内新能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

从本质上来看,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正因为创新的缺乏,才导致国内技术专利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国内新能源产业的研发环节,最终导致我国新能源产业长期受制于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随着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从根本上制约了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据了解,我国目前使用的与新能源有关的专利技术60%以上都来自于国外,每年要为这些专利使用权支付巨额的费用,这样一来,投入到其他环节的资金就会减少,基础设施的建设缓慢,最终导致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减速。因此,自主创新能力弱就会影响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水平,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那么新能源产业的飞跃发展就无法实现。

二、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贸易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国内新能源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综合能力

我国要想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创新机制缺乏的问题,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实现优化国内新能源产业结构的目标,依靠创新增强国际竞争的综合能力。这是一个难度巨大的历史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首先,政府部门要转变思路,加强顶层设计,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制定国家战略规划,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共同推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结构改革,要善于在政策法规、投资条件、技术研发等方面强化对新能源企业的支持,帮助企业寻求突破。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业创新培养机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其次,新能源企业应该努力寻求自我发展的对策,善于综合运用各种优势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要在增强自身实力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在竞争中自我完善,在自身完善的同时不断迎接各种挑战。只有这样,优化国内新能源产业结构,依靠创新增强国际竞争综合能力的目标才能在新能源企业中率先实现,整个新能源产业才有进步的动力。最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组织和个人,也应该参与到新能源行业的建设中来,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社会氛围,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高等院校在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当起“智库”角色,善于运用知识和信息,将新能源产业的研发优势发挥出来,争取早日发展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科研强国,占领研发、设计等产业链高端,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

(二)加强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引导与监督,提升政府对外贸易管理水平

针对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领域监管制度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存在的严重性,要及时把握好当前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产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抓住问题的关键,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督,提升政府部门管理水平,要善于在国家发展大局上很好地把握发展节奏,可以适度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产业内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新能源产业能够在国家的扶持下健康发展,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手段。根据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于新能源产业,由于起步晚、投资环境不够好、收益率低而风险大,这样的现状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如果仅仅依靠企业的自由发挥,那么这个产业的发展不会有太大动力。通过上述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很有帮助,需要让政府负起主要责任,依靠政府的引导与监督来实现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可以说,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能够决定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水平,没有完善的政府引导和监管机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历史性机遇,我国长期落后的新能源领域将难以改善局面。正因为如此,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督,提升政府部门管理水平成为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就目前来看,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强化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环节的政策支持、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出口和技术转让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新能源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等。

(三)鼓励国内自主创新,大量培养能源产业创新型人才

在新世纪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在新能源产业领域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能源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自主创新,依靠知识和信息等资源,把握好国内外两个市场,整合国内优势资源,积极学习和使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适度引进尖端科技人才,运用好科技这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管理好创新型人才,鼓励国内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问题,让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反败为胜,真正成为国内的主导产业。在新能源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争取发达国家放宽技术专利限制,建立新能源领域国际技术合作的沟通平台,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到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中来。对于国内企业的各种创新行为,政府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支持,提供有利条件,特别是在推动国家之间能源战略合作方面要多做谋划,为国内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新能源产业中,研发和设计阶段是最需要创新人才的环节,在引入高端创新人才、确定走自主创新道路之后,就要重视自主研发、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校企合作、发挥高校在新能源领域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增强我国新能源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对外贸易水平。

三、结语

篇7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提出最早是英国政府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1.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一是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新能源应用体系方面和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贸易的各经济活动中将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是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最首当其冲的影响。如当前衍生的新型低碳概念“碳国际标准”、“碳关税”等,这些新名词实质上是将一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尤其是在低碳发展这一方面做得相对不足的国家,从而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维护国际贸易的目的。

2.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二是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新兴科技成果和技术的发现而进行的,现今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海洋、信息、生物和电子等新技术。低碳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和海洋能等,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极少产生污染,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三是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大量运用环保、清洁的新能源能够改善以往运用传统化石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经济发展能源体系的根本改变。此外,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更为成熟和设施技术更为完善,因此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走在世界各国的前端,这成为发达国家在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的优势,使得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能够符合本国发展利益,能够维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且长期领先于众多发展中国家。

三、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低碳化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应对低碳经济最基础的方针。我国过去注重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但如今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第二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影响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发展。政府应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限制碳排放量高的产业的市场准入,减少和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低碳化,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利用财政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2.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能够降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以及保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标准符合国际标准。低碳经济作为新事物,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拥有先发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加大对低碳方面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去新的增长点,此外,还有利于我国环境的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需在其发展战略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鼓励发展低碳创新、进行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相关的政策,以及明确禁止一些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石油、天然气是我国如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但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的能源单行法律和能源公共事业法方面的法律都较缺乏,导致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协调不够畅通、不够全面,因此政府应加强能源立法工作,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进行宣传引导,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应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基本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人民群众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政府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低碳经济进行大力宣传,使人民群众能够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意识的引导,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经营的理念。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引导,提倡其实行低碳生活方式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篇8

关键词:新能源 城市电网 影响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051-02

目前,我国诸多行业能够良好发展,这与能源的有效应用是离不开的。但从目前能源储量来看,能源日益枯竭,如若不能找到新能源来代替煤矿、石油等能源,则会使我国诸多行业发展受到影响。为此,我国加大了新能源研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对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新能源一般泛指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这些新能源均属于清洁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1]。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从城市电网中新能源应用情况来看,新能源的应用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城市电网运行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应当详细分析新能源对城市电网的影响,进而探究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 新能源的简单概述

新能源又被称为非常规能源,是指人们不熟知的能源,例如:煤炭、钢铁能源以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从目前新能源研究来看,可以被称之为新能源的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这些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如此各个国家已经认识到了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意在开发新能源,使其代替常规能源,解决常规能源日益匮乏的问题。

目前,我国所研究的新能源有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其中风能、水能、太阳能已经应用到电力行业,用于电能开发。从电能开发效果来看,新能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因此,持续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2]。

2 新能源对城市电网的影响

目前,在电力领域之中,新能源的应用主要是发电,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也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潜力的发电技术。由此看来,新能源广泛应用于电力领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事实证明,要想在电力领域中广泛地应用新能源还需要电力工作者及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因为目前将新能源应用到城市电网之中,产生了较多负面影响,使得新能源难以有效支持城市电网运行。对于此种情况,该文将重点分析新能源在城市电网中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中调节电压,需要采用投切电容器和调整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头和接头的办法来实现。利用新能源发电来支撑电网运行的情况,依旧采用以上方法来调节电压,则会使新能源发电站的功率波动较大,进而导致线路出现负荷潮流波动,如此将会加大电网负担,使电网调整等工作比较艰难,最终将会导致电网运行效果不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由此看来,要想使新能源成功地应用到电网操作之中,并且支持电网运行,就需要对调节电压的方式进行革新,采用适合的调节电压的方式,保证新能源电站功率稳定,为城市电网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保证城市电网持续、稳定、高效地运行。

以核能接入城市电网来说,核能是原子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核反应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以后,可以良好地支持城市发电。但是,从核电站建立及为城市电网发电情况来看,核电站的发电量较多,直接接入到城市电网之中,需要电网采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电压调节,但是目前对于电网潮流分布的计算并不准确,如此会导致电网电压计算不准确,相应地在电网电压调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吸纳路传输功率发生变化,如此会使整个电网的功率难以处于平衡状态,致使电网运行效果不佳。所以,在当前要想将核能充分地应用于支持城市电网运行,就需要对电网电压调节方式进行调整,并且优化核能发电[3]。

(2)新能源发电对电网频率的影响。

将新能源应用于城市电网之中,除了会影响电网电压之外,还会影响电网频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以往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很少出现频率异常的情况,而构建光伏发电站,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来支持城市电网运行的过程中,新能源发电量超过电网总电量比例的情况会经常出现,一旦出现新能源发电量超过电网总电量比例,则会造成电网内频率波动频繁,进而产生电场,其功率的波动,会使电网形成一个火电组转速变化和风电输出的传递函数,如若超过18%,则会导致电网运行不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应当在将新能源接入城市电网时充分地考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与间歇的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此才能避免新能源影响城市电网频率[4]。

(3)新能源发电对电网谐波的影响。

新能源发电站主要由并网光伏发电站和并网风电场两种组成。光伏逆变器相关的物理特性和并网光伏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电谐波以及光照强度的改变带来的输出功率间歇性的变化会导致谐波污染,在电力较少的凌晨,电谐波变率增大,中午电谐波的变率有突然增大的趋势。所以,构建新能源发电站,利用其承担谐波区域时一定要深入地、详细地分析城市电网运行实际情况,明确电网谐波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来调整谐波阻抗,以便新能源接入电网之中,不会产生影响电网谐波的情况。相关研究人员认为,新能源发电接入城市电网,正确地对配电网和新能源发电站进行区分,进而有针π缘丶嗖庑巢ǎ采取适合的方法加以控制,可以避免新能源发电过程中谐波污染的产生[5]。

3 结语

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如此各个国家已经认识到了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意在开发新能源,使其代替常规能源,解决常规能源日益匮乏的问题。目前我国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新能源在发电方面也有良好的进展,但是为了能够在电力领域更为广泛地应用新能源,相关工作人员曾尝试将新能源应用到城市电网之中,但得到的结果不佳,对电网电压、电网频率、电网谐波方面均有影响。对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持续致力于新能源在城市电网方面的应用研究,尽快实现新能源支持城市电网运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参考文献

[1] 鄂宇航.新能源对城市电网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14,

5(9):263.

[2] 郝伟,蒋勃,张宇,等.清洁能源接入对城市电网发展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159-161.

[3] 马玲玲,杨军,付聪,等.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网影响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3):140-148.

篇9

21世纪一场新能源革命正在席卷全球,人们在认识到传统能源发电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之后,对能源发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能源发电则正是满足了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面貌为人们打开了新能源发电的新窗口。但是,与新能源发电行业迅猛发展不相符合的现状却是新能源发电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缺失情况,这极大地制约了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发电行业技能型人才之所以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主要是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的。它主要体现在高校专业教学的落后以及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和训练机制不完善两个方面。下面笔者将分析我国在新能源发电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缺陷,并且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高校在新能源发电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和配置上远远落后于国内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现状专业结构设置与新能源发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近年来,由于“十二五”的会议指导思想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在新能源发电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推动了新能源发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但是,由于普通高校在新能源发电专业的设置和教学配套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和完善,导致国内开设相关新能源发电专业的高校很少,并且高校的专业规模小,难以培养出大批符合新能源发电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据调查,目前国内在新能源发电行业,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多达数万,但是高校由于开设的专业规模小并且相关的教学工作没有跟上,在人品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很难达到企业的需求。面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笔者认为人才培养必须从根源上抓起,高校作为新能源发电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承担着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人才培养任务。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学校情况,推动学院的专业教学改革,依据学院的具体专业情况以及配合新能源发电行业的人才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进行教学,做好新能源发电专业的调配和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高校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和招生工作,积极向新生宣传新能源专业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就业前景,鼓励新生投报新能源发电专业,吸引更多理工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尤其是在机械和动力、电力等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学生。而对于其他学院想要报考新能源专业的学生,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一些基础课程考察学生的基础,并且为学生们提供转系和转专业的机会,为新能源发电专业吸收更多人才。

比如说,以理工科见长的学院,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和优势,将一些与机械、动力和电力相关的专业进行教学和专业编制上的改革,将机械、动力和电力学科作为教学基础,增设相关的新能源发电专业或者一些与电力专业有所交叉的专业,并且逐步完善学院的新能源发电专业教学,深入教学改革,开展本学院的新能源发电教学。高校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可以参照其它成功进行教学改革并设置新能源发电专业的高校,学习它们的先进改革经验,吸取改革错误和教训,将原本高校中与新能源发电有一定联系理工科专业作为重点考察和改革单位,在理工科专业的教学中逐渐引入新能源发电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根据新能源发电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整学院的招生方向和专业设置。高校可以先配套相关的教师和教学资源,比如聘请新能源发电专业教师和技术人才,为学生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合理运用学院资金,增强学院的教学设备,并且加强学院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联系,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各种技术合作。学院同时可以为学生们争取到新能源发电企业实习和研究的机会,促进产学结合,使得学生们切实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新能源发电知识和技术,最后高校根据新能源发电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针,改进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出高层次的专业性人才。

其次,新能源发电行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我国的新能源发电行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人才缺口,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企业内部的员工在技术的专业性和全面性上有缺漏,也不能满足新能源发电行业的技术要求。据调查,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不高,而受制于理论知识的不足,他们在提高自身的技能素质方面也受到了阻碍,这也是导致企业内部缺乏真正具有专业性、高水平的人才的情况,尤其是发电企业中非常重要的发电运行、电力装置管理和维修的专业人才比较少。而且新能源发电行业由于发展较晚,国内之前并没有高校开设相关的专业,真正从事新能源发电工作的人员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新能源发电知识教育的。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非本专业出身,而是从传统发电行业转业过来的人员或者是相关的电力专业的学生,对于新能源发电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存在着知识上的盲点,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开展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组织员工学习新能源发电的技术原理和实践操作,提高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促进企业员工整体技能的增强。开展企业员工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在短时间之内提高员工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人才力量。企业可以依据员工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学历对员工进行分类,以考核的方式研究员工在新能源发电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漏,有针对性地进行继续教育。

企业可以定期在内部开展知识和技术考核,让员工们意识到自身在新能源发电方面存在的知识盲点和不足,并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将员工的考核水平和培训结果与员工的薪资、福利结合起来,提高员工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企业依据员工的知识需求进行新能源发电方面的课程教学,请专业讲师或者是企业优秀员工和专业人才为员工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师。企业要重视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投入必要的资金开展员工培训。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与高校签订人才聘请协议等,投入高校教育投资,为企业招揽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企业与其他电力企业和机构的技术交流对于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可以与其它相关的合作企业和机构进行双向交流,定期派遣企业内部人才去其它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吸收其它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素质。最后,新能源发电企业要建设实践基地并完善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新能源发电行业非常强调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因为新能源发电是以应用为主的新型工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技术。由于企业内部许多员工在经验和技术方面与企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企业建设实践基础加强员工的实践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要注意安排好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为员工配置前线的技术人员,提高实践操作考察标准,切实提高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熟练度。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是企业培养和管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制。企业可以吸收国外的人才管理经验,运用相关人才技能鉴定流程,建立企业内部的人才评价体系,并且建立相关的员工薪资、福利管理条例,以高福利留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方式也能鼓励员工积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最终增强企业的整体人才力量。

2总结

篇10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01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的依然缓慢,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世界各国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加重视。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开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科技界和各级政府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11月,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领域基本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球深部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目前,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概括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大产业。这些产业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均体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加快了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重大调整,以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在美国奥巴马的经济复兴计划中,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重振美国经济,拉动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德国等国家对以云计算和移动宽带为突破口的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完善和提升国家发展战略,适应世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必然选择。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大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能够制定出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和行业垄断性的国家标准,掌握一批专利产品和核心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规划未来经济蓝图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产业发展战略。

(3)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着眼未来探索中国强国之路的重要途径。未来世界,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构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保持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和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撑。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应明确其总体目标、分期规划,从现实产业基础和战略需要出发,把握好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推进过程当中,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也要体现经济进程的特点,尽量与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协调。目前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现实需求看,我认为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2.1新能源产业

目前,国家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D2020),把新能源主要概括为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煤气层等。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构成为主,而新能源在能源总体供给和需求结构中占的比重很低。传统能源构成主要以油气资源、煤炭、电力等为主,新能源开发进程缓慢。从供求关系和能源消耗现状分析,能源供求规模增长过快,人均能耗增速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要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就必须发展新能源,特别是要优先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建立绿色、低碳、合理的能源消费体系,以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信息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