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
时间:2023-05-16 14:4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的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部分教师过多强调学生的基础问题,而教师自身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常表现为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实践、观察、探索、思维、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之中,缺乏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1 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1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1.2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第一,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第三,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1.3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2 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2.1思维的灵活性
(1)培养学生思维不囿于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向,灵活调整思路以克服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联想,长于发散,培养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习惯。(3)强化数学语言教学,注意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的互译训练。
2.2思维的敏捷性
(1)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2)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3)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块的积累,熟练地应用思维块是达到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2.3思维的批判性
(1)强调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经常引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细微差异进行分析,善于发现思维中的矛盾和漏洞,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2)通过典型错误的分析,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和反思,自觉调控思维过程,通过解题思路或方法的自我评价,提高辨析正误的能力。(3)通过发现反例的训练,进行数学严密性与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篇2
第一个方面是教师的素质。教师要从以下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的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如果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三、做一个有反思力的老师。我们要具有一种反思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当然,要追求有效地教学课堂 ,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 、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时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内容。作为我们外语教师,教学内容是课本和大纲。那么教学内容的课本和大纲怎样依托我们的素质对他们进行二次开发?那么这中间要考虑的是对象。教育的对象他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我们依据需求、教育内容来做较好的二次开发。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上的二次开发。而这个二次开发与我们的教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教学内容的开发是否有效,因此说要解决Effective Teaching这个问题就是要解决怎样做到Affective Teaching。Affective Teaching这中间要穿插的是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师素质提高以后,演化成课本,进行二次开发。
除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还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是人品。教师是把教育当作谋生的职业,还是觉得有乐趣的事业。这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是否正、心胸是否开阔。所以正气和大气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另一个方面就是扎实的专业基本。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也就是English Proficiency,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较好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还有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举例来说,就说语法教学。我们是否知道“三维”语法理论,比如说形式、意义、语用,三者能否结合,又是怎样结合?又应该怎样把这样的理念结合进课文?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有这样的理论,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结合知识,又使它具有语境真实性,使得我们的语法教学真实、地道、鲜活。这又是我们教学必须要有的理论基础。
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我们会经常因为学生学得不如意,而对学生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来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打击,产生了“我就不是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倒塌。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教学中对学生们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 “不要泄气,在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再试试就行了” 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他们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笨蛋”、“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啊”、“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对学生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评头论足、求全责备,给他们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他们的脸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他们会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他们丧失信心。
对学生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自信。看着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像“知心姐姐”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从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另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质。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但是一定要做到:
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需求、兴趣爱好,让我们的课堂设计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更加具有可理解性,使我们语言教学的密度在增加容量的时候,学生不感到厌倦,而是更愿意跟着我们老师学。
篇3
【关键词】职高;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一门新教材。传统的职业指导课,不够全面,不够完美,没有赋予当代德育的心得时代内涵,但是现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作为现代教学的一部分,日益受人重视。职业教育需要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现代职业生涯规划包含着现代的要素,包含新的时代气息,也包含新的职业新的要求。所以如果现代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仍然以以前的观念来教育现在的学生,是远远不够,也是达不到效果的。那么任课老师能否运用具有现代气息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能否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能否科学合理地把握教材精髓。非常重要。本文也就是研究如何提高职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给出几个建议以及合适的方法。
一、任课老师充分准备是教学优质的关键
任课老师在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任课老师对运用具有现代气息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科学合理地把握教材精髓。是学生获得有效发展的前提。为了营造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和理念,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准备完善。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科知识。再次,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主次,做到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科学合理组织教材,最后,要结合生活实际,把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习研讨的气氛中,碰撞灵感,生成自己新的智慧。
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设计怎样的课堂活动,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考。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清晰、恰当的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
课后反思和总结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教学中积累自己的点点滴滴,包括得与失,功和过,再加上教育教学理论加以剖析,这样才可以素质不断提升,顺其自然,课堂上就会有不断提高的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成为知己
与学生和谐共处,让学生成为知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如果课堂老师们只是不停地讲课,而学生在下面有的睡觉,有的在窃窃私语,课堂教学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一名德育教师就必须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和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和自己成为知己。平等待人,关心每一位同学,爱护每一位同学,这才能为和谐课堂做铺垫。课堂上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主体,要积极主动让学生主动起来,大胆地和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清现实,结合学生所反映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解说,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微笑融入课堂,把关爱送给学生,做到教师和学生真正的和谐,真正的融为一体。,要在课堂上把教、学统一,老师和学生交流,从而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教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帮助
看学生学习到什么,学生的知识有没有大的提升,有没有大的发展,有没有大的改变,是判断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教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帮助。其实就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后,懂得了什么知识,对新的事物,对新的知识有没有新的理解,有没有正确的理解,学生是否树立了准确的职业观,是否有好的职业理想,职业观念,都是老师教学是否有效的表现。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时代观。才能有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四、有效教学以实践化教学为主线
职业生涯规划是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所以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所以也要用实践化教学为主线的有效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教授学生就业、创业的课程,要让学生再未就业、创业的时候,对这些都有全面的理解。
(一)总任务布置
要求每名学生作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总任务的实施步骤
教授学生制作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更好更快地完成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步骤1:搜索资料。
实施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亲戚长辈等搜索本校或者其他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案例,了解之前和最新毕业生就要情况。
步骤2:熟悉了解自己。分析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实施途径:学生要自我反省,再次深入自己的实际情况,熟悉自己的优缺点,自己适合喜欢的职业。通过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了解更明白了解自己的现实状况。
步骤3:分析生活社会的环境。
实施途径: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总体把握。最重要的是熟悉现在最新的就业情况,包括哪方面就业热?哪方面就业人才紧缺?哪方面已经饱和……学习本专业和相关职业的内容,走访专业老师及毕业生等。
步骤4:初选自身职业的方向。
实施途径: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大概了解了属于自己的初步自身职业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测、权衡、对比三个步骤对自身的职业目标进行初步选定。
步骤5:制定自身职业抉择后的实施计划(自己该怎么实现自己得到选定后的职业)。
实施途径:参考一些前任比较经典的范文,深入学习,学习到别人计划中的精髓,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考范文,制定自己的职业抉择后的实施计划,或者和与自己职业相近的同学组组合作完成。
步骤6:自己或小组作品展示。
实施步骤:先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评价,然后让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最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最终定稿。
(三)教师考核
包括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学生最终的定稿的作品。按照满分一百分(平时表现30分,平时作业30分,最终定稿的作品40分)进行考核比较。
五、结束语
以上只是个人和参考别人对职高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推荐,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才有进步。任何课程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经典,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得到进步的摇篮。
当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会有一点不足,我们及时改正,及时交流,不断提高,最终都要面对实践,实践检验出成果的,才是好方法。“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平志平.浅谈如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论坛,2013(1):88
篇4
关键词:生物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232-01
1.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
2.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3.通过培养师生的情感提高教学的效果
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除了需要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渊博的知识外,还需有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情感。所以,教师不仅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更应该注意感情投入。如何来增进师生情感?首先,多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看学生所做、听学生所谈,并适时加入他们,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其次,利用考试和平时的作业批改多关注差生,可经常在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试卷或作业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说:有很大进步,加油!相信你还可以做的更好……等等这样充满热情的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学生却对老师充满了感激。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是可以"传染"的,一批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可以带动整个班级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就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渴望上生物学课,在课堂上思维更集中,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4.通过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做好观察实验,利用多媒体、挂图、演示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上出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物通光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像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然后绘出看到的图像。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作为教学的辅助达到这一目的。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课件展示"细胞的减数分裂",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整个动态变化过程及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形成深刻的印象。 利用标本、模型、挂图和演示也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如展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5.通过课堂反馈练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篇5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双引领;受训者
随着基础教育对实践型人才需求的增长,高师校院也在加强实践型人才培养。这就要求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直接对接。基于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的需要,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于2012年春季建立合作关系,并于2013年4月完成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与基教合作模式下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的立项工作。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培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一、构建“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培训模式的原则
(一)双引领性原则
1.高校教师对小学骨干教师的引领
高校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同时,课改以来,我院专业教师一直深入教学一线跟踪研究,有多项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科学准确地指导一线的课堂教学。
2.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的引领
教师是立校之本,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会有一流的学校,而骨干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果对全体教师更具激励、引领价值。
(二)针对性原则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问题,所以培训内容要从受训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求中获取。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理论的剖析,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及科学的改进方法,不做泛泛的脱离实际的理论讲解。
(三)实践性原则
对于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仅仅指出即可,而是要找到方法进行改进并接受实`的检验,直至在课堂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止。
二、“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培训模式的内涵及操作流程
(一)“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培训模式的内涵
“订单+临床+辐射”模式由三个阶段构成,即订单集中培训阶段,临床分散指导阶段,成果辐射扩散阶段。
1.订单集中培训阶段
订单指的是由受训教师给高校教师下学习内容订单,高校教师接到订单后结合调研情况以讲座形式对受训者进行集中培训,解决理论问题。
2.临床分散指导阶段
本阶段是订单培训内容的实践落实阶段,高校教师走入每位受训者课堂做临床式跟踪指导落实,解决理论实践化的问题。
3.成果辐射扩散阶段
本阶段是成果传播阶段。受训教师的优秀成果借助本校或高校平台向域内或域外扩散。
(二)“订单+临床+辐射”操作流程
1.订单集中培训阶段的操作
步骤一:受训者自查定需求。
步骤二:专家摸底定角度。
步骤三:理论学习明原因。
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说明订单培训阶段的具体做法。
步骤一:受训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需求,拟定问题提纲或学习需求订单。
2013年秋季学期,吉林市一实验小学由潘智群校长带领教学管理人员深入骨干教师课堂听课并与授课教师共同研讨提交学习订单的内容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性错误问题”。
步骤二:高师专家深入骨干教师课堂听课摸底。2013年秋季学期,北华教科院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教师深入骨干教师课堂听课摸底,历时两个月。
历时三个月的双摸底工作完成后,高师专家团队(小学数学)、校方的管理团队、授课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最后确定专题讲座的角度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常见错误及其原因。
步骤三:讲座培训。2014年春季学期高师专家为吉林市一实验小学的数学骨干教师量身定制了专题讲座《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常见错误及背景知识》。讲座完成后,专家再为每位受训教师答疑解惑。
2.临床分散指导落实阶段的操作。
步骤一:自主实践体会。根据订单培训主题,每位受训者备一节课。
步骤二:专家参与研究方法。专家进入每位受训者课堂听评课进行临床式指导落实。
步骤三:总结提升。专家进行阶段性集中评课。
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说明临床分散指导落实阶段的具体做法。
2014年春季,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课堂教学中错误性知识纠正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阶段1,2014年3月至4月中旬,完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错误纠正;阶段2,2014年4月下旬至5月底,完成小学数学规则教学中的错误纠正。在每一阶段中,首先,受训教师自主备课;然后,专家进入受训教师课堂与受训者共同研磨课;最后,每位受训者进行阶段性教学展示,专家进行阶段性总结。经过一对一的临床式的教学指导,受训者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的两个学期,我们合作完成下列主题:2014年秋季学期《小学数学常用方法教学》;2015年春季学期《小学数学问题教学》。
3.成果辐射扩散阶段的操作
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辐射是将培训成果最大化的重要环节,受训者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发挥其在本校、本地区的相关领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达成成果共享的目的,促进本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骨干教师的成果辐射有两个方向:一是域内辐射即骨干教师在本校或本校的结对校内做示范;二是域外辐射即骨干教师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或参加高校“国培”项目专家团队为域外同行做示范。
三、收获与思考
(一)收获
经过两年半的培训合作使得双方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收获,不仅使受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由北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吉林市一实验小学的教师共同整理、总结培训成果,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新课程教学设计精编》系列丛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小学外语)。②北华大学与渤海大学、遵义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示例与导引》一书。
(二)思考
1.跟踪落实指导是培训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已进行多轮,但课堂教学的变化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缺少落实与指导。这与学生学习是一个道理:听完课,不做练习,老师不给批改,当然成绩难以提高。教师培训也是这样。听课培训完成后,回到单位,没有人要求落实实践,有的老师自觉落实尝试,但做的对不对没有人指导,培训的延伸工作就此停滞。因此,跟踪落实指导、临床指导成为培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篇6
关键词:机电专业英语 课堂教学改革 4MAT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加强交流,加快发展,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发展要求,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我院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掌握机电类专业常用的词汇,具有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资料,并且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最新的专业英语文献,为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现状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是:总课时为26节,每周两节,教学过程无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材为姚永玉,常云朋,周丽丹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机电专业英语》,实施教学实施对象为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有学生,包括高职和高技。
基于以上的情况,课程学习前本人对专业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40%学生认为英语底子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几乎无任何兴趣;30%认为该课程与普通英语是一回事,再学习觉得是重复;10%认为不知道学习什么东西,学习无用;20%认为既然开设了总有它的道理。面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本课程的教学仍然走原来的老路的话,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人对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并针对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了尝试性的实践,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些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课堂改革的理论依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
4MAT教学设计系统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创建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话,这一象限的活动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原有知识。步骤二:呈现内容,活动的目的在于理解教师传授的概念。步骤三:展开练习。最后步骤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这些步骤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一种自然学习循环的模式,或者可以说是对教学进行思考的方式。4MAT体现了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它拓展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国外有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4MAT系统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即教师使用这一系统教出来的学生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相比,前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显。基于这种结果,结合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现在的状况,可以借鉴4MAT系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学习动机不足,课堂教学沉闷,教学效率低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学生英语现有的基础,根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所体现的学习自然循环的过程,本人将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实施:
(一)课堂实施环节一:课堂互动环节,开展“游戏”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一:创建经验。
篇7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教师备课时,应该有单元备课体系,制定总的目标和计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对子、建立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共同操练,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意见和感情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他们的合作。在备课时,我们还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尽量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不是通过教师空洞的说教表现出来。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便让学生对各种角色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在进行教学步骤的设计时,我们应该在适当的环节加入合适的情景,使学生能在身临其境的场景里激起最大程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I''''dlikesomenoodles.》一课,虽然教学内容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要想用英语表达整个过程非常不容易,如何让学生学起来既感到非常有趣,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非学生亲自运作实际角色莫属。于是,除了让学生熟悉本课的词汇和语法以外,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制作任务:每个学生制作大、中、小三个饭碗的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三部曲郭春霞河北省武邑县武邑镇第二中学河北衡水05340016K图片,然后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食材,将自己喜欢的用小图片制作出来,用作课上使用。学生们在完成这个任务之前,必须要了解所讲内容的大概意思才能找到相应的材料,所以这个预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参与讨论、对话的积极性,又能起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与人友善的思想教育。在进行教学步骤设计时,我们还要顾及到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承接和过渡的自然性,使学生在完成上一个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能够做好进入下一个学习任务的准备。学生预习的设计要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适当的预习任务,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比如采用导学案的形式,通过预习任务和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教学的有效性,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上课前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组织学习。效益永远是课堂的至高追求,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求得课堂效益的有力保障。所以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课堂操作的有效性
课堂操作的有效性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性的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创设适宜学生操作的教学情境,教师还应该通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互动与训练来提高单词、句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注重精心设计每个教学步骤的所需时间、先后、相互联系等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还应该采用多元性的课堂教学评价等,以上各项课堂操作环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实现课堂操作的有效性。下面是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I''''dlikesomenoodles.》课堂教学中学生制作面条并展示的场景。在这个任务操作之前,我详细的交代了任务的具体步骤和达到的预期效果。同桌之间一个人扮演侍者,另一个人扮演顾客,完成从选择所吃面条的种类和碗型,并当场制作完毕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次进行上述过程,最后看那个组最先完成。这个任务也是学生所熟悉并愿意积极亲身实践的,但是要求学生动作和表情上必须采用餐馆里的场景——一个站着,一个坐着,并且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以及动作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符,还得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使用部分汉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得出,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并且交流特别积极。这种经过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会给学生留下特别深刻和牢固的记忆,就好比是理、化、生三科目的实验课一样,想让他们忘掉都难。尤其是学生给听课老师制作面条的片段最精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临场发挥,和听课教师配合的特别好,任务完成得也非常出色。我着实把学生们表扬了一番。学生们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语言的综合运用,一举多得。本环节的课堂操作,兼顾到了教学资源的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同时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还创造性的使用多元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拓展学生的视野——现场与听课教师对话,临场发挥与听课教师互动制作面条。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堂操作,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3课后反思的有效性
课后反思是课改的基本研究方式之一。教师不但自己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笔的教学反思的习惯,还要加强教师之间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教学反思中得到启迪与升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坚持课后反思能够让教师对课改中的“三为主”原则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感悟。我们应该在每节课结束之后必须有课后反思,内容可多可少,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失写到教案的后边,一则可以通过反思这面镜子清楚的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二则能够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负效应。课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是总结课堂教学得失的必须环节,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后反思可以感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探究教学中的困惑等。课后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近期笔者就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下我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谈几点意见看法:
1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大纲和教材的目标要求,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此外,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教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到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新颖化,教学知识现实,实用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新颖神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我们学校的绝大部分人都来自农村,初中的时候从未曾接触过计算机,而我们这两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不得不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口和桌面介绍等等。
2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选择教法时,我们应注意选择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的教法。选择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法,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高,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2.1 设置情境引导探究
情景的创设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概念、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探究情景,就必须在备课中狠下功夫。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前概念、生活经验及能力水平,还应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情景创设中,要让学生能用已学的知识读懂提供的信息;信息能激活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已有经验。在这个前提下,明确探究任务,学生才有信心进行探究。学生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信息材料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尝试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2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中,教师给出素材,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任务,主题不受限制,内容必须健康,并要求学生按2-3人邻近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完成自己设计的任务,通过这种利用伙伴的力量,共同探索,同时在完成任务中学会与他人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在教学步骤上,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影响上课效率。教学步骤的安排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为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设计好供学生练习的样板资料,珍惜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通常一位教师上课,要辅导30―50位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的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广播教学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报告》,包括:A、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B、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C、上机步骤(这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 D、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这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E、自我评价(对本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其中A、B、C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D、E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经过以上改革,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4 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信息技术课上,一方面,教师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必要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由于:其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想做到无所不能简直是天方夜谈。其二,教师作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也不可能全部覆盖他们的知识面。因此,教师除了课前必须检查有关设备问题之外,在授课过程也经常碰到或这或那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因学生操作不够熟练或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出现死机现象,而学生有未能自行解决;又如,计算机操作课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关设备,在授课过程中,有时设备会出某种故障等等,而有关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及时解决,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在40分钟内掌握所学的有关操作,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掌握规律性的、本质的为人师表的责任的道理,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内容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信息技术课才能变的生动有趣,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更新的技术,才能做未来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
[2] 《提高综合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篇9
关键词:情境创新 高中语文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00-01
常规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多数还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没有真正用于研讨教学方式及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尤其像“情境创设”的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一套可行的研讨与交流方式。虽然平时也围绕课程改革开展一些评优课及说课等比赛活动,但大多数还是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有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年底工作总结时有内容可写。专业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缺乏提升课改实施水平的真正平台,急需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校本教研路径[1]。
1 情景创设模式教学的内涵
情景创设简言之,就是寻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规律(事理)的研究行为过程。具体说来,就是这样一个行为过程:针对高中专业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典型的现实问题,分步选择其一,并且先在一次课上有目的地尝试实践解决方案,再通过课后集体反思、综合评价,总结得失利弊,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再在下一堂课或相关的课上进行深入的实践解决,课后集体进行再反思、情景创设。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从而总结出符合本土特点的、具有高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初步架构出具有高色的“情境创设”课堂教学理论,进而达到发展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情境创设是发展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操作策略和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式。情景创设的操作方式可以假设为:上课创设再上课创设……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其中的“评价”,不是简单的下结论,而是对课改理念、课改思路和课改原则在教学层面的拓展和深化,具有演绎性质和功能。
“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特点:“情境创设”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情境创设”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
2 高中语文课程情景创设模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学习语言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阶段,尤其是对原始来说,这些都是表面的高中意义理解文本更深层意义的转换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将不可避免的文本文字变形和误解[2]。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理解的状态,选择正确的回应方式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他们的独立的正确的中存在的问题。和深化我们理解文本知识和思想的掌握和理解,情境创设实际就是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施以改造加工,产生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是人脑所特有的,哪怕没有已有事物或符号呈现于眼前,人类也一样可以不受约束地构造出新的符号、事物和关系,极大地阻碍了高中语文课的发展。思维必须以人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基础的“直观因子”,引发契机,促进实践从低级的感观直觉上升到高级的理性直觉,对解决高中语文课程问题或进行创造性探索具有积极作用。
情境教学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中分成四个步骤:教学流程是指课中“四步”,即情景问题导入、互动释疑探究、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1)情景问题导入。该步骤明确“学什么”的问题。教师设置契合教学内容的鲜活情景,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该步骤大约需要5分钟[3]。
(2)互动释疑探究。该步骤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解决“怎么学”的问题。首先班内每个小组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对大家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问互相进行解答。接着,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既可以把小组学习成果展现给全班同学,也可以将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全班进行更广泛的讨论交流。通过全体同学的互相释疑和点评,相互借鉴启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该步骤大约需要20分钟。
(3)归纳总结拓展。该步骤主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刚刚学会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结构;阅读导学案上的“认知拓展”、“经典史料”,开拓思维、扩大视野。该步骤大约需要10分钟。
(4)练习巩固提高。该步骤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解决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可以选择课堂习题反馈,课后作业反馈或者章节、单元达标测试,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最后分层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该步骤大约需要5分钟。
学生们总结进步时说:“以前大家都是‘独行侠’,学习上自己管自己或破罐子破摔,即使遇到问题也很少相互探究甚至没兴趣探究;现在分组学习,大家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帮助其他组员共同进步。团队意识促使我们谁也不想拉小组的后腿。而且现在课堂上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消化知识。我们心里很明白:只有学好了、消化了我们就可以像优秀学生一样在组内、在班级自信地展示自己!坚持到现在,我们觉得自己很优秀,我们的小组很优秀,我们全班都很优秀!”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程情景创设模式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才能使课堂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祝浩.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201-202.
篇10
关键词:课堂效益;化学教学设计
一,化学课堂设计的高效性、发展性与策略多选性
1,高效性。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显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效率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样也是教育的要求。高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省时、省力,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同样教师也不是可以无限燃烧的蜡烛,所以教学的高效就在于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绩效最优,在中国当代改革不够到位的教育板块,绩效意识和绩效管理都还滞后于时代的要求。绩效最优就是相对于教学投入而言,教学的产出要尽可能的优质和尽可能的高效比,要求公式:教学效率= 师生教与学收益/师生教与学投入的比值最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效率≠考试分数,也不单指学生方面的收益。从公式来看,教学效率可以无限趋近于1,教学效率=1即师生教与学收益=师生教与学投入,是教学的理想结果,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达不到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使教学效率趋近于1。
2,发展性。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责任意识、教学效能感、教学能力、教学智慧都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这使得具备这些不同因素的教师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千差万别,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益;即使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条件下设计的教学设计也有差异。人具有发展性,因此人身上具备的这些因素也具有发展性,而这些因素的发展性更使得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具有发展性。因此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策略多选性。我们对于不同的课堂,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是多种优异的教学策略的整合,只有对于不同性质的知识的学习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该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1,教学目标制定的一般策略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想要造就高效课堂,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程序。基础教育新一轮化学课程的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统一于学生的发展之中。笔者认为,制定学生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需要从“吃透两头”(弄懂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吃透学情)与精准得当 (在陈述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出发。
2,教学活动组织的一般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是不是高效,教学活动是关键。前面的两个环节,确立教学目标、把握起点行为都是为教学活动做铺垫的,因此设计并妥善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组织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1)教学活动组织的动态化处理。教学设计既然是对教学进行的设计,那就是对教学进行的一种大致规划,并不是真实课堂的文本演示。学生不再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而是具有独立思维和生命尊严的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各种新奇的想法。因此我们在执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际反应,根据学生思维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动态的执行教学设计。否则,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达不成深刻理解,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2)教学活动组织的自主、探究、合作化处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教学活动组织的步骤化处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具有的能力叫起点能力,而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称为终点能力,而在起点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一系列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称为使能目标。一旦起点能力、使能目标、终点能力的先后顺序被分析清楚,教学步骤的确定就有了科学的依据。教师理应严格按照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否则学生摸不清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自然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从而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的意义
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化学教学设计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新知识的对象;教师亦不是课堂的中心,只是学生习得新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所以在研究化学教学设计的时候,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化学教学设计的意义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内容有以下几点:
首先,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课堂一直是学生发展的舞台,习得新知识的重要场所,我们不得不强调课堂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展现好的教学设计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有利于发挥课堂的积极作用,学生也能得到发展。反之,课堂的重要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其次,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很多时候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而这种情绪则会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值,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则很有利于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次,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无论是在力度、范围还是理念方面都是前七次课程改革无以伦比的,但是在有些偏远的地方却出现了合作学习等同玩闹、探究学习成为“放养”等严重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本次改革还需要大力提倡有效益的课堂教学,绝不能让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给本次新课程改革抹黑,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因而对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是有利于落实课程改革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