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

篇1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设计,跨文化交际

 

实践教学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高等英语专业人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指出:实践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电大英语教师,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本人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对教学主体的改革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面向全体学员,注重个性发展。教学的侧重点由原来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重知识转向重方法,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向重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亲自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思维得到训练并分享创造的快乐,进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远程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并能制作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因此,担任远程教育教学任务的电大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服务。

(二)明确教改的目的,树立教学目标

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设计,探索并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教育的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是试点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直接目的。

开放教育试点本科采用的教材是全国试点学校统一使用的,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主编的“专升本”英语自学系列教程。该系列教程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育观念,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重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学习中逐步提高用英语沟通和交际的能力.同时该教程也是专门为远程教育的自学者设计的,对远程开放学习模式的创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依托教学资源,制订教学计划

目前,远程教育任何一个专业在中央电大的学习平台上都有完整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辅导,课程考核说明等等。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两大模块:英语语言交际模块和职业培训模块,其中语言交际模块就包括《跨文化交际》、《变化中的英语》、《文学阅读与欣赏》等必修课程。《跨文化交际》所包括的主要媒体资源有:1)主教材及课程导学各一册;2)与主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和光盘;3)中央电大提供的网上教学活动文本——辅导教案,包括教学实施细则、教学难点解析、网上辅导答疑、形成性考核作业、期末复习等等,以上这些资源都为我们学员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帮助杂志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并掌握这些资料,针对学生的情况,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把握学习进度,对整个学习过程实行宏观控制,使教学双方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对学习主体的改革

使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远程教育的基础。从世界各国的远程教育来看,其受教育主体仍是成人,多数是为了满足成人继续教育或者弥补以往错失的教育的需要。这些远程学习者在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能动的,具有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创造价值的个体,通常承担着一定的生活(家庭)与工作的压力,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只是一项“业余性”的活动;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如何使这些长期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的教育对象尽早适应远程英语教学模式,成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电大远程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学员是为一张文凭来读书的,但当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即知识社会转变的时候,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速度加快,学历教育将会发展为终身教育。学习能力、做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已成为人们适应新社会的新素质的要求。学历只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表征,而能力则是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事业的成功和对社会的贡献。正确处理好学历和能力的关系才能真正适应远程教育形式,才能为自己的全面发展作好准备。

(二)重视远程独立学习观念的培养

长期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的英语教学模式,固化了学员的英语学习思想和习惯,其教学方法更是限制了学员的主动性,使得学员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而远程英语教学以视频点播和课件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学设计,辅以网络上的资源。这种学习方法与学员原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不同的,许多学员就强烈要求教师下发学习资料、练习讲义,想省去上网查询查找的麻烦。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改变学员的观念,并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升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于还有许多学员没有家用电脑,连因特网都没上过。这样的计算机水平很难适应远程英语教学,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或者提前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或者与英语课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以确保远程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对教学形式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教

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学校组织教学,教师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有选择性的就教材上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初步概念。教师要达到讲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指导学生“仿”的目的。

第二环节 学

学是对教的内容的消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深化和扩展学习第一环节内容,达到基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等作出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环节 仿

学生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活动时,对课程中一些重要交际场景进行模拟交际,以达到将“教”、“学”环节中所学内容实际运用的目的,它是在教和学这两个环节后的实践。

第四环节 谈

学生在第三环节完成后,对学习和交际模拟过程进行交流探讨,总结经验,加深印象,改进学习方法。该环节的结果应反馈到“教”、“学”、“仿”各个环节中,促使各个环节不断完善。

(二) 教学方法设计

《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以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介绍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基本概念,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个案的分析,帮助学习者掌握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堂辅导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辅导面授安排六次,每次四个课时,每次面授我会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重点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语言技能的评价。面授辅导强调的是一个“导”字,但我发现由于摆脱不了传统面授课的影响,许多教师都把 它处理成了“讲授课”或者纯粹的“答疑课”。面授辅导不在于殚精竭虑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不能把它简化为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面授辅导课中,学生的声音应该远远多余教师的声音。辅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性的检查,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和理论概括杂志铺。因此在上课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和书本,我们可以把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心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和话题编制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浑然一体,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在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中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而且也强化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另外,为了节约时间,保证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和实效,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力和感受力,我们把整个课程分成8个部分,且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效果较好的幻灯片及自制的课件,运用文字,图例,动画,视频,声音等,突出每个部分主题的知识结构,使新呈现的内容结构清晰,层次鲜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更加快捷地捕获信息并得以接受和消化。

2.讨论

讨论学习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研究性和协作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不仅能锻炼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益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讨论的内容,主题,形式,范围和时间的长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安排。

课堂上,为了便于控制,我们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法就某一个话题展开:如Foreigners never talk about others’ privacy,such as women’ age,other’s salary,but our chinese like toask such question,then how do we think of this? 我要求所有学生轮流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表述自己对该论题的观点或看法,然后大家一起进行归纳和总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而且人人都能参加,彼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很快的实现了思想的传递和交流.当然我们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大家或交谈,或争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教师也可在适当的时候穿针引线启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集中发言,阐释自己所在小组的观点。这种形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和交际性,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协作关系的形成。

3.场景模拟

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或场景,在给出材料收集时间和讨论准备时间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员亲身参与模拟实践,有可能的话,给出实践活动总结。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以语言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课程教学设计,教材中有很多的交际实例,针对不同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场景模拟,以训练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后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在讲授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Politeness时,就可模拟书中情景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礼貌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4.答疑

四、对测评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标准是最终考试成绩,对于远程英语教学来说,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得到多数老师和学员的认同,而且还会令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成绩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用一次考试评价学员学习情况的做法,将学生学习过程、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记录在学习成绩中,体现了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

根据中央电大要求,《跨文化交际》已纳入基于网络课程改革试点的课程,学生的最终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针对这种情况,课程辅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情况,并对学生所做作业及时评阅,对那些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对每一个学生网上作业的情况及时作出评价以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下一次作业。

总之,远程教育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授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总结,才能逐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环节,贯彻远程开放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桑新民.远程学习新模式的战略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 2003,14.

[2]张晓敏.变化中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湖北广播电大视大学学报,2004,3.

篇2

关键词: 高职涉外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

一、高职涉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的背景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

针对高职涉外专业学生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却不能顺利地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现状,我制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和文化测试卷,调查的具体目标为:(1)了解本校高职涉外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2)了解学生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测试学生的言语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1.被试对象。

本次调查以高职涉外英语护理专业一年级099班学生为对象,共45名学生。

2.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

现有的文献中缺少测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量表,因此,我自编了所需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问卷,另一部分是文化测试卷。

3.《高职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的编制。

Kim等著名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三个层面:认知、情感、行为。认知层面包括目的文化知识,以及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意识,它要求交际者具备能够理解并破译不同言语和非言语编码的能力;情感层面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灵活性、共情能力、悬置判断的能力,它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的态度、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行为层面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景中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从这三个层面建立了问卷,见表1。

表1 高职涉外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表

我针对各个层面的要求设定了一定数量的题目,认知层面、情感层面为便于被试者理解和回答使用中文,行为层面的题目使用英文。1―6题是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题目;7―10题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题目;11―15题是跨文化情感能力题目;16―25题为语用能力题;26―35题是非语言交际能力题目。

4.《高职涉外专业学生英美文化知识测试卷》的编制。

跨文化交际认知层面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我参考了胡超主编的《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中的社会文化测试卷,测试学生已有知识中对美国和英国的国家历史、地理、人文、习俗的了解程度。

5.调查的实施。

《高职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和《高职涉外专业学生英美文化知识测试卷》于2009年10月12日在本校高职涉外护理09级099班实施,测试时间为45分钟,由我担当测试人。测试前明确表明该调查仅用于课题研究,与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操行无关,要求被试者坦率,真实回答。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涉外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了解程度,40.0%的学生有所了解,48.9%的学生听说过但不了解,1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在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后,86.7%的学生认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重要,没有学生认为不重要。从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来看,他们认为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这为开设跨文化交际课提供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2)关于影响跨文化交际积极主动交往的心理因素中,48.9%的学生归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33.3%的学生怕犯错误,24.4%的学生由于内向心理。在造成与英美人交际障碍的原因中,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不了解英美国家文化习俗、不懂跨文化交际策略的占60%以上。可见排除了学生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而回避交往的心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跨文化交际情景试题部分答题情况,我运用了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V17.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用描述统计列出了调查对象的平均分、方差和得分率,见表2。

表2 被测试者的跨文化交际语用与非语言交际情况

其中,在恭维、称呼、男女性别交往差异、接受礼物、看病等题目中,学生的正确率为75%以上。在表达异议、赠送礼物、与长辈谈话、非语言交际、正式书信方面学生得分率低于40%。

(4)英美文化测试卷共20题,我同样采用了SPSS分析学生的分数,见表3。

表3 被测试者的英美文化知识测试情况

学生最高答对9题,最低只对3题,平均正确率为29.8%。

我在分析学生试卷成绩后,进行了学生个别访谈,学生谈及主要是课外知识中没有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储备,有的常识听说过但记忆模糊,导致不能正确回答。当问及是否对这些知识感兴趣时,学生认为了解英美概况对自己以后从事涉外工作有好处,希望老师能提供帮助。

2.调查引发的思考和教学对策。

本次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说明了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跨文化交际知识匮乏,对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持赞成意见,喜欢的跨文化知识传授方式有真实案例教学、文化影片欣赏讨论、与外籍教师面对面交流。

四、基于调查结果制定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拟进行以下教学对策来提高高职涉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真实的案例唤醒跨文化交际意识,系统的理论给予跨文化知识储备。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从各种本科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教程中选取符合高职涉外专业学生水平的案例给学生阅读思考,引起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分阶段教授词汇的文化内涵、日常口语交际、篇章结构、逻辑思维、非语言交际、社交准则、价值观等,给予学生跨文化知识的储备。

2.多种课内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跨文化情感体验。

在课堂中采用案例分析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学生通过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实例介绍等教学活动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课外推荐学生观看《推手》、《刮痧》、《走遍美国》等文化影视作品,上网阅读原版英文报刊,与本校外籍教师面对面交谈,组成小组帮助其外出购物、游览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学生课内外的跨文化交际实践。

3.有效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

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作出有效的多元的评价能够起到激励作用。本次研究中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教学作好记录,给予反馈;收集学生的文化影视作品观后感和网上阅读报刊的跨文化案例,在学生中交流、张贴;设置一个模拟跨文化场景让学生完成交际任务,评价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根据学生测试卷的反馈情况,确定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

五、结语

在本次调查中,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分析高职涉外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交际需求和遇到的实际跨文化交际障碍,同时采用文化测试卷测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并分析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薄弱项,并通过个别访谈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困惑和平时应对跨文化交际障碍时的态度、策略,旨在通过相应的教学实践使高职涉外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唤醒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能够顺利进行涉外交际,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君伟,张向阳,张伊娜.跨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6.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与方法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与交流,而在交流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保障谈话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考虑到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与习惯差异。因此英语的学习过程就不仅仅只是语言的习得过程,更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教育部于2003和2004年相继提出高中及大学应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最佳的英语学习状态,其后各学校也陆续开展教育改革。由此可见,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趋势,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

虽然我国教育部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要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绝大部分学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标准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却有着相同的教学大环境,即应试教育。正是由于当前的教育环境,绝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口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因此也就造成了当前典型的哑巴英语及“中国式英语”的现状。第二,现今各大学校虽已相继开展教育改革,但大多收效甚微,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陈旧,书中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当今生活已相去甚远,并不适用于今后的实际交流,致使学生无法学以致用。部分院校虽已开始着手对教材进行改编,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教材在改编过程中存在着极端的文化认知行为,这反而更加不利于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现今各大高校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均颇为重视,但大多并不得法,究其原因便是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缺陷。下面本文将基于教学设计这一视角,对如何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建议。(1)教学环节中情景模拟的设计从知识水平层面来看,中国学生理应能与西方人进行流畅的交谈,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却总是误会不断。由此可见,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理论固然重要,但实践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在教学环节中适当添加一些实践环节来确保其今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情景模拟是现下一种非常流行的测试方法,需将测试对象置于与真实情况类似的模拟情景中以检测其一系列相关能力。这种方法也同样可以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就教学设计而言,校方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并由中外两名教师进行共同授课。在课堂上,教师应先给定一个主题场景,如美国同学的生日会,并要求学生与外教进行模拟情景再现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通过抵达时间、送礼物的习惯及对称赞的反应等细节来检测其跨文化交际水平。其他学生则需从旁记录,找出模拟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并在结束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对该学生的表现进行自评及他评。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并提交书面评估报告,在此例子中应掌握美国聚会礼仪等知识。教师在阅读后找出其中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如到场时间等,在后面的课堂上结合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身历其境,找出自身的不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同时应注意主题场景的选定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在朋友家借宿及同学聚餐等场景的设定均要符合以上要求。(2)英文原版书籍及报刊在教学中的应用文学作品历来是一个国家精神和文化的体现,而英文原版文学作品更是一代代英语学习者们获取西方国家相关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可将其利用到教学中来。但就书籍的选择而言,经典名著往往难度较高且因年代久远而与时代脱节,所以应选择一些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及兴趣的现代小说,如《分歧者》《理智与情感》等,以便让学生更能融入其中。从教学设计上来说,首先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课程,但文学作品往往较长,所以需将课下时间也一并利用起来,采用课下阅读、课上进行书面测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分歧者》为例,在阅读时,学生不能只是了解翠丝转派后的生活或是与老四的爱情故事,还应对其中的生词、语法点及相关文化知识进行批注。其后采用师生相互结合的方式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知,了解当代西方人的说话方式及文化背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于文学作品,报纸、杂志中的内容更新更全,对学生今后的跨文化交际非常有利,且因其篇幅较短,所以可在课上完成。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提升其阅读理解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但教师在文章选择上应注意贴近生活、内容广泛且专有名词不宜过多。(3)英文原版电影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语言环境的缺乏是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学生往往较为腼腆且自尊心强,不敢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后导致哑巴英语的现状。而原版英语电影却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在电影的选择上应慎重,应选择发音清晰、生词不宜过多的对话,内容应积极健康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大学新生》《阿甘正传》及《歌舞青春》等。其次,在观影前教师应做适当引导。以《歌舞青春》为例,教师在电影放映前可先对人物设定及美国高中生活进行简要介绍;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影后总结故事梗概及观影感想以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第一次放映时,应隐去中英文字幕来锻炼学生的听力,并在放映结束后就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提问来检测学生的听力水平。在第二次放映时,教师应边放边停以便对其中的词汇运用、表达法、俚语、经典对白、文化内涵及重难点进行讲解,同时在课上内容结束后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其形式可以是撰写影评或听写经典对白及习惯用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电影对话及内容编排话剧来锻炼其口语能力并在实践中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对授课内容及授课效果进行检验,还能够以此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不能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应试技巧,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设计的层面出发,利用多种手段及形式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知识储备,真正做到一举多得,为其今后成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璐.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方法[J].中国培训,2015(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实施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揭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飞跃发展。素质教育就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二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而英语教育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从事英语教育的工作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对实施素质教育做了一些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 高职英语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符合实用性和针对性地要求,把语言基础能力和实际涉外交际英语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工作。高职英语有别于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以能力教育为本位,重点强化职业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力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 高职英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措施 

 

1. 英语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做好学习者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的动机、多元智能、学习风格、语言基础、兴趣爱好。其次,做好教学目标分析,包括课程目标、教材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分析学习者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或课堂教学目标。最后做好教学资源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即分析教材内容、方法是否合适,教材包括了教师用书、教学设备、网络和多媒体资源等一切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 

2.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生产技术员、现场管理员及设备操作员等,能够自如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够看懂先进设备、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增强人际沟通的能力。因此,在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要适当加强这些内容的教学,从相关专业信息资源里提取实际案例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更加生动化、生活化和实用化。同时,在课堂上建立起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的、随机的交流网络,在课余生活中,学校可设立如“英语角”、“英语戏剧社”等社团,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定期的用英语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 加强师资培训与建设 

高知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是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同时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老师能够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人格魅力、教学思想及态度都是教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为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职业素质,可以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课堂讲评、举行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派教师参加教学实践培训学习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阔教学视野,更新教学理念。

4. 开发学生智力 

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学科中的先进教学经验,如实施启发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除加强学生的自然智力(observing, watching, predicting)和语言智力(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activities)等方面的开发之外,还需着重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逻辑数理智力(problem-solving, sequencing)和交往-交流智力(pair work, group projects/tasks, ask and answer)等方面的开发。

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涉及到语言、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要完成一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的要对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和学习。对高职学生进行文化导入的原则是实用性及适度性原则,即文化教育要结合教学实际,以激发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的兴趣,进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语言的动力,同时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目的出发,进行文化教学设计,例如针对商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可将西方的交际礼仪文化加入到英语教学课堂,针对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则可加强口语训练中跨文化的教学设计。高职英语教学中开设相应的听力上机课,给学生提供一些英文经典名片,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对这些电影进行观后感评论。通过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及对电影的感想,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可以利用外国的原版教材,这样能够把英语文化客观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外文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只有真实地了解文化,才能真正的学会这门语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 围绕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式中,存在很多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1)从注重结果的教学向面向过程的发式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作为教学的直接目标。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其他相关联学科的知识的思维方式。(2)教学从教师灌输知识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填鸭式”教学在传统教学中较为普遍,素质教育提倡在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3)从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转变为注重创造品质的培养。现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把创造性归为学生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 结语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只有运用素质教育理念来指导高职英语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以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篇5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实施策略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一门语言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当中,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与实际人才需求量快速上升呈现极为不平衡的状况。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一直以来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材内容不合理、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没有引起学校广泛重视、缺乏跨文化语言教学语境、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陈旧等。因此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不明显,严重阻碍了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虽然传统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出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但是由于注重西方国家语言文化内涵教学,不能运用英语语言思维,导致了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用失误,大大增加了交际难度和交流障碍。即使说得上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因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语言表达不符合外国习惯等,造成了交流上的失误或失败。语用失误会使得外国人认为你不真诚、居心叵测或用心不良,就不会因语言水平问题而原谅你。因此,高校应重视跨文化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探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手段与策略,积极创新英语教学理念,从而有效地提升跨文化交际人才质量。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跨文化教学理念不到位、教材内容陈旧、测评方式不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缺乏语言交流的语境等现状。还有由于在教学中没有贯穿西方语言文化和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从而导致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学生不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传统,往往运用自己的文化思维方式去揣测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在交流过程中就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和文化观点上的矛盾冲突,不恰当的言行导致交流失败或尴尬局面[1]。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之下的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教学理念,往往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强调英语四六级应试考试方法,教学重心放在了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上了,不重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背景的传授和英语思维方式。很多英语教师自身缺乏西方国家文化知识,因而无法对学生进行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思维教学,这对于跨文化交际是极为不利的。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忽视了西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知识的介绍,完全与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相脱节,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严重阻碍了英语跨文化教学活动与交流。现在学生大都比较急功近利,以拿到四六级证书和文凭为目的,对于耗时耗精力的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自然放弃掉了,对西方文化知识学习没有任何动力和积极性。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很多,诸如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总之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加以扭转和改观[2]。

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实施策略

1.增设西方文化知识方面的课程,拓展第二英语课堂,创设跨文化交际的语境。比如开设英美国家概况、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社会礼仪入门等一些介绍西方文化知识背景的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等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背景,不会造成语言交流时的语用错误。学校还可以通过拓展英语第二课堂,进一步延伸英语文化教学,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各大高校都聘有外籍英语教师,学校不妨把这些外教资源利用起来,设立“英语广角”这样课外交际课堂,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真实语境和交流机会,从实际方面锻炼学生的英语语用表达能力,可以请外籍教师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领略语言背后的西方文化知识。通过与外籍教师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思维能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采用校园英语主题演讲会和主题晚会的形式,具体活动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编排英语话剧、英语小品、文化情景剧、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化妆晚会、英语游戏等形式多样的内容,让学生完全使用英语交际语言,在跨文化英语交际语言环境中体验西方文化。2.优化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水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融入一定量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理解和掌握课本教学内容的社会生活背景。中西文化巨大差异阻碍了语言交流,加强中西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与学习,以及对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异同的比较研究,这样就会大大减少语用方面的错误与失误,尽量减少因母语语言系统本身和母语文化干扰造成的语用失误。教师上课前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音频、影像等展示课文中需要了解的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在课堂授课中穿插一些英文原版文章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原版资料,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了解西方历史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之后,才能够加深对英语文化现象和特征的理解[3]。3.建构“交际体验—结构学习—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模式。所谓交际体验学习模式就是以交际功能为目标、以日常生活为重点的外语教学模式;所谓结构学习模式就是以语言技巧为训练目的、以语言结构为重点、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媒体的教学模式;所谓跨文化意识就是以了解西方文化知识为目标、以各种西方文化风俗习惯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交际—结构—跨文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英语教学日趋交际化。交际能力培养包括语言形式的语言、社会规则、文化规则、语法规则、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等方面。交际体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一定的知识语言语境之后,可以正确判断话语的合适与否,保障交际双方能够在相互理解的语言语境中顺利交流下去。教师要学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指导学生实现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提高,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西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研读、西方文化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了解三个方面途径加以解决[4]。4.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不断反思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跨文化教学意识,接受专业培训,深入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礼仪等,积极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命令、威胁与惩罚的“控制型”师生关系,建立起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的素养还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等。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树立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观,施行英语教学跨文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取提供信息为主的、分析原因为主的、提高文化敏感的、改变认知行为的、体验型为主的、互动式为主的等六类训练,这几种训练方法往往交叉使用,互相补充[5]。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门包含着语言、非言语、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的综合能力。英语跨文化教学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运用交际语言理论教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成为英语教学重要科研课题之一,建设一支具有西方文化知识的外语教师队伍,英语教师结合教学工作,能够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教学改革,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文化研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大英语教材内容的改进,增加西方文化知识部分的分量,营造跨文化语言交际气氛与氛围,突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还要进行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直接讲授法、课堂交流实践法、对比分析法、融合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途径;优化教学设计,增加中西文化的对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口语与阅读教学。总之,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张利华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

[1]柯惠娟.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5,(5).

[2]朱红英.刍议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2012,(22).

[3]陈薇.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4).

篇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1959年霍尔第一次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提出跨文化交际学的概念。在学术界,通常把该书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此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步入一个新的局面。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也被引入到外语教学中,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开始受到外语界的关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演变成了外语教学的目标。

二、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往多样型,复合型方向发展,在掌握某一种外语的基础上具有第二外语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收到青睐。在大多数高校的外语教学中,经常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由于中日两国在地理、文化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外语专业二外语种的选择上,日语常年居于首位。另外日本的时尚潮流,动漫等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因此,日语受众广,学习人数较多。虽然大多数高校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外语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及限制,二外日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日语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专业日语不同,二外日语每周的课时量不会超过四节,本科学校大都开设两年,而专科学校的教学只有一年时间。在这短短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里,很难学好日语。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只是应付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针对本科和专科学校的日语教材较单一,数十年来多数高校使用的都是≤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频率较小。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日语语言体系比较复杂,知识量很大。但是,在高校中,日语作为二外,学时相对较少,在这么少的课时基础上完成这么重的课程任务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很多教师往往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同时受结构主义和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讲授为主,过于注重语法、单词和句型的教学,而忽视了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知识的导入。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一些语言知识,却不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少,有时教师直接把PPT打开从头讲到尾,课堂气氛比较严肃,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策略

1.调整课程设置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度计划表时要明确提出二外日语的教学目的和考核标准,适当的提高课时量,增加课程种类,比如开设基础日语之外再开设一门日语会话或者日本文化这重课堂互动性强的课程。同时要更新教材内容,本科和专科的二外教材要区分开,现在不管本科还是专科大多数都在用≤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像≤大家的日本语≥这本教材更适合专科学生。

2.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广泛运用

现今的大多数高校中,多媒体资源已经基本覆盖校园。以往的过于陈旧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教学。所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之一。日语的语言系统比较复杂,把复杂的日语体系通过简单、直白的图形形式展现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另外,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师生建立交流群,把课堂延伸到课下,在交流平台可以链接平时课堂上没讲到的知识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日本文化知识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外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教学,还要重视文化教学。比如,我们在日语入门学习五十音图时,如果把日语的假名和汉字的渊源进行讲解的话不但可以增强假名的辨识度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另外,学习日语的句型的时候,先把日本人这个民族的交流习惯,比如敬语的表达方式,双方的关系判断,习惯含糊表达这些点进行讲解的话,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句型学习的理解。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上能够进行文化的双向导入,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异民族文化时客观有效的看待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为二外日语学习者不是专业学生,语言水平较低,对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有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更要做好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俊森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岩.谈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

[3]杜勤.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3).

[4]芳贺绥.日本人の表F心理[M].东京:中公I.1993:58.

[5]傅美莲.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日语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3).

[6]纪玉华.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7]林范武.探究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8]毛树罗.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日语文化教学策略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

[9]日ヒュ`マンデベロブメント.日本:姿と心[M].东京:学生社,1999:343.

篇7

“文化意识”,又被称为“跨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跨文化知识主要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依托。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的传达,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文化又是语言的前提,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制约。相应的文化特征又必然会对语言特征及其使用方式造成影响。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语言不仅被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而且还反映人们的观念、信仰、和世界观等。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是语言的基本内核。语言与文化这种共生共融的关系是复杂而奇妙的。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在当代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具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理念,但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观念滞后。英语教学往往还是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列入重要培养目标。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文化知识的传授讲解即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是不正确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只是传播的一种知识,而不是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中英语教育依旧以高考为指挥棒,围绕高考考点进行英语教学,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全方位培养优秀人才计划的实施。在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教学能力不足。现代社会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样才能在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发挥作用。

从学生方面来说,在当今社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等媒介了解很多国外的信息,这为他们跨文化意识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这些了解仅是零碎杂乱的信息,是学生的间接经验,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形成跨文化意识。再者,学生的语言使用准确性和得体性还很欠缺,而这往往是由于跨文化意识薄弱造成的。准确是指语用中用词的准确性,句子合乎语法规则。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中西方社会存在巨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存在于语言行为和语用规则等方面,如果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缺乏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方面差异的认识和掌握,就容易用本族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即产生“语用迁移”现象,这种迁移必然造成语用失误或交际失败。[1]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只注重了不同语言,特别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忽视了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语言使用的不准确。

从教材方面来讲,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较以前的版本有相当大的进步。现今的教材更加现代化和多样化,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话题更加有趣,教材英语更加地道灵活。但是在跨文化意识方面,教材中文化意识方面内容较少,缺乏系统性。教材对文化知识的介绍往往都零散地分布在各册教材当中,在对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跨文化意识教学是不利的。教材配套资料还不够完善,缺少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即使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理念,但迫于针对这方面的教学资源缺乏,不容易找到相匹配的教学材料而作罢。

三、培养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策略

在当代的教育体制下,高中生跨文化培养策略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上述现状,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我们应该做到:

1. 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教学能力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这决定了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跨文化外语教学任务的承担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外语语言功底之外,还应该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教学能力。这就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升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素养,提高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从教师自身方面,要与时俱进,时时更新自己储备的知识,了解政治、娱乐、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向,才能同学生进行对等的交流。再次,英语教师在传统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思维模式、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英语依据自身的独特的视角、活跃的灵感和创造的思维来获取最新的信息,可以说创新能力是英语教师自身发展和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动力。这样就使得英语教师应该成为有能力、有思想、有悟性、有智慧的实践教育主体,从而为其在日常工作当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重视跨文化学习

学生自身要重视跨文化学习,利用多媒体资源了解英美文化礼俗、历史和风土人情,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专题可以利用众多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综合整理各文化专题知识,使之形成系统的脉络框架,在自己的头脑中有完整的文化体系,促进自身对文化的理解,助力于英语学习。学生还可以对比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能使他们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跨文化意识,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沟通,直接从本土人口中获得更多资源。

3. 选择合适的教材,适当补充与跨文化意识相关的课程资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育部,2012)。[2]现今的课程教材较以前有很多进步,但与培养跨文化意识相关的材料还较少,不具有系统性。这就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在选用教材时,选择符合课程目标的教材。另外,还要求教师适时补充与培养跨文化意识相关的材料,与课本上的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内容进行配套使用,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8

1.1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是让高职高专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英语学习,很多高职高专学生抱有胆怯的心理,多数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研究中,笔者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手段,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合肥财经职业学院为例,了解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研究发现,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的学生多少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也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不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意识,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不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都只把英语当成工具,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等级考试上,认为等级考试的成绩直接代表了英语水平,为日后就业提供便利。这样的思想导致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的交际意识淡薄,导致交际障碍频频出现。另一方面,我们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中,大多数内容都以英语国家日常生活话题为主。然而,英语教师更注重讲授语言知识,以及培养语言能力,对文化差异的强调不够,导致学生对文化差异也不够重视。此外,学生对有些话题感到陌生,对有的话题不感兴趣,由于缺乏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导致学生不知道在什么语境下如何说出有意义的话,英语课程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1.2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现如今更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对就业后可以胜任的工作缺乏认知,甚至不知道毕业后该从事怎样的工作,很多毕业生觉得就业压力大,就业机会小,有部分学生甚至害怕毕业,觉得毕业就等于失业。部分已就业的学生反映,自己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专业素质欠缺,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不足,工作后抱有焦躁、失落等不良情绪的学生不在少数。由于缺乏足够的职业素质,造成学生学习生活的无目的性,职业选择时的迷惘等各种不利影响。学生对职业素养没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更不知道如何构建。

2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职业素质构建的作用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职业素质的构建,特别是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实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有目的地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应该具备的素质,增强交际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那么也就不用担心社会适应能力。

2.1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中,传统的英语教学依然在如今的英语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和重心应该更多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倾斜。要做到这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改变观念。高职高专学校当然应该以培养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为己任,但“高技能”应该包含很多新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要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外,更要给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可能,例如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实现跨文化交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能力。对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英语教师本身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或受自身教育信念的影响,依然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仅仅是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或只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培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此外,还应改进英语教学方式。设置课程时,强调跨文化交际部分,不仅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更能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让英语教学成为一种文化“沉浸式”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辩论赛、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从而能够感受文化差异,认识文化差异,进一步能够在实际的交际中应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见习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实际的交际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英语教学中,能够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水平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水平,并能把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积累运用到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依旧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培养跨文话交际的能力,最终还在于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胜任工作。就此,学生应时时对文化差异高度敏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对所学单元知识做到提前了解,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参与课堂活动,让自己沉浸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课后,充实自己对文化差异的认知,除此之外,学生应该为自己创造机会,抓住每次机会,并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一次次的交际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2重视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构建《中华人民公共过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面对风云变幻的就业市场,高职生为了获得成功,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更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这一重任,也必须重视职业素质培养。除了要给学生灌输职业素质很重要的思想之外;还要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教师等各方力量,通过班会、课堂、校园活动,多方位对学生进行影响;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未雨绸缪的就业思想,更多的是要改变育人方式,大学生活终究是属于学生的,那么就要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帮助学生学习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之外,更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社会实践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构建良好、常态的职业素质。

3小结

篇9

关键词: 英语电影 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培养策略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1]这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仅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英语语言知识,还必须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让中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从而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日益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为电影资源进行语言文化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英语电影可以将各种跨文化交际情景真实地呈献给学习者,让学习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从情感和行为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

本文从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结合英语电影对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和策略入手,探索在中学阶段实现对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1.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一词用来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反过来,文化的发展也能促进语言能力的丰富和完善。“语言形成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和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事实决定语言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2]。在英语教学中,大量地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3]。

2.英语原声电影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英语电影记录并蕴含了英语国家丰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底蕴,它的语言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群,是语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它创造了真实的英语应用语言环境,是最贴近社会生活的语言。它弥补了一些课本、教材或为教学内容而刻意模式化的对话的不足,使语言材料更加丰富、生动和贴近现实。同时,电影将光影和声音结合,加上特定的语言环境,将英语文化背景立体和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多方位地受到感官刺激[4],学生仿佛进入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世界。英语电影的以上特点决定利用它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可行性。

3.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和教学活动

3.1教学应用策略

3.1.1精挑优秀影片为基础。不是任何原版英语电影都可以使用。教师选择的电影要适合学生的水平,中学阶段学生英语认知水平较低,教师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开始看英美电影时要选择情节简单、语言清晰的电影然后再循序渐进以推进学生的进步;选择的电影要和教材有联系,使课本上的语言和知识得到真实化的实现,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拓展;选择的电影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影片的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鼓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又加深学生对影片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选择的电影尽量生活化、实用化和标准化。一些经典的电影可以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备受人们尊敬的文学后能有一种成就感”[5]。

3.1.2创设语境,调动热情为背景。教师应利用电影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英语现实生活相仿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把学生带入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激发学生对英语电影的原始激情,使学生在心理上轻松进入强烈交谈欲望、最佳认知和最佳行为的状态。

3.1.3促使应用,延伸学习技巧为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利用原声英文电影活动达到语言教学最难以做到的――促使学生交流应用,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一个学习语言知识的技巧,改变现在英语应试教学中带来的弊端。

3.1.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关键。利用英文电影教学关键的一环就是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接纳语言的同时去探究语言的美感和文化的内涵;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影片有很好的理解力;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电影,只有用心欣赏才能感受到英语文化的精美之处;教师要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融入电影之中,达到在真实情景中习得英语文化。

3.2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3.2.1观前活动。中学生理解英语电影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一些准备工作:教师介绍背景知识或学生主体讨论活动,减少文化背景知识形成的障碍;可以利用网络下载电影对白或文本并提前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有个预知;布置一些课前任务如电影相关知识让学生课外查找等。

3.2.2观中活动。由于原版英语电影一般都比较长,教师可以在不影响故事观赏性的前提下,把影片分成几个片段来看,即把输入的内容分块(chunk),这样能有效地加工信息并最大限度地使用输入内容。由于中学阶段教学任务比较重,引用原声英语电影教学不能占用很多的时间,教师须考虑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只观看重点片段而把整个电影的观看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常见的活动如下:

3.2.2.1暂停预测。教师可在关键点停留,让学生预测并小组口头汇报。

3.2.2.2截图预测。教师可以把后面的影片截图,让学生预测发生什么并小组口头汇报。

3.2.2.3看画面模仿。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小段影片,然后去掉声音播放,让学生分组模仿。

3.2.3观后活动。意识和能力培养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的亲自参与非常重要。常见的活动如下:

3.2.3.1配音。教师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整个影片的基础上,挑选精彩的对话片段,让学生给影片模仿配音练习。

3.2.3.2改编。教师可以根据电影情节让学生分组改编续集或结局等,并尽可能使用电影中的俚语、习语及地道的表达方式。

3.2.3.3文化对比辩论或讨论。在文化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认知发展和行为调整的过程,在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实践,使对所学的知识和体验进行反思,与本族文化对比,从而培养文化敏感性并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根据影片所涉及有争议的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或小组讨论。

总体上看,把英语电影引进中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新的尝试,尤其是在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无论是学习者,还是英语教育工作者,英语电影对中学英语学习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教学中引进并应用原版英语电影教学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影特有的优势,结合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把握好每个环节,科学地设计真实、有趣、又有挑战性的课堂活动,让英语电影成为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英语电影教学活动必在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志静.电影与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电影评介,2008,(10).

[3]刘向利,李英.从电影《刮痧》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培养[J].电影文学,2010,(1).

篇10

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其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类型。以此为基础,2001年,安德森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修订,将认知技能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维度。其中,结合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分析、评价与创造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而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互动则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阶段旨在掌握、理解文本内容的主体信息,使学生了解作者所传递的文本表层信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分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做到了文本内容与现实的关联;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评价与创造体现了学生认知的升华和再造的过程,学生在评价文本内容的同时,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创新式的解读、文本内容的再创造也赋予了文本新的内容。此外,教师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教学,将英语文本体现的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对比、分析,文化互动活动使得英语阅读教学实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2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设计

基于对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层面的分析,英语阅读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导向,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分析、推断、评价、创造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当成教学重点。项目组将该阅读教学分为6个阶段,并以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1》中文本TheMessageBehindtheSmile(笑容背后的信息)为案例,设计整个思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以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为切入点,论述了笑容的生物学功能、文化含义以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不难看出,该文本跨文化教育意义深刻,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讨论、分析、评价的过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最终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反思,实现跨文化互动。第一阶段为设疑、讨论与预测阶段:上课之初,从文本标题TheMessageBehindtheSmile入手,笔者向学生提问“Howdopeoplecommunicatewithothers?”,从而引出文本跨文化交际主题——非言语交际中的体态语,接着,通过手势意义猜测、面部表情意义猜测等,使学生明确体态语的跨文化意义。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阅读文本的课前讨论,插图等信息,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大胆地做出预测。教师也可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与话题讨论,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通过该阶段教学任务的实施,学生阅读兴趣较为浓厚,阅读目的较为明确,也为后期的批判性阅读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猜词与解词阶段:针对本篇文章论述了各类笑的含义,为加深学生对文章核心词汇的理解,笔者列举了各类修饰笑容的形容词,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辨、表演方式理解不同笑容背后的信息。在本阶段教学中,教师挑取文中重、难点词汇,让学生结合图片、上下文线索等猜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思考,通过不断阅读,深刻理解核心词汇在文本中的应用,并使其变成自己现实交流中的“活用”词汇。第三阶段为分析段落结构与主旨大意阶段:在讲述本篇文章时,笔者首先将学生每3人分成1个小组,根据文本内容,将文本分成3个文本片段,分别布置给3位组员进行朗读、分析。要求组员各自阅读文本,总结部分段落大意,然后小组合作分析完整语篇,并填写思维导图,完成对文本的段落结构、主旨大意的了解。在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组阅读、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寻读、略读等阅读策略,使学生快速了解每段大意,并总结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此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组织结构,了解段落之间、各段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清楚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第四阶段为细读与深层次理解文本阶段:结合本篇文本结构分析,在基本词汇讲解和难句释义的基础上,在该阶段教学中,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笔者提出了问题供学生进行细读、思考。如:(1)笑容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2)为什么笑容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行为?(3)不同文化中,男性、女性的笑容意义有什么不同?能否举例说明?(4)为什么一些美国机构会为不善交际的孩子组织笑容培训?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学生对本篇文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本阶段,教师通过思考性、启发性、批判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此外,根据文本体裁的不同,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批判式阅读。记叙文的阅读应使学生关注记叙文几大要素;议论文的阅读应帮助学生找准作者的论点、论据;帮助学生区分文中的事实与观点;还应根据文章具体细节,推断作者隐含的思想。第五阶段为总结、评价与重释阶段:在文本内容分析完毕后,根据文本内容,作者列举了部分关键词汇,如sur-vivalmechanism,habitual,conversationalsignal,differentcultures等,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复述、总结。通过该练习,学生回顾了文本内容,复习了文本的核心词汇,也提高了自己语言的应用能力。接着,通过讨论课堂上教师的微笑,课堂上学生的微笑,走廊上师生之间的微笑,街道上陌生人的微笑等,笔者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判了作者的观点。在该阶段,教师通过文本关键性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总结。以提问、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评价文本内容与作者经历的关系,文本观点与学生观点的关系、从而做到深层次、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教师可通过反思日记、作文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文章中自己感兴趣的观点、话题做出评论,完成自身对文本内容的思辨性阅读。第六阶段为跨文化互动阶段:在课后练习中,笔者通过情景扮演、表演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文化笑容背后的信息。如,笔者设置以下情景:中国人在尴尬场面的微笑、美国人在生意谈判中的微笑、日本人在受挫时的微笑等。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学生深刻了解到了笑容的跨文化含义与作用,从而为其今后的跨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本阶段教学旨在深入挖掘文本的跨文化教育意义,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表层、深层阶段跨越至跨文化互动阶段。在认知模式上,学生对所学主题有所了解,在情感态度上有所认可,在交际能力上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