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16 14:4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常规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一”即贯彻“一颗爱心”
爱是教育的主题和本质内容,爱心应该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教育尤其是德育,是一个人(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过程,是一个把社会秩序规范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律和自觉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只有始终贯彻“一颗爱心”,才能打通德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桥梁,把社会秩序和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爱心、宽容、关注、给予是一个良性社会和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以爱、关注和给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这些本质因素也必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学高身正,还要会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措施和制度,会开展合理有效科学的德育工作。因此,从德育角度讲,德育工作者应比普通教师站得高,看得远。总而言之,爱心是德育的生命,是有效推进德育工作、开启新时期德育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二、“二”即坚持“两条腿走路”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关系。我们要学会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避免掉进形而上学的泥淖。“两条腿走路”是德育工作坚持辩证法的时代产物,它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常规制度管严管实,另一方面校园氛围搞好搞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常规制度管严管实,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秩序和稳定性,才能把学校常规制度中包含的传统与现代的优良道德成分和法律法规的意识观念有效地融合在学生的日常习惯和人际关系协调之中,为其成为“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铺垫。校园氛围搞好搞活,主要是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和具体实施。比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竞赛,组建校园文化团体和协会,有总体规划地搞好搞活校园氛围,让学生拥有一个更为宽松有序、文化浸润人、文化培养人、文化规范人的校园文化环境。偏离常规制度管严管实,德育工作会柔而无序;偏离校园文化搞好搞活,德育工作则会刚而无道。而刚柔相济,则将开辟一片校园德育工作的美好春天。
三、“三”即“注重三个结合”
首先,德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收到德育工作的效果,离不开其实施的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一线和阵地,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要传授知识和以德育人并重。德育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平台,课堂教学若能把德育贯彻好,则“道不远矣”。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育人是一项长远而综合的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仅凭学校一已之力,很难完成。俗话讲:学校里有老师,家长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人生的大熔炉。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工作方能成效显著。最后,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常规工作贯彻于日常,常抓不懈,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普遍性。重点工作指向于教育教学生活的特殊阶段,体现了德育工作的重点性。倘若常规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特殊阶段特殊情况缺乏特殊对策措施,则德育工作必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常规中有重点,重点为常规服务。
四、“四”即“培养四种能力”
即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做人是第一位的,只有先学会做“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有“人”有“才”称为德才兼备,凸显现代教育的理念。学会生活,至关重要。人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学会协调好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关注,学会忍让,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坚强,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学会求知,主要指掌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与技能,主要是培育提高学生的学法和学习效率问题。科技之光,文化之光,必将折射出人之光。学会创造,从某种角度讲,是决定一个人、一个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前途有多大,能力有多高,一个社会前景有多好,发展可以有多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创新力影响的。由此看来,学会做人、生活、求知和创造的能力,于人于国,意义重大。
五、“五”即“突出五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主线”
篇2
一、制度引领,扎实推进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制定各项研训制度,它分三大版块:第一版块——岗位职责,其中包括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织职责、任课老师职责;第二版块——常规考评,其中包括教学常规制度、教师一日工作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制度、作业与批改制度、提优补差制度、反思制度、有效质量监控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进修提高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制度;第三版块——评优奖励,其中包括先进教研组评比条件、优质课评比条件、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教科研奖励制度等。教师紧紧围绕研训制度,查漏补缺,激流猛进,寻找着新的奶酪,成长着新的步伐。
二、注重培训,创新形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提出了“与新课程同成长”,本着边实践边培训边提高的思想,多层面多渠道开展教师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工作。坚持全员培训,实现理念启蒙;坚持全程培训,实现观念重构。以人为本,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让教师们树立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提高了教师操作新教材的能力。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研讨形式,促进全校教师成长。
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活动,从外面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吸取教学经验,获得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水平,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外出的教师回来后都要传播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聘请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开展了讲座、论坛、沙龙、观课、议课等活动。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使我校形成了一支名、优、精的教师群体。
3.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
教师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也通过网络解决了教学中的许多热点、难点、疑点、焦点问题。了解新课改动态及课堂教学走向,要求教师认真记录,寻找差距,写出体会,互相交流。
三、开展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1.开展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浓化课堂教学研究氛围。
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教师推行六种课堂,确保人人得到亮相,人人得到锻炼。即亮相课、过关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比武课各种课都做到课前说课、课后评课,从而促使教师对教学作深入研究。
2.专题式教研。
这也是我们进行的一种教研方式,在教研活动前,先抛出一个专题,老师们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充分准备,在教研活动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形成对策,从而指导教学。
3.加大“推门课”力度,深入课堂实际,进行跟踪听课、评课。
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学校领导坚持随时随机进入课堂,听每一个实验教师的课。听后进行点评。评课过程中,对课程改革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教学教研中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这一举措,便于随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新课程改革中日常课堂教学的优化。
4.倡导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行为。
我们要求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已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把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做到“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5.坚持优化集体备课,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
为更好做到体现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力量,做好传帮带工作,继续做好每个年级指定专人备课,由这个人再指导其他组员如何上课的工作。主备老师要认真备课,再指导其他几人上好课。学校做到集体备课分四步走: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性修改——课后反思。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研讨、反思等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
6.同课异构显异彩,践行理念促成长。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贯穿每个学期,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难点,探讨授课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凝聚了集体智慧,体现资源共享,促进了思想的融合。从整体提升了教学教研水平,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7.开展了“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教龄在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名望的老教师进行拜师学艺,举行拜师仪式,签订拜师协议,承诺双方互相听课,坦诚交流,并提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观念” 的新结对理念。期末,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听课、访谈学生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学校对一些勤奋、上进、资质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年教师着力进行打造,对他们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给他们“指路子、定步子、压担子”,搭建平台,使其早日脱颖而出,从而达到发现能人,培养能人,鼓励能人,打造名师的目的。
四、抓好课题研究,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篇3
摘要:以法治教,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对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重要的。建章立制,使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科学管理的一个具体表现。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常规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应该重视学校常规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道德
学校管理的依据是制度,管理应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校管理的终极指向是促进人的发展,即以师生发展为本。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尽可能逐步完整和完善,从每一项规章制度来说,内容要求简洁,触及主要问题。学校是一个处于变化的组织,是不断发展与相对稳定的统一体。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学校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但由于学校和企业等组织不同,教育的周期比较长,这就要求学校管理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当然,这不意味这学校的管理制度就是一成不变,管理制度也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完善、改革创新。
一、 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
第一,转变管理理念。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必须要精心栽培。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国家拥有更多的人才。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能够实现有人口大国转变为人资资源强国,关键要看教育的质量。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因此,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小学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把小学教育的使命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改变传统学校管理模式。
第二,转变管理体制。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老师和学生的利益,而不能再把管理的角色当做是自己的权力,更不能认为管理者高高在上,而忽视老师和学生的利益。规章制度相对稳定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没有不变的万古教条。如有的学校至今还规定小学生在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这样的明文规定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但是不是束缚了小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学习?
第三,转变管理方式。新的教育体制下,不能再以应试教育的眼光去衡量老师和学生,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老师和学生的成绩不能再简单的用分数和升学率去衡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老师和学生,才能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的管理方式,不能再沿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考虑人的特点,增加一些柔性管理制度。比如针对老师、学生的现实困难,可以实施一些例外措施。当老师和学生遇到什么事情时,管理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增强集体的温暖度并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第四,使老师主体地位得到回归。学校的主体必然要包括老师,老师在学校的地位是不能轻易被忽视的。老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必须要有健全的机制来保障。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老师的主体地位,比如做到校务公开、老师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只有让老师也积极参加到管理中来,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切实做到提高小学学校的管理。
二、 有助于小学生的道德养成
学校管理制度是人创造的,但不是人任意创造的。人创造制度既需要条件的满足,又需要际遇的配合,因此制度的形成往往要经过由习俗到规则的反复博弈。那些在反复博弈过程中得以保留下来并凝聚为制度的规则,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适应力和调控力,它们一经形成,往往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学校管理制度也同样如此,它的稳定性为学校共同体内个体德性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托和途径。我们知道,道德修养与道德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无论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还是社会的道德素质、道德水平,都不会一夜之间成就。因此,政治运动式、行政命令式的道德建设实不足取,它只能在短期内解决表面问题,而不可能在长期内解决本质问题:既不能使道德内化于心,又不能使道德长久于世。内化于心且长久于世的道德是养成的道德,因而如果我们想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那就必须从道德养成入手。
道德养成需要合适的环境,在合适的环境中,一种行为能够大量地、反复地出现,人们预期到它的出现,赞赏它并对与之相悖的行为加以反对和贬斥。学校管理制度即能够提供和创造这样的环境。学校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使其规定的内容成为许多人反复践履的行为,人们赞成这些规定,对执行者予以褒扬,对犯规者给予惩罚。于是,制度安排下的行为便会由不适而习惯,由习惯而自然,道德在其过程中也就逐渐成为人的无意识存在。由此,我们也可解读出学校管理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的紧密关联性,学校共同体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是学校管理制度伦理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学校管理制度伦理的形成与稳定又为共同体成员个人德性的养成提供制度化的环境和正向的导引,两者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状态。
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工作,是一所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基石。有了良好的学校管理体制的运行,有了高效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就能带动一所学校的快速发展,实现新的能动性跨越。当一种秩序建立到完美无缺之时,它必定会逐渐打破先前的秩序,实现新的突破,那样的话,这所学校也就会在痛苦中发生新的蜕变,散发出新的活力,最终成为美丽多梦的现实主义之蝶。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茁壮成长才是民族的希望。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小学学校的管理模式对小学的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家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使小学学校管理模式走上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建国. 学做“钢琴师”奏响“和谐”乐章——学校管理工作感悟点滴[J]. 教书育人. 2011(02).
[2] 刘成奇.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魔方”效应——和谐催生学校新发展[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0(01).
篇4
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学校管理中过分注重统一性和服从性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这种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很多学校虽在抓常规管理方面花了大力气,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现了负效应。
为什么同样是抓常规管理,不同的学校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只要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一些学校在常规管理中违背了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使常规管理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忽视了管理的民主性。我们看到,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教育实践中,有些学校存在着许多不民主的问题,甚至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不民主的教育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教育理念和体制上没有处理好常规管理与其他各项管理的关系,存在着将教育功能仅仅看作是筛选,忽视了管理的民主化,认为学校领导的职责就在于监督教职工按常规办事,不重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仅习惯于用制度对教职工硬性控制,进行“管卡压”。有的领导甚至动辄训人,出现了许多严而有余、严而过度的管理现象,导致把自己推向教师的对立面,完全依赖于制度和所谓的规范。搞得教职工人人自危,唯唯诺诺。作为教职工民主参与渠道——教代会有名无实。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误区二:政治思想教育被淡化。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政治思想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实施常规管理过程中,政治思想工作被简单化了,工作中往往重惩戒,轻教育。在有关管理的配套措施中,教育手段很少使用,而经济手段却常被滥用。这样使教职工的心理受到压抑,有的教职工甚至采取破坏性的行为加以反抗,使常规制度难以内化为行为习惯。
误区三:常规管理形式化。有的学校在建立制度时,往往只注重行文的新颖、上口,不重视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常看到,一些制度定得十分完善,而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甚至没有可行性。不少学校墙上挂的和实际执行的之间有很大差距,制度成了对外的宣传品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这必然大大削弱管理的权威性。
误区四:目标不明确,缺乏协调性、一致性。在常规管理中,有的学校领导对学校目标不明确,没能使常规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目标协调运转,没有始终突出教学管理的中心地位,常常发生工作的漂移。有些学校,当工作中心漂移到某个方面时,便会动员所有力量来突击这方面的工作,其他方面的工作则被束之高阁。等到某个方面出现重大问题时,又将工作中心漂移过去。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是常规管理缺乏计划性、系统性、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必然结果。常规管理变成了解决学校存在问题的“滞后管理”。
误区五:忽视了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常规管理的绩效体现在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化上,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些学校在常规管理中却混淆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区别,不考虑本校实际,机械地实施常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由于缺少对学校的科学评估标准,也人为地促使学校“重形式,轻实效”的不良风气滋长,致使学校在工作中避实就虚,摆花架子。例如通过检查教案来评定教师的备课质量,通过检查教师的各种笔记来评价教师的业务、政治学习,这种机械的评价自上而下,助长了形式主义,而务实工作的人吃亏。一些教师的教案写得十分工整、规范,而课堂教学却马虎过关,教案与课堂教学形成了“两张皮”。学校领导为了给上级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治表不治里,把学校管理只当作“副业”来抓。
怎样走出常规管理误区,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1)重视常规管理的民主激励性。常规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学校必须注重民主激励性。为此,应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代会,树立群众观点,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让师生员工了解学校重大问题的实际情况,并鼓励他们发表意见,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防止迁就错误、极端民主化的不良影响,把有关规章制度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意志。校规的建立,奖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打破由领导者个人专断的局面,通过“自下而上”的步骤,由教代会把教职工的意见集中起来,上报学校领导,再通过由学校各方参加的联席会议确定。在贯彻中,领导者要一沉到底,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学校还应定期召开校务会议,研究常规管理中出现的情况,做到随时反馈信息,及时决策,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使每个教职工始终处于管理者的位置,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能动性,强化了执行常规制度的内驱动力。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教师。
(2)重视常规管理的教育性。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悦而诚服也。”可见,在常规管理中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把学校管理常规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在建立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教育性,体现教育优先的原则;在制度确定以后,必须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自我对照,力争使每个教职工都能明确制订制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在贯彻制度中,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要求,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体现管理育人的原则,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激励教职工自觉养成遵规守纪、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反对那种重处罚、轻教育的做法,使处罚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并服务于教育。
(3)重视常规管理的可行性。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常规管理切实可行,学校在执行教育法规的前提下,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先由部分骨干教师酝酿,再拟好初稿后再经全体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制定出本校的常规、制度来。常规,制度定得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了,经过努力仍然做不到,势必会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同样也不能发挥常规、制度的作用。同时,制度本身要简明扼要,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切忌过细、过严、繁琐和含糊其辞。要辅之以情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概而言之,尽力追求教学常规管理的不断优化,在不变中求变,在常规中出新。
(4)重视常规管理的协调性。常规管理的头绪多,内容杂,应抓住中心环节,并协调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常规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在工作中要突出其中心地位。为此,学校领导应经常不断地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研究教学。与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引导教师建立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观念,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围绕一些教育教学课题进行广泛的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帮助教师提高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经常分析制约教学工作不能取得实效的有关因素,协调好各项管理工作,为教学管理这项中心工作服务。
(5)重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绩效评价不仅能保证反馈信息的正确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常规管理。学校绩效评价可分为三种形式,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时,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力求评价工作呈动态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是进行评价的前提,必须尽力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为了使常规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也要做好本身的诊断性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各项子目标的评价,还要注重各项子目标的整合一致。只有这样,评价才能对教职工的工作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篇5
关键词:班风建设;养成教育;人格魅力
一、班风建设
总有这样一个理念“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因此,作为起始班级先必须要抓好养成教育。建班以来,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班委团委,夯实基础。让班团干部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把真正有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任班干部,树立班级正气,形成良好班风。
2、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初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要通过班会、晨会等各种形式,持之以恒的从卫生、劳动、行为、学习等各方面的习惯开始,从小事、细节抓起,精细化管理。通过开学初的踏踏实实抓,使学生了解、知道、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班干部和同学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3、运用激励机制,深化细则。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以表扬为主,多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
4、制定评价制度,落实成果。在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班级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的评价制度每日进行常规检查,进行评选。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督导,学生在学校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优秀源于习惯”这个理念深深地植入学生心中,班级的风气就会随之好转,其学习会必然进步。
二、学习成绩
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按一定的、有序的步骤进行。
首先、责任问题;传统观念认为,班级成绩的好坏取决于生源,在于分班时看老师抓阄的手气如何。在分析月考成绩时,我则索性反其道而行之。说成绩不理想,不是同学们也更不是课任教师的责任,是我班主任的责任,是没能调动起来你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挖掘出你们的潜力。这样,班主任承担了责任,太出乎同学们的意料之外,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承担责任。有了责任心,水到渠成,成绩自然就提升了。
其二、信心问题;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重中之重。首先指导学生制定远大目标;其次,帮助他们确立信心;另外老师们的信心也非常重要。
第三、方法问题;在明确责任,确立信心之后,还得看技术层面的操作,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做好高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次就是各学科学习时间的安排;其三,重视情商;学生的成绩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智商,还取决于他的情商,某种程度上情商可能更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大小。其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师生在知识上达到共识,情感上达到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恒心问题;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不可避免的遇到烦躁、懈怠的情况,如何去调整;有了效果以后怎么来巩固;能不能坚持,有没有恒心,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成绩至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持之以恒的塑造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坚韧的学习品质,是我们班主任的又一重要任务。
三、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权威性
篇6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作为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的青年教师更是我校推进新课改的生力军。为此,学校决定结合“五四”青年节,举行青年教师练兵活动,旨在通过练兵,进一步促使青年教师在课改中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
二、参赛对象:
30周岁(含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如有特殊原因不参加本次比赛活动,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校长室批准方可同意。
三、活动内容:
1、粉笔字比赛
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写字内容,字体工整规范,大小适中,结构匀称,整齐美观。
2、教案设计评比
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学科独立设计教案,教学流程体现课改精神,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
3、“我与新课程”演讲比赛
参赛选手以“我与新课程”为主题,阐述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所作所思所感,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真实,能表现出自己对新课程的新认识和新收获,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4、课堂教学能力评比
参赛选手根据自己所任学科,自选一节课,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独立设计教案,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示。
5、课件制作评比
四、操作办法:
1、评分办法
总分500分,其中粉笔字占60分,教案设计占100分,“我与新课程”演讲占100分,课堂教学能力占140分,课件制作占100分。
2、评分细则
3、评委组成
(1)粉笔字评比评委库
(2)教案设计评比评委库
(3)“我与新课程”演讲评比评委库
(4)课堂教学能力、课件制作评比评委库
4、奖项设立:
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计算,设立一等奖3名,各奖300元;二等奖5名,各奖200元;三等奖8名,各奖100元。另设奖品一份。
五、时间安排:
六、活动结束:撰写“活动促发展”练兵后记。
七、备注:
篇7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 体育游戏 教学活动
一、在课堂常规上进行德育教育
1.从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的讲解,让学生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制度,就有必要和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完之前自觉排好队,一开始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铃铛响完之前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二、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德育教育
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学《投掷》时,我拿一些关于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纱布或自制纸团进行投掷,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讲解害虫、、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
2.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跑得快,有些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好的学生便委屈地哭了,这时教师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应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好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例如“四角传球”游戏侧重教会学生弧线跑和传接球的方法,为了把游戏做好,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传接球和弧线跑的单个动作的练习,注重动作的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要求速度,最后用两个球进行游戏,此时学生都急于进行游戏,都会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尽快做出正确的动作,促进正确动作的形成和掌握。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思想品质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具有竞争性强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很多,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田径课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篇8
1 环境育人。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形成育人的激励机制。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
创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参天大树、小桥流水、假山池鱼、梅园、松林、竹园……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赏花、纳凉、喂鱼中陶冶情操;在树下读书,听流水叮咚,读书变得如此享受,修身养性;看到红梅、青松、翠竹自然让学生想到松柏气节、梅竹情操――傲立霜雪、坚强不屈、玉洁冰清、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在樱花随风飘落时,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拿起相机,捕捉瞬间的灿烂并感叹时间的流逝,暗下决心生命也要有樱花般的灿烂……学生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涤荡尘世的喧嚣,静心读书,潜心修学,宁静致远。2009年高风中学先后被评为省绿色模范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无不对美丽的校园充满感慨和感动。
2 制度育人。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完备的制度保证。
常规制度有:学习和建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学生;建立“文明学生”、“文明教师”、“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审表彰奖励制度,形成争当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班级四项竞赛评比制度、举办校运会,让各班在你追我赶中力争上游,树立学生集体观念,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建立教师值日制度,实行定点定时定岗值日,每个部门、每个楼层、每个时段都有教师值日,确保学校的有序、规范、安全;建立保安、生辅老师全天候值班制度、食堂超市饮食卫生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后勤保障,消除安全隐患,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建立严格的学生请假制度,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建立每周一国旗下专人讲话制度,弘扬正气。
3 管理育人。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健全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系统,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所有行政人员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进一步理顺学校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层级管理系统,形成党支部、工会、共青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校长室、学生处、年级段、班主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上下一盘棋,确保德育的有序开展。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有爱心,负责任,重落实,及时了解班级动态,讲究方式方法,全程细化管理,关爱每位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 课堂育人。抓好德育建设阵地保证。对寄宿制学校而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内度过的,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充分挖掘文化课的德育渗透功能。各门学科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转变预示着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目标渗透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意渗透,或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施“不经意”的思想道德教育,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发挥好思想政治课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学科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每位思想政治教师理应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用“德育渗透”去激活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真正实现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和开启学生心灵德育过程的有机统一。
篇9
幼儿园20xx-20xx学年园本培训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贯彻我园"尽职尽责为幼儿发展,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构筑优质教育为主旨,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坚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为指导,进一步学《纲要》,用《纲要》,认真学习区教师进修校和镇教管中心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结合本园实际,尽力让《纲要》的理念与精神落实我园的保教管理和保教第一线中,使幼儿在园能得到快乐的玩耍与学习,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继续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地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幼儿园情况分析
经过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在园幼儿人数已接近200名,园所发展事态良好,保持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和较高的保教质量。本学期又与以往有所不同:一是幼儿园保教队伍人员有所调整,教师的培训成为本期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幼儿园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幼儿园带来了机遇与困惑。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解决困惑,让全园保教质量越来越高,才能稳定生源。
三、本期幼儿园工作目标
师资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础,结合我园实际情况,我们将教师培训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从教育科研工作入手,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优化一日保教活动;制定符合本园实际的保教常规制度与检查制度,落实保教常规管理;拓展教研工作思路,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培养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幼儿园教育融入社会,同时继续进行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完善幼儿园的装饰和设备的添置。
四、具体措施
(一)强化教师培训
1、加强师德教育。
(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各类法规文件。加强教研组建设,配合学校学习教研组考核、评价办法,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继续抓好教育故事、教育反思、教学随笔的评讲活动,期中开展教育故事演讲比赛,提高教师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合作进取的精神。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专业水平。
2、抓好园本培训工作,加强专业培训。
园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本学年,园本培训将围绕三个主题进行学习:
(1)对《纲要》及《规程》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题讲座。在专题讲座的同时,教研组长深入班级指导各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并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2)对教师的基本功学习与指导。利用周五业务学习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的模式,值周教师组织学习游戏、美工、儿歌、律动等并推荐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书籍与文章、活动方案等,其余教师做好学习笔记。继续实行每周一节听课并检查制度。在听其他教师的上课后也应该把它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思考怎样来更好的组织活动。教师在听课与上课过程中,要学会对自己工作负责,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决策,思考"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保教人员的保教行为,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优化一日保教活动。
(3)教育教学技巧方面的培训。每周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教研活动内容分为理论学习、优质课探讨;园外参观学习、教学反思评比、教育故事演讲等。采用摄像让实践者参与评比过程,实践活动的教师通过录像观察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清晰地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通过这样的"实践反思"让教师对已有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修正、替换、增减,提高研究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法让新老教师通过教研活动都要有所成长。期望通过教研活动既能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培养新的骨干教师,又能探索出一些教研的方法,提高教研的质量,并能通过研究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使大家接触更多的幼教信息,有机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成长。
3、开展好帮带工作。
帮带活动也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块阵地,幼儿园要利用已有条件开展好帮带指导活动,老教师每人帮带两名以上的教师,特长教师每人找一人为互助对象,利用业余时间帮带,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加快进步的步伐。帮带教师对帮带过程及效果要写好记录,为今后的帮带提供参考。
(二)优化一日保教常规。
本学期的教学常规制度和常规检查制度。
教育质量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要抓好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端正教风,将教学常规变成教师自觉的行动。幼儿园保教常规制度与检查制度随着新的岗位调整发生了新的变化,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实际完善保教常规检查制度,使其更具有操作性。
幼儿园20xx-20xx学年园本培训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xx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实、活、新为特征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工作思路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园对教师的培训所采取的培训策略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全面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培训过程与成效
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1、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xx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我园围绕中心园开展的各种评比活动,大力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经常开展课研和课改活动,重在深入研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教师设计一份体现《纲要》精神的活动方案,写一份渗透《纲要》精神的有关论文,举办一次谈《纲要》座谈会。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一周安排一次作为教师基本功练功日,一学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竞赛,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35周岁以上的一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3、围绕课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搞好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总结,上好课题研究课,写好有关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材料,为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准备,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双周二是作为教研组活动日,各教研组做到有计划、内容,有总结。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
四、积累经验,反思不足,努力实现培训工作课程化(全面总结,完善思路,形成体系)
我们知道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各类培训最终形成课程化体系。
总之,教师培训是我园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幼儿园20xx-20xx学年园本培训计划范文(三)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我园坚持立足园本、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积极探索有效的园本师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园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完善教师心理品质,培养师德高尚、心理健康、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2、进一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具有综合教育能力和锐意创新能力,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3、进一步提高教师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成为学科骨干。
三、培训原则
1、了解原则: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师的现状。充分利用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特长教师,将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转化为培训资源。
2、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注重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园本培训的学习理念综合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
3、激励原则:既要研究培训的内容、目标、也要研究培训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使培训有目标、有组织、有保障,有激励,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4、科学性原则:既要研究培训的内容,也要研究培训的形式,提高培训实效,真正通过园本培训促进教师的成长。
四、具体措施
1、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园本培训计划"的时间、内容要求进行学习。
2、组织教师学习,采用讲座和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并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纲要》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中去。
3、开展教师读书漂流及自学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写读书笔记。读一本教育名著,写出读书随笔;上一节公开课,写出教后反思;整理一个教育故事,写出案例评析;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写出教育论文;研究一位名师授课,写出成长感悟、
4、让有经验、有特长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拉手帮扶,帮助她们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后者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5、创造条件引导骨干教师的成长。
6、通过培训,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五、培训管理
1、参培教师必须准时参加培训,无故迟到、早退、缺席者,不予计分。
篇10
一、目标、计划和总结
一个班集体建设需要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期我和学生共同制定具体可行的班级近、中期目标。又让学生根据班级的近、中期目标制定出个人的近、中期目标。根据奋斗目标,以一月为一阶段,制定了详细的达标计划,使班级建设有目标,有计划地层层深入。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每过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作为班主任总是认真做好班集体总结,积极撰写思品教育心得,其中我在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中的几点做法荣获县XX学年小学思品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二、班集体管理
班级小干部由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在选举后,小干部落实具体的责任制度,定期召开班务会议,讨论周工作计划,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做好记录。我班拥有一批好干部。这些班干部别看他们年纪小,可做起事来一套又一套,可认真呀!是老师的好助手!例如,我们的班长韦方方君,她稳重大方,工作认真负责,每个星期,她所负责的星期一的早读,午休纪律最好。又如副班长王玉典,忠厚老实,乐于助人,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还有刘念、王恒进等等。环绕班委会,还在班级中成立了“学组”、“卫生小小组”、“纪律小小组”、“体育小小组”、“宣传小小组”、“侦察小小组”、“学雷锋小小组”等,使学生各司其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互相监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共同建设班集体,真正发挥了小主人作用。
三、活动与阵地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认识的转变,需要借助整个班级的力量,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促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和谐、全面发展。每个学期我们总是有计划,有针对,有目的开展主题班(队)活动;积极组织,如期开展各类纪念日、节日活动;在班级的后面开设2个栏目,一个是“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红花的形式,激励孩子们力争上游。另一个是“小小书画家”,把学生中好的美术作品和写字年贴上去,并且给那些学生给予奖励,增加孩子们兴趣,也给其他孩子做出榜样,都向他们学习。 我们还利用晨会课,当天的信息,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课间举行各种有趣的活动。课外利用双休日开展小队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四、制度与创新
班级的常规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施《规范》的保证。因此,在班中建立、制订了各种课堂常规制度、点名制度、集合制度、升旗制度、早操眼保操制度、卫生等检查制度;学生评绩、计绩制度;家长会、家访制度;班队干部岗位责任制,且在管理中以“严”字上下功夫。
创新是当前中国思想理论界和教育科技界的热门话题。从小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说的“四敢”意识,是铸就学生创新素质的切入点。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每星期组织“露一手”活动,并及时评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民主意识充满整堂课。期末评选班内十佳。
五、班风班貌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5课堂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