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篇1

关键词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问题 途径 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委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5类: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变化技能。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是指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管理课堂、协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的实践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以及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工作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中心环节,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试讲是为师范生上好一堂课打好基础,因此,师范生课堂教学训练是为师范生走向教师岗位的基础。笔者通过观察大三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发现师范生在课堂教学试讲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表达方面不足。在试讲中,常会出现叙述不清、用词不准、口头语言过多、语言节奏快慢不当、音调平淡等一些问题。这些情况,会导致学生听不清教师所讲知识点,抓不住学习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的兴趣等问题,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方面不足。试讲中常会出现导入不当、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混乱、内容选择不适、重难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一堂课就会出现思路混乱、学生听不懂,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板书设计方面的不足。板书是利用简练的文字、符号、字母和图形等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概括、精练地书写在黑板上形成的板面,以便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试讲中可以看出师范生的板书质量不是很高,板书缺乏设计。

(4)应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试讲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状况,如课件不能正常播放、教师操作失误等,如果不能灵活应变的话,将会影响整堂课的进度,导致整堂课无法正常进行。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综合考虑试讲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要上好一堂好课应做到:

(1)通过语言吸引学生。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教者的语言清晰、简练、生动、趣味盎然、富有感染力这是语言关的标准。课堂上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通过适时适当的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变成有生命力的课堂。

(2)通过好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好的教学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等因素,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教学作出具有特色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十分重要。导入是教者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引导行为,有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案例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及学生特点选取合适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其次,教学过程应该是完整、合理的。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完整的、思路清晰的、时间安排合理的,并且做到目标明确、知识准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以及合适的板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只有清楚课标、对教材知识点熟悉、了解自己的学生特点、并且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设计好一堂课和上好一堂课。

(3)善于应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测到的突发事件,所以教师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面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况,教师应该做到沉着冷静、灵活应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

(4)不断反思。一堂真实的课往往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是值得改进的课。所以在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出反思并改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善于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度、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合适度等问题,并且不断在总结和改进中进步。

3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时候专家们认为的好课,学生往往并不认可。其实,原因很简单,专家们评课时往往忽视了授课主体即教师的作用。结合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实践训练,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什么是一堂好课:

(1)从教师角度看,准备充分的课是一堂好课。在课前,教师应熟悉教材及知识点,并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教学计划,使得整堂课结构设计合理,教学思路请晰,突出重点难点,教法适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听会学会。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讲授过程无知识性错误。并且教师应该关注每个个体,按照每个学生的特征促进其发展,到课堂教学结束时使得所有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和变化。这对于教师来说,实现了一堂课的有效性,完成了一堂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准备充分的课是一堂好课。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师教得好,更应该是学生认识、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学生学得好、有一定收获的课。而学生要学好,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真正的从课堂中学到知识。所以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课。一堂课只有设计简单独特,才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因此,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

(3)从课堂角度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应该是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并且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都积极参与的课。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长久的记忆并在需要时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一堂好课,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设计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宪福.浅析一堂好课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47-48.

篇2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1.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1 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的对”;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1.2 学会陈述自己想法。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1.3 学会修正他人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1.4 学会接受他人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2.我们所进行的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2.1 认知指导。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2.2 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J。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2.3 体验引导。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2.4 行为演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3.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训练时注意两个问题。

3.1 课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过程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因而训练时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认知指导是训练的起点,体验引导是训练的中介,行为演练是训练的落脚点。如课中提问,学生应答时,教师轻轻地提示一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其将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答错被部分同学哄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别人说错了,你应主动修正,积极帮助他。试想:如果是你说错了,别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话语将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而当大部分学生做得正确时,教师的一句“说得好,大家听得也很投入”,这种语言表扬又无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强化。

3.2 训练时间的长期性。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这不仅因为训练的内容是丰富的,而且还因为训练是一个从分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完成的过程,因而学生对课堂交往技能的掌握也必然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篇3

一、合作学习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个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展开学习竞赛。

(一)必须优化组合学习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二)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五会”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评价;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3.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也可以轮流组织,让每个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三)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效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月让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形成合力。为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角色扮演法

既然角色不同会引起角色冲突,那么,扮演他人的角色就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有助于我们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体验他人所体验到的情绪。这样也就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原谅他人,化解怨恨,融洽相处,能宽宏大量地谅解他人的过失、冒犯、误解、甚至对立。

下面介绍一种简易可行的角色扮演练习。

*如果你发现你恨身边的某个人,与他(她)经常发生冲突,并且这种冲突影响了你的学习劲头,影响了你对学习生活的适应。那么,可以试一试以下的方法。

找一个知心的朋友,在一个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房屋里,面对面地坐下来。你扮演你所“恨” 的那个人的角色,让你的知心朋友扮演你的角色。然后你们就一些有意见分歧的或常引起冲突的问题进行对话,甚至争吵。你一定要从你所“恨”的那个人立场出发,时时注意问自己:“ 如果我是他(她)的话,会怎么说?”尽可能多地就所有冲突进行讨论。 然后交换角色,让你的知心朋友扮演你所“恨”的那个人,你就扮演你自己,就上述相同的问题进行争辩。 最后,丢开所扮演的角色,你和你的知心朋友以“超脱”的方式(即不从你的角度出发,也不从第三者的角度出发)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冲突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讨论的结果以巧妙的方式告诉你所“恨”的人。

三、行为协议法

行为法是专门用以调节问题较多的学生与老师及家长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指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协商后,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例如规定老师或家长不得随意指责、讽刺漫骂、惩罚学生,必须做到……学生不得随意违反有关规定,必须做到……协议上还要明文规定对双方的奖惩办法,对违反协议和符合协议的行为分别给予奖惩。

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师长训斥、孩子聆听。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界限分明,因而容易导致对立。但协议法就不同。协议是经民主协商后共同确认的,所以比较容易消除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学生也知道要“说话算数”,自觉签订的契约不能随便违反,这样学生的行为不仅受约于师长,更重要的是自我约束,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觉性。而且,单是师长一方提出的要求,往往会要求过急、过高,学生感到难以接受,可能因此故意无视纪律的规定。协商之后,最后达成妥协,这样制订的要求往往比较温和中庸,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由此可见,签订协议是帮助问题较多学生的一剂妙方。

篇4

摘 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各种计算能力,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本文将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90-01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利用课堂,多方面训练,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是其他理科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不过关,学习更高层次的理科课程时,就会收到致命的限制。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

一、加强思维训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正确引导,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54+15÷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先乘除后加减”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5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54与积的和最终等于63。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简便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简便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例如109与9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9×98=(100+10-1)×98=9800+980-98=10682。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897扩大5倍大约得多少?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897接近900,用900×5等于4500,897小于900,如果积小于4500就应该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养成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3.养成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三、加强课堂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重点突出。例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2)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84+16=100,352+648=1000,25×4=1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高校根据其教学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本土化实践,总结出了符合课程特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针对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发展还不够成熟,目前国内相当多的翻转课堂实践依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1],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同时,面向师范生教育实施的翻转课堂案例相对较少。“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是师范生的实践类必修课程,结合翻转课堂和过程性教学评价的优点,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师范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提供依据和支持。

一、翻转课堂与过程性教学评价

翻转课堂是由两位美国教师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发展迅速,《环球邮报》评价翻转课堂将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变革[2]。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新型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媒体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3]然而,现阶段的翻转课堂实践在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尤其是针对高校翻转课堂的评价机制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当多的翻转课堂实践依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评价主体单一,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课程笔试考核给出最终成绩或等级,这种终结式教学评价方式缺乏评价内容量标化和方法多样化的缺点[4],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制约翻转课堂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过程性教学评价是一种能对学生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评价方式,过程主要由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和评价过程三个要素构成。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教学过程包括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学习方式是学生根据具体专业和所学课程而决定的学习策略。评价过程是对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评价过程贯穿于整个翻转课堂,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过程性教学评价的评价内容。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为翻转课堂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的翻转课堂教学

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培养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都十分重视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并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在传统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大部分都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5],理论课程课时远大于实践课程,教师为了保证理论课程课时充足,常常采取缩减实践课时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2.课程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目标,教师没有进行个别答疑的精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3.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期末考试比重大,缺乏过程性考核度量[6],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学过程。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在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论证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的可行性。1.课前,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微视频,预习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减少教师授课的时间,解决了上课课时不足的问题,课堂上更多的弹性时间留给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总数,设定小组的规模和人员的分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和小组内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解决了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3.评价机制方面,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方式多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学生自评三方面结合的评价方法;针对部分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采用动机激励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使用组内互评和自评结合的方式。同时使用学习活动评价量表,详细反馈并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来看,在“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可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实践

(一)实践环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开设的“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训练、书写技能训练、教育技术技能训练、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选取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实践对象为师范类本科三年级学生。下面以该课程中的“教学类PPT制作”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二)教学实施(见表1)(三)教学评价(见表2)(四)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对于翻转课堂实施流程而言,83%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75%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对课堂的兴趣,感到满意;79%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课堂评价方式而言,85%的学生认为过程性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综合分析调查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

四、结束语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而合适的评价机制是衡量教学效果达成度的重要手段。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可较全面地验证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后期将进一步扩大实践的试点工作,总结、反思、改进实施方案,为师范类院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3):96-100.

[2]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周永凯,田艳红,王文博.现代大学教学评价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10:10-11.

[5]郭飞.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取向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64-168.

篇6

关键词关键词:微格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84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景川(1977-) 男,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

0 引言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作为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之外,还必须要有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而高师学生教学技能的高低不仅体现了高师生的素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学的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每一步的教学技能训练和应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大多数高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甚至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安排在其它岗位做一些日常性工作。因此,高师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应受到高度重视。下面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的特点,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措施及步骤。

1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导致了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吸收者,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异地接受其他教师的授课。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除了向教师求助,还可以向网络上的其它学习者求助[1]。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能使宏观事物微观化,微观事物宏观化。课堂的重难点应该先讲授,在学生有所体会、理解的前提下,再应用多媒体模拟。讲授是抽象的,模拟是形象的,多媒体突破难点的过程就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方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人性化,学生就会印象深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角色及地位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也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依据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角色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地发生变化[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督促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4)信息技术环境下大量信息资源的产生和资源库的创建使得教科书 (教材 )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非印刷材料的出现(如视盘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等),更重要的是不再受过去那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人们会更多地使用教学材料库、教学资源库、教学包或学习包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而且能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改变了将教科书和大纲作为教学目标或任务的唯一来源,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来施教,搭建平台,支撑学习。

(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资源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特点。个人探究、小组协商与互助、全班呈现、交流与评价将有机结合。学习的过程将会更加突显任务分工、责任到人、互相协作、共享结果 ,“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驱动”、“项目责任制”等策略会在课堂上按需采用。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特点

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爱伦(W.A11en)博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微格教学是这样定义的:“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我国学者黄晓东先生将微格教学定义为:“微型教学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教育技术的发展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成了新的微格教学环境。传统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包括微格教学教室、主控室、观摩室等。传统微格教学实验室有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训练时自由性受到了限制,他们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反复的训练;二是由于受到设备的限制,参训学生很难反复回放和观看自己的训练录像,导致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三是教学录像一般保存在教师或管理员手中,学生很难找到资料进行交流学习,教师之间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查询和评价很难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是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以数字视频采集和处理技术、数字视频点播技术、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 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3],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了物质条件。

(2)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了新模式。传统微格教学训练的基本模式是:事前学习和研究、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提供示范、微型课、反馈评价及修改教案等六大步骤,训练模式比较单一, 很多训练只是简单地重复,很难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等基本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不再单纯使用现有模式, 而是采用各种模式和训练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体系;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教学过程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跟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教学技能训练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活动模式也就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以先进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整个训练过程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要强调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便利条件。被培训者既能训练各种设备的使用, 也能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自己创建和使用学习资源库、通过网络上传电子作业等操作。讲课视频的存贮记录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硬盘存贮、刻录成光盘, 这样既能方便教师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观看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我反馈。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流程

根据流程图,认真分析各个环节,可将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分为以下4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

(1) 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训练的成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主要栏目包括:参训必备基础知识、精选教案、视频案例库、专家点评、师生互动平台等。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使训练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理解操作规程及要领,掌握技能的结构和程序。在观念上懂得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实践做好准备。学习的内容有:教学基本理论、微格教学操作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既可以由教师系统讲授,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

3.2 实施阶段

(1)确定训练技能。训练的技能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

(2)观摩学习。训练者在试讲前,先播放几段录像资料,这些录像资料可以是正例,如优秀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或前一届师范生留下的优秀案例等,为师范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是反例,如前一届师范生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为师范生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预防。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每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要领,培养学生自己归纳、选择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在微格参训视频案例库中自由地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或制作课件。依据教学设计和训练的要求,学生选取一段15min左右的教学内容编写试讲教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除了编写一般文字教案之外,还要求编写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简易课件,以便在微格训练室使用。

(4)模拟练习。师范生按照训练程序依次进行试讲。参加试讲的人员主要有模拟训练的师范生、训练者的同学、指导教师及其评议人员。并依据训练目标提供每一单项技能训练的评价表,为评议人员打分提供依据。

(5)全程录像。在试讲过程中,中心控制室教师将其试讲过程依次录制下来,并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6)建立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把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参训录像存储在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中,以易于查询和检索。视频案例库以流媒体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通过校园网可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场所自由地下载或在线浏览。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应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价、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视频案例库,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4] 。

3.3 评价反馈阶段

(1)实时评价。试讲完成之后,管理人员可及时再现该生的教学录像过程,同时进行评议,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即参训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经验。

(2)非实时评价。由于课时的限制,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实时评价,这时可以采用非实时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上师生交互平台,师生均可自由安排时间参加评议,参评学生在浏览他人的教学技能训练视频录像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这种评价极大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灵活性,参训学生得到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和反思。

3.4 教学技能整合阶段

由于传统微格教学是专门针对某一教学技能进行的训练, 没有注意各项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单个技能平等对待,面面俱到,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对整堂课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对多技能的融合不熟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单项技能的过程中要适当探索已经实践过的教学技能的优化组合,这样, 才能在整堂课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自如安排,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每一单项技能训练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循环进行。通过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则进入下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就可以把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错误,最终形成较完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4 结语

信息技术化境下的微格教学训练是对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提升,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训练前的准备阶段、训练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以及最终的综合技能形成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有效地解决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不足,体现了学生主体认知建构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对多数学生的及时指导, 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提高了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也提高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6):9395.

[2] 宋其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与策略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528.

篇7

21世纪以来,中国师范教育的社会背景不断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的变化,给小学语文技能训练的内容、模式和策略带来相应的变革。教师的职业技能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三是教师的训练工作。面对时展的需求,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技能培养路径有助于帮助师范生顺利走上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并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体系。

一、语文教学技能的构成

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中,教学技能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活动的能力。它反映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拥有的教学熟练程度和水平,为教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性和心理支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师范生所具备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和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是指师范生需具备的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预设和系统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小学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方法的选择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前说课技能等。教学实施及技能是指教学预设的动态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语文课堂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板书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作业设计与布置技能等。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是指师范生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自身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定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后反思技能、评课技能、试卷设计与评价技能。

二、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师范生所学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的教学理论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为。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在训练内容上更多的是注重师范生的一般教学技能训练,导致师范生的教学训练结果与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实践关联度很低,甚至存在与具体操作实际断裂的情况。一些已经上岗的“未来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是在实习阶段或入职后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指导他们教学行为的并不是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校得到的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教育专业在教学技能包括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操作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错误的逻辑前提,即对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必然会提高学生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但事实上,教学技能的理论恰恰产生并发展于教学实践本身。这种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重传递、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视模仿、忽视个性化教学的培养,从而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不否认教育理论对师范生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但是无限制地放大理论作用或者机械地照搬书本理论,也会造成课堂活力的缺失,因为小学的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

第三,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时间不足。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加强,一方面,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压缩了实践课程的空间,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占教育类课程比例不高。另一方面,教育专业专门提高语文教学技能的课程主要依靠《语文课程与教学》、《语文教学技能》进行,而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仅仅靠这两门课是不够的,师范生的规范字、口语表达技能、写作技能、阅读技能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息息相关。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不应该是单纯的理论课程,也不能是简单地操作教学技能的实践课程,而应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综合师范课程学习中彰显语文教学技能的实践意义,并且通过批判性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课程。再一方面,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的时间偏短,一般是六周到八周。一些小学考虑到教学质量和升学压力,对师范生的实习工作普遍不热心,以至于师范生真正能够实际授课的时数太少,实习过程常常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实习生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提高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对策

(一)开展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这是时间知识最主要的来源;三是教师专门的教师技能训练。学校应该尽可能地扩大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师范生教育类课程中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开设相关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语文教学模拟和实践课程;二是开设围绕教育实习和教师招聘面试进行的教学技能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法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教学训练和微格训练为主要方式,强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使师范生初步形成备课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前说课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调控技能、评课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等多种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师范学校还可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师范生的模拟训练活动进行点评,促使师范生的训练模式不脱离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只有实践加反思,师范生才能对教育技能形成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形成教学智慧。

(二)理清课程体系,为语文教学技能课程奠定知识基础

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主要由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这三个层次构成。在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应围绕语文技能训练目标,合理处置该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尤其是以学科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教学法类课程,以及侧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教材与教学案例分析类课程,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也十分必要。从师范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学校)的反映情况来看,目前最需要提高的是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由此在政策导向上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包括学科教学的学理分析和多元评价,以及运用多样化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和评价的理解,强调教学的方法取向,把教学经验视为教学知识的一种来源以及学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新教学经验和行为。

(三)开辟多种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加强与教育实习资源的整合

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育语言技能、课堂节奏的掌控技能、课堂评价技能等都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历练,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开辟多种形式的教学训练场域。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将见习实习与教学法课程或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协同起来。目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得学生的教学技能不能得到充分锻炼。因此可以将教育实习放在大一的第一学年和最后一学年进行。第一学年的实习目的是让师范生初步熟悉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原理,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技能上的缺陷,例如普通话水平、三笔字、备课技能、教材解读技能等。在师范生明确自身相关教学技能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再返校后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在师范生的最后一年,再次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教育技能。因此,建议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且在传统实习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加强师范院校与所在地教育部门的合作,开发互利共赢的教学实践合作项目,成立教学技能训练会,加强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利用寒暑假开设教学实践活动,为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初步形成创造条件。另外,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带队老师进行全程的管理和指导,避免实习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臻晓.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1).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实证

本文是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实证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编号:Y13023)”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度青年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证研究――以丽江师专为例(编号:QNXM-201306)”成果之一.

结合数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构建学生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模块化训练模式.主要进程如图1 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进程所示.

图1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进程

开始:确立目标.教学目标是对要求学习者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习评价的依据1.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就是训练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确立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标准依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实践及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实证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编号:Y13023)”研究成果23456789所制定,评价方法采用数学教学技能模糊评价方法进行.

各技能分模块进行训练,顺序依次是数学教学语言技能、数学教学导入技能、数学教学讲解技能、数学教学提问技能、数学教学板书板画技能、数学教学变化技能、数学教学强化技能和数学教学结束技能.

检测:目标达成.每项技能训练完成后进行检测,目标达成则进行下一项技能的训练.全部技能训练完毕进行综合技能检测,测试所有目标的达成度.按照各教学技能权重分配表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按“数学教学技能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判.

应用:走进中小学课堂.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数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顺利地走进中小学课堂”.待所有目标达成后,将按学校相关制度带领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到中小学课堂实践以检验其最终学习效果,并在最后的实践中得到提高,以备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琳,刘加勤,莫金河,等.现代教育技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301.

[2]赵建红,等.数学教学导入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09).

[3]杨丽星,等.数学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11).

[4]赵建红,等.数学教学讲解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09).

[5]赵建红,等.数学教学提问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09).

[6]赵建红,等.数学教学变化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10).

[7]杨丽星,等.数学教学强化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11).

篇9

论文摘要:改革英语教师基本技能练课程,使其成为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在必行。文章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新挑战以及教师专业化时代对英语教育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出的要求,探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I1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三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

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

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

被训练者根据技能培训目标和教学范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详细设计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将如何展开,使其突显训练技能的要素,并阐明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指导教师要对受训者设计的教案进行指导和审阅。

(4)角色扮演

由扮演教师角色(被培训的师范生)、学生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教学评价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和摄像操作等人员组成微型课堂。在微型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的被训练者练习预先设定的教学技能,所用的时间依据训练的内容而定。教学的整个过程被摄制、记录下来,评价人员填写评价单。角色扮演实质上是师范生模仿优秀教师教学的过程。

(5)反馈、讨论和评价

重放录像,被训练者与微型课堂的其他人员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并围绕者训练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肯定或有待于改进的意见或建议,教学者根据来自各方的反馈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检查教学实践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6)重教

如果没有达到训练的目标,被培训者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人的建议,精心准备后,进行第二次教学,矫正原有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技能趋于合理和熟练。

为了保证练习的实际效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六对辩证关系:

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开课之初首先明确本课程的总体要求及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知道除了要学习教学法的理论之外,还要使理论付诸实践。人人要准备上讲台。指导教师要精讲有关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I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可以结合英语语音课、英语口语课、英语书法课、英语教学法课、教学见习课以及教育实习等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各种专题练习,当堂完成各式各样的训练,但是,更多更经常的是课外的练习。学生在寝室里听教学录音,甚至节假日到教师家中看教学录像,在其他可利用的场地训练模拟教学,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

其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l训练职业技能固然需要集中进行,更需要分散活动,或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组自为战,人自为战,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寝室、教室、食堂、休息室以及户外空坪隙地开展小型多样的练习。训练场景也不仅在校内,还可在校外。学生个人或小组到中学见习。另外,有的学生利用假日家教,自主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其四,“互练与自练相结合,以自练为主。”『4训练职业技能需要高师学主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因此,互练是必要的;然而,更多的还是自练,比如书写技能、简笔画技能、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教师口语技能中的许多内容等,都需要加强个体的独立的严格的训练。

其五,训练与考核相结合,以训练为主。我们出台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达标考核办法,建立了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标准,并尽可能使标准形成可供检测的量化指标,针对具体的训练项目,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以此督促学生自觉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并定期检测训练的效果,随时反馈调控,以确保训练的成功。因此结果性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训练中的过程性评价更重要。比如,每周布置2-3名学生上讲台作课。课后由讲课人自述个人的体会,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有意识地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点评。有比如要求学生通读中学英语教材,并指定他们对实习时将要使用的几种教材精读,要他们熟悉每课书的内容,分析每课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可能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求他们记好笔记,交老师批阅。以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I1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lJ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 

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 

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 

被训练者根据技能培训目标和教学范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详细设计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将如何展开,使其突显训练技能的要素,并阐明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指导教师要对受训者设计的教案进行指导和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