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法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义务教育法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义务教育法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以提升教师素质、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特色学校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工作目标:

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及师资配备相对均衡,学校办学各具特色,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择校现象,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二)基本要求:

1、教育机会均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小学、初中年巩固率分别达99%、98%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年巩固率达95%以上。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在全日制公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得到保证。全市范围内基本无择校,城区、农村超班额班级分别不超过班级总数的10%、5%。

2、办学条件均衡。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完成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3、师资队伍均衡。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全市中小学教职工执行统一编制标准,教师配备对农村偏远地区进行倾斜。学校配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学科的各类教师,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基本一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优秀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校长、教师能够按照规定接受培训,校本研修制度全面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得到保障。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4、教育质量均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全面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城乡间、校际间义务教育质量无明显差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年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建立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教育、人社、编制、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加强联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门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发改部门要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保障职能,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国土、住建部门要优先保证学校建设用地,简化规划、建设审批手续。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及时做好编制的调整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大力支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是经费保障。严格落实上级关于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稳步增长,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市财政按规定比例承担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不低于省定标准;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二是专项资金。上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县级配套资金。三是资金管理。各项教育经费管理规范、使用合理、下拨及时,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

(三)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一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坚持政府负责、公办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公办学校接收,并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二是留守儿童教育。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完善结对帮扶、家长沟通联系和心理疏导机制,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努力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普及率和教学质量。三是困难学生资助与帮扶。落实各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学困生帮扶制度,确保将辍学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之内。

(四)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全面落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整体改善,到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

1、学校布局规划

一是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稳妥推进布局调整,促使城乡学校布点更加合理,学生就学方便,办学效益提高。二是认真实施学校建设规划,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农村和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通过学校新建、撤并、建设寄宿制中小学、中心小学辐射教学点等模式,整合、集中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2、校园校舍建设

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及田径、球类等体育运动场地、设施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学校间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不含闲置校舍面积)差异较小;学校和教学点选址符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校舍建筑质量符合建筑标准、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防火设计规范;进一步健全校舍定期查勘、维修、改造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全面消除所有学校和教学点的D级危房。城乡新建居民小区配套中小学校,要与旧城改造、新社区(新农村)建设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在确保校舍安全的基础上,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为重点,积极实施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

3、教育教学装备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基本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全市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网络、班班配多媒体。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着力打造“数字化教育云平台”,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积极拓展教育网服务功能,做优网络办公系统、网络教研平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做好数字图书系统、数字仿真实验室系统、敏特英语学习平台。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基本形成全面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加强学科教学专用仪器装备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学专用仪器装备(包括信息技术、实验室等各种专用教室、场所及设施设备,下同)达到省定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好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的扫尾工作,教学仪器配备水平达到国家最新颁布的标准要求。以体育运动场地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学校运动场地及音乐、美术、体育、卫生、心理咨询等各类功能室、器材达到省定标准。

加强中小学图书室管理,按照省“办学条件”要求,配齐图书资料。推广微机化管理,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电子图书配备。

(五)优化配置,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市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定期评选表彰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广大教师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目的,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的执教水平。以深入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为载体,全面实施《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补充机制,教师招考岗位优先保证农村学校需求;继续加大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面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学科研讨、高级研修等活动。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继续深入实施城镇中小学结对帮扶和教师支教活动,教师凡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应具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大力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扎实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名师大课堂”、“送教下乡”等活动。

(六)力促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1、规范行为

严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统一作息时间;按规定严肃查处违规办学行为;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控制学校考试次数,建立规范试题难度和学生作业量制度;建立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和反馈指导制度;按规定认真制定、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择校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2、教学管理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教育模式。总结推广先进办学经验,通过新建优质学校、强弱结对共建、优质学校办分校、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等方式,大力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着力推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教科研协作机制,开展同课异构、联片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施评价制度。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将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

篇2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体系

义务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早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所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处于基本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公正的基本要求。西安市“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提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今年为止,“十二五”期限将近,但综观西安市九区四县的义务教育格局,距离均衡发展上尚有较大距离。

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督导评估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08〕77号)的规定,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教育管理、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普及程度、素质教育等六项,分别从宏观制度、教育经费的均衡投入、改善落后地区办学条件、提高薄弱地区师资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完成率、落实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措施。而截至2012年春节,西安市区县间义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同区域之间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的主要体现

1.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

这种不均衡在城乡之间表现得极为明显。无论从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各方面来看,同样的小学阶段或初中阶段,城市中小学和西安市九区四县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距离均衡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各种重点中小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仍然存在,这些学校从政府获得的财政经费支持仍然比普通学校要高,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开设的计算机、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在一些重点中小学里师资配备齐全,但在城郊或农村地区,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成问题,缺乏专业教师、缺少基本的教材或教学设施和场地,使这些课程完全成了课表上的课程,实际上到这些课程的上课时间,就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自习课。至于城里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的各种兴趣班技能班,那更是农村地区学生想都没想过的事情。但偏偏就是这些兴趣技能,却是考高中、甚至推荐上大学时参考的重要因素。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输在起跑线上的现实,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说,真是任重而道远,决不是文件里规定几年考核目标那么简单的事情。

2.地区内部的差异

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同一区域不同学校之间差异也很明显。就算是同一地区,因为各区县经济水平不一,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和经费投入程度不一,同一地区的学校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同为城区学校,高新区、各大学附小附中、一些民办学校和城中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有着很大差异,白领阶层不愿将其子女送入就近的城中村学校,而宁可选择距离更远的所谓好学校。近年来,西安市区一些名校兴办的民校甚至长期游离于招生制度之外,这也是城市学生择校热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同为农村学校,一些山区学校和平原地区学校条件也相差甚远。而近几年农村地区实施所谓的撤村并校,也使得农村原来以村为单位所设的教学点合并为一个乡镇只有一两所中心学校,其他被裁撤了教学点的村庄的学生只能到其他有教学点的村庄学校上课。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师资力量的浪费,但农村不比城里,家里据学校少则几里地,多则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学生上学无人接送,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尚不具备食宿条件,更没有校车接送,都是学生自己成群结队一天几趟来回奔波在不同村庄之间。撤村并校的后果就是学生上学路上的风险增加了,加之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缺少了家长的关爱和约束,这些青少年误入歧途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了。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效力有待完善

为了尽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在原有文件的基础上,西安市教育局又于2011年12月20日印发了《西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接着又于12月30日推出了《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试图解决中小学生择校热、消除各种培训班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在这两份文件下发后一个月的实践来看,其效力很值得怀疑。

1.各种培训机构的合理性问题

通观《西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可见它有很强的针对性,就是要整治小学升初中的招生秩序,解决各种培训机构和众所周知的五大名校联手举办奥数班等培训课给学生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给就近入学制度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正如之前对奥数班查处时的遭遇一样,虽然学生和家长对这种课程都深恶痛绝,但在各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真正平衡之前,只有参加奥数班等培训课程,才能有可能参加五大名校的招生资格,也才能增加被五大名校录取的可能性。取消了奥数班等培训机构,这些普通市民家庭出身的学生就失去了通过公平竞争进入优质学校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虽然加大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对普通学生和家长来说,它同时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无奈选择。因此,在《指导意见》下发后,虽然明令禁止以奥数成绩作为入学资格,而要求各小学在2012年5月26日前给出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报告单,各初中以此报告单作为招生的考核因素,但是元旦至春节期间包括五大名校在内的所谓好学校依然明目张胆的在各小学举办招生考试,考试内容公然以奥数、奥语为主,而各个培训点依然与行政部门进行躲猫猫游戏,见缝插针的安排考试。家长明知这是被禁止的,但在政策没有真正明朗落实之前,没有人拿自己孩子的前途作赌注,所以小学毕业班的家长带着孩子仍然冒着风险参加各培训机构举办的所谓奥数考试,给自己孩子争取进入五大名校的机会。而低年级的学生春节前后依旧奔波在各培训机构之间忙于上奥数等培训课。可见,不同时出台招生细则,仅凭一纸原则性的文件,根本无法杜绝培训机构存在的合理性,也无法真正落实就近入学的规定。

2.大学区的建设问题

在《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中,市教育局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推出的另一项制度是提出建立“大学区”制度,即在一个学区中,选择一所好的学校牵头,联系其他一些薄弱学校形成大学区,学区内的学生就近入学,为避免择校倾向,要求同一学区内各学校 “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但是在旧有的利益体制没有打破之前,如何让优质师资在学区内均衡分配,如何做到不同学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如何平衡各学区之间、同一学区内各学校之间的利益分配,包括教师的待遇收入如何均衡,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并拿出切实可操作的细则来,才能真正落实大学区制度,并通过落实大学区制度进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没有解决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的平衡发展之前,仅仅通过草率的设立大学区,短期内根本解决不了学区之间和学区内各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无法让家长和学生真正放弃选择优质学校的想法和做法,而大学区的建设也只能流于形式。

3.幼教和高中阶段的制度建设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督导评估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了发展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从今年开始也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了义务教育阶段,并打算在近几年逐步将幼儿教育阶段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至于高中教育,个别有能力的区县已将其纳入义务教育,随着经济力量的提升,高中阶段教育以后也将全面纳入义务教育。但是如同现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一样,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重点学校、重点班,政府对不同的学校也存在经费支持不平衡,各校之间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也不平衡。如果在近几年中不能真正改变这种政府支持和财政投入的不均衡状况,不能改变各学校和教师的利益分配制度,要想在幼教阶段和高中阶段实施均衡发展,同样面临着极大的阻力。在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衡量教师和学校的待遇的状况没有改变之前,素质教育也只能沦为一句口号。

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可以预见最近几年内城市规模、新增人口规模都将继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也必将延长,从九年制很快将延伸到十二年甚至十五年,现有的不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更多地拆迁建设、外来移民的增加,必然带来城市规模和居住区域的改变,加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延长,如何解决城市新增人口、居住区与学区的配套建设问题,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瞻远瞩,在解决现有不均衡问题的同时,一并考虑并给出成熟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同勤学,李灿荣.西安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5期,58-59.

[2]李宜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走向“现实”的法律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4期,17-20.

[3]陆安.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47-51.

篇3

犹太人把学习作为终生的使命,重智慧胜于重金钱。犹太民族始终把教育看作宝贵的遗产,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犹太民族尤其重视儿童教育,以色列在儿童教育方面研发的教具、教材、课程模式等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一个国家越相信自己的未来。越会重视自己的儿童教育。

以色列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始终认为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力资源,始终把教育视为以色列社会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是培养人类精英的最佳投资。以色列不断培养出来的大批高质量人才对其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人均读书最多的和藏书最多的都是以色列人。教育在以色列是份宝贵遗产。犹太民族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犹太民间有句格言:“宁肯少吃一口饭,不缺教育一分钱。”犹太人政治家们更是提出“对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色列一直从欧洲、非洲、亚洲和世界各国大量移民犹太人,由于新移民在各国接受教育的不同,文化差异很大。以色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使犹太移民处于生育高峰,人口高速增长,以色列人口由2009年对外公布的700万人口,去年底已达800万。为了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后裔儿童尽早接受犹太文化,尽快溶入犹太民族的风俗,统一民族的文化,提高其凝聚力,热爱自己的国家,使儿童最早接受犹太统一文化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二、内阁通过教育法案,

儿童从三岁接受义务教育

2012年1月8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在内阁得到多数票,以2l票赞成8票反对通过了对以色列儿童实行义务教育法案。内阁法案规定,以色列儿童自3岁起即可接受免费学前教育。以色列政府强调,这是一项历史性决定。

以色列家园党,现任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及其独立派别投反对票,但内塔尼亚胡通过同沙斯党内阁成员达成协议使得该法案得以通过。根据这项法案。政府将不会按原计划从地方政府和重建项目人手,将强制推行全面削减4%内阁预算的计划。

根据以色列《义务教育法》,自1949年实行免费学前教育年龄为6岁,自1953年儿童免费教育开始的年龄限制为5岁。此次通过的新法案将自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起,向以色列3岁以上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同时。新法案还将支持设立下午的儿童辅导班,以解决上班的家长为孩子放学后无处安置而带来的苦恼。

新法案通过后,内塔尼亚胡发表讲话称,为以色列3岁以上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法案的通过,是一个改变公众优先的历史性决定。2012年将是以色列政府国家安全和教育年。以色列国防军守护着国家安全,因此我们也同时增加了国防的预算。内政部长埃利,伊沙伊也表示,在不伤害弱势群体权益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免费教育法案将会受到广大民众欢迎。

笔者认为,以色列内阁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和地区安全形势下,在国防预算亟待增加的竞争中仍然通过儿童教育法案,不难看出教育在以色列政府和公民心中的战略地位。

三、以色列儿童教育的基本体制

以色列的幼儿大部分上公立幼儿园,即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举办的幼儿园,其他小部分上私立的幼儿园和托儿所组织、社会团体、妇女组织和公民个人开办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在管理上,以色列实行中央与地方分工合作,由地方兴办和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

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 应用

一、引言

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使国际贸易格局和贸易政策措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贸易方式不断涌现,国际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变得愈来愈紧密。中国作为世界影响力极大的国家之一,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对世界贸易格局、全球贸易经济、中国自身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国际经济贸易接轨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对外经贸专业人才,系统了解并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交易条件、交易流程、交易方式和当中所涉及的各项对外贸易法律法规。

为适应这一需求,国内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对外贸易)专业,为培养适应中国对外贸易人才奠定了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对外贸易)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易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各项交易条件、对外贸易中业务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外贸结算单据的缮制、报关实务的操作、国际贸易方式、业务谈判内容、策略与技巧等内容。内容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英文专业术语的掌握运用、商务信函的撰写、外贸单证的实际操作、商务磋商口语的操练,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英语基础、实操能力、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专业学习效果。

二、对“案例教学法”的来源、含义及意义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HBS),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沿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哈佛商学院(HBS)倡导“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案例内容,不寻找案例最终答案,而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判断能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哈佛商学院培养人才的质量,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显示了“案例教学法”的重大作用和强大生命力。

“案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案例的分析运用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探索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对满堂灌输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是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贴近鲜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式。

1.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国际贸易实务》内容涵盖对外贸易的方方面面,从贸易磋商流程到外贸单据的缮制,从外贸名词的理解到外贸法规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艰巨的任务。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满堂抄笔记”已然不能被当前“90后”学生所接受,他们希望更多地、更直接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既希望摆脱枯燥乏味的条条框框理论知识,又期盼能通过一种特殊、有趣的方式掌握重要的外贸理论知识,进而进行外贸函电和商务谈判的学习。因此,“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沉闷的传统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收到极好的学习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判断、总结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而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哈佛商学院认为“Teaching≠Learning(教≠学),即,Teaching教授销售商品,不能保证学生购买,Leaching学生需要商品,学校也许能够提供”。要想学生真正学到课堂知识,必须使学生参与,发挥想象力、思考力,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和判断总结能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即“Teaching=Learning”。

实践证明,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安排上,以“5分钟的讲解+5分钟的案例引入+15分钟的分析讨论+15分钟的发表意见+5分钟的总结评价”比“30分钟的讲解+15分钟的题海战术”所收到的效果要强上几倍。

3.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提前进入“国际贸易”角色,拉近与实际的距离。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只是从书本再到书本的模式,很难让学生拉近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经常出现“课堂掌握,课后模糊,工作忘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案例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工作,进而关注学习。通过案例,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进行角色转换,想象自己在案例中身处办公室撰写函电、码头处理装运、银行处理单据议付、保险公司处理赔偿等真实情景。一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二来日后工作有“熟悉感”。

4.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贴近现实。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难免涉及贸易理论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适当地以“案例”加以分析,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由于课堂上所列案例都是在实际操作中常碰到的情况,理论知识因此而变得不再书本化而更为贴近现实化。

如笔者在讲到“国际贸易惯例《UCP500》中的第4条规定时,理论知识为in credit operations all parties concerned deal with documents,and not with goods,services and/or other performances to which the documents may relates(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有关行为)”时,列举了以下案例:

我国某出口公司向国外进口商出口商品,使用远期信用证结算,我方按期发货交单,单到开证行后,进口商以T/R借单方式先拿走货运单据,并提取了货物,提货后发现货物有短少,因此要求开证行以此为理由向出口商拒付。问开证行能否拒付?结论是银行不能拒付,理由是出口商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议付时只看单据。

通过此案例,学生对于《UCP500》的第4条惯例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也使得原本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现实化。

三、对“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应用的研究

1.案例资料的搜集、挑选、编排。

合适的案例资料,是有效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得相应的案例资料并不是难事。然而,授课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网络和书本资料,而必须在网络、书本现成的资源基础上进行分析、筛选,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编排。采用最适合学生水平、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

比如笔者在讲授合同的拟定内容时,结合学生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场所——广交会进行编排案例。实际案例如下:

2012年4月25日,中国潮州某陶瓷公司Chaozhou Daming Ceramic Co.,Ltd与来自美国某贸易公司USA Overseas Trading Company在广交会进行会面,通过交换名片、查看样品、业务磋商,双方对于商品(item No.AB123)的各项条件达成一致的意见,请根据提供的交易条件代替该陶瓷公司业务员拟制一份业务合同。

通过这种真实性的案例背景材料,学生很快掌握了合同的填制技能,同时对于以后工作也有了一份熟悉和期待。

2.“案例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案例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案例活动,从准备、讨论到发表意见,都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授课教师从挑选案例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到总结案例,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有效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

3.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多种教学方式。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反复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比如文字案例,将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因此,授课教师应注意结合课程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视频案例、实操练习案例、讲座案例,等等。

如:在讲解建立业务关系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客户名片一张,要求学生根据此名片,给客户撰写一份“要求建交”业务信函。通过这种实操练习案例,学生很快掌握了撰写信函的技巧。

4.避免过分注重“案例教学法”结果,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不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给学生提供足够自由的空间发挥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哈佛提供的案例与一般学院提供的案例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学院提供的案例都是事先准备好分析答案,而哈佛提供的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案例分析的结果往往只是一个中间产物,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应避免过于注重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否准确,而应该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只要学生参与其中,分析有道,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5.“案例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活动,授课教师应积极做到“教学相长,教学相融”。通过精心编排的案例,让学生形成小组,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并从中体验合作的魅力、参与的趣味、发言的激情、倾听的乐趣。一个个案例活动的开展,如同一首首合唱的歌曲,只有参与人精心准备、踊跃参加、积极配合、无私奉献,才能最终共享其乐。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才能最终得到锻炼和提高。

6.“案例教学法”需要双师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

《国际贸易实务》融贸易理论知识、专业英文知识于一体,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各个流程,同时还要懂得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如信用证章节,既要懂得信用证概念、流程,又要懂得如何审阅英文信用证,还要懂得如何根据信用证要求缮制英文单据,甚至要掌握如何撰写催证、改证、延证等相关重要英文信函。研究发现,商务英语(对外贸易方向)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更能胜任《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

四、结语

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最终回归于实践。因此,“案例教学法”是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堂实践活动的微型表现。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应用中发挥着极其有效的作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的专业授课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国际贸易实务》的应用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张亚芬.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王冉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之创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2)(总第90期).

[3]王青梅.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调研报告.中国西部科技,2009(7)(总第178期).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108-02

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物理教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概念和规律而展开的,特别是物理基本概念。毋庸质疑,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重,教学过程中过分期待目标的实现,不能潜下心来研究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不对概念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梯度适宜的层次化设计,教学效果常常不理想。本文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体会,以物理概念教学为例,探究关于概念教学中目标实现的一般途径与方法,与同行们共同商榷,让我们在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上,努力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双主体”教学平台,更加自觉地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依靠优秀的物理学习素质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考试,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教学充满盎然生机与活力,彰显个性、尽展创造的潜能。

在通常情况下,概念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简单的概念,只有质的规定性,例如,光、声、静止、惯性等;另一类是相对较复杂的概念,不仅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这种概念也叫物理量,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等。简单概念的教学目标容易达到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复杂概念的教学目标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依次呈现。

实践证明,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和人文素养都是在交往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理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的呈现依据逻辑顺序可分为五个层次,现简单具体地叙述如下:①对概念提出必要性的认识。②初步认识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实验探究。③对概念探究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④概念的形成,即把对概念的定义、定性描述同数学表达式相结合,分析概念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概念。⑤概念学习的目的体现,即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运用概念的技能。

下面笔者就以九年级物理中力学部分中的压强概念为例来谈一谈概念五个层次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策略。

一、提出概念名称、感知压强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应成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关注的焦点。由于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结果,它原本都存在于鲜活的自然、社会现象之中,因此,要学好概念就必须首先引领学生回到问题的原生态去,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话题,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冲动。为此,安广中学的许亚莉老师(物理教学《探究——发展模式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的承担者)在教授《压力和压强》一节时,首先用校园歌曲《脚印》创设了问题情境,同时结合通常情况下的人和滑雪橇的人在雪地上留下的足痕深浅不同的插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人为什么在雪地上会留下脚印?脚印为什么会深浅不同?在教师引导互动式的对话中,阐释出了本节要学习的两个概念的名称,即第一层次目标。

1.脚印的产生——地面受到力的作用——压力概念。

2.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压力作用的效果不同——压强概念,概念提出的时机恰到好处。

二、猜想、假设影响压强的因素,形成对压强概念的定性认识

这一环节最大化地为学生创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对话的方式参与学生的活动,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提高了学生科学、民主的意识和人文素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充满探究的氛围中,很快就猜想到了影响压强的因素可能有压力、面积和受力面积,师生通过讨论以及利用演示等手段在排除非影响因素“面积”后,教师马上提出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问题。学生可通过自主设计及小组讨论达成方案,并尝试实施方案、验证假设等合作探究活动。教师以平等的伙伴身份参与,进行恰当地引导,确保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之后,在教师的协调下,收集各组实验结果,为那些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小组提供展示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成果的机会。最后,教师利用方桌与沙盘小桌实验再次强化、凸显了决定压强因素结论的正确性,通过让学生再亲自用手施加等大的力相对地按压笔尖和笔尾等联系生活中有关压强实例加深对定性结论的理解。

三、用科学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建立、理解压强概念,写出压强的数学表达式

有了定性的结论是远远不够的,要揭示压强概念的本质属性还必须再回到实际的情境中去,进一步提出新问题,深化对压强概念的认识,建立概念。教师利用小方桌,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的情况下给出具体的数值后,提出如何精确地比较压强大小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速度、密度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就想到了用比例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做法的基础上再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学生结论的正确性,师生通过分析、计算压强的过程共同归纳出了压强的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出了压强定义,顺势而为地再分析压强的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四、研究压强公式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压强概念

为了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还应对概念建立过程中的情境、定性描述、概念的定义及公式等多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并讨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概念的用途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概念的认识。为此教者针对压强公式的应用过程,用纯数学观点提出了如下问题:是不是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呢?是不是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呢?并结合实例说明你的结论。让学生建立压强概念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进行思维发散与思维聚合的训练,在“概念——问题——概念”的辨析过程中认识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经过这一环节的探索,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压强概念立体网络式的认知结构,为概念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应用压强概念解决问题、训练运用概念的技能、加深理解压强概念

认识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进行物理思维、训练学生运用概念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应用压强概念解释现象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知识的生长点,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以情境为先导,以经验和事实为依托、以物理思想方法为支撑,以认知能力为核心的的知识理论框架。最终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了完整的“概念图式”,实现了掌握压强概念的目标,为在不同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6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围绕的核心就是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提高对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简介

《同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以出口业务为主线,以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课程。本门课程在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均有开设,并且本课程也以其特有的外贸特色和较强的实践性深受同学的欢迎。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各种外贸技能同时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授与实务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通行的国际贸易公约和惯例;了解各种不同的国际贸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国际货物运输保险险别的选择及保险费的计算;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构成和计算;货款支付T具的选择和使用;商检、违约与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争端及争端处理流程;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并且通过开设的实训课程,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2授课对象情况

高职学生是介于普高和中职生之间,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的参差不齐,给教学1二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成绩好的同学尚能认真学习,遵守纪律,而成绩、纪律均欠佳的同学则无心向学,学习无日的,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学习的过程中惰性较强,同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经贸类的课程,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是一个关系到本门课程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高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历史沿革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已经被世界很多国家所效仿和采用,并且也使此种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延伸。我国很多高校以及一些教育机构也在广泛采用此种教学方法,通过此种方法的使用使学生真正的实现r“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4.1贴近教学实际,与课程联系紧密

由于案例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采用,因此,学生在刚刚学习完理论教学就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把所学理论用于实践之中,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又可以归纳总结举一反互。

4.2学生课堂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通过案例教学辅以适当的鼓励,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此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大大改变了以往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题,深受学生的欢迎。

4.3案例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由于我们所选取的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国际贸易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了解真实的国际贸易情形,并且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来总结前车之鉴为将来从事外贸行业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

4.4通过案例讲解,注重能力本位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外贸行业的基本实务技能和操作,对日后从事外贸行业的相关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把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使专业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又对将来的就业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一举双得。

5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我国各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经济学类的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运用一种教学方法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5.1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式教学,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改变课堂灌输型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使课题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为学生。

5.2通过案例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采用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将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会相对深刻,理解起来更形象。

5.3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6.1提前进行教学布置和安排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和布置,主要考虑的是进行教学中的案例的选择,选择案例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选择的案例最好要是最新或最近发生的,目前,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有很多都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案例,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当时所采用的国际贸易法规、惯例现在多数已经不再适用了,这样的案例对学生实践所学知识帮助不大,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第二,选择的案例要注意难度,课堂教学受到学时和学生能力的限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基础的中等难度的案例来让学生进行分析,案例选择太简单也不能达到预先的课堂教学效果。案例选择结束以后,将案例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提前拷贝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提前熟悉寨隋,甚至提前进行案例讨论。

6.2提出问题

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案例讨论之前,提出几个有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这种项目导人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兴趣。

6.3学生讨论

这一步骤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也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所在。这一步骤是案例教学的重头戏,具体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可以选择一人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典型性发言,然后全体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中可以发表新观点,也可以反驳其他同学的观点。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讨论时教师不能单纯的只是“坐山观虎斗”,要不时给予灵活、恰当的引导。在讨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普遍有发言的机会,但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进行。当学生思维有偏差时,教师要引导把握方向,讨论时特别要注意负现象的发生。同样,当学生思维出现停滞时,教师要引导继续深入,当学生观点出现新意时,教师要进一步去发现、总结。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坚持鼓励性原则,除明显的观点错误要及时纠正之外,凡参与讨论的学生各种方式的奖励,凡不同观点,即使是与教师观点不同,也允许充分表达。

6.4教师点评和总结

篇7

一、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及特点

创新性思维是指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创新性思维高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明显的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的感受特别强,并能迅速找到其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体现了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特点,创新性思维强的人同时必须具备下列素质:广博的知识,对某一门学科具有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富有冒险精神等创新个性。而这种思维品质和创新个性推动生产、科技和文学艺术、创新发明的重要条件。

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树立权威形象,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尊重知识渊博的老师,尊重爱护他(她)们的人格尊严以及关心他(她)们的学习生活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能够不断适应时展需要。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启发联想、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为基础,再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去提出问题,解决未曾碰到的问题,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从而形成新观点、新理论。同时再加上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要平等相待,不能动辄就采用训斥的口气或者带有侮辱性的语言。多一些宽容,使之与老师之间距离拉近,形成教师人格的亲和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如果老师能够在这些方面上做文章,那么就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兴趣,才可以带着愉快的心情,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去分析、研究和探索规律。

(二)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创新性思维的火花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打造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平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

(三)逆向思维、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规律。所谓逆向思维,意味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角度去发现科学真谛。进行逆向思维需要学生独特思考,善于另辟蹊径,还需要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比如遇事不妨倒过来想一想,从结果上觅寻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从另一方面去开阔学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养成从正向和逆向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阐述某一原理时,允许并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并适时引导。通过这种正反两种观点的辩论与碰撞,我们不但获得了真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例如,讲“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一则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的现实材料,让学生思考究竟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辍学。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处罚。在肯定同学们观点的同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实际,看看自己周围同学的辍学现象。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同学想到了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的同学想到应取缔社会上用不正当手段吸引青少年的电子游戏厅、舞厅、录像厅、网吧等。通过大家的讨论,学生能根据书本中已有的信息和语言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展开性和深层次的思考,理解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

(四)鼓励学生质疑,允许提不同“政见”

篇8

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2、

能力目标:能够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3、知识目标: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重点

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难点

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2、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饮食

3、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

猜一猜小活动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

思考:

(1)你从上述猜一猜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不同民族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吗?

2、小提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紫苏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3、活动园:五(2)班开展了一次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会上,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节日。

4、小小分享会: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5、介绍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6、开动脑筋:想一想,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容易导致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7、社会观察:由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游客因不了解或不自觉,而做了许多不尊重当地人的行为,例如:在摩梭人家里随意谈论走婚习俗,并将走婚过度解读。或是在古城里随意爬上民居的屋顶拍照,亦或随意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评论为落后、愚昧等。

直观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从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当中感受差异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好与坏),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8、民族相处小贴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应尊重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任何人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

9、我是民族风俗小达人: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吗?假如去到当地,你会怎么做?

10、入乡随俗我能行:

(1)蒙古族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我可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跨越或踢火,不能往火上摔东西、扔赃物。

(2)回民禁止以食物开玩笑,特别是不能用进食的东西做比喻,如形容辣椒、西红柿像血一样红等。

(3)彝族男性最忌他人触摸自己头上的蓄发,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

11、小数据: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对此,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做?

12、小提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国家要扶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3、国家的措施:

(1)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2)援助少数民族大行动

(3)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14、播放视频《天路》

15、思考与感悟:你知道这条“神奇的天路”指的是什么吗?它“神奇”在哪里?

16、阅读角:“天路”颂歌。

17、解释: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把意识付诸行动,做到入乡随俗。

从数据中认识到不同民族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懂得国家应该扶助少数民族,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了解国家为实现共同繁荣所实施的举措。

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总结提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1、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

篇9

*镇总人口*万人,共有*个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20*年财政收入*万元。辖区内现有普通完中*所,教师*人,学生*人;有*所完小,教学点*个,*所幼儿园,小学生*人,教师*人(含幼儿公办教师*人)。学校布局合理,基本能适应我镇初等义务教育的需要。对我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全面的自评,具体情况如下:

㈠领导职责

1、确立地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镇教育工作的目标,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镇政府工作计划,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制定发展计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制定年度经费计划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在研究具体工作时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我们把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教育办实事、组织协调各部门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和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并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教育的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保障。如: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定点包干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镇党委督查机制,全面开展督政督学工作,建立了教育工作执行情况、通报制度,从而增强镇、村两级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

2、履行职责。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形势,在制定*镇“*”、“*”规划中把教育的发展纳入规划中并出台了奖教奖学及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和决定,确保了义务教育政策得到落实。如:结合我镇人口出生及经济发展情况,就近就便推进了小学布局调整,将*、*、*等较远山村的学校撤并到*和*小学,借城市道路建设之机异地新建更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小学,既优化了教育资源,又适应义务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为推动*镇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镇村组织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功能,实施“三教”统筹,服务“三农”,把加强劳动专业技术培训作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二)经费投入与管理

为了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投入,同时规范了经费管理,使经费用在刀刃上。

1、根据区财政文件规定,对全区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内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预算内年生均公用经费实行以区统筹的原则,明确了对教育事业经费的保障责任,保证了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和及时到位。从未出现拖欠、扣发、挤占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的现象。

2、预算外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全部及时足额拨付,并用于学校教育。20*—20*年,镇财政对教育总投入预算内支出合计*万元,预算外支出累计投入*万元。

3、保证了“两免一补”资金。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政策,全面推进公示督导、责任追究、教育收费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截留、平调、挪用、挤占学校经费。“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上级下拨的“两免一补”及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4、建立健全助学制度,开展多形式的助学活动,镇政府和学校都建立了完整的帮扶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体系,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采取学校减免、社会捐助等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扶助。我镇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发展。

(三)办学条件

1、为确保教育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学校布局合理、班生规模适中,文化户口、综合报表健全;建立了文化技术学校,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培训材料齐全,实现了劳动力的适时转移。

2、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既重视学校管理与维护,更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整改与建设。对学校安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建立排查档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并把每一个安全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学校及人员身上,限期整改,确保了学校安全。

3、调动村级办学积极性。镇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协调解决学校实际困难,20*、20*年村级社会投资*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系家镇教育事业于*年*月*日委托其女儿将节俭下来的*万元捐赠给*中心小学建食堂。从20*年度起*村对属*村籍的在校小学生课本费、本子费、保险费全部由村负责支付。镇、*村及*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更换学生课桌椅。

3、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近三年*镇为*十中解决综合楼及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及谢洋小学欠款,镇财政实际支付*万元;同时为*小学解决操场历史遗留问题,每年由镇财政支付*元。多次召开镇村学校协调会,解决*幼儿园、*中心园的遗留问题,为*小学食堂建设积极筹资*万多元。

(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坚持把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一是完善校长负责制度。择优聘任了德才兼备的村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都按要求参加各级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班和提高培训班。二是规范教师编制管理。根据小学生源和边远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在上级下达的编制总额内,调整了各完小教职工编制。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专任教师全部参加岗位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育管理

1、依法治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使教育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形成了依法治教氛围。

2、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我镇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重点整治,对辖区中小学和所有的幼儿园不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消除了不安定因素,同时对辖区网吧的清理整顿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镇综治办、*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积极开展“以法护航,关爱青少年”活动,深入学校与师生座谈,上法制课,进行以案释法,并到学校上法制课,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镇妇联对在校家庭贫困女童实行扶助。镇将教育工作纳入对村及镇干部的目标考核当中,形成大家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

3、认真对待区级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及时组织开展镇级教育工作督查,并完善了检查机制。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

制定并下发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对辍学学生实施跟踪管理,由学校摸底建档,镇政府发出复学通知,下村干部入户动员,教师分类指导教育,保证进得来留得住。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得到落实,各项表、册、卡健全,义务教育档案完备,并实行滚动跟踪管理,通过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我们扎实把好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关,建立了“三残”人员档案,我镇“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保障了我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初中辍学率控制在*%

3、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到教学场所、培训措施、培训经费、教学制度和培训活动四到位。文技校备有兼职老师,有教材教案,有教学管理制度,并作出了每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总结,有学员花名册、签到表等有关资料,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加大劳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不仅促进劳动力转移,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力推进产业的调整。

(七)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1、设立奖教奖学制度。镇每年教师节评选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镇对*中学中考、高考实行奖励,各村对各完小教师实行奖教。根据学校及教师在同类校的评分结果实行奖励,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经济条件好的村对本村学生中考、高考进行奖励如赤水村对学习好的本镇学生,镇政府给予一定奖励。

2、建立扶贫助困制度。协调关系,采取社会的帮扶、采取与贫困生结对子等措施,解决他们的学习费用来源;努力贯彻“两免一补”政策,让所有的贫困生都能继续上学。

二、存在问题

我镇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适应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是由于镇、村财有限教育经费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比较短缺。

2、要实现“教育强区”目标,任务艰巨。从教育工作督导评做复查的情况看,“办学条件”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等各项指标得分率不高。因此,实现“教育强区”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10年实现“教育强区”的目标。

三、“督导评估”验收后的奋斗目标

尽管我们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育督导评估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地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力争在短时期内使我镇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篇10

【关键词】均衡教育;教师成长;在线课堂;即时交流 

        前言: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教育事业规律,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招聘特岗教师,使得农村学校一教师“身兼数职”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特岗教师大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岗教师的成长便是教育均衡的决定因素。解决好才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特岗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力决定着均教育的成败。因此,我们关注课改应首先关心教师的成长,如今教师的成长主要通过课例分析、听、评课等形式。花费时间、人力、物力比较多,教师成长的周期长。特岗教师受学校地域、硬件的限制,专业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与城镇教师拉开距离。

        在线课堂提供一个网络交流学习平台,即登陆在线课堂平台的教师可以进入教学演示界面把课堂即时呈现在网上,其它教师可以在网上观看到授课教师在媒体计算机上展示的教学内容,听到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回答,从而实现在线点评、学习。通过在线课堂这一教师成长的新途径,可以解决目前教师成长时空限制。开拓教师视野,加速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实现优质教育的普及。

        1.特岗教师成长

        1.1校本培训;一般城镇学校每年都会对青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为教师提供一交流、学习的平台。乡村学校分散,教师数量少,很难集中培训,特岗教师只能自己摸索成长。

        1.2外出培训;教师经常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培训的地点往往在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城镇,城市教师相比较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乡村学校由于经费因素往往不能给更多的教师提供外出机会,经常派代表参加,回去后传达。这使得培训效果打折扣。

        1.3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会进行教案检查,教研活动抽查等。这些常规管理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而现实中,乡村学校教师工作繁琐,教案检查费时、费力,很难对每个教案提出详尽的改进意见。再者迫于升学压力,学校、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生成绩提高上,教研活动中主要还是集中在同头备课、统一进度上,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往往鞭长莫及。

        1.4公开课;公开课是老师向别人展示教学技艺技巧和教学思想的“特殊”课堂。它往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凝聚了个人、教研组、甚至全校的共同智慧与力量。因此上公开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每次公开课都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乡村教师人数少,公开课很难有群策群力的场面,相对来说评价不会太全面。

        2.在线课堂介绍

        2.1可行性分析;国内的学校交流平台特别是在线课堂尚未普及,网上有具有具有博客性质的交流平台如全国教学交流平台ctld.ntu.edu.tw/portal/。实时课堂的网络技术已经成熟,当今的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网络会议,qq视频聊天等已经比较普遍,因此技术上不存在盲点。可应用jsp技术和目前比较流行的direct show技术。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学校都具备了网络教学的环境,以我校为例,班班装有多媒体设备,并且同处校园局域网中。只需在原先多媒体基础上加一个麦克风便可满足在线课堂的硬件要求。

        2.2基本功能;在线课堂平台是采用jsp技术创建的网站,sql server作后台数据库。网站由主页、教学软价、课件集锦、教学论坛等部分组成,主页主要提供最新教学动态,最新教学方法、技术等相关信息。提供注册窗口,大家可以免费注册,可以下载安装在线课堂的观看软件,运行登录后可以看到各学科、各课次及任课教师的在线课堂的信息,从而点击观看,也可以申请开班讲课。

        “教学软价”板块提供常用的教学软件,用户登录后可以免费下载。“课件集锦”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用户可以免费下载所需课件,也可以上传自己的课件。 

大家可以在“教学论坛”中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

        2.3视频传输;在线课堂视频传输的实现,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direct show技术,即用vc++分别编写服务端、客户端程序。direct show为在windows平台上处理各种格式的媒体文件的回放、音视频采集等高性能要去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direct show支持多种接口的视频采集卡,如以pci或agp的方式直接插入pc机箱、以usb(或usb2)接口的方式外挂,还可通过1394接口与pc机相连(如数码摄像机)。同时还支持vfw驱动的采集卡。

        本平台中主要有两路视频,一是采集教师上课演示课件的视频,可以通过定时抓屏来实现;另一个是数码摄像机(dv机)或摄像头视频的采集,directshow以包装filter的方式提供对dv机的支持。当我们把dv机打开,通过1394线接入电脑,运行graphedit并选择插入filter时,在video capture sources 目录下就能找到这个filter,从而实现视频采集。开发网络发送filter(netsender)接到采集设备filter的后面,以获取采集输出的数据,然后才能向网络远程端发送。因为音视频数据是大量的、连续的、需要可靠传输的,因此这些数据的传输选用tcp协议,为它们创建一条socket连接,在单个socket上,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同样开发net receiver 来实现数据接收,需要使用独立的线程进行网络数据的接收;当接收到第一个媒体格式数据后,马上同时上层应用层程序完成filter graph的构建。

        3.在线课堂效果探究

        3.1运行推广;在线课堂具有及时聊天的功能,其操作类似qq流程,使得教师很容易上手,便能很快接纳在线课堂,最初时我们主要把它作为学校主要信息的平台,在线解决微机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并在教学课件版块提供教师常用的教学素材、课件,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相互交流、切磋。

        3.2在线听、评课;对于在线上课,最初我们将学校的汇报课、会诊课实现在线听课、评课。待大家习惯于网上讲课,听、评课时,把每个班的多媒体上都安装在线课堂的客户端软件,实现所有教师的课都可以在线观看,由于网上听课的注册用户都是我校的教师,这样在闲暇时间教师可以随时进入各个任课教师课堂听课,解决了进班听课的时间、空间问题。因为在线课堂注重的是平时的每一节课,更容易暴露问题,发现问题,使得大家能够及时交流问题,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反思问题。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解决了常规评课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在线课堂的每节课都可以以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课后教师可以自己观看,发现自身的不足,自我提高。

        3.3网上教研;平时教师间可以在线聊天,相互出主意、借鉴经验,有利于培养浓厚的教研气氛。学校在每学期都会提出新的教研课题方向,老师们围绕专题广泛收集资料,就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上传个人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或案例论文,于在线课堂平台,这对促进教师成长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总之,一所学校应该是有一种积极的研究、讨论的氛围的,类似于沙龙吧,因为这样的学校教师的事业心会更强,眼光会更独到,个性会更鲜明。而创设这样一个小小的在线平台,也更利于教师的成长,才能朐怀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享受教育的诗意。

        4.结束语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强师兴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的成长有很多途径,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补充,有机合的。在线课堂,可以解决目前初中教师成熟周期长,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教学方法守旧,教师业务交流范围狭小的问题。开拓教师视野,加速教师间的交流。 “在线课堂”这一新途径的探索必将加大教师成长的步伐,使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将更为顺畅,专业成长的机会将更大。

参考文献:

[1]  [美]嘉格伦著,万小器等译:《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2]  周红、祝智庭. 论网络化环境中教师素质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 , 2000,(01) :18-20。

[3]  吴广生.新加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对我们的启示.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7。

[4] 《洪明.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演进和现状.电大教学,2002,2。

[5] [美]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m].佘星南,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扉 页。

[6] 《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7] the virtu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ca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