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范文

时间:2023-04-09 17:1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历史朝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国历史朝代

篇1

后期战国七雄起,秦朝统一列国休。

两汉之后干戈操,三国鼎立大战消。

西晋灭亡起东晋,分立政权南北朝。

隋唐五代北宋起,辽宋夏金交替更。

南宋结束归一统,元朝之后是明清。

2、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3、黄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秦汉又三国。

两晋南北隋唐起,

五代十国宋辽金,

元明清后皇朝止。

4、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篇2

史书记载,涮羊肉最早始于我国东北和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原称“涮锅”。据说,涮羊肉的起源之一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相传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北征途中,忽然想起清炖羊肉了。厨师急忙杀羊剥皮,剔骨割肉,这时,探马报道:“敌军铺天盖地而来,离此不远了。”兵贵神速,眼看清炖羊肉吃不上了,聪明的厨师想出一个办法,他在羊肉上拣了一个好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用饭勺草草地搅一下,便急急忙忙捞在碗里,加了点盐,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饱餐了一顿,感到这肉片格外鲜嫩。待忽必烈胜利返朝后,重赏了厨师,问清了这种羊肉片的烹调技术,御赐菜名为“涮羊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 47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 438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 5年。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8、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9、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16、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篇4

1、中国历史朝代歌如下:夏商西周和东周,东周前期为春秋。后期战国七雄起,秦朝统一列国休。两汉之后干戈操,三国鼎立大战消。西晋灭亡起东晋,分立政权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起,辽宋夏金交替更。南宋结束归一统,元朝之后是明清。

2、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汉朝在三国之前,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地位。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有王莽短暂自立的新朝与西汉更始帝时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西京在西安。

2、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3、隋、唐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人们习惯上称西都长安为西京,并且有时候还明确定长安为西京,五代时期的后唐政权,还曾经一度以京兆府为西京,京兆府就在今天陕西省的西安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三率解释为晋代皇宫所置宿卫有“三率”之称,指中卫率、左卫率、右卫率。中卫率是官名。西晋初太子卫兵之长。旋为左右二率,各领一军,后加前、后二率。成都王司马颖为太弟,再置中卫率,共五率,南朝初仅左右二率。

晋朝(266-420)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

篇9

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九大古都之一。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先后有13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逾1060年。在这些朝代中,曾经建都长安的汉朝与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代。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财务总部马时佳

近期,拜读了黄仁宇先生所著《中国大历史》,加深了原有记忆中有关中国古今历史的条线和印象,体会了作者贯通古今中外的视野和心境,以及作者所采用的重点提取综合评判的研究方法,有以下感想、感悟。

一、综合与归纳的方法

正如自序篇中概括的一样,以“中国大历史”命名本书,作者力图将宏观视野这一观念引导到中国历史的研究里去。由于身在海外,授课对象是异国学子,作者曾怀疑讲述历史知识的意义及实用价值,辗转反思之后,最终决定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在阅读“王安石的变法”、“数字管理还没成熟”、“张居正与万历皇帝”等篇章时,我对作者的宏观综合分析法逐渐熟悉并认可,对其通过讲说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朝代有关“政府抽税”的历史演变,论证“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的观点慢慢领会逐步接受。或许这些观点在历史课本、野史小说中早所提及,不敢确定是作者首创或独创,但这种写法确实是第一次跳出政治形态、道德意识去写史,让读者体会经济体制、技术条件等其他因素对于历史、社会、朝代更迭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推进作用。

二、视野与胸怀的开阔

本书自华夏文明起源至近代中国景象作通史串讲,宏观看去全面系统,朝代更迭、烽火硝烟、分合之势、民族聚散等展现的淋漓尽致,五千载烟云换作寥寥数语,千古风流人物化为过眼云烟,其中既有中华血脉的传承,也有脉络发展的足迹。在畅游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感受世事无常、时事造人,一些大事件,借力于天时地利人和,顺势发生或无可避免;一些大人物,受命于危难,问鼎于乱世,有的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有的功亏一篑、遗臭万年。在思想意识推演方面,本书将儒、法、道、墨等各家并举,涵盖佛说禅学、老庄之道、基督天主、伊斯兰等各家宗教信仰,包罗万象、交互辉映,争鸣冲撞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生命光彩。阅读本书既是沉淀知识、开阔眼界和心胸的体验,也是穿越今古,凝练智慧和思想的盛宴,深感受益匪浅。

三、游历与见闻的印证

读史过程中,突然想起“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警语来。比如书中读到“兵马俑的幕后”、“佛教的普及影响”、“初唐的繁荣壮盛”、“西湖与南宋”等篇章时,因为曾经游历身临其境,亲见过、触摸过、聆听过、体味过,感觉就较其他更真实而亲切,旧景、人物、故事都可以对上号,再回味历史品读作者点评时,条理更清晰,印象更深刻,或是丰富或是印证或是异议,更易得到共鸣或形成判断。

四、读史与研史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