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5-16 14: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县域 农业 特色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一大批工业实力雄厚的百强县涌现出来,掀起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但值得注意的事,我国仍然有大量县域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县。这些县域本身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成为这些县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蒙阴县及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隶属临沂市,地处著名的沂蒙山腹地。该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资源丰富;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境内大小河流、湖泊众多,有丰富的水资源。全县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其中荒山占总面积的57%,丘陵占37%,平原洼地仅占6%。山地与丘陵交错分布,使得交通极为不便 。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蒙阴县结合山区实际,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始大力发展林果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蒙阴县蜜桃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产19亿斤,遥居全国产桃县之首,被誉为“中国蜜桃之都”。蜜桃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极大的促进了养殖业、加工业、物流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蒙阴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蒙阴县特色蜜桃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分析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一下几种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导向型、政府主导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然而,分析蒙阴县蜜桃产业发展历程会发现,蒙阴蜜桃产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由市场、政府、中介组织交替起主导作用。
1.市场主导阶段。市场主导阶段即农户自发探索阶段。蒙阴县地形大部分为地、丘陵,不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经过多年的探索,蒙阴人民发现蒙阴独特的地形、充足的光照十分适宜发展林果业。早期林果业主要有苹果、板栗、山楂、蜜桃等品种。而受土壤、水质等因素的影响,蒙阴出产的蜜桃脆而甜,口感独特,深受市场喜爱,于是大量农户开始发展蜜桃种植业。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市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2.政府主导阶段。此阶段政府发蜜桃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突破点,鼓励农户开展蜜桃种植。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方式,开展“村村通”工程、水利建设工程,实施“科技兴果”等战略实现蜜桃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通过政府各种政策的推动,蒙阴蜜桃在京津唐、沪宁杭、东北等地区逐渐打开市场。蒙阴蜜桃产业规模开始迅速发展。
3.中介组织带动阶段。此阶段是在蒙阴蜜桃的优势地位开始显现,农民种植蜜桃的热情空前高涨的背景下,由政府、种植大户牵头等形式发展起来的合作社起主导作用的阶段。合作社依靠自身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架起了沟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实现了农民增收与市场满意的双赢。
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蒙阴县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其本质是政府与农民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并通过产业化与规模化进一步放大自身优势,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该种模式的关键点在于能够发现自身优势或变自身劣势为优势以找到自身经济增长点。
三、蒙阴县特色蜜桃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1.蜜桃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双管齐下。在蜜桃品牌建设和蜜桃文化建设方面,蒙阴县双管齐下,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蒙阴县在着手建设文化旅游风景区、桃文化广场、桃文化展厅、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桃文化产业的同时,举办了八届桃花旅游节、三届赛桃会、和三次全国桃文化论坛等大型活动。这些措施的实施既极大的提高了蒙阴蜜桃的品牌知名度,树立了蒙阴蜜桃良好的品牌形象,又极大的提升了蒙阴蜜桃的文化底蕴,成功树立了“蒙阴蜜桃”农产品品牌和文化品牌的双重品牌形象。
2.建立以蜜桃产业与多种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蒙阴县在大力发展蜜桃产业的同时,注重多种产业联合发展的建设,初步建
起蜜桃产业与养殖业、加工业、物流运输业、旅游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养殖业、加工业、物流运输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或是对蜜桃产业发展的补充,或是蜜桃产业链的延伸,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的促进了蜜桃产业的发展。
四、总结
通过分析蒙阴县蜜桃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当地地理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同自然环境所适合发展特色农业是不同的。一个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要科学地分析自身在各方面的优劣势,实现科学定位,找到自身所最适合发展的那一项特色农业。
此外,政府与市场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市场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初期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市场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能够淘汰不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政府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中期和后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集中县域内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引导与规划。
参考文献:
[1]季建业.《产业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青云等.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篇2
产业集群作为县域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从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我国大部分县市区仍处于特色不明显、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等经济发展阶段。这里我们以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发展为例,分析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其内在特点,以金融的视角支持其实现特色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赢得建设银行在县域的发展壮大。
一、风机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
广水市是随州所辖的县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以平靖关、武胜关与河南连界,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素有“鄂北门户”之称,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4%。全市共辖3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4个乡,共17个乡镇办事处,中华山、大贵寺、花山3个国营林场及三潭风景区和广水经济开发区。广水风机产业制造起步于1958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特别是近几年的分化、裂变、竞争,产业开始聚集,已初步形成以十里工业基地风机产业园区为主导,以广水经济开发区、杨寨冶金工业园、马坪铸造工业园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
2012年1月19日,广水市风机产业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风机分会组织专家组的验收,获“中国风机名城”称号。整个产业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整体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12年6月,广水市风机产业相关联企业达到85家,总资产达到31.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湖北省风机厂、双剑风机、中意风机、天桥风机、微特风机等风机制造企业为龙头,以华鑫特钢、金汇实业、西门电机、加华铸造、登峰铸造等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链条。2011年,产业集群规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0.6亿元,同比净增18.8亿元,增长36.3%,占该市规模工业销售总额的31.7%;上缴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28.8%;从业人员9113人,同比净增2476人。
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促进风机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近年来,所有风机骨干企业均成立了研发中心,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企业被授予博士后产业基地;8家公司获批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风机制造企业4家,1家企业获批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企业申请国家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5个,省中小企业创新奖2个,技术发明奖1个,科技进步奖7个;2010年风机产业集群被省科技厅评为湖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3.对外影响稳步扩大。2011年,,该市风机产业集群在全国风机制造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6位。在2010年中国通用机械实力评价活动中,评出了中国品牌风机供应商50强,其中省风、双剑、中意综合实力分列全行业第23、24、38位,广水是全国风机行业中唯一拥有3家50强企业的县级市。省风、双剑被列为湖北省通用设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省风、双剑、中意为全国风机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其中省风为理事单位。双剑被列入湖北省重点辅导扶持类上市企业,省风被列入湖北省储备培育类上市企业。
4.市场竞争实力增强。集群企业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3个。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加机电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广泛宣传、推介广水风机产品。全市1000多种型号的风机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区,山西、山东、四川等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部分风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绝对优势,造气风机、化铁炉风机分别占全国市场的80%、90%以上。
二、风机产业集群发展的潜在问题
1.产业弱小问题。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和公共服务机构组成的群体。因其公共资源共享、配套比较完善,市场份额较大、比较优势明显,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比一些已经定型成熟的产业集群,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弱小问题无可厚非。一是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据业内人士介绍,全国风机产品市场规模在500亿元以上,我市风机产品市场份额仅为4%左右;单就通风机、鼓风机而言,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0%。
2.产业链条衔接不紧。风机产业链条延伸拉长不够,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网络尚未形成,上游产品生产能力不足,风机企业每年外购铸铁、铸钢、铸铝等金属铸件,钢板、碳圆钢、槽钢、角钢、不锈钢等型材,轴承、电机、电控柜、增速器、稀油站、液力耦合器等配件共达10余亿元;下游产业链条基本断档,风机企业每年销售风机达20多亿元,配套企业每年销售规模达10亿多元,因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都是各自采购和销售,降低了价格谈判的话语权,增加了采购成本,减少了销售收入。
3.产业园区尚未成型。由于历史原因,集群企业散落于工业基地、开发区、杨寨、马坪等全市9个乡镇办,难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效应,对后续跟进企业项目的吸引力不大。
4.资金融通问题。风机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要使风机产业有所作为,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作支撑。而广水市风机集群企业普遍感觉融资难,寻求担保难,财政支持带动机制缺位等诸多障碍。2012年底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51.4亿元,贷款余额只有39.9亿元,存贷比仅为26.4%,与安徽宁国市的耐磨铸件产业集群进行比较,其金融部门的存贷比达到120%。存贷比之间的巨大差距,客观上反映了广水市金融生态失衡、经济发展失血较为严重。
其潜在原因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夫妻店”、“父子兵”的经营方式上,连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是奢谈,如此状况自然难以达到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准入门槛。广水市近200家规模工业企业能得到银行授信和实际信贷投放的企业仅为10%左右,便是这一问题的突出反映。
其次银行金融机构也缺少创新。在服务地方经济乃至主动帮助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培植优质客户、实现双赢发展方面探索尝试不够,加上“零风险”意识的束缚,致使多年来银行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的放贷一直裹足不前,难以有大的突破。大多银行金融机构几乎都盯住10来家优质企业,授信相互重叠,营销争夺异常激烈,而绝大多数企业却求贷无门,难以正常运营,更别谈成长壮大。
第三政府引导不够。一是激励引导措施成效不大。近几年,市政府为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制订了奖励政策,且每年拿出数十万元的资金兑现奖励,但收效甚微。如何使文件发挥应有作用,尚需加强针对性研究。二是信贷中介评估费用过高。对此,市政府虽专门作出了按收费下限20%标准执行的硬性要求,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得到落实,致使企业信贷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三是中介担保不力。全市中介担保机构数量少、实力弱,发挥作用不大。2012年正式营业的泰成担保公司是该市唯一的担保公司,目前仅为企业担保6400万元,政府900万元的出资额至今没有到位。四是支持企业上市力度不够。上市公司通过融资和再融资,带来资金的乘数效应,可以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一个地方上市企业的多少,与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小成正比,宁国市177家规模企业中,上市公司达5家。
三、支持风机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1.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承载信贷投放的优势,增强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信心。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作为信贷主体具备很多比较优势。一是成本优势。由于集群内企业具有地理的接近性和行业的趋同性等特点,商业银行较容易掌握企业的信息和发展动态,特别是企业类型和发展模式的相似性又减少了大量重复的信息收集成本。二是信用优势。产业集群内企业由于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较高,与集群外企业相比具有独特的信用优势,集群内的各企业往往离不开集群这个产业环境和赖以生存的社会网络,从而减少了机会主义倾向,增强了企业守信度。三是风险可预测和信息对称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相对比较明确,一批生产经营及配套服务的上下游企业,主要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产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由于地理接近,集群内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比较对称。
2.紧密结合企业集聚和分工协作特征,探索建立适应产业集群信贷需求的融资模式,疏通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机制。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生产协作和融资借贷关系,在资金运营领域也自发形成了丰富的合作资源,这些都为创新产业集群信贷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利用企业分工协作关系,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模式,推动集群内部核心企业和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同步发展。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转变思路,切实改变银行和企业点对点的服务模式,站在整个产业链全局的高度,设计产品和服务方案,要对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形成的产业链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测,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将行业发展特点和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测评和融资方案的设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真正做到激活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从而带动一批为优势企业配套的微小企业同步发展。
二是利用企业集聚优势,发挥集群企业的“捆绑效应”,增强信贷可获性。可由行业协会或集群内核心企业出面组建担保公司或其它形式的联保网络,将集群内企业结合起来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对象,规避银企规模不对称问题,增强产业集群的谈判地位,也增强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三是及时改革现行信贷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信贷运行效率。针对现行的信贷授信和审批程序,进行合理的精简和改革,努力确保集群企业及时获得合理的信贷需求支持;改革现行统一的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实行有差别的信用评级制度,合理确定集群内部企业信贷准入标准;积极满足集群内部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探索发展商标权质押、专利质押贷款,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培育力度。
3.积极支持县域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是县域产业集群一个通病,也是影响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银行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产业园区、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仓储、运输、物流管理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配合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有还款来源、有效益支撑的技术服务中心、产品监测中心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优先支持。对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建设和一些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大额信贷需求,可实行分行三级联贷或银团贷款模式给予支持。
篇3
关键词 魔芋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对策;云南云县;涌宝镇
中图分类号 S632;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309-01
魔芋是云县涌宝镇的重要产业,按照建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核桃+魔芋=万元山”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对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生产优势
涌宝镇地势南北狭长,东南两边较高,中部较低。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8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14~16 ℃,全年≥10 ℃以上活动积温4 000~5 250 ℃,无霜期275~305 d,年降雨量1 200~1 500 mm。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魔芋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2 发展前景
2.1 供求关系
由于受种芋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病害发生严重以及种植区域狭窄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原料紧缺,加工企业收购大规格种芋加工形成了种芋短缺的恶性循环,故魔芋初级产品(商品芋)在当前及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或更长时间内,仍然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简单讲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供不应求,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状态。
2.2 国内市场
魔芋在我国国内市场发展很快。据统计,国内现有的魔芋食品行业,年需魔芋精粉5 000余t。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保健和营养功能,魔芋制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魔芋除了可以作为食品行业的原材料,在化工、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其作为生产生物全降解薄膜的原料,对消除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魔芋用途广,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要量大增。
2.3 国际市场
从现有的销售市场来看,国际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日本市场。日本传统饮食中魔芋制品较多,但受其国内自然和耕地条件的限制,其国内魔芋产量不稳定,需从我国进口魔芋精粉。目前,日本市场魔芋精粉价格3万美元/t左右,为我国魔芋精粉价格的8倍左右。我国魔芋精粉与日本国内市场相比,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有利于进入日本市场。二是韩国及东南亚市场。韩国及东南亚与我国饮食习惯相似,对魔芋的消费量较大,目前每年从我国进口大量魔芋精粉。三是欧美市场。欧美市场传统饮食中没有食用魔芋的习惯,但是受健康饮食风潮的影响,对魔芋的减肥保健功能非常重视。因此,可以预见,欧洲魔芋市场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从上述三大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魔芋产品的世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 发展现状
涌宝镇魔芋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广,涉及全镇20个村。过去农户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种植模式以“魔芋―粮食、魔芋―林业”间作套种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魔芋产品需求剧增,价格持续上涨。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抓好魔芋生产对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以现有林下资源和林下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挖掘林下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林下经济,以核桃、玉米等进行林下套种。在人力、资金投入和措施落实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得魔芋生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核桃林下套种魔芋平均单产22.5 t/hm2,平均产值12.42万元/hm2,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地群众在核桃林下套种魔芋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5年全镇种植面积达726.7 hm2,涌宝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魔芋之乡”。
4 存在的问题
4.1 魔芋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
当前魔芋育种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缺少优质、高抗、广适性品种,种植过程中多采用地方品种,品质差且退化严重。尤其是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多采用自繁自种,造成种芋退化,病害加重。虽然组培和快繁能解决种芋退化的问题,但因技术含量较高农民很难掌握,成为制约涌宝镇魔芋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1]。
4.2 魔芋病害突出
受多年种植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魔芋病害突出,没有有效的缓解办法,尤其是魔芋土传病害没有根治的办法,如软腐病、白绢病等[2]。
5 对策
5.1 做好魔芋产业发展规划
认真制定涌宝镇魔芋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科技含量,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魔芋新品种,进一步加强以现有林下资源和林下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挖掘林下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林下经济,以核桃、玉米等进行林下套种的种植模式的探索。
5.2 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
建立扶持魔芋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以规划为依据、项目为平台、企业为载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魔芋产业的资金支持[3]。强化科技支撑,做实“三层”技术服务,为“核桃+魔芋”产业提供技术保障。与相关科研单位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由对方负责全程提供种植区域地块规划、外调种芋的选择调供、示范样板建设、种植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5.3 鼓励支持当地强化招商引资,培育“三型”企业
引进魔芋精深加工企业到县城附近投资建厂进行魔芋精深加工,鼓励种植大户投资建厂。通过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种植企业与加工企业联合,形成企业协作配套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构建生产、加工、营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加快魔芋产业化发展进程[4]。
6 参考文献
[1] 何家庆.论我国魔芋资源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9.
[2] 李兴祥,周D.湖北省魔芋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2):10-12.
篇4
【关键词】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K825.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200-03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与产业范畴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
休闲体育是以休闲为目的,或以休闲的心态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作为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的活动方式。休闲体育强调以体育活动为路径、方法、手段和舞台,进而获得健康和高尚的魂魄①。在体育的概念体系中休闲体育从属于社会体育,具有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余暇性与主动性、多样性与灵活性等特点②。在体育、休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学术界出现了休闲体育旅游的提法。认为休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居住地,进行以体育休闲为目的与形式的旅游活动,并得出休闲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的一个子集的结论。
(二)休闲体育的产业范畴
广义上休闲体育产业是指社会各部门提供的与休闲体育活动有关的一切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经营活动的总和,即休闲体育产业不仅包括向社会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休闲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③。从旅游城市的视角,休闲体育产业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典型性休闲体育产业,如高尔夫、赛马场、冰雪运动项目、漂流、拓展项目、旅游城市的体育场馆与建设设施等;二是复合型旅游项目的休闲体育成分,如草原度假区的草原卡丁车、山岳型景区的爬山攀岩、滨水型景区的游艇等;三是休闲体育辅助行业,如体育俱乐部、车友俱乐部、媒体网站、科研教练部门等。
二、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背景分析与重要意义
(一)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休闲体育产业在体育市场上排位第一,占到总产值的32%,占国民经济的1%。休闲体育吸引了众多美国人参与,对旅游、交通运输、食宿、体育用品等的消费起着巨大的刺激作用,为美国体育产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④。在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及拉动关联产业增长的功能,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
(二)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进入国家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休闲观念的日渐成熟,我国正步入世界休闲国家行列。休闲体育作为现代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国民健康需求的天然链接性、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性,受到了各级、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健身休闲体育,由此休闲体育正式进入国家发展规划。
(三)承德市旅游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
承德市旅游资源丰富、等级高,是中国旅游名城与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246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左右;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接待国际游客的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均位于河北省首位。同时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013年承德市国内游客接待人次总量只排到河北省的第七位,相较于2012年又下滑一位。诚然,在不考虑城市自有客源市场规模、旅游产业历史基础规模、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行业效率等因素,单纯以接待数字来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但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学术研究规范。但是这一数字作为承德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表象,与我们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很大差距。来自旅游行业一线的信息为这一表象提供了佐证。2013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动与国家政策新导向的出现,承德市旅行社、酒店与景区行业普遍感觉经营困难,均认为承德市目前单纯依靠观光团队支撑的旅游产业形态将难以为继。
承德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制定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把文化旅游服务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明确了发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把承德建成多元支撑、复合型、国际化的休闲旅游基地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承德市作为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已经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研究、探索、建立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顺应了旅游活动从表层观光旅游到深度体验旅游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旅游市场从团队观光市场到家庭自助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对于丰富承德旅游产品谱系、引导承德旅游产业形态升级、优化承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也有可观的预期价值,
三、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的基础条件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优势得天独厚,从历史底蕴、生态环境、市场条件与交通区位等方面,都具备做实、做大、做强的潜力。
(一)承德市休闲体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脉可续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休闲是文化的基础,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休闲作为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始终传承着主流文化”。满族是骑射民族,习武、行围、打猎是满族传统的习俗,也是满族皇族十分钟情的休闲体育活动,满洲皇帝进关之后,难以忍受盛夏的酷热,自然要出关择地避暑休闲,并融避暑、游猎、习武、御政为一。康熙皇帝为此兴建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在承德市书写了辉煌璀璨的历史篇章。所以承德市休闲体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脉可续。并以“皇家休闲体育”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休闲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承德市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源头活水。
(二)承德市是环京津地区的生态高地,具备发展休闲体育的比较优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进入明星产业的最佳途径》一书中认为,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的将是未来的明星产业――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组成部分的休闲体育产业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提出很高的要求。承德市拥有华北地区最优异的环境质量,林地面积达到3310万亩,占全省44.7%,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达到55.8%,被誉为华北的“生态绿肺”和“天然氧吧”,是承德市发展户外休闲体育的首选之地。
(三)承德市拥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市场基础
休闲体育产业对市场规模与成熟度有很高的要求。承德从属的京津冀都市圈人口7605.1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人均收入在国内位居前列。北京市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天津市2013年全年常住人口1413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京津两市汇集我国最大的高端消费群体,对以健康与休闲为特色的休闲体育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四)承德具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交通区位优势
承德市毗邻京津、具有“一市连五省(市、区)”的区位条件,随着“一环十射”高速公路、京沈客运专线和承德机场的建设开通,使承德将进入北京1小时,天津、沈阳2小时交通圈,密联京津、通达辽蒙、辟通港口的区位优势将成倍放大。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为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创造了外部进入、区内连点成线与组线成网的空间组织基础。
四、承德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战略举措与实施路径
(一)思想引导、政策对接,把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
承德市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冰雪、温泉、狩猎、户外运动、商贸服务综合体等新业态,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产业体系,实现全天游、四季游,增强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近年来,在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德市滑雪、漂流、草原运动等行业蓬勃发展。承德市已经具备了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与产业基础。
从发展现状来看,承德市没有把休闲体育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去培育,现有产业形态均以休闲旅游的分支形式出现。虽然拥有众多的相关景区与项目,但是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外宣形象,没有与京津休闲体育市场有效对接,没有打造出自己的竞争力,没有发挥出休闲体育的巨大产业带动效益。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不是对现有相关产业要素的简单提炼与组合,而是从行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去把握、去组织、去实施,是政府顶层设计、行业组织承接推进、企业实体贯彻执行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契合了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思路与发展部署。现阶段应该做好调研与规划工作,争取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早日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
(二)统筹规划、把休闲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承德市市域经济的新亮点
1.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总体定位: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示范区与环京津地区休闲体育最佳目的地
我国已经开展全国社会(休闲)体育示范区的评选活动。承德市应以评选全国休闲体育示范区为提纲挈领,加大休闲体育产业的培育力度、发展速度。同时对接京津休闲体育巨大的市场需求,打造环京津地区休闲体育最佳目的地,使承德市成为国内休闲体育产业客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优选汇集地。
2.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空间格局:一心、两极、三片区
一心:承德市区。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把休闲体育与休闲度假旅游、企业奖励旅游与企业文化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发展职业竞赛、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大企业与社会团体的行业联赛与内部赛事。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发现,已有京津唐大企业自觉来承德开展以上活动。双峰寺水库建成后,可以开展游艇、皮划艇、赛龙舟等水上休闲体育项目。冬季利用市区周边滑雪场、武烈河冰面开展冰雪运动项目。
两极:北部坝上草原休闲运动区与南部山岳休闲运动区(雾灵山及周边山地)。这两处区域清代为木兰围场与东陵后龙风水禁地,是承德两块自然环境的美玉。坝上草原休闲运动区主要发展赛马、热气球、射箭、草原定向越野、草原漂流等休闲运动项目。山岳休闲运动区主要发展登山、山地穿越、高山滑水、山地漂流、攀岩、溯溪等山地运动。
三片区:金山岭长城穿越区、蟠龙湖水上休闲运动区与承德县乡村休闲运动区。金山岭长城徒步穿越区:范围为金山岭长城与长城沿线乡镇,主要针对国际旅游者退出以长城穿越为核心的文化休闲体育项目。蟠龙湖水上休闲运动区主要开发水上休闲体育项目。承德县乡村运动区范围为新杖子乡、刘杖子乡与大营子乡,结合花果乡村体验,发展以自驾车、自行车、徒步游为特点的乡村运动项目。
3.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行业运营
在发达国家,休闲体育由政府和非赢利机构以及赢利性机构来实施和承担,并且主要是以俱乐部会员制的方式经营。根据承德市市情,建议建立由承德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负责标准引导、服务监督、外联营销)、休闲体育俱乐部(负责客源输入、活动组织、技术指导)、休闲体育基地(负责客源接待、安全保障)组成完整的行业运营体系。
(三)构建全产业链,发挥产业联动作用,把休闲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承德市产业升级的驱动源与增长极
承德市构建包含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休闲服务业(咨询机构、培训教育)、休闲体育传媒业(网站、会员刊物)与电子竞技业等组成休闲体育产业链条,并发挥休闲体育对承德市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与贸易业的拉动作用。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将会促进旅游产业升提档升级、为服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集聚,成为承德市产业升级一个重要的驱动源与增长极。
(四)理顺管理体制、开展专业教育与科研,保障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休闲体育与国际发达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行业管理体制与休闲体育教育科研落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承德市规划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应该注意的地方。
休闲体育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治的管理体制,成立承德市休闲体育协会与专项协会,最大限度激活社会力量参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热情,引导整个行业向商品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迈进。
休闲体育教育科研:在承德市高校设立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休闲与运动操作、运动管理和推广、社区体育推广、体育和娱乐领队,为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承德市体育局与旅游局牵头,成立涵盖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领域的承德市休闲体育研究会,为承德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休闲运动企业管理运营提供智力支持。
注释:
①马惠娣.休闲、休闲体育、后北京奥运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3).
②李建国.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③杨德云.体育产业研究评述[J].市场论坛,2007(1).
④黄玮.揭秘美国体育产业[N].实时报告,2012-6-19.
篇5
近年来,泾川县坚持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托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按照高点定位、规划先行、彰显特色、打造精品的思路,科学论证规划,切实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开发,多方打造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温泉休闲等五大板块汇聚的独特旅游资源体系,全县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尽管我县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县旅游产业开发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产业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较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够明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粗”。旅游业开发和经营处于低层次,存在“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二是“弱”。城镇功能及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住、行、购、娱等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旅游文化渗透不够,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与文化资源配套于旅游产业的整体开发利用不够,还没有形成综合优势;三是“散”。旅游宣传促销处于“零打碎敲”,整体造势不到位,旅游形象塑造不够;四是“小”。产业规模较小,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景区、大宾馆、大旅行社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准确把握,真正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资源优势的科学定位、深度挖掘、纵深开发和对外宣传上,为切实做大做强做活旅游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定位。立足建设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这一目标,对泾川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作为其它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发挥旅游资源社会属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其经济属性,对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既要发掘、保护,又要开发、包装、推介和利用,让地上地下资源进入市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和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的要求,结合泾川旅游资源分布和发展现状,集中做好旅游产业中、长期发展和近期重点开发区域的规划论证,进一步完善修订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蓝图。规划修编要体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与环境保护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相协调,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重点建设,尽快形成3―5日旅游路线与景区布局,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品牌。
(二)突出宣传推介,多方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切实强化大旅游的观念,不断提高宣传推介的整体意识,加强横向、纵向的联合,整合各方力量,实施“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促销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进行宣传推介,全面提高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的整体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积极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平台和大型节会,多方策划、设计、包装王母官、大云寺、田家沟等重要景区景点,进一步丰富“王母故里,佛教圣地”旅游品牌内涵,努力提高泾川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突出地域特色,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坚持重文化、建强县,将文化资源与山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开发,以地域文化独特魅力,包装提升旅游产业,并将其贯穿于城镇建设、景区创建、演艺娱乐、产品开发、接待服务等各个方面,努力形成文化旅游的整体效应。按照地域特色与游客需求相结合、文化内涵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相结合的原则,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精心设计开发特色鲜明、新颖美观、实用大方、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进一步提升西王母玉石药枕、剪纸,大云寺水晶塔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优品种,形成泾川旅游商品的开发体系。组建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加大对全县民间民俗文化和工艺品的开发,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实行统一管理。开展“泾川名小吃”评选活动,推行精细化制作、系列化经营。收集整理民间文学遗存,汇编《泾川民间文学》丛书,编排西王母文化系列演艺节目,彰显泾川文化魅力。积极推进文化艺术和产品进入景区展演、经营,改变旅游纪念品不足、景区缺乏文化内容的现状,切实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篇6
关键词:喀喇沁旗 金属、非金属矿产 进一步勘查 发展
一、喀喇沁旗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及特点
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东部,跨越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和大兴安岭新华夏系隆起带两个巨大型构造体系复合带。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和不同的构造发展阶段,因而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极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境内已发现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固体燃料矿产20多种,矿产地20多处,其中探明或有估算地质储量的大、中、小型工业矿床达十多处。
旗境内金、萤石、煤、水晶、石灰石、水泥用大理岩开采历史较长,以中、小型机械化开采为主,其余多是地方小型开采。除脉金和萤石矿开采发展较快外,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水泥用大理岩的开采,已经初具规模。
(一)成矿构造特征
旗境内属北东、北北东向为主的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叠加在近东西向的阴山复杂构造带之上,形成不同时代地层组成的相对隆起和相对凹陷的形态,这种构造格局及其有关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矿种组合与矿床类型的控制起着决定作用。据矿种组合及其展布特征,该区位于锦山――贝子府金、铜、铁矿成矿带。
该成矿带分布较广,以金、铜、铁组合和多期成矿为特征。太古界岩石不仅是金矿围岩,且普遍发育磁铁石英岩,并赋存有低品位磷灰石矿;华力西晚期有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铂、铯矿化和低品位磷灰石矿床;燕山期除形成大型金矿外,尚有铜、铅、锌和萤石、水晶、云母等矿产。内生金属矿床类型以热液交代和裂隙充填为主。
明安山――黑里河金、铜、铅、锌成矿区位于七老图隆起带上,呈北东走向。隆起带东西两侧新华夏系断裂、南北两侧东西向断裂发育。金、铜、铅、锌矿化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且多数以其为直接围岩,少数产于片麻岩中。
由于北东向断裂隆起带迭加在近东西向褶皱带之上,相互交叉形成格网状构造。相对隆起部位及其边缘,为内生矿产成矿场所,交汇部位尤为集中;而储矿构造则以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为佳,中生代断陷盆地常赋存有规模较大的工业煤田,蕴藏有巨厚的可采煤层。
(二)成矿时代
旗境内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矿产,主要为燕山成矿期,其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资源较丰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产随着构造活动的发展,矿产组合有所变化。旗境内燕山中期和晚期的金属矿点遍及全旗。沉积矿床煤主要集中在白垩系。
(三)矿产特征
1 金矿:旗境内金矿床(点)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宫营子――安家营子――十家一带和南台子梨树沟一带。
安家营子金矿区处于东西向复杂构造带锦山――开源断裂和新华夏系复合部位,因此赋矿角闪斜长片麻岩经受了前寒武纪以来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褶皱和断裂都十分发育,形成了上部地壳的构造薄弱地带,既为早期的变质热液提供了沉积场所,也为燕山中期地壳深部的中酸性岩浆上升侵入提供通道,也对该区的金矿化提供了热液聚集和运移通道。以3号脉带为代表,有三条平行脉产出,倾向东,倾角55-75°,走向25-35°,长2800米,地表宽20-35米。整个矿带区经多家地质队工作,总计提交黄金储量13吨。200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内蒙古自喀喇沁旗金蟾山金矿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研究》,分析远景黄金储量40余吨。
2 铜矿:以明安山铜矿为代表。该矿分布于十家乡明安山一带,地质上处于新华夏系七老图隆起东北端,美丽河-八里罕断裂带和青山-姜家屯断裂构造带复合部位北西侧,寒武系条带状泥质灰岩,结晶灰岩,大理岩及钙质板岩构成北东东向背斜为其围岩,并发育有北东东,北东,北西三组断裂和后期贯入的花岗岩,斑岩,闪长岩及闪长玢岩,铜矿化主要受北东向层间断裂,北东东向断裂和闪长岩脉控制,圈定铜金属储量629吨。
3 煤矿:旗境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分布于锡伯河以西和老哈河以东一带,成煤条件较好的位于西桥――楼子店以东一线,属于平庄煤田五家矿区的南缘和北缘地带。
主要有西桥镇桥顺煤矿、十家乡三道营子、四道营子煤矿。这些同属于平庄煤田五家煤矿区,煤层赋存于阜新组,位于元宝山-平庄NE向断陷盆地的西南部边缘地带,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十家乡四道营子煤矿属新探明煤矿,提交地质储量3,823万吨。
4 萤石矿集中分布于美林镇和王爷府镇境内,主要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主要分布于锡泊河大断裂的两侧或华夏系的低序次的裂隙中,并严格受裂隙形态的控制。矿体从简单脉状到不规则脉状均有,脉体往往成群出现,有时具雁行排列或尖灭再现的特点。
矿脉长几米至数百米,最长可达2,500米左右,宽几厘米至几米,延伸一般不超过100米,最大延深可达240米,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部分为中型,少数为大型。
5 大理岩集中分布于十家乡明安山-冰榔沟一带,锦山镇后沟也有分布,但储量较小。明安山大理岩矿主要赋存寒武系明安山群变质岩中,累计提交地质储量84,977.88万吨,远景储量1.5亿吨。
其它矿产如珍珠岩主要分布于小牛群镇,沸石全旗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用于水泥添加料。
二、喀喇沁旗资源性(矿山)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资源储量
喀喇沁旗的大理岩、萤石的开采历史久远,黄金和煤炭规模化开采主要为上世纪70年代未,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在旗内的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产值曾一度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由于长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放性和无序性开采,造成我旗矿产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已经探明的地质储量和地表浅部的资源基本开采贻尽,可供开采利用的保有储量严重不足,探采失调,矿山企业呈衰落趋势,矿产品加工企业也面临“无米下锅”的境地,据掌握资料,我旗探明的矿产资源可供开采利用的储量如下表:
从表中数字可看出,除石灰岩、大理岩、沸石、石材的保证程度较高外,其余矿种保证程度均很低,尤其是黄金和萤石。另外,表中数字是依据当时地质报告中提供的数字,实际储量要低于报告中提交的储量,特别是珍珠岩、石灰岩的误差较大,所以保证程度要低于表中的数字。
(二)矿山企业
喀喇沁旗共有合法有效期的采矿权96个,探矿权50个。其中有黄金矿16个,煤炭3个,铜钼矿1个,铁矿1个,矿泉水矿1个,珍珠岩3个,沸石矿1个,叶腊石矿2个,萤石矿29个,石灰石矿13个,硅石矿3个,建筑用石14个,建筑砂石9个。由于金融危机影响,除石灰石、珍珠岩矿山资源有保证正常生产,建筑用石、砖厂正常生产外,其它矿山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半停产和停产状态。
三、资源性(矿山)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为迅速扭转我旗矿业发展的被动局面,促使我旗矿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加快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认为应从如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我旗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我旗资源勘查已经有一定的勘查基础,且位于金矿和铜铅锌银两大成矿带中,具备找矿的地质条件。只因过去缺乏资金,工作做的不细。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勘查工作的力度,要借助于外部的技术力量和资金优势,采取先进的探矿设备和先进方法,抓住重点靶区展开研究工作。也要拓宽融资渠道,采用群众集资,引进外部资金,申请上级探矿资金等办法增加探矿投入,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找矿报矿的积极性,发现一些较大的后备资源基地,推动我旗的矿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黄金矿产
黄金、大理岩、煤炭曾一度被称为喀喇沁旗三大优势矿产,称“黄、白、黑”。但近年来除大理岩资源尚可外,黄金、煤炭资源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原有探明的可供开采利用的资源储量已濒临枯竭。作为旗矿山支柱产业的黄金矿山已经面临下马的危险。同时旗现有黄金选矿厂10个,日处理能力810吨,但目前几乎80%的选厂处于停产状态,要使这些选矿厂正常运转,保证旗内黄金生产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当务之急应加强黄金资源的勘查力度。
(二)多金属矿产
喀喇沁旗多金属矿产以铜、铅、锌、银为主,成矿带集中分布在赤峰-锦山断裂带以东,长约60公里,宽10公里的范围内。成矿带又可划分为五个成矿区:十家乡明安山一冰榔沟铜成矿区;锦山镇龙山白台沟-闫家地成矿区;锦山镇四把火-小柳条沟成矿区;王爷府镇四十家子柳条沟-大胡台沟成矿区;美林镇旺业甸-梅林成矿区。成矿带内已发现铜、铅、锌、银矿点达20多处,有的矿点经矿山和当地群众探矿,证明其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且矿石品位较高,成为旗内寻找中小型多金属矿床的重要靶区。下一步应当对这一成矿带进行系统的成矿规律研究,运用地质及先进的物化探手段,把本区域内的资源基本查清。另外,旗内已建有金矿选厂9座,铜选矿厂1座,稍加改造便可用于选其它金属矿,可以省去新建选厂的投资。
(三)非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在旗内广泛分布。东部有石灰岩、大理岩,中西部的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陶土、伊利石、南部有萤石。其中以东部的石灰岩、大理岩质量优,储量大,种类多,在赤峰市都是少见的。萤石在过去一度是旗内矿业开发中的重要矿产品之一,在产量、质量上均位于全赤峰市之冠。但近年来许多重点萤石矿山相继闭坑,资源储量逐年减少,产量也在连年下降,特别是高品位矿石的矿山已经不多,只有美林镇大头山萤石矿、王爷府镇砬嘛台萤石矿和砬子沟富源萤石矿在生产,但矿山保有储量不清。中西部的沸石,珍珠岩、膨润土、伊利石矿产除小牛群镇喇嘛沟小部分做过地质工作外,其他各处均未做过地质工作,数量、质量都不清楚,招商引资缺乏可靠的依据。
为了把旗内非金属矿产的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招商引资的进程,发展地方经济,应当首先进行资源勘查。近期内非金属矿产勘查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
1 对东部的大理岩(石灰石)资源,首先要注意已探明的优质资源的保护,减少浪费;其次要继续寻找可开发利用的新的矿产地。可进行大理石雕刻、加工成重钙和轻钙等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既增加了矿产品的经济价值,又可充分利用资源。萤石则延伸产业链条,利用金峰铜业的硫酸生产氢氟酸及下端产品。
2 沸石、珍珠岩、膨润土、伊利石矿产等在我市范围内的其它旗县区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且开发利用也比较早,但目前也只限于开采出售原矿或进行粗加工,沸石主要用于水泥厂的水泥填料;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沸石岩在处理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根据旗内的资源分布特征,当前主要是对未进行地质工作的沸石矿产地先进行地质调查从其中寻找出优质的沸石资源,进行详细勘查,圈定储量,并予以保护性开采。膨润土、伊利石也要重点抓优质资源的勘查,特别是在本地区分布不多的,这样便于提高矿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小牛群南台子朝阳沟的伊利石矿牛营子镇大碾子的膨润土矿等。
3 萤石矿产当前属国家限止开采的矿种,但从旗内局部考虑萤石矿点多,潜力大,萤石质量好,开采萤石仍然是经济效益较好的,特别是高品位的萤石仍供不应求。所以目前要注重萤石的探矿工作,重点是加强老矿山的探矿增储,只有具备80-100万吨的萤石储量、方可保证浮选厂10年的服务年限。
篇7
[摘 要]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国际石油市场发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构建我国石油市场金融体系,是顺应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和需要,对于提高投资促产的有效性,加快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融支持 石油天然气 产业发展
1.前言
经过几十年发展,优质的地质目标已实现有效开发,如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难度及风险不断增大,油气获取越来越不容易,多进入小目标、岩性圈闭、“三低”油气、致密油气等。常规运行模式不是成效低,就是成本高,难以实现复杂油气藏的有效开发。因此,探索实施金融参与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是降低石油天然气产业金融风险,实现复杂“对象”有效开发的必然选择。
2.金融参与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前,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任务主要由属于国有企业的石油企业来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为了加快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理论界和实践中开始探索引入新的投资方式。关于金融参与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中,王志虎(2008)等人通过对《金融支持石油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认为:石油、石化产业与经济金融业务互动,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金融支持石油天然气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多层次、全方位的石油能源金融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石油能源建设项目贷款投向高度集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政府驱动和金融先导相互配合,金融机构要会同当地政府探索推进金融市场化的有效措施,确立以政府强势弥补市场弱势,以金融先导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政府要加强本地石油、石化能源产业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石油、石化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形成石油能源经济。构建财税调控长效机制。实施统筹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改革目前税收管理制度,通过对资源使用的合理调控,将资源开发区地租、资源耗竭补偿和环境损坏补偿纳入资源税收管理体系,由资源所在地税务机关征收并返还给地方用于环境建设,从而使石油石化资源开发区的环境利益得到保障。程广超(2009)在《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支持石油产业的发展》指出:石油市场已经变成一个高度复杂的复合市场。在宏观层面看,石油价格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国家如何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及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影响力问题;在微观层面上看,则是石油相关行业如何通过一定的市场定价机制,规避价格风险,稳定石油及石油产品价格,取得稳定发展的问题。这一切都使得石油和金融联系在一起。在国际油价快速波动的背景下,国内亦对金融支持石油产业的发展有着强烈的需求。因而,要确保国家的石油安全,中国迫切需要建立石油金融体系。冯丽娜(2010)在《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初探》中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建立区域性开发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设立投资基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真正发挥金融在支持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史鸿果、何剑(2011)通过对《金融支持与能源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指出:能源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支持对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以新疆为例,基于1985-200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关系检验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新疆地区金融支持与能源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能源产业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因果关系,说明金融发展对新疆能源产业发展具有支持作用。
3.金融参与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实践途径思考
篇8
“五个着力”:促使新野县域经济亮点纷呈
一个县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其发展的路径是否科学、方法是否符合实际。在这方面,新野县就找到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子和科学方法。
首先,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新野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其实就是说新野找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切入点。新野作为传统农区,找准了这个切入点非常重要。同时,新野的这一做法事实上也是顺应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发展趋势。21世纪的产业创新方式就是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可以为农业增效、体制健全找到抓手并提供很好的路径。
其次,新野根据实际发展状况,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根据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研究表明,“产业若要有竞争力,首先要是集群发展”,他把竞争力分为四大要素,也就是著名的“钻石体系”,即资源条件、市场状况、产业关联和企业战略。只有产业集群发展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才比较低,进而才能享受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换句话说,技术创新在集群和企业之间的传播速度是比较快的。所以,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讲,产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集群发展。新野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因此产业集群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这与新野对集群培育的重视密不可分。
第三,新野着力拉深产业发展链条。新野的全链条发展也为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了良好条件。粮食发展了,一切都会应势而起,这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规律。毋庸置疑,新野不仅顺应了这一发展规律,而且也很好把握了这一规律。
第四,新野着力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生态的概念,具体讲就是产业生态集聚、产业生态系统。当然,要想让产业生态系统逐步完善,服务体系的完善很重要。产业要形成激励效应,关键在于服务体系是否完善,产业链条是否完善。比如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等方面的有效融合。只有这样,产业的生态系统或者说是生态环境才能比较优良。在这方面,新野做得很到位,亦是新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
最后,新野着力厚植产业特色和优势。从县域经济发展角度讲,特别是县域产业体系的培育和完善,我们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突出区域特色,另一个原则是突出区域比较优势。这种特色和优势来自于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和产业基础。新野在这方面抓住了重点。比方说,无论是花生产业集群还是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或者是蔬菜产业集群,事实上新野都突出了本区域的产业特色和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这就把自己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突显出来了。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五个有效”:助推新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新野县域经济发展的“五个着力”,大大推进了其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果明显,成效显著。
第一个有效是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形势下,转型升级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不管哪个地方,都需要产业的转型升级,因为产业毕竟有生命周期,在这一情况下,无论是产业的链式发展、产业的集群发展也好,还是完善产业的生态体系、生态系统也好,或是厚植这种产业的优势也好,都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个有效是提升了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国家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我们从发展理念和模式方面讲,过去追求的是速度和规模,现在我们追求的就应该是质量和效益。那么,产业发展的质量事实上就是产业的竞争力。比如,我们的农业就是弱势产业,效益比较低,我们就要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来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同时农业的产业竞争力也就会随之有效提升。另外,效益也会随之明显提高。这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个有效是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本身就体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因为县域经济的一二三产业一般情况来说是比较容易脱节的。然而在新野,这种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却是很好地凸显出来了。新野围绕着农业去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上来了再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事实上这就是产业发展中的规律性。
第四个有效是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现在“三农”最突出的是小农生产方式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我国的农业生产率比较低,抵御不了国外的粮食进口,根本原因就是国外的农业生产率比较高。事实上,这属于农业规模经营跟不上的问题。但是,新野在这一方面做得还是很好的。
第五个有效是破解了粮农征收难这一问题。现在的粮农征收难,是一个全国性难题。但是通过调研考察发现,新野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际上把这个问题有效地破解了。
“五个找准”:理清新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新野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为省内其他县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思路与方法,这主要得益于新野找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支撑点和结合点。
一是找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是什么,就是有一个符合新野县情的,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顺应了产业发展趋势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这个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和重要保障。
二是找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事实上就是产业创新。产业要想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就要不断创新。这个创新就要像中央现在提的,它包括了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了产业的模式创新或形态创新。在调研中的几个企业,使我们深有感受,他们在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成效显著。因此,可以说新野找准了县域经济的有效切入点。
三是找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实际上就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就是围绕农业上工业,这对县域经济非常重要。对于传统农区而言,它存在着工业化起点较低等问题,也就是我们怎么把工业化推进的问题。新野在这方面,着力点找得很准,就是围绕农业上工业,农业工业互动发展。同时,还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这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因此,谁找准了着力点,谁的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就可以释放出来。
四是找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所谓支撑点就是产业支撑。把县域产业做大做强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就是说既要重视产业体系的培育,还要把这个产业里面的生态环境和体系优化。新野从这个方面讲,既重视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重视了培育新型产业,进而使得其主导产业明晰,产业轮廓清晰,找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五是找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最基础单元,在这一情况下,县域经济要想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就是要突出一个协调。从这一点上讲,新野的结合点找的应该说还是比较准确的。比如说,新野既重视了经济发展,又重视了民生建设;既重视了城,又重视了乡;既重视了“三化协调”,又重视了“四化同步”等,在发展过程中,“弹钢琴”的发展理念体现得比较充分。可以说,从县域经济发展角度看,新野县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复制价值。
篇9
[关键词]周口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3-0103-02
作者简介:于海波,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周口师范学院助教,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实务。
基金项目:周口市社科联调研项目,项目批准号:ZKSKDY-2011-046。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重要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相对独立的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层次,它处于宏观经济之“尾”,微观经济之“首”,中观经济之“实”,是区域经济最基层的环节。
一、周口市县域经济现状
周口市是河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豫东平原,地处沙河、颍河和贾鲁河交汇处,下辖8县1市1区,总人口1112万,具有良好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特别在电力机械、纺织印染、食品酿造和裘皮制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很大,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周口市下辖的各个县(市),由于在资源、资金、技术、文化、区位和产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2010年,周口市GDP达到1305亿元,相对于全省乃至全国是比较低的,其中县域经济发展滞缓是重要因素。
二、周口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单一
周口市县域经济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业经济主导模式。2010年,第一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是28.7%,以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为主要支撑。相对而言,县域经济的农业创新型模式、传统产业带动型模式、资源支撑型模式和技术创新型模式的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使得各种模式不能优势互补,也不能很好地衔接和相互促进。
(二)产业集群程度低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周口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应该逐步提升。在周口市下辖的各个县(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的企业数量众多,门类丰富,但是这些企业的规模相对偏小,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经营,集聚程度低,没有龙头企业。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
尽管周口市县域经济在近年取得进步的同时也给后续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和阻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低素质劳动力过剩与高素质人才紧缺并存;耕地求大于供,后备土地量少且价高;水资源总量不足,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资源利用须花费巨大投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设施共享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这些情况的出现、发展,甚至恶化,将严重制约周口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企业核心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开放程度偏低。在周口市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占据较大比重,且多数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实力相对较弱,产品竞争优势不突出。绝大多数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处于落后地位,产品在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另外,由于区位和政策的原因,周口市县域经济中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数量偏少,目前,市场多数集中在国内,很少有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导致企业难以有效利用和吸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周口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挖掘各县域优势,多种县域经济模式协调发展
周口市各县(市)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譬如周口市淮阳县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太昊陵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淮阳龙湖来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水产养殖业,使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壮大,从而进一步带动整个淮阳乃至周口地区的经济发展。确立一个或几个具有地方特色和能发挥地方优势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然后以一带多,以多带更多的发展模式,各种模式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使得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周口市各县(市)在突出发展各自优势产业时,也要相互沟通协作,将共通产业做大做强。周口市的各县(市)都是国家小麦和棉花的主产区,各县(市)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应加强合作,做大做强小麦和棉花产业,为周口市县域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推进工业化,壮大产业集群
工业作为周口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应将“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作为调整方向,壮大产业集群为手段,发展县域经济为目的,实施三个层面策略:一是把握重点,切实把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抓好。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把握发展机遇,突出核心企业、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围绕周口各县(市)优势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较大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集群;二是拓展途径,有效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突出发展壮大一批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协调,形成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合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力量,合力推进。相关部门要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精密机电、特色食品和其他劳动密集型行业,做大优势产业,打造支柱行业,发展配套产业,壮大产业集群。
(三)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
渐进有序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发展绿色产业,从战略上建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推进第一产业发展,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依赖,降低生态环境压力,缓解能源紧张和交通拥堵状况。
要令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要善于经营城市和城镇。建设以人为本、洁净优先、畅通为上和功能齐全的城市和城镇;建设和完善城市道路网、电力网、信息网、给排水网、供气网和通信网,提高公共设施供给保证率和安全运行率。
实施体制创新,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和完善周口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法管理和监督县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运行机制,把国家有关人口、土地和环境的政策落到实处。改变行政多头管理状况,合理调整周口市区域内的行政区划,优化土地及耕地的保护和利用,形成城镇集约用地机制。另外,要加快建设失业、养老、医疗和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到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要深入、细致地部署具体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统筹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意识,并培养其环保意识。
(四)以城市化为载体发展县域经济
城市化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城市化是进一步振兴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坚持走中心集聚、以城带乡和整体协同的道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首先,要着力构建科学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其次,要着力构建加快人口集聚的配套政策体系;第三,要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资体系;第四,要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建设。
(五)实施人才战略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合理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周口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但是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与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矛盾。周口市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公平、公开、公正地引进本地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培训,以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待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
[参考文献]
[1]郭现芳.冀中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18):42-43.
篇10
关键词:县域经济;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
县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带有行政区划性质的经济。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县域人口占人口总量的75%,县域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其发展的缓慢与滞后,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所规定的范围为管理对象,由县级政权所领导的,在服从国家宏观管理的前提下,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它有明显的区域界定,具体由县级经济、乡(镇)级经济和村级经济所构成。
一、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民增收缓慢、主导产业不清、政府管理机制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较突出。
1、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临沂市各县域因其不同的自然地理气候和人文社会条件,蕴藏着许多独具特色的矿产、生物以及文化传统、工艺、技术等资源。特色资源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如果开发利用得当,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价值,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各地对特色资源的潜力没有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产业规模小,商品量少,加工水平低,包装工艺差,许多特色资源甚至不为外界所知,大量资源处于闲置、流失之中。
2、产业结构层次低
临沂市各县域之间第一、二产业差距明显,第三产业差距较小。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较少的局面仍客观存在。各骨干企业仍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为主。县域企业组织结构分散,市场主体意识淡薄,开拓市场的能力弱,大部分县属企业和乡镇企业处于瘫痪状态。多数县缺乏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支撑,也缺乏县域特色的块状经济支撑。
3、劳动者素质较低,劳动力转移困难
临沂市各县域劳动力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劳动力增长过快,剩余劳动力无法安排。二是人口质量较差,阻碍了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4、政府管理体制滞后
县级政府习惯运用行政手段处理公共事务,地方严重,县乡机构臃肿、服务意识淡薄,经济发展环境恶劣,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经济发展管理体制方面,地方政府没有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短期行为明显,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临沂市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1、我市北部是山区南部为平原,区域差异性明显,各县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角度,调整空间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发展主导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2、民营经济是集“民资、民智、民力”于一体的民本经济,是充满活力的经济,县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市场竞争意识强的特点,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对活跃县域经济能够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因此,调整临沂市县域经济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是发展临沂市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
3、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为代价。
三、发展临沂市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1、 建立服务型政府,优化政策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型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把管理型政府置换为服务型政府。对于临沂市政府及各县级政府来说,要规范收费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免费试点等制度,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努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经济调节、社会管理、执法监督、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从而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提升县域工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和竞争能力
目前应以现有的食品、五金、建材等产业集群为依托,增强产业竞争力。将县域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衔接起来,积极创造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
4、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本着“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1)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2)优化投资结构,农业财政投资要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服务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投资效率。(3)调整投入政策,建立农业投入机制,减少中间环节,保证投入效益。(4)建立县域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对龙头企业实质性扶持的相关政策
5、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县域科技创新的加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己越来越明显。要增强临沂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必须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下功夫,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同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熊耀平.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战略[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海财经.
(2)杨炎晨,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胡佛等.区域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
(4)临沂市统计局.对临沂市县域经济的分析与思考.山东省统计信息网. http://stats—/disp/gzdt/disp_new.asp?id=2004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