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项目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项目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项目分析

篇1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对策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子商务也日益发展起来。电子商务亦为我国国际贸易带来许多新的优势。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费用。比如说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较多,处理费用也比较昂贵。但是如果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则可以为国际贸易节省一些不必要的费用。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都在极大地程度上发展了起来。在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得到了许多人的接受,并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电子商务不论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还是一种技术,都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已与我国经济密不可分。它已经被各个国家和有发展优势的地方接受和推广,它引起了各国经济的重大变革。电子商务概念出现在20世纪的90年代,电子商务技术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是我国国际贸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性的活动,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生产、销售的一种活动。电子商务不仅能在因特网上进行交易,也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交易。它有降低成本、创造商业机、增加交易效率的作用。它是以因特网为根基而形成的一种商务活动,它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原有的商务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的“面对面”交易的模式,使得商务交易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极大地带动了社会经济,增加了交易的成功率。

三、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于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的影响,首先,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国际贸易的成本。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可以节省一些文件处理费用,由于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减少了中间环节亦可以节省一笔文件费用。由于大量的中间商的参与,在一些商务活动中,国外进口商的买价往往是国内一些交货价的几倍。在不少的国际贸易商务平台直接把国内外生产企业与出口企业的信息公布在网上,再让他们直接交易,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交易量,可谓是一举两得。其次,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国际贸易交易效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卖家和买家可以采用标准的合同和保险凭证,这样既能使相关单证在网上瞬间地传递,这样既节省了传送的时间,又保证了交易的效率。传统的交易中,每笔交易的签约、结算、报关、支付等都需要人工来进行,这样使得工作效率低,并且用时较长。而通过网上办理相关业务,可以提高办理业务的灵活性,为卖家与买家带来方便。再次,由于各国的时间差异不同,对国家商务的交易也造成了一些干扰。但如果通过电子商务,可以避免这种因素的干扰。电子商务可以做到全天全气候的服务,不论什么样的客户也不论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不管什么时间都能交易。如果卖家拒绝,则可以通过邮件询问拒绝原由。这样也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成功率。最后,由于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可以消除不同的束缚,可以消除种族间的歧视,可以减少纳税,亦可以推进经济间的发展。电子商贸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银行支付为辅助,以客户数据为依据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不仅能提高交易量,更能促进国际贸易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国内外贸易都是通过固定的交易场所来进行的,如订货会、产品会。是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实现的,这样就限制了种族、等。并且交易中还需要一些单据才能进行。而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改变国际间的贸易方式。通过电子商务,只需一封封邮件技能运作。有些交易也可不完全依靠电子商务来进行,也称为不完全电子商务贸易。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变革有关,电子商务也因此实现了交易方式的改革。电子商务亦能促进国际贸易营销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是生产产品之后再去找人购买,而新的市场营销方式是电子营销。一种是完全性电子营销,一种是不完全电子营销。不完全电子营销是以互联网为核心,而完全性电子营销是以电子营销手段为核心。电子贸易能促进国际贸易方式的改变。电子贸易是靠互联网运行的,这样也为国际交易提供了一个完善的交易环境,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拉近国际资源与生产的距离,实现国际资源与生产的完美结合,这样也使得市场经济在全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交易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交易方式的那种单向性的格局,实现了多体化的运作,减少了劳动成本,提高了交易成功率。这种以电子贸易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为广大买家提供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服务与信息。这种交易方式从实践上出发,为商贸管理提供了多方面的优点,节省了人力与财力。依靠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亦提高了企业中员工的电子商务能力。企业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企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能力才能开展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能提高企业人员的决策、管理能力。培养专业性的员工必须不断充实和提高商务的能力。电子商务能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与沟通,电子商务能够打破时间的限制,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然而,关税与税收也造成了电子商务的一系列新的难题,而我们只有不断吸收国外相对于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才能解决这一些难题。

四、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消费观念不同所引起的问题、法律法规的问题。在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买家购买商品时必须现在所要购买的卖家店铺挑选商品,到确认收货后才能看见所购买的商品质量,这使得许多买家在售后才看到商品的质量,这样一来,就影响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信任度,也使得商品的销量改变。这是其中一个影响的问题。其二,在商品购买中无法掌握商品的真正信息,不能马上鉴别出在网络上电子商务系统给出的货品的资料的真伪,不能够在法律上采用相关证据进行。其三,在购买商品时,会提供一个电子邮件来进行交易,但这个邮件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不是正规的书面形式,这就导致交易缺乏安全性。其四,由于网上签订合同的时间和地点是国际贸易仲裁的证据,而电子文件可能会存在生效时间上差异的问题,导致全球法律无法实行统一。其五便是物流问题,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讲究的事物流快、资金比较流通的特点。支付可以在网络上瞬间完成,但物流资料不能通过网络瞬间完成。为了使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五、我国针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对策

为了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交易中发展迅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几条对策。针对安全性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在安全技术上,我们应该采取有保障性的电子交易技术来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给顾客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应用数字化的证明来证实网上支付的真实性,使顾客更加放心;应用支付密码等基础设置来完成网上交易,应用数字时间来确认交易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认证来保证交易的安全。针对国际贸易人员提出以下对策:我们在招募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业务人员时,要求其对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有较熟悉的了解,对网上交易风险有较高的认知,操作也必须规范,专业素质必须合格;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必须保证业务的娴熟,这样,才能降低网上交易的风险性,提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第三,必须建立人性化、系统化的国际贸易交易平台。总而言之,该系统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降低网上交易风险,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达到“了解和满足客户心中所想”的目标,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对业务人员的依赖性,通过系统化的功能,为国内外顾客提供全面的、多渠道的信息。为国内外贸易的市场营销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与服务。由于客户的复杂性,涉及到不同的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和习惯等,所以国际贸易企业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尽量的满足各类的人的需求。针对法律法规上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对于国际贸易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税收方面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加大完善其的资金投入;对于我国《电子商务法》,需要健全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体系;积极与当前各经济大国接轨,使我国产品在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靠因特网运行的电子商务作为国际交易的一种手段,就使得发展因特网的一些国家比较有话语权,这使得我国比较被动,如果要发展国际贸易,必修制定国际标准,以此来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针对支付上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加入国际网上支付行列,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最主要的一种交易手段,必须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中国应该根据网上支付来实现国内外网上支付的统一,必须融入全球网上支付体系,这样才能提高资金流通的效率,实现国内外银行间的合作,必须投入资金为我国企业提高支付保障,不断完善系统中的缺点,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样才能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最后,要积极才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吸收国内外国际贸易的经验,逐步壮大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国际间的商务对话影响着商务贸易下的规定,这些对话因国家而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利益问题也不同,必须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才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合作。只有如此,才能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才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是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较好的一种。它对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发展起到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作用,而它对全球的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较深远的,我国高度重视电子商务技术,已经在大力扩展商务贸易能力,更将推广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商务贸易发展的一剂猛药。只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技术才能保证我国商务贸易持续、稳定地发展。我国需不断完善在电子商务贸易中的问题,制定一系列对策,然后去实践,加强和完善网络上各个系统的问题,满足电子商务跨国支付的需要。加快银行网上支付的兼容性与协调性,这样,才能促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涛. 刍议网络营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06) .

[2] 杨艳春. 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

[3] 郑群哲.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6) .

[4] 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 对外经贸. 2012(03).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教学方法改革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并且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学校多层次技能竞赛的格局。中职学校开展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下面我以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大赛为例,谈一谈技能大赛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商务技能竞赛项目分析

1.电子商务技术比赛内容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子商务技术比赛具体内容是:3个选手组成一组,3个小时内完成网络营销、在线交易和知识测试。以上三个内容既有理论测试内容,也包含了电子商务技术与网络营销等应用技能。从商品选择开始到拍摄、图片处理、撰写商品描述、上传商品、网络推广、模拟交易全过程,通过这样一个项目考核了电子商务学生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参赛学生总体表现

由于电子商务技术比赛是第一次举行,从发出比赛通知到正式比赛只有两个月时间做准备,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比赛也真实地反应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手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不够扎实、不够全面;大部分学校的选手大多来自于计算机专业与营销专业,真正电子商务专业科班出身的选手寥寥无几;参赛选手心理素质较差,临场应变能力差。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

现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能力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要让学生学有所成是不现实的,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2.理论与实训教学脱节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也是脱离企业和市场的单个任务实操,从观念认识到具体操作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了学生缺乏与企业相适应的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滞后

近几年,尽管中职学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但总体上说创新不够,表现为:(1)课堂教师占主导,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没有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2)教学方法传统,“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很普遍,真正开展教学与实训一体化的不多;(3)实践性教学与真正在企业和生产一线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三、技能大赛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

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人当做“工具”和“人力”来生产,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启蒙与熏陶。大部分中职学生并非擅长逻辑思维学习,更喜欢形象思维训练。因此,中职课堂学习的出发点是应该行动,尽可能的具体、实际,至少是能在思维中领会的行动。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的经验为出发点,通过激励他们自己设计、执行、修改以及分析利用而后行动,通过行动来所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

(2)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现行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和编制,重新建立新的模块,以基于工作过程,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工作任务中,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和实现,体现基于工作任务过程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3)改变教师角色

教师必须转化角色,通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与企业实际运作一致的学习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带着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收集信息,自行制订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直至最终完成项目的实施及评价。教师不再占据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地位,而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4)重塑课堂组织

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促进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将真实的商务项目这一重要因素引入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技能训练项目,让学生在使用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训练相关的应用能力。

2.考核方法改革

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对学生评价标准中既有对基本理论的考核(占20%),又有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占80%);既注重过程的考核,又注重结果的考核;既有单独任务考核(分角色完成各自任务),又有团队配合考核(三人一组相互配合完成交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知识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能力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实行过程控制,采用等级评分制。

3.教师能力要求

技能竞赛的举办,正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强大推动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企业现场,通过详细的职业分析,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教师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之外,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学习,要实现由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向项目、案例、仿真、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的转换。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随着中职教育由规模发展阶段向质量提高阶段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小毛,马凌.从技能竞赛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价值工程,2011.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 教学模式 以赛促学实施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性主动性增强,并激发同学们创新、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学习、实践,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效果。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参加各项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大赛,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能力,重点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实现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一面比赛,在比赛当中学与教的结合。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应用中,需要明确的目标定位,以及有效的实施方式,通过实施保障等内容使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一、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目标定位

通过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活动的理解,使技能实践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加深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更深层次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电子商务的创新思维和热情。

二、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一)校内大规模的技能赛项选拔

选择或设立竞赛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的竞赛设计范围广泛,包含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网页设计竞赛、网店装修、网络营销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企业沙盘大赛、PS大赛等,着重企业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的流程、新方法、新知识的应用。通过竞赛找到有创意的项目以及选拔相应的学生。同时,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是传统专业教学环节的运用,更多的从启发式教学出发,从传统的讲解授课转向动手训练,从课堂到实践运用。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教程中将一些重要的赛事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用综合设计、专题设计之类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用比赛的要求来训练学生。

(二)实施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实施和实施是关键。根据电子商务比赛的要求,一般分为两部分的实施内容。一是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我们可以以往比赛获奖作品作为参考。根据自身创意进行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改进,使参赛计划书全面、可行性。参赛计划书也是整个比赛活动中对整个项目的指南和指引。第二部分就是项目的实现。当项目的基本的意义和使命确定好了之后,就要对项目进行实施开发。开发分为三个步骤。项目分析、项目开发和项目测试。学生在撰写和开发过程当中,边学边做。如撰写市场营销,无论之前有没有学过相关的课程,我们都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学习不是全文学习,根据自己撰写过程中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达到边学边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目标考核

目标考核法,即按一定的指标或评价标准来衡量员工完成既定目标和执行工作标准的情况,根据衡量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我们对项目组同学进行目标管理的考核,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对时间、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地督促同学进行项目的撰写和开发。保证能够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项目计划,顺利参加比赛。我们常用的目标考核的步骤:

1. 确定总体目标和执行各层的具体目标

无论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以计量。每一层次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在组织总体目标的背景下,形成各自具体的目标。

2. 制订计划和业绩评价标准

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制定达到目标的具体计划,同时制定执行计划中的业绩评价标准。换句话说,就是要执行、实施相应的计划来实现上述目标,并且要就其中各个过程、步骤的实施情况做出必要的评价。

3. 业绩评价

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对照设定的目标和业绩评价标准,对员工完成目标的情况做出具体的评价。这类业绩评价一般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就开始进行,在员工期末评价中正式完成。

4. 检查调整

通过业绩评价,员工找出了自己实际工作业绩与预定目标之间的距离,接着就必须分析这些差距的原因,并且通过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等手段,致力于缩小乃至消除上述差距,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四)模拟比赛

电子商务比赛一般都分为两部分:陈述环节和答辩环节。为了让学生适应比赛的紧张气氛,并且了解比赛的流程和规则。我们会邀请相关的老师进行一场模拟比赛。模拟比赛和正式比赛的规则和流程一致,向模拟答辩老师发放正式比赛的评分标准,模拟比赛评委老师根据评分标准对选手提出要求和修改意见。学生在陈述环节,制作好PPT,正装出席,主讲学生进行现场陈述,然后评委老师进行提问。通过模拟比赛可以让学生锻炼现场答辩的反应能力;评委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专业角度和仪态、演讲风度等角度进行点评,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好的发挥,了解到一些同学无法设想到的一些问题,模拟比赛之后,可以进行总结和修改。一般而言,我们在让学生进行模拟答辩之前,还会让他们在所在的班级或其他班级进行三次左右的模拟陈述和答辩,主要是让他们熟悉所讲内容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陈述表现和答辩环节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五)赛后总结

比赛结束后,并不是意味着项目的结束。比赛结束后,无论得奖还是没得奖,我们会组织参赛的队伍进行总结。指导老师与参赛老师也会进行交流和总结。总结比赛的规则,比赛的内容与我们设想的或与我们指导的方向是否统一。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好地为下一次比赛作好经验储备。同时,参赛同学在班上举行分享,让其他同学也能分享到比赛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激励他们参加比赛。

三、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运行保障

(一)导师制

导师制是运用了研究生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管理一体化。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导师所擅长的研究方向与兴趣。导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辅导的比赛项目组。例如有的老师特长在SNS运用,他则可以选择与此相关的电子商务创意项目。

它有助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让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及和导师之间、同学之间的信任关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反映出他和世界的关系状况,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信任和同学之间的认同感反映出学生和他人的关系,这些都是学习能够发生的基础。关系第一,知识第二,不将这些关系建立起来,学习就很难发生。

(二)头脑风暴选定创意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奥斯本提出的。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由于会议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但不进行批评。只有头脑风暴会议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刚进行头脑风暴时,许多同学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可以选介绍一些以往比赛获奖的创意作为引子。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寻找,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或兴趣挖掘点子和创业的创意。

组织好头脑风暴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决定了能否有效实施达到目标的关键。从程序来说,组织头脑风暴法关键在于以下几个环节:

1. 确定好主题。必须在开会前确定一个目标,使参与者能够知道这次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主题必须具体,这样可以使与会得较快产生设想,主持会议的人也容易掌握。

2. 会前准备。在会前,让参与者收集一些资料,老师也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最好是来自于上次与同学的谈话。

3. 确定人选。一般来说,一个队伍的人不超过5个,3到4个比较合适。一次开会三个项目组。因为与会人数太少不利于交流信息和激发思维,而人数太多则不容易掌握,并且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也会相对减少,影响气氛。

4. 明确分工。老师作为主持人,每一组安排一个记录员。老师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中重申讨论的主题和纪律,在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归纳某些同学发言的核心内容,活跃气氛,或是让大家静下心来认真思索再组织下一下发言或对学生提出来的主意进行深度挖掘。记录员要记录头脑风暴过程中的记录一些主意和点子,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想法。

5. 规定纪律。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所有人都要集中注意力,积极的投入,不能消极旁观;也不可以私下议论,以免影响他人的思考;发言要会对目标,开门见山,不要客套,也不要做过多的解释;每个人都必须发言。

6. 掌握时间。会议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来说45分钟左右。时间太短同学们难以畅所欲言,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影响效果。

(三)集训

由于比赛的同学来自于各个班级,为了更好地交流和学习。我们会利用暑假或多个周末的时间,将参赛队进行集中训练。为参赛的同学创造一个紧张、积极的环境。通过集中训练,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及时沟通。也可以一并发现问题,老师可以集中辅导,提高效率和效果。一般集训的时间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之内,比如暑假在一个月左右。平时集训一般是三到四个周末,利用集训的时间,项目组的同学之间就一些共同的问题或流程或创意进行集中的讨论。这种集中的方式解决了同学分散的问题。

(4)项目进度管理。由于平时同学们都比较分散,对于项目的进度比较难控制。我们借鉴公司里的项目管理制度,使用项目进度管理软件进行网络协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

项目管理有如下功能:

1. 日程表。日程表程序用来对项目中各个单项资源或任务确定工作时间。可以用这些日程表计算出项目的进度计划。大部分系统软件都对基本工作时间设置一个默认值,如几个工作日,工作时。可以对各个单项资源或任务进行日程表的修改。汇报工作进度时要用到这些日程表,它通常可以根据任务按天、周或月份打印出来。

2. 电子邮件。项目管理软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项目信息。通过电子邮件,项目队员可以了解一些重要的变化。

3. 监督和跟踪项目。大多数软件都可以跟踪多种活动,如任务的完成情况、费用、消耗的资源、工作分配等。通常的做法是用户定义一个基准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输入当前资源的使用状况或工程的完成情况,自动产生多种报表和图表,如“资源使用状况表”、“任务分配状况表”、进度图表等。还可以对自定义时间段进行跟踪。

4. 报表生成。与人工相比,项目管理软件的一个突出功能是能在许多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快速、简便地生成多种报表和图表,如甘特图、网络图、资源图表、日历等。

5. 处理多个项目和子项目。有些项目很大而且很复杂,将其作为一个大文件进行浏览和操作可能难度较大。而将其分解成子项目后,可以分别查看每个子项目,更便于管理。另外,有可能项目经理或成员同时参加多个项目的工作,需要在多个项目中分配工作时间。通常,项目管理软件将不同的项目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这些文件相互连接。也可以用一个大文件存储多个项目,便于组织、查看和使用相关数据。

6. 安全性。一些项目管理软件具有安全管理机制,可对项目管理文件以及文件中的基本信息设置密码,限制对项目文件或文件中某些数据项的访问,使得项目信息不被非法之徒盗取。

7. 假设分析。“假设分析”是项目管理软件提供的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用户可以利用该功能探讨各种情况的结果。例如,假设某任务延长一周,则系统就能计算出该延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这样,项目经理可以根据各种情况的不同结果进行优化,更好地控制项目的发展。

(四)环境

为集训提供硬件环境。如配备集训场地、提供网络接入、空调等硬件设施。为参赛队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参考文献】

[1]戴建中. 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J].电子商务,2010(07).

[2]李文昌.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子商务教学[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1(06).

[3]王红红. 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4]曾宪春.“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提高技能教学质量[J].广西轻工业,2009(6).

[5]庞丽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教学改革[J].科技人才市场,2009(12).

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动态网站建设;职业岗位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是专业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充分引入行业、企业元素,注重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素质,根据职业岗位行动能力的需求,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工作任务,细化各学习领域的具体内涵与要求,科学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设计,建立起一个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2]。

随着Internet的普及推广,Web开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Web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技术已经成为Web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和网上资源管理等领域,深受.NET程序员的欢迎。本文以“动态网站建设”为例,讲解如何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动态网站建设”课程体系。

一、“动态网站建设”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规模越来越大,教师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教师没有企业工经历。在制定课程时,又缺少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参与,因此,对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不了解,职业定位较宽,制定的教学计划职业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岗位需求脱节;各个章节都是根据知识的先后顺序设置的,并不是按照企业开发动态网站的工作过程而设置,内容独立的,彼此之间缺少关联,缺少贯穿基本职业技能的主线,课程缺少优化配置;项目案例由授课教师个人设计,没有经过职业论证;一些对学生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但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大的知识被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良好锻炼,导致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胜任职业岗位。所以,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做,实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3]。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动态网站建设”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动态网站建设”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一个实际的项目,采用“项目+任务”的方法讲解如何应用技术开发Web应用系统。作为“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载体,本课程的设计原则如下:

1、准确的课程定位

根据软件企业对技术的应用和.NET程序员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对基于技术进行细分。将课程目标定位为掌握技术基本技术的.NET程序员,确保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对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

2、完整的项目教学

基于真实软件开发过程,选用典型的Web应用系统作为教学载体。课程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完整的介绍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各个模块的整合,将的主要对象和控件 合理的分解到各个模块中予以介绍,在完成开发任务的过程中即可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

3、“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基于“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教、学、练、思”四者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战能力,让学生在反复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边做边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4]。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动态网站建设”课程体系设计的划分

本课程的设计对照企业开发项目的实际工作流程开发,将开发的过程分为项目分析模块、开发环境搭建模块、数据库设计模块、前台设计模块和后台设计模块。在项目分析模块中,讲解系统概述,Web开发技术选取;在开发环境搭建模块中,讲解Visual Studio2008集成开发环境、架设Web程序的运行环境和创建基于C#的Web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在数据库设计模块中,讲解的基本知识、数据库连接对象Connection、执行数据库操作对象Command、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功能;在前台设计模块中,讲解注册设计、用户登录设计、计数器设计、信息查询设计、浏览设计、购物车设计和结算与订单查询设计等功能;在后台设计模块中,讲解登陆与管理设计、商品管理设计和订单管理设计等功能。项目开发的工作过程与课程的设计过程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开发的工作过程与课程的设计过程框图

参考文献:

[1]万卫.教师实践能力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J].学术论坛.2015,(07):177-180.

[2]谢凤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 Web开发”课程设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0):180-181.

[3]蒋美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程序设计”串讲课程开发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84-86.

[4]张小玲,秦凤梅,邱玉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科学.2013,(S2):421-422.

篇5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兴会计学科,是企业改革、会计改革、税制改革、金融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确保不在纳税方面出现疏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ERP里面加入企业税务会计软件,能更好地帮助企业筹划自身的经营利润及经营活动。

税务管理是短板

“将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是当今世界的普遍潮流,我国也不例外。”在2011企业税务会计与ERP研讨峰会上,中央财经大学财务学院副院长张广通介绍道。的确,现代企业的税务筹划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务目标,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等方面活动,乃至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等环节的业务进行事先策划,制定一整套最优纳税操作方案,尽可能为企业减轻税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虽说财税不分家,可是现在很多企业应用ERP时,只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而忽略了企业税务业务管理,普遍存在财务和税务分离管理尴尬,不该交的税交了,该交的没有交,增加了企业税务风险。”航天信息总经理陈江宁介绍说。

随着税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管理软件必须在架构设计阶段便将其纳入进来,懂税的管理软件才是最终解决之道。

ERP“懂税”并不难

航天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软件)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通过与外延系统的整合应用,形成了网络、硬件、数据标准及软件一体的解决方案,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款拥有“税务会计处理系统”的ERP产品,该产品在同一技术平台(AOS)进行应用实现,可以为企业提供财税管理、投资管理、市场风险预测、跨地区企业集成、销售获利评估、决策信息判断、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分析以及利用I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同时针对企业涉及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行业化发展目标的特殊要求,全面支持企业在特殊业务环节上的深度应用,可扩展功能构建了企业端丰满的信息化全程管理模型。

篇6

关键词:创业创新 实训中心 实习实践 建设

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各大院校在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开发、实验教学软件采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收效甚微。很多院校都将软件采购作为经管类实验课程建设的捷径,但是这些模拟类的软件良莠不齐。很多模拟类软件不能完整地体现课程在实践环节中需要表述的真正内涵,而且所假设的模拟环境离现实中生产经营环境也相差甚远。

1 实验室建设现状及问题

自2002年起,配合教育部本科质量教学评估,各高校先后建设了各类实验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多数学校实验室建设是以自身专业或具体的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院系的独立教学。但是从深层剖析,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1 效率问题

实验室建设以专业为依托,只针对某专业方向开设了一至两门与理论课程适配的实验课,大多数时间闲置,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差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院系间的壁垒,过于强调资源的专属性,由此形成一个个实验室孤岛。

1.2 效益问题

实践课的开设,究竟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人们无从考量和评估。实验室建设的初衷是与现有理论课程配套。而现有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面向国家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发展、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没有做深度研究和论证,而片面强调实践课与理论课适配,混淆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

1.3 校企合作层次和深度问题

对应用型高职院校来说,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注意与企业密切合作。但在第一轮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形式呈现多样化,可是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模式还有待摸索。企业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对应策略与总体规划

2.1 对应策略

如何实现学生实训与就业的无缝连接,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训中心,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结合以上的分析,只有紧扣国家未来教育发展框架,抓住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在实践教学及多个方面深入的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才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总体策略。

"产学研用"多方合作的方式,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最好途径,也是现阶段的有效应对策略。而如何发挥各方优势,形成有机整体,将才人培养作为核心,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的院校,就是摆在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利用企业的丰富资源,校企联手一同推动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

2.2 总体规划

创业创新实训中心与A公司共同创建,建成完善的实战系统,打造出真正的操作平台。这一平台拥有全面的采购系统、物流系统、营销管理、结算平台、CRM管理、HR管理以及创业孵化机制。它不同于实验层面的软件系统,在这里,学生们身处真实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不再停留在"学习"、"认知"的层面上,而是能了解并掌握商务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身体力行的参与各项方案的决策与执行。

通过在创业创新实训中心全真的环境中模拟演练,使学生熟悉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掌握组建公司、经营公司方法及能力,结合创新性的思维及实践,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公司管理,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开业成功率和提升经营稳定率。能够让学生们进一步锻炼,加强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整个电子商务的运营决策与执行过程中,使得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产生质的飞跃。

创业创新实训中心将具备技能竞赛实训的功能。建立适于各种技能竞赛 的基础环境,根据每次竞赛内容不同作相应调整,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实训技能竞赛"活动,突出以技能为核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及能力,全面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为实现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目标,初步确定学院整体项目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部署,各个阶段的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如下表所示。

3 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在创业教育系统中,相对于理论的传授,实践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培训环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认为,有限的创业资源应该配置给最有效的创业者,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创业教育是科学,但最终需要回到应用层面,因此要强调实践。"

3.1 建设思路

紧扣国家未来教育发展框架,抓住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在实践教学及多个方面深入的进行校企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从实验中心建设、联合培养管理信息化人才、开发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等多方面深度合作,打造特色课程、特色专业、特色实验中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借鉴北京工商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专业拓展模式经验进行错位发展,建设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即完善建设普适性、开放式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全面支持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学科及行业发展与建设,在全国首创专业完善模式的特色,推动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系统结合,最终促进人才与社会的平滑融合,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将承担全校学生的企业认知实训、"普适性"专业实训、综合实训和实习,同时作为教师的科研平台和信息化认证考试培训基地。

3.2 建设目标

加强实训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力度,提高实训中心教学质量和使用效率,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扩大服务范围,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素质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现代化的校企共建创业创新实训中心,真正实现软件共享、平台通用、多功能覆盖、教学做一体,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对外进行技术培训,创造经济效益的目标。

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设现代企业仿真环境下企业经营模拟和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对各专业实验进行整合,以企业运营模拟为主线,建立虚拟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实现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的跨专业校内综合实习。

3.2.1 构建院级实验中心分级实验课程体系

学生从入校开始,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不同阶段的实验课程,掌握相关的应用技能,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

3.2.2 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实训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入。有利于了解最新行业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探讨研究更加贴合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真正实现"所学及所用"。

(1)校企师资共享

一方面,学院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企业客户授课,提升企业各级人员的管理理念及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请企业选派具有不低于5年第一线业务实践经历的相关业务骨干担任学院操作性强的专业实验课程的指导老师及职业生涯规划导师。

(2)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院青年教师参与重点行业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使学院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业务实践,获得企业实践经验。为学院服务地区经济、成为合作企业深度合作伙伴创造条件。

3.2.3 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学院科研水平

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究

教学项目:包括面向某个专业的实验课程联合开发、面向某个专业的课程设计;全

校通识课系统设计。

企业信息化项目:联合进行行业信息化案例研究,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

跨专业综合实验实施项目:联合进行项目分析、设计、实施、成果推广。

校企合作项目研究的成果包括:

校企联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开发特色精品课程和慕课、系列实训教材

形成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库

成果可以精品课、论文、教材等多种形式体现出来。

3.2.4 广泛开展企业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利用完善的创业创新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培训、创业设计等,面向上海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培训和服务。

3.2.5 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实现全员、全时学习

对教师

学:可以在自主学习平台上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

用: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快速形成学习课件,供学生学习,为课程开发积累素材;

管理: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管理。

对学生

借助该平台,可以实现个性化培养与因材施教。

优化创业能力提升模式

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的实效性,探索推行"素质测评、理论培训、模拟运作、创业见习"的创业能力提升模式。进一步强化创业见习,鼓励发展一批项目较为成熟的创业团队进入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实战的平台和创业实践指导。

3.2.6 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研发基地

校企共建创业创新实训中心建成后可充分满足经济与管理系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其实训内容、设备使用和实训考核等均能进行独立训练,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偏向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多功能、多组合的对实训室进行应用。

实训平台在一个真实商业运营的在线网络购物平台中,学生以组建创业团队的方式真实参与在线购物商城的运营,承担企业在平台中所设定的一系列职能和完成所承担的业务流程。通过这种直接融入企业运营的、真实的实践操作,以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特定岗位的技能和理论要求,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2.7 建设学生实习、择业就业综合训练平台

学生在实训中心亲身感受到真实商贸企业运作的情景,增加感性认识,并能够现场模拟操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按照实训课程要求,完成指定课程即可达到基础在职人员的水平,并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4 建设方案评估

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对于院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都具有巨大的价值,从总体来说,站在院校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大基地,分别简述如下:

4.1 校内实习基地

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是适用于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实习,和跨专业的综合实习的校内实习基地,可以承接企业项目,在实习基地中完成。同时,在此基地中,可以以创业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在此基地中进行创业实习。

4.1.1 创新和创业实训区

本区域主要用于创新、创业人员实训。

包括: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区,创业测评模块,创业学堂模块,创业能力塑造模块,创业

计划书模块,创业实训模块和创业者魅力展示平台。

4.1.2 创新创业实践区

该区域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实现的是搭建一个现场交易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该区域中实现货物与货币的转换,通过供求关系的发生让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实际交易过程,锻炼学生的营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4.2 人才基地

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强势需求。从企业信息化的不同企业角色划分,我们把企业分为IT企业、传统企业和政府机构。IT企业需要的人才包括研发人员、营销人员、市场人员、实施和服务人员;传统企业需要的是财务及业务部门大批的应用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政府机关需要大量的全面理解信息技术的审计、税务等人员。

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高等院校,应该洞察企业信息化大势,适时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定向需求。

企业信息化成功应用模式:70%标准应用+20%行业特色+10%个性开发;与此相适应,学校面向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二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层阶:面向标准产品应用的学习-达到传统企业财务及业务部门应用人员的能力水平;第二层阶需要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设计产品进阶应用、面向行业的特色应用、面向开发方向的深度学习-面向IT企业培养营销/实施/开发人才。

4.3 培训基地

随着实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计划增加实训室的社会开放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搭建区域企业培训基地,整合院校在当地的企业资源,配合当地政府实现企业培训收入和服务的双重目标,为创业创新项目的签订打下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创新实训中心的建设,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推进了创业教育。不仅为高职院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有效地平台,而且也是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实践的有益尝试,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国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研究出版社. 2010(8)

[2]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创业之星》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实验室建设方案. 2010(5)

[3]张子睿.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 科学出版社. 2008(6)

[4]李鹤岭. 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概述. 《林区教学》. 2011(08)

[5]马凌远. 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06)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27-02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企业创新管理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建立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新兴产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优势,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面临着契机与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创新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经济的全球化又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信息技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五六十年代,完善于八九十年代。最初,企业创新管理借助于信息技术对简单数据的处理,借助于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企业创新管理也随之实现了网络化。从宏观上来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管理变革的速度,信息技术的方向影响着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变动的范围影响着企业管理变革的现实空间。

利用信息网络化,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其他成员较容易打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壁垒,进行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使知识共享和互惠合作成为企业准则。领导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公开协商,形成团队学习的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共享远景,提高企业整体搭配和实现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融于企业创新建设中是一场开天辟地的革命,将给企业各项工作带来新的突破。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信息技术与创新管理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它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管理念,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管理变革。企业越是不断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创新,信息化程度就越高,企业创新的步伐就越快。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分析

1.加快信息化、群体化的管理技术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引导创新管理技术向信息化、群体化的方向发展,使信息决策系统、群体决策系统成为创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决策系统将以知识库为基础,挖掘隐含的信息,支持半结构、非结构化的决策。它具有诊断、处理战略计划、推理分析的智能,能够应用于整个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各部门的长远规划,进行深度决策。群体决策系统强调群体的作用,借助于INTRANET、INTERNET、EXTRANET将不同地域或同一地域的工作小组联系起来,实现群体内众多的决策者相互并行的协作工作,共同求出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电子会议利用卫星把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会议连接起来,出席会议的人都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并可以相互交谈,实现了跨地域的实时分布式群体管理决策。从而体现了创新信息管理技术向群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以信息化形式重组企业经营流程,架构企业信息管理。企业信息化创新管理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不可以单一分割开来。在信息化创新管理系统建设中仅用信息技术来模拟传统管理系统,并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用信息化技术重组企业流程,使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企业信息化战略管理是企业创新管理中首先需要构建的,即在信息化管理快捷的特性基础上,以企业的长期生存为主要目标,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各职能整合为一,从系统的角度确定企业创新管理的战略目标,制定其战略决策,实施战略决策方案,以战略为统帅,实现战略管理。企业可以自己开发,也可以跟其他的企业共同建立起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战略联盟,以各自的优势核心能力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信息化的战略管理模式则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战略信息系统,实施竞争战略,取得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3.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的综合系统研究。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企业实力与弱点,通过对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创新管理模式,刺激了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企业实力与弱点、机会与威胁在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改变的直接作用下相互结合、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关系网,制约着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下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其因素的作用,源自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支撑,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思想,从中国国情出发,为中国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创新形象体现于创新的理念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经营管理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通过建设积极的企业创新文化、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实现企业内从低层到高层对创新的统一认识,共同行动,树立企业创新形象。

4.企业信息化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管理变革。在一个企业里,创新管理渗透到全方位的各项工作中,贯穿于生产、存储、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存领域和流通领域。对于创新管理工作的变革和创新,应更多更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力的工具。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对管理进行革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处理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效率。如果企业的规模和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达不成比例,不仅达不到企业所要创造财富价值的上限,同时也会对企业本身造成危险。创新管理上的信息化,缩短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活动中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企业通过现代信息化管理,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掌握的信息,这就等于掌握了主动,将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三、优化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在中国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变革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成果,寻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1.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大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行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者是关键,只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信息化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实现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制约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金不足,这就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扶持与补贴,以及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贷款;而对企业自身而言,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以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2.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周期长和规模大的系统管理再造工程。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项目的实施,实现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管理的最佳结合,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进行项目分析,开展项目管理创新和业务重组,实施和推广信息知识培训,引入企业管理咨询和改革效益评价办法。其中,在制订企业信息化的效益评价方法时,要追求目标效益,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长远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客观公正地反映信息化进程的水平和实效,兼顾定量和定性评价,以确保信息化进程的实效发展。

3.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和推进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逐步实施了“金”字系列工程,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还应进一步充分利用政府对企业的宏观指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比如,可以通过财务、税收、审计、统计等管理领域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来促使中国企业向信息收集制度化、信息内容系统化、信息格式标准化、信息存储档案化、信息工作有序化等方向茁壮健康的发展。

4.加强中国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目前,中国信息创新管理和信息技术的队伍还很小,人才短缺的现象较严重,有些小型企业甚至没有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这种现象对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不利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其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我们应当在扩大信息创新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其教育层次,加强对管理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育,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能力,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基础。

总而言之,企业要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不断地推动信息化创新管理建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广宇,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 巴岩.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3]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梁春晓,等.电子商务纵横谈[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5] 袁梁.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11,(23).

[6] 范玉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 万勇.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

[8]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工程机械调研报告[J].工程建设,2010,(4).

篇8

[关键词]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消费者感知信任;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10-0089-07

一、引言

电子商务通过对个人、产业、经济乃至社会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成熟,加速了信息化社会的进程。近几年,我国网络购物人数及金额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利用网络开展的各项交易活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用网民信息、借助虚假网站或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等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环境、购物风险的担心日益加剧。如何通过消费者的感知提高其对网络购物和网络卖家的信任,增强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交易的虚拟性和跨时空特点使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消费者很难依靠自己直接观察了解到商品和卖家的详细信息,只能通过信息交互或者从第三方那里获得对网店、卖家以及交易环境等方面的感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网购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信任是开展交易活动的心理基础,感知是消费者信任建立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将从网络消费者感知的视角人手,分析影响消费者对网店卖家建立信任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各因素对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影响程度,探讨如何通过提高消费者感知,加深其对网店卖家的信任。

二、网络消费者信任相关文献回顾

(一)网络信任和网络消费者信任

信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一切社交活动和商务活动的基础,在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网络环境下,其作用和意义更加显著。从交易的角度来看,网络信任是信任主体对信任客体在在线风险环境中不会暴露主体弱点的预期而形成的一种态度(Corritore etal.2003)。网络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技术和社会的复杂性加快了网络“风险社会”的形成,使得网络信任尤为重要。网络消费者信任是消费者(信任主体)在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况下,对包括技术、制度、信任客体的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感知后所产生的一种积极预期和判断。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只有在对缺乏交互的卖家建立信任并愿意处于相对劣势状态的前提下,交易才有可能达成。

(二)网络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于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技术、声誉和制度四个方面。Jarvenpaa(1999)通过对网上书店的研究发现,感知网店的声誉和规模会影响网络消费者的信任,并且感知声誉的影响更为强烈。Pavlou和Chellappa(2001)研究了感知安全和感知隐私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Lee和Turban(2001)认为消费者个体的信任倾向对影响信任的卖家可信度、网购平台可信度和制度安全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通过这些因素作用于信任。Nena(2003)认为网络购物感知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技术、卖家、消费者以及产品本身。David Gefen(2003)以亚马逊网站为对象,实证分析了网络购物时消费者对网站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与信任之间的关系。王全胜等(2009)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网站结构、网站内容和视觉效果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作用。

三、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网店卖家信任影响因素分析及假设提出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消费者对于网店卖家的信任来源非常广泛,包括网店的声誉、规模、易用性、有用性、丰富性、安全性,卖家的声誉、能力、诚实,消费者个人信任倾向,制度、技术、安全环境;感知的来源包括网店、卖家和产品本身的风险等。经过语义分析将这些因素重新整合,选取了感知网店特征、感知卖家特征、感知环境特征、感知消费者特征、感知风险五个层面构建消费者感知信任模型。

(一)感知网店特征

传统交易环境下,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卖家的企业规模、店铺数量、品牌知名度、店面装修程度、工作人员精神面貌等特征间接了解卖家的实力,据此形成是否信任对方的主观判断。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店铺消失,导购人员不面对面,消费者会转而通过观察卖家的网店来获取相关信息,网店特征成为消费者通过感知形成信任的主要来源。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感知的网店特征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主要因素为感知网店的易用性、安全性和丰富性。

感知网店易用性是指消费者在浏览网店相关页面时,体验到其结构和功能设计的合理性,如网店提供店内搜索功能、分类目录和导航菜单简明清晰,在线客服分工明确,带给消费者较高的体验。此外,网页展现的速度、网店的外观设计令消费者较为满意。由于这些设计会减少消费者搜索商品的时间,有助于消费者顺利完成交易。因此,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1:感知的网店易用性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感知网店安全性是指消费者感觉到在该网店购物,能够享受到卖家为消费者提供的各项保证,包括正品承诺的保证、商品退换货制度的保证以及不会泄露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保证等,网店设计的专业程度、网店是否拥有第三方认证信息等内容也能够提高消费者感知的网店安全。

假设2:感知的网店安全性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感知网店丰富性是指消费者能够从网店中获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不仅有详尽的商品说明和图片,各类促销和打折信息,还可以获得商品使用指南、消费者购物提示、退换货详细说明、商品搭配使用建议等,消费者现在以及将来可能会需要的所有信息都以不同形式呈现在网店相应页面里。

假设3:感知的网店丰富性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二)感知卖家特征

卖家特征包括卖家声誉、能力和诚实等内容,消费者可以借助广告宣传和网络口碑等渠道直接或间接获取关于卖家的相关信息,依据这些信息的感知对卖家的可信程度作出判断。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卖家的信用等级来感知卖家声誉,卖家的信用等级是与卖家相关的消费者对其长期评价的结果,是卖家过去销售信用情况的总体展现。卖家声誉情况通常可以借助第三方获得,国内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淘宝网和天猫商城都提供了交易双方互评机制,消费者给予的好评可以增加卖家的信用等级,差评会相应减少信用等级,这些评价记录累积的结果就形成了卖家现在的信用等级。一般而言,信用等级越高的卖家,交易记录就越多,可信程度越高。感知卖家能力是指消费者认为卖家有能力完成向消费者承诺的所有内容,不仅能够保证交易成功,按时发货,而且有经验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拥有并执行相关的交易规则和规范。感知卖家诚实是指消费者认为卖家的商品信息和价格都是真实可靠的,卖家个人拥有正直的品德,能够履行对消费者作出的承诺。

假设4:感知的卖家声誉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假设5:感知的卖家能力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假设6:感知的卖家诚实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三)感知环境特征

感知环境特征是消费者对卖家以外的网络安全、技术、制度等环境因素的感知,是信任形成的重要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保证,如交易过程中使用加密技术来防止信息泄露;身份识别方式,如交易双方采用数字证书识别身份;第三方担保制度,如交易双方采用第三方代收货款进行担保支付的方式降低交易风险;政策法规,如国家或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等。消费者感知的各类促进交易成功的安全措施和制度保证越完善,相应地,对交易失败后自身承担风险的担心就越少,更易于对网店卖家建立信任。

假设7:感知的制度保证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四)感知消费者特征

不同的消费者对信任的态度是不同的,一个人表现出信任他人的趋势被称为信任倾向,这是消费者个体特征的表现。信任倾向是一个人基于长期的生活经历、个性类型和背景而形成的,它不因环境和被信任对象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类型的人从本质上讲其信任倾向都是不同的。当消费者没有网购经历或与网店卖家没有交互经历时,具有较高信任倾向的消费者更易于信任卖家。

假设8:消费者的信任倾向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五)感知风险

感知风险即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认知程度,是消费者对于出现不利后果主观感觉到的不确定性和预期后果的危害性。由于网购过程基于网络和相关的技术环境,消费者缺乏对卖家的深入了解和商品本身的充分认知,很可能出现收到商品与想像不符的情况,即使是有经验的消费者,也有可能遇到钓鱼网站、黑客攻击等情况,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远大于传统交易方式。此外,还有可能出现结果不可控制的情形,如网络中断或系统故障等造成的电子支付未完成或电子货币丢失,卖家一直拖延不发货或者卖家已发货但货物一直没收到等情况。即使消费者相信卖家会履行自己的承诺,也会出于考虑到退换货手续和过程的麻烦程度而犹豫不决。

假设9:感知风险会负向影响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

四、实证分析

(一)设计量表和调查问卷

根据上述对网店卖家信任影响因素的分析,设计了一份“消费者感知的网店卖家信任量表”,量表包含10个观测变量共32个题项,观测变量和题项的设计参考了Cheung&Lee、Lee&Turban、McKnight等、Corbitt等的研究。在预调研过程中,首先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同质性检验对量表题项的质量进行分析,作探索性因子分析时,删除了因子载荷低于0.5的感知网店易用性1个题项、感知网店安全性3个题项、感知网店丰富性1个题项、感知制度1个题项和信任倾向1个题项。

对其他9个观测变量25个题项进行正式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了解(7个题项);第二部分为消费者感知信任影响因素量表(22个题项),对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感知到的网店特征、卖家特征、制度保证等方面信息进行统计;第三部分为消费者感知信任量表(3个题项),调查消费者通过上述信息的感知对网店卖家形成的信任程度。量表采用了Likert五点量表形式,要求被调查者结合自身的网购经历和感知信任程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打分。5分代表非常赞同,1分代表非常不赞同。具体设计参照表1所示。

(二)问卷样本特征分析

调查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和EMAIL方式进行。经过1个月的时间,共收回有效问卷193份,具体样本分布特征如表2所示。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是网购的主要群体,与CNNIC的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信度及效度分析

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感知信任影响因素量表(包含22个题项)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7,各个观测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感知网店易用性0.851,感知网店丰富性0.787,感知卖家声誉0.824,感知卖家能力0.881,感知卖家诚实0.891,感知制度0.907,消费者信任倾向0.878,感知风险0.955。除感知网店丰富性外,其他观测变量和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以上,其中感知风险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消费者感知信任量表(3个题项)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6,说明该问卷的质量比较高。

用因素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量表题项的效度。效度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是指测试指标的适切性与代表性,即问卷题目能够反映研究者所欲测量事物的程度、能否达到测试的目的。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是指测量指标能够测得一个抽象概念或特质的程度,也就是说实际的测试分数能够多大程度上解释某一心理特质。由于量表中的题项都来源于相关学者的研究,并且经过项目分析和同质性检验,内容效度已经通过了检验。下面将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抽取共同因子。首先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以及取样适切性量数——KMO值来测试量表各个题项之间的相关性,KMO值愈接近1,表示各个题项之间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果KMO值小于0.5,一般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量表的KMO值为0.924,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在p=.00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很高,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由于在编制量表时,已将题项归类为8个层面,并且这些因素都来源于相关文献,因此,在主成分分析时采用限定抽取共同因素法,共抽取8个因子,这8个因子经最大方差法转轴后的特征值分别3.316、2.952、2.539、2.405、2.247、1.915、1.839、1.550,联合解释变异量为85.290%,转轴后的成分矩阵如表3所示。各层面的题项变量与其所对应因子的因素负荷量均在0.50以上,与不对应的因子负荷量都小于0.40,表示变量可以有效反映各指标变量。

(四)回归分析

以“消费者感知信任”为因变量,“感知网店易用性”、“感知网店丰富性”、“感知卖家声誉”、“感知卖家能力”、“感知卖家诚实”、“感知制度保证”、“信任倾向”、“感知风险”作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采用“elqte”方式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4、表5所示。在回归分析前,对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相关矩阵中没有发现系数在0.75以上的,说明自变量之间发生多元共线性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可以进入回归方程。

根据表4可以看出,各影响因素自变量与因变量“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多元相关系数R为0.954,决定系数R2为0.910,调整后的R2等于0.906,估计标准误差为0.234,8类影响因素一共可以解释因变量91.0%的变异量,说明预测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比较高。方差分析的F值等于232.347,显著性概率值p=0.000

由表5显示,除感知网店丰富性外,其余7类因素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

消费者感知信任=0.167*感知网店易用性+0.037*六感知网店丰富性+0.117*感知卖家声誉+0.098六感知卖家能力+0.168六感知卖家诚实+0.176六感知制度保证+0.143六信任倾向-0.286*感知风险。

五、结论及提高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消费者感知的网店特征,包括感知网店易用性和感知网店丰富性两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其对网店卖家的信任,其中,易用性对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影响比丰富性的影响作用显著,说明节省购物时间是消费者网购的目的之一,快速展现的网店页面和方便快捷的商品搜寻方式能够满足消费者以较少的时间成本获取期望收益的需求,使得消费者在浏览网店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感知体验,具有易用性特点的网店更易于得到网购消费者的信任,这点与文献的结论一致。

感知网店丰富性在回归方程中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271>0.05)。文献中网站内容对消费者初始信任有着正向影响的观点,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支持,但研究中发现其与消费者感知信任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721(p=0.000),达到了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网店信息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消费者感知信任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可能由于本研究中假设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的自变量较多,丰富性与回归方程中其他自变量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并且与其他自变量相比感知网店丰富性变量对感知信任的影响力较小,因此,并未达到显著。

感知网店安全性因素在预调研时由于因子载荷小于0.4而被删掉,未进入回归方程,原因可能在于另一自变量感知风险因素中包含了消费者对来源于网店、卖家、环境等层面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综合感知,被调查者在填写问卷时未能对这两类因素变量的具体题项充分理解。因此,研究过程中感知网店安全性变量未能形成独立的因子,其对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影响作用还需经过进一步的研究。

2 感知卖家特征的声誉、能力和诚实三方面因素对于消费者感知信任都有显著影响。其中,以诚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声誉。这说明消费者虽然非常关注卖家的信用评价,成立时间较长拥有较多经验的卖家也比较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但是消费者对于信用评价的态度逐渐趋于理性,能够客观看待好评度。因此,诚实经营、不进行夸大宣传的卖家更容易获得消费者好感,并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3 消费者信任倾向、感知环境特征和感知风险对消费者感知信任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感知风险的影响最大,说明网络消费者对于网购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认知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较高的感知风险环境会显著降低消费者对网店卖家的信任。同时,在对这三类因素进行积差相关分析时发现,三者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643-0.727之间,说明消费者信任倾向、感知环境特征和感知风险之间具有中度的相关关系,感知制度结构愈完善、技术环境愈安全,消费者信任倾向愈高,感知风险程度就愈低,这与文献的结论是一致的。

(二)提升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建议

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影响消费者对网店卖家感知信任的因素较为广泛,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信任程度也需要从多个渠道全面人手。在进入消费者感知信任回归方程的8类影响因素中,感知网店易用性和丰富性,感知卖家声誉、能力和诚实这5类因素都来源于交易层面,可以通过网店销售环境的建设和卖家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善,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信任水平;消费者信任倾向、感知制度保证和感知风险这3类因素的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具有中度的相关关系。消费者的信任倾向和对风险的感知程度虽然因个体而异,但都会受到交易之外的网络安全、技术、制度等环境的影响,因而将它们归类为制度层面,通过网络公平交易环境的构建和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也能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信任程度。具体建议如下:

1 从交易层面提升消费者感知信任

交易层面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因素主要来自交易环境和卖家。网络交易与传统交易的最大区别就是交易环境的虚拟性。由于买卖双方互不见面,信任来自消费者对交易环境和卖家的总体体验,即只有在浏览网店页面和查询卖家信誉情况的过程中消费者,才能产生信任的基本感知。前面的研究结论显示网店布局的易用性和卖家的诚实声誉对消费者信任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因此,对于网店卖家而言,一方面,通过改善网店结构提升易用性,帮助消费者在浏览过程中形成对交易环境的信任,易用意味着消费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商品,具有易用性特点的网店整体设计原则应充分考虑消费者搜索商品和浏览页面的习惯,以方便消费者查找为目的,调整改进页面布局结构,按照消费者浏览习惯划分网店主页的功能区域,设计全面合理的分类目录和导航菜单,明晰在线客服的职责分工以满足消费者准确沟通的需要,以合理的分工和人性化的设计简化消费者的购物流程。另一方面,网店卖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信誉建设,以提升消费者对其诚实守信和经营能力的信任,在交易过程中卖家必须秉承诚信经营的准则,注重自身的声誉建设和持续经营能力的提高,积极培育网店文化,引导消费者在了解品牌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卖家的真诚和努力。此外,还需借助第三方评价的力量,提升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合理利用社区、微博、在线评论等网络口碑传播方式,引导消费者加深对品牌的认知和卖家的认同。不仅借助正面的网络口碑,评价提升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还应以谦虚包容的态度认真对待各种负面口碑,并鼓励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积极发表评价,通过消费者的影响力进行广泛的网络推广。

2 从制度层面提升消费者感知信任

在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制度层面因素中,消费者信任倾向和感知制度保证的影响作用是正向的,而感知风险的影响作用是负向的,同时三者之间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消费者具有较高的购物安全感时,往往表现出较高的信任倾向,其对风险的感知程度也会相应降低。因此,在电子商务交易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层面,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相互通力合作、努力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购物环境,对于消费者感知信任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种条例、规范、制度和法律都是信任的基础,政府和相关各部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应尽快完善具体的网络购物交易以及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法规制度,制订严密规范的交易流程和技术标准,为网络交易提供安全可靠的制度保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应针对当前多种交易形式并存、经营模式创新速度加快、电子商务犯罪手段层出不穷的现状,通过行业自律和市场机制确保相关法规制度的顺利执行,同时还应协助相关技术企业为电子商务交易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减少技术漏洞带来的各种风险。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网络金融机构应在全社会推广使用第三方认证和数字证书、普及网络实名交易、创新更为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为网络消费者提供安全系数更高的支付环境。从制度层面人手的感知信任提升措施,不仅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制度安全保障,还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于网购的信赖程度,降低消费者对网购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感知,对于帮助在互联网甚至全社会构建诚信的经营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秩序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 物流管理 物流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143-01 一、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学校要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独立学院在生源质量、师资结构和办学资源等方面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既要不抹杀学生成才的热情,又要不盲目地拔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充分实现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1]。

本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有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管理与设计、物流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二、物流实训室建设目标

根据我院的建院背景(我院为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联合办学的独立学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企业中的物料采购及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管理等部门是最需要物流管理人才的部门。根据以上目标,确立了实训室建设原则:

1.经济性原则:独立学院办学经费属于学院自筹,因此在实训室的投资上需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进行严格的经费预算,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整体设计,并以项目整体外包的模式进行建设,节省投资成本。

2.实用性原则:实训室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物流过程及物流概念又能够通过有组织的物流作业模拟,提高学生掌握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的能力,同时使得学生直观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流程和单据流转。

3.一体化原则: 实训室软硬件要实现无缝连接, 充分利用空间进行设备布局, 要体现了物流系统的理念,让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物流的内涵,认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4.仿真性原则:考虑到设备的使用周期和维护成本,同时避免采购“玩具型”、“游戏型”设备,本物流实训室硬件设备大部分采用技术指标不低于工业级设备。

5.可创新原则: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给师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创新空间,让他们可以自主设计,完成一些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6.多层次原则:教育类型的多层次:能为本科教育、社会培训提供教学保障;使用者的多层次:能为教师、本科生、企业从业人员等提供学习研究场所;物流实训模拟内容的多层次:设计成手工、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方式。

三、物流实训室布局及功能介绍

我院现已经建成物流实训室包括硬件实训区(2407)和软件实训区(2409)两个区域。

1.物流实训室平面布置图

图中实训室分为左右两半,其中左边为软件件实训区2409,右边为硬件实训区2407,中间有通道。

2.物流实训室功能介绍

2.1硬件实训区2407功能设置

按照企业物流中心的真实布局和功能,硬件实训区划分为电子标签拣选实训区、自动化立体仓库区、生产加工实训区、搬运实训区、流通加工区、控制中心区六个实训区域。此区域包含立体仓库、重型货架、堆垛设备、自动化分拣线、电子标签系统、可追踪追溯生产线等多种设备。实训室的物流实训主要在此区域进行。主要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以及第四学期学生对物流设备的认知实习和第七学期的《物流实训》集中实践课程的学习。

2.2软件件实训区2409功能设置

软件实训区分为如下功能模块 :

①媒体教学区: 布置了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演示设备可以使学生对物流的宏观概念和整体流程有初步了解,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物流演示案例,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教学。

②教学课题研讨区: 此区域是由小型会议桌搭建的一个小型会议室,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和集中讨论的场所,有效提高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③软件实训区:本区域根据教学需要,安装了供应链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物流仿真软件。根据职能分工,划分为物流中心平台、供应商平台、制造商平台、仓储平台、客户平台五个工作区,主要是按照供应链的理论模拟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的环境。

同时,为了保证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教学区能实现的主要功能:

①可以按照供应链上的不同角色(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物流企业)进行综合演练,全程模拟实际物流流程。在本区域内,可通过网络设置将2407的硬件实训区的数据传输至2409软件实训区,达到软件和硬件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完全实现了无缝连接,整个操作过程均由终端控制操作,保证了学生进行现场演练的真实、直观效果,同时也为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分析提供了物质保证。

② 不仅可以辅助完成物流相关课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运输与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还可以通过模拟环境辅助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等课程教学。

3.物流实训室功能总结

实训室在建设时即定位于开放、创新实训室,以保证理论与实训、实践有机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并能满足教学、科研、开发的需求。因此实训室实现了如下功能:

3.1实训室各软硬件系统既能够单独运行, 满足完成单项实验项目的需要, 也能根据实训教学要求进行灵活组合, 满足综合实训教学需要。

3.2实训室除了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基本需要外, 还兼顾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需要, 兼顾教师的科学研究需要。

3.2实训室各主体系统之间, 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等方式互联互通, 并能以局域网等方式传递数据; 在系统中所涉及到的供应商、 生产商、 物流商、 零售商等都可同时支持传统商务活动, 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

物流实训室主要开出的实训项目有自动立体仓库订货发货运行模式、自动立体仓库查询/盘点运行、模式供应链运输管理动态监控、人工分拣实验、分拣流程实验、入库管理实验、库存管理实验、出库与送货管理实验、仓库盘点实验、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模拟实验、立体化仓库订货、发货、查询、盘点设计与运行实验、供应链管理、供应商企业仓库布置设计实验、配送中心平面布置设计实验、物流仓储中心仿真设计性实验、RFID与现代物流管理、条码标签生成打印系统实验、条码的生成与鉴别实验、物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实验。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要根据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物流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充分模拟物流企业的内部工作环境,让学生熟悉物流的齐个环节和实际操作方法,才能从使得学生真正在动手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赵影.独立学院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讨.经济研究导刊[J],2011,(22).

[2]梁子姑.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中外教育研究[J],2009,(12).

[3]邓恢华.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消费导刊[J],2010,(5).

[4]牛玉君.浅谈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科技教育创新[J],2009,(10).

篇10

文/邱慧欢 刘通 唐睿

汽车物流园区依托汽车制造产业园区而建,机器设备要求达到汽车物流的标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经验,采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等也都围绕汽车物流展开,为产业园区的汽车企业承担专门的物流责任。为了预测汽车需求,尽可能帮助汽车生产企业实现零库存,物流园区采用先进的技术,根据汽车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同时每种零部件的规格、大小都各不相同,加大了汽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为满足汽车制造产业园区汽车企业的要求,汽车物流园区需要从零部件采购到产成品销售都精心规划,在运作过程中加强协作,保证汽车物流的顺利完成。

供应链管理对汽车物流园区经营变革的新要求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当一些跨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后,汽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此,各家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都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受到了明显的重视。 《物流行业研究报告》提到,与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相比,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由于自营物流成本高,为了提高竞争力,生产企业可在物流上和物流园区进行合作,而自身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汽车生产环节。物流园区对企业的汽车供应链进行管理,充分整合及利用资源,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是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汽车的价值较高,且多以长距离运输为主,因此对汽车有着严格要求。供应链管理可以对汽车物流运作每一个节点进行精确把握,准确预测汽车消费客户的需求,想及汽车制造企业所想,帮助汽车制造企业量化生产,实现需求与供应的协同管理。

网络和信息的迅速发展,为供应链上的企业相互联系提供了新的快捷方式。借助于发达的信息技术,建立共用的供应链系统的操作平台,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增强企业间的协同效应。

汽车物流园区盈利模式重构的基本框架

基于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对于物流的需求,笔者在此对原有的汽车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变革与改造,以供应链物流为核心,完善整个产业供应链体系,升级原有的物流功能,同时开发新的物流服务,制造新的盈利空间,实现联动发展。笔者将其总结为“四大盈利板块”,即供应链信息服务、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供应链物流协同服务。

信息协同共享是供应链物流优势的集中体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在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整车生产厂商之间的传递,各个物流环节最新讯息能够及时共享。汽车物流园区结合生产厂商的需求搭建信息平台,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和准时性。其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平台,通过运用条码技术、gps/GIS技术、RFID技术以及POS信息读取等技术,及时录入仓储、配送、运输等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密切联系上游厂商,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同时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缩短供应链反应时间。以整车生产商为核心,订单信息与其他零部件厂商进行对接,厂商根据订单信息和自身库存情况组织生产。同时进行信息的安全维护,防止信息外泄。信息平台采用会员制管理方式,通过收取会费实现盈利。

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园区搭建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客户可通过线上直接达成交易。一方面扩大销售渠道,另一方利于零部件商增强自身知名度。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维护,线上广告以及销售提成,将是一个新兴的盈利重点。

物流信息交易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物流信息的撮合,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供需信息公布在平台上,物流供需双方可以在信息交易中心达成交易。汽车物流园区作为交易中心的构建者与维护者,可获取信息服务的收益。

汽车生产企业在生产中面临着产品库存量大,流动性资金缺乏的问题,但商业银行在融资企业质押产品安全、看管等方面有所顾虑,导致了双方的业务开展并不广泛。而物流园区由于介入了汽车生产的供应链环节,了解汽车生产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库存进行动态监测,这一巨大的优势使得作为汽车生产企业和银行的纽带的物流园区成为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不二选择。一方面,物流园区通过对企业的汽车供应链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资源,为企业做出融资建议;另一方面,物流园区将企业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情况置于控制之下,能够为银行的保理、保兑仓、存货融资等业务提供质押物的实时信息,确保借贷过程顺利进行。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还属于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生产企业面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还存在着许多疑惑。供应链的管理咨询服务就尤为必要,在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物流园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汽车物流咨询。为客户进行具体项目分析与管理的咨询,设计供应链,制定战略,整合现有资源,提供个性化的供应链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物流人才培训。汽车物流园区为客户企业举办前沿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各企业提高员工物流业务素质以及企业管理水平。

供应链协同服务。在新的盈利模式中,物流园区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众多零部件供应商的仓库进行整合,形成零部件总仓库,减少分别建库成本。总仓库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运用RFID技术,实现入库、在库、出库全程管理,进行零部件精确调配和运输,优化库存,增加利润空间。同时也解决了重复建设和运送效率低的问题。

简单加工服务。主要包括对零部件的简单加工,并从中获取收入。通过供应链的统筹管理,根据不同生产厂商的具体需求,园区将提供个性化服务,对零部件的整理、归纳、组装和包装等,增加附加值,同时达到为生产节省时间,加快生产运转速度的效果。

汽车物流园区介入汽车生产厂商的供应链时,可以适当的为其提供相应配套服务,既能让厂商得到便利,又能使物流园区增加利润来源,实现互利共赢。汽车物流园区建设现代化的停车场,向往来的车辆收取费用。同时可以进行汽车设备租赁,为园区内的物流企业提供运输车辆。建立零部件交易市场,采取前店后库的形式,将批发与零售相结合,赚取销售收入与场地费用。将园区内办公楼进行出租,管理园区。为人园企业及司机等有关人员提供食宿、购物、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

建议对策

重构汽车物流园区的获利结构,改造当前盈利模式,是有序推进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汽车物流的供应链进行管理,有利于资源整合,控制成本最小化,同时根据目前汽车物流的最新需求,有利于增加新的业务提升收入,实现利润最大化。根据以上基于供应链管理构建的盈利模式,针对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导其剥离物流业务。引导汽车生产厂商剥离物流业务,有助于增强其竞争力。汽车企业和物流园区有必要也必须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努力实现“双赢”的局面。汽车物流园区对汽车企业物流供应链进行管理,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问题,既可以让汽车制造企业后顾无忧,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也可以扩大物流园区的盈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