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体系范文

时间:2023-04-08 16:0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评价体系

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德育评价体系

前言

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在社会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飞速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才类型。不同于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在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实践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水平。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在应用型人才模式下更好的建立德育评价体系,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一、构建德育评价体系的意义

德育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德育评价,指的就是在校学生在根据其各项与道德品质评估内容有关的客观发展指标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综合道德素质开展定性以及定量方面的评定和评估。通过道德评价的评估结果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在德育相关知识内容方面的学习成果,最终实现学生德育知识的融汇贯通、促进其将德育知识更好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1]。对道德教育工作构建全面、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名学生个人道德素质水平提升和发展的速度,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注重德育评价范围的综合性

最大限度的保障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在德育评价范围上的高度综合,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工作人员需要尤其关注的首要问题。由于德育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对象在性格、学习习惯以及个人成长的背景和特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就要对德育教学对象政治、思想、道德以及个人综合心理品质、环境卫生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价和评估。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应该最大限度的保证对在校大学生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充分了解之后,有效且全面的展开。除此之外,德育对象在德、勤、能、绩等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也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相关学生工作人员,在有效构建德育评价体系时应该着重关注的重点研究内容[2]。

(二)关注德育评价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除了更加全面的注重德育评价范围的综合性以外,学生工作人员还要真正认识到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对德育评价内容以及体系构建方式方面产生的影响。在整个道德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之中更加注重对德育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手段的创新。这就要求相应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及时顺应当代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需求,更加灵活的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的信息收集以及分析手段。必要时,学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信息数字化处理方式的应用,将德育对象在思想、学习以及德育内容的接受程度等一系列的数据信息统一收录存储到信息数据库之中。通过对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德育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从2007年开始至今,坚持在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有了极大改变,通过这种检验,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三)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各大企业以及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自我评价逐渐在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相关学生工作者如果想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更加有效和全面的构建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就要在相应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之中更加关注对自我评价环节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校学生的自我评价在道德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保障作用。将在校学生德育素质水平的自我评价更加深入的应用到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其在评价环节中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之上,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学生培养其自身德育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起到的促进和推动作用[3]。

三、结论

总而言之,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在高校在校大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培养应用型社会人才新型理念的基本需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积极推进整体联动的育人机制、德育教育机制,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的整体研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国家、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彰显高等教育本色,促进德育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特色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立忠.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59-61.

[2]梁明进,谭伟群,李祎.中职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广东茂名卫生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2,32:76-80.

篇2

关键词:品德教学;评价体系;落实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载体,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品德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小学品德课的评价。

一、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对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与调控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系统的一部分,能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出发点与归宿。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上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四大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一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更要关注学习的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即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再次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要真正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要坚决摒弃那些形式主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2)多元化原则。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包括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手段多元,包括运用教师课后反思、学生座谈、家长调查、信息化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包括对学生学的情况、教师教的情况以及课堂活动几方面进行多维评价。

(3)个性化原则。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德育课程长期以来未找准自己的立足点。与此相应,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大多缺乏德育学科特色。实践证明,那种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特有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即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凸现品德与社会学科个性,其评价标准必须指向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二、准确落实评价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完整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新课标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三维目标要全面考虑,不可有所偏废,在具体的每节《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目标,更要全面完整。

2.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如何发挥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性质的首要因素,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结合,倡导合理灵活利用各种课堂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在新课堂中教师教学思想应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倡导,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能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设?”学生可从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法制建设,兴建生态农业、加强管理和开发,发展旅游业,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多方面来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要在教学思想上“放得开”,而且要在教学行为上“放得下”。

再次,师生互动有效。“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包括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答问、讨论、填图、作业练习训练等。

课堂教学评价不但要看学生表面的“动”,更要看学生内在的“动”。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动”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使他们的情感、思想一直处于一种跃跃欲试之中,这种“动”才有实效。例如:讲授“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时,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究竟哪个作用更大?”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法律的作用更大,有的同学认为道德的作用更大,同学们争执不休、各抒已见,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自己的观点,可让他们各自回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安排他们进行辩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又张扬了学生鲜明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3.看知识掌握情况

一课一得这是我们对一堂课的起码要求,好课要使学生有感悟,要使学生受感动,一桶水和一杯水,不仅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储备上,更要看学生对这一杯水真正接收程度,还要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完整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篇3

关键词:水系连通;水美乡村;评价指标体系

1概述

农村水系是指位于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塘坝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该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养殖及景观等功能。农村水系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还是农村水环境的重要载体和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对农村水系开展了多项整治工作,2019年10月11日,水利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20年4月公布了全国55个第一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名单,各试点县通过水系连通、污染源控制、河湖管理等系统治理措施,恢复农村河湖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2021年4月7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及财政部农业农村局联合下发了《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财政部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继续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2021年上半年公布试点县30个,下半年公布试点县42个。辽宁省深入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主要大江大河基本已形成库堤结合的防洪体系,中小河流和山洪沟达标河段长度稳步提升;重大水库工程相继建成,重大引调水工程大伙房水库输水、重点供水工程稳步实施,水资源配置网络已具雏形,正在开展空间均衡水网规划工作;农村水利保障体系稳固提升,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显著。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标适应“三新一高”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辽宁省高度重视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作,2020年以辽西干旱丘陵区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和辽南滨海河口平原区的盘山县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2021年以辽东山区的本溪市南芬区和辽中北平原丘陵区的康平县为试点,探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水美乡村建设路径和方法。随着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作被越来越重视,对其工程建成后的效果评价,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农村水系连通性评价的统一标准。本文参考已有评价指标成果,针对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建立评价体系,通过定量评价得出其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为现有及拟开展的水系连通工程的效果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水系连通性评价体系研究方法

国内外的研究方法主要为:①利用水文-水力学模型对河湖水系连通性进行模拟研究。②利用景观生态学法分析连通性指数的计算方法。③利用图论法及生物法对河网水系连通性实现定量化分析。

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依据已有诸多水系连通评价的指标,选取适宜农村水系连通的相关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重点。指标的选取应突出水系连通工程的特点,并与水系连通主要实施内容相符合。(2)定量与定性结合。选用的指标应给与量化的标准和方法,同时应结合水系连通工程的实际建设内容保证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评价的准确性。(3)具有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值的获取应较为便利,指标评价方法较为可行,便于实际操作。

4评价指标体系

充分参考已有成果中的指标,综合考虑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河湖水系的互联互通,实现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因此确定3个主要评价要素,共6个评价指标,见表1.4.1指标计算方法(1)河网密度DR河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河流总长,表示河流长度内河床发育程度。计算公式为:(2)水系环度α水系环度表示河网中现有节点形成的环路存在程度,是河网水系真实成环水平的指标。计算公式为:(2)式中,L—连接线数;N—节点个数;α取0~1,0表示水网中无环路,1表示具有最大环路。(3)河流水系达标率河流水系达标率为水质达标的考核断面占总考核断面的比例。

4.2指标评分标准

总结已有相关研究,制定适用于辽宁省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指标评分标准。对于定量指标,按照计算成果,参照已有标准确定评分;对于定性指标,根据产生效果的显著程度,确定评分标准,见表2。

4.3总分评分方法

从水系连通项目成果中得出相应的所需数据,依据相关的计算公式确定指标值,并根据评分标准为各项指标赋分,最后结合各项要素及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获得项目的综合评分Z。当Z<6时,认为工程合理性较差;若6≤Z<8,认为工程合理性良好;若Z≥8,则可认为工程较为优秀。需要指出的是,可根据工程特点,调整个别要素和指标及其权重,且如果个别指标难以获取基础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似指标确定。随着后续农村水系连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结合更多的工程实践,应不断完善本指标体系。综合评分Z的计算公式为:Z=βAA+βBB+βCC(3)A=βA1A1+βA2A2(4)B=βB1B1+βB2B2(5)C=βC1C1+βC2C2(6)式中,βA、βB、βC—单类要素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A、B、C—单类要素在综合评价中的得分;A1、A2—A类评价要素中单个指标得分;B1、B2—B类评价要素中单个指标得分;C1、C2—C类评价要素中单个指标得分;βA1、βA2—单个指标在A类评价要素中所占权重;βB1、βB2—单个指标在B类评价要素中所占权重;βC1、βC2、—单个指标在C类评价要素中所占权重。

5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应用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对已实施的辽宁省盘山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进行评价。经计算连通性要素指标,河网密度Dr=3.23,水系环度α=0.03。盘山县地处“九河下梢”,境内主要河渠共31条,其中有辽河、大凌河、浑河、绕阳河4条大型河流,中小型河流17条,主要灌渠10条。现状水系发达,境内有大型灌区盘山灌区,灌区排干网络成熟,河网密度较高,但水系之间的成环水平一般。经计算生态环境效益要素指标,盘山县内水质监测断面共12个,2019年水质达标率为25%,经水系连通治理后,河流水质达标率为100%。通过盘山县水系连通项目,解决了80万亩芦苇湿地和11.7万亩人工湿地的缺水困扰;保护了699种野生动物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繁殖地、越冬地和众多迁徙鸟类的驿站;改善数十万只水禽生物栖息条件,提高了生物群落多样化。社会经济效益要素指标,盘山县水系连通项目促进盘山县芦苇湿地、蟹虾淡水养殖、立体生态现代化农业、农产品储运物流等产业发展,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7.56亿元,产业提升效益显著。水系连通项目传承了盘山水利百年的发展历程,挖掘盘山水文化的灵魂,打造了水文化展览馆,形成了生态湿地旅游精品路线,促进盘山水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每年增加效益1.2亿元,文化旅游效益显著。将定量、定性指标对应评分标准为每一项指标赋分,按照各项指标和要素的权重计算综合评分,最终辽宁省盘山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综合评分为9.28,见表3,该工程为优秀。

6结语

通过参考已有评价指标成果,针对辽宁省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建立评价体系,并应用于已建项目,首次定量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目前还有锦州凌海市,铁岭清河区,营口大石桥市、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鞍山台安县,丹东东港市、宽甸县,辽阳灯塔市,沈阳新民市、辽中区、沈北新区、法库县,盘锦双台子区等县区已申报竞争立项或正在储备中,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现有及拟开展的水系连通工程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凯轩,李志威,胡旭跃,等.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0(6).

[2]杨荣波.盘山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对策研究[J].地下水,2021(5).

[3]梁霄,巨文慧,孙博闻,等.基于AHP-熵权法的平原城市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以廊坊市为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1(11).

[4]何理,李恒臣,赵文仪,等.水系连通工程综合效应评价体系研究:以“引江济巢”工程为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1(4).

篇4

Abstract: Author resource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core competitiveness. Academic journals' resources are limited,and they must spend some resources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uthor team. So it asks to collect and find seletively authors of academic value. The establishment of author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of academic journals can help academic journals select authors with potential value to build the author team.

关键词:学术期刊;作者;评价

Key words: academic journals;author;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17-02

0引言

学术期刊的竞争,实质是作者资源的竞争。作者资源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期刊社要赢得长久的优势,必须认真审视和分析自己的作者群体,团结一批有才华的作者,从战略的高度积极保护和开发作者资源,以保护期刊社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1]深入挖掘作者资源的潜力并加以有效利用,才 能保障学术期刊的最大效益。[2]要深入挖掘作者资源的潜力,其前提是能充分了解和掌握作者信息,并有一个价值评价标准来判定作者的价值,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作者价值评价体系。

1作者价值的评价意义及分类

1.1 作者价值的评价意义学术期刊不同于图书的出版,其作者群是连续、动态的,只有掌握了高质量的作者资源,才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建立和维系期刊的竞争优势。因此,非常有必要建设作者数据库,对作者进行维护和管理;主动去追踪作者的变化情况,发现有价值的作者并挖掘他们的潜能,为学术期刊的长远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由于学术期刊社或编辑部一般规模都较小,资源有限,不可能像大型期刊社那样可以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来开展作者和读者资源管理的工作,因而在建立作者数据库时,就要有选择性地收录作者信息,建立所需的作者数据库,这就需要对作者价值进行评价后取舍。

1.2 作者价值的分类选择作者的标准是看作者是否对学术期刊有较大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学术价值,二是公关价值。作者的学术价值是指作者在近期或未来几年内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创作能力,这种学术价值体现为能为学术期刊提供优质的稿源;公关价值是指作者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在业内有一定的声望,同时与学术期刊社或编辑部的关系良好,即使不能为期刊社或编辑部撰写稿件,也可以为期刊社或编辑部推荐一些优秀作者,或成为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支持期刊的持续发展。

1.3 作者组成结构在学术期刊的作者组成结构中,可以分为学位型作者、科研型作者、事业型作者和业余型作者。学位型作者,即研究生和博士生为拿学位而作学术研究,一旦毕业后不到科研单位工作,就几乎不从事学术研究,这类作者的流动性最大,数量也最大,其中会有少部分具有成为某领域优秀专家的潜力;科研型作者是指在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有科研考核的要求,因此主要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这类作者的潜力最大,特别是年轻作者,最有可能成为专家型作者;事业型作者主要是为事业发展而作学术研究,一但事业达成,便很少再从事学术研究,这类作者也有少量会成为专家,但成为专家后的社会活动能力会很强,是公关价值型作者的主要后备人选;业余作者因为一时兴趣而作一些学术研究,对学术研究的持续性不强。

1.4 作者价值层次分类由于学术期刊的财力和人力有限,而作者群又不稳定,就存在多数学术期刊的作者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的,以至于每期都在等米下锅。如果能建立完整的作者信息档案,就可以根据学术期刊的栏目来培养专栏作者,并有针对性地征稿信息,取得所需的优质稿件。因此,对作者数据库的建立及维护和管理就显得相当重要。对作者价值进行层次分类,才能更好地管理及维护作者信息。对于作者价值的层次分类要针对个体期刊而定。以经济类学术期刊为例,可以将作者的学术价值和公共价值融合评价后分成2类4个层次,即学术价值类和公共价值类。学术价值类分成核心作者、重要作者、普通作者和潜在作者4个层次;公共价值类只分1个层次。核心作者是指学术价值较高,与期刊保持良好关系,长期支持期刊稿源的作者;重要作者是长期与期刊保持联系,能稳定给期刊提供较高质量稿源的作者;普通作者是指给期刊投稿,并被采用,但与期刊还未建立良好关系的作者;潜在作者是指学术价值较高,或有较大潜力成为学术专家,期刊从未采用过其稿件,也与之无任何关系或联系较少,但正在考虑建立联系的作者;公共作者是指学术地位较高,并且与期刊保持良好关系的作者。

2作者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价值评价体系设两个一级指标和四个二级指标。两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学术价值和公关价值。学术价值指标下设四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学术成果、论文被引因子、论文被转载量、学术地位,其中二级指标学术成果下设有三个三级指标,分别是论文、著作和课题;公关价值指标下设置本刊评审专家、本刊学术顾问、近5年在本刊的发文年均篇数、撤稿次数、与本刊友好程度、社会兼职等六个二级指标。该指标体系以经济类学报为背景,指标权重和指标分值计算主要依据期刊编辑的经验判断。

2.1 一级指标的设置

2.1.1 公关价值

指标:是否本刊评审专家、是否本刊学术顾问、近5年在本刊的发文年均篇数、撤稿次数、与本刊友好程度、社会兼职(比如行业协会兼职和政府任任职,只有现职有效,取最高值,不可累计)。

指标分值计算:基本分值为0;是本刊评审专家给2分;是本刊学术顾问给2分;近5年在本刊发文年均篇数乘以5分(含非第一作者);撤稿1次减2分,撤稿2以上次减5分;与本刊友好程度是定性评价,最高给5分,也可以不给;社会兼职按级别分类,处级1分,厅级2分 ,省部级3分、国家级4分。每项指标取最高分加总。

计算公式:公关价值=本刊评审专家分+本刊学术顾问分+5年在本刊发文内年均篇数分×5分-总撤稿分+与本刊友好程度分+社会兼职分

2.1.2 学术价值

指标:学术成果(近5年)、论文被引因子(近5年)、学术地位、论文被转载量(近5年)。学术成果最高值、论文被引因子最高值、学术地位最高值。

指标权重:学术成果(近5年)权重为0.35,论文被引用情况(近5年)权重为0.35,论文被转载量(近5年)权重为0.15,学术地位权重为0.15。

指标分值方法:对各指标在统计范围内进行归100处理后再乘以权重系数再加总。以学术成果指标为例,归100处理的方法为:在统计时间和范围内以该指标中得分最高值归为100,其他值与之相比后乘以100得到相应的数值。

计算公式:某作者学术价值=(某作者学术成果/统计作者中学术成果最高值×100×0.35)+(某作者论文被引因子/统计作者中论文被引因子最高值×100×0.35)+(某作者论文被转载量/统计作者中论文被转载量最高值×100×0.15)+(某作者学术地位/统计作者中学术地位最高值×100×0.15)

2.2 二级以下指标设计

公关价值指标的二级指标分值上面已阐述,这里不再讲解,以下是学术价值指标中的二级以下指标设置。

2.2.1 学术成果(近5年数据)

学术成果=论文学术成果分值+著作学术成果分值+课题分值

2.2.1.1 论文学术成果

指标:出版时间(年、月)、作者排序、出版机构的影响力。

作者排序是指作者在已中的作者署名排序,即是第几作者。出版机构的影响力是指期刊出版机构在行业中取得的评价,比如核心期刊等。

指标分值计算:基本分值为1分;按论文出版机构的影响力,普通期刊乘以系数1,SSCI期刊乘以系数3,CSSCI期刊乘以系数2.2,CSSCI扩展版期刊乘以系数1.8,中文核心期刊乘以系数2,取最高项,不累计;对于发表时间是近一年、近二年、近三年、近四年、近五年的,依次乘以系数1、0.8、0.6、0.4、0.2;第一作者乘系数1,其他作者乘系数0.3。

综合计算公式:论文学术成果分值=∑单篇论文分值

单篇论文分值=基本分值×出版机构的影响力系数×发表时间系数×作者次序系数

2.2.1.2 著作学术成果

指标:著作类型(专著、主编、译作)、出版时间(年、月)、出版机构影响力。

指标分值计算:基本分值为1分;不论年限,以1部著作为基数,学术专著乘以系数3,主要合著乘以系数2,参与合著乘以系数1,译著乘以系数2,主编乘以系数2,参与主编乘以系数1,教材类按主编计算,取最高项,不累计;知名出版社出版,乘以系数2。

综合计算公式:著作学术成果分值=∑单本著作学术成果分值

单本著作学术成果分值=基本分值×著作类型系数×出版机构影响力系数

2.2.1.3 课题学术成果

指标:课题级别(国家、省、省级以下及企业资助等)、课题责任人次序。

指标分值计算:基本分值为1分;不论年限,以1项为基数,国家级课题乘以系数3,省级课题乘以系数2,其他乘以系数1;主持课题乘以系数1,参与课题乘以系数0.3。

指标公式计算:课题分值=∑单项课题分值

单项课题分值=基本分值×课题级别系数×课题责任人次序系数

2.2.2 论文被引因子(近5年数据)

指标:论文名、发表时间(年)、年被引用频次、发表年限

指标分值计算:基本分值为1分;计算5年内的均篇年文章被转引频次。比如统时间是2009年,以年为时间段分别计算2004―2008年发表的文章在2009年前被引用的总数除以发表年数,再将这些值加总后除以文章总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2004年发表的文章除以4.5,2005年发表的文章除以3.5,2006年发表的文章除以2.5,2007年发表的文章除以1.5和2008年发表的文章除以0.5。

综合计算公式:论文被引因子=∑单论文年均被频次×基本分值

单论文年均被频次=(∑各年被引用频次)/发表年限

发表年限=统计时间-发表时间-0.5

注:发表时间和统计时间取年数的整数

2.2.3 论文被转载量(近5年数据)

指标:单篇被转载次数、转载文摘影响力系数

指标分值计算:被转载一次给基本分值1分;如果被重要文摘转载一次给乘以系数2(重要文摘指三大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高校文科学报、新华文摘),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乘以系数1,其他文摘转载乘以系数0.5。

综合计算公式:论文被转载量=∑单篇论文被转次数×转载文摘影响力系数

2.2.4 学术地位

指标:学术职业类别(是否教师、是否研究员、其他)、导师级别(是否博导、是否硕导)、是否经济学家、职称级别(初级、中级、副高级、高级)

指标分值计算:基本分值为0;教师系列1分,研究员系列1分,其他系列0.5分,不可累计,取最高分;博导4分,硕导2分,不可累计,取最高分;是经济学家给5分;初级0分、中级1分、副高级2分、高级3分,不可累计,取最高分。

综合计算公式:公关价值=学术职业类别分+导师级别分+经济学家分+职称级别分

2.3 作者学术价值层次评价

指标:学术价值、公关价值

指标权重:学术价值指标权重为0.6、公关价值指标权重为0.4。

计算方法:对各指标在统计范围内进行归100处理后再乘以权重系数再加总。以学术价值指标为例,归100处理的方法为:在统计时间和范围内以该指标中的最高值归为100,其他值与之相比后乘以100得到相应的数值。

综合计算公式:某作者学术价值层次评价值=(某作者学术价值/统计作者中学术价值最高值×100×0.6)+(某作者公关价值/统计作者中公关价值最高值×100×0.4)

2.4作者价值层次划分

作者价值层分类两类,分别为学术价值层次和公共价值层次。

2.4.1 作者学术价值层次的划分按作者学术价值层次评价值的高低将作者数据库中的作者分为核心作者、重要作者、普通作者和潜在作者。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分类:

方法一:以作者学术价值层次评价值高低按比例划分:核心作者20%、重要作者40%、普通作者30%、潜在作者10%。

方法二:以作者学术价值层次评价值高低按名额划分:比如前20名为核心作者,21-70名为重要作者、普通作者和潜在作者不设限制,这里的名额可以按期刊情况而定。

2.4.2公关价值作者层次的划分

公关价值作者是与期刊建立有良好关系,且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学术地位的人,他们能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作者资源支持或其他支持。这类作者划分主要看公关价值指标,只要该指标值达到2以上就可以入选,且不设数量限制。

3结语

建立学术期刊自己的作者数据库后,再加以价值评价,就可以选择出符合学术期刊选择标准的两类作者――学术价值作者和公共价值作者。通过作者价值的评价,为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坚实的作者队伍,保障学术期刊进行编辑策划、主题构想时寻找到恰当的撰稿人。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品牌价值;品牌强度;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10-03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指标,品牌建设事关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品牌评价更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长久以来,国人对苹果、可口可乐、微软、麦当劳等国际知名品牌耳熟能详。国人争相赴海外购买电饭煲、马桶盖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其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具有国际品牌竞争力的企业少之又少,国人对于本国优秀企业的品牌价值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由于缺乏对于自身品牌价值的科学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对自身品牌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品牌定位模糊,在营销和推广方面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其营销的精准度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除了在技术、质量、创新方面的提升之外,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的品牌价值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市场美誉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品牌价值相关定义及内涵分析

(一)品牌的定义

GB/T29187-2012《品牌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要求》对品牌的定义为:与营销相关的无形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名称、用语、符号、形象、标识、设计及其组合,用于区分产品、服务或(和)实体,或兼而有之,能够在利益相关方意识中形成独特印象和联想,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从而产生经济利益(效益)。

(二)品牌价值

1.品牌价值的定义

根据《品牌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要求》(GB/T29187-2012),品牌价值(brandvalue)也称为品牌货币价值,是指以可转让的货币单位表示的品牌经济价值,所计算的品牌价值可以是单一数值或数值区间。

2.品牌价值的内涵

品牌价值主要指顾客基于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对品牌所做出的差异性选择,而为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带来的现金流或其他附加值。品牌价值与市场认可度的匹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匹配度越高、品牌价值越高,匹配度越低、品牌价值就越低。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由于品牌整合了企业的各种内在和外在资源,品牌价值就成为企业价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品牌价值链(brandvaluechain)

品牌价值链是指以企业向用户承诺的最终品牌价值为导向和目标,从企业经营的整体业务链入手,梳理和改善每一个环节,使之符合品牌价值的要求,品牌的价值链包括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分销、服务、传播等。

4.品牌强度

品牌强度(brandstrength)是指品牌与竞品品牌相比所处的地位,以衡量品牌在将其未来收益变为现实收益过程中的风险。按《品牌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GB/T29188-2012),品牌强度由组织行为(质量先进性、创新能力、品牌建设)、客户关系、市场地位、法律权益等因素组成,可反映品牌的影响力。

二、品牌价值评价的支撑体系

品牌价值体现了消费者对于企业及其a品总体的综合评价,品牌价值支撑体系涵盖了企业的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同时也受到法律法规、经济景气程度等外部宏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如图所示。支撑体系中每个要素作为一个变量,都会对品牌价值产生影响,各个要素与品牌价值的关联强度也各不相同,强关联度的要素发生变化,则品牌价值波动幅度也会相应增大,反之则亦然。

三、品牌强度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品牌强度指标是计算品牌价值的必要要素,目前存在多种类别的品牌强度指标体系。

(一)国家标准GB/T29188-2012中品牌强度指标体系

《品牌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GB/T29188-2012),企业品牌强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基于相关方感知的品牌强度指标体系

在分析和评估利益相关方感知的品牌竞争优势或弱势、反映品牌未来收入的风险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品牌强度,利益相关方通常包括顾客、消费者、供应商、雇员、投资者、政府当局和非政府组织等。

1.顾客和消费者

(1)美誉度和毁誉度。美誉(毁誉)度=[褒奖(毁誉)人数/知晓人数]×100%;

(2)知名度和抱怨度。指名(抱怨)度=[指名购买(抱怨)人数/购买人数]×100%;

(3)回头率。回头率=(再购买人数/购买人数)×100%;

(4)投诉率。投诉率=[投诉人数(次)/购买人数(次)]×100%;

(5)退货率。退货率=(退货量/销售量)×100%;

(6)维修率。维修率=(维修量/销售量)×100%;

(7)消费者流失率。消费者流失率=(流失人数/已购买人数之和)×100%;

(8)产品推荐率。产品推荐率=[产品推荐人数(次)/知晓人数]×100%;

(9)产品缺憾率。产品缺憾率=(缺憾产品数量/产品数量)×100%;

(10)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增长率

2.供应商:投标与合同履行满意度。

3.雇员:员工满意度。

4.投资者:品牌投资情况。

5.政府当局:品牌保护实施情况。

(三)相对强度六要素指标体系

乔均教授从2003年起发表中国家电品牌的品牌强度测试报告,通过借鉴Interbrand模型中关于品牌强度计算的理念,提出影响中国家电行业品牌强度的六大要素,详见表2。

(四)基于行业特点的要素指标体系

咸玉成归纳出影响电信企业品牌强度的要素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根据行业特点,依据重要性(核心能力主要在市场和客户两个方面)和可操作性原则挑选出8个指标构建品牌强度计算模型,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

四、品牌价值提升的路径

(一)定位

品牌定位是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对品牌在文化取向以及个性化上的战略决策,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换而言之,品牌定位是有利于其相关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特劳特经典的品牌定位理论的成功案例,使消费者在炎炎夏日很自然的联想到具有清火功能的凉茶饮料。

(二)个性

品牌个性是一个品牌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价值及其存在形式,一个要想有效地吸引住目标消费者,就必须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并明白无误地传递给消费者。否则,即使是产品质地优良,也极有可能难以抓住目标顾客。品牌个性是品牌辨识度的重要依据,成功的品牌无不个性鲜明,具有极强的辨识度。

(三)创新

创新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品牌如果不能做到推陈出新,就容易被市场所边缘化。品牌的创新就是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即通过质量、科技、营销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品牌保持与时俱进,维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

(四)文化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价值取向。文化往往是品牌价值和品牌竞争力的内在。离开了文化,品牌价值就如无源之水,难以永续发展。正如一家知名酒类企业高管的名言:没有文化的酒,就是一瓶兑了酒精的水而已。因此,打造品牌价值,就是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实现民族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古典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品牌的生命力、竞争力可以内化为品牌文化力,品牌文化力又能反过来提高品牌的价值。

(五)传播

成功品牌的美誉度,并不完全决定于质量的优劣,更多的在于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地、有效地宣传与推广。企业要以品牌定位为指针,传播企业的产品、理念和文化,只有加品牌实施管理力度才能促使品牌资产增值,加大品牌影响力。

(六)顾客

深入了解顾客对于产品的诉求,持续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是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实现路径。通过建立顾客关系网络,对于客户在细节上进行关怀,提供一种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将有利于提高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增加忠诚客户,建立市场口碑。通过忠诚客户与企业之间关系网络的循环交互,企业的美誉度持续提升,品牌价值也逐步上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品牌价值的提升并非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品牌价值提升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规律品的牌价值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要随着消费者的诉求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进行动态优化,只有掌握品牌价值评价的内在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品牌营销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郑春东,陈通.品牌价值支撑体系的构成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财经,2004,24(9):34-37

[2]魏恒姝.品牌价值评价综述[J].经济论坛,2015(5):129-131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研究;述评

一、 引言

2003年英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消耗资源少、环境负担低、产出效率高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会比“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经济、社会、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会创造出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2006年10月30日,英国政府又了由尼古拉斯·斯特恩(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牵头完成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简称《斯特恩报告》)。该报告以气候科学为基础,运用分解手段来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建立涵盖经济、环境和能源的宏观经济模型来对低碳经济的社会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显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越早越好,并且越早推动成本也越低。报告的这一结论也呼吁各国政府要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进行转型。该报告一经,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本国低碳经济的相关计划。

可以说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构建全球“责任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和世界发展的导向标,并成为涉及能源使用、产业调整、技术革新、环境治理、公众意识提高、国家间博弈等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将逐步成为规制世界发展的新规则。

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涉及到能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动态系统工程,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客观准确评价有助于更好的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步入一个更加健康稳健的轨道。因此,一个好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政府机构和学者们都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本文就对近年来关于我国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方面的文献按照其应用层面来进行分类梳理并进行评述。

二、 国家及省级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2009)提出了一个包括低碳生产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人文发展指标和低碳政策指标等五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付加锋等(2010)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为维度衡量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定量评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提供参考依据。胡大立等(2010)从产业链的初始资源到最终消费市场这一路径,构建了包括低碳能源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产业产出指标、低碳废物处理、低碳社会环境、低碳科学技术6个维度内含20个统计指标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李晓燕(2010)选取了经济发展系统、低碳技术系统、低碳能耗排放系统、低碳社会系统、低碳环境系统、低碳理念系统六个维度来构建省区低碳的经济评价体系,并选取了我国典型的省份进行比较。牛凤君等(2010)构建了由经济发展系统、低碳技术系统、低碳能耗排放系统、低碳社会系统、低碳环境系统、低碳理念系统六大类的新疆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许涤龙等(2010)通过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指标数值都超出临界范围,说明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同时对国内30个省市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发现,中国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分三个层次: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得最好,中部城市次之,西部靠后。唐笑飞等(2011)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省域尺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并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得出了4种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并分析了影响省域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对优势指标和相对劣势指标。

可以看出,在国家及省级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文献中,虽然研究的视角和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抓住了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的评价,也必然包括对于能源和环境的评价,在构建指标时不仅包括经济指标也涵盖了能源和环境指标。

三、 城市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Turnpenny等学者(2004)、(2005)设计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低碳发展模型,该模型假定该地区的人口、工业产出、交通需求等指标都是不变的。他们应用此模型来对英国西部地区的降低碳排放问题进行应用性实验。他们假设了4种情景,其中3种假定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了降低60%碳排放的目标。Shimada等(2007)认为衡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状况,应该首先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本地区的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度,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各部门的能源消耗,最后来设计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可量化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Gomia等(2009)分别设计了区域低碳社会经济发展模型,他们通过设立三种假定,分别为减排30%、40%和50%,将他们的模型用于研究日本京都地区的碳排放水平。Sovacool等(2009)从交通工具、建筑和工业能源使用、农业、废弃物四个碳排放来源计算了北京、纽约、伦敦等12个城市的碳排放量,同时分析了人均收入、人口密度、运输方式以及电力供应四个主要因素对不同国家碳足迹的影响。吴未等(2011)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低消耗、污染减排放和低碳自然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山东省惠民县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6年、2000年、2005年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熊青青(2011)选取能源、交通、科技环境、经济和生活消费6大系统的24个具体指标来构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珠三角9大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研究。刘竹等(2011)以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通过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

相对于国家及省级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城市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更加微观和具体,这一点从该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上就可以看出。由于城市层面的相关指标数据更加细致以及各指标间的关联性更强,从而城市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准确。

四、 产业或行业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贾宏俊等(2010)从环境、社会和经济3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业低碳经济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分析了建筑业实施低碳经济政策的绩效目标并提出了环境、社会、经济指标及其测算方法。姚晓艳等(2010)选取从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6个方面构建了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热电行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蒋惠园等(2010)在对城市轨道交通方式能源消耗和排放量的比较以及对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影响的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轨道交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定量测算了城市轨道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在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吴晓山(2011)在借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目的地旅游资源环境、旅游企业低碳服务环境、社区及旅游消费者认知程度、低碳旅游行政管理四大类指标组成的低碳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李菽林(2011)构建了由1个目标层、5个准则层指标和20个指标层指标组成的工业企业低碳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对于国家、省级以及城市层面而言,产业和行业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会少一些,关系也相对简单一点,而且各产业和行业自身所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也更加容易把握。因此,在产业和行业层面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中,其体系架构和指标选取所存在的争议性会少一些,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指标间的内在逻辑性会更强一些。

五、 结语

通过前面的文献回顾与梳理,在我国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的趋势上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由单一指标或指标体系的构建向综合指标或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转向;第二,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应用逐步由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渗透;第三,由简单借用国外指标体系向设计适应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转变。

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所采取的研究视角上,基本可以归为三大类:第一,技术路径视角,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效,清洁技术减少染物排放等;第二,结构路径视角: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来降低高碳能源的使用。调整产业结构来,降低重化工高污染行业的比重以此减少碳排放等;第三,制度路径视角:通过碳交易机制、碳税以及节能减排机制等手段来实现经济低碳化。

当然,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回顾,也发现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对于低碳经济所包含的几个维度,如经济、能源、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各个维度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内在机理未作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2)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低碳经济的内涵是否应该反映这一差异,这个问题也被很多学者所忽视或论述不够清楚。

(3)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评价体系构建大多从概念框架到指标选择,体系庞杂,不易操作,同时所选取的指标有一些又同目前统计资料口径不符,致使很多详细的分项计算难以进行,从而影响了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

(4)指标选取有些随意,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有些薄弱。有些学者在构建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往往很主观的选取一些容易量化易于获取的统计指标,而不太重视这些指标对于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问题,同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过于薄弱。

(5)重排名评价,轻预警与调控。国内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往往非常重视综合评价排名问题,往往会给出具体得分和排定位次,而忽略研究和寻找那些对现实状态及其变动趋势进行有效预警与调控的相关指标,不太重视分析指标评价能否解释预警信号,以及如何依据指标解释的信息去进行科学调控。

参考文献:

1. UK Government.,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

2. Stern,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the stern review.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3.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

4. 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衡量指标体系.研究与发展,2009,(6).

6. 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华东经济管理,2010,(2).

7. 牛凤君,刘文翠.新疆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初探.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4).

8. 许涤龙,欧阳胜银.低碳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10,(22).

9. 唐笑飞,鲁春霞,安凯.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资源科学,2011,(4).

10. Turnpenny,J.,Carney,S., Haxeltine,A.,D- eveloping regional and local scenarios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Part 1:A framing of the East of England,Tyndal 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2004.

11.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22).

篇7

关键词:业绩评价;经济附加值

企业业绩评价是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在我国,研究企业业绩评价不仅对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的运作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优化企业管理也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评价。价值在本质上是依据历史和当前的表现来预见未来,而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当前净利润指标为主的体系。

一、这种评价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1.以净利润作为评价指标的核心。首先,净利润为核心的经营标杆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其次,目前的盈利数据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2.没有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我国对现金流量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在业绩评价中,由于习惯于盈利数据,现金流量指标往往被忽视。在大量使用盈利指标的同时而忽视了现金流量容易导致“质量低劣”的、缺乏现金流入的会计利润。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转变评价观念,引导经营理念上的“现金导向”。其次,大力提倡“经营性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指标。最后,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

3.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会计收益的计算未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利息费用),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的幻觉。还容易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二、引入经济附加值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经济附加值(EVA)的计算公式为:

EVA=资产获得的实际收益-单位资产的使用成本× 期初使用的资产净值

EVA考虑了资本成本,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

对经营者业绩评价。本部分对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上提出意见。提出持股,股权激励等长期报酬计划在我国的应用遇到的障碍有:1.公司不得持有本公司股票的问题;2.股票流通的法律限制;3.税法的缺陷;4.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的缺陷:我国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还没有制定股票期权会计制度或相应的准则,公司难以对此类业务进行较为恰当的会计处理;5.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我国股票市场尚处于弱有效性阶段股票价格不能或基本不能反映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它与公司经营业绩或发展前景缺乏相关度,包含更多的是投机性因素。

由于排除这些障碍的时滞性,笔者借鉴江铃公司的经验,对暂不具备实施股权激励条件下,通过风险抵押金等方法使公司短期及长期利益挂钩,提出当前的解决建议。

对企业内部的业绩评价。笔者提倡企业应当借鉴“平衡积分卡”体系的战略经营理念和综合全面的评价观念,认识到公司战略是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的,而公司现行的以财务数据为主的评估系统不符合公司的战略要求,从客户、经营和人力资源成长三方面对企业内部的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以客户服务为中心

1.应制订客户满意度的评估标准。公司将开始通过从客户那里直接收集数据以更直接地评估客户保有率、市场份额、客户眼里的商品和服务价值等来评价自己的经营业绩。

2.与客户的关系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影响客户的保持和获得,保持和获得又会直接影响到财务效益,在目前大力提倡“诚信”的环境下,应当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指标。

3.要强调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

4.时间问题。必须争取缩短满足客户的需要的时间,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快速,可靠的反应是获得并保持有价值客户的关键。

四、经营和创新过程

传统的业绩评价制度集中于控制和改善现存职能中心和部门的作用,停留于改善单个部门业绩上,仅靠改善这些指标,只能有助于企业生存,而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应当从满足投资者与顾客需要的经营战略出发,制定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经营目标评价手段。在这中间,创新指标必不可少。

1.在创新方面的业绩评价。首先,企业要探询客户显露出来的和潜在的需要。其次,在研究开发到产品投放到市场的时间与新产品可能产生的利润建立联系即使用“损益平衡时间”。

2.在经营方面的业绩评价。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把企业引到质量上来,把顾客放到首位,使员工参与质量管理,通过持续改进,提高质量,树立质量服务理念,营造质量文化,在不断的质量改进中实施企业的质量概念。在这里质量成本是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五、学习和成长方面(员工能力)

在评价职工的能力和成长方面不能只看见现有的状态,要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对职工进行培养,使其素质不断提高,鼓舞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1.有必要考察职工的满意度。使职工满意是提高生产率,灵敏度、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的前提条件。

2.考察雇员的稳定性。雇员的稳定性是以保持公司员工长期被聘用为目标,雇员的辞职反映了企业在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尤其是那些长期在企业工作,掌握企业经营过程的职员更是如此。因为他们及时了解客户的需要,给企业带来价值。

3.职员的生产率。第一,要对职工进行再培训;第二,要建立高效率的信息系统。

4.对中下管理层使用激励计划同样推动了非财务指标的应用。

我国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上述这些,在这里笔者就其中的一部分提出意见,而要使评价体系真正完善有效,需要通过我们对国外科学的业绩评价理论的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

篇8

[关键词]全员评价体系 表现性特色评价 全课程 分项目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往使用的总结性评价的特点是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只是对各门学科成绩进行最后的总评,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忽视了学生计划能力、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践操作等能力的评定。因此,学校应建立评价是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评价是具有以上显著特点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它注重过程、关注个体。近几年,永平路小学就在表现性评价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立了“永平特色全员评价体系”的研究主题,为永平学子营造了“健康乐学向上”的教育生态。

二、评价原则

(一)全体评价,引导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纵向评价,引导每个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三)多元评价,引导每个学生全面提升。

三、评价内容

近几年,永平路小学专注于“永平特色全员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评价内容从涉及国家级课程的几个学科学生分项能力的评价研究,逐渐延伸至国家级课程的所有学科,乃至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少先队活动课程。由此,使永平特色全员评价内容覆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所有课程,形成了“全课程,分项目”的全员特色评价内容。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校根据不同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将每个课程细化为不同的项目内容,实施全员特色评价。

譬如,语文学科分别从学生书写方面评价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的研究人手,开展“每日练字”、低年级讲故事、中年级课文诵读、高年级口头作文等活动。

数学学科在学生口算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学生口算吉尼斯大赛。

英语学科分别从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开展研究工作,每学期在低、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HappyEnglish”校园书写大赛和口语大赛。

在体育学科中,将花样跳绳、老游戏等评价纳入每学期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中,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在不同的体能吉尼斯比赛中崭露头角。

四、表现性评价方案的实施

(一)实施概述

“永平特色全员评价体系”实践研究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永平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挑战赛成为“全课程,分项目”评价内容的主要实施途径。

1.全员参与,尊重差异

挑战赛分为若干挑战项目,每个学科分为不同类别的挑战,如英语学科分为“口语吉尼斯挑战”和“书写吉尼斯挑战”等挑战,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关注到了他们的差异。

2.纵向对比,树立自信

“永平校园吉尼斯挑战赛”与以往同名活动的不同之处是,学生只要是能达到某个项目的二级标准就可以过关,获得该项目的“吉尼斯”证书和一枚小印章,为某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尝试跳一跳就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若能达到某个项目的一级标准就可以获得该项目的“吉尼斯”证书和两枚小印章。该证书可以使用六年十二个学期,记录学生小学六年在单项能力测试中的成长足迹,即每个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分别可以获得多张不同学科、不同项目的证书。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挑战自己,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

3.学期挑战,持之以恒

该评价体系应用于每学期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每学期每月定期开展不同学科、不同项目的校园吉尼斯比赛,这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找到了奋斗目标,提醒学生们要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永平W子可持续地发展。

4.自评互评,民主公平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每项活动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学校还采用互评的方式,成立评审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相应学科的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体现了民主、公平。

5.奖评及时,展示自我

为了不断发现永平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吉尼斯挑战中。学校还借用“永平电视台”和“永平微信”两个宣传平台,为永平每个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示梦想的舞台。

(二)方案案例

现以语文和英语学科为例,将学校的“全员特色评价”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

1.语文学科方案

以永平学子“一副好口才”系列展示活动为例,该系列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低年级讲故事比赛、中年级课文诵读比赛和高年级口头作文比赛。

为不断推进永平语文教育目标――“拥有‘一副好口才”’的落实,学校举行了系列展示活动,希望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力,与同伴分享成长历程搭建平台。

(1)活动程序

①本次比赛,分为班级海选和校级展示两个环节。

②经班级海选,每班推荐5名选手参加校级展示活动。

(2)活动时间

班级海选:第十四周

校级展示:二年级周四下午1:30---3:00

一年级周五下午1:30--3:00

(3)活动地点

学校东三楼多功能教室

(4)参加范围

①一年级全体学生;二年级全体学生

②相关班级班主任

③学校领导、语文教研组长、相关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师(评委五人)

(5)选手参赛要求

①展示时间:三分钟以内

②展示形式:v故事(可做课件)

③展示内容:从课本或绘本中任选一个故事;各班选手所选故事不得重复

(6)评价标准

2.英语学科方案

为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我校开展了首届“校园英语吉尼斯”大赛,借活动的契机,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分享英语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英语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身上英语学习的潜力,增强自信心,增强开口讲英语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

任务一:“Happy English,Happy Life!”校园英语书写吉尼斯大赛。

(1)参赛对象:二至五年级学生。

(2)参赛内容:二年级字母和单词的书写;三、四年级课本中自选单词、句子书写;五年级课本中自选短文书写。

(3)作品要求(用笔要求):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至五年级用钢笔书写。

(4)书写要求:字迹工整、字体优美、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5)评价方式:学校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及部分教师、学生代表评审,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若干。优秀作品将在学校进行展示。

任务二:“Happy English,Happy Life!”校园英语口语吉尼斯大赛。

(1)参赛对象:一至五年级学生。

(2)参赛内容:英语讲故事、英语儿歌、英语歌曲、英语绕口令、英语配音、英语课本剧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报名。

(3)作品要求:可单人或多人(不多于3人)共同参与,录制成3--5分钟的MP4视频文件,要求图像与声音清晰稳定。

(4)评价方式:英语教师及部分教师、学生代表评审,其中一等奖14名、二等奖28名。选拔的优秀作品将通过校广播或电视台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为突出每个学生参与的特点,学校下发了家长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小选手们流利地道的口语展示赢得了评委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大赛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学校希望通过永平英语节这个平台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抒写、用丰富的语言去表达、用智慧和热情去浇灌自己美丽的人生。

篇9

关键词:大学体育 考核内容 评估办法 成绩评定

1 概述

篮球运动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受众最广,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是贯彻“以人为本”、“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重要教育媒介之一。

通过对篮球运动项目的起源及发展概况的简介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场地、规则、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团队集体意识,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培养终身锻炼的理念。

通过对篮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篮球这一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全面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大局观,培养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良好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观察、判断、反应等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体育人际交往能力。形成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爱好与特长,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正确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方法。

2 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教学部分。

2.1 理论教学部分

通过对理论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场地、运动规则、裁判及篮球运动当中的基本技、战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团队集体意识。

2.2 实践教学部分

通过实践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篮球项目的基本技、战术,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意志品质,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练习,不断增强体质,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

3 大学体育《篮球》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3.1 考核内容与标准研究

3.1.1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评定)

①进行方法:两人一组同时受测,面向站立,相距5米(女生)、6米(男生),进行相互传接球,传接球次数每人15次。②评分标准:90分-100分:技术动作熟练,动作连贯,用力均匀合理,无失误。80分-89分:技术动作较准确熟练、用力合理,无明显失误。70分-79分:技术动作基本准确,较熟练,用力较合理,有1~2次失误。60分-69分:技术动作基本掌握,用力基本合理,连贯性一般或出现2次以上失误。不及格:技术动作有明显错误,连贯性差,传球无力或准确性差,失误3次以上。

3.1.2 行进间三步上篮(技术评定+达标)

①进行方法:受测人持球由中线与边线交界处开始,

快速启动运球至篮下完成三步上篮动作,抢得篮板球,运球至中线处重新开始完成动作,共重复5次。②评分标准:技术达标与达标各分为50分,两部分得分相加为该项成绩。

技术评定:45分-50分:技术动作正确熟练,动作连贯,起跳高,空中动作充分、舒展。40分-45分:技术动作熟练,动作连贯,起跳较高,空中动作较充分。35分-40分:技术动作较熟练连贯,有腾空,空中动作充分。30分-35分:技术动作基本正确,动作基本连贯,有起跳、腾空动作。不及格:技术动作有明显错误,动作不连贯,无起跳动作。

达标成绩:

50分:5投全中。45分:5投4中。40分:5投3中。35分:5投2中。不及格:5投1中或全不中。

3.1.3 罚球线10次投篮

①进行方法:受测人位于罚球线,连续投球10次,以进球数量作为该项成绩。②评分标准:100分:投中8次或8次以上。90分:投中7次。80分:投中6次。70分:投中5次。60分:投中4次。不及格:投中4次以下。

3.1.4 行进间双人跑动传接球

①进行方法:受测人每两人一组,相距5米,由一侧低线开始,在跑动中连续传接球至另一侧低线后返回,往返两次,传球动作限于合理传球技术。②评分标准:原地双手传接球。

3.1.5 三分线投篮:此项可作为附加考核内容。

①进行方法:将三分线等距标出7个投篮点,受试人由中部投篮点开始,依次由各投篮点投篮,连续投篮10次,以投中数量评定成绩。②评分标准:100分:投中6次或6次以上。90分:投中5次。80分:投中4次。70分:投中3次。60分:投中2次。不及格:投中1次。

3.2 大学体育《篮球》课成绩综合评定

制定大学体育《篮球》课考核成绩结构时,考虑到目前高等院校体育设施有限,学生相对较多,在实施教学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阻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组织学生完成好教学工作,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予以主动支持和配合。课堂上应保持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建立互帮互助,团结进取的学习氛围,使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既是对教学的促进,也是对学生集体观念和品质的培养。因此,学生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状况和班级作风,也按10%的比例,被列入学生期末总成绩的评定中。其次,学生的出勤状况也作为一项评定内容被列入学生的期末成绩。最终,学生体育课的成绩由学生考核成绩、平时成绩、教学班集体纪律加分以及学生出勤成绩构成。

4 大学体育《篮球》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的几点思考

4.1 研究考核方法,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对考核方法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与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部分,考核是对教师和学生教学完成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综合表现的评定,考核内容和方式中的不足,也反映出教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中的不足,因此,完善考核方式和内容,最终目的还在于完善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2 促进教学的规范与统一

教学考核,是教学各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一方面,它是教学活动总结和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它又影响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定与改进。考核内容和标准的建立,是以教学内容为统一前提的,它必须要求我们学目的,逐渐规范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各环节相互衔接,趋于合理。

4.3 便于教学效果的评估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和提高教学内容和效果。而统一的考核标准,是我们提高以上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和指标。首先,在统一标准下的考核,才能更加统一地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不同学生、不同班级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从而得到相关的各项教学数据统计,总结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不足与薄弱环节,便于教师横向比较、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不足与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

13号.2002,8.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2]12号.2002,7.

[3]邱月婷.信息化教学条件下篮球战术思维评价体系的设计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篇10

关键词:大学体育 考核内容 评估办法 成绩评定

1 概述

足球运动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受众最广,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是贯彻“以人为本”、“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重要教育媒介之一。本课程遵照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结合大学体育课(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全新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运动的认知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足球的教学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贯彻实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足球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观察、判断、反应等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体育人际交往能力。形成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爱好与特长,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正确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方法。

2 大学体育《足球》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大学体育《足球》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教学部分。

2.1 理论教学部分 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足球运动场地、规则、裁判法及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团队集体意识。

2.2 实践教学部分 通过实践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足球项目基本的技、战术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意志品质,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了解锻炼身体的正确方法,不断增强体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在课程中通过进行身体综合素质的练习和评定,使学生通过测试,更好的了解、完善自身的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

3 大学体育《足球》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3.1 考核内容与标准研究

3.1.1 颠球。①进行方法:受测人连续三次颠球,三次颠球数量之和进行达标评定。颠球动作要求以脚被正面为主,两替进行,颠球过程中可用身体其他部位进行调整,每触球一次,做一次计数。②评分方法。90分-100分:30至35次。80分-89分:25至30次。70分-79分:20至25次。60分-69分:15至20次。不及格:15次以下。

3.1.2 短距离传接球综合技术评定:。①进行方法:两人同时受测,相距10至15米,以合理技术完成传接球,每人传球15次,视其完成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和熟练性进行技术评定。②评分标准:90分-100分:传接球技术动作合理、准确、熟练,传球时脚法运用规范、自如,传球线路及落点准确,动作无明显失误。80分-89分:传接球技术动作合理、准确、熟练,动作较自如,传球线路及落点准确,动作无明显失误。70分-79分:传接球技术动作较合理,传球线路及落点较准确,动作有轻微失误。60分-69分:传接球技术动作一般,动作不甚连贯,传球线路与落点有一定偏差,动作有2次以下失误。不及格:传接球技术动作不合理,动作生硬,不协调,传球不准确且有较多失误。

3.1.3 30米中距离传球。①进行方法:设置一直径5米,有明显标志的圆形标志物,受测人于30米外将球传出,使传击球的第一落点落入该圆圈内,传球次数为每人6次。②评分标准:100分:入圈6次。90分:入圈5次。80分:入圈4次。70分:入圈3次。60分:入圈2次。不及格:入圈1次。

3.1.4 定位球射门。①进行方法:受测人位于正对球门20米处,将球射入球门且球的第一落点跃过球门线,射门次数为每人6次。②评分标准。技术评定:50分:技术动作准确、连贯、协调,射门时摆腿、发力充分,球速快,线路直,且命中率高于5次(含5次)。45分:技术动作准确、连贯、协调,射门时摆腿、发力充分,球速快,线路直,且命中率一般(2~4次)。40分:技术动作准确、连贯,射门时摆腿、发力较充分,球速较快。35分:技术动作较正确、连贯,射门力量一般。30分:技术动作一般、动作不甚连贯,射门力量一般。不及格:技术动作不正确、动作生硬、不连贯,球速过慢且命中率低。达标成绩:50分:射中6次。45分:射中5次。40分:射中4次。35分:射中3次。30分:射中2次。不及格:射中次数低于2次。

3.2 大学体育《足球》课成绩综合评定 制定大学体育《足球》课考核成绩结构时,考虑到目前高等院校体育设施有限,学生相对较多,在实施教学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阻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组织学生完成好教学工作,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予以主动支持和配合。课堂上应保持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建立互帮互助,团结进取的学习氛围,使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既是对教学的促进,也是对学生集体观念和品质的培养。因此,学生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状况和班级作风,也按10%的比例,被列入学生期末总成绩的评定中。其次,学生的出勤状况也作为一项评定内容被列入学生的期末成绩。最终,学生体育课的成绩由学生考核成绩、平时成绩、教学班集体纪律加分以及学生出勤成绩构成。

4 大学体育《足球》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的几点思考

①研究考核方法,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对考核方法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与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部分,考核是对教师和学生教学完成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综合表现的评定,考核内容和方式中的不足,也反映出教学内容和方式中的不足,因此,完善考核方式和内容,最终目的还在于完善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②促进教学的规范与学考核,是教学各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一方面,它是教学活动总结和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它又影响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定与改进。考核内容和标准的建立,是以教学内容为统一前提的,它必须要求我们学目的,逐渐规范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各环节相互衔接,趋于合理。③便于教学效果的评估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和提高教学内容和效果。而统一的考核标准,是我们提高以上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和指标。首先,在统一标准下的考核,才能更加统一地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不同学生、不同班级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从而得到相关的各项教学数据统计,总结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不足与薄弱环节,便于教师横向比较、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不足与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2002,8.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2]12号.2002,7.

[3]曹艳霞,诺日布.综合性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现状研究[J].价值工程,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