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形式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形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形式

篇1

关键词:教学形式;竞赛;表演;合作;辩论

G633.3

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深感语文教学是否成功在于课堂。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干的主阵地,是激发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功的课堂在于教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充满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组织,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几种教学形式。

一、小组竞赛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语文课堂可适当选择小组竞赛的形式,这既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初中生的好胜心都是比较强的,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因此,通过竞赛的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时,就采用小组朗读竞赛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范读诗歌后,对诗歌朗读的方法进行指导,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朗读态度不够积极,有点滥竽充数的态度。我于是萌发让四个小组进行一次朗读比赛的念头。我把想法一说出来,发现同学们都显得很兴奋,跃跃欲试。我刚把比赛的规则说完,看到各组的学生都已坐得端正,精神饱满,个个情绪高涨。在比赛过程中,大家都整齐、响亮、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着,同学们深情专注,语调抑扬顿挫,比之前的集体朗读不知强了好几倍呢!最后由各小组代表和老师点评,选出朗读比赛获第一名的小M,大家都热烈鼓掌,表示祝贺,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节课,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很快就会背诵了这首诗歌。实践也让我深感教师必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真美妙”,从而产生“我要学”的心理。

二、上台表演课本剧形式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和形象性较强的内容,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编剧本,上台表演的形式,来展现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让喜欢表演的学生的天赋得以发挥。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这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刻时,我改变以往直接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形式,而是先布置学生课前自行选择合作表演的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编一个剧本,分配好表演的角色。要求学生要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逼真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态变化等内容,并能做到不看教材,脱稿表演,熟练地进入角色。课前的充分准备为课堂的表演夯实了基础,也节省了许多时间,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果真,学生在课堂上做了精彩表演,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其中有一组学生的表演很出色,把皇帝及两大臣看新装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阵阵掌声。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及主旨,感受到皇帝及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印象特别深刻。课堂表演确实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形式,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形象表演能力,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还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即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共同提高。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这篇课文,文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五幅春景图,其中前四幅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在写作构思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四幅春景图都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写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为了不使学生学起来觉得单调又费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一幅春景图,通过画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每一幅春景图中所描写的景物及特点、写作角度及写作方法,并理清写作的顺序。任务一下达,各小组成员马上活跃起来。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初步统一,然后选出小组代表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再进行点评指正。这样,通过各小组代表的展示及教师的点评,同学们对四幅春景图的内容及写法都有深刻的认识。课堂气氛既轻松愉快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四、举办辩论会形式

在教学中对于有争议的观点可以通过开展辩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这种教学形式既可锻炼学生雄辩的口才,又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里面有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对文章结尾“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是否失礼进行辩论,这个问题是开放性题,既可以认为失礼也可以认为不失礼,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开展辩论比赛,对于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迎接挑战的必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网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07-02

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是任何一所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并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呢?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应该说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其评教工作贯穿于教学之前、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及教学后等各个环节。本文将从教学实施的时间段以及不同的评教主体展开分析。

教学评价的主体,即进行教学评价的对象。实施教学评价,一般有三类主体:授课教师、学生、评价人员(评课教师、评委、教学管理者、同事等)。相关的针对教师的评价分为听课学生的评价、同行评价(主要指带相同课程的教师或者随堂听课的老师)、专家组评价等。当前环境下,相关评价的支撑平台往往是基于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一、教学之前

教学之前可以分为教师从理论、观摩、模拟到实际从事教学活动之前,以及每次上课前。在这个阶段,评价活动主要集中于同事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每个学校都可能会面临的相同的问题是,教学队伍参差不齐,如新上岗教师与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等。而在新、老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以及年轻教师为整个教学队伍补给新的活力、思想等都是“互惠互利”的。如果新手教师在“试讲”过程中得到了权威教师的肯定性评价,那么新手教师对自己将来的教学就可能更有信心,也就能更快地真正走上讲台,从事教学活动。当然在这个“试讲”与评价的环节中,可以选择在微格教室等信息技术综合环境中进行。从某种角度看,如果一个教师所教课程是熟悉的(如曾经教授过的课程),且教学形式又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时,往往进行课前的前测性评价较少,而实际课堂与教师自己“预知”几乎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此阶段,教师在潜移默化中的自我评价比较清晰。

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实施过程后

可以说,大多数的评价形式都是集中在这两个阶段,尤其是教学实施过程之后。与此同时,评价的形式和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也多样化了。

1.学生网络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每个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我们都关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有学生、同行教师、领导以及教师本人,与这些评价主体相比,学生无疑具有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形式也很多,有座谈、网络评教、学生的直接反馈等,其中网络评教开展得比较全面,其影响也比较深远。学生网络评教就是学生基于网络平台对教师认可程度的具体反馈。从评教的情况看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学生网络评教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网络评教,对那些工作怠慢,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师也敲响了警钟,促使这些教师改善教学态度,改进工作状态,提高教学水平。当然,对于学生的评教结果,学校的相关部门也给出了相应的回应,如,有高校规定评价成绩在教师所在学院的后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学校的会讲比赛、职称评定时依据成绩进行加分或者减分,甚至是取消评定资格等。客观地说,学生网络评价目前已经成为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力手段。但是,要想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网络评价,还需要更规范地操作,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评价或者带有“情绪”地评价(全部好评或者全部差评)。另一方面,如何让教师正确对待学生评价过程和结果也是有待商榷的问题。如,有的教师为了得到学生的“好评”,不能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平时表现,或者“不敢”对学生的不当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进行有效批评。

2.同行测评。相对于学生评价来讲,同行测评,尤其是教相同课程的教师参评,显得更加专业。他们有专门的评价体系,能够针对此体系逐一进行评价。如同事之间互相分析某个知识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更易被学生接受等方面。同行测评有的在课堂活动结束后立即进行,也有的与学生网络测评类似,在一学期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有时,同事间的教学评价如果是口头进行,或者仅为一次普通的教研活动,同行测评往往显得更加“真诚”,难能可贵,因为此时大家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而如果评价内容纳入各项考核中,则很可能是在评教过程中,简单对着评价表中的“优”打勾,有失评价本身的意义。甚至,并没有听过课,但是必须做出同行测评,那么这样的评价结果就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3.教师自评。教师自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省过程。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认识和认可程度的过程。教师接受过正规教育,具有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工作者,具有反思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这部分评价工作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应该说,自我评价改变了教师原来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即教师不再是以从事教育活动的技术人员的角色来按照程序复制或照套那些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技巧的内化,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同时自我评价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改变环境,使他们不至于在改变中感到焦虑、惶恐不安,增强教师对自我地位的认可,从而更好的改变教学行为。但是,现在很多体现教师自评的材料是让教师自己检查教学材料是否齐全、是否认真填写等方面,而没有真正做到对教学的“反思”,形式浮于表面。

4.专家组评价。有的高校督导成员的组成是学校领导、被返聘的退休教师、学校督导组(主要是教务处)、学院督导组、二级学院的分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等。这种形式的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主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和学生的学习作业、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做出评定。因为该形式评价权威性大,所以要求实事求是、公正、公平,不能凭主观臆断,否则将会极大地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教师成长。

5.实时监控。很多高校的大部分教室都装有监控,相关的组织部门通过中控就可以实时或者随时调阅教师的上课情况,从而做出相对可信的评价。通过监控视频可以更全面地观察课堂的全貌,如学生听课的态度,与教师的互动,课堂纪律等。有的学校有专门人员或者部门做这部分工作。不过,实时监控给教师带来的教学焦虑也有待做进一步地研究。

6.教学考试成绩评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总是有意无意地将教学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而且往往以这种片面的教师绩效评价代替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虽然教学成绩的高低确实能反映教师教学的许多信息,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加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基础、潜力和成长环境,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况且,过分地强调这种评定方式,学生成绩往往也出现了“被正态分布”现象。所以,完全用教学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合理的。

7.比赛。通过多种形式评价,推荐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如学校的青年教师会讲比赛、省级或者国家级的相关比赛。不同的比赛采用的评教指标有很大的区别。当然,在比赛中,评价显得更加量化,也更加严格。通过参与和观摩教学比赛,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改革,而且比赛可以进一步发掘教师潜能。

三、总结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仍然以课堂教学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其教学态度、课前准备、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学方法的使用,这些都是影响授课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于此同时,各高校纷纷建立并不断完善各自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使得由专家、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等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但是各评价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挂钩,例如,有的高校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参加其他学校活动的条件之一。虽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起到了激励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可能会为了得到“奖励”而去“讨好”学生,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不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第二,各类教学评价主体在参与评价时,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主要表现为受外界环境影响,没有真正认识评价的真正意义,随意性大等。

第三,目前多数高校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都包括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但是在给出最后的评价结果时,并不能完整地告知所有教师此结果的来源依据。因此,即使有最终的评价结果,也不知该如何调整。

参考文献:

[1]郑东辉,叶盛楠.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与需求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8-61.

[2]沈晓昕.价值:教学评价的应然追求[J].江苏教育研究,2013,(6):55-58.

篇3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笔者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一、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这个策略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强调两个词语:听和说。

“听”作为语文学习上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训练有素的作家可以从作品中获得比旁人更丰富的感受,一个掌握了“听”的能力的学生,能够从语言中获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出更深刻的思维和反应。如果对语言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感受、思维和反应,即缺乏“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叶圣陶等我国教育界老前辈都十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大声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怎样才算认真听呢?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营养智慧。合作伴随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合作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疑问。合作形式有两人合作,多人合作。每一组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好互帮互促,互为对方负责。每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效果,评出“最愉快的合作小组”。对于课文的识记由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教师随机抽查,如果学生学习不过关,检查人应引咎自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

三、情感体验教学策略

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答案的对错应着重看是否能从中找到依据,哪怕是很幼稚的看法,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学生认识作品的过程决不是对作品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个性化的再创造,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创造自我的过程。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往往更深刻、具有更高的水平。因此在探讨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扮演特殊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常常更加敏锐、出于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信息的干扰的情况下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因此,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如笔者让学生总结《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作启示,学生竟然总结出了十条:(1)确切的比喻、拟人。(2)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3)准确用词。(4)寓情于景。(5)层次井然。(6)文段应有中心句。(7)描写要展开联想。(8)虚实结合。(9)用对比突出事物特征。(10)从不同观察角度写景。而笔者备课是只注意到前五条。

四、分层教学策略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多种教学形式,建议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改变以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和灌输方式,提倡以娱乐为主、在多种形式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的活动性和内容的灵活性。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操作、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做到学用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知识性与实用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本文中,我们所强调的正是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唱、玩、演等活动形式进行语言学习,从而实现小学英语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情景化及语言的实践交流化。

一、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形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联想力等智力因素。不提倡单纯机械化的音、形、义、句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全能培养;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机会,创造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并且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发挥小学生拥有强烈的模仿力、记忆力、求知欲、表现欲等优势,克服理解力相对较弱和注意力易分散的不足,合理利用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生理和精神负担,戒除畏惧心理;有利于教师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学习甚至生活经验,有机会体验成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如此,学生在英语课上得到的远不止是英语知识,而是德、智、体、交际等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

二、多种教学形式的优点及其运用

1)游戏科学而适当地采用游戏对教学大有裨益。一直以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多主张此方法。程颐曾说:“教人见意趣,心不乐学。”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也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改变形式,达到不同的效果。

课前运用游戏可以活跃气氛,吸引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中运用,可以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联系所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天性好动的小学生最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课后运用游戏则可以作为一剂调味品,让疲劳的神经得到放松,在欢声笑语中操练巩固所学的知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标准教材Book1Module8一课中,学了ruler,eraser,pencil,crayon,sharpener,pen,pencil-case等学习用品。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猜猜看游戏,用一块方巾遮住实物或将物品放入铅笔盒里,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数“one、two、three,Openyoureyesandguesswhat’sinmypencil-box?”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猜自己所学过的单词,当学生猜错时,老师很遗憾的说:“Sorry!No!”猜对时,老师会很开心的说:“Yes,youareright!Youaresoclever!Good!Yeah!”等。然后,继续猜下一个物品,为了达到巩固单词教学的目的,要进行反复的猜测才能完成。在猜谜游戏中学生已将所学的单词熟练掌握了。

我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方位名词进行教学时,也运用了游戏的形式,将他们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新标准教材Book1Module10Whereismyhat?一课中学习介词on/in/under学生对此不容易分清,因为概念太书面化了。为此我引导学生做一个指令性游戏,把双手放在桌上onyourdesk,放在桌子里inyourdesk,放在桌子下面underyourdesk如此反复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分清三个介词,还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在学生熟练掌握要领后可以加快速度,变换顺序,使游戏富于变化,魅力无穷。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并能为词汇或句型的操练设置信息差和提供较为真实的语境。教师应注意题材的选择,游戏规则的运用以及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的配合,使游戏既具有明确的教育作用,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具体实施中要时刻注意反馈,做到见好就收。

2)儿歌,小诗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爱说、爱笑、爱唱、爱跳。我们应顺应学生的这种特点,课堂上多些变化,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每一课都有新的歌曲或小诗,因为他们具有趣味性,节奏感强容易上口等特点,在学生所学内容基础上适当扩展,改编创作一些儿歌,小诗,会令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学生在其中不仅掌握了发音,熟悉了单词更在无形中运用了句型;引导学生自己编唱各种儿歌小诗,还可以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PEP教材Book1Unit2Lookatme!一课中,学习歌曲Teddybear在学生会唱的基础上配上动作,可以引导学生全体起立,把双手放在头上作耳朵,告诉他们说:“Youareteddybearsnow!LetussingthesongTeddybear!”学生一听自己就是歌中的主角,一定会特来劲,跟随老师卖力地唱啊、跳啊,演绎出一个个可爱的teddybear。瞧他们Touchyourhead/turnaround/touchtheground/saybye-bye,通过做各种相应的动作,他们不需要老师讲解就早已对歌词的意思心领神会了。

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疲劳,课中运用歌曲可使学生得到休息,调节情绪,根据学生熟悉的中文歌曲改编的儿歌也是很好的选择。如:

Twinkletwinklelittlestar

HowIwanderwhatyouare

Upabovetheworldsohigh

Likeadiamondinthesky

Twinkletwinklelittlestar

HowIwonderwhatyouare

琅琅上口的儿歌带给孩子们的是无穷的乐趣。引导学生自编儿歌,运用于课堂教学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学会了TenIndianboys后,可变为Tenlittleboysorgirls并配以动作,每唱一个数字走出一个男孩或女孩,依次类推。不仅可以强化数字练习还能锻炼协调能力。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音响、图像等方式,向小学生展示英语语音、语调的节奏美和流畅美,使孩子们爱看、爱听、爱说。教学中恰当运用儿歌的可唱性、知识性、趣味性、简易性等特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绘画这是学生最乐于表现的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学习英语离不开一定的词汇量,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英语单词,会让学生感到头疼,产生厌烦心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回家画图片,上半部分画画,下半部分写单词,或者正面画画,反面写单词。这样,把抽象的单词和形象的图片联系起来,学生记单词就会容易很多。有些教学活动中对这些图片的运用让学生有成就感。

新标准英语教材一年级下册Module4一课中,学习了脸部各器官的单词ear、eye、nose、face、head、mouth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脸部图片,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听老师的指令或看老师出示的单词卡做出反应。看哪个小组画的最快最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将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绘画无疑是让学生耳、手、脑、口等并用,记忆单词的有效方式。

4)表演每个孩子都喜欢掌声和表扬,他们希望得到认可,希望教师表扬他们,希望同学了解他们。表演就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为他们发展自我创造了一个舞台。孩子们在虚构的情景中扮演所要求的角色,运用所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在学了打招呼的简单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表演,适当的改变扩充内容,更好的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教师以课文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排演英语短剧,加深对英语语言的运用和理解。新标准英语课本Book2Module3一课中,在教学了颜色red/yellow/blue/black/green后,为了更好地操练单词,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个森林里扮演变色龙,玩“RockScissorsPaper”的游戏,赢的人可以“变成”自己喜欢的颜色,“隐身”到森林中相应的植物或动物身上,还可以出英语难题考对方。学生们在不亦乐乎的游戏中运用到了许多句型如The…is/arered/yellow/…Ilike…Whatcolorisit?Howabout…?等。

5)竞赛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针对他们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而且初步具有了集体荣誉感这些特点,竞赛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每次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竞赛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和其它形式组合运用,发挥它的作用。如我们在学习了儿歌后进行比赛,看哪一组唱的好,给予奖励。游戏与竞赛的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英语。

一年级下册Module4一课中,为进一步操练脸部单词,可以进行画图比赛,男女两组,每次派一个代表上台,结合“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赢的同学可以画一笔,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比赛中,全体学生都呐喊助威,希望本组获胜,学生中自然形成了一股凝聚力,这在平时是很难实现的。

我们在运用竞赛这种形式时不能单纯地以“玩”为中心,要有操作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限制,结合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最终目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奖励的度。

三、多种教学形式应用于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能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既要考虑英语教学的特点,又要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参与性,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认真研究设计,采用适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的目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要统一,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不是无目的的单纯地乐。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教学,确实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2.恰当的情景语境。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主动学习英语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有教具、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大舞台上尽情演绎,表现自我。

3.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小学生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也易对同一事物产生厌恶感,针对此特点,我们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交替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地创新,适应学生的心理及知识需求。

4.注意反馈,及时评价。每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引导者和参与者,更要做好观众和评委,对学生的语言发展状况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尝试给予肯定,对他们的成功给予奖励,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四、结束语

形式多变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这些教学形式适合小学生理、心理特点,还给了他们自由发挥、自我创新的机会,课堂教学质量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我参与,我会学好英语。另外,我们英语教师也要有这样的理念:只要不断探索,致力于多种形式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英语教学将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2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贾冠杰,2001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3].张丽宾,2002.7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P48

[4].曹莉莉,2002.1谈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P54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

前言: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程标准》将很多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融入其中,例如:自助、合作、探究等方式,这几种方式的合理有机结合能够给学生的学习主体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依托标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就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再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来打破传统的独霸讲台的教学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1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调动作用,在开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巧妙的创造一个引入课程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入到学习内容上来,巧妙的设计情境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学习情感,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情境的设计中,教师就称为学生的主持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巧妙的置身与教师设计的情境中,逐步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通常情况下,意境的创设可以从开头即兴导入,例如:在《芦花荡》一文中,可以逐步引入导语: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时期,会发生很多英雄事迹,一位60多岁的老人应是养老的年龄,可由于战争的爆发和他的一颗爱国情怀,让他投入到中,数次穿越日本侵略者的封锁线为部队供应物资,有效的志愿了抗日军民的战斗力,而他手无寸铁却能够把日本侵略者打的头破血流,这是一个地道、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吧。这种方式的导入能够给学生一个带有好奇心的意境,自然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入就会逐步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兴趣,会以自助、合作的形式去争先恐后的了解文章的详细内容。

2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语段学习

在很多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本一直都是通过前后顺序性进行教学和讲授的,这种传统的讲授方法会造成很多弊病。例如,学生会受到顺序性的影响,事先就将自己画在一个设计好的圈子内,欲出不能,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学习能力受到了束缚。这种学习方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背道而驰。还有很多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自身多年教学习惯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上墨守成规,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考虑很少,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学习中新领地的开拓出现问题。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对于开头的咸亨酒店大谢特谢,在那个时代中的酒店学习是空中楼阁,比较朦胧。若让学生从乏味的不理解的学习中去学,那就成为了强扭的瓜。而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语段来学习,很多学生都是首先选择在断腿后的孔乙己中最后到酒店的场景来学习,这也就是本文中的和核心部分,这样学生通过全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学习,就会让学生很认真的去自己探究,也会很轻松的将各个情节连贯起来。

3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进行导航:(1)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2)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进行理解。(3)朗读课文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学生的朗读不能很好的表情达意时,教师可进行适时的范读以帮助学生正确体会把握文章的情感,以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4通过师生提问方式来共同解答课堂教学问题

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给予“鱼”。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了,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更有学生如此理解:西斜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在新课程改革刚刚开始时,教师都是摸索着进行前进,而这需要全体教师努力的同时更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型和学习独立性,在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下,更应深刻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将他们的天资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特别是长期以来对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教学形式上进行改变,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青民.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2).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04).

篇6

英语课堂既要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又不能失去自己的固有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很好的整合教材的能力,对课堂活动的各个步骤精心设计,安排小组活动时,要立足全局、兼顾细微。我们将英语课堂划分为五种类型,即:语法课、听说课、读写课、练习课和反馈矫正课。当然,并不是说语法课就一节课只学语法,我们还是需要用“说”来练习语法,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因此这几类课型也是纵横交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

再者,我们所提及的五种课型与课程改革中的四种课型是完全不相悖的。英语课型中的每一项都是与四种课型相融合的,都需要有预习、展示、反馈及巩固。这听说、读写、语法、练习课完全是在四种课型的基础上构建的。

无论何种课型,教学目标首先是要非常明确的。某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好不好,都要事先在心里思量一下。这个目标根据课型的不同而变化,不仅要教师心里明白,更要让学生清楚,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不同的课前预习。

课型是无序的,自由进行的,它并不一定需要严格按照书上所规定的单元来授课。如果这一模块没有涉及到新的语法,那就完全可以先上听说等其他课型,在最后时巩固练习一下语法;若相反情况,则将语法课适当提前,就可以避免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走弯路。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点点教学体会,浅谈一下各个课型的授课模式:

一、语法课

以外研社“新标准”教材初一下册为例,我们要学习现在进行时等各种时态,对于这种时态的学习,我们可以先采用温故知新法,即由学过的旧的语法点引出新的语法点,给出例句,再应用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新生成的句子,看其有何相同及不同之处——分析其构成及标志词。这样的方法是比较容易用学生接受和理解句型的。第三步,让学生观察时态所跟的不同的时间状语并介绍其他或引导学生说出他所知道的时间状语,以便使其懂得如何判断时态。第四,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句式变化等,再进行展示。最后,学生自主演练,多造句,多变形,多练习。小组内部要先做到人人都懂、人人会练,再展开组组竞争。例如一般将来时态“will”的讲授。

Step 1 温故知新。由已学的“be going to”引出现在时态的另一种形式。

Step 2 说明意义及时间的变化,再由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时态特点。

Step 3 注意句型结构。即否定句及一般疑问句的变化。

Step 4 找出关键词(即标志词,表示时间的词)。

Step 5 说明特例。“There will be…”等。

Step 6 小组练习。互换句子做变形,A变换B的句子,B变换C的句子,依此类推;或是A变否定句,B变一般疑问句,C做回答,D做划线提问等等。

二、听说课

在新标准教材中,一般每个模块的第一单元是较为标准的听说课,而听说课之前的热身也往往是看图说话。为了降低看图编段落的难度,课前温习生词(读单词)是必须的。学生要知道怎样来描述、描述什么。因此教师要给予明确的指令,不要一下要求过高,应逐渐增加难度。可以先找出用于描述的词或短语,再要求造句子。在这之后,便开始听力训练。对于听力素材的使用,也仍要本着低起点、多层次设计练习这样的目的,充分挖掘素材,由易到难。可由简单的小问题入手,慢慢来听,一遍一遍听,直到可以做填写单词或表格这样的题目。听力练习过后,跟读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再进行角色扮演或复述对话。在听说课的对话中,一般语言点不会太多,可直接让学生找关键词,板书出来,对背诵对话有很大帮助。这堂课,小组活动互对答案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听说课中可设计“listen and complete”填空题。练习的目的是要概括对话的主要内容并填写主要语言点,填完之后可领读,让学生再巩固,可将这个练习作为language point的再利用,根据填空部分讲解重点。

三、读写课

第二单元是读写课。读写课的导入同样与听说课内容有密切的练习。教师可以就第一单元的内容来安排活动,如表演对话、回答问题、谈论所给图片内容等来导入新课。有时课本中的热身活动恰巧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就应该多费心思让学生多多练习,争取高质高效完成。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刚开始可以让学生进行泛读,布置的练习也较为简单,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词或是句子便能找出答案的题目。再安排较长时间来精读,完成较难的问题,如改错、判断正误等涉及课文理解的问题。再精读,找出文中的关键语言点,自主找,能够自己逐句翻译全文。再跟录音读,模仿语音语调。这样四五遍读下来,学生对于文章就能较为详尽的掌握。至于写的练习,有时课上时间有限,可能不能完全跟上,可以变化为口头练习,亦可布置为作业,灵活安排。

四、练习课

练习课最为重要的是课堂效率。为了避免学生课下练习完成的匆忙,发生抄袭现象,我们在课堂上做重要的基础练习,限时做完之后核对学生的答案,对于错的,教师加以讲解,再询问是否有其他需要讲解的地方,若没有,则放给学生时间,互相讲解纠正错题。此时小组合作与互帮互助尤为重要。

反馈矫正始终贯穿于以上课型之中,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无论是何种课型,小组活动都应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小组建设和组长的选拔及培养是每位英语老师的头等大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篇7

关键词体育;目标;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一、充分利用体育游戏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体育课正式开端之前,普通体育教师会布置几分钟的准备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的各个器官进入良好的活动状态,以防止身体忽然猛烈运动而呈现不顺应现象。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在准备活动中要把学生的兴奋调理在—个最适合的状态,合理适度的布置游戏十分重要。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二、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跨栏跑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跨的栏高和栏距都各不相同。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栏高和缩短栏距,让他们也都能在三步过栏。又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变通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研究性学习和分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开发。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品格。根据学校体育应该达到的课程基本目标,学生应在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体育个性化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个性,应该是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化,是能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良好健全的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因此,体育活动在全面推动学校“健康第一”目标实现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教育,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坚持学生个性化开发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对立统一,社会化保障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个性化则使个体拥有改善与超越现实的独特的创造性。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个性化教育不能以个性化来代替社会化,也不能以社会化代替个性化,它们相互促进,应该统一来看待。通常对人的教育是看重社会人的一面,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以后的个性化发展。目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也不能做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因此必须从社会化与个性化相互结合来把握学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方向。

(3)正确的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特长、习惯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以后的发展空间。体育和其他的课程相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更多的语言沟通,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之中,才更加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断学习进步,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指导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雷志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编辑出版

篇8

关键词:座位;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中离不开教学交流,教师的导、和问,学生的听课、对问题的回答与质疑等,都是数学交流的形式;课外进行的数学活动,学生之间的问题探讨或论文报告中,也存在着数学交流。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交流呢?数学交流就是运用表达科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的数学语言,传递信息、情感与观念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即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与学会数学交流。数学交流,也就是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教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数学交流也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将自己的数学思想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数学交流是以数学的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式语言为载体,以听、说、读、写等方式让主体学生接受和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知活动。采用不同座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就能较好地让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不同坐位的形式进行教学?

数学交流的形式包括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根据数学交流所呈现的方式,数学交流分为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口头交流主要是通过文字语言的叙述,对词语或符号重新赋予意义;书面数学交流主要是指一种数学表达,它可以是符号的、图形的、图表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按照数学交流的组织形式,数学交流可分为“师生谈话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探讨式”;有的分为“讨论式、主讲式和书面失”也有的分为“活动式交流、作业研讨式交流、问题研讨式交流。”数学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探究为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时刻保证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无定法,灵活多样。同时只要课本中出现有实验的内容,都会想方设法找来材料演示给学生看或者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十分注重常识教学的过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细心组织每一次活动,长期积累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数学交流的实施来进行。关于数学交流的途径,应着眼于宏观的描述,也就是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还要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即数学交流不仅可以在教室内、学生之间、学生与教科书之间进行,还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数学竞赛、数学实践与应用等活动中开展。教室是教学的主要场地,要充分利用好教室这个主要教学阵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性,布置教室,创设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兴趣。这时,采用不同座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显得重要了。教师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现有的环境,进行座位的布置。

一、数学交流学习模式是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学生座位的布置以单人单桌为宜

也就是说学生面向讲台每人一桌,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书面写作,即创设“写数学”的机会,包括让学生写知识小结、写解题反思、写调查等。

二、数学交流学习模式是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学生的座位布置以分小组的形式为宜

也就是几人一起围坐一桌,数学学习主要是直观描述,即通过画图、实物材料及模型等形象直观的进行操作,得到结论。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数学交流学习模式是组际交流和集体讲解的,学生坐位的布置以圆形的形式为宜

也就是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把课堂设计在教室外,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又把大圆分成4小组,每一小组轮流到圆中把知识和实际事物结合起来,再把自己的见解讲述,然后每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训练了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有利于师生互动。

四、数学交流学习模式是小组评价与反馈补救,学生座位布置以行列的形式为宜

当进行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与辩论时,座位行列布置的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数学概念或问题情景的模拟、演示、表达和转换数学、口头交流,即进行“说数学”的训练,包括个人发言、数学对话、分组讨论、倾听等都得到了培养。

五、数学交流学习模式是数学学习共同体的,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座位布置以行列与半圆的形式为宜

篇9

一、分层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具体做法

1 对学生分层: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对教学内容分层: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3 学习方法指导:“班内分层教学”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情况随时调控。这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就不再是主要靠听,而是靠解题。一方面凭借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另一方面是利用已获得的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扩充原来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学生适应这样的教学。

四、班内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1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班内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由于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也很有好处。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内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本节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数学问题来解决。显然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就自然地变教师津津乐道地讲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习策略

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如我教学《荷花》一课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喜欢”。“那你看见过荷花是什么样的?”大家迫不及待地说起来:有的说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是白色的,有的说我家的荷花开花的时候特别美,荷花全开了,里面还有一个小莲蓬,有的说那天看到的荷花来没开,只是花骨朵,有几颗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于是一个男生抢着说: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用荷叶蒸馒头,又香又甜,太好吃了。因为荷花是学生非常熟识的,因此交流起来兴趣特别浓。我于是自然导入到: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公园里的荷花,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它写出来的。因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感受,自然学得有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 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人人参与。农村的学生不比城里的孩子,由于环境的不同,孩子的见识比较少。接触的人和事也很有限,所以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在小组合作时,我会特别强调,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我们班就有几个特别不爱说话的学生,如,王萍,她胆子小,说话声音很低,小组的其他成员就很不耐烦。在小组活动时,我经常关注这一小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多鼓励胆子小的人。另一个是韩志萱,能力弱,也不爱说话,常常轮到她时,就此停止不前了,我建议让其他人先说,给她多一点时间思考,同时也借鉴别人的方法。

其次注意倾听。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孩子一窝蜂的乱成一团,还没听清楚合作的内容和要求时,就唧唧喳喳嚷起来了,仔细听听,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有很多都是跟合作无关的东西。这时我会要求孩子们停下来,听清楚合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有的孩子东张西望,不听别人说,还有的孩子,别人还没说完,他就插嘴,弄的胆小的人不敢说,又怕说错。这时,我会要求孩子注意倾听。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

最后学会评价。在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读生字,朗读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在读生字,朗读课文时,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这点,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踊跃,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我通常会问:“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学会了评价,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反映出他自己在认真听,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3 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学习第三段时,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①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②为什么说“难得”?③为什么实在很难得?④为什么加个“也”?⑤为什么加个“很”?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