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题申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研课题申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课题研究的三大优势
课题将充分利用新作文杂志社广泛联系各个层次的作者,联系一线老师及一线中小学、高校作文教育教学专家的作者资源与专家资源优势,为课题提供精到实用的学术信息支持;将发挥杂志发表推广的媒体优势,为课题研究的新鲜思想观点、新鲜经验做法提供第一时间推广传播支持;将依托新作文杂志社隶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出版平台与课题研究同步开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性出版计划,动态出版生成课题研究专著等课题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三对关键词与三大基本方向
第一对关键词是:梳理与总结。与之对应的一大方向是全面梳理活跃在当下中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内容,思想与流派,为宏观上把脉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供切实的依据。第二对关键词是:研究与推广。相应的方向是选择写作学界、作文教学界前沿的理论与体系,研发先进理论与教学一线实践对接,推广可行方法与途径,实现科研理论向教学实践的产业化转变。第三对关键词是:创新与发展。与之对应的方向是集大家智慧,百花齐放,催生更为新鲜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新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范畴
1.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动力学原则、先放后收原则、自悟原则、大量读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从这些原则中查找最根本、最普适的规律,并进行概念的准确界定。
2.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训练与方法研究,作文过程中思维外化与内化对比研究,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作文步骤研究,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
3.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课堂实施过程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
4.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各类(含社会培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
小学、初中、高中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各类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
5.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6.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家长、学校教学资源,作家、教研机构等社会智力资源,作文教辅图书资源,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7.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8.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题型写作理论与实践推广。
9.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梁启超、朱自清、张中行等作文教学理论研究
10.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写作思维学研究。
11.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作文报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12.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中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研究,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13.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培训的规模,教材,方法,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14.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建国以来形成的各种作文教学与实验研究。
15.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作文研究。
16.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17.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其他学科对作文的影响与借鉴研究,音乐、美术、戏曲、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18.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对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的研究,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写作动力内在的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1.本着双向选择、自愿参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申报子课题,成立课题组。
2.子课题组负责人要有较强的作文教育教学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较高的科研组织指导能力。子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子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实验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3.子课题组负责人所在的单位,必须领导重视,建立相应的组织系统,有完成子课题组研究任务的相应专业力量。
4.具备相对稳定的作文科研教改队伍和组织机构,并设置固定专员和总课题组定期联络、沟通、汇报工作。
5.除执行本方案的各项规定之外,还要遵照总课题组的相关要求,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五、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培训
1.各学校在总课题研究的框架内,自主选择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子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一)
2.填写《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一式四份加盖公章后交总课题组秘书处。子课题申报截止日期至2012年12月底(子课题申报表见附件二)
3.由总课题组组织专家完成对参加子课题学校的资格立项审定。
4.陆续审定合格的学校统一参加总课题组召开的课题立项开题培训会议(时间及地点另外通知),届时统一颁发“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证书及课题学习资料。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为了认真抓好课题研究,落实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秘书处《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负责对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审定,对研究成果进行审核;组织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培训、评估、检查;由总课题组秘书处承办课题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和成果推广等活动。
本课题管理采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总课题组依据课题进展情况组织相关的研讨、培训、交流、考察;各地区的子课题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相关活动,邀请总课题组给予指导与支持。
总课题采用公开申报、审批、分子课题研究方式,鼓励各子课题承担学校和个人以校为本,切实优化研究过程。希望研究者树立成果意识,注重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一般情况下,承担子课题研究时间为2~4年。
希望参与单位自愿给予总课题一定的研究经费支持,额度由双方协商决定。
七、《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秘书处联系方式
曹 韧:0351-5256554 15535812691
聂艳宏:0351-4195579 13203419770
曹晓花:0351-5256564 15034062154
张东萍:0351-5256564 13754818519
附件一:《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二:《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附件二略,该表可登陆新作文网站省略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附件一: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
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申报指南
一、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1.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2.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3.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4.作文教学原则研究。
二、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5.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等作文内容分类训练方法研究。(小学、中学)
6.学生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7.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三、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8.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
9.作文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四、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10.社会作文培训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
11.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2.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3.语文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4.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5.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6.小学、初中、高中各类作文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
17.作文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五、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18.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小学、中学)
19.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小学、中学)
20.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影响研究。(小学、中学)
六、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21.家长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2.学校非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3.作家、团体、教研机构等社会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4.作文教辅图书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5.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七、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26.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
27.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八、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28.言语生命动力学作文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29.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0.题型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1.――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九、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32.叶圣陶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3.张志公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4.吕淑湘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5.梁启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6.朱自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7.张中行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8.――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十、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39.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40.现代脑图研究成果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
42.写作思维学研究。
十一、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43.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4.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
45.各类作文报刊的优势、特点以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十二、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46.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
47.中考作文研究。
48.高考作文研究。
49.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十三、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50.小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51.中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十四、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52.――作文(法)专题研究。
十五、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53.美国作文教学研究。
54.日本作文教学研究。
55.韩国作文教学研究。
56.英国作文教学研究。
57.台湾作文教学研究。
58.香港作文教学研究。
十六、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59.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
60.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十七、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61.学科作文研究。
62.不同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十八、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63.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与作文关系的研究。
64.学生作文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
65.写作动力、动机内在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申报者可以以某一地区教科研部门为单位申报区域性课题;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申报学校课题;还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个人课题。
上述课题供申报者参考,申报者可以结合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总的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行拟定课题进行申报。
上述课题从18个大的研究方向分解出60多个子课题,申报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条件,将子课题进行合并,选择大的研究方向为研究范畴进行申报。
篇2
一、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是“教师成长”课题开展的前提
我校对教师成长课题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因为科研可以引领一支队伍,科研可以受益一批学生,科研可以发展一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要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努力践行着这句话。
学校从课题管理规程的三个阶段一步步开展工作,推进有序,过程扎实,引领着教师参与研究。学校深入学习和研究了沙坪坝区中小学“教师成长课题”管理规程,领会其精神,根据我校的科研实际情况,率先制定了《树人小学区级“教师成长课题”管理办法》和《“教师成长课题”管理实施手册》,保证了课题工作的科学管理,以及“教师成长课题”的研而有效。
树人小学教科室在制定的区级“教师成长课题”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经批准立项的各项“教师成长”课题由学校教科室统筹管理,“教师成长”课题负责人负责带领研究团队成员实施研究过程管理的两级管理体制。教科室定期召开各课题组负责人会议,掌握各课题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和指导各课题组加强过程研究。教科室通过《“教师成长课题”实施手册》来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二、科学管理,加强引领,是“教师成长”课题开展的保障
树人小学的“教师成长”课题,采取“三重”“一自主”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抓住关节环节逐步推进,加强引领,使“教师成长”课题顺利开展。
(一)重选题,问题来源实际
2011年3月沙区组织申报“教师成长”课题,得到我校一线教师空前热烈的响应,先后有50余名教师分别加入到11个课题小组,向学校教科室递交了课题申报材料,经过学校教科室认真的审核和指导,我校教师共申报成功11项课题,数量居全区小学之首。
选题经历了三个过程:课题组负责人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选题——学校教科室进行指导审核——沙区教科所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和论证。如:六年级的张俊男老师最初的选题为《海量阅读》,学校教科室指导审核后确定为《如何让孩子在课内大量阅读》,在开题会上经过沙区教科所的专家们再次论证审核,最终张老师确定研究的选题定为《语文教学单元主题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经过三次不同层次的讨论、筛选,11个“教师成长”课题的选题立足于教师们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经验,选题角度新颖、广泛、切合实际,体现了“小”“实”“新”的特点。如:《如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具》《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练习的实效性》《二年级的“读写绘”如何走向起步作文》《小学低段学生专注力的培养及研究策略》等。
(二)重读书,厚实理论基础
树人小学历年来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面对教育科研工作层面的下移,让一线教师作为主研的新形式,学校教科室抓住工作契机,带领11个课题组共55位教师首先开展读书活动,厚实理论基础。
在课题立项后,学校教科室组织11个课题组负责人开会,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向课题组提出了要研究,先读书的要求。学校对课题组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教科室组织每个课题组每位教师购买3本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并统一订购了《教师做科研——过程、方法和保障》一书。全校11个课题组购买相关研究书籍达150本,购书金额达3300元。各课题组成员参与全校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重交流,加强过程引领
课题申报之后,学校教科室组织了11个课题申报人学习《沙坪坝区中小学“教师成长课题”实施规程》并进行座谈,充分领会研究精神。
2011年4月21日,沙坪坝区“中小学教师成长课题”管理工作会在树人小学召开。会上,廖主任从“研究,并不可怕”,“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研究,我们在行动”三个方面汇报了学校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以及如何《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研究之路》。为学校课题管理工作明确了思路,奠定了科学的研究基础。
2011年5月9日,教师成长课题组(各组派1-2人)培训会议召开,会上各课题组确立了研究计划、研究时间和实施阶段的工作安排,培训了如何分工、如何上传资料,如何围绕研究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展开研究,如何认定研究活动的载体等,并向各课题组提出要求利用网络平台,不间断地汇集课题研究资料,反映研究进展。
这次培训让各个课题组负责人做到心中有数,稳步展开研究。
2011年5月24日,在学校挹青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了11项“教师成长课题”开题会。会议由邓红副校长主持,区进修学院的余华云副院长、科研中心的何晓波主任、罗咏梅老师和刘开文老师及学校的杨志渭校长、刘红斌副校长、廖娟主任及11个课题组的申报人,主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我校成长课题申报人的三位代表交流了研究方案:五年级付秋萍老师就《小学数学高段课题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方案进行了交流,二年级余晓娟老师交流了《“读写绘”如何走向起步作文》的研究方案,幼儿园彭海英老师交流了《教师指导幼儿科学学具操作有效策略》的研究方案。
四位专家对我校的11个成长课题一一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具体的指导。他们从各研究方案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措施的制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余副院长感慨地说:“树人小学的教师谦卑、大气,研究氛围很好。老师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申报书,撰写研究方案,经历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意味着成长。”他向老师们表达了五个观点:“一是教育没有绝对的真理。二是教育研究是追寻教育的本真和规律。三是在研究中改进即成长。四是好的课题研究方法至少预示着成功了一半。五是简化不等于简单化。”在申报教师表态时,已经修改了三次研究方案的五年级张俊男老师表示“成长课题易进难出,只有努力,才能做得更好。”杨校长对我校教师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还有这样浓厚的研究氛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大家不要热衷于形式,讲求“效益”“效率”和“效果”,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得到专业发展的同时,为树人小学增强核心竞争力。
开题会后,各“成长课题”申报人与团队成员一起,根据专家们的点评和指导,讨论、修改并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找准研究方向,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研究活动正式展开。
2011年9月30日,学校教科室组织了“教师成长课题”组长研究计划交流会,及时了解各个课题组的研究进度和研究情况。2011年11月,结合学校“树人杯”赛课活动,各课题组进行了研、赛一体化的研究活动,进一步落实研究活动,并尝试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运用推广。
2011年12月28日下午,学校的11个“教师成长”课题组的老师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课题中期研究汇报交流”活动。各课题组组长带领研究团队遵循学校的“五个一”要求(学习一本理论书籍,制定一份研究计划,开展一次研究活动,组织一次行为连环跟进活动,进行一次阶段总结),汇报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2012年2月20日下午,学校教科室组织2011年立项的11项“教师成长”课题组负责人及所有参研人员在学术厅召开了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课题实施工作会,各个课题组积极准备科研成果的展示和汇报。
今年4月24日和25日两个半天,学校组织了第11届教育科研节专题活动——2011区级“教师成长”课题课的展示,
(四)“自主”——实战研究
当学校组织各“教师成长”课题组集体开题后,教师成长课题的研究进入了实战研究阶段。
在此阶段中,学校教科室注重几个关键的环节,对“教师成长”课题组提出研究中遵循的原则:
一是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二是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
三是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大型活动相结合;
在三个原则下,学校教科室给予课题组充分的自主研究时间和空间。11项课题,覆盖多个学科,涉及教育、教学,还包括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在秋季学期,各课题组结合两年一届的“树人杯”大型赛课活动进行了实战研究,春季学期,各课题组结合学校一年一度的“教改科研节”进行了课题课的研究展示。各课题组的研究促进了树人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了教研组的建设,使日常的教研活动落到了实处。
三、“研”“教”一体,专业成长,是“教师成长”课题开展的目的
“百年树人,立己达人”,学校的理念文化深入到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
“教师成长”课题的确立,为各教研组选定了一个个教研主题,无论是原创性的和非原创性的,都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教研组乃至跨教研组教师协同攻关,解决问题与教师成长双轨合一,同步实现。
教研科研一体化,还体现在“2011教师成长课题课展示”活动中。小学7节,幼儿园2节,共计9节的“成长课题课”展示,既有许多与常规教研课相同之处,但研究视野更宽,研究层次更高。以其中的三节语文“课题课”为例:各自的研究起点不同,研究角度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这与新修订的课标精神高度吻合,表明我校语文教师不再只是抱着那几十篇课文不放,老师们的眼界已经从“小语文”扩大到了“大语文”,在全区乃至全市处在了领先地位。小学部的其他几个“成长课题”,也不再只是泛泛地关注如何开课,如何渲染课堂气氛,如何做到在课上“小手如林”等表面文章,而是聚焦到诸如学具运用、练习设计、听说能力培养等细节之处、难点之处。“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方可“浅出”,通过一个一个“微型课题”的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能“踏平坎坷成大道”,迈向光明的前程。
“教师成长”课题的研究受益者将是孩子、家长和教师自己。在科学的管理体制的规划下,在正确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辛勤的耕耘下,立项批准的11项“教师成长课题”都如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语文教学单元主题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研究》课题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阅读兴趣大大提高,阅读面得到扩大,阅读量大量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所产生的巨大能效反作用于语文课堂学习,实际上是将语文课堂效益和从教材中无限延伸的课程资源所产生的能量相融合,产生成倍的语文学习效果,真正做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高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内外结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使学生在课内学科学习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每个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并找到了一本他自己的书,体验到了阅读和思考带来的巨大喜悦。
《从“读写绘”走向起步作文》课题使教师获得了新的认识,更新了观念,促进了教学,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习作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幼儿自主阅读策略的研究》课题将阅读融入到幼儿生活,促进了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家园合作一体化发展。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有效运用》课题增强了教师利用学具进行教学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和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课题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进学校有效教学活动的进程。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成果丰富:一是通过该课题研究切实提高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主动学习教育理论,践行新课程理念,提高练习有效性的练习设计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三是形成学生个性作业集---数学小调查、数学日记、复习计划、学生自己设计的分层练习题集、考后的试卷反思及教师设计的分层练习题集。
《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的培养》课题让学生的专注力持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轻松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学生专注的范围更广阔,重细节又能自动过滤干扰因素,准确完成学习任务;专注力更具有分配性,学生自己能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使其思维更加活跃,提高了课堂效果,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探索树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课题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同样是学一样教材(体育教材),不能说年龄越大,他的成绩越好,反之,有可能年龄较小的孩子比年长者成绩还好,关键在于学习后的巩固、提高阶段,即要靠每周一小时的有效课外体育锻炼来巩固、提高。
篇3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抓住课程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教育创新,与时俱进,以“点面结合,集中攻关,打造名师,推广成果”为工作思路;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以实效性、针对性和发展性实现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为邳州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
认真总结课改实验工作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发现一些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教师服务;组织教师钻研课标与教材,切实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继续以学与教的方式变革作为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探讨适应新课程学与教的方式,在传承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
重点抓好学校教科室主任、兼职科研员、课题组组长三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本学期教研室将举办教科研骨干培训班,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外出参观等形式分层分类培训教科研骨干;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实践中的反思活动”,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将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教科研中心组为依托,探索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完善学校教研组建设,发挥学校教研组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3、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
校本科研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要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科为核心的教学科研新格局,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学科研成为学校的一种制度、文化与生活。
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通过收集、整理和推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例,通过信息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运用,引导教师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组合的新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规范课题研究与过程管理。
继续做好“十·五”课题的总结鉴定工作。凡承担“十·五”课题研究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部通过结题鉴定。
做好“十一·五”课题的申报工作。要围绕创新教育、德育、心理教育、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发等项目开展研究。教研室将对邳州市级(含邳州市级)以上的申报课题进行论证,对经论证后的课题,各校要认真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要积极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各校对已立项的课题,要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在研究中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6、开展课题集约化研究。
要克服教科研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研究力量过于分散、效益不高等现象,构建课题研究区域推进研究模式,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
开展课题群体研究。各校在选择应用价值大、教师参与面广、体现学校办学方向的课题作为主课题的基础上,要围绕主课题通过招标等形式发动教师建立若干子课题研究,形成教科研合力。通过主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开展课题合作研究。选择部分研究项目,与高校取得联系,进行合作研究,一方面借助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提高课题研究的价值。
7、继续抓好重点课题研究。
抓好省“十·五”课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徐州市专项课题《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初中生成绩分化与对策研究》三大龙头课题的研究,出版三本研究专著,推出一批科研型学校和教师。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十一·五”课题申报培训
2、“十一·五”申报课题论证
3、“十·五”课题结题鉴定
4、课题研究专项调研
篇4
第一步,“1+1>2”模式构建教师管理模式
针对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师资紧张等现实情况,学校及时调整人才结构,合理搭配人才资源,采取“1+1”教师管理模式,全方位促进教师发展。这两个“1”,一个是校级培训级部主任负责制,一个是镇及以上培训教导主任负责制。两个“1”直接为校长负责。
(一)校级培训级部主任负责制
级部主任负责制是我县大部分中学普遍运用的学校管理模式,在小学中运用还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该校在充分借鉴了一些中学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级部培训管理机制。
每学期开始,学校选拨教学一流、思想过硬、具有灵活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担级部主任工作,实行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三位一体校级培训机制,强化考核,实现教师成长长效机制。
级部主任除了承担学校大大小小的日常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负责本级部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学初,每个级部都要根据县教研室和学校部署的教师培训内容制定详细可行的学期教师培训计划,报学校教导处审批。
在日常的校级培训过程中,学校校委会都要根据每个级部上报的培训计划进行量化赋分,包括培训时间、培训人数、培训内容的落实、培训笔记的撰写和培训效果等;在学期结束,学校根据每个级部本学期培训量化分和本级部学期内的教科研成果给每个级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级部量化考核总分。
级部负责制,是镇中心小学的一个大胆的尝试,学校合并很短的时间里就步入常规,教学秩序井然,良好的教风、学风已经形成,校园内荡漾着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二)镇县级以上培训教导主任负责制
学校教导处除了认真审核级部培训计划以外,还要承担级部培训的日常考核工作,最重要的是,镇县级以上教师培训都要由学校教导处进行全盘规划,具体负责。
本学期开始,镇小学的业务归中心小学负责,全镇的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教导处每个学期初都要制定制定学期计划,报学校校委会审批。本学期,镇小学除完成上级组织的全员培训和各级教科研活动以外,安排不少于两次的教研活动,不少于两次的业务学习,和不少于四次的信息技术专业培训。
现在,“1+1”教师成长管理模式已步入正轨,初现“1+1>2”的成效。
第二步,“问题型老师”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学校合并初始,领导们发现,很多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接触过许多鲜活的教育事例,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把这些教学事实及反映进行分析、反思、概括,就不可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浪费了有效的教育资源。
要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充分运用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为此我们构建了“基于实践,获得问题――基于问题,形成课题――基于科研,解决问题――基于成果,回归实践――基于反思,引领成长”的问题解决模式,本模式遵循实践――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过程,使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促进了教师个性专业成长。
(一)基于实践,发现问题
为了更好的得到问题,应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即“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育‘对话’”三个方面,来发现、积累、整理、解决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约定成俗,于每学期末开展对教师问题的征集工作。
1.从课堂教学中得到问题
课堂教学是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进行执教。在执教中随时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在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感到很多的困惑和灵感,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困惑和灵感恰恰就是我们要解决的最佳问题。
2.从教研活动中得到问题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参与,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产生一些与自己思想碰撞的问题,这些碰撞的产生正是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3.从教育“对话”中得到问题
教育“对话”主要包括与文本对话(包括读书、自学)、与专家同仁对话(包括外出学习、听专家报告、与优秀教师探讨等)、与学生对话等。教育“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交流的过程,更是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在思想交流与知识构建中往往会产生与原有意识相冲突、相矛盾的方面,这些冲突与矛盾往往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基于问题,形成课题
从问题中提炼课题,是教育科研极其重要的一环。为了真正从问题中提炼出课题,我们按照“问题征集-梳理分类-提炼课题-申请课题-审批立项-实施研究”的基本思路让老师把问题转化成课题,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专业化成长质的飞跃。
在申请课题前,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教师课题申报前的指导,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申报要求,让教师们做到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和长处选题,严格把好申报关。教师在申请课题后,立即写出课题实施方案,填写课题审批书,提交学校教科室,由学校教科室进行方案、审批书的审查,经审查合格后由学校统一编写课题号,写出同意并组织教师制定详细的学期阶段性研究计划,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程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三)基于科研,解决问题
1.规范课题操作,优化研究过程
一是学校教学管理者读书学习;二是教师定期集体读书制度;三是教师带着问题自主读书;第四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并实行每年一次的教师课题评估;第五实行教师课题档案袋动态管理。
2.把教师课题纳入《规范化教研组申报验收》之中,架起学校课题宏观网络,形成研究合力
学校为使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群体性的作用,把课题研究纳入了《规范化教研组申报验收制度》之中,在此制度中对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课题、学校课题、课题管理、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突出引领教师人人都成为研究者,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研究兴趣与习惯,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合力。
(四)优化成果,回归实践
学校在教师个人课题的管理上,尤其注重了对科研成果的后期推广。通常我们都在个人课题结题后的新学期内,进行择优推广。在成果的推广应用中,我们一般按照“个人申报-学校审批-成果展示一教师应用-撰写体会”的程序进行。
(五)基于反思,引领成长
为了使教师们通过反思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四层次反思。第一层是在研究过程中对自身课题研究的反思,第二层是阶段性研究反思,第三层是课题结题成果反思,第四层是成果推广应用反思。通过四层次反思,使教师始终沿着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并驾齐驱的发展程式,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逐渐促就了一批名师。
第三步,“蒲公英式培训”最大限度做到资源共享
当前,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县级以上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都会安排年轻、思想超前、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外出学习,但是,这些教师学习回来往往只是简单的汇报一下学习情况,没有很好的进行反思内化,导致了“外出学习私有化”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除积极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以外,造性提出了“蒲公英式”外出学习教师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蒲公英式”教师培训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性深化的新思路,同时又是一个由个体发展到小组发展继而推至全员发展的培训模式,其基本思路为“学习反思―实践升华―研讨拓展―全员深化”。
(一)学习反思
教师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理论学习的反思和外出学习后的反思汇报。学校根据教师自学反思情况、教师的个人特长和学科特点,择优选派外出学习人员。对外出学习的教师实行学习反思汇报制度,要求外出学习教师按时填写外出学习情况表,在反思的基础上及时撰写外出学习体会。
(二)实践升华
外出学习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执教,达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再反思,以达到理论上的升华。
(三)研讨拓展
教师自己在实践升华的基础上,撰写出学习体会,并在本组开展的研讨会上做课示范,由理论再回到实践。在教研组研讨会上,要求参与教师集体评课、集体研讨交流,集本组集体智慧与一体后由外出学习教师执笔,撰写出整个活动的经验性材料,在周五学校召开的全体教职员工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四)全员深化
全体教师在听取介绍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内消外用,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内容,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中去,使外出学习的成果得到全面深化,使学校的教师得到全员性的发展。
四、三步走策略初现成效
我校的三步走策略,已经初见成效,较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化专业成长。
一是骨干教师队伍迅速壮大
三步走策略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教研的积极性,现在,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师,老带青、青教老,学习风气浓厚。
二是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有效的策略,带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一年来,学校申报教师个人小课题30余项,结题率95%;县教研室去年下学期组织的重大教育教学问题、创新燎原奖评选中,我校3人次活动一等奖;去年年底学校“安全管理”科研课题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结题,校长也被评为全国学校安全管理先进校长;本学期,学校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已达到90%以上。深化课题意识、课题带动教育教学已经深入学校学每位教育者的心中。一年来,在县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比中有100多篇获奖或发表,其中省市获奖达20篇,自编出版了校本教材、教育专著5部。
篇5
一、转变教师队伍的教研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前老师们总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备课、上课、作业批教研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认为是教研冲击了他们的正常教学。这几年我们学校在教育局教研室的引领下,在自身不断探索、努力下。在教研这一块做了大量的工作。
(1)学习名校的先进教学模式:河南西夏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育局组织的“情境探疑”与“自创模式”的论文交流。
(2)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说教材”,“减负提效”,“教师读书论坛”,“校本培训”,“公开课”,六九年级毕业班质量分析会,班主任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研室力求做到有实施方案、活动过程、活动结果。2012年王生平、杨万红老师的课题结题,白云霞老师获教育局组织的“情境探疑”优质课一等奖,潘凤霞、高文琦、王生平、李玉平老师分别获得区级“说教材”一二等奖,徐册泉老师的论文“情境探疑模式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发表在《白银教育》第四期,并获得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学实践的探索,老师们最终从教研这一块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出路,感悟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真谛!”
二、设置教研机构,加强教研队伍
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以教研促教改,科研兴校,是教师队伍由“经验型”、“讲授型”向“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转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也相应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红会学校及时调整了教研机构,明确了教研主任职责。聘任了专兼职教研员并颁发了聘书,制订了学校教研组长职责,专兼职教研员职责。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安排校领导及中层领导到各教研组。这样的安排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三、完善了教研室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独具特色
为了便于查找资料,记录教研活动的足迹,探索教研出路,教研室专门安排了有专人负责教研资料的归类整理,目前工作已初见成效。具体内容涉及到课题、教师及获奖情况、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签到册)、说教材、同课异构、公开课、校级交流、教师论坛、教学模式等
四、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努力打造教师的科研氛围
为了教研系列化,也为了使教研向纵深发展。红会学校注重了对课题的申报与研究2011年王生平老师主持的省级《关注生活 自主作文》课题结题;2012年杨万红老师主持的市级《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和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2012年红会学校申报课题8个,有7个立项,研究人员达到70人之多。
五、“说教材”、“同课异构”凸显亮点
今年年初,教育局教研室在“课堂教学研究年”活动中提出了通过“研说教材”、“同课异构”、“课例分析”三项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按照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安排,本学期我们红会学校组织了“大学科”研说教材,“小学科”“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定在“技能组”、“理化生组”进行。涉及六门学科,共有17位老师参加了此项活动。教研室在每次活动前一周和教研组长联系,教研组长负责定课、组织评委;每次都有说课、上课、反思、评课的环节;每一学科教研室都要求学科代表(每一学科的教学能手)第一个讲课,然后跟踪听课,最后写出总结在学校教研会上集中反馈。
六、“教师论坛”有声有色。促进了教师专业化进程
篇6
关键词:网络教研 ;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0-30320-03
The Study About The Model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Network Based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its Practice Strategy
ZHANG Cheng-kunGUAN Yong-juan
(1. S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Arts, Suzhou 215104,China;2.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ingxiang337055,China )
Abstract: Network based research on teaching is a kind of digital research. It meansall kind of academic research staff 、teacher and student held personalized and open activities through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It changes old research methods on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nevitabl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try to put forward a new model of the network based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its practice strategy.
Key words: the new-curriculum reform , network based research on teaching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1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改实施及发展的需要。因此,教研方式必须寻求新的突破,于是网络教研应运而生,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亮丽的景点。
网络教研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但由于网络教研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不够成熟,在国内目前的研究还不多。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开展网络教研,来克服传统教研的弊端,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本研究课题拟定为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网络教研探究,研究重点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网络教研的运行模式及其实践策略。
2 研究综述
2.1中小学网络教研发展的几个阶段
(1)静态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常规教研活动方式为主导,网络教研作为必要的补充,资源以信息为主,基本没有互动内容。参与范围仅是圈内的少数老师,没有学生参与。如HTML静态页面信息。
(2)动态建设阶段。注重交互,面向全体教师,参与者众多,且有部分学生参与。如BBS论坛
(3)学科教研阶段。老师除了上传共享资源之外,开始就教学问题进行在线网上研讨,更多的是面向学生的网上答疑。
(4)全面发展阶段。由单一学科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包括师生、家校互动等等。
2.2 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研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教研在某些大城市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在全国各大城市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人在全国几十个大城市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以便更深入的把握目前全国大城市网络教研现状以及大家对网络教研的认识、态度等。数据库共收到586份网络用户提交的问卷,有效为574份,有效率约为97.95。经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许多教师对网络教研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一些教师思想还没有根本性转变;许多教师不具备网络教研所必须的信息素养。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活动时,缺乏一定的网络教研实践模式以及实践策略的指导,真正能满足教研要求、功能强大的网络教研平台屈指可数。要想为网络教研插上腾飞的翅膀,必须有更多的相关理论为其保驾护航。
3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网络教研运行模式及其实践策略
3.1 理论依据
3.1.1 学习共同体理论
学习共同体就是对具体学习目标具有认同感,而且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归属感,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共同体个体或组织的成长为目标,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以相互作用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从而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来发挥群体动力作用的学习集体。我们可以将之视为一种学习形式,即通过学习共同体倡导的活动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将之视为一种组织关系,即通过它来考察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可以将之视为一种教育存在方式,即将学习共同体推而广之,认为它是自古以来的一种教育存在,各种形式的教育都是它的特例或应用;可以将之视为一种学习环境,正如它所试图构建的学习的各种支撑条件。
网络教研也是在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协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离不开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指导。
3.1.2 反思性教学理论
1933年,杜威发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其中就针对反思性思维做过相关的论述。首先他把反思性思维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知识的形式,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
反思性教学理论对网络教研有重要的启示。在对反思性教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认识加工过程,是对个体观念行为的再加工过程。反思贯穿于网络教研的全过程,是网络教研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主体又是受教育对象。要成为反思性的研究实践者,教师应把自己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学实践,反思自身研究行为以及研究效果。通过反思,教师能够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形成对要研究的现象及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成为真正教研的主人,克服自身的盲目性以及被动性。
3.2 运行模式
中小学网络教研的运行模式是对网络教研活动包含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过程的理论描述。本文在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共同体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以及本人对曾经参与的网络教研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研的实践模式,见图1:
图1 网络教研实践模式图
(1)个体反思,提出问题
这里的个体反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简单单的“回顾”,在实践活动中,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反省、思考、探索问题。但是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可以构成课题,这些问题应该是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自愿申报,组建团队
中小学教师在发现并提出问题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进行课题的申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问题的所在,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问题的解决。个体教师在进行课题申报后,管理员在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之后给予个体教师一定的权限。申报通过的个体教师,可以在网络教研平台上自由地进行团队的组建。这样,所有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人员都可以申请参与针对此课题的教研活动。
(3)共同研讨,确定主题
在团队组建之后,通过网络教研平台,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此次探讨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这样可以使整个团队对要解决的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共同研讨,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加明确,确定了研究的主题。
(4)活动准备
在共同研讨,确定主题之后,成员要搜集、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同时,对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成员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尤其要让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教研活动。本环节为接下来教研活动的开展做了前期准备。
(5)方案设计
网络教研具有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等特点,所以要保证网络教研活动的顺利实施必须要精心设计出周全详尽的解决方案。设计要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应以大量的事实以及调查研究为前提。
设计出的方案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多个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方案的选择与优化。方案设计好之后,还应不断的修改与完善。
(6)组织实施
实施阶段是网络教研的最重要阶段,在实施之前要进行成员的分工,分工要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兴趣、爱好以及其特长,这样更有利于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协作精神,加强成员之间的协作,使他们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网络教研的重要特征,所以在网络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形成一个彼此交流、合作互助的“研究共同体”,成员在此共同体中不断成长。教研组长在整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组织、协调各成员的工作。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使整个教研活动顺利进行。
(7)反思评价
反思是网络教研活动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研究者批判的考究自己的行动与情景的行为。首先整理与描述,即对自己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次对有关现象与原因作出批判性的评价、分析与解释。网络教研活动中的反思还应包括群体反思。团队成员考察原有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在反思中新感悟、新发现来修改原有的方案,然后再付诸实施,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8)展示结题
网络教研也是一种研究活动,所以最后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通常采用论文、报告、教育叙事等形式。研究成果的展示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接受更多的人检验。参与网络教研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撰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心得,让更多的人分享成功的果实。全国各地的其他一线教师可以访问,并对此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9)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网络教研中的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自己与更多的学习同伴之间相互切磋、合作交流,共同的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一般采用三种形式进行实施:对话、协作和帮助。专业引领是指由专业人员介入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力求在较高层面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重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专业引领应用到网络教研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为教师提供的一种支持和帮助。所以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贯穿于教研活动的全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3.3 实践策略
3.3.1 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形成网络教研“研究共同体”
“研究共同体”事实上是一个实践共同体,而对实践共同体的一般理解是:它是指这样一个群体,其所有的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个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在网络教研过程中,研究共同体应树立一种“问题即探究和学习机会”的信念,形成寻求问题解决最佳方案的的集体力量。研究共同体应围绕问题开展对话,在对话中应强调经验共享,同时,团队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质疑和帮助,强调他们之间的鼓励和挑战,形成一个团结、友好、积极向上的氛围。使研究共同体的成员能够在这种研究氛围中不断的成长。
3.3.2 加大专业引领,提高网络教研的质量
网络教研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它不仅需要从实践中进行经验的总结,更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研究。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一线教师,更需要专业性的研究人员的参与。这是网络教研得以深入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性的研究人员主要包括:专家、教研人员、大学教师等。相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他们有高层次的学科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中小学教师长年处于教学的第一线,他们虽然不乏教学的实践经验,但在进行具体问题的研究时可能会无从下手。所以教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教研不至于步入误区,使网络教研活动顺利向纵深方向发展。
3.3.3 个人反思与群体反思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行为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持有的观念、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研究的性质。在网络教研中要开展教研叙事研究,增强反思的过程性。教研叙事研究即是鼓励引导教师讲述自己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自己在讲述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4 结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网络教研如火如荼进行着,人们逐渐的认识到探究网络教研相关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小学网络教研为中小学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开了一扇新的门,让他们呼吸到了自由、清新的空气,为教研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钟和军.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4. 9.
篇7
为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改变教师教育科研自觉性不足,为"研究而研究"等问题,我校立足课堂,针对教学现实中的小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倡导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寻找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痛",依靠自己和同伴互助的力量,解决自己的"痛"。在研究中,我校教科处引导教师开发小策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我们的主要工作包括:
1.确定研究原则:从最“痛”处开始研究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题,这些都是教师心中的"痛"。所以我校的小课题研究,就立足定位于研究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痛",在我校教师申报课题的时候,教科处就引导他们如何去选题,通过开展"问题研究",帮助教师逐渐形成面对问题积极研究的心态,造就一种研究文化。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原则:
1.1开展"小课题研究"要全员参与,教师要以行动研究为主,从问题出发,紧密结合自己的本质工作,以解决课堂中的矛盾、困惑为导向。
1.2问题的选择一定要从自己最"痛"处切入,尽量不要研究别人的"痛",不要让研究成为负担。
1.3每位教师都要开展"问题研究",并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研究。
1.4教师选择的"问题"可以是个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共性的问题,可以是个人课题,也可以是小组课题。
2.严格申报管理,给予经费支持
2.1小课题由教师个人申报,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主持的课题不超过一个,参与的课题不超过两个,每个小课题参加的人数不多于3人。
2.2教师申报的课题要填写申报表,将申报表交到学校教科处,由主管领导认定后,报校长审批。
2.3学校对于每个课题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研究经费由教科处专门负责,经课题负责人审批使用。
2.4课题负责人要遵守学校有关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研究中要接受学校教科处的统一管理。
3.深入课堂调研,寻找“痛”点与“痛”因
我校班子带领校委会成员和大组长,按照任教学科划分,分别采取走课和听课的形式进入课堂,了解各自分管学科教师的详细情况,为老师找自己的"痛"提供有效帮助。
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也可以邀请其他组参加),必须邀请分管校长和中层参加,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自己的"痛"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库"。步骤如下:
1.清楚的阐述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
2.让小组每位成员一个接一个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一直到没有新观点为止。
3.将所陈述的每个观点记录下来,讨论结束前不对任何观点进行评论。
4.依次评论每个观点,可将其意义延伸,将其中一些观点合并并取消。
5.最后将观点进行分组,并加以标题,确定有必要研究的问题,写出问题研究方案,通过教研组,上报教科处、由学校审批、立项。并给每位教师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档案袋"。
4.加强过程性指导,定出具体策略
刚开始实施小课题研究的时候,教师们申报课题非常踊跃,但是大家对小课题研究还不是很清楚,教师申报的项目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明显带有大型课题研究的味道,有的很空,在半年时间内很难完成,有些老师申报了与自己工作不是很相关的小课题,这些小课题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有价值的,但并不是教师课堂非解决不可的"痛"。
要使小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校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的实用性、适合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开展"小课题"的"一对一"的培训。这样老师的选题开始由宏观到具体,由大变小,由空而实,由"假问题"走向"真问题"。例如:"《一年级数学"元、角、分"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研究》"、"《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广播操的兴趣》"、"《如何指导学生自备实验材料》"、"《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规范作图》"、"《课堂纪律该如何管理》"等小课题研究内容都具体实在,是教师为解决自己工作中的"痛"而研究的。这就使研究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问题确定后,按照"分析、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法(研讨对策)合作实施或个体实践总结提升"的流程,通过"读书交流"、"网络学习"、"学名师促成长"、"教学研究竞赛"、"团队式捆绑合作学习展示"等活动开展研究,直至问题解决。
5.依类制定评估标准,保证研究确有实效
评价什么就拥有什么,学校的评价、验收标准是"小课题"的导向。
5.1由于我们本学期研究的小课题是立足课堂中的"痛",所以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大都属于行动改变类,评估人员主要评价"行为的改变"和"成果的推广价值"。比如我校杨蕴宇老师主持的《科学课指导学生自备实验材料的研究》,通过研究学生带材料的习惯发生了改变,她总结了四点值得推广经验,我们把她的经验推广到数学、美术学科中,让孩子把数学学具、美术工具带齐全。
5.2成立评估验收专家小组,依据评价方案,对要结题的课题进行认真评估。评估结果达到8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视为不合格,不能通过验收,对良好以上者实行奖励。
小课题研究虽才开始,但是成效是明显的。教师们从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痛"入手,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力所能及的、有兴趣的研究行动,既解决了工作中的"痛",又提升了科研能力,增加了科研自主性和创造性。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成为教师探索的过程,成长的过程。
篇8
1 积极引导,让教师想做课题研究
首先,我们以学校主课题的研究为抓手,培养课题研究骨干队伍,拉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以学校主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GHB093184)为例,该课题立项后,我们通过积极发动,让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师团体及教师个人向学校教科室申报相关的子课题,组织召开多次总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进行反复讨论与筛选,最后由学校教科室进行协调,形成了8个骨干子课题组,然后让教师进行重新确认参与到相关的子课题组中。这样,子课题来源于教师,并通过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的过程,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同时我们积极推荐这些子课题申报不同层次的立项,组织与指导好这些课题的研究,培养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拉起一支课题研究的骨干队伍。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凸显,吸引了我校更多教师的积极响应,加入到课题研究的行列中来,课题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同时我们及时指导和帮助每年入校的新教师申报个人子课题,加入到课题研究中,目前本课题共建立有各级子课题16个,其中吴江市级十一五课题3个(已顺利结题),苏州市级十二五课题2个,江苏省级十二五重点课题2个,国家级十二五子课题1个,校级课题8个。截止2011年底,课题相关文章发表33篇,获奖52篇,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征文比赛入选论文10篇,其中在中央教科所《科研简报》中发表6篇。
其次,我们以机制作保障,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制定了《盛泽中学课题管理制度》、《盛泽中学课题组成员职责》等规章制度来规范课题研究,聘请11名教研组长担任兼职教科员,吸收16名教科研积极分子成立教科中心组等形式来引领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我校经教代会通过,出台了新的《盛泽中学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增设课题研究奖,对能够顺利结题的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奖励,同时提高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奖励力度,并实行两月一考评、两月一发放的办法,使奖金及时兑现。这样,我校教师的课题研究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 做好服务,加强管理,让教师能做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
作为高中,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许多教师虽然想做课题研究,但整天为X埋头苦干,以至于教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方面处于弱势,基于这种现状,我们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规范细致的管理,让教师能做、会做、做实、做好课题研究。
以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为例,收到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十二五”课题申报的相关文件后,在校长室的支持下,我们立即进行了发动工作,在学校OA系统进行,并通过网络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全体教师,组织教研组等教师团体向学校教科室积极申报,对申报课题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指导选择课题名称、准备申报材料的具体方法与要求,由OA系统及时接收、审核和回复申报材料,提出修改意见,让教师修改,然后进行初选,对初选入围课题的课题组负责人再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经过多次上下反复,形成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方案和申报材料,最后通过协调与平衡,推荐部分优秀课题进行上报,那些没有被推荐上报的课题,作为以后其他课题申报的积极后备。
这样,我们在学校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有1项江苏省教科院立项为规划课题、1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重点课题、1项被江苏省陶研会立项为重点课题、1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教研组等教师团体的课题有2项被上级部门立项为国家级子课题、2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规划课题、2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重点课题、2项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为规划课题、6项被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为规划课题,3项被吴江市教科室立项为重点课题、13项被吴江市教科室立项为规划课题。
在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的同时,我们指导好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以双月刊《科研资讯》向教师定期课题相关学习资料、课题研究信息与要求、课题研究成果等,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能规范有序地进行。同时推行“课题研讨课”项目,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在校刊《盛中教育》中开辟“课题研究”栏目,及时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并推荐上级刊物发表及参加论文评比,使课题研究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3 多方推进,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科室以重实施、重过程、可复制、能应用的课题研究原则,指导教师做实课题,做好课题,转化课题研究成果,实现课题研究价值,取得可喜成果。我校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94)以书面通讯形式顺利结题,我校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061365707)以网络化形式顺利结题,被苏州市教科院、规划办鉴定为良好(吴江市获此殊荣共24项)(省略/show.aspx?id=2968&cid=102)。我校苏州市“指导自学”课题《指导高三学生按需有效自学的实践研究》以网络化顺利结题,鉴定为良好,并被评为苏州市网络化管理优秀课题(吴江市获此殊荣共7项)(省略/list.aspx?cid=116)。我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GHB093184)(省略/show.aspx?id=2975&cid=103)顺利完成中期评估。我校教师44项吴江市十一五年度课题顺利完成结题工作。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校教师近90篇、获奖论文近80篇,获奖课例近20篇。
许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脱颖而出,例如,物理组的吴江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原教研组长退休后,由新教研组长接任课题组长,在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推动下,他积极实践,发表本课题相关研究论文8篇,获奖2篇,其中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本课题被评为吴江市优秀课题,他本人也成长为吴江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篇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开展教育科研,是深化学校改革,办出学校特色,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要重视教育科研,并在科研工作中提高师生的诸种素质。
第二条 要把教育科研列入教师的考评内容。
第三条 教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一些带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完善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出贡献。
第四条 开展教育科研要坚持三性:(1)群众性参与;(2)应用性研究;(3)多样性提炼。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学校成立教科室与教导处、总务处并列,教科室为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行政上接受校长领导,业务上接受市教科室指导。
第六条 学校教科室的职责是:(1)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教科研的理论和方法;(2)聘任兼职教科员,制订兼职教科员条例,抓好教研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形成教科研工作网络;(3)指导教科研活动;(4)组织教师学习和运用教科研理论;(5)撰写学校教科研计划、总结,编印校刊等;(6)管理好教科研、教改档案资料;(7)合理使用教科研经费等。
第三章 课题申报、立项、审批
第七条 学校立项课题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人应为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工作。
第八条 课题申报与批准
(1)由个人或小组,向教科室提出申报立项要求,并送《课题研究方案(计划)》。
(2)学校向市教科室申报,并进行论证,然后由申报者填写申请书,并附《课题实验方案》一式三份,市教科室、学校教科室、个人各持一份。
(3)由教改科组织力量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由学校转发,市教科批文。
第九条 鼓励有志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
第四章 课题的过程管理
第十条 学校对教师的课题进行分类统计,教师的子课题一般从属于学校的主课题。
第十一条 加强实践研究,按“四个一”的流程进行操作,每人每学期撰写研究论文。
第十二条 学校教科室会同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薄弱,针对情况,加以解决。
第十三条 课题一经立项,实施过程中不应随意更改研究计划或推迟研究进程(特殊情况除外)。
篇10
一、课题的选择:
1、**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工作,每五年根据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和本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编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确定我市教育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重点项目和主要内容。
2、各学校或个人的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根据《课题指南》的要求,结合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各自的学术优势加以确定,努力反映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所选课题应当研究目标明确,理论或实践价值大,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内容有层次且具体,研究的方法运用恰当规范。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按其重要性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按课题选择的来源分为招标课题(根据《课题指南》选择的课题)和自选课题(根据学校和个人的情况选择的《课题指南》以外的课题)。
3、学校和教师个人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特别是重点中学、实验小学、示范幼儿园等单位都要有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其它有条件的学校也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积极申报县(市)、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申报:
4、**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依据《课题指南》,在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发动、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所属部门、单位和教育工作者申报国家、江苏省、徐州市、**市的教育规划课题;在五年以后的其它四年内,视课题研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课题的滚动发展(一般中间滚动申报一次)。
5、国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人,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凡不具备此条件的,须由两名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专家或教育科研人员书面推荐。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对申报人不作专业技术职称上的要求限制。经学校及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均可进行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申报人应为课题负责人,即该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每项课题只能有一名负责人,一名负责人同一时间内只能负责一项课题。所负责的课题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研究课题。
6、凡申报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者,应对申报课题的意义、价值、该课题现有的研究现状,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填写《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一式四份(一份所在单位留存、一份由我市教科研管理办公室留存、两份报市级以上规划办留存)。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对该课题申请书全面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县(市)教育系统所属单位和个人申请的课题,由本地区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审核,并集中报市规划办。
三、课题的评审:
7、初审。市规划办按照第5、6条的要求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步筛选。
评审市县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的基本标准是:课题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或理论指导作用;立论依据充足,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切实可行;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具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具备按计划完成该课题的条件。对优秀中青年骨干申报的课题给予积极鼓励,并适当优先考虑立项。
8、课题的评议和审定以会议方式进行。在评审中按照《课题指南》,遵循基本标准,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术民主,采用无记名投标形式表决。各学校评审组通过的课题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和批准。
9、发文。经国家、省、市、县批准的规划课题,由相应的课题管理部门发文统一公布,并发给各课题负责人资格证书。凡立项课题,均列入“**市教育科研档案”,其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可优先得到科研咨询和培训。
凡未经**市课题管理办公室注册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均不纳入统一管理。
四、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0、**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采取“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工作方式。省级以上的课题、市级规划课题中的重点课题,由市规划办会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直接管理;市级立项课题、县级课题,由县级教科研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实施日常管理。校级课题由各单位自行管理。
11、规划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在单位,应对该课题研究加强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保障。对有关人员考核时,参加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研究成果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12、**市教研室对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进行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并发放《**市教育科研培训证书》,以提高研究者的管理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13、规划课题在研究进程中,教研室可应有关单位、个人的请示提供科研咨询指导,组织同类相关课题的协作研究,帮助解决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4、加强立项课题研究的阶段报告和检查工作。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年十二月底前提出本年度研究工作报告、阶段性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和下半年度研究工作计划;并附所在单位意见。教研室将采取多种形式,对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并于次年初综合检查结果和各课题年度报告情况,向市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单位上报。
15、建立课题立项变更申报制度。经批准立项的市、县级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的,必须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书面申明理由,经**市课题管理办公室同意后逐级上报,并作出继续研究、重新立项或终止立项的审批意见。否则,研究的课题不予鉴定结题。所批准的市级课题其课题承担人连续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毫无研究进展,经督促仍无研究进展的,视为自动终止课题研究。市级课题将由市规划办集中公布予以取消。
16、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各个规划课题的进展状况、课题的各个方面变化情况、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研究的变更情况等。《**教育》将辟出专栏供课题研究者研究成果,以供研究同仁查阅。
17、研究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向本人所在单位、县及市规划办提出结题申请。
18、课题研究的经费及其管理。市级教育科研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本着“重点资助、多方筹集、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市教育局对于解决我市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课题给予资助,资助的数额视课题研究程度和重要成果而定。研究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实验、资料、参加会议等费用。
五、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
19、凡完成一轮实验周期的实验课题,都必须在完成后对成果组织鉴定。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及时提出申请验收报告,剥皮州市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便帮助组织有关鉴定事宜。
20、课题鉴定前,被鉴定者应提前一个月提供如下一式五份资料:
①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
②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③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及其附件。
21、课题鉴定时,被鉴定者要现场提供以下资料:
①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及论证报告;
②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
③课题分年度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小结;
④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目录、收集的专题资料辑录、各种调查、实验、访谈等原始研究资料和记录、学术研讨活动等的记录;
⑤课题研究的各方面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及鉴定所需用的成果鉴定书(表格)、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或推广意见;
⑥其它有助于说明课题研究绩效的材料。
22、立项课题成果鉴定,一般由市、县规划办及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组织。鉴定主要采取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评议和通讯评议。会议评议,通过召开鉴定会,组织专家结合现场考察对成果进行集体评议,当场作出结论;通讯评议,采用通讯方式,组织专家对成果分别进行书面评议,然后形成意见。鉴定所需经费,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从本单位教育科研经费中支取。鉴定组专家人选市级以上课题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和县、市规划办共同商定。每个鉴定组一般由五—九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组成,这些专家应至少来自三个单位,包括三名或三各以上徐州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成员。
县级以下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向所在单位通过县课题管理办公室共同商定成果鉴定办法:鉴定组成员参照市级以上课题鉴定组组成办法降一级标准组成。
23、鉴定组专家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深入审查课题的论文报告和实情绩效,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目标,对成果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议,由鉴定组长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填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书》,并由鉴定组所有专家签名。
24、鉴定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将完整的成果、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成果鉴定书(原件)各一份送交市县规划办备案。
25、验收合格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优先在《**教育》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