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学习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学生兴趣;正面引导;完善方法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xplicitly pointed out that students are learning the subject, emphasizing the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ways of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concept, the students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time is more, teachers change as the organizer of a guiding role. If you can't make students threw himself into the study,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effective learning, I combined with his many years engaged in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experience,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metho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keyword]: Students' interest; positive guidance; improve method

中图分类号: B8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中数学以抽象、难懂、深奥著称,也是学生最为害怕的主要课程之一。作为数学老师,我以为,通过引导、启发、鼓励、赞扬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高效学习的关键因素,若再配以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高中数学将变得生动有趣,课堂也会焕发出应有的活力,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一、让生活走近课堂

数学领域的表现形式不像艺术家所用的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直观明了,而是由数学家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定理或公式,归纳演绎而成。它们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演变成一门极其抽象,理论性极强的学科,也因此导致函数、立体几何等数学知识变得抽象和难懂。学好数学,如能将抽象还原成具体,那学习难度将大大降低。为此,本人在引入课题、设计情景、分析知识点时,非常注视知识点的还原问题。

例如,讲几何时,就用多媒体展示各类建筑物的形状结构特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记忆效果;讲函数时就联系当下流行的经济理论模型;讲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时,用光垂直照射图像,在x轴y轴上的影子区域,就表示定义域和值域;讲函数的奇偶性时,用轴对称的蝴蝶,中心对称的太极符号,旋转正多边形等展现数学特征,数学的美。

讲算法的概念时,用登陆QQ程序的步骤,电器的使用步骤等进行类比;我借助学生高度关注神九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契机,引导他们复习圆、椭圆、球体、周期函数等数学知识,告诉他们航天测控中心准确计算神九飞船返回舱的预定落点的原理,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和对祖国的荣誉自豪感。在数学与经济发展的交叉联系中,我也常常告诉他们经济学中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有很多都来自数学领域的周期函数,各类彩票中奖的概率及其计算问题。这种课堂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诸多用处,当数学不再抽象时,便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以积极正面教育走近学生

2.1夸奖和赞美是获得学生认可的捷径,是后进生进步的灵丹妙药

学生每年一届,老师如何在学期之初,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获得学生的认可,是提高该学年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失时机的夸奖和赞扬不仅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以增强他对学习的兴趣,遂领悟到—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的心思极其细腻,他们很在意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评价,及时的信任和肯定,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明显感到夸奖过的学生,问问题的频率明显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对于后进生来说,要委婉提出缺点,避免或减少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我有一位学生,很聪明,缺点就是有点懒,答题时经常只写结果不写过程,这个毛病很影响成绩。在有一次的作业中,我给他的评语这样写:“老师佩服你的聪明,希望你能将过程也写出来,那样就更加完美了。”之后的几次测验里,他确实改进了。我告诉他说“你真的进步了。”他听后真的很高兴,问题随之化解。正面积极评价是剂,能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良方。师生之间若有隔阂,也可以在“不经意间的”赞美和肯定的声音中被化成无形,但在赞美学生的过程中,也需要把握好尺度,过多的关心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

2.2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赖以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心理素质。自信是在不断的成功的喜悦中获得的。如果学生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行,那结果就只能会不行。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比如:课下我有时会先教后进生明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二天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这样做会有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让后进生明白自己是有能力学会的,培养他的自信,二是借助后进生影响班级的学风,其他学生看到他们的表现会有“这些题目他都会做?”的惊讶之声,学生会在心里暗暗较劲“他能会,我也肯定行。”利用他们不服输,不服气的心里,培养班级“赶超比”的竞争意识;平时注意从一些简单的题目入手,由浅入深,让学生独立解答,鼓励他们像老师一样讲给其他人,成全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再有就是将难点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各个击破,然后再引导他们将之组成难题,如此反复,让他们学成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熟练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点,渐渐地,有了解题能力,也就慢慢有自信;平时在学习中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哪怕微小进步给予肯定,增加由学习带来的喜悦感。

三、注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的最终结果是由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的学习效果共同决定的。每位学生在上课时间一般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会学生课下复习的方法是很有必要,方法决定效率。学习的好坏本质上可以理解为记住多少?记忆知识,是融汇贯通是灵活运用的前提。方法如下:

3.1学习完一节课内容后,重点知识、典型题目解法、技巧等在课间回忆复述

先模仿老师的口吻自己给自己讲一遍,这讲不下去的地方,把它记下来,写在笔记本上,翻开课本记忆,记忆后再给自己讲一遍(不要看书),能回答上来的,在知识点前面画勾,就算通过;回答不上来的,再回头认真阅读一遍,直至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出来。晚上睡觉前在回忆一遍。

3.2第二天回忆前一天所学的东西

第二天回忆前一天所学的东西,过程和第一步一样。注意,从第二步开始回忆时,一定要先看第一遍学习时所罗列出的问题,而不是直接看课本。对于所列的问题,必须先尝试性回忆,能完整、准确、顺畅回答出来的算通过,不能回忆起的知识再去仔细看书,并在相应的问题上标明记号。尝试回忆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方法。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反馈的过程,使人可以集中精力掌握不能回忆的部分或改正回忆中的错误,因此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但要这个过程注意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样记忆才深刻。回顾后,做2道或以上练习运用。

3.3回忆一个星期前自己所学的内容

除了完成与第二步完全相同的过程以外,在第三步的回顾时,还应注意把这一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如果按照自己的认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就是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这是因为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的前提是分析和综合、通过积极的智力思考组合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融合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将这个过程最好记录下来,形成复习本,以备后阶段复习查阅。

3.4回顾和检查一个月前学习的内容

一般来说,经过前三步的复习,大多数内容都应已烂记于心。如果此时还有不熟和错误的地方,要加倍注意,并做上记号,提醒自己格外注意。

这种记忆知识的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按照记忆规律循序渐进的回忆,避免产生一知半解的不良学习状态。第二,因为复习间隔合理,可以用较少的学习时间产生远远高于单独进行的四轮复习的效果。第三,通过提问题再尝试回忆的方法,可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为以后有针对性学习与复习明确方向。

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应用与开发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以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可将抽象化具体;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而这一系列环节的应用,都要建立在对小学数学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应用的基础之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寻找多媒体应用的最佳切入点,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小学教学的发展呢?

其一就是多媒体技术的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积极正确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亲切的体会数学的思维。因为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多练习,这就好像在练计算机一样,只给你说怎么操作,但不给你练习的机会,就算你理论已经非常了解了,实际操作还是非常难,可谓是困难重重。也或者只是纸上谈兵,根本不懂际运用。所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提供了条件。

其二就是多媒体技术的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知识密度,提高数学的信息知识容量,使同学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更广的知识。这就像一个老师一节课只能讲5个知识点,可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话,可以很快的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将重点标注出来,这有利于同学们很快的掌握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可能你今天会掌握许多知识,但如果老师讲的话,可能会更具体一点,但是不够形象,所以就需要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比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会学习认识钟表,比如说让学生说这个表一大格是多少分钟,如果光用嘴巴讲解,就比较抽象,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钟表反映出来,那么学生们就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该知识点。

其三,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有利于文件下载下来多次学习准备、同时用多媒体技术助推小学教学,增强小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实际性。多媒体本身具有极强的长期保存功能,而且储蓄量极大。而且多媒体技术全世界联网,能够实现全球的资源共享。小学老师和学生可以观赏世界各地的不同教学方法,鉴赏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多方面的完善自身的教学修养和水平。而且多媒体技术不只是提供给你简单的课堂教学或者资料,它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平台,让同学们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

多媒体技术虽然说为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方便,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一个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可能更多的是从网上摘取重复多次的材料,这样不利于老师对于课程的了解与讲解,对于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比如老师只是单纯的抄袭网上的课件,没有自己亲自制作,对于课件知识的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

另外一个就是如果小学老师的教材教学选取不合时宜的材料制作课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准确掌握。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课件,而不是粗制滥造,牵强附会的滥用一些材料来完善自己的课件,从而对课堂知识的敷衍和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而且老师会产生惰性心理,过分的依赖网络上的案例和讲解方法,自己却没有研究与创新。我们学校就有老师完全下载网上的课件,其中很多知识点还超出了课本的范畴。

最后,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会使教学过程机械化,对于小学教学的整体发展不利。现在的大学课堂基本上老师都是制作PPT课件,内容都是网上寻找的,教学模式都大同小异的,同学们现在认为老师的讲解听不听都不重要,因为有课件,只要班委把课件考了就行了,期末考试看哈课件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听老师的讲解。所以很多大学里的课堂氛围都是极差的。所以说,对于小学教学要形式多样,不能单一的依靠多媒体技术,就以为大功告成了,要利用自己的学识加上多媒体的辅助来时课堂氛围更活跃,课堂知识容量更大,而不是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也为了该学科本身的发展,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合理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均衡健康的发展。

我们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积极发展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数学的引导作用,避免多媒体技术的消极影响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振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其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2,(18).

篇3

关键词:树状结构;存在问题;运用形式;效果体现

复习是所有小学科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都要实施的一个教学环节,理想化的目标是把零碎、散乱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组织更加有序,从而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对知识进行系统的重组。小学科学不仅有着其知识范围大、面广、独立性强的特点,而且科学知识跟学生的生活常识密切相关,更有着学以致用的要求,这就使得科学高效的复习对学生是否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尤为重要。据了解,常见的复习方式是“线性结构”,每节课、每单元、每册书的内容一一复习,再辅以大量的练习试卷,造成了复习时间紧张,学生兴趣低落,知识掌握凌乱、“碎片化”、复习效果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寻找一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来提高复习效果,已成为我们科学教师的共识。

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传授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主题。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体验,发现运用“树状结构”于科学复习中有着知识脉络清晰、贯穿性强、覆盖面广、节点可灵活调整等优势,与传统的复习方法相比,更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一、“树状结构”的认知

1.“树状结构”简介

“树状结构”的定义:树状结构是一个或多个节点的有限集合。它满足:(1)有一个根节点。(2)有众多的子节点,每个子节点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新的“树状结构”。(3)节点代表某项资料,边连接节点。

2.“树状结构”的应用

“树状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企业各部门的组织架构,课件的制作等方面。以本人制作的《水的三态变化》课件制作为例:课题《水的三态变化》相当于“根节点”,菜单中的内容相当于“子节点”。借助于超链接的方式,课件会自动转向相应的分支,极大地提高了灵活性。同样“树状结构”的组织架构形式也可应用于小学科学不同形式的复习之中。

二、小学科学知识板块的梳理

1.按系统性梳理

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共32单元内容。按从大的知识来分,可分为三大板块: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板块又可作为“根节点”展开形成“树状”。具体的“树状结构”及所涵括的年级与课时如下:

生命科学:《植物》S37、《动物》S37、《我们的身体》S47、《生物与环境》S57、《生物的多样性》S67;《植物的生长》X37、《动物的生命周期》X37、《新的生命》X47、《环境和我们》X67。

物质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S37、《水和空气》S37、《溶解》S47、《声音》S47、《我们关心天气》S47、《光》S57、《运动和力》S57、《工具和机械》S67、《形状和结构》S67、《能量》S67;《温度和水的变化》X37、《磁铁》X37、《电路》X47、《食物》X47、《岩石和矿物》X47、《沉和浮》X57、《时间》X57、《热》X57、《微小世界》X67、《物质的变化》X67。

地球与宇宙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S57;《地球的运动》X57、《宇宙》X67。

(注:S37指的是三年级上册共七课时,X57指的是五年级下册共七课时。)

2.按具体性梳理

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具体的知识板块展开,还可以再继续细化,这样能满足一课时完成一个板块知识的复习,以便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复习方法的巩固。

具体的板块知识可分为:植物、动物、磁铁、能量、电学、简单机械、浮力、空气、材料、时间测量、天文、地理、光、运动和力、形状与结构、微小世界、环境保护、物质变化、测量仪器等。

三、小学科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科学知识系统的独特性致使复习低效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类比,小学科学知识有着独特的系统结构。语文、数学等学科在知识的建构上是典型的“螺旋上升”,六年级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去复习一年级的拼音字母、加减法。而科学学科的知识之间却是“板块式”平行结构,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有四个单元,每单元的知识各不相同,同一个知识却贯串不同的年级,这样容易造成知识记忆上的“碎片化”,这也是科学复习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2.小学科学知识内容的多样性致使复习费时

小学科学包罗万象,涉猎范围极其宽广,既有学生很感兴趣的动植物,也有学生见之畏难的电学、天文、机械等知识;既有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又有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既有仪器使用的方法掌握,又有科学知识的学以致用等等。详细具体地梳理后就会发现科学知识内容多达二十多种,各板块之间互不关联的,而且每册、每单元内容独立性强、跳跃性大,其中实验的内容及方法数量尤其可观。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内容之广、复习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面对这样庞杂的知识,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甚至总复习时都觉得非常不易。若无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而用传统的“线性结构”复习法,再辅以大量的练习试卷,复习无疑是费时费力的,效果也事倍功半。

四、“树状结构”在科学复习中的运用

1.“树状结构”在科学复习中的运用策略及优势

“树状结构”就是运用结构法建立知识的系统体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不同类别形成系统,编制成网,转化为准确、清晰的知识架构来进行复习,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状结构”在科学复习中还有着其特有的优势之处:

(1)贯串性强。以某个知识板块为根节点,可把多个年级(如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相应知识贯串到一起,编织成网。例如,从三年级的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出现了一幅大树。那么在复习植物的知识时就可以以“大树”作为“根节点”展开,通过知识梳理,把相关联的三上、三下、四下、五上的有关植物的知识贯串在一起,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棵“知识树”,实际教学中显示的是PPT图片。

(2)覆盖面广。“树状结构”的分支度大,各分支在科学复习中容易交集,能达到重难点知识多重复习的效果。如,在复习茎的运输水分、矿物质和养料的实验时,如何能清晰地观察到茎的导管,就会复习到六下《微小世界》单元里的放大镜和显微镜,甚至可以以它们为“根节点”展开,又会长成一棵“知识树”,这样就能相互交集,形成网络状。

(3)灵活性强。以根节点为起点,可灵活复习任何一个子节点,避免了以往“线性结构”复习法中的每册每课分散复习的刻板,防止了知识复习的凌乱,有利于相同知识的整合。如,以“植物”知识板块为根节点,可灵活选择在植物的结构、作用方面子节点展开,也可在六上的《生物多样性》单元中的植物分类子节点中展开,这样就囊括了三至六年级的植物内容的知识。

(4)根节点的知识点可大可小。即知识整理可从大的知识板块为起点,也可从小的知识点为起点,可随实际课时要求灵活调整。如:复习时间有连续两课时以上,可从“植物的结构、作用”为根节点展开;只有一课时的那可从“植物的分类”为根节点开始。

2.在复习课中的具体运用

我在尝试“树状结构”引入植物知识复习时,提前布置学生尽量带齐三上、三下、四下、五上、六上各册科学书,提前布置学生课前自行复习相应内容。同时在上课时制作课件,课后下发每节课的板块复习汇总资料,真正落实“学有所得”的教学理念。

3.高效复习效果的体现

“树状结构”复习方法避免了以往“线性结构”带来的知识板块中各年级相关联知识的松散,能高度集合同一板块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板块内知识的建构和认知。其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复习的省时性。教师对整个小学科学知识板块的结构作了解后,就能合理安排各知识板块的复习时间,避免了以往复习的随意性,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2)复习的高效性。科学的复习对于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比如,对六年级学生来说,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最早学过的科学知识已经过去了四年,曾经学过的内容已经模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系统的复习来清晰、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树状结构”复习方法犹如一张网,能网尽所有的基础知识,甚至能交集,做到无一遗漏。学生能轻松整合同一板块的知识内容,并能对板块内知识的拓展变化作了解。在多年的科学复习教学中本人发现运用“树状结构”方法复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习的惯性,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极高。通过每节点的展开,结合相应的课本与练习,学生记忆中曾经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进而得到了巩固加强。同时结合自己编写的各板块复习资料作为学生复习练习作业,从而构建合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学生复习过程轻松、成效显著。

(3)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能根据复习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缩小板块中的知识点,也就是调整“根节点”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再结合相应的练习,达到突破难题的目的。

(4)科学高效复习方法的传授。“树状结构”独有的架构模式能在复习中形成由点到面,最后形成覆盖全面的网络。在教学中极易从一个节点的知识触发学生的记忆,容易引起学生抢答,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这样就能逐步养成从知识的认知到学法的提炼。“树状结构”在课堂上的多次运用,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运用这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理清复习线索,节时、高效地自我复习,这也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知识掌握的最初阶段遗忘是比较快的,以后会逐渐变慢,这表明高效复习是很必要的。“树状结构”架构是一种很高效的复习方法,既可运用于总复习中,也可运用于各单元、各册之中。这样,在科学知识复习整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参考文献:

[1]裴毓华.运用模型方法解决小学科学教学问题[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2).

篇4

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政治课程一直以来就是高中计划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讲,通过高中政治课程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但现阶段的高中政治课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以填鸭式教育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热火朝天,学生也是没有丝毫兴趣,学生也只是为了分数对政治课程内容死记硬背,学生的成绩虽然上去了,但政治课程的教育目的并没有达到。而且,这样的教育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为政治课程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导致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而来的知识只能应付死板的考试。这样的政治教育迫使我们必须寻求新出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为此,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建议。

一、引入案例教学导入

对于学生来说,课程导入做得好,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充分引发学生的讨论和学习的兴趣。而鲜活的案例往往能帮助教师自然而然的导入政治课程,再结合案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讨论,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将学生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还原出来,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减小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来源,我们有必要进行多元化的采集,来满足政治教育的需求。在案例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

1.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和共享程度高的特点,通过时事新闻来进行教学引入是很有必要的。对新闻的选择作为教师要进行剪裁加工,要能通过新闻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并通过教师生动的解说让学生认为案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政治教学回归现实。

2.巧用历史。案例的采集并不局限于现代社会,借助其他的学科中的知识来丰富政治教育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像历史,正所谓政史不分家,历史中很多哲学问题也是我们很好的案例,而且这种学科知识的融会,能很好地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游戏导入、表演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等都是很好的导入方法,多元化课程导入不仅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政治。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以往的高中政治枯燥在于学生认为政治知识与自己相距甚远,像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国家时事的解析,甚至是哲学的辩证等都与自己现在毫无关系,像这样的学习学生很难会对其产生兴趣,最终演变为为了成绩死记硬背,而在高中政治课堂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政治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自然会主动的去学。加之高中政治教学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取自现实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课堂更容易让学生打开心扉,活跃课堂气氛,并能激发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政治课堂走向生活。

例如,在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节时,我们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师作为市场中卖猪肉的,学生作为买猪肉的,师生之间模拟交易双方。要求教师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进行决策,看是涨价还是降价,是扩大养猪规模还是减少库存等,其他学生则作为评审。在这个生活化情境当中,教师则要做足准备工作,将近年来猪肉的市场走势暗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评价决策时便能有据可循,而“老板”的每一次决策也势必会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教师的每一次行为作出评价,这在无形之中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作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高中政治的教学形式的改变,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在教学形式上来讲,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的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将更多地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辩论等形式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讲,以往的政治课程都是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之间激烈的辩论当中,也能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精神,提高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组合,教师在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后,小组之间拟定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首先在小组之间辩论和探究,之后在小组之间进行辩论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指导和监督,力求每一个小组都能探究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在讲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再讲解基本的课本内容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像美国的经济危机是怎么导致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有什么关系来让同学们论证,通过同学们科学的辨证和教师的点评总结,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后果、解决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先探究辩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就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高中政治,让他们觉得政治就在身边,政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高效课堂目标就达成了。

参考文献:

[1]陈晓庚.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2]瞿剑虹.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D].苏州大学,2008.

[3]孙佰玲.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研究,2010,(03):151-152.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使学生在高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计算题的解决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计算结果准确率低,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等。所以针对教学实践中的这些问题,师生要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来不断提高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入生活化的数学元素

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主要是进行灌输式的讲授,题海战术式的练习,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往往没有完全掌握数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学习效率低下。所以要提高计算题教学有效性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解答数学计算题,进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老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实例,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文具店买铅笔时的情境进行数学计算:“如果在文具店买了5支铅笔,每支1元X,给了店长20元,那么店长会找给自己多少钱?”这样就将纯数字的计算题转变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丰富计算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法

小学数学的计算题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的,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音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时,老师可以将乘法口诀和乘法法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以利于学生的记忆,这样对于简单的乘法通过口算就能得出正确结果,不仅能够提高计算速度,还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现状,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高效。例如,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游戏接龙的小游戏,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游戏掌握所学的数学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或者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让学生思考在每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学生每列人数是25人,一共站了12列,然后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升国旗,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进行思考,得出答案,然后在此基础上,老师就可以开始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加强计算题的系统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计算题的练习中,老师一般坚持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计算能力的观念,所以会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练习,但是这样往往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只有学生掌握每一类型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之后,加以适当的练习才会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生加强计算题的系统练习,这就需要教师对练习题进行总结,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练习。同时,使学生在系统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计算题的算法,理解算理,即明白应该怎样进行计算,为什么这样计算,这样在系统的练习中不仅能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坚持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做题马虎,所以对于数学计算题的学习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计算题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后,老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验算,这不仅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逻辑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中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性学科,计算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促进教学相长,老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同时学生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效益

、例题教学请学生同步书写例题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端坐,教师或写或问,学生或听或说。这种形式,看似完美,实则没有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完全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学生的角色只是听众而已。动手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能促进学生思考。我在例题教学时要求学生会想还要会听、会说还要会写。出示例题后,通常先引导学生说出题意、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在自己板书时,要求学生也在练习本上写.而且激励学生要比教师写得快。学生通过对比。

或产生顿悟,或产生喜悦,这种做法克服了学生学习的惰性,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超前状态,有效地增强了例题教学的实效性。

二、提问把怎么做改为怎样想

教学中,我们出示一个题目后,往往会问学生:这道题怎么做?学生的回答便是列一个什么样的算式。我常思考,我们教学的目的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吗?试想,学生现在学到的知识对他们将来走入社会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学习内容很容易忘掉.但学习中形成的能力不容易消失。通过教学,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阔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我在教学中,出示讲解的题目后,常说的一句话是:做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分析的?这种问法给每个学生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间,学生或画图、或举例、或写数量关系式,或同生活联系解题。这种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途径。

三、让学生在讲题中体验成功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积蓄小成功才会有吏大的成功。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方法很多,我只说一说请学生讲题。学生讲题看似耽误教学时间,但深层次的益处是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可以发现学生思维进发的火花,可以增强学生之间对知识的沟通,可以营造更为宽松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某个学生顺利讲题后,他能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在其他同学的掌声中,他会变得更加自信。讲题的形式可以是同桌相互讲。

也可以请个别学生上台讲。 、

四、培养学生认真改错的习惯学生出错说明他们在某个知识点上存有困惑,如果学生差专 旁2011年第10期能主动改错或教师能指导改错。那他们将会高效地修补学习中的漏洞。如果学生不能认真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批阅作业的艰辛劳动也就会付诸东流 我在督促学生改错方面采用了以下办法:一是作业得分追加制。一些学生的作业因为有错不得满分,但他们改错之后,可以在原来得分的基础上追加分值,这样调动了学生改错的积极性,也能及时掌控学生改错的状况。二是部分作业实行错一“反”一。对于计算及某些特殊类型的作业,要求针对错题,除改正外,还要模仿原题再自编一道题进行反思练习。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三是设立纠错本。要求学生将各类测试中 出现的错题改正在纠错本上,在复习阶段可以把它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

五、转换题目表述提高解题实效

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条件转换表达形式后,个别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就会出错。如:、王老师要买5个足球,付给售货员200元后找回了1O元钱。每个足球多少元?把这道题改编为“王老师用2oo元钱买了5个足球,找回了l0元钱。每个足球多少元?”这时就有学生将算式列为:2oo二5~l0。为消除学生机械式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对题中的多个条件进行有机组合,将同一道题转换成与其内容相同的表达形式,这样学生就能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体育教育落实不到位,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制定出切实可行、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全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不断促进体育高效课堂的建设,还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无法激发体育学习欲望。所以,各所学校需要加大力度,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机会,强化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综合技能和训练技巧,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体育教师队伍,从而确保体育教师,可以更好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融洽、充满活力的体育氛围,对于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非常有必要。如果此体育环境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周围的人都喜欢做运动,肯定会使学生快速融入体育锻炼的氛围中。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需要尽最大能力,为学生创建出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质量。比如说,教师可以要求一些体育方面的专家,向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的好处,对于学生身体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以此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形成完整健全的运动方式。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体育节等活动,通过体育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互动中。平时的课余时间,也可以举办类似的体育活动,在校园广播的宣传下,让学生彻底了解体育运动的好处。客观来讲,学校为体育教师配置的体育锻炼器材还是比较充分的,可以满足教师的体育课需求,也能符合学生身体成长的需求。只需要体育教师合理运用,便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安全的体育运动环境。体育运动精神,属于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激发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激发他们的运动激情,形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三、学生自主选择运动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和对抗,进而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促进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体育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所有的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其次,需要教师观察和记录所有学生的运动情况,以此纠正和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动作;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末尾对学生进行点评,同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四、结合体育游戏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教师如果只是根据教学大纲需求,围绕教材展开课堂教学行为,很难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倦的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适当加入一些体育游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体育锻炼欲望。比如说一些体育活动比较重要,又需要学生反复练习,但是这种枯燥而又单调的体育动作,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因此可以将其设计成体育游戏的方式,便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体育技能。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说跑步练习最让学生感到头疼,如果是在跑步过程中加入游戏成分,可以激发学生的跑步练习兴趣。首先,体育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一边拍篮球,一边跑步练习,哪个小组第一个跑完200米,那么该小组就获胜。将小组竞争的方式引入跑步练习中,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和特点,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展开,采取高效、科学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教育中不嗬刍和总结经验,从而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和技巧,实现强身健体的学习目的。只有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促进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三角形;动手实践;结合实例;认真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54-01

三角形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图形,如学生平时经常需要佩戴的红领巾、春天出去踏青时部分学生放的风筝等,这些都是由三角形构成的。而三角形具体有哪些形状特点,又有哪些结构特征,这些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动手动脑,体验形状特点

三角形是学生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新认识的一种几何图形。而在了解和学习三角形之前,其实它已经在学生的学习或生活中出现过,只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运用它。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只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去实践一次,就能让他们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分别准备了一张白纸和一把剪刀。接着,教师又在生活中找出了几种属于三角形的物体作为参考,让学生在脑海里对三角形有一个概念。在简单介绍完三角形之后,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白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剪下来,而且剪的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可以不相同。学生们积极投入到动手环节中,很快就剪好了三角形,并把自己剪好的三角形举了起来。这时,教师再让学生互相观察自己的三角形和其他人的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点?学生们开始观察并讨论起来。在学生们讨论后,教师问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和同学的三角形,我们发现了三角形有哪些形状上的特点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角。”

这一节课下来,完全都是学生自己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并且自己组织语言总结三角形的形状特点。这样,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想,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学到的知识还会让他们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二、拼围结合,找出结构特征

学习几何图形中的三角形时,教师会让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自己亲自动手实验。而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做三角形,不仅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而且还能让他们从自己的实验结果当中总结知识点。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课前教师让学生分别准备了长10cm、6cm、5cm、4cm的小棒。开始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小棒,并可以任意从中选择三根,只要这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在旁边的白纸上做一下记录,最后可以总结自己的记录并说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实验开始,学生们都积极地做实验,并且认真做着记录。慢慢地,有些学生发现:想要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较短的小棒另一端肯定能碰到一起,如果另一端碰不到一起就围不成一个三角形了。教师让学生们按照这个思路再继续自己的实验,过了一会儿,他们好像又发现了一些规律,拿着自己的记录说:“老师,我发现这些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加起来,肯定比另一边长。”教师表扬了学生并且说:“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记录,总结出了想要学习的知识点。这种在学习几何图形中拼围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善于动手、乐于思考。

三、链接生活,拓展认知范围

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往往可以从生活和学习中找到相关的图形,三角形也是一样的。从生活当中找图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拓宽认知范围。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事先观察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三角形,并让他们把可以带过来的实例带到课堂上来,这样课上和课下结合,更容易让学生发散思维。上课时,教师从学生们拿的例子当中选出了几个让他们观察,并且比较:“这几个都属于三角形,如果我们把它们分一下类,该如何分呢?”教师说完之后,学生们通过认真观察,很快就找到了分类的方法,并且告诉教师“可以按边分”。

这样,从生活中找实际的例子,会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知识,而且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思路,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

四、结束语

基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高效学习三角形的基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己总结基础知识。这样,学生们学到的知识会让他们印象特别深刻,并且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孟月.关于小学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篇9

一、理解《课程标准》,研读《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超标、拔高、拓展,关注新增内容,防止对因超标内容和习题的关注和强化而干扰正常复习和误导学习,应引导学生将有限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用在对双基础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广泛的应用上,用在对化学学科知识思想的感悟上,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升华,通过实物和课件展示等方法手段再现实验过程,精心选取习题帮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二、抓主干、突重点、促有效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理解化学、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这一重点的复习突出初中化学主干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初中化学主干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溶液的基本知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得失电子规律,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规律,化学用语的书写,数字表示的意义,符号意义及运用,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化学仪器的识别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取,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观察实验现象、图表、图形,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对比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制取、用途,控制条件的研究如金属锈蚀、燃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分类方法中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及微观构成物质,物质的多样性,物质是变化的,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不变的观念,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用途,常见合成材料的应用,元素、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机物生命活动的意义,有毒物质(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的伤害,化学与能源的关系,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和新能源的开发,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常见污染源的来源、危害、治理等。

三、注重复习方法,提升能力

复习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在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联系生活,生产创设情景

复习时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将化学知识的复习融入社会生活生产中,这样既能对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加强学习,扩大信息来源,关注与生活、生产、重大科研(如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新理论)上一届高考题目中的信息来丰富复习内容,在这些信息处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给信息,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灵活运用解答。

2.重视问题设计,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设计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首先问题应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复习它是初中化学整体知识的展示,是对现有知识的整合、运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化学物质的重要代表,设计问题时应从氧气、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同时,深化对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的转化,认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

B.CO2+3H2催化剂CH3OH+H20

C.CO2+CH4催化剂CH3COOH

D.2CO2+6H2催化剂CH2=CH2+4H20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填字母)

这是一道以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为命题背景,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减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人人有责及物质综合应用意识。

四、认真审题,规范解题,提高练习质量

中考复习中可用于练习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选什么样的题给学生做,显得尤为重要,选题时要有利于巩固双基,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要从针对中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形成能力的关键点,要从题目具有典型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体现课改精神的新题型,如开放题、探究题、信息题等方面去下功夫,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审题要清楚,不可盲目做题,对于选择题的要求答案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填空题目要注意是填名称还是化学式,是填元素名称还是元素符号,对于答题中化学名词和术语必须写准确,化学用语必须规范,解题过程和答题过程必须完整。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堂

一、改变教学方式,利用评价激励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实际操作根本就无法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何谈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灵活地备课,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扮演着引导的角色,让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更好地理解知识,不是硬性地去背、去记,要脱离应试教育的思想。比如说,在讲到“认识键盘,键盘操作”时,不要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实际接触键盘,操作键盘。可以理论课和实际操作课结合,一边给学生讲解键盘的组成部分,一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键盘,每个按键都有什么功能,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练习,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如果是这堂课讲理论知识,下堂课实际操作,那么就等于白白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等实际操作的时候老师还是要重新讲一遍,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另外,老师要掌握好知识点难易程度,通过将难以理解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便于学生接受的知识点,采用分段教学、化难为易、循序渐进的方式,更加便于学生轻松的学习。同时,采用评价激励法通过对学生的肯定、表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尊重与自信,在学生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对自我进行肯定,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及学习效果。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融入“游戏”教学方法

研究发现,融洽的课堂氛围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课堂效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新颖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终有一探究竟的执著”营造一个充满新奇的课堂氛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使其自主的想要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老师可以对知识的延展性适当地得以保留,让学生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知识的深入学习,这样既可以发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能让课堂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鲜活性,进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电脑绘画这节课时,父亲节就要来临,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幅表达对父亲的爱的作品,在父亲节的时候作为礼物送给父亲。孩子对父亲的爱是无以言表的,通过这种情境的设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并且达到学习的目的。

索然无味的课堂氛围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要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融入“游戏”式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生打字的过程中,适量地加入一些游戏软件。由于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比较爱玩,正是这一点,打字游戏软件可以满足他们玩的欲望,在游戏中学会如何掌握键盘,如何快速地拼写。比如,这节课老师想教学生掌握键盘的手法,如何标准而快速的打字,按照标准将双手放在键盘上,老师控制主机,从字母开始练习,从而使学生在玩打字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键盘的布局及按键的功能。这些游戏软件的融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同时还可以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三、打造互助型课堂,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机制

信息技术的学习因人而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好,能快速地接受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对新鲜事物不敏感,接受起来就比较吃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办法,让3~5个人组成一组,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接受能力搭配分组,每个小组设一个组长,负责全组的学习安排,并且组长采取轮流制,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评选出一名组长,可以连任,但是由小组民主产生,既保证小组组员之间友好合作,又可以在组内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另外,组与组之间采取竞争机制,定期设置一些比赛项目,比如每周举行一次打字速度比赛,小组里每个成员都参加,按照接力赛的方式:设置相同的字数,相同的人数,一个人打一段,打完一段换另一个人,以小组最后一个人最先打完胜出。不仅可以培养组内组员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在组间竞争中加强学习的动力。最后比赛结束时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评出“最具团队协作奖”“最佳表现奖”等。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表现不足的组,加以鼓励并指出他们要改正的地方。通过这种比赛的举办,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管是教学的方法还是内容,都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实施,只有找到适合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