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篇1

关键词:春季;肉鸡;呼吸道疾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84-1

1 密度要适宜

一般冬春以10~12只/m2为好,夏秋以8~10只/m2最佳。密度太小影响经济效益;密度太大,易引发呼吸道及各种疾病。

2 不盲目追求肉鸡体重,合理控制料肉比

虽然肉鸡具备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但是,过快的生长速度易造成各种微量元素的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其对外界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使疾病易侵。更重要的是:过快的生长速度影响鸡肉的品质,不符合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广大民众对肉蛋奶质量的要求。

3 控温和通风有效地结合

在东北地区,肉鸡饲养场多数是非标准化、开放式的鸡舍,而风干物燥、气候多变的春季,是各种疾病多发季节,极易造成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呼吸道疾病首当其冲,所以必须把控温和通风有机地结合起来。前期肉鸡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差,应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后期肉鸡的体温调节能力中枢基本形成,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而温度适宜即可。此时,肉鸡的呼吸量加大,只有加强通风才能保证其需氧量,同时又有利排出舍内的CO2、NH3、H2S等有害气体,这样,鸡群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就能健康的生长。

4 按照饲养的前、后期控制好温度

饲养前期,由于鸡舍温度高,机体通过呼吸、排便等方式失去的水分,需要有一个高温的环境,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所以,温度要相对大一些,大约65%~70%左右;饲养后期,肉鸡生长旺盛,高湿的饲养环境易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温度应小一些,大约在50%左右。

5 加强防疫,制定适合本地病情的免疫程序

(1)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一个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临床明显期、治愈或者死亡的过程。所以,必须从“防”上狠下功夫,做好“养、防、检、治”等工作,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2)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的地区做出相应的免疫程序。例如,春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季节,这就要求养殖户不妨在原有免疫程序基础上,增加一次支原体疫苗的免疫,同时多喂一些能提高肉鸡抵抗力的微生态制剂、黄芪多糖和多种维生素。

(3)给鸡接种疫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正规厂家的疫苗,并检查好疫苗的有效期及包装瓶是否完好无损等。

必须是健康的鸡群,鸡舍环境必须清洁、干净卫生,且最好在晴天的上午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前后2天禁止喷雾消毒、禁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使用一些免疫抵制的磺胺类和氯霉素类等药物。

(4)为减少鸡群应激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后几天喂一些黄芪多糖、左旋咪唑和电解多维,同时在疫苗中添加:“白细胞介素”等药物。

(5)接种疫苗时最好提高舍温1℃~2℃。

(6)开封的活苗必须在1~2小时内做完,否则影响疫苗的效价,接种完疫苗的空瓶不要乱扔,以免发生野毒传播。

其次,必须掌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种类、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每逢春季,各种呼吸道疾病接踵而来,往往没有前期症状就突然发病,很快波及全群,且很难治愈。

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温和流感、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气囊炎等,从临床症状上很难区分,只有从实验室诊断才能做出最后确诊。强调“十六字方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那么,怎样去“防”呢?这也是多数饲养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通过以下几点来说明。

(1)经常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情况、粪便颜色等。如果发现精神萎靡、打蔫、鸡冠紫黑或苍白、不爱活动、独处角落或卧于饮水器下面、立于窗口、两眼发长、眼半睁半闭、流泪、甩鼻涕、突然增料或减料、饮水频繁或减少、排黄绿色稀便等情况就应马上投喂一些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

(2)阴雨天,每次疫苗接种前后,可投用一些抗应激的药物,缓解由于天气或疫苗带来的一些应激反应。

篇2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患者 防控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4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2-01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传染病的传播,它是指病原体通过感染者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的一个过程,它通过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感染[1]。它的传播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而呼吸道传染病则是指病原体从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传播给人群的一种传染病[2]。大多数的疾病类型都表现为感冒、水痘、风疹和肺结核等等类型。本文就主要是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选取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00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防护、治疗和护理,得出一定的数据,再对患者进行综合调查分析,以下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00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位500例。在观察组的50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350例,女患者有150例,患者的年龄在10-50岁之间。在对照组的50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400例,女性患者有100例,患者的年龄在7-55岁之间。通过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和病情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之间不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都需要将两组患者进行隔离,并且需要对空气进行消毒,也就是利用物理化化学消毒方法来杀死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要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性,如果天气不是太冷或是太热的的话,那都不应该开空调,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佩戴口罩。在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是普通的临床治疗方法。在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是临床防护、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减少患者心理的负面心理,使其能更加配合医院的防护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监测,包括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等等。如果患者已经进入了稳定期,那就主要进行健康宣传,嘱咐患者注意饮食和卫生习惯等等,使得患者有一个轻松的心态迎接出院[3]。

1.3 观察指标。如果患者在治疗之后,不再发热和咳嗽,没有出现呼吸急促和呕吐等现状,经确诊不会对他人造成传染,那就说明患者已经治愈,如果患者在住院内发生感染,那就说明患者没有治愈,应该继续接受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在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到SPSS统计软件,在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到t检验的方法。如果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住院期间有30例患者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率为6%,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住院期间有80例患者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6%。通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治疗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他们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

表1 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较

3 讨论

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传染范围较广的疾病,但是在2003年之后,这种疾病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正是因为我国在传染病防控和应急机制建立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完善[4]。对于这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来说,它是一种传播速度较快,传染途径较多的疾病,人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的传染疾病,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所以国家对这种传染疾病就非常重视,一旦它流行起来,那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通过本次研究也证明,使用临床防护、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心理的负面心理,使其能更加配合医院的防护工作。除此之外,在对患者的临床病情监测的过程当中,也能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有帮助。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分析时,就发现观察组的治疗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疗效,患者在院内的感染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主要的传染疾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快、传染途径多和传染性强等特点。为此,医院应该建立严格的防控原则,做到尽早发现、早治疗和早预防。为使患者早日康复,应该主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监测病情等,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从而增强治疗疾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隆平,张晓均,张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0-542

[2] 黄恭梅.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11,3(18):98-99

篇3

关键词: 猪呼吸道疾病;特点;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40

呼吸道疾病在猪养殖场的扩散是造成养殖场病疫的1个因素。当猪患上呼吸道疾病后,会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红等一些症状。最常见的一些疾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猪的自愈能力不是特别强,就像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也会致命,而且很容易传染。在养殖场中引发疾病的病原体较多,仅靠疫苗很难控制病菌传播,需要定期投喂药物,起到预防的效果。

1 流行特点与病变特点

猪在很多时期都特别容易患病,每一个猪龄周期,发病的概率和死亡率都是不同的。在养殖场中的小猪,发病率最高,如不能有效的防止传染,就会导致大量生猪猪染病。发病率最集中的是猪龄18周的猪,这个时期的猪抵抗力过低,很容易发病。其他时期,小猪的患病的种类也大不相同的,比如说,大多数都是炎症种类的疾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肺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一些猪在发病后会在耳尖及四肢末端出现些许紫斑。

2 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

在猪感染疾病之后,会明显的感觉到猪的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走路没有力气,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感染急性病后猪可能会突然死亡或体温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感染慢性病的猪表面的病症不明显,但生长缓慢,食量减少,约2周的时间后会逐渐出现咳嗽等症状,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表现为持续咳嗽。

引发猪的疾病的病原体往往都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最常见的就是猪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很容易传染,也很难治愈,会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导致更多的病原体侵入猪的身体。养猪场出现的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附红细胞病等主要疾病,常见的有猪支原体肺炎,是指猪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出现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一般发生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混乱的养猪场,会引发死亡。当养猪场发生低温、超时、拥挤、通风条件差、天气突变以及长期投饲单一饲料的情况时,生猪自体抗病能力下降,发病率上升,同时病情加重。一般来说这种病造成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当流行期到来,饲养管理始终得不到提升时,也会在猪群中造成大面积感染,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2.1 临床症状

猪一般患上疾病,现象都会很明显,整天躺着不太爱动,吃饭也不积极,最主要的就是咳嗽和急喘。急性病往往是发生在新患病的猪上,其中怀孕母猪和幼龄猪较多,患病猪往往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会舌头突出,口鼻处出现沫状物,发生腹式呼吸,腹肋部快速起伏,时有痉挛性咳嗽。在刚发病的时候很难察觉,一旦猪的抵抗力下降到无法与病原体抗衡的时候,这时候现象会极为严重,体温会很快升高,变得很严重,需要及时救治。

2.2 防治方法

预防,对于目前养殖场大规模养殖的具体防护措施,只能是利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发病率。要注意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就要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必须通过改善饲养条件来达到。猪圈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菌在猪舍内长期存在、恶化,普通的消毒剂配合和科学的使用方法即可达到目的。养猪场最好使用自己繁殖的生猪来养殖,以免外来生猪从外界带入病菌。

治疗,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猪呼吸道疾病,但具体使用哪种抗生素要根据实际病情决定。霉形体具有抗药性,长期使用单一抗霉素,后期容易失效,因此需要几种抗生素交替使用。

除上述人造环境外,外界的自然天气变化也会诱发生猪的呼吸道疾病。数据表明,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易发病,猪群断奶日龄不同、营养不均衡,饲养时没有做到全进全出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疾病。

3 预防措施

病猪的复发率很高,尤其呼吸道感染疾病,所以要及时的做出防护措施。预防工作是管理的重点。外来新猪入圈前要进行病菌检查和消毒,并隔离观察一段时间。购入的商品猪,隔离期为15d左右,混群前还要进行检疫确认健康。饲养猪群要保证提供足够的营养,并做到营养均衡,提高猪的自体免疫力。投喂的饲料应保持正常品质,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其中的霉菌可能致病或降低免疫力。猪舍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保持良好通风,排除堆积的氨气;通风的同时要保温,以免低温引发呼吸道疾病。

虽然没有疫苗可以应对所有呼吸道疾病,但应对某类疾病的疫苗是可以作用的。i群要及时做好接种工作。能繁期和幼年期的生猪较易患病,所在猪仔1~3周龄时可以注射支原体灭活苗2mL,用来防止感染疫病,提高体内免疫力。6周龄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来减少断奶后出现的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疾病出现。

4 治疗措施

呼吸道感染是严重的疾病,治疗起来也特别困难。发现病情越早、治疗越早,成功治愈的几率越高。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呼吸道疾病就会从一次性损伤变为慢性病,更难有效的治疗。有些能够正常进食的小猪,治疗起来相对的容易些,这样就能在食物中添加治疗的药物,辅助治疗。但是如果小猪无法进食,只能通过注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养猪场可以定期对猪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针对敏感性猪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进行治疗。

治疗猪呼吸道疾病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式,坚持对症治疗为主,支持疗法为辅,通过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消除病猪本身的疾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生猪的免疫力。目前在猪呼吸道疾病方面,具体的治疗药物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板蓝根注射,它能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复发,最有效的止咳专用药有喘立町等。

5 结语

现如今,养殖场的大规模养殖最容易出现疾病感染,养殖人员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有效的防治感染病,这也是对养殖人员的一大挑战。一旦猪患上疾病,治愈就相当困难,复发率特别高。如果发现有小猪患上感染疾病,一定要及时将猪隔离,集中治疗。在秋冬二季,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秋天补注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预防,新猪入圈前要仔细检查,对新猪的来源要谨慎。在猪舍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检查,保持谨慎的态度,从根源上减少猪呼吸道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兰宁恒.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

[2]张爱勤.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J].农技服务,2015(6).

[3]陈晓英.猪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6).

[4]夏道伦.猪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防与治疗[J].兽医导刊,2015

篇4

关键词;猪场;规模化;呼吸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02-1

1 营养与药物

1.1 营养

养好猪关键在于“高营养,品种优,管理严,防疫精”营养是防制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关键,高的营养是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大的来源,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为主。提高全群营养比药物更重要。

1.2 药物

药物应选用无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转移肽,排疫肽,溶菌酶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上效果显著。

2 温度与通风

2.1 提前做好保温工作,减少冷空气对猪的应激

产房保证温度恒定在26℃左右,断奶仔猪保温工作落实,温度保持在24-26℃严查漏洞贼风袭击。注射疫苗时舍温提高1-2℃提高机体被动免疫,常用的保温设备有地暖、火道、火墙、锅炉、电热扇、热风炉等供暖设备。

2.2 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最大量的增加通风量

保温与通风是相对矛盾的,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动态平衡,可在中午气温高,天气晴朗时通风,根据大环境来调整通风的时间;保证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换气。各阶段猪群只有严格的饲养管理有助于加快机体的恢复,不难看出冬季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管理病。

3 严把饲料原料质量

严把饲料关,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加大对新玉米的抽查力度。严控水分。霉菌毒素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抑制病的发生,从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目前市场上脱霉剂五花八门,成分大都是高岭土,蒙脱石等吸附剂,应用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副作用大,重金属严重超标。生物脱霉素在第四代脱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益生菌与凹凸石的偶联技术优化配方组合,有效实现霉菌的“双向清除”,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 做好免疫接种与消毒

做好基础免疫“猪瘟,伪狂犬”的免疫工作。常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猪场可在7-10日龄接种支原体疫苗。根据猪场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当猪只进行免疫注射时,尤其是对免疫反应比较大的疫苗,建议配合转移因子,可缩短疫苗的空白期解除免疫抑制。消毒每周2-3次,消毒液选用对病毒作用强的。如碘制剂、季胺盐类、复合醛、百毒杀等,氯制剂刺激性强,损伤上呼吸道粘膜,不宜选用。

5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疾病传入,加强消毒减少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争取全进全出制度,尤其是产房和保育舍,每批仔猪日龄不超过7天,每批转出后彻底消毒,采用“冲-消-薰-刷-消-烧”六遍消毒法,空舍一周以上,才能转入下一批猪,彻底切除不同日龄(批)仔猪间的水平传播,结合早期断奶减少病原体母仔传播。降低饲养密度,保育舍应让每头猪有0.3-0.4m2的生活空间,育肥舍让每头猪有1m2的生活空间。为猪群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尤其乳猪断奶前后给予高营养水平适口性好的饲料,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发病率。用选择好时机添加维生素等方法,减少去势、断奶、转群、换料、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

6 合理的药物保健与治疗

6.1 母猪的二针保健和一次清毒“二针保健”产仔前7天

肌注 排疫肽 5ml产仔当天肌注 5ml“一次清毒”溶菌酶600g+转移肽600g+喘束治500g拌料1t或恩宝600g+黄芪多糖800g+溶菌酶600g拌料1t。母猪妊娠期间应应用优质的化学药品进行保健,不要乱用抗生素,许多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对胎儿免疫细胞有害,使用细胞因子,中成药物比较安全,生产母猪临产前后7天药物保健可净化病原体,减少疾病的发生。

6.2 仔猪“三针保健”和一次清毒“三针保健”

1天肌注排疫肽一支打一窝,7天肌注排疫肽,一支打一窝,21天肌注排疫肽,一支打一窝。“一次清毒”替米考星400g+溶菌酶500g+黄芪多糖1000g拌料一吨或干扰肽800g+佳益佳500g+板蓝根粉800g拌料一吨连用7-9天。

转入保育舍后,由于受到断奶应激,饲料应激,环境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多种疾病。如圆环病毒、伪狂犬、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应重视药物预防。

6.3 育肥猪的药物保健

篇5

关键词:冬季;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21-02

冬季气温较低,是猪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若防治不及时、有效,可能造成猪场极大的损失,猪的健康无法保障[1-3]。因而分析冬季猪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弄清其发病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治,才能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4-6]。笔者抽样选取某猪场1 000头猪进行发病原因分析,并与采取防治措施后的1 000头猪发病情况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村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某大型猪场2014年冬季饲养的1 000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5年冬季继续选取该猪场的1 000头猪进行对比研究,所有猪在体重、饲养时间、饲养方式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

对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病原因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群防治,对2015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同样进行记录,与2014年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

1.3 发病主要症状表现

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量下降或者无食欲、结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生产缓慢及消瘦、不同程度溃疡等[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分析数据,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发病率为1.80%,高于2015年(0.10%)(P

3 小结与讨论

猪呼吸道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总称,该病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环境应激及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引发,其涉及多种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包括原发性感染疾病与继发性感染疾病[9,10]。由于该病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及病原体多样化,一旦猪场猪发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需积极防治猪呼吸道传染病[11,12]。

本研究发现,冬季猪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原因分为两类,一为非传染性致病因素,二为传染性致病因素,其中非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等;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i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等。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3例环境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饲料因素、2例生物安全因素、2例猪流感、2例猪蓝耳病、2例猪Ⅱ型圆环病毒病、3例猪喘气病,1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2015年冬季仅1例猪流感。发病因素分析如下:①环境因素。猪场昼夜温差较大,猪舍内湿度大加上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较差,圈舍设计不合理,环境较差。②管理因素。猪场管理不当,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情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混养,且未严格实施饲养制度;断奶猪严重应激或有的疫苗注射后应激反应强烈,猪群密度较大等。③饲养因素。猪在饲养过程中缺乏营养,缺少维生素A、E等,猪抵抗力较差;猪喂养过程中饲料霉变未发现或者饲料被污染,使得猪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导致猪发病。④生物安全因素。猪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够彻底,免疫程度不合理或者效果不佳,生病有感染猪未及早隔离,未按照计划定期驱虫等。⑤猪蓝耳病。猪蓝耳病病毒使得猪细菌性肺炎感染性增强,可能继发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⑥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常见。⑦猪Ⅱ型圆环病毒病。其为引起多种疾病的新病毒,多发病于6~14周龄小猪,可感染肺泡巨噬细胞造成猪免疫抑制,引发间质性肺炎。⑧猪喘气病。其为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导致猪干咳、低热、生长缓慢,该病发病率较高。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引起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可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发病。

猪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针对性防治措施如下:①改善猪场环境。冬季温度较低,需保证猪场内温度,有必备的保暖措施,例如火炉、暖气等,还需要有局部保暖设备,例如保温灯、加热板等;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空气质量;搞好猪场卫生,舍内保持干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与粉尘密度。②加强管理。加强猪场内猪的管理工作,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状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分开饲养,降低猪密度,以保证猪安全。③加强饲养安全。需保证猪饲料营养充足,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E等,饲料需安全、无发霉及污染。④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冬季之前,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例如链球菌病、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预防接种,并做好驱虫工作。⑤药物预防。采取药物预防猪疾病及感染,哺乳仔猪3、7、21日龄分别注射一次长效米先,预防呼吸道疾病。母猪分娩前后一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仔猪断奶后一周,加入强力霉素。生长猪2~3周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强力霉素、支原净、泰乐菌素等。种猪群与后备群每月预防投药一次,每次2 d。⑥药物治疗。每日密切留意猪的变化,一旦发现猪出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保证猪安全。2014年猪的发病率为1.80%,而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后2015年发病率仅为0.10%,表明针对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进行有效防治可显著降低猪的发病率,其措施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猪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针对猪发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可显著降低发病率,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之前.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J].大科技,2016, 7(11):182,183.

[2] 亓慧娟,刘 伟,王春燕,等.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82-4383.

[3] 李二民.猪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5.

[4] 袁艳龙,丁秀丹.猪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13(12):136.

[5] 杨 旭.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畜牧科技,2016(6):156.

[6] 黄风平.一例猪流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5(9):34.

[7] 洪志良.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5(3):48.

[8] 徐新林.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15(16):105.

[9] 博永刚,蒋守钊,纵丰学,等.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J].业,2013,8(1):49-50.

[10] 杨政学,董仲生,何土开,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J].畜牧与兽医,2014,46(11):133-134.

篇6

1流行特征及防治

1.1慢性呼吸道病

主要临床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逐渐发展为咳嗽和呼吸困难,气管有锣音,严重时鸡只发蔫。防治用抗菌药物,如泰乐菌素、土霉素类、红霉素类和喹诺酮均有治疗效果。

1.2传染性喉气管炎

各种日龄鸡都可感染,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成年鸡尤为严重。临床特征是呼吸困难,有气管锣音,重症鸡咳出血性粘液,眼睛产生结膜炎、流泪,喉气管黏膜出血,覆有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严重时堵塞喉管窒息而死。一旦确诊,可用弱毒疫苗对鸡群紧急接种,同时用一些药物对症治疗,如清热解毒及利咽喉的中成药。

1.3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6周龄以内的鸡多发,2周龄以下的雏鸡最为严重。本病发生后病鸡张口呼吸、鼻窦肿胀、咳嗽,气管锣音、打喷嚏、流鼻汁、嗜睡。6月龄以上鸡症状不明显。早期感染,病鸡输卵管受到侵害;蛋鸡发病时产蛋量明显下降,并产软壳蛋或畸形蛋或蛋壳粗糙。发病时,最好结合抗菌素使用,可控制并发性细菌病的发生。

1.4高致病性禽流感

本病发病突然、传播快、范围广、感染率及发病率很高。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肿头、眼分泌物增多、冠和肉髯边缘有紫黑色坏死斑点,呼吸困难,羽毛蓬松,萎顿,闭眼,产蛋量急剧下降。做好养殖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对鸡群进行禽流感疫苗(H5亚型)免疫接种。

2综合防制

2.1合理通风

首先,要做好秋冬换季的饲养管理,根据气候的转变而改变管理方式。例如通风,由夏季的纵向通风逐渐变为横向过渡通风,即在深秋时节主要以换气为主、通风为辅的通风方式。稳定是关键,要关注舍内有害气体含量、风速均匀与否、舍内微生物含量差异以及舍内温差大小,确保各项指标的稳定。合理利用通风小窗和风机来调节鸡舍的通风状况,蛋鸡舍氨气浓度最高不超过10毫升/立方米,最好在5毫升/立方米以下,鸡舍内各点的氨气浓度差异小于2毫升/立方米,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不超过2%,最好控制在0.5%以下,各点浓度差异小于0.3%,硫化氢浓度最高不超过20毫升/立方米,最好在10毫升/立方米以下,鸡舍内各点浓度差异小于3毫升/立方米,若有害气体超标,合理利用通风小窗和风机来调节鸡舍的通风,改善舍内空气状况。冬季舍内风速控制在0.1~0.2米/秒,风速差异小于0.05米/秒,在调整通风的同时,舍内温度控制在12℃~16℃,确保通风与保温的协调。定期检测舍内微生物含量,每立方空气中细菌含量不超过25~30万个,若超过标准应加强消毒,减少舍内微生物含量。

2.2做好疾病防控

消除非传染性的诱因,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鸡舍的维修和供暖设施的准备,在雨雪天气和寒流期间注意保温。在饲养环境差或卫生条件不好的鸡舍,尤其注意寄生虫的防控,冬季也是鸡虱、鸡螨虫等影响较大的季节,寄生虫的长期存在会加速鸡的营养丧失,导致体重降低、营养不良。因此,加强舍内卫生的管理,定期除虫非常必要。冬季某些菌群的失衡会造成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特别是长期腹泻时,不仅使营养吸收困难,也会降低鸡群的体质,促使其他疾病的发生。

2.3合理投喂饲料

体重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饲料营养的供给,因此营养的全面与平衡至关重要,饲料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尤其在当前原料价格增长的情况下,低价格饲料的质量更难以确保。另外不同品种的鸡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完全一样,在饲料配制及选择时要特别关注。配料时要考虑提高能量的含量,以提高鸡的御寒能力。

冬季鸡群的采食量要比夏季高出3~5克,因此在冬季鸡群的食欲是没有问题的,而在鸡群体重不好的情况下,要采取一定的办法刺激采食,让鸡尽可能多的去采食,以达到增重的目的。对低于标准体重的鸡,进行单独饲养,通过添加营养和饲喂拌料来增加体重,从而达到提高均匀度的目的。

2.4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冬季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灵活带鸡消毒,每星期必须保证3次带鸡消毒,2种消毒药交替使用。每半月进行1次饮水消毒,消毒药要采用无毒、无残留的药物。在实施饮水消毒时,药物浓度必须准确。每星期必须保证对鸡舍外环境进行严格的喷洒消毒1次,可用生石灰或烧碱液进行消毒。

2.5预防接种

免疫前后3~5天,在日粮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应激剂。

2.6药物防治

篇7

全球4%的疾病与室内空气质量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班海群博士专门研究室内空气污染与疾病的关系,他指出空调与室内空气的质量直接相关,会影响到人的健康。据有关调查显示,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可高出室外污染5至10倍,全球4%的疾病与室内空气质量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做过一项《空调卫生状况调查》,在60多个城市,对空调系统风管积尘量和积尘细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严重污染的空调风管占47.11%,中等污染的占46.17%,合格的仅占6.12%。

为什么空调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空调散热片被污染是室内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隐藏在过滤网背后的散热片是空调冷热空气交换的必经之地,容易积累大量的灰尘与污垢。再加上使用后,空调散热片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病菌就很容易在这里滋生并大量繁殖,引发室内空气污染。

空调里暗藏了哪些细菌?

空调太脏,不仅仅会引起头晕、乏力、恶心、头痛、发烧等不良反应,弄不好甚至会送命。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蔡闯是国内著名呼吸科专家钟南山的弟子,曾在钟南山主持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工作。他说,除了大量灰尘外,空调内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物质主要有三种:

一是螨虫。空调内部吸附着大量螨虫,螨虫随着空调风吹出进入人的呼吸道。螨虫是强过敏原,可引起过敏性哮喘、皮炎、鼻炎等。

二是细菌。比如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容易引起肺炎。军团菌肺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病人会出现高烧、咳嗽、胸闷等类似上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军团菌喜欢隐藏在空调通风系统中,随气雾经呼吸道吸入,小孩、老人或者免疫力差的人群容易得病。

三是真菌。空调内比较潮湿,生长着大量真菌,比如曲霉菌,容易导致哮喘、曲霉菌肺炎等。

空调太脏染上曲霉菌肺炎差点送命

曲霉菌肺炎很可怕,蔡闯主任经手过的两个病人,都差点因此送命。

一个是80多岁老人,高烧39℃持续一个多月。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开了很多抗生素。但治疗后没有好转迹象,最后送到蔡闯主任手里。

老人的症状还有咳嗽带血,蔡主任也初步判断是肺里出了问题。查来查去,最后发现肺里长霉了,化验得出是曲霉菌引起的肺炎。

原来,老人家里的空调装了十多年了,一直没好好清洗过。入夏后,打开空调,里面吹出呛人的气味。老人随手拿起笔筒里的毛笔往里面刷,滋生在空调里的曲霉菌被毛笔带了出来,被老人吸进了肺里。

曲霉菌是霉菌的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生长迅速。它本身致病力弱,健康人对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即使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在大量吸入曲霉菌时也可能发生曲霉菌感染。当大量曲霉菌侵入人体,会迅速播散到身体的各个器官,除了肺部以外,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侵袭脑、肝脏等器官,所以一旦得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前不久,蔡主任还接待了一位40多岁男子,是名空调修理工,在清理一批二手空调时吸入了大量的曲霉菌,送到医院时被曲霉菌肺炎折磨得体重只有百来斤。后来经过气管镜,在支气管管腔内局部注射药物,把男子的命救了回来。

夏天空调应该至少精心清洗一次

蔡主任说,他在呼吸系统的保养上没啥特别讲究,但在每年夏天,他家的空调一定会认真清洗过才会使用。

清洗时,他会戴上医用口罩,把空调机分三部分洗。

第一步,清洗空调外壳和部分;第二步,清洗过滤网;第三步,清洗冷凝器和蒸发器。有时还会送到专业人士那边作更深层次的清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班海群博士也自己动手清洗空调。夏季空调使用频繁时,他甚至每个月清洗一次。对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清洗,他会使用专用的空调消毒剂。空调消毒剂大超市里都有卖,一定要买有消毒产品证号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杀菌消毒效果才有保证。

空调吹得时间越久,室内PM2.5浓度越高

篇8

致病的主要因素

大气污染和吸烟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可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各种肺部疾病;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国青年人吸烟人数增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吸入性变应原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特别在都市可引起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的种类及数量增多,如地毯、窗帘的广泛应用使室内尘螨数量增多;宠物饲养导致动物毛变应原增多;还有空调机的真菌、都市绿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药物及食物添加剂等,均是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因素。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病原体的变异及耐药性的增加,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的重要因素。

外感寒邪 中医学认为一旦气温骤降或贪凉饮冷超出人体适应能力,即可导致人体感寒而病。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都有密切的相关。所以,中医重视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这也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及过度劳倦也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呼吸病的预防与调理

篇9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家禽养殖业规模扩大,养鸡集约化程度提高,家禽养殖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也越来越多,其中疫病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家禽业的生产和发展。疫病的综合防控离不开三要素,即对鸡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的控制。控制传染源是指控制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发病鸡只、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切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切断其侵入易感动物的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是指保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鸡群。鸡场禽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一方面要针对禽病的流行特点,尤其是禽流感、新城疫等对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传染性疾病;另一方要消灭或切断禽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为此,本文结合当下禽病流行特点及重要禽病的发生规律,通过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科学饲养管理、科学免疫及合理用药等措施,实现对禽传染疫病三要素的消除,从而保障鸡群健康。

一、禽病现状

(一)当前禽病流行特点

当前禽病流行表现为五大特点:传播速度快;呼吸道疾病发生多;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免疫抑制性危害增多,感染区域普遍,且呈现亚临床感染的趋势;由于饲料、管理等方面因素所造成的非传染性疾病也时有发生。

(二)重要禽病的流行特点

1. 禽流感

禽流感(AI)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禽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也称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目前危害世界及我国养禽业的最重要的疫病之一,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之一。

流行特点:禽流感病毒(AIV)宿主范围广泛,包括家禽、水禽、野禽、迁徙鸟类和哺乳动物(人、猫、水貂、猪等)等均可感染。直接接触传播为主,被患禽污染的环境、饲料和用具均为重要的传染源。2014年,我国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比较平稳,低致病性H9N2亚型禽流感较常见,仍是危害肉鸡的主要疫病之一,且常常与呼吸道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等混合感染。当前使用的禽流感Re-6、Re-7株灭活疫苗有效地控制了AIV的在部分地区的流行。

临床症状:一般20~30多天的肉鸡多发,H5亚型发病急,采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废食,饮水也明显减少,全群鸡精神沉郁,呆立不动,从第2~3天起,死亡明显增多,临床症状也逐渐明显。病鸡头部肿胀,冠和肉髯发黑,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水肿,羽毛蓬松无光泽,体温升高;下痢,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呼吸困难,呼吸音,张口呼吸,歪头;鸡脚鳞片下呈紫红色或紫黑色(俗称脚鳞紫变)。在发病后的5~7天内死亡率几乎达到100%。H9亚型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病理变化:H5亚型感染后,表现为内脏及皮下呈弥散性出血,常见的肉眼病变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病变,气管充血、出血;腺胃、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出血;胰腺出血、坏死,十二指肠及小肠粘膜有片状或条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出血;肝脏肿大、有出血点等。H9亚型感染呈非典型性。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禽流感预防措施。必须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严防禽流感的传入。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应严格采取扑杀措施。封锁疫区,严格消毒。低致病性禽流感可采取隔离、消毒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一般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中药如大青叶、清瘟散、板蓝根等抗病毒中药等对症治疗。此外,可以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临床上需与鸡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进行鉴别诊断。

2. 新城疫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又称亚洲鸡瘟、伪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流行特点:新城疫病毒(NDV)的宿主范围很广。鸡、火鸡、珍珠鸡及野鸡都有较高的易感性。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两种方式传播。2014年,我国新城疫疫情平稳,偶有散发报道,主要以非典型性为主。

临床症状:最急性型新城疫多见于本病流行初期和雏鸡。病鸡体温高达43~44℃,精神不振,卧地或呆立;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稀薄,呈黄白色或黄绿色。部分病鸡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站立不稳、扭颈、转圈、腿翅麻痹。非典型新城疫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口流粘液,排黄绿色稀粪,继而出现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等神经症状,临床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排黄绿色稀粪。

病理变化:急性型ND病鸡全身粘膜和浆膜出血,气管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食道和腺胃交界处常有出血带或出血斑、点,腺胃粘膜水肿、及间有出血点,肠道粘膜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直肠和泄殖腔粘膜充血、条状出血。

防治措施:加强养殖场的隔离消毒和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一旦发生ND疫情,应对病死鸡深埋,环境消毒,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对周围禽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雏鸡可用IV系或克隆30疫苗,4倍量饮水;中雏以上可以肌注I系疫苗或IV系或克隆30疫苗,4倍量饮水。临床上,该病也常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用药治疗时需要注意继发感染。特别提醒,如果不能排除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需要慎重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3. 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不同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不同病型大肠杆菌病的总称。鸡感染大肠杆菌往往是由于环境中大肠杆菌污染严重、鸡体受应激因素的影响致抵抗力下降或者没有免疫力而感染发病。

流行特点:多发生于雏鸡,3~6周龄内的雏鸡易感较高。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由于目前对于细菌病的防控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抗生素替代品没有充分被市场认可,过度依赖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强。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脐炎:病雏虚弱,打堆,水样腹泻,腹部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脐孔闭合不全呈蓝黑色,有刺激性恶臭味,死亡率达10%以上。

(2)败血症:多在3~7周龄的肉鸡中发生,死亡率通常为1%~10%,病鸡离群呆立或挤堆,羽毛无光泽,排黄白色稀粪,污秽,病程1~3天。

(3)气囊炎:一般表现有明显的呼吸音,咳嗽和呼吸困难并发异常音。病理变化为胸、腹等气囊壁增厚不透明,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4)心包炎: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心包膜肥厚、混浊,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的心包膜与心肌粘连。

(5)肝周炎:肝脏肿大,肝脏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肝脏变性,质地变硬,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坏死点。严重者肝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胸壁、心脏和胃肠道粘连,或导致肉鸡腹水症。

(6)全眼球炎:本型多发于鸡舍内空气污浊,病鸡眼炎多为一侧性,病初病鸡减食或废食,羞明、流泪、红眼,随后眼睑肿胀突起。

防治措施: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应重点搞好孵化卫生,防止从种蛋垂直传播本病。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消除导致本病发生的各种诱因。疫苗接种具有较好的免疫预防效果。采用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菌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的疫苗使用效果较好。在治疗该病时,最好先分离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然后确定治疗用药。

二、家禽疾病防控基本原则

(一)加强鸡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应从选址、禽舍建设、管理制度、消毒措施、正确适当的免疫接种以及消除和控制活体媒介物等环节构建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按照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有关规定开展生产,严格控制人流、物流,杜绝病原体传入生产区。消毒是生物安全的核心措施,也是疾病防控的基础步骤。鸡场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和熏蒸消毒等。生产区和鸡舍门口的消毒池多用2%烧碱(NaOH)溶液或酚类、醛类消毒剂进行浸液消毒;鸡舍周围环境宜每2周消毒1次,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采用喷洒或喷雾消毒,多用季铵盐类复合消毒剂,一般采用两到三种消毒剂定期轮换使用,效果较好;鸡场应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尤其是发生疫情的时候更应增加消毒的频次。在带鸡消毒时,宜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常用于带鸡消毒的消毒药有0.2%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次氯酸钠等;场内无疫情时,每隔2周带鸡消毒1次。有疫情时,每隔1~2天消毒1次。熏蒸消毒,主要用于进雏前和空舍清扫后的彻底消毒,常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2U1的配比进行熏蒸,每立方米需要30毫升甲醛溶液加15克高锰酸钾氧化蒸发,蒸发消毒4~10小时。

另外,需要特别关注鸡场病死鸡和粪污的处理,以及对飞鸟、老鼠和苍蝇的防范和控制,彻底杜绝场内、外病原的传播。

(二)科学的饲养管理

1.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必须分区、分场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保证鸡场有充分的间歇时间,能够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减少疾病传播。

2. 控制鸡舍小环境。鸡舍的温度、湿度、密度等环境因素对鸡群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应从这几个方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

3. 保证饲料营养卫生。根据鸡只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季节的营养需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满足鸡体生长、发育、产蛋以及维持良好的免疫机能所需要的营养。不从疫区购买饲料,每种饲料原料每次进场时要进行质量检验,控制饲料中细菌、霉菌及真菌含量不能超标,同时做好饲料的保管,防止污染和霉变,注意饲料贮藏时间。

4. 控制水质。鸡的饮用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人饮用水标准,生产中要使用干净的自来水或深井水。选用密闭式管道饮水器代替水槽,可以防止病原经饮水向鸡群扩散。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

(三)科学免疫接种

目前,使用疫苗预防肉鸡疫病仍然是我国疫病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禽流感、新城疫的免疫,要按时接种,防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免疫程序要根据当地和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母源抗体水平、日龄和饲养管理条件科学制定。免疫接种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射部位要严密消毒,过期或用剩下的疫苗、空瓶以及用过的消毒棉球,应集中焚烧。购苗运输、贮藏和使用时都要有冷链设备。常规接种疫苗的鸡群要求饲养营养充足、健康状态良好,以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后应加强免疫效果的监测,发现免疫不合格的禽群及时采取补漏措施;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避免应激。

篇10

病原:一种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是2012年首次出现在沙特的一种病毒,与2003年的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近亲”,传染性不及非典,但其死亡率比非典高,具有人传人的能力。该病毒在中东其他国家及欧洲等地区蔓延,近期韩国报告有多名病例,并引起进一步传播。据报道,截至6月15日,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继续扩大,隔离观察者超过5000人,死亡16人,确诊150例,已出现第四代感染者。

主要临床表现 为发热、发热伴畏寒寒战、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症状,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表现也较为常见。部分病例会出现肾衰竭,小部分病例仅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或无症状。96%的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慢性心脏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 36%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34%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但也有1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91%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正常。乳酸脱氢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在部分患者中有所升高,但肝功能检查大多正常。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显示异常。

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明确 目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明确。在中东地区的病例因接触骆驼等动物传染源而感染的可能性大。在与病例密切接触的家人和医护人员中可发生有限的人传人,但病毒发生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其平均潜伏期为5.2天,韩国目前95%患者出现症状时间约为12天。

与非典的区别 引发非典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这两种疾病的冠状病毒都会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两种疾病均有高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之处在于中东呼吸综合征有72%有气短症状、咯血占17%,而非典这两者只占40%和1%以下。

治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