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冶金企业 信息化平台 构建途径 意义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自动化建设也逐渐受到了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将生产资源有机结合,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其自动化的发展。

1 冶金企业厂内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架构

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平台的建设,即软件平台、硬件平台和通信平台,其中软件平台包括物流信息自动跟踪系统、调度集中系统、铁水运输信息跟踪系统、钢渣运输信息跟踪系统、钢材发运管理系统、历史作业过程综合回放以及数据报表综合管理系统。硬件平台主要包括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自动排列进路系统、调车自动化系统、机车作业计划无线传输、平面调车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和机车GPS跟踪系统。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共同构成了冶金企业厂内的信息化平台,并通过有线网络系统与无线局域网构成的通信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

2 冶金企业厂内信息化平台各系统组成及构建途径

2.1 通信平台

通信平台主要包括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目前大部分冶金企业的有线网络均采用的是光纤网络,将企业的公网光纤作为其信息平台的有线通信网络系统。例如太钢冶金企业,实施铁路调度集中策略,调度集中需要通过远程控制铁路信号,因此采用专网作为调度集中网络的信息化平台更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双环光纤网络。这是因为铁路信号这一控制系统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正常生产,若采用双环专网,能使冶金企业厂内网络通信的安全度大幅度提升。无线局域网是冶金企业机车作业计划无线传输系统、装卸车房库PDA以及机车GPS信息跟踪系统实现数据传输的主要平台。冶金企业在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厂区无线局域网,使机车作业计划无线传输系统和机车GPS信息跟踪系统不间断的工作实现无线通信。

2.2 硬件平台各系统

冶金企业的硬件平台系统主要由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自动排列进路系统、调车自动化系统、机车作业计划无线传输系统以及平面调车系统等组成,此外,机车GPS信息跟踪系统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这些硬件平台各个系统各自发挥着其功能共同实现了冶金企业数据传输的信息化。例如铁路信号微机连锁系统是提高车站通过能力的信号设备,工作流程为利用计算机实现对车站工作人员的操作命令,并对现场设备状态的表示信息进行推理运算,从而集中控制车站进路、道岔以及信号机,使其相互制约,保证行车安全。

2.3 软件平台系统

软件平台如物流信息自动跟踪系统、钢材发运管理系统、数据报表综合管理系统、历史作业过程综合回放系统等,均是冶金企业软件平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企业厂内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使其调度集中管理更加高效,提高了调度指挥系统的快速应变能力,历史作业过程综合回放系统使得作业过程能再现并可追溯;数据报表综合管理系统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信息分析平台。

3 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的重要性及意义

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来,早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多在离散制造业,在信息化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构建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信息规划。在上个世纪90年代,冶金企业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由于冶金企业的特点,流程制造业类型的冶金企业在其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管理与经营等各个方面与离散制造业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冶金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规划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冶金企业在业务管理需求方面具有多样性,其信息系统较多,因此,采用分布实施的方法较为有效,分布实施的前提是要对其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确立一个总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分布实施各个功能以及前后系统之间功能的连续性,避免发生后续系统实施与前期实施系统之间形成孤岛或功能冲突。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需要正确的应用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只有针对企业的具体特点与实际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建设规划。冶金企业中各个专业信息系统之间具有互相关联性,这些系统之间的联系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在进行信息化规划的时候首先要的考虑的便是各个信息系统间的业务集成,因此,只有使用系统的、全面的眼光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才能确保其实现的科学性。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企业战略目标中的一部分,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是企业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的规划需要兼顾好其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和是否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两个方面,前者需要针对企业的发展实际与具体情况,后者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预测。只有对信息系统架构进行全局性的谋划,才能确保分布实施的成功,使后续建设系统与前期实施的信息系统紧密无缝连接。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无论是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只有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实际需求以及资源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才能更好的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

篇2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企业职工教育重要性 问题措施

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对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个人技能水平、思想素质水平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企业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目标。因此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企业职工教育的重要性

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对提高职工自身的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在逐渐市场化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经途径。通过职工的教育培训能够实现企业的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而职工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高素质水平的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能够带领企业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此外,通过教育培训,还能够增强职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会促使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企业职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教人员缺乏没有相关的教育监督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的职教人员缺乏。目前,从事企业职工教育的人员一般都身兼数职,由于工作压力和时间有限,职教人员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职工教育中,造成职工教育简单化。其次,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目前,许多企业都制定有职工教育制度,但是没有建立后续的监督管理制度,无法保证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职工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企业由于没有相关的职工教育管理体系,导致企业没有通过职工教育,真正达到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目的。

2.2. 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不适合当前的职工教育

当前,在企业的职工教育中,现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不适应当前的职工教育的发展。首先体现在职工的综合素质没有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相联系,职工只是根据企业的要求参加职工教育,没有充分认识提高自身知识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者就是职工的薪酬的晋升与职工教育质量的高低无关,造成在职工教育中,职工认为学与不学都是一样的,没有激发职工学习知识、技术的积极性。

2.3. 职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许多企业领导者存在注重短期效益,忽视职工教育的长期效益,致使企业的 “重效益、轻培训”的观念比较严重,导致企业的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投入的经费不足。有些企业通过减少培训课时和压缩讲师薪酬的方式来节约职教经费,这样一方面使得职工教育处于形式化阶段,没有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降低了职工和讲师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企业职工教育的发展。

2.4企业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在很多企业中员工都不愿将时间花费在参与教育培训中,有的是满足于现状,有的是认为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2.5.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没有整体的、长期的规划

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都能够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组织和安排实施过程中,却没有一个整体的、长期的、系统的规划,这就使得教育培训只能以短期、应急的培训为主,难以切实的发挥对企业发展的整体性作用。

2.6.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内容有时与其岗位内容不相符

企业的岗位技术性和专业性越来越强,所以在教育培训上应当区别开来,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经费和管理上的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一点,导致职工教育培训的作用不大。

3.、改善职工教育现状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企业职工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如何让改进和完善职工教育质量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企业职工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旨在切实提高企业职工教育质量,推动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3.1. 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切实提高企业职工教育的质量,必须要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管理体系。首先,在职教队伍方面,企业要加强职教队伍的建设。教师是职工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职工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企业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的职教队伍,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职教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还必须重视职教人员的培训,丰富和培养职教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为提高职工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在职工教育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组织一支办事能力好,管理能力强的队伍从事职工教育的管理工作,分工负责,层层管理,保证企业职工教育的质量,解决好职工在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要切实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积极建立完善的职工教育管理体系,使得职工教育逐渐走向正规化、制度化。

3.2.. 加大职工教育的支持力度,适当调整经费投入

职工教育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要想把职工教育做好、做强,这就需要企业加大职工教育的支持力度,适当调整经费投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职工教育的专项资金,以支持职工教育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一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在资金使用方面,要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出现乱挪用职工教育资金而影响职工教育进程和质量的现象。第二,在职工教育中,要克服形式化的培训模式,做到针对企业当前发展趋势做出适当的职工培训,不能一味的为了减少企业的费用支出,而降低职工教育经费的投入,让职工能够合理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达到职工教育的目的。

3.3.改进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俗话说 “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职工教育也一样,为此,企业要改进落后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大职工的奖惩力度,因为不同职工之间在知识接受能力、培训积极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第一,企业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效益考核指标和措施,注重职工培训质量的考核,避免出现培训前后没有区别的现象;第二,企业还要将培训津贴与职工培训考核结果相结合,根据职工培训质量的高低发放培训津贴,第三,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如专业技能鉴定、初中高职称等职称的补助,从而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职工教育,让职工能在岗位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培养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改进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职工的参加企业职工教育的积极性。第四,企业要改革教育培训机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在教育职能运行机制上,把教育培训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去。通过培训学习,将知识应用于企业的发展;在培训成效保障机制上,教育培训要结合实际岗位分工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培训、考核、任用、待遇”一体化政策,积极引导员工将个人职业规划同企业目标协调一致,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发展的有机统一。

3.4.制定出完整系统的教育培训规划

各类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上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所以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职工的技能、素质现状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对于生产型的企业要加强企业职工的生产技能培训,服务型企业要加强职工的服务技能和素质培训;规划中还应当对不同成层次的员工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规划要以企业的整体综合实力提高为目标,实现企业职工的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3.5.通过多部门的合作促进职工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应当是由企业各个部门和管理层密切配合完成的一项管理内容。首先,要通过人事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强力有效的领导,保障各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培训的目标和规划;其次,企业还需要将职工的教育培训与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结合,综合考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的不同需求和企业的发展趋势要求,安排有效的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真正实现通过教育培训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

3.6.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科技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更加严峻,在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中也要不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存在着点多线长,地域分散的特点,对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就可以借助于现代网络多媒体等形式,开展远程培训,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费用支出,还能够实现不同发展地区的职工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培训内容,网络多媒体的培训方式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能够吸引职工的关注度,提高参与教育培训的效果,从培训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对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个人技能水平、思想素质水平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职工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做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整体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建立起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水平,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的职工教育,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适合企业职工教育发展的道路,把企业职工教育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谭福. 加强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J] . 大众科技. 2008( 12) .

[2]赵春彦 . 知识时代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9 ( 36) .

[3]杜娟. 如何加强企业的职工教育 [J] . 科技致富向导. 2011( 30) .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重要性 原则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使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对其合理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它是确保组织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需求的满足,其所考虑的是整个人员的发展规划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或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人力资源规划的关键任务就是规划核心人员。核心人员是一个组织或企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20%的核心人员对企业产值的贡献很可能占80%的份额。在人力资源管理时代,企业竞争力往往需要核心员工创造不断增加的附加价值。

一、规划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防止人员配置过剩或不足,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在稳定发展的条件下,组织一般不需要人力资源规划。而对于一个非静态组织(生产经营领域、所采用的技术、组织的规模随时发生变化,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均需随时调整)来说,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存在必然的差异,两者的平衡不可能自动实现,这就要采取适当的预测方法来调整人力资源的供求矛盾。人力资源规划能够确保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组织管理的有序化。人力资源规划在大型和复杂结构的组织中,其作用特别明显。如何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人员以及培训任务,均可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实现。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会为组织的录用、晋升、培训、人员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在当前央企的改革中,要改善人力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状况,增加绩效考量,加强责任感,以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与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需要相协调。

3.确保组织能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组织总是处在不断的生存和发展壮大之中,其动力来源是人力资源的获得与运用。如何应对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变化,如何适时、适量使组织获得所需的各类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规划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规划人力资源必须遵循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内外环境的变化,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才能真正做到为组织或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内部环境变化主要指组织自身和员工个人方面的变化因素,外部环境变化包括组织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有关人力资源政策、行业环境因素等变化。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方向必须适应未来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改革趋势,将其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系统之中以实现组织的使命。

2.科学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要从人力资源现状出发,以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预测为基础进行科学客观的人力资源规划,全面统筹与均衡发展,最终保证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3.人员保障性原则。完善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问题是人力资源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它包括人员的双向流动预测(可不断改善员工的素质、结构,实现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优化)、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动态分析、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绩效、薪酬影响等。只有有效地保证了人力资源供给,才能实现人力资源更深层次的开发与管理。

4.协调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是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最关键的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纲领,在其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始终与其他职能相平衡。且要处理好以下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眼前和未来的关系、必要和可能的关系、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5.利益共同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既是面向企业的计划,也是面向员工的计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员工达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

6.适度流动原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免不了人员的流动,好的人力资源队伍是与适度的人才流动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员工的流动率过低或过高,都是不正常现象。流动率过低,员工会厌倦所在岗位的工作,这不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流动率过高,说明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减少企业培训员工的回报。保持适度的人员流动率,可使人才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总之,人力资源规划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合理规划,遵循相关原则,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万全.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J].管理观察,2012,26

[2]覃海燕.TEP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分析[J].大科技,2012,17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 问题 对策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资本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和作用得到日益凸显。人是控制一切企业竞争的决定因素。随着人力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条件下,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新的人事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存在于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缺少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招聘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绩效考核难度大、人力资源规划尚不完善。解决的策略主要有:建立基于能力的薪酬管理体系、完善培训体系、拓宽招聘渠道、建立适合电力企业特点的绩效考评体系、制定规范的人力资源规划。

(一)缺少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奖励机制的好坏。供电公司要想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设立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目前,电力企业薪酬结构分配不够合理,奖励机制的作用也不够明显。原因是电力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本应依据劳动条件、劳动强度、以及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确定报酬,而如今,工龄的长短成了企业计算薪酬的标准,这就导致许多职工安于现状,不钻研业务,消极工作。其次激励制度和岗位有关,用做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奖金实际上成为了岗位工资,无论有没有完成任务都可以得到奖金,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工作的完成情况。再次,岗位调换了,薪酬待遇却没有相应调换,责任和应得的利益不对等,使得奖励失去原有的意义。最后薪酬不与绩效考核挂钩,一些没有绩效的员工也能拿到奖金,绩效考核形同虚设,打消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

企业没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许多电力公司只是流于形式,对员工进行简单的培训,不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员工的基本技能不扎实,技术匮乏,不能适应岗位发展需要。另外,一些领导者认为对员工培训,费时费力,花销太大,还存在风险,看不到人才培养对于企业的长远意义。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就得不到提升,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企业也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招聘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电力企业需要以资金和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应用高质量的人才进行运营管理。然而近几年来,电力企业的人才招聘主要局限为系统内职工子女和关系户,形成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无论员工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素质如何,只要有关系,就可以进入企业,这也造成了企业人才的缺失。

(四)绩效考核难度大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并且绩效考核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只是走个过程,草草了事,绩效考核并没有发挥出其实际效果。考核指标和职位没太大关联,奖金分配,职务的晋升也和考核没多大关联。考核不与个人的利益挂钩,员工自然提不起来积极性。

(五)人力资源规划尚不完善

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长期规划上存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不足,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企业的内外环境而改变相应的政策,也没有对人才的需求予以科学的预测,使得企业无法建立合理的人才配置机制。

二、加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基于能力的薪酬管理体系

首先我们要建立公平、客观的、具有竞争性的薪酬管理体系,体现出“能者多劳”的特点,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管理人员还要对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奖励方式也可以是多N多样的,并不局限于物质奖励。比如,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同时,企业还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奖励,从而使员工在公司里更有归属感,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

(二)完善培训体系

要想保证公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供电企业必须要完善培训体系,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培训对于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只有经过培训,员工才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地完善自身。

(三)拓宽招聘渠道

电力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招贤纳士,吸收优秀的人才,为我所用。首先借助各种媒介进行招聘,如智联,58同城等。其次是进行校园招聘,这是电力企业获得专业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招聘,获得一批专业的,有干劲的人才,不断扩充人才队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加强内部招聘,外举不避嫌,内举不避亲,获得有效人才。

(四)建立适合电力企业特点的绩效考评体系

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绩效评估,企业可以发现员工身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激励机制。而员工也能通过绩效考核,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并及时改正缺点,这有利于提高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并且发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所以,有效的绩效反馈对企业和员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制定规范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长期工作,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量作出预测,建立长期规划。企业应该以自己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总揽全局,多渠道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在基于自身稳定的基础上,处理好人才流动与稳定的关系,并通过科学的评判,及时淘汰不合格的员工,吸纳优秀的人才进入企业,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重要性表现;重要意义;发展前景

一、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

1.职业素质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开始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测,不仅要求员工有基本的职业技术,而且也要求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文化基础、道德素质等方面较为薄弱,教师可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结合实际教学与实践情况,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学习创新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2.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要用到社交礼仪,良好的社交礼仪能使人际交往更为顺畅。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社交礼仪重在培养学生在面试、职场工作等环境中的礼仪素养。

3.政策与法律法规

就业指导课上的劳动法律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在求职应聘时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以及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如何解决;二是使学生在求职时,能够遵循相关劳动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有的学生在签订合同后违约,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也使自己面临种种法律问题,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

因此,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上的法律内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求职,帮助学生减少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维护学生权益,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与企业的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表现

1.实践性

职业学校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求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重要的优势。注重实践性是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原则,无论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还是进入职场的心理调整,都会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提前进入就业环境,使学生更具现场感,对学生的偏误进行指正,从而使学生在真正的供需见面或其他面试时准备的更加充分。

2.针对性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能够有效地解决他们在职业选择及应聘上的问题。其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设置就业指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进入社会、步入职场的时间也会早一些,虽然大多数学生较有个性,然而整体上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就业指导课进行专业化的指导;二是针对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职业学校的专业与现实社会生产的需求更接近,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通过平常的专业学习不断加强,而对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学生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认知,就业指导课针对这一状况,找出相应的对策,如:通过视频播放、模拟演练、参观实习等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

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1.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更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专业发展态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做一些评测,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行改正,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不仅如此,就业指导课还会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的发展方案,使学生逐渐认知自己,确立发展目标,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高校持续扩招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这也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状况下,就业指导课的构建与设置可谓意义重大。就业指导课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多较为贪玩、懒散,当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大多数学生都很困惑、迷茫,通过就业指导课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专业前景等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稳定情绪,进而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上对职业学校的就业环境,学生对自己如何求职、面试技巧等都有深入地理解,从而能够自信地应对求职上的困难,尤其是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道德上,就业指导课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因此,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就能够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择业观,也就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欣赏并接受。

3.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化的人才,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不断提高。此时,职业学校应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明确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纠正思想上的偏差,并更进一步地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可见,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而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进步的重要方向与目标,所以说,完善的就业指导课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就业指导课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发挥专业优势,自信地步入社会,尽快地适应并融入职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就业指导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德恩.就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桂芳.中职生就业指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高素质队伍建设;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攀升,电力企业为了稳固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纷纷开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然而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就要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充分显示自身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企业特征

电力企业与其他私营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首先它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组成,电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受我国经济体制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垄断性。电力企业在进行发电输电等操作时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来支撑整个店里输送的运作,基于电力企业这一特点,它必须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才能够合理运营。其次,电力企业还具备技术密集与资金密集的特点,是电力企业的重要特征,电力企业在整个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先进大型设备,造价很高,需要大量资金融资。再者来讲,电力企业是为用户提供电能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与居民的正常生活,基于电力企业这一重要性与特殊性,对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是目前电力企业的重要内容,只有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充分发挥高素质职工队伍在电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二、电力企业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性分析

电力企业要想有一个长远发展,必然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原因在于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优化电力企业组织,帮助电力企业树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及目标,然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就是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条件,它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它还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电力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如今社会注意经济市场下,电力企业进行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尤为必要,因为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市场,不加强自身实力,就会被激烈的竞争市场所淘汰,为了跻身于电力市场的浪潮中,电力企业就要强化职工素质,让内部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与工作能力,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电力企业竞争活动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企业的职工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及发展规模,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十分重要。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心,它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发展脚步,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企业上下一心,共同进步,然而就目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制度有待完善

电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其内部薪酬体系金额差异性较小,趋于平均化,在这一状况下部分没有自觉性的员工就很容易形成懒散心理,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方式看似公平,实则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为在经营活动中,每个员工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对企业所做的贡献也有不同,若平均分配,会引起部分优秀员工的强烈不满,失去激励制度的公平性与激励性。在当今这个适者生存的时代,平均主义薪酬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要求,对电力企业内部激励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势在必行。

2.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合理

就目前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而言,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比如电力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制度时,比较注重人力绩效却忽略了周边绩效,导致一些员工为了追求短暂的利益,而忽略了自身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有些员工为了达到绩效考核目标,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不良手段,失去了绩效考核制度原本的意义。

3.企业对员工职业长期规划认识不够

员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及电力企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电力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并没有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内部岗位总体规划不够完善,因此在人才储备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脚步。比如招聘人数无法满足企业内部需求,招聘人才综合素质较低无法胜任岗位要求等等,总而言之电力企业没有对员工职业做出一个客观正确的长期规划。

四、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在电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有利于完善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是电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完善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而建立高素质队伍是完善薪酬制度的重要途径,原因在于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可以保证员工在工作中保持一定的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经济利益。另外,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可以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不良手段的现象,员工综合素质提高,那么其本身的约束力也会大大增强,该做法可以让企业员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薪酬制度更加合理的开展,提高薪酬制度的公平与公正,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有利于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战斗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诸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制度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本身的功能性,原因在于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而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打破了绩效考核制度这一瓶颈,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保证了工作及竞争的透明度,对电力企业运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素质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工作态度,使其抱着一个平常心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这样一来既完善了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有利于员工树立长远的职业规划

员工树立长远的职业规划,能够使其在工作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与目标,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与能力,从而带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员工要树立正确长远的职业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高素质职工队伍。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可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促使电力企业紧跟时代潮流,保证了电力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总的来说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不论是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对电力企业来说都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是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时效性,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可以使员工本身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力,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活动中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对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苏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高素质队伍建设分析[J].人力管理,2012,8(12):159-160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引言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根据战略目标来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实现战略性的规划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确定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思考,正确认识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概述

(一)战略性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内涵

战略性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指企业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保持和获取市场的竞争优势,来实现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生产经营的发展目标,并针对当前企业生存的环境和特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情况,保证企业发展中对人才数量、种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相关政策,不断的激励企业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其竞争能力,全面有效的利用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过程。通常情况下,战略性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通过企业领导决策层的指导,并由各个部门经理人员来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的活动方案,随时可以对其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是形成企业总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略性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特点和内容

一方面,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空间上来看,战略性规划是相对比较完整性的规划,它主要涉及了企业目标和企业愿景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从企业人力资规的时间上来看,战略性规划是相对比较长远的规划,它主要涉及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而不是企业的短期发展利益,涉及了企业发展的远期发展环境而不是近期的发展环境。一般将企业战略规划分为明确企业发展远景、分析企业发展环境、设立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企业目标体系、具体的实施规划、合理控制规划活动的实施等程序。

战略性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整体规划和人力资源业务计划等两个层次。企业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主要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目标、政策、具体实施流程和整体预算的安排。企业人力资源的业务计划主要有员工补充计划、员工提升计划、员工工资计划、员工福利计划、员工教育计划、员工分配计划等等。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意义

(一)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

由于企业整体运营环境、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变化,使得企业人员出现一定的变动,并对新的企业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现有的人力状况、人力需求的预测和市场的人力供应等方面,合理的对企业人员调整、增加以及教育培训进行规划,保证企业发展中对人力的需求,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

(二)优化企业员工配置

因为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方面还没有实现最佳的状态。战略性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不平衡现象进行调整,科学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率。此外,它还可以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寻找企业人力资源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效的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三)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

相对成熟的战略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在企业和员工的基础上而制定的。企业发展经营的过程中,将人力资源规划加入到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去,有效的将企业和员工进行有机的结合。员工可以按照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具体规划,预测未来企业的空缺职位,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根据空缺职位的具体要求来不断的培养和丰富自身。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升企业员工的成就感和自信。

三、当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员工短缺,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较高的学习能力、强大的领悟能力等,尤其是在企业人员的规划编制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要具有灵活的协调能力以及独特的战略眼光。但是,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相对短缺,存在明显的不足现象,有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严重缺乏人力资源的管理经验,只是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信息处理、信息规划、科学技术等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缺乏严重的可行性。所以,高层次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外,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低下现象普遍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略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落实。例如,我国相对大型企业员工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仅仅在10%左右,而那些相对小型的企业员工水平更是低下,甚至还不到大型企业员工的四分之一。

(二)忽视了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融合

当前,在企业的发展经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企业领导者过于重视企业经营计划和开发计划等方面内容,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力度相对较为低下。首先,企业领导者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关键,所以导致企业领导者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和高度来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有时甚至会将它“隐藏”于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去。其次,还有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过于注重企业短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而忽略了企业长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只是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看作是简单的人化,没有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的方法很容易使人力资源管理者忙于应对短期问题,而造成符合职位需求的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延滞现象,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最后,虽然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无法全面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从而就不能科学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模型和预测技术,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水平。

(三)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不清晰,缺乏准确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普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正确、定位不清晰、缺乏准确性的问题。虽然有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却未能有效的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形式不是很理想,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企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为了简单的处理企业人员的档案工作,主要包括员工考勤和企业合同管理两方面工作,没有真正的发挥人力资源规划的管理职能。例如,从一家企业人力经理工作的相关调查可以看出,企业人事经理将70%的工作精力都投入到了企业的行政事务中去,像员工档案的管理、相关表格的填写等,其中20%的精力是对企业员工所开展的咨询服务,只有10%的精力是槠笠捣⒄构婊战略提供相应的人力支持。这种形式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只能是提供简单服务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企业长期发展缺少有效的统筹和规划,没有正确的把握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所实行的战略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发展的对策

(一)规范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行为,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人处于相对核心的位置,能力水平较高的企业员工可以提升业务的服务水平。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企业在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严格规范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行为,尽量选择高品质、高水平的优秀员工。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工作,通常包括企业员工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两方面,首先入职培训就是对新招聘的员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增强员工的专业水平。在岗培训就是根据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工作潜力,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开展合理有效的培训活动有利于达成企业员工的预期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二)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就是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动态预测活动,有利于推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落实。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市场上人力资源的供应是其主要的发展目标,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招聘合适的人员,并在达成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与企业用人需求、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企业员工的晋升、解雇和离职等因素也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领导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准确预测企业发展对人员数量、质量和种类等方面的需求,满足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要。此外,企业该应该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不断满足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三)及时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由于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及时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顺应市场的发展要求,来达成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目标。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应该突出员工的凝聚力,树立正确的业务导向,逐渐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技能的新型社会人才,组建一个高质量的管理队伍。通过选拔和培养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拓展企业的发展队伍:其次,在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应该凸显出企业战略发展优势,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更加注重管理的职业化和规范化发展,有效落实人力资源规划的常规秩序。实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和运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再次,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切实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全局出发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的应对各种战略发展的变化情况:最后,要全面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注重企业员工的各方面发展,例如,专业素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位的匹配程度等。

(四)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

相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主要是运用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和良好运转。将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支持战略发展的具体组织作为依据,并将企业未来所需要的人员类型作为主要内容,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所以,应该将人力资源规划融入到企业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去,优化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效落实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预测性工作,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篇8

随着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成为一项人们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内容,环境设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因此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十分重要。

关键词:

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重要性分析

城市的容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要想建设一座环境优美、职能健全、布局科学的城市,需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职能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比较明显,因此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工作非常重要。

一、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

解读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是了解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和城市规划重要性的前提,在城市规划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城市建设等,这些概念具有联系也有区别,这些概念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每个工作的范畴又不尽相同。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个城市在某段时间内的社会发展目标所进行的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既服务于城市发展,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方向,因此城市规划工作也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城市规划能够避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企业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出色的规划才能够有可能打造出出色的城市。城市规划总的来说,是站在一种全局性的视角来把握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一定要结合相关的规划常识,在规划常识的理解下,逐渐探知城市规划的意义。也就是说,任何城市规划都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态,在这个实际发展状态中进行规划。

2、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人们尤其关注的内容,城市设计主要是按照城市发展的整体目标进行系统和比较详细的设计,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细化,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之间既存在差异又有联系。与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设计具有抽象性、数据化等特征,只有通过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规划才能够进一步得到体现。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化的实践,没有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城市设计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城市设计是在城市设计中进行的,是在城市设计中一步一步地完成城市规划的具体目标的,总而言之二者一个是在宏观上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另一个是在微观上保证城市发展的方向。二者的关系是不可以分开来认识的,必须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3、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主要是利用一定的围合手段,对城市的空间界面进行处理,环境设计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居住舒适程度,因此环境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情况,而且对于城市人工照明、自然光利用、城市绿化等细节还要进行考虑,通过环境设计营造出城市整体或者某个区域特有的氛围和风格,满足人们对城市功能和视觉审美的双重需要。在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处理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环境污染等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环境设计的范畴包括城市绿化、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环境设计工作涉及建筑学、化工学、城市规划、艺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环境设计通过综合上述各学科将富有艺术感的共享空间呈现在公众面前。

4、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不仅包括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而且还包括对城市的建造过程,如果说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主导者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城市后期的建设工作的主导者中除了政府等相关部门,还包括企业、市民等,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对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当然,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在前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之中,任何城市建设都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这是城市设计中者必须认识到的。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特征和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优质的环境设计是提升城市规划品质的重要工作,随着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当今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主要是指在环境设计中创造优美环境的艺术,运用艺术的方式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环境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工作就是要把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把握好艺术的度,既不能因过分追求艺术感而牺牲客观的自然环境,也不能过于依赖自然环境而不进行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城市文化的特点,结合城市文化的特点设计出具有整体感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具体特征主要包括整体性、多元性、艺术性和人文性。

1、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整体性

城市环境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站在城市整体角度进行设计,设计城市整体环境系统,环境设计所要求的艺术性就强调城市整体的艺术效果。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时,人们首先会考虑的就是如何整合城市建筑和城市绿化等问题,如果环境设计不能充分体现出整体性,往往很难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严重者还会给人纷繁杂乱的感觉。成熟的城市环境设计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城市风格,环境设计的各个部分能够互相映衬互相协调。

2、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多元性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多元性是指在进行环境设计时需要融合城市人文、历史、地域等不同元素,最终呈现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环境,如在设计城市住宅环境时,可以将当地的风俗建筑特色融入其中,就会形成具有当地风俗特点的建筑环境,一些城市因古典气息而著名,一些城市因田园风格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有很多城市因为现代风格而远近驰名,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多重特点,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最突出特点,艺术具有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用,城市环境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环境设计过程当中,不仅应该考虑城市的基础功能,还应该考虑城市的观赏功能,缺少任何一种功能城市环境设计都是失败的。无论是设计城市的使用功能还是观赏功能都应该注意其艺术性,如在设计人们的住宅区时,住宅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宅区如果没有艺术性设计人们很难被吸引也很难满意。

4、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人类或者城市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或者沉淀下来的优秀的、精华的人类文明和成果,在环境设计过程中所设置的档次和层次应该与城市人文相适应,避免出现人文和环境的冲突,只有如此才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城市环境。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指的就是一个外在物品对人的一种感染力或者感召力,总的来说就是依据人们的内在的心理需求把人们的这种需求以合乎心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性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心里的某种需求,根据这种需求实现人们的某种心理预期,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文性,实际上指的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的一种人本思想的体现。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进行环境设计才能够设计出满足人们需要的城市环境,在环境优美、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人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城市充满情感。本文将从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滨水区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设计一定要综合人们对环境的一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也就是说,综合人们的大部分人的一种审美体验,以这种审美体验为标准来进行环境设计的总体规划。突出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要突出人文设计的重要性,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对环境设计的重要性进行规划。

1、城市环境设计中住宅设计的重要性

住宅是城市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住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从微观角度来看,住宅环境是影响人们心情的重要因素,住宅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据相关人员的研究住宅区是人类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住宅区不仅是人们饮食、居住的地点,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一个住宅小区包括多个家庭,是人们共同的感情寄托和心理寄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温饱,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需求,住宅设计也应该根据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如今,住宅设计能够较好地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满足人们对住宅环境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带给人们更多的正能量,在清晨阳光升起时让人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夜晚来临时帮助人们从忙碌和疲惫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从宏观角度来看,优质的住宅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一般情况下,住宅区占城市总体建设用地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人均住宅用地为每人二十立方米到二十四立方米左右,住宅区在整个城市建设面积中的比重可以显示出住宅区对城市形象的重要影响,城市住宅设计能够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好的住宅设计能够让人们觉得城市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和谐富足。对于一些具有吸引投资目的的城市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好的住宅设计还能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城市环境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无论如何发展,其宗旨都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宽敞舒适的公共空间给人天高云阔的感觉,在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园林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当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公园、步行街、绿地以及广场等,公共空间从古至今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大,城市的公共空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停车场、交通道路所取代,狭小的城市空间给人压抑的感觉,除此之外,城市公共空间被噪声、废气等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城市居民不愿意步行或者不愿意进行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城市生活质量与公共空间具有明显的依存关系,解决目前我国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工作,做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作已经成为提升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共空间从根本上来说有一种公益的性质在里面,没有公益的性质,那么公共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含义,所以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要符合环境的审美观,没有环境的审美观,那么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这是由公共空间的性质和属性所决定的。

3、城市环境设计中滨水区设计的重要性

滨水区是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共同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和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滨水区的职能和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城市滨水区需要重新定位,使其融入城市发展,滨水区设计已经成为一项决定滨水区未来定位的工作。新区开发和空间整合是比较常见的城市发展途径,在新区开发时,原有滨水区需要扩展,在空间整合时,需要对根据整体规划对滨水区进行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的滨水区体系。滨水区是一个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没有一个对滨水区的良好设计,也就当然不能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整体进行把握,实际上也就是在破坏环境设计的重要人文标准。

4、城市环境设计中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出色的景观设计能够增添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能够带动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这里所指的景观环境主要是指城市专门设计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场地,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品味。进行景观环境设计时需结合城市运转节奏和人们生活状态,具有协调性的景观环境才能够为城市生活增添情调。景观设计实际上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城市居民而进行的,没有对景观设计的人文性的把握,也就没有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说,在一定的高度上一定要认识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没有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景观设计在其设计阶段就可能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困惑,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在了解基础概念和城市环境设计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滨水区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庞旭.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2]戴德艺.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3]王诗嘉.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6:90.

[4]刘清云.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5,31:180-182.

[5]陈文秀,庄凌逍.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101.

[6]黄可可.简述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篇9

[关键词] 多元过程能力指数;质量功能展开;顾客需求;意义;结论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需要用多个质量特性来描述,产品加工过程大多需要同时对多个质量特性加以描述,并且每个质量特性都应满足各自的规格要求,过程能力也应该针对多个质量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关于多元过程能力指数模型的研究主要有:基于不合格品率的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基于单元过程能力指数概念的推广;通过各种综合评价技术来研究多元过程能力;基于质量损失函数的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在多元过程能力指数模型的构建中,质量特性的权重确定是关键的环节,关于质量特性权重确定的方法研究也有众多成果。其中,层次分析法可以充分利用生产各阶段的检验数据,但质量特性权重的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多元过程的降维处理,但主成分变量的实际意义难以理解。此外,利用差异系数、贝叶斯分析或者粗糙集与四分位法等方法来决定权重,可以在技术上规避方法的主观性,尽可能的实现质量特性权重的客观准确。但是上述方法在将单个质量特性的过程能力合并为多元过程能力指数时,每个质量特性的权重并没有根据其自身的重要度来确定,更忽略了质量特性的重要度与顾客需求重要度之间的关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实现组织卓越的关键因素,顾客需求在质量特性中的体现程度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因此,在计算多元过程能力指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顾客需求就显得尤为必要。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是实现顾客需求转化为质量特性的重要理论工具,本文基于这一理论成果,以顾客需求的重要度作为参考依据进行质量特性权重的确定,进而求解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实现多元过程能力指数与顾客需求的良好对接,进而准确评估企业多元质量特性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能力。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多元过程能力指数

(二)质量功能展开四阶段模式

QFD是由Akao教授提出的一种对顾客需求进行直观展开和规划的新产品开发工具,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过程中将顾客需求转化为用技术语言表达的产品质量特性,使产品设计通过顾客需求与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被系统的“展开”到每个零部件和生产流程中。四阶段模式是美国供应商协会(American Supplier Institute, ASI)提出的QFD分解模式,基本原理是用“质量屋”的形式,经过产品规划阶段、零部件配置阶段、工艺设计阶段和生产控制四个阶段,用四个矩阵,得出产品的技术特性、零部件特性、工艺操作和生产制造的要求。QFD虽然是新产品开发工具,但利用QFD建立的顾客需求与产品质量特性之间的映射关系,不仅可以确定加工过程各工序对零部件特性的控制目标,也可以确定相应零部件特性的重要程度,以此得出企业加工过程的多元过程能力指数中各单元过程能力指数的权重。

QFD四阶段模式从产品设计到生产的各个过程建立质量屋,且各阶段的质量屋都有相对应的关系转化矩阵。所以,利用QFD四阶段中第一、二阶段的信息,可以得到顾客需求与零部件特性之间的转化关系,将顾客需求的重要度转化为零部件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借助零部件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可以评价企业的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即以各单个质量特性的重要度为权重对单个过程能力指数加权平均,获得基于顾客需求重要度的多元过程能力指数。

三、顾客需求对多元过程能力指数的意义

过程能力指数是衡量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特性适合规格和接近目标值的能力,而产品质量特性的规格或目标值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如图3所示,顾客需求传递给企业,企业通过产品设计与加工生产,将质量特性供给顾客。企业的生产过程体现了为满足顾客需求企业的产品质量特性供给情况,所以,评价过程质量能力实际上是评价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

根据顾客需求与产品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可知:

1.质量特性权重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顾客需求,产品会有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与之对应。由于顾客需求的重要度不同,相应的质量特性的重要度也各有区别,质量特性重要度随顾客需求重要度变化而变化,呈现多样性。

2.质量特性权重的可控性。对于不同重要度的质量特性,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应的控制目标也不同,对于重要度高的关键质量特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计算多元过程能力时所占的权重就应该大;对于重要度低的质量特性,其过程能力指数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在计算多元过程能力时所占的权重就应相对较小,以此便可准确反映企业生产过程对于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

3.质量特性权重的动态性。由于顾客需求是动态变化的,相对应的质量特性的重要度也会动态改变。如果当企业无法满足顾客对关键质量特性的需求时,由于关键质量特性的权重大,其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就会变小,即企业过程能力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变化,有助于企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过程改进。

所以,在评价企业的多元过程能力时,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质量特性的重要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四、多元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一)以顾客需求重要度求各质量特性权重

五、结论

基于顾客需求的多元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利用了顾客需求与产品质量特性之间的转化关系,考虑了不同重要性等级的顾客需求对产品质量特性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实现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对于顾客需求的体现。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理论上合理有效,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结合实证来进行验证理论的有效性。这一改进方法有助于企业在过程环节同样关注顾客需求,有针对性的改善过程能力,对实现全过程关注顾客需求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立岩,唐加福,宫俊.多元过程能力指数的研究综述[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26(10):1118-1125

[2]牟伟萍,常文兵,何益海.产品生产过程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9,31(10):7-11

[3]马义中.多元质量特性的过程能力指数[J].工业工程,2001,4(4):22-24

[4]魏世振,韩玉启,郭建华.基于差异系数的多元过程能力指数[J].运筹与管理,2003,12(1):83-86

[5]朱慧明,韩玉启.多元质量特性的贝叶斯过程能力指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37(4):498-500

[6]周驰,邓富民.基于粗糙集与四分位法的多元质量特性过程能力指数[J].工业工程,2011,14(4):78-81

篇10

摘要:预算管理是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形式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活动、投资决策活动、资金运作活动作系统而详尽的表述,是用来分配企业财物、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重新认识预算管理的意义,及时总结预算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方法和体系,有助于我们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预算管理;企业;加强完善

一、预算管理的意义

1.预算管理使企业有了明确的经营目标

预算管理是企业实施其经营活动,实现盈利目的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长期的经营预算确立了企业长远的、总体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够确保其实现,则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2.预算管理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企业通过预算管理规划各个经营主体的投入、产出并通过对预算过程的监控,真实计量各个利益主体的实际投入及对企业的影响,根据结果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激励和惩罚,从而促进各个利益主体采取一切办法完成任务实现预算目标。

3.预算管理有利于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手段

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目标完成得好坏,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

4.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长远规划和发展

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为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而且对企业的长远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当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对明确企业目标、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配、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及长远发展规划都有重要意义。但部分企业仅仅把预算管理当作要完成的经营目标,并没有把它作为促进本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在预算任务完成后,没有对企业完成预算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利于改进。

2.编制的预算不符合实际

好的预算管理在于其贴近企业实际,具有可行性。但有些企业编制的预算脱离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很大,难以反映问题和进行分析,编制预算的手段和方法落后,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不足,编制预算采取从报表取数的方式,对数据形成的原因分析不透,造成误差较大;对预算的因素考虑不周,造成重大预算项目的遗漏;没有一套科学合理、逻辑性严密的预算表,预算编制粗放,执行起来误差较大,致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执行预算的措施不力

    能否取得满意的预算结果关键在于预算的执行。一些企业虽然预算编制得很好,但预算的执行过程不够严肃,在对所属单位预算管理中,领导随意开口子,随意性很大,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

4.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考虑不够

    有些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由于没有长远的计划,仅仅着眼于本企业的当前利益,对企业的总体性研究和长远发展考虑不足。如为完成年度的预算目标增加不必要的投入,或造成破坏性开采(如石油、煤炭资源等),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沉重的包袱;或者对企业的投资项目评估方案考虑不足,论证方案和可行性研究缺乏严肃性,“ 今年的投资就是明年的成本” 这句话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造成固定性成本居高不下。

5.预算监控的约束力还不强

    财务预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先算后花,算了花,算着花,而不是花完了再算,再分析原因。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个别企业的月度预算执行总有一定的偏差,某一方面存在的核算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的问题月月存在,月月说明,月月不整改。

6.预算管理的作用不到位

近年来,非上市企业的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压扁管理层、减员增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对财务预算产生重要的影响,比起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下的预算管理难度要大。

三、完善预算管理的措施

1.明确预算的主要工作和管理流程

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在组建一个有效的管理和执行机构的前提下,明确预算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预算管理办公室应详细描绘出预算管理的流程以及预算管理的范围、预算管理的期限等,并明确预算管理各个流程的职责归属,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有岗位和人员负责。

2.预算的编制要力求全面和准确

    要使预算编制全面和准确,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表格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预算表格对预算内容分类,对重大预算项目要标明其影响因素,所有因素变化尽可能量化,同时以文字作为辅助说明。

3.预算的执行应注重刚性和反馈效率

预算编制完成后,预算的分解和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主体工作。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企业一定要调动其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认真、严肃地分解、监督和执行预算,注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维护预算的刚性,杜绝乱开口子、随意变更预算的现象,使预算工作沿着设定的轨道运行。

4.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和预测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研究

    当今市场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剧、市场信息高度发达、运输手段高度完善,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加强对市场规律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5.努力把预算管理转变为企业全员的自觉行动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由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实施的,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让员工充分理解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了解自身行为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有效的制度约束和奖惩手段以及宣传教育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使预算管理植根于员工的意识里,真正把节约每一度电、一吨水这种思想转变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这样,我们的预算管理才真正落到实处。

6.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锻炼,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