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信念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发展信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创新;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文化价值要求增高,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增强商品的自身价值,还要关注到商品的文化价值。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物质商品的竞争,而实质上则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最核心部分,是企业个性化,能力化,人文化的体现,要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远发展,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反应整个企业明确的经营意识的企业文化理念,从而培植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久而人文化绿色发展。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表征,它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日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经济市场时提出的管理学新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深入到理论研究领域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而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念,企业道德,企业精神,团体意识,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方面作用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称作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或是软件支持。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也更为突出。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极高资本主义大国的美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着高数量,例如,2010年,美国GDP为14510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体育上,历年获奖总数之和遥遥居于榜首,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上也是独占一片天。这样的成就,不仅与他的经济实力相关,这也说明了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培植文化创意产业灵魂——企业文化理念人文性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文思想的深入,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取得新时代条件下的竞争优势,必须抓住企业的灵魂,在“人”上下足功夫,以“人本”取胜,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制胜。企业文化的基因,来自于企业创始人和企业团队的理念,要取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企业的人才观念是第一步。提及海尔,中国人为之自豪,而真正成就海尔的是它的企业文化理念。以人们实际要求为产品趋向,以时代要求为发展动向,以质量取胜为企业根本,以团队合作为企业支持,以积极进取为企业精神,以优质服务为企业保证,这一系列的企业文化理念,无时无刻不关注到“人”。产品的生产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基于对质量的保证,产品的销售,基于市场的要求,发展中的人们的实际需要,销售中以及售后的热情服务等都浓缩了整个企业人力团队的合作意识,以及企业领导的文化理念。再者,诚信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道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理念创新,必须是理性的人本创新,将理性精神融入到仁爱精神里,将仁爱精神融入到信仰精神里,才是商道的终极精神。企业必须做到诚信为本。企业文化根深蒂固,企业发展也便枝繁叶茂,企业的人文性文化可谓是一个企业活的灵魂,为企业创造内在动力,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带来的经济效益,人文效益正说明了这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文化创新,以从根本上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2)描绘文化创意产业色彩——企业文化理念意识化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要有良好的体制支撑,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具备企业文化理念中的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文化结创新,企业品牌创新。时代的进步,促使一系列新生事物的出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提供创新型的服务。首先,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一个企业的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文化责任感十足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营造出优质的发展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企业中也是如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有企业发展制度性,责任性的保证。例如公司对新产品的开发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产品开发研制人员提供出国学习与培训的机会等。公司的体制支撑,很明显的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领域上,文化创意产业要增强此部分的结构优化性,以保证长远的发展,这就要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文化布局上有所创新。美国文化产业和中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分别是20%和3%,这正突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不足。文化产业种类很多,例如新闻媒体文化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等等,就一个国家而言,必须给以相应的体制支持,而且要合理调整文化布局,积极发挥文化产业的力量。从微观上看,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先的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理念与市场资源相结合,探索发展新模式,也只有这样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有自我发展的色彩,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声有色的平台和空间,才能以自我的色彩创就一个独特的企业。(3)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企业要发展的动力。企业的发展要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勇攀新高峰,创就品牌。例如,在电子产品行业,手机的生产有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电脑大型化到“手托化”的转变,都立足于消费者市场,进行创新,且看,现代青年机运用最为潮流的“苹果手机”,将智能化与娱乐性相结合,创就了电子世界的“苹果时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必须立足本民族的产业,一个企业要走大走强,也必须有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我国的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牧童遥指杏花村”“九九女儿红”等诗句的描述,也就激起人们对中国古香韵味十足的酒水的渴望,我国酒业,在发展时要发现自我领域下的历史文化,发展区域民族的特色,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成为民族的骄傲。从今年诺贝尔文学的获得上来看,是“高粱红了”造就了中国的莫言,也是莫言造就了世界的红高粱地,造就了一个民族的土地,带动着那片土地上的酒文化。同时在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上要引进历史的韵味,用历史来充实一个企业的文化。我国国酒茅台,它走向世界不仅只以为它自身浓郁的香气,还在于它身后的文化积淀和人文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的创新,只有特色化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制高点,才能创就一个企业的魅力,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企业文化理念特色化的创新也成就着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真实自我。
三、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取得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以特色化、人文化、意识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作后盾。同时,作为企业文化核心成分的企业文化理念,与时代接轨,与民族同行,以人为本的创新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进一步要求,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且共同作用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增灿、增辉。
参 考 文 献
[1]何晓阳.品牌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J].现代焊接.2002(5)
[2]刘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的基石[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2(6)
[3]顾亚莉.企业文化——来源与趋向[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34 -04
2016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为重要的一年,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形势仍然严峻。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涛声依旧”。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强位弱势”的困境,发展中小企业年金,尤其是发展集合年金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一、我国中小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是企业和员工在缴纳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之余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依据企业自身经济负担能力,自愿建立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是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补充。人社部2016年5月30日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约有7.5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同比增长3.0%。参加职工人数为231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9526亿元。从覆盖人群角度评估,年金账户管理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账户数仅占全国企业的0.5%,其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更少,若以职工人数 300 人为分界线界定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的人群不足大型企业的 12.5%。与美国有大约50%的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相比,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步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下面笔者将通过比较2015年和2016年的相关数据,具体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根据表1数据,我国企业年金计划中绝大部分为单一计划,集合计划占比极小,2015年度集合计划的建立数占计划建立总数的3.77%,2016年一季度集合计划的建立数占计划建立总数的3.80%,占比的上升仅仅是因为计划总数的增加,而集合计划建立的绝对数没有增加,由此看来,集合年金计划在我国的建立情况并不乐观。下面,笔者将针对投资收益率对比分析单一计划和集合计划。
年金计划投资组合的类型分为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本文讨论两者的加权平均收益率。根据表2显示,2015年度单一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9.92%,集合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9.79%,二者收益率仅相差0.1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单一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30%,集合计划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06%,虽然都为负的收益率,但不难看出,仅就加权平均收益率这一指标来说,集合计划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要强于单一计划。这表明,建立企业集合年金计划是那些不满足单一计划建立条件的中小企业的不错选择,有利于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稳健发展。然而由上文可知,我国集合计划的建立数量不到企业年金建立总数的5%,因此中小企业并不能从集合年金计划中实际收益,更不用说促进自身发展了。
综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得到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障碍。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其年金计划发展状况却并不理想。对比在已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中占比高达90%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客观因素,比如:企业资金不足、员工流动性大、企业生命周期短、年金基金资金积累慢、内部表决制度的缺乏、年金计划建立成本高等,都使得中小企业在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时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
作为一种较好的福利计划,企业年金既可以提高员工福利又能为中小企业解决人才流失难题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企业凝聚力、吸引力的作用。尤其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难方面来说,企业年金相当于将当期应支付的货币工资转化为延期的养老金,一定时期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经济负担能力、集体协商机制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单独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来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从养老体系的完善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年金,那么仅仅由大型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既不足以构成我国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也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
二、集合年金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越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主要是由法人受托机构发起设立的,事先指定政府监管下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建立基金运作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承担相应义务和责任,能为多个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基金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年金计划。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首先,集合计划降低了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标准,在简化了企业参与年金的步骤的同时解决了繁琐的建立程序。标准化的集合年金计划使得中小企业的加入程序变得十分便捷,委托人只需购买年金产品,省去了管理人招标、合同谈判、资源配置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缩短了年金构建的时间,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缺乏年金专业管理人才提供了解决办法。其次,集合年金计划以整体规模摊薄和降低了整个计划的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提高了资产运作的效率,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充分享受规模经济效益。站在初始基金投资方角度来看,单一年金计划的审计、开户等费用是由单个企业独立承担的,然而集合年金计划是由参与计划的各个企业共同承担的,众企业的共同参与摊薄了投资中的各项成本,节约了一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集合计划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节约可促使计划的受托方、管理方降低相关费用率,从而可降低企业成本开支,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集合年金计划还大大增加了投资组合的多样化选择。在投资组合的选择上,单一年金计划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但严格的法律规章限制了投资方案的发挥空间;而集合年金计划恰恰可以解决此问题,由于集合计划庞大的资金规模,能够灵活地拆分并形成不同的投资组合,建立多种投资管理账户,增加客户的选择余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
从年金运作来看:第一,集合年金计划中各个企业的年金账户都具有其独立性,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各个企业在托管人处设有相互独立的受托资产托管账户、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为其建立相互之间独立运作的账户体系进行清算、核算和估值,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也由企业的账户管理人为其单独建立。因此,集合年金计划的运作既不受企业年金方案的变更也不受参与成员变动的影响。第二,集合企业年金基金更加透明化的运作。首先,监管部门对建立集合年金计划的企业都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限制,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其次,由于集合计划属于公开发行的产品,因此监管部门往往要求其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向全社会公开披露计划的运作情况和投资业绩,确保计划运作的合法性和公开性。
由于国外的集合年金计划发展较早且成效显著,因此笔者将对国外成熟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经验予以梳理,探索我国中小企业的集合年金发展之路。
三、国外集合年金的发展经验
集合年金中又以行业年金和区域集合年金最为出名。行业年金是由处于相关联行业中的单个或多个中小企业共同发起的企业年金,仅对相关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开放,由参与企业联合委托托管机构负责年金基金的筹资、投资、运作等管理工作。区域集合年金是指在中小企业集群或产业集群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联合相关中小企业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相较于行业年金,区域集合年金受地域限制、政策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笔者认为行业年金更适用于中小企业年金的建立与发展。
美国的多雇主年金计划和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是行业年金中最为典型的代表。美国多雇主年金计划是由众多中小企业联合发起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由于其雇员的强流动性、众多雇主缴费、信托基金集中管理资金、共同协商养老金和联合受托人等特点成为美国众多中小企业为雇员提供退休金的最佳选择。与单个雇主年金相比,多雇主年金不仅使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降低了计划的经营费用,同时还使参与此计划的雇员共享了计划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总结美国发展多雇主计划如此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美国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美国对中小企业年金发展有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使得小企业在建立年金计划时有可靠详尽的参照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加入年金计划的效率。其次,美国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美国为促使中小企业加入年金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企业缴纳的年金费用的15%内的部分可以作为成本在税前扣除,由此达到企业税收优惠的目的,这也是众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年金计划的目的之一。最后,是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中小企业员工人数占整个市场就业职工人数的绝大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老年职工生产效率的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的生产力损失,就得使这部分老龄化职工退出生产,此时,年金计划可为这部分员工提供很好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为在职员工的工资提供了稳定性的保障。
澳大利亚的行业年金计划是澳大利亚养老金体系的第二支柱,其特点如下:首先,计划具有强制性的高缴费率和较高的社会覆盖率。企业年金的强制性是其高覆盖率强有力的保障,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的覆盖率超过了90%,基本上达到了“全面覆盖”。其次,以政府强大的财政为支撑的澳大利亚超级年金计划采用ETE税收优惠模式,即缴费阶段减税、投资收益纳税、支付阶段免税。再次,严密的养老管理体系。澳大利亚实行以“受托人实体”为运作中心的监管体系,统一管理和控制基金,使得机构在法律的约束下各自履行其职能,从而形成严密规范的运作体系。第四,澳大利亚企业年金实行的是商业化管理,在过去的23年期间,澳大利亚培养了一批专门为养老金提供管理服务的公司,激烈的竞争导致了管理费用的下降,从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中小企业年金的壮大。
从美国、澳大利亚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的发展与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意愿这三者有着密切联系。而行业年金更适用于员工数量较多且流动性较强的行业,如餐饮业、建筑业、零售业等。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同质化程度较高,经管模式相似。其中的员工在年龄结构、业务技能、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对行业发展的认知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发展行业年金面对的是大量同行业的雇主和雇员,便于交流和沟通,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四、推动我国集合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可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集合年金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根据我国国情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集合年金的构建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加入企业年金计划的大部分为国企,占行业参保企业的93%,占地方参保企业的55%。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年金覆盖率?美国、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借鉴。丰富的企业资源给美国多雇主年金计划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企业也愿意为职工提供除了社会保险福利之外的养老保障,因此401K计划得以实现。然而完全依赖企业自愿加入集合年金计划,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不成熟的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来看,其采用强制性措施使得年金覆盖率高达90%,但是如果我国也走强制性的道路,则会进一步给发展本就不够稳定的中小企业增加经济负担,显然这也是行不通的。
综上,我国必须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采取半强制性、半诱导性的制度架构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那些达不到企业年金建立标准的企业,应借鉴行业集合年金计划,政府可放宽对此类中小企业的要求,只需要他们按一定比例缴费,即可加入集合年金计划。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协调好已经建立年金的国有企业和参加计划的中小企业的关系,确保中小企业的利益不被侵犯,以此来吸引更多中小企业自发地参与进来。而对于那些已经达到建立企业年金标准却不建立的企业,政府应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迫使他们建立年金计划,一方面为吸引他们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或奖励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颁布相关法规处罚此类违反规章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从两个方面入手强制此类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2013年年底,财政部、人社部、国税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正式确立了我国年金税收政策的EET模式(即在年金缴费环节和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履行纳税义务),这也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版401K”已经出现。而在美国401K计划中,国税局要求雇主在雇员401k账户中最多投入收入的6%,双方如果按照1:1配比缴费,合计就有12%的部分可以享受税优政策,与我国的税收优惠力度相比,对个人参加年金的激励力度更大。根据2013年年底的通知,个人缴费不超过本人上一年度工资4%的部分暂不履行纳税义务,其中缴费工资基数不得超过上一年度当地平均工资的3倍;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个人账户缴费的部分将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企业缴费不超过工资总额5%的税前扣限额没有放开。这与美国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15%以内的部分可以在成本列支相比,我国的优惠幅度还极为有限。现有的优惠政策是否能对促进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产生决定作用,还是未知数。因此,政府当局有必要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制定更为诱人的税惠政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年金缴费环节,政府应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的免税比例,使之与国有企业区分开,避免统一免税比例而加剧企业收入的两极分化。第二,在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政府可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税率,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职工免税的工资基数,这样既能增加个人收入,也能缩小与大企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留住人才有积极意义。第三,在领取年金的环节,适当减少对中小企业员工的征税额度,用足够大的税收优惠引导中小企业员工自发地加入到年金队伍中来。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工会组织、增强其独立性
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建立,不仅需要国家的倡导和企业雇主的联合,同样也需要企业职工自身的联合。工会的建立使得职工这个弱势群体联合在一起,向企业管理层直接有效地表达观点,由此,工会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职工维护自身权益。美国企业强大的工会力量与其如今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的规模密不可分。工会的建立既能促进中小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发展,又能代表员工和企业进行谈判确定年金待遇。因此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会形同虚设的大部分小型企业,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对年金计划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会的带动下,职工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使其有为自己退休后寻求更多保障的意识,进一步推动了集合年金计划的建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往往由管理层甚至老板一个人决定,而不是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老板往往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选择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我国中小企业工会组织发展迟缓,功能不够强大是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已组建工会的中小企业,由于发展不完备,使得已组建的工会实际上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附庸,很少能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许多中小企业,工会已完全丧失了为工人维权而斗争的功能,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娱乐和福利机构。
为了提高工会在企业年金制度中的维权作用,在创建和谐劳工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会在企业年金计划实施中的职责,提高工会的独立性,使工会真正成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这同样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监管。
参考文献:
[1]常宇靖.多雇主企业年金计划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启示[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2):128.
[2] 张鹏伟.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战略构想[J].商业时代,2011,(17):62-64.
[3]张红,蔡宇安.论如何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年金计划[J].宜春学院学报,2014,(04):49-53.
[4]张明莉.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69-71.
[5]冯堂平.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探究[J].北方经济,2007,(18):40-41.
作者简介:
刘晶,女,江苏常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学学生;
张英明,男,江苏洪泽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理财;
篇3
坚持“以社为家”,坚定发展决心和信心。牢固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大局意识和拼搏观念,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埋头苦干,扎实进取,树创业之志,谋发展之策,激改革之情,让一切开拓创新的思想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全县农信社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坚持“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不学习就不能做好工作、增长才干”的思想观念,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业务知识学习,更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注重学习方式方法,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坚持“优质服务”,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以“一流金融机构”的标准,强化自我要求和约束,树立文明服务理念,规范自身服务行为,用优质文明服务,向客户展现郓城农信社内涵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打造一流的行业品牌。
坚持“合规经营”,夯实基础和发展后劲。强化合规意识,坚守“合规”理念,以“合规”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必须恪守的信条,贯穿工作始终。强化制度执行,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规操作,严防各类风险隐患;强化工作落实,对联社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到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令行禁止,不打折扣贯彻执行。
坚持“廉洁勤业”,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时刻保持“警钟长鸣”的警醒意识,做到自重、自警、自省,严格遵守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做到“不喝客户一杯水,不拿客户一张纸,不抽客户一支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身和单位的名誉,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勇于同一切危害农信社资金安全、贻误农信社发展、玷污农信社名誉的不良行为做斗争。
篇4
如何在现今经济形势下乘风破浪,百尺竿头?这成了众多线缆企业不断探讨的话题,各类大型行业论坛也将之定为主题加以深入探究,以求得突破。作为国内线缆行业的领军企业——远东电缆的CEO,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使我明确地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且各方面彼此关联,需要全盘考虑。篇幅所限,本文将主要围绕“技术创新”进行论述,希望能为全国线缆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一些经验。
技术创新是线缆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发展战略,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拥有知识产权的革命性的技术,获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投入是保证、机制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唯有通过成熟的技术逐步产业化并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才能让持续研发的新产品进军市场前沿,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远东电缆为例,公司投入巨资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对科研项目累计投入数亿元科研经费,使得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速度进一步加快,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为企业产品抢占国际领先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推动了行业的整体科研水平。此外,远东电缆积极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组建电缆研究所,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并建成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以确保产品从设计到批量生产的整个流程都能达到高标准。远东先后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将高层次人才与公司的实际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吸纳和转化国内外的最新线缆技术,始终保持远东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强劲的实力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坚持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线缆企业须建立并不断升级电子商务平台及模式,整合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以“轻资产、平台化、全球化”为路径,做优做强电线电缆产业。远东电缆在全球首创“一网两平台”模式(即全球电缆行业门户网站“电缆网”,全球首个电缆交易平台“电缆买卖宝”,全球首个电缆材料交易平台“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有效促进了电缆全产业链、信息产业、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发展。通过“电缆网”为业内提供全面、及时、专业的信息资讯,分享资源,促进互动,推动全产业发展;通过“电缆买卖宝”为用户的短段电缆需求、库存电缆调剂、电缆附件配置提供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快捷服务,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库存滞留和浪费,增强线缆企业之间的商务沟通,并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诚信交流;通过“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有效提升现货商品流通,合理配置资源,衔接产需、调剂供求,促进信息产业、物料产业、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有了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技术创新才能向前推进,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得以实现。企业创新,须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引进人才方面,不唯学历论,注重人才的实际技能和发展潜力,为企业招徕英才,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尊重、鼓励员工的能力和创造力,人尽其才并着重内部培养,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的价值,这是维持企业人才队伍稳定的内在动力。同时,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学习型企业,通过企业内训、外派培训及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创新不仅是企业提升效益的重要引擎,而且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电线电缆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活力源泉。我们应通过创新加快线缆行业从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现代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绪君.《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1、战略成本观念特点分析
较之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从新时期的战略成本观念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研发费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来看,表现出现以下特点:
1.1成本管理目的发生了变化
战略成本观念的目的一方面体现在成本的降低,是为了建立企业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一定要积极探求提高其市场竞争地位的成本管控方法,如果成本降低方法的应用削弱了企业的核心战略地位,那么应当弃之不用;另一方面,若成本增加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益,则该成本的增加就是值得鼓励的。
1.2成本管理范围不断拓展
战略成本观念,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成本管理理念。由于企业成本结构中产前与产后成本比重不断增加,成本管理不能够只是停留在产品生产耗费管控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产前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成本以及产后产品营销等方面。战略成本观念深入到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以及供应和售后服务部门,可以细致、全面分析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成本。战略成本观念所涉及到的范围,不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还是超越了企业边界的跨组织成本管理,相互协调地成本管理。
1.3成本管控重点发生了转移
在传统模式下,成本管控的重点在于节省成本,即在生产实践中不浪费无谓的成本,同时还要求改进工作方式,具体表现为成本维持、成本改善两种形式。对于战略成本观念而言,其成本管控的重点在于成本避免,以预防为主。在企业策划过程中,对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以及市场定位等源流特质性成本动因综合考虑,从源头上对成本的发生进行管控。
1.4成本管理方式方法更新
受战略管理方法和思想的影响,战略成本观念较之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能够达到战略成本观念所要求的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目的,可从如下层面创新、优选方法。第一,战略成本规划。目的在于帮助企业进行事先成本规划与管控,从根本上对其长期盈利能力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这一层面来讲,其可采用的方法有源自于战略管理的价值链分析法、制定成本目标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以及目标成本规划法等。第二,经营改进。在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率过程中,积极落实成本规划、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有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成本动因分析法以及标竿制度等,需要指出的是该种区分不可能像刀切一样清楚,在企业成本优势获取过程中,可以优化整合各种方法,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2、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研发费用管理应用中的战略成本观念体现
从实践来看,上文1.4中所提到的几种战略成本观念和方法,在目前国内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并不多。例如,就国内企业界倍受关注的邯钢“成本否决”而言,虽然有其取之于市场的成本控制标准并分解到全员这些难能可贵之处,但是实质上只是基于标准改进的成本制度,并非战略成本观念意义层面的目标成本规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进行事前、以目标成本为基础的工序和产品设计。同时,企业集团的购销比价管控,主要对制造过程外的企业购置成本、销售价格进行有效的、系统的控制,与战略成本观念也没有密切的关联性。当然,就国内电气、通信行业而言,其中很多企业因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已经呈现出战略成本观念,该种思想逐渐萌芽。比如,一些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就非常关注生命周期成本,而且将顾客应用成本、环境成本作为较为重要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制造出了很多符合环保要求、节能标准且用户满意度高的新产品。然而,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战略成本观念并未在实务界得到普及,而且具体方法的应用系统化程度不高。实践中,为了使国内成本管理实践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够积极应对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市场激烈竞争态势,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应当积极推行战略成本观念引进方法,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创新。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研发费用管理应用过程中的战略成本观念应用,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使战略成本观念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2.1优选方法和途径,积极导入战略成本观念
企业应当通过咨询、教育、培训以及宣传等方式,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战略成本观念的重要性,并且要结合实际强化成本观念和意识,从而充分发挥战略成本观念的作用。尤其在研发费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优选方法,对企业高级管理以及会计人员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对于企业而言,战略成本观念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不仅要靠基层部门的节能降耗,更重要的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高瞻远瞩,树立成本意识,并且积极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方法。针对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现状分析发现,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非常匮乏,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设备制造过程、需求,优化设置管理会计岗,并且挑选一些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管理会计人员。通过优选方法和途径,积极导入战略成本观念,不仅可以有效提供信息数据、评价方案以及考核业绩,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
2.2利用“VE”对研发活动成本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决定了产品未来生命周期中的三分之二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产品价值链的管控只有基于正确产品的设计,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利用战略成本观念来指导企业研发成本动因分析,即将研发与成本设计有机地融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预防,避免产生无效成本。基于此,笔者建议利用VE (Value Engineering),对研发活动成本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所谓“VE”,即价值工程,其所体现的是成本避免思想,注重功能分析的有组织活动。就开发“VE”而言,其在把握功能上与制造“VE”有所不同,主要以成本目标作为实现产品观念的奋斗过程,通过设定目标成本、分解、达成实施等程序,形成一个循环,而且每次循环中都会对成本进行一次挤压。在企业研发阶段,研发“VE”的实施实际上就是采用了反逼机制,对目标产品市场调查,在满足潜在顾客对产品功能需求的研发方案方可立项。
2.3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组织架构
在战略成本观念指导下,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战略成本管控方法运用得更有效、更充分。比如,因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使各种分析法的联系有效地突破人员、地域以及信息方面的限制,并且得以充分的运用和挖掘;同时,还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战略成本观念所需的海量信息实时分析与处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应顺应组织形式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做好沟通、合作,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学习型组织设计的指导;同时,还要积极组建动态的制造项目团队,从而使各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战略成本观念得以落实到实处。
2.4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获取战略成本观念所需的信息支持
战略成本观念所需的信息,与现行财务会计信息有所不同,而且与现有管理会计信息也存在较大差异。实践中,为使上述方法能够得以顺利实施,需重新整理现行的按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提供的成本信息,尤其是通信设备制造研发费用、外购等,以与各项价值相匹配,正确反映产品已耗和未耗的资源。比如,现行的准则成本主要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未用生产能力,而战略成本观念却须将之从反应已耗资源的产品成本信息中剔除。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还需对信息来源渠道进行拓展,提供战略成本管控所需的上游和下游与渠道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和其它信息,比如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产品发展规划等。
篇6
人文大众期刊十年记录,奠定行业数据挖掘基础
该书副主编张立代表出版方首先发言,他说:本书的出版,不仅是人文大众期刊十年的记录,也是龙源十年发展的记录。在互联网信息泛滥的情况下,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化、商业化历程艰辛,目前国外还没有类似的案例,从这一层面来讲,《中国人文大众期刊十年数字化发展报告》的出版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体现的“数据十年”,从最初的杂志排行数据,到后来的篇章排行数据,再后来是类型期刊的数据分析,再到城市阅读排行数据,从数据挖掘角度的创新和细分,我们看到了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路径。龙源完成了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我们下一步真正做大数据挖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补充说,《中国人文大众期刊十年数字化发展报告》从数据的角度,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需求分析。这个数据其实可以引导出商业模式。将数据建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数据应用打造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上进行更有意义的价值挖掘,也许商业模式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将继续深入合作,以该书的研究成果作为新起点,结合互联网+、全民阅读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开拓“产学研”研究的新空间。
该书主编汤潮介绍了该书的特点和龙源以人文大众期刊作为发展方向的缘由。他认为,除了人文大众期刊是中国主流的优质内容代表外,期刊的特点是最符合互联网发展生态的,比如期刊的精品权威特征、分众个性化特征,连续出版的更新特征。每一本刊物都有其特定精确的定位,也就是一个精准服务的社区圈子,这与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几乎都是完全重合的。他介绍,《中国人文大众期刊十年数字化发展报告》主要进行了2005-2014这十年期刊数字化阅读数据分析,由国内外机构和个人用户数据构成。用户的阅读行为留下了中国期刊数字化发展较全面和清晰的足迹,这是该书的价值所在。未来,龙源的数据研究需要上升到一个更深的层次,不仅要使用大数据的工具和理论,也要符合当下数字出版、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个性化、智能化和精品化的方向。对于出版业来讲,要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联系起来,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将对我们的用户端、社会端和商业化的发展端提供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该书编委会成员李频说,该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方面,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龙源的发展,记录了我们国家大众人文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它为我们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传播逻辑和传播规律提供了一个样本。这两个价值是很鲜明的。或许我们现在说龙源的价值、龙源的地位可能还真的早了,在人类期刊传播史上可能还真难找到一个机构,为中国的人文期刊传播做到这么大规模的数字化传播。这里又关联到两点:前不久有学者提到其实在人类传播史上,互联网发展最好的就是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思考。龙源正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这本书是从侧面记录了龙源;还有一个侧面是记录了龙源的期刊研究,记录了龙源十年的发展和记录了龙源所组织的人文社会期刊传播的研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该书编委会成员陈丹对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写的序里关于龙源的评价表示赞同,就是龙源是一个“忠于使命、勇于承担、乐于奉献的企业”。关于这本书的意义,她说,该书是期刊数字化阅读的第一手数据记录。做传播学研究,一手数据的记录更为难得。该书收纳的研究者在2005年、2006年写的文章,现在看起来有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但那是按当时的视角去看的,在那个时间节点上至少是一种记录,是一种原生态的记录和观察。这本书十年梳理下来,其实也是对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路径的反观。数字内容产业的内容形式,包括技术、终端以及它所涉及的领域甚至包括它的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完善、不断多元化,此书的价值不可小觑。
作为本书的参与者,陈丹也对下一步的数据研究工作提出了思考和期待。她指出,针对目前数据的静态特征,还需要在动态性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动态数据的价值,另外,可以将相关的企业、相关的研究机构都联系起来,在数据的开放性上多做文章。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挖掘数据更多的商业价值。
为传统期刊转型提供参考
《中国期刊年鉴》主编段艳文说:龙源用十年的时间磨一剑,为期刊业界献了一份厚礼。我们的传统期刊人在办刊的时候更多应用传统办刊思维,缺少对读者阅读的数字分析,往往关起门来办刊,凭自己喜好办刊,缺少来自读者反馈的数据。龙源的这份报告通过十年的时间从单刊到单篇,从PC端到移动阅读端,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城市阅读,为我们展现了读者在线阅读付费阅读的大数据分析,解读了十年付费阅读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们科学办刊提供了一个参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媒周刊》主编马雪芬说,龙源在国内做数字人文大众期刊的平台本身就填补了一个空白。人文大众期刊相对来讲比较分散,单刊力量薄弱,制作数字传播或者是经营移动产品的开发都很困难,而龙源却将这些人文大众期刊汇聚形成了一个优质内容的集散地。另外,传播的研究是定量与定性并行,如果能够用数据来解决定性的问题,就能够用科学印证主观化的内容,这是龙源数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工程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课题组办公室主任张凤杰对《中国人文大众期刊十年数字化发展报告》的出版和龙源的社会责任表示高度肯定和赞扬。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期刊和传统期刊是相生的关系,因为在传统时代成为“过刊”的内容,在数字渠道上还可以无限延伸,为期刊内容提供无限的长尾效应。未来大数据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把产、学、研各个方面的渠道和力量充分结合起来,将这一研究深入下去,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刊社代表《军事文摘》副社长唐耀说,我们算是龙源TOP00活动以及这本书的受益者,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们的刊物是小众刊物,正是因为数字化的传播,才让我们找到了信心,让我们看到小众期刊在网络上也有受众人群。对我们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精确的人群,帮助我们更好地为这类人群服务,这是我从中获得的启发。
为全行业数字化探索进行总结
篇7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1. 积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更新、丰富的,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只是形式性的规定,不会起到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2. 双重性:当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并没有说明这些企业文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当说一个企业想做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时,这个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特指好的企业文化。
3.实践性:企业文化是在实际管理和工作中逐渐丰富和体现出来的,要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这个企业文化的特点。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员工凝聚力
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将理念、情感、价值观等传达给员工,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的理解,提升员工在企业中的的融入感和集体荣誉感,把员工紧紧联系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付出努力。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经营生产,并在26个国家拥有250多个工厂,员工近30万人,销售额与利润长期居世界前茅,其文化变革理念表现为“善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其核心则是通过领导者言行将所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传达给公众,争取全体员工的合作,并形成影响力,使相信远景目标的人们形成联盟,得到他们的支持。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得出:让员工深刻领悟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未来方向,使员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和前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寻到有利的突破口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每个企业都要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唯有企业领导者致力于构建企业文化的风格及内涵,并将企业文化的精髓传达给员工,使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有所领悟、有所总结,才能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形成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文化氛围。
(三)成就员工,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看似平和,但这种潜移默化的管理方式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相对于经济上的激励和管理,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员工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规范和适当地引导,改善企业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让员工有所成就,在成就员工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员工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而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便是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与内涵的逐渐丰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个人能力的增长与对企业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在企业向上攀升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加以引导,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优质品牌
品牌形象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一种企业文化,正成为一个行业的标准,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才能受到同行和广大消费者的尊敬,受到尊重的企业才有可能打造优质品牌形象。例如麦当劳的经营理念“优质、服务、清洁、价值”是促使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实际的工作中去,让员工时刻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宗旨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打造经典优质品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篇8
管控的力量在于它的简要、实用以及它对企业生存命脉的把握!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第一,削减企业成本;第二,放大企业价值。既然如此,管控需要管控那些方面?
信念管控。思想是信念之子,思想也是行为之父,信念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着一个人在企业的未来。如果企业在员工的信念上管控落空,员工就很可能出现负面的思想、情绪及过激的行为,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
边界管控。为了社会的安定和公民的财产、生命有保障,国家制定了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其中刑法最为严厉,它甚至有剥夺人生命的权力。企业要发展,也需要剪除威胁企业的因子,边界管控就成为企业“刑法”。企业通过把这些不可碰触、不可跨越的“高压线”公示给员工,起到警示和惩罚的作用。
中高层管控。这是管控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企业中高层管控失利,整个企业运作会在中间被卡住。一旦被拦腰截断,资源到下游就要彻底断流。
母子管控。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母子公司管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这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要向母子公司管控的集团化经营模式转变。如何才能划分母子公司职能,合理分配组织资源,以实现企业整体的良性运转,是每一个企业领导必须思考的问题。
财务管控。死于财务危机的企业数不胜数,这也正凸显出财务管控的重要性。例如预算控制不到位,容易滋生内部腐败;成本控制不好,营业额很高但是没钱攒,没有利润;应收账款太多,而且收不回来;现金支配不利,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等。凡此种种,只会让企业陷入泥潭无法自拔,不是大病一场就是立即死亡。
质量管控。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这个质量不仅指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服务的质量,而高标准、高要求是我们管控质量的重点。
供应商管控。供应商是为企业或组织生产提供原材料、部件、设备及其他资源的企业。供应商作为企业的上游,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如果供应方面出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行。
渠道管控。如果说供应商管控是管控企业的“上游”,那么渠道管控就是管控企业的“下游”。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会轻易掉链子。
客户管控。让客户跟着企业走,永远用优秀的产品去影响客户和客户的购买力,就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一旦企业落后于客户的需求之后,企业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篇9
在这些信息中既包括了企业在管理、生产等方面所走的弯路,也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成功经验。一切活动和企业创造与发展的全过程都反映在企业档案上。因此,决策者可以依据档案了解企业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企业包括人力、财物、生产、供销等各种基础条件的准确数据,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展望未来,做出更加科学和实际的企业发展规划,让自身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档案为企业解决纠纷提供有力支持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化的合作经营,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经营范围区域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因为意见不同、年代久远等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纠纷,此时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就显得极为重要。而档案作为财务单证、合同、影像等各种原始资料的集合,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可以在法律解决纠纷方面提供有效证据。可见,档案能够减少企业损失、维护企业形象、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律保护盾。
三、档案可以增强企业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应遵守的基本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更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档案,是企业发展的信誉支撑,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记录了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信用记录,是企业信用状况的积累。企业管理的好,讲诚信、信用好,就会得到广大消费者与合作者的认可,经营状况就好,经济效益就好。企业讲诚信、效益好,员工就有荣誉感、就有干劲,企业就容易管理。由此可见,企业信用度高就能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另外,加强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既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也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因此,档案和企业信誉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无形推手。
四、档案可以规范企业信息管理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的产生、传播、保存都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保存方法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对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企业在经营中所产生的信息既有公开的一般资料,也有重要商业机密的信息资料,有些信息的价值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未来起着决定作用。如果管理混乱就容易发生失泄密问题,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甚至毁灭性的打击。而如果信息经过档案人员整理就会形成档案,就有了密级及查阅和公开的年限、范围等性质。只要企业加强档案管理与利用就会避免发生企业机密泄露的事件发生,企业的档案信息也将得到很好的利用。
五、档案能够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各种因素的集合体,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企业的无价资产。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增强员工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档案作为记录企业发展的信息载体本身就具有很强文化特征,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档案作为企业文化的服务者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如体现企业荣誉、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料都能成为教育和影响员工的优秀素材。企业档案实际本身就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互不分离,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结语
篇10
一、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力建设基础,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企业经营方略和哲学,就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科学的管理,更不要说先进技术和长久发展,青年作为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力量,青年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群体状况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给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发展基础[1]。
二、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内涵
现阶段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青年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青年自身充满活力,他们有自身的文化需求,他们的文化充分体现了开放、创造、时代的特性,体现了青年的价值和认知体系,青年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是对社会认知的输出,作为青年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他们的文化具有强烈的成长性、可塑性、先导性、多样性、时尚性,这就要求在进行青年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这些特性的同时依照文化发展规律来建设适宜企业的青年文化。
将青年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内涵当中去,培养提升青年文化内涵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形成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企业整体风貌是企业经济、文化交叉产物,既贴近生产经营管理,又高于生产管理,通过不断提升青年文化思想高度和地位,辅助青年适应企业环境,加速成长,促进青年自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出有效贡献[2]。
三、建设企业青年文化的重点
1.树立理想,坚定信念
企业的发展目标与青年的理想信念统一到一起,才是培养企业青年人才的重要方式,对于青年员工来说,理想、信念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培养具有“四有”素质的公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企业必须充分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各种正确的政治思想来武装青年政治头脑,帮助树立正确坚定的信仰,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引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引导青年员工与企业价值观形成一致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观的体现,企业需要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提高青年员工责任感,树立与企业荣辱与共的认识,通过相应措施、手段、方式将企业文化与青年员工行为意识相结,使青年员工建立与企业达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企业文化内涵,不断强化提升青年员工价值观念,逐步引导引导青年员工与企业价值观形成一致[3]。
3.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员工素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并塑造青年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积极进行相关引导,使得青年员工能够沉下心、定住气,立足本岗位,有效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业务组织能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弘扬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是发展和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
4.重视青年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阶段社会正处于高速度、快节奏的变革当中,青年员工的世界观、价值取向更是多种多样,在企业当中,党团组织应努力对其进行引导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青年员工与企业发展的统一,培养起责任感和忠诚度,采取必要措施将企业文化灌输给青年员工,通过各种形式建设优质的企业青年文化气氛。
四、提升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水平的方法
1.政治组织齐抓共管
通过各种措施提高青年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时刻保持青年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通过企业的政治组织、机构想青年员工介绍企业文化,是青年员工能够仔细认识企业文化,从心底认同企业文化内容,有效提高青年员工参与企业文化互动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文化氛围,将青年员工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使其重复认识到个人与集体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2.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是用来管理和规范员工行为,企业文化作为人文性质的管理文化形式,为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要充分借助“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引进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新经济形势的推动,打造以人才建设的核心,辅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这不仅是符合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发展需求,更是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更是当下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科学的管理及优秀的制度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基础,青年员工处于企业中式遵从这种准则的,在遵从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时间这种工作风范,有效约束自身行为,恪守企业技术、生产、行为制度,参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培训,提升青年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其爱岗敬业、团队协作意识[4]。
3.坚守优良作风,摒弃文化糟粕
企业文化活动是培养建设青年文化的重要方式,企业文化的丰富多彩可以使得青年员工身心愉悦的同时激发其团结协作、奋力竞争的精神,因此,企业需要充分了解青年员工的生活环境及时代特性,精确把握周边环境发展的潮流与脉络,坚守优良作风,摒弃文化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好自身管理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发展,使其成为企业的品牌优势,努力提升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