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档案 原则 措施

注:本文系浙江传媒学院校级立项课题“论如何利用高校档案资源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项目编号:11JY004)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日益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率,建立系统完善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档案,准确反映高校大学生就业动态,就成为时下高校应当关注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高校档案资源库中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建立系统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中的作用。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现状

目前,高校中就业档案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校就业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就业档案意识薄弱、业务水平不高等方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诸多环节。但目前高校中,大多没有专业人员管理毕业生就业档案,就业档案的管理基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辅导员往往只关注就业率,缺乏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意识,认为毕业生已走上工作岗位,建立就业档案的意义不大。另外,辅导员本身还兼有其他方面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很难做到建立系统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在有些高校中,即便有专门人才管理毕业生就业档案,但这些人员大多是中途转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对毕业生就业档案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将毕业生就业档案仅仅理解为收集和保存,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价值。

2.高校就业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利用率不高

目前,许多高校把教书育人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管理。国家虽然出台了《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措施,但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情况,很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校中没有系统的制度规定和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多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程序、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使得毕业生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在目前大多数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档案分散于高校的各个二级学院乃至学生手中,尚无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导致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利用难度加大,利用率不高。

3.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缺乏系统性,毕业生档案工作投入不足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管理尚局限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将毕业生就业档案装袋归档,这给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限制了毕业生就业档案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工作经费等投入不足,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体系陈旧、管理模式僵化,极大阻碍了和制约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过程。

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原则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及毕业生就业难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建立应遵循客观公正、择优性与特征性相结合及民主参与性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高校记录毕业生去向的重要材料,是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档案虚假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故意编造毕业生就业档案;有部分毕业生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凸显就业优势,在档案中填写部分虚假信息,以次充好,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高校毕业生档案建立。为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建立应客观公正,高校应从长远角度着眼,全面理解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做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客观真实,对毕业生的学习概况、在校综合表现等做出全面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另外,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及对档案的监管力度,做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准确可靠。

2.择优性与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对毕业生和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整理毕业生就业档案过程中除了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外,还要坚持择优性和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毕业生就业档案是对毕业生的鉴定和评价,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一份好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可促进大学生就业。所以,在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择优性和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除了记录毕业生的姓名、性别、专业、毕业去向等基本信息外,还要全面准确地体现出毕业生的特长、能力差异等个性特征,准确反映出毕业生平时学业水平,在为用人单位提供依据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3.民主参与原则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档案的对象和主体,建立完整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离不开毕业生本身的参与。在有些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档案完全是学校就业部门一方操作,忽视了毕业生在建立就业档案中的作用,这种现象不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因此,要充分发挥毕业生本身的作用,使其参与就业档案的建档工作,参与对自己及同伴毕业生的评价,在看到自身成绩的同时,也要通过和他人的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学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种民主参与的方式不但能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全貌,同时还能消除毕业生对档案内容的疑虑,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真实性和教育意义,提高了就业档案在高校中的作用。

三、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措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硬件方面的条件,更需要高校在就业档案管理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努力和提高。

1.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档案管理队伍

专业化的就业档案管理队伍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基础。首先,提高毕业生就业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就业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档案工作。其次,切实增强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就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操作规范的培训,熟练掌握高校的相关就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就业档案管理的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就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其技能,不断加强档案队伍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2.制定规范科学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过程中,要制定规范科学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高校档案部门要遵照国家《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一套切实可行、体现档案工作专业性和科学性,符合实际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分工明确,杜绝笼统,责任不明情况的出现,要制定如毕业生就业档案归档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文件保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毕业生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操作流程,在归档要求上,要对各项内容记载清楚,最后要按规定权限签字盖章。做到制度保障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合理运行,提升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

3.通过多种手段,实现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

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时展的要求,更是高效档案工作的要求。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要从传统纸质材料向网络办公转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完整、快捷和便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是要放弃传统纸质版材料,而是将纸质版材料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利用率。为达到这一目标,高校满足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要求。首先,要购置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文字转化器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毕业生就业档案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快速便捷存储到网络中。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毕业生档案资源的内部共享,可在档案馆内开设多台电脑,毕业生可凭借自身用户名和密码实现具体操作。此外,也可通过网络在线等服务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相关电子资源信息,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优势,提高其利用率,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

在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在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档案电子档案存储等方面的保护,要及时更新相关硬件设施,定期进行备份,注意更新网络防火墙等,确保毕业生电子档案的安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完整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将极大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就会有更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昕阳.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机电兵船档案,2009.6

[2]周冀.《高校档案管理的观念更新》,中国档案,2004.12

[3]牛函娟.《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育人浅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为社会、区域输送的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是学生从高中(中专)阶段及大学期间个人学习、经历和重要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水平较全面的考察,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高职院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重视和加强学生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与不足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现在毕业生到社会上工作,只有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国企等少数单位是需要调档案、办户口的,很多公司、企业都不需要办理户口,需求调整档案,导致许多毕业生认为只要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高收入就可以,人事档案已经成为无关紧要的东西,无需什么档案证明自己辉煌的过去;在工作之后,有人认为职称已不是证明人才能力的惟一标准,如果不参加职称评定,就不需要使用档案。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还不会取消,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事管理将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毕业生就业以后,要面临落户、转正定级、职称申报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查阅档案;毕业生继续升学、报考公务员也需要使用档案。因此,档案意识淡漠最终将使个人的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2.学生档案的内容不够全面,形式比较单一

现高职院校学生档案一般包括学生中高考档案、学生在校期间填写的登记表、党(团)籍材料、奖(惩)材料、高职院校毕业生登记表、成绩档案、体检表等。这些材料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及家庭状况。但对学生平时表现记录少,如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或轻微违纪情况没有反映或只有粗略反映。

3.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和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档案整理和在校期间学籍材料归档都大大增加了难度。曾经使用单纯流水号的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档案查阅、使用的功能,档案保管情况混乱。一是归档手续不完备,如毕业生登记表没有本人签名、没有学校公章;学生成绩单没有教务部门的公章或用复印件替代。二是书写用笔不标准,填写档案材料时存在采用圆珠笔、纯蓝墨水、铅笔书写的现象。三是纸质材料页面设置不标准。规格不一的纸张开本和页边距设置在学生档案里随处可见,增大了档案标准化管理的难度[1]。

4.入学档案转递途径不规范,新生档案内容缺失严重

实行网上招生后,纸质档案寄发转递不规范。档案都由考生自行带入学校,其中有大部分档案不密封,档案材料丢失、破损情况常有发生。高职院校中,中职升高职学生的档案还经常分地点存放。因中职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故部分中职院校将学生中职部分的档案全部派遣至人事局,而仅将高考档案交由学生带入学校,造成档案内容不完整。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国家不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统包统分。应该说,生源地的人事部门没有保管毕业生档案的权利和责任,毕业生的档案通常经过多个环节,从学生本人转到学校立卷各院系,再到就业指导办、地市级教育局(人事局),最终到就业单位人事部门。由于生源地的人事部门没有了保管毕业生档案的权利和责任,因此忽视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加上转递环节多、人员杂,导致一些学生档案错投、误投,甚至丢失。

5.管理方式墨守成规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墨守陈规,过于强调其保密性和安全性,而忽视了其作为档案的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宗旨,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提供利用,高职院校学生档案平时只是束之高阁,利用频率比较低。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创新管理模式

1.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

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并不单纯是学生或学校的事情。想要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必须由社会、用人单位、高职院校和学生共同做出努力。第一,各级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贯彻宣传《档案法》,特别是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宣传人事档案工作,让大家充分意识到人事档案的背后是人事管理关系,涉及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管理人事档案的单位就是出具人事证明的担保单位、职称评定的申报单位、社会管理的依托单位。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的重要性。第二,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实行高中毕业生自带高中学籍档案到录取院校报到的做法,各院校可利用新生入学缴交档案之机让学生了解这一做法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树立初步的档案意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知晓在校期间哪些材料将进入毕业生档案;在学生毕业前,学校则应把档案意识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托校园网、就业网、校报、就业宣传栏等平台宣传毕业生档案的内容、作用和去处,提高学生档案意识[2]。

2.丰富档案内容,提高档案利用价值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其档案内容也应注重收集体现其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材料,如各种技能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此外,在校期间因考试作弊、打架等原因受过处分的材料、检查,以及因表现较好撤销处分的材料都应归入档案。这样一方面能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学生的成长经历,同时也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学生参加社会有益组织的活动情况,如青年志愿者等,以及反映学生贷款信用状况的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在校期间通过自学同时获得本科学历的证书等等,都归入学生档案,从而丰富了学生档案的内容,立体地、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发展情况,使学生档案能真正成为学校或用人单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可靠依据。

3.建立真实性和完整性相统一的学生档案管理体系

目前,考生档案存在日益简单的趋势,这与网上招生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简单化的方式绝不能理解为在档案内容上的可写可不写以及在归档材料上的可有可无。相反,为了促进档案填写内容的真实性与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必须做到:第一,电子档案格式要统一,填写内容要真实、完整,相关指标项目的含义要清晰、准确、有效。第二,考生纸质档案归案项目要统一规范。

学生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学生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任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重管轻用”的观点,转变“无所作为”的思想认识,把学生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作为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来看待。如:可充分利用学生档案管理软件,编制学生信息库,通过跟踪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分析,为学校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4.“双套制”管理方式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必须实行“双套制”管理方式,即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同归档保存并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方式,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数据库管理与纸质档案互补、并存的管理方式。采取“双套制”管理,可以在尽量保护纸质档案的同时,便捷、多渠道地利用电子档案资源。将学生档案与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就可以显示学生档案的生命力:便捷性;交互性;易操作性;便于做数据统计;便于查阅;可同时满足不同档案使用者的需求。

5.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以《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及《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制定统一的入学登记表格和《档案材料标准填写方法》,确保归档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在严格遵守《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全面的档案邮寄登记及回执手续,保证毕业生档案不错发、不漏递。根据高职院校某些专业需要借阅档案的情况,制定一系列档案查阅和借取的办法:在由主管领导批准,并严格办理登记手续后,方能将档案密封借出[3],确实实现档案管理的准确、有效,保证档案材料按时、完整的归还。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在保证档案管理高质量、高效率的同时,提高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毕业生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提高社会信誉,档案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仍需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就业,为毕业生将来的道路铺设档案的良好道路,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陈凯侠: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及措施.黑龙江档案.2009年3月:85

篇3

【关键词】开放大学;学籍档案;信息化

当前,无论是基层开放大学学籍管理人员,还是开放教育学生或用人单位,学籍档案的个性化需求日趋旺盛。如:学校要求学籍管理人员提供某年各专业的毕业人数和毕业率、学生学籍档案不见了或档案袋拆开了需要补办、用人单位需要学籍档案中的某些材料等。学籍档案一旦实现信息化,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实际上,基层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而且有利于学校对教学各环节实行监督、进行数据统计,为教学改革与教育评估等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聘任、学历鉴定及学生办理出国留学等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处理能有效解决档案备份问题。

一、番禺电大学籍档案工作现状

(一)学籍档案管理沿用传统模式。当前,番禺电大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沿用传统的整理纸质档案手工管理方式,以“保存”或“保管”工作模式为主,工作效率较低且易出现错漏。档案资料的收集、交接、归档、保密等流程执行不够严格,加上部分管理人员对档案重视不够,档案偶会出现泄密、遗失等情况。多年的积累,纸质档案越积越多,给学校的保存与管理造成压力。(二)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已有的国家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处理日常的学籍数据,但没有毕业生管理模块,不能直接对毕业生数据进行统计,只能通过导出历年数据筛选处理后再进行人工统计。教务管理系统中只有使用该系统以来的学生数据,而没有使用该系统之前的学生数据,导致使用该系统前的学生数据只能根据学校内部保留的数据自行处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也未尽完善,在该网中可以查询毕业生信息,包括学籍信息及毕业信息,但信息单一,没有学生成绩、学籍异动等记录。(三)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欠缺、团队建设落后。学籍档案工作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设很不完善,对学籍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保管等的要求可能因人而异或因时而异。相关管理团队建设落后,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相应工作主要由学籍管理人员和班主任承担。学校对学籍档案工作不太重视,管理人员从未参加档案培训,也极少有学习档案信息化等方面的机会。

二、番禺电大学籍档案信息化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全系统统一的学籍档案管理平台条件还不成熟,而基层开放大学学籍档案信息化相对容易。如何高效、准确地将文字、图片变成有效的数字化信息,提供快捷有效、安全性强的查询等服务,是基层开放大学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购买高速扫描仪等设备、构建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并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高速扫描仪价格不高、操作简单便捷。要构建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是在原有的校园网上运行,有现成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并且对服务器硬件要求不高,成本相对低廉;至于该系统软件方面,可以组织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学籍管理人员开发或者直接购买适合番禺电大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可见,学籍档案信息化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学校领导将进一步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及其信息化,他们对系统软硬件的采购、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对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将顺势而为。

三、番禺电大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展望

完善学籍档案管理,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包括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人员团队建设等。针对番禺电大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其信息化建设做出如下展望。(一)构建合适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是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海量的学籍档案信息(包括纸质档案和教务管理系统数据等)变成规范化的数字信息、将学籍档案信息实行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因此,一是要组织人力(主要是班主任)用高速扫描仪将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毕业档案材料(包括入学报名登记资料、毕业生登记表、学士学位申报材料、奖励材料等)及其他重要材料(如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等)扫描成规范的图片文件,并逐步将保留在学校的往届生重要材料扫描成规范的图片文件。二是学校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学籍管理人员参与开发或购买适合当前实际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该软件系统能提供标准化的电子档案和数据接口;管理人员充分利用校园网高效、便捷地实现数据的存储、共享、查询、统计等服务。三是学籍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上级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或拓展系统收集各个时期各类学生、不同系统的学生基本信息、成绩数据、学籍情况变化数据等,把这些数据和学生毕业档案及其他重要材料的扫描数据等进行处理并导入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还要按时维护、更新系统数据,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与上级开放大学及学信网数据的一致性。另外,技术人员要设法加强校园网的安全,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二)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制度决定行动,学校应根据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开放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如建立《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办法》《学籍档案归档制度》《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信息更新制度》等,规范学籍档案信息的采集、分类、保存、传递和查询等管理流程,保证学籍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改善学籍档案管理质量。(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推进学籍档案信息化就要加强管理人员团队建设。业务素质水平是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和保证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故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提升政治素质、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等;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对学校来说,就应大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对他们多加以业务培训,让他们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建立和完善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随着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他们就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如提供自动化查询服务等,从而使档案资源服务信息化。

四、结语

构建好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就能实现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当然,在信息化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籍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也要重视信息安全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提升,还要研究如何实现学籍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基层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能满足自身的实际需要,还可为国家开放大学将来开发全系统的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晓荣.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8,32:115+121

[2]沈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探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8:164~165,168

[3]熊焰焰,潘晓璐.加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37~38

篇4

【关键词】学生;学籍档案;档案管理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学生学籍记录表;(2)新生入学登记表及各年级学生花名册;(3)学生在籍注册表;(4)学生学习成绩表;(5)学生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留级、退学、出国等学籍变动情况登记表;(6)对学生的奖惩文件及登记表;(7)修订学籍管理条例的各种文件;(8)实结、毕业生论文;(9)学位申报审批表、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结业证书;(10)毕业生学员鉴定登记表、毕业生调配表、档案转递单、毕业生报到证存根及领取证书的印刷编号及毕业、结业情况等。

学籍档案从发生、发展、形成到保管利用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保管利用等几个阶段。但由于学籍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高校学籍档案质量,切实抓好和不断提高高校学籍档案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一、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集整理是建立档案起始,真实性是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内容详实可信,不能夸大;其次应保证字体工整、清晰,便于永久保存;最后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姓名使用同音字代替,出生日期农历、公历混淆,与户口产生冲突等。

2.立卷归档是将上一步骤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分类汇总,工作重点是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未按要求及时归档,或者材料未及时补充完善,甚至归错档;此外,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设备和设施老化也是造成立卷归档完整性差的客观因素之一。

3.档案转递的特点环节多、人员杂,容易丢失造成错投、误投及“死档”等情况。学籍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学生本人--学校立卷各院系--就业指导办(教务处)--机要邮寄部门--地市级教育局(人事局)--县级教育局(人事局)--就业单位人事部门等,无论中间某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学籍档案的顺利转递,从而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4.档案的保管利用。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保管利用,因此,档案的日常维护尤为重要,而该环节常常与档案的利用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学籍档案不能散存于个人手中,应由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来保管,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有一套完整的保管利用借阅制度。常常出现有借无还、涂抹、篡改等现象,造成档案材料遗失或者信息二次失真,内容失实等。

二、完善学籍档案工作的管理建议

1.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宣传,增强各职能部门及学生本人对学籍档案工作的档案意识,克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激发人们自觉收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真正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是普通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把档案建设纳入教学计划,纳入管理制度,要给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设备、库房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健全收集与补充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岗位职责要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每项任务的工作程序,必要时做出工作流程图,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材料归案率、准确率符合标准,档案按存放分类清晰,案卷摆放系统有序。学籍管理制度统一标准,克服各行其是的局面。要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保管保密、转交与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用制度去规范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档案员的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大加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专职档案员不仅要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学习档案法规标准,还要懂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和外语知识。档案工作的职业决定了档案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否则,会给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要不断强化高校专职档案员的职业道德。

4.大力开发利用学籍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提供服务。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库,如新生录取登记卡、学生注册表、学生成绩、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及档案转递情况等,以方便师生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获得自己需要的学籍档案材料。如学历、学位认证、出国留学等提供有效信息。

总之,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建立健全一整套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体系,管理好学籍档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底红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晋图学刊,2002,(3).

篇5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学生档案内容单一

学生档案应该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表现的综合体现,但是在部分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内容比较单一,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以及个人基本状况的记载,而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职业技能考核以及心理状况等没有详细的记载。基于就业背景下,用人单位通过学生档案无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判断,由此档案对于学生就业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二)档案材料归档格式不规范

学生档案管理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格式,不仅便于管理,同时也为后期的开发利用提供方便。但是部分高校的学生档案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档案材料的归档标准不统一。用人单位在参考学生档案时,无法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为以后的转出工作造成一定的制约。

(三)毕业生档案意识薄弱

档案是跟随学生一升的资料,但是仍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档案不重视,这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很大阻碍。学生毕业后,没有将档案迁出至用人单位或者人才市场,或者有些毕业生就档案自己保管,这对于就业后的职称、出国政审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四)学生档案转递不规范

在学生毕业后,档案会随学生一起转出,原则上档案是跟随学生转到用人单位,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中小企业、外资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工作的居多,但是这些企业大部分不具备档案接收权。而学生由于不了解档案管理制度,在就业协议书上的档案转递单位填写工作单位,在学校审查不严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丢失,这是高校学生档案转递面临的重要问题。

(五)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学生档案由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但是,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学生档案成为某些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任务,没有单独的人员管理。有的高校学生档案归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或者学工处;有的高校学生档案归学生就业部门或招生办;有的高校为了便于利用,把学生档案放在各个学院(系),实行分散管理。毕业期间由于短时间内要将全部学生档案材料完成归档,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出现错装、漏装现象,给学生就业造成时间上的拖延和工作上的不便,也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二、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发挥就业指导功能

(一)完善高校学生档案信息收集内容

高校学生档案除了收集学籍管理方面的材料外,还应该收集学生在校表现的道德品质、组织能力、实践能力、思想素养、管理能力等比较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收集方式,全面掌握形成学生档案材料信息的程序,确保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内容,做到学期前安排部署,学期中督促落实,学期末检查审核,将监督检查工作贯穿始终。

(二)强化学生档案意识

高校学生是否具备档案意识,影响到高校能否恰当利用学生档案管理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提高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从资源共享、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角度将档案、图书、情报联合起来,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毕业前,学校应把档案意识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托多种平台宣传毕业生档案的内容、作用和去处,提高学生档案意识。

(三)严格毕业生档案转递手续

毕业生档案收发要由专门的机构管理,保证收发转递的渠道单一,管理有序。每年学生毕业时,数千份档案都要寄送各地,各地市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公司没有机要权限,档案就会退回来,退回来的档案要严格执行登记手续,确保交换环节的准确无误。

(四)实现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档案数量逐年增加,这就要求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服务毕业生就业,首先应该制定统一标准,规范纸质档案的格式,这就有利于档案的整理,为进一步开发电子档案奠定基础。其次,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借鉴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在学生档案管理上也采用现代技术方式,逐步实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4-053-03

作者:胡娅丽,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办公室;湖南,长沙,410014

学籍档案管理是教学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均起着重要作用。教育的进步,高校改革的深化,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准确性和适时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的研究学籍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拓展新的工作途径,充实新的工作内容,寻找新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籍档案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分配的整个在校学习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考试、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与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招生计划、新生名册等;(2)在校学生名册,新生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考试成绩卡,学生学籍变更(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等)的材料;(3)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参训情况和所获证书统计表;(4)各年级实习计划和实习单位合同、学生实习情况、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5)学生奖惩材料:获奖、评优、处分等;(6)毕业证书和发放登记表:(7)毕业分配单位统计表和签约单位合同;(8)扩展材料――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情况:使用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意见、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优秀毕业生情况和典型事迹等。

(二)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主要作用

学籍档案对个人、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大价值。(1)对个人而言,学籍档案记录的内容是评价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的依据。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了解学籍制度,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有意识地遵循有关规则,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籍档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真实情况的证明,学校可据此为学生开具相关证明。(2)对学校而言,学籍档案的建设是学校基础性建设之一,学籍档案的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好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可引导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效降低学校管理成本。・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学籍档案的管理,可大大提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3)对社会而言,学籍档案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籍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学校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对学籍档案工作在宏观上普遍比较重视,现在许多高职院校不仅安排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学历高的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提供了比较完备的硬件设施条件。但是,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在微观的具体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籍档案自身的问题

1、学籍档案繁杂:这是由目前高校自身的教育形式决定的。许多高校不仅有学历教育,还有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又分脱产学习的全日制教育和业余学习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又包括大专教育、专升本教育、远程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名目则更多,如短期培训、单科教育、证书教育、职业技能认证等。而每个学员的个人档案又包括新生录取审批表、登记表、名册(含照片)、学籍变动档案(如转学、休学、复学、转专业等)、在校各科成绩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短期学员名册、成绩册、结业名册等。如此,学员从入学到毕业所形成的学籍档案材料就相当繁杂。

2、学籍档案缺损: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缺损表现在材料不齐全,不完整。有些学院、分校在填写学籍档案材料时,没有逐一填满;有的竟然在毕业生名册上没有填写毕业生情况,给日后的学历核实、查找带来了困难。

3、学籍档案模糊:学籍档案除漏填现象比较严重之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填写时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而且多处有涂改的痕迹。有的用圆珠笔或铅笔填写,时间长了档案内容往往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客观上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凭证效用。

(二)学籍档案管理问题

1、学籍档案整理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编排混乱,同一学院的档案材料年度互相穿插:二是组卷、装订不规范。组卷没有严格规定,没有按学院(或分校)、系、专业的层级关系组卷,有时两、三个系、或几个专业一起组卷。

2、学籍档案管理不严:在学籍档案里竟然发现有假材料,还有篡改学籍的现象,严重违背档案真实性的特点。每年开展干部学历、学位档案核查,档案部门就可能发现不少假毕业证书、假证明。这虽然绝大多数是社会上不法分子的行为,但是与高校部门操作不当、管理不严也有一定的关系。

3、学籍档案检索不先进:高校自2001年实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之后,1991年(含1991)以后的学籍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电脑检索,查询十分便利。但1991年前的学籍档案资料却仍是手工查找,加上以前的档案资料杂乱、不规范,使得查找相当困难。

三、对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增强学习意识:既要学习相关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保证工作中能依法办事,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等专业技能;既要坚持孜孜不倦地自学,又要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

(二)增强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摆正心态,绝不能唯利是图。

(三)增强政治和法律意识:学生学籍管理有着严肃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学籍管理工作者的一切行为都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学籍管理工作的严肃性,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四)增强创新意识:在学籍管理工作上,一些旧的学籍管理文件、学籍管理方法和学籍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大胆改革。学籍管理工作 者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淘汰不适应要求的旧方法和旧手段,把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到学籍管理工作中。

(五)增强统计分析意识:学籍管理工作者应该用好统计知识和统计分析手段,及时、真实、准确地为学校有关领导提供有关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完成情况的资料统计以及分析结果,以便领导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运用好现代化技术: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许多信息用手工处理非常困难,为此,可以运用适合实际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

四、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办法

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对细则进行适当合理的修订,使之日趋完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对学生提出更高、更符合时展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保证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做好原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学籍档案具有周期长、头绪多、问题杂的特点。为了确保归档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必须从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做起。要做好这一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学籍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各部门上报的有关材料、数据准确无误,真实可信。二是要加强管理,从严要求。对各部门教学管理人员,职能处、室与学籍档案工作有联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责任到人。明确应该收集什么材料,何时上交,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三是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奖惩分明,调动有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要根据不同档案的分类,设计相应的材料收集上报表格,以便及时汇总,归入档案。

(三)加强学生考核管理工作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注意健全和完善考核命题制度,加快考试科学化进程;不断改进考核方法,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并实行口试、论文答辩、演讲等多种考试形式;加强考试和考场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对考试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处理;认真组织好集中阅卷登分工作和缓考、补考工作。

(四)做好学生成绩管理工作

做好学生平时成绩的登载检查工作,对学生缺考、作弊、补考科目一定要如实记载;对学生各科考核成绩要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和学籍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登记,并载入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对成绩的查询、修改一定要严格履行学籍管理规定的手续。

(五)做好学籍异动工作

在对学生进行学籍异动处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管是留降级还是退学处理,都必须坚持“教育先行”的主导思想,要把相关处理看作是教育手段,鼓舞学生进步,而不是机械的处罚,让学生厌学。

(六)做好毕业质量把关工作

篇7

【关键词】 聘用制;人事档案;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1 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1 管理的体制相对落后,对聘用人员人事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努力提升各方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精湛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的中心工作。所以大部分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其他方面却相对轻视,包括人事档案管理,这就导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始终处于采集、整理及保存等这些基础层面上,无法真正发挥人事档案的积极作用[1]。与此同时,许多医院在聘用制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也存有误解,认为外聘人员只是医院的临时工,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档案可有可无,单位只管用人即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再加上管理欠缺,导致医院聘用人员的档案资料缺失和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

1.2 各方对聘用制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只顾着找工作,很少人知道人事档案的作用,于是大部分毕业生不理不顾其人事档案的去向。为了省却到人才交流中心办理麻烦的人事手续和缴交高额的人事费,很多毕业生毕业后一走了之,甚至学校将其档案转回生源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也不去办理相关的手续;更甚者,有些学校竟然毕业时就把档案交由学生个人带走,根本不指导学生该如何正确处理,造成有的学生自携档案,有些还私自拆阅自己的档案;有些单位招聘聘用制员工,也只是管“用人”,至于其人事关系在哪里,人事档案在哪里,一概不管,反正是合同管理。

1.3 存在多方面的材料收集问题:通过对医院外聘人员的档案资料进行调阅后发现,他们的原始档案资料不完整甚至遗失,这样在确定这些人的工作时间及工作经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就给人事审核及工资审批带来了麻烦。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资料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从档案材料收集来看,大部分人事档案资料中很少有真正反映个人特点的,且对档案资料描述缺乏科学性[2]。因为用人单位和档案管理单位是两个独立的单位,用人单位如果不及时的对这些外聘人员的档案资料归集到其档案所在的人才交流中心,对于反映个人信息的资料,收集往往都是不完善的,因而也就无法对个人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完整地评价。

1.4 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医疗设备及器械等方面,医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投资数额却相去甚远。

2 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其加强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外聘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人员既要认真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与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本部门的工作制度进行规范和细化,制定出完善的外聘人员档案资料收集、检查核对及保密保管等制度。目前,医院外聘人员的人事档案是由市人才交流中心保管,而这些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则由用人单位保管,这就要求用人单位要及时的把外聘人员的业务档案存归集到人才交流中心,这样,不但可以确保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也能给员工档案资料的完整管理和查阅带来方便。

2.2 各方均要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意识:首先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相应部门要规范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档案机要转递程序的管理,注重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建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要充分认识到员工个人人事档案是双方劳动关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聘用前必须严格查档,对没有人事档案或不按政策进行人事档案的人员不予录用,既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也提醒应聘者必须重视个人档案。再者,学校更要切实担负起学生的教育和指导的职责,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档案观念,了解档案管理知识,避免“弃档”、“自揣档”现象发生。

2.3 科学、规范地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工作:在进行档案资料收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标准,严把档案资料质量关,确保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有效。在进行个人档案资料收集时,必须全面、详实地对其不同时期的工作经历进行真实的记录。另外,对于不同岗位人员的档案管理,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档案管理模式。

2.4 引进新型网络设备,实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保管等工作,能够大量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能大幅度地提升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预测,从而及时准确地为医院提供符合其招聘要求的专业人才及其详细资料[3]。

3 结论

对于医院来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对医院聘用人员实施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是医院选人、用人的主要参考依据,它有助于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也有助于医院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与此同时,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也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医院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卫,宋慧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浅析及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150-151.

篇8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在学校及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载体等材料。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中职学校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应包括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及名种会议记录等。

(2)规章制度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建设、教案、试题库、教学实习、实习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材料。

(4)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类。包括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材料,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申报论证,评估及建设方面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学校的实验室论证、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

(5)学生学籍类材料。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教育实习、实验实训实习材料及成绩、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

(6)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各科习题集、实验报告及实习实训指导书等。

(7)招生就业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材料、新生录取材料、报到生的比例、年度招生的总结材料;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情况反馈等材料。

1.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1)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泛。

教学档案来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上级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令、规定及条例等。教学档案既涉及到上级有关部门,也涉及本单位的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人员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等。

(2)形式多样。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记录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只有档案原始资料的多样性,才能如实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才更具有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档案原始资料应包括纸质的、图片、音像、电子稿、光盘等。

(3)专业性强。

除普发的一般性文件外,教学内容是由名个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不同的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不同,显示出不同专业各学科的差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档案材料的重视不够,没有普及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教师到学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但对教学档案的管理投入欠缺,如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投入不够。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授课计划、教案等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证书文件等不能主动上交存档。造成档案材料采集困难。

2.2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混乱

中职学校都存在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对各部门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忙干日常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于他们个人手中,导致教学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学校进行教学评估时,为了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补全档案,这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使得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失去了档案的真正意义。因为没有系统的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用的方便将一些重要的文件的和材料自行保管,不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材料损坏或丢失而无法查找。

3加强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系统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要把教学档案工作提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议事日程中去,把档案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突出教学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调整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综合档案室,由一名校长负责统一管理全校档案工作。各管理部门就建立档案分室。教学档案分为校、教务科、教研室三级管理,校办为一级管理,教务科为二级管理,教研室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各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教务科档案管理由教务千事兼管,教研室与实验室档案管理由主任兼管。档案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并按期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

3.2明确责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措施。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指导和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3.3组织检查,增强档案管理责任

篇9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一、教学档案的内容及其变化

教学档案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资料,是日后进行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的基础资料,也是日后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原始证据。

教学档案具有来源渠道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教学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指示、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和会议记录等。(2)学生类。主要包括学籍材料、学籍变动材料、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教学实习、实习基地、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材料。(4)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类。包括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学校和实验室论证、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5)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习题集、实验报告和实习指导书等。(6)招生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材料、新生录取材料、报到生的比例、年度招生的总结材料等。(7)制度建设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

近年来,新的教育理念使高等院校在学科领域建设、办学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色。作为高职院校中心工作的教学环节,也随着教学形式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趋于复杂化。这就使教学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如教师业务档案、教学评估档案和学生职业资格档案等。档案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这就给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1)关于教学工作的文件、文件管理,档案、档案管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出现了文件的形成与归档脱节,导致档案管理混乱;有些单位教学档案记录缺项,学校领导听课却没有听课记录;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却没有规范的会议纪要;教研室有青年教师培养部署,却拿不出像样的培养规划和总结。(2)有关职能部门档案记录不一致。像学生出勤考核、学生违纪、学生参加党课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籍变动等情况的记载存在着部门之间记录不一致的现象。(3)从档案建立上来看,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规范的部门立卷制度,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每到年度归档立卷时临时安排人员搞突击。(4)从档案保管来看,存在保管不严的问题。有些人需要文件时乱翻乱抽;借阅、传阅从不登记;有的长期借用不归还,造成重要文件时有流失。

(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目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员尤其是各院系和部门的档案管理员素质普遍偏低,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多数档案管理员不是科班出身,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档案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使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二是有些院系的档案工作是由院系的老师兼任,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兼职人员一方面由于平时忙于教学、科研、人事、办公室等事务性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无法实现档案的优化管理。

(三)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意识单薄。主要表现在:一、平时对归档材料不注意留存,以备归档。二、对上负责,只注重当前工作,对归档材料不集中管理。三、部门归档人员不明,责任不清。拖延归档时间,搜集归档材料不全。

(四)档案信息开发不足,档案管理效率不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存在信息开发不足的问题。各系部之间教学档案的管理互相封闭,无法相互借鉴和交流。尽管高职院校加大了管理改革力度,但从整体上看,问题仍比较突出,不少单位往往只注重设施、设备、技术的投入,而不注重其效益的产出。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规范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确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使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工作制度的建立要由学校分管的校长负责组织,由校档案室具体牵头草拟制定,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通过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以规范教学档案工作行为,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高职院校是高学历人才集中的地方,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在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中呈现出学历不高、专业水平不强的特点,这就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

首先,要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这里所说的思想素质不只是指政治立场更重要的在于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教学档案不得随意改动,如学生成绩、教师考评结果等。作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其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针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素质不强的问题,各单位要做好他们的再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全院培训,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使之尽快适应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档案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66-02

一、实施大学生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

1.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对高校实施扩招政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校竞相扩大规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扩招后一些高校一年的招生人数甚至超过了扩招前历届招生人数的总和,很多大学都成了万人大学。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档案管理任务也随之增多,原有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且多数是兼职)明显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

2.大学生就业市场化转变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现在的学生自主择业。统一分配的就业方式是由政府主导的行为,带有组织命令性和强制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没有相互挑选的自由。在此情况下,非特殊原因,毕业生档案内容如何、管理的好坏都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然而,在由市场主导就业的形势下,档案成为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档案质量的高低和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3.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时代,高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其生存和发展一切都由国家决定,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但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国家不再统管,一定程度上由市场来调控,存在着激烈地市场竞争。由此,大学生档案管理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高校自身的社会声誉和未来的生存发展。

4.信息化时展的必然需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高校迎来了信息化条件下的网上招生时代。在此技术背景下,出现了学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情形,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利用当代信息技术,跟随时展步伐,尽快建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学生档案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

5.大学生综合素质化培养在档案内容上的客观需要。当今高校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对大学生实施综合素质的培养。随之而来便出现一些新的学生档案材料,如心理测试成绩、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能竞赛证书、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等。这些材料都应纳入大学生档案之中,否则,仅按照传统的归档范围为学生建档就难以客观地反应学生素质的全貌,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全面了解的需求。

二、实施大学生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实施大学生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重要基础保证。大学生档案从新生建档、归档、阅档到转档的整个管理过程,经历时间长、涉及人员多,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上衔接不好,很容易造成档案工作上的脱节,出现管理中的漏洞。

2.要对学生入学时档案的接受、在学期间档案材料的归档和毕业时档案的发送等环节实行动态监管。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档案在学生入学时的接受和毕业后的发送环节上没有规范的要求和规定,档案收发形式不一,有的通过特快专递邮寄,有的通过机要局传递,也有的让学生自带,经常会发生个别档案到达延误、丢失以及档案被私拆、涂改等现象,这不仅影响到档案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和时效,同时还影响到档案的完整和真实。

3.要使学生档案归档内容体现学校教育特色,反映学生专长与个性。当前,“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自的扩大,不少高校根据学校本身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要求,也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因而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时期人才培养方案不同,这样各个高校大学生档案材料是十分丰富和各具特色的。”[1]档案材料如果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老一套格式,只注重记载政治表现和奖惩情况,忽视能力和素质表现,很难反映出学生在校时的整体情况,也不利于用人单位及早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岗位适应情况和未来发展潜能。因此,学生档案材料的遴选,应从人才竞争与人才管理的高度着眼。要在参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的基础上,既要整理好学生的高考报名登记表、入学登记表、考试成绩单、入党材料等传统档案内容,还要增加和补充那些能反映学生个性特长以及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材料,如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成绩;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心理测试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实践活动材料以及各种知识竞赛和技能证书等,这些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对用人单位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4.要建立起一支大学生档案专职管理人员队伍。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基本上存在两种模式:一是由学校(或在教务处、或在学生处、或在就业指导中心)集中管理;二是由学生所在各院系分散管理。但不论在何处管理,多数是兼职管理。由于没有专业、专职的管理者,学生档案在入校后便被束之高阁,对档案材料缺少日常的及时收集和规范管理,总是到学生将要离校时才仓促进行归档,这样很难确保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份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和无误。“待到用人单位上门查阅参考时,却到处难觅“芳踪”,甚至时过境迁,回忆不出材料哪里去了。”[2] 加之学生档案材料逐年增量,流动性增大,就业分散,投寄单位多等新情况,如果没有一支专业的人员管理队伍,就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5.要更新管理手段和服务观念,实施开放管理和主动服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大学生档案管理也应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以适应市场化应聘就业的新需要。目前,在一些条件好的高校实施大学生档案计算机管理已成趋势。将学生档案按年级和专业等情况逐一录入电脑,建成档案存储数据库,对每一份档案的查阅、调出等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这样既保证了档案的安全又方便使用和查阅。还可以通过网络将毕业生档案的转递情况在网上,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到自己的档案何时转出、转往何地、何人或何单位接收等情况,省却了档案邮寄后的查询麻烦。在过去“统招统分”的年代,档案一贯执行“档随人走”的原则,学生一次性毕业离校,档案一次性向接受单位寄出。然而,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已转变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用人单位要通过档案深入了解学生,学生要通过档案来说明和推销自己,档案的利用对学生就业显得非常重要。

三、实施大学生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有利于服务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民生工作被提到了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十七大更是把民生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即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具体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3] 在此背景下,档案工作被提高到了事关民生的高度。近年来,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通过建立就业类民生档案有助于政府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及时采取各种扩大就业的措施,提高公民就业率。大学生档案是就业类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生存竞争力。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逐步走向了市场化。由于各种公立、民办以及联合办学等新的教育形式的出现,高校之间在经费、师资、生源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现代大学的竞争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和科研水平的竞争,更多的是声誉竞争,建立和维护高等院校的良好声誉,是现代大学在竞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4]由于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向社会定期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政策,使得就业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社会效益和综合实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声誉。学校声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生源又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可见,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更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3.有利于国家未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国家振兴的一项重要的伟大战略性工程,而人事档案管理是与其密切相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全面了解发现人才和正确使用管理人才,除了通过实际工作来考察以外,还必需借助档案进行更为详尽和深入地了解。这是因为档案是一个人基本情况的最原始记录和其社会成长过程的客观记载,是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和正确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以其具有的真实性、完整性、动态性,决定其在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档案既能动态分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有助于发现人才;还能全面把握人的素质,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人才的培养;还能了解到其他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人才的发展。中国人才主要是来自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也是从大学生开始,大学生档案为用人单位提供原始的个人历史记录和各项参数。“大学生档案是个人思想品德、能力、性格和成长情况的反映,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尽其才提供重要依据。”[5]

参考文献:

[1]张家英.大学生档案与就业[J].档案时空,2005,(8):36.

[2]金鑫.档案管理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04,(5):101.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