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步骤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步骤

篇1

【论文摘 要】模因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大学英语教师对模因论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模因的不断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本文通过研究模因理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将之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步骤相结合,从而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引 言 

模因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以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找到其与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提高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模因复制传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记忆(retention):此阶段模因停留在个体的记忆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有的表达手段有语言、文字和图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④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传输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强稳定性的载体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常用的载体有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 

模因的生命周期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一个从接受再到产出的渐进的过程,找到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不仅可以对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使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语言学习者都可以是语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载体,在经过教师授予的一系列强化训练之后,如背诵、模仿等,我们可以人为的缩短语言理解和输出的过程,还可以增大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量,在与人交流中实现有效的交际。根据模因论的四个阶段,笔者把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 

1.模因论的同化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入 

在模因的同化阶段,学生要发现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种听说教学材料都是一种能够被学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师首先通过介绍教学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识,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将语音知识与信息等传播给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语言环境中去,如那些与日常生活较贴近、故事情节较强的影视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而通过观看视听,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到记忆中。 

2.模因论的表达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出 

当学习者的大脑中储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们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了。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反馈,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语言、更好的产出语言。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使学生将所听到、看到的知识与语言表达的进行对比,从而将错误的信息反馈到大脑,纠正错误,充实脑海中的语言模因库。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复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教学材料中输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当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模因因子在记忆中被释放出来,由记忆模式转化成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并且让他人也能感知这一模因。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了模因就达到了电影教学中的输出的目的。 

3.模因论的记忆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巩固 

课堂上说选择的教学必须通过反复观看来强化常用俚语和句式语法的学习,从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语国家人们的口语特征、词汇使用特征和思维方式。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观看来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模因库,增强学生对电影中文化知识以及内容的理解。记忆是指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感染新的宿主进入他的记忆,从英语教学的过程来看,只有经过反复的巩固,才能够被长期记忆。 

4.模因论的模仿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最基本的在于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模仿。针对固定句型,提炼功能句式,给出相应词汇反复替换操练,从模仿到背诵,由词汇、句型到对话,学生储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但是,模仿复制的过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组。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根据不用的语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思想,要让学生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巩固并创新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选择材料的话题与具体的生活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模因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利用模因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 

1.丰富同化方式,进入学生的记忆。 

动机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帮学习者找到模因载体。如何较为准确地为学生挑选有利于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现场文本,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后,在播放教学材料之前,应先介绍背景,让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向学生导入目的语国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感性认识。 

2.反复观看材料片段,强化记忆。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记忆阶段,由于记忆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经典的部分,通过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体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和生活观,并将其与本国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相比,还能够增强学习者进行中英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意识和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最终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3.复述表达电影片段,加强传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达阶段,教师应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模因输出,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表达。具体可以采取复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外语思维模式。复述内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熟练地、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质量。 

(1)复述内容。复述是指播放完听说材料之后,使学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逻辑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材料的内容与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组织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种最吸引人、最有挑战性,且很有趣的活动。以听说课堂上长选用的材料——电影为例,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几个场景来让学生进行配音,画面静音播放,学生对角色配音,同时对非角色对话部分进行旁白。这项活动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先把人物对白记下来,通过剧情对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员的腔调说话。而配音的过程中,学生会为了说出更长的话语而有意识的去记忆模板,这有利于加强知识的传输,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选择配音的片段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发音标准的影片,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地道的发音,同时也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电影《夏洛特的网》,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与小女孩芬之间的友情和威尔伯与蜘蛛夏洛特之间的友情。最后的威尔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它们在草棚里对话的片段,不仅语音纯正,而且语速适中,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语听说课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选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复演练。学生运用想象、动作、手势以及表情和一些简单的实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真实,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口语,记住常用的口语表达,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就可以将材料里学到的语言模因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模因,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鼓励创造性模仿,充实基础模因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传输阶段,可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写出自己的体会,充分的发散思维、创新思想,让学生根据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并运用在自己的知识里。而作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电影教学可采用以下两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观后感。研究完一部电影之后,让学生从剧情、人物特点、文化差异或者口语句型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运用脑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运用到写作中。而写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电影,并加深印象。以电影《第九区》为例,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讲的却是地球上一些种族隔离、屠杀的罪行,威库斯的变异让他感受到了人类对待异己的真实态度,他体验到了自己曾经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这促成了他立场的逐步转变,一开始他一心为了变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战,最后他却愿意牺牲自己为克里斯托弗父子赢得逃离地球的时间。人类冷漠对待变异的同胞,最终导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异己力量的一边。这其实也是一个隐喻,人类对待异己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终究会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发散思维写作。发散思维写作是指根据电影的结局,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写作。例如电影《盗梦空间》,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从梦境的最深处醒来回到家中,当他在旋转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拥抱了,但陀螺却一直转着直到画面结束。虽然知道字幕过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个梦境中他是不会清醒的,否则画面语言上没有理由做出诸多梦境中的暗示,那个停下的画外音代表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去思考。如果这一切还在梦境中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五、结 论 

模因论的提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相结合,了解模因论四个阶段的特点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将理论运用于现实中,将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润色,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福英.从模因论的视角重新思考外语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4 何英玉、蔡金亭.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任务;活动

以学生英语学习认知需要建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具有开放性和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主动融入课堂,一方面,能够起到活化资源的作用,让学生在广泛接触多彩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强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围绕问题深入探究,帮助他们在目标明确和任务具体的探知中获得知识技能。走好课堂教学的每一步,引导学生在自觉参学中发现问题,更利于他们提高问题探究综合运用能力。

一、从生活中筛选素材,丰富内容

让学生接受英语首先应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从他们熟悉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中选择他们认同度较高的素材。以生活为切入口,帮助学生认识英语对打开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必将起到推动促进作用,让他们带着新鲜和激情主动融进课堂。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主动拓展运用中深化理解和积极运用,是他们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体验。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的“Story time”教学中,结合“have a fun holiday”表达主题,可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假日,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your holiday?”“Where did you go to visit on your holiday?”等问题进行主动表达,让他们能够结合文本素材内容进行主动深入学习探究。带着这样的认知感悟,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中挖掘学习素材内容,利于他们在丰富学习素材的过程中主动走进课堂,以此来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中筛选挖掘相应的素材,能帮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就在身边的同时,便于他们形成更为丰富的感知体验。多从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出发,引导他们就自己身边中相关事例主动表达和描述,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活化。

二、以任务探学为核心,活化认知

学生是课堂教学 永远不变的主角,理应给他们更多的参与运用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自由交流和积极表达中增强理解体验。运用任务探学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交际,能帮助他们有效识记运用课程知识,形成更多的有意义记忆内容。

运用任务探学活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畅言中相互学习借鉴,能使得课程内容更有诱惑力。如,在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教学中,结合“make fruit salad”,不妨引导学生运用同桌交流的形式,就“Which fruit do you like best?”相互交流,让他们在主动畅言的过程中了解有关水果。同时,可要求学生就“How are you going to make fruit salad?”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能够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主动交流,帮助他们走出依赖教师讲解的单一学习模式。针对任务探学过程,教师可建议学生主动带上两个左右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做水果沙拉的过程,并鼓励他们能够运用简单英语进行介绍。

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差异,多给他们设置相应的探学任务,让他们能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主动表达,给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设计的问题在体现多样化的基础上应该突出差异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多支持学生讨论、争辩、演说,让他们能够在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强化理解感悟。

三、用情景活动作补充,深化语用

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他们在主动参与模拟表演的过程中强化交流,能使得课程内容更有趣味性和开放性。学生参与情景活动,让课堂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围绕实践活动来丰富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尝试。如,在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Story time”教学中,结合“The animals are our good friend ”表达主题,不妨建议学生以手抄画报的形式,从互联网、报刊杂志等资源中就“My favorite animal”摘录出相关的素材,并将学生的手抄画报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展览。同时,可要求学生扮演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围绕“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he human?”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编者所描述的相关内容含义。

借助实践活动来丰富课程资源和过程,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参与过程中找到更多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心里感知。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互动交流情境,帮助他们在主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自主表达,给他们语言综合表达运用机会。

如前所言,走好课堂教学每一步,让学生在找到学习要点基础上主动灵活调整相关策略,利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得真实体验,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语用技能。围绕活化课程资源,多给学生协作互动机会,帮助他们在情景活动运用中深化理解感知,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寇泽云.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有效优化策略探微[J].校园英语,2014(13)

篇3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分组 合理评价 学习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实践证明,无论是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上,还是在学生人格的塑造上,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一条优化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不同于班级授课制,它会使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我在实践中总结得出教学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自愿原则。首先可以考虑学生的性别自愿,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性别观念在他们之间初步表现明显,为了达到目的,最好让他们自愿选择搭档。

2.成员互补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实现互相提高,首先要实现学习水平的互补,最好要一对一地互补,让他们在小组内有较多时间和空间的合作;其次是性格的互补。实践表明,让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搭配,性格活泼小组和性格孤僻的小组合作,才能实现合作的顺利进行。

3.人数要少原则。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应该以2―4人每小组为宜。对于优等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应该以2人小组进行,实现一帮一的效果;对于优等生与中等生的合作,可以以3、4人小组进行,以便实现互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将小组合作分为目标描述、划分小组、确定职务、设定规则、开展合作五个步骤进行。

1.目标描述。目标的设定是开展小组合作的基本前提,只有目标明确,课堂上的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逐步提高自我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2.划分小组。传统的英语课堂中那种单一的“教师―学生”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学生划分小组,无疑是促进学生多向交流的一种好方法。

3.确定职务。确定职务,明确职责,是促进小组成员有效交流的保证。英语小组划分后,要注入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让每位小组成员做到分工合作。一般应分配以下职务:小组长,常由英语成绩好,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能够在小组里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副组长,常由活泼好动的学生担任,负责小组纪律的维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课前合作预习。在大部分学生的观念中,预习是语数这类主科应做的工作,他们也许根本不重视教师布置的这一任务。也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尝试着认真预习,然而往往力不从心,不会读的单词、理解不了的句子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在残酷的敌人面前,他们只好一步步地退缩。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你不会的我会,我不会的他会……在学生二至四人开展合作预习后,会取得显著的效果。让学生开展合作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课堂合作学习。学生有了参与学习的热情,还需要有合作学习的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的设计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习,共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1)小组会话。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加口头操练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小组会话,会话可以是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会话等,方法以轮流说、派代表说、抢和快速反应等。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操练。例如,在学习了“May I come in?”“Come in,please!”的对话后,我让同桌相互对话,轮流进行,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好。通过这种对话活动,不仅能增加口头操练量,使每个学生都开口操练,达到互通信息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还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2)情景对话。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具或问题、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会话,使他们身临其境,说者言而有物、言而有趣,听者闻有所得。提供的情境可用给予提示,根据情境中人物数量的多少,可让2―4个学生同时进行。一般可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编对话,然后进行对话表演。通过这种情景表演,让学生在编、说、演的合作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十分感兴趣。

(3)竞赛活动。青少年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只要把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整个课堂气氛就肯定会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可设计合作性竞赛,让学生通过彼此合作,取得胜利。竞赛形式有: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例如,在教单词时,可请组中成员一对一,最后看小组得分,哪一组说对的单词最多就获胜。

3.课后合作复习。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使用,课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能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的新词、新句,课后及时复习操练是必需的。

(1)复习单词。让学生五至六人为一组,复习四会单词,采用开火车式的方法:一人当裁判,他说出一个单词的读音后,剩下的几个人集体说出拼写,一人只说一个字母,再由裁判确定正误;复习三会单词,则让学生进行抢答:裁判说词义,另外几个人抢说单词读音,一轮十次抢答完成后,胜利者代替裁判说词义,继续比赛。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房管理 技巧

中职学校计算机类的相关课程基本能实现在机房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一方面丰富了教师授课的内容,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凡事有利必有弊, 在机房上课时学生利用U 盘、手机等移动存储设备拷贝文件到计算机上,于是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现象便在课堂中出现了,这使得机房授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之而来的病毒, 也给机房维护带来很大的麻烦。如何有效地掌控好机房课堂教学秩序, 这是中职计算机教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为保证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在如何加强机房课堂管理上做了一些尝试, 认为计算机机房教学管理要注意方式方法。教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课堂教学无法实施等等。因此,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管理难已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中职计算机实训课课堂管理的一些策略。

一、课堂上强调课堂管理制度

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职学生普遍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浓、尤其是自制力比较差。而在机房上课学生面对的是可以随意操作的键盘和鼠标有时还可以上网 这些无疑是对学生自制力的一种极大的挑战明确并强化机房课堂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管理制度、认真听课或进行操作练习、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适当限制学生的上网权限网络为我们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是也存在网络资源良莠不齐等问题 因此,平时教学时应断开互联网的连接。可以安排专门的课时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上网查找资料或是网上学习适当限制学生对移动存储器的使用现在 各类移动存储器层出不穷,盘移动硬盘甚至手机都带有大容量的移动存储 学生会利用这些工具携带单机版游戏。小说给课堂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对端口进行限制对于学生需要用,盘携带资料或作业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端与学生机端的教学软件或是局域网内的来辅助完成。

二、精心设计教学与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紧凑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排不紧凑,将会影响上课效率。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设计好供学生练习的样板资料,珍惜教学时间,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练习,做到熟能生巧,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 熟练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练习的设计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是计算机专业课堂练习的主要特点。总是用一种模式, 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都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渗透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

课堂练习是专业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和关怀。不能一味指责他们上课没有听讲,这么简单的题不会做,要多鼓励 多表扬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融洽师生关系同时对学生要给予信任和期待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期待值与成功率成正比, 期待的话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正视自我 调整自我 完善自我。

四、加强师生间的沟通管理

在课堂管理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而管理学生,反而让学生感到不愉快或厌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师生两者在信息交流中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不一致理解,这种师生沟通的障碍属于人际交流中产生的障碍,只有在人际沟通中消除。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人际沟通旨在实现师生真诚地理解彼此行为。消除师生之间的误解 并对彼此行为的谅解 达成共识当课堂问题行为发生后 教师首先应当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课堂管理措施。其次,让学生对其问题行为生的原因进行自述。最后,教师要倾听学生的诉说,学生没有说完时不要急于给予建议。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输出驱动;教学改革

一、引言

文秋芳教授在2013年4月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谈了“输出驱动假设”与课程教学创新,给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又一平台和视角。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虽然也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砺,但无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都有待商榷和探讨。输出驱动模式,从一个新的的视角,给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二、大学英语课堂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文秋芳教授在2013年4月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强调“输出驱动”是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同时也是学科需求。从语言在以后社会和职场上的应用看,更注重的是语言的输出能力。在此会上,王守仁教授也强调和输入相比,输出更重要。学习者若能关注输出,则可以更加积极,更负责任的学习,从而产出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针对独立学院这一特殊客体,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主要分一下几个步骤:

1)积极的心理暗示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和输入相比,输出的主要优势在于输出的过程中伴有更多的心理上的努力,在于学习的主动性,事实上由输入变为输出,也就是让学习者由被动的输入变为主动的输出。所以在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改革之前,要给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让学生首先能够主观上主动的接受的输出这一教学步骤。

2)清晰的教学步骤

输出并不是无计划、无目的、无内容的简单输出。相反,教师在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步骤。教师必须在教学环节上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时间的安排,作业的布置,问题的设定,学生的课堂参与形式、参与时间等等。无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要做出更多的工作,不仅简单的备内容,备重点、难点。同时要求教师更多的备学生,以求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总之,输出驱动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要有清晰的教学步骤,继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加以帮助。最后根据学生的表现,逐步的实现有意识地逐步减少帮助。

3)有效的语言输入

输出的前提是有效的、大量的输入。在二语习得领域,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这一假说主要是强调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输入可理解的语言资料和信息的重要性。在他的假说中提出i+1原则,即输入的资料要根据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i, 一方面在难度上要超出现有的水平i,即i+1, 另一方面,输入的资料又不可以超出现有的水平太多,也就是说只能是i+1,而不能是i+2或者更多。所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语言输入时要考虑到其有效性,要给学生输入可理解的并且比当前知识水平高一点的信息,并且输入的内容要保证它的趣味性和关联性。

4)输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输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以及课后要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说,多写,多译,以说、写、译来促进语言的习得的其他方面,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合理的定位,教师为主导,但主要强调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重要。在课堂的教学模式上主要的输出驱动环节为如下:

课前演讲:学生自选题目做3分钟左右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讲故事、做评论、介绍文化习俗亦或是模仿名人的演讲等等。难度上要适中,每次演讲前教师进行审核。

主题性讨论:给学生布置课前准备。指定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相关查阅。课堂上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或读或听特定内容,然后按照固定的讨论小组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做出总结,并由一名同学做总结性发言,其他同学做出必要的补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又可以在小组间做辩论。

写作,首先采用功能段落法给学生有效的知识输入,这种输入既包括句法和表达的输入,也包括观点和结构的表述。然后在班级内做必要的讨论,以输出促进写作,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翻译能力。

四、结束语

正如文秋芳教授所说“输出是目标,又是手段,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 以输出为驱动进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尝试,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独特性,他们不能和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正如某次教学总结中笔者所在院校领导总结的那样:一本和三本的生源情况就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源层次的不同也注定了在教学改革之路上所走的步骤和方法上的差异,在以输出为驱动进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重差异,找共性,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 田朝霞,“输出”驱动,整合教学[J], 《外研之声》, 2011

[3] 萨维尔・特 罗伊克,《二语习得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篇6

初中语文实施新课程以后,课堂教学面貌一新。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 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一些课堂,特别是某些 “公开课”上,“形似神不似”的现象变得严重起来。一些课,教学手段花样翻新,活动形 式层出不穷,就是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以所谓的讨论、探究代替了对文本本身的学习 。应该说,如今的初中语文课本上,绝大多数都是一些贴近时代、文质兼美的作品,而语文 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联系生活, 学生才能触发感悟,积累体验。实施新课程,更有必要充分利用、挖掘课本的资源,通过对 文本的学习,借以形成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 的人文素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既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虽然这还有很长的路 要走,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的实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努 力通过培训与研究,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课改中达到“形 神兼备”的境界。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以真正实现师生双方的协同发展。

二、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许多方面。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水平(包括语言表达、教学机智)以 及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新课程的背 景下,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则更为重要。

在课堂上致力于引导激励学生勇于发现,善于发现,激励学生在发现中解决问题,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愉悦。记得是初三复习时, 我在课堂上分析杜甫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后注释:“臭”的意义为 了 。但一个同学提出异议:“路有冻死骨”说明天气很冷,既然如此,酒肉为什么会 呢 ?何况,即使肉 ,酒又何至于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立即议论纷纷,当时, 面对这一发现,我没有草率从事,而是要求同学课后查资料。最后学生认为“臭”应释为xi ù,即气味,“朱门酒肉臭”即朱门内散发出阵阵酒肉的香味,说明酒肉之多。事后我不但 表扬了这位同学而且鼓励他把这件事写下来投稿给语文报社。这事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成功 的快乐,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增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是课改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而 且思维越趋于深刻,学生的兴趣越浓。所以,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语文课堂还要注意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7

一、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维护课堂秩序的一种手段,并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老师就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有趣、富于美感的组织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

组织教学艺术首先是体现在良好教学环境的保持。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从物理环境(指音乐教室的设备、设施和座位设置形式,以及教具形式等)的要求讲,应是尽可能地将音乐教室装饰美化,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音乐学习环境;从心理环境(指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的要求讲,应创设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使教学活动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

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方法、形式的多种多样:开门见山,将新课题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留下较为鲜明的印象;采取师生自由讨论的方法,巧妙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悬念,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的展开,能引导学生成为欣赏者、表演者,使学生自然地充满乐趣地进入音乐世界。

组织教学艺术同样也存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音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当堂音乐课产生与其相应的气氛。

此外,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增加教学情趣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起伏现象,“动”“静”结合,这些都是有效组织教学的艺术。

二、音乐教学的艺术

音乐教学的艺术,就是要求我们艺术地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音乐教学的艺术。

从音乐课堂的结构来看,主要功能是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三个环节。老师应该根据这三个不同环节的特点来探寻教学的艺术。

1、教学导入艺术

艺术的导入方式,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音乐课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以歌唱教学的导入为例。

教学步骤:

(1)老师出示一个绒包,问道:“绒布包是什么呢?”

(2)分别请几位学生来用手摸摸绒布包(但不让学生当时说出来)。

(3)请这几位学生一起回答绒布包里装的是什么。(学生高兴而自豪地答出――皮球)

(4)老师拍拍皮球,要求学生注意听辨皮球落地的声音特点。

(5)小结学生回答:其声音特点是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6)学生模仿皮球落地的声音发音。

(7)结合顿音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

要求:声音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8)用顿音唱法演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副歌部分。

(9)讨论为什么用顿音唱演唱这部分歌曲?(结合歌曲的内容揭示歌曲情绪)

……

从上例我们看到,这种导入方式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对顿音唱法的认知和掌握演唱的要领上,并从审美能力的培养角度,让学生懂得顿音唱法在歌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导入的方式很多,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导入”,每位教师都应研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2、新课教学的艺术

美国贝尼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认为,音乐学习一般模式是:(1)音乐的体验;(2)音乐的研究;(3)音乐的再体验。音乐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对音乐要素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认识音乐作品艺术内涵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学生审美体验。下面以音乐欣赏教学《保卫黄河》为例。教学步骤:

(1)讨论:学生回顾自己见过的江水或河水波涛滚滚的情景。

(2)老师简介“黄河”。

(3)完整欣赏《保卫黄河》录音,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讨论后老师作小结。

(4)学生视唱(可随音带)《保卫黄河》的齐唱部分曲谱。

(5)欣赏《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

(6)讨论、分析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结构特点、歌词特点、歌曲体裁特点。

(7)老师小结并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及作曲家。

(8)根据歌曲特点,讨论设计《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的乐器伴奏音型,并进行唱、奏的练习。

(9)欣赏《保卫黄河》轮唱部分音乐。

(10)讨论、分析其演唱形式及其作用,以及其民族风格特点等。

(11)小结《保卫黄河》音乐特点、情绪、意境和意义。完整欣赏《保卫黄河》。

上例欣赏教学自始自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上,对《保卫黄河》的音乐要素进行子艺术价值的分析与探讨,最后又回到音乐作品中去实践、体验、印证、升华。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艺术气氛;学生则以主动参与者的积极态度,在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中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和熏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当然,音乐教学艺术还包括广泛的内容,如教学中教态美、语言美、板书艺术的展示等等,这些音乐教学行为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

3、巩固教学的艺术

巩固教学既包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也包括对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复习知识的教学,还是对技能技巧的练习。不管是运用知识的活动,还是进行音乐表演,同样应该是艺术性的展示。在巩固知识环节中,常常采取的形式是:课堂表演、口头问答、书面作业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课堂气氛,始终将学生置身于音乐艺术的环境中。下面以学、小调式后的巩固教学为例,其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两段曲调进行视唱:《小松树》、《啊,朋友》。

(2)分析、比较两首歌曲的开始音、结束音、音阶结构;找出其主音与上方的三度音的音程关系,判断其调式。

(3)课堂讨论(老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4)老师有感情地范唱这两首歌曲。

(5)分析、讨论其调式色彩及其对情感的影响。

(6)学生回顾自己熟悉歌曲中的大、小调式歌曲。

篇8

关键词:制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中国分类号:TH126

机械制图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和绘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产实际中对制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板、丁字尺等绘图工具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图纸等技术文件已经放进了计算机磁盘;手工绘图已经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因此制图课的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制图水平。

一、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目前,机械类行业发展迅速,已与国际接轨。特别我国有许多大中型机械类企业使用图纸是第三角画法来加工机械零件,并且计算机软件绘图也越来越多样化,如AutoCAD、UG等绘图软件。至此课程教学内容的拟定要考虑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技术,能学以致用呢?那么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制图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并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比如:目前占主流绘图软件的是AutoCAD2010、UG、Mastercam等绘图软件。如果学校计算机设备许可,学生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绘图基础,可以让学生学习AutoCAD、UG、Mastercam等相关软件绘图技能;同时还要讲解第三角画法以适应目前迅速发展的机械加工技术的需要。

另外,制图课的特点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不同教学内容又有一些具体特点。有的内容概念性较强,有的要求空间想象力较强,有的则标准规范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组织讲解、自学、辅导,以及习题课、示教、参观等教学环节。这里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组织安排得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内容要层次分明,既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各层次间要紧凑协调,过渡自然,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眼、耳、口、手、脑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同教师思维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高质量地完成该节课的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要使学生掌握画图、看图的方法和技能,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充分的实践才能实现。当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要明确教学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讲求互动,避免注入式。要努力做到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板书(图)清晰;讲述深入浅出,条理分明,语言精炼,生动活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辅导过程中要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切忌包办代替,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形象教学法

要作好投影图首先应把物体的空间形象弄清楚。要弄清空间形象,可先借助教学模型、挂图、教师手势等进行仔细分析,然后逐步过渡到立体图,再发展到由投影图想象空间形体。例如在讲到螺柱连接及螺钉连接时,学生往往搞不清投影线的关系。本人采用挂图及实物,首先分析螺纹孔的加工工具――钻头的形状,因为其头部120°锥角而使加工出的孔的底部成圆锥形;然后再分析内螺纹的加工工具――丝锥头部形状,由此可知内螺纹不可能加工到孔的最底部,即内螺纹终止线不可能与底部圆锥与圆柱相接的线重合。再看螺钉或螺柱的末端,因都有倒角,所以投影图上有一根倒角线及端面线,且与轴线垂直。当螺钉或螺柱旋入螺纹孔后,画它们的连接图时,在全剖的主视图的底部就应有四条与轴线垂直的线。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然后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

3、教法选择应注重分层教学,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因材施教,这是教师一贯倡导的教风,它要求教师不但要备课,关键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分层教学无疑地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要面向全体,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教育模式,要打破“一律化”“齐步走”的陈规。在具体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各类学生都经常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等,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讲:“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百花齐放。”分层教学正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成功、收获、发展,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首先,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摸底,按其学习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并在课前准备了三类不同层次的木模,一类为最简单的正方类,一类为以方形为主的叠加类,一类为切割类(或带斜面),放在同一箱中。然后,在课堂中,把不同的木模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画出三视图。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画出,而且有的学生还说下次给他们发一些难点的。通过多次的训练,不但那些原来基础比较差的那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导致浪费时间,学生学不到知识的结果。因此,教学步骤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为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而有部分教师对教学步骤的设计不够重视,导致上课时松散不紧凑,浪费时间,学生练习也没有连贯性,最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设计好供学生练习的习题。

四、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教材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需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各种练习,这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基本方法。学过的知识如不及时练习、运用,很容易遗忘,正因为如此,适量的练习非常重要。在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中,练习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留有必要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与课后练习,以使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和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发挥学生自主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学生只有在浓烈的民主氛围中,轻松的情景下,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注重对学生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对学生的错误不要一味的指责,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而不是随意批评甚至嘲讽学生,要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心理,以增强基础较差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尝试表现的欲望。

五、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图教师除了课前必须检查上次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外,还要检查多媒体设备、机房设备是否完好等问题,而有关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及时解决,也只有及时解决,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所学的有关知识,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制图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内容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结合知识规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大胆的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创新,定会寻找出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班与班之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比较,得出了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新模式;主体参与;创造性思维

基于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的任务引导型教学法,我们应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尝试运用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借助于口头、书面及展示活动等一系列的课堂组织形式,构建以“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开辟促进英语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将重点阐述英语教学新模式的特点和操作步骤,力求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英语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1)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任务引导型教材的能力板块多围绕日常交际、购物消费、社区资源、卫生保健、职业能力、终身学习等主题展开,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将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语法与课文内容巧妙融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如教学Making Telephone Calls,通过事先制作好电话,以增强对话的真实性;如教学Shopping,则可利用讲台作为柜台,上面摆放all kinds of fruits,组织学生表演shopkeeper和customer购物过程。同样,在学习Seeing Doctors时,也可让学生扮演doctor和patient进行模拟仿真练习。作为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练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通过练习过程使其掌握语言知识,获取学习技能。

(2)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接下来的每一节小课都分步骤地为学生们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程结束时学生们通过活动小结、成果汇报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测评,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表现形式新颖,教学资源丰富。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保证了学生听说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使学生可以反复单独进行语言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语言环境,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二、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步骤

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任务引导型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从以教师为中心循序渐进地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最为实用的技能,使其能学以致用。具体教学步骤分析如下:

1.Warm-up——课前热身或回顾

课前热身活动创建情境及教学目标,为课文设立语境并明确目的,练习使用先前学过的内容与材料,这些内容与材料均取自于学生熟悉的课文。

2. Introduction——课文导入

在课文(情境)导入步骤中,通过提问、看图画、讲故事等各种练习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教学目标上,教师应该阐明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提供语言基础知识及技能,告诉学生他们将要做什么。教学目标应该解决这一问题:本课学完时,学生能做些什么。

3. Presentation ——展示/课堂讲解

课堂讲解活动为学生提供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和技能。练习通过图画、直观教具、描述、声音材料、解释或文字材料向学生介绍新知识。这是检查学生理解能力的时刻。

4. Practice ——练习/学生实践

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以练习他们通过各种活动练习刚学到的内容。这些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双人或个人来进行。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需要合作学习。教师应该示范每个活动、监控进展并进行反馈。

5. Evaluation——评估

评估确保学生学有所成,教师应该对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进行评估。这一工作可以通过口头、笔头或演示的方式进行。至此,假如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师在进行应用阶段之前可以回到前面,进行额外的实践活动。

6. Application——实际运用

实际运用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或新的情境中,这是教案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如果学生能够完成,这将建立其信心,使其能够将自己所学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小组活动是将单元教学目标应用于实践的活动,该活动以学习任务为基础,以成果而告终。

篇10

1.目标质量要求:以课标为根本,总体把握教学方向。对课程标准要读熟、读透,并将其转化为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紧紧围绕“学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和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三个问题,将本节课内容明确落实。2.目标确认要求:与教材密切对话,具体详细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正所谓“千法万法,钻研透教材是根本大法。”3.目标层级要求:全面研究学生,确保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梯度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提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模式

1.创新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密切关注每位学生在学习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特点,重点突出对每位学生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2.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倡导教师树立“教学质朴、课堂简化”的基本理念。真正体现“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教学最高境界,牢牢把握“学习共同体”的灵魂和主旨,努力营造以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求真务实的教学内容、积极主动的学生主体、分层高效的教师队伍为支撑点的创新教学模式。3.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块:以“学生学、教师教、重点练、认真评”四大模块为基本框架,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的差异来有针对性的研究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手段。做到因课而宜、因生而宜。4.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制定目标、指导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合理检测、正确评析六个环节。各个环节密不可分,环环相扣,必须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形成合力。5.“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存在灵活生动的多样性。或注重引导,如“学案导学”式;或侧重自学,如“自学———引导”式;或关注体验,如“情景———体验”式;或重在解决问题,如“问题———解决”式;或导向深入探究,如“活动———探究”式等等。

三、深化教学改革

1.备课质量最优化。备课是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备课以全面了解学生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层次性。2.教学内容最优化。要根据共同活动的要求选择和加工教学内容。由于学科间存在各自特点,教学内容又复杂多样,因此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归纳及配套教学活动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3.教学方法最优化。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结合课改新理念、新模式,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参照,以学生的需要为方向,以教师的特长为依据,准确、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力求务实高效而不可华而不实。4.教学步骤最优化。教学步骤是教育教学内在规律性和逻辑性的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内容与任务本身与教学目标之间要存在着逻辑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要在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设计中引人入胜。

四、明确教师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