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五步法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五步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五步法

篇1

一、学(即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导入课题后,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按学案自学。要求:1.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经过努力能完成。2.学案(自学提纲或指导题)可印制,或制作为课件,或抄于小黑板上。然后开始“先学后教”中“先学”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重头戏。3.尽量让学生自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4.自学提纲的表述上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5.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极强的时间观念,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二、议(即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自学目标,提出质疑并进行小组汇报展示、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6~8人左右的学习小组,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探究,真正意义上实践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汇报展示、总结、归纳、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导(即教师答疑,解决自学中提出的问题)

导即“先学后教”中的“后教”这个环节,教师精讲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主要形式是师生共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个环节值得注意的几点是:1.老师提问决不是从优秀学生问起,而是从学困生问起,整个环节关注的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2.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决不重复,而紧接着让学生回答后面的问题。3.“后教”的“教”,即老师先问学困生,学困生回答不出或不准确时,再提问好学生。如果最好的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准确,老师才给予指导,由教师精讲。4.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不惜时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做到让学生“解惑”,不让学生留下疑难。

四、练(即当堂训练)

用自编题或《练习册》,对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五、清(即堂堂清)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汇报学习成果,反馈学习信息,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当堂订正检测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分类进行辅导。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或由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统一时间讲解。

篇2

一、铺

铺就是做好新知识的铺垫,即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温故而知新”这样才能准确反馈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十分强调学生复习旧知识、预习新教材,并在新课前精心设计复习提问,达到以旧引新、温故知新,从而缩短新旧知识间距离的目的。

例如,在讲零指数幂时,复习提问是这样设计的:

1.根据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填写。

(1)am·an= (2)am÷an=

(3)(am)n= (4)(a·b)n=

(5)(■)n=

2.对上述运算性质(2)你能想到哪些问题?

3.仿照性质(2)计算

(1)53÷53=

(2)a6÷a6= (a≠0)

(3)a5÷a8= (a≠0)

4.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了哪些与前面所学正整数幂不相同的情况?这些情况与我们新学知识有矛盾吗?如何解决?通过以上提问,学生复习旧知识,发现了新问题,并使学生看到,新知识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新旧知识密切相关,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设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设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设法激发他们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愿望和渴求。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请求:请同学们帮忙画一个三角形。这一请求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在学生做好准备,跃跃欲试时,教师提出作图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此时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待学生动手作图发现完不成任务时,教师课件演示学生做出的形状。同时,顺势提问:按照刚才的要求大家只能画出两个直角,画不出一个三角形,问题出现在哪儿呢?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

三、探

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通过设疑,激发了学生追求知识的愿望,教师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问题、探求真知。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当学生带着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的疑问想探求其中的奥秘时,教师顺势引导,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副三角板,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那副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然后算出这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计算完毕,教师接着提问: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此时,学生会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心细的学生会提出这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此时,教师应继续引导,将问题由特殊引向一般。具体是这样实施的:

1.请同学们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讨论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时分歧的主要点就集中在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这时教师继续引导: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认可你的观点吗?有前面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做铺垫,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先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的方法进行验证。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采用学生提出的测量计算法,四人小组合作,验证自己小组课前准备好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动手验证前,教师提议各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怎样很快完成任务,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而后小组汇报结果,各小组报上的结果分别有:180°、176°、183°等等。(2)测量法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教师继续引导:用测量法不能准确地验证我们的猜想,怎么办?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点燃了学生的思索之火,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学生发现可以用用拼合的办法来验证,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师继续追问: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用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把三个内角剪下来或撕下来拼在一起。这时扫清了学生验证的障碍,让各个小组用不同的三角形来验证。①用撕——拼的方法验证。汇报验证结果: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继续汇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②用折合的方法验证。在撕——拼的的基础上,有学生就会想到,要想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还可以采用折——拼的方法,即通过折叠三角形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汇报验证结果: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折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继续汇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3.课件演示验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上述两种方法的验证过程,并且师生共同明确:通过验证可知,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验证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有力地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

四、练

这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能够巩固新知识又能把已有知识联系起来。(2)练习要及时,尽量让学生当堂学当堂会,当堂练,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3)练习要有目的性,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4)练习要精而且层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并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做题的准确性。

五、炼

炼就是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得到结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提炼升华,将问题顺势抛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七边形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中,概括出数学的一般规律,形成一般的数学方法和解题策略。使得本节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升华,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篇3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B)―0039―01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测试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课堂上教师除了讲解教材上所列举的习题外,还应该择取课外部分比较精且难易程度适宜的习题来辅助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吃透理清。那么,如何检查学生把新知识吃透理清了呢?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做练习――互讨论――提问题――整思路――汇经验”的“五步教学法”,实践证明,效果极佳。

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步:做练习

中学教科书中,选编的例题偏简单,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搜寻几道难易适中、针对性强的习题,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第二步:互讨论

做完练习后,让同桌、前后左右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时要求学生反思和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比较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参与讨论,以便获取更多信息,为后面步骤的顺利进行积累信息资料。

第三步:提问题

一是请学生代表提出前两个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二是请学生代表阐述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典型问题以及新颖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便使师生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教师备课要充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思维障碍、思维误区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才能准确地加以点拨和讲评。

第四步:整思路

因选取的习题都具有代表性,所以在做好前面三步的基础上,教师在讲解完学生的疑问之后,对全部习题要整体把握,逐个讲解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然后再对照学生的解题过程,结合参考答案全面剖析。在比较中让学生吃透理清做题的方法、技巧,甚至可以让学生在书面作业中再次训练,最终熟记于心。

第五步:汇经验

教师在教学时所选的习题,应引导学生作笔记,每一题之后都有文字性的说明,记录自己做题的思考过程,教师给予的参考意见以及标准答案等等。这样,日积月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做题能力,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析效果

一、信息反馈及时、全面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练习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怎么样获得信息。“五步教学法”在练习完成后及时让学生讨论并参与讲评,教师能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又能及时地把学生的认知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地调整解题思路,并及时地纠正错误。

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做练习――互讨论――提问题――整思路――汇经验”这五个环节,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判断性、创造性等均得到发展,促进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发展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全面再现,为其再思维提供了感性认识材料,加之学生相互讨论,思维过程的交流,并辅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

三、符合中学生认识问题的客观规律

认识是从感性逐渐到理性的过程,如果缺乏感性认识,那么这个过程往往也就缺乏深刻性。学生在互相讨论的氛围中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已有了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学生获得的理性认识就更为深刻、全面和清晰。

篇4

【关键词】课堂效果 五步教学法 中心环节 教师 学生 效率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渠道。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机。因此,既要夯实基础,又要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五步教学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一、Teaching Lead-in 课程的导入

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是教师必须首先考虑的。教师应创建教学新环境,变换形式,创新教法,用图片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环境,用表演带动学生,用竞赛激励学生,用游戏活跃课堂。以七年级英语Unit4一课为例,如何引入新话题,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和实物,利用旧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过渡到“where is it?”课堂上,利用图片呈现语言情景会更直观形象。教师也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话题。游戏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在Unit4 Where’s my backpack? 一课时,可以先让一个学生到教室外面去,藏了他的一样学习用品。然后引入“where’s his/her…?”多激励学生回答。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的只要情感因素。一定的成功体验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增强学生兴趣。因此,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多加以表演,鼓励他们,使其有信心开口说英语。

二、Presentation 新知识的讲解

讲解只是时,要力求做到“快”(新知识的输入)、“慢”(重点),“透”(难点),并辅以模仿和联系。新只是的讲解应重点讲解目标词汇和句型,教师在Lead-in 一环中,已创设了情景。因此,在这一步中,教师必须从整体到细节设计一些 问题来激发学生回答。如在引入新句型“Where’s…”之后,应注意对介词on,inunder,和一些实物如table、bed、dress等进行教学,由于词汇量太大,教师可运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等方式来集中教授教学目标、句型和词汇。在这一步中,教师必须板书,并且用符号或色彩标示法来板书,要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板书要有引导学生的功能,以利于下一步的操练。

三、Drill 操练

操练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对一个语言项目操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就能从不同语言角度接受语言技能操练。运用“简笔画”揭示语言与食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热烈的发言中不知不觉的操练所学的语言项目。运用“唱歌”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的固有频率引起共振,从而引起记忆。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增强运用所学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运用“玩”可以是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乏味的学为有趣的学。学生的操练是有控制的训练,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操练,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体现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关系。操练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采取个人、2人一组、4人一组,教师与小组,半个班或全班多种操练方式,并进行比赛,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可以进行连锁操练。以Unit4为例,无论使用哪一种模式来操练,都要达到学生大胆开口说,正确运用目标语法和词汇的目标,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操练中既放松了思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既可以参与其中,又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完成任务时,紧紧跟随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明确,分工精细;学生若有疑问时,教师是最好的资源提高者。当然,操练也可以将只是进行扩展操练,引入旧内容和适当新内容,以达到学生完成对话的多样化。如:Take care,:Where’s my book?S:I don't know.T: Is it under the bed? S:NO,it isn’t.这样的对话既简单,又复习了旧内容。即“is”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和新内容“I don't know。”这个句型。

四、Practice 练习

学生在熟练心举行和目标词汇之后,学生就要带领学生完成Pair work。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挥者、帮助者和监督者,学生只需按照要求利用在第三步中操练的句型完成书上布置的内容即可。这个环节是学生的只是由细节至整体的过程,是学生所学只是形成系统化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感知。这一步主要是训练流利程度而不仅仅是准确性;练“用”,即用语言表达实际的意义,而不仅仅重复说孤立的句型;学生通过练习尽量试着独立运用语言而不是仅仅依靠老师。这一教学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大量实践使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进行多层次的运用,使这种技能进一步发展为交际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五、Ending留有悬念的结尾

通常一堂课结尾时由教师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布置一部分的练习,但是这样单调的巩固和重现,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厌烦和多余。因此,一堂课要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以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设置悬念,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如拿出一张图片说:This is my room.Where is my quilt?Where is my bag?Can you guess?但是笔者并不把笔和包画在图片上,而是让同学们自己去猜,然后下一节课才揭开谜底。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去回答这些问题。

当然,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步骤一变,教师的作用也随之改变。因此不能机械地理解五步教学法,认为只要按照顺序一步一步教下去,完成五步教学法就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这里介绍的只是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教师即使“吃透”了教材,掌握好了步骤和方法,还只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方面。还要注意与教学的对象――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对于他们的任何点滴进步都要满怀热情地鼓励、表扬。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碰到的困难要耐心帮助纠正和解决。教师要创造和谐温馨地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中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五期 《英语创新思维》[J]2009年

篇5

一、情境导入,定标自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寻找新旧知识的关键联系点,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导入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向往,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授课中,我们运用导学案辅助教学,历史导学案分五部分,即课题、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仔细阅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梳理和拓展延伸。

关键点:1.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避免繁琐冗长。2.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3.这部分提倡自学,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不能代替独立思考。4.学案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5.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

二、组内合作,初步释疑

在导学案的完成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个人解决不了的,再加上学生新提出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放到小组讨论的层次上。合作小组一般以4至6人为宜,由组长负责主持,要求每人都要积极参与,采用轮流发言和畅所欲言两种方式。小组先相互找错纠错,再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方法,完善问题答案。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其中,以了解学习成效,点拨迷惑之处,掌控讨论进程。

关键点:1.遵循“1、2、4、8……N”的交流原则。2.要保证充分的讨论时间。3.做好小组成员分工,加强小组长培训,确保组内交流有序高效。4.讨论完成后,由组长举手,便于掌握讨论进度。5.每个环节结束后,都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

三、全班交流,展示提升

各小组的记录员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起来,由教师指定各小组相同序号的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和疑难问题,再让大家共同思考和讨论。教师要有预见性,对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要适时点拨,组织即时互动。

关键点:1.精选汇报内容。一组汇报,他人补充,控制全班汇报时间。2.对汇报的问题要挖掘透彻,深入分析,举一反三,因为这是重点或难点。3.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的生成问题,把它变成进一步思考学习的问题。4.不要重复学生的汇报内容。5.限制强势学生发言过多。

四、精讲拔高,点拨拓展

这一环节,基本上和上一环节是相互融合的,时间上具有交错性。

首先,教师的精讲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对于那些次重点与非重点,要尽量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思考。只有这样分清主次地精讲,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进行横纵联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

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历史课有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不妨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1、顺口溜:《》的内容可概括为“设工厂,赔两亿,割三岛,开四口。”2、谐音法:《》的四处通商口岸可以用“杀出苏杭”来记。3、数字法:1689年《权利法案》+100=1789年《人权宣言》,你说巧合吧?还有如点面交叉、纵横联系、归类求异、对比记忆等等。

第四,教师的精讲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比较、归纳、概括、抽象、综合、分解、总结等。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

关键点:1.教师的精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学生的展示结合进行的。2.教师的精讲要把握时机,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3.教师的精讲,语言要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五、当堂落实,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当堂掌握,组长进行督促和检查,做到堂堂清。教师在检测题的设计上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题目难易要适度,要有梯度,保证好学生能拔高和待优生掌握基础知识,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关键点:1.检测必须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思考。2.讨论整合时,引导学生二次拔高。

篇6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课堂 语言交际能力

1.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来计划、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英籍印度语言学家Prabhu于1983年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概念。Yalden在1987指出,交际法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五个主要分支:功能法、协商法、自然法、内容法和任务法,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五大分支之一。到了90年代,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渐成热点,英国语言学家Willis从理论上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她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 phrase):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环阶段(task cycle phrase):任务―计划―报告;语言焦点阶段(language focus):分析与练习。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先实践,再学习”,任务前、任务后阶段的活动比较丰富,在以任务为主的前提下,融入了语言练习,甚至还有一些机械的操练活动。在Willis的模式中,她有意识地把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安排在不同阶段,引导学习者分别关注语言交际的内容和形式。

2.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型教学法主张教师将语言教学任务融合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型教学法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任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任务型教学法并不是说整个英语课堂只有一个任务,也不是多个不相关的任务的堆积。一堂英语课的若干任务应该是围绕统一的教学目标展开的。我以《新起点大学英语》第二册的Unit 8“How 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教学实践为例来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2.1任务前阶段

2.1.1老师利用一些跟招聘求职相关的图片或是影像资料展现求职的压力,引出面试成功的重要性:“To succeed in a job interview is essential.”

2.1.2鼓励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方式(brainstorming)写出与interview(面试)有关的单词和短语,老师补充一些有用的词或短语,但暂时不讲解。

2.1.3互相讨论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1)What is the function of interview?

(2)What matters most in an interview?

这个阶段为学生提供与任务相关的语言词汇资源,帮助他们熟悉话题、识别新词和短语,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任务主题,激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进入积极的语言和信息加工状态,在任务中能尽量准确地组织语言、表达思想。

2.2任务环阶段

2.2.1任务

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五人一组,分配考官和被面试者的角色,进行英语面试,具体的面试形式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

2.2.2计划

计划阶段也就是给学生操练的机会。小组成员用英语讨论表演的内容并进行排练,老师起监督和帮助的作用,在教室来回走动,监督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语言词汇方面的帮助。

2.2.3汇报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推荐或是指定的方式挑出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面试场景。每个小组汇报完之后老师应作出及时反馈,肯定学生表现出色的地方,并指出语言表述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此时,老师不应过分拘泥于语言的准确性,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有效性。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对成功面试的因素进行总结,将表演活动跟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任务环阶段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一定知识背景的支撑下,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3语言焦点阶段

教师在这一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相关练习。通过任务环阶段的活动,学生对影响面试的因素以及与面试相关的一些词汇、句型都更加熟悉。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出文中的难点,老师进行分析解答,并可结合文中的语言点,指导学生完成课文后面的填空和翻译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语法词汇知识。这一阶段还包括延伸性的练习,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语言知识进一步扩展和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封求职申请信或者是写一份个人简历,既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又能拓展知识面,获得新技能。

3.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师通过不同的任务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总结,使任务型教学法更加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Yalden.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Willis,J.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论及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

篇7

【关键词】 农村中学;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五步交流”;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3

一、研究缘由

近十余年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探索,如:确定英语课程的多元目标和要求;更新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测试和评估的改革等。尤其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使得英语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近年来,人教社的“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即:20%――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学生自结、巩固、检测)、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等教学法改革影响较大。但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农村中学英语教研教改相对滞后,该领域教学法研究也没有被摆在一个应有的高度。农村中学外语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少的问题。

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法简单,课堂效益较差,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实施新的英语教学法已势在必行。

二、概念界定

农村中学英语“五步交流”教学法研究: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法的优势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结合起来的一种五步流程教学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特色

1.将自习课与正课有机结合:提前“预热”

将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活动”阶段(包括“课前预习课前讨论”)纳入教学的整体环节,将自习课与正课有机结合,提前对课堂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预热讨论,改变了传统的英语自习课概念和学生学习习惯,奠定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2.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机结合

教师主导力度加大,在发挥小组长作用,开展组内和班内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了课堂点拨力度,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山区学生特别适用,这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加深理解和应用。

四、研究成果

(一)农村中学英语“五步交流”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农村中学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五步交流”教学法设计流程:

课前活动(晚自习)教师导入(约7分钟)学习讨论(约18分钟)归纳点拨(约15分钟)复习检测(约5分钟)

流程示意图:

第一步:课前活动――交流的预热(晚自习)

学生利用自习课(正课前)时间对第二天新课的预习及之后的及时讨论,是第二天课堂交流的预热。

1.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自习课(正课前)时间,在完成上堂课的巩固作业后,通过查阅资料,对第二天新课的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不统一授课讲解。

2.课前讨论

学生利用自习课(正课前)时间,在自主预习完成后进行的小组内交流活动,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和探讨,是提高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步骤。

学生活动:在英语晚自习课上的最后10分钟左右,学生在小组长组织下在组内交流、讨论预习心得。

讨论程序:陈述质疑讨论小结即:

a.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陈述自学情况,核对任务答案b.组内成员就不同答案提出质疑c.小组成员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d.小组达成共识,确定本组答案;小组长记录下没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鼓励学生的亮点、发现学生问题。

第二步:教师导入――交流的启动(约7分钟)

导入步骤:课前检查预习点评目标展示

(1)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组织学生应用已学词汇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2)教师点评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

(3)教师展示本课学习任务目标,介绍新课的背景知识或设置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情景(最好用多媒体或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第三步:学习讨论――交流的进行(约18分钟)

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实施步骤:自主学习组内讨论班内交流

1.自主学习(约3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根据课前的预习和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完善预习任务(或导学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最佳解决办法,为下一步的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组内讨论(一般控制在5分钟内)

组内讨论是学生在小组长组织下,进一步在小组内讨论预习任务并确定组班内交流发言人。此步骤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交际能力。

讨论程序:质疑讨论小结发言准备即:

a.组内成员提出新发现的问题b.在小组长组织下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c.小组达成共识,即确定本组答案;小组长同时记录下本组没能解决的问题d.确定发言人,作好发言准备。

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围绕中心和话题讨论,突出关键问题。

3.班内交流(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

全班同学一起交流互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语言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克服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学生大胆展示、大胆质疑、发表见解,踊跃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

交流程序:陈述质疑解答即:

(1)各组代表发言,陈述该组对任务的理解程度(如任务较多时,为节省时间,教师可分配任务到各小组,不同的小组汇报不同的任务)。

(2)各组对其他小组的汇报情况作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评价(如任务较多时,也可由教师分配评价任务)。

(3)各组解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供大家探讨。

教师的作用:引导、帮助、鼓励

学生的情况:展示、质疑、探讨

在教师的引导、帮助、鼓励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大胆的进行课堂交流互动,交流不同意见时要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学生在自我展示、互相交流意见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潜能、创造力、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心理品质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第四步:归纳点拨――交流的总结(约15分钟)

这是是体现教师专业水准,对学生交流学习的引导起“画龙点睛”作用的重要步骤。

实施步骤:交流点评归纳总结点拨升华

首先教师对各个小组在上述交流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交流点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活动对任务达成共识,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本课知识要点(归纳总结)教师进一步启发、点拨学生,对已掌握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拓展升华(点拨升华)。

这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小组表现的点评,激发各小组成员的交流兴趣和竞争意识;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一起对已归纳知识要点适当重复记忆,满足了农村高中英语基础较差学生的需要,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教师对知识的进一步启发和点拨,教会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可以培养优秀生。

第五步:复习检测――交流的巩固(约5分钟)

复习检测是指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复习巩固并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探讨,之后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实施步骤:整体回顾师生问答当堂检测

1.整体回顾

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是学生对已总结知识的整体再现和吸收。

2.师生问答

是全班范围内的师生、生生再次交流互动。有疑问的学生举手提问,先由其他学生解答,再由老师给出参考意见。

3.当堂检测

是教师对学生本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的简要验收,教师要事先编制好当堂检测作业。

(二)农村中学英语“五步交流”教学法研究实施策略

重视以下四方面:学校策略、师生准备、课堂交流纪律要求和非语言交流:

(1)学校策略

①对教师学习进修、搞好校本教研的资金投入

为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学校要投入一定资金支持教师搞好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调动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②学校教务处要统一调整英语课时,每天保证一节英语晚自习课。

(2)师生策略

由于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在师、生方面都存在不足,为保证英语高效课堂的成功实施,充分的课外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A.教师策略

①教师自我“充电”

要把学生带入英语世界,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进行精辟的点拨、总结、升华,教师要随时给自己“充电”。

农村高中教师通过下列方式学习提高:

a.自学――自己勤加练习英语口语,所谓“三天不练口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课程理论。

b.集中练习――英语教师定期不定期早自习以年级为单位到教研室练习英语,形成“教师英语角”,可自行朗诵、表演,也可以相互英语交流。每天有一个中心发言人。

c.教学交流――要走出去,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d.校本教研,培训提高―――搞好教研工作,尽快适应英语新教材教学方法。

②合理分组

a.分组原则: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小组成员的进行搭配,但可以进行微调,使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灵活机动的特点。

b.小组规模: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的特点,确保可操作性,可以按座次就近组合,每组6-8人,每班小组在10组以下。小组规模不宜过大,一是保证人人有机会,二是为了减少内向学生的拘谨感。小组人数也不能太少,因为农村高完中很多都是超级大班,小组分得太多,操作起来太花时间,无法保证课堂交流模式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

③培训小组长

a.小组长的选拔

学习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小组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体现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和老师的教学水平。

要求:

态度积极、率先垂范;

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

乐于助人、负责任;

组织、管理能力强;

集体荣誉感强。

小组长可以采取轮换制,以确保人人有锻炼自己和伸展自己的机会。

b.小组长的职责

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汇报和质疑;

帮助本组同学完成课文预习和课内各项学习任务,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

监督本节课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

c.小组长的培训

课前培训:课前利用十几分钟时间,集中进行小组长培训,解答他们在预习和平时的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课外加餐:根据各小组长不同情况,给他们布置特别的任务,以达到拓展、加深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

课堂重视:课堂上老师除了要全面把握全班学习动态外,还要多多留意小组长的学习状况。

④预习作业(导学案)的编制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或导学案),既要满足英语课堂交流的需要和新课标要求,又要难易适中。

教师备课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学步骤要客观清晰,体现“五步交流”的实施流程。

B.学生策略

①习惯的养成

a.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坚定学好英语的决心。

b.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大声朗读的习惯、乐于英语交流的习惯、勤记单词、背诵课文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随时随地留心、学习英语的习惯等。

c.多参加各种英语活动课,培养听说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如参加“周末英语角”、英语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等活动

②课外的巩固与预习

学生巩固和预习作业必须落到实处(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排课,每天安排一节英语自习课,自习课上老师不讲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习和讨论),必须准备充分,为课堂交流作好准备。

③讨论交流要做到:

①不讨论与主题无关的话题

②讨论时尽量用英语

③发言简明扼要

④体现交际策略

(三)“五步交流”教学法研究理性思考

进行英语课堂改革,必须适应素质教育、新课改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根本宗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交流、构建知识的能力。因此,本教学法的师生课堂交流过程须遵循下列原则:

1.交流的指向性原则――目的明确,鼓励创新

师生、生生之间在明确的目标内进行有效讨论,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打造高效课堂。讨论时不能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又要把握方向,对良好表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还要积极鼓励。

2.交流的全方位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师之间全方位互动交流

全方位的交流互动是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3.交流的广泛性原则――全员参与,落到实处

大胆开口,全员参与。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保护他们英语交流的积极性。由于农村高完中的学生口语能力较差,英语词汇量较少,在师生、生生交流时一开始的语速要放慢一些,交流用语可慢慢由汉语向英语过度,不要流于形式,使部分学生沦为陪衬或“看客”。

4.交流用语的相对自由性原则――不纠小错,自由发挥

学生在做口头讨论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人称、时态、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甚至一开始有的还不得不用汉语,这些都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教师不要老是纠正他们语言中的错误,要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保持思维和表达的完整性。

篇8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学生的主体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主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从而促使人的素质提高与社会的繁荣,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之所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从根本上讲,教育改革是一种教学思想的改革,是教学由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改革课堂的结构、模式、方法,探索出思想政治课教学五步法。思想政治课教学五步法是指“读、议、讲、练、结”。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效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1 读:即自读

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自学教材的教学行为。它体现在学生一方,使全体学生“活”起来,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在自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地提示学习的内容、重点、难点,并交给学生自读的方法。首先看课文,了解基础知识,把基本问题逐步查出来。其次,在阅读中遇到需要记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我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符号,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最后对于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让学生设疑、联想、推理、判断、反复研究。学生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在自读中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可见,让学生在自读中提出问题,培养了他们钻研教研、发现问题、动手、动脑的多种能力。

2 议:即议论

议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问题相互磋商、交换看法、互相启发,以获取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组织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议论。如,在政治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在自读中归纳出来的典型问题,即“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分析、和失败的原因,有的从教材中的三点原因入手,有的分析当时的国情,最后得出结论:当时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所以走不通。通过“议”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整体地把握政治课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的领域,激发创造力。

3 讲:即精讲知识

教师讲授时,首先要求时间上“限讲”,一节课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整节课的三分之二,绝不搞“满堂言”。其次在内容上要有选择,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非讲不可,但要研究如何讲,讲在学生的要害处,切不可面面俱到,任意发挥。疑难问题要启发讲;热点问题要展开讲;重点内容要着力讲,如在讲授“阶级的出现”时,我重点讲阶级产生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启发诱导学生沿着奴隶制剥削产生的思路,让学生分析阶级产生的两重含义。这样,我寥寥数语突破了重点,使学生理解了知识,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言简意赅地精讲,既可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练:即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联系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多类型题目来训练学生的能力。如,学习初三政治第一课第二节时,为了巩固强化本节的重要知识,我设计了一个论述题。即:“奴隶制度是一种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为什么说它代替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观念的原始社会反而是历史的进步?”针对这个题目,学生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作出了解答。通过练习,不仅及时反馈出课堂教学的成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深化和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 结:即课堂小结

篇9

关键词 重视 朗读 教学

好多次我们进入课堂听课,常常为此起彼伏的课堂提问所感动。诸如判断问、追加问、发散问等不一而述,且问问在理,题题有道。感慨之余,似有所欲,疑窦顿生:朗朗的书声哪里去了呢?

我十分赞同课堂提问的艺人性。但课堂提问也必须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如果久久围绕“考试”去繁多而鼓燥地设计问题,挤占掉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那么,势必会使课堂教学走向一个极端,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朗读功效之大,古今皆知,它是一种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的思维活动。语音知识包罗万象,对艺术性很强,思想内涵大的文章去四分五裂的“肢解”。可以说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有声有色的去朗读课文,不仅能够有助于对文章整体性的把握,还能够加深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以后的诵读、精读、略读、泛读奠定基础。古人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理也尽在其中。因此,朗读训练是否扎实有效,是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如何加强朗读的训练呢?

一、要重视朗读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语文数学重在能力的培养,重在习惯的培养。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不能仅仅盯在学生考试的分数上,要着眼于社会,着眼于未来,着眼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着眼于语文教学的全局。唯此,才能从跟本上消除应试的毒瘤。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把教师的范读与学生的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再者,要在语文活动课中安排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如演讲、诗朗读等等。

二、明确朗读要求,掌握朗读方法

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都有不同的朗读要求。有的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有的则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前者重在语音与速度、后者重在节律与音韵。还有课文要求“分角色朗读”,则是学生在语气上与把握人物性格的训练。明确了要求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如五步法、即初读(带着概括性的问题读)、粗读(带着几个判断性的问题读)、细读(逐层朗读)、精读(总结性理解阶段)、背读(朗读成诵)。三步法,即范读课文、访读课文、诵读课文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朗读方法都必须读其文、明其义、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反对不假思索的唱读、说读、断读等错误做法。

三、保证朗读时间

培养朗读能力除养成朗读风气,教给朗读方法外,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朗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留给学生朗读所必需的时间。把课堂的“精炼”与课外的“全面持久战”结合起来,通过个人读、自由读、领读、齐读、分角色读、互读(配对读)等形式,使学生读在乐中,读的齐乐。

篇10

一、“五步法”教学模式应用流程

以“目标定位,自主学习;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总结;达标检测,教学反思”为基本结构框架的“五步法”教学模式。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有效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目标定位,自主学习

教师从教材的编排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参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定位该章节所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

课前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三维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围绕“学”,重在“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并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指导,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要实施高效课堂,就必须明确教学重点,巧妙设置问题,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恰当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

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注重学生实际生活,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按照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提出问题,供学生探究。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中遗留的疑难问题和导学案中设置的探究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和交流,激励学生的深层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经过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主要在于点拨、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归纳总结时帮助学生解决。个体问题要及时指导。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改掉了“以教为本,先教后学,不教不学”的局面,突破了“教代替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4.交流展示,归纳总结

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以板书、上台讲解、交流导学案等形式进行;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归纳、讲解、总结。培养学生养成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给予及时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和提高的作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

在课中展示后,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精讲和指导,个别问题随机点拨,重点、难点、主干知识的问题整合点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归纳总结,形成知识链。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积极展示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5.达标检测,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层次的问题和练习题,进行巩固、拓展、融合所学知识,并注意模块知识的链接和深化,整合本节知识。达标检测试题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测等形式。练习题要限时完成,让学生通过训练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学情反馈,并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教师对预设的三维目标进行回归性检验,并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高中学科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加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促进了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整合还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创设环境,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地精练,使知识内化,完善智能结构,达到理解知识、创造性学习、运用知识这一豁然贯通的境界,课堂教学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认知结构向能力结构的转化,达到“学力因素、智能因素、人格因素”的和谐统一,达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现。

二、“五步法”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1.新旧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碰撞

个别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依然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现象依然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制约着新课程教学的进行。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如何改变教与学这种尴尬局面,而创建高效课堂?

2.生源的不平衡也制约着新课程教学的发展

班级的生源素质较差,学习方法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交流展示、归纳总结环节不能有效进行。班级的生源素质很好,学生不愿浪费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无法达成。

3.教学质量的评价成为课改工作的一个瓶颈,操作难度较大

在现有评价机制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其实两者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冲突,我们就是要努力寻找这种结合点,素质能力提高了,应试又何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