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个性特征,小学数学,提问策略
1 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精心安排由浅入深的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发育的原因,有着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大部分属于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类型。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其个性特点,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因势利导,以符合学生个性与认知规律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概述
著名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者布鲁纳有一个观点,即:理想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持续的活动,其主要组成要素便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教师只有不断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其融入到问题的情境之中,增强教学效果。由此可知,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3.1 准确把控提问的时机
小学生个性活跃,但是注意力维持时间却偏短,只有在适当的“火候”来进行发问,才能使其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知识上,激发出创造性的萌芽。随着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一节数学课程的问题设置数量其实没有一定之规,但是提问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在哪一个环节抛出问题,问题的内容这样才能循序渐进,都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精心设计的。当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所设置的情境所吸引,教师就应该在此时通过恰当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通常将提问的时机选择在以下一些环节:(1)当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有所感悟,并急于表达的时候;(2)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设定的情境出现疑惑,急于发问的时候;(3)当需要对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氛围进行调节的时候。在这些实际进行提问,会显著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效率。
例如,笔者在进行“比和比例”的教学时,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将学生带领到操场,提问:如何才能想办法测量教学大楼的高度呢?在学生陷入迟疑和迷惑的时候,笔者将一根一米长的木杆立在地上,并请学生测量木杆的长度与其影子的长度,分别是一米和0.5米。此时学生若有所思,笔者接着结合比例的相关知识提问:测量木杆的影子,知道影子长度是木杆的一半,那如果我们测量大楼的影子,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学生们在短暂的思考之后,便答出“大楼的影子乘以2,就是大楼的高度。”此时笔者进一步发问:谁能用公式来总结我们刚才的发现呢?从而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可见在适当的实际进行提问,能够在学生的认知中产生强烈共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
3.2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其注意力
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因此结合这个个性特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对于触发其兴趣点的提问,能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是:在包括数学课程在内的逻辑性的学习行为中,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能够实现真正的理解和知识的内化。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问题的思索中,能够逐渐体验到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并通过抽象与概括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知识的牢固掌握。
例如当笔者在对一年级的班级进行数学课程讲解时,设置的问题均十分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唤起。笔者首先带领全班玩耍“套圈游戏”当学生套住不一样的动物时,就能得到不同的累加分数,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十分高涨,兴趣被唤起,此时笔者抓住时机提问:如果套住老虎得到5分,套住小鹿得到4分,套住小鸭子得到3分,小猫2分,小狗1分的话,有同学一共得了9分,谁知道他套住的是什么动物呢?此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都想迫不及待地思考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有了答案,学生的逻辑思维被运用在日常游戏中,并使其兴趣点得到激发,形成独特的思维。
3.3注重问题的质量,忽略问题的数量
小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应提升单个问题的含金量,而不应以量取胜。如果教师不停发问,问题的主题设置又比较分散的话,学生就难以静心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假若问题的设计数量过多,很容易使短短的一节课变得杂乱、琐碎,每一个问题都难以讲深讲透,其思考价值大打折扣,也不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力。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具体内容,牢牢把握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备课时进行深入的归纳与综合,设计精准、合理的问题,而不应只追求问题的数量。
例如,笔者在讲授“百分数”时,全程只设置了一个连续的问题序列,鼓励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交流来寻求答案:“假若有个班,学生的总数低于五十,在这个班的女孩子是男孩子的百分之八十,谁能告诉我这个班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班里的总人数又是多少呢?”,在学生短暂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接下去的课堂上笔者主要围绕这一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深入。”有学生指出这个问题中缺乏具体的总数,因此不够完整,笔者抓住这一思路继续提问:“学生的人数是整数还是小数呢?”学生回答是整数。笔者进一步引导提问:“女同学的人数既然是男同学的百分之八十,那么转化成分数是多少呢?”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后,很快得到答案:百分之八十既然是五分之四,那么显然班里总共有四十五名同学。笔者紧接着提问:“那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给出准确的答案。
此外还应注意,小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的及时反馈也十分重要,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为对或者错,应该通过丰富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只有学生的心理上体会出教师的肯定与激励,才能维持对数学课程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提升其个性中的自信,杜绝羞怯和抗拒的心理,实现心智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课堂上的提问是其必要的一个要素。在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时,应明确提问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把握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课前的备课中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出合理的问题,便能够为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提供支撑与帮助,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 大专语文 学情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8-01
我国对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专著和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特殊教育大专语文教学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对于涵盖所有残疾类型学生的大专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为特殊教育职业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一、尊重学情 扬长避短
1.内容选取
农民要“因地制宜”,医生要“对症下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讲授视觉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将学生思维引入自身的缺陷处,伤害他们自尊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内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来讲道理;从年龄上看,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但受身体条件限制,心智发育迟缓,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点。积极阳光的文章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加之授课中情感目标的完成,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修正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高处着眼,低处落脚;我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低下,尤其是分层教学中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正常大专院校的语文授课内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选取难度系数低的授课内容便会引起学生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评估过低。对于此类学生,应该选取正常的大专语文授课内容,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降低标准,知识目标着眼拓展字词及基本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设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难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标,语文课上要实现部分德育目标。
2.能力要求结合实际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视障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视力严重低下,听、说能力偏强,读、写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真正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班级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一步步稳中提升,避免为了追进度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大专院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门便意味着步入社会,如今社会这张试卷考察的重点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而语文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课堂上只顾讲解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基础上进行讲授;提问前,教师先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尽量以小组形式完成,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相互学习;在授课内容可选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材料内容和能力提升要体现有用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为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这一点在听障生体现最为明显。艺术系学生70%以上都是听障生,语文教师授课基本靠手语,限于授课教师并非专业手语教师,且手语表达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听障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影视欣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强调教学重点,使授课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听力薄弱但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视角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同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通过展现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用手语进行表达,并付诸于文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空间。鉴于手语中对于具有情感态度的词汇表现力不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手语完成教学。
四、适时而动 及时调整
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师上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我校部分大专学生有高中院校的学习经历,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教学很难按照普通大专院校的授课进程开展。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上要结合所学专业,谨记语文为专业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非常之大,原有设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会在进行中暴露缺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遇到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授课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学生长处,重点提高学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
五、结语
特殊教育类院校大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专语文又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在知识结构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对特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已有知识框架做适当的调整,结合特殊学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导向下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情,课堂上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初探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9.
[2]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孙朝阳.探讨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其体会 [J]. 黑河教育 ,2014,3.
[4] 陈欣.分析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现在阅读, 2013,01.
[5] 盛永进.个别化教学理念的应然追问. 中国特殊教育 , 2015,10.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02-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是指在充分利用数学课堂的时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切实显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在建立在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的。在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小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中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
老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和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能够实现优质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可见作为小学数学的老师,树立良好的观念呢至关重要。
二、对教材深入理解和领会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着组织者、引导者的重要地位。老师只有充分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切实的领会教材的意图。老师只有在切实领会教材的意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切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可见,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的组织和设定,都是建立在深入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基础之上的。老师深入的理解和领会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引,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向,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于教学的内容设定、方法的选择、手段的使用等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导向作用。因此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该教学目标在设定的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重要指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规律、生活经验等进行目标的设定。同时,教学目标在设定的过程中离不开对于教材的深入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关键点,使教学目标成为教材内容同教学大纲精神的统一体。例如”新课程“中要求切实面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学习的进步。
四、优化教学手段
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手段同小学生的学生特点的相结合,实现教学手段的优化。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静态的内容通过具体的、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五、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然要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的特点而言,小学生只有在喜欢自己的老师的前提下,才能够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才会切实的深入到老师教学的活动中去。可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只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在课堂活动中,老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就每一个组员在该组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主动性。2、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对活动实施的方法进行一定的引导,并提醒学生在活动中的注意事项,从而减少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活动的效果。同时,老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用自身的行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提高老师课堂提问的技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同时诱导学生进行思考,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身提问的技巧和能力。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老师的提问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老师的提问要有具体化、针对性,从而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思考,避免学生摸不着边际的情况产生。2、提问的难易程度要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能力等相适应,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的提问,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其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增减,从而引导每一位学生进行思考。3、老师在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概念,养成数学的思维模式。(4)课堂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充分发挥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作用,使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学生根据个人的认知及思维模式等进行具有个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精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构建有效课堂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建设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1.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每个在校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都在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下成长,在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中,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积累都有不同之处,这也就是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材中提供了大量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思考的素材,使学生不再对教师讲解产生依赖,而根据自身实践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目的,培养起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1.2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活动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充裕的数学活动参与时间和空间,能够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实践、交流以及结果分享等方面都有更多的机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就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参与时间和空间,在例题和练习中,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更多地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合作交流,也使小学数学教师不再一味地注重数学知识的掌握结果,而是迫使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数学知识探索活动中,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
1.3教材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所处成长阶段比较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识规律上体现出较强的儿童性,在对外界信息接收上,更容易接收儿童化、图文并茂、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北师大的数学教材编写上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材呈现方式上,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将教材内容呈现出来。在事例的选取上,教材事例多源于学生身边,事例不仅体现出与学生的息息相关性,而且社会化和趣味化特征也很明显。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也采用适当的非形式化的方法来展示。教材采用大页面的形式,多图少文、色彩多变、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使教材更加富有吸引力。
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2.1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以及在教学中的深入落实,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需转变观念,由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使小学数学课堂体现出趣味性、高效性,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组织数学课堂。在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小组与小组之间加强交流合作,从而使学生整体对问题认识程度加深,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整体的合作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时候,可以先介绍华罗庚、阿基米德等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这些数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了贡献,然后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数学家,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来讲述其他数学家的故事,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程的学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2开展知识构建角色体验式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使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为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在开展构建角色体验式学习模式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结论,进而延伸到公式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5的倍数特征”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个5的倍数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5的倍数主要特征,让学生从知识被动接受的角色上转变为知识体系主动构建者,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3利用多媒体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的广度和深度都越来越高。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使教育呈现出现代化特点,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扩展数学知识视野。新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小学数学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具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长方体”这一节时,可借助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将丰富多彩的长方体形状进行展示,就可以使学生对“长方体”这一节的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
3结语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教材的版本有所不同,因此在构建有效课堂时,要抓住所用教材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使数学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随着有效课堂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入,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也将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孔凡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主要特点[J]. 中学数学教育: 初中版, 2009: 16-19.
[2]杨位峰. 感悟“ 北师版”数学.
篇5
要充分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更需要让小学生在感悟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的美育元素之所在,并在美育维度下充分地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美育知识,从美育维度总结出如何通过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寻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在陶冶小学生身心的同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美育维度;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探析
一、将美感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到从美感教育的角度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加之数学知识在表面上呈现出的是枯燥乏味的表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在进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重视对于数学知识理论的教学,便会很容易导致小学生难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美感,进而导致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厌倦感。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可以将小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美学元素和小学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赋予更多的知识美,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类型探析
1.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美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小学数学具有着规律性强的知识美。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美的研究,对于小学数学知识中所具有的美感也没有形成足够的认知,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对小学数学知识内在原理探析的研究也没有形成足够的教学认知。由此可得出,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之美的探索研究还需要提升。
2.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美
截至目前为止,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数学知识点记忆和数学习题解题方法的分析,并没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美进行发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学内容的单调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缺少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这也会产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要重视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的内容美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助力,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学部分,承载着系统性的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掘隐藏在小学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文化,发现小学数学的内容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3.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美
作为自然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这也就提出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追求。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存在着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强行灌输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的的时候,也忽略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研究,这就使得所制定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总结研究,发现数学基本方法的应用特征,展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
三、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美发掘不足
数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串联性和系统性(这是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性过程,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就可发掘出小学数学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对小学数学内容的探索度也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展示出自身的内容之美,进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过程成为机械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难以真正地理解知识的精髓。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美发掘不足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考试仍然占据了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小学数学知识美的发掘,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美感,加强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多数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对于小学数学的知识美发掘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美”的追求,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发掘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明确目的,这就导致小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规律之美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掘。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难以通过对知识的把握,形成对数学规律美感的认知,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一团乱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发掘不足的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发掘出知识美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美育策略研究之前,要结合教学过程的各项具体要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美的深刻研读,来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充分地发挥出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作用。
2.勾勒出内容美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小学数学内容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美的展示。第一,要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运行过程贴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第二,要保证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数学知识蕴含的内容之美。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习题解析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足够的理解,并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3.引导出规律美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美。综上所述,通过将美感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合理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的美感分析,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要从美育维度出发,合理规划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平.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3,(06).
[2]俞航.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原始问题”[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15).
[3]佟娟,王琦.“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36).
[4]陈好兰.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发展[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2):38-39.
[5]陈敬秋.走进数学新课程[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01):45-47.
篇6
[关键词] 美育维度;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探析
一、将美感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到从美感教育的角度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加之数学知识在表面上呈现出的是枯燥乏味的表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在进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重视对于数学知识理论的教学,便会很容易导致小学生难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美感,进而导致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厌倦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可以将小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美学元素和小学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本来抽象枯燥的知识赋予更多的知识美,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进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类型探析
1.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美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小学数学具有着规律性强的知识美。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美的研究,对于小学数学知识中所具有的美感也没有形成足够的认知,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对小学数学知识内在原理探析的研究也没有形成足够的教学认知。由此可得出,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之美的探索研究还需要提升。
2.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美
截至目前为止,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数学知识点记忆和数学习题解题方法的分析,并没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美进行发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学内容的单调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缺少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这也会产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要重视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的内容美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助力,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学部分,承载着系统性的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掘隐藏在小学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文化,发现小学数学的内容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3.发掘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美
作为自然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这也就提出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追求。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存在着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强行灌输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的的时候,也忽略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研究,这就使得所制定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的总结研究,发现数学基本方法的应用特征,展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之美。
三、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美发掘不足
数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串联性和系统性(这是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性过程,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就可发掘出小学数学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对小学数学内容的探索度也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展示出自身的内容之美,进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过程成为机械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难以真正地理解知识的精髓。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美发掘不足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考试仍然占据了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小学数学知识美的发掘,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美感,加强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多数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对于小学数学的知识美发掘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美”的追求,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发掘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明确目的,这就导致小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规律之美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掘。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难以通过对知识的把握,形成对数学规律美感的认知,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一团乱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美发掘不足的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美育维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发掘出知识美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美育策略研究之前,要结合教学过程的各项具体要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美的深刻研读,来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充分地发挥出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作用。
2.勾勒出内容美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小学数学内容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美的展示。第一,要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运行过程贴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第二,要保证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数学知识蕴含的内容之美。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习题解析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足够的理解,并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3.引导出规律美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出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美。
综上所述,通过将美感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合理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的美感分析,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要从美育维度出发,合理规划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平.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3,(06).
[2]俞航.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原始问题”[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15).
[3]佟娟,王琦.“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36).
[4]陈好兰.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发展[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2):38-39.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学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视,数学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影响重大。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通过其自身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于知识文化的求知欲望,此外数学教师还应当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有效的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因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性,导致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的教学缺陷和难题,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对改善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
1.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有效性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授学生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当前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偏低,而学生对于学习只是一味的通过做题来实现,这种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接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思考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但是学生也必须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思考,否则就算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学科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不同,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并且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性思维,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虽然不同的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不同,但是当前多数数学教师并未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学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这也导致差等生的学习热情丧失,优等生的学习优势埋没;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讲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课堂发展,一成不变的向学生教授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而且教师的讲课进度对小学生的学习影响深刻,大多数教师无法正确的控制好教学进度,对于整本教材的数学内容安排不详细,重点章节讲授不完全,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一门课程的动力,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方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巧妙的实验和理论教学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数学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演示白纸显字、玻璃棒点灯等有趣的实验,改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
2.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同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实时改变的教学方式,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进行区别对待,进行层次教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改进期间应重视学生的建议,适时改进使得学生对于数学教学不抵触,传统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新课程教学改革,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适当的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上台讲课,进而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综合上述,数学学科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学科影响重大,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但是当前在小学数学理论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通过引导培养学生兴趣、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等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上述为我们通过在改进教学方式、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笔者个人认为数学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要做好课堂准备,而在课堂教学中以采取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为主,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数学课堂;集体协作
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毫不动摇的主体,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找寻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应该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策略,可以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形成集体协作的默契和意识,增加数学学习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所以,探索更为高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思路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一、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课堂教学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式学习活动。通常,一个学习小组可以由2-5人构成,具体人数也可以酌情商定。关键问题是,小组的构成和活动开展要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行,要达到提升课堂教学高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本目的。之所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因为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数学教学中,45人作用的班级一同参与学习活动往往显得“臃肿”,其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倘若每个学生个体开展独立的学习活动,虽然是必要的,但是缺乏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效果也很难尽如人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广开来,至少可以实现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可以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尤其是小学课堂教学讲究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完整性,同时需要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协作、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学生小集体间的协作和互动,是良性的集体活动,能够为整体教学工作的推进提供极大的辅助,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其次,小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有效深化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很好的锻炼集体合作能力和协作意识,形成团队主义精神,这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是有很大帮助的。再次,小组合作学习是调节课堂气氛、塑造课堂气氛很好的办法,能够“激活”数学课堂,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教学工作的深化提供有效的帮助。所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 小学合作学习要注意“对象,时机,流程,结果”四大要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是提升教学层次和质量的有效探索。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代表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有效的团结班级内的学生,形成集体合作的良好氛围,而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化和进步,是很好的务实性策略。在此,应该特别注意小组合作学习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要形成一定的技术标准。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对象,时机,流程和结果”四个方面。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学习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把这四大要素进行有机的深化研究和具体落实,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体现成效,实现价值。
例如,“对象”要素指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选定对象是尤为重要的。将性格、特点和学习方法类似的学生放到同一个小组,是合适的选择;反之,倘若同一个小组里面的学生存在诸多差异,日益导致学习活动的滞后,这样就是不合适的。所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性格的差别进行有机组合,排出规范的小组,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时机”和“流程”则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其中两个重要要素,前者着重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选择机遇和操作时机,后者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即每个细节。时机的选择要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序的选择,要做到“有的放矢,适时适度”。流程的把控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细节,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务实性。最后,“结果”也可以称之为“评价”机制,即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审核、效果评价。有了前面的学习活动,最后要开展多方面、全过程的科学评价,即学生个人、小组间和教师的三方评价。有了科学有序的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而且评价结论也可以为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 结论和展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合理化选择,也是推动教学工作不断走向新进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和集体协作意识,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不冲突的并行方向。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是大有可为的,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可以形成更为多元化的活动模式和路径。展望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其形式和内容必然会更加扩展,效果必然会更加突出,应用范围必然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朱学锋.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1年04期
[2] 戴加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研究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年04期
[3] 尹美霞. “小组合作学习”再认识——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新课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探讨数学课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做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高效学习”三位一体。教师要有时效观念,要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关注教学时间的投入,切不可依赖“拖课”效应。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策略,并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完善有效教学体系。在新课标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要深度贴合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展开课堂有效互动,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我便结合详细的教学案例与各位同仁一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分析
(一)“机械灌输”化严重
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大部分数学教师具有端正的课堂教学态度,在课堂上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方法的掌握上,教师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从而会出现教师一味地机械灌输知识,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灌输,形成课堂低效率与低质量的死循环,大大削弱了学生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主体性差
在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忽略了学生才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以及思维变化能力为己任,打造“积极、主动、探究、思考”的高效课堂,并有效地形成完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
(三)缺乏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的知识灌输过程,而忽略了课后的教学反馈。教学反馈具有直接、明确的评价时效性,它能够让教师充分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在把握新课标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措施,做到及时跟进、迅速纠正。
二、有效教学策略
(一)增进师生情感,打造和谐课堂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深入研究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与课堂学习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向“和谐化”发展。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教学策略与情感增进的融合,立足于教学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可面无表情、脸型僵硬,要以深厚的教学情感引领学生逐渐走向课堂深处,让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拉近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老师出一道相关题目,由教师进行解答。这样的好处是题目由学生设计,增加了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且,学生出题目教师回答的模式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
(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可依赖于教学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探究实践与合作沟通。教师要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形式,及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理解与升华,充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
比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开展了剪纸小活动。让学生画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然后将这些图形剪出来,并沿对称轴分成两半,取其中一份。在小组内,让学生将所有剪出来的图形进行混合,学生再随机拿取剪纸,并制作出选到的剪纸的另一半。比如,一个学生选到了正三角形的一半,那么他需要制作出正三角形的另一半。
(三)做好“问题引入”
新课标数学教材的教学特点是一系列的数学知识点都是在相应数学问题的引入下所提出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内容,根据数学课堂知识的切入点来打造“问题引入”教学方式,创设问题引导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内容,我积极准备了问题引入环节。在课堂上,我首先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分别是如何得来的?”“角的种类有哪些?”“锐角与钝角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些教学问题的引入下,学生初步领会了平移、旋转的数学思想,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教学以生为本,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性格特征来探讨高效教学策略,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改进,以打造出一个拥有轻松、民主、和谐教学气氛的小学数学课堂,以便可以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教学现状
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的气氛依旧很沉闷,小学生没办法在数学课堂上与数学教师进行良好沟通,所以我们创设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改变这种教学情况。因此,我们一定要对现在的数学教学现状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营造出一个有效轻松的数学课堂环境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综合素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导致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难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师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理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一直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办法与教师在课堂上交流,而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没有明确的讨论目标,会让学生失去思考的方向和模糊数学课堂的焦点。(3)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于单调,无法真正做到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
为了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动与沟通,数学教师首先应当营造出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才会减轻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敬畏感,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可以与老师正常交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小学数学课堂打造成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课堂,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引导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我们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让学生逐步掌握在数学课上的主导权,营造出一种平等、轻松的数学教学氛围,为加强小学生和数学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打下基础。
三、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上要积极引入情境教学的方法,通过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与数学教师互动,借此让学生对教师在数学课上所教授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其次,在情境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等科技设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进行感知,帮助他们融入数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切入,随着数学教师的引导自然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逐步深入地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教学互动,并且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数学效果。
四、引入课堂小游戏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小游戏来活跃班级气氛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数学课堂中的小游戏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我给学生上到苏教版课本中“求平均数”这节课时,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小游戏。我先和学生说在课上要举行一场拍皮球比赛,从学生中间选取了九位自愿参加的比赛选手进行拍皮球比赛,并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有三个组员而另一组有六个组员。让他们同时拍皮球,一分钟内哪个组拍得总数多哪组就是获胜组,而在旁边观战的学生充当计数员,经过紧张的比赛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组员多的一组获得了最终胜利。可是有学生提出疑问说这样的规则不公平,两组人数不一样,这样的结果没有可比性。我正好借助这个学生的质疑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去寻找一个公平的评判规则,最后学生借助平均数的知识找出了一个公平的规则并且判断出哪个组获得了真正的胜利。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上与数学教师互动,主动认真思考并且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达到了教育目标。
构建师生之间可以良性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身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数学课堂上提升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出数学课堂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以帮助学生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