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污染防治法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废气污染防治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废气污染防治法

篇1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水体资源污染;处理

前言:在当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停的增加。在我国工业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加剧。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对水体资源产生的污染危害,已经成为目前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如何全面优化相关治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就成为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研究关键。

一、固体废弃物对水体产生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对社会水体资源造成的污染现象最为常见,其污染的规模和力度也最大、最强烈。在我国当今社会相关环境保护的专家学者研究理论之中,固体废弃物对水体资源造成的污染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界定类型。点染污染以及面污染,都是固体废弃物对水体资源造成污染的主要类型。每一种分类下的污染类型,都有着不同的污染现象,以及与之相对应不同的污染治理方法。

所谓点污染,其具体指的就是能够对水体资源造成污染的固体废弃物,从一个集中的切入地点进入到水体资源之中,从而发生污染的现象。而固体废弃物对水体资源造成的面污染,则主要指的就是固体废弃物来自于整个水体资源的地表或者地下。但无论是哪一种存在形式的污染,都需要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加以治理。否则固体废弃物通过水资源的流动性传输,将流入到其他地区的水循环系统之中,甚至还会对农作物的种植田地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不堪设想[1]。

二、固体废弃物水体资源污染的治理方法

随着社会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缓解和降低固体废弃物对水体资源造成污染危害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增多。目前被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所广泛应用的应对方式,主要可以根据其应用性质的不同,而进一步划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式以及生物手段三种不同的处理途径。

(一)固体废弃物的物理处理方式

固体废弃物的物理处理方式,是我国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治理工作人员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治理方法。所谓固体废弃物的物理处理方式,其具体指的就是当相关工作人员,发现能够对水体资源造成污染危害的固体废弃物时,通过采用破碎、碾压的方式将废物无拆卸分解的处理手段。通过应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或者人力破碎的工作途径,改变固体废弃物内部物理分子的构成方式,从而降低其对水体资源造成的污染危害力度。相比现代化的化学治理方式和生物治理手段,物理处理方式所消耗的财力较少。对相应破碎分解工作的开展,提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要求较低。在物理方式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相关工作人员能否准确判断出相应固体是否会对水体资源造成污染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2]。

(二)固体废弃物的化学治理手段

固体废弃物的化学治理手段,是在物理治理方式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治理途径。固体废弃物的化学热分解以及降解的处理方式,都是化学处理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应用化学热分解等各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形式,相固体废弃物的一部分经过处理后还可以形成一定形式的自然生产能源。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工业生产阶段之中,固体废弃物的化学治理手段,在热电厂的固体废弃物分解之中的应用最为常见。需要环境治理人员尤为注意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固体废弃物水体污染的化学治理手段可以和物理治理方式相结合应用。比如在建筑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之中,保暖建设材料的降解和硅酸盐的化学分解作用等,都是通过应用化学治理手段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实例。

(三)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应对措施

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应付措施可以根据其生物种类划分领域的不同而分为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厌氧发酵以及好氧堆肥化处理都是生物应对的主要方式。厌氧发酵经常被应用在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过程之中,而好氧堆肥化的处理手段则经常应用在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营养原液的工作环节之内。通过利用推动生物分子的有基分解,实现固体废弃物向无机污染物的转化和发展,最终达到有效治理固体废弃物造成水体资源污染的消极生产现象。无论是哪一种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方式的应用,都需要相关技术工作人员能够采取对症下药的处理手段,才能实现治理保护工作质量的完善和提升[3]。

结论:总而言之,在国家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局可持续发展基本生态治理理念的影响下,有效缓解和水体资源的环境污染现象,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话题。在水体资源的污染类型当中,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力度最大。相关环保技术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各种固体废弃物在水体资源方面能够产生的实际危害,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因对措施,才能实现环保治理工作的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瑶,米锋.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贡献度研究――基于减轻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的视角[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04:443-446+477.

篇2

上升为法益的生活利益中,包括物质方面的财产利益等;生命财产方面的利益包括健康利益等;相应的环境方面的利益上升为刑法利益层面后,即应出现相应的环境法益。环境法益是刑法中关于环境方面的利益表达和实现,而我们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层次的不断提升,环境方面的利益要求也就不断变化。如传统型能源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中,会消耗大量的传统能源,例如煤、石油,一方面由于技术公关会使得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料;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能源开发过度,导致能源危机;再者也可能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如果此时我们只将其行为侵犯的客体定性为环境法益,则无法明确使行为人认识到其危害行为具体侵犯的环境法益中的具体类属。笔者认为应该将环境法益进行细化,从而形成不同类属的具体法益,其理由如下:

(一)任何事物都是地球生态圈的组成部分

部分功能的毁损有可能导致整体功能的异常。最常见的事例就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会有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增加、相应的沿海城市还有被淹没的可能、南北极生物圈变化,气候异常又可能给农耕等农作活动带来损失。因而在鉴定环境法益的时候,不能着眼于整体,而应将目光微观化,这样才更有利于微观的环境法益诉求得到实现,从而保障宏观的环境法益,即整个生态圈法益的和谐可持续实现。

(二)当大环境受到污染时

其不同组成部分的法律保护途径和治理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这种细化方式能够为归责提供理论支持。例如,A地区的污染情况比较复杂,同时在A地区既存在可能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不同企业,如果环境法益的客体不明确加以区分的话,就存在判断可能侵犯的客体不明确的情况。如果将环境法益具体细化为水体法益、大气法益、土壤法益等具体法益就将为定罪和归责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三)我们国家地大物博

各地区的污染类别有所差异。北方主要是陆地地区,空气污染的可能性大于南方沿海地区,北方冬季的煤电取暖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而南方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港口、海运作业造成的海洋污染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将不同环境组成的客体,具体细化为不同的法益客体,这样就能够使法律运用者更具针对性地选择适用条款,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者能够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去使自己的行为更加适法。

(四)对不同污染类型进行区分有利于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如果将各环境组成部分细化为不同法益然后加以区分编排,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就应该高于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这样可以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且根据客体的不同特点,建构不同的法律保护机制,以达到保护整体环境的目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将环境中的各组成部分,按类属划分为不同的法益客体,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典型的环境领域中的犯罪进行法益分析。

二、环境法益分类细化的内容环境污染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就已然存在,只是当时人类的破坏行为小于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没有明显的恶性结果,随着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开启了现代生活,经济的发展似乎从未与消费环境分开,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在二十世纪普遍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然那时的人类还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现如今环境污染的程度已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新型的噪声污染等已经使得人类不得不停下脚步去衡量发展与环境的量化关系。在众多污染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是人类致命攸关的三大污染,本文拟对这三种法益进行分析阐述。

(一)大气法益

大气法益可以从《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找到相关的答案,2000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防治特殊污染源、污染物的措施等等重要制度。但其制定的目的是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大气法益就是保障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从而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在自净能力范围内代谢由工业社会造成的污染,对于造成大气污染或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达标排放的收费都是对大气法益的法律保障措施。当然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应根据刑法分则第338条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水体法益

这里所说的水体法益是将海洋水体除外的。鉴于海洋对地球生物圈和气候的特殊影响,因而应该将海洋水体的法益单独分类,形成特殊的海洋法益,其内涵和外延应区别于非海洋水体,且根据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也可以清楚分辨,海洋污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本文的观点是将环境组成的各不同部分按类属分类,因而不将不同于一般水资源类属的海洋法益进行分析。此处的水体法益仅指我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法律诉求,具体从水污染防治法中可得出水体法益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对工业水污染、农业水污染、城镇水污染、船舶水污染的防治,对水体法益造成侵害的,应同时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并视情节严重程度依据刑法追究相关责任。

(三)土壤法益

我国现阶段还没有颁布类似于《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专门针对土壤法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从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可以得到土壤法益应是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土壤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利益诉求应是土壤法益的应有之义,关于处罚,除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法上的责任。

三、结语

篇3

一、工作目标

市辖区内的危险废物维修行业产生单位,加大对机动车维修行业污染治理和监督工作力度,树立机动车维修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二、治理范围

(一)市辖区内的危险废物维修行业产生单位。

(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针对喷漆、烘干等汽车维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兼顾颗粒物排放和加热燃烧设备的废气排放等。

(三)危险废物管理。主要针对废机油、废铅酸蓄电池等危险废物的转运和处置。

三、整治工作重点内容

(一)重视源头控制

建议机动车维修企业应逐步使用水性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环保型涂料,限制使用溶剂型涂料。鼓励汽修企业实施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鼓励汽修企业依照工艺、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低VOCs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料(如采用水性漆、高固体分涂料、粉末涂料等),推广应用无尘干磨技术、烤漆房油改电等。

(二)加强危险废弃物管理

1.机动车维修企业应设置危险废物专用储存间,危险废物要分类集中收集,并张贴警示标识。

2.机动车维修企业应将危险废物转移给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并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转移,到生态局申请,备案。向外省市转移的应到市生态局办理跨省转移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转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妥善处置,不得交由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混入生活垃圾或随意丢弃。

3.严禁将废机油等混入加热燃烧设备中直接燃烧。

(三)建立企业管理台账

1.企业应建立设施运行和原辅料使用的基本信息台帐。

2.企业应建立危险废物进出管理台帐。

3.涉及钣金喷漆等产生VOCs的汽修行业,要安装使用VOCs污染治理设施。

4.加强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处理设施保养维护,并每日记录主要操作参数,做好过滤材料的更换和处置记录,以备核查。

(四)指导督促完成整改任务。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将建立问题清单,并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排查发现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指导督促相关业户采取必要的应急防范措施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按时序推进落实,确保问题整治到位。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将进行罚款,依法提请政府实施停产或者关闭。

四、时间安排

定于2021年4月开展危险废物维修行业专项治理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

篇4

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镇”的目标,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方法,真抓实创,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XXX镇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镇辖区内未发生重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故。严格执行各项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划、标准、监测规范,达到了《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等要求。

三、积极引导企业购买环保设备,对生产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现在镇内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100%。

篇5

一、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现状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要求企业依法承担环境责任,要求现代企业在谋求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增进投资者利益以外的环境公益。为了促使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符合国家的要求,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该法还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

2.除了在《环境保护法》中对企业应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如《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等。在这些立法中针对不同的范围对企业提出了保护环境的要求。如《水污染防治法》第22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在各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环境法律责任主体为“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排污单位”等,显然,我国法律规定防治污染主要是以企业为法律规制对象。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切实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

二、企业环境责任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在企业承担责任方面的规定不少,从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到一些具体原则的设置,都使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保护环境的义务,然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立法的不足,以期更多的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1.《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善,难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原则是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环境保护法中确立该原则意义重大。作为预防为主原则主要支柱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此有详细规定。然而,在企业承担的环境责任方面,该法仅仅以罚款来弥补环境损失,并没有作出“恢复原状”的规定,但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经济惩罚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立法中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只考虑到经济惩罚而忽视环境整治的生态效益,无法实现环境保护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2.企业合理利用资源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废气物的回收利用两个环节。我国现行立法所规定的合理利用资源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利用的角度出发,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都有相关规定,但是,这些立法规定过于原则,且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的约束机制,因而缺乏操作性。而企业对废气物的回收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6条有规定,该法第27条和第35条分别规定了强制回收和利用回收原料的鼓励措施——减征或者免征增值税,但是,相应的税费征收规定对此却不明确。

3.立法对排污收费的规定不合理,难以约束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环境责任的重要方面是清洁生产,而清洁生产是环境污染防治的核心,要求企业在材料采购、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减少污染的排放,我国相关环境立法对企业排污的最重要的规制是排污费的收取。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保制度,但目前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规定存在排污费征收方式不合理、未能确立“排污收费、超标处罚”的原则等问题,并且在排污费征收和使用管理上忽视诱导机制的作用,使企业在主动防治污染方面存在制度上的障碍。

三、完善企业环境责任法律制度

企业环境责任体系在法律上的完善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理论上即立法完善方面,另一方面是实践上即救济机制的完善方面。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两个方面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首先,是立法上的相关完善,对于企业环境责任,在立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企业的环境责任法律体系:(1)首先要在宪法层面上明确公众的环境权。把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只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之下,人们才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明确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法律位阶是越高越好,这样才能够使该项基本权利不被下位阶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所规避。因此,明确公民的环境权最好的法律当数宪法,其对于公民环境权的规定是一种宣言性的规定。(2)完善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目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就是《环境保护法》以及诸如《水法》等相关单行法律法规。客观地讲,目前的法律体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对于企业环境责任这一部分内容无论是在《环境保护法》中,还是各个单行法律法规中,都难以寻觅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相关规定。因此,我国目前的一个立法完善方向就是在法律中明确而又详尽地规定有关企业环境责任。作为最主要的污染预防法律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应当明确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增加企业受到经济处罚的同时应当承担“恢复原状”的法律规定。此外,在其他相关的环境保护立法中明确企业的环境责任,并建立相应的法律约束机制,以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3)健全资源利用制度,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健全企业资源利用制度,促进企业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利用制度,鼓励企业建设废物回用设施,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财政上的补贴,以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开发、开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对排污收费制度,在强化现有收费制度的基础上,确立“超标处罚”的原则,改变排污费的使用管理方式,改变现行的无偿拨款或贴息贷款给企业进行治污的方式,采用商业运作模式,促使企业积极防治污染,同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激励企业主动减少污染排放量。(4)完善刑法等相关性法律法规中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规定。我国目前刑法中关于环境责任的规定主要功能还是在于维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但是,随着法律的社会化运动的兴起,刑法的价值取向也应该适度发生一些转变。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体,对于环境和生态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因此,在刑法中可以考虑规定环境危险犯。这在发达国家诸如日本、德国等国家是有类似规定的。同时,应当严密法网扩大对环境的刑法保护,现行刑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文不够严密,这对于打击环境犯罪远远不够。

篇6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政府责任)

市和区(市)县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四条(部门职责)

市和区(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规划、公安、工商、质监、经济、建设、安全生产、交通、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园林、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工作机制)

本市实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监控、预报预警、空气质量定期会商、空气质量定期公告、督查督办等制度。市政府对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目标考核。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第六条(管理制度)

本市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环境管理制度。

市环保部门拟订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区(市)县环保部门根据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拟订本辖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计划,经本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经济和环保部门备案。

第七条(项目管理)

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配套建设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配套建设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项目方可投产使用。

第八条(排污申报)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向所在地的环保部门申报污染物排放设施、防治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在3日内向原申报的环保部门办理变更申报手续。

第九条(设施运行)

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应当按规定正常运行。

暂停、改造、更新、闲置、拆除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事先报经所在地环保部门批准。环保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

第十条(监控设施)

依法确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单位,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的连续自动监测、监控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按照相关规定与环保部门联网,准确及时传输监控信息和数据。

第十一条(排污许可)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应当依法取得许可证,并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单位,排放污染物还应当符合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不得超过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指标。

第十二条(排污收费)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十三条(重点区域)

本市绕城高速路环线以内的区域、区(市)县政府所在镇以及其他依法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所在地的区(市)县政府应当采取严格措施,保证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持续改善。

第十四条(应急管理)

环保部门和其他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应急管理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

依法确定的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放企业应当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方案,报环保部门备案,并组织员工定期进行演练。

事故性排放、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区(市)县政府或环保部门报告。

在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市和区(市)县政府应当及时公告,并依法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

第十五条(限期淘汰)

列入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公布的目录的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设施、工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淘汰,并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十六条(现场检查)

环保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场所、设施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十七条(材料查验)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申请其他经营审批时,受理申请的部门应当依法查验申请人的环保守法材料。

第三章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第十八条(达标排放)

生产(含制造、改装、组装,下同)、销售和使用的机动车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九条(装置使用)

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人应当确保机动车污染防治装置正常使用,不得拆除机动车污染防治装置。

第二十条(车辆管理)

对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公安、农业等部门不得办理初始注册登记、移入登记、变更登记,不得通过定期审验。

申请机动车注册登记,申请人对已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原有机动车,应当先行办理报废手续。

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由公安、农业等部门监督进行报废,严禁拼装或转让使用。

第二十一条(资料监管)

生产、维修、检测、使用机动车和销售旧机动车的单位应当按要求建立机动车及车用发动机污染物排放资料档案,并接受公安、交通、农业、工商、环保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交通管制)

市政府根据本市防治大气污染的需要,可以授权公安部门采取限制机动车行驶时段、区域等交通管制措施。

第二十三条(标识管理)

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排气标识管理。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在用机动车,在本市登记注册的,由公安部门核发机动车排气标识;在外地登记注册在本市行驶的,由公安、交通部门核发有效期限不超过10日的临时机动车排气标识。

无排气标识的机动车不得在依法划定的限行区域内行驶。

禁止伪造、变造机动车排气标识;禁止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排气标识或者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排气标识。

第二十四条(监督抽查)

公安、农业等部门应当会同环保部门,对本市在用机动车的排气污染状况进行监督抽查。

第二十五条(车辆维修)

机动车维修者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维修,经其维修后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物应稳定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六条(燃料管理)

生产、销售、使用的机动车燃料应当符合质量标准。

鼓励机动车使用清洁能源。

第四章燃煤污染防治

第二十七条(禁煤区域)

本市绕城高速路环线以内区域为禁煤区。绕城高速路环线以外区域,各区(市)县政府根据防治大气污染的需要,可自行划定禁煤区。

第二十八条(燃煤管理)

在禁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生产、销售、使用燃煤或其他高污染燃料;

(二)新建项目应当使用清洁能源;

(三)不得将燃煤运至禁煤区内。

现有型煤生产、销售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搬迁或关闭;现有使用燃煤设施的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用清洁能源。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制定并经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章废气、烟尘和恶臭污染防治

第二十九条(选址要求)

项目选址应当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在商住楼内紧邻居住层开设可能产生油烟的饮食服务业(含食堂)项目;

(二)不得在居民住宅小区、学校和医院周边、重点街道沿街商铺内经营涉及喷绘、喷漆、屠宰、制革、饲料加工、食品发酵等产生恶臭、有毒有害气体的项目。

第三十条(餐饮防治)

饮食服务业(含食堂)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二)设置专用烟道,其排放口高度和位置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

(三)禁止沿街违法占道或在人口集中地区经营产生污染的露天饮食摊点。

第三十一条(禁止焚烧)

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禁止焚烧沥青、油漆、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落叶、秸秆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烟尘的物质。

第三十二条(生产废气管理)

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含硫化合物气体、含放射性物质气体和气溶胶等工业废气、恶臭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或二恶英的,应当采取防治措施,并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生产中排放可燃性气体的,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的,应当进行污染防治处理。

第三十三条(防护措施)

施工、运输、装卸、贮存可能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物质的,应当采取密闭、覆盖措施或其他防护措施。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一般责任)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拒绝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实施检查的部门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设项目需要配套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投入使用的,由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保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可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三)拒报、谎报排污事项的,由环保部门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四)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自动监测、监控装置,擅自拆除或闲置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由环保部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对个体经营者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五)未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保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以下罚款;

(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由环保部门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业或关闭;

(七)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单位超过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由环保部门扣减下一年度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八)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由环保部门按应缴排污费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九)排污单位不按规定建立应急方案或不按国家规定实施应急处理的,由环保、公安、安全生产等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不按规定淘汰落后的设施、设备、工艺,由有关部门强制淘汰;将淘汰的设备、设施转让给他人使用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机动车排气责任)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或拆除机动车污染防治装置的,由公安、农业部门按每辆车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生产、维修、检测、使用机动车和销售旧车的单位不按要求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资料档案的,由公安、交通、农业、工商、环保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机动车维修者不按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维修,致使其维修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环保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四)伪造、变造机动车排气标识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排气标识或者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排气标识的,由公安部门处2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违反机动车限行、禁行规定的,由公安部门处200元以下罚款;

(六)机动车使用人或所有人不按规定接受机动车排气监督抽查的,由公安、交通、农业、环保部门按每辆车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生产废气排放责任)

排放工业废气,恶臭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或二恶英,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由环保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生活废气排放责任)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一)饮食服务业(含食堂)经营者排放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二)在商住楼内紧邻居住层开设可能产生油烟的饮食服务业(含食堂)项目的;

(三)在居民住宅小区、学校和医院周边、重点街道沿街商铺内经营喷绘、喷漆、屠宰、制革、饲料加工、食品发酵等产生恶臭、有毒有害气体项目的;

(四)施工、运输、装卸、贮存可能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物质,没有采取密闭或其他防护措施的;

(五)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焚烧沥青、油漆、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落叶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或气体的物质的;

(六)沿街违法占道或在人口集中地区经营产生污染的露天饮食摊点的。

第三十八条(燃煤责任)

在禁煤区内生产、销售燃煤,或者不按规定使用清洁能源的,由经济、工商、质监、环保等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篇7

[关键词] 固废管理 垃圾分类 有害废物 宣传教育 加强立法配套政策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88-01

党的十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与追求。近年来,垃圾围城、秸秆焚烧等问题还时有发生,废旧电子产品乱拆乱丢也经常见诸报道。但由于固废对环境影响表现为迟缓性和曲折性,在城乡生活中对固体废物的管理与防治被忽视。本文在结合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城乡固废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就如何加强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给出了措施和建议。

1 城乡生活固废处置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居民产生的固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固体废物包括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使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和半固体废弃物质,包括生活垃圾、污泥、粪便、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和农业废物等。作为“三废”之一,固体废物的受关注程度不如另两废――废水和废气。目前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及新闻媒体对大气污染及地表水污染的关注度有目共睹,但对城乡居民生活固废的重视远不如前者。

固废污染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主要因为废水和废气难以储存,必须排放,容易被公众关注,属于显性污染。城乡固废往往被临时填埋或者堆放在角落,而长时间不被发现,属于隐性污染。相比治理大气和水,政府在处理固废方面的投入与固废带来的污染是不成比例的。纵观以上原因,城乡固废管理亟待引起社会各群体包括政府的重视,切实加强管理,以减少固废带来的环境危害。

1.2 垃圾的分类管理没有落实

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有些地区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垃圾分类管理则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垃圾分类管理较差,我所在的地区大多数垃圾桶尤其是在住宅小区内的垃圾桶都是未进行分类的普通垃圾桶。一些比较发达地区尽管提供了分类的垃圾桶,也仅进行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简单分类,并且因缺乏相应的监督,落实情况较差。这与国外先进国家垃圾分门别类的分出多种并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3 城乡生活中的有害废物管理薄弱

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以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尽管国家规定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但上述废物收集处理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日常生活中上述有害废物不是被混入普通生活垃圾被送往垃圾场进行填埋,就是被随便乱丢在河道荒野等偏僻之处。而上述有害废物多是一些含有易吸收、易迁移、易富集、不易降解的重金属及有机废物,可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

1.4 农林牧副渔产生的固体废物被忽视

农林牧副渔各项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是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木屑、动物尸体、大量家禽家畜粪便、以及农业用资材废弃物(肥料袋、农用膜、苹果袋)等。农业废物是所有固体废物中最大的一部分。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上亿吨,畜禽粪便产生量更是数十亿吨。秸秆焚烧也许是目前严重的雾霾事件的诱导因素之一,而没有被有效处理的畜禽粪便,对水源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农田使用的废塑料薄膜长期残留在农地里,破坏了土壤的腐蚀分解能力,不但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更严重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

2 关于城乡固废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需加强立法及配套政策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颁布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出台,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固废管理的工作,但由于缺少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使环境管理的手段缺少明确依据。对此需要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配套规章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城乡固废管理责任主体、管理措施等。

2.2 应加强固废管理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固废防治工作的认识。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治理污染的自觉性。

2.2.1从启蒙教育抓起,在中小学校进行垃圾分类管理教育,让全民都有使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环保观念。

2.2.2通过网络、电视、专家巡讲等手段加大固废治理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和曝光,形成舆论氛围,增强民众的意识。

2.3 结合环境网格化管理管理体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固废管理能力

按照环保部的要求,各地正在建立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权责清晰、便于监管、利于处置”为原则的环保监管四级网格,这一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并且将管理直接延伸到社区和村,这有利于固废管理的全覆盖。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固废管理。

2.3.1目前各县级环保局大多数未设置专门的从事固废管理的机构,甚至没有专人进行固废这方面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增加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可适当增加固废管理人员配置,以增强固废管理能力。

2.3.2针对乡村社区生活垃圾处置,应当统筹安装分类垃圾桶,制定相应的办法确保垃圾能够分类堆放。并进行废电池、废灯管等有害垃圾的集中收集,从源头解决城乡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

篇8

关键词:船舶 污染 大气 防治

一、前言

《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以下简称MARPOL73/78公约)1997年议定书,包括附件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己于2006年8月23日开始对我国生效且其修正案也已于2010年7月1日起生效实施。自然环境中大多数有毒气体可通过自然界进行自我净化,即通过海洋、河流的吸收、土壤、植被的微生物活动、光合作用等过程除去,但这种自净能力有一定限度,因此《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规定了船舶排放废气中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含量限度和禁止故意排放消耗臭氧物质。附则VI规定全球提供的燃油含硫量不得超过4.5%。修正案进一步将标准提高为2012年1月1日以前不得超过4.50% m/m,在2012年1月1日及以后不得超过3.50% m/m,以及在2020年1月1日及以后不得超过0.50% m/m。附则VI要求IMO组织监视世界范围内的燃油平均含硫量,并规定在特殊的SOx释放控制区内含硫量不能超过1.5%。包括卤化物和氯氟化碳在内的消耗臭氧物质禁止故意排放,除2020年1月1日前允许含有氢化氯氟烃(HCFCs)的新装置以外,所有船上禁止使用含有消耗臭氧物质的新装置。强制性的《氮氧化物技术规则》已获大会通过并生效。规定了港口或装卸站对液货船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控制。禁止如被污染的包装材料、多氯联苯(PCBs)等物质在船上焚烧。2000年1月1日及以后安装在船的焚烧炉,要有符合经修正的MEPC.76(40)及MEPC.93(45)号决议的型式认可证书。油轮要去的港口(或装卸站)应装有蒸汽释放控制系统,在该港口(或装卸站)所确定的开始日期3年后,油轮须安装按《蒸汽释放控制系统标准》认可的蒸汽释放收集系统。

二、船舶排气的危害

随着国际贸易和船舶运输的发展,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船舶柴油机的排放对当前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按目前水平推算,大型柴油机的NOX排放量约为20g/kW.h,而每年世界上船用柴油机燃油消耗按一亿吨算,就有1000万吨的NOX排入大气。与此同时,为了降低营运成本,柴油机燃用非常劣质的燃料油,SOX亦随之增加。目前船用柴油机SOX的排放量平均在12g/kW.h左右,那么每年就有大约850万吨的SOX直接排入大气。庞大的海运船队所排放的废气约占全球大气污染排放量的10%左右,可见,船舶柴油机的排放是影响全球空气质量和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氮氧化物。因为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较大,可引起咳嗽和咽喉痛。

2.二氧化硫。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二氧化硫浓度增高,可以使哮喘病和心脏病加重。

3.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能够影响全身的毒物,它可以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从而使脑和心脏组织缺氧,最终影响神经并导致心绞痛。

4.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CS的危害是发生光化学作用,与大气中NOX等物质生成有害的光化学烟雾,从而引起危害,如刺激眼睛、引发疾病并引起植物坏死等。

5.颗粒物。直径只要达到5~10微米的细颗粒就可到达支气管区,直径小于5微米的微粒可到达肺胞区且易被吸收溶入血液,引起肺功能的改变而导致心血管和哮喘疾病的增加。

6.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外层空间照射到地球的紫外线辐射的作用。氯氟烃等物质的排放将会引起臭氧层的损耗而导致增强紫外线辐射,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7.形成酸雨。SO2气体被吸附在颗粒表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H2SO4。可见,NOX和SOX均会造成酸雨问题,严重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8.产生温室效应。燃油中的碳在气缸中燃烧作功后会产生一定量的CO2。世界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效应猛增,全球气候正在逐步变暖。气候变暖的危害主要有:一是两极冰川和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地处低洼的沿海地带将被海水淹没。二是自然灾害增多,如旱涝巨变、极端高温、飓风海啸等,这些将直接或间接威胁原有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

三、减轻船舶排气污染的若干措施

1.国内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MARPOL73/78公约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对我国生效后,首先面临着国内立法问题。根据MARPOL73/78公约附则VI第2条的规定该附则的规定应适用于所有船舶。但第6条和第13条规定,要求国际航行船舶满足要求,根据不优惠条款,不管是否加入该规则,到了《1997年议定书》当事国的港口的船舶如果不满足规则要求,将被PSC滞留。因此,我国应根据国力水平有步骤地要求国内航行船舶满足MARPOL73/78公约附则VI的规定。我国没有船舶大气排放污染物国家标准,建议应尽早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设定船舶大气排放污染物国家标准。国内航行船舶、码头设施、修造船厂和燃油生产商有条件、按时段地满足MARPOL73/78公约附则VI的规定。

2.海事部门面临的任务

作为MARPOL73/78公约的缔约国,海事部门应深入研究MARPOL73/78公约附则VI及其修正案的相关要求、履约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PSC检查官应熟悉MEPC.129(53)决议案“MARPOL附则VI港口国监督检查指南”,积极开展附则VI的相关内容PSC检查,对不符合MARPOL附则VI规定的船舶进行滞留。MARPOL附则VI相关内容的检查缺少技术手段支持,比如对船舶的柴油机的NOx释放量是否超标有怀疑时如何进行测定,如何鉴定船舶焚烧过禁止在船上焚烧的物质。应在工作机制和检测设备方面进行研究并提供支持,才能提高PSC检查水平。

应要求相关船公司做好适用国际航行船舶的《消耗臭氧物质记录簿》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管理计划》的配备、《消耗臭氧物质记录簿》和燃油转换作业的记录等工作。明确相关船舶应严格遵守附则VI修正案控制臭氧消耗物质、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有关规定和船上焚烧的有关要求,在规定期限前满足附则VI修正案的相关要求。实行船舶燃油供给单位备案制度。实行燃料装舱单和燃油样品保存制度。加强对船舶油料供受作业和到港船舶的现场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国际航行船舶燃油不符合附则VI第14或18条要求的情况,应按规定格式汇总后予以上报。开展船舶污染物接收证明办理工作,按照《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8条的要求,为向港口接收设施排放消耗臭氧物质、废气清洗残余物、残油、含油污水、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水、垃圾的船舶出具接收证明。完善辖区相关单位接收能力。加强对辖区内码头、修造船厂、拆船厂等相关单位的宣传,督促其做好消耗臭氧物质、废气滤清残余物的接收设施的配置工作。

3.加强我国港口防污染设备建设

液货船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在港口。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港口设有回收液货船装卸过程排放的VOC和惰性混合气的回收装置。因此,我国应完善这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我国大气环境的保护以及海域的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4.有效控制船用柴油机的废气排放

石油作为目前普遍使用的船舶能源,是氮氧化物产生的直接原因,为满足IMO制订的“防止船舶污染空气规则”要求,必须对船用柴油机废气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从根本上说,通过改善燃烧特性和降低燃油中的含硫量,使柴油机不产生或少产生上述有害气体;其二是通过对柴油机排气的后处理,以降低废气直接排入大气的程度。

四、结束语

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存要素。人类在大气中生存必然地要关心大气状况,尤其是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防治大气污染便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不仅采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来防治大气污染,同时也重视采用法律手段来防治大气污染。由于大气污染当前仍然严重,并且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消耗的增长,污染物排放存在着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我们应当通过防治大气污染,尽力去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解决影响人体健康的大气污染问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排放;治理

1 综述

我国制定的最根本的国策之一是保护环境,对我国永续前进的策略有着关键作用,现在全球对环境矛盾都有着高度的关注。最近几年,保护环境作业有了较好的前进,不过整体前进不均衡,和环境前进的需求存在着距离。为贯彻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要求,要更深入的对环境保护进行管制,增强对污染的整治,符合环境保护发展的需求。

2 环境现状和综合治理情况

很多企业在噪音方面都不达标,具有很多超标准因素。以二零零一年来讲,排出的烟尘有十点四四万吨这个吨数依旧不达标。在二零零一年排出的二氧化硫达到二十三点零七万吨,严重超出规范。排放量大多集中在城市以及乡镇,超标情况严重。二零零一年形成的灰渣量有四百零九万吨,污水排出量有四千四百一十八万吨,统计的总量里还不包括灰渣遗留、污水蒸发。

在二零零零年国内排放的废气中二氧化硫有一千九百九十五万吨,烟尘有一百六十五万吨,废水有四百一十五亿吨。因为环境受到损坏带来的重大的亏损,一九九五年国内因为气体污染物带来的亏损只占GNP的百分之七点七,因为环境受到损害带来的亏损有一千八百七十五亿元。环保事业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环境矛盾已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起着阻碍的影响,也限制了工业的发展。我国国务院十分关注环保问题,国内已经颁发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了有关的法律手段为增强对环保的监督管制与整治。

3 环保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

3.1 环境保护已经进入法制化轨道

随着环保立法进程的加快,环境执法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司法机关依法打击环境犯罪,实行重大环境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今后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保法规体系,国家制订并多次修订了《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修改后的新《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环境保护监督渎职罪”。迄今为止,国家共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0部相关资源法律和30多件环境保护法规,了90余件环境保护规章,制定了427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达1020件。随着环保立法进程的加快,环境执法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司法机关依法打击环境犯罪进一步推动了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

二零零零年制定颁发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文件里,对工业行业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气体的整治下发了严格的标准:新创建以及改建的工业单位有排放二氧化硫的,超标的排放,一定要装置相应的脱硫、除尘抑或使用别的掌控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设备。还必须要使用相关手段减少氮氧物的排出。要严格掌控好所排出的污染物。新制定颁发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有两点十分显著的条例:把以往对超出部分征收污染费用更改为零起点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放污染物,开展加倍征收情况,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治,同时承担法律职责。

3.2 采取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等多种手段加强环境监控和污染治理

3.2.1 制定政策、控制污染

污染防治要依靠法律、法规,还要靠政策和经济手段。工业污染防治手段有严格控制新污染;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抓好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为增快二氧化硫的整治进度,要订立实惠的经济对策,促进燃煤电厂在公正的条件下发展。我国在脱硫资本以及对策上要在整体上予以帮助,不一样的区域治定不一样的发电环境保护优惠规范;在燃煤电厂脱硫工程中国家要予以资金支持;确保燃煤电厂最先入网;提升二氧化硫排放污染物收费金额,激励单位脱硫主动性;加速使用洁净煤措施。主动妥当的推动环保的税费创新。探索制造抑或使用时会对环境以及生态产生破坏行业的收费标准。实施执行排放污染物交易机制,把环境能源、排放污染物标准都放在市场经济中。

3.2.2 加大收费力度,推动污染治理

对排出的污染废物在浓度、能够排出的量以及整体的量上进行掌控。科学的制定征费规范,征费规范要慢慢的符合弥补科学成本同时还稍有剩余的水准,就是实施执行的排放污染物征费要高于整治成本的征费对策,以便提升单位整治污染的主动性。当前水资源十分紧缺,增加水费费用以及处理污水费用是必须采取的行动,我国同时对节约用水、回收废水正在制定着相关准则,会整体的收取治理污水的费用。

3.3 修订、完善标准体系,限制污染物排放,促进污染治理

国家环保局于2001年12月下发了《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即将颁布,,其不仅包括烟尘、烟气,还包括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和电磁辐射。范围更广,标准更加严格。

4 环保工作的重点

根据环保发展要求,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强环境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势在必行。环保工作是涉及多学科的新领域,涉及面广,不仅涉及技术,还涉及社会、经济、法律等,贯穿于设计、选型、基建、生产等全过程,环保工作日益繁重,对环保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复合型人才,环保工作已不仅是环境问题,而成为了电力行业的经济问题。环保工作的关键是领导是否重视,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要稳定环保队伍,加强、完善监测手段,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人员素质,以适应电力环保发展的需要。

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现在,排放污水以及用水在制造成本中占了很大的部分,节省用水、回收污水,降低污染,不光是建设优美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单位本身效益考虑,要增强对水务的管制,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拟定科学的使用水节约水计划,还能够在科学预算的前提下,把使用水目标慢慢的分化,落实到车间班组上,最大程度的减少用水,根绝浪费。在主动节约水的根本上,主动进行废水收回和能源化作业,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作业状况收集废水研究再使用计划,执行回收项目,根绝排放超出标准的情况,降低排放的废水量。

加强现有除尘器的运行、维护管理,对电除尘器进行调整、消除设备缺陷,保持其高效、稳定运行。对不能达标的机组要积极筹措资金,开展现有电除尘器改造,到2010年烟尘排放标准提高一个档次,从现在开始就要从长计议,以适应2010年环保标准的要求。

篇10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落实市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上半年,根据市政府环保目标考核办公室的要求,将我区2010年环境目标责任书分解至相关责任单位,督促各环境目标责任推进市区长环保目标工作,组织迎接市政府对我区2009年环保目标执行情况的考核。6月9日已接受市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办公室的考核检查。

(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的统计。经对环评受理项目的建设情况跟踪了解,我区上半年建设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总投入约为8000万元,已报统计部门审核确认。

(三)切实做好水源环境保护工作。我局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相关法令,加强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未在水源保护区内审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未增加水源保护区排污量。

(四)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要求,做好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公开相关工作。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及区政务服务的相关要求,所涉环评审批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事项均按照政务服务程序、办理时限要求完成,所有受理项目均符合区政务中心一条龙服务的流程要求。上半年政务大厅窗口共受理环评及环保验收许可项目239个,办结239个,其中:受理办结环境影响评价138个,受理办结环境保护竣工验收101个,无红牌和黄牌、无异常数据的情况。

(五)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管理,确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省市环保局关于建设项目分级审批的规定,严格审查建设项目申报资料,依法依规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对于符合我局审批权限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及时上门服务,进行项目选址的现场勘察,及时办理办结审批手续或进行回复。结合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情况及认真落实“三创一办”工作的要求,积极对已建和在建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促项目单位落实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及时完成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手续,确保了建设项目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上半年共受理建设项目286个,其中办结239个,在环评咨询阶段的13个,呈报上级审批的32个,否决的2个。其中办结环评审批138个,竣工验收的101个。

(六)认真按照乌当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工作责任分解表,做好相关工作。按照分解表中的内容,结合创模、环境保护目标执行等工作实际,认真推进总量减排、污水处理等相关指标工作,并按区政府的要求,做到急事急报,一月一报,按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七)积极协助我区建设城市区域排污工程的相关工作,保障工程实施顺利,已确保我区今年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的考核目标,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

(八)强化环境监管力度。一是强化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法行为,按照分片管理模式,落实监察任务到人,避免相互推诿、脱管、漏管的现象,对辖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做出迅速反应,消除污染隐患。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巡查等方式对全区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一般污染源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次数分别为165次和326次,每次检查均认真做好检查记录,针对检查发现的情况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并对违反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严肃处理。二是完成排污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做好排污申报年审(变更)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为确保各企业切实按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相结合的要求,做到持证排污,规范排污行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我局按照省、市环保局工作要求,圆满的完成了排污申报年审(变更)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上半年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45家,完成排污费征收95户,共137万元。三是加强“两节”、“两会”期间环境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元旦”、“春节”和“两会”期间,我局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投诉电话的畅通,及时处理来电、来信、来访。并对全区所有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确保了“两会”期间无一例因污染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发生。四是强化环境安全制度,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首先对辖区所有纳入管理的污染源单位下发了《关于加强“五一”假日和汛期环境管理杜绝污染事故发生的通知》;其次对各单位落实《通知》精神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辖区污染源单位90余家次,重点检查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运行记录,及时责令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特别要求企业对有害物品、危险化学物品仓库、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堆放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及时现场处理。五是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为给考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我局在中、高考期间采取了四大措施,严查施工工地等噪声污染。一是有计划地对我区噪声敏感区域内的施工工地采取巡查、突查等方式进行现场监督执法检查,重点督促对施工工地建筑施工、五金加工、装潢等行业环保行为进行规范,并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提出相关要求,责令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贵阳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定》的有关规定加强环境管理。二是与辖区内涉及建筑施工、装潢、广告制作、五金加工、娱乐场所等行业86家单位签定了责任状,确保在高、中考期间无噪声产生,绝不影响考生的生活、学习和考试。三是公布举报值班电话,值班电话专人24小时值班,接受群众有关举报。四是在中、高考期间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停止办理夜间施工噪声排放许可证,并加强夜间巡查,确保无一例噪声污染投诉,从而有效改善周边声环境质量,为考生营造了良好环境。

(九)及时调处各类污染纠纷。上半年共查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及污染纠纷37起(有一件来信同时投诉水气声的),其中水污染投诉14起、大气污染16起、噪声污染6起、其它1起。对每件群众来信来访,坚持文明受理、及时出现场、限期结案、跟踪问效、急事急办的原则,始终以受害人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将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积极参与协调和及时调查处理,处理率达100%。

(十)积极开展环保法宣传教育创建活动。我局结合“三创一办”重心工作以及围绕“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组织全区环保目标部门单位集中上街设点宣传,并设立污染投诉及建设项目咨询点,向群众发放了我区今年制作的《创模市民手册》和《新天通讯》世界环境日专栏报纸,同时还向群众发放了《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办理程序》、《贵阳大气污染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贵州省市民环保手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等环境保护资料,共计30000余份,使设点宣传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结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开展,我局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中,开展了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市、争当生态文明好市民、我参与、我受益、我快乐”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演出宣传活动,并在现场对“三创一办”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向市民进行提问,让群众参与到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十一)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

上半年我局组织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共6件,我局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交代,答复率100%的标准。

(十二)在全区开展环境保护执法检查。2010年5月26日,为确保环保专项检查取得实效,特成立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小组,对辖区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一级水源保护区周边的排污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督促辖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实现了达标排放。

(十三)绿色创建活动顺利开展。今年我局联合教育局、高新路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绿色创建活动,已经明确今年创建的“绿色学校”为乌当二中及新天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选定振华社区(机关本部小院)为今年的“绿色社区”创建对象,目前创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十四)认真抓实其他各项保证目标。一是积极开展“整脏治乱”、“城市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乌当区2010年“整脏治乱”城市目标管理实施工作方案》,继续开展好建成区餐饮业油烟、工业噪声整治,加大餐饮业油烟、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重点整治境内南明河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废气、废水、固废等造成的污染,以及国道、省道、高等级公路沿线的环境污染。配合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实施好“门前三包”工作。积极参与评比活动工作,定期接受考核或检查。二是大力开展综治、维稳、禁毒及档案管理等工作,今年在我局业务范围内未发生一起影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案件。三是认真抓好党建目标管理和帮村扶贫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四是认真开展关心妇女和下一代健康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计划生育工作。并根据年初计划,将于七月组织全局男、女同志进行体检。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现场执法力度不够,特别是饮食服务企业油烟、各类小加工厂现场执法监管难度大。

(二)环境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业务能力仍需加强学习,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城镇环境基础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城市排污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城市地表水体水质遭到生活污水的影响,环溪河、松溪河的污染治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餐饮、娱乐业等行业油烟污染、噪声扰民问题突出,环保监管难度大。

(五)环保执法能力(软硬件建设)较弱,还不适应新形式下加强环境的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业务知识培训,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的覆盖面。

(二)进一步加快生态区建设步伐,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集中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按部门实施规划及责任分工,全力推进生态区建设进程。

(三)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治理规划,把水、气、声、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大力开展污染减排工作,坚持综合施治、多管齐下,推进排污减排的指标、监督、考核以及项目“四大体系”建设,确保减排任务圆满完成。

(五)严格依法行政,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以管促治,以征促治,促进企业加大治污力度,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