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企业发展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企业发展建议

篇1

为了切实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工业企业的支撑作用,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现就支持我市重点工业企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支持重点工业企业的重大意义

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群众就业的基本载体。在当前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只有推动重点工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确保实现全市工业增长20%以上的目标,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选择部分工业总产值和上缴税金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比重较大、吸纳就业量大、有现实发展潜力、成长性良好、政策拉动作用强的工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抓好这些企业,拉动全市工业的增长。各县(市、区)也要比照市上的做法,选择本地重点工业企业给予支持。通过层层抓重点、带一般,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的政策措施

(一)抓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要逐个明确具体的支持方式,运用工业发展基金、财政支持政策、信贷优惠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度,促其尽早见效。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配合。

(二)努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对已经上报国家和省上争取扶持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装备制造重点项目要在抓好实施的基础上,主动做好衔接工作,争取扶持资金到位。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加大企业技改投资的有利时机,尽快再筛选一批对我市工业具有支撑作用的项目,上报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扶持,争取更多的项目挤入国家的盘子。市经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扎实做好争取工作。

(三)落实好电价优惠政策。落实好峰谷丰枯分时电价政策,争取国家对我市高载能工业发展给予优惠电价,争取国家允许我市小水电建设地方专用小型局域网,作为发展高载能产业的自备电网,在对高载能产业供电的基础上,余电再向大电网输送。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物价局配合。

(四)支持发展高载能产业。积极帮助生铁冶炼、铸造、铁合金、钒铁、铬铁、铅锌银冶炼、电解铜和水泥等重点企业加快生产进度,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大工业生产废弃物料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全市高载能产业的发展。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支持发展高载能产业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五)做好运输保障工作。加强与铁路运输部门的协调和沟通,进一步加强完善铁路运输协调指导机制、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提高对我市重点物资、重点企业运输的保障能力,确保2009年全市重点工农业产品通过铁路发运100万吨以上。

(六)切实加大节能减排上大压小力度。市经委要认真组织落实国家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央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压小上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为重点工业企业腾出更多空间,支持重点工业企业上更多好项目。以打造“陆上三峡”、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为目标,以重大风电项目开发为牵引,积极推进水电、光伏光热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凡属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类的,市环保局要优先办理环保审批。

(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政企、银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加强重点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具体对接,优先保证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对第七届银企洽谈会已经签约的荣泰橡胶公司、聚馨麦芽公司、西域阳光公司、花牛山集团公司、神威化工公司等重点企业的流动资金供需合同或协议,要协调各银行金融机构抓好落实。对其他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要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并逐个与有关银行进行对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三、支持重点工业企业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扶持的力度。市上计划从工业发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和项目扶持,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二)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市政府建立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主持,市经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统计局、铁路运输办、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联系企业工作组汇报,分析和研究解决重点工业企业遇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工业企业到国家部委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三)建立政府部门联系企业制度。从市经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由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带队,组成联系企业工作组,分组负责联系重点工业企业,每月分析研究一次所联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每季度到所联系企业现场督察一次,协调解决政策落实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帮助企业克服遇到的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篇2

为积极有效推进强工兴市战略,创造性地执行好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树信心、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的工作目标,现就金融支持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考核力度。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办法,将金融机构对重点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情况进行重点考评,原则上要求商业银行每年新增的中小企业贷款不低于新增贷款的60%。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工作机制。各金融机构要紧紧抓住当前货币政策转向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银行要拓展商业性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必须设立中小企业信贷工作机构。要简化贷款办理手续和流程,积极推行“四包一挂”信贷管理方式,及时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创新金融服务。要依托行业协会,积极开办“多户联保、逐年授信、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并推动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转让、票据贴现、票据质押贷款融资,对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商业汇票,人行要给予再贴现支持。

四、合理确定贷款利率。要积极构建平等互惠互利银企关系,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抵押能力较强的优势成长型中小企业,原则上执行贷款优惠利率;适当降低授信业务的存款回报要求,降低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

五、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机制。每年从工业发展基金中适当安排资金,用于兑现落实省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有关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积极性。

六、加强信贷监督管理,防止信贷资金移用。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督,防止信贷资金挪用于异地投资,防止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期市、房市。对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情节严重的企业,金融机构要及时通报情况,共同采取制约措施。

七、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市府办关于明确工业用地贷款抵押评估指导价的有关规定。

八、激活存量资产,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拓展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商铺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股权质押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担保形式。(一)扩大动产抵押范围。一是扩大财产范围,在原先用作抵押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基础上增加“半成品”。二是扩大申请人中抵押人范围,由“企业”增加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等。增强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抵押融资的能力。(二)开展股权出质登记。一是允许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持有的在我市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办理出质登记。二是允许境内自然人或境内企业以其在本市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向在本市注册登记的进行改制、重组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资股份有限公司出资,降低企业改制、重组成本,促进资本自由流转。(三)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和股权质押登记免收登记费。

九、深入开展银企合作活动。人行和经贸局要积极组织推荐一批优质项目和企业,通过开展推介会、银企恳谈会等形式,促成金融机构和项目业主及时对接,落实项目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各金融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树立与企业合作共赢的新观念。

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人行要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征信系统与公民身份核查系统;各金融机构要及时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用足融资额度,享受基准利率。

十一、引导信用担保机构规范发展。要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引导信用担保业扩大担保范围,规范担保机制,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鼓励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担保资金银行托管业务,健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促进银行、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间的良性互动。

十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险支持。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业务,并在省、市级名优产品中发展产品责任险种。认真落实中小企业进出口信用保险费款项下的奖励政策,提高中小企业规避进出口风险的能力。

十三、维护重点企业资金链安全。金融机构要以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己任,千方百计增加贷款,满足企业资金的正常需要。对正常运转的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存量贷款不改变,不变相提高贷款条件,不压贷、不抽贷、不延贷;对实际有项目、有土地、有厂房,但权证暂时未办者,银行应区别情况给予抵押;对生产经营正常、产品销路好但流动资金暂时不足的企业,对新投产并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以及老企业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项目,银行要适当降低贷款抵押条件。

篇3

一、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主要意义

大企业大集团是城市中心竞争力的表现,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持,也是带动主导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龙头。当前,我市正处于努力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需加速培养发展一批具有强壮带动力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不断加强工业全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必需经过培养发展一批工业大企业大集团,逐渐强大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规划;必需发扬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和示范效果,切实提高自立创新才能和产业技能程度。对此,各区(含开发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各部分和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认识当前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严重意义,增强时机认识、危机认识和创新认识,努力做好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各项工作。

二、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的

(一)指导思想

坚持县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装备相结合,以转方法、调构造为中心,以体制创新、准则创新和技能创新为动力,不断加速战略重组和开放发展,突出招商引资,增强要素保证,优化政务服务,大力促进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堆积,经过5年努力,尽快构成一批拥有自立常识产权、主业突出、中心竞争力强,在优势行业和重点发展领域中能表现产业发展偏向和主导力量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为完成我市跨越式发展供应强有力的产业支持。

(二)总体目的

力争到2015年,产值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到达150户以上,比年翻一番以上,其中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到达30户以上、产值过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到达2—3户;与世界500强企业协作或许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到达15户以上;建成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2—3个;国家级企业技能中心到达40家以上;中国著名商标到达35件以上。

三、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途径

(一)推进兼偏重组,发展一批工业大企业大集团。以市场主导、县政府推进、对等互利、优化装备为准则,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消除体制妨碍,支持企业经过并购、结合、股(产)权让渡、控股参股等多种方法施行兼偏重组。以上市公司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充分应用成本市场发展强大一批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钢铁、船舶、配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积极推进横向兼偏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划经济效益,在重点行业培养一批具有自立常识产权、自立品牌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鼓舞企业以增资扩股、股(产)权让渡等方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借助对方在资金、技能、治理、市场、人才优势等方面进行战略重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在国表里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一切制兼偏重组。鼓舞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兼偏重组,改善企业组织构造,完成生产要素的优化装备。

(二)推进内在发展,培育一批工业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企业充分发扬本身竞争优势,积极拓展国表里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鼓励企业施行杰出绩效形式,坚持一批行业标杆,促进企业治理创新和绩效改良,加强综合竞争力。指导企业施行品牌发展战略,建设一批产物设计和品牌推行平台,扩展自立品牌知名度、佳誉度和忠实度。鼓舞企业加速应用高新合用技能更新革新现有技能配备,组织施行一批重点技能革新项目。推进企业加大技能创新投入力度,指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速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能创新系统。择优扶持一批企业坚持国家重点实行室、国家级工程(技能研讨)中心等技能创新平台,提高重点企业科技创新才能。积极构建“官、产、学、研、用”协作新形式,破解企业急需技能难题和关键技能,加快科研效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支持企业发明构成一批中心自立常识产权和技能规范,推进技能创新、技能规范同常识产权良性互动。促进企业提高现代化治理程度,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施行企业家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大力引进高级运营治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能工人,打造一批具有国表里先进程度的人才团队。

(三)推进招商引资,引入一批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扬武汉区位、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接国表里先进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工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100强企业、国熟行业排名前5位的龙头企业及符合武汉产业发展导向的领军企业。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汽车、配备制造、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资料、节能环保、新动力、新动力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加速构成具有比较优势和中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出台奖励政策,加大对新引入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在项目建设、自立创新、品牌培养及市场开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鼓励导向,对在引进工业大企业大集团中作出突出奉献的部分、中介组织和个人赐与奖励。坚持健全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系统,为国表里企业供应优越的支持服务。优化投资发展情况,以“零妨碍、低成本、高效率”为目的,建设全国发展软情况最优城市。

四、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政策办法

(一)支持兼偏重组。对注册注销在我市且继续从事工业生产的大企业大集团施行兼偏重组,被兼并企业的土地、房产等资产的改变过户,经核实符合有关规则的,不征收营业税,还减免契税并依照规则减免市属治理权限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兼偏重组中触及项目立项、环评、安评、排污、施工、生产答应等相关审批文书,除司法、律例有明确规则的以外,可依照改名方法直接手理。兼偏重组后的企业经审定后可调度运用被兼并企业的用水、用电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需求新增建设用地的,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其用地方案在土地应用年度方案内优先安排、重点保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兼偏重组企业的综合授信和并购借款力度,并赐与利率优惠,对兼偏重组企业回购不良债权予以优惠。兼偏重组企业对当地财务奉献超越上年度的,从科学技能研讨与开发、市企业挖潜革新等专项资金中延续3年优先安排企业项目。

(二)支持扩展规划。对总部在我市并入围年及今后的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由市人民县政府辨别赐与企业运营治理团队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复评企业或许取得多个500强称号的企业不反复奖励)。对产物销售收入超越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且生产和税收坚持增进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集团和所属企业不反复核算),依照其运营治理团队交纳个人所得税当地留成局部辨别赐与100%、70%、50%、30%返还的奖励。对在企业发展及全市经济中作出严重奉献的企业家可执行一次性重奖(奖励细则由市有关部分另行制订)。

(三)支持自立创新。对大企业大集团研发费用总额占主营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的,依照年度发生费用的15%赐与资金津贴,最高不超越200万元。对大企业新取得或许引进经国务院有关部分同意的企业国家重点实行室、国家级工程(技能研讨)中心和企业技能中心,一次性赐与150万元的奖励。鼓舞大企业开发或许引进具有自立常识产权的新产物,对3年内新产物完成产业化并构成较大规划经济效益的,从市工业企业自立创新资金中安排必然资金赐与奖励。对主导制订国际规范、国家规范、行业规范的企业,每项辨别赐与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取得中国著名商标认定的企业,由市人民县政府一次性赐与100万元的奖励。

(四)支持土地供给。工业大企业大集团项目建设时需求新增建设用地的,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国土规划部分要优先处理用地方案目标。工业大企业大集团中拟上市企业的土地收益,由财务部分托付国资部分将其作为国有成本金注入上市企业;已上市企业,但尚未注入土地收益的,可依法回购原土地运用权。国有企业原以划拨方法获得的国有土地运用权,如不改动土地用处,国土规划部分对原划拨土地运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对大企业原址土地,县政府土地储藏部分依法优先予以收买;企业从其原址所得的土地及拆迁补偿等收益,免征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各类规费。

(五)支持人才发展。对大企业引进的当选“黄鹤英才方案”创新型领武士才,依照项目赐与300万元至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当选的高条理人才,依照项目赐与50万元至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与大企业签署5年以上服务和谈,初次在汉购置自住商品房的当选领武士才、高条理人才,辨别最高可享用50万元、20万元的购房津贴。对大企业急需引进的高条理人才,积极做好引进人才及爱人、后代的户口迁徙、安家和就学等工作。

五、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组织保证

(一)增强组织指导。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全市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施行主要政策和严重事项。各区、各有关部分和单位要明确工作牵头机构,坚持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服务到位的工作机制,保证顺利推进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培养工作。要将培养发展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工作目的任务归入全市绩效目的审核系统,对各区、各有关部分和单位进行年度目的审核。市人民县政府督查室要增强对本意见贯实状况的检查、督办。

(二)健全服务机制。坚持市、区指导对口联络工业大企业大集团服务准则,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完善重点企业纵贯车准则,对重点企业反映的坚苦和问题,实时跟踪并协调相关部分处理,督促有关单位限时办结。增强工业项目联会议定事项的督办,协调停决严重工业项当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中碰到的坚苦和问题,推进项目顺利施行。积极完善大企业和大项目标投资行政审批督查代办机制,加大项目推进进程中的协调力度。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依托,项目为基础,科技为支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保障,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优势行业和重点发展领域中培育和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带动全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形成合理的大中小企业群体结构,使之成为确保全区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培育原则

1.坚持企业自我发展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坚持扶优扶强和动态培育相结合,重点扶持在行业中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有进有出的培育机制。

2.坚持强企大企培育与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强企大企培育,离不开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区“*”产业发展总体要求,在有序调控产业发展方向、速度、结构的同时,着力助大做强、助特做精全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鼓励资产重组,支持收购兼并,提高产业集中度,依靠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做大企业。

3.坚持强企大企培育与自主创新发展相结合。强企大企培育,离不开自主创新支撑,按照*区自主创新建设总体要求,坚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通过构建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扩大企业影响,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依靠自主创新发展做强做大企业。

三、培育目标

1.经济规模目标。到2010年,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的增长速度、销售规模、盈利能力、研发水平高于或接近国内和省内同行业平均水平,部分企业集团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在该行业领域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全区5亿元以上企业的产值、销售、利税总量分别占到全区规模以上的50%、55%和60%以上。同时,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市25%以上,力争先进制造业总量占全市的30%,在全市继续保持工业总量和先进制造业总量双第一;十一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具体目标:

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1-2家;

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企业1-2家;

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5家;

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

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20家;

产业引领企业5—8家。

2.产业规模目标。到2010年,要努力发展一批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群,其中木地板产业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亿平方米,木地板及相关配套产业销售收入200亿元。年生产量超过500万平方米企业1家以上,年产量100-500万平方米的企业15家以上,骨干企业年生产量不低于200万平方米。

电磁线产业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销售收入100亿元,其种电磁线60亿元。年产量超过5万吨企业1家,年产量超过3万吨企业2家,年产量超过1万吨以上企业5家。

不锈钢管材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设计能力),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年产量超过10万吨企业1家,年产量超过3万吨企业1家,年产量超过1万吨以上企业10家。工业用不锈钢管销量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电梯及相关产品产业生产能力达到2万台以上,力争销售收入50亿元,电梯产量保持在国内市场的8-10%以上。年生产能力超5000台企业1家,年生产能力超3000台企业1-2家,年生产能力超1000台以上企业5家。

3.品牌规模目标。到2010年,要努力建设一批社会认知度高、影响力大的不同新产品种类的品牌体系,真正树立“*制造”品牌形象。全区省级以上品牌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占全市品牌销售收入的20%;省级以上品牌拥有量60只以上,占全市省级以上品牌总量的20%。具体目标: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力争4件;

争创中国名牌4只,力争5只;

新增产品质量国家免检12只以上;

新增省级著名商标15件;

新增省级名牌15只。

四、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为做强做大提供机制活力

1.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动力,体制机制的滞后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突出抓好全区工业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首先要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其次要加强产学研联合,帮助企业与国家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强大的科研开发体系;三要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引进工作,通过技术消化吸收,迅速跟上国际先进水平。

3.推进管理创新。要积极参照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精于主业,集中力量发展主营业务;要注重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加强成本、质量、物流、采购和营销管理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二)大力提升产业层次,为做强做大提供基础载体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扶大育强的原则,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投入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资本经营为手段,加速形成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提升全区产业层次的发展格局,为实现“浙江100强、中国500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目标提供基础载体。

(三)大力实施品牌建设,为做强做大提供市场保障

品牌形象是企业质量、服务、技术、知名度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市场保障。因此,既要把扶持和发展名牌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又要鼓励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和经营名牌的理念,重视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致力于精心培育品牌,为做强做大提供市场保障。

(四)大力培育企业人才,为做强做大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大企业大集团之间拼实力、拼产品、拼市场,本质就是拼人才。当前重点要抓紧培养和建设三支队伍:一支是企业家队伍,全区规模企业50%以上的主要管理者必须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一支是熟悉世贸规则、掌握国际语言和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队伍,职业经理人才,持证高级职业经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达到30%以上;一支是操作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的高级技工队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中级职称技工人员达到10%以上。通过三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大力优化建设环境,为做强做大提供服务通道

1.加大政府服务企业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最大的责任是服务,最大的作为也是服务。要特别注重摆正政府的角色定位,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切实解决好政府在经济工作中存在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系,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为企业搞好服务上来。

2.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重点企业的发展成就和社会贡献,宣传支持、促进重点企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多种途径给企业家创造各种进修培训和知识更新的再学习机会,要让全社会关心企业家的成长,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甘苦,努力在全区形成一种“允许试验、宽容失败、鼓励创新、支持发展”的健康舆论导向,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家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由区政府会同区级有关部门重点抓一批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对全区工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重点企业;各镇(开发区)重点抓一批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确保全区大企业大集团做强做大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全区要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积极帮助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产品开发、财政补助、银行贷款、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优惠配套政策。

4.建立联系工作制度。根据全区重点企业分布情况,建立必要的区领导和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工作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定期走访。听取汇报,及时了解掌握真情实况,帮助企业解决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5.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支持先进重点企业的发展就是支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以鼓励做强做大为导向,用好用足政策资源,尽可能为全区重点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措施支持。

(1)到2010年,对每年新实现经济规模目标的企业,按照规模档次,由区财政资助,选派企业法定代表人参加省内、省外著名学府的学历深造。

(2)到2010年,对每年成功上市的企业,参照市有关奖励政策额度的50%进行奖励,其中80%奖励企业,20%奖励区级有关部门。

(3)到2010年,对每年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质量国家免检的企业,参照市有关奖励政策额度的50%进行奖励,其中80%奖励企业,20%奖励区级有关部门。

(4)为加快实现产业规模目标,继续执行市、区明星企业鼓励政策,积极开展“新象、新牛”企业评选活动。木业等行业还将另行制定鼓励做强做大的有关政策。

篇5

关键词:企业;政工工作;建议

Abstract: For an enterprise, in order to build, develop, and be competitive at the same enterpr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keep the enterprise team stabi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reate the enterprise cohesion, centripetal for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work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work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ositive function,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advice.

Key words: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政工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1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方面。生产经营工作是每个企业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也是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之一。作为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除了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充裕的原辅材料等物质条件之外,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这一点也正是由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企业干部职工的素质、经验、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工作的有效程度。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在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人是其中最活跃因素。就企业中的政工工作而言,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加强与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认识水平,通过相关业务素质与基本能力的介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员工们的生产积极性,也能够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与工作之中。

1.2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从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而言,要想保证企业的内部管理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证企业内部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使企业员工能够认可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使整个企业能够实现认识、目标上的一致,企业才能够有凝聚力、战斗力,职工才有积极。此外,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求政工工作必须要深入到基层中去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基层员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将员工们的需求与建议反馈给企业的管理层,使管理层在决策的制作过程中能够兼顾到这些员工们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当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决策制定出来以后,还应该通过政工工作及时地向企业内的所有员人都能够参与到企业发展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职工与企业协调发展。

2、政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1政工工作可以为企业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一个企业前进的方向,理念先进则企业进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理念落后则企业瘫痪,很难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理念问题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己的发展理念了,并且试图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理念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企业的梦想。它可以让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游刃有余。指挥着一个企业向指定目标前进。如果企业没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就失去了前进的生机与活力。同样也失去发展的方向。而思想政治工作恰恰可以为企业提供理念上的指导。对于企业的发展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回答企业如何发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发现社会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并且善于将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能真正的为企业提供思想上的困惑,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引企业不断前进。而不是东施效颦,照抄照搬,让企业觉得这种理念就是一个框架,没有实际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发展理念需要量身定做,才是具有企业特色的理念,才能在同行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2.2政工工作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在同类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具有凝聚力,企业上下,大家齐心协力谋发展才能把企业建设好。只有大家都从企业的发展着想,不贪图一己私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自然发展好。企业的凝聚力就要靠政工工作来发挥作用。要想让一个企业具有凝聚力,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好,这个企业能不能让大家充满信心的去工作,这对于员工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员工们能够和企业的领导者同心协力,形成默契,才能形成上下一心的和谐局面。同时要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给大家发展目标,让大家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充满动力。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决策,并参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让大家知道,企业发展的目的是让大家生活的更好。企业是大家的,大家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企业达到一个发展目标以后要给员工提高相应的待遇。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自然有了主人翁意识。这样大家才能从思想上对企业心存感激,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依靠,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见政工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大家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这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政工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2.3政工工作可以为企业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一个企业要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优秀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和学习,让他们具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同时也给企业营造一种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政工工作可以让员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综合条件的变化,构建自我完善的企业文化;政工工作还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在工作中产生共鸣,树立科学的理念,营造知识共享、文化共享、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形成共同的事业观,确立甘愿为企业发展努力付出的责任感,构建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政工工作可以让企业明确目标,并为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实践和升华,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企业的发展,构建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

3、做好企业政工工作的建议

3.1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是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国有企业全面协调的发展,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各级党员的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针对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实在在的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发挥保障作用,变无利为有利。

3.2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大政工”模式。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跳出认识误区,跳出“自我循环”的怪圈,要充分认识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政治基础。要保证企业发展,就必须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优势,建立“大政工”模式,形成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3.3加强针对性,注重实际性。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利益引导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坚决克服“空对空”的说教和脱离实际的教育。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善于协调解决广大职工的思想情绪,修正决策中的不足和偏差。要围绕企业的重大活动来进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要围绕企业的实际困难尤其围绕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帮助他们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生老病死问题等。通过实际行动来帮一个,带一片,给广大职工送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篇6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围绕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合理布局,推动资源整合、促进集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政府服务、打造良好环境,推动我市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形成拥有比较优势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3-5个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一批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品牌和注册商标,形成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实力不断增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新局面。力争“十二五”期间产业年均增速25%以上,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全国知名的医疗器械集散地,力争“十三五”期末医疗器械产业在全市的贡献份额达到3%。

三、主要任务

1.高标准打造发展平台。以下原镇医疗器械产业园为基础,规划建设市下原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明确为市级专业园区,作为统一承载全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平台。为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和自律,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今后新发展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原则上集中在下原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注册。充分放大特色优势,筹建下原医疗器械集团公司,注册“下原医疗器械”商标。

2.加大项目、人才招引力度。举全市之力加强医疗器械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瞄准国际一流企业、国内一线品牌企业,加强推介我市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基础,努力招引一批规模大、产出高、品牌好、带动力强的企业落户,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企业总数达到200家。其他镇(区、园)引荐项目落户于下原医疗器械产业园区的,按《关于镇(区、园)相互引荐项目的奖励办法》(皋办〔2012〕66号文件)予以奖励。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园区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3.加快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步伐。引导医疗器械产业加大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医疗器械研发中遇到的问题,为医疗器械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下原镇科技服务中心(市级孵化器)的作用,更好地为科技型中小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鼓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活动,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努力提高高端产品的出口比例。

4.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放大优势、错位发展、做大做强,促进医疗器械生产型企业向III类产品、高端产品、出口产品生产拓展,医疗器械经营型企业向国内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国外品牌的总商、一级商、二级商提升。市医疗器械同业商会要不断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培训企业人员,提高行业素质,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行业发展空间,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

5.加强行业发展的服务监管。食品药品监督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在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行业秩序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促进医疗器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原材料供应资质审核、按批准工艺组织生产以及产品出厂的检验等;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重点监管经营方、供应方和销售方资格审核以及相关台账资料的建立;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落户,及时提业发展信息,帮助和指导企业做大做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检察院(反渎局)、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税局、工商局、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和下原镇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加快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意见,研究制定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及发展措施,负责处理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篇7

第一条为推动企业科技研究活动与标准化同步工作,提高企业研究开发的经济效益,缓解产品开发和市场要求脱节的问题,规范研究行为,提升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所称科研与标准化同步工作,指企业为实现科研与标准化工作相同步,在组织保障、标准化战略与体系以及研发过程的标准化方法等方面所建立的工作要求。

第三条本意见适用于高新区内企业在开展所承担的国家、地方科技项目和企业自己开发的科研活动时,建立科研与标准化同步工作机制要求。

第二章组织保障要求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最高管理层中指明负责研发与标准化同步工作的人员,并设立专(兼)职的标准化管理部门。

第五条企业应有2名以上专职标准化人员,经培训的标准化人员(含专兼职)比例不低于企业员工总人数的1%,企业专职标准化人员应有获得有关单位颁发的标准化资格证书。

第六条企业应将标准化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年度标准化经费投入不低于科研经费的10%。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并将标准化成果纳入科研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标准化宣贯与培训制度,加强对标准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全体员工应有标准化意识。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标准化信息、科技信息、知识产权信息等数据资源的检索渠道。

第三章标准化战略与体系要求

第十条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研发战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标准化战略,对科研与标准化的中长期目标作出明确规划。

第十一条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管理办法,促进科研与标准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十二条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以提高参与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第十三条企业应依据《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6),建立内部的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取得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证书。

第四章研发过程的标准化要

第十四条科研人员应不断学习标准化知识,掌握标准化的最新动态。科研人员中专(兼)职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比例不低于10%。

第十五条研发项目负责人应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标准化,项目组中应明确标准化责任人。

第十六条项目预研阶段,应检索、调查和分析与项目有关的国内外标准及知识产权等信息,做好标准查新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立项阶段,应在立项文书中明确标准化目标及经费预算,立项审批时应有标准化人员参加。

第十八条项目设计与研发阶段,标准化责任人应及时对产品图样与设计文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等标准化审查,跟踪相关的标准、知识产权等信息,研究项目成果标准化的可行性,并确定标准研制计划。

第十九条项目试制阶段,应进行生产工艺、工装的标准化程度与继承性审查,制定相关的工艺流程及作业标准、质量检验标准并进行验证和完善,同时完成产品企业标准的草案。

第二十条项目成果验收阶段,应有标准化专家参加验收工作,并对形成的阶段性标准化成果进行评估,形成标准化审查报告。

第五章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及时将科研成果中的自主创新技术与企业标准相结合,并依法备案后,方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或进行生产。

第二十二条鼓励企业积极将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及时跟踪和收集产品在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与回收处理过程中的各种质量与技术信息,不断完善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工艺,及时修订科研过程各环节系列标准。

第六章企业研发与标准化同步工作考评

第二十四条企业在科研项目结束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科研项目立项书、承担项目人员及职责分工材料;

(二)预研阶段时收集的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和知识产权信息材料;

(三)产品图样与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记录;

(四)工艺、工装等标准化手册;

(五)企业标准编制计划、草案和备案文稿;

(六)项目标准化审查报告;

(七)项目验收报告;

(八)产业化报告。

第二十五条高新区经发局和市质监局高新分局可组织专家组对企业研发与标准化同步工作情况按第二十四条要求进行考评。专家组由标准化、经济或科技领域内有关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

第二十六条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评价遵循企业自愿的原则,不收取企业任何费用。

对于科研与标准化同步机制考评合格的企业,高新区管委会在标准化战略资金资助、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推荐、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示范单位评选等工作中给予优先安排。

第七章附则

篇8

一、全力支持企业扩能改造

1、对现有工业企业增资扩建或技术改造项目(经相关部门确定后),新增投资2亿元以上的,属市、区有权减免的规费予以全免。(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规建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对国家、省、市及我区鼓励类的新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且现有企业当年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引进新落户企业当年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对项目实际发生的银行贷款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为期一年的贴息,但市重点工业企业项目不超过300万元,其他工业企业项目不超过100万元。对新上的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一事一议重点支持。(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3、对“飞地工业”模式引进的鼓励类转移园区或产业链企业,其产生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分配比例按转移方30%和承接方70%确定。(此项工作由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对投资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的,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即由原来的每平方米65元减为32.5元;对特色产业园项目,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此项工作由区规建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土地供应向列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倾斜,特别是对财税型、成长型、就业型的“四有三不”(有市场、有合同订单、有信誉、有效益,不是高污染、不是高耗能、不是高危产业)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依法依规优先保证其用地合理需求。(此项工作由区国土分局牵头、区规建局、区招商局、区经发局等配合负责对接和落实。)

6、对新确认的“3010”工程项目,且当年实际完成投资达到总投资额五分之一的,补助其前期费用。补助标准为:总投资30亿元以上(含铺底流动资金)的工业项目,其前期费用补助150万元;总投资10亿元以上、30亿元以下(含铺底流动资金)的工业项目,其前期费用补助50万元。(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二、全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靠大联强

7、鼓励企业(集团)以技术、产品和品牌为纽带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合作。在品牌共享授权和生产许可证、产品认证、质量检验等方面,工商、质监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帮助做好协调服务和备案认可工作。(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牵头、区质监分局配合负责对接和落实。)

三、全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8、大力实施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扶持一批高新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确保国家、省对促进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9、对新上的引进关键和共性技术的项目和产、学、研联合开展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形成产业化的,经市科技部门确认后,积极争取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扶持资金支持。(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10、对被新认定为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5万元;对被新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省、市优秀新产品并形成产业化、产生效益的前十名,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3万元、2万元。(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四、完善投融资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11、凡完成股份制改造(包括新设)并报*证监局辅导备案的拟上市企业,以辅导备案上年度缴纳的所得税为基数,连续3年每年超基数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区财政酌情给予企业资助。(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12、对在境内外证券市场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优先推荐其法定代表人评选当年度*省优秀企业家和*工业经济十大突出贡献企业家。(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金融办负责对接和落实。)

13、对拟上市公司,优先支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申请国家和省、市政策性扶持资金。(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和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14、允许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公司股东拟转股方对被转股方享有的公司债权,可转作股权作为对公司的出资。债权转股权登记按股东变更登记及增加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的变更登记办理。(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15、搭建投融资平台。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思路,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做实融资平台资本金,做大现金流,做优资产,做强融资投资能力,为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征地拆迁提供投融资保障。到2011年,力争有一个总资产过百亿,年融资投资能力达20亿元以上的投融资平台。(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区规建局、区公用局和区国土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16、倾斜贷款授信额度。金融机构的贷款授信额度,按照“围绕项目、平台承载、融资代建”的原则,优先推荐给我区用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及产业推进。(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负责对接和落实。)

17、多渠道多途径融资。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我区以BT、BOT等市场方式多渠道解决投入资金;支持我区以区内公共资产及其经营权进行融资,公共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办理过户和变更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支持我区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助推区内支柱产业发展;支持我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及上市公司再融资;争取市直有关部门帮助我区解决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18、建立用地储备收储制度。市政府允许我区储备一定数量的存量土地,将暂不使用的土地收储,注入投融资平台,将土地资源转为资本,充实投融资平台的资本金,提升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放大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效应,以满足产业升级、集聚和配套用地需要。(此项工作由区国土分局、区规建局和区金融办负责对接和落实。)

19、充分利用*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市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这两个融资担保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此项工作由区财政局和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0、帮助税源型、成长型、就业型的“四有三不”企业进行流动资金贷款融资,积极组织和推荐区内企业参加市政府召开的每月一次银企对接会,争取优先推荐给省、市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和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1、对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有信誉但暂时在金融机构贷款有困难的中小企业,由企业申请,区管委会签章承诺承担50%风险,争取市财政委托*银行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2、为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本市企业的融资担保力度,对依法设立1年以上,在市中小企业局备案,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当年的贷款担保实际发生额达到其注册资本2.5倍以上,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50%的担保机构,按照当年为企业贷款担保发生额的0.5%给予补偿,但每个企业当年最高补偿额不超过50万元。(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3、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股权出质贷款融资,免费为企业办理股权出质登记。鼓励和支持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所有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开展股权出质的试点工作,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注册登记工作。小额贷款公司由区工商局注册登记。(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4、积极引导、协调、支持企业采取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发行信托计划和引进战略合作者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负责对接和落实。)

五、有效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25、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点会展,支持企业到境外参展、开拓国际市场,并在质量认证、广告宣传等方面给予资助。(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区招商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6、市政重大工程项目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对有原创知识产权的地产品,全部列入区政府采购目录,并优先推荐列入省、市政府采购目录,帮助争取列入国家有关目录。(此项工作由区公用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7、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加工贸易。对企业承揽境外项目设计、咨询年营业额100万美元以上的,建筑项目和大型成套设备安装年营业额500万美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8、鼓励企业提质创牌,进行品牌营销。对被国家、省工商部门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29、加快退税进度,对单证信息齐全的,应在企业申报15日内办理出口退(免)税。(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牵头、区国税局、区地税局等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对接和落实。)

30、在单证齐全、手续完备的前提下,办理减免税时间由规定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牵头、区海关联络办等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对接和落实。)

六、有效帮助企业降低商务成本

31、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大工业项目新招工进行上岗培训,由企业与区内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联合培训,经区人事劳动局审核后,在完成规定的培训课时等要求下,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市促进再就业机构按每人200元至4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助。(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人劳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32、从2009年社会保险缴费年度起,工业园区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由原按所在设区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进行核定,调整为按所在设区市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进行核定;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以所在设区市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按现行缴费比例参保缴费。(此项工作由区人劳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33、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税源型、成长型、就业型的困难企业,由企业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审批后,可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内不加收滞纳金;可阶段性降低四项保险费率的标准。(此项工作由区人劳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34、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按20*年末基金累计结余30%的比例用于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前提下,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保证不裁员、少裁员,而且有稳定员工队伍计划措施的困难企业,可以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此项工作由区人劳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35、2009年,区安排300人培训指标,开展在岗职工培训的困难企业,由促进就业资金给予适当补贴;重点扶持在岗人数多、没有裁员的困难企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500-600元。对通过培训后取得高级工的青年职工以及技师以上的紧缺技能人才,按规定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2000元/人。(此项工作由区人劳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36、重点支持年创汇额500万美元以上的自营出口工业企业加强物流平台建设,降低外销内陆段铁路、公路、水路运费。(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37、鼓励和支持年创汇额3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出口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收汇风险。(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38、重点支持年创汇额3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出口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出口规模。(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七、有效帮助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39、对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且年增长15%以上、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增长15%以上的企业,由区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以内的资助。(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0、对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幅30%以上,且上两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当年税收增幅分别达10%以上的市重点工业企业,以主营业务收入增幅30%为基数,按每超过1个百分点奖励1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者),但最高不超过20万元。(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1、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且本年度较上年度销售和利税有增长的市重点工业企业,本年度较上年度每增加1度用电量,给予0.1元的电费补贴。一年结算一次,但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2、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自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减轻其税负。(此项工作由区国税局、区地税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3、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税源型、成长型、就业型的工业企业,某一关键阶段资金暂时短缺且马上可缓解的,由企业向税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允许企业按规定适当延期缴纳税收,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流转。(此项工作由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和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4、将全区范围内应向企业征收的各项规费和政府性基金等全部列出目录,编印成册,发给企业。对目录中未列出的收费项目,除国家、省、市新提出要求征收的外,企业均可拒交。(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八、放宽各类市场主体准入条件

45、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允许企业在名称中直接使用“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对外进出口”等行业用语。对开发区重点招商项目,允许企业使用不含“字号”的企业名称。知名企业以控股形式来开发区投资的,允许新办企业名称前冠以控股企业行政区划和字号。允许具有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冠省名,由当地登记机关受理后报省局核准。(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6、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条件。支持企业组建集团,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注册资本由5000万降为1000万元,子公司由5家降为3家,母子公司的合并注册由最低限额1亿元降为3000万元。(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7、放宽企业住所的登记条件。投资人申请企业登记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由区管委会或房产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使用该场所从事经营的证明,可以视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明。(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8、支持新型行业进入市场。凡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未规定准入条件和前置审批的,凡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予以登记。其名称和经营范围允许使用政府规范性文件有关新兴行业的表述作为行业用语。(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49、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需要调整经营方向的,积极支持企业利用现有条件,开展相关项目的经营,为企业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提供便利;对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成立后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允许其延续至2009年底。(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九、推进大项目建设,培植支柱产业

50、争取优先将我区大项目列入国家、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及时解决大项目用地指标及配套设施建设问题。在符合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用地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优先保障我区的重大项目用地计划;优先保障开发发展的地域空间;按规划支持我区的商住配套用地;对连接或途经我区的交通主干道和管网优先纳入市重大重点工程,并尽快组织实施到位。(此项工作由区规建局、区公用局和区国土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1、做好大项目引进、建设、投产的环评、安评等各项前置审批工作。区各职能部门要超前介入,定人、定时指导帮助开发区完善项目前置审批需要的各种材料,尽快完成核准(备案)手续,或积极协调对口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备案)。(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区规建局和区安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2、积极帮助重大项目争取国家、省扶持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区各职能部门应及时研究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项目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办法,指导、协助我区将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市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范畴,并力争落实到位。(此项工作由区财政局、区经发局和区招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3、整合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向我区重大项目倾斜。市财政从2009年起连续3年从事整合的扶持企业发展资金和其他各项政策性扶持、担保贴息、奖励资金中每年安排每个国家级开发区用于加强开发区的大项目承载能力建设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各不少于2亿元资金。充分发挥市财政支持企业发展资金引导效益最大化作用,同时,保持对我区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凡已享有的财政、土地等支持政策,在2011年前保持不变。(此项工作由区财政局、区国土分局和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4、全力支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机电制造产业、电子与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和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5、支持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与科研院所联盟、高等学校协作的力度,推进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各部门要积极帮助引进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园、软件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专业园落户开发区。(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招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6、支持主攻产业龙头项目。我区在招商引资中要重点按照“两高两低”的总体要求和开发区产业集群板块总体规划的具体要求,强化产业招商,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市场前景好的亿元以上大项目,尤其要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台湾100大企业,建立“一对一”的项目招商和推进机制。对引进的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的单位及个人分别给予奖励,奖励经费由主体税种受益财政承担。(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区经发局和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7、加大总部经济发展力度。参照《红谷滩新区总部基地建设暂行办法》(洪府厅发[20*]1112号),给予入驻我区总部基地的单位和企业同等优惠政策,以支持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此项工作由区招商局、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8、设立土地经营收入专户。2011年前,凡在我区内经批准通过土地交易中心招、拍、挂出让土地取得的收入,对按规定应返还我区的,按市政府洪府发[20*]27号文件精神返还,专项用于开发建设。(此项工作由区国土分局、区财政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59、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群体板块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负责编制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凡属区内的工业以及农民安置房项目的所有规划手续由市规划局委托开发区管委会办理。商业服务和房地产等经营型项目规划审批办证手续以及方案审查也由市规划局委托开发区管委会办理,市规划局只负责按控规要求核定规划技术指标。开发区管委会按季度将规划审批情况报市规划局备案。由市国土局授权其派驻分局对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编制供地方案,农民公寓用地由开发区国土分局按规定办理;工业用地由开发区国土分局按规定组织公开出让,报市国土局备案;三产用地和经营性住宅用地,由开发区国土分局拟定供地方案报市国土局审核,再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此项工作由区国土分局和区规建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十、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0、委托开发区对辖区内企业和单位的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行使市级核准和备案权限,如需争取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计划或争取国家、省支持的项目,有关职能部门要予以全力支持。开发区内的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施工许可证的发放等管理权(建设工程招投标权除外)均委托开发区行使,市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此项工作由区规建局和区安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61、建立独立的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凡在我区注册的企业报送统计数字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部由我区实行按注册地进行统计。建立分类指导、重点突出、错位发展,与我区主要任务和产业群体板块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县区考核指标相区别的我区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对基础设施投入、产业聚集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规模以上企业个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安置就业人数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考核。(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62、开辟为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受理驻区市重点工业企业申请事项,对项目审批、建设用地、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重点支持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区领导包案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对区直部门受理和解决驻区市重点工业企业问题的情况实行全程监督,并定期通报。(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对接和落实。)

63、完善区领导到企业现场办公工作机制。对驻区市重点工业企业、“3010”工程和“十百千亿工程”项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需区管委会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由驻区企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在10个工作日内,由区领导到驻区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问题。(此项工作由区经发局和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对接和落实。)

64、开辟市场主体准入“绿色通道”。将国家、省政府、市政府和开发区确定的重大投资和利用外资项目,以及改制重组、组建企业集团涉及工商注册登记的,纳入绿色通道,提前介入、个案辅导、专人负责、跟踪服务、限时办结;对工业园区内企业、重点企业和大型企业上门办理企业年检,提供高效便捷的工商登记服务。(此项工作由区工商局负责对接和落实。)

篇9

1、鼓励企业总部落户。允许企业名称使用“总部”、“地区总部”等字样;允许在设立的功能性地区总部企业的名称使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地区总部销售中心”、“地区总部管理中心”、“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等字样;以知名品牌为纽带形成的特许经营、加盟门店等各类连锁群企业、商户,凭企业总部出具的同意名单,允许其名称冠用总部的字号和“连锁”字样;允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园区的企业,使用“XX园”、“XX区”等字样表述其行业。

2、放宽对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名称登记的限制。其在办理设立、变更登记时,可申报含有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的企业名称。

3、允许冠市名且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可以不受行业限定,在名称中使用“发展”、“开发”、“工程”、“科技”、“实业”等字样。

4、允许投资人持中国护照作为其在投资设立内资企业的有效身份证明。允许港澳居民在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二、放宽企业出资方式

5、允许自然人以固定资产作价出资。自然人名下的固定资产,包括厂房、土地(不含土地经营权)、写字楼、店面等,经依法有效评估后,允许按照《公司法》规定的出资比例出资,可在五年内办理过户手续。此前提为出资人须作出不得从事与公司经营事务无关的资产抵押、交易等行为的书面承诺。

6、允许内资企业以固定资产增值部分作价出资。允许评估资产转增资本金,内资企业因产权重组需变更注册资本额的,其资产经评估机构评估后的净值,留出相当于转增前企业注册资本的25%(列为留存公积金)后,均可直接出资,工商部门凭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予以办理相关变更登记。

7、允许公司债权转股权。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港澳人士除外)或者在中国大陆依法设立、具备公司股东资格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允许其对公司享有的合法债权转为出资(认购股份),作为增加被投资公司注册资本。

公司债权转股权应当符合以下条件:被投资公司属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应当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被投资公司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经出席公司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债权应当基于双务合同产生、并以货币给付为内容;同一债权涉及两个以上债权人的,应当经该债权的全体债权人一致同意;债权人如果同时是被投资公司债务人的,该债权人实施债权转股权的金额不得超过其所享有的债权抵消所承担债务后的余额;被投资公司属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债权评估作价出资的金额应当经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被投资公司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评估作价出资的金额应当经出席公司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债权人为国有企业或者其他国有性质的单位的,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转为出资的债权应当进行专项审计和资产评估,并出具验资报告,审计和资产评估应当采用同一基准日。债权转股权的作价金额不得高于该债权经审计确认的帐面值和评估值。验资报告应当载明该债权的审计和评估情况、实施债权转股权的基准日期、全体股东确认的作价出资金额、被投资公司财务报表的调整情况。

债权转股权不适用于公司设立。以债权转股权方式增加的注册资本须一次性缴纳,并由被投资公司一并申请办理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变更登记。

三、支持企业改制、转制

8、支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以划拨方式(或合并)取得另一个国有企业的整体资产,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的被划拨(或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可以直接转增为接收企业的注册资本;涉及国有企业变更出资人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即可办理。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企联动、共谋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围绕扶持企业发展,实现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环境优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解决企业突出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镇三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制度(见附件2)和重点项目跟踪管理办法(见附件3)。同时,探索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实现服务企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本职,突出特色。结合本地实际和本部门工作职能,坚持主动作为,突出特点,抓住重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企业活动。

(二)深入调研,创新服务。深入企业调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努力搭建服务企业发展的平台。

(三)破解难题,推动落实。认真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工作措施,敢于承担责任,想方设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四)着眼长远,健全机制。以深化“服务企业发展年”活动为重要载体,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三、工作内容及分工

(一)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帮助企业向上级争取项目及资金。抓住国家“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利时机,跟踪掌握政策信息,加大项目推荐力度,主动与上级部门搞好对接,争取最大量地列入上级项目资金盘子。(由镇经服中心、招商中心、科技办、财贸办、财政分局负责,黑体为牵头部门,下同)。

2.创新服务项目建设落实机制。对需要上级立项的重点项目,负责项目报批的部门要提前介入,实行办事程序“直通车”制度,做到专人跟帮、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由镇招商中心、经服中心、城建办、财贸办、国土分局、安监所、环保办负责)。

3.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在全镇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发展愿望强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实行重点帮扶、重点倾斜,促其做大做强,在谋划包装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由镇经服中心、招商中心、财贸办、财政分局负责)。

(二)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1.扩大金融资金供应。通过进一步完善表彰奖励政策,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提高工业贷款总量占比,新增贷款规模要确保用于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服务业的信贷支持。积极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扩大信贷规模、引进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等工作。(由镇经服中心、招商中心、农服中心、财贸办、驻镇各金融机构负责)。

2.支持企业多元化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上市、私募融资、场外交易等方式进行多元化、多渠道融资筹资。加强与市上市办、服务业办和金融办沟通合作力度,以招商选资促进企业间合作。(由镇经服中心、招商中心、财贸办、财政分局、驻镇各金融机构负责)。

3.推进银企合作。强化金融机构与骨干企业沟通机制。组织好政银企恳谈会,向金融机构推介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提高合同签约率和贷款资金额度。各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贷款要在利率上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对产品有市场、讲信用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由镇经服中心、招商中心、财贸办、驻镇各金融机构负责)。

(三)积极落实各类鼓励政策

1.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充分落实上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税费减免和奖励扶持措施;增加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由镇经服中心、财政分局、科技办负责)。

2.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对积极推行并完成清洁生产、能源审计、节能监察和节能改造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由镇经服中心、环保办、财政分局负责)。

3.提供政企沟通和人才智力支持。完善震泽镇领导干部挂钩八十家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完善对企业家的表彰、奖励、培训和政治激励机制。(由镇经服中心、组织办、财贸办、科技办、劳保所负责)。

(四)加强机关效能和环境建设

1.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最大限度地精简许可事项,优化业务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对行政许可项目,严格落实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由镇党政办负责)。

2.精简会议和文件。实行会议总量控制和审批制度,减少会议数量,压缩会议时间,控制会议规格和规模,特别是减少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数量。减少文件数量,压缩文件篇幅。(由镇党政办负责)。

3.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发挥企业报批、企业投诉、企业咨询和企业建议四大中心的功能,畅通沟通渠道,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做到企业正当诉求“零搁置”。(由镇纪委、党政办、经服中心、招商中心负责)。

(五)落实企业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1.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义务。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度,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由镇安监所、工会负责)。

2.督促企业守法经营。加大政策宣传和指导力度,确保企业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劳动用工、税收缴纳、计划生育、土地利用和规划等方面不发生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稳定事件。(由镇经服中心、质监分局、工商分局、环保办、劳保所、综治办、食药监所、卫生办、国土分局、计生所、城建办、工会负责)。

3.帮助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支持企业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挖潜改造、技术革新、经营策略、品牌信誉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由镇经服中心、财贸办、工商分局负责)。

四、工作机制

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年”活动,实行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牵头和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镇党委、镇政府统筹指挥企业服务年活动的组织实施。通过三套班子每月例会,明确各个时期的服务方向和重点,指导各牵头和责任部门开展工作。

(二)建立专项工作定期例会制度。由各牵头和责任部门负责召集,排查汇总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难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落实任务,细化责任,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三)建立督查考核机制。由镇纪委依托企业投诉中心平台定期进行工作督查,对企业服务组织不力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工作重大失误的,严肃追究牵头部门及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五、工作要求

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各村(社区)以及社会各界都是“服务企业发展年”活动的主体,要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认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后金融危机时代给我镇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对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年”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为企业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换位思考,真抓实干,在服务企业中树立新形象,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