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智慧课堂范文

时间:2023-05-17 11:3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智慧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智慧课堂

篇1

一、确立“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思想

哲学家培根在其《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孙云晓也曾说:“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可见,幼年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时期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将“好习惯成就一生”定位为办学理念,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确立为办学目标。

二、创设“分工合作,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

教师的职能应体现合作精神:第一,教师一起谈论教学;第二,教师互相观摩学习,促进思考和讨论;第三,教师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一起规划课程安排;第四,教师互相传授各自在教学、学习和领导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改革,因此,我校创设了“分工合作,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教师之间互相倾听,认真对待彼此的意见,学校管理不再是“我的事”,而是“我们的事”。共同管理极大地凝聚了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1.分工合作

我校立足学校的实际形成了“六横六纵十九点”的管理系统,“六横”即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教育技术处、总务处、工会等六个职能科室,负责学校相关的规划设计、计划拟定和服务指导;“六纵”即六个科室主任负责1―6年级的全面工作;“十九点”即十九个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的设计及实施。这样的横、纵、点三维式的“放权”,产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渔网”效应,能帮助教师释放潜在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2.落实三会

为了做到学校的管理重过程、抓细节、强落实,我校始终强化“三会”制度,即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每月的教研组长交流会和每月的班主任总结通报会,尤其是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通常是按三步走,即总结工作,反思问题,协调下步的工作。由于中层干部兼任科室主任,与本学科教师同处一个办公室,能及时准确地传达会议精神,避免了传达过程中的变形走样,从而实现信息的上下畅通和实施的快捷高效。

三、建构以人为本、德能并重的管理制度

我校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即突出民主、体现规范、强调实用,在发现问题时寻求解决之道,倡导以人为本,把教师放在学校管理的主人翁位置,遵循“调研――修订――反馈――实践――再修订”的原则,通过教师会宣读、学校网站公示及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多种渠道广开言路、问计纳谏,力求通过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创新,使管理制度高效可行,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目的。

同时,我校改革了“评优评先”制度,以“德”为先,以“能”为重,采取“教师会上宣读相关文件要求――分管科室提名推荐――全体教师会讨论投票――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校园公示栏上公示”的公开透明的方式,使评选出的教师能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四、创设智慧课堂,打造书香教师团队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的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主体,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改变“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从而实现以“低耗”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遵照“好习惯成就一生”的理念,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以阅读增内涵、以勤练提素养、以团队融智慧,奏响了“学习型、合作型、智慧型”教师团队成长的三部曲。

1.从读书习惯开始,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高品质的阅读,我校注重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筹划了一系列的教师读书活动,举办了“阅读成就魅力课堂”专题讲座。此外,我校还主张师生同读一本书,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课”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如课外导读课“那些人,那些事,走进《城南旧事》”分别参加了全区校本课教学竞赛和全省现场优质课竞赛,均获一等奖。

2.从基本功开始,建设教师团队

教师的基本功对教师和学校而言至关重要,我校将写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列为两项教师基本功,把锤炼教师基本功作为“学习型”教师的提升之路。在写好规范字方面,给教师布置练字任务,每周一练,每月一评,每学期进行教师钢笔字、粉笔字考核,优秀的作品分期分批以“朵朵花开淡墨痕”为专刊在学校宣传窗展出。在说好普通话方面,开展“诵读经典,浸润心灵”的美文诵读活动,每天下午课前五分钟,教师们轮流在学校广播室诵读美文,并由学生点评,激励教师说好普通话。

3.从合作教研开始,提升教师智慧

我校在各教研组推行了“团队合作,捆绑评价”的教研模式,教师们在合作中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通过合作,教师能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充分演绎新课标的内涵,能对课堂教学的得失做出准确的评价,这些无不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例如,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的“首届教学节”,将团队合作这一新型教研模式推向了,助推了全体教师 “合作、学习、创新”的阶梯式成长之路,促进了教师智慧的进步与提升。

五、构建多元发展平台,塑造“香樟英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他们一生。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根据“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展开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习惯塑造,力求打造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1.实施“五净”德育,用好习惯成就“儒雅少年”

我校建成了“好习惯成就一生”的校园主题文化墙,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分为做人、礼貌、学习、阅读、安全、卫生、饮食、运动、劳动9大板块共81个习惯,并用简练的文字、活泼的图画悬挂于校园中,以净体、净言、净行、净校、净心的“五净”目标,将81个习惯以儿歌的形式分学段解读,引领各年级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我校还采取了一些评价措施,例如“周周红旗班”的评比,还有“阅读之星、艺术之星、运动之星、尚礼之星、劳动之星”等多项评比,让学生“人人都有奖状,人人都有自信”,从而打造身心健康、温文尔雅的“儒雅少年”。

2.注重学生的阅读和书法,培养智慧少年

秉承“读书・明理・启智・成才”的校风,我校倾力打造“书香墨香溢满校园”的系列活动,力求让“读好书,写好字”成为每个学生受用一生的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校实行了“七色花”阅读考级制度,考核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证书的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紫色为第七级即最高等级,考过七级的学生可获得印有七色花的“阅读考级小博士”证书,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我校把书法教学纳入到课程中,让书法真正走进课堂,每学期开展硬笔、软笔书法竞赛,举办书法作品展览,让学生在养成规范书写习惯的同时,感受中华汉字的魅力,从而达到“立字立人”的目的。

3.用艺术和运动展现“阳光少年”风采

篇2

【摘要】新课改要求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地方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文章从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本地的文化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措施阐述地方文化资源对高中政治课改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高中;政治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71-02

2008年,新疆地区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改变原来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地方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

一、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1.获得资源的途径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匮乏。目前,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很少接触校本课程,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校本课题的研究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原因在于学校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用教材、教教材,教师备课最多就是看看教学参考或上上网。

2.对资源的整理不够系统优化。即便有个别教师在政治教学中采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也只是零散的,不够系统化,只是随机、偶尔用了一些资源,教师并没有系统化地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去丰富政治课堂教学。

3.对身边已有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博湖县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县政府也十分重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契机发展旅游业,博湖县每年要举办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但是,教师不能对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对政治新课改来说无疑是资源浪费。

4.以教师开发资源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或许有个别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偶尔用到博湖地方的文化资源,但只是简单提及,学生被动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以上问题说明我校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应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走出“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将学科知识、学生生活、地方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二、本地文化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分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等。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而地域和民族文化之所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因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博斯腾湖自然风光秀丽多姿,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评为西部大开发新疆十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博湖县的东归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渔文化、芦苇文化和沙文化、西游记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资源正在陆续开发,凭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文化价值正逐渐显现,经济价值不断升温,已经成为博湖县资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博湖人,尤其是政治教师,置身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除了骄傲之外,还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家乡的文化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自觉做文化传播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样,不仅会丰富和活跃课堂,而且会扩大博湖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信教改实践必然会促进博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课程资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博湖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人们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课程资源。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探索地方文化教育新模式,是富有开拓性意义的一项系统工程。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素质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新课改进程推进缓慢。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为学校教学工作注入了新活力。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在于内容的扩展,而且改变了以往空洞说教、强加灌输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搜集、开发当地文化资源,教师和学生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也有利于师生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发展。更可以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提高开发课程的能力。还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懂得爱家乡才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文化才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产生精神的认同、自尊和自信。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工具,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所以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建立正确的课程观,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只是课程的一种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联系本地文化,用教材而不“教”教材,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根据学习内容与目标,灵活、有效地利用身边的地方文化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实现课程目标。

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中留给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一片广阔天空,也是给予教师发挥才干的大舞台。开发校本课程离不开课程资源,而地方文化资源是宝贵、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资源。

1.进行大量实地走访,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1)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进行实地走访,先后在博湖文化局、旅游局、民宗局等行政主管单位进行走访咨询,请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师生调提供必要的机会和资料。

(2)重点了解博湖县有关“四节三会”的历史渊源,活动现状及影响,还专门前往大河口景区、喇嘛庙、清真寺、阿勒齐手工艺术馆等旅游文化场所考察访谈,走访多位民间艺人,聆听他们深情的专业讲述,获得了许多从来没听说过的真实故事。

(3)充分发挥学生及其家长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社会人脉和掌握的文化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活生生的第一手材料。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的走访,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原料素材,提供了诸多启示。但也遇到了走访量不足、工作超量、缺乏资金的问题。

2.总结经验,发动其他教师,调动广大学生,扩大校内影响。随着课题研究实践的不断推进,教师单靠自己难以搜集到更多详细材料,需要更多教师参与协作,需要广大学生参与配合。广大师生都关心热爱博湖文化,愿意传播家乡文化,更希望政治课上有机地利用博湖文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但他们也普遍反映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挖掘、传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如何促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有机交融,为博湖教育改革振兴,为博湖的稳定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还有不少的困难需要克服。

3.利用“四节三会”,享受文化生活,检验研究成果。请求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主任和班主任协助,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提供时间和组织上的帮助,借助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利用博湖县搞“四节三会”活动的契机,深入活动现场,采访民间艺人,与各族群众互动,深切地体会地方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神奇魅力。

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064-03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ampus

YAN Si-jing

(School of Nursing, Xiangtan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4,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and other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y which is applied in campus lif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intelligent campus fully operational, providing bet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typical application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开展,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平台、校园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突破。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相继提出和实践应用。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促使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向智慧校园建设迈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智慧校园关键技术简介

智慧校园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数字化校园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RFID、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技术的应用,应用物联网技术能智能感知物体,将各物体连通起来,实现物物相连;云计算技术是通过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应用,将不同城市、不同校区、不同系统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访问资源;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专门用于处理结构复杂海量数据,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数据结构展现技术等;移动互联技术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网络数据、语音、媒体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社交网络平台包括校园BBS、腾讯、人人网、开心网等,学生等用户群体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各种社交信息,展现自我以及进行营销推广等,也可以作为学习交流的场所。

2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关键技术可以应用到智慧校园校园管理各个方面,主要应用见下图所示。

2.1 智慧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智能卡、家校通、虚拟校园等能够为师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2.1.1 智能一卡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服务商融合3G与物联网等技术,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务,将门禁、食堂就餐、银行支付、借书、职工考勤等功能集于一体。学生可以使用智能卡到食堂、校园超市刷卡消费、凭智能卡进入宿舍、到图书馆借书等,教师可以使用智能卡刷卡考勤,到食堂刷卡就餐、银行卡支付等。智能一卡通设施及数据库中心与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可以通过访问校园数字化平台,调取一卡通数据,并将学生考勤、借书、宿舍就寝、食堂消费等数据信息呈现给用户及管理层。

2.1.2 家校通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使用信息系统、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家校通平台,使人、物、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通过网页平台、短信、微信等信息传输渠道,实现学生、家长及老师之间信息互通互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可以随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家校通平台上查询教师信息、教师对学生评价及批语、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等。

2.1.3 虚拟校园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数据建模等技术构建虚拟模拟校园,将校园环境面貌、风格特点等生动呈现用户面前,并提供服务导航。师生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进行连接访问,进入虚拟校园,根据服务导航,迅速了解掌握校园动态,享受快捷的信息服务。

2.2 智慧教学、智慧图书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能实现智能教学管理,为师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师生能够智能感知学习环境、识别用户特征、整合呈现各种学习资源、智慧课堂教学、自动记录用户各种学习记录等。

2.2.1 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数据建模、物联网等技术构造智慧学习课堂,利用智能卡或者GPS定位等感知设备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师生身份,经过身份认证进行智能连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资源服务,智慧课堂以模拟教室形式进行智能课堂考勤、智能课堂举手提问、智能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智能课堂考勤使任课教师对缺课的学生一览无余,极大方便了任课教师教学,同时也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学习空间。

2.2.2 智慧图书馆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设备技术等打造智能图书馆,为师生用户提供智慧化图书管理服务。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端应用,它充分利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技术,能够对用户身份进行智能识别,为用户提供座位预约、图书资料查阅等服务,具有知识共享、服务高效、使用便利等特性,智慧图书馆大大拓展了图书管理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2.3 智慧学生管理

智慧校园利用二维码、RFID射频、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以及GPS、GSM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学生制作智能学生证,并实现智能学生宿舍管理。

2.3.1 智能学生证

智慧校园智能学生证一般由GPS模块、RFID模块、GSM模块、主控制器、读卡器构成。学生拥有智能学生证可无障碍进入校园,门禁设备采用非接触式,可以远程读取学生证信息并自动识别,能自动判断学生进出校状态,系统能自动识别和采集信息,并自动将进出校门信息发送到系统指定的手机上,并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可以调取系统采集的学生进出校园等活动情况信息。

2.3.2 智能宿舍管理

智能宿舍管理除了采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技术外,还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学生身份智能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利用移动互联、GPS等技术实现系统智能访问连接及身份认证。智能宿舍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智能学生证、智能卡等采集到学生身份信息,并进行智能识别定位,从而实现学生归寝、缺寝等方面智能统计和管理。

2.4 智慧科研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为教师提供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服务及创新协作平台。通过采集建立规范合理的单位、部门及个人知识数据库,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知识资源服务。通过创新协作平台,课题参与者可以查询、申请国家、省、市以及校级科研项目,可以提交科研结题等资料,同时还可以查询课题组成员信息,能给项目成员发送有关课题任务通知等,项目组成员可以查询自己参与的课题进度、取得的课题成果等,从而提高科研协作创新水平以及管理效率。

2.5 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在信息采集方面采用智能卡、无线传感器、二维码、视频监控等设备和技术,能够全面、准确的感应、识别、收集校园所有人、物、事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有线网、移动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同时系统使用先进的数字模拟及建模技术,形成清晰的监控视频图像;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模拟图像及校园情景,进行初步判断,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从而降低校园安全风险。

2.6 智慧门户及社交网络平台

智慧校园拥有智慧化的门户网站和数字化校园平台,且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与各资源信息系统相连通,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根据用户个性需求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生动呈现给用户参考使用。另外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增加校园BBS社交网络平台,平台模块包括校园社团、院系交流、电脑科技、休闲娱乐、谈天说地、实习就业、勤工俭学等,师生可以进行注册登录访问和浏览平台各模块,并根据自身需求有关信息等,校园BBS为师生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学习交流场所。

3 可能遇到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能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能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对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智慧校园中使用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属于前沿技术,采用到的设备可能会比较贵,技术创新性很强,服务费用又高,使得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较大,部分高校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目前,智慧校园还处于应用尝试探索阶段,存在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等问题;另外,智慧校园各种感知设备技术的全面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如何安全保存、传输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4 结束语

在智慧校园中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对校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服务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使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不过,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也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白丽媛.智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架构与应用研[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4).

篇4

近年来,我校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实施“创建智慧校园,争做智慧教师,打造智慧课堂,培育智慧学生”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了教学环境从纸介质到屏读,从有屏到多屏再到多屏互动的目标;管理力度适度超前,在无线网络和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应用力度,积极探索先进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开通教师云平台,实现“在线辅导、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强化章程建设,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朝着“绿色有机教育”目标迈进。学校还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创建智慧校园的有效载体,以“行走在阅读间”为主题,按照小学生年龄特点分为四个主题活动,即:美丽龙都行――阅读家乡,魅力河南行――桑梓情深,梦想中国行――爱我中华,奇丽世界行――放眼世界,引领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学校精心设计、布置了全面开放的校史展厅,让师生、家长和来宾能随时阅读实小校史,领悟实小精神与文化。

争做智慧教师。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具备“人格智慧、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成长智慧”这五种智慧。“人格智慧”即引领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具备“死角变亮点、责怪变责任、差异变资源、告状变报喜”的教育智慧,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尊重与信任,潜心修炼优良师德。“课程智慧”即引领教师建立师生合作开发课程的备课体系,建立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操作体系,建立以问题导学为特征的多元课型体系,建立以师生合学为内涵的智慧导学体系。“教学智慧”即引领教师勇于接受“创客教育”的挑战,勇于成为创客,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让学校真正从知识传授中心转变成为实践应用和创造的中心。“管理智慧”即引领教师以热爱与尊重为根本,学会信任与沟通,懂得欣赏与宽容,享受科学管理、艺术管理、人文管理的高效与情趣。“成长智慧”即引领教师以“智慧、创新、开放、发展、融合、精准”为关键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打造智慧课堂。学校通过构建全新的学习环境,力求实现“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的目标,引领教师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个人潜能,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科情感的养成。在强化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抓好教学设计、教学诊断、教学评价、教学补救等环节,达到高效教学目的,实现精准备课、精准练习、精准帮扶。在提升四十分钟“智慧课堂”效率的同时,学校还将继续通过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激活“班级活动小课堂”;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创新“学校活动中课堂”;拓展校外教育基地,丰富“社会实践大课堂”,让全新、开放、多维、立体的大课堂彰显教育的魅力。

培育智慧学生。要通过推行智慧教学方法,尝试智慧学习评价,搭建智慧活动特色平台,实现“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个人兴趣拓展学习,网众互动生成性学习”的目标。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新建的3D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在“互联网+”时代走出一条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之路,推动学生智慧学习、智慧成长。

篇5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园;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10-04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整体跃升,智慧教育形态已初现端倪。泛在化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服务等智慧教育特征日益凸显。智慧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实施智慧教育战略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智慧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大部分文献中,智慧作为哲学名词而存在。笔者认为哲学层面的智慧内涵有助于我们对智慧进行溯源式的追踪和探讨,但从教育视角来看,智慧与知识紧密相关,若能从知识与智慧的比较分析中明确二者的不同,将具有更为直接的教学指导价值。一般认为:知识表现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被公认并经实践检验的是正确的,能指导决策和行动的结构化信息,包括事实、经验、技巧。知识虽然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其具有静态属性,可以通过识记和传授得以传承。而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并提前进行决策和行动。智慧是基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其核心要件是思维。智慧无法通过识记习得,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经历和体验。

2.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

从相关文献来看,“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均源自英文“Smart Education”。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国内学者在翻译、引用时略微产生了差异,在大部分文献中二者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文献将“智能教育”译为“Intelligent Education”。对于智能教育,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认为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该类观点重点关注技术手段,如蒋家付(2011)认为智能教育,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处理、分析,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决策和反馈评价的教育方式。[2]二是认为SMART是由自主式(Self-directed)、兴趣(Motivated)、能力与水平(Adaptive)、丰富的资料(Resoure enriched),信息技术(Technology embedded)等词汇构成的合成词,认为智能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李洲浩,2012)。[3]该类观点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三是认为智能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该观点直指教育目的,与智慧教育异曲同工。关于智慧教育目前也尚无统一的认识,国际学界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祝智庭(2012)为代表的国内教育信息化权威学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认为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4]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的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的重点与前提在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智慧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从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比较来看,前者更为强调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后者更为关注技术手段的适宜性,也即智慧地使用技术从而促进学习者形成并发展智慧。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术层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分析,进而辅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采用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体系,实现了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和易用性。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对家校互通提供立体化的网络支持。智慧学习环境中部署了传感网,利用各类传感器能捕获并识别各类学习环境中当前的温度、湿度、照度等物理信息,并根据预设,将其调整为最适宜的状态,为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通过传感网技术还可实现对重要设备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进行捕获与跟踪,实现智能安防和校园智能化管理;通过部署在教室和其他学习环境中的智能录播系统,可在不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将师生的教学实况自动录制,并实时存储于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学生可借此进行巩固复习,老师可借此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观摩;智慧环境实现了传感网、有线网、无线网的无缝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为构建家校互通的绿色学习社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

云计算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储、共享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资源建设体现出全新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从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已从传统的静态、封闭的文本、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幕课资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社会化网站(SNN)学习资源建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与学也体现出了崭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实时、便利的教学资源获取及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获和存储。智慧的教学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打断原有思路的情况下便捷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实时拓展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动态、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此外,可将学生的笔记、课堂问答,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标注、修改等生成性信息实时存入资源平台,为学生巩固复习、交流经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资源支持; 第二、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智慧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统计与分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可基于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第三,实现了自然、高效的课堂互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人与技术、设备、资源、环境的多维度互动,创设了高效、自然的体验环境;第四,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智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互动交流,协作分享的工具,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竞争性学习将会易于开展;第五,教学将突破明显的时空界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进入资源系统点播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可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获取帮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和课堂时间。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教育装备与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学习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为突出。

1.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于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黄荣怀等(2012) 从环境构建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5] 蒋家傅等(2011)经过长达两年的智慧校园项目实践,从智慧校园与传统校园环境相比较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应具备九大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6]也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如严大虎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到教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7]周彤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8]可见,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其内涵和特征各有不同又趋于一致。总体上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系统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

在实施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联合江苏金智科技于2010年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南邮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平台、身份平台、门户平台、GIS平台,建立公共的信息标准,进行数据融合、服务融合、网络融合,实现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目前南邮智慧校园已经上线运行(http:///ccs/main/loginIndex.do)。为师生提供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感知等五大类服务;浙江大学与中国电信于2011年7月签署了“智慧校园”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里协助浙大建设“智慧校园”项目。该项目将基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建设浙江大学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等智慧校园应用,并凭借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建成安全监控、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此外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同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正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承担了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项目是由佛山市政府于2010年启动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面向基础教育,创新性地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多方优势力量,历经两年多的研发、实施,开发了智慧校园教育云资源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家校通系统、智慧文化系统等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研制了电子书包、电子课桌、智慧讲台等多个教育产品;建立了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场室;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该项目已于2012年通过政府验收并上线运行(http://),是国内目前较为系统、完整,且已投入使用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2.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台湾地区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 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 计划效果良好, 开始向全港1000 多所中小学推广。在内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 个城市试推广;2003 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已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2011年11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虹口区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南京从2012年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学成为试点学校;2012年,广州四所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学校也于2011年开始试用电子书包,目前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电子书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应用遍地开花,除上述城市外,重庆、青岛、宁波、山西、陕西等地都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面向基础教育低年级阶段,定位于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与移动学习相结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

电子书包虽然广受重视,但实际试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中“逐分”导向与电子书包的“育人”理念产生冲突,使得电子书包的大面积推广遇到障碍;其次,电子书包的安全、价格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第三,现有电子书包产品,基本上是由IT企业主导研发,一线学校被边缘化,导致现有产品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第四,与之配套的优质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匮乏,使得基于电子的课内外学习难以全面开展;第五,电子书包涉及硬件终端、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数字内容等诸多方面,使其处于多家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范围,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通力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大面积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导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研究较少,多停留在个别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各系统、各产品间的兼容困难,难以真正发挥系统优势,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缺乏有效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利于有关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产品和技术多为企业在各自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应用,缺乏创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台与基地,新技术、新设计难以有效转化为教育服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仍没有形成,难以实现智慧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23):109-24.

[3]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篇6

3年内实现智慧教育

《嘉兴市智慧教育“111”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此次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依托“智慧嘉兴”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规划,形成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成智慧型校园环境,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

行动计划包括:1个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10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度完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出台实施方案;培育建设2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7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启动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的建设;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8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正式启用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成果形成与应用推广。

文件在亮出3年内的智慧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明确了该市教育领域内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内容。文件还明确表示将加大投入,把智慧教育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建立资金筹措的社会化机制,引入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分年度对智慧教育建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申请经费的重要依据。

智慧校园全覆盖

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试点工作,是以信息化环境、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应用驱动、师生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及数字化应用,促进学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深入推进教育内在创新,全面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变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及即时反馈系统,组成了一个“智慧教室”。通过智慧教室系统,一堂课的上课过程可以即时生成。课后,任课老师将生成的“课堂”上传云平台。学生通过学校发的个人账号,登录学校云平台,可随时重温课堂内容……“智慧教室”的快速普及更加说明,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在网络等渠道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耐不住寂寞”。因此,改进授课方式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留住学生“专注力”的主要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很多学校都启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人手一个iPad”也日益成为在校学生的“标配”。

据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的老师介绍,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基础环境上,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主干速率万兆及以上,保证百兆到桌面,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中心机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建有功能完善的门户网站和基于学科教学的基础资源库,并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实现跨平台资源共享。人人拥有便捷可用的上网终端设备,泛在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有效满足办学多样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数字教育资源上,建设以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为主体的数字教育资源。基础性资源是指与国家、地方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个性化资源是指学校根据办学需要选择性购买的个性化教与学资源;校本资源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应用环境上,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财务、后勤服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实现教学应用的信息化,包括教学教研管理应用、网络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德育管理系统、体卫艺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络视频应用系统等。

全国教育信息化相关专家表示:“在前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条线管理、地域分割等现象。‘十三五’期间就是要在原先的建设基础上,加强系统、平台、资源的互联融合,加强建设、管理的统筹,使教育信息化能够协调、有序发展。了解‘数字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探索更适应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借力‘互联网+’,开拓创新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建设一个‘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一体化开放教学环境。”

在配套下发的《推进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中,市教育局明确:2016年―2018年,组织实施100个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和2017年为申报实施阶段;2018年为成果形成、应用推广阶段。

智慧校园给师生“云空间”

依据此次行动计划,嘉兴市要实现100%的中小学校和90%以上的幼儿园宽带到校到教室;全面实现教学班班通、人人通。在所有高中段学校和80%的义务段学校、6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型校园,培育建设100所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在“特色环境建设”这一项中有:配有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实验室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特色环境。而“网络空间”这一项,又包含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管理者空间、家长空间、班级等机构空间这5个部分,每个部分有明确要求。

学生空间是为每个学生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提供课程资源、作业、小组学习、成绩查询、测评、问题求助、互动交流、作品展示等功能,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

教师空间是建立实名制教师与教研员网络教学空间,提供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功能。

家长空间将提供学生平安信息、学业表现、考试成绩、出勤情况、生活情况、健康报告、教育咨询等功能。

在“互动教学环境”这一条中,明确要求学校提供师生开展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多种教学互动活动的支撑环境,创设具有感知环境的教学实验实训场所,鼓励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云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2-0015-03

【作者简介】倪凯颜,江苏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电子传播到网络传播,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引发教育从里到外深刻而意义深远的变化。当全球信息化发展大潮深刻影响和改造整个社会之际,教育的新图景又悄悄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应用,使智慧校园应“云”而生。面对数字原住民,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观和价值观,改变教育行走方式,建构可感可操作的智慧校园,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软硬兼施”,架构云环境

显而易见,智慧校园的建构首先必须基于充分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真正给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的不是大量独立计算机进入校园,而是十多年来互联网进入校园,其汇聚的海量教育信息,促使现代教育变得几乎不能有一天离开网络。而如今,移动通信、wifi技术及便携智能终端的普及,开启了智慧教育篇章,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随之悄然发生变化。

智慧校园云环境的架构,包涵无线网络覆盖、智慧教室建设、智能终端配备、门户网站云平台建构等基本设施设备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实现无线网络全校或局部地区的覆盖。学校敷设无线网络,可以利用这种融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为一体的技术破除有线束缚,使原本固定地点、固定设备、固定网络的教育行为变得随时随地;孤立信息、孤立资源被云存储、云分享所融合,获取与分享信息资源、交流沟通变得易如反掌,“信手拈来”。

其次,学校要建设相应的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可以建成全校班级共享的专用教室,供进入该教室的师生使用;也可以基于BYOD方式,建在相应的普通教室,供该班级师生随时随地使用。教室中至少要配置无线投屏器和投影机――IOS系统平台可以采用Apple TV+HD高清投影,Android或Win8系统平台可以采用Miracast(Widi)+HD高清投影――形成全班共享屏,供师生讨论、共享信息等使用。条件许可的话,可以为每个合作小组配上无线投屏器+HD高清电视,形成小组分享屏,供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如果教室中能配置一台移动小车就更好,实现教室内所有智能终端同时充电,有的移动小车可以无须通过无线网络就实现同时给所有终端下达任务,便于教育APP的统一安装、统一管理等。

第三,学校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智能终端。在全校共享的智慧教室中,要有至少供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所需的智能终端,最好人手一台。教师要拥有相应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教学。若能采用BYOD方式,不仅为学校减轻很大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终端,这一电子书包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丰富,有利于学生随时保存、整理、完善自己的学习信息与成长记录,有利于集成并分析数据,积极利用数据。

第四,尽量实现学校门户网站的云平台建构。门户网站是智慧校园架构的重要平台,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Web版本的系统平台,虽然也能部分实现智慧管理,但其超链接方式下的动态交互、数据集成等已经跟不上智慧校园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云计算构建的教育云平台,能将学校、家庭、社区等网络设备、平台、软件、数据等整合为公共云资源,被教育教学所用。因而,学校门户网站要尽量采用基于云计算插片功能的“一站式”云平台,通过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操作界面、统一管理组织,实现学校对外动态信息、对内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研修培训、学生成长记录、家校联系沟通等都集成在这一数据资源池中,形成学校资源信息云体。通过传统PC端,或装有相应APP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终端,生活其中的师生、家长,可以成为一个个信息分享节点,从垂直报送与获取,变成横向协同与分享,如获取水、电般自如获取资源与服务。

二、多管齐下,实施云管理

有人说,三项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加起来化学反应,就催生了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云管理。基于云环境,学校可以多管齐下,实施新的管理方式,把校内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从繁杂的日常管理活动中解脱出来,把碎片化时间积极利用起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品质与效能。

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办公OA,学校可以在云平台建立起一个对内开放、实时互动的管理系统,构建动态校本管理文化,集成精确的数据管理信息空间。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公OA就形成了六大功能模块:含公告、通知、公文流转等的日常信息管理;含用车、报修、室场使用、外出请假等的日常调度管理;含教师任课、班级课表、全校课程以及课程表维护的课程管理;含教师基本信息、获奖信息、全校通讯录、教师博客等的教师信息管理;含学生花名册、学籍卡、评语输入、成长日志、成绩输入与分析等的学生信息管理;含学校信息、班级动态、学科资源、家校互动等的班级家园管理。

比如,学校要举办“体育节”,无须召开各个层面的工作布置会议,只需把活动方案到门户网站云平台“公告”中。一方面,通过账号主动登录网站的师生、家长可以知晓,另一方面,学校智慧APP会将方案主动推送给每一位获得权限分配的教师与家长,双管齐下,相关人员就能根据方案各司其职,自主开展工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都能用文字、照片、视频等,记录并上传至云平台,实现过程记录、即时分享、互动评论、数据集成等。待“体育节”闭幕,关于活动的综合报道可以轻松完成,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更全面更生动的过程记录,有效地实施了管理,促进了师生发展,更有利于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这一基于云平台的管理信息空间,作用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使校内公务、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校互动等各个方面在云平台得到分布与协同管理,实现上下级之间更迅捷的沟通,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实现师生与家长高效便捷沟通,使学校管理更趋规范化、自动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三、混合学习,创生云课堂

一所智慧云校,仅有云管理的实施,是不完整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云课堂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云课堂”,起初是指基于SAAS模式的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形式。现在,云课堂有了新的指向,即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云学习平台、智能终端等技术与设备,随时随地、高效、快速地与教室内或异地的老师“面对面”互动交流、学习探究等。

智慧教室的建构让数字化学习(简称“e学习”)成为可能。e学习课堂中,学生可以自主搜集、加工、整理资料,可以随时在电子书上圈画批注,也可以小组合作,围绕某个知识点、话题跟帖讨论,分享感悟,还可以通过绘本表达、争辩交流、直接推送思考过程等分享思想,深入探究,提升面向未来的关联与搜寻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分布与协作能力等。另外,云平台在线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练习、检测的平台,能即时知晓对错,促进其反思矫正,为教师减轻了大量批阅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了准确的即时分析反馈的依据,便于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从而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实践探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传统课堂教学可以被变革,但不会被完全取代,集传统学习与e学习优势于一体的混合学习,越来越多地为广大学校所接受。将二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创生云课堂获取最佳学习效果,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沟通无限,实现云家联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校携手,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积极利用智慧校园云平台,通过移动互联技术与智能手机等设备,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实时沟通的纽带,能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全方位互动。不仅让家长更了解学校和孩子在校情况,也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让家长成为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伙伴,使家校共育方式也与时俱进,掀开新的篇章。

篇8

关键词:大学;智慧课堂;移动终端;Android;手机App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87-03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lass play phone, sleep, les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other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Android platform, client / server model, based campus wireless WiFi network, we developed an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university wisdom system.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 with teachers App mobile terminal APP mobile client to communicate using a wireless network, to achieve student attendance, teacher name, quizzes students answered promptly, usually results and other records and statistics function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wisdom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ve classroom system can help teachers'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active help students master a thorough knowledge,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result.

Key words: University; Wisdom classroom;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Android;App

1 引言

随着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智能化环境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为此,人们也希望使用智能化环境来改变本身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如今,智能都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校园等智能化环境正离我们越来越近,教育工作者对“智慧课堂”的研究也开始展开。 目前,有于智慧课堂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各国政府、全球各地知名企业、高等学府以及中小学校等机构的关注,智慧课堂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研究范畴。

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智慧课堂的关键在于用最新的技术革新和改进大学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社会各个领域也将会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产生深刻影响。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1]。

智慧课堂的出现也将带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更,使得教学模式获得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传统学生评价体系一个质的变更,使得评价系统更加准确更加有意义。在今后智慧课堂能得到普及对于教育教学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2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崛起,智能手机应用开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崛起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现在的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了。人们的出行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手机了。而我们的学生群体中,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手机越来越向智能的方向发展。随着功能的逐渐完善,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发短信和打电话方面了,而成为一部随身的智能处理终端。

一方面,目前一些在校大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而是使用智能手机在玩游戏或上网聊天,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败坏学风。由于课程教学任务重,班级学生容量大,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有效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互动太少,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让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与掌握知识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移动设备中以开源的Android操作系统占大部分市场。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属于终结性的评价,平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较少,主要来自于课后作业和上课的点名,缺少合理性,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对平时学习的重视,而仅仅在期末的时候去突击复习,因此学习效果较差[2]。而本项目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会记录学生的每节课的学习情况,到期末通过累计形成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评价相对客观一些[3]。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在平时就能脚踏实地去学习。

然而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很多的研究还是概念性的,真正可以供教学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还很乏[4]。

另外,教师在上课后很难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上课时的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哪些又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在这里需要一个反馈的功能。本项目针对这点提出了学生论坛提问的模块,学生可以在论坛中反馈自己的疑难点,当很多学生都有相同的疑难点问题时,就说明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这个知识点讲的不到位。通过反馈模块,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方法

在考虑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的无线网络有着良好的覆盖,以及学生几乎人人拥有智能设备的情况下。以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课堂互动系统为实现方式,总体架构采用C/S与B/S的混合模式,由教师端App、学生端App以及后台管理器组成,来构建大学智慧课堂。

教师用户端App具有如下功能模块:

登录模块。教师使用该模块登录系统,并选择相应的课程。

上课模块。教师点击“上课”按钮,使得学生端App与教师端App建立连接。

查看管理出勤情况。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出勤情况,分为“请假”、“迟到”、“旷课”三种情况。系统自动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记录到后台服务器数据库中,作为今后对于学生评价的依据。

提问模块。教师在上课讲完某个知识点后,若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及时通过提问模块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app回答,在学生提交选项之后,教师可以统计回答结果。在教师下发问题内容之后,由学生完成题目的答题并提交答案,并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端App模块图如图1所示。

学生用户具有如下功能模块:

(1) 注册模块。注册学生的信息。

(2) 登录模块,学生可以通过此模块输入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操作。并选择相应的课程。

(3) 签到模块。学生在手机终端进行签到操作。签到后,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出勤情况。

(4) 答题模块。由教师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选项由学生选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之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端App。

学生端App模块图如图2所示

4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技术选择与使用

学生端App基于Android手机,使用Android应用框架中的HTTP Client组件从服务端的HTTP API接口接收数据,然后交由Android UI界面层渲染界面并最终展示出来。对于服务端,在HTTP API接口和MySQL数据库之间有一个API Debug后台,用于调试服务端的API接口,如图3 整体架构图所示。

5 大学智慧课堂的后台管理

智慧课堂的后台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大量的学生信息和反馈数据存入到数据库中的时候,后台管理系统就要承担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任务。而分析的结果将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

后台管理包括的功能:教师、学生的个人信息管理,对课程信息的管理。对数据库中存放的学生的答题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等到一个直观的图形,从而教师可以很方便知道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考勤分析,是生成学生期末评价的一个关键信息。

教师,学生信息的管理模块:对教师,学生个人信息的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课程信息的管理模块:课程信息的修改,保证教师在上课时所使用的课程信息的正确性。

学生答题记录的分析模块:核心模块,从数据库中提取学生上课时在APP端产生的答题信息。在后台系统中统计后,计算出一个直观的图形,反馈给教师。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真实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测试题目,有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5]

学生的考勤分析模块: 核心模块,通过每天教师上课的点名情况。结合不同班级,不同课堂,不同教师,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学校教务处,教师个人还有学生群体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教务处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出课程的调整,时间的调整。在教务管控中采用信息技术的,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的方式,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了教务的标准化管理。[6]教师可以调整上课的方式等等。更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善,对于学生的平时成绩,是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6 智慧课堂案例展示

课程: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系统集成

6.1传统上课模式

1)教师讲解书本知识点,结合书本上的案例具体讲解。

2)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很难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效率低下。(原因有如下:⑴学生在课堂上喜欢使用智能手机来消磨时间,导致不能很好得听课。⑵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导致教师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3)在学期末的时候,常常需要进行学生的终结评价。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平时成绩的产生往往没有特定的标准,有些教师采用上课点名,课后作业,上课提问的方式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但是这个成绩的产生往往不能准确得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原因有:⑴上课点名存在有虚假的情况,而教师往往不能知晓。⑵上课点名浪费时间,使得本来紧张的时间越来越短。⑶上课提问的方式不能覆盖整个学生群体。)

6.2 智慧课堂的上课模式

1)教师讲解书本知识点,结合书本上的案例具体讲解。

2)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推送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给学生端的App,学生在App上进行作答,在反馈给教师端,进过统计和计算后,教师能很直观得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决定是否要再次讲解一遍。(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能有效得提高教学效率。)

3)为了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在使用App的同时需要连接学校的校园网,在使用校园网的时候不能访问外网资源。从而可以限制大部分智能手机工能。达到限制学生玩手机的目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能有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智慧课堂的平时成绩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智慧课堂,产生的数据包括:学生的签到情况,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产生的依据。使用智慧课堂能产生更加的准确的学生评价。

7 总结

基于对于现实中大学课堂的现状,因此在未来的课堂中随着智慧课堂的推广和应用,以及移动网络和数据库的发展,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对学生的个人随堂成绩的统计和评价我们相信会比现在的偏主观评价会更有价值。这将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的综合发展都有着不可限量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相关数据和存储积累,经过后台算法的分析处理,可以为大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而这样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丰富、优化的工作中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数字化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研究中,让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子在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8]。加强智慧课堂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课堂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9]。

学生可以实时得到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具体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准确查漏补缺,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 孙曙辉.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2] 乔晶.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3):59-72.

[3] 唐烨伟. 庞敬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2-34.

[4] 邓文俊. 基于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工具的研究与设计[J]. 学习资源与技术,2014(5):138-143.

[5] 卞金金. 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6] 唐慧珍. 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6):33.

[7] 黄德群.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3(3):64-70.

篇9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05-02

前言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深刻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进展快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正逐渐凸现出来,智慧校园应运而生。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校园建设模式,其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与校园各个应用服务进行融合,实现了校园的智能化。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促进智能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智慧校园”的含义

“智慧校园”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的结合,由传统的校园环境向更加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的规划中,学生们的学习以互联网教学为主、智能化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项目,所以,它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平台,根据不同性格的人物提供不同的服务,就像是“智慧校园”对老师开放的权限与学生的权限就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对于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学校会做一定的限制,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信息资源平台,又能够对学生的权限进行限制,防止学生使用互联网为所欲为。

二、智慧校园学习环境的主要内涵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

教师在以个智慧校园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同时还包括了相关技术设备构成的物理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多种因素。同时这个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并不是独立组成的,而是根据每个特定系统构成的,因此,建设智校园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育学习活动发生一系列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以及技术基础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同时,还需要对智慧学习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现阶段,智慧校园的主要学习环境有以下几种特征:(1)感知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与学习伙伴进行活动,根据场景制定出对应的学习方案;(2)记录学习过程:记录学习过程,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有情感的计算、动作捕捉等过程中将其应应用在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3)提供较为逼真的学习经验:建立一些逼真场景,模拟教师情境,使教师在这个全新的情境中制定出全新的教学方案;(4)联接学习社群:建立对应的联接学习社群,使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并使教师之间互帮互助,提供支持,从而激发教师的思维逻辑能力;(5)提供智慧型学习活动:根据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教学任务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简单记忆、低水平操作等,再将其发送给计算机等相关智能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智慧校园环境而产生的全新机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投入更多的精神进行教学。

(三)智慧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的区别

智慧校园的教师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之间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场所、教学方式等方面。

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时常会收到教学时间和学生人数的影响,同时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建立智慧校园,学生在这个智慧校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智慧的发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场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在教室中学习,教师也很少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实质性的教学物品也很难进行应用,使学生处于一个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中;在智能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场地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其教学资源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先进素材,并为学生提供较为先进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增强现实的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W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智慧学习环境的出现,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的先进设备进行教学,并发挥出其中的主要优势,为学生制定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应的学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解决学生中的不足。

三、智慧校园建设与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智慧校园建设下,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个性化,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数字校园下的教学需求,难以对学生行为进行预测,难以实现智慧校园下因材施教的要求,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智慧”,更加符合智慧校园的特点值得探究。

智慧校园背景下,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出现了巨大变化,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积极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下的教学环境变化。

四、基于智慧校园建设下提高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建议

(一)强化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数字教师”培养模式

应当积极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对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的创新,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促进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的开放性,促进各种信息的高速流转,帮助教师积极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学校应当积极建设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智慧教师,对教师进行3D打印、虚拟实验以及录播教学等方面的培训,构建智慧校园下“数字教师”的培养环境,促进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数字化,让教师能够充分体验并享受智慧校园所带来的变化。

(二)重构教师研修体系

应当积极构建教师研修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进行积极研发,围绕教学标准和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积极开发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课程,研发信息技术实用课程,以此来形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标准流程,通过信息化的研修平台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教师研修平台双向互动优势,促进网络研修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教师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例如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法的整合等,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来营造一个时时刻刻可以学习的教师培训环境。通过在线研修活动、教数学实践活动等来让教师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这为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挑战。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技能就难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首先,教师应当积极了解信息技g的本质和其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以此来奠定教师信息能力的基础;第二,教师应当从操作层面加深对互联网及计算机的认识,提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对各种硬件设备和教育软件的认识和应用,积极探索教学资源的网络探索渠道,学会如何优化信息,整合信息,以此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提升科研能力。

(四)加强协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拉近了校园中个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协作精神,促进资源共享。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来构建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协作来实现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注重整合实践

智慧校园建设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校园中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情境中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此来形成有自身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将个性化的实践知识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注重创新、敢于创新、学会创新,以此来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篇10

——松山湖实验中学跟岗学习有感

9月正式招生的松实,19年就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一批品牌学校,短短5年多的时间,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所学校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一周的亲密接触,让我略知一二。

一、理念决定高度

“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学生的升学基础和个人素养的成长可以找到结合点吗?面对互联网+的教育时代,面向未来,我们该如何做好准备?学校应该如何去培养适应未来、有竞争力的人才?”在建校之初,以万飞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就已经在深入思考、规划学校的顶层设计。在智能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生活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校周边高等院校,高新科技企业云集,学术气息、科技氛围浓郁,再加上拥有一批年轻、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团队,所以万飞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了“创造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造性人格的学生”的育人目标。

在这理念的引领下,松实从建设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素养、发展教师队伍、变革组织管理、探索托管共建等五大方面进行办学实践探索、不断自我叠加升级换代,不断优化和创新,正是这超前先进的“创造教育”让创意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是创新引领着松实各项教育教学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激励着松实人不断创作出办学的新高度。

二、智慧提升效率

在松实我们不仅惊叹其设施设备齐全和先进,课程资源的丰富,更让我们惊叹的就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无论是学校宣传、后勤管理、家校合作、课堂教学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

例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变革组织管理,成立文化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信息发展中心,以专业化,服务化为中心重组管理部门,提升管理效能;通过OA平台、新闻速递、教研管理、学生评价、资源库、选课系统、博客论坛等有机整合各种资源,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构建全社会参与建设的完整体系;数字校园平台优化了管理,提升了效率;智能校园系统高效得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生活、运动、学习、考勤……智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此外,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也诸多尝试,诸如率先推行智慧课堂、选课走班制、多元智慧评价等。

松实扎实推行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积极建设松湖实中大慕课,探索教学新模式,如翻转课堂、双师教学、同步课堂等。通过“单元主题教学”“课内外大实践”“项目学习”等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观察机制,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从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主角到信息化课堂学生参与度更高。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学校研发了智慧评价系统,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数据,通过雷达图清晰地看到学生发展均衡度、优势和劣势所在。该系统所展示出的评价不仅是一种结果或分数,而是评价学生全方位的表现。智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三、创新成就未来

松实所构建的“创造教育”课程体系也正在“创新、创作、创业”三个关键词上构建起来,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造力人格,松湖实中开设的校本课程已多达190多门,包括茶艺、围棋、羽毛球等在内,涵盖健康、人文、科学、交往等方方面面。这些课程大概可以归结为三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科学习,面向大部分学生的主题实践,面向部分学生的项目合作。从课程的设置我们就很好看出创造教育不仅在松实落地生根,更是成长为参天大树。

在松实尔雅书吧里,学生凭借策划案“竞争上岗”,对书吧进行承包经营,体验创业、服务公益;在小天才实验室,进行创客实践,动手动脑发掘自身创造潜能;在研学课堂上,奶茶、烧鹅也能成为研究课题,学生贴近生活地开展自主探究……

每节都是智慧课堂,每天下午实现了走班制的上课模式,每个孩子都有私人定制的课表,“让创意无处不在”似乎已经成为了松山湖实验中学的日常写照,如果以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是基础的话,创造教育的理念就是前行的方向,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作能力,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发展高度,最终必将成就学生、教师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