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音乐课堂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互动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初中音乐课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却较为反感。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即为课堂的“表演者”,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以下就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一、充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他们的性格及思维习惯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其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知识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的思维敏感而活跃,同时兴趣爱好较为宽泛,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自身的发展及展现需求不断增多。这一时期,是其情绪波动较大时期,而且叛逆的念头不断滋长。近来,笔者就“你向往的音乐课”进行了调查。经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音乐课就是学生娱乐消遣的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身心放松。并且课堂上时常出现嘈杂和笑声,纪律涣散。造成以上原因并不是音乐的欢快节奏,而是教师所播放的音乐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难以体会音乐的意境。

比如,教师在播放《东方之珠》时,学生完全不懂欣赏,嘻嘻哈哈,有的学生甚至要求教师换流行歌曲,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听完整首曲子。初中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认为书本上的歌曲陈旧、过时,不如换流行歌曲,所以很难投入精力学习歌曲,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音乐情感的领悟更是无从谈起。教师开展轮唱及拉歌环节时,学生表现得都较为踊跃,但是大家只是倾向于看别人的表演,自我表现的意识不强烈。

二、认真备课,同时提高积极性

1.备课准备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除了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能保证音乐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落实素质教育的若干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初中音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否满足新课标的标准,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思考。据调查显示,很多音乐教师的备课工作缺乏灵活性与实践性,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死板;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课前根本没有备课,课上随意发挥,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阻碍作用,而且不符合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全面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师情绪

有的音乐教师备课工作做得相当细致,但是由于情绪把握得不好,所以师生间很难开展良性互动。比如,教师在教《七子之歌―澳门》时,要充分拿捏曲子的情感,体会曲子中悠扬、深情、流畅的旋律,将的深情和殷切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教师要情绪激昂,投入饱满的感情,只有自己融入曲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激情和热情。要实现音乐课堂的良好互动,需要音乐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笔者就此提出了有效策略。

三、充分了解初中生心理,投其所好

由于年龄段的不同,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小学生由于智力及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将音乐课作为其玩耍的时间。而初中生由于审美情趣的发展,他们更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流行歌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教师要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正常教学环节完成以后播放流行歌曲,或者编排简单的舞蹈,组织同学即兴表演。总而言之,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提高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表现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不强,没胆量把心中所想的展现出来。所以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投身课堂学习中。同时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其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主动与同学或者教师交流学习心得。

参考文献:

[1]沈雪.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教育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多年从事一线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一、音乐教学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师必须紧跟形势,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时展。首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摒弃传统音乐教学“培养几个优秀生,排练几个节目”就算完成工作任务的思想。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全体学生的整体进步。其次,要树立为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大家对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异常重要。只有接受很好的音乐教育,人生才是完美的。最后,要树立美育教育思想。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二、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主要的要求是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建立一种以突出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的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不断教给学生新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有序地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的氛围宽松而友好,学习的效率也非常高。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三、音乐教学必须重视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良好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对学生来说,中学教育只是其人生中的一个学习阶段,因此,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学生一旦具备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如在学习笛子这门乐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笛子的简单吹奏技巧。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喜欢上了笛子这门乐器。他们中间的很多学生自发地学习吹奏校园歌曲或者流行歌曲,兴趣十分浓厚,吹奏的技能也不断提高。再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扎起彩绸,走出课堂,在欢快热烈的音乐伴奏下,扭起秧歌。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对于音乐的感受更加形象、直观,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四、音乐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音乐即生活。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几乎每个学生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其中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分析原因,问题在于我们的音乐教育距离生活太远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取开放的姿态,突出音乐的生活特征,推动音乐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让学生感觉音乐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增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等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

音乐的美,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在生活中理解音乐,在音乐中理解生活。

五、音乐教学必须要注重激励评价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 师生互动 和谐 对策

在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音乐教学的发展,对于这一状况,老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在音乐讲解中注重多元化的音乐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特色,从而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音乐兴趣,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和谐互动的主要因素

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和谐互动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它需要两者的互相配合,任何一方没有一定的积极性都无法实现课堂中的和谐互动。那么现今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和谐互动的原因无非也就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老师,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学生。

1. 从老师的角度看互动

老师课前准备工作分析。21世纪是一个科学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时代,中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在这一形势下,老师要想开展好音乐教学,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一定的内涵素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学习兴趣。要实现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中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音乐的学习中,教会他们如何聆听音乐,感知音乐。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之所以没有达到和谐互动的效果,是源于老师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只是将和谐互动作为一个口号、一种形式,没有过多的重视,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一味的讲解,甚至一些老师根本就不备课,直接在课堂上像流水账一样侃侃而谈,这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知识技能的掌握、方法态度的培养都有一定的阻碍性,没有发挥其导向性作用。

老师教学情绪的分析。初中的学生各方面还未成熟,此时老师的教学情绪是最能够影响学生的,老师在做好课前备课的基础上,还要将其生动的呈现,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比如说《母亲》,老师在讲解这首歌时就不能平淡无奇的去讲解,而要通过这首歌的旋律去引领学生感受这首歌的寓意,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母亲的伟大,这有将积极情绪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才能感染学生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2. 从学生的角度看互动

现在的初中生其形象及思维想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音乐的学习中表现得极为没有耐心,相对于音乐学习,他们更喜欢一些流行音乐。对音乐学习缺乏一定的热情,必然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音乐教学,而缺乏和谐互动的音乐课堂是没有活力的,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要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二、促进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和谐互动的对策

1. 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投其所好

初中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此阶段的学生更希望音乐课堂中能够教授一些流行音乐,老师可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进行课堂设计。比如说在讲解传统音乐时,可以选择一些流行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让其发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区别,这样一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种类的音乐,拓宽了其视野,对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还可以在课堂结束时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音乐课程枯燥,从而提高其音乐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有一定的共鸣,从而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实现音乐课堂的和谐互动。

2. 制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其乐在其中

音乐是一种艺术的体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要实现音乐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陈规教学,要融入多种教学手法,使音乐教学呈现多元化特点。老师作为音乐课堂的开展者,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要为学生制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与老师共同探讨,共同挖掘音乐的魅力。

3. 情绪感染,轻松学习

初中时代的学生各方面还尚未成熟,易受老师的感染。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教学中加入自身的积极想法与情绪,从情绪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对音乐形成一种独特的感知力。对于课堂中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老师应着重辅导,让其融入到欢乐的音乐课堂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与美好。

总结

总而言之,要实现初中音乐课堂师生的和谐互动,需要两者的积极配合,任何一者表现得再出色都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引导者,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制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音乐知识,了解音乐特点,领悟音乐独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动;课堂;成才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往往不够。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在备课阶段程序化和模式化,对自身的情感、情绪把握不到位是导致课堂沉闷的重要原因;从学生方面来讲,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们的思想逐渐独立,对流行音乐充满兴趣而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也是导致课堂缺乏互动的一大诱因。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就要让学生对课本音乐“心动”,只有“心动”才会行动,从而打造满意的课堂效果,使学生成才。

一、引入多媒体,渲染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教育理念,对促进音乐教学的多元认知具有重大意义。音乐的多元化不仅表现为音乐的创作手法、演唱方法和表现形式,还体现为乐曲背后的文化背景,例如第四单元《母亲河》(九年级上册)的作者王志信的生平经历、作曲风格和主要代表作,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应该了解的知识背景。对于这些知识背景,如果仅仅只是采用语言和有限的几张图片进行传授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制作成课件,更有利于扩展和延伸所学知识,渲染一种仿真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例如在讲第六单元《欧美览胜》(八年级上册)时,为了增加学生们对欧美的印象,我下载了一系列的欧美风景名胜,诸如巴黎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大本钟、自由女神像等,并以《欧美览胜》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融入情境,默默地与旋律交响,形成学生心灵与音乐的互动。观赏完之后,我还要求学生搜集一些欧美名胜图片,包括自己在观光旅游的时候拍下来的照片,集全体之力,挑选出公认的最美的100张图片,制作成有背景音乐(即《欧美览胜》)的动感影集,放到网站上共享,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这首歌曲的了解和印象。

二、巧设提问,引导互动

提问一直是师生互动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巧设提问,最重要的是设置问题要巧妙。首先,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太难学生会失去探索的动力,等着老师给出答案,不利于形成师生互动;太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得出答案,这样虽然可以造成一种课堂气氛活跃的假象,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并没有什么助益,反倒浪费了学习时间,甚至有些学生觉得这些问题过于“”懒得理会,无意之中消耗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问题设计要有梯度,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提问的次序,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防止学生在过难的问题上钻牛角尖。如在学习第五单元《希望的田野》(七年级下册)的时候,根据以往的经验,许多学生都听过这首歌,觉得没有新鲜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引起学生注意,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提问:

①你会唱《希望的田野》吗?如果会,请会的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曲。

②(有同学唱完之后)同学们,你们能为刚刚演唱的这首《希望的田野》做一些点评吗?

增加了演唱的环节,同学们的活力都调动起来了,许多班上的“金嗓子”都被同学们推上了演唱的舞台;由于增加了点评这个环节,当歌手们在台上唱的时候,同学们很认真地倾听。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劲爆”,我还引入了竞争机制,即在全班选出10名评委,分别给每个歌手打分点评,其他同学则通过投票来为自己喜欢的歌手加油。通过这一轮精彩的唱评环节,歌手、评委以及台下同学都仿佛经历了一场音乐盛宴。

三、渗透情感,积极互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导演者,教师要让学生领悟到音乐的魅力,首先要将音乐的情感渗透到自己的情感中。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又怎么能引导学生看到音乐的美呢?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想学生之所想。例如许多学生都对载歌载舞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编排和即兴表演,并适当给予纠正和总结,做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其次,要急学生之所需。音乐是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可以和人文学科甚至自然学科相互渗透,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将语数外政史地体等学科综合起来,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能塑造音乐课程与教师的魅力形象。

四、投其所好,创造互动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小学生希望音乐课变成他们的游戏,初中生则希望老师将流行音乐加入课堂。教师投其所好,将流行音乐带入初中音乐课堂,有这样几个优点:首先,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和对课堂的喜爱;其次,由于时代的关系,初中生每天生活在流行音乐的包围圈中,将流行音乐带进课堂就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体现;第三,由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为引子,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中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懂得所有音乐都是相通的,并非泾渭分明;最后,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地接受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品位。例如《龙的传人》就是一首典型的流行歌曲,教师还可以将同一主题的提上课程,如流行歌曲《黄种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通过流行歌曲与经典歌曲的对比,学生们更能体会到经典歌曲的口感醇厚和流行歌曲的脍炙人口,从而更客观公正地评价流行歌曲和经典歌曲,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会偏废教材歌曲。

通过以上四种方法,让学生动心动情,并最终采取实际行动,这正是互动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是音乐课堂所要达到的理想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重视初中音乐课堂互动,能助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廖正训.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师生间的互动[J].青春岁月,

2013(12).

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针对教育社会学的师生互动主要是互动行为类型的理论探讨;针对教育心理学的师生互动主要对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因素进行的探讨。真正实现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做到初中音乐课的全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让初中音乐课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已经成为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师生互动的有效实施是初中音乐课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缺乏广度

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作出的反应、师生间的眼神交流等等。目前,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以及教学班级的人数较多,使得教师只能与少数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致很多学生不愿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问和回答问题,课堂表现得较沉闷,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由于学生数目较多,老师不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就不能及时地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交流只属于形式上的交流,缺乏实效性。

2.师生互动缺乏深度

在课堂上,师生间主要进行的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互动,缺乏对情感、思想、神情、教师的期待、教师的评价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只有少数学生享受了这一“特权”,学生既不知道老师的要求与期望,老师也不知道学生的情感思想。由于教师在师生互动对象上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除少数表现活跃的学生,更多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让多数学生与教师在进行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神情交流时多了一道无形的障碍。

3.教师缺乏主导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教师设计并发号施令的。如教什么、怎么教、如何选择、提问的对象都在教师的指挥控制之中,而学生主要是服从教师的安排,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消极,很少主动思考或者提问。而初中音乐是一门非语义性、朦胧性、不确定性的艺术,又由于学生对于音乐所激发起的情感是主观性的,不同学生对同一作品的感受差别甚大,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情感,影响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策略研究

1.树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师生观

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行为由教师控制、指挥,学生因为自身水平的限制也不可能自发主动地学习或者彻底改变课堂的教学行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教师控制着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而学生的自身水平是有限的,学生无法自发地主动学习或完全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因此,作为主要的教学活动主导者,教师应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教学设计应充分了解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

2.树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评价观

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了解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发现初中学生的音乐潜能。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应该给学生不同的评价,真实、有效的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进步,对中等生、差等生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优等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同时,可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先天因素有关,教师应以激励性的话语、鼓励性的评价去感化学生,避免用应付式的话语进行评价,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产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

3.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专业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维持正常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范唱能力、弹唱能力、范奏能力。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及实施,为适应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需有自我发展的意识,针对学生的需求不断地补缺补漏,通过努力学习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展现出教师良好的素质。

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课堂发现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利用多种互动行为中介对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如何实现有效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提出初步的理论构想。

参考文献: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反思;对策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

(一)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忽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

由于广大教师工作者并未意识到音乐教学对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而缺乏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在上课的时候存在敷衍了事的应付情绪。尽管在授课之前任课教师也会认真备课,上课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表面上课程节奏衔接紧密连贯一气呵成。而事实上这种看似顺利的授课对学生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熏陶,这种死板的教学中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音乐之美,享受不到音乐带来的愉悦,除了抹杀学生对音乐探索的积极性之外起不到作用。

(二)课程授课结构单一,忽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初中音乐教学包括识谱教学、乐曲欣赏教学、发音教学、独唱教学、合唱教学等,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但在初中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教学和发音教学等基础教学教授较少,对合唱等难度较大的教学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上课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放放音乐,然后带领大家唱几首歌就完了。至于对音乐的欣赏和评价基本上没有细致和深入的教导,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从情感上体验歌曲的意境,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单一和低效的传统教学模式。

现在常用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大致为两种。一种是“梨园式”教法,这种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人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师傅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另一种为“专业课堂”,这是专门练习发声、识谱、范唱、教唱等古板的课堂。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的模式没有什么突破,大多还是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立足点

(一)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音乐技能

音乐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先学生传递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认识能力和演唱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知,通过音乐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意味着教师更加认真的对待教学,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因此也就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技能,提升学生的对音乐鉴赏及演唱能力。

(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加上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欣赏更多的优美曲目,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内涵,让音乐的魅力深入每一位同学的心灵,用音乐起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命的愉悦,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对人生、对社会的审美。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益的,这样的音乐才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的。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可谓是意义重大。

(三)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效的音乐教学不仅仅重在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传递,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引导,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通过音乐教学的改进,学生对音乐才能产生强烈的热爱,对音乐的学习才能更加的主动和积极。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培养的结果,缺乏任何一方的配合课程结果都会非常糟糕。

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对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由过去重在知识的灌输转变为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能力。音乐教学作为一项集理论教学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对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度要求更高,然而现实却常常是讲台上面教师费尽心思,下面的学生确实茫然冷漠甚至昏昏欲睡,这种消极现象的出现对音乐教学是巨大的打击。我们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情况存在的根源,其实并不是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真的毫无兴趣,而是授课方法或者内容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年龄特性在哪,然后有针对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生活可爱的情景音乐剧,把音乐教学融入到剧情的欣赏当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借鉴先进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音乐教学的学习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独角戏行为,更重要的是双方的默契配合,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认真,如此知识和技能的传达才是有效的,才能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在合作教学上,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创立的独特教学方法独树一帜,它更加强调音乐教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主张通过开展有益的游戏、配合幽默的语言、动作、表演等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丰富音乐教学内涵,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该方法对国内初中音乐教学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价值,广大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国内实际,开展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三)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上进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不足寻找他人的优点,然后进行取长补短促进自我进步。这种微妙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思和合作意识,他们明白要想超越他人自由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他们也明白要想团队更强大,需要每一个人的同心协力。所以通过开展音乐活动的方式,让大家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学生自己就会在心里进行默默的对比,这种竞争意识对激发学生上进心是非常有用的。

结语: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将对初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帮助。音乐教育之路漫漫,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一线老师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只有深刻把握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阎娟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及对策神州.2013(10)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 趣味 策略

有趣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初中音乐不仅是一门让学生放松身心的课程,同时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采用灵活、幽默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自发地融入课堂中来,更好地感悟音乐的魅力,在玩中乐,乐中学。下面笔者结合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如何让初中音乐课堂妙趣横生。

一、开发音乐的感知力,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

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主要是通过自唱来实现的。开展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识谱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弹琴、范唱等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八、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可以初步看谱唱词了,教师只需要间或巡视,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即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难点并解决,以提高自身音乐品味。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乐音传情”这一内容时,先一字一句带唱《爱星满天》这首歌曲,等学生会唱后,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己讨论歌曲中哪几句最好唱、最美。还可以请唱得特别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进行教唱,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引导九年级学生学习“西部放歌”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看谱试唱,老师通过弹琴、范唱的方式点播,这样学生在自己试唱、讨论的过程中,就已经学会了歌曲,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激情,妙趣横生。

这种学习方法与以往的先学谱后学词不一样。它是将词与谱的学习同时进行,改变了枯燥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学得更加自然。同时也能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歌词的美好,准确捕捉到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加音乐的趣味性。此外,这也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过程,对培养学生音乐元素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展现音乐的能力

音乐学习不仅是要学会唱歌,更是要学会展现自我。师生之间可以对音乐的速度、风格、题材等内容进行讨论,以此确定音乐的主题到底是鞭笞还是引人深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将其表达出来。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教师还应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能够尽情展现自己的音乐能力,这样音乐课堂才能有趣且有效。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有一内容为“中国龙吟”,其中的歌曲主要是《龙的传人》和《我是中国人》,这两首歌特别能够唤起学生的爱国之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要将歌唱出来,将爱国之情表达出来。《龙的传人》这首歌非常活泼明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我是中国人》则展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这两首歌短小精悍,易学易唱。因此,在唱评上可以适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是男女互唱,也可以是组内互评,还可以是全班师生共评。在点评的基础上广泛唱,反复唱,不仅能够提高演唱技巧,还能在开心融洽的气氛中体验意境美,体现表现美。

音乐是一门需要表演的课程,其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学生展现自身音乐能力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进来,为他们充当伴唱的角色,这样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高效。

三、加强课堂的讨论力,在学生开创音乐的新篇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设定一些具有讨论性的内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将音乐之美表现出来。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在趣味性上有一定的狭窄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和互相讨论中,更好地体验歌曲中的旋律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体验,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并努力开创音乐的新篇。

例如:在《茉莉花》这一课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教学,教师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学生自主练习之前,教师需要先对其中涉及到的指法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自行弹唱。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因此需要先对学生的歌曲节奏、节拍、情绪等进行引导,然后再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最后将节奏和音色搭配好进行合奏。这一内容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合作、讨论和探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歌曲的欢快,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如:歌曲是如何展现茉莉花的芳香四溢的?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美丽的花朵,会用什么样的乐曲形式进行表达呢?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将茉莉花的美丽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用边画边唱的方法,有的学生用舞蹈,最后全班学生一起用电子琴将《茉莉花》弹唱出来,整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超。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兴趣培养;有效方案;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61-01

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精心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方案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之源就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音乐情境,引入生活中的常见元素,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情境创设策略进行相关研究。

一、重视课前情景引入,引导建立多层次教学模式

授课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引入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本节课堂的学习甚至是整个学科。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应该在心态上回归学生,将课堂看成是学生能够提高自主能力的有效平台。因此,授课教师可将教材知识内容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一种学生能够有效接受的氛围中,让学生去学习音乐。音乐课堂上,可以用录音、课件、视频等,带学生入情入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很难掌握的地方,教师应该及时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重点。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师生的交流互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地进行鼓励。比如,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多数同学能把今天学习的歌曲《桑塔露琪亚》完整有感情地视唱出来,说明同学们有潜力,只要继续努力,成功就离你不远。”有时候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是因为学生缺乏对音乐本质的理解;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很快地演唱某一首歌,但他们却唱得没有感情。因此,授课教师应先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进一步通过多听、多比较、多动嘴,领悟歌曲中的意境与情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认真思考教案,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多元化引入环节。有的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感兴趣,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获得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序的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音乐知识。同时,要做好课后时间的有效利用,不能让学生感觉到作业负担,同时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练习。比如,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向家长展示一下今天的音乐学习成效,这样的形式学生容易接受。

二、营造音乐课堂气氛,引入练习式教学

音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种材料支撑,授课教师要做的是将教材中的音乐知识通过合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进行练习。从初中阶段起,就要重视引入不断重复式练习以积累扎实的基本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重视精心地营造音乐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学生不断地通过练习,把握音乐的内在思想感情,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完成音乐课的授课任务。课堂上也许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对于发生的事情,教师要认真对待,理性处理,不能开心时就好好处理、不开心就冷落带过。比如,有的学生唱歌跑调或难听是常事,要教导学生注意练习的方式方法,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音乐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

三、注重课堂讨论,加强师生的音乐交流

音乐有不同的情绪、力度、速度、声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音乐的准确理解,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也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真诚和谐地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情境化的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师生交流,学生可以从教师那儿领悟音乐的深刻内涵,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讨论时,要适当分组,让每一个成员充分发言,真正触动学生的灵魂,不能只让少数学生唱主角。比如,可以就一些经典音乐、流行音乐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感悟经典音乐的内涵、领略流行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让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

四、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教师就要创设适当的音乐情境,重视音乐知识的引入和拓展,进而保持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发展健全的学习思维。作为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入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才能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丽青.论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2]杜宏斌.从赏到鉴――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一些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4(02).

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 高效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当前,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人们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加强合作与交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教学中,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这种并非具体知识内容的指导,更多的应是关于学习本身的指导。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在学生偏离主题却浑然不觉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进行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已经改变,“指挥棒 ”为 “引导者”。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 “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以亲切、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与爱戴,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因为,“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让每个学生获得平等的进步机会,在创新发展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通过学生在课堂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从中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四、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大多收录的是经典老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不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教材中的歌曲内容不能理解,更无法体会其中的意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选择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并可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手拉手》这首歌时,教师可将其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结合,先让学生欣赏开幕式会歌《我和你》,让学生了解历年奥运会中的优秀音乐作品,这样既实现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也可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另外,针对当前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学带来的冲击,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认真分析现在的流行音乐,尤其注重筛选流行音乐中不适合初中生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欣赏流行音乐。例如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歌手周杰伦,对于他写作歌曲的风格、曲调和曲风特点、演唱技巧等都是教师可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也会让学生改变过去一味追求流行歌曲的态度,避免盲目跟风,真正提高音乐水平与音乐素质。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形式简洁、丰富直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内容的兴趣性和立体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因为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

篇10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语言 通感效应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艺术对音乐艺术教学所产生或带来的通感效应和联觉效应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音乐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依靠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手段来达到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终极学习目标未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那么,音乐教师要讲究怎样的教学艺术呢?

一、多用“微笑语言”亲近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微笑像鲜花一样迷人,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春风一样温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在天的那一方,在水的这一面……微笑永远是最美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微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微笑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活力、更显精彩!教师如果能对学生微笑地点点头,那么这将是一种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最好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我们的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二、善用“音乐语言”暗示学生

音乐语言是音乐课堂中的“核心灵魂”。那么什么是音乐语言呢?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音区、和声、复调、调式等等。

音乐课应当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根据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如:节奏、旋律、节拍、和声等,我们音乐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很多特定的音乐语言来促进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前播放一些特定且动听的音乐进教室,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就要上音乐课的氛围,或将课堂常规中上下课的师生问好改为歌曲:

教师用亲切、甜美的歌声向学生问好,这样的问好方式学生们都很乐意接受,自然而然也会用甜美的歌声加以回应,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音乐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果。

三、妙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感知音乐形象。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用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因此,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自然的、直觉的、即兴的。例如当学生音唱不准的时候,让他们用“柯达伊手势”来表示某个音高,边做手势边唱旋律,这样既有利于音准的训练,又在形象的旋律线勾画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

四、借用“科技语言”感染学生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现今发达的“科技语言”——多媒体技术,它的运用使音乐教学生动直观、表现力极丰富,能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缩小时空差距。它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弥补了以往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帮助音乐教师更加完美地向学生展示了音乐的听觉美、视觉美。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的《春天来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多媒体情景: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大农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狗、小猫、青蛙等等,然后再问同学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说话的?同学们马上就闲不住了,迫不急待的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说话声。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模仿小动物的说话声——小鸡、小鸭、青蛙……刹时教室里就真成为了一个农场、一个动物合唱团,学生在开心愉快中很快就掌握了歌曲《动物说话》,而且还创编了其他小动物的说话歌词并能积极表演。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并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使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只要能够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一切教学手段,都将成为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形态。“条条大道通罗马”,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把“微笑”视为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把“音乐语言”视为音乐学科的灵魂;把“有效的提问”设计视为到达彼岸的桥梁;把“肢体语言”视为音乐课堂的血脉;把“电脑、多媒体”运用视为音乐课堂的“精良装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堂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交流情感、陶冶情操,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对音乐艺术教学效果所产生并带来的通感效应和联觉效应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终极目标得到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7月第一版

[2]李更生主编.《师德于细节中养成》陕西旅游出版社

[3]《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北京第1版

[4]《中小学音乐教育》189期、169期、1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