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规律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发展规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发展规律

篇1

关键词:城市燃气;行业规律(City gas, industry rules)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ity gas enterprise law of development, points out three main stages.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进行,大力发展城市燃气成为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城市燃气企业也因此迎来了良好发展契机。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燃气企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我们将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于我们认识行业规律意义重大。

(一)起步阶段

在此阶段,资源拉动发展特征明显,即: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天然气在局部地区得到利用。但是资源、管网都难以支撑天然气全面替代其他气源(煤制气、LPG等)、难以支撑天然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在企业行为方面,上游企业牢牢控制着上游气源资源和中游管网资源,并开展对下游大型工业用户的直供,但基本不涉足下游城市燃气项目;在下游方面,一部分地方性城市燃气企业,固守在本乡本土,而另一部分企业(主要是民用企业)积极开展全国性的“跑马圈地”运动,通过获取特许经营权占领各个城市燃气项目,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新奥、港华、中国燃气等几大全国性城市燃气企业,一、二线城市被瓜分殆尽。天然气价格机制严重脱离市场,使得全行业难以实现市场化。

(二)加速发展阶段:

随着四大能源通道以及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技术的提高,全国性的天然气资源短缺局面得到改善;随着西气东输等国家级天然气长输管网以及各个省份天然气支线、省级管网、储气库的建设投产,管网条件得到改善,全国性的燃气管网逐步实现互联互通。

在政策层面上,在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下,国家将大力使用天然气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在国家战略的驱动下,天然气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在上游方面,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打破了三大油对于上游资源的传统垄断,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有利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

在中游方面,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制定中游条理,进一步规范中游管网建设及经营管理,政府鼓励各路资本进入中游领域,有利于中游管网的建设发展。中游管网无歧视性开放政策将日臻成熟。

在下游方面,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将车用气、三联供等用气领域列为优先发展领域,促进了天然气在城市的大规模应用。

随着全国性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和全国性天然气供应体系的日趋完善,天然气行业全面市场化的基础逐步形成。天然气的供求关系逐步从“供不应求”向“供需平衡”、“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天然气价格机制得到进一步捋顺,行业全面市场化成为可能。

各个利益相关方企业抓紧时间争夺垄断性资源。在上游,随着煤层气、页岩气领域的开放和技术的成熟,各路资本纷纷进入以往被三大油高度垄断的气源开发领域,各个企业之间围绕上游资源展开博弈,力争从国家手里拿到最廉价的垄断性资源。常规油气资源和进口天然气资源继续被三大油等少数企业牢牢掌控。

中游领域,以省网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势力通过垄断本地区的长输管网建设,掌控带有垄断性的网络资源,以三大油为代表的中央势力也不甘落后,依靠资源和资金优势强势进入省网市场、抢占中游垄断性资源。地方性的城市燃气企业也不甘落后,从保障供应、获取资源的角度积极参与省网建设,各方之间的博弈异常激烈。

在下游方面,城市燃气企业的第一轮“跑马圈地”基本结束,第二轮城市燃气项目的“跑马圈地”运动伴随着新建长输天然气管线的延伸和成熟地区的市场拓展深入开展。多数城市燃气企业仍然依靠收取初装费支撑运营和发展,这种经营模式越来越不能支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城市燃气企业之间的整合悄然兴起。管网资源、城市燃气运营资源向经济发达城市、优质工业用户高度集中,城市燃气企业之间、上游企业与城市燃气企业之间对于发达地区、优质用户的争夺达到白热化程度,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无利可图”各种资源的配置严重落后,使得地区发展潜力得不到释放,形成恶性循环。

(三)成熟阶段:

欧美发达国家今天的天然气产业格局和经营模式就是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明天。成熟的天然气产业特征包括:

1、经过了加速发展期,国内管网已经实现对各个地区的全覆盖,管网之间互联互通、供应的安全性十分可靠;

2、随着管网体系的完善和无歧视性的管网开放,天然气交易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各种气源都能够上网交易,下游城市运营商能够以市场价格拿到气源,上游资源供应方和下游城市运营商以及大用户都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频繁的天然气上网交易大大提高中游管网的输送效率,中游管输商同样能够获得最大利益。

3、利益格局基本固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聚焦于对垄断资源的争夺,而在于成本、效率、服务等“内功”的比拼。

4、燃气企业的一体化经营趋势明显,一体化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篇2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国际经验;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88-03

引言

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鉴,文化创意产业备受政府关注,政府将其提到了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执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之获得了蓬勃发展。探索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及集群发展经验,对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毋庸置疑,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征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它也是农业、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则需在更高的水准上把这种单纯的以要素分类为标准的产业形态转变为以人类的知识和创造力为标准的产业分类。在农业经济形态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经济要素。土地的使用为社会提供不断进步的动力。工业经济形态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即以金钱为代表的资本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前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了最核心的经济要素。只有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创造经济的奇迹。创意产业的发展则进一步打破了这种单纯的要素分类标准,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把经济社会活动中人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变。传统的农业乃至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环境遭受破坏,资源变得紧缺,发展受到制约。知识经济时代的增长方式迥异:以知识的生产、创意的激发为主要原动力。可见,随着知识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彰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文化创意产业是交融的产物:技术+经济+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虽然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业界有学者认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艺术文化精品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让更多民众享受它;同时,可以解决科技发达后所衍生的相关产业问题。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把知识经济提供给人们的有利条件和社会经济增长结合起来。这样,便可以在新的经济形态下获得社会的纵深发展。这也是创意产业之产生的经济背景和社会根源。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只有通过将技术、文化和经济统一结合起来,以科技手段促进文化创意,进而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数字艺术产业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作为中心,涵盖影视特效、计算机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电子教育等领域。但是,并不是这些领域都能成功发展创意产业,如果没有科技作为支撑,即使再好的创意也将无法实现,创意产业就无法形成,创意经济就难以发展。

3.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延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容的界定存在着差异,但共性居多。英国把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原则作为标准,其范畴涉及出版、电视和广播、电影和录像、互动休闲软件、时尚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设计、音乐、广告、建筑、表演艺术、艺术和古玩等十三大门类。可见,很多行业都是以科技发展作为支撑的新兴行业(互动休闲软件、软件与计算机服务、设计等)都纳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可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部分产业的出现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例如,后来新生的通信传媒技术使得大众传媒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又如,今天在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网络游戏业、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以及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更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所产生的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可以说科技进步大大地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为文化创意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定还会有一些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服务行业不断涌现,这些行业将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得到近一步拓展。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以地方特色为根基。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新型产业,它对客观环境的要求十分讲究。如果不具备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而肆意确立发展创意产业,不仅不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可能给原本健康发展的其他经济造成损失。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同,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源结构不同,导致了各地创意产业的定义、范围界定以及发展策略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存在共性:各地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根植于地方特色,在充分结合了本地产业发展的实情。可见,文化处于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各地方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特色,包括文化、风俗、传统、价值、愿望等相结合。通过分析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并找出其自身基础与所需基础之间的距离,为确立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作好决策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塑造地方特殊性与独创性,如果只是东施效颦,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那就失去了创意产业的正真意义。

5.集群化态势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集群是指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具有很强的群体集聚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由于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广泛,服务的传统产业门类庞杂,就自身体系而言,无法通过单独行为来打造品牌和价值链。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趋势,就如同传统产业汽车行业一样是由设计单位、研究单位、配件制造企业。整车装配企业、销售企业等构成其完善的产业价值链,具有单体个性品牌和总体价值品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创意型人才和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建立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其集聚区的形成过程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简单集聚”到“企业之间建立业务协作关系,打造创意产业链”,再到“形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的过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是政府、企业、高校、中介机构、网络媒体以及创意人群从“各说各话”到相互间协同合作、专业分工逐步加深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时,一定要遵守集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切忌一蹴而就。考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知,走集群化道路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创意产业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群的地理环境。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和互动,形成独特的集群的环境。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创意人群生活和工作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具有多样化的宽松的环境,具有独特的地方人文色彩。

二、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一)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创建特色创业集群

国内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创意产业发展与各自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紧密关联。各地应当依托优势资源,创建特色创意集群。例如,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域优势显著。一是北京市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之都,是中国联系世界各地的核心枢纽,其所接触到的新创意、新理念、新思潮,都为了解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二是北京创意人才资源丰富,高等院校和科研所众多,而且质量和水平较高,教育和科技资源极为丰富,人口素质较高,拥有发展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当前,北京正以“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为基础,并根据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机构调整方向,着重发展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播影视节日制作和交易、动漫游戏研发制作、广告和会展、古玩和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创意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不同产业有序集聚、共生共存的态势。

上海市创意产业也有其优越的发展环境:(1)拥有广阔的长三角腹地。江、浙两省创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与上海形成联动机制。三地创意企业可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多层次、多渠道合作,拓展创意产业市场空间、延伸创意产业链,形成共赢局面。(2)创新型城市的氛围浓郁。(3)政策坏境也在不断优化。上海及其周边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因此,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和重点与其城市功能相适应,重点集中于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设计、软件设计等;与建筑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市场研究、专业咨询、会展策划等;与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媒体策划、艺术创作、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等;与消费相关的创意设计,如时尚消费设计、休闲旅游设计、婚庆设计等。(4)拥有“国际经济中心、国际经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创意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其发展环境与基础相适应,重点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创意设计,形成了咨询策划集群、创意设计集群等不同种类共同发展的集群态势。

(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中国创意产业集群以政府投资注入为主,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投入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国际应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投资、银行贷款筹资、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政策的层面不断完善投资金融体制。

首先,可以考虑借鉴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按照创意产业市场规律制定和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各种发展基金,搭建创意产业化平台,建立一个成本低、信息灵、效率高的投融资政策机制。目前北京、南京、太原等城市已经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本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和经认定的重点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贷款贴息、补贴和奖励等多种方式予以资助。但从其整体规模偏小。其次,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投入。尽管面临着创意产业产品价值难以评估、银行分担的风险比较大等困难,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方式,应该在政策层面加以规范和推动,同时要从政策的角度加强和推进保险公司的再担保业务,这是隐含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最后,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运作的办法筹集发展资金,采取自愿原则,支持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三)制定合理人才政策,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发展创意产业,关键是人才。以美国为首的创意产业大国,都在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上制定了较完善的政策,成效显著,对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中国当前创意人才不足的情况,在政策制定上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制定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对于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意人才。首先,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主“阵地”功效,重视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国家应鼓励高校设立与创意产业的相关专业或者建立有关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机构,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应打通学科壁垒,培养适应竞争的复合型“通才”。其次,要鼓励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合作和与专业人士相互合作,加强与创意产业各个领域中海内外顶尖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的创意产业设计、策划和经营人才。最后,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将设计、媒体、艺术、经营等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注重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意产业人才。

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创意人才的引进,大大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才能真正引进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首先,对于引进的国内外优秀的创意人才和创意团队,要给予其家属在保险、户籍、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其次,允许和鼓励一批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实现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使用的社会化,同时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最后,要进一步整合人才引进政策,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快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努力把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创意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首先,政府在指导集群发展时,应有意加强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构建完整协调的产业链,提高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其次,以大中型创意企业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以更好地发挥集群的协同效应和信息共享。最后,通过组织新产品展示会、博览会和交易会等方式,为企业进行产品技术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推动集群内企业建立联系。

(四)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迄今,中国拥有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加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法律和规定,共同构成了中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是,中国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还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够系统且相对滞后,具体保护措施不能适应创意产业在全力注册申报和取证举证等方面的特性需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水平和效率低,诉讼程序烦琐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成本过高等,挫伤了创意个体的原创动力,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关键,应通过不断增强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在有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先利用行政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结语

通过归纳总结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创意集群发展态势,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上述启示。它可以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但是,在实践运作中,我们应该灵活应用这些规律和经验,因地制宜地“做大、做强”自身的创意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张振鹏,马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1,(2).

[2] 张养志.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9,(5).

[3]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4] 禇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 王万举.文化产业创意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6] 侯汉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7] 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 华正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空间效应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1,(2).

篇3

一、风险管控是保险企业发展的重重动力

风险管控是是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具体说来,它是企业和员工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微观上层建筑,它包括经营理念,工作目标,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是通过风险管理体系来实现企业管控的要求。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保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实现保险的本质,即风险经营和风险控制。保险业因风险管控缺失或不到位引致企业破产乃至引发行业性危机的例子举不胜举,在中国保险业即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的今天,更应保持一分警醒,越是发展速度加快,越应重视风险管控,科学处理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关系,为保险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发展的实质是企业生命活动机能的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发展好坏与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联系,不论什么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要遵循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什么时候违背了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就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什么时候遵循了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就会发展壮大,充满活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体制和机制,好机制可以让企业有不竭动力去自我完善。搞好企业必须按规律办事,实现出资人机构和代表逐级到位,明确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必须坚持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的体制;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

二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行业背景,不同行业的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程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行业的现状与演进趋势及行业的技术经济等特征的变化,对企业的成长环境与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要求,是企业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行业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模式做出适应性调整。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跟踪市场变化和波动,深入研究行业运行的周期和特点,科学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提高预测预警预案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

分析行业规律,我们就要准确认清我国交通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注意树立战略思维和远近目标相结合的工作规划;注意顺应现代交通投资企业的发展趋势;注意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和尊重市场规律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研究加大融资投资力度,抢抓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规律。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生命体。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消亡,也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遵循企业自身发展规律,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员工的素质、管理团队、关键技术、管理精细化程度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省属企业发展除了遵循上述三个规律之外,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自身定位,探索自身发展规律,实现差异化发展战略,探索独具特色的竞争力结构、组织结构、改革路径和管理方式,依靠高素质的员工和管理团队、良好信誉等,增强自己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发展优势。

近几年,交通集团抓住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机遇,全力做大路产业务,实现了业务创新,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循环缺乏弹性、“一主两翼”发展不平衡、人才资源储备不足、项目管理水平需要提供等等,如何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不容缓的课题。

二、保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经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风险管理与保险计划;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对冲机制、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满足巨灾保险、金融风险管理等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真正意义下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并迅速风靡全球的银行保险,80年代人寿保险业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处于前锋地位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如安联保险等,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 Risk Management)、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s)等新型保险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保风险范畴,从而预示着未来保险业的革命性变化。

篇4

【关键词】企业 长远发展战略 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在经济等各领域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世界企业进入中国,中国的企业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这也使我国的企业面临这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形势与竞争局势。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着倒闭,而有的企业则是蒸蒸日上,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在严峻的竞争局势中不但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实现了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与社会中的信誉,实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分析其中的原因,企业经营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的经营策略,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定了发展目标,但是由于缺乏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只考虑到企业的眼前需要,导致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发展目标不够明确,以至于在竞争中不能长久。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原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市场发展规律为指导,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动向以及自身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制定的企业目标以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途径。

一、从市场发展规律与自身实际出发

在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与企业发展实力,通观全局,高瞻远瞩,拓宽视野,进行全方位与多角度的考虑,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可分阶段制定目标,同时也要防止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在制定具体发展战略时,对战略目标应根据市场变化与企业发展的实际在保持企业发展整体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做出客观正确的调整,使制定出的战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在推动企业创新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目前的企业中还存在这对人才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以及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这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企业在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的重视力度。企业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及时进行有效的激励;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考核力度,提升员工整体能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实现。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员工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优秀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三、以技术创新为原则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拥有了先进的技术,企业才能生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以优质的产品为基础树立企业品牌,逐渐扩大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自身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应重视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管理阶层应提高技术创新的意识,从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带领企业全体员工技术创新意识的提高,进行技术创新,要求企业制定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首先要引导员工树立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的观念,其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小发明、小革新等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认识到技术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实际与积累的过程。对在技术方面表现优秀的员工应给予应有的奖励,表达对技术创新工作行为的认可与肯定,以奖励带动企业人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此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适当的引进与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引进的技术与企业原有的生产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推动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技术的革新来推动产品的创新与生产效率的实现,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总结

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使现今的企业面临着越来大的竞争压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实现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市场发展规律以及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出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原则必不可少,注重企业社会价值的实现,对市场进行有效把握与定位,以创新来拉动需求,同时还应注重品牌意识的树立。通过这些方法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福学.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江苏商论,2007,(11).

[2]陈勇星,秦秋英.中小企业成长的技术创新攻略模式选择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01).

[3]王慧颖.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对策探究[J].企业经济,2008,(12).

篇5

关键词:管理创新;问题;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企业的运营起导向作用的传统的管理理念受到了新型元素的冲击和限制,管理创新是必然趋势。管理创新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实行企业发展愿景的内在需要。对管理创新进行清晰的界定,全面分析管理创新的有力因素和阻力,深入探索实践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对于指导企业有意识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顾全大局,锐意改革,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在管理创新中仍有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管理理念上,许多企业秉承追求政绩意识单一生产意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意识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强烈竞争的竞争理念,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的团队状况、整体素质以及管理理念是最重要的,因此,管理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而如此传统的管理理念在新型形势下,必会有不相适应而产生矛盾,因此,顺应新潮流适宜的改变管理理念是重要且必要的。决策上,存在着多靠经验和主观判帆断,而不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多方多面的信息由于旧有观念和旧有管理体制的长期影响的问题和冲突,这就使企业管理可能会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和规则,传统的经验性的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强大的习惯势力还一时难以摆脱,而创新的管理方式也在企业新型制度下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如何建立以及后续发展需要企业整体共同去关注、去寻找。战略上,存在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经营,使得营销管理在企业创新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企业可以从问题入手,结合当前形势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对应解决决策,适宜的管理创新来促进企业的后续蓬勃发展。此外,管理创新还不乏一些其他因素的阻力,文化因素、利益因素、认知因素都会构成管理创新的阻力,在特定的管理模式下,在传统的文化熏陶下,总有部分管理者以及企业人员往往会认为创新的效果没有那么直接,甚至担心管理创新会导致企业的状况不如从前,使企业走下坡路,从而可能会触动到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会对管理创新怀揣着一种抵触情绪,甚至会采取各种方式来抵触管理创新的推进,这就大大阻碍了企业创新的步伐。

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管理创新可分为目标、计划、实施、控制、领导、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创新。按照业务组织的分类,管理创新可分为管理模式创新、竞争战略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标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按照职能部门的不同,企业管理创新可以分为研发管理创新、生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供应链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信息管理创新等。对企业而言,无论是进行具有全局性还是局部性的管理创新,其目的都在于变革和改良企业各类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企业利用各类资源的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实业企业曾经的战略目标。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包括很多方面:管理创新、决策创新、战略创新。简单来说,管理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变目前的状况;决策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也为企业各个员工带来最大化的利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企业发展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创新可以探索,但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管理创新,企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任何企业管理模式都同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直到消亡的过程。因此,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旧的管理模式还在进行时,已经孕育了新的管理模式,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管理主体必须抓住时机,顺应企业发展的规律,顺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适时进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对于善于学习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企业发展的一次机遇,他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对企业管理进行换代升级,以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当然,企业管理者也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盲目求大求新,导致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状况,特别是人才状况有太大的距离,求新才是最好的境界。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面对市场,根据顾客要求,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长盛不衰。

作者:王阿慧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创新水平 提高

一、管理理念和体制的创新

对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进行定位,完善财务管理模式。注重业务发展和财务稳定之间的平衡性,让财务管理融入到日常经营的各项事务当中,形成相互促进的力量。

1 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企业发展和企业财务管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要通过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经营业务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状况,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对体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以创新来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抵抗能力获得提升。企业要以客观、公正、稳定的财务管理原则来展开财务管理工作。

2 树立正确的财务意识,将市场看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来获得更多的市场。用成本效益的评价原则来对企业的业务、产品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将一些盈利率高的产品当成企业的重点发展对象,以效益为目标来开展财务滚利工作,将新产品推入市场,保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3 分清楚什么是长远利益,什么是眼前利益,摆正他们的关系,在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有时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利益,有时会为了保持实力来争取眼前利益,这些都是存在的,可是总的来说,眼光要长远,能够不局限于眼前利益,以财务管理来寻找他们之间的平衡点。

4 捕捉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企业获得发展机遇的关键,企业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要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财务报告,供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

5 处理好企业内部阻碍,用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秩序来稳定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制度是用来约束和规范财务管理行为的有效办法。所以企业需要建立合法、有效、符合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对职责的划分来确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归属,注重知识资本的积累和人才资源的引入,用财务资本作为发展的物质基础,用科学管理制度、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管理方法的创新

1 高财务计划指标预测及分配的科学性。

以往,各项业务指标下达,往往依靠领导期望值或同业数字比较等快捷方式进行。缺乏科学性,容易受到财务人员主观意愿和财务管理水平的严重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财务预测的准确性,如对利润指标的下达,可以从分支机构历史发展规律、同业市场份额占比、领导期望和可预见因素来综合考虑。首先根据各分支机构的历史业务数据,分析寻找其业务发展规律,在不考虑其他三个方面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回归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利润敏感性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其业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顺应其发展规律,利用该模型,对历史业务数据进行预估,查找与实际数据之间的不同,确定其他三项因素对差异的影响,进而确定各项因素所占的比重。在实际预测时,可根据各项因素的权重,对预测数据进行修正,并以贷款利润率和存款利润率等指标进行校证,最后作为下达业务指标的依据。

2 按需分配固定资产规模,规范营业用房的租赁和装修管理。

分支机构在比例内按所需要的使用,采取总行下达固定资产比率的指令性指标的管理模式,固定资产比率可根据各分行机构数量、业务发展规模,以及盈利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下达。

3 固定指标可采取的管理方式。

分支机构通过当期和远期的财务预测分析,并结合当地同业市场、消费水平及分行的前景进行分析,在保证完成所有利润计划的前提下,允许租赁和装修费用根据财务预测情况进行。总行通过考评的手段,对分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预测分析,可采取等额扣除利润等方式来监督和处罚。

4 控制采取和业务规模相挂钩。

可按照纵向管理、比例控制的原则来管理专项费用,根据分支机构历年使用和规模增长情况,测算该分支机构历年业务规模和专项费用增长之间的关系。

5 完善考核体系。

当前在实践中,普遍实行百分制的考核分配办法,考核客户经理的主要指标是业务拓展类,最大的弊端是业务指标中缺少利益,业务指标和员工薪酬对应不一致,客户经理的综合业绩难以准确体现。我们可以尝试把资产负债指标替换为考棱指标,通过财务预测,寻找利润和工资最佳的比例关系,客观公正地评定客户经理的业绩。

三、财务人才管理的创新

财务管理人才队伍是财务管理确实有效进行的基本保证,所以需要建设一只高效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企业在对人才的培养和引入过程中都要有针对性,能够将人才培养成企业需求的人才,或者寻找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这样做能够填补企业的短处,企业的人才不应该是全面性的招聘,而是要有重点,例如某些职位的人才聘用出了要看其专业是否符合,还需要看其是否性格和素质都能够胜任,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针对当前企业人才不足的方面进行补足。注重培养企业人才和引入人才的创新能力,这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门。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自身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问题重重,对这一问题的改善,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生产决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当下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并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供了有效依据。最后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2当下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进行经营战略决策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的相关数据支持,能够让管理者正确地进行战略决策选择,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但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出现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财务管理弱化,难以对内部进行有效的管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自不断提升,但在这一过程中,财务管理没有进行必要的控制和严格的监督,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限制了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败,进而对国企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就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决策和管理缺陷较多

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停留于车间管理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与当下发展实际不符,导致企业进行经营决策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纰漏。同时,一些国企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对投资决策不够重视,投资盲目性较大,并没能对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很容易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除此之外,一些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扩大规模,抱着高投入、高回报的思想,对风险预估不强,使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其发展很容易陷入尴尬境地,一旦出现资金链断层问题,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

2.2对资金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管理缺乏专业化水平,不注重对资金资源的有效利用。现代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表现得较为严重。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国企的资金短缺并非是在资金总量上,而是对资金的管理上。很多国企不注重对资金的细化管理,导致资金出现循环不良的状况,等到实际应用时,发现资金不知不觉间就出现了短缺现象。同时,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违背相关规定,搞资金体外循环,这样一来,导致资金大量流失,滋生腐败。除此之外,一些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对账目管理不善,不注重对资金的回收,导致企业出现大量的坏账,为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3]。

2.3对企业费用管理存在较大缺陷

企业费用管理,也就是企业的开销,属于企业的管理成本。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费用管理存在不严的现象,导致资金多用于挥霍性的花费中,现象较为严重。

2.4成本管理缺陷较大

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就必须牢牢把握成本管理问题。企业低成本生产,消耗同一社会必要生产时间,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的竞争优势。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对成本进行控制,没有进行科学管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较高,进而造成产品销售困难等后果,使国有企业蒙受较大亏损[4]。综上所述,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必须找到产生的原因,这样一来,才能够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笔者综合实际情况,以XX市一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入手,对该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相关分析,具体内容如下:XX市发动机厂是一家国营企业,资产总值为231.8亿元人民币,创建于2000年,是一家现代化工业企业。创立之初,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每年都获得较大的利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企业发展步伐放缓,内部矛盾重重。笔者对这家国有企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关分析。

3.1企业受到政府干预较大

XX市发动机厂是国有企业,政府政策决定了企业行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是党员干部,受到计划经济思想影响较大,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思路并没有太大的转变。同时,行政部门对企业管理插手较多,干预企业的市场决策,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盲目性[5]。

3.2市场意识淡漠

XX市发动机厂的市场意识淡薄,受到政府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没有实际的财产管理权,并且不承担相应的财产管理责任,这样一来,该发动机厂在发展过程中,按照政府相关计划进行生产,并不注重对市场发展情况的判断,缺乏生产积极性。同时,生产过程中,以政府计划为主,对市场发展的规律把握较差,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控制较差,并没有将这一问题放在心上,导致产品成本较高。

3.3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该厂不注重对市场规律的把握,自然而然,没有将财务管理放在心上,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投资运作多由管理者拍板决定,缺乏民主,财务人员被排除在外;第二,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对企业实际发展并无太大作用,财务管理人员可有可无;第三,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技能水平,多以会计核算人员为主,缺乏能够对经济进行决策的专业性人才;第四,在进行审计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财务报表错误百出,难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并且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根深蒂固。这样一来,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缺陷,若是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国企的发展和进步[6]。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建议——以XX市发动机厂为例

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的研究,以上述案例中的发动机厂为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我国国有企业在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可以参照该案例,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进。

4.1转变传统观念

该厂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对财务管理予以足够重视,切实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内部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企业财务管理政策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善。上级领导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明确企业发展在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给予企业充分发展的自。转变传统观念,要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第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工作切实发挥作用;第二,加强自我约束观念,对资金进行有效应用,并建立起相应的投资风险预防政策;第三,对企业债务进行及时追缴,加强资金的循环应用,避免出现资金紧张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对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用,利用相关指标对企业发展现状进行有效评价,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7]。

4.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财务管理工作要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能够对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全面管理。该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对市场发展规律进行有效把握,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较差,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产生,加剧了生产成本,造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下降,进而造成了企业的亏损。对此,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要注重从以下几点内容进行把握:第一,加强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企业发展能够牢牢把握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必须以市场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把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二,加强对资金的收支预算,使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避免资金浪费,造成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第三,寻找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造。同时,要注重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产品成本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弱,这一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8]。

4.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制度保障,也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作用的关键举措。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财务总监制度完善,由企业内部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发挥企业自主能力。国有企业的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然过时,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指导方向。在进行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拥有自,对自身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经济决策;第二,将企业财务与业务进行一体化处理。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管理工作将日益复杂,财务管理与自身业务发展进行有机集合,可以更好地发现企业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同时,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指导性作用,将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经营决策的正确性;第三,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要注重对资金的有效管理。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对资金的有效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

5结语

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及其对煤炭企业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发展,开展的内部检查、制约和调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工作的开展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它是单位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的有效进行,确保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手段、方法和方案。主要涉及到内外部环境、风险估价、控制工作、数据与交流沟通、监督等内容。保证企业内部调控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的有序发展提供基本保证,实现内部管理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标准规范。

(二)提高煤炭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有效的会计信息统计是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律,制定相应发展策略,内部控制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体系,同时更要有明确的落实保证,科学地进行岗位职责的划分,使会计信息在相互制约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从而更好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会计数据应用者作出明确的经营策略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深化煤炭企业改革的需求

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段深化,一些企业会选择吞并措施,掌握有效的措施,实现跨省、跨区域的项目内容的不断结合。这一发展趋势能够表现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四)保护煤炭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在加强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对一系列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可以利用不同的措施,用以减少物资的浪费防止一些犯罪行为的产生。

二、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内部控制

(一)梳理业务流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根据煤炭企业发展的主要规律,组织调研组,对企业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和步骤进行研究,分析并确认每一个生产环节上潜在的危险因素,形成以岗位为起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评估体系,制定一系列风险防御规范原则,寻找防御措施,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根据煤炭企业管理比较复杂,环节繁多的特点,加强对人、财、物的控制,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对不同的风险类型进行划分,找出主要的风险类型,加大控制力度,应该重点加强控制工作,减少风险因素。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

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控制度最关键的就是进行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的提高,负责这部分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员就是会计员。因此必须要构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会计监管结构,单位对会计工作者的任用条件、聘用步骤、教育培训等都应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并能够将其贯彻到底。对会计工作者中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密切联系的,要防止过度关注。做药聘用工作,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在内部控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内部审计,它是各项工作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中,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项工作通过监督控制来保证企业运营环境的优化,监确保各项控制制度措施得以落实,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另外,在监控工作中,该项活动可以推动控制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完善控制原则提供更加具有积极性的意义,为组织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建立严密的信息生成与传送系统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形成和传输是一个特别关键的工作,所以其经营管理策略都是在一定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要是在企业内部设置一套严密的数据,形成专门的传递体系,会对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无法得到及时调整。

(五)加强煤炭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力度,使行政煤炭企业的相关工作者更加完善地掌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详细内部,支持和督促会计工作者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与职业素养,正确利用会计人员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从思想观念上重视该项工作,确保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与此同时,会计工作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操作能力、具备专业的技术理论春悲及较强的应用水平。 会计工作者专业知识、技能的水平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能否达标。 会计工作者还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以及处理风险的能力,能够在遵守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通过职业能力做出正确的风险判断.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为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

(六)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与权威的内部审计系统

在内部控制中,预算控制是一种将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这三个内容进行有效结合的工作。煤炭企业必须形成科学的预算控制体系,希望能够更好地将内部控制的效果发挥出来。内部审计活动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更加完善;能及时地发现内部管理工作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纠正测量,弥补各类不足,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审阅企业各种资料,了解各项内部控制规范标准,获得与审计内容有关的资料数据。确定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制定内部控制标的步骤。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式调查表》的使用,对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进行分析调查。加强各类数据的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对控制弱点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进步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现阶段,煤炭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从企业的实际所需出发,利用先进的内控管理策略,利用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测量,防止各类问题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杜红.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2

[2]吕春竹.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与创新[J].企业研究,2012

篇9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影响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并且,经济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规范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工商管理能够加强对市场规范性的管理,避免市场混乱,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受到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政府积极加强工商管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研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能够完善工商管理工作,而且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与特点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

首先,规范市场经济制度的职能。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市场运行规律的制约,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市场管理制度,市场就无法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资本越来越多地流向中国市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法律规定进行约束。而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的规范职能能够有效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空管调控,避免市场经济的无序性;其次,管理操作市场经济的职能。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操作职能主要表现在工商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采取适应于现代经济的发展的管理措施,充分尊重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企业的优化重组,积极为企业解决发展困惑,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另外,工商管理能够采取措施,约束经济发展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进而实现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工商管理的特点

首先,我国工商管理主要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积极营造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与政府部门不同的是,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没有独立的资金、项目等,工商管理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尤其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工商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行政职能,优化市场环境。只有市场环境得到了优化,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投资才会增加,经济才会发展;其次,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督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采用行政指导与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舆论等调节来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并且,我国工商管理相关法律较多,需要工商管理部门认真执行相关法律,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对市场经济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制裁,积极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再次,我国工商管理的范围较广,工商管理部门不仅要对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进行管理监督,而且还要对无形的市场进行管理监督,积极调节企业的合作、竞争等关系;最后,我国工商管理与消费者的关系密切。工商管理部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时候,需要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工商管理部门才能够实现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

二、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前提

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并监督企业的运行,在企业内部建立工商管理机构,加强对企业运行情况和企业交易情况的监督,保证企业的规范发展,进而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并且,经济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前提,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工商管理工作的模式,只有实现了经济发展,才能够不断提高工商管理的层次。

(二)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相辅相成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调节之后受到企业和工商管理的高度关注。现阶段,我国市场范围已经扩大到世界各地,市场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为我国工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管理进行约束,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管理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定,进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三)工商管理能够加强市场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生产关系不断优化,但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而市场作为一种经济机制,本身存在着很多缺陷,无法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全面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工商管理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加强对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促进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协调企业的经济利益矛盾,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工商管理能够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通过层层审批的经济主体准入制度和企业审批登记制度能够完善经济主体的资格准入审核工作,严把市场经济准入关,提高市场经济主体的质量,积极培育具有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另外,我国工商管理能够通过市场经济主体准入制度来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进而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其次,我国工商管理能够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具体来说,我国工商管理能够通过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发展基尼新内阁监督,促进各个市场的发展,完善各市场体系。例如,市场能够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限制,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另外,工商管理能够加强对稀缺资源配置的调控,引导稀缺资源流向经济效率较高的经济主体,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稀有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工商管理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科学的工商管理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具体来说,工商管理工作需要调节企业和法律部门的关系,协助法律部门监督企业的运行状况。而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工商管理部门应积极更新管理观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服务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并且,更新工商管理观念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科学的工商管理方式能够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工商管理能够加强企业的管理力度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企业十分重视工商管理对其发展的促进中作用,将工商管理放在企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并且,各企业能够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实施工商管理,缺乏企业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正常运行。另外,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能够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保障。除此之外,工商管理工作能够稳定市场秩序,引导市场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工商管理能够强化企业的管理力度,改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促进企业发展。

(三)工商管理能够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工商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而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消费者对产品具有较高的满意程度才会信赖企业产品、购买企业产品,企业产品才能够打开市场,进而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工商管理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能够帮助消费者识别并抵制劣质产品,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制裁不法企业,规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四)工商管理完善市场体系

工商管理部门能够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而市场整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市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工商管理工作能够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工作,指导市场对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工商管理工作能够传导并实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需要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管理能够为我国宏观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道德世行环境,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五)工商管理优化法律监督机制

工商管理部门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对市场进行监管,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真正落实我国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维护法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权威性。并且,在市场经济监管共组中,工商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执法程序对市场主体进行行政处罚与教育,加强对市场的动态监管,引导企业合理规范地开展经营活动,进而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另外,工商管理工作中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许可等环节能够优化市场监管效果,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工商管理部门加强企业的信誉意识

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信誉意识的教育,避免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忽视信誉建设的行为。为此,工商管理部门应认真落实企业监管工作,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行为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见利忘义的行为。另外,工商管理部门应对企业开展诚信教育,加强企业对诚信精神的认识,使企业深入了解信誉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加快信誉建设,避免恶性竞争、生产劣质产品等违法行为。

(二)工商管理部门应做好管理和引导工作

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引导,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下指导企业进行合理经营,使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工商管理应积极掌握市场信息,加快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将企业的发展引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轨道中,避免企业发展的盲目性。

(三)注重信息

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取经济利益需要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和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根据这些市场经济发展动态和政策法律信息来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积极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及时相关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和法律信息,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并且,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信息的更新,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最新动态的信息,增强工商管理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四)工商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工作规定来办事

首先,工商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法执行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对企业的管理职能。为此,工商管理部门应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工商管理工作的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工作程序,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自觉做到不徇私枉法、知法犯法、严厉制裁经济发展中的违法行为;其次,工商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指导企业的发展,根据市场激动的发展状况,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增强工商管理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王华楠.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7(02).

[2]杨立新.解析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6(36).

篇10

中企联致力于帮助企业创新,对企业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推广,所以我们举办这次央企市营座谈会,为的就是推广这种新型的模式,希望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一种思路,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志平同志作为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坚持两个毫无动摇,探索央企市营成长模式,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国建材集团在完全竞争领域,逆势而上,发展壮大非常迅猛,同时也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央企成长的路径问题,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这是我国央企在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研究和推广。

宋志平同志在长期工作中归纳提炼的“央企市营”观点和发展模式,里面包含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既新颖也有可操作性,对国企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对我们民企发展也有参考价值。其实,我们民营企业搞得比较好的,柳传志是中科院背景,哇哈哈宗庆后曾是教育系统饮料厂,原来都在国有企业,那时候国有企业改革造就了一批企业家。

现在央企不全是垄断行业,118家央企里面80%以上都是市场经营的。宋志平同志在长期工作中把“央企市营”的观点应用到企业,归纳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大家越品味觉得越好,应该很好的研究,继续细化。宋志平的探索很具有代表性,他是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1993年做北新建材的厂长,2002年担任中国建材董事长时正好是国资委成立之时。这两个十年的经历,宋志平刚好赶上国家经济发展的两个节点,他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探索,反映了中央企业走向市场经济道路的基本特征,使得“央企市营”新模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央企市营”发展模式的内容包括中央企业走向市场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一个公平环境里共同成长,让各种所有企业大胆探索,共同发展,在创新体制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产生聚合效应,致力于央企充分市场化,用市场机制改造自己,运用市场规律做大、做强、做优。宋志平和其领导的中国建材、国药集团已深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的本质与规律的层面,提出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公司内部机制市场化和依照市场规律开展企业运营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在长期实践探索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顺应行业发展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