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边坡治理工程范文

时间:2023-05-16 14:4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山边坡治理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山边坡治理工程

篇1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质量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 概述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具有工程性质多样性、生产流动性、露天业、自然(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条件多变、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条件差、立体式交叉施工等特点,致使其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多,常常出现诸如“边坡滑塌”等质量问题。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质量通病。针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

常见质量通病包括:边坡的崩塌、滑坡;边坡削坡的超爆、欠爆及坡度偏差;边坡安全平台的位置(高程)、宽度发生偏差;碎石土回填区的地面沉降、地裂缝、边坡滑塌;挂网客土喷播中出现的喷射层与铁丝网顺坡滑落或铁丝网撕毁;坡面遭受水流侵蚀、冲刷;挡土墙、排(截)水沟、蓄水池等墙体发生开裂甚至倒塌;植被的覆盖率、苗木的成活率偏低,生长状况不良。

三、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产生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实施主体单位和个人缺乏专业技术和质量意识。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执行相关技术及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层层把关,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3.1 边坡的崩塌、滑坡

3.1.1 原因分析

(1)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合理,造成边坡偏陡或偏高,未达到边坡稳定要求,在遭受自然界外力作用如水流冲刷等而产生边坡滑塌。(2)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受外力作用影响,从而造成边坡发生滑塌。主要情形有: ①岩层或软弱结构面产状与边坡产状一致(即顺向坡)造成边坡滑塌。如无锡市滨湖区石塘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由于岩层产状与边坡产状一致,表层岩土受雨水冲刷、自身重力等外力作用造成边坡遭到破坏而产生滑塌。②边坡岩石中含有膨胀性或湿陷性特殊类岩土,遇水后变形使边坡产生滑塌。③由于边坡中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而发生管涌现象等造成边坡滑塌。(3)碎石土边坡未按相关规范或技术标准进行分层压实,密实度达不到相关标准造成边坡滑塌。(4)地震、山洪瀑发等自然灾害造成边坡滑塌。

3.1.2 防治措施

(1)降低边坡坡度或高度至边坡稳定条件。(2)对工程地质复杂的边坡采取削坡减载、换土压实、边坡防护等措施。(3)对松散的碎石土边坡进行分层压实至相关标准或采取压密注浆等加固措施。

3.2 边坡削坡超爆、欠爆及坡度、安全平台的位置、高程、宽度发生偏差

3.2.1 原因分析

(1)测量放线定位错误。(2)工程地质现状调查不清楚,设计计算偏差(3)爆破施工工艺、参数选取不合理。(4)最终边坡角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2.2 防治措施

(1)复核工程测量放线工作。(2)进一步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对设计进行验算。(3)严格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边坡坡度进行削坡降坡。(4)邀请相关专家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调整施工工艺、合理选取爆破参数。

3.3 碎石土回填区的地面沉降、地裂缝、边坡滑塌

3.3.1 原因分析

(1)碎石土碎石粒径或碎石含量偏大,土质欠均匀,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导致边坡地面沉降、地裂缝。(2)分层压实厚度偏大或未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压实,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导致边坡地面沉降、地裂缝。

3.3.2 防治措施

(1)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碎石土中碎石粒径和含量。(2)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回填压实厚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密实度。

3.4 挂网客土喷播中出现的喷射层及铁丝网顺坡滑落或铁丝网撕毁

3.4.1 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偏陡或偏高。(2)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有:①岩层或软弱结构面产状与边坡产状一致,从而发生滑塌。②边坡岩石中含有膨胀性或湿陷性特殊类岩土,遇水后使边坡表层产生变形。如江苏省宜兴市徐家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边坡出露的基岩主要为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局部夹有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灰质泥岩(俗称耐火泥或白泥),在岩体中呈蜂窝状分布,为遇水膨胀性土。治理后的坡面遭受暴雨及地表泾流的冲刷、渗透,加上白泥遇水膨胀,引起边坡表层岩土体变形、开裂,在雨水及岩土自重等外力作用下,使部分挂网客土喷播后的铁丝网产生整体下滑,局部撕毁,造成表层土壤、种子及幼苗因冲刷而流失。③边坡中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而发生管涌现象。

④边坡排水措施不力,导致雨水季节边坡遭受冲刷。(3)设计或施工原因,主要有:①边坡表层的碎石土清坡不到位。②碎石土边坡未按相关规范或技术标准进行分层压实,密实度达不到相关标准。③未进行必要的边坡稳定安全平台设置,边坡偏高使得挂网的上下跨度太大,喷射层及网的自重(下滑力)大于铁丝网的锚固力。④铁丝网及锚钉的质量(种类、规格)、搭接、锚固(锚固深度、密度)等存在问题。⑤喷射层厚度、粘合剂配比不当。(4)山洪瀑发等自然灾害。

3.4.2 防治措施

(1)降低挂网区边坡坡度。对顺向坡要求最终边坡角应小于岩层倾角。(2)消除边坡上存在的膨胀性或湿陷性特殊类岩土,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清除置换(一般置换为粘土),回填压实平整;对边坡上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结合潜水导流进行封堵,避免发生管涌而冲刷边坡岩土或植被。(3)结合边坡地形和各区域汇水量,调整边坡排水工程,确保边坡排水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4)清除边坡表层浮土,对边坡表层无法清除的碎石土,采取压实或其他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5)通过设置边坡安全平台等措施,控制边坡连续挂网的高度。(6)保证铁丝网、锚杆、粘合剂等材料质量,严格按设计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挂网或锚固施工,保证喷播材料中粘合剂的质量及含量。(7)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控制好喷播层厚度。

3.5 坡面遭受水流侵蚀、冲刷

3.5.1 原因分析

(1)边坡地形调查不够详细,边坡的汇水量计算偏差,排水设计(位置、规格、数量)不合理。(2)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排水工程非正常性损坏。工程质量不合格原因包括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沟体基础承载力不足;施工工艺、方法不合理;偷工减料或工程的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等。(3)边坡上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因潜水作用产生管涌而冲刷坡面。

3.5.2 防治措施

(1)对边坡地形现状作进一步详细调查,正确计算坡面汇水量,依据坡面上已有的冲刷路线,进一步优化边坡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案(位置、规格、数量等)。

(2)保证工程材料质量合格,施工工艺和方法得当,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3)对边坡中存在断层(裂隙)或溶洞结合潜水导流进行封堵,避免发生管涌而冲刷边坡植被。

3.6 挡土墙、排(截)水沟、蓄水池等墙体发生开裂甚至倒塌

3.6.1 原因分析

(1)水泥、砂石、石料、混凝土预制块或砖等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或砂浆配比不合理,石料规格及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2)工程整体结构、构造不合理,结构整体稳定性差,变形缝设置不当,防护不良等。(3)施工工艺不合理。(4)地基变形。如地基沉降差大;地基冻胀;水平位移;墙侧土水平应力的影响。(5)环境条件影响。水流冲刷;冻融循环等。

3.6.2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材料质量。(2)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工程结构构造的质量。(3)保证施工工艺合理,施工方法正确。(4)保证结构断面尺寸。(5)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基变形。(6)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环境变化的影响。

3.7 植被的覆盖率、苗木的成活率偏低,生长状况不良

3.7.1 原因分析

(1)材料质量不合格。如苗木长势、规格及种子质量如发芽率等

不符合相关要求。(2)种子含量、配比及苗木数量、种植密度等不符合设计要求。

(3)土壤、肥料等不满足植被生长要求。(4)起苗、运苗、栽种施工等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5)后期养护方案不合理,养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

3.7.2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苗木、种子的质量。(2)把握好种子含量、配比,对苗木数量及种植密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3)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苗木的栽植施工。(4)保证土壤、肥料符合植物生长要求。(5)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植被的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露采矿山环境整治技术要求》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

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9

[2]《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江苏省国土资

源厅、江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0

篇2

【关键词】 五谷山 地质灾害 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

0 引言

陵川县五谷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位于陵川县县城城西,危岩体崩塌严重威胁着附近陵川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和陵川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10名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西背磺场三级公路道路通行及行人车辆的安全,崩塌一旦发生,还将严重威胁西背台区部分村镇居民的生活用电,危害严重,其后果不堪设想,影响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

1 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貌分区属褶皱断块侵蚀中山区,调查区山顶呈圆形,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1.2 地层岩性

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及其附近分布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统(Q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1.3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项目区地处华北古板块内部,属典型的板块构造。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按断块构造学说的划分方案,陵川县位于华北断块中的吕梁~太行断块太行山块隆西翼南段。

项目区位于陵川县县城,区域地震活动较为频繁,震级较小,最大震级为3.5级。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年),陵川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1.4 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位于三姑泉域,区内第四系地层中,砂质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发育,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较强,含水性差,当降雨强度较大时,石炭系灰岩孔隙中会赋存少量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当降雨停止时,又会通过地表蒸发和地下渗流很快疏干。边坡稳定性受地下水影响小,当降雨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地表水径流、入渗径流及表层孔隙水对边坡岩体软弱岩石影响较大,容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2 地质灾害概况

2.1 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调查,项目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危岩、崩塌,时有碎石崩落。项目区表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软岩风化强烈,使岩层碎裂呈大小不同块体,甚至呈松散结构。部分坡脚堆积崩积物质,崩塌体块石呈棱角状,一般块径小于0.2m,少部分0.3~0.5m。崩塌体顶部岩体受节理裂隙、岩体结构、风化卸荷、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已处于临界不稳定状态或潜在不稳定状态,局部地段偶见零星掉块现象,在暴雨、爆破震动等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块体垮塌现象。

2.2 地质灾害规模及发育特征

由于项目区内崩塌物大部分为岩体、少部分风化岩屑、土体,单体小于10000m3,根据崩塌规模等级表,项目区内崩塌灾害等级为小型岩质崩塌。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强烈,将岩石切割为0.1~10m3不等片状、菱状、块状的岩块,且岩块间孔隙裂隙较大,造成边坡岩体不稳定,并且作用方向向坡面临空侧,使得坡面岩体处于应力不利的条件下,遇到不利因素,有可能诱发崩塌地质灾害。

2.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项目区内岩石节理发育密度较大,发育密集的节理裂隙将岩体切割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形,在降雨作用下易于脱离母体发生崩塌。崩塌危岩带发育的地形陡坡大于80°以上,较大的地形坡度为危岩体变形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岩体一侧临空,卸荷作用在岩体上产生上宽下窄的楔形疲劳拉张裂隙,随着时间效应的作用,裂隙不断增大、加深,当岩体自身倾倒作用力大于抗拉强度时,岩体出现拉裂进而崩落。降雨作用是危岩体失稳崩落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其破坏表现为降低节理面的抗剪强度、裂隙水对岩块的静水压力、裂隙水的排泄对岩块产生的动水压力。陡峻的地形、节理裂隙发育、软硬岩互层的岩体结构是危岩、崩塌形成的内在因素,卸荷风化作用、降雨、冻融、地震都是崩塌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3 边坡崩塌稳定性评估

项目区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隙;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坡度80~95°;主应力方向与坡向存在夹角,且主应力方向指向临空侧;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因此,认为五谷山边坡为可能失稳的边坡,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在目前自然条件下,处于缓慢变形阶段,稳定性差。如遇到连续降雨或强降雨过程,地震等不利因素,诱发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由于陵川县城近年来雨量较大,最大日降雨量达到198.2mm,随着雨季的到来,边坡随时都有发生崩塌的可能。由于危岩体距离地面约10m高,因此其崩落时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20~30m范围。

4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

4.1 工程布置原则

防治工程以保护道路交通行人及车辆免遭崩塌危害为目的,采取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防治工程的设计、施工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地方规划、环境保护等相结合。防治工程的施工应对环境影响小,不会引发其它新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为原则。防治工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遵循方便实用、就近取材的原则,使工程达到安全、经济、美观和适用。

4.2 工程总体任务

项目区内以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治理为重点。主要采取拦挡工程和坡面加固防护工程相结合的措施。

4.3 工程措施布置

拟采用削方除险+挡土墙+SNS柔性防护技术。具体工作及工作量如下:

削方除险工程。项目区内分布有一处土体崩滑和一处危岩体、崩塌体,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崩塌,土体处已发生宽大裂缝,危岩体向外突出,虽不明显,但坡角大于90度,属不稳定岩体,故两处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需对边坡上部进行削坡,下部进行堆坡压实,以确保整治后边坡的稳定和便于边坡绿化。

坡面防护。在危岩体清除后,为了稳固坡面松散物源,在坡面上采取锚杆+柔性网边坡防护。本工程采用主动防护系统,运用SNS柔性网覆盖、包裹在危岩体清除后的坡面上,以防止坡面碎石坍塌、坠落,不仅对崩塌体起加固作用,而且可将落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崩塌体起到加固围护作用,并对坡体坡面进行加固处理。

挡土墙工程。对坡角修筑浆砌石挡土墙,总长度约250m,宽1m,高2.5m,基础埋深1.5m。

坡面复绿。对挡土墙后坡面进行植草复绿,加强水土保持。草种的选择宜满足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的要求,还应具有抗旱、抗寒、抗贫瘠性的特性并优先选择本地物种。

截排水沟工程。根据现场踏勘和工程治理要求,需坡顶设截水沟,在坡脚设排水沟。排水沟和截水沟采用的浆砌片石、块石的强度等级为Mu20,采用M5砂浆砌筑,表面用M7.5砂浆(厚度为30mm)抹平收光。

5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5.1 投资概算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定额,项目概算金额409.14万元,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申请市级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县乡配套资金109.14万元。

5.2 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完成后,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使当地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促进安定团结、社会稳定,同时改善当地地质环境,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工作环境。

通过上述分析,开展五谷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将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五谷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防止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人文与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2004年6月,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省陵川县地质矿产局提交.《山西省陵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2]2012年12月陵川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编制.《陵川县五谷山地质灾害项目区地形图》.

篇3

一、关于防汛抗旱工作

(一)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县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殊,自然灾害频发,水旱灾害常年存在。抗御洪涝和旱灾,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始终是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近三年以来,我县虽然没有发生全县性的大洪大旱,但局部灾害仍然年年都有发生。为此,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要从形势出发强化认识。由于我县地理、地形、环境特殊,境内年际、年内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洪涝和旱灾在任何年份都有可能发生。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雨季开始于月上旬中期,结束于月下旬中后期,雨季强度为正常或略强,高峰期较为明显,降水相对高峰期出现在月中旬末到下旬前期、月上旬末到中旬前期。预计登陆或影响的台风(或热带风暴)略多,约8到10个,夏季将有1个较强的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局部地区可能发生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和地质灾害。根据各方面汇总的情况判断,今年大家要高度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病险水库及山塘的安全度汛;二是河道的防洪安全;三是地质灾害点的安全防范。

2、要从现状出发强化认识。近年来,通过大量水利建设,我县水利工程的防灾抗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尚不健全,整体防灾抗灾能力还相当脆弱,因此,防汛抗旱任务十分艰巨,大家一定要认清现状,摸清底子,以更强烈的责任感把防汛抗旱工作抓紧抓实。

3、要从大局出发强化认识。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我县把握机遇、寻求突破,在全面融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加快崛起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正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先行先试上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激情奋进,在建设“五区四地”的实践中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大形势、大任务对防汛抗旱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防洪保安工作的重要性也显得更为突出,各乡镇、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充分做好迎战洪涝旱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重点险工险段的安全度汛工作,不能有任何闪失,确保为全县集中精力抓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突出重点,全面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灾”,细致周密地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防汛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不留盲点、工程不留隐患。

1、狠抓汛前检查督查。各乡镇、部门在前段汛前检查中查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部署落实的情况怎么样?整改措施有没有到位,是不是存在仅仅停留在走走看看的情况?希望各乡镇、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检查出的问题处理到位,特别是对各类防汛预案、物资准备、重点工程的质量等重点环节,一定要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对一时处理不了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度汛措施,落实抢险队伍,备足防汛物资,确保安全度汛。县防办要重点抓好督查督办工作,做到组织、工程、预案、物资、队伍“五落实”。

2、狠抓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完善。完善的预案是做好防灾抗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各乡镇、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做好村级预案、集镇预案、山洪灾害预案、水库抢险转移预案、部门防洪预案等各类预案的修订完善,切实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完整的防汛抗旱体系。同时,要突出关键环节,狠抓预案的落实,确保一旦需要,作用能够真正得到发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这里需要突出强调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水库特别是非空库运行的病险水库的抢险救灾应急预案。防汛直接责任人一定要熟悉预案,做到心中有数,绝对不能出现“汛情发生时想不到预案或预案不适用、甚至不知道预案在什么地方”等情况。二是对于村级预案,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请各乡镇会后立即重新部署村级预案的修订工作,切实摸清各村防汛实际情况,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一旦需要,确保拿得出、用得上、有实效。

3、狠抓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要严格按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要求落实防汛储备物资的通知》05号)文件要求,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保质保量抓紧储备防汛物资。要适应抢险的需要,增加防汛抢险物资品种,尽可能储备一些新设备、新材料。要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县、乡、村三级应急抢险队要扎实开展演练,切实提高实战水平,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抓紧组建群众性防汛队伍。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对重点工程特别是水库、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度汛,必须确保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二是要切实建立能拉得出去的防汛抢险队伍,各乡镇要对现有劳动力情况进行登记造册,要广泛宣传发动,县级防汛抢险队伍由县人民武装部组织成立。

4、狠抓预警预报水平的提升。要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县级预警报系统的维护,确保雨水情信息自动采集设备正常运转。同时做好县级防汛指挥决策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雷达预警系统、应急会商指挥系统、商务领航业务平台等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和平台的日常维护和运用,实现县防汛调度异地会商、部分重点站点远程监控和乡镇水库雨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与接收,充分发挥现代化防汛抗旱软、硬件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注视雨情、水情、工情和天气形势变化,认真做好汛情、灾情的监测、收集和分析处理。要加强会商和预警预报,及时提出调度决策意见,落实各项防汛抢险措施,确保防洪安全。要切实加强对台风、山丘区局部暴雨的动态监测,对台风暴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时作出预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通讯等平台,把有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通知到最基层群众。

5、狠抓河道清障和采砂管理。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杜绝私采滥挖现象,确保河道安全度汛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会后要抓紧时间进行一次彻底的河道清障整治,进一步加强采砂管理,特别是主汛期内必须全面禁止采砂,所有采砂船必须靠岸锚固或起吊上岸。县防指要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部位加强监管,加密开展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坚决从严查处,并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县防指在明查暗访时要做好文字和图像记录,作为追究责任的依据。

6、狠抓水库山塘防洪安全。要全面落实水库山塘防汛责任制,落实好防汛责任人、防汛指挥调度、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四项管理制度”,这里所指的水库包括县里的水电站水库。根据《防洪条例》规定,已建水电站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其工程管理单位制定,并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即经贸局审批后,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接受监督。已建水库、闸坝、在建水工程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其工程管理建设单位制定,并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即水利局审批后,报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接受监督。因此,请各有关单位根据本单位的职责和权限,认真做好所管辖水库的汛前、汛中和汛后安全检查,合理审定汛期度汛计划,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对于水库建设和管理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度汛措施,必要时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要加强水库安全监测和坝体巡查,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条件下的雨水情监测、防洪调度、下游人员转移安置、应急抢险等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山塘的管理工作,所有山塘要进行分类管理,对涉及到下游群众安全的要重点管理,落实责任人,制定抢险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严重险情,要迅速启动水库抢险预案,及时通知下游群众转移。

7、狠抓抗旱准备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防汛抗旱作为一个整体来抓,既要能够防洪,又要能够抗旱。针对抗旱,要早准备、统筹安排。要深化旱涝急转的规律性认识,在组织领导、工作举措上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科学认识,科学治理。要以县级抗旱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契机,深入推进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把保障人畜饮用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把解决供水困难问题作为抗旱工作的核心目标,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抓好旱情监测和蓄水保水工作,为可能发生的干旱储备水源,确保供水安全,努力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干旱时,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进行水源调度,合理配置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分清缓急,确保重点,兼顾各方,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效益,确保防汛抗旱两不误。

(三)严明纪律,全力保障防汛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防汛抗旱工作,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乡镇、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类防汛责任制,严明纪律,服从指挥,狠抓落实,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物资上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各项准备。

1、要落实组织保障。要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分级、分部门负责制。水库、地质灾害点、在建工程要进一步明确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而且要在这个月底前全部上岗到位,并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防汛抗旱责任人要对防汛抗旱工作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对领导不力、工作失职或因处置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责任。

2、要落实措施保障。一是要做好工程准备,各乡镇要利用主汛期到来前的有限时间,对险工险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重点放在水库、地质灾害点、堤防、集镇防洪和在建工程。在排查过程中,要立足于防,切实按照省市的要求和防汛预案的安排,把各种防汛抗旱的应急措施和建设任务落实下去。对排查发现的险情隐患,一定要整改到位。二是要做好防汛非工程措施准备。针对近年来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细化各类防灾抗灾预案,并及时预演或抽检。按照《防洪法》、《防汛条例》的要求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将所需正常防汛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满足各级防汛部门的业务需要,保证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时补充和储备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根据防汛工作需要,分级组建抢险队伍,并开展实战演习,提高应急能力。

3、要落实制度保障。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带班制度,值班不到位,是防汛工作的大忌,往往会贻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全县各级防汛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主汛期严格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调三点:一是从月日进入主汛期后,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和各水库管理单位的防汛值班一定要到位;二是出现重要险情或进入防汛状态,必须要有领导指挥;三是要保持防汛抗旱信息畅通,按规范报送有关防汛抗旱信息。

二、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的同志工作很忙,同时也本着节约行政成本的精神,这次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今天一并召开。

大家都知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我县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重,主要是重在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大,同时地质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多发性。我县自年开展地质灾害点监测以来应该可以说成效明显,大家今年一定要一如既往,抓好各项防治工作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里我突出强调三点: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到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我县构造线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控制着各地层和岩体的分布,大致以溪源——伊家一线为界,西部以太古代老变质岩为主,东部以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由于西部老变质岩风化强烈,风化土层较厚,这一特殊的岩土体结构致使大面积范围内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强降雨的诱发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里心、溪口、濉溪、伊家、客坊、黄埠和均口等乡镇。从地势方面看,主要分布在河边和山边地带。据普查统计,全县共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247处。其中滑坡234处(含32处不稳定斜坡)、崩塌12处、泥石流1处,威胁1653户8640人。根据预测,年初步掌握的危害性地质灾害点主要有:小学滑坡、滑坡、当然,还有一些还未全面掌握。因此,各乡镇、有关部门一定要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一次再排查、再整治,特别要对前期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两卡”发放不到位、不规范;地灾点监测方法、记录不规范;地灾点获救牌未修复;预案缺乏可操作性以及村一级未健全值班、监测、巡查、速报制度等问题,全面落实整改措施,查明隐患,确定防御重点,明确防御责任,增强实时监测、指挥决策、应急反应能力。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具有多发性、突发性的特点,切实从思想上、措施上、责任上落实到位,消除侥幸心理,作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到措施落实、成效明显。汛期是地质灾害的易发、高发时期,据统计,约70—80%的灾害发生在汛期。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关键,高度重视汛期地灾防治工作。

一是务必开展一次汛前隐患排查。要充分发动乡、村、组干部群众,逐点排查人口密集区和学校周围、山区斜坡地带及交通干线两侧、水库库岸、矿山采空区以及已查明的隐患点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并按时按要求将排查数据上报县国土资源局。

二是务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要把防灾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到隐患点。对重要隐患点必须划定险区范围,设立警示标志,逐户发放防灾明白卡,制定群众转移预案,并在隐患所在村(居)、组,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三是务必完善地质灾害监测方案。要完善监测网络,落实必要的监测人员、监测设备和监测经费,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方要进行加密监测,做到及时发现,果断避让。国土部门要加强监测技术指导和监测业务培训。

四是务必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各乡镇和部门都要设立报警、值班电话,每个灾害点都要自上而下落实专人负责,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不得流于形式或疏于管理。主要领导要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发生灾害立即报告,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快速反应,发生灾情要在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

五是务必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要广泛宣传,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努力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各乡(镇)汛前要印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单,国土部门要印发地灾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制作地灾防治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让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要的防治知识和应急抢险办法。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到责任明确,形成合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切实履行防灾救灾职责,加大群测群防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要提高认识。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才能出成效。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

二是要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健全领导机构,加强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不折不扣落实好防灾救灾必要的资金、物资和人员。要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切实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对重点危险区要成立应急抢险指挥部,组建应急分队,完善应急机制。

三是要标本兼治。要扎实开展一次详细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摸清辖区内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成灾原因。掌握实际情况,为做好防治工作打好基础,为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要突出重点,综合整治,严格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防”要全面到位,“治”要科学合理。

四要形成合力。各乡镇、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国土部门要负责全县地质灾害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时,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向县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交通部门要组织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监测和治理,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戒牌;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要做好防灾抢险人员、防灾物资及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旅游部门要组织对旅游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加强从业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景区开放时间要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暴雨期,在游览路线和景点选择上,要避开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地点。在进行旅游区(点)开发建设时,要督促建设单位在初设阶段或施工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教育部门要建立学校汛期值班制度和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监测制度,加强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要设置警示标志。要建立健全学校主要负责人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制。

城建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及民用住宅的规划管理,杜绝在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规划建设,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削坡建房和从事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要加强对原削坡建房并形成高陡边坡的民宅的监测,并实施必要的防治措施。财政部门要将地质灾害救灾防灾经费列入预算,统一管理上级及外援救灾资金,负责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民政部门要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协助做好抢救、医治、转移伤病员等工作,负责灾情统计和灾后救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