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提升 学习能力
随着我校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面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数学没兴趣等特点,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有所学,让他们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一天比一天有干劲。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依托课堂教学,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实际,仅就数学教学方面谈几点拙见: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更要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讲《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现在我市正鼓励农民养殖致富,你的邻居要建一个矩形鸡场,条件是用长度一定的篱笆围矩形,有两种方式,一是一面靠墙,三面围;另一种是四面围。请你帮其设计一下,每种方式下应该怎么围鸡场面积最大?这是实际问题,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题目一出,学生的热情很高涨,大家通过激烈讨论,得出结论:三面围时长是宽的2倍;四面围时长和宽相等,即是正方形时面积最大。此时,适时的引导是必要的。此外,我还提醒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更达到了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另外,数学的神奇性使得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观察规律的发现式、实验操作的演算式、具有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如在讲《指数函数》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把一张纸(纸的厚度约为0.1mm)对折1次,变成2层,再对折一次,变成4层……写出纸的层数Y与折叠的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X=30时,求Y的值,此时的高度是多少?”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薄薄的一张纸对折30次没什么了不起,可当通过计算得出这个高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十几倍时,课堂一下“炸开”了,学生对这一事实惊叹不已,这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依据教材内容,把握契机,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最终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达到使学生会学的目的。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给予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我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就是所谓的“后进生”,缺少教师的关爱。尤其是数学,有的学生甚至“谈数色变”,从心理上对数学就予以排斥,从而导致不想学,甚至有些就根本不学。实际上他们同样需要教师的肯定和欣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归纳其解法,并指出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也有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励“攀比”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让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学风浓”的良好氛围,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上数学。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易于吸收。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的,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讲函数概念时,第一节课主要是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时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利用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由于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又如求函数y=x+1/x的值域,对于这种常规题型,可采用发散讲授法,即变换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考虑。学生能通过对几种方法的讲授比较,对这一问题及牵涉的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透彻,课堂效果较好。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的天职是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要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思想。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热爱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实验课、答疑辅导、批改作业等;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就语文教师本身来说,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一、认真编写教案
课堂教学是讲好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备课就是一个教材的加工过程,备课和写教案过程就是一个课堂教学内容的加工厂,一节课上除了要掌握本教材要讲的内容之外,还要认真地去参阅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参考资料,认真研读,并吸取其特点,进行加工,从而变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才能去编写这一节课的教案,这样的教案才可以去讲给学生听。
在读阅各种版本参考资料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在编写时各有其特色。有的将这几章内容编写得很通俗易懂,阐述得很清楚,使学生很好理解;有的把那几个章节内容编写得独有风格,很有个性。教师要通过参阅多种参考资料,不断丰富自己教案的内容,认真备课可以弥补或补充教材中不足之处。教师在备课和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达到知识的升华、精练、扩展、积累,在此基础上就会有所创新,就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去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这就是教师在备课、写教案时,要认真阅读参考资料的意义所在。写教案必须做到自己好讲、学生好听好懂,这是写课程教案的基本要求,这样写出的教案才有价值。
二、注重讲课艺术
现在部分教师在备课、写教案、讲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照本宣读教材,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对自己都没有好处。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课方式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自己不能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上课照本宣读教材的讲课,就失去了教师存在的价值。这种上课照本宣读教材的现象要予以纠正。
讲课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上除了勤奋之外,还要有天赋。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每个人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同样一个问题,有的教师要用十句话才能解释清楚,而有的教师仅用了三四句话就能讲明白,这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这是需要每一位教师经过长期教学经验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达到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这些方面要不断努力,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讲课艺术,包括教师对讲课内容所理解的广度和深度,用什么思路去组织讲稿,用什么语气去表达要给学生讲解这个问题的内容,以及板书布置等,这些都属于讲课的艺术范畴,都必须在备课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至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水平。讲课的艺术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讲课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学生愿意集中精力去听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了解所教的那一门课程,什么课程在为这门课程打基础,它又去为哪些后续课程去服务的,这样就可以使课程有目的地做到承上启下,使这门课程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连贯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不断总结经验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管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要教好一门课,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至少要经过2~3个教学循环,才可以说有把握教好这一门课程。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我们看一本小说,看第一遍与看第二、三遍时的体会和理解的广度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小说看得遍数越多,这本小说将会变得越来越“薄”。教师讲课也是这样。所以,只要我们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改和补充教案,一定会体会到,每重复讲一次课,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学生会越来越满意。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会把每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每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时完全可以做到上课时不用看着讲稿去讲课了。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初中生 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针对各个学段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初中生进行交际交流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燃起学生的渴望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初中生交际交流的兴趣。但有些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或者无法逼真地反映出来,尤其是那些知识性较强、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口语交际情境更是无从着手,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才能演示出来。如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蝉》,教师可要求学生说出蝉的生长过程、习性。因为蝉的生长变化过程缓慢,时间跨度较大,学生不可能观察到蝉生长的完整过程,也不可能把握蝉的生长特点,口语交际训练也不易到位。此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则显示出特有的优势。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再播放科教片《蝉》,截取一段片断,删去原有的声音,让学生结合画面配上解说词。蝉的有关内容就跨越时空,通过屏幕生机勃勃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口语交际训练就容易落实,效果也好。
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才,如“讲故事”、“说见闻”、“谈理想”等。最好能选择一些学生熟悉或有教育意义的题材让学生尽量都有话说,同时又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如“致生日祝词”、“主持会议”、“表演情景剧”、“介绍风景名胜”、“导游词”、“竞选班干部演讲稿”、“辩论赛”等。如七年级上册课文《羚羊木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全班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又如七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漫话探险》,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就人类是否要去探险,展开正反方辩论,并选出最佳辩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真倾听,在创设的情景中自主表达,在群体合作中主动交流,迸发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同时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敢于开口。
二、由强调灌输知识变为学会学习,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口语交际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初中生口语交际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触动学生心灵世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别人进行交际交流的机会和实践。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来自学生的问题作为口语交际教学的素材,而有针对性的内容学生也爱学、乐学。教师需做有心人,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搜集素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口语交际单项训练、课前五分钟演讲等活动,这些话题的选择我们可以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关注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是学生的心声:《成长的烦恼》、《父母的唠叨》、《如何看待“早恋”现象》等;可以是对学生生活的思考:《读书是否主要为了自我》、《如何看待中学生“追星”问题》等;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关心:《如何看待“躲猫猫”事件》、《能否以成败来论英雄》、《如何看待频繁出现的校园伤害》等等。这样,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过程,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学生也愿意参与到话题中来。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呢?首先,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认真倾听,大胆鼓励,让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自然和紧张感,从而诱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愿望,在拉近心灵距离的情况下尽享交际之乐。其次,在口语交际课堂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打破常规,消除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更广阔和更全面的视野中学习;同时通过创设和谐、真实和生活化、有创意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使学生的读写听说和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还要处理好学生间的关系,既要让学生学会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建立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
三、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交际素养
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交际素养是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它符合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所以,口语交际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教师要善于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训练素材,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生活的交际素养。如,班中男生迷恋打篮球,班干部建议组建班级篮球队,语文老师可以安排一节语文课以“成立篮球队是否有必要”展开辩论,如果辩论结果以正方胜利而告终,那就采纳班干部的建议,组建篮球队,制定训练活动规则,纳入班级管理。另外,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聆听、讲解、讨论、劝说等口语交际样式,让学生感到口语交际是一种生活需要,让学生养成处处留心,在社会生活中训练口语交际的习惯。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创设来自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模拟训练。如在对“劝说”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情境,让学生准备好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并对此进行纠正和评价。如:
情境一:你的父亲已有二十年的烟龄了,近来天气转凉,他老是咳嗽,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与父亲正式谈话,劝父亲戒烟。
情境二:你的好友小芳最近迷上了追星,不仅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还整天带着MP4听歌,上网留意他们的最新动态,上课时间经常打瞌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作为好友的你,会怎样去帮助她呢?
情境三:班上的小冲、小冒想争当广州亚运的志愿者,为亚运出一份力。但其父母担心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作为班长的你该如何劝说他们的父母,打消他们的顾虑呢?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当代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 阿恩海姆认为,任何思维,尤其是创作思维,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这种意象又是通过直觉选择后而产生的,由于艺术欣赏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直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类的本能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本人认为小学美术课创新教学重点对学生有以下几点的培养:
一、美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儿童走在街上,总喜欢问着问那,在成人的眼里,是孩子幼稚的表现,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问题很可笑,很不可思议,这其实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正是在这种好奇和探索意识在懵懂中孕育着未来创新的胚芽。遗憾的是,儿童的这种创新意识还未萌发之际就遭到扼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低段的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年级越高对美术的兴趣降低。传统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小学美术课创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通过美术学习的过程找到其他学科学习的兴趣,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原因和理由。人类的探究活动源自人的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奇心是人们探究发现新事物的内在驱动力。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孕育的萌芽期,寻找答案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对方视为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者,因为师生关系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常常发现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首先会先喜欢美术教师,然后接受美术,得到教师的表扬时,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更加浓厚,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绝对的服从教师,惧怕教师,表面上的害怕和尊重,往往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能力等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佩服。良好的教学艺术,和蔼可亲的态度,学生会从心里尊重信任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增加接受和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并很快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促进学生知识、智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人合作。
二、绘画知识与技能熟练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创新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以及文体活动知识。知识的丰富性增加教师语言的灵活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适当的调整专业术语,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要儿童话,三四年可以添加专业术语并加以解释,语言具有一定的儿童话,五六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思维逻辑比较明确,学生的年龄越大,越来越眼高手低,对美术的兴趣也在降低,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其次在教学中多学科交叉教学,综合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单调的绘画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创造性的教师会结合现代技术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信息。同时教师的前沿性有利于教师接触新的知识,新概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很多学生在美术绘画中,有时不知道怎么绘画,有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美,就会失去对美术的兴趣,绘画技能的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小学美术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和绘画技巧有利于学生对美术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三、视觉表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创新要求突破单科性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发具有多学科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该破除知识封闭化的局面,将专才变成通才。综合性的人才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知识的丰富才能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将语文、数学、美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教学上设计新颖,效果最佳的教学方案,从创新教学出发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满堂灌想象,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和内容进行调整,结合实际和教师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直接或间接的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声音、模型等等能更形象的使学生接触到可以听、看、触的美术。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知识结构,多角度、立体的美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觉冲击。创新教学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大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学习与探究,对课外资源的搜索与辅助。图片的赏析,音频的欣赏离不开网络,合理有效的使用计算机网络能够使学生及时、高效的获取信息,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同时对信息的甄别,以及批判性、创造性的运用网络资源。其次是图书馆、博物馆与创新教学的结合。对历史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的了解学习对象的背景与发展。实践活动走出校园与科技结合,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智力开发。美术新课程以突出学生为主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将美术教学拓展到课外、校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结论
总之,任何事物的创新都需要一个“破”的过程,小学美术课创新教学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的创新。打破常规,敢于创新,根据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结合,用综合的眼光来开展小学美术课。本次研究的宗旨是尊重学生的天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存,浅谈小学美术的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2/08
篇5
关键词:语文课堂 中职生 口语表达能力
一、“口语表达”——立足实际的需要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我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尤显重要。因为口语交际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走向社会谋职、创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改革浪潮在不断推进,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推行,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都做了相应的要求,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口语表达与交流方面,新大纲要求学生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
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基础模块)、“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态度真诚,表达准确,语言文明,仪态大方,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职业模块)、“能用普通话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根据语境,借助语气、表情、手势恰当地表情达意,提高交际效果。学会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用语简洁,能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 (拓展模块)①等。
而中职生由于之前他们的学业水平相对较差,得不到科任老师更多的关注,口语表达与交流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不愿交谈、不善交谈的状况。
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就巧妙地创设有利时机敦促他们参与口语训练,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
二、多措并举,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1、灵活机动,特设“课前五分钟演讲”
所谓“课前五分钟演讲”就是利用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预定的由一名学生登台演讲,所讲的话题可以是小故事、新闻等。教师预先设计好评分表格内容,要求尽可能做到态度大方,表情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晰,题材健康,讲述完整清楚,每人限时五分钟。原则是由易到难,逐步由自选题材过渡到教师命题,学生写稿,在演讲后由师生一起共同点评,纳入平时学分。
此项活动刚开始进行的时候,多数学生因为没有过参与此类活动的经历,对自己缺乏信心,就只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与,有的同学还很不情愿,常常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启发和鼓励才能够鼓起勇气站上讲台。
记得有一位平时非常腼腆的男生在进行口语训练时,站在讲台前显得异常紧张:脸涨的通红,头埋得很低,两只手不停地抠着讲台边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我就示意其他同学讲些鼓励的话,送他鼓励的掌声,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慢慢地,他抬起了头,很快地扫视了一下下面的同学,费劲地说出了一句话:“谢谢大家的鼓励,我下次一定会好好表现!”就这一句话,我想就这位学生而言,他已经走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这就是成功!全班同学也为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逐渐地,同学们对这项活动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了解了“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意义,认为这是自锻炼的大好机会。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们的思路开阔了,信心增强了,态度积极了,水平提高了,班里同学大部分都能够自然大方地站到讲台前,清晰、响亮、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真可谓是畅所欲言,尽情发挥。 正如同学们所说:“有时课前情绪不高或者没有上课的兴趣,但老师安排的‘五分钟’环节真的很吸引我们,就像是贪玩的孩子看到了心仪的玩具一样兴奋,情绪马上振奋起来,认认真真、轻轻松松地就上完了这一节课。”还有的同学说:“课前五分钟,像是一缕和煦的风,吹散了我们脸上的阴霾,吹开了一张张花一般的笑脸……”
2、创设情境,激发口语表达兴趣
“努力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设置情境营造气氛,来构建一个宽松开放、自由探究的环境,对落实这一理念确是至关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思维,放飞想象,绽放才思,滔滔如缕。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围绕学生的生活,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比如:当两人或几个人争论时,你能听出他们的观点吗?当你代表全体同学去探望生病住院的同学时,你能够准确的传达师生们的问候吗?当你妨碍别人,或者需要他人的帮助时,你该如何发出有效的求助信息?当让你打算拟一条提醒人们参与环保,或者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标语时你会怎么说?如此等等。在这些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想象、运用修辞,充分调动他们的语言储备,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兴趣。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训练情境:
假设一:到公园游玩时,见到湖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时,就启发学生用一句容易让大家接受的话来提醒人们保持湖水清澈洁净。同学们兴致很高,很多构思精妙的话语会被激发出来:“你是清澈的,我是绚丽的”、“我的世界因清净而精彩”、“你有用心呵护,我有美丽回报”。
假设二:学校组织校外游,而你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你该怎样对大家说?“对不起,我因有急事,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请大家原谅!”“很抱歉,让大家久等了,真的很对不起”等一句句有礼貌的话说出来了,贴切而又真诚,让我感觉到学生们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
3、不拘一格,拓宽口语表达空间
在计划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的教学资源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但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却可以无限拓宽。比如:利用开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自己的理由。有时还可以随即设计一些模仿训练,指导学生仿内容、仿句式、仿修辞、仿意境。如仿照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再说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学生就能仿说出,“语文是五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恋忘返”,“语文是取之不尽的宝藏,让人挖掘不止”,“语文是意境优美的画面,让人惊叹不已”。通过一些“随意式”的安排,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言表达的长空中做一只自由飞翔的小小鸟。
三、持之以恒,提供彰显个人魅力的平台
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靠急用前的“临上轿扎耳眼”,而要靠平时的积累,靠持之以恒的训练;要提供各种机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言,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在口语交际中,不仅要求学生态度大方、表达清晰,还要鼓励学生彰显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而宽松的平台,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去说,有创意的表达。同时作为教师还要具备一种民主的心态、宽容的胸襟,对学生在表达中流露出的一些幼稚的感情甚至消极的情绪应给以真诚的理解和尊重,并适时加以引导,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服务社会的良好公民。
在日常的口语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到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进行评价时,应考察学生“对具备良好口语交际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能否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是否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总之,作为教师,特别是中职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拓展课堂,彰显语文课堂多彩的魅力,让语文融入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有较强口语交际能力和富有创造能力的人。
注释: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篇6
关键词:高职生;应用型人才;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牧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它既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而畜牧业又是多门课程内容的综合体,因此若想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翻转课堂,可帮助学生达到学与用相统一。
例如动物药理课是多门学科的桥梁与纽带。它与畜牧、兽医专业各课程悉悉相关。笔者使用翻转课堂两年后得出:对于高职生应结合当前的教育理念,使用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在校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才能在有效时间内寻求到高效、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高职生掌握“翻转课堂” 的学习方法可有效提升其职业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一)视频简短,画龙点睛
视频设定时间以5-15m i n为宜,最长不超过20min;制作视频时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有明确的针对性,教学观点明确、清晰,便于学生查找和使用。
(二)传播知识,有声无影
萨尔曼・汗视频制作特点:手、笔在屏幕上的完美组合。翻转课堂也可以是声、笔的组合音符,对一个知识点边讲边在屏幕上展现,声无笔止。这种方法增加了学者与授者间的亲和性,如同两人在一张课桌上学习。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录像中讲者占据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问题,也可减少学生随着讲者的身体移动无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
(三)消化问题、吸收知识的助动器
翻转课堂重构新的学习流程体系,它是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变换通道。信息是学习者与教者间的互动过程,问题的解决则是由教授者在课堂上通过信息的传递而给出答案。而学习者常常是因消化问题时找不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答案,出现失落感。因为这时缺乏教授者与学习者间的交流,常常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翻转课堂中所谓的“翻”是重置学习过程,即在课前教者已进行信息传递,让学生知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转课堂”是把信息传递过程中留下的问题在课堂上得以解决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前让教授者知道学习者在哪会出现集中问题、分解问题该如何处理;在课堂上如何做好各种问题的回答。对教授者是知识的又一次提炼,对学习者是谜团再次解开的一种方案。
(四)检测学习效果一目了然
每一节翻转课堂课后要设计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4-5个问题,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与跟踪,通过分析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可以充分了解到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的内化吸收效果。有利于教师汇总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让教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
二、翻转课堂在高职生教学中的应用
“F l i p p e d C l a s s r o o m”或“I n v e r t e d Classroom”是翻转课堂的前身。所谓翻转课堂实质上是指将课堂内外时间的重新调整,学习方式的转移,学习决定权的转变。学生可不受教师的主载,自由支配时间,在想学的时候便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上与教师共享的宝贵时间,让学生能够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一起研讨,对问题更加深入透彻地进行剖析,更专注于学生在主动学习背景下的题解答,解决了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向学生输送信息的环节。关于信息的获取方法,学生课后可通过看视频、听讲座、阅读E-book等渠道随时随地收集自己所需信息,同时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可在线或通过线上留言形式与每个学生交流与研讨。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微课、慕课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点是都借助互联网学习,让学者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参与度更高,免于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
目前在高校翻转课堂正在逐渐推广和使用。随着办学体制的改革,课程建设的修改,翻转课堂已成为高职教学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在学校各专业两年时间授课门次均超过30门,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平均每年授课均在15门次以上,而在一年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15门次以上的课程学习内容,要想让学生对每一门知识学懂,学透,学扎实,教授者就只能补充教学方法,这样可使课堂上无法全部完成的教学信息从课堂教学延伸到互联网教学,可充分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笔者通过两年来翻转课堂在动物药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到教师在利用翻转课堂设计时,如何让翻转课堂把课上与课下知识有机地结合与统一,使学生课前学习得到有续地延伸和拓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积极组织和引导,完成课外知识的内消化。因为课上是以讨论、答疑活动为核心,着重解决课下有关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设计理念既要能够保障课上活动的高效有序,又要保障课下能设计出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片断,帮助学生对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提炼出疑难问题。为此我们在设计翻转课堂时要具有连贯性、协作性。
(一)连贯性
是指学生对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视频课的整体性连结,由课前信息的指引导出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课后要对课中问题设计知识类、操作技能类学习的检测。知识类可采取作业形式,但难度要比课前预习有所提高,让学生认知到课前学习并不能够完全答出知识要点,更需课中知识的补充;操作技能类要考虑问题的综合性,减少验证性的问题,如动物药理学可结合抗微生物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知条件是给学生临床发病案例,让学生结合临床发病的病畜禽状况,自己设计出检验及诊断方法。学生就会由浅入深逐层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在设计方法、步骤时由于自己掌握的知识领域不足,无法再继续进行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从而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经反复思索后才能做出适宜的设计方案。所以对学生进行及时检验,是对学生课中问题掌握程度的检查。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善于指导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的连贯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学习的重要性。
(二)协作性
是以学生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以达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形式同学之间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向学生进行充分解释及阐述,并在讲解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向学生传播,在此过程中也能够促使传播者的记忆明显增加。据资料报道,通过教师讲授法,学生所接受知识的保持率次日只有5%,而若通过自己讲述次日学生知识的保持率可在90%。
三、翻转课堂应用效果与反思
翻转课堂是变传统为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它是补充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 翻转课堂符合课程教学理念,它是在应用角色转变的原理,学生需要什么知识,教师就在此知识领域给予什么解答。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把知识的传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又把课外遗留的问题在课堂上得以解决,教师成为辅导者。近两年对翻转课堂的使用,证实了多数学生需要这样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的趋势。
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翻转课堂目前应处于教学改革试点阶段,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教育机制尚能达到完全配套,目前的教育机制与教学评价未能达到协调统一。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看重的依然是成绩,这就制约了新型教学方法的脚步。
二是教师思想意识尚需转变,教师能力有待提高。老教师难以适应,新教师不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是继课前、课中、课后知识点的衔接与贯穿,不但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更需要教师的是思想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谢永明.翻转课堂在文献检索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2).
篇7
(山西省襄汾县南辛店联校西徐小学,山西襄汾0415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fanwen.chazidian.com)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进行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的教学策略之下,用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进行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1]牟瑛。营造充满探索的数学课堂环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作文能力
【中国分类法】:G633.3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占据着初中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不重视素材积累。导致学生的作文基础较差,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畏惧作文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尝试着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让学生敢于直面作文
在初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存在着畏惧的心理。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学生,循循善诱。让一些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习作的。这些学生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写好作文。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掌握习作技巧的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学生在作文中若取得了进步,则要给予鼓励与表扬。在日常习作训练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感受到自豪。这种积极的情绪可以取代消极的畏惧心理,为作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在上到关于“思乡”话题的作文训练时,可以以余光中的《乡愁》为切入点,“思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游子无论身在何方,归根是长久的心愿……”通过诗情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入那个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作文崭露头角。如在班级中创办作文报刊;利用手抄报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秀作文粘贴在上面。初中生有较强的荣誉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的竞争心理,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当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情况,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三、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著名作家巴金也强调自己的书是写“真话的书”。由此可知,作文的“作”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把心里想的真实地表达出来。然后再稍加润色,添枝加叶。写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脱离生活的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留意周围的人与事。如春花秋月、师生之情、同学之谊,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家里的柴米油盐等都是写作素材。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日记。让学生在日记中大胆表现自己对多彩社会的看法与见解。比如参加一项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了解活动的表面,而应该细心观察活动中人物的表现,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既锻炼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四、指导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作文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写作前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审清题意,指导写作要点。作文的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列提纲的写作方法关系到作文的成败。首先,在每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写出提纲。在学生写提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来回巡视。选出不同层次的作文提纲,让这些学生上台讲述他们的准备材料的过程与构思过程。并让大家针对他们的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这几位学生的作文构思,也为班级其他学生的写作展开了思路。这样反复几次,学生由最初抵制,到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的作文雷同。其次,要写好作文提纲,第一步要先确定文章中心,拟定题目。然后就要搜集素材,准确选材。在确定了素材之后,再安排文章结构。最后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对于突出的段落,要详写。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积累才有进步。我在平时的课堂中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阅读,每碰到好词好句和好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记下来,日后经常翻阅、背熟。课后鼓励学生更多的进行阅读,以便收集更多的原材料。
五、重视作文批阅,指导学生自改、互改
批改作文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然而有些学生却把它当作是负担。修改作文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可以让让学生当小老师,如找错别字。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也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按要求认真修改。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写好作文评语。同时,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细读作文,语言准确精炼。引导学生着重从以下考虑:作文中用词是否妥当?语言是否通顺?层次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中心是否突出?让学生把“改”与“写”结合起来,三分文,七分改。从而给文章增色,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评讲作文的时候,对于那些文章有特色、有新意的学生,我毫不吝啬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和赞赏,用赏识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说者有意,听者有心,日后的写作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写作,适当地将学到的好词好句加入自己的文章里面。
反复的圈圈点点的批改和点评之后,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点一滴地进步。尽管每位学生在基础、理解力等方面都有差异,所以,我没有能力让我所有的学生作文达到满分级别、或者写作能力突飞猛进。但是经过我长期写悉心引导,将会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勇于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焦淑霞.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J].青年文学家.2010(13)
篇9
关键词: 活化课堂; 提高能力; 几点尝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91-01
一、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践经验的结晶,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总有一定的固定性和滞后性。教育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教育活动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现有教材的概念、原则、方法等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目标,而应把教材作为范本,灵活选用或增删教材内容、灵活调整教材顺序,也可以从网络上、从幼儿园实践中搜集现实材料,形成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给学生学习实践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幼儿园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多种课型并存
在灵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课形式,大胆设计至少以下四种课型:理论课、案例课、实践课和游戏课。理论课是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传授有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课是分析教材中、网络上或幼儿园的典型案例;实践课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游戏课是学生搜集或创编幼儿游戏进行积累。因此开学初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三本”(即笔记本、实践作业本、积累本),在教学活动中多种课型并存,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活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了师生共同学习、展示平台,突出了学生能力培养。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
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活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1.模拟实践法。结合各章节内容,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设计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试教,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在诊断中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这样做,既训练学生的设计组织活动的技能,又解决教材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学生很自然地由学生角色的“我在学”转换为教师角色的“我要教”,由“教师教我”转换为“我教幼儿”,实现“学”是为了“教”的观念转变,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
2.实地感受法。幼儿的年龄特征是设计组织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脱离了这一点或停留在书本文字或模拟的情景中是不可能做好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所以要利用各种机会去接触、观察、记录、理解、关爱幼儿。因此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讲授和模拟教学还不够,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利用见习、实习的机会观摩幼儿园优质课,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实地感受幼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效果,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分析真实课堂教学;要指导学生与幼儿园老师之间面对面进行讨论分析、现场交流,巩固学习效果……这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沿着旁观者――参与者――成熟实践者的路径发展,成长最快,能力提高最有效。
3.案例分析法。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如:我们在某幼儿园见习时观摩了一节科学活动课《蚂蚁的家》,授课老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关于“人类的家“的图片和一些“蚂蚁的家”的图片进行对比后提问幼儿:“为什么我们的家比蚂蚁的家舒服?”“怎样才能使蚂蚁像我们人类一样舒服?”返校后,我把这个课例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再次分析。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对其他的教学环节给予肯定,但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质疑:蚂蚁的生活真的不如人类舒服吗?从科学角度来说,蚂蚁虽然不是高等动物,但它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极为契合,是适合它们的方式。科技的发展确实使人类的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但也隐藏许多问题,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优越于动物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那位老师的问题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缺失。通过分析,学生吸收了案例的优点,指出了缺失,相信她们将来在教学活动中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案例教学的突出特征是真实性、生动性、典型性。将真实的事例拿到课堂上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分析与建构,必然能够加强教学的生态化效应,增加课堂的活力特征。
4.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形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拆解全班集体,组成各式各样的小组,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实现每个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增加课程实施中的交往密度,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充分的对话与互动的机会。
5.研究性学习法。日新月异的时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分析、反思、实践,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提高有效性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齐遨游网海,共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比照,择优选用。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引入实例,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教与学共长,师与生共进,何乐而不为?
四、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并行
因为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以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势必有些片面,我的主张是从四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情况: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平时表现,三是积累情况,四是实践教学。重点以一、四为主,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与用结合,充分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引导学生学用并重,学用结合,突出能力提升。
总之,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责任重大,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师学生不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非凡的知识素养,更要有较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样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幼儿教育心理学》
篇10
一、前言
目前,我国正在处在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阶段,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提高,企事业单位对 IT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扩大。虽然,目前中职学校在各专业中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毕业生就业时却仍然面临着无法完全适应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岗位,或者说无法立即应用,用人单位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培训才能上岗等尴尬局面,中职学校 “以就业为导向” 的指导思想仍有待落到实处。为了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更为了能有效地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我校在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课题研究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模式在实现与企业零距离人才培养中彰显优点与特色。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1.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它融合了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三大教学法的特点,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中职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
2.项目教学法特点
2.1 实用性
项目教学法是用实际的项目为对象,以学生模仿范例、执行任务为途径,模拟工作实际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通过项目的执行和体验来完成知识的构建,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
2.2真实性
项目教学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按照真实或仿真的项目环境设计适宜的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2.3 实践性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索方法、把握真知,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4 自主性
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由组织、自主规划、探究,创造性地完成项目任务。
3.项目教学法的作用
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运用知识、原理、方法于项目的分析、规划与实施当中,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组织、规划、处理问题等职业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了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互助奉献等优良品格,实现了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
三、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按照专业需要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将关键能力要求渗透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与细节中,明确告诉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你能做到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如对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讲,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很重要,直接关系到项目教学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项目”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首先,项目设计要体现行业性。要确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由此出发设计项目要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第二,项目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第三,项目设计体现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应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及中职学校职业资格统一鉴定的要求,合理设计具有应用背景的模拟项目或在校企合作中选择合适的真实项目。下面结合我校幼师专业技能考核要求,谈谈该课程项目设计:
WINDOWS XP 项目设计:1.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和管理 2.打字练习及五笔高手。
WORD 2003项目设计:1.通知、一封家书 2.海报、邀请函 3.各类封面制作4.文艺节目清单、个人求职表 5.制作班级板报。
EXCEL 2003项目设计:1.新生名册表、班级成绩表 2.开心农场偷菜攻略(拓展)3.学期总评统计、公司销售业绩图表 4.企业销售统计及分析。
POWERPOINT 2003项目设计:1.个人相册——童年的回忆、班级活动汇集 2.幼儿园、公司宣传片 3.母亲节专题、校庆专题 4.交互式课件。
3.实施项目
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在明确“工程项目”之后,以组为单位,通过模仿独立完成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项目的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以及个人平时积累等搜集素材;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法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在实施“Excel电子表格”项目教学中,确定制作电子表格的项目,实施项目的任务是制作一份新生名单电子表格;实施项目的目标是认识Excel的操作界面,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对工作表、行、列和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实施项目的技术要点是引导Excel的新建、信息录入的方法,工作表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删除的方法和技巧,行的插入与删除、列的插入与删除,单元格的插入、移动与删除方法和技巧,保存工作簿方法等;实施项目的具体步骤是新建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行与列的插入和删除、单元格基本操作以及保存工作簿。在课前,老师把相关表格资料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各行各业的各类电子表格。教学中,首先将以上实施项目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讲解,再具体对制作电子表格项目进行一次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讨论,分组,实施项目。
4.项目评估
学生完成项目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和讨论,对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如:自评:每位同学填写“学生自评表”,随作业一起交上;互评:从学生上交的项目作品中进行个别点评,让学生自己谈制作过程中的问题给学生以反馈。通过评估使学生得到更多有益的启发。当然,评估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评估的方向性,多用正面的鼓励与引导,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项目应用
如果教学项目是真实地来源于生产实践,教学能直接地为生产服务,这无疑是项目应用的最佳形式。即使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并不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但项目规划时也往往接近现实情况或模拟真实场景。例如EXCEL项目可以应用到学校或班级学生学籍卡、学生花名册、学习成绩表、工资表的制作等,既服务了学校,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四、项目教学工作中的思考
1.项目设计是实施项目教学的难点和关键点
把有关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符合企业应用背景且符合学校实训设备条件的项目,同时,范例设计尽量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与基础相适应,在范例中保留少量延展性,使教学工作循序渐进开展,是项目教学的关键点。
2.教师是项目教学成效的关键
实施项目教学,教师要做更多的课前准备,投入更多的精力,准备好相应的任务材料单、教具、素材等,要十分熟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充分掌握学生状况。它要求教师既有上好专业理论课的水平,又有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项目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规划、处理问题等职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互助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石伟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职业》2009年第21期
[2]付志刚,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网络财富》2010年第17期
- 上一篇: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
- 下一篇:高效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